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思维社团总结(精选19篇)
1.数学新思维社团总结 篇一
四年级数学思维社团工作小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我担任了本校四年级数学思维社团的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本人致力于提高本校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首要目标,主要结合本学期课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参考《小学数学提高班》的教材,自主编制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活动。
一、社团成员
社团成员由本校四年级的前20%学生组成,前一阶段由于教学时间的影响部分学生时间冲突较大,又由于部分学生有点惰性,参与的积极性不强;通过本人与他们的任教数学老师沟通,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加上任教老师的教育和督促,社团人员进一步调整,再一次确定了人数。保证了后阶段上课的稳定性和参与面。
二、辅导工作
本学期共完成教学13课时。从数的计算---空间图形---解决问题等涉及数学各个领域的知识点。结合数学的思想方法,努力做到一课时一主题,让学生有效练习,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主要是教师示范例题,分析题中难点,学生自主解题,教师批阅,教师再讲解,学生订正。整个过程中,本人主要强调数学思维的体现,让学生明白题目中的解题思路。
三、双赢成长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都取得了进步。主要的一点是我和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升。认真的学生掌握了更多的题型,接触了许多的题目,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在教学中觉得自己的解题思路也更加的明朗,提升了自身的解题能力;更能洞悉本学期中的难题的分布,有利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握好难题,帮助整班学生的提高。不过教学的成效总是相对而言滞后的,但我相信认真学习得学生肯定会展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的。
四、存在不足
学生参与活动的完整性不强,时不时还会缺席。教学上座位安排还不合理导致有些学生的听课效率较低。在批阅和分发试卷订正方面还不够科学,需要下次进一步调整,让整套流程更加的科学合理,服务于教师和学生。
辅导老师郭建平
2011年12月20日
2.数学新思维社团总结 篇二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1.缺乏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感兴趣,那么他就会认真钻研;相反,如果没有兴趣,那么上课会心不在焉,不认真思考问题,更别谈培养创新能力了。
2.学习认知产生偏差。虽然我们一直提倡给孩子减负,但实则多陷入空谈。看看自己班上的学生,一放学就被送去补习班,回到家已经八九点。这些孩子中,多数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自愿补习的恐怕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学生身心俱疲,甚至滋生厌学情绪,认为学习都是为了家长和老师,上课就是完成任务,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教师方面
创新意识不足,上课照本宣科。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面对教改畏首畏尾,只会照本宣科,不愿尝试创新,没有真正活用教材,导致教学千篇一律,学生创新意识被湮没。
追赶教学进度,无力顾及创新。一节课40分钟,每节课都有目标任务,如果不能完成,就会影响之后的教学安排。比如数学课上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往往讲完“标准方法”后就快速翻篇,对学生的举手示意视而不见。因为一旦展开讲解,时间肯定不够用。长此以往,学生即使有创新的想法,也缺少了回答的热情。
主体地位倒置,缺乏教学合作。不论普通课还是公开课,课堂上还是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居多,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虽然随着课改的推进,情况有所改善,可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仍然较少,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交流合作。
二、如何利用社团优势培养创新能力
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时间、空间、内容上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先天优势。
(一)解放双眼,善于发现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如果不能灵活运用,很容易变成“死教书,教死书”。而社团活动没有固定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让活动更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内容建议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随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因为观察是创新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观察,去发现数学的魅力。
(二)解放大脑,独立思考
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短,学生思考不充分。社团活动的时间相对自由,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才生信仰,才生力量。”
如“我编你解”的活动:每人先自编一道应用题,编题时要求难度中等偏上,并想好解题方法,能想几种写几种。之后展示题目,他人抢答,若有不同解法,可以马上补充。每人答对一题得一分,而出题人由裁判(提前选出的5位学生)进行评分,最后根据出题分和答题分,评出最佳出题者、最佳答题者。
此类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解放了他们的头脑,不仅提高了他们编题解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解放双手,动手创造
面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有些教师不敢放手去做,生怕课堂秩序混乱,一发不可收拾。这样一来,学生就失去了交流合作、动手实践的机会。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相信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巧拼七巧板”的活动:每人先独立制作一副七巧板,然后四人一组,小组合作,利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最后组长上台讲解图案的含义。我在巡视时,既看到了一目了然的漂亮图案(比如飞机、房子),也看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图案,但听完组长的解说后,不禁为学生的想象力而惊叹。
(四)解放嘴巴,大胆质疑
只愿答,不愿问是学生的通病。“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质疑,才能常有思考,才能有所创新。平日课堂上学生不敢问,社团活动就应该营造敢于质疑的氛围,引导学生敢想、敢问、敢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五)解放空间,重识世界
平时上课的场地基本都在教室,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应利用社团优势,带领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土、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解放学生的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给予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如义卖活动:活动前每组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物品,根据市场价格和新旧程度合理标价,小组内分配好任务,负责吆喝、记账等,准备就绪后到公园进行义卖,最后由组长汇报成果,比如哪些东西最好卖,一共卖了多少等等。在活动中,每一组的定价、叫卖、结算方式都有所不同,看到别的组生意红火,组员间会商量对策,调整方法,争取客源。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难得的生活体验,不仅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解放时间,享受创新
许多学生不仅要完成学校的学业,还要参加补习班,兴趣班,时间被排的满满当当,哪里还有自我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安排,会丧失独立思维,也错过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绝佳时机。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学生想做却没机会做的事,在社团中组织相关活动(比如观看包含数学知识的影片),愉悦学生的身心,提供自学、思考的机会,进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和创新。
