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56号教室的奇迹(王倩)

2024-10-02

我读56号教室的奇迹(王倩)(精选13篇)

1.我读56号教室的奇迹(王倩) 篇一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心得体会

在最小的教室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迹!

这是一本向家长和老师阐释什么是真正教育并如何实施教育的指导手册。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错误,以及大量努力换来的。第56号教室的庄右铭: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口号:做个好孩子,行事要努力!一位好老师就是教室的奇迹创造者!

教师的任务为何?学生踏进你的教室,可以学到什么?可以带走什么?要想成为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好教师,要做到哪些呢?

第一、学会关爱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老师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老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等。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好教师,要让学生时时处处能体会到你对他们的爱,教育才会起到正正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第二、学会倾听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可是我们许多老师,不愿意听学生的倾诉,不愿意听学生的唠叨,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学生高明,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其实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第三、学会欣赏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第四、学会赞美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她和表扬不同。她不是当着学生的面的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她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实践表明,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如果在背后听到敌人在赞美自己,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归于乌有了。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的期望方向上,迈出步子。

做好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应用不同模式,不同套路去实施教育,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这样就一定能够带领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虽然自己是一名非常普通的教师,但梦想在教育的旅途上能收获惊喜的渴望常萦绕于心,所以带着一份好奇,怀着一份感动,我认真拜读了美国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

我好奇于一个小小的教室,为何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学生愿意提早两个小时上学,而又延迟放学时间,即使毕业了仍不忘每周回到这个教室,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哦,原来是雷夫,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颗赤热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学生们,他用自己的敬业、信念与爱心,收获了成功,创造了奇迹。我感动于这样的美好,雷夫老师在自己的平凡的56号教室里为孩子们缔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奇迹!他用自己创新的教育方式,让56号教室的每一个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自己激情的、“疯子”般的教育热忱,把56号教室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我更敬佩于雷夫老师超凡的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在教育中他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对教育和学生他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学生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阅读着,反思着,我的心灵也一次又一次地被猛烈撞击着。脑海中,自己的一段段工作历程像放电影般闪过,我不停地思考比较,在相同的境遇面前,我曾是如何面对处理:我试着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各种的赏识教育去激励学生,却常会因孩子们不时的错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十分生气,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平等关系亲手毁于一旦;我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努力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带领孩子们一起品读绘本,召开故事会,却常常忘了及时与孩子们分享书中的喜怒哀乐,不能坚持每天陪伴他们交流读书心得;我相信一张试卷评判不了孩子最全面的学习状况,却违心地用多次的练习来苛求每一个孩子都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即使看到有些孩子从未在试卷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我仍没有改变自己的衡量标准;也常常为了家长对孩子得高分的满怀希望不被落空,而剥夺了几个学困生休息的时间„„

从雷夫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不要吝啬我们的爱,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坚持终身学习,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收获奇迹!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2013-05-21 09:59:24 发布人:王丹廷 来源:潍坊中新双语学校 浏览次数:41

在本学期开学校推荐给我们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尽管还没有读完整本书,尽管书中的故事情节简单,叙事平淡,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书中的文字和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同为教师的我,每每读到可爱的雷夫老师和孩子之间温馨、感人的故事,我的心中就会热血沸腾,无法自抑。

本书的作者雷夫是一位小学老师,五十六号教室则是位于洛杉矶某个布满贫穷,暴力地区的小学教室,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贫穷的移民家庭.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好像注定一辈子平庸。但是,事实上,这些孩子长大后大多就读于全美顶尖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特殊的成就,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雷夫老师。

雷夫给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学的技巧,而是一种职业的激情,这是教育最需要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在有机会离开教学一线,享受更好教育条件和待遇面前,他却不愿离开他的学生。他服务的丛林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艾斯奎斯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

雷夫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雷夫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了孩子们,可以说雷夫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们从雷夫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概括起来就是:做老师应该有爱心,有耐心。

一、雷夫老师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精神。

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他的所作所为,皆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的确,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外出旅游,不仅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其费用还要自掏腰包。显然,雷夫老师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是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可是工作过程中的我,尽管表面不说,在心里总不时地会生出些许埋怨之情。与雷夫相比,真是惭愧不已!

