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体育健康课效果的心理学与环境因素(精选5篇)
1.浅谈影响体育健康课效果的心理学与环境因素 篇一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来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脊梁.。心理上正处于发育的过渡阶段。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却承受着着高于其他同龄人的压力打击。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焦点。然而,家庭方面的因素就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应重视大学生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存高远。渴望知识。追求进步、满怀着踌躇之志,为着祖国和未来努力奋进着。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经济和科技分发展,社会一直在变化。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正处于心理转型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些大学生承受不住而走上极端道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困难直接撒手,毫无主张。有远大的学习目标,但是缺乏学习动力。有信心,但是没有恒心。没有紧迫感,适应能力极差。
(二)对大学适应能力差。一些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只顾读书,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大学这种优越感就不存在了,因而心里会产生落差。再者生活上,离家在外,缺少了家人的呵护,心里少了一丝温暖。还有对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不习惯,而产生了压抑烦躁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能力低下。一些大学生因未能良好地协调与舍友同学的人际关系,因而逐步被孤立成宅男。整天沉迷虚拟网络,使得心理走向自闭。
(四)恋爱与性心理困惑。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大学生对恋爱和性给于了更多的关注。然这这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人因感情破裂,产生报复心理。也有人因早婚早育,而荒废学业。或者是未婚先育,而背负法律责任。,(五)求职和就业的压力。在就业压力严峻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准备和面试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力不从心。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状况,有许多是在其早期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家庭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的家庭经济地位,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教育方式。
(一)家庭的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宿舍某君来自偏西的西南小山村,从小家庭贫困,他知道读书是唯一出路,因而考上了大学。然,已经产生的自卑感使他不敢与其他同学交流,贫困而不能对大世界有更多的认识,使得他与别人缺少共同的语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自我的一个人。贫困的生活使他不得不勤工俭学,参与兼职。这无形就增加了各方面的压力,学习跟不上,工作不顺心,造成了烦躁,厌恶的脾气。在对于前途和工作的担忧,使他经常焦虑不安。钱,永远是贫困家庭孩子最敏感的神经。因为穷而与社会归属冲突,脱离集体,产生了自卑,敏感不良的心理。
(二)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某同学,初中时期父母离异。而后长期由母亲教养。可能是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使得他滋生了自卑心理,整天闷闷不乐,对生活缺乏应有的激情。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不太敢与人交流,讲话吞吞吐吐,情绪容易紧张突变。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我们家庭完整的孩子来说,确实很幸福,但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独自自主能力很差,与同学相处时,爱耍小脾气,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因为时常为别人所疏远。最后,无所适从,产生了阴暗的心理。
(三)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
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学生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有直接联系。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想必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家庭充满冷淡、暴力、争吵,孩子的身心必然受创,带着疲惫,在折腾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四)家长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隔壁班某同学,在学校经常以小霸王的形象示人,蛮横无理,性格暴躁,打架斗殴。多次接触后才知道,原来他父亲是军人出身,从小就以严厉粗暴的形式来教育他。以至于懵懂年代的他还曾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后面就形成有缺陷的个性。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父母以温和细致的方式去关爱教育他,那么这位同学的性格应该会有所不同吧。看看那些大家闺秀,从小诗书沐浴,礼乐熏陶,言谈举止间但显大家之气。
三、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建议
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环境是是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最重要的场所。家是心灵的港湾,是大学生遭遇心理创伤时的疗养所,是大学生获得心灵温暖 1 的源泉。家庭的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至为重要的低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以正确的教育来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孩子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状况。家长的语言,行为举止对孩子起到熏陶的作用。一旦家长的某些偏激、过火的行为将成为孩子以后的榜样。孩子也将从父母的教育方式中挥发出消极的因素。一旦误区产生,对于懵懂时期的孩子来说,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走向了心理阴暗区。作为家长,必须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子女,在教育过程中,以德育人,以理服人,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健康培养孩子。
(二)家长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感受到心灵的温暖
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心灵的驿站。孩子无论在外面受到多大的委屈,只要回到家里,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作为家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以爱的滋润对大学生子女进行聊天沟通,让大学生子女疲惫的心灵得以栖息。以平等温和的态度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大学生子女得到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三)家长在推进孩子成才的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发展