3.数学新思维社团总结 篇三
关键词:数学建模 社团 美国高中数学建模竞赛
一、核心概念界定
“数学建模”是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以提炼,概括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该模型,接着去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的解答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是通过抽象、数据的拟合而建立起的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一种强劲的数学手段。
“数学建模社团”是一个学习、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天地。是一个建立在有教师辅导并参加竞赛而成立的社团,以全新的态度看待数学学习和学科应用,使学生更加集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准备参赛的能力,进一步展现和锻炼他们在数学、英语、计算机、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意义及研究价值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用数学已经积极地向一切新的生活化和社会化的领域渗透,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数学建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一些机械、电机、土木、水利等工程技术中,数学的基本模型已极其普遍;在通讯、航天、微电子、自动化等高新技术领域,数学建模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一些经济、人口、生态、地质等新领域,用数学建模方法从事定量分析时,效果显著。
目前,国际数学中开始通过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活动,推广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把大学数学建模向高中数学建模转移是国际数学近年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三、如何构建高中数学建模
为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建模意识和素养。也就意味着需要在中学教学内容上发生较大的变化,还意味着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也需要大的改变。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学习数学科学的发展,还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思维,并需要学习把中学数学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这是大部分人所忽略的事,却是数学教师运用建模的好时机。
数学建模活动应该与所使用教材结合起来。教师应分析在哪些章节中、单元中可适当地引入数学建模活动,例如,在数列教学中可引入银行储蓄问题、信用贷款等问题的建模活动。这样就可以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教学,使学生从大量的建模活动中逐渐地领悟到数学建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建模活动中来,提高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和素养。
注重与其他相关理科学科的联系。由于数学对其他社会学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联系,从而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四、以社团的形式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有效地联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一)高中数学建模社团活动设计
1.认识数学建模,学习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学习数学建模竞赛流程、赛程安排、数学建模论文书写格式。
3.学习数学建模所用的数学软件:Lingo、Lindo、MATLAB等,并分析历届美赛试题及优秀论文。
(二)社团的发展方向
在参加竞赛前每一名队友应考虑自己在团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责任。高中数学建模一般四人为一个小组,建模社的主要工作是把他们各自培养成下面各个角色中的一位。
1.组长:协调并分配各小组成员工作,带领小组成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数字处理专家:团队需要做大量的数字处理工作,这就需要一位组员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学习处理数字的方法及软件,从而实现对模型大量数据的处理。
3.论文书写专家:论文表述至关重要,所以需要一个组员能把团队的思想和创新充分地表达出来,尤其是摘要的书写,对解决方案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
4.资料检索专家:在建模过程中找尽可能多的相关问题的资料,尽可能多地解决方案。为了能够在建模活动中应用,资料检索通常是非常具体和关键的。
(三)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
1.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数学史上有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歌德巴赫猜想等,应该说它们不单单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经历和经验,通过长期有效的观察、比较,通过反复数学模型建构,总结出来的著名的数学问题。所以通过数学建模活动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2.以“构建”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模”就是构建数学模型,但模型的构建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模型构建能力和意识,而学生构建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则需要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建设,创造性地构建模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树立“一次建模,终身受益”的数学建模意识
综上所述,以社团的形式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是必要的、意义深远的,我们想要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重点是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如此才能更加充分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喜欢数学建模意识,也能够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从而才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一次建模,终生受益”的建模意识。我们坚信,在以社团形式开展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终将为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路径,也必将为新形势下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张翼.初等数学建模活动[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罗浩源.生活的数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王尚志.高中数学知识应用问题[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2014年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展高中数学建模社团的实践与探索》阶段性论文。
4.数学社团活动总结 篇四
第一,通过开展各种数学课外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生观察生活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学生的变化。李卓贤家最近买了一台电脑,同学们都很羡慕。然而,如果他们没有上网就买了一台电脑,他们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他们去电信局调查。于是乎,上网收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个月,不管上网多长时间,65元;另一种是每小时3元,那么哪种上网方式更适合他们家呢?
