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10-19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篇)

1.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

试析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组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被审计单位农业资源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验证,是披露其农业资源环境状况及环境经济责任鉴证的特殊审计,是环境科学与审计实务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审计工作实际应用学科.作 者:龚蕾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期 刊: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PKU Journal:CHINESE ENTERPRISE ACCOUNTING OF VILLAGES AND TOWNS年,卷(期):,“”(8)分类号:

2.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二

1 我国大豆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物质生产成本增长过快

长期以来我国大豆生产经营方式比较传统,为节约种子成本农户育种普遍采用留种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家留用的种子与现代育种技术育成的种子相比农艺性状较差、产量低,人们为了提高产量,加大对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无形之中增加了大豆生产成本,但同时也损伤了种子的质量,不利于大豆产业长期发展。即使在选择现代技术育成的种子也普遍存在种子越贵越好的心理,并没有因地制宜依据土地的贫瘠状况来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一刀切”的形式,使得种子成本较高;加之各国加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禁用一些低廉、难分解的农药,昂贵的农药也成为大豆成本重要分支,加大成本来源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对中、美两国大豆成本核算口径对比分析发现[2],2010年我国大豆生产物质费用为2 476.2元/hm2,2014年增加到3 043.65元/hm2,期间我国大豆生产土地成本增长了22.92%,而世界主要大豆出口国的美国却只有15.48%。

1.2 人工费用及土地成本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小农户为主,大豆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以及黄淮海、长江流域,农户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并且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农地分散以及技术落后导致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率低下,2010年我国大豆生产土地成本为2 262.15元/hm2,2014年增加到3 715.50元/hm2,期间我国大豆生产土地成本增长了64.25%。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社会步入老龄化阶段,农村中青年务农人口减少,农业生产人工费用逐年增加,2010年我国大豆生产人工费用为1 729.65元/hm2,2014年增加到3 250.95元/hm2,期间我国大豆生产人工费用增长了87.95%[1]。

1.3 种植成本管理观念和手段滞后导致管理成本居高

大豆的种植过程包括平整土地、播种、施肥、除草、喷药、收割等环节,需要承担物质生产成本、人工费用及土地成本等费用。由于缺乏统一的农业标准体系,种子生产不规范,未能建立稳定的大豆原、良种生产基地,因而种子质量难以得到提高,新品种的推广速度慢,这都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成本;栽培模式传统,栽培技术不到位,难以充分利用水、肥、气、热及土地资源,也导致资源浪费。种植成本管理观念的落后,也难以充分利用物联网等先进科技为农业服务,导致大豆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工成本增加。

2 农业标准化条件下农业生产管理

农业标准化是以科学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针对农业经济活动中各环节制定和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实施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以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3]。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础是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核心工作是标准的实施与推广[4]。我国农业标准化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农业标准化越来越重要。

2.1 农业标准化与农业生产技术实施

技术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源泉,早在1989年我国就提出“科技兴农”战略,其包括农业科技研究和农业科技推广2个部分。在农业科技研究方面,技术标准化是先进技术的载体,也是研究者产生新思想的平台,更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对我国农业科技研究创新具有积极作用。而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5],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偏低,对农业新科技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化程度低,农业技术停留在科研阶段,行之有效的技术并未加以规范、整理成直观、易懂的相互配套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科技应用、科学普及、科技总结和科技进步的过程。

2.2 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施种(养)、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形成一个完整产业系统(即产业链)的经营方式[6]。农业标准化可为龙头企业种、养殖产品和加工产品提供统一的规范,保障种、养殖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加工产品附加值。在这基础上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规格的统一,形成规模经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撑。

2.3 农业标准化及产品质量与安全

国家通过制定相关农业标准来规范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标准是农产品品质方向的具体化和质量监督的依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如果产品标准水平低,即使产品完全符合标准也是落后的产品;制定高水平的农产品标准,对农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供制度支撑,农业标准化为“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监督规范,破解各个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起各个环节的质量信息互通机制和质量安全责任潜在惩罚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农业标准化的一部分,农产品质量分等级管理是农业标准化具体实施体现,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实现优质优价。

3 管理对策

3.1 构建大豆生产各阶段成本管理体系

产前环节包括大豆品种标准、种苗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环境3个方面。优质的品种是大豆产业能够飞速发展的基础,我国大豆品种以传统的留种方式为主,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都比较低,一套完善而健全的科研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大豆生产的物质成本。美国等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十分注重大豆品种的研发,并且品种推广范围也非常广。因此,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以政府、大学、公司为基础的大豆生产科研体系[4]:政府提供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工作,公司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方面对大豆品种研发提供支撑,大学负责对大豆品种的审定工作。在大豆品种科研、种苗生产标准化基础之上,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豆品种价格,但是大豆品种的标准化可以有效减少农户的挑选成本,降低种苗培育成本,为农业生产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为农户后续的大豆栽培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生产过程中主要是保障大豆产量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测土施肥、检验防疫管理。建立科学的土壤施肥体系,对土壤的养分丰缺和平衡进行分析,结合大豆种植养分的需求特点形成推荐施肥技术标准。将推荐施肥标准与农业生产者的施肥习惯相比较,进而改进大豆生产者施肥习惯,形成标准化施肥流程和体系,减少对土壤肥力和结构的损害。自然防疫对农作物本身危害是最小的,例如不同作物以及大豆不同品种的间、套、混种有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危害,有效保障农产品的品质;现代农业生产主要以物理防疫为主,采用化学农药往往会导致农药的滥用,增加防御成本的同时也会致使农作物品质的下降。标准化的检验防疫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测土施肥、检验防疫管理成本,优化农作物田间管理结构,进而减少施肥、施药成本。

产后环节包括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以及销售管理。该阶段处于农业生产环节的最终阶段,也是标准化实施难度最低的阶段。实施田间机械化、标准化操作,一方面能够及时抓住收割期,选择合理的时间段加快农产品收割进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农机利用效率的提高能够更合理地安排后续的库存、质量及销售管理。科学合理的产后标准化流程与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结合有利于可以减少人工的使用,改观滞后的农产品种植观念,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成本。

3.2 利用“互联网+农业”方式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农业产业化潮流下,现代农业发展已经不只局限于农户自身,非农资本的引入不仅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也加快了农业向不同领域的纵深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可以帮助农户定位消费者需求,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实现生产和销售市场的完美对接,这就有效避免了传统经验式的农业生产,使生产变得有计划和组织,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零库存。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种融资平台还能为农户拓宽融资渠道,为农户规模化经营提供资金支持。物联网的发展可以从生产环节彻底改造农业[7]。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的结合,在生产过程中采集作物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病虫害等相关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最后通过智能系统及时对指定的农业设备调控。在产品库存和质量管理环节也可以利用传感器来监测农产品的存储状态,观察其是否存在变质、损毁的危害。在这基础上使农业自动化、精细化、可追溯,减少人力,降低管理成本,最终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7]。此外,互联网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使得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

互联网营销为农产品创造廉价高效的营销入口[7],通过互联网较容易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此外,通过互联网对于农业产业链中上游原材料品质管控以及下游产品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利用大数据精准把握细分市场,定位目标客户,再辅以精良的客服,在目标客户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4 结语

我国大豆生产存在物质成本增长过快,土地和人工成本过高以及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农业标准化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针对农业经济活动中各环节制定和实施标准,能有效地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优化大豆生产和管理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为农户定位目标客户,使农业生产变得有组织和计划;为大豆生产提供金融服务,对大豆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资金支持;互联网营销可以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廉价高效的营销入口,通过产品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口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我国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要靠进口弥补[EB/OL].(2016-04-13)[2016-06-01].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6/0413/c1008-28273254.html.

[2]章胜勇,李崇光.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及中美大豆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5(1):18-26.

[3]邱光,张晓进.种植大户要重视农业生产过程的前期管理[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5(10):72-74.

[4]于冷.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J].中国农村经济,2004(7):4-10.

[5]崔宁波.我国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的经济分析[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

[6]崔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河南农业,2016(4):23-24.

3.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四个民主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28-01

农村基层民主,就是指让农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决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具有自治性,它以基层群众自治为内容,是通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开展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政治活动,是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构成了农村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推进民主政治的良好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利益等。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窘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一些矛盾与问题。

第一,农村政策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缺少与村民的对话平台。民主政治制度不接地气,导致缺乏村民参与基础,村民缺少参与渠道,一些好的制度落实难,基层村务欠缺村民关注之事,现行政治体制与民主发展脱节,村级民主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等。此外,开大会、广播喇叭、拉亲结派、家族式管理等传统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在有的欠发达地区还比较盛行。

第二,村民参与意识淡薄。许多村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民主制度建设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够,认为选举只是走过场摆样子,参加与不参加结果都一样,这导致大部分村民在行使权利时敷衍了事,不认真。村民对民主的认识存在偏差,对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理解狭隘,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认识尚浅,导致许多村民误认为除了选举权以外,再无其他权利。此外,留在农村的大多是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更加缺乏民主意识。因此,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到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效果,严重阻碍了民主建设在农村的发展。

第三,基层干部素质较低,腐败现象严重。农村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普遍较低,许多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部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只注重形式,在整个村委会的日常事务管理的过程中频现程序不透明,公开虚假信息等情况。有的村干部只对上面负责,对农民不闻不问,重形式、轻内容现象严重。此外,许多素质较低的干部利用职务谋求自身利益,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报道出基层干部贪污腐败事件。有的基层干部坐拥几十套房产,包养情妇,随意打人等等。习总书记曾指出,“苍蝇”有时候也能干出老虎干的事。基层的腐败不治,民主就无从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创新基层管理模式,建立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为主体的强有力的相关组织。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民主政治平台,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政策的灵魂在于实施,历年来,国家对农村地区的的扶持和投入很大,有关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颇多,但由于落实不到位,很多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改善传统管理模式,创造农民感兴趣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让广大村民主动参与到民主政治生活中来。

