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海地区休闲农业带动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2024-07-10

发展沿海地区休闲农业带动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精选6篇)

1.发展沿海地区休闲农业带动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篇一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区特征, 一方面东中西部形成梯度发展态势,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由南向北推进, 相继形成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地区三个经济圈,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高地。

显而易见,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使之从计划经济时期对敌斗争前线, 转变为市场化改革中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前沿。这一变化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取向的根本性调整, 即从强调自力更生转向重视中外合作;从注重内地建设转向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也实质性地改变了东部沿海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地区资源配置条件, 即东部沿海地区以其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的地域便利与通商传统,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率先发展的首选之地。同时, 中央政府为了鼓励与推动对外开放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进一步优化了东部沿海地区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条件。

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区位优势, 对于地区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概括为, 由交通便捷与交流便利所带来的低运输成本与低交易费用,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对境内外资源流向与流量产生相应的导向作用, 从而形成地域性资源集聚效应。一方面外商在国内相关优惠政策与投资机会的诱致下不断扩大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良好的创业与就业环境, 致使中西部地区相关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相继流入东部沿海地区。由此产生的地域性资源集聚效应, 使东部沿海地区获得的外部增量资源不断增加, 地区资源配置规模与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同时, 受市场供求关系约束, 外部增量资源流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能够弥补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与总量供给不足。而且在境内外资源流入以及增量资源与存量资源间形成互动关系与互补结构使东部沿海地区能够利用区位优势将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与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 转换为地区经济竞争优势。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源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区位优势所蕴涵的地区资源集聚功能, 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因此, 地区经济发展应重视对外开放对提升区位优势, 加快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条件, 提高地区资源配置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

2.发展沿海地区休闲农业带动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篇二

关键词:休闲体育产业,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路径

一、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闲暇时间日益增多, 休闲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休闲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社会文化要素的提升, 休闲体育产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产出的显著变量, 成为经济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产业之一, 是新市场环境中的经济增长点。

河北省沿海地区区位条件非常优越, 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 冬暖夏凉, 气候宜人。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休闲体育资源, 优良的港湾和海水浴场可为海上运动提供多个赛场, 海沙细腻的滨海浴场可以开展游泳、沙滩运动等海滨体育运动。河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广大群众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基础, 同时河北省沿海地区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也使得休闲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二、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1. 政府主导, 立足区域特色, 谋划品牌赛事

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之下,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敏感地依赖于政府的态度。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政府的支持是产业发展最好的动力。河北省沿海地区的秦皇岛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沿海城市, 全市体育系统依照市政府和市委确定的“休闲之都, 训练之城, 体育强市”为内涵的体育名城发展战略, 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建设和品牌赛事提升等工作开展起来就非常顺畅, 并呈现日益繁荣的景象。同时, 秦皇岛市在打造本地体育品牌上提出了“高端引领、两翼带动, 一县一区一品”的思路, 根据各区各县的休闲体育特色和自身资源基础, 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扶持, 每个县区都有特色的, 叫得响的体育品牌, 使得体育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助力。

河北省沿海地区可以通过谋划品牌赛事, 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和交通生活及周围环境的配套设施, 这也是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物质基础。品牌赛事的举办会对当地的休闲体育产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产业整合, 确定体育商业圈, 逐步辐射周边

沿海地区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北沿海地区可以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 统筹协调整合, 将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发展特色体育旅游经济。促进河北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与产他产业的整合, 拓展休闲体育的发展领域, 延长其产业价值链具有重大意义。

休闲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成为当前阶段休闲产业的三大主体支柱产业, 所以体育局与可以旅游部门和文化部门联合, 推出户外健身的体育旅游系列活动, 将体育健身、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文化传承、历史寻踪等因素穿起来从而推动休闲体育产业多渠道、多层面快速健康发展。以马拉松比赛、中甲联赛、水上运动等重要赛事来拉动更多的社会资金、人员等参与到体育产业中来, 不仅不增加政府支出, 反而能通过各类体育赛事完善体育设施, 发展壮大休闲体育产业。三大产业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可以有效延伸价值链。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 确定主体体育商业圈, 不断向周边辐射, 通过举办比赛、商业展览、演出活动等盘活国有资产, 繁荣休闲体育产业, 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休闲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长效对接机制。

3. 全社会共同参与, 面向大众, 注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无论是乡村, 还是城市, 人们越来越重视要通过体育运动来强身健体。城市的公园中, 生活区, 健身馆, 乡间地头, 石子小路上, 都随处可见人们运动的身影, 休闲体育运动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建设中心体育广场, 修建居民健身路径, 健身绿道, 社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等, 可以让更多人共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培育壮大大众体育社团, 让群众带领群众身边的人共同进行科学健身。鼓励成立各种休闲体育协会或休闲体育俱乐部, 举办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大众体育项目大赛, 百姓健康舞大赛等, 利用各种渠道鼓励群众参加体育锻炼。休闲体育同时具有休闲和体育的特性, 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预防疾病的发生, 增强人心的自由体验, 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增强生活幸福感。

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遵循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可以避免自然发展的低效性, 通过外力推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 从而根据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要求, 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可以着手通过休闲体育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 构建休闲体育产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合理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磊.青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2]牛云飞.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路径探析.赤峰学院学报[J].2015 (11) :171-172.

