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共10篇)(共10篇)
1.《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 篇一
课题:《孔孟论学习》(第一课时)
课型:主读课文
上课时间:2012.11.12—2012.11.18
姓名:孙慧
单位:姜屯中学
联系电话:***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读课文):《孔孟论学习》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了解孔子、孟子的有关知识。
2.把握重点字音、词意,积累文言词语。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
4.理解积累由本文衍生出来的成语。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孟子及《论语》《孟子》。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3.疏通文意,归纳内容。
4.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成语。评价任务:
1.能积累古代文化圣人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运用普通话流畅准确地阅读文言文,能把握停顿、语气。3.能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翻译句子并理解意思。4.能积累重点字词,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孔子、孟子画像,指名学生介绍通过预习知道的其人其事。师指导学生阅读《助学》第71页的“语文小词典”进一步了解《论语》《孟子》,特别是他们的传承关系。
孔子语录: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孟子语录: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检查预习。
分组检查,老师抽查,各组提出预习中的疑惑,板书出来,留待学生讨论处理,师点拨指导,解惑。
1.抽查朗读 示范校正 2.字音、字型、句式 3.成语积累
三、朗读课文。分组朗读,各组选择一位同学上讲台面向学生读,尽量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有,以便于指出错误,共同提高。
师放录音,提学生对比纠正。投影停顿示例: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师强调语气,“之”“也”“矣”“乎”“者”读出古人的味道,或拉长声音或短促收音,特别是警言警句,加重语气以引起同学们的深思,真正发挥读的作用。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疏通课文。
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各个小组分配任务,每个学生都有活干,各组组长汇总疑难,提交全体同学讨论,师点拨指导,提示串讲模式:先读——再解释重点字词——后翻译全句。补充古文翻译方法
(1)翻译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2)翻译方法
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投影显示串讲示例:
1、学而时①习②之,不亦说③乎?《论语.学而》
而:表示顺接关系的连词。
之:助词。时:按时,在一定的时候。
为:动词 担任充当。习:既指温习,也指实习。说:通“悦”,高兴愉快。
译: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学习方法)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故:旧的。这里指已经学过的知识 而: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可以 古:可以把
今:表示许可 可能
译文: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学习方法)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为:动词 是。知:通“智”聪明。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学习态度)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而: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词类活用
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译文:聪明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学习方法)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愤 古:苦思 苦想仍然不能领会的样子
今:生气 发怒
启:开导。悱: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隅:角落。
译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教学方法)
四、板书重点、难点字词。
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 是知也:是:代词,这、这样。与古人谋:谋:商讨,交谈。
君子深造之以道:造,造就。之,学问。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一日暴之:暴,通 曝 晒。
今夫奕之为数:奕,通 弈 指围棋。数,技艺 技能。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逢,遇到。原通源,水源。有为者辟若掘井:有为者,有所作为的人。辟,通譬。
五、讲故事。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以把文中涉及的典故故事化,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理解了文意。
1、各组推举一人讲“奕秋学棋”故事。引导学生悟出学习专心致志的道理。
2、老师补充《尚书》中周武王伐纣的不实故事,启发学生学习要有怀疑精神的道理。
六、巩固梳理本课内容。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名句、成语。名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成语:不耻下问 功亏一篑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温故知新
举一反三 左右逢源 仁者无敌
七、布置作业。1.课下熟读背诵。2.完成助学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课题:《孔孟论学习》(第二课时)
课型:主读课文
上课时间:2012.11.12—2012.11.18
姓名:孙慧
单位:姜屯中学
联系电话:***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读课文):《孔孟论学习》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准备背诵、默写。背的熟,写的准。2.熟练翻译全文。
3.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名句。4.区分论学习的四个角度。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准确地背诵、默写、翻译重点句。2.区分论学习的四个角度。
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名句。评价任务:
1.能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翻译句子并理解意思。2.能积累重点字词,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3.能熟练准确地背诵、默写、翻译重点句。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总结上节课知识点,指名提问复习巩固,进一步讨论明确。二.检查预习。各组展示预习成果,小组长汇总,讲台上展示,互通有无。如一词多义、古今义、意动用法等。三.示例讲解。
第三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见,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第十则:翻译略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第十三则:“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飘杵呢。”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千里”的记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虽然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四、讨论质疑。投影显示讨论题:
1.学而不思则罔(“而”在这里起什么作用?)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
3.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艺”,还是“围棋作为一种技艺“更恰当? 4.惟弈秋之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的”,还是“惟有弈秋的话听进去了”?)5.“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样”还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讲解疑难,并总结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技巧和准确性。
四、探讨论学习的角度。
引导讨论,找出每一则论述的侧重点。投影明确: 温习的重要(1、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3) 虚心好学(4、5、8)
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6)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7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9)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10)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11)
做学问要有成就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12)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13)总结为四个方面:
学习方法:按时复习——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思结合——注重启发
学习态度:好学——谦虚老实——以学习为乐
学习原则:居之安,则资之深——积累重要——坚持不懈
学习意义:修养身心
五、写作、论证方式的特点。
孔子的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色彩;语录虽是片段的,但互相间有深刻联系,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 《论语》:事理论证、直接提出观点两种议论方式;哲理性强,格言警句多,发人深思