第二,加强村民的政治素养教育,提高参与意识。村民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军,加强村民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是建设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加强村民政治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教育体系,从基础上来培养农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兴趣。其次要搞好農村的网络建设,扩大基层的民主政治宣传,完善电视、报纸等新闻载体的政治宣传,定期组织村民听讲座,看宣传片,组织建立农村文化活动室,多搞有关民主政治专题讲座等等,帮助村民进行文化沟通,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

第三,加强立法和反腐工作,提高干部素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也离不开法治。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的相关法律,农村根据相关委员会组织相关的乡规民约,上级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相关法律的有效实施。此外,基层腐败现象严重,要继续推进反腐工作。切实落实民主选举,选举出正真有能力有知识的管理者来管理村内事务,对候选人的工作经验、学历能力、口碑等诸方面作硬性规定。加强信息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建立基层干部的绩效评议制度,明确相关评议时间、评议内容、评议规则和评议对象,切实加强村委会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自身的责任感和纯洁性。此外,国家也要加强基层反腐工作的力度,让基层干部不敢贪、不能贪,切实维护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减少干部腐败现象。

第四,完善四个民主建设。四个民主是切实增强广大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需要,为不断深化村民自治机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是密切联系的。民主选举是前提,民主决策是根本,民主监督是手段,民主管理是必然要求。要在农村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对选要求、决策事项、监督对象、管理内容等形成制度要求。在现实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村民不能只参与选举,更多地应该是参与到决策监督管理中来。只有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新民主选举、优化民主决策、抓实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才能更好地建设基层民主政治村。

只有提高农民政治文化素养,提高干部能力与素质,加强反腐工作,切实落实四个民主,才能真正解决目前农村基层民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实现农民当家主做的地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主体参与进来。

作者简介:蔡丽(1990.01-),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及对策研究

以校园酒吧为例

指导老师:陈丽威

(黄山学院旅游学院,黄山,安徽 245041)

摘要:通过网上搜集、问卷调查及资料的搜索整合,本文旨在对我国酒吧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校园酒吧为例,了解到目前人们对酒吧行业认识存在着偏差,大部分的酒吧定位不明确,文化氛围不浓,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以及从业者的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以期校园酒吧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得到规范,形成自身的特色,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壮大。

关键字:中国酒吧,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校园酒吧

引言

2010年10月,一则无照酒吧开进大学校园 女大学生陪酒称可“出场”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湖北荆楚理工学院校园里,一所还没有营业执照的酒吧竟然在校园里公开试营业,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酒吧的服务员和陪酒员中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女大学生。经调查发现,这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法定程序私自开设的黑酒吧,所幸的是在试营业后短短的十天之内就被公安局查封。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酒吧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以及酒吧文化氛围混乱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酒吧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校园酒吧为例,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以便其在我国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中国酒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酒吧最早是由美国的西部牛仔和强盗们经常聚在小酒馆里喝酒,酒馆老板馆子门口设一根用来拴马的横木发展而来的。酒吧一词原本是英文(Bar)的谐音,原本的意思是指一种出售酒的长条柜台,是以前的水手、牛仔、商人和游子们打发时间和发泄感情的地方,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发展和演变,酒吧现在成了一处以休闲、放松为主的娱乐场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的不断繁荣,酒吧开始进入我国,而且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酒吧已成为都市人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最佳去处。“泡吧”日益成为都市人时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大学生为追求时尚品味生活,成为酒吧行业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消费人群,各色校园酒吧开始应运而生。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纯饮品酒吧。此类酒吧以提供各种特色饮品为主,也附带一些佐酒的小吃。这类酒吧环境舒适恬静,颇有休闲的氛围,一般适用于客人在午饭后或是夜里,带上三两个朋友,忙里偷闲的到酒吧里聊聊天,放松一下心情。

(2)供应食品的酒吧。此类酒吧以提供各种特色美食为主,附带的提供一些酒水,所以酒水的利润相对较低,品种也比较少。这类酒吧通常的做法是突出自己的特色美食,如特色的小吃点心,高档的雪茄或美味的披萨,让人垂涎三尺。

(3)娱乐型酒吧。此类酒吧往往以提供娱乐为主,如各种乐队的演奏,时装走秀或是劲爆的DISCO舞曲,以刺激客人前来消费。此类酒吧一般气氛比较的活跃,氛围轻快,适合年轻人放松娱乐。

(4)休闲型酒吧。此类酒吧通常被人称为茶室,以提供软饮料为主,咖啡占其所售饮品中的分量比较大。这类酒吧一般都比较的隐蔽,远离闹市区,环境比较的清静幽雅,酒吧的座位比较的舒适,灯光柔和,音乐舒缓,主要满足客人约会、聊天或放松心情。

(5)俱乐部、沙龙型酒吧。此类酒吧一般以会员制的经营方式为主,客人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职业背景,社会地位。这类酒吧通常成为客人定期聚会,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交换自己的意见、看法的社交场所,同时也供应酒水饮料。

以上这些是目前中国比较流行的几类酒吧,而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学历的一类特殊群体,同样需要释放自己的压力,绽放自己的青春,因此敏锐的商人嗅到了发财的商机。于是酒吧以一种含蓄、羞涩却活跃的形式出现在大学校园里,并取名为“校园酒吧”。从这个吧名我们就能了解其中包含的韵味,而这类酒吧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前卫的布置、前卫的音乐。变异夸张的墙面画,别出心裁的题记等吸引大学生前来消费。

对于这类酒吧的出现,人们持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它亵渎了神圣的大学殿堂,给这方净土带来了喧嚣;也有人认为它的出现标志着更为人性化、现代化的校园诞生。校园酒吧不仅涵盖了西饼屋、休闲屋的所有成分,而且提升了休闲品位。它的出现,为大学生放松身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去处。

当我们谈起酒吧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会把它与酒馆混为一谈。其实跟酒馆想比,酒吧更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虽然酒吧是欧美文化的产物,但当它传入中国之后便吸收了众多的中国文化因素。正如我们所说的“入乡随俗”,酒吧在中国开始普及的过程中,有的酒吧吸收了中国的茶文化,导致给人一种“西式茶馆”的感觉。也有的酒吧在装修格局上融合传统的中式装修风格,以塑造天人合一的氛围。这些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酒吧让顾客在品位西式饮品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韵,令人得到久违的惬意和舒缓。所以说,任何酒吧都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的,只有以文化和主题为载体的酒吧才能够长久。校园酒吧更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它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是高学历、高素质的文化人,所以校园酒吧经营的是文化。

目前中国的校园酒吧大多分布在一些大城市的高校附近,消费对象主要是留学生,大学在校生以及校友聚会等,酒水比较的便宜,经营方式灵活。大部分的校园酒吧以一种健康、活跃的形式给人们传递出它的文化精髓。被公认为是陶冶性情的最佳场所。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国校园酒吧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校园酒吧存在的问题 2.1国人对酒吧认识不足

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的中国人对酒吧这种外来文化存在着许多的偏见,认为酒吧是一种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由于刚开始时中国的酒吧大部分是从夜总会转过来的,许多酒吧的经营者以前可能都有过开夜总会的经历,所以中国的很多酒吧保留着一些夜总会的经营模式。比如说为了刺激客人消费,让一些年轻漂亮的小姐来陪客人聊天喝酒,这不仅使酒吧应有的文化和品位得到破坏,而且使酒吧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这种酒色混杂的环境难免滋生事端,况且大部分的酒吧营业时间比较晚,装潢富有特色,灯光柔媚诱人,加上媒体不时的进行负面报道,酒吧几乎成了夜总会的代名词。而在这种思想洪流中,针对以大学生为消费主体的校园酒吧也未能在这种偏见中脱俗而出,大学生“泡吧”成了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

2.2 酒吧市场定位不明确

目前中国的很多酒吧市场定位不明确,很多都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与固定消费人群。有点四不像,也就是说酒吧不是酒吧,咖啡厅不是咖啡厅,下午茶不是下午茶,夜总会不是夜总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可能是因为人们对酒吧的认可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加上大部分的中国人消费水平有限,开酒吧的老板经验也不足,为了最大限度的维持酒吧的生存,不得不改变酒吧的定位,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所以造成了这种不伦不类的现象。校园酒吧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文化人,面对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更需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走出自己的特色。

2.3酒吧营销策略不合理

目前中国的许多校园酒吧走入了营销的误区,有相当一部分酒吧只重视吸引新客户,而忽视保持现有客户,使酒吧将管理重心置于售前和售中,造成售后服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使现有客户大量流失。然而酒吧为保持销售额,轻易的使用价格或者强力促销来进行客户回馈,殊不知这就等同于一种变相的价格竞争,最终会弄得两败俱伤。

2.4酒吧的文化氛围不浓

酒吧是时代的产物,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到酒吧去消费,为的就是酒吧的品位与档次,不同的酒吧文化氛围带给客人的感受也存在差异。比如说清吧,比较适合较活跃的单身客人,在这类酒吧里可以欣赏调酒师精湛的调酒技术,和其他的客人聊聊天或是玩玩小游戏,以打发一个人的寂寞时光。再比如说DISCO吧,主要突出的是音乐和氛围,让人们在火爆的DISCO舞曲中忘掉烦恼,放松身心。这两类都是定位比较明确的主题酒吧,然而目前中国大部分的酒吧都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只是一味的照搬一些成功的案例,却没有结合自己的主题特色与消费人群,最终导致酒吧的文化氛围不浓,无法长期吸引顾客。校园酒吧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面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校园酒吧更需要彰显自己的特色,塑造文化氛围。

