课程评价的功能

2024-06-18

课程评价的功能(共11篇)

1.课程评价的功能 篇一

学生的评价功能

学生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发展与行为变化做出优劣判断的过程。学生评价的功能有如下几点:

第一,诊断—确定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是指教师和学生对上课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它要求教师在新学期开始、新单元和每次课的课前准备中,都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等进行全面了解,充分估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第二,引导—指明学生课业学习的努力方向。它是指学生评价对实际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具有定向引导作用,能引导学生向预定目标前进。

反馈——报告学生学习成就的真实情况。是课堂学生评价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反馈能够促进学生反思,不良的反馈会带来迷茫。原则一致:促进学生对现状反思,规划未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或者其他评价者应该清楚地阐明评价的规范及评分标准等。其次,指导学生既要和他人比,更重要的是和自己比,看自己的进步情况。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从鼓励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最后,教师注意教学的细节中暗示性评价的积极作用,如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例子:你是一个语言积累很丰富的孩子,在古诗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为你这个方面的才能而赞叹不已。这种积累对于你学习语文、数学很有帮助。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朗读能力都很强。你还是一个待人宽厚的孩子,两次同学不小心碰坏了你的眼镜,你都原谅了别人,从不计较。你又是一个爱锻炼、会锻炼、又带动全班同学参加锻炼的孩子。希望你像带动全班同学锻炼那样,做一个班集体中的带头人。这是一个针对特别学生的特别的反馈。这个教师以有感情的笔触,表达了对这位学生的诚挚的欣赏,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学生看到教师的这个反馈后,肯定大受鼓舞。

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指合理有效地开展学生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元化学生评价认为评价应当成为激发学生动机的源泉。当学生的进步、成就和成绩得到肯定和认可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强化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当学习的困难、问题和不足被发现和确认时,鼓励学生吸取教训,减少和控制失误,弱化或消除错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避免重蹈覆辙。

调节——协助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决策。调节功能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效和能力。这种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者为被评价者调节目标及进程。例如,通过评价,评价者认为被评价者已达到目标并能达到更高目标时,就会将目标调高,将进程相对调快;认为被评价者几乎没有可能达到目标时,就会将目标调低,将进程相对调慢,使之符合被评价者的实际。二是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短、功过,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以实现自我调节。

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人格发展就是学生在情感、意志、智力等方面完全发展。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影响评价对象的思想、品质、思维的功效和能力。评价目标系统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针和价值取向,评价都要以此为基准,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必然受其熏陶和影响。现代教育评价重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重视他评语自评相结合,注重自我调节的过程发展,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按照评价目标体系,评价对象及时看到成绩,受到激励和鼓舞,找到差距,及时改进和提高,有利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体育课上的伙伴互评。伙伴互评是指完成某一项活动之后,在同学之间进行的交流和相互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积极态度、合作精神、任务意识、求异思维、对集体任务完成的贡献大小等。可以小组组织,组内同学共同参与。老师先辅导,然后逐渐引导小组独立完成。事实上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同伴评价后,如果他在某一项只得一颗星,他会争辩为什么,大家解释后他或者心悦诚服,或者有所保留,但他今后~定会注意这一点。其实学生在给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时,这些条目已经被人认同,他也会照着这些条目在平日里要求自己,而这个要求恰恰来自学生内部。

2.课程评价的功能 篇二

建筑功能创新是指人们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应用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活动及其结果。建筑功能创新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建筑实用功能创新和建筑精神功能创新是从建筑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两个主要评价视角。

1 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评价

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所具有的与实际用途直接有关的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功能创新评价。依照建筑实际使用需求的不同,可以分为活动尺度评价视角、生理性评价视角以及使用性评价视角等三个具体视角。

1.1 活动尺度的评价视角

人在建筑所形成的空间内活动,建筑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要。活动尺度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重要视角。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建筑人类工程学以及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人体活动尺度,可以进行建筑实用功能创新。

1.2 生理性的评价视角

建筑需要为人们提供能够满足基本生理活动的空间和设施,并能够保证自身发挥其作用。人的生理需求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的朝向、保温、防潮、隔热、隔声、通风、采光、照明等方面的要求,它们都是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所必需的条件。还有一些建筑室内环境对人体舒适度产生影响的有:热环境、照明、噪声、振动、粉尘以及有毒物质等。生理性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一个重要视角。

1.3 使用性的评价视角

任何建筑物都具有为人所用的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因而每个具体的建筑都有各自的使用特点,来满足人们既定行为的需求。不同的使用特点,成为建筑功能创新的依据。

因而,任何建筑物都具有为人所用的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每个具体的建筑都有各自的使用特点,来满足人们既定行为的需求。使用性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另外一个重要视角。

2 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评价

由于人具有思维和精神活动的能力,因而供人居住或使用的建筑应考虑它对于人的精神感受上所产生的影响。建筑精神功能创新是与使用者的精神感觉、主观意识有关的功能创新。从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评价视角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可以从三个具体评价视角入手进行评价,即安全感和舒适感的评价视角、美学的评价视角以及含义性的评价视角。

2.1 安全感和舒适感的评价视角

建筑创新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还可以需要满足人们情感需求。建筑作品通过创造或调节人们的感受,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人类对建筑功能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安全感和舒适感。因而,安全感和舒适感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重要视角。

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沙利文认为人类行为的动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满足的需求,一类是对安全的需求“前者是生物性的需求,包括食物!睡眠和休息!后者是心理性的,包括他尊!自尊!友谊和爱!归属和依赖等超出身体组织和器官需求之外的一切活动的需要”。建筑心理学应用沙利文观点认为建筑功能不仅仅要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还要重视人们的心理感受:安全感和舒适感。

影响人们安全感和舒适感的物理因素,有室温、湿度以及风向风速等。当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于人体,并处于最佳组合状态时,能使人体产生安全感和舒适感。通常安全感和舒适感还与心理感受、热感觉、视觉感受相关。美国的建筑理论家亚历山大就曾经对“有效空间与舒适空间”进行详细研究。认为建筑的舒适空间还与景物、声音、方向、表面、高度、光线和地面变化有很重要的关系。

从满足安全感和舒适感的功能创新的评价视角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是一个涉及多专业的研究领域,涉及建筑形态、建筑技术、建筑环境行为心理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科学成果的支持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技术中的应用。只有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交叉和相互渗透,才能确保建筑功能创新满足人们对建筑安全感和舒适感的需求。

2.2 美学的评价视角

美学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最重要的视角。建筑美学一般称作“建筑美”,属于技术美学和实用美学范畴。美学评价评价视角一方面涉及建筑材料美、结构美、施工工艺的美和环境美等;另一方面还涉及建筑的比例、尺度、节奏、韵律、虚实、色彩和肌理等建筑的形式美。

2.3 含义性的评价视角

含义性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另外一个重要视角。建筑含义性是建筑创新的内在层面,属意识范畴,主要反映建筑创新的社会性属性,例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环境生态价值等等。

各种建筑流派都希望通过建筑来表达自身的观念。建筑具有承载人类意识的精神功能。“这类建筑包括国家性、文化性、标志性的大型公共建筑或纪念性、旅游性的建筑,保存至今的传统建筑如宫殿、园林、教堂和寺庙、陵墓等大多也属此类。”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建筑含义性功能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不受任何法则束缚的多元和折衷。建筑的形式既要反映建筑的时代性,又要反映大众化、历史化、地方化的特征。后现代主义将建筑创新的重点放在历史传统文脉上。它们都主张回到历史传统中去,从传统中寻找失去的“意义”。以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不同的建筑“结构”也存在着不同的形式逻辑,其中,构造方法对形式起着支配作用,而构造方法不仅受到材料、技术的影响,也受到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注重流行的或地方性的沟通符号及城市文脉。在建筑形态上,主要体现为在外部装饰上,将新技术和旧的式样相结合,以追求感观上的刺激。装饰表现出象征的、多元的、复杂的、折衷的特征。

3 结束语

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在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直接影响着评价的结果。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本身就是关于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对人与建筑创新、社会与建筑创新的利益关系的目的性价值取向的判断活动。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活动的实现,必须要依据两大要素: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所以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研究是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7):120-122.

[2]王涛.论可拓策划理论与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R].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2003.