二、雷夫老师善于用心、坚持用心做事的执着。

雷夫老师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专注和用心,让我明白,当你潜心要在教育上让孩子们做点什么时,不仅要有良苦用心的创意,更要有不折不挠的勇气和激情四射的践行。雷夫老师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践行“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一理念,将学生的道德境界由惩戒制约到外在的褒奖,直至内心的愉悦。而“每周作文”、“每月读书心得”等作文训练方法和组织学生看电影,以及利用文学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等教学方法,集中体现了雷夫的用心做事。“用力做只能合格,专心做才能优秀。”雷夫老师为我们做出了专心地为教育事业而无私奉献的榜样。

雷夫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经常遇到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却打造了一间轰动全球的教室。面对孩子,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多一点关爱,少一些责备;多一点和风细雨,少一些暴风骤雨;多一点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点鼓励帮助;少一些大声呵斥。如果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像雷夫老师那样,对待事业执着专注,对待学生充满爱心,对待工作激情四射,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消除自身的职业倦怠,一定能够用力、用心、用情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节课,一定能够把我们的教室营造成学生温馨的家园、成长的乐园、生活的百草园,教师也一定能够在我们的教室里体验成功、收获幸福。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在大多数的教室里都充斥着这种“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老师有这样的害怕,更抓住了学生的害怕心理,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所以严厉的训斥学生;学生有这样的害怕,就连上课被老师点名提问都战战兢兢,犹如惊弓之鸟。

教育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的确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开发出自己的智慧,成为一流的教师。一个好老师需要相当的聪明才智,还必须得扮演好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的角色.一个对学生充满期待的老师,才能教育好一个班级。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学会使用更优雅、更成熟、更能达成目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当我刚拿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本书的题目很新奇,这个教室里到底有什么奇迹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看了起来,虽然是断断续续的还是还是有很多的体会。

一间教室的容量是无限的,它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这一年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

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它适合美国人看,也同样适合美国人以外的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看。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作为一名教师,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的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无力者,这些可以从身边的那些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但班里的学生确实天天叫苦连天,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成问题的老师身上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讲课的场所,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

正是由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他的学生自愿牺牲业余时间,自愿放弃自己钟爱的电视节目,收起最爱玩的游戏机,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到校进行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周六、假期到老师家学习。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看过雷夫老师的经验之谈后,我期待围绕主题通过每节课的督促、鼓励能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我不奢望自己能成为雷夫式的教师,但我至少觉得自己可以为学生做些事情,而且能做好一些事情。

这位令人敬佩的美国教师,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

这位大鼻子“雷老师”也实在是个好榜样,值得我们向他学习。他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奇迹。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新甫实验学校

张云

虽然自己是一名非常普通的教师,但梦想在教育的旅途上能收获惊喜的渴望常萦绕于心,所以带着一份好奇,怀着一份感动,我认真拜读了美国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

我好奇于一个小小的教室,为何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学生愿意提早两个小时上学,而又延迟放学时间,即使毕业了仍不忘每周回到这个教室,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原来是雷夫,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颗赤热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学生们,他用自己的敬业、信念与爱心,收获了成功,创造了奇迹。我感动于这样的美好,雷夫老师在自己的平凡的56号教室里为孩子们缔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奇迹!他用自己创新的教育方式,让56号教室的每一个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自己激情的、“疯子”般的教育热忱,把56号教室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我更敬佩于雷夫老师超凡的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在教育中他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对教育和学生他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学生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这本书使我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成功无快捷方式,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错误、以及大量的努力挣来的”。读了这 本书之后,反思我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我有了新的收获。这本书鼓舞我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比如:象六年级英语上教be going to的结构,新课加上练习整整上了4节课,中等的学生早就理解了并能很快运用,已经觉得老师啰嗦了,但是在《配套练习册》上后进生还是不会做,这时我对这部分学生免不了语气会重一些,也有可能会拍着桌子骂他们,你上课都听什么的,到现在这些题还不会,这个时候的学生就象一只“惊弓之鸟”,越紧张越是听不进去,最后学生和老师都弄的筋疲力尽。看了这本书后,我应该让学生在和谐、平等、信任的环境中学习。

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更坚信我衡量学生的进步的正确做法。雷夫老师说:“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说得非常睿智。在日常教学中,特别在全班学生面前,我们不要在学生间比较,而是注重学生学习表现的纵向对比,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比如说测试成绩和上次比较,有进步5分或5分以上的,都发给孩子一个小礼物,并给予及时的表扬。”

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更坚定身教的力量,就象雷夫先生所说,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有担当,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在平时的教学上,为了让孩子遵守纪律或者取得高分,我们经常对孩子许下一些诺言,如:你在上课得了多少颗星星或者期末考试考得好成绩的话,我会发奖品给你等等的话,有时可能种种原因却言而无信,让孩子对我失去了信任。读了这本书之后:让孩子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对学生承诺的事情,就算是非常小的事情,也一定要做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允许孩子犯一些错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会犯一些错误,个别孩子没做作业,为了给别的孩子一个警告,我偶尔会对没做作业的孩子大吼大叫,对他们进行批评,结果严重伤害了这些学生。如果当时,我能像雷夫对待丽莎一样,那事情会有另外一种结局。在以后的教学上,我想我不会再那么冲动,学会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处理事情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建立了与学生的信任,友善、公正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像家一样的避风港。

从雷夫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不要吝啬我们的爱,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坚持终身学习,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收获奇迹!