2.5酒吧存在着安全隐患

酒吧作为大众的休闲娱乐场所,消费群体复杂,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到酒吧寻求身心放松,其中不免有些犯罪分子乘虚而入,威胁其他客人的身心健康。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新闻,比如XX酒吧发现有携带凶器的客人,或是在XX酒吧发现有人售卖摇头丸,或是聚众吸毒,酒吧似乎成了犯罪分子与毒品的滋生地,让人望而却步。校园酒吧的消费群体相对单较单纯,更需要防范这种现象的发生。此外,酒吧这类娱乐场所容易发生火灾、斗殴、聚众闹事等安全隐患,这种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威胁顾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给酒吧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2.6酒吧从业者的有关问题

目前仍然有很多中国人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在酒吧行业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业,酒吧从业者也因此受到了歧视。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酒吧行业营业时间比较的晚,又大部分以娱乐为主,加上从业者得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所以服务水平比较的有限。此外酒吧等娱乐行业的员工流失率比较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酒吧营业时间比较特殊,工作时间比较长,工作环境比较差,员工待遇比较低,所以酒吧往往留不住员工。校园酒吧虽然与其他的社会酒吧比较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难逃目前中国酒吧行业这一大气候环境的影响。

3校园酒吧的解决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校园酒吧存在的认识不足,市场定位不明确,文化氛围不浓,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从业者等有关问题,我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对策,现阐述如下:

3.1纠正国人偏见,树立酒吧品牌

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冲撞交融通常需要时间的沉淀,由于酒吧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媒体的负面报道,导致目前中国人存在这种偏见也是很正常的。但是首先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酒吧这个行业,它在中国的产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以提供酒水饮料为主,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虽然酒吧行业营业时间比较的特殊,通常在人们下班以后到凌晨一点多,但这并不妨碍酒吧业作为一个正当行业的存在。而校园酒吧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群体,其营业时间更灵活,经营的项目也比较的贴合大学生的需要,更应该视为一种健康的娱乐场所;其次,作为酒吧的从业经营者,要努力规范自己的经营项目,突出自己的经营特色,树立酒吧品牌,争取以正面的形象进行宣传,使国人摆脱愚昧的偏见;最后,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规范酒吧行业的发展,使酒吧行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尤其是校园酒吧,更需要依照法律程序办事,取得合法的营业执照,且需要经过学校等相关部门的允许,方可正常营业。3.2明确市场定位,确定消费群体

决定一个酒吧经营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是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是走高档路线,还是平民消费。校园酒吧应根据实际的市场调查,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考虑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往往不具有收入来源,消费能力有限,因此需多推出一些特价酒水,或进行优惠促销活动。同时大学生团体具有季节上的消费性,往往会造成酒吧经营上的困扰,所以校园酒吧应扩宽自己的客源市场,例如通过建立QQ群来拉拢顾客,或建立自己的微博,及时的发布最新的活动安排或优惠信息,也可以建立客史档案,确立VIP客户,通过其介绍更多的客人前来消费,还可以与学校的社团签订友好协议,主动承办诸如同学聚会,生日聚会,校友聚会等活动。

3.3注重营销策略,提高客户忠诚度

校园酒吧要将让客户满意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虽然客户满意是一个极不确定、伸缩性很强的目标。满意的顾客、满意的程度,很难度量,今天的满意的客户明天可能因为“第三者插足”施以一个小小的恩惠而离你而去,满意客户的“移情别恋”、“喜新厌旧”常使人伤透脑筋。从经营角度看,我们进行服务的基本目的应该是:“争取客户重复来酒吧消费以增加利润,同时获得口碑传播以巩固酒吧品牌.”所以,校园酒吧要要擅于运用价格策略,懂得在开发新客户的同时,留住老客户,想方设法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3.4塑造文化氛围,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常酒吧提供的酒水饮料差异性小,所以酒吧经营者要在装修上下功夫,首先就是要确定酒吧的经营主题。一个好的主题不仅能够增强酒吧的吸引力,而且使其市场竞争力提高。校园酒吧要想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更应该确定自己的主题特色,通过主题的渲染,来增强其文化氛围。如果是开一间怀旧类型的校园酒吧的话,在酒吧的装饰方面,要考虑到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一些新奇古怪的东西,可以到二手市场淘一些八、九十年代的废旧物品作为摆设,还可以请艺术学院的学生捐赠几幅油画挂在墙上,再买一些旧书籍用于闲暇时翻阅,总之给人一种亲切舒适感。如果要开的是娱乐型的校园酒吧的话,就需要在灯光与音乐上多做准备,在酒吧的空间布局上,尽量突出舞台的位置。在节目的安排上可以邀请一些尚未成名的乐队进行不定期演出,或是聘请心怀音乐梦想的大学生前来酒吧驻唱,还可以将其改造成小型的舞池,以备大学生举行社交舞会。总之,校园酒吧在确定自己的主题后,要突出自己的经营特色,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5杜绝安全隐患,倡导文明消费

目前中国的一部分校园酒吧依然存在着安全隐患,由于媒体的负面报道,校园酒吧似乎也成了是非不断的场所。目前校园酒吧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聚众闹事,有些客人醉酒后喜欢挑事端,并且拉帮结派闹事,导致后果比较的严重。对此我们需要不时的进行观察,防止客人醉酒闹事,如果不幸发生了聚众斗殴的情况,要及时的拨打110报警电话。而对于酒吧的毒品交易现象,应做到不参与,不吸食,及时的报案请求民警参与彻查。对于酒吧发生的偷窃,火灾等意外情况,要注意防范,一方面要加强员工的日常安全培训,杜绝火灾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倡导客人文明消费,杜绝玩火、偷盗等不良行为。

3.6提高员工素质,保证优质服务

酒吧从业者要想消除国人的偏见,就必须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一般的酒吧从业者文化水平都比较的低,且长期处在是非不断的营业场所,无法受到正面能量的影响,导致酒吧员工的素质水平得不到提升。要想提高酒吧员工的素质水平,首先员工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任何职业都是平等的,酒吧员工与客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酒吧行业是一个正规的娱乐行业,其从业者以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客人的满意。其次酒吧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要提高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使其对酒品知识有所了解掌握,而且要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以标准化的尺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其在提供规范化服务的同时兼顾到个性化服务,从而保证提供优质化服务。最后,酒吧的经营者应做到“以人为本”,不断地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的待遇,酒吧管理者要学会用人,学习留人,善用物质和精神激励,减少员工的流失率。校园酒吧的员工多是在校的大学生兼职,自身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所以易于接受日常的培训,但是这些员工多出于家庭比较贫困的缘故,选择勤工俭学。酒吧管理者要多关心这类员工,尽量解决其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总之,I校园酒吧的出现是为了缓解现代大学生日益增加的压力而产生的,为大学生结识新友,聚会聊天,放松身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去处。虽然目前中国的校园酒吧还只是存在于一些大城市的高校校园内或校园附近,并未得到大量地普及,而且校园酒吧存在着众多的生存压力,市场竞争比较的激烈,但是校园酒吧的存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且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

由于实践经验有限,本文所述内容不免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望予以评价指正。

参考文献

[1]苏北春.《浅析饭店管理中品牌经营战略》.学术期刊《集团经济研究》,2006.[2] 赵青松.《THY企业客户关系营销策略研究》.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7.[3]李寿宝.《提高S房产公司关系营销水平的思考》.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7.[4]闫娜.《酒吧光环境的研究与应用》.学位论文《东华大学》,2006.[5]李爱琼.《中国电信CDMA业务中的客户维系与挽留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合肥工业大学》2009.[6]邱玉琢.《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3.[7]王炼军.《全球化背景下酒吧消费空间的地方性研究——以小山吧、Chinabox、路点吧为例》.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10.[8] 房祥梓.《酒吧室内装饰色彩的研究》.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2009.目前我国酒吧行业当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研究

——以校园酒吧为例

姓 名: 伍卉红

学 号: 31104041086 指导教师: 陈丽威

院 系: 旅游学院

专业班级: 11专升本旅游管理

5.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近些年,我国的文化产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面对文化产业大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尤其需要冷静,需要清醒。形势越好,越要科学发展;形势越好,越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形势越好,越需要理性发展。

一、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建设的“泛”与“滥”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既需要宏观的科学决策,也需要微观和中观层次的科学谋划。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缺乏对产业发展细致调研和理性分析,忽视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和产业基础,对文化产业把握不精准,笼统发展,对文化产业的理解、界定也不够深入准确。这种对文化产业的“泛化”理解和“泛文化”发展,导致了文化产业蜂拥而起的“滥文化”产业现象,一哄而上、盲目建设、低层次发展、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屡屡出现。比如,各地“跟风”建主题公园,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又如,各地跟风式的拍山水实景剧,但能挣钱的寥寥。再如,近些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泛滥,文化产业园区、动漫基地、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必要的园区是需要的,但这样一些基地的泛滥,到底带给产业什么?这些浮躁怪相背后是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只顾眼前过瘾、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短浅目光。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盲目投资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的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与鼓励,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文化产业,给予文化产业发展很大的助力,但也显露出偏离理性的冲动投资与投资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以电视剧行业为例,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2010年我国电视剧总投资约60多亿元,电视剧年产量为1.4万集,位居世界之首。与高额投资和巨大产量不相匹配的是,据国家广电总局同期数据,中国每年电视剧产量和播出比为5∶3,近3年,电视剧审批数目和已播出数目比为10∶1.4成多电视剧生产出来,从未播出,投资无法收回,60多亿元投资直接回报给投资者的利润不足17亿元。社会主义文化产品首先需要叫好,如果不叫座,无疑是对国家的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忽视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没文化

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其核心是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文化产品与一般产品不同,要有文化自觉,注重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传递。

但在当前文化发展中,一些文化产品没有文化,只是披着文化的外衣,曲意迎合,低俗庸俗媚俗,缺乏文化的根与魂,不注重挖掘时代的闪光点和人性的内涵,作品缺乏打动人灵魂的力量。这些现象可概括为文化的“六无”状态:无根、无魂、无序、无声、无力、无信。