[3]王先亮等.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特征及布局[J].体育学刊, 2015 (09) :42-46.

[4]田桦.体育休闲产业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10) :45-49.

3.奋力开创沿海地区发展新局面 篇三

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新一轮沿海地区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我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规划,成为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标志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已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沿海地区开发开放。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是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江苏沿海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心地带,是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是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在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具有“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战略地位。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不仅能为江苏未来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为苏北振兴、苏中崛起、苏南转型升级带来了共同的新机遇,而且对于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当前应对危机保增长的现实需要,更是着眼长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举措。

加快沿海开发开放为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沿海地区是我省“四沿”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在前两轮江苏经济的较快增长中,苏南及沿江地区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那么在新一轮发展中。沿海地区将成为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引擎。加快沿海开发开放,不仅为苏北振兴、苏中崛起注入强劲动力,也为苏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给全省三大区域带来了共同发展的新机遇。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具有极为有利的条件。我省沿海地区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苏北整体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这两大战略机遇的叠加,形成了强大的政策集成效应。同时,我省沿海地区兼具“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两大独特优势,形成了江海联动的综合效应。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正在积累起跨越发展的巨大能量。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占先机,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努力争取后发先至、走在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的前列。

奋力打开沿海开发开放新局面,必须坚持规划引领,重点突破。国家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是指导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行动纲领。根据《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定位是,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定位,按照《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开发、规划引领、集约发展、保护环境、开放合作”的思路,统筹推进沿海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坚持科学开发。立足沿海地区的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发展条件。统筹推进港口建设、滩涂开发、产业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互动并进,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沿海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以规划为龙头,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国家《规划》的落实,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开发。三是坚持集约发展,根据“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港口建设突出重点、错位发展,产业布局沿交通轴线展开,城镇发展向临海地带拓展。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大幅度提高沿海产业开发的集中度,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四是坚持保护环境,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空间布局上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开发建设上提高环境准入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五是坚持开放合作。大力提高对外对内开放水平,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面向东北亚的区位优势,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泛吸纳和集聚各类生产要素。以大开放促进沿海大开发。

今后三年是具体组织实施《规划》的关键时期。要全面落实《规划》及省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推进滩涂大开发、服务大腹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加快建设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港口群。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连云港港。迅速扩大港口能力,着力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带动苏北振兴、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加大南通港、盐城港建设力度。加快灌河口整治开发和建设。高度重视港口资源整合,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协作,实行错位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加紧展开沿海新一轮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公路、铁路、水运三条大通道,进一步完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二是加快推进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坚持先规划后围垦、先定位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园区模式、综合开发,科学有序地推进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努力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三是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以港口和资源条件为依托,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以重大产业项目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目标,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四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和生态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以工兴港、以港兴城、港城联动,推动城市快速发展、城镇集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同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要按照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区的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做到生态优势与发展优势相得益彰。

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沿海地区发展的新路子。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具有江苏沿海特点的发展新路子,首先要创新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开发、集约开发、高效开发、开放开发,统筹考虑港口、产业、城市的发展,坚持二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港口开发和城市建设相结合,做到宜港则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要认真总结我省沿海开发的成功经验,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做法,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积极创新沿海开发模式。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要走出沿海地区发展的新路子,就要创新体制机制。要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相结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投融资、政府服务、人才服务等各类服务平台,建立起强有力的沿海开发支撑体系,为产业发展、人才集聚、要素流动提供良好的环境。要通过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大力推进政府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环境,提高行政效率,为投资者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完善和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实行一厅式办公、一窗式审批、一站式服务。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和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并完善“大通关”体系,推进贸易便利化,努力降低企业商务成本。

要走出沿海地区发展的新路子,就要创新政策措施,一方面做好政策对接工作,用足用好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制定地方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政策的集成效应。

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沿海地区发展的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扎扎实实推进,才能确保规划落实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组织保障到位,为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省委、省政府决定建立沿海发展领导小组,加大规划管理、政策研究、统筹协调、重大项目推进和资金筹措的力度。为了保证沿海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还将建立沿海地区发展考核评价制度,按照目标任务的时间节点要求,加大工作绩效考核和督查力度。