家庭的基础教育主要在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品质。大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期望,从某些方面迫使孩子学习更好的,更热门的专业,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已经长大了,对未来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给于鼓励,而不是限制。尊重大学生子女自己的选择,提前为他们铺好的道路,不想走,也就不会前进的。
(四)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及时教育引导,消除困惑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时期,心理变化幅度极大。一旦学生发生了,心理困惑,家长应该善于引导疏通,使之顺利磨合度过。在涉及恋爱问题,家长应该正确对待,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教育,知道子女注意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在处理学业事业等方面时,可以给予指导和建议,以经验和见识引导大学生子女选择人生方向。
[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 [2] 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 [3]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
[4] 陈雯,陈新.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社会•行为•心理,2008,11,(6A):966-968. [5] 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总体报告
报 告 编
38a5c10684f633ee470055e4786aa9e9_303674
号
送 检 文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档
送 检 人
检 测 单
个人用户
位
检 测 时
2012-12-12 18:01:23
间
论文库,中文期刊库(涵盖中国期刊论文网络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重要学术期刊库、中国重要检 测 范 社科期刊库、中国重要文科期刊库、中国中文报刊报纸数据库等),Tonda论文库(涵盖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围 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部分高校特色论文库、重要外文期刊数据库如Emerald、HeinOnline、JSTOR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总 体 结
总相似比 10.03% [即复写率与引用率之和] 论
检测指标 自写率(%)指标数值 89.97
复写率(%)
引用率(%)
总字数(个)
10.03 0.00 2815
指标说明:
1.总相似比即类似于重合率。总相似比即送检论文中与检测范围所有文献相似的部分(包括参考引用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总相似比=复写率+引用率。
2.引用率即送检论文中被系统识别为引用的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引用部分一般指正确标示引用的部分)。
3.自写率即送检论文中剔除雷同片段和引用片段后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一般可用于论文的原创性和新颖性评价,自写率=1-复写率-引用率。
4.复写率即送检论文中与检测范围所有文献相似的部分(不包括参考引用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
2.浅谈影响体育健康课效果的心理学与环境因素 篇二
1 兴趣选项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 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体育活动是一种集生理、心理和社会条件为一体的活动。即它除了依赖于身体生理的和技术条件之外, 还依赖于心理条件和社会条件。体育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活动参加者的体能基础的高低, 运动技能的熟练水平,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表现。积极的情绪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可充分发挥集体的潜在能力, 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 使人保持健康;消极情绪的产生, 一方面是适应环境的一种必要反应, 然而另一方面会促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 导致神经活动的技能失调, 对机体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兴趣选项课可以使学生在自己选择的体育活动中迎接身体挑战时产生的兴奋感, 以及自身能力不断提高的满足感。增强学生自信心, 克服胆怯, 拘谨的表现, 增进健康, 而且还可以磨练意志, 陶冶情操, 发展情感, 完善自我;并在体育活动中拓宽视野,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区分真伪丑美, 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提高思想境界, 树立正确价值观。
1.2 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自信心就像催化剂, 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 使人们百折不挠, 不断努力, 最终获得成功。自信心理是一种在积极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 是学生不畏困难, 敢于行动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很少自卑和恐惧, 而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做什么都畏缩不前。兴趣选项课是学生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直接展现的舞台, 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 不仅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同时掌握并发展了一些体育技能技巧。当取得这些成绩后, 个体会以自我欣赏的方式传递其成就信息于大脑, 并产生自我成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产生愉快, 振奋和幸福感, 从而增进自信心。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方面有特殊作用, 兴趣选项课有更为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1.3 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社会, 生活方式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人际关系疏远。体育活动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是不言而喻的。在选项课中把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 学习共同的课程互相交流、合作, 增进了友谊, 提高了集体协作精神。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本身就给参与者提出了必须互相交流, 增进彼此情感的要求。了解对方, 相互信任, 相互鼓励, 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在共同的情趣爱好下所有这些都对那些情感怪癖, 忧郁寡欢, 不愿与人交往, 待人接物时不是很热情的人来说, 都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这样长此以往, 就会使人们形成一种与人亲近、合作的习惯, 改善了人际关系。
1.4 对学生集体进取精神的影响