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文化产业就是挣钱,文化事业就是花钱。部分文化单位唯钱是问,有企业没文化,有团队没精神,有经营没管理,普遍忽视企业文化建设,有意无意忽视了文化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这一本质特征。

近年来,一些新改制的文化企业,不是集中精力把企业做强,而是忙于“转企、组建集团、上市”三步走。不少企业上市就为圈钱,却没考虑募集来的资金该怎么花,生产什么样的核心产品,更忘了文化单位的立足之本是文化,将文化产业等同于一般产业。作家阿来曾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样下去文化产业发展也会使文化成为金钱的附庸,成为庸俗的叫卖品。

(四)统计不规范,未纳入国家统计系统

文化产业的数据统计是党和政府实施文化产业宏观调控、文化单位进行微观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当前,各地在文化产业界定、分类和统计指标设计上不够规范、科学,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标准不

一、泛化统计、漏统虚报、编造数据的现象。例如,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在核查出的1.3万亿元GDP增量中,服务业漏统占93.7%,文化产业大部分涵盖其中。

(五)产业发展中的“一刀切”现象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步伐,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决定性进展。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应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一刀切地用统一的路线图推进,盲目、简单的企业化,只会导致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在新闻出版业就存在这种现象,不论当地出版业的发展程度,不考虑当地的文化资源、文化实力,一律部署“走出去战略”.这方面,我们不乏案例和教训。

(六)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错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这是我党提高执政水平的一种自觉。

但是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却与上述要求有一定距离。比如“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做法,把有关部门从党的意识形态管理部门、从思想文化领导部门变成了直接管理者。多年来,中央强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在却形成了新的“党企不分”,把党的有关部门推到了行政工作第一线指挥工作,而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则退居到二线。坚持党的领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是站到一线具体领导就是“坚持”如何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制值得思考。

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与对文化大发展的片面理解密切相关。

(一)忽视了文化基本的教化功能

文化对社会有教化作用。汉语中,文化有“人文教化”之意,“人”是讨论文化的前提,“文”是基础和工具,“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十七大报告重点提出并论述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尤其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更需要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强调文化的经济价值,忽视文化的教化作用。对文化产业的意义价值的认识还需深化。文化产业也有着把握导向、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基本职能与义务。

(二)片面理解文化大发展

文化大发展的核心是十七大报告中所论述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能简单地把文化大发展等同于文化产业大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经济利润。当前文化建设中,要谨防忽视文化的传播规律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的冲动式“文化大跃进”,以及与之伴生的文化产业泡沫。

(三)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为文化发展提供必需的发展土壤与环境,不同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上,从资金投入到文化体制改革,都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按照发展规律,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例如在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上,有条件有能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能增进不同地区和民族间对文化的了解和沟通,有助于扩大本土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打开国际文化市场空间。但一些地区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盲目高喊“走出去”,不但不实际、不可持续,甚至会带来种种副作用。

三、对策和建议

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重塑国民心灵、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经过“十五”、“十一五”的积累,我国文化产业正从粗放发展向集约、规模化发展过渡。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及时认识问题并防患于未然,可避免交付不必要的学费。

(一)理性认识,把握规律

文化生产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不能等同于其他经济门类。不顾文化自身特性盲目发展文化产业,不但无益于文化产业发展,还可能阻碍文化自身的发展和繁荣。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理性认识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内涵,把握其特点与规律。

(二)理性发展,重视文化

要重视文化的教化功能。无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根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应重视核心竞争力文化的生产。

文化产业领域既需要大企业也需要小企业,大不等于强,不能一味地、盲目地求大。要防止过分垄断对文化产业的消极影响,因地制宜,促进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理性评价,规范统计

为迅速、健康地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科学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概念、范围和分类,完善统计指标,规范统计方法,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防止非理性的炒作和为我所用的注水式“编造”.要加强统计的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同时建立奖惩机制,设置诚信申报信用系统。对积极配合的文化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进行批评教育停业整改甚至吊销执照的处罚。

(四)理性投入,科学投向

一方面应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加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投资不足会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在稳定政府投资的同时,降低准入门槛,鼓励非国有的经济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另一方面要理性投资,要有回报意识,杜绝不计回报的文化投资意识,谨防重复建设、低层次同质化竞争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尤其要注意将钱投到那些需要钱并能够赚到钱的行业和项目。

(五)理性转型,理顺管理

其一,逐步改变党企不分、有关部门成为文化产业部的倾向。目前的管理办法,作为强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渡性、阶段性手段,可以理解,但宜缩短过渡期。有关部门应将注意力聚焦到提高党对意识形态的执政能力和方针政策的把握上。其二,文化产业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存在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的问题,又存在职能空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需注意的是,在文化产业管理中,政府的领导是“引导”而非“干预”,政府的角色是提供服务的“引导者”而非事必躬亲的“管理者”.其三,要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不能一味用经济指标考核文化企业。对转企改制,应有一定的压力感,但不能过分。压力过大难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及弄虚作假。而文化体制改革是要为文化人创造更加广阔的能够创造、创业的大环境,不理性地转型,是舍本逐末。

(六)理性培养,重视人才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智力资源与人力保障。当前,新兴文化产业人才匮乏问题严重,解决文化产业的人才问题已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在人才培养上,要做到战术与战略相结合,防止重战略规划轻战术计划现象的延续。注意理性培养人才,尤其在当前人才教育主要由高校负责的情况下,要解决重理论知识灌输,轻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老问题。

要言之,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任何新兴产业都曾遇到过的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问题。

(作者:薛保勤

6.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1.1 农业科技成果供给充足,但总体转化率偏低近10 多年来,我国每年约有 7 000 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能够转化利用的一般只有 30%~40%,与发达国家的 70%~80%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据对我国 1 388个农业科研机构(包括农业大学所属院、独立科研机构和民办科研机构)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不同研究领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差异较大,如种植业(44.39%)和农业装备(43.32%)的转化率相对较高,农林生态环境的转化率最低(33.36%);不同机构类别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差异较大,如科研机构(42.25%)的转化率高于大学(37.75%);不同性质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差异较大,如“硬成果”的平均转化率(85.81%)高于“软成果”的平均转化率(37.95%);不同区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差异较大,如地方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41.23%)高于部委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38.45%)。

1.2 一般性成果较多,可转化应用的成果较少 受资金、人力和生产条件的制约,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中试基础设施普遍较差,使得大多数成果停留在实验室或小试水平。此外,受管理体制的影响,科研人员更多地注重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申报奖项,不太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先进”或“领先”之后便被束之高阁,无法被企业立即应用。以植物新品种权为例,截至 年 11 月1 日,我国品种权转让共计 182 件,占所授权品种权数量的 2%,转化率十分有限。从企业品种权情况看,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国内企业共申请品种权 3 016件,授权 1 170 件,按照 8 700 家种业企业基数计算,平均 3 家企业才有 1 件品种权申请,8 家企业拥有 1 件品种权。

1.3 企业科技力量薄弱,尚未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技术创新活力亟待增强。企业需求不是科技成果产生的直接动因,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市场需求还不够成熟,许多企业只盯着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不愿为科技成果转化承担过程性风险。

7.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问题,对策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展教育现状

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第一线的需求, 并且掌握一定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和较强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直接受培养目标所决定。相关领域的实践技术必须更加直接的掌握, 并且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践当中不断的得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项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学科, 在国外只有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才开设工商管理专业这一学科的教学, 而在我国的许多的大中专院校都开展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 通过培养了大量的相关专业的管理人才, 为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 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

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的数据, 工商管理专业在开展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 目前, 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不够重视开展教育这一课程, 并且专项资金以及政策制度不能够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 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比较守旧、知识机构比较老化, 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 在调查的所有学生的80%对院校开展的教育课程不是很满意;其次, 在开展教育时所使用的教学体系比较老化, 教学的方式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并且缺乏创新, 此外由于教学资源所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抵触的心理;最后, 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三者不能够很好的统一, 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在本次的调查过程中, 有81%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 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被忽略了。

三、关于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 转变观念, 高度重视教育活动

教育是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校的领导以及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教育活动反面学校需要加强资金投入的力度, 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 使教育能够得到保障, 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确保开展的教育活动对学生有帮助, 对本科四年的教育制定出一个分层次的全面性的统筹以及安排, 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开展特定的教育活动, 使开展的培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才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 明确教育的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不重视, 这也是影响教学的另一个因素。为了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育中, 学校需要积极的教育和宣传教育呢重要性。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制度的建设, 并且鼓励工商管理学生积极的参加对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活动或者比赛, 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的指导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三) 明确实践目的, 拓展和创新实践方式

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比较广泛, 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并积累新的专业知识, 为了使自己的阅历变得更加的丰富,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 并且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比较单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广泛的资源, 比如可以与一些资质比较高并且就业有保障的单位进行合作, 每年都可以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践阅历。除此之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难免会有一些想法和问题, 这时老师就要把学生的想法以及问题进行收集整理, 并且对相应的想法和意见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改进, 最后把学生所反馈的付诸于实践教学当中, 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使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变得不是那么的枯燥。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教育内容比较广泛, 与其他专业相比就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进行了调查, 并且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明确的指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在进行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指出对于教育过程中学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应当对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建素质拓展方案, 以教育过程中以知识应用为出发点, 并且围绕这个出发点建立以及完善教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吕可军.高职本科院校提高教学督导工作质量之浅见[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0 (01) .

[2]王家爱, 贺志强, 刘明, 李瑞昌.高职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调研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05) .

[3]蔡根女.关于《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2) .