第二,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见面会”、“数学园设计”等。大家带着任务参与,从准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找数据到总结成果,从头到尾参与,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感官形象,依靠感知进行思考,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事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我表达和发展的机会。所以组织利益集团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按照我们的设想,学生要学会如何计算银行利息(有调查、有理论基础、有计算方法),如何手工制作几何图形,用图片的形式展现数学图形的美……但由于第一次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的社团活动,我们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会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组织兴趣小组应探索内部因素,以保持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
5.小学数学奥数社团工作总结 篇五
这一学期,我担任学校四年级的奥数社团教学工作。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五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成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社团学生,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随着数学知识点的增多,知识面的扩展,学生越来越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面对形式多样的解题方式更是无法应对,就学习尽头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难:上课时我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基本的计算题,激励他们大胆的解答,并在适时的时候予以提示,是他们能在老师善意的帮助下顺利的解答,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到解决数学问题不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是可以触类旁通的;第一环节实施后,我采取得第二步是在讲课时把知识生活化的方式,以学生常见的范例、经常接触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例,加以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很有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好会出笑话,会影响自己的将来,要好好学数学,要学好数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一是注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反馈,将学生的问题和与优点添油加醋的加以评价,再就是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小组合作、作业评比、学生评价等等,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一年来,成效显著:首先是学生敢于大胆回答问题了,其次是能基本清楚的描述解题思路了,再次就是作业正确率提高了,测试情况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
二、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精心打理博客内容(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反思、故事、随笔等),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还结合实际教学撰写一些自己平时的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点滴等等。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三、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课堂教学,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学期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逐步得以夯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提高。
四、总结得失,以励再战。
1、取得的成绩:在我的努力带动下,学困生的脸上有了笑容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提高了,学习的态度也改变了不少。
2、存在的不足:部分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困生在起始年级的知识空缺(口算乘除法及其他)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效率与质量,学习成绩虽然有所进步,但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老师的付出与学生知识掌握的反馈(作业、成绩)使老师产生急躁的情绪。
6.数学新思维社团总结 篇六
冯志岐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我的课题研究紧紧围绕学校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工作来开展,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学期我集中学习了多篇论文,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能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二、大胆实验,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活动内容: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研究课。研究课指定专人上课,采取“说课——听课——座谈——反思”等开展活动。9月份,讨论研究制定课题计划。10月份,讨论学生存在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整理与调查,写出总结。11 月份,学习相关课题资料,并写出心得体会。12月份针对研究情况提出自己的研究困惑,并进行讨论,想出解决办法。1
三、研究进程与成果
1、研究成果:
课堂练习设计有了一定的模式:
①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了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充分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②设计了对比性练习,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做到了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因此设计了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③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平常,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④设计了有坡度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的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⑤设计了趣味性的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5)坚持每周一练。通过对每周学生的练习反馈,从学生的错误资源着手,精心设计每周一练,并且有明确的分工。
四、研究展望
7.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新思维 篇七
一、培养学生兴趣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 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使学生爱上这门学科.然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却是数学教育最最基本的东西, 没有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潜力将会被完全的限制, 更不用说什么开拓思维了.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许多老师却忽略了这一要点, 为了让学生考出更高的分数, 只是要求学生不停地做枯燥的练习和作业, 导致了学生做作业做得很多、成绩却得不到提高这一现状.从另一面来看, 对学生来说, 享受与折磨只是一线之差, 结果却截然不同.
要引起不同数学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数学兴趣, 有着具体不同的做法.例如, 对能力好的小学生来说, 当然需要一些具有技巧性的题目与奖励措施结合才行,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具有成就感,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增强了.能力稍微差的学生, 题目的技巧性需要降低, 但奖励措施反而要提高, 这样既能让学生不受挫折, 反而还能让其有成就感, 从而觉得能从学习数学中找到乐趣, 找到自信.而小学数学教育要引起兴趣主要是在小学一、二年级, 他们都还是七八岁的孩子, 不能要求他们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 不能要求他们一学就会.但孩子始终具有爱玩的天性, 教师不妨把上课时间变成游戏时间, 当然必须是有关数学的游戏.关于数学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 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无非是一些加加减减的算术问题, 笔者试过将学生分成几组, 出一些难度不等的题目, 让学生来抢答, 答对的组加分, 答错的扣分, 最后分数最多的组获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并且都喜欢上数学这门看起来很枯燥的课.每堂课都在游戏, 等于不停地在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 基础运算当然很快就能熟练掌握.
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数学看起来是一门很严谨很刻板的学科, 但数学却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题虽然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却有许多种不同的解法, 不同的解法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一是靠扎实的基础知识, 二是靠创造性思维.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1. 保护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 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每名学生刚上学的时候, 自己不懂的都愿意问老师问题, 可是经过了几年的学校教育, 大多数学生不再问了.他们知道老师是权威, 老师说对的就一定对, 老师说错的就一定错.每个真正尊重学生, 希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老师, 都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根溯源的精神.
2. 避免学生的“惰性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的灵魂,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学生的“惰性思维”.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思维, 而是教师掌握着学生的思维路线, 规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教师处处为学生铺路、架桥.这种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还扼制了学生的思维, 扼杀了其学生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应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而实际学习中学生的“集中思维有余, 而发散思维不足”, 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三、创造民主化的学习环境
因为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 所以每名学生在依据学校设置的课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形成的活动经验和思维品质等都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必备条件.
首先, 应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 所呈现的结果自然也不尽相同.自由的探究方式, 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获得成功的体验.不限制学生的思想方向可以让学生始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种健康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再发现、再创造.
其次, 要让学生自由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课题、例题、练习题、概念、公式等内容质疑问难, 在同伴的交流中、老师的引导下, 进行探索研究, 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学生提问的时候, 就是探究的开始.