组建有实力的开发主体,整合各类开发力量,主要从事大规模滩涂资源开发、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在滚动开发中做大做强。新组建的开发主体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努力提高资本运作和实施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沿海地区发展进程,还必须强调形成强大合力抓好落实。沿海开发是事关全局的发展大计,是全省上下的共同责任。要充分调动全省各地各级的积极性,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聚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形成推进沿海地区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继续加强规划、政策、项目三个对接,进一步做到目标细化、规划深化、项目具体化。沿海各市县要当好主力军,打好攻坚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大开发力度。探索开发新路,提高开发水平。省内其他地区要主动策应。积极参与,共同用好沿海地区发展的机遇,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苏南地区要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参与沿海开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省级机关要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简政放权,提高效率,全力支持沿海地区的发展,确保国家和省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在推进沿海开发的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借助外力与增强内生动力的关系、沿海与腹地的关系、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现沿海地区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4.发展沿海地区休闲农业带动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篇四

况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1-10-23信息来源:

海安的海岸线不到8公里,是江苏沿县(市)中海岸线最短、拥有海洋资源最少的县。然而,早在沿海大开发战略发起之前,海安人就克服不足,瞄准优势,率先而起,强势推进,走出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的海洋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一、海安海洋特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海安海洋特色经济发展集中在唯一的沿海乡镇——老坝港镇。该镇地处两市(南通、盐城)三县(海安、东台、如东)交界,总面积36.8平方公里,是目前海安14个镇中规模最小的镇。海洋特色经济的发展使海岸线最短的海安拥有亚洲最大的条斑紫菜育苗基地——兰波紫菜育苗基地,拥有世界最大的河豚鱼繁养基地——中洋集团龙洋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黑籽鳗培育基地——老坝港黑籽鳗培育基地。

(一)紫菜:突起的生力军。在苏北广袤的沿海滩涂中,海安只拥有几公里的海岸线和位于盐城东台与南通如东两县夹缝之中的小小养殖区域,但海安的紫菜业却以全国规模化、产业化1/6的养殖规模,创造出全国1/5的产量和1/4的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20世纪90年代早期,当地渔民以海洋捕捞业以及鳗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业为主要致富途径,对紫菜生产涉及不多。与周边县市相比,海安县紫菜业起步较晚,较启东晚20年,较如东晚18年。然而,海安人一旦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便咬定青山不放松,奋起直追不泄气,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如同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条斑紫菜业的一极,其后来居上的气势,迅猛发展的实绩,令海内外同行们刮目相看。

海安的条斑紫菜育种、养殖、加工、出口已经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海安县老坝港镇拥有15万亩海上条斑紫菜养殖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紫菜育苗基地,是农业部、财政部首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紫菜产业链项目实施单位,该镇建成全自动一次加工生产线42条,紫菜二次加工生产线6条,年产干紫菜超过15万箱,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元,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建成全镇各企业统一再烘干、统一分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南黄海紫菜交易市场,并被省商检部门批准享有自行检测权。紫菜产业的发展,解决了近5000名劳动力的就业,30条大马力捕捞渔船顺利转产,1000多名渔民顺利转业,有效地增加了渔农民收入,促进了海安经济发展。

(二)鳗鱼:市场的晴雨表。海安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我国亚洲鳗鱼苗的主要产地,通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鳗鱼苗捕捞、收购、黑籽鳗培育、鳗鱼养殖的高效农业发展产业链。海安县老坝港镇是亚洲最大的黑籽鳗培育基地,全国鳗鱼苗交易重要的集散地、出口基地,鳗苗价格成为全国鳗鱼市场的晴雨表。该镇拥有温室养殖面积10万平方米,仿野生池塘养殖面积七千亩;拥有养鳗企业15家,从事养殖、捕捞的人员达三千余人;拥有本土鳗鱼经销商30多个,高峰时期达50多个,在南自福建,北至连云港长达数千公里的沿海港口形成强大的销售能力。除此以外,海安人将目光聚焦广东、福建沿海,在广东福建沿海建有养殖基地近万亩,年培育黑籽鳗2400万尾,产值达2亿元;养殖成鳗2400吨,产值达1.2亿元,出口创汇达1千万美元,成为江苏沿海鳗鱼集捕捞、交易、培育、养殖为一体的重要生产基地。

(三)河豚:行业的领跑人。海安县老坝港镇是江苏中洋集团河豚养殖基地所在地,通过中洋集团的示范带动,该镇目前拥有河豚养殖企业5家,拥有4000亩的养殖滩涂,拥有10万平方米的温室和1500亩的露天养殖厂,以及两条世界先进的循环水养殖设施。从1994年开始,中洋集团进行暗纹东方鲀的繁养殖技术的攻关,取得了控毒与健康养殖技术的核心成果,河豚的控毒与健康养殖成果、毒素分布与安全食用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河豚养殖基地的河豚年库存量400万尾,达到世界第一的养殖规模。全镇致力于河豚鱼的科技养殖,制定了一系列的养殖规范和养殖标准,坚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要求,河豚人工繁殖、养殖、控毒、去毒等9个系列标准已经被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正因为河豚科学地按照标准进行繁、养殖,经权威人士和科研部门检测,控毒健康养殖的中洋河豚营养均衡,蛋白质含量高达18%,脂肪含量仅为0.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高,其口味、价值和品质均在其他鱼类之首。经国家质监总局专家委员会评定,老坝港河豚成为长江河豚的养殖质量标准。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报告,“中洋”牌南通长江河豚,经严格检验为“无毒物”,这一认定标志着老坝港的河豚完全具备了有条件市场准入的合法性。2008年3月12日,南通长江河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审查批准,成为南通历史上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这也是继阳澄湖大闸蟹之后的中国鲜活水产品的第二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老坝港河豚已成为一个集繁养殖、科技营销、餐饮文化为一体的河豚综合产业。