孟子:善于作形象的类比,如“一曝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 《孟子》:事实论证(例证法,举例论证)、事理论证两种;逻辑性强,形象性强,富有说服力。
孔孟论学言简意赅,却讲究说理的方法:比喻 举例 对比
六、文章主旨。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孟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七、拓展延伸
1.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谈自己的体会。
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经验。按照孔孟之论学古为今用、发扬光大,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
教师建议:《孔孟论学习》这一课所引的孔子的语录,有两个特点。第一,都很精粹警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的色彩。虽然有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但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自由地引用。第二,语录虽然是片断的,但是相互间有联系,不是一般的联系,而是深刻的联系。实际上有一定的系统性。把它联系起来,就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
2.完成《助学》第72页刘开的《问说》片段第7——10题。指导完成。积累名句“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八、巩固积累。
指导学生积累古今义不同字词:是、愤、资、可以、道、数、策。通假字:说(悦)、知(智)、暴(曝)、奕(弈)、辟(譬)、轫(仞)活用词语:不耻下问(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成语:不耻下问 功亏一篑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温故知新
九、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题。
2.整理课堂笔记,积累词语。3.完成《助学》所有试题。教后反思:
课题:复习巩固《孔孟论学习》(第三课时)
课型:主读课文
上课时间:2012.11.12—2012.11.18
姓名:孙慧
单位:姜屯中学
联系电话:***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读课文):复习《孔孟论学习》(第三课时)
一、基础识记
1、默写:
⑴学而不思则罔。⑵不
不
,不
不。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
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⑵受学重文,孰不顺成?()
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4、孔子,名
,字
,时期
国人,学派的创始人,大
家,大
家。《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名
,字
,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
》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骗,时时受欺,几乎寸步难行。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字数不少于50字)
二、理解运用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暴()
奕()
诲()
鸿鹄()
缴().....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
”通“
”,意思: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
”通“
”,意思:
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
”通“
”,意思: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意思: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
”通“
”,意思:
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非然也
9、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以至仁伐至不仁
D、何其血之流杵也 ....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
11、翻译:
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达:通达,应用。②奚:何处,哪里。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④审问:详细探讨。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问题
B、舍问,其奚决焉? 决:判断,...解决 C、问焉以破其疑
焉:他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正:..正确
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附答案:
1、⑴思而不学则殆。⑵愤 启 悱 发 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举一反三 左右逢源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3、⑴D ⑵A
4、丘 仲尼 春秋 鲁 儒 思想 教育 《论语》 柯 子舆 儒 《孟子》
5、(思想积极,言之有理即可。)
6、pù yì huì hú zhuó
7、⑴“暴”通“曝”,意思:晒⑵“辟”通“譬”,意思:比如⑶“奕”通“弈”,意思:围棋⑷“知”通“智”,意思:聪明⑸“原”通“源”,意思:水源
8、C
9、B
10、D
11、⑴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所讲的。⑵这是因为(不专心学习的)这个人的智力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人的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2、D
13、⑴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提出)疑难问题,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⑵这就叫做互相提出疑问,共同深入探讨,使道理明确起来。
14、⑴广泛请教(可以向“贤于己””等于己”“不如己”的人请教),各有所获;突出强调了问的重要性(或“问”的价值)。⑵问焉以资砌磋。
15、略 教学反思:
2.《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 篇二
一、解读理论:提供中学地理学习策略优化的理论支撑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都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形成反应、习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不存在观念、意识的中介,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斯金纳的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
1.反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一切学习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但这种反射不是经典性反射,而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即反射的形成不是取决于某个明确意识到的刺激,而是得之于学习者对学习环境进行的操作。斯金纳区分出两类反应:一类是引发反应,即由特定刺激引发的反应,称为经典条件反射。另一类是自发反应,它不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2.强化理论
学习的操作性行为为什么会发生?斯金纳认为关键在于强化。如果某种学习反应之后伴随着一种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而且强化物与学习环境一样,都是一种刺激,可用来控制学习反应的发生。强化可分为即时强化和延缓强化。即时强化指在每一次正确的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而并非每一次正确的反应之后都给予的强化称为延缓强化。一般说来,在最初学习时给予即时强化,学习的速度会快些。延缓强化与即时强化相比,能使学生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
根据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其基本原则是积极反映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这些原则也充分体现了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
二、优化策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地理学习策略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是斯金纳的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斯金纳认为,一切学习都是由反射构成的,反射的形成不是取决于某个明确意识到的刺激,而是得之于学习者对学习环境进行的操作。因此,创设地理情境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地理情境的创设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愉悦性。好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二是现实性。情境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汲取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三是有用性。高中生对学习的兴趣取决于对课程价值的认识,并重视对自己有用知识的学习。
地理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创设情境:一是情境故事化,增强情境的趣味性。如讲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可以二战时德国潜水艇能自由进出英国把守严密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故事导入。又如,学习“日界线”时,讲述“为何孪生妹妹比姐姐生日早一天”的趣味故事,引导学生把兴趣投射到有关地理问题的认知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情境生活化,增强情境的联系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可利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地球形状证据”时,创设“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三是情境活动化,增强情境的参与性。如教学“地球和地图”时,让学生将自己家所在小区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欢迎到我家做客”的形式在班上展示;也可以将学校平面图绘制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等形式设计未来学校蓝图。