集体凝聚力是指集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体成员对集体所感受到的吸引力, 从而自愿参与集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集体对其成员所具有的吸引力, 从而把集体成员积极地组织到集体活动去。体育教学恰恰具有加强集体凝聚力的作用, 尤其是集体性的、竞技性的、对抗性的体育项目, 通过体育教学这种手段, 充分调动集体成员, 主动性、积极性挖掘自身的潜能, 为自己的小组争荣, 为自己的集体争光。集体成员与集体这种吸引力, 感召力是相通一致的。从而增强集体成员的认同感, 归属感和力量感。体育教学中, 集体性的、游戏式的教学, 都蕴含着成员共存性的教育素材, 为人们担当不同的角色提供了机会。每个参加者在其活动中, 都不同程度地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约束和限制, 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督促与激励, 促使着每一位锻炼者适应群体的需要, 这其中不仅是技术的、技能的, 还包括精神的。同时, 群体内的每个角色或位置, 而随时发生变化。团体目标的实现, 是以每个成员的能力, 被团体成员接受为前提的, 也检验和督促每个角色能力的提高。
1.5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体育锻炼可以健全情绪生活, 减轻心理压力。在体育锻炼中可以采用自我宣泄、代迁移等方法减轻或迁移不良情绪, 健全情绪生活。情绪是心理调节的晴雨表, 是人对生活经验的一种自然反应。每个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不相同的, 要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余地, 为他人“表现”提供良好的条件。兴趣选项课针对人的个性差异, 通过一定的训练与培养, 使其得到充分发展。体育选项课能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爱的运动项目, 提供了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体育特长的机会。有关研究还表明, 不同运动爱好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 学生从事所喜爱的运动项目, 会让其陶醉于其中, 感到自由自在, 兴奋不已, 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 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益, 对缓解身心压力有良好的作用。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特长为主要目的的体育兴趣选项课教学, 能较大程度的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2 兴趣选项课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1 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995年, 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1条明确规定:“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而学校体育教育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中以教师为基础,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 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2 加大课程的教学改革, 注重教学质量
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让学生从理论、技术、战术等方面真正了解一项体育运动的、更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兴趣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性教学, 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地、主动地得到创新精神、意识、能力的培养。兴趣选项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可分为理论课30%, 实践课70%, 其中理论课包括健康教育学、体育人文学和运动科学;实践课课程可分设为基础课和选修课两种, 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 (场地器械、师资力量) 多开设一些真正受学生欢迎的健身性、实用性体育项目, 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项要求。教师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要多样化, 以提高运动能力, 掌握专项知识为主, 多注意项目的健身性、实用性、娱乐性,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 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及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激起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防止学生产生厌倦的学习情绪。
2.3 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育兴趣选项课虽是把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重新组合, 但也同样存在着学生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练习要求、运动负荷、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是应该加以区别对待。教学中除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抓住时机多给予表扬鼓励, 增强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信心, 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心理优势。
2.4 改革考核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
改革考试方法或取消考试解除了学生的考核之忧, 有效提高学生的选项热情, 消除考核的心理。考核只是评价教学的一种方法, 不仅要评价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使学生从评价中产生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乐趣。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解除学生考试之忧, 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 均能够顺利通过考核。考核评价应全面, 从终结评价向终结与过程评价结合转变, 从内容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从教师评价向师生评价转变, 建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3 结语
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然而在体育兴趣选项课学习中并不是兴趣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学生对所参与的体育项目兴趣过高和不感兴趣都不利于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在这方面研究不足, 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总之, 兴趣选项课应本着健身育人、终身体育教育为主线, 使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受益体育为出发点, 充分考虑体育的社会性, 满足学生身心需要, 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社会竞争, 适应向人类智能和体育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付雪林.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的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4:176~178.
[2]王开永, 高鸿辉, 余章彪.论华南师范大学女生体育兴趣现状及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7, 7 (4) :168~170.
[3]谭刚.体育兴趣选项课教学为学生终身体育搭建平台[J].山西体育科技, 2005, 11, 25 (4) :264~266.
[4]芦特, 杨昕莹, 张丹.体育课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研究[M].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6) :243.