二、海安海洋特色经济发展的分析思考

海安海洋特色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引导,科技铺路。海安海洋特色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海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老坝港镇政府能够与企业同甘共苦,化解风险,老坝港镇海洋渔业的转产就是最好的明证。老坝港鳗鱼养殖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达到鼎盛时期,那时候鳗鱼苗被称为“软黄金”,全镇捕鳗船达到500条,大马力渔船就有160多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受东南亚金融**的影响,养鳗业一落千丈,这一年全镇渔民在鳗鱼产业上整整损失了1亿多元,渔民、企业负债累累。面对海洋渔业的严峻形势,为了在低产欠收的情况下摆脱困境,镇党委政府决定,合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开发有限的海洋资源,他们深入海上生产一线,通过兰波、菁源公司的试养,转产紫菜养殖与加工。

海安紫菜业发展坚持走产学研联合的发展道路。南通市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吉传礼同志一直被聘请为紫菜技术指导,长期坐镇进行业务指导。兰波公司与中国藻类研究权威机构——江苏水产研究所藻类室等科研单位挂钩,建立了兰波公司提供定额科研经费、研究所提供新品种和新

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将中国紫菜藻类第二代研究人员集中在老坝港,建成江苏省条斑紫菜辐射沙洲良种场,使海安成为江苏省紫菜科研基地,为海安紫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长期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了海安紫菜业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了养殖品种换代、育苗技术升级、养殖方式升级、加工技术升级,全面提升了海安紫菜业的发展能力,极大地拓展了海安紫菜业的生存空间。

科技创新使海安实现了海上养殖从插管式向固定式的过渡,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未雨绸缪,超前意识到外沙滩涂养殖的开发价值,率先取得蒋家沙滩涂的开发使用权,以后又进一步解放思想,借外力发展,果敢地大面积租赁了大丰、东台的东沙、竹根沙(四船珩)等滩涂使用权,并迅速将33条捕捞渔船转产紫菜养殖,实现了浅海养殖向外沙养殖方式的转化。目前,海安全部紫菜养殖面积均为外沙养殖。由于外沙养殖具有受海水污染少、海洋气候变化影响小的优势,当其他地区严重受灾之际,海安的紫菜养殖却几次幸免,如2001年启东吕四紫菜养殖大面积失败,《南通日报》以《哭泣的紫菜》报道该消息之时,海安县紫菜养殖竞“风景这边独好”。2004年全省紫菜养殖遭受68%的大面积灾害损失,但老坝港镇紫菜养殖仅损失不到30%,减产幅度低全省38个百分点,实现了紫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使海安加大对先进加工设备的投入力度,扩大了紫菜产品附加值。兰波实业公司“海波”牌紫菜成为中国两家取得美国有机产品认证的紫菜企业之一,海安紫菜产品以优异的品质打入欧美、韩国和东南亚市场。

(二)立足产业,规模发展。早在80年代后期,县委县政府就决定,老坝港镇各村集体经济投入从传统的鳗鱼捕捞业转向鳗鱼养殖业,利用集体经济的集约化投入,带动鳗鱼养殖的工厂化、规模化,实现基地建设商品化、品种推广优质化、产品生产标准化以及生产经营产业化。

近年来海安更注重整合多方资源。注重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防止分散经营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前几年,别的县市纷纷“卖海”,转让滩涂承包权,海安没有将滩涂土地分包到户,而是发挥资源优势,将大片海域转给农头企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整合能人、整合资金,带动渔船转产紫菜养殖。海安从1992年起,走的就是紫菜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的公司实体道路。具体操作上,一是严格遵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规律进行投入。1992—2006年老坝港紫菜业累计投入2.8亿元,其中,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达1.5亿元,流动资产投入1亿元。紫菜企业参照一条二次加工生产线一般需要六条一次加工生产线、一条一次加工生产线一般需要3000-5000亩养殖面积的行业投资匹配标准进行设计和投入,目前6条二次加工生产线匹配了42条一次加工生产线,42条一次加工生产线匹配了15万亩养殖规模,由于投资充分考虑了行业匹配标准,确保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从而提高了生产线运转效率,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

紫菜企业的大投入,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层次,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实施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老坝港的紫菜企业平均养殖规模达2500亩,是全

省平均水平的3.16倍;平均单机紫菜产量达2600万箱,是全省平均产量的3倍;平均每个企业盈利333万元,是全省平均盈利能力的4倍左右。正因为老坝港的高投入、高产出的规模经营模式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相适应,因而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和跨越式的超常发展。