2.我读56号教室的奇迹(王倩) 篇二

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教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下面来看看雷夫老师创造了哪些奇迹:

一、一切为了学生,放大教室的容量

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雷夫·艾斯奎斯)。

雷夫老师每天6:30就打开教室等待自己的学生,晚上18:00才会关上教室回家。而学校正规上课的时间是从上午8:00~15:00,但第56号教室的学生大部分都自愿提早上课,自觉地做着语法作业。他们喜欢语法,认为学习正确书写这个新语言(英语)的规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置身于第56号教室和谐、温馨、优良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到自在、不怕犯错、没有人嘲笑和斥责他们,俨然已成为孩子向往的天堂。他努力使自己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更长,在非正式上课时间里指导学生语法练习。正如他所说:“我要我的学生有精确表达思想的能力,我要他们善于写作,不是因为考试,而是因为好的写作能力令他们终生受用。”

“在课堂上,孩子们有30分钟的时间回答20个问题。我大约用5分钟教授语法技巧,在确认孩子听懂了以后,大概还剩余23分钟让他们答题,只要是在课堂上没完成的,都算家庭作业。”雷夫老师说,“知道用上课时间全部写完比较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而且在教室写出来的作业比在家里写的质量高”。雷夫老师有效运用课堂时间,既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高质量的家庭作业。雷夫老师在课堂上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付出,让我震撼和收获。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能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二、因材施教,让学生个性化地发展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特色的一个体现。朱熹对此的注释是:“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吸收并灵活运用的甚少,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教育面对的是大容量的班级授课,要实行“因材施教”有很大困难,往往寄托家庭教育去实行“因材施教”。对此,让我们来看看雷夫老师的成功经验及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雷夫老师清楚地认识到,在课堂上带读的书本难度太高了,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问题,继而影响全部的阅读教学进度。对此,雷夫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我会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二是让个别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雷夫老师让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阅读特别简单的段落,并在同学面前阅读,使他们感受到阅读成就的喜悦,消除不安的情绪,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进步,自信心也一天比一天更强。雷夫老师真的做到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个性差异,施以不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真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雷夫老师的教育实践表明:教育教学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群体的认知规律、身心特点和心理变更,研究具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态势和学习方法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

三、教给孩子终其一生受用的技能

20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开始探讨学校教育究竟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一般认为,学校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即智力的发展。较少针对学生如何学会做事,或者进行德育。对此,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及成功经验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以下为雷夫老师的精辟见解与经典案例:

“我想教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

“要帮助孩子出人头地,就要拿能让他们终身受用的课堂来挑战他们。”

建立56号教室的经济制度:首先,第56号教室的学生都会在开学第一天申请一份工作;如教室管理员、银行、球具管理人、办公室信差、店员、警官等各种职业,每一份工作的薪资都有少许差异,孩子们把薪水存在银行,但他们必须存钱来支付使用课室桌椅的费用……并且座位越靠前就越昂贵,学生可以用租金的3倍买下座位的产权,并拥有出租的权利;额外的工作或参加管弦乐团可以领取资金;未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会被罚款;月底有一场拍卖会,竞卖文具用品等。

雷夫老师的实践证明:这套经济制度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其他老师的支持和认可。雷夫老师也清楚地认识到,推行这套经济制度,不在于用这套经济制度当作控制学生的机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组织与规划能力,拥有“储蓄”的观念,形成节约使用每一分钱的意识,让学生在面对事情时把握“延迟享乐”的原则,勤奋刻苦,学会等待使自己的收获最大化。

由此,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现行的教育较多地倾向于应试教育,偏重智力方面的培养,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论英雄,而忽略了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培养。或许这正是我们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因所在吧!然而,多年过去了,不能说素质教育的目标完全未实现,但其效果也并不明显。就当下形势来看,我国的教育模式仍是应试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存在两大明显的失误,同样也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表现,即素质片面化和素质应试化。