8.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设施生产;夏季;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8-0075-02

辽宁地区夏季气候条件复杂,高温多湿、雨水频繁、易发生涝害,设施栽培及田间管理较为困难,同时夏季也是设施内病虫害等易发、高发季节。因此,研究并解决夏季设施生产存在的问题,对于辽宁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辽宁地区夏季设施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易发生日灼病

越夏期气温高、光照强,不利于作物生长。当阳光直射果面或棚膜,果实上出现露珠聚光生热,就会发生日灼病。发病时,果实向阳面首先出现褐色,逐渐变为白色,皮层变薄,组织坏死,干燥后易受真菌侵染,腐生黑色霉菌。日灼病对果品和秧苗均有损伤。

1.2 易出现徒长

越夏菜的生长中期处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在开花坐果前,由于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存在剧烈的养分争夺,极易出现徒长现象,生殖生长会受到抑制,因此,高温季节容易出现植株徒长及花芽分化不完全、花序分枝少、瞎花、落花落果、生理性缺钙的情况。

1.3 病毒病高发

病毒病是危害蔬菜的一种恶性病害,夏季是蔬菜病毒病大流行时期,受害蔬菜种类多,一旦发生会给菜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夏季高温,蚜虫、粉虱等传毒害虫活动频繁,同时夏季田间操作如整枝打杈等人为接触也会造成传毒,导致病毒病的发生,尤其是种子带毒,更易发生病毒病。作物的叶片、果实、茎秆均可受到病毒的侵染,出现蕨叶、明脉、矮化、黄化、坏死、畸形等现象。

1.4 病虫害高发

越夏期害虫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连续阴雨天多、湿度大,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小菜蛾、菜青虫、潜叶蝇、茶黄螨、瓢虫、白粉虱及蓟马等。高温高湿条件下常见的病害有:茄果类的疫病、叶霉病、白粉病及病毒病;瓜类的霜霉病、疫病、黑星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枯病、病毒病及细菌性叶斑病;豆类的白粉病、枯萎病、锈病及病毒病;葱蒜的叶枯病、霜霉病、炭疽病及软腐病;白菜的软腐病、霜霉病、病毒病及炭疽病等。

1.5 控水過度

秋茬作物定植后正值高温季节,采用遮阳处理后,肥水管理尤为重要。相当多的农民为避免作物徒长,出现控水过度现象,表现为轻者作物叶片翻转,影响植株生长,重者造成病毒病发生发展。

1.6 激素问题

为有效控制茎叶徒长,大部分农民采用叶片喷施矮壮素等植物激素的方法,这在喷施过程中存在落土问题。矮壮素在土壤内的有效期为2 a以上,会对下茬作物产生影响。

1.7 遮阳问题

夏季光照强烈,一些农民采用利凉遮阳涂料,但大部分农民仍采用传统泥点遮阳和遮阳网,效果与涂料相当,但较为经济实惠。在使用遮阳网过程中,存在将遮阳网紧贴棚膜,而造成遮阳不降温现象,影响遮阳效果。

2 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2.1 防止涝害发生,适当控制棚内湿度

温室大棚建在地势高燥的位置,土质选用地力较高、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和壤土为好。采取高畦地作床模式,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排灌顺畅。采取深沟高垄高畦栽培方式,棚室周围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采取设施保护措施,覆盖塑料薄膜,防止雨水进入棚内。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和膜下滴灌技术,防止设施内湿度过大,从而减轻病虫害发生。

2.2 选用适宜蔬菜品种

采用耐热、耐高湿、抗病及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

2.3 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适龄壮苗,做到及时定植,提高植株抗逆性。加强整枝打杈,及时清理病叶、病株、老叶、残叶。优化栽培方式,合理套种,选择高矮不同蔬菜品种套种,也可利用高秆蔬菜进行合理密植,充分发挥自然遮荫效能,防止太阳直射日灼,以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2.4 做好遮荫通风

夏季是蔬菜生长旺季,由于高温、暴雨等的影响,设施生产的风险增大,因此夏季蔬菜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创造适宜蔬菜生产的小气候环境,如合理采用遮阳网、防雨棚等夏季园艺设施,为作物生长提高适宜环境,有效避免高温对生产的不利影响。栽培作物时依需要应用遮阳网遮阳降温,遮阳网应晴天盖、阴天揭,晴天早上盖、傍晚揭,以降低棚室温度,防止灼烧。温度管理应以合理控温为主,通过合理放风达到调节设施内温度的作用,并根据作物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进行调节。例如:茄子、黄瓜等蔬菜白天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8~30 ℃,夜间14~16 ℃。番茄、辣椒等蔬菜室内温度上升到28 ℃左右时开始放风,一般采取放顶风,根据温度变化来调整通风量,刮大风时一般不放风或少放风,以免风大掀棚;当夜间最低温度达15 ℃以上时,可昼夜通风;阴晴变化性天气,要及时调整风口大小,防止高温伤害。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棚室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阻挡害虫侵入;采取黄兰板诱杀、银灰膜驱蚜、杀虫灯捕杀等措施进行物理防治;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或生物农药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防治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2.6 加强水肥管理

在水分管理方面,可适当控制浇水量及浇水次数,给作物提供最合适的土壤水分环境。注意大水、小水配合,这样不仅能满足蔬菜生长所需的水分,还能起到降低棚温的效果。在肥料管理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配施微肥,追肥时应“少吃多餐”,追肥形式可以采取根系追肥或叶面喷施,科学合理补充营养,提高植株抗性。

9.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九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变动,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的特征越来越清晰的显现出来,其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为重要。城市社区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前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存在许多与新情况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社区党建工作的向纵深发展。

一、问 题

社区党组织和社居委的关系没有真正理顺。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了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而实际情况是,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组织体系中核心地位不明显,无力完成领导、组织和管理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职能。社区目前领导体制实行的是落后的“家长制”,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执行基本上是按照这样一种模式运行:上级布置——社区居委会主任决定——社区居委会主任组织实施。特别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分设的地方,情况更为明显。而书记和主任“一肩挑”的社居委,也往往只强调主任的“角色”,而淡化了书记的“角色”。社区党组织只抓发展党员、组织党员学习、开展党员活动等单纯的党建工作,就党建抓党建,而把关系社区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民政工作、社会劳动保障工作、治保工作、创建文明工作的等关系党和政府工作全局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排除在社区党建工作之外。甚至党组织的书记不能享受行政负责人的同等待遇,无形中处在“二把手”的尴尬地位。可见,社区党组织在事实上并没有真正进入领导决策体制,领导核心地位难以体现。

“责、权、利”严重失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职能由政府、单位向社区的大转换。但是,在这种社会职能大转换中,原先承担职能、拥有相应物力、财力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卸职能的同时又没有相应让出支持原先职能的财力、物力。而原本无多少财力、物力的社区在接过转来的社会职能后又往往接受不到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随着“社区”这一新形组织形式的出现,经历了从居委会到社区的演变,大量的“单位人”涌入社区,向“社会人”转变,社区党建工作多样话的趋势日益明显,党在是社区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不仅要吸纳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复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待分配党员转入社区,离退休党员甚至包括在职党员也要接受社区的“双重管理”。社区党务工作者不在是单纯的“党务工作者”,而是涵盖各方面工作的“多面手”,有句形容社居委工作的“顺口溜”说的好,“干起活来是农民工,写起文章是大学生,拿起钱来是小二”。虽失偏激,但也反映出一些实情。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和派出机关给社区下任务、定指标、评优劣、施奖罚;另一方面,社区既不能借助相关部门力量,也不能凭借自己的职能权限采取行政手段去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居民事务社会化,这固然是社区党建和社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可却大大突破了社区党务工作者现有职责所能承受的底线。“责、权、利”的平衡木出现了严重的倾斜,“责”重而“权”轻,“责”多而“利”少。

穷于应付繁杂性事务,缺乏对党建工作的深层次思考和创新。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和“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使社区党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应付一些长期性的“中心工作”和日常性事务,又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一系列的临时性工作,成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此以来,导致党建工作与繁杂的日常工作难以协调,社区党务工作者与居民交往大多就事论事,仅局限

于旧居委会的进出盖章、调解邻里纠纷等具体事务。而对社区党建密切相关的党员教育管理、弱势群体帮扶机制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等工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社区党建工作的一些难点问题涉及不多,研究不深,对社区党建的“新目标、新格局”认识不清,对外来人口、流动党员束手无策,视动员组织、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为畏途,看不到“大社区、大党建”的希望,直接影响到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社区党员存在“三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制约手段。社区直管党员存在着“三性”,或者说是三个特点,即:老年性、复杂性、松散性。从社区党组织管理的党员情况看,社区直管党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文化程度初中、小学水平的占到相当比例,而党员组成成分复杂,有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复退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待分配党员等等,他们居住、工作在四处,组织纪律、组织结构都较为松散,党组织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来进行管理。党员学习、党员活动完全凭自觉参加,没有经济、行政手段作为保证,各项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党建经费短缺,成为制约工作的“瓶颈”。社区现在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几大块:上级有关部门的有限拨款、居委会时期留存的一点房产租赁收入、辖区单位的微薄赞助。这些经费除去人员工资,支付活动经费、水电费、办公用品后就所剩无几了。对于建设社区公益设施、开展各种社区公益活动,就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而现在社区所管理的人员、所承担的职责、所经手的事项却越来越多。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社区做这事、做那事,却不能作到“费随事转,利随权移”,影响了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对 策

当前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这一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团结务实、联系群众、熟悉社区建设和管理、奋发有为的高素质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形成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全体共产党员为主体,驻街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抓思想载体,营造浓厚的社区党建工作氛围。加强社区党建,深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城市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方法,化大力气抓好社区党建宣传,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抓组织载体,强化社区党组织的职能。要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社区的组织体系。要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政治导向、决策把关、思想指导、监督保证、组织发动的职能。要明确规定:凡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事关社区工作全局以及居民群众的重要事务,都必须经过党组织的讨论决定。使社区党组织成为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导力量,担负起领导、组织、指导、协调社区工作的重要职责。

抓权力载体,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办事手段和效率。根据“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思路,将政府部门的一些权利下放到社区,改变以往的“有权的不管事,管事的又无权”的现象,作到“责、权、利”相结合,大大提高社区的活动管理能力,增强社区的活力和实力,为社区提供多种多样的抓手。