(三)放水养鱼,藏富于民。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得”,坚持“谁有能力谁发展,谁有本事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海安大力发展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的海洋特色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海安海洋产业这一块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一家(兰波公司),市级名牌农产品三个(六绿牌甲鱼、海波牌紫菜、六绿牌紫菜),省级无公害基地八个。海安财政给这些企业宽松的税收政策,对龙头企业进行积极地扶持,采取灵活的税收政策,能不收的尽量不收。企业得到减负之后,资本迅速得到积累。他们利用所积累的资本,进行农业科技创新以及资金的再投入,大大提高了高效农业发展的进程。

(四)商会带动,载体推进。海安紫菜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后,随着紫菜企业数量的扩大,为解决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中间商的欺诈盘剥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制约,组建了专业市场。

1997年在兰波公司等单位精心策划下,由兰波公司董事长李海波任会长吸纳八家企业加盟,组建了江苏第一家紫菜商会——海安县紫菜商会,商会共有会员100人。商会成立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立足紫菜市场,做大做强紫菜产业,商会按照自己的章程,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对全镇各家紫菜企业优先提供苗种和技术服务,并定期召开理事会,协调解决紫菜的养殖、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问题。商会的成立,使海安老坝港镇紫菜生产企业结成了一个联盟,从而具备了与市场竞争的规模和实力。2003年,由紫菜商会牵头,老坝港镇在兰波公司内建成了海安县紫菜交易市场,实现了全镇干紫菜生产企业所有产品在交易市场统一检验、包装和贮存,实现产品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有效地控制欺行霸市、互相杀价、以次充好等无序竞争行为,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同时杜绝场外交易的行为,促进紫菜行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3月交易市场新征地20多亩,建成了全国一流的紫菜专业交易市场,总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交易厅、会议厅、客户校样厅、检验整理厅、仓库等设施齐全。2008年3月,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等领导考察了老坝港镇的南黄海紫菜交易市场,在听取李海波会长的汇报后,称老坝港 “小镇做成了大产业,小镇做成了大市场。”紫菜商会的成功运作,还引来了数批日本参观考察团的学习。海安的鳗鱼商会在海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商会下属企业在广东的投资就达1个多亿,鳗鱼商会的王新江是广东鳗鱼商会的副会长。鳗鱼商会具有高度自治的管理权力,许多鳗鱼交易都是口头约定,如果谁违约,将会永远出局。高度的合作化组织促进老坝港农业快速、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五)转变理念,跨越发展。由于海安的海岸线不长,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紫菜龙头企业采用了“走出去”的战略,到东台、大丰等地区进行投资紫菜一次加工,利用资本的扩张,进行资源的扩张,目前,海安在县外拥有的紫菜养殖面积是本地紫菜养殖面积的10倍。鳗鱼养殖不断

5.发展沿海地区休闲农业带动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篇五

1 我国沿海风力发电的发展优势

我国风电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类似, 存在“起步晚, 发展快”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 中国开始进入并网风力发电, 截至2008年底, 除台湾省外, 全国累计风电机组11 600多台, 装机容量约1 215.3万千瓦[1], 风电场158个。

我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丰富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三北地区和松花江下游区。年平均风速达6 m/s以上的内陆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 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居世界第3位[2,3]。我国沿海风力发电有以下四大优势:① 资源优势:据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分析, 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初步估算约为10亿千瓦, 其中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资源约7.5亿千瓦, 是陆上的3倍。沿海地区, 尤其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拥有非常丰富的风能资源。② 市场优势:市场优势主要从供求两个方面来讲, 首先, 从“求”的角度来讲,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用电需求大, 有求必有市场;其次, 从“供”的角度来看, 我国电量供给结构单一, 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主要来自水电供给, 环渤海经济区主要来自煤电供给, 能作为补充供电的只有核能、潮汐能和风能, 相比之下, 风能发电具有占地少、成本低和风险小等优势, 更适应市场需求。③ 环境优势:与其他能源相比, 风力发电无需燃料, 无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陆地风力发电相比, 沿海风力发电噪音小、无污染, 给周围居民带来的影响比较小。

2 我国沿海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我国沿海风力发电现状

2.1.1 沿海风能资源地域差异显著

本研究主要从风能的理论可开发量和技术可开发量来评价我国沿海风能的地域差异, 沿海各省的风能资源的储备量与可开发量不平衡。据统计, 我国离岸20 km的近海区域约为3.7万平方千米, 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8.6亿千瓦。北方地区的理论可开发储量为20 520万千瓦, 技术可开发储量才2 610万千瓦, 占全国的6.9%, 而南方地区的理论可开发储量为12 300万千瓦, 技术可开发储量达到9 600万千瓦, 占全国的3.89%。北方风能储备量多, 但是技术可开发量只达到13%;南方虽然风能储量相对较少, 但是技术可开发量达到78% (表1) 。