2.及时强化,提高效率
依据斯金纳的观点,学习在于正确与恰当地运用操作性条件原理,对个体进行即时和一贯的积极强化,加强重新出现这种反应的倾向,使之保持较长时间。如果最初学习时给予连续强化,学习的速度会比较快。在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及时强化地理学习行为就显得十分重要。外部强化包括及时的肯定、鼓励(奖励)与纠误、批评与惩罚,而强化的手段主要应以正面表扬为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应使学生正确的反应得到教师的及时确认,从而获得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应让学生经常看到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设计多种问题或活动,从学生那里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过程。如讲完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后,可设计如下检测题:“分析下列河流中哪些河流是内流河?哪些河流是外流河?(A.塔里木河B.长江C.嘉陵江D.珠江)让学生分析判断。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便能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概念。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要及时给予评价。
研究表明,对中学生而言,所做习题,如果当天知道正确答案,学习效果才可能较高,如果一周以后才知道正确答案,学习效果则大为降低,如果不知道答案,则是无效的学习。总之,教师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质量如何,只有通过检测反馈环节才能知晓,教师根据学生解答问题和测评结果,可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及时、中肯和客观。
3.在做中学,培养技能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贯彻经验主义的哲学路线,主要研究直接经验的学习。通过“做中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地理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地理技能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其学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特点,而练习是掌握技能的基本方法。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练习次数越多,知识与技能掌握得越牢固。如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掌握,需要多次阅读或填绘地图;地理计算或地理观察等操作性技能的掌握也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
3.《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 篇三
《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
斌英中学 姚 娜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思想美。
2.掌握常用虚实词,结合个人体验,理解文中的思想、方法。
3.比较孔孟议论方式的特点和优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品——回归古典
1、学而时习---认识孔孟
2、与古人谋---我是“孔孟”(吟诵之美)
3、好之乐之---“孔孟”是我(文白之美)
4、与古人居——神交孔孟(再读文章)
二、悟——经典之美
1、感悟思路之美
2、品味语言之美
3、昭示个性光彩
四、【教学过程】:
【
一、品——回归古典】
导入:(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公元前800—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前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 1 子„„。范曾先生说,这是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个产生世界文化巨人的时代。在其中,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哲人,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和精神家园之一。特别在精神虚浮的今天,在世界各地也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人们精神回归古典的源头之一。人们在其中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归宿。
同学们,圣人在时下似乎成了一个讽刺的称呼,但在古时候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美称,我们老师的鼻祖孔子,就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学生“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古代先贤对于学习等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千百年来倍受后人的敬仰。那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学习了我们今天这一课,大家就不难找到答案了。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孔孟论学习》(板书课题)
1、【学而时习---认识孔孟】
学生在历史及课外,对孔孟已有一定的认识。用多媒体展示孔孟的图片,增强学生对孔孟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所知来介绍孔孟。学生相互补充。
假设孔孟是自己的老朋友或自己引以为豪的人,你该如何向他人介绍。
教师补充强调要点:
对于古代作者要掌握人、时、地、名、作、事六个方面。
如:孔子,字仲尼,名丘,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主要作品是《论语》。主要成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宣传“仁”,强调因材施教。
强调《论语》作者不是孔子,而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同样让学生记住孟子的知识点。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2、【与古人谋---我是“孔孟”(吟诵之美)】 古文词基础部分
假设你回到古代,遇到孔孟,孔孟是如何向他们的学生呤诵自己的文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与口吻。找几个“孔子”或“孟子”呤诵。
1)、学生结合注解及工具书,试着读文章。要求尽可能地读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章,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段落,同位之间互读。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字音和停顿。
强调七个通假字的读音及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ɡ dài
不悱不发fěi 举一隅yú 奕之为数yì 辟若掘井pì 流杵也chǔ
4)、学生大声诵读,注意诵读的抑扬顿挫。并相互评价。
5)、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试着背诵。
注意强调两个要点:大声读,有感情。让学生从诵读中感悟文言文的音韵美。
3、【好之乐之---“孔孟”是我(文白之美)】
选择你比较喜欢的一则,假设你做为孔子或孟子穿越时空,来到当代的教室里,你该用什么的语言向你的学生介绍你的观点。要符合信、达、雅的要求。并请同时代的“俊杰”给你提出“最忠肯的建议”,以寻求最合理的表达。
百家争鸣,各抒已见。评出“十佳孔孟”。
(“信”即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即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做这项工作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可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思考提问法:学生手上资料太多,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可采用思考提问法。让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做出标志;其次划出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标出来;并试着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用现代文的形式向同位讲述。并以问题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列出。
(2)、语意推断法: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可根据上下文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并可联系旧有知识点进行合理的猜想。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对应翻译法:也可叫字句落实法。即对每一个字词要一一对应地落实。不懂的地方,做出标志,听老师讲解。
课文字词,你掌握了多少?
1)、通假字:不亦说乎 左右逢其原 今夫奕之为数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是知也 一日暴之 辟若掘井 2)、古今异义:
今夫奕之为数(古义:技艺,技能;今义:数量)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可能)
是知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虽有天下之物(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一词多义
居:与古人居(动词,生活在一起)居之安(动词,保有)
为:可以为师矣(动词,做、担任)知之为知之(表判断,相当于“是”,“就是”)有为者辟若掘井(名词,作为)
故:温故而知新(旧的,已学过的知识)故君子欲其自得也(所以)
以:可以为师矣(介词,凭,把)君子深造之以道(介词,按照)
以至仁伐至不仁(介词,用)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介词,按照)
这是一种学习文言的方法:归类积累法。可以把学生感性的知识变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4、【与古人居——神交孔孟(再读文章)】
学生再读,并试着背诵,融入古时的情境。闭目想着孔孟在春天的田野上领着一群学生在畅游,并谆谆教导着自己的弟子的学业。而学生以崇拜的目光仰视着他们的老师。
让我们一起进入那让人神游天外的地方去吧!