3.浅谈影响体育健康课效果的心理学与环境因素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师;意志品质;生活态度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体育课堂一直采取的是“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或者是所起到的作用很小,仅是一个监管者,只要学生不出问题就可以,可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有意识地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从自身的形体与健康入手来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体育课堂,并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一、教师的形体与健康影响着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保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才能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走进体育课,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认为体育教师的工作是最简单的,任何一名老师或者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甚至还有人说,体育老师不就是让学生跑、跳,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等,这些话都从不同程度上看到了人们对体育教师的“误解”。其实,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是形体与健康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都会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们要从自身的形体与健康等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锻炼心态。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不断地锻炼,要有意识地保持自己的形体美,保持自己健康,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教师的观点,才能以此为依据;反之,学生就会从心理上认为体育锻炼没有用,就会以老师作为例子来反驳,尤其是在网络普概率越来越广的情况下,学生的锻炼意识越来越差,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做好榜样工作,要用自己的形体与健康来向学生传递体育锻炼的价值,进而使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进而用思想驱动行为,并自主地、积极地走进体育课,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二、教师的形体与健康影响着学生生活态度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教师除了要注重保持自身的形体外,还要教学生进行形体锻炼,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确保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健美操”教学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形体,以避免出现因为形体问题而产生的自卑,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健美操”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一人对全班学生的教学方式,要在将基本动作教给学生之后,实施“分组学习”。首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有效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在“兵帮兵”的学习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监督和引导的作用,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健美操动作,同时能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进而使学生在坚持锻炼中塑造出良好的形体。学生在自主锻炼中也能将自己的不高兴、不快乐散发出去,这对学生健康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教师的形体与健康有助于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锻炼,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形成正确心理的保障。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从形体与健康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体育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
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肥胖、肢体不协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很多学生出现自卑,严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但是,要想真正地改变这一现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的,而是需要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存在,更需要学生坚持不断地锻炼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形体的匀称以及身心的健康都会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锻炼的意识,要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形体与健康的重要性,并在自主锻炼、坚持练习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进而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发挥体育教师形体与健康的作用,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展示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以教师为榜样的高效体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锻炼意识,最终为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乔金雨.形体训练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5(9).
[2]胡招莲.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J].俪人:教师,2014(20).
[3]吴春娟.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效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5(34).
4.助产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对策 篇四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人民医院郑新军
【摘要】 目的:调查助产士的工作压力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对14名助产士进行自行设计压力源问卷调查。结果:所感压力源依次为:高风险职业压力、工作量太大、感觉社会地位低、晋升及深造机会少、职业暴露机会大、专业局限发展空间少于护士、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噪声影响。讨论:缓解助产士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保障助产士的身心健康亟待社会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的充分重视。改善助产士工作环境,调动其心理健康自我调节防御机制,帮助助产士减轻心理压力并从容面对工作压力。
【关键词】 助产士;压力;心理健康
2009年6月,对我院14名助产士进行工作压力问卷调查,分析压力的来源和程度,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均为女性,22-48岁,主管护师4名,护师4名,助产士6名。大专3名其余均为中专,工作20年以上4人,10-20年4人,10年以下6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填表前有调查者统一指导并向被调查者解释说明,要求如实填写量表,填写完毕由专人检查以防漏评或重评,共发出问卷14份,收回14份,回收率100%。
2结果
助产士的工作压力原因分析,见表1。
表1助产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n=14)
压力源n(%)
高风险职业的压力13(92.85)
工作负荷重10(71.42)
社会地位低、晋升及深造机会少9(64.28)职业暴露机会大8(57.14)
专业局限、发展空间少于护士6(42.85)专业知识技能缺乏6(42.85)
噪声影响4(28.57)
3讨论
3.1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分析