抓物质载体,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区域资源共享。随着社区党建内容的不断拓

10.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开放改革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孩子的成功教育离不开老师、家长、孩子自身的三者共同努力,如何让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如何让他们学得更好,赢在起跑线上,是我们老师和每个家长思考的问题。亲子活动是幼儿、家长、与老师三者之间的多元互动行为。它为我们协调、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提供了一个捷径之路,因此,对于刚刚接触幼儿园的家长、对于要求家长必须参加的亲子活动来说,教师对家长的指导非常重要,因为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能力与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亲子活动的质量。良好的亲子活动能使亲子活动顺利开展,有利于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因此我们从孩子入园开始,便对指导托班家长进行亲子活动就进行了探索。

一、目前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举行的众多亲子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亲子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每个家庭参加的人数不同,大多数活动是一个家长对一个幼儿,但有的会是两个家长、或祖父辈几个都来参加(尤其是第一次活动),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在活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加上成人太多拥挤在一个教室活动场地,会显得乱哄哄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活动很累,幼儿的注意力也易分散,其次,有许多家长在活动中看到幼儿遇到困难,往往不是用引导的方法去帮助幼儿,提示幼儿,而是代替、包办,急于求成。有的在活动中过于放任孩子,让孩子随意地乱丢乱放物品,使得一场亲子活动后,老师要花大量的精力整理物品,也许这些家长认为只要幼儿高兴就好了,特别是刚来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只是让孩子熟悉一下环境、老师,不需要这么多的规矩,殊不知这反倒是害了孩子,孩子的教育要从点滴做起。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的注重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孩子品德的教育;有的只注重孩子身体的成长而忽视孩子的教育等等。因此幼儿园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孩子,并开展集体的亲子活动,在实际的操作中,对家长进行亲子活动指导,才能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提高我们亲子活动的质量。

二、“亲子公约”促进家长观念的转变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尽快让亲子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为家长的观念在最短的时间内能适应现代的教育,我们在亲子活动的一开始便为家长制定了“亲子公约”(这在新生入园前的家长会上便会有意地介绍一些),在一开始的亲子活动前,我们又会重申,我们要求家长做到:(1)能细心的观察幼儿的言行。(2)家长要做到手勤、嘴勤。(3)要以平常的心态面对幼儿,以和平的态度与幼儿相处、以平等的位置与幼儿交谈。要理解孩子,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引导。(4)提醒幼儿自己拿收玩具、自己吃饭吃东西、自己说大小便。即:幼儿能做的事,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5)多给幼儿掌声、多给幼儿慈爱的目光、多表扬幼儿、多与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这些要求浅显易懂,给了家长许多的启示。通过公约,我们改变了一些家长的观念,让家长知道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课堂、生活即教育、孩子和家长是平等的。

三、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知识,在活动中提供方法的指导

我们面对的是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因此我们主要让家长了解的是托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怎样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和幼儿在这阶段的教育重点。在亲子活动的每一次开始前,我们都会向家长交代清楚我们活动的内容与目的、要求和家长配合的一些事宜以及这样做的理由,在此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重点方法,再让家长通过参与活动、观看老师的行为,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

四、开展多形式的亲子活动

为了丰富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的参与兴趣,同时也能更多方面的展现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我们对家庭亲子活动指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体亲子游戏(包括:竞赛型游戏“我运动,我快乐”、综合型游戏“身体的秘密”、“好吃的花生”,游艺型游戏“亲子踏青活动”、操作型游戏“国庆摄影、相匡制作”、“美丽的树叶”)教育讲座“绘本阅读”、儿童教育咨询“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家庭亲子游戏展示、提供亲子活动方法“亲子游戏汇集展”等等。

五、在亲子活动中注重情感的交流

我们的教育除了要发展孩子的认知、培养良好的个性以外,成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很重要,它是我们进行亲子活动的最重要目的,我们要求家长从小处着手,如:耐心教幼儿穿衣、鞋;喝水;吃饭;交朋友等方法,在孩子进步时,不吝啬给与一个鼓励、拥抱、亲吻等,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关心和快乐,一方面,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互动,一方面为其成长、发展打好基础。因为幼小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爱,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我们要通过与孩子情感的交流,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构建好自我。在活动中我们注重的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和孩子一起活动,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孩子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六、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在家长接受我们的观念以后,我们在亲子活动中开始有意设计一些难题给幼儿,让幼儿产生疑问,然后我们讲解并示范给家长,让家长学会处理幼儿在活动时常见的问题,我们要求家长及时利用各种资源给幼儿全力的支持和帮助,启发和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在发现幼儿产生探究意识时,我们又要求家长应适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给幼儿提供条件与机会,使幼儿对探索充满信心。

11.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65-2

0 引言

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正常生产和营运的关键所在,只有确保企业的资金管理不出现问题,才能保证企业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资金管理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总的来说,企业要想稳步发展,必须要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然而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缺陷,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解决措施,成为企业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就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深入论述,希望为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1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1 有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对财务管理进行实时监督和管控,对财务部门的财务信息记录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阅,以确保财务信息记录的真实性,防止企业财务人员私自挪用公款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健康、稳定发展。

1.2 有利于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

财务内部控制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稳定、安全进行的重要条件,这就使得企业的财产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减少了财务管理工作中财产丢失的问题,使得企业生产和运营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中断。

1.3 有利于规范企业的规章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十分关键,而财务内部控制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进行的重要保障。财务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规章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进行,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从而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2 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使得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造成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最根本原因是企业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十分混乱,财务信息记录不真实、资金丢失以及内部人员挪用公款现象时常发生,给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站稳脚步,最终被社会所淘汰。由此可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2 财务数据质量出现问题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以及投入生产中的数据信息是相当重要的,必须保证这些数据的质量。一旦财务数据质量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目前,大部门企业的财务预算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给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企业财务预算出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财务内部控制不到位所造成的。财务数据质量出现问题,必然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管理工作混乱不堪,无法给企业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使企业经营管理失去作用,从而无法给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3 财务内部控制中监管机制不健全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涉及到很多方向,其中对财务管理全过程的监控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稳定开展的有力保障。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对于财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全过程的监督,避免财务丢失的现象出现,同时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使其无法科学、合理的对财务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导致财务管理出现漏洞,十分混乱,给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另外,企业财务内控监管机制不健全,无法及时、有效的了解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只是流于形式。

2.4 财务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人员素质是确保管理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同样如此。现阶段我国部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相关人员存在素质较低的现象,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无法正常进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混乱,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财务内控控制人员素质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企业缺失健全的培训机制,没有对财务内部控制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造成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得不到提高,无法满足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从而给企业发展造成影响;第二,企业人力部门在招聘财务内控管理人员时没有对应聘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和审查,使得招收到财务部门的人员普遍素质都比较低,不能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无法给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总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高低对于企业财务工作质量有很大程度的制约作用,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分析

3.1 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的重要保障,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和是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因此,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对于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水平尤为重要。首先,企业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机制,让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能够发挥其职能,不会流于形式。另外,还应当借助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网络银行来提高资金的调拨速度,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2 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监管机制

前文分析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汇总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完善相应的监控机制,使其可以更好地对财务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对财务流通过程进行审核,保障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有章可循,不会流于形式。另外,企业还应当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并制定解决计划,确保财务管理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处理,有效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3.3 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提高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健全企业培训机构,对财务内控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另外,企业相关部门还应当对员工进行考核,并且将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薪资待遇相整合,对考核成绩好的员工进行嘉奖;而对考核成绩较低的人员,则先给予警告,根据下次的考核结果,对人员作出相应处罚;第二,企业人力部门要提高招聘门槛,在招收财务内控人员时,要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证,确定符合要求后,再进行招收,有效确保人员素质不出现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更高的价值。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是整个内控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监督和指导,有助于推动企业财务业绩的实现。然而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较为混乱,为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部门必须针对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解决策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潘革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6(28):53-54.

[2] 王晓燕,任兰柱.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6(18):255.

12.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二

云计算被许多专家认为可以成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IT界的“第四次革命”。云计算是以用户为中心,给用户提供相对应的IT服务,以实现用户“按需所求”的目标为服务理念进行运营。云计算由大量的计算机和程序构成一个信息集成平台,向网络上需要使用其IT相关能力的用户提供迅速、便捷的有偿服务。

云审计通过云计算这一基础,搭建一个信息化的审计平台,将审计信息存储到云端存储器中去,将审计资料数字化、电子化,然后通过“云”来协调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及审计资源间的配置,使它们各自发挥最大的效能,从而优化审计信息的流动性。笔者认为云审计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需要依靠第三方提供具有云计算能力的基础平台;二是能够对审计数据进行相应的云计算,从而使审计过程实现“云”化;三是“云”能够有效沟通审计人员之间的工作,促进审计业务之间的协同运行,信息之间的相互沟通,保证审计程序的可靠性。

2 目前我国云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云计算迅速地融入这个社会,云审计也必将成为今后审计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但是在一味追求发展的同时,由于认识水平不足和考虑不周,云审计也浮现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开发云审计成本巨大

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将大量的财务数据、审计软件移植到云端平台上并长期存储它们,所需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是难以想象的,每年的存储更新费用更是目前许多开发商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2.2 审计资料安全性没有保障

第一,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因为云审计的前提是所有审计人员获取的各种审计资料、采集的数据不再分离由审计人员保管,而是经过恰当的筛选后储存在一个虚拟的审计资源平台上,因此审计资料是否安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审计平台要面临不断地升级维护与更新,审计数据资料也要相应的流动,审计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部分丢失以及审计人员能否在更新后准确定位到之前所存储的审计资料也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2.3 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的问题