3.环境艺术的功能评价 篇三

关键词:环境艺术;功能规划;目标成本;成本管理

环境艺术的功能是指能给人在生活或生产中提供有利的交往环境,这种交往环境的提供或创造需要满足的功能,即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

环境艺术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工程以及利益相关者不同的诉求对其功能的需求是一不样的,其功能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机械的理解功能的含义,而是要因地制宜的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取舍或侧重。

1 环境艺术功能评价的含义

对于功能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定义方式。价值工程中功能评价就是找出实现某一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称功能评价值)。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功能评价就是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各种功能的重要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确定,评定某一功能价值的高低。评价贯穿着项目规划、详细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

环境艺术的功能评价不是对物品进行评价,而是把具体的产品抛开,明确地以功能为对象,对功能进行评价,是探讨功能价值高低的一种方法。

2 环境艺术功能评价的依据

对于一个具体的环境艺术项目而言,首先是场地环境艺术功能性问题,例如,一个场地如何布置游憩设施的功能性设计,其功能最大程度地开展游览活动提供适合特点的场地环境,并从建设条件及综合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和设计控制。其次,环境艺术的功能性必须以总体规划设计为依据,总体规划设计是全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决定一个环境效益、实用价值以及艺术效果的关键所在。

按照现行城市环境艺术的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环境艺术工程项目的各类功能性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技术经济论证之后,如果证明其兴建功能性符合上位规划要求必要和可行性的,即以环境艺术功能评价为依据来判断。对可行性功能性研究所推荐的最佳方案,再进行深入的探讨,进一步分析项目中各功能性的利弊得失,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和协作配合条件,审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可靠性,比较确定环境艺术实用性,审查各功能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为建立建设项目最终决策性的文件。

综上所述,可见环境艺术功能评价的依据包括功能的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诸方面。

2.1 功能的技术评价

符合上位规划、下位规划的技术规范要求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等。上位规划主要指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体系规划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下位规划主要是指对城市的总体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和详细设计以及景观基础设施设计。其中,下位规划不得违背上位规划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有利于理解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功能的经济评价

环境艺术功能的经济评价包括施工工艺过程,造价等。例如造价定额,造价定额是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造价定额是编制工程项目建设计划,确定和控制工程项目建设投资额的依据。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是确定计划期内固定资产再生产规模、方向、内容、进度和效果的计划。年度工程建设计划必须根据批准的设计的造价定额确定的全部建设费用及其中的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等费用数额以及造价文件所表明的工程量实物指标来编制。造价定额是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优化的重要工具。设计造价定额是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的,建设费用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初步设计标准和设计的质量。任何设计要求都会反映到设计造价定额上来。但是,造价定额对设计有很大的反作用,设计造价定额及其一系列的指标体系都可以用来对设计的经济效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出既满足技术先进和适用的要求,又比较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造价定额是实行工程项目建设投资总承包和工程招标投标的重要依据。工程项目建设在进行投资总承包时,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是按设计造价定额确定的费用总额进行包干。只有提高设计造价定额的质量,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费用总额,才能使总承包的内容准确合理。在招标投标中,发包的建设单位和承包的各施工单位也必须先准确地编制设计造价定额用以确定投标的标底和投标的价格,通过竞争,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

2.3 功能的社会评价

环境艺术功能的社会评价包括艺术形象,人类需求等。例如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指艺术内容的物质外壳,或者说是按照美的规律对艺术内容的组合方式和表现方式。艺术形象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是艺术语言和艺术结构。前者是构成各门类艺术的形式的物质材料(如语言、线条和色彩等);后者是按照艺术规律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的框架。艺术形式可分为艺术的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

3 环境艺术功能评价的原则

3.1 科学性原则

在环境艺术设计创造中,要依据项目建议书和技术要求进行。如在景观环境设计中,要依据设计要求结合基地地形条件进行环境的地形和水体总体规划。设计者必须对该地段的水文、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土壤状况等资料进行详细了解。如果没有详实资料,务必补充勘察后的有关资料。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基地地形改造,水体设计等提供物质基础,避免产生水体漏水,土方塌陷等工程事故。种植各种树木、花草,也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要求,生物学特性,根据不同植物的喜阳、耐阴、耐旱等不同的生态习性进行配植。一旦违反植物生长的科学规律,必将导致种植设计的失败。景观建筑设施以及构筑物等,更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景观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甚至还有地质学方面的科学问题。所以,景观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3.2 经济性原则

经济条件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依据。经济是基础,同样一处景观绿地,甚至同样一个设计方案,由于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规格的苗木,不同的施工标准,将需要不同的建设投资。当然,设计者应当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节省开支,创造出最理想的景观设计作品。

3.3 社会需求性原则

人们需求美好的景观环境是属于上位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环境的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景观环境建设服务。如《公园设计规范》指出,园林是完善城市各项基本职能中游憩职能的基地。所以,景观设计者要体察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态,了解他们对景观环境空间里开展活动的要求,创造出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游人的需要,面向大众,面向人民。

④ 指标量化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功能评价各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对于那些难于量化的定性指标,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实现定性指标定量化,对评价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定量计算。

4 小结

首先对环境艺术的功能含义进行了解析,并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特色,对其进行了功能分类,即艺术功能与实用功能、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功能类型与功能水平、整体功能与设计功能。阐述了环境艺术中的功能评价的含义、依据、原则和方法,最后,归纳了环境艺术设计中功能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周益民. 室外环境设计.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4):206~211

[2] 方巍. 环境价值论[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4:327~346

[3] 马中. 环境价值的取向、构成和量化.环境保护, 1993(4):127~146

[4] 高山. 环境成本核算与应用问题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3):46-51

[5] 王立彦. 环境成本核算与环境会计体系. 经济科学, 1998(8):76~82

[6] 汤临峰. 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探讨. 中国西部科技, 2006(3):17~23

4.态度评价的功能和目标 篇四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是个体的一种内在准备状态。对个体的发展而言,态度具有以下多重功能

1、态度的认知功能

具有何种态度会决定个体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从而想到什么,也就会为个体的行为反应提供具体的相关信息。某一特定态度一经形成,就会成为心理结构中的一部分,影响对后继刺激的选择和接受,使个体只接受有利于自己的合适信息,拒绝不合适的信息,从而对后继刺激所具有的价值发挥判断作用与理解作用,对与自己态度不符的信息,甚至可能产生曲解,形成偏见。

2、态度的情绪功能

某种态度会决定个体的某种期望或目标,与其态度相一致的事物会使其期望或目标得以实现,产生情感上的满足;与其态度相反的事物则会唤起失望感或不满足情绪。

3、态度的动机功能

社会态度具有动机作用,态度将驱使人们趋向或逃离某些事物。它规定了什么是偏爱的,什么是期望的,什么是所求的,什么是想要避免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适应功能。它是指态度会促使个体转向为实现自己目标而服务的某一对象。

(2)表现功能。它是指态度可使主体摆脱内部紧张,成为表现自己个性的工具。

(3)防御功能。它是指态度可促使个体解决内部矛盾,超脱群体情境,以保护自己。

而对学生进行的态度评价则具有以下功能:首先,态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到不同学生对不同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自我概念、学习效能感等方面的真实态度,从而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表现的个别差异性、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开展个别化教学意义重大;其次,利用态度评价来评估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尤其是新教学手段的采用在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成效的真实效果给予了相应的重要的反馈信息。最后,对态度进行评价,全面掌握学生对学科、学习、自我、他人等方面所持的态度,是全面评估教育工作的真正成效,是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表现。

二、态度评价的目标

(一)对学科的态度

不同学生会依自身兴趣、爱好对相应学科形成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并不一定是保持固定不变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极易发生情感迁移。影响个体对该学科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很多,如原本喜欢的教师对某事件的处理令其不满意、教师新采用的教学方法很有意思等。经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的态度如何、有何变化,及时查明原因,确保学生对该学科的积极态度。

(二)对学习的态度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曼·皮尔曾经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现在持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将来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和工作的人。正确的学习态度往往会让人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挑战采取正确的应对态度。刻苦、勤奋、好问、独立思考等是很多教师希望学生形成的良好学习态度。然而,课堂教学参与程度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形成的学习态度并非都是教师所期望的,如,课堂上学生主动答问的积极性是越来越低。(孙云晓、郑新蓉、康丽颖:《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的20个发现》,载“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比率,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仅占2.9%。显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是越来越被动,这是值得教师关注的。