3.1.1高风险职业压力产房是一个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事故发生率高、产妇和家属期望最高、容易发生纠纷的科室。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产伤引起民事诉讼的案例日益增多,这无形中加重了助产士工作的心理负荷。孕妇入院检查胎位正、胎心好,孕妇及家属认为顺利分娩一个健康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任何母婴不良结局都可能引起民事诉讼「1」。助产士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工作,心理压力必然加大。
3.1.2工作量大助产士工作有大量平凡、繁重琐碎、重复的生活护理内容所组成。助产士不仅要完成陪产、助产、各种治疗护理工作,护理文件、部分医疗文件的书写,还要做待
产病区所有未进入产程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维护产房的工作环境、家属的探访秩序等。同时,编制人员又相对不足。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生活无规律、睡眠质量差,扰乱了助产士的生物钟节律,易产生身心疲劳,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焦虑、疲乏等,是导致心理压力的另一个来源。
3.1.3社会价值认同不足社会上重医轻护的倾向仍很明显,部分人对助产工作持有偏见,认为助产士工作技术含量低,在医护中属于陪衬地位。使助产士为孕产妇、为社会付出的艰辛劳动得不到社会的公平认可。医疗系统内部对助产士不够重视,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忽视助产士的发展要求,晋升和深造的机会少,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偏低,这种不公平的现状进一步加重了助产士的焦虑、抑郁等症状「2」,影响了助产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1.4职业暴露机会大助产士是直接为母婴服务的职业,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孕产妇的血液、羊水、体液,或被锐器损伤,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目前相当一部分孕产妇不重视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而不愿做化验检查,或一些急诊抢救或宫口开全的病人来不及做传染疾病的检查,如乙肝、性病等,使助产士经常暴露于危险环境中,对助产士的身心健康直接造成威胁。
3.1.5专业局限、发展的空间少于护士由于专业特点,助产士工作永远被局限于产房,没有其她护士流动性大,也就失去了很多发展的空间,有些有才能的助产士得不到提拔的机会。自尊心和上进心受挫造成心理压抑、焦虑。
3.1.6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随着产科不断发展,新的仪器设备不断出现,助产士工作范围也日益扩大,这对助产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助产专业的教育起点一般偏低,现实工作中助产士又很少得到进修及在职培训的机会,造成知识相对匮乏。导致助产士自尊心及成就感受挫,使助产士承受极大的压力。
3.1.7噪声的影响产房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产妇宫缩时的大喊大叫、婴儿啼哭、电动吸引器、胎儿监护仪等。当噪声超过90分贝时,会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长时间可导致助产士产生一系列症状,如焦虑、烦躁恐惧、精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工作程序及注意力,工作效率降低「3」,容易造成助产士心里压抑。
3.2心理压力对助产士的影响
3.2.1积极影响正确认识和评价各种压力因素,不断完善自我,能促使助产士加强理论修养和言语行为修养,强化业务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心理素质,适时调节心态,保存乐观的精神状态,更好地工作。
3.2.2消极影响压力过度会使助产士对工作产生疲倦感,情绪低落,对服务对象冷淡,心理、生理行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长期持续的心理压力可导致抑郁、厌倦、焦虑、失眠等状态。结果导致助产士抱怨增多、心理不平衡、烦躁易怒。在工作中即不能耐心倾听,也不能敏捷地做出反应,对患者态度冷淡,甚至逃避与患者接触,从而造成助产士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差。.3应对措施
3.3.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社会的进步和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坚持学习。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拓宽知识面。熟悉掌握各种先进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技术和理论知识水平。助产士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心,树立职业光荣感、责任感和幸福感。从而自觉勤奋努力地工作,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变助产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产妇及家属的工作认可。
3.3.2合理安排工作 减轻工作强度助产工作风险大,体力和脑力劳动付出大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为此,建议管理者根据助产士实际工作强度,适当增加助产人员的编制,缓解助产人员不足现状。保证助产人员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减轻助产士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使她们能在适宜身心健康的环境中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潜能。
3.3.3 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助产士存在诸多心里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医院管理者理解、关心和重视。设法缓解助产士心理压力,提高产科护士助产士的待遇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4」。首先从物质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让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其次,加强对助产士的继续教育,提供相关的在职培训项目,努力使她们的知识、技能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不断更新的状态。有条件时适当增加晋升及深造的机会。
3.3.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助产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加强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接触产妇血液、分泌物时戴手套,操作后消毒双手。对助产人员身体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要及时登记上报,定期健康检查,注射疫苗等。
3.3.5自我调整 人文关怀增设心理学、行为学等培训课程,定期组织助产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其调整心理压力的心理素质。护士长要经常与护士谈心,帮助解决工作、思想、生活上的压力,向助产士征询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和不当之处。积极组织一些活动,加强助产士之间沟通与交流,要善于发现每位助产士身上的闪光点,并因人而异分配给她们一定的工作任务,鼓励她们顺利完成,从而获得成就感。
3.3.6改善工作环境利用隔音设备,营造一个轻松、洁净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5.浅谈影响体育健康课效果的心理学与环境因素 篇五
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
通过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之间的`联系,试图寻找出一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作 者:任若鹏 REN Ruo-peng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刊 名: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JOURNAL年,卷(期):17(5)分类号:B84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 青少年
【浅谈影响体育健康课效果的心理学与环境因素】推荐阅读:
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08-01
浅谈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0-13
体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0-07
环境工程建设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论文10-09
体育课对大学生的影响09-21
救护车时效性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10-09
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