8.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渗透 篇八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重视创新思维的渗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引入新課中注重创新
兴趣是一切创造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在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注重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角边角”公理时,若按教材来设计,则平淡无奇。于是我这样创设情境:如图1,用flash制作一个课件展示以下的变化过程: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碎为两块,若要去重新划一块同样大的玻璃,是带A,还是B?学生一下都活跃起来,七嘴八舌,意见不一:一部分学生认为带A,因为带A方便;一部发学生认为带B,理由是B块大一些。在学生无法确定时,我顺势提出“到底带哪块,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来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学生整堂课思维活跃。最后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及边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并且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二、讲授新课中突出创新
三、解题途径上引导创新
创新的本质在于“新”,如何在解题途径上寻求“新”,就要求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对于命题“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因此,我准备了一个等腰△ABC,如图2,把△ABC剪下△ADC,然后将ADC翻折后再拼在原图中,发现AB=DC′,∠B=∠C′,但四边形ABDC′不是平行四边形,由图形不难知道该命题为假命题。在该题的判断中,我采用了实物图的形象演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我还告诉学生判断命题的真假可采用反例的方法证明。
又如,已知a<0,a+b+c>0,试证明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如果用传统方法利用b2-4ac>0证明,势必过程复杂、繁琐,但我们由方程ax2+bx+c=0联想抛物线ax2+bx+c,注意到一元二次方程和抛物线之间的联系,由a<0,a+b+c>0可知,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下,且经过点(1,a+b+c),如图3。结合二次函数图像不难知道抛物线 ax2+bx+c与x轴必有两交点,故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该题在解答途径上注重了知识间的迁移,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方法绝妙。
9.数学社团简介 篇九
开发原则:
《数海遨游》课程就是把“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数学不难”的理念放在第一位,使枯燥有味的数学变得有趣味。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
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和逻辑为特点。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数海遨游》将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孩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
10.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都会和数学打交道。课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够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活动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活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2、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原则:数学课题学习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将跨跃时间界限,有短期活动,也有长期活动。
3、主题性原则:各阶段的课题活动必须围绕各单元教学实际开展,且富有层次性,主题鲜明,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4、合作性原则:各项活动的开展将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四、活动措施: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动手操作、实地考察、亲自测量„„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学习,把他们的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2、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在社团活动中我将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其他各科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3、增加实践的机会:由于社团活动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4、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五、活动安排:
11月计划:学习数学史,了解历史上数学家的事迹,感受知识的由来和数学家们坚韧的精神,对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介绍中穿插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月活动方案)
12月计划:安排学生课后收集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趣味题,活动时一起交流,教师提前准备一些,以弥补学生思维的漏洞
1月计划:安排学生参与实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如介绍几何画板的使用,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的美的同时,促进他们掌握更多的电脑知识,增加学习兴趣
2月计划:学生在课余时间分组合作交流,找到与数学有关的趣题,可以做成课件展示,并进行评比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方案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十一
一、鼓励质疑问难,形成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能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获得真理。许多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新的想象力。”可见,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争辩、各抒己见,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提出疑问,无论质量如何,教师多应及时表扬,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走向创新铺路架桥。例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圆锥体和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向底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而圆锥体的高则是从顶点向底面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圆锥体的高。同样是高,为什么三角形表述为线段,而圆锥体表述为距离。这是为什么?”面对学生的质疑和问难,连教师都为之喝彩,表明了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得分析教材,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维不断的向深层次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二、在练习中开拓思维,挖掘创新潜能
精心设计练习,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练习。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576+398,要求用多种解法,不少同学积极思维,得出以下几种解法。
①576+398=576+400-2=974
②576+398=570+4+(2+398)=574+400=974
③576+398=576-2+(398+2)=574+400=974
以上几种解法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灵活性,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动手操作,激活创新思维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思维,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营造发明创造的氛围,让学生去探索、去求知。例如:教学第九册中《平行四边的面积》公式推导时,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平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与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猜想,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平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剪拼成的长方形的什么?讨论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用字母表示: S =a×h
用割补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的面积公式:s=ah。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深度。这样,通过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2.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数学的解题方法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好数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冲破旧的教育方式的束缚,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功能,更新教法、研究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更新和教学方法是否改变,取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是否达到,还取决于学生是否配合。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键。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以活跃的思维为前提,活跃的思维来自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主动地积极配合教学。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内因的最好刺激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生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学。