(三)对自我的态度

自尊、自我概念都是一个人对自身态度的反映。尽管学生的自尊可能受家长、学校以外事件的影响比教师要大,但教室里发生的事情仍会对学生自尊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自我概念往往决定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接受感及其自我定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具有某方面的能力,那么,他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有信心和毅力去克服;反之,即使只是小小的障碍,也会让其马上退缩。

(四)对自我作为学习者的责任感

教育者对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尊有实质性影响。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善于学习,他会更倾向于参与学习。能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者的学生,能够积极监控自己的学习与进步,从而也能在不同情境中有意识地运用新学到的技能。如果学生将自己看作自身学习活动的积极主体,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为自己设立成就目标,并相信自己能够获取完成目标的相应策略并完成学习任务,便能提升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习进行。

(五)对他人的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离不开特定的集体环境。能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诚实、谦逊、宽容,正确面对他人的成功或失败,不嫉妒、诋毁他人的成就,不轻视、瞧不起他人的失败,学人所长补己之短,友善帮助他人,这些同样是教育评价需要关注的内容。学生能友好与同伴相处,对其他种族、性别、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成员宽容、开放,将来才有可能在社会中与他人友好相处。

(六)对相关教学因素的态度

5.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 篇五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该方案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这里,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即评价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望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状态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观念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

6.金蝶软件功能评价意见 篇六

1、金蝶软件功能基本齐全,除一些公司特殊需求外能满足公司大部分业务,性能稳定。使用WEB客户端操作,安装实施、维护方便;

2、在基本功能上包括:组织结构、人员信息、薪酬、培训、考勤、绩效、招聘、福利、制度文档管理等;

3、在系统功能上包括:用户登录、语种选择、功能和权限设置、流程制订等;

4、欠缺不足之处:

A、如何和原有的舒特考勤系统结合使用,考勤数据共享;

B、如何满足或者设置来解决公司的请假类别考勤扣款公式不同的问题;

C、能否在流程设置里面解决各种流程审核以及返回的功能;

D、如何解决公司一线生产员工的技能等级津贴,以及根据每年的技能考试更新技能津贴金额;

E、如何解决公司管理人员的岗位工资,以及对每年底的评价、更改原因做一个记录;

F、如何将劳保领用发放的功能融合,包括:

1、和职位挂钩的劳保领用标准;

2、和人员挂钩的劳保领用最后日期;

G、福利和薪酬三金缴费涉及一个最低缴费基数和最高缴费基数,而不是通常的按应发工资来计算三金,以及交费基数的更改;

H、缺少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模块,培训记录能和岗位晋升、职业规划关联;

I、希望计时计件公资能满足仅需要车间领班输入工卡的地步,还有车间扣款、考勤扣款、考评扣款;

J、租住公司房屋员工的房租能自动导入工资计算(不是很重要,可不需要);

5、优点:

1、强大的报表;

2、预警功能;

3、流程设置;

4、计算公式设置;

5、消息通知(邮件、手机等);

7.在对话中发挥即时评价的有效功能 篇七

一、真切认同, 引领学生深入体验

小学语文《维生素C的故事》第三段课文“‘船长, 您就把我们送到附近的荒岛上吧。等你们返航归来的时候, 再把我们的尸体运回家乡。’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师生对此展开了对话:

师:听了病重船员的请求, 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他究竟是怎样想的呢?

生:他想, 多好的船员呀, 我怎么忍心丢下他们不管呢?所以他忍不住流泪了。

师:是啊!丢下这么好的伙伴于心何忍!

生:他还会想:把他们带在身边, 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死去, 到时候尸体会腐烂发臭, 也可能会使更多的船员染病身亡, 会挫伤整个船队的士气, 会影响此次航海探险的成功。不把他们送到荒岛上, 还能把他们送到哪里去?

师:是啊!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

生:他最后一定是这样想的:把他们送到荒岛上是太无情了,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也只能这样做了。

师:是啊!这就叫———万般无奈、迫不得已、别无选择啊!

生:他会想:本来航海探险, 就意味着要有人做出牺牲, 为了航海探险的成功, 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师:哥伦布和重病船员的心是相通的, 他们心中有个伟大的目标在召唤他们, 为此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而哥伦布此时此刻也愿意以“无情”来成就船员们的伟大。

教学过程中, 针对话题的思考结果, 往往因为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而产生深浅不同的看法, 凡是对文本的解读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位老师都予以亲切的认同。因此, 学生的对话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深刻, 思想的萌芽在教师热切的期待中舒展为鲜活的枝叶。试想教师为了追寻所谓标准的答案, 而否定了可能略显稚嫩甚至浅薄的答案, 还有谁会来积极参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这是基于学生差异的非常合乎规律的教学形态。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承认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都是对作品意义的一种发现、创造和丰富, 一定能达到对话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热情鼓励, 激发学生无限想象

教学第十册《春风染绿我们双脚》, 最后, 我引导学生感受植树后小动物在这里生活的快乐景象。

师:同学们, 寂寞多年的荒山, 如今已枝繁叶茂, 小鸟、松鼠、小兔和小猴都来这里幸福地生活了, 这里已经成为动物们生活的天堂了。同学们, 在你们的想象里, 一定有更多的小动物来这里安家, 你们能想象那欢乐的景象吗?仿照课文诗句写一写。

生1:蝉儿心情真好, 在树枝上大唱“知了”;熊猫啃着翠竹, 憨态惹人发笑。

师:你能抓住特点描绘动物们的姿态, 还注意押韵, 了不起啊!

生2:小猴在枝头乘凉, 不时东张西望;小马在林中奔跑, 蹄声四处回荡。

师:你一句刻画神态, 一句描摹声音, 构思很巧妙。

生3:啄木鸟抓住树干, 笃笃地啄食“美味”;小松鼠钻进树洞, 呼呼地睡着大觉。

师:啄木鸟和小松鼠真是一唱一和, “笃笃”和“呼呼”声体现林中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

生4:在金黄的雏菊丛中, 蝴蝶翩翩起舞;在碧绿的荷叶盘上, 青蛙呱呱直叫。

师:在你的想象里, 植物生机勃勃, 动物活泼可爱, 真是美妙无比。

想象可以把一个个固体的文字, 变为鲜活的生命形态。学生通过想象对诗歌语言的积极解读, 为语文课堂提供灿烂的阳光和活泼的源泉, 为语文学习展现无穷的魅力。在教学本课时, 我着力引导学生感受“我们”在荒山野岭植树的艰难与快乐以及植树后小动物在这里安居的快乐景象, 让同学们在想象的天地里品味语言、丰富情感体验, 获得诗的趣味。为此, 对每一位学生倾情抒写的诗句, 我都格外欣赏, 视若珍馐, 并且不遗余力加以评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成果受到珍重的满足。因此, 学生的想象如山泉一般, 奔涌不止。

三、慧眼识珠, 重视学生独特见解

一位年轻教师教学《哪吒闹海》, 学习第三段时, 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小小的哪吒竟然打败了凶狠的夜叉?这位老师在课前也做了比较全面的思考:一是哪吒非常机灵, 躲过了夜叉的一斧头;二是哪吒手上有威力极大的乾坤圈, 比大山还重, 杀伤力极强;三是夜叉轻敌, 以为哪吒仅仅是个娃娃, 没有必要防备, 以致于对哪吒的反应措手不及。这位教师让学生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预备的三个答案, 前两个都被学生发现了, 接下来被老师喊起来的女生并没有谈到第三个答案, 她出人预料地说:我想哪吒能打死夜叉, 是因为他想治一治龙王的决心很大, 他非常想为老百姓出一口气。这个孩子跳出第三段, 联系到前文, 联系到哪吒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到他闹海的精神力量。老师没有料到学生会说这个答案, 也没有思考这个答案的正确性, 只是在等待着她心中期待的答案, 所以, 只是淡淡地说:“坐下去。”这个有着独特见解的学生此后的下半节课, 便没有先前活跃了。如果那个老师能够激动地由衷赞美道:这是个多么有价值的答案啊!你是个多么会思考的女孩子啊!让我们大家为你鼓掌!我想, 小女孩的眼睛一定会更明亮, 一定会觉得课堂真美呀!