【
二、悟——经典之美】
1、【感悟思路之美】
本文可以说,是关于学习的千古传诵的经典。那么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谈论了学习? 学生可自已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 温习的重要 1、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
3、 虚心好学 4、5、8 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6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 7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 9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 10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 11 做学问要有成就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12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 13
2)思考: 孔子、孟子的这些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论学?
2、【品味语言之美】
读完本文后,你对本文的语言有何感受?学生试着说出这篇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并在小组内尝试进行归纳。注意用文中的句子来例证自己的观点。
《论语》和孟子的论证方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指点:
《论语》:事理论证、直接提出观点两种议论方式;哲理性强,格言警句多,发人深思,善于在矛盾对立的转化中展开议论。
《孟子》:事实论证(例证法,举例论证)、事理论证两种;逻辑性强,形象性强,富有说服力。长于事实例证是《孟子》议论的一大特点,而且长于类比,多层次层层推进,显得逻辑性强。其次善作形象类比,常用故事、寓言、比喻作为其论据。
(《论语》的这几则也能充分地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性口语写成的,可以说是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那位被学生们誉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不以善譬称;但偶尔也有生动确切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关于《孟子》的语言特色,一般认为与《论语》基本相同,属语录体。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如“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种故事往往就成了寓言。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善于论辩,是孟子的特点。《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等。孟子的寓言,则多有民间故事色彩。
3、【昭示个性光彩】
1)、孔子教给他的学生子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多元化,人们对这句名言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对此,你又是怎样看待的?请联系实际,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
看法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科学的老实的学习态度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看法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古训,不利于培养我们现代青少年的怀疑和探索精神。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论述的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宽对即可)
上联:时习悦,学思乐,自得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参加《孔孟论学习》的综合性活动
A、你将如何向同学介绍孔孟。
B、选择其中一则对你影响最大的,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的理由。
C、请你讲一两则在学习上运用《孔孟论学习》中的方法很成功的名人故事。【作业设计】: 1.背熟全文。
2.将文中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4.七年级语文孔孟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了解孔孟之间的传承关系和二者的差异。教学重点、难点:
孔孟之间的传承关系和二者的差异。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课文悟读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历经千年而不朽。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和孟子,确实是非凡智慧的集大成者,他们独具如炬慧眼,神思澄明如水,他们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他们就像现代的基督徒,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文化传统的力量,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
孔孟思想虽然一脉相传,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他们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这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但与他们的个性也不无关联。
读《论语》《孟子》,观孔孟言行,他们的人品、个性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孔子的弟子颜回曾赞美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而孔子自己的描述尤其好。“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生活的快乐、热情及其充实的内心世界。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颊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的独具的风趣,在他挖苦自己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师生间偶尔的玩笑,其中点缀着几处隽永的警语,经常的沟通和切磋,使得他们关系融洽,亲如父子。
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及曾皙谈志向,轮到曾皙时,他说出一段诗情画意的话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下子把孔子感动得心旷神怡,喟然叹服。
一袭布衫,大袖飘飘,身体的宽舒与心灵的自由相得益彰,几个大人,又配上几个嬉闹无忧的顽童,这气氛活泼而不拘谨,游戏而不功利。这不正是孔子乐观、积极、热情、率性、纯真品性的形象写照吗?程朱理学禁绝人的七情六欲,而孔子竟是这么一个活泼泼的、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啊!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倡导自省精神,以身作则,言行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自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为人自信自傲,认为人人都可为圣贤,且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交锋,欲争必胜,揪住君王就讲道理,并且直言不讳,咄咄逼人,指责统治者“望之不似人君”,甚至当面批评当权者不实行仁政,“率兽而食人”,把政治搞得一团糟,主张“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言语坦率,嬉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
二、亮点探究
1.“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柏拉图”分别有什么相似性?作者以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探究学习: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大弟子,也是苏格拉底思想的传承者。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位先知都通过言论而不是亲手写下的著作建立了一种学说,都强调以德治国,并率领门徒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作者以此来说明孟子与孔子的传承关系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2.“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是什么意思?表现了孟子怎样的感情和思想? 探究学习:“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大意是:邹穆公问孟子:“这次和鲁国的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33个,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杀他们罢,人太多;不杀罢,又太可恨,怎么办好呢?”孟子答道:“当灾荒年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而您的库房里却装满了财宝,官吏们也不把这种严重情况报告给您,他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现在老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这段话,一方面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认为为政需以身作则,要爱护人民,民贵君轻;另一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对统治者毫不客气地指责,毫无隐讳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锋芒毕露,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