续表

2.1.2 沿海风力发电发展速度快

2007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2 007.3万千瓦, 增长32.1%。美国 (524.4万千瓦) 、西班牙 (352.2万千瓦) 及中国 (344.9万千瓦) 位居前3名, 2007年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为9 411.2万千瓦, 增长26.8%, 超出GWEC之前预估的22.6%。其中, 中国2007年累计的风电装置容量已达605万千瓦, 成为世界第5位风力发电国。到2008年中国除台湾省外新增风电机组5 230台, 装机容量1 215.3万千瓦[4]。

2.1.3 沿海风力发电规模小, 且分布不集中

沿海风力发电发展规模主要有装机台数和单机容量两个评价因子。全世界沿海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0万千瓦, 发达国家发展较快, 规模也大, 其中丹麦北海荷恩礁风电场 (80座) 每台风力机单机容量是2 000 kW。欧洲风机的单机容量在1 000万~7 000万千瓦范围内, 据欧洲风能协会预测, 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 欧洲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 000 万千瓦和7 000万千瓦。而我国沿海风电场装机台数在5~38台, 装机容量主要分布在1 000~1 500 kW, 单机容量以750 kW的为主, 沿海风力发电电场装机台数少, 单机容量低, 发电规模小。沿海风电场的分布也不集中, 由原来的“组团”式分布到沿海各个省市都有分布。通过MAPINFO把我国风电场已建和规划建设的分布情况反映到图1。

2.2 我国沿海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

2.2.1 单机容量大型化

我国沿海风力发电的装机台数和装机组数都不断增长, 2007年全国装机台数和装机机组平均增长率分别是95%和127%。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 到2010年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场的装机容量将达到590.64 kW。目前国外运行的沿海风电场单机容量已由600 kW增至兆瓦级, 2 000 kW和5 000 kW等更大容量风机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沿海风力机将继续向单机容量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2.2.2 由浅海向深海发展

我国沿海风力发电主要集中在海岸线附近, 在深海区域很少有大型海上风力发电场, 一般都在沿岸2~10 m附近, 随着技术的发展, 海上风力发电将向深海发展, 如绥中36-1油田, 在离岸46 km, 海深30 m布局。根据欧美海上风能资源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 浅海域风力发电场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风能发展的要求, 海上风电场将从30~50 m的浅海域向50~200 m的深海区域发展, 届时全球的风能资源利用率将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以满足更大范围内的电力需求, 全球风力发电掀起了向海洋进军。

2.2.3 我国沿海风电场用地用海面积不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 到2007年, 我国风力发电用地用海面积达1 554.85 hm2, 按沿海省份的风机面积作为占海面积来计算, 其中沿海风力发电已占用地面积共1 391.81 hm2。由于目前技术手段达不到深海操作的要求, 主要占地类型还是以占用沿海滩涂和山地等沿海陆域为主, 占海的风电场主要是指未来规划的风电场, 现在, 在我国占海的海上风电场有上海的东大桥和绥中36-1风电场。今后, 要借鉴西方大量建立海上风电场, 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1) 用地需求。

本研究采取内陆省份的风电场面积作为风机占陆地面积。根据《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并参照《风电场特许权协议》, 风电场升压站用地按实际占用面积计算, 单机占地参照《特许权协议》按400 m2 计算, 地埋电缆用地按电缆埋设长度乘以2 m计算[5], 风电场施工道路、风机安装平台等临时用地不予计算。用地面积为

Si=S′i×n+2×l (1)

式中:Si为风机单机占地面积;S′i为单机面积;n为装机台数;l为电缆长度, (其中S′i为400 m2) , 根据式 (1) , 计算出用地面积 (图2) 。

2) 用海需求。

目前, 我国沿海风电场主要还是占用沿海滩涂的较多, 占海域面积的除了绥中36-1海上风电场和上海的大东桥外, 大都是在未来规划中。本研究采取沿海省份的风电场面积作为风机占海面积 (略大于实际占海面积) 。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国家海洋局直接受理海域使用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 单机按50 m半径计算用海面积 (7 850 m2) , 海底电缆占用海洋的面积按其实际长度乘以40 m计算[5]。用海面积为

Sj=S′j×n+40×l (2)

式中:Sj为风机占海面积;S′j为单机面积 (其中S′j为7 850 m2) 根据式 (2) , 计算出用海面积 (图2) 。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沿海地区用地矛盾日益突出。作为新兴海洋产业的沿海风力发电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应该做好风力发电的政策引导和相关规划, 避免一拥而上现象, 确保沿海风力发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 沿海风力发电的环境影响与限制因素

风能对环境是有益处的, 它不会像化石燃料那样在燃烧后排放有害的气体。然而, 对近海风能提出的异议是:对候鸟的影响和现有用途不相容, 影响美感, 以及缺乏一个清晰的监管构架。