作为课堂教学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如何面对学生的多元解读?如何才能敏捷地判断?教学预案绝对不应该是教师心中不可更改的圣旨, 教师也不能心中只是装着教案。教案要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尽量变成便教利学的学案, 要在课堂教学的生成中不断走向完善。具体而言, 我们在预案设计时不妨开放一些, 为学生为课堂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而在实施教学方案时, 应密切关注、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信息, 倾听、辨识和发现学生灵光一闪、独树一帜的精彩答案。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张扬, 让他们的智慧在课堂上闪耀, 让他们的心灵冲破桎梏, 在课堂上飞翔。

四、拨云见日,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一位年轻教师在教学《悯农》中的“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这句诗时, 问学生“为什么农民伯伯种了那么多地, 还会活活饿死呢?”学生说了一些答案, 老师都给予支持, 当有一个小朋友回答“因为粮食都被老鼠吃掉了”时, 老师有些气恼地说:“你怎么会这么想呢?”那个学生怔了一下, 垂头丧气地坐下去。教师否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 但是并没有针对他的发言加以合理的引导。笔者坐在底下听课, 觉得这个孩子的认识是错误的, 但是若要引经据典的话, 他的说法应该是有佐证的。《诗经》里的《硕鼠》就是以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 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 而且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 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 一切劳动果实, 都被奴隶主所吞没。此刻, 老师若能迅速调动自己的古文积累这样夸赞学生:“你真聪明, 你说的老鼠不是阴沟洞里的小老鼠, 而是专门剥削农民的大老鼠———大地主, 他们的重重剥削, 害得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 还会被饿死。”这就既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也显示了老师的教学智慧, 更深刻体现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深切的爱。

我们的学生是天真幼稚的, 更是纯洁可爱的, 但是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 或许会在课堂上闹出一些笑话, 我们应该本着对学生的关爱, 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运用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 帮助学生在曲折处指点迷津, 在迷茫处拨云见日, 在旋涡中力挽狂澜, 甚至做到化腐朽为神奇, 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语文素养和谐发展的过程。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盈着宽容与和谐, 充盈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充盈着挑战和创新。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灵动起来, 让课堂变成学生非常在乎的生命舞台。

要在阅读对话中做好评价,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个教师, 只有具备了开阔的人文视野, 精深的专业知识, 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 才能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成为宽松与民主、生机与活力、诗意与情感交融的课堂。我将以此为目标, 不懈努力与追求。

8.英语连接性词语的评价功能 篇八

关键词:连接性词语;评价;态度;介入;级差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5)05-0043-05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任何语篇都是通过表达语言的三大语义功能,即概念、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将语义系统现实化。概念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主要通过过程来体现。语篇中的过程则通过加加关系、比较关系、时序关系以及因果、目的或条件关系等连接关系相互联系。而语篇中的连接关系可以表示自由小句间的关系、或者自由小句与依赖小句间的关系,也可以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即Halliday & Hasan 所说的衔接关系。语篇中的连接关系在词汇语法中主要是通过传统语法所称的“连词”(conjunctions) 和连接状语(conjunctive adjuncts)体现,其中连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连接状语则包括连接副词(conjunctive adverbs)和带that或其它指称词项的介词短语,如as a result of that, instead of that等[1]230。这些表示连接关系的词语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称呼,如连接成分[2],逻辑联系语等[3]。本文沿用胡壮麟的“连接性词语”[4]这个术语。

英语连接性词语从语义上主要分为四类:添加(addition)、比较(comparison)、时间(time)和结果(consequence)[5-6]。连接性词语的功能是“体现语篇不同的成分之间具有何种逻辑关系[7]50”,也就是说,其功能是体现三大功能中的语篇功能。

Labov断言,从属连词while,though,since,because及其它从句连接词可以从语法方面表示评价[8]378。Stubbs认为逻辑连接词如and,but,or,if,because等具有评价作用[9]。杨信彰也指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能建立读者和作者之间对话语中所期待或不愿期待的事的关系,因此也可作为评价手段[10]。这也就是说,连接性词语不仅具有语篇功能,也具有评价功能。本文主要运用Martin & White所建立的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连接性词语如何实施评价功能、实现评价意义[11]。

一、评价理论

评价意义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语篇的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任何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涉及其中的评价”[12]65。Martin & Rose指出,语篇的本质是互动的,在语篇中我们利用评价资源协商社会关系,告诉读者、听者我们对人及事物的态度[6]20。他们所提出的评价理论把评价性资源按语义分为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三个子系统,表达作者、说话者对人、事物、行为、过程及现象的看法[6]22。态度子系统又被分为情感(Affect),判定(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范畴[6]25-34。情感表示作者或者说话者对人或事物的感情反应和倾向。情感可以通过态度词汇(attitudinal lexis)直接表达,也可以间接表达即通过描述行为间接推断出所要表达的情感[6]25-27。判定是指依据特定的社会规范对人类行为作出评价,包括社会尊重(social esteem)和社会制裁(social sanction)两个次范畴。社会尊重表达羡慕或批评,是个人判定(personal judgments);社会制裁表达表扬或谴责,是道德判定(moral judgments)。判定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以隐含的方式间接表达,如肯定的情感隐含肯定的判定即某个行为值得表扬[6]28-32。鉴赏指依据美学原则和其它社会价值观对事物、产品或现象作出评价,包括反应(reaction)、组成(composition)和社会价值(valuation)三个次范畴[6]32-34

。Martine & White进一步探讨了评价资源中的态度系统,并详细分析了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11]。语言使用者可以使用介入系统中介入手段调节其对所说或所写内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11]92。通过投射(projection)、情态(modality)、让步(concession)等手段,语言使用者将其它声音引入语篇进行评价[11]97。介入系统包括自言(monoglossia)和借言(heteroglosia)两个次系统[11]98。人们表达态度的强弱程度以及介入话语的

强弱程度可以通过级差系统来分级[11]135。

二、 连接性词语的评价功能

(一)连接性词语的态度意义

态度意义在语篇中通过使用态度词汇(attitudinal lexis)直接表达,但态度意义不是只有态度词汇才能表达的。英语中有许多语言机制可以“暗含”(connote)或“旗示”(flag)态度[11]66,是态度意义的间接体现。连接性词语就是这样一种语言机制,它们不能象态度词汇一样直接表达态度意义,却能间接体现态度意义。

先看下面两段话语:

(1a) Dr. Metherells a conservative;

He wants to preserve the status quo.

On the other hand he does want education to change,

And his approach has alienated many parents and teachers.

(1b) Dr. Metherells a conservative;

He wants to preserve the status quo.

That is, he does want education to change,

And his approach has alienated many parents and teachers[5]207-208.

这两个语段表达了相同的概念意义,即:Dr. Metherell是一个保守党;他想维持现状。他确实想教育发生变化,他的方法已经离间了许多父母和老师。但它们使用了不同的连接性词语:(1a)使用了表示不同点的连接性词语on the other hand,将Dr. Metherell 的保守党政治与他对改革教育的兴趣形成对比,表达了发话者对保守党的积极判定:保守党实际上并不是倒退的。而(1b)使用了表示相似性的连接性词语that is,将Dr. Metherell的改革陈述为对其保守本质的详细说明,表达了发话者对保守党的消极判定:反动的教育部长会取消开明的改革。因此,在这两个语段中,不同的连接性词语编码不同的意识形态,即对保守党政府的同一行为的不同态度[5]207-208。正如程晓堂等所说,“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可能有不同的态度。人们在陈述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果使用不同的连接性词语,就会在语篇中添加不同的主观态度和评价。”[13]。因此,使用不同的连接性词语,可表达不同语言使用者对同一语篇命题的不同主观态度和评价。

连接性词语根据其所表达的语义可区分为外部连接和内部连接。外部连接是从语言经验功能的角度来表述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受发话者主观认识的影响。内部连接则从人际功能的角度表述发话者的某种推断和论证,因而反映发话者对不同事物关系的主观认识及判断[1]238-241;[4]109)。当然,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区别原则上尽管很清楚,但在实际情况中有时却难以划分,尤其某些关系如让步关系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人际意义,因而模糊了两者的区别[5]183。但这决不表明只有内部连接性词语才可能体现评价功能;某些外部连接性词语如表示外部结果关系的连接性词语也可能体现评价功能。如表达反期待意义的连接性词语将行为或者事件识解为与期待相反,以提醒读者可能会有态度意义出现,这时读者可根据所表达的概念内容来判断其态度意义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如:

(2)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their captivity.