3.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探究学习:《论语·为政》中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15岁有志于学业,30岁说话做事都能够合于礼,40岁(明白了世上的各种事理)能够不迷惑了,50岁懂得了天命,60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便能了解其主旨,70岁便随心所欲,所想的一切都不会超过规矩。由孔子的这番话,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
4.文章第4段对比了孔孟对“礼”的态度、行为,体现了他们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的不同个性。有什么不同? 探究学习:孔子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礼”的重视,他主张“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了礼,他可以委曲求全。而孟子不受“礼”的束缚,率性而为。
5.“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而言,还相当宁静。”从文中的分析来看,当时社会“闲雅”“宁静”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学习:(1)当时,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的原则虽已不再适用,但诸侯间交往还贯以“道德”的名义。(2)当时的作战形式——车战,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3)当时的作战形式决定了交战时间短,参战人数少的现实,战事没有波及全民,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解题指导
一、本题用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重要语句,联缀起来就是内容提要,当然没有现成语句的,要自己概括要点。提要,可以写作成段的文字,也可以用分行的形式。(能分清论点和论据,就能把握要点,并且理解要点。如第二段,回答孔子怎么样,孟子怎么样的句子就是论点,回答“何以见得”的那些例子就是论据,这样就可以把这一段内容理得一清二楚。)
内容提要示例:
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孟子则持性善论。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
孔孟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局势起了变化。孔子处在春秋末期,周礼还有一定的约束力,战事尚未波及全民,战事的方式如同竞技,还不足以造成社会全面的动荡。因此,孔子认为东周那样的社会秩序仍可恢复,他提倡克己复礼,正名,复古。
孟子处在战国前中期,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战争已有相当规模,战事已经相当残酷,社会全面**。因此,孟子认为出路在于改弦更张,他的种种主张都是突破“礼”的约束的。
二、本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培养质疑思辨能力。
1.“由内外观察而产生”,意思是,既要观察他人之过,又要观察自身之过,观察过错之所以为过,然后反向思维,才能知道什么为“仁”。
2.列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孟子对“礼”不大重视,在他看来,周礼早已不复存在,自己也不必拘守礼法。
3.“以前”指西周时期。
4.“强迫性的推论”意思是,以生性为善为前提,把保持这种天性视为理所当然的结论,对人的道德要求就带有强迫性。
5.意味着作者对这些解答是否定的,认为这些解答虽然都有事实根据,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回答问题,没有揭示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本题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5.孔孟论学读后感 篇五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先提出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意志来决定对他们的教育方法。
本文中,孔子的言论有四则,告诉了我们一些学习的道理:少年时的学习是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矗学与思要紧密结合,学习要勤奋,不耻下问;学习要坚持不懈,不得半途而废。有人曾讲过:少年时期学习,就像迎着初生的太阳走路;中年时期的学习就像头顶着正午的太阳跑步;老年时期的学习,就像提着灯笼在黑暗笼罩的迷宫中寻路。这些都充分说明少年时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高效的、最重要的学习时间段。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还要会思。只学而不思考则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只思不学,则因无新知识的不断汲取,此思就成为空想。善于学习的人,还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在学习中要做到勤学、善思、多问,要学会谦虚,不要觉得向别人请教就是不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虚心好学,勤奋好学的人,成功才会眷顾与他。学习中遇到挫折与障碍,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在最后一次失败之后出现,切不可半途而废,在学习上就是要坚持学到一点就是一次进步。
从《孔孟论学》的两篇文章中可知,学习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在读书与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有批评与怀疑的精神。
6.浅论对外汉语学习中的惯用语学习 篇六
关键词 对外汉语 学习 惯用语 特征
一、惯用语的语言特征分析
(一)习惯用语具有非常明显的口头语的特征
习惯用语在词汇特征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口头用语的特征,而且这和汉语使用群体的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生活元素息息相关,而且这些习惯用语大多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比如,我们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称为铁公鸡,这是因为铁公鸡是用铁做成的,所以没有毛,这是惯用语中典型的口语,不了解汉语口语习惯的人对此很难理解。
(二)惯用语是汉民族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提炼
比如我们把在“在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称为领头羊,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六畜中的羊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羊的饲养主要是靠食草,而对羊的管理只要管好领头的羊,领头的羊带好队,其他羊就会跟着走,因此在惯用语的词汇中把这种在团队里面起到领头和主导作用的人都叫做领头羊。
(三)惯用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结和升华
比如,我们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称为“阶下囚”,这其实就是来源于中华古诗词里面的典故,与之类似的还有“把足智多谋的人”称为“智多星”,智多星其实是水浒传里面对英雄好汉的称呼,其源于星宿学里面的名称。
(四)惯用语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
惯用语的形象性来源于其生活中的抽象意义,这个惯用语是根源与词组以及词组组合,从而从中延伸出的概括意义,比如“把浑浑噩噩、不明事理的人”称为“糊涂虫”,这里面一方面是对生活的概括,另一方面是源于对类此的人的一种高度形象的概括,糊涂虫并不是虫子,而是一种整天浑浑噩噩、不明事理的人,这种人脑子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
二、对外汉语学习中惯用语的学习困难
(一)对口语环境的不掌握
口语是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变种,口语具有高度浓缩的特点,通常对外汉语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以及课堂所学的都是汉语的正规文字和词组,这些都是标准用语,但实际生活中为了方便,对语言进行了简化和浓缩,比如“吃饭了没?”是一句最常用的口语,也是惯用语,这句话从语法要求来说其实是不规范的,但约定俗成,用得久了也就正确了,但这对于除学习对外汉语严格按照语法习惯学习的学生而言,却很不适应。
(二)关于汉语古典文学的不掌握
中国传统的文化有很多来源于戏剧,而戏剧的剧本就是古典文化,这里面有很多传统的小说、戏剧和诗歌,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都是常规的汉语,也就是白话文,很少能够直接看懂文言文和诗歌,因为文言文和诗歌是高度浓缩的汉语,对于没有古文基础的现代人都比较难,更何况是对初学对外汉语的学生。
三、提升对外汉语专业学习惯用语的对策
(一)听说优先汉字跟进
只有重视听说,才能学好语言的口语,这是学习任何语言的不二法门,只有听得多了,说得多了,见得多了,很多隐藏在语言转角之处的惯用语才会不经意的跳出来,这里说惯用语是隐藏在语言的转角之处,是因为这些惯用语言已经成为习惯,在使用这些语言的时候已经没有刻意的觉察,然当在不经意间使用到这种语言的时候,才会注意到惯用语是这么的奇妙,因此,强调听说,然后对照汉字,是对外汉语学习者学习并掌握惯用语的首先之径。
(二)在学习过程引入惯用语
这里要求在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入惯用语,也就是说不光要学习正规的语言和语法,这是必要的,也是基础,但在学习这些之外,引入一些惯用语较多的诸如《故事会》、《微小说》和《微微小说》等这些口语和习惯用语使用较多的文学读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对照这些文本,可以迅速掌握生活中惯常使用的习惯用语,毕竟讲故事是全人类的通性,而对于听故事的人而言,在故事的环境中掌握生活用语和习惯用语则来的简单易行。
(三)设置模拟情景学习习惯用语
学习语言一定要放在语言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否则,学习就成了干巴枯燥的差事,因此在学习对外汉语的过程中,班上的几个学生组成剧组,模拟生活中的一段场景,现编现学,通过演绎和模拟,掌握生活中语言使用的细节,通过对这些生活细节的揣摩,掌握对外汉语中习惯用词的魅力和所用的精妙之处,而将这些生活环境常记心间,则可以强化学习者对这些词汇的记忆深度。