3.1 沿海风能发电环境影响分析

沿海风力发电环境影响从生物和非生物两个度来分析。首先, 表现在生物角度上:① 对鸟类迁移的影响, 虽很少伤及鸟类, 但布局时应该尽量避开候鸟迁徙的路线。② 沿海风力发电噪声对海洋动物的影响, 虽现代化发电机的噪声已经很小了, 1台1 MW风机, 在方圆300 m 内的噪声为45 dB, 但还没有权威的噪音影响评价, 最好风电场远离居民区[6]。其次, 表现在对非生物上:① 对渔业的影响和对船舶通行的影响, 如果沿海上风力发电的风机之间的间距过小, 会影响渔船的捕鱼活动、影响近海的渔业养殖空间以及影响船舶在海上的航线, 且可能出现于渔业和海上交通业争地争海的现象;② 对视觉的影响, 对此观点不一, 大部分风电场已成为一种观赏景观, 但是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风电有碍观瞻, 最好远离风景区等[6]。③ 对环境上的影响, 风电无需燃料, 无烟尘、无SO2、无NOx、无CO及无CO2等排放, 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3.2 沿海风能发电的主要限制因素

影响沿海风力发电的因素有很多, 其主要因素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其中, 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 具体如下[7]:① 经济因素, 在我国风电发展限制的经济因素主要受3个方面的影响。首先, 由于现在的风机满负荷工作时间小, 平均还不到2 000 h, 风能经营商很难实现经济效益;其次, 上网电价偏低, 大体都在0.5~0.6元之间;再次, 风机的故障率太高, 出勤率还不到80%, 而国外可以达到 95%。②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指政府政策,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全国增值税转型, 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 或将对风电产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③ 技术因素 (并网因素) :沿海风电技术影响因素有2个方面:一是风电机设备生产技术水平低, 尤其在兆瓦级以上的风力发电机里面, 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几乎为零;二是很难实现并网技术, 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风电上网问题正变得日益突显, 电网已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一大瓶颈。据了解, 龙源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开发商, 2008年龙源因风电“上网难”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8 000万元。④ 自身因素 (风电设备质量因素)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 但发电效率却远远低于国际标准。有数据显示, 我国风电机组的平均利用率在20%左右, 而国际平均水平在25%~30%之间。风电设备制造业无序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是鱼龙混杂, 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证[8]109;另一方面还将导致产能过剩, 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4 对策建议

我国海上风力发电发展速度快, 但规模小, 分布广泛, 由此带来的结果则是不易于管理, 发电密度不高,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1 政府政策

4.1.1 国家政策

一是政府采用长期的保护性电价政策;二是在增值税转型实施后, 国家能源局目前正在与有关部门积极协商, 拟采取以占地补贴或风能资源补贴等形式, 以调动地方发展风电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和风能资源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实现风电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四是要加大行业规范的力度, 培养相关技术人才, 积极引导设备制造业理性发展[8]110。

4.1.2 完善《海洋功能区》规划中沿海风力发电场的规划

一是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好, 同时又是主要负荷中心的区域, 根据风能资源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确定风电发展的限制区、管制区和鼓励区。本研究根据各地区的自身状况鼓励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 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但风能资源丰富且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发展风电, 例如:青岛、大连等;对于那些产生SO2多或者是酸雨发生地区给予相应的鼓励, 利用MAPINFO做的风力发电区域图, 如图3。二是沿海风电场布局应集聚些, 便于集中并网, 实现规模效益。确定沿海风电的适度规模, 或是给出高、中、低3个方案供给各个地区选用等。三是向海洋进军, 在沿海风电发展的同时, 尽全力发展海上风电, 但是海上风电场址必须在国家海洋公园、生态保护区、海运路线、微波通道和军事区域等之外, 而且离岸线15~40 km以上。

4.2 风电企业及个人

企业及个人也要加强行业自律, 提高市场风险意识, 积极研发沿海风力发电基础设施,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不能一拥而上盲目上项目, 根据各地方风能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适当上沿海风力发电项目。

4.3 社会舆论

积极建立沿海风力发电社会影响舆论组织机构, 更好地监督沿海风力发电带来的负面影响, 使风电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5 结束语

我国各级政府在鼓励发展沿海风电的同时, 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控制好规模, 在修订海洋区域规划时给沿海风电场留有一定的陆域或海域, 以免出现沿海占地争地现象。同时, 风电经营企业认真履行政府相关政策, 使我国沿海风力发电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文章以沿海地区风力发电的发展与布局为研究命题, 论述沿海风力发电现状、发展趋势和用地用海的需求, 从资源集中度与地域构成两个方面, 指出全国沿海风力发电存在的问题, 同时,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

关键词:沿海地区,风力发电,布局

参考文献

[1]施鹏飞.2008年国内外风电持续快速发展[J].可再生能源, 2009 (4) :1-2.

[2]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丛书 (风能卷)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58-61.

[3]王素霞.国内外风力发电的情况及发展趋势[J].电力技术经济, 2007, 19 (1) :29-31.

[4]施鹏飞.2008年中国风电场装机容量统计[J].可再生能源, 2009 (1) :1-2.