再来看看雷夫老师眼中那些算得上孩子一生受用的技能是什么,是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学会等待、养成“储蓄”观念、延迟享乐;通过旅行,让学生懂得怎么“生活”,提早认识“大学环境”,适应大学生活,懂得如何处理金钱、人际关系、寂寞、难以相处及失落感,把未来独立生活时所需要的技能教给第56号教室的学生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教师来说,教会孩子们学会课本的知识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要拿出能让他们终身受用的课堂来挑战他们,却是我们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四、标准化测验不再让学生“害怕”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不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国家,他们学习的知识较为简单、课程很轻松、考试压力也没有我们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雷夫老师列出的一长串每周、每学期、每年学生需要参加的各级各类考试来看,美国学生面临的考试压力同样不小,况且报纸每年至少会刊出一次标准化测验结果,测试程序不合理,测试过程不公正、作弊、泄题等现象也同样在美国发生。下面我们来看看雷夫老师从教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情况:

“标准化测验已经成为本校的梦魇。在沉重的测验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好好教授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孩子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最后累得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这种情况衍生出许多悲哀的讽刺,其中最深刻的是:标准化测验旨在帮助孩子们成功,却在实际上加速了他们的失败。”

尽管雷夫老师看到了标准化测验的种种问题,但雷夫老师并不反对测验。他认为我们需要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精确、公平、合理的测验能帮助家长、老师以及学生了解“已经精通”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分别是哪些。正如第56号教室班训中的一条:“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得好好做”。因此,对于标准化测验,雷夫老师和学生都是认真对待的,但“认真”却有着雷夫老师独特的见解———我们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特定的测验,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在第56号教室的学生准备考试前,雷夫老师让他的学生分享以前他们考不好的时候老师都是怎样发火的“恐怖故事”,这些已经过去的小故事,常常让学生捧腹大笑,这么做也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接着,他会告诉学生测验只是一项测量工具,如果他们在某次测验中表现不佳,只能说明“他们还不了解应试的技巧”,而雷夫老师很愿意再次为他的学生讲解应试技巧,让学生感到“信任”,并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证明雷夫老师是不会放弃他们,也不会因为某一次测验的分数而生他们的气。其次,雷夫还给他们思考一些问题:要是他们某次数学没有考好,会有什么实际结果?他们就没有很好的未来?父母是不是不爱他们?第二天太阳是不是照样升起?当他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时,他们已经做到了道德第四阶段所要求的,他们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他们做好了准备,对考试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心情很放松,在考场上也有出色的表现。

尽管第56号教室的学生在标准化测验的成绩都很好。但雷夫老师时刻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的培养要比提高分数困难和重要得多,比起自己的学生会考试,成绩好,能进入加州大学、西北大学以及圣母大学就读的学子,让雷夫更值得称赞的是学生的价值观,更为他们在俄勒冈州帮陌生人捡拾垃圾的行为感到骄傲。

对于许多中小学教师来说,雷夫老师实在是一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好榜样。他做了常人所未能做的事情,克服了常人所不能克服的困难,达到了常人未能达到的成就。一间教室的容量可能很有限,但他教给学生的却是无限的未来。

总而言之,教室是教师能够有所作为,并且应当有所作为的地方。我们有责任在教室里创造“奇迹”,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更需要广大教师去自觉践行。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11):90-91.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362.

3.我读56号教室的奇迹(王倩) 篇三

一、独艳不春,百花盛开春满园

“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我的第一个启示就是:一支优秀的美术教师队伍得益于每个美术教师的优秀业绩。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在教师队伍的结构上,大力引进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以新鲜的血液来充实邗中的教师队伍。陆续加入邗中的有艺术教学经验丰富的成熟教师;全国、省、市各级别教学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有书法、国画全国专业比赛金奖得主;有江苏省书协、美协会员等等。招贤纳士战略的持续实施使得我校的美术教师队伍起点高、素质好、实力强。通过引进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无疑为学校艺术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艺术活力。

我校十分关心本土艺术教师的专业特长发展,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有的美术教师在学术上有更高的追求,在学校提供方便的条件下,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取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的学位;还有的美术教师研习书法,经过长期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我们创造条件鼓励并帮助他拜扬大教授为师,虚心求教,不断进步。

通过我们的努力,美术教师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邗江中学现有美术教师10人,主攻专业有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等,美术教师专业的门类比较齐全,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专业特长比较明显,涉及范围比较广泛,这在同类重点学校中是不多见的。

二、换位思考,遵循规律重管理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我的第二个启示就是:教研室主任要从教师的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把握教育规律,使教师与教学共同提高。