(四)强化语境练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境的分析和掌握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因素,因为同一个句子在不同语境之下可能显示的意义并不一样,汉语尤其是惯用语,因为词汇的音调有变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可能完全不一样,因此学习比理解词汇的语境也是学习并学会惯用语的路径之一。
参考资料:
[1]李行健.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2]佘贤君等.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心理模型[J].心理科学2001,(3)
7.浅论小组合作学习 篇七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理有效;把握时间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广大英语教师们都非常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按照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编成若干小组(每组约2~6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学会教师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适时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划分有效的学习小组
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如:我把全班学生组成五人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检查。每个小组也都有一名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组员和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学习
任务。
二、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何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例如,以下一些情况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进行“dialogue”的巩固练习时;
2.进行“discussion”活动时;
3.复习课;
4.学习新单词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
1.分组预习
预习前,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寻知识。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参与、人人提出问题。
2.课堂教学
(1)教师让学生明确每一单元的语言目标,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或实物,运用所学的句子创设情境,进行练习,并让学生上台表演。
(2)小组长根据教师的要求,负责组织本组操练,并对小组学习效果进行监督,最后把情况向教师反馈,各小组参与学习竞赛,展现学习成果。
(3)学困生在教师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会说出简单的英语,并担任小组的某一简单角色。
四、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学困生需多加关注,不要让他们成为陪衬;
2.小组合作要注意时间,活动任务主题要明确,克服随意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8.论企业学习型组织 篇八
关键词:现代企业发展;学习型组织;经济全球化;战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3-0167-02
一、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概述
学习型组织在西方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他是一位杰出的技术专家,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世界第一部通用电脑“旋风”创制小组的领导者。他开创的系统动力学是提供研究人类动态性复杂的方法。所谓动态性复杂,就是将万事万物看成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仿佛是永不止息之流。1956年,佛瑞斯特以他在自动控制中学到的信息反馈原理研究通用电气公司的存货问题时有了惊人的发现,从此致力于研究企业内部各种信息与决策所形成的互动结构,究竟是如何影响各项活动的,并回过头来影响决策本身的起伏变化的形态。佛瑞斯特既不做预测,也不单看趋势,而是深入地思考复杂变化背后的本质——整体动态运作的基本机制。他提出的系统动力学与目前自然科学中最新发展的混沌理论和复杂理论所阐述的概念,在某些方面具有相通之处。1965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企业的新设计》的论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组织的理想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为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这是关于学习型企业的最初构想。
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作为佛瑞斯特的学生,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的更理想的组织。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彼得·圣吉进入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佛瑞斯特,研究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理论、认识科学等融合,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组织概念。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对数千家企业进行研究和案例分析,于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他指出现代企业所欠缺的就是系统思考的能力。它是一种整体动态的搭配能力,因为缺乏它而使得许多组织无法有效学习。之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现代组织分工、负责的方式将组织切割,而使人们的行动与其时空上相距较远。当不需要为自己的行动的结果负责时,人们就不会去修正其行为,也就是无法有效地学习。
《第五项修炼》以及随后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的问世,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
学习型组织在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帝王将相与臣子谋事的过程就是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就形成了学习型组织,自始自终的到现在还在坚持着这种优良传统,都是一边学习一边革命,一边学习一边建设。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这样的辉煌的成就,就是开始以来就建立了一个好的学习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适应革命与战争,经济建设的需要发挥和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为什么要组织学习
首先是新时代下的内部管理及工作效率的需要。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不论遵循什么理论进行管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等级权力控制型,另一类是非等级权力控制型,即学习型企业。等级权力控业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单向线性系统。它强调“制度+控制”,使人“更勤奋地工作”,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利润的目的。权力控制型企业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前期发挥了有效作用,它对生产、工作的行动和有效指挥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工业经济后期,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代以后,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在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取胜的需要。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探寻一种更有效的能顺应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即另一类非等级权力控制型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其次是企业的竞争的需要。在20世纪到21世纪这个时代,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使世界各国经济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信息化程度的普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人们思维意识的现代化。企业要在这个时代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修炼内功。企业就要通过竞争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竞争的能力来自员工及企业的团队,员工及团队的能力来自于学习的获得,企业只有通过组织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保持技术的先进性,管理水平匹配性,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性,这些内功修炼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所以,现在企业的发展能力取决与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学习是获得企业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竞争的根本途径。