数学兴趣又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不仅对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使其在集中精神获取知识的同时,努力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实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讲到指数函数时,我指出,将一张薄纸对折若干次后,可与珠穆朗玛峰比高,引起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在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教学中,我根据椭圆性质的研究,让学生通过类比得出双曲线的部分性质,然后我把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再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再探究,改正错误,发现结果。通过点拨,学生获得双曲线的两条渐进线方程的知识。学生通过真正的参与过程,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学习既独立自主又相互协作,求知的欲望被不断激活,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三、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客观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新课导入要“创设问题情境”,即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具体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师应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导入新课时注入浓厚的生活气息,使数学问题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出现。在很多数学概念的引入中,我们可以从实际问题引入,例如购房、购车分期付款中的数学问题,银行存(贷)款中的利息计算问题,商品的销售利润问题,等等,要结合社会实际与科学知识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索,体验到数学的用处、数学的乐趣,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实践能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其储备大量的形象信息,这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资料信息储备,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培养思维的直觉性
所谓猜想是人们根据事物的某些现象,对它的本质属性、规律、发展趋势或可能的结果做出一种预测性判断,猜想是预测性的,但通过推算、证明、验证或其他数学手段,猜想的真假、成败才能成为定论,当回头再做一番思考时,相对原先的思维出发点已高出许多。
乔治·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猜想是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猜想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直觉产生的思维跳跃往往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在培养思想的直觉性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分析)—猜想—证明”的思考方法。
五、通过实例进行建模训练,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建模指人们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把实际问题提炼出某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实质是以实例为“原坯”问题分析、抽象、选模解答、验证的数学加工过程,因而它更完整地表现了学数学和用数学的关系,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更高要求。
数学建模能力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系统训练培养,但不可忽视日常的实例教学对形成建模能力所起的奠基作用,如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归纳量与量的基本关系,从中构建出个常见类型(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让学生从“原坯”中抽象出一个“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使“无形”的应用问题化为“有型”,学生就能迎刃而解。初步形成数学建模必需的分析和抽象能力。此外,要对实例改造,创新出一些建模问题,供学生讨论研究,如由单一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变为与方程不等式(或函数、统计、三角)相结合的综合型应用问题;变定向型应用问题为开放式的应用问题,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美术社团总结活动总结 篇十三
一、上半学年,在我社总计划与目标的指引下,在我社所有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社根据我社具体情况及校内外条件下成功举办了以下活动:
(1)xxxx年至xxxx年度学期总结大会;
(2)歌舞、时装秀活动;
(3)为玉树地震灾区爱心捐书活动;
(4)参见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5)参观甘南州博物馆
二、活动主要情况:
(一)活动名称:学期总结大会
活动时间:3月20晚(周六)19点至21点
活动目的:
总结上一学期的活动,讲一下本学期在各方面的工作计划,对工艺美术协会的部门,会员进行评优,给上学期的工艺美术协会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工艺美术协会的全体会员充满信心迎接新的学期,携手共创工艺美术协会更加美好的明天。让的明天工艺美术协会更加灿烂辉煌,让工艺美术协会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历史中写下光辉的一页。
(二)活动名称:歌舞、时装秀
活动目的: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及兴趣爱好,以歌舞和民族民间服饰、手绘鞋来展现工艺美术协会的优异
三、以上活动的经验总结及教训:
a、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给自己合理定位,明确目标。同样,一个社团也只有给自己定好位,确立好发展目标,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使自身发展的越来越强大。只有清楚本社团的性质,宗旨,工作原则,发展方向等,才能将社团的活动举办的更多、更大、更有特色、更有意义。其次,我们社团应具有并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每次活动举办之前要进行再三斟酌,仔细策划,注重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活动过后,要对的活动及时进行认真总结,从活动中找出不足,吸取经验。
b、我社团要注重加强社团内部建设,增强社团的凝聚力。本学期以来,我社社员较多人数的流失已经潜意识成为社团发展的隐患。因此,我社要不断加强内部建设,树立良好的社团形象,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学生在工艺美术协会,把工艺美术协会建设的更加强大。
c、培养社团干部,加强干部之间及各部会员之间的交流。干部对社团的发展可谓中流砥柱,至关重要。因此,各干部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要放开思想,有责任心,对工作要有积极性,要放眼观全局。各部要明确自己的职能,按时无误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注重工作效率。各部之间要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将工艺美术协会发展的更好。
d、与外面合作时,要努力寻求彼此合作基础,寻求双赢的局面。比如文艺下乡活动,一方面丰富了民族民间工艺爱好者的文化生活,传播民族工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对于我们来说锻炼了我们大学生的能力,让我们对于农村有了进一步了解,引起了我们对农村现状的一种反思,提高了我们思想认识能力。
e、寻求合作时要注意我们的形象,并抓住一切宣传我社的活动理念,并且时刻为我社及社内成员争取锻炼的机会,并且在交谈时,要执著,有自信,有自尊,不能一味的退让,要做到“你进我退,你退我进,适可而止”的谈判技巧。
14.趣味数学社团活动策划方案 篇十四
20__年12月7日至12月11日
二、活动主题:
激发兴趣、感受数学、体验快乐
三、指导思想:
通过本次数学趣味周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展示学生的聪明智慧,同时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努力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数学活动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机、快乐有趣的;竭诚让学生在数学周的活动中玩出数学的创意、激情和乐趣。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让全体学生享受数学的快乐,使数学爱好者能一显身手,脱颖而出。
四、活动目的:
1、构建良好的数学校园文化氛围,在全校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潮。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以数学趣味活动周的各项活动为载体,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奥秘,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强调基本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活动对象:
全校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
六、活动内容及具体负责人:
一年级:《口算小能手》
二年级:《小小神算子》
三年级:《24点速算能手》
四年级:《24星擂台赛》
15.有效沟通数学思维和生活思维 篇十五
关键词:数学思维,生活思维,有效沟通
一、数学思维的基本类型
(一) 类比
所谓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经常用到类比, 比如把等差数列的性质结论类比到等比数列的性质结论, 把正余弦函数的图像性质类比到正比函数的图像性质等等。
例1.求函数的最值。若按代数方法的运算非常繁琐, 但如果我们把本题类比到直线的斜率公式, 我们就可以把该题化归为:过点 (-sinx, cosx) 与定点 (2, 3) 的连线的斜率的最值, 又因为点 (-sinx, cosx) 是单位圆上的点, 那么原题就可以转化为直线y-3=k (x-2) 与单位圆相切时k的值。
在数学中运用类比能减化解题的过程, 也能让思路更灵活。类比渗透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 也渗透于最美妙的艺术和最深奥的科学成就中。
(二) 化归
将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较熟悉的问题来解决, 这种转化就叫做化归。曾经笛卡尔在化归的帮助下发明了解析几何, 如今人们把几何学命题的证明过程化归为代数方程组的零点集确定问题, 最后实现利用计算机证明定理的目标。例1的解答过程也体现了化归这一思想。
(三) 数形结合
把数学中“数”和数学中“形”结合起来解决数学问题。即利用图形, 使抽象思维具体化。
例2.若关于x的不等式0≤x2+mx+2≤1的解集仅有一个元素, 求m的值。
作出y=1和y=x2+mx+2的图像, 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可知:这个交点只能在直线y=1上, 从而转化为方程组只有一个解的问题。当然, 生活中有利用图形的意识, 就能带来很大的便利。
二、数学思维和生活思维的关系
彼德在《无穷的玩意》中讲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们见过10个苹果, 但没有人见过一百万个苹果。”前半句意味着数学源于生活, 后半句意味着数学高于生活。
1、生活不只是数学。生活中的问题不是简洁而标准的, 每个问题都掺杂了很多无关信息, 设想有个问题是这样:在长江上经常用轮渡进行运输。江岸是不规则的曲线。一艘船在9:12出发, 垂直向对岸开去。船从静止加速到4.8千米每小时花了5分12秒, 同时江水向东南方向流去, 而且速度为1.8千米每小时。经过15分钟船到达对岸。问船的实际速度?