[5]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国家海洋局直接受理海域使用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 (国海发〔2002〕19号)

[6]佚名.海上风力发电与国际海洋法的相互影响[J].2008 (10)

[7]欧洲风能协会.国际绿色和平.风力12[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57-61.

6.发展沿海地区休闲农业带动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篇六

这意味着,拥有487公里海岸线、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河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新的发展引擎已经启动,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力争早日把河北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

加强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攻坚克难,找准举全省之力的着力点

对来自沿海地区的代表、委员而言,海洋经济无疑是一个热点话题,而且他们的提案、议案和建议内容也与海洋经济有关。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仅仅是拿到了加快发展的‘入场券’。真正在沿海发展中有位子,必须着力加强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攻坚克难。”代表、委员们认为,当前,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开发建设进入快车道,但是放眼全国,两大区域在管理体制、资金投入和设施配套等方面还存在制约瓶颈。只有瞄准短板求突破,下大力破除发展障碍,才能找准举全省之力的着力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被频繁提及。曹妃甸要大发展、快发展,也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市长陈国鹰表示,今年他们将本着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理顺新区管理体制,建立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新体制新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王刚认为,我省可以借鉴这些地区在整合资源、精简机构等方面的经验,推动沿海地区出台先行先试的工作机制,大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所辖的行政资源,构建精简、高效、统一、精干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对沧州来说,港口功能单一是一大短板,促进沿海地区发展的首要着力点要定格在港口建设上。”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副市长辛书华说,港口强则沿海兴,沧州将加快建设综合港区、深水航道、油品和散货码头建设,继续完善集装箱码头,今年力争设计通过能力达到90万标箱。

“两大增长极要以调整完善港口功能为重点,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刘学库表示,两大增长极要提速,基础设施要先行。基础设施建设是沿海开发开放的前提,只有加强配套建设,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才能提升区域承载能力,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这个薄弱环节,今年春节刚过,曹妃甸工业区华润电力排水明渠项目已悄然开工。以此为标志,一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春季大会战在曹妃甸拉开帷幕。

“今年曹妃甸新区将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28个,年内完成投资42.25亿元。”陈国鹰代表告诉记者,将加快工业区综合服务区住宅、医院、学校、商场、公交等配套设施建设,抓好石化生活基地、首钢生活基地、联想生活基地、港口物流生活基地等基地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更好地服务项目落地。

“沿海发展要提速,首先必须提升支撑沿海发展的承载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贸促会副会长尹广军说,今年渤海新区将完成生态绿化投资10亿元,并加快企业总部、国际文化创意广场等重点工程,以及商贸餐饮、仓储物流等服务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为大规模产业聚集创造条件。

瞄准产业高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力促产业聚集实现大跨越

2月28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四天,曹妃甸新区在北京举行推介合作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42个,总投资300多亿元,涉及物流仓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加速产业聚集步伐,把产业聚集作为曹妃甸开发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陈国鹰代表用了两个“最”字,来表达产业聚集对于曹妃甸的意义。他表示,大项目好项目是“根”,提高曹妃甸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最根本的是看有多少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加速把沿海地区打造成为新兴增长区域,当务之急是加速产业聚集,这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王刚委员认为,没有项目的支撑,一切无从谈起;如果产业聚集度不高,一定会制约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质量。沿海地区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狠抓一批重大产业支撑项目,集中力量抓好重量级项目的建设。

目前,曹妃甸新区已完成产业项目26项,在建项目72项;渤海新区储备和在建重点项目205个。而我省沿海地区单体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项目已近百个,临港产业初步形成。“两大增长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今后要围绕打造一批‘航空母舰’、培育一批‘行业巨人’,加快促进产业向新区聚集。”刘学库代表介绍,今年,唐山市将全力推进纳入国家规划的中石化千万吨炼油、首钢京唐钢铁二期、华润曹妃甸2×10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三大龙头项目的前期工作,沧州将大力建设石油化工基地、化工新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特钢基地、电力能源基地,力促产业聚集实现大跨越。

加快产业聚集的同时,项目结构也要优化。代表、委员们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海洋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因此,我省发展海洋经济不能对项目不加选择,不能走“先引进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必须设置绿色门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日,总投资800亿元的九大项目集中落户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涉及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以来,渤海新区所吸引和对接的都是这样的国内外产业高端项目,并以此来引领沿海经济体系建设。”辛书华代表说,向产业高端进发,沧州今年将谋划建设一批产业配套衔接、上下游一体的新型工业化项目,重点抓好北汽40万辆整车、中国一重冷轧板等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打造竞争优势明显的临港产业集群。

而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曹妃甸新区始终把循环经济理念体现在产业规划布局、项目谋划上。陈国鹰代表说,循环经济是曹妃甸新区的“魂”,他们一直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立区之本,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他们制定了产业项目入区标准,项目能否落户,必须要对比标准后再确定。

上一篇:生产企业自我评价报告下一篇:中国传统德治与现代德治的区别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