第一,审计内容受限。因为提供云计算的服务商的收入利润并非来自免费或者低价的软件服务,而是在于相应的软件增值服务以及广告收入。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被审单位因此难以提供合法、有效的会计凭证,审计人员将很难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第二,控制测试有效性难以保证。目前,云计算的发展势头很快,但大多集中在软硬件的开发与性能的提升上,忽视了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的缺失会导致数据存储混乱和丢失,内部人员恶意的串通舞弊,会使审计人员难以依赖内部控制而进行有效的控制测试。

3 解决我国云审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审计人员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与引导,注意培养审计人员对数据的敏感性,审计人员在面对概括性、结论性的数据时要有敏锐的判断力与识别力。因此,审计人员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数据分析、风险识别及问题发掘的能力。

3.2 政府加大政策性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

云计算作为目前信息化发展下的新兴产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用途。但是与之相匹配的云审计平台的建设目前还是处于萌芽阶段,这就造成了“有相关计算,没配套审计”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鼓励、支持云审计平台的研发与建设,给这些新兴研究领域提供政策性的支持。

3.3 加强通用数据接口及审计数据标准化建设

如何高效地在获取被审单位电子财务数据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于云审计平台服务商是否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云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数据接口是搭建云审计平台与云存储器沟通的桥梁,因此,要保证接口规范统一、操作协议标准化,形成一套安全、高效、可伸缩、有弹性的数据接口。

3.4 采用新的审计方法与技术

在云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无法直接获取相应的电子会计凭证及账单等会计资料时,可以考虑以下思路。

第一,观察被审单位行业发展的环境与经营性质,评价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是否给被审单位带来业绩压力。如果该被审单位对电子信息化依赖程度很高,就越应充分考虑相关的风险点对被审单位财务报告的影响。

第二,评价被审单位电子财务数据的控制环境。首先观察是否存在相关内部控制,然后,实施相应的控制测试确认是否得到执行。如果无法确认是否存在相关内部控制,那么审计人员应该考虑管理层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对IT环境足够的重视,虽然电子证据与IT治理环境并无直接关系,但混乱的IT治理必然会导致电子证据失去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

4 结语

如今,云计算已经广泛运用于整个社会,那么云审计在将来也注定是审计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它对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是审计人员面临的一次新挑战,因为审计信息化,涉及的层面更高,内容更复杂,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参考文献

13.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三

一、高三复习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方面“惜时如金”。

我们听了太多的这种类型的课:教师在课前事先准备了大量的各种配套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知识点的复习刚一结束,这些练习就如潮水一样涌来,通常是每个题目刚展示两三分钟,教师就匆忙叫“停”,有的学生能做则请其回答,无人能做则自己讲解。一节课下来,大容量、高密度的训练使师生都疲惫不堪,可结果呢?差生课后抄作业成风,就连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通过找家教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这种数学课培养出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下降,对数学的兴趣在丧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调查显示,发现在数学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思考”的学生约占30%左右,“刚有点眉目就被老师叫停”的约占40%以上,久而久之,相当一部分学生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可怕的习惯——老师出题时你不用思考,因为老师一会儿就会讲,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学生由来不及思考发展成为根本不思考,而完全依赖老师讲解,继而发展到真正需要他独立思考时他已不会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何以得到提高?学生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是不是也在情理之中呢?老师精心准备的那些习题尽管面广量大、考虑周到又价值何在呢?

对策:只和学生讲解游泳的要领和各种泳姿,而不让学生下水练习,一旦落水,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让他们自己学会一种泳姿,即使是“狗刨式”,一旦他对游泳产生了兴趣,他就能主动地、见缝插针的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去加以练习。其实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兴趣正是在我们过分“关爱”中被抹杀的,应该适当给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获得真正成功。

问题二:在教师的讲解用时方面“大手大脚”。

有的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想确定教学起点是问题的根源,同时讲课大而全,恨不能包罗万象,处处当作重点,最终导致结果是没有重点,学生无所适从,一味追求的低起点、小步子,让学生始终处于在一种“小跳”甚至是“不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境地,这种低效的讲解耗费了太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对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却没有任何帮助,并且这种现象有逐步形成恶性循环之势:教师低效的讲解——学生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师加大低效讲解的时间和力度——学生能力更加低下、依赖性进一步增强。

对策:真正了解和估计学生的发展水平,充分估计并努力尝试提高学生的“弹跳力”,才是真正控制教师的讲课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必由之路吧!

问题三:在学生活动的用时方面“天马行空”。

目前,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时间也较以往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有些课时故意留下了许多“空闲”时间,给广大教师根据实际与学生基础开展创造性的教学留下了广阔的舞台。但这种为了留时间而“留”,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结果就成了在“熬”时间;而有些教师的观点和做法可能恰恰与上述做法相反,他们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对老教材不能割舍,他们的理解是“新教材=老教材+新增内容”,老教材的用时本已捉襟见肘,何况又加上了这么多的新增内容,所以学生在上这样的课时,真叫“冰火两重天”呀!

对策:要让学生多多参与教学活动,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如何把握这个度,如何把教师这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职责体现出来,如何在活动中提升理念,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效果尺度的研究已显得刻不容缓。

问题四: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的教学出现了越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这就是教学中的越位,因为本该让学生自己完成解决的东西老师全部包办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太注重知识的深度,总是想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一步到位,也就是说对某阶段某些学生不必掌握的内容也被教师强加于了学生,这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越位包括教学内容的越位,教学时间的越位,教学方法的越位,教学语言的越位。在平日的教学中,进行大量的难题、偏题、怪题的训练,浪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反而弄巧成拙,本末倒臵,得不偿失。策略:应该是敢于放手,只要学生能做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而只加以引导,课的始终都充分信任学生,起好“导”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地去思,去想,去动手实践。在这样的不断参与中,兴奋、愉快地接受知识,同时感受知识的认知过程,体会得到新知识的喜悦,体会数学规律被总结出的魅力。

问题五: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的教学也出现不到位

首先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不彻底,没把知识的本质进行抠挖并给学生呈现,对重、难点一视同仁,蜻蜓点水。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就囫囵吞枣。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观注不全面,只看重接受快的优生,而把大部分反应较慢或根本就跟不上的成绩较差的部分学生撂在一边,结果一节课就变成了对少部分学生的个别教育了。教师只注重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而对学生的动手实验过关能力忽略了,学生不能动手操作,灵活运用。

策略: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研究,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对知识要进行深挖研究,不要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想到了,你却没有想到的现象,另外,教师不但要备好知识内容,更要备好你所面对的学生,在课堂上、在课下都要关注所有的学生。

问题

六、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无序----繁、杂、乱

由于对数学课标的理解错误,因此对教学内容的组织突出一个字,那就是“繁”;其次,由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造成教学内容的“杂”;再次,由于对教学内容缺乏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不能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美的教学整体,导致教学内容的杂“乱”无章。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而要解决问题只需抓住它的关键即可,这个道理人人皆知却很多人都做不到。而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是课堂教学效益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教师往往很乐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任意的拓展和延伸,而不考虑课标的要求,更不考虑学生的需求,这样的课堂教学怎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这些现象就其根本就是教师缺乏应有的自信:面面俱到,面面不到,分不清主次,不讲则心虚,别人的总是好的。

对策:尽快提高个人业务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加强集备群体作战。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集备还是停留在形式上,即统一进度和分工上,对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几乎不涉及,建议集备要备教学目标、重点问题的处理方式、例题的选择、讲解的方式、问题的反思等,因此应加强集备措施的落实,同时加大监控的力度。集备活动要抓研究、抓细节、抓落实,如考点要具体到问题---让老师有个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防止只顾低头走路不看路的现象发生。

问题

七、学生学习方式的匮乏----听、看、闲

由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哪有时间思考、自主学习?又怎能不只有带着耳朵听?由于学习内容那么多、乱,学生又怎能知道自己该怎样学、怎样才能学会?又怎能不闲得慌?由于教师的期望那么高,学生又怎能达到?那只有“看”的份了。

对策:要想改变学习方式只有先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求知欲的问题情境,倡导动手实践,善于与学生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再创造”,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当然作为教师一定还要在教学的全过程渗透针对性、时效性强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也是改变学习方式的手段之一。

二、基本复习方法建议 1.复习、梳理、建构知识系统

高考数学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是以整体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前提的。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评价组《全国普通高考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明确指出:“试题注意数学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加强数学各分支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考查。……要求考生把数学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掌握,而不机械地分为几块。这个特点不但在解答题中突出,而且有选择题中也有所体现。” 传统的数学总复习是将各章划分为若干课时,一个课时一个中心议题。这种做法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其不足也是很明显的:第一,它将完整的知识结构切碎了、拆散了,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它受制于各个课时的长度,而各个议题的容量并不都是相等的,那么在复习中势必将短的拉长,将长的截短,难以做到重点突出;第三,它每课时都要追求“高潮”,可是这些高潮与高考的要求又不尽吻合,因而造成教学的浪费;第四,每个课时都要 配臵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而事实上有的议题并不需要设臵解答题;第五,它受每个课时的制约,综合运用各部分知识的空间较狭窄。

以章为一个单元,先在学生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串讲梳理,从而建构既以本章为主线又广涉有关各章的知识网络系统,其次让学生进行客观性题目的练习,再讲练主观性题目。这样的做法可以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自由驰骋,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驾驭知识的能力,它不受每个课时的约束,从全章考虑进行统筹安排,更便于重点、热点的强化,难点的突破,而且做到经济实惠,可取得最大的复习效益。2.复习课的讲授更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有人认为数学复习课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而无法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只得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方式,似乎一切数学原则到了这时都无须遵循也无法遵循了,殊不知,为了高效率地完成总复习的繁重任务,更应该讲究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题目其解法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2)趣浓情深,提高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我们不能依靠高考的重压及学生强烈的升学欲望来驱使学生去解数学题。在总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象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象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3)不依靠题海取胜,要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数学教师采取题海战术、猜题押题等手段来应付升学考试,其结果是步入了“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应该控制总题量,不依靠题海取胜。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①对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保证有相当数量的这类题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谓“新题”、“热题”。传统的好题,包括课本上的一些例、习题应成为我们的保留节目。陈题新解、熟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②控制题目的难度,在“稳”、“实”上狠下功夫,那些只有运用“特技”才能解决的“偏、怪、奇”的题,坚决摒弃。③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4)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总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①照顾一般,突出重点;②贵在方法,重在思维;③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三、其它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夯实解题基本功。