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not free…

(M. L. King: I Have A Dream)

(2)中第一小句使读者建立起对黑人未来的美好期待,But的使用使这一美好期待落空,并提示读者(听者)发话人对黑人的未来要作出否定的评价。

这种表达反期待意义的连接性词语可表示时间、结果和比较,分别表达意想不到的事件、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比较[6]128-132。 意想不到的事件、结果或比较总能在人们心里激起某种情感反应,使人们或激动、兴奋,或忧愁、悲伤。而表示情感意义的情感系统是态度系统的中心,由它导出判定系统和鉴赏系统[14],因此,表达反期待意义的连接性词语通过建立期待、使期待落空、激起情感反应、引发判定或鉴赏来实施评价功能。

某些表示时间的外部连接性词语如once,as soon as 及其变体the moment that,the minute that,the second that等表示一件事紧跟在另一件事之后立即发生,由于后来发生的事开始进行,因而表达一种如释重负的安慰(a sense of relief)之义[5]188,暗含一种肯定的情感意义。如:

(3) As soon as we left, John arrived. (John的到达使我们如释重负。)

时间连接词before 也可表示意想不到之义。如:

(4)On one occasion the water actually froze before it reached the house, and our youngest son——not the most intelligent of youth——promptly took it all the way back to the farm.

(Robert Best: A Winter to Remember)

还没到家水就冻了,速度之快,出乎意料,表现了作者对严寒天气的否定鉴赏。

表示目的的连接性词语如in order to,so as to,so that等告诉我们结果是希望的(desired),而lest,for fear of等则表示结果是不希望的(undesired)[5][6]118,因此可表示对主句命题的肯定判定。如:

(5)We drove fast in order to get there on time.

(6) We drove slowly lest we had a traffic accident.

在分析态度意义的间接体现时,明确阅读位置(reading position)很重要[11]62。所谓的“阅读位置”就是理解语篇的角度,包括顺从的阅读、抵制的阅读和策略的阅读[6]206。读者主体决定阅读位置,而阅读取决于特定读者带到语篇中的假设、知识和价值系统[11]162-163。因此,不同的读者主体由于其对语篇的假设、知识和价值系统不同会对同一语篇采取不同的阅读位置因而对同一语篇具有不同的阐释。就上述(1a)来说,如果读者是不赞成任何变革的极端保守党人士,那么他会采取抵制的阅读,这个语段的意义就应该阐释为:Dr. Metherell是一个保守党;他想维持现状。另一方面,他(竟然)想教育发生变化(不安分!),(结果)他的方法已经离间了许多父母和老师(真是活该!)。很明显,这种阐释表现了他对Dr. Metherell的消极评价。

(二)连接性词语的介入功能

连接性词语中,语言使用者通过使用表示结果关系的连接性词语将语篇外的其它声音引入语篇,具有介入功能。

结果关系包括让步关系和非让步关系,后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果关系,都可以表示手段、原因、条件和目的。

在非让步的因果关系中,方式关系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通过“潜在性(potentiality)”被意态化,原因是结果的充分条件[5]193,如:

(7)We won by training hard. (原因training hard使结果winning能够发生。)

而在其它表示原因、条件、目的等因果关系中,事件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义务(obligation)”被意态化,原因是结果的必要条件[5]193,如:

(8)We won because we trained hard. (原因“努力训练”决定结果“赢”。)

这时目的关系还包含另一种意态,即意愿(inclination),表示结果是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5]194;[6]118。

当条件关系和目的关系中的结果是非真实结果时,其所表示的事件之间的关系也可被情态化,即一件事有可能使另一件事发生[5]193。如:

(9) If wed trained hard, wed have won. (原因有可能使结果发生,结果是非真实的)

(10)We trained hard so that wed win. (原因有可能使结果发生,结果是非真实的)

结果关系与情态、意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5]194:

因此,因果关系表示一事件使另一事件能够发生或决定另一事件,因而可以被看作是情态的[5]193。P.R.R.White 进一步将因果连词归入介入系统中的闭合自言资源之一——宣言(proclaim),表示意料之中之义,实现介入功能。宣言通过直接增加所持立场的人际筹码,提高挑战该立场所需付出的人际代价来压制分歧[15]。在因果关系中,原因命题建立期待,因果连词表示所实现的期待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命题实现期待,从而发话者明确表态支持结果命题所表达的立场,排挤其它声音,积极阻挡和压制不同或相反的立场,因而限制了语篇的多声性。如上例(8)中,发话者通过因果关系明确表示自己的立场:我们赢是因为我们努力训练。但由于因果关系可被看作带有情态意义的,说明该立场只是发话者自己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表明说话者承认其它不同观点的存在,但说话者对所说内容承担的责任比较大,语篇的主观性程度比较高。

在让步关系中,结果并没有跟随原因出现,取消了赋予或决定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可能性或责任,是“反情态”的[5]198。P.R.R.White 将其与因果关系一起归入介入系统。Martin指出发话者可以利用表示让步的连接性词语就下文要说什么让受话者建立一种期待,然后话锋转移,又让期待落空,从而实现语篇的多声性[6]128-133。Martin& White又进一步将这种实现反期待意义的让步结构归入评价资源中实现介入功能的四种方法之一——否认(disclaim)[11]120。作者通过使用让步连接性词语将一种信念或期待投射到读者身上,从而与读者建立一致关系。如:

(11)Even though he had taken all his medication, his leg didnt look any better.

在该句中, 发话者通过使用连接性词语even though把吃了药病就好这种期待投射到受话者身上,与受话者建立起一致关系。接着主句利用意料之外将没有实现的期待带入语篇,使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观点被放到一起考虑[11]120-121。就(11)来说, 发话者的“吃了药”激发起受话者“病就会好”的期待。然而,这种因果关系在主句中未得到满足而被挫败,结果是从句中所激发的期待与主句中没有实现的期待在语篇内部展开对话,最终取而代之。换句话说,发话者除了承认自己的声音外,也承认包括受话者在内的其它声音,从而使语篇所作的评价显得客观公正。

作为实现语篇多声的手段之一,让步是一种收缩性介入(contraction)。虽然其本质可以解释为多声,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拒绝进一步的协商,使对话主体承担更多的责任或义务,从而限制了语篇的多声性,也使语篇的客观性受到一定的影响[11]102-103。

(三

)连接性词语的级差性

级差性是态度意义的最重要特性,情感、判定、鉴赏都涉及不等的程度问题,如:contented,happy,joyous;在这个词语系列中,词语的强度不同。级差性也是介入系统的普遍特性,表示结果关系的连接性词语因其具有情态意义,使得某些连接性词语具有不同程度的情态量值,因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级差性。

语言使用者可根据原因发生的可能性选择具有高、中、低量值情态意义的真实条件句(factual conditionals),分别使用as long as,provided,if等连接性词语[5]197。如:

(12)As long as we enter well win.

(13) Provided we enter well win.

(14)If we enter well win.

表示目的的连接性词语也可表现不同程度的可能性,但只有两个量值,即高/中量值和低量值,so that是高/中量值的,in case 是低量值的(Martin,1992:197)。如

(15) Well enter so that well win.