学生接触的数学题是经过提炼的, 是标准的。但生活不只是数学, 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会掺杂数百个无关的信息, 所以首先要区分有关信息和无关信息, 剔除无关的信息, 留下有关的事实。“把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当作一个题目, 我就能用公式得到答案。”这当然是个理想化的说法, 但若把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思维来思考, 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确实能让生活更简单, 更便利。
2、数学不仅仅是生活。数学起源于生活, 但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 数学演变为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中的逻辑思维通常情况下比生活要复杂, 数学高于生活。很显然没有数学我们也能活, 数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也不是万能的。学了数学就能在工作生活中一切顺利吗?不是。思维就像一件工具, 我们每天都会用到, 这件工具对不同的人来说有好有差, 但通过数学的学习, 能让我们有更清晰的头脑, 能帮助我们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三、有效沟通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途径
(一) 认识和理解思维技能和过程
传统数学教学往往充斥着定理的应用, 题型的总结, 方法的归类, 而缺少真正的思维点拨。数学课深、细、有技巧性, 是适合少数尖子生的精英数学;数学课太深、太细、太有技巧性, 过高强度的思维训练不适合大部分人, 使他们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真正的数学课应该充满活力四射的思维练习。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少一些公式的死搬硬套, 多一些解法的反思, 让学生深挖各种解法的思维形成过程, 对比各种解法的优缺点, 通过联想类比来选择最佳思路。坚持放开课堂给学生, 让学生加入到课堂的思维风暴中去。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少一些定理的技巧性的应用, 多一些定理的背后形成性的深挖。注意探究定理形成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体会定理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维的魅力。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少一些死记硬背的方法, 多一些思维方式的点拨。
(二) 在生活中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思维和生活思维之间有一座桥可以互通, 所以在课堂上要适当渗透数学应用的意识, 包括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以及思维上的应用。比如在选择时用分类的思维帮助我们比较优劣, 在遇到复杂的关系时坐下来画张图用直观的方式让我们更清楚, 在碰到难题时利用化归让难题变得简单等。特别是针对数学能力欠缺的学生更应该渗透这方面的意思, 因为他们不太有机会接触高等数学, 所以定理、公式、方法除了考试就没用了, 最后剩下的只有思维。生活是复杂的, 但数学是简单的, 因为思维就在那里, 思维就是按照这个方式工作, 用数学的理性的冷静的思维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麻烦。
参考文献
[1]李树成.新课标数学思维引导的尝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16.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十六
关键词:思维;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97-01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和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恰当地调控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和发展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思,明确思维的方向
在教学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设置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的方向,促进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在圆的教学中,讲圆的概念时,教师不是直接去告诉学生什么是圆,而是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车轮为什么都要做成圆形的?为什么不是方形的或其他的形状?”这一问题立即会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和思维: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如果做成方形或其他形状的车轮时,在转动过程中会颠簸。”然后又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就不会颠簸?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把学生作为主体,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同时让他们在群体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讨论形成思路:“因为圆形轮子边上各个部分到轮子轴心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形状轮子边上的各个部分到轮子轴心的距离都不相等”,从而得出圆的概念:“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
二、诱发猜想,交流归纳,激发思维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景的同时还要善于诱发猜想;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激活思维,主动去思考和学习。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学中,先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若因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它的一条边BC和一个底角∠C,是想用什么方法能把涂没的等腰三角形画出来呢?”由此引发猜想,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被涂了的三角形的图形,然后根据图形思考,讨论,找出了两三中画法,通过交流归纳,由其中的一种画法——在底边上画出相等的角,引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启发引导学生证明,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然后设计了适合学生水平的,由浅入深的,发展变化的命题: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始终使学生保持着积极主动思维的热情。最后,提出开始问题的其它画法,得到的是不是等腰三角形?为什么?的思考,让学生自行去解决,主动去思考。
在以上整个过程中,还要设计一些学生动手的活动,积极思维,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三、联想探究,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联想是一种发散思维,十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通过联想,不仅可以开阔解题思路,而且可以使问题变得易于解决。提出问题,呈现背景:“一次会议上有10人参加,假如每两个人都握手问一次好,请你算一算他们共要握几次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2人握手开始计算握手次数,然后依此增加3人、4人、5人,思考握手次数的增加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身体验,发展规律:握手人数每增加1人,分别与原来的每人握一次手,握手增加次数等于原来人数的个数,由此得出:n个人相互握手的次数是1+2+3+4+……(n-1),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经过平面上的两点可画出几条直线?经过平面上四点、五点、六点……n点(没有三点共线,)最多画几条直线?学生通过讨论,类比,联想探究,最终发现:过两点画一条直线,类似于两个人握手,“从握手问题”产生联想,先从最简单的过两点画直线开始,然后依次把点数增加为3、4、5、……n个,分别找出最多画几条直线?这时学生容易发现:每增加一个点,分别与原来的每个点画一条直线,直线增加的条数等于原来点的个数,即经过平面上n点(没有共线)最多能画1+2+3+……(n-1)条直线。
四、掌握并综合运用思维的方法,促进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掌握并综合运用思维的方法。才能促进思维的创新和发展,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可以发现新的命题,新的解题思路,促成问题的解决,从中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波利亚在《数学与猜想》第一卷中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例子:用一般化与特殊化的方法,协同证明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并逐步加以推广,从中可说明掌握并综合运用思维方法对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和作用。
17.社团活动总结 篇十七
社团活动总结1
美术学科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获得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在本学期我根据学校安排,和李业雯老师一起开展了美术社团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学习素描,理解透视、构图技法知识;学习剪纸技法、感受剪纸的魅力;学画儿童画,学习油画棒技法,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具有爱美、追求美的意识。