最后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的战略发展就是力求培养未来人才作为企业的发展的人才战略,未来的人才是什么样?未来人才就是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能够在明天或明年乃至更久的时间里,保持一定的技术先进性、管理的专业性,效率与需要的一致性。这就好像不同年代的服装材料,70年代与80年代的不一样,作为生产工厂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不同的布料。如果企业的进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那么企业就是不具备未来观念的企业,人才就是不符合未来标准的人才,必然会导致企业丧失机遇或遭受损失。所以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明天的需要做准备,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企业明天在竞争中求生存与谋发展做准备。企业战略的另一目的是企业员工相对稳定,只有稳定才能保证发展。根据这种稳定性的需要,通过组织学习,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认可,使其形成一种长期与企业发展的相适应的共同思想,促使人心稳定,才能达到人员稳定。
三、企业如何建立学习型的组织
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在不断变化,企业要在这些变化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随之改变,这种不断改变的能力和现状就是动态学习的过程。
企业建立学习性组织的过程包括下列几个步骤:首先要分析员工的思想素质结构,通过组织学习,把将公司发展理念与服务宗旨彻底贯彻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之中,来引导员工的思想,指导员工的工作方向和行为;把企业道德标准作为员工的行为标准,通过组织学习,使员工遵守企业的道德行为和社会道德规范。其次要分析员工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水平,根据外部竞争、企业发展战略及员工工作岗位的需要决定组织学习的内容,即通过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来确定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最后要确定组织学习的目的与目标。弄不清楚为什么而学习,人们就不会努力地去学习,因此企业要使员工了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使员工树立长期目标、中期日标和短期目标。在学习方法上就要求做到学思结合,把学习的知识与工作相结合,在学习理论中体验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上升到理论。有效调动企业员工的学习主动性,让员工参与学习、积极学习、努力学习、自愿学习。然后,制定学习计划,按时组织学习,进行学习督导及考核。
四、学习型组织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9.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教案 篇九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3、增强学习能力,学会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学难点:
克服考试焦虑的关键。教学过程
导入:
阅读赏析:媒体展示关于学习的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教师:上述这些名言给我们大家有哪些启示呢? 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感悟,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导入:以上名言都强调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勤奋,注重方法。推而广之,用之于我们学习,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善于学习。那我们为什么要勤奋学习,善于学习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本课第二节。(预习:本课预习题)新授:勤奋学习善于学习
一、畅谈我们的学习
(过渡:为什么要学习)
教师:媒体展示《愉快的校园生活》一些精彩的场景或画面。
教师: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又到中学,我们大家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生活了近十年,那么现在我们回想反思一下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学习呢?
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和反思相互讨论,合作探究,自由畅谈。
教师归纳:学习是我们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掌握知识,让我们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通过学习增长才干,让我们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正确的学习观念及作用)
教师:学习的意义如此之重大,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P37“两类学习行为对比”畅谈看法。学生:选择并进而确立正确的学习行为。
教师:同样是学生,同样是学习,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行为?这主要是什么决定的? 学生:思考,得出要有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师:(1.正确学习观念的作用)正确的学习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良好的学习动机,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获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需要确立怎样的学习观念? 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略。
教师:多媒体展示:(2.正确的学习观念)
1、读书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2、我们必须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方法;
4、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通过前一框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其实学习也是一样,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不同的心态和处理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你会怎样对待呢? 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自由交流。
教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中既会有成功的喜悦,也难免有失败的烦恼。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用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科学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过渡)
教师:媒体展示“小宇的一封信”
老师:
你好!
我叫小宇,是一个初三的学生,从开学到现在,我的心情都不太好。因为妈妈和老师总说,初三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应该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在中考时能考上重点高中。但近一个多月,我经常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失眠等现象,看书复习效率每况愈下,模拟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爸妈由关心到埋怨使我痛苦不已,最近经常有大哭一场的冲动,还时常发脾气,真不想上学,不想参加中考!唉!我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帮帮我吗?
学生:小宇 教师:提出问题:
1、小宇遇到了什么困惑?
2、是什么让小宇产生了学习压力?
3、这种学习压力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自由交流。
教师归纳: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学生交流总结压力与学习的关系。(正确认识学习压力)教师设疑: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往往是和什么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回答略。
二、人在考场
教师:作为一种学习评价手段,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媒体展示一组“考场百态”的相关镜头,设疑导思:同样的考试,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比较轻松;而有的同学却非常焦虑? 引领反思:考试中你感到
比较轻松,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焦虑,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交流
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归纳出(考试焦虑的原因)
教师归纳分析:考试的状态尤其是构成考试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与能力水平、抱负水平、竞争水平、失败经历、身心状态等密切相关。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P39“知识链接”领悟焦虑情绪的种种表现。
学生:通过介绍考试过度焦虑情绪的表现感悟出它给我们身心和学习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学生交流对自己的危害(考试过渡焦虑的危害)教师:设疑
1、如何应对考试出现的过度焦虑呢?