9.课程评价的功能 篇九

[论文关键词]教师博客发展性教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

[论文摘要]教师博客不仅是幼儿教师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字化档案袋,其记录和评价功能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为发挥教师博客的评价功能,幼儿教师首先应组建幼儿教师博客圈组,以实现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动态化评价;其次应制定幼儿教师博客评价标准,以充分发挥教师博客的激励作用;再次应深入挖掘幼儿教师博客的微内容,以为其专业发展提供翔实的评价信息。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博客((blog)作为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代网络交互媒体,以其操作简便、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的优势对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博客的广泛利用催生出新的博客群体―教师博客。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职业生活中,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技术所撰写的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网络日记。教师博客不仅是教师知识建构、学习、反思以及交流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数字化教师成长档案袋,具有评价功能。(1]本文拟初步探索发挥幼儿教师博客评价功能的具体策略。

一、组建幼儿教师博客群,实现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动态化评价

建立幼儿教师博客群不仅能拓展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幼儿教师个人及教师群体的学习与教学资源,提升幼儿教师群体的反思能力,还能在博客群组的交互活动中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通过“相互抚慰加深专业情感”,I21建立比较稳定的伙伴学习关系。教师对博客日志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之间在学习与评价共同体的教师博客中不断“研究、改造、细化评价行为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一)创建有核心理念和特色的博客群

富有时代性、前瞻性并符合幼儿教师思维和认知特点的教师博客群,不仅能使群内教师强烈地感受到共同的兴趣与志向,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他们主动阅读、参与、检索和查询的热情。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实践中教师可为自己的博客群组起富有特色的域名,如“阳光Teacher博客群”“携手成长,共同快乐”,或者书写富有感染力的博客群组的个性签名,如“童年的梦想,少时的憧憬,伴随着碧水清波,一同快乐分享!”此外,还可以利用群组网络超级链接、RSS,TAG,Trackback等技术,方便教师快捷检索、浏览相关博客信息。

(二)在博客群中提出能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

迈他菲勒特网站(Metafilter.com)的创始人马特・豪伊(MartHaughet)曾说:“有一个特定的话题,意味着你可以更容易的解释你的博客思想,并且很快集结志趣相投的人为你的群组贡献他们的思想和内容。rr}4}因此,在博客群中提出能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往往能够激发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分析自身持有的教育理念,达到很好的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效果。

(三)在博客群组中形成教师之间平等、自由的对话关系

对话关系的形成是发挥博客群组学习和评价共同体功能的必要条件。教师博主之间的对话关系

能使每位教师都成为讨论和交流的主体,每位教师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信息的分享者。博客研究者布拉德・丽贝卡(RebaccaBlood)认为:“博客群最强大的两种力量来自他们过滤和散布信息的能力”护5平等的对话可以增强各博客群组成员之间多方面的了解,不仅可以使评价本身获得评价对象的认同,并使他们最大程度的受益,网而且这种深度的对话也有助于生成最具建设性的、最有价值的见解护亚如保罗・弗莱雷所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

二、制定教师博客评价标准,发挥教师博客的激励作用

发展性幼儿教师评价是在承认和尊重幼儿教师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立足于使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适宜性评价。每个幼儿教师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人格特征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这些都可以在博客的制作和维护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制定针对幼儿教师博客的评价标准,并对幼儿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有助于发挥教师博客的激励作用。

通过对幼儿教师的博客进行跟踪观察和文本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及与教师的讨论,我们确定了教师博客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博客的内容和博客的利用两个一级指标。博客内容包括及时性、丰富性、个性化、原创性四个二级指标;博客的利用包括个人教学利用、家长利用和同行利用三个二级指标(见表i)。根据对教师制作博客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又将每个指标具体化为

包括四级分等的评价标准。

在利用教师博客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实践后,我们发现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在制作教师博客的水平上存在差异。刚人职1-2年的年轻老师,由于参加电脑网络技术教育培训多,接触网络和博客的时间长、机会多,接受新事物较快,对制作教师博客比较感兴趣,博客呈现形式多样,但博客内容与自身教学相关性比较小;工作及以上的有经验老教师对博客技术以及基本计算机操作技术掌握不十分熟练,虽然博客日志数量少,但博客内容的反思性和个性化特点都比较突出;将博客技术和自身专业发展结合得最好的是介于新教师与教龄10年以上老教师之间的幼儿老师。此外,须注意的是,为保障以教师博客为载体的发展性幼儿教师评价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展,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还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不断修正,以提高其评价信度和效度。

三、深入挖掘幼儿教师博客的微内容,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翔实评价信息

在教育博客中,微内容是指幼儿教师以文档、图片、声音或视频文件等形式存储和呈现出来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教学反思、活动设计、研究感悟、培训体会、学习体悟、儿童的观察记录以及阶段性总结、职业发展规划等内容。幼儿教师博客的微内容展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发展轨迹,也包含着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和智慧。微内容不仅为幼儿园管理者、家长等定期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情况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信息,而且是教师自我了解、自我反思的有效依据。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教师博客提供的信息按照知识框架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f90要深人挖掘教师博客微内容,首先要密切关注教师博客主页上的各项统计数据,获取有关博客的数据信息。例如主页的今日访问量、总访量、注册时间、最近更新时间、最后登录时间、日志类型及时间分类数、日志的阅读量、分享数、评论数、照片分类数量、博友数量、心情历程数、当前魅力值、当前同城排名等。有些博客网站具备专门的访问统计、博客主页在博客服务网站中的排名及某篇日志在推荐文章中的排名、与其他博客的链接等功能。这些信息代表的是“个人人气指数”,即受欢迎程度,是家长以及同行等他人对教师博客及文章的“无记名投票”。

其次,要仔细搜集整理教师博客上的文字性资料。网络域名和个性签名以及心路历程均是幼儿教师个体教育信念、教育观念的再现。例如博客名:“碧海蓝天,展现教师个人广阔的胸怀,宁静的心态!”个性签名:“糖果城堡―走进孩子的世界,走出教育的误区,用我们的双手,托起孩子,让他们展翅高飞!”心路历程:“生命的沉重,迫使我们生出努力的翅膀!”另一方面,博客上读者对教师日志的即时评论及建议代表的是“他人”对教师博客及博客日志等的真实想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价信息。

第三‘,要注意获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媒体信息,如博客模板、音乐、自我介绍照片、相册、FLASH动画、视频等。教师博客版面的选择以及背景音乐的设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风格、审美情趣,而教师博客的网络链接也可以是教师学习和关注的教育信息的再现。

10.课程评价的功能 篇十

1.优化Ticking time的组合。

作为新版《英语》的一个板块, Ticking time有其特殊性:该板块没有新的学习任务;该板块(第三课时)中有些目标学生可能在一、二课时就已达成;有些任务学生可能在第三课时还不能完全完成。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过程,又要关注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因此,Ticking time是教材的一个板块,但教师不能机械地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固定的板块呈现。在研读教材,设计教案、学案时,教师应该基于整体教学理念,将Ticking time的教学细化、层次化,并融入单元教学中。

2.细化Ticking time的标准。

从大量的课堂观察可以看出,Ticking time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很轻,教师仅在结束课堂教学时简单地呈现一下这一板块。学生在接受指令后,很快地打三个“√”,便完成了自我评价的任务。这样的评价流于形式,学生不清楚一星、二星、三星的具体要求,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且不能排除部分学生担心出错时会受到同学的嘲笑而没有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细化Ticking time的评价标准,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告知学生不同的星分别代表什么水平,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达到什么层次。笔者尝试在表格内星级下面分别以Passed、Accurate、Fluent给予学生清晰的提示,效果不错。

3.丰富Ticking time的维度。

评价应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课时目标的达成程度,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坐姿、书写姿势、倾听习惯等。

以What’s the matter?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分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Story time。根据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happy一词,且在本册书第五单元学习的hot、cold、warm、cool这四个与天气有关的词,都适用于本单元的话题。因此,通过Story time的学习,笔者尝试设计如下评价表格:

在设计评价表格时,笔者特意留了一些空白栏目,在互评时,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学了这个单元你还会用英语干什么?反馈如下:I can play the game;I can call my friend in English...在我们自以为是地主导着课堂教学评价时,或许学生比我们想得更多、更好。教师应尝试让学生自主制订评价项目,通过组内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全班分享等方式,激励学生参与评价。

Ticking Time板块与教材其他板块内容一脉相承,我们应站在学生立场,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引导学生一起有效统整、优化指定教材以及其他丰富的教学资源,努力发挥新教材评价板块的激励功能。

11.课程评价的功能 篇十一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

(一) 概念及定位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 运用一定的绩效评价技术手段 (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 , 对财政支出的效果进行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