二、在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着重培养四个能力,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社团活动内容:素描,儿童画,剪纸。每周一次,让有美术兴趣及特长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兴趣及技能技法。
四、开展的活动:元旦来临之际,我们收集较优秀的学生作品,将它们张贴在美术展板上进行展示,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都非常开心。12月至元月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大展,相信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会有好的成绩。
五、活动开展的不足:对学生的考勤不太规范,虽然点名,但没有做好签到记录;有个别情况需要调整时间,没有及时地通知学生,需要改进;另外,我在低年级的儿童画教学所选的内容,有些画较丰富,构图较难把握,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
社团活动总结2
我们合唱团是以今年九月组建的,本着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合唱团共有学生60人。在每周四下午社团活动时间训练。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和努力,合唱社团团员们在老师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队员们都能用和谐、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来进行合唱。在本学期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合唱训练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在合唱训练中我们一般采用视唱法,指导队员分声部先后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都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
2、歌曲的艺术处理
合唱曲队员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我们及时地作了艺术处理。经过处理合唱队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声部与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和谐,恰当的表现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每个队员都能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
我们在合唱训练中坚持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让学生在各个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能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经过老师和队员的努力、合作,合唱社团的训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我们的表演受到大家的好评,在下个阶段的训练工作里,我们将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把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做得更好,把合唱队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积极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以发展更多的队员,壮大我们的合唱队伍!
社团活动总结3
通过一段时间花式跳短绳的社团活动,全体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和花式跳绳的技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下面对这一段时间花式跳绳社团活动进行一下小结
一、活动的开展
(1)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能够自己独立跳6X8拍的动作。
(2)学生们在音乐为背景下能找到音乐的节奏,跳出花式。
(3)五月份社团活动正在编排一个六、一节的节目并且已经有了大体的轮廓。
(4)在上周二学校李校长及班主任教师对我社团学生的能力进行了一次检查,学生在那天的展示另我很满意。
二、出现的问题
1、学生能力提高了,现有的跳绳不够专业,我们需要选够一些专业的“速度绳”和“节拍绳”。
18.数学新思维社团总结 篇十八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运用科技社团,开展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竞赛
一、学校基本情况介绍(组织机构、规模、开展或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情况、以往获得科技创新大赛的荣誉、人员配备、场所等)
重庆市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以“播撒绿色希望,收获金色理想”的办学理念、和谐的校风,在教书育人、精神文明建设、体育竞技、科技教育等方面均取得出色的成绩。学校建有功能齐全的科技楼,有设施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六大功能室(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技、科技)的配备,学校建成覆盖全校、实现多媒体教学、班班通、远程教学的网络系统。有专用多功能室、计算机室、劳技室、科技活动室等,为我校实施科技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了促进我校科技教育的常规化开展,我校专门将科技楼的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辟为探究实验场所,将劳技室、科技室作为学生科学制作的活动场所,“绿色教育”实践基地——200亩的生态果林成为学生劳动实践天地,学生科技活动的场室(校内)总面积达成800m以上。每学期我校举行科技节、理化竞赛、创新潜能大赛等,也积极为参加区、市、国家级创新大赛与发明类比赛和中小学科技节,努力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常邀请一些专家开设科技讲座与科技培训,假期还组织学生进行“科技之光——探秘重庆科技馆”的实
践活动、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区市各项科技活动等等。经过多年的宣传熏陶,我校已形成了较浓郁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一直以来学校的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从管理上入手,建立了规范的工作体系和导向机构。成立了以颜华校长为组长,邱华中为科技教育总负责人,科技骨干教师为辅导员的三级管理机构,成立科技工作室,制定每学期的工作计划,确定科技创新活动的重点,将科技创新活动落实到每个年级,形成了网络化的管理。学校专门成立了一系列科技社团比如:科技制作社团、劳技社团、四驱车社团、航模社团,凝聚了一大批爱科学、学科学的青少年,对学生进行梯级培养。近三年我校都对科技创新项目设立了专项经费,分为科技教师的培训学习、科技周的活动支出、各学科竞赛、辅导的补助、科技书籍的购置、学生社团及各类科技活动等等项目,每学期的支出约为5万元左右,近年来不断有所提高,为我校的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竞赛,推动学生积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经过几年锤炼,我校已形成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近几年指导学生进行的科技实践活动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其中颜华老师辅导幸相丞同学获得重庆市涪陵区
丞同学获得2012年度涪陵区创新区长奖(发明类);颜华老师获得2012年度涪陵区创新区长培育奖;颜华老师制作的教具《多功能电学磁学演示仪》获重庆市自制教具一等奖;另有二件获涪陵区一等奖,一件二等奖;科技论文获重庆市二等奖;被评为涪陵区科技实践骨干教师。王联敬老师辅导邱佳姿同学获得涪陵区
新”的科技教育口号,我校坚持以科技创新教育为抓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二、拟开展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包括活动目的、对象、形式、内容、竞赛方案等)
我校拟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运用科技社团,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竞赛活动。【活动意义】
学校在教育中贯彻创新精神、进行创新教育实践,已成为当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责无旁贷的新使命。未来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永恒主题。我校以此为契机,以科技社团为抓手,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现在中学理科的学习往往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教学不仅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手段,还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启迪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设想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正因为如此,如何充分发挥创新实践的优势,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着力于将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学实验相结合。中学科技社团的成立与运作是参与科技竞赛一个综合性的课外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项目实
施为主线,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特长、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过程训练和自主设计,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探究是我们推动学生积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活动目的】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共同研究,相互协作学习的能力;