2、克服考试过度焦虑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分析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交流结果进行简要归结,并结合文本P39小字材料进行行为指导。课堂小结:
我们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学习是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克服考试焦虑,做到勤奋学习,善于学习,为自己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0.英语口语学习重点论 篇十
【关键词】 英语 口语学习 听力 说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9-01
当学生在路上遇见老外问路的时候,可以操一口纯正的英语很流利的告诉他: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zhe second corner.或者淡定从容的来一句:Hi,nice to meet you.Welcome to China!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荣耀,我想作为他的英语老师,我们也会会心一笑吧!不由得想起我们英语教师间流传的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外,老外用英语向学生问路,学生用英语回答之后,老外一脸的莫名其妙,于是学生无奈的说:“他说的不是英语,我用英语回答他听不懂。”虽说是个冷笑话,但笑过之后,我们却不得不对其深刻内涵报以深思。
英语本身就是一个语言学科,换言之,如果我们英语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无法用所学到的语言跟人沟通,那么学英语的意义何在?相反的,我们教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高考,或者为了过四级、六级,而是作为一种语言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能够顺利的与人沟通,简而言之,学英语就是为了进行语言沟通。
平时的英语课上无论是做题也好,做试卷也好,听力训练也好,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与人沟通,也就是学习和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因此,我认为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特别注意训练自己听音、辨音和模仿的能力。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听英语
首先课堂上,专心听老师的发音和磁带上的录音,争取当堂学会。对于那些比较拗口的单词、短语或句子,课下一定要挤时间反复模仿,直到读准、读熟为止。再次,熟练掌握读音规则,培养自己根据读音规则把字母(或字母组合)与读音建立起联系的能力。要经常复习巩固每单元最后一课的“Listen,read and say”和课本附录中的"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这些内容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美的文章,囊括了包括字词、优美的句子和一些必备的语法知识点,如果不重视这些内容。我觉得这可能会是高中英语学习很大的缺撼。
其次,文章中优美的文章或者句子、段落,可以让学生抽空熟读甚至背下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语感的形成是英语学习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不一定非要死记硬背,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培养语感能力,可以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多看英文电影,例如《阿甘正传》、《公主日记》、《蒙娜丽莎的微笑》等;也可以多听英文歌曲,例如《God is a girl》、《As long as you love me》、《Take me to my heart》等经典歌曲,还务必鼓励学生要在一定程度下跟唱模仿 ,平时也一定要多参加各种英语形式的比赛等。
最后,听力训练过程中要选择纯正的英语磁带。听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说英语,因此,听歌也好,电影也好,磁带也好,最好都是原声的纯正英语,学生可以一边听,一边学习模仿。高中生正是记忆力超群的年纪,模仿能力也是惊人的,如果可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我相信学习英语将不再是个难题。
2. 别怕说英语
从1994年李阳创办李阳·克立兹国际英语推广工作室,致力于疯狂英语传播,到现在风靡全球,成为疯狂英语的创始人,全球著名英语口语教育专家,英语成功学励志导师,中国教育慈善家,全国新青年十大新锐人物,全国五百多所中学的名誉校长和英语顾问,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英语口语培训总教练。你若问他疯狂英语的诀窍在哪里,他会告诉你:第一,敢说;第二,敢说;第三,要敢说!李阳并不是天生就是个英语天才,相反的,他到大二上学期即将结束时,名列全年级倒数,英语连续两个学期考试不及格。可正因为如此,他选择了英语作为突破口,发誓要通过4个月后举行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李阳发现,在大声朗读英语时,注意力会变得很集中,于是他就天天跑到校园的空旷处去大喊英语,直到把历届四级考试题脱口而出……李阳成功了,他不忘在宣传的时候大声的告诉学生:学英语不要怕说!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全部用英语交流,如果不会说的话,可以相互请教,说错了也不要紧,可以相互纠正;在课下可以组织英语兴趣小组,大家进行竞赛或者组织英语脱口秀等比较能锻炼英语听力的竞赛形式;回到家,也可以尝试着用英语和家人交流,如果家人不会英语,可以与家人一起学英语,在教家人学英语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已学的英语知识点,又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
3. 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学生要想学好英语,敢于大声读英语、说英语,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也很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或者晚自习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看英语电影,让学生大胆地用英语交流讨论看电影的感想以及对电影中人物的看法;组织英语角,把学生认为的难单词、难句子制作成海报,贴在英语角里最显眼的地方,两人一组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在学校定期举办“The theme beautifing the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演讲比赛;有空就疯狂练习辅音。要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必须做到:元音饱满悦耳、辅音准确清晰。比如,经常拿一张纸放在嘴巴前面苦练爆破音:newspaper,popular,possible.经常咬下嘴唇,苦练[v]这个音,夸张地朗读drive,vegetable,five等单词……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创造“读”英语、学英语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让学生自觉大胆地说英语的目的。
【《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推荐阅读:
《孔孟语录三则》教案11-16
孔孟的名言08-20
孔孟名言50条12-13
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0-07
何平九论学习笔记10-09
教师学习《论群众路线》体会11-27
九年级优秀作文:论学习方法07-10
房地产经济论学习心得体会09-06
论合作学习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