相对于传统的强调行为功能的管理、过程导向的管理和成本投入的管理而言,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强调立足于结果导向的管理。相应地,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也立足于结果导向, 但这并不意味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只看结果而不关心投入和过程, 实际上, 支出结果与资金投入和支出过程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穿于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和使用的全过程, 既包括对财政资金投入的预算决策是否合理恰当、支出使用过程是否合理合规、投入产出是否有效率的评价, 也包括对支出使用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注重的是围绕支出绩效如何开展评价的技术和方法问题, 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工具, 虽然其本身不具有实际的约束力, 但它是建立和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 是绩效管理工作赖以开展的基础。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本身包含并有赖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及其成果, 因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还要在绩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的绩效支出水平设计出一整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形成较强的制度约束力, 影响决策系统以及相关制度的改进。

(二) 绩效评价的对象、层次和内容

根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对象不同, 可以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分为四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基层单位支出绩效评价、部门支出绩效评价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

上述评价对象分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单位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总和, 而综合绩效评价又要以部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为基础。四类评价工作都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目的。

对上述几类对象的评价在许多方面都有交叉。例如, 对单个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评价是建立在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上, 而对各政府部门的整体评价是建立在对单个基层单位评价的基础上, 因此,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是最基础的, 也是最普遍的。同时由于项目支出内容十分广泛、项目间差异大、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 因此, 对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对合理安排财政经费、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项目评价为例, 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 (1) 对支出项目立项决策的效果评价, 主要是评价立项时是否采取了科学的方法, 是否具有准确的信息资料和可靠的立项依据, 是否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2) 对支出项目技术方案的效果评价, 主要是对投资项目设计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价; (3) 对支出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进行评价, 主要是对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状况评价; (4) 对支出项目社会影响的效果即有效性进行评价, 重点是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等宏观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的评价。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定位及其功能

总体来讲,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三大方面:一是为决策服务;二是改进支出管理;三是增强责任心。

具体地, 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改进资源配置和资源管理, 实现其目标定位:

(一) 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资源配置决定, 提高决策水平

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提供有效的支出绩效方面的重要信息, 帮助政府决策者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及短期行为, 决定资源配置 (预算拨款) 是否应该维持在现有水平, 亦或是应该被增加、减少或停止;帮助进行多个竞争性方案的决策及设立优先顺序等, 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 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以帮助管理者改进支出管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方面可以对项目或部门的运行及效率情况提供及时、有价值的信息, 帮助管理者改进项目或部门的支出绩效。如通过检测项目支出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确定是否有更简洁、有效的途径达到预期的目标, 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 并改正不足, 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 绩效评价既可以起到对财政支出事前监督的预防作用, 也可以解决其他事中和事后环节监督管理上的不足, 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财政资金监督与预算约束作用, 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三) 增强政府部门的责任感

通过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并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 一方面可以引发对财政支出存在的绩效问题和所需的改进进行深入研究, 增强部门或项目管理者的责任心;另一方面, 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制, 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 回应社会需求, 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从而建立公众信任, 赢得公众支持, 提高政府部门的分配和使用公共资金的责任感。

(四) 为行政部门改革和创新提供支持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新一轮制度创新的驱动器, 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也是建设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实际行动。它强调财政支出为民服务的理念, 要求政府部门不断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用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 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尽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 但它并不是解决所有财政问题、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灵丹妙药, 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只是影响预算的因素之一。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为政府官员决策提供参考, 使其成为支持或反对某一支出项目或服务活动的有力依据, 但并不能保证评价结果能被采纳和得到恰当的运用, 也不能减少利益集团对政治过程的影响力。另外, 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还无法从更高层次上对整个财政资金在不同领域的分配、或者说对财政支出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考评, 从而也不能防止制定拙劣的管理决策。而这需要从支出绩效评价之外寻找解决之道。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掀起了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浪潮, 对政府部门进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成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使政府部门树立起绩效和成本意识。因此, 在各国的行政管理改革中,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地位, 成为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环节, 也是改革所依托的技术工具。

(一) 国际比较

1. 各国国情不尽相同, 但都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与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融为一体。

在英国,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掀起, 对政府部门用新的“绩效途径”取代传统的“效率途径”进行管理和变革, 成为政府行政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正是在政府治理改革过程中产生的, 并伴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完善、成熟。其改革取得的成效 (如成功度过了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经济危机, 政府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 深刻影响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和瑞典等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绩效预算的概念, 但有关预算的绩效评价和实际操作直到90年代以后才渐趋完善。美国政府通过完善预算职能机构设置、规范预算程序, 从项目、部门和跨部门三个层次对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使之成为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从而有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给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 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也将政府公共部门改革摆在了突出位置。为提高政府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澳大利亚实行了以产出和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改革, 其中以公共服务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和全面的政府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和管理手段的三大绩效评价方式, 都与具体的行政改革计划和措施融为一体, 并成为澳大利亚政府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

20世纪80年代, 新西兰的公共部门绩效改革也受到新公共管理理念和运动的影响,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作为整个政府部门改革的一部分, 与政府行政改革成为一体且拥有相同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其在技术选择上 (绩效评价方法和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的应用) 也满足了政府改革的需要。

2.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内容和层次不尽相同, 但都涉及到了几个关键方面。

美国主要从项目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和跨部门绩效评价三个层次对政府预算支出进行评价。

澳大利亚以产出和结果为导向, 从公共服务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和全面的政府绩效评价三个层次展开评价, 总体要求是要体现资金价值。英国政府绩效评价包括对政府部门的评价、对基层单位的评价、对地方政府的评价和对项目的评价, 其中许多方面都是有交叉的。如对项目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支出立项决策、技术方案的效果评价, 对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状况 (经济性、效率性) 评价, 以及对社会影响的效果评价等。

各国相同的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一是目标评价, 即对绩效目标制定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二是财务评价, 即对资金来源或支出的合理性、管理的规范性进行评价;三是结果与影响评价, 即对计划或项目完成的结果及其持续影响力进行评价;四是资源配置评价, 即对公共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3. 评价的主要依据各不相同, 但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指导和推动改革。

由于法律法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 为了降低改革阻力, 顺利推进改革, 西方国家普遍都借助立法, 以法律形式将各方的权力和义务都固定下来。完备的法规制度为政府绩效评价制度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美国 (总统) 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OMB) 1979年制定了《关于行政部门管理的改革和绩效评价工作应用》, 该文件要求联邦政府所有行政部门和机构都应评价其项目的实施结果和效益。美国国会1993年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 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定政府支出的绩效目标, 比较绩效目标和实施成果, 进行年度绩效评价, 提高联邦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责任感。

英国政府颁布1997年《支出综合审查》, 要求对各部门的预算和支出进行全面的审查, 并建立起以后连续3年的公共支出计划;同时要求各政府部门与财政部签订《公共服务协约》, 包括相应的责任条款、目标条款和如何完成目标等内容。在此基础上, 政府各部门每年要向议会提交《秋季绩效评价报告》, 评价其设定目标的完成情况。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1983年颁布了《改革澳大利亚公共服务白皮书》, 1988年制定了“公共服务评价战略”;1997年颁布了《财政管理及问责法案》, 明确规定了部门负责人的绩效责任, 要求所有部门负责人都要签订个人绩效合同;1999年和2000年分别制定了《政府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目标和产出框架:审查指南》和《目标与产出框架》等。

新西兰为推进绩效预算改革, 顺利实行以效率、效果和责任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改革目标, 1988年通过的《国家部门法》明确了部门负责人的绩效责任;1989年通过的《公共财政法》, 以法律形式从产出的角度定义了预算与绩效的概念;并规定在所有公共部门实行预算及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 从而确立了绩效预算在公共领域改革中的突出地位;1993年颁布的《财务报告法》, 重点是强化公共部门对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的应用, 准确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1994年通过的《财政责任法》要求政府说明广泛的战略优先顺序, 具体包括战略领域、战略优先顺序和主要目标、指导公共部门政策和绩效的关键性政府目标等。

相关法律的颁布实施推动了各国政府绩效管理方面的改革, 也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法律保障。

4. 各国相关部门、机构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责任和分工不同, 但都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主体。