3、促进课内专业知识的学习。
情感方面:
1、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意识及相互学习的态度;
4、有助于磨练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活动的参与和对象】
全校学生和学校科技工作室教师成员与班主任。【活动形式】
分中学七年级与中学八、九年级,进行课堂教学同步培养与科技社团提升。
1、七年级重点进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训、创新实践参与、科技参与兴趣度的提升竞赛”,2、八、九年级进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训、创新
作品的延伸和开发、科学素养的提升竞赛”。【活动内容】
(一)全校学生按科技作品创新、科技创新潜质、四驱车组装与竞赛、航模四个项目进行分类评比。每个项目设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0个,基本评分标准:(1)科技作品的发明类创新点在什么地方,创新思维怎么来体现,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发明作品的实用性与生活性,作品是否还能延展等(2)科技创新潜质是指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意想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3)四驱车组装与竞赛、航模两个项目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现有作品进行改革与升级,能否找到对于更有效有用的方法(4)针对设计的作品的步骤、材料、方法等是否有创新性,设计出更为简便、可行、实用和科学有效的实验方法,学生进行现场答辩作为得重要评分标准。
(二)对具有价值的创新实验作品可以送市区参加科技作品比赛,有市场开发价值的作品帮助学生申请国家专利。
(三)以总结的形式结题,进行学校层面上的表彰大会。
三、计划进度、应提供的预期效果及形式
敬、郑川、申伟等老师负责项目的竞赛规则的制定和评委;陈平、李季、杨永生、张良老师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及展示。邀请评审委员:区市科技专家涪陵区装备中心书记舒成明、涪陵区发明类专家杨光老师、区科委和科协的专家等。
2、由项目筹备小组和评审委员共同制定各级别的比赛项目和比赛规则。
2、科技社团强化培训与提升(5月1日-----8月30日)
19.数学新思维社团总结 篇十九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意识的培养
1.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曾经说过, “教师把学生塑造成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因此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改变固有的灌输型教学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 再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大胆的创新, 以实现教学目标.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意识,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 将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学生的思维当中, 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进而培养创新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身的发展, 进而促使创新意识的产生.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如果自身没有主动、积极地唤醒自己的创新意识, 是很难在教师的推动下, 培养出创新思维能力的.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提高教学技巧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学习, 从而激发自身创新意识的觉醒, 并使其不断地强化, 成为一种思维模式.
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各种能力的培养
1.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数学, 作为一门逻辑思维极其缜密的学科, 掌握好逻辑推理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只有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才会通过抽象的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 最后认识到数学的基本规律.所以,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只有在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理论有了系统和全面掌握的情况下, 才会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 将理论进行合理地运用, 并做到运用自如, 从而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
2.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学科范围内, 直觉思维是导致数学发现的关键,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叫作猜想.尽管这种直觉思维产生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准确无误的, 可是它可以启发思维的运动, 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大胆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对猜想结果错误的同学更是要报以鼓励, 不要抹杀掉学生刚刚萌发的创造性思维.同时, 学生也不要惧怕向老师挑战, 只有敢于奇思妙想, 敢于猜想, 才会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意识.
3.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通常情况下, 高中数学课堂上经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或是教师自问自答.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必须改变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 本文提出以学生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以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可以自己设置问题条件, 自己或与同学进行推理论证.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 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多样性思维, 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②培养学生以多种思维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十分注重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推理证明过程, 同一个结论也可以有不同的问题条件.尤其利用开放性题目, 更有利于训练这一能力.开放性的题目, 往往结论也不止一个.因此, 需要学生根据每一个问题条件逐一进行论证, 才能得到最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 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1.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 既是对彼此的尊重, 也不会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课堂上,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尽量面带微笑为学生讲课, 不能因为自己的情趣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 师生之间应该畅所欲言.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也要启发学生敢于创新;学生既要敢于提问, 不怕错误, 也要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这样, 才会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
2.丰富课堂内容, 开拓思维空间
数学课堂上经常呈现这样一种现象,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 少数学生是配角, 绝大多数的学生则充当着观众或听众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既磨灭了教师的教学个性, 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 例如多媒体课件来丰富课堂内容, 这非常有利于全面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 语
【数学新思维社团总结】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06-15
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浅析12-17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10-29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10-12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06-23
高中数学思维解题训练08-29
小学数学学生思维品质09-29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10-01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11-01
小学阶段数学思维导图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