高考复习的一个基本点是夯实解题基本功,而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片面做法是,只抓解题的知识因素,其实,解题的效益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有:解题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经验因素、非智力因素。学生在答卷中除了知识性错误之外,还有逻辑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2.突破一个“老大难”问题。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会而不对”是拿到一道题目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 对而不全”是思想大体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骤,中间某一步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极端情况,讨论不够完备;或是潜在假设;或是以偏概全等,这个老大难问题应该认真重视,并综合治理加以解决。3.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1)速度。考试的时间紧,是争分夺秒,复习一定要有速度意识,加强速度训练,用时多即使对了也是“潜在丢分”,要避免“小题大做”。(2)计算。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虽近年试题计算量略有降低,但并未削弱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运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3)表达。在以中低档题为主体的高考中,获得正 确的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就变得重要了,因此,复习中要有书写要求,模拟考试后要求交“满分卷”。4.结合实际,了解学生,分类指导。

高考复习要结合高考的实际,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实行综合指导。可能有的学生应专攻薄弱环节,而另一些学生则应扬长避短。了解学生要加强量的分析,建立档案。了解学生,才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对于好的学生,重在提高;对于差的学生,重在补缺。

5.要把提高数学能力与培养数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

因为它是基本能力的高层次的反映,而这又需要从运算准确、表达清楚、推理严密等基本功的强化着手,通过严格训练学生从审题、解答到反思,独立完成解题全过程来实现。复习的重点应放在研究、研讨上,而不是灌输,重在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悟性,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提高。

6.坚持“面向中等生,重视中低档题”的基本方针。

重视基础,立足双基,着眼于能力的提高。随着高校招生并轨政策的实施,分数线下降,“踩线生”的界定也随之变化,在一般学校中,中等程度的学生都应该划归此列,中等生的提高意味着上线率的提高,对此应引起充分注意。同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整体优势,对总分高、而数学较差的学生应采取相应措施。7.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

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提高学生面对高考的心理随能力。还应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应试的一些基本策略和临场发挥的技巧、经验,要加强考试的常规要求训练。

肖祥健:高三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10年我们团结协作,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不可回避。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平时教学、考和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差。这是当前高三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三点:⑴就高三的课堂教学而言,令人满意的课还不多,还存在不少的废课和弱课,课堂上学生无所得或得益很少。⑵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简单操作,低空扫描,随意性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缺乏基础知识的整合,缺乏挑战学生思维的问题。⑶有些教师,没有参考答案的问题,不敢拿到课堂上讲,或者虽然拿了出来,自己说不全,分析不清楚。有参考答案的问题,一问一答,使学生缺乏独立审题、组织答案的体验,不能积累答题的经验教训,掌握答题的规范和要求。(4)直播班教学对课件的依赖性过大,缺乏必要的整合、引导、分析和取舍。

2、学生存在严重的知识、能力缺陷。⑴基础知识模糊不清。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转化、运用普遍很差,难以再现知识。基础题失分现象仍然比较严重。⑵能力缺陷突出。学生缺乏踩点得分的意识,缺乏审题能力和有条理地组织答案的能力,缺乏识破陷阱、缜密思考的意识。突出地表现在学生答不好主观题,低分学生很多,有的甚至拿个位数的分数。⑶在平时训练方面,存在着“有量无质”、“少量低质”、甚至“无量无质”的情况。致使学生对月考试题很不适应,对那些创新题、变式题无从下手,没有应对措施。

3、学生管理不严。一些学生平时根本不深入思考,不写作业,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盯得不紧,放任自流。致使这些学生考试时,几乎等于交白卷。考试打瞌睡就是这种现象的体现。

二、高三教学管理的一点建议

高三复习备考,特别是高三最后100天的复习备考,对于学生能否沉着地面对考试并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备考策略不当,会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备考策略得当,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那么,如何使我们后期的复习备考更有效果质量更高呢?

研究高考,明确科学备考的方向。建立在第一轮地毯式复习的基础之上的高三后期复习备考,综合性、系统性应该更强,目的性、指导性应该更明确。要保证复习备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加强研究,注重系统的归纳与总结。

1、对考标、历年高考真题、去年高考试题评价报告(高考资讯)要进行深入研究。教师教学始终围绕着“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做文章。高考到底考什么呢?考标和考试说明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历年高考真题都有生动的体现,专家的命题评价报告也有权威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因此,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考标、考试说明、新课改以来高考真题和高考命题评价报告,来明确高考要求,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①考标是复习考试的依据,是试题产生的源头,也是试卷形成的蓝本。从2005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高考考标不再包含试卷结构等内容,各省所编写的本省对全国考标的补充说明,进一步明确考试的内容与要求,以指导和规范高考。所以我们要对全国考标和本省考标补充说明一并研究。在研究中要注意的是:把去年的考标与今年的考标相对比,明确知识点的增减;把考标与近几年高考题相对比,看高考题是如何遵循考标的;对考标中的考点全面系统的复习,串成线,连成片,不留盲区。②高考命题始终突出能力,以考查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为标准,以有利于推动中学新课改,有利于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总方向。有经验的教师应该知道,高考命题的思想和方向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所以,研究高考真题是把握高考方向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径。把握了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也就把握了复习备考的方向。如何去研究高考真题呢?我想应该注意几点:要研究每道题所对应的考点是什么,它的命题意图是什么,它要考查什么知识和能力;要研究高考命题视角,现在正处于从“小视角少情境”到“大视角多情境”的过渡时期,高考命题的视角很多,比如时政的视角、图片的视角(新教科书图文并茂,大量图片构成了丰富的视觉材料)、拟人的视角(以一定的历史地理背景为根据,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依托,去创设拟人的历史地理情境)、开放情境的视角(以往的命题多是封闭性的,由于教材对问题的结论是唯一的,因而答案也只能是唯一的,不允许学生发表与教材结论不同的观点。新的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特别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有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答案)侧重文科,生活的视角(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的命题视角(要求学生根椐所学知识或所给材料,进行某一个“项目”的设计)文理都普遍涉及;要研究各套高考题如何处理主干知识,以及知识点的覆盖面;要研究各套高考题如何把握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要研究各套高考题如何处理基础题和创新题之间的关系;要研究解题的角度与方法,如分析推理的基本思路、确定答案的依据、作答的过程、排除非答案的理由等。③每年高考评卷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要集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中学教师、教研员、评卷负责人、命题人及考试研究人员代表,召开高考评卷总结暨全国高考试题评价会,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根据各地定性分析材料和全国抽样统计数据,形成当年的全国高考试卷评价报告(各省也有)。ⅰ评价报告对试题的难度、各章节知识的考查、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总体上的得与失等情况都有详细的阐述,并针对考试中暴露的问题,对中学教学提出若干改进建议。这些权威评价和建议,对以后的复习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ⅱ我们通过认真学习、推敲专家的评价报告,可以知道许多信息和高考命题的改进方向,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ⅲ通过学习研究,每位教师应该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法。从而使复习备考的思路和方向更明确,避免盲目低效简单重复。

2、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是高考命题的根本。考标与教材血肉不可分。命题人员在思考试题时,一般以考标为指南,在教材上大做文章。①在复习备考时教师不仅要用好考标,还要用足教材。从近几年的高考内容来看,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获取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注重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这些能力的考查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教材中。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以教材为主要的复习依据,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注重灵活应用,适度地对知识予以加深和拓展。②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严格区分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的关系。考试内容溶解在教材之中,教材内容不等于都是考试内容;考的必定是教过的,教过的不一定都是要考的。两者必须准确无误地分开。否则,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超越考标的要求。在具体操作时,对于考标规定的内容,教师可以按章节纲目顺序,逐个推开,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不搞跳跃式教学。③要细用教材,夯实基础。无论每年的高考是否有新情况、新形势出现,作为一些基础内容,如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等总是考查的重点。历年来考查“双基”的试题都占70%左右,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设问方式出现,达到“常考常新”的境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对这些基础内容作细致、透彻的分析理解,适度地加以拓展和深化。同时,任何知识都有它的时代价值。在全面复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④要活用教材,提升能力。高考考能力已是不争的事实。高考考查的能力有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评价能力、描述表达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考查以各种形式出现在试题中,无不融合在基础知识的应用中。在复习时要加强有效的、针对性强的训练,训练之后要引导学生思考,要查找规律总结方法。

3、对易错问题的深入研究,找出学生学习中的盲区和误区.教学考练中的错误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它具有正面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错题进行统计研究,既有助于走近学生的思维,找出发生差错的原因。对错误的批判能力,也是对教师的知识功底,教学能力的检验,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助于提高。①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对错题的审视和研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但到了复习备考的最后阶段,该如何对易错问题再统计研究呢?指导学生收集错例,要求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至少要按照“这是什么问题”、“我为什么错”和“应该怎样做”进行分类整理,要“小题大作”,不厌其烦,全面反思。各学科可以以备课组为单位,对备考中发现的易错、易混、易忽视的问题分阶段编辑成册印发给每位学生。②针对出现的一些主要错例,要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思考:ⅰ这是考纲中的哪个考点,具体内容是什么?ⅱ为什么要这样解,这样解正确吗?ⅲ解题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和细节,对下次解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ⅳ可不可以换个角度,类似的题目还有哪些,有些什么变式?等等。③能够这样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就使解题思路更加开阔,解题过程更加合理,从而达到优化解题和正确解题的境界。既开发错例的教学价值和教学资源价值,又暴露矛盾引发思考,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上一篇:班班通多媒体使用培训教程下一篇: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