由于财政支出领域广泛, 支出项目繁多、性质各异, 仅靠一个部门去评价不仅工作量繁重, 而且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可靠性会大打折扣。因此, 各国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部门/机构也呈多元化, 不同的部门所评价的领域和侧重点也不同, 但各国众多的评价部门中都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主体。

如美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涉及国会会计总署 (GAO) 、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和各政府部门等。其绩效评价的重要特点是由国会直接领导和监督, 并由国会会计总署 (GAO) 负责对联邦政府各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协助, 政府各部门一般也都设立了专门的绩效评价办公室。国会要求政府各部门每年向其提交年度绩效报告, 国会会计总署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对政府各部门进行绩效评价, 并向国会提交评价报告。

英国政府的绩效评价工作受公共服务和公共支出内阁委员会指导和监督。首先由各政府部门进行自我评价, 同时英国财政部为保证各部门报送决算资料的准确性, 并确保公共支出的目标能够达到, 每年会对政府部门支出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与美国略有不同的是, 英国采取了一种“外部型”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这种评价模式是指绩效评价范围广泛、评价主体多元化、绩效评价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化管理工作的一种绩效评价方式。

澳大利亚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由财政与行政管理部负责组织领导, 各部门分别实施绩效评价。各政府部门的部长每年都要向财政与行政管理部上报《部长预算陈述》, 简述部门目标与预计完成情况;财政年度结束后, 要提交包括绩效评价内容的部门《年度报告》。

新西兰绩效评价工作由国家服务委员会牵头, 财政部、国库部主要负责评价财政预算支出的绩效, 由直属国会的审计署开展绩效审计。

由此可见, 各国在绩效评价中的组织结构、实施主体虽然不同, 责任和分工也不一样, 但都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主体。这种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评价和管理方式, 确保了各相关部门能在一个管理主体的指导下协同运作, 形成合力, 共同配合实现改革目标。

5. 各国开展绩效评价的具体方法不尽相同, 但都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指标、程序和分析框架。

在财政绩效管理改革中, 为全面测量预算支出绩效, 英国按照“3E” (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 的评价标准, 主要建立了四类绩效指标体系:投入指标, 即关于政府机构使用资源的可计量指标;产出指标, 即反映政府机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数量的指标;效率指标, 即以地位成本、单位时间或其他单位比率等表述的关于政府机构活动生产率的可计量指标;成果指标, 即反映社会公众和接收服务者从政府活动中获益情况的指标。

美国的项目绩效评价主要通过“项目等级评估工具 (Program Assessmemt Rating Tool, 简称为PART) ”进行, PART共分为项目目标与设计、战略性规划、项目管理、项目效果/会计责任四个部分, 各部分权重依次是20%、10%、20%和50%, 每个组成部分都由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提问”组成, 目的在于为政府内部确认项目绩效等级提供一种一致性的方法;部门绩效评价由各部门在每个财政年度结束时对本部门的年度绩效状况进行自我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报告总统、国会和公众, 以接受监督;跨部门绩效评价主要通过“红绿灯”等级评分卡对各部门执行政府改革行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比较评估, 其中“绿”代表成功, “黄”代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红”代表失败, 然后再把成功、进步或失败的标准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

澳大利亚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总体上分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 效率指标主要是单位成本, 效果指标包括服务的质量、恰当性、可获得性以及公平性等内容;项目绩效评价则主要按照项目的适当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绩效评价标准, 采用逻辑框架分析法, 即通过描述预期的项目活动和项目结果间的因果关系, 确认结果的成功程度、需要的绩效信息, 以及影响结果实现的因素等进行评价。逻辑框架分析法是一种强有力的项目绩效评价工具。

6. 评价结果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不同, 但都有明确和有效的用途。

美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主要应用在:及时发现政府部门在管理中的问题, 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供国会和政府参考;同时绩效评价的结果与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责任紧密结合;另外, 还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预算结合起来。

英国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得到了很充分的应用。首先, 绩效评价的结果成为调整政府长期经济目标和计划的依据, 各政府部门都要根据每年的秋季报告, 对其三年滚动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其次, 绩效评价的结果也成为财政部对各政府部门制定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最后, 绩效评价的结果也作为国会和内阁对各政府行政责任制落实的重要依据, 促进了政府责任制的落实和加强, 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澳大利亚内阁签署了特别的规章, 要求所有的部门和机构必须公布绩效评价的结果, 并由财政部汇总, 定期出版。评价结果的公开发布, 不仅增强了评价计划的责任性, 而且使好的绩效得到鼓励, 尤其是使外界包括议会和财政部在内的相关部门得到认同, 并与下一轮的预算挂钩。

新西兰不仅将绩效评价的结果整合到决策与管理中, 而且通过签订个人绩效合同直接约束部门管理者, 管理者在合同到期时能否续签合同, 能否得到分红, 都受绩效评价结果的直接影响。

除此之外, 各国都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向社会公开, 使社会公众能够通过绩效信息了解政府各部门的行为, 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公共支出决策过程。

(二) 经验与启示

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与政府行政管理改革融为一体, 协同推进。

西方各国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应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其与政府行政改革有机结合成为一体,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无疑提供了一种技术工具, 满足政府行政改革的需要;而政府改革在划分政府间职能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时已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供了相对完备的基础。这种既拥有相同的方向和路径, 又协同推进, 共同推动目标实现的改革模式, 是保证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 无论是政府大部制改革, 还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透明度改革, 以及当前推行的“效能风暴”等等, 都是我国政府不断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举措。而在此背景下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改革, 就有一个和政府改革如何融合、在目标和方法上协调一致, 在步骤和路径上协同推进的问题。

2. 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政治上的支持和领导的强力推动。

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是政府管理文化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需要强大的推动力量, 需要有强烈的社会共识。西方各主要国家的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关键在于政府、立法机构、社会团体和公民都认识到传统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缺陷和新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优势, 认识到只有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和企业化的绩效管理模式, 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和衡量, 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政府部门的官僚作风和挥霍浪费, 实现高效率地使用财力。同时, 绩效改革的成功也与各国政府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强力推动有关, 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小布什, 英国首相撒切尔、梅杰、布莱尔以及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等等, 都在其任内采取了种种措施强力推动改革。

在我国,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市级层面, 这种涉及触动部门既得利益的改革只靠财政部门或任何一个机构单兵突进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政治支持同样必不可少。无论是人大、政府、部门、官员, 还是公众, 对改革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形成共识非常重要。同时, 各级政府高层领导的强有力推动也必不可少。在这方面, 广东、浙江等先行改革试点省份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3. 重视对相关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技术的培训。

人员素质关系到绩效改革实践的效果。由于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 不管是绩效评价的操作和管理, 还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方法的应用, 都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因此,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对人员的培训, 强调个人与机构绩效之间的联系, 财政部在绩效评价技巧提高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澳大利亚政府财政部门不仅对本部门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系统培训, 还对政府所有公共服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普及绩效评价技术。这些工作不仅加快了绩效文化的建立, 也推动了绩效改革的进程。这也启示我们, 要通过注重机构能力建设和人员素质提高来支持和促进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4. 积极试点, 勇于探索, 循序渐进地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系。

西方国家的绩效评价工作都经历了探索、发展直到成熟的几个阶段, 并在绩效评价理论和技术发展过程中, 经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逐步完善绩效评价工作。

当前, 甘肃省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在起步、摸索阶段, 一些部门和地区已开展试点工作, 还有很多部门和地区仍然抱着因循守旧、等待观望的态度不愿迈出第一步, 与全国先行改革试点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其理由是没有掌握绩效评价技术, 或应该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包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内的方法体系。但西方国家的经验启示我们,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国、因地而异,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方法, 需要在不断试点、探索中去完善。我国先行省份的经验也表明, 很多好的办法和技术都是在基层的积极试点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因此, 甘肃省应采取先试点———培养绩效意识———再逐步完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要不断关注国内外绩效评价的最新发展动态,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在不断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摘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围绕支出绩效开展评价的技术和方法问题, 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工具, 是建立和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文章阐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目标及其功能, 并在比较研究有关发达国家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的基础上, 分析总结了其推进改革的异同、主要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国际比较,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昆.绩效预算:国外经验与借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马国贤.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研究[J].财政监督, 2011 (1) .

[3]财政部预算司.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上一篇:中共县委关于开展下一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微型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