学科教研室主任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对教师严格的纪律要求与师德规范的约束,使他们按照管理者的意愿去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当期的教学任务。一次,在组织学生参加扬州市科幻绘画比赛的过程中,我详细制定了参赛的计划,将九位美术老师集中起来,为了体现公平,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辅导10名学生参赛。可是距离上交作品时间还有两天,老师们才开始找学生布置任务,到截止日期总共收到48幅作品,其质量可想而知。在与教师交流中,我才知道由于这次比赛针对的是初中学生。任教高中的老师与学生接触的少,而辅导的学生又在初中老师任教的班上,因而难免不出问题。这就告诉我,不要在教师面前强势地推介自己的观点,要鼓励教师反馈意见。对你不同意的事项,要稳定情绪作出回应。

从教师的角度想问题,就会处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现象,看到的结果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完成工作的过程是教研室主任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教研室主任应以部门目标为己任,着眼于“大局”;教师会着眼于个体、局部的荣辱得失,因为所处的角度不同,所以教研室主任与教师间难免出现分歧、矛盾。因此,教研室主任不仅自己要善于换位思考,而且还要引导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对问题才能有完整、全面的认识,双方才能统一思想,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三、无为而治,求索教育高境界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经常提到一种现象:“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來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室,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而在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因事请假一天回到学校时,代课老师留给他的纸条会称赞他的学生很棒。《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我的第三个启示就是:美术教师队伍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

雷夫老师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让每一个孩子懂得自治,他们谦逊有礼,体贴别人,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是古今中外管理者所追求的最佳管理目标。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教师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因此,我们应该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建立以激励为核心,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需求为目标,促进教师生成积极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力量,主动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参与,积极创新,积极奉献,积极追求。

4.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篇四

教师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一看的。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以非常细心地态度看,几乎没有漏掉一个字,有些章节还反复地阅读几次。因为这是我从教十多年,第一次看到如此真实、感人、细腻的反映教育历程的书籍,也最真切感受到——教育生涯在许多人看来,是多么的平淡无奇,但在作者看来,却是多么的不平凡。

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令人感动的。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如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筹集外出游玩的经费,利用课余时间去打短工筹集经费;组织孩子的生日会等这些事例。我们看到,他把个人的生命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完全把个人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的学生。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又是我们所无法做到的。这也是他最终能取得事业成功的原因吧。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他逐步感悟并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我想“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应该这样说,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一名好教师要成长,必须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

敬佩和感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这位令人敬佩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

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好奇和惊讶,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我一下就对这些产生好奇。我的内心就产生了很想要去阅读它的心理需求, 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叹息和洗礼,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

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

正是由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他的学生自愿牺牲业余时间,自愿放弃自己钟爱的电视节目,收起最爱玩的游戏机,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到校进行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周六、假期到老师家学习。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雷夫先生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的确,雷夫老师从教以来,坚持自己的原则,付出120分的热忱,面对着来自贫困家庭、移民家庭的孩子,他都是抱着同样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以独特的魅力使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做一好老师是很难,所以要求我们自己向雷夫老师那样,认真、坚持、有原则。我们中国教育的弊端,保守、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造成我们老师对于自己的定位都是那么的困难。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包括我),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乐在其中,也会做得更好。”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教师的任务为何?学生踏进你的教室,可以学到什么?可以带走什么?你自己要坚强,才有资格期待学生不被挫折或失败击倒!只有你自己勤奋不懈,才能要求学生努力用功!愿明天更美好!

5.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体会 篇五

雷夫老师所从教的小学是一个处于充满暴力和贫穷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成长环境并不好,面对如此恶劣的教学环境时,雷夫也曾感到疲倦沮丧,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教下去,但是当他经历了“教室里的火”之后,他勉励自己只需要尽一切努力帮助孩子们进步。或许不一定做得很好,但起码努力过了。于是从那以后他便开始用“头发着了火似的”态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当今社会,能像雷夫老师一样下决心的老师比比皆是,特别是青年教师,但大部分的人往往是三分钟的热度,随着时间的流逝激情也慢慢的被燃烧殆尽。我想我们所缺乏的是牺牲的精神和敢于试错的勇气,就如雷夫所言“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在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成功无捷径。”雷夫老师坚持“成功无捷径”多么利落而又有力的标语,对孩子而言,学习的成功无捷径;对成人而言,事业的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育我要学会倾听:“给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工作中要不断积蓄经验和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度;教育我要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和社会将孩子交到我们的手里,我们就要视学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爱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不会再因为无知的冲动影响与学生沟通和引导的机会,经常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去想问题,用宽容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事情。这样,我们也会迎来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为学生营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风港的同时学生的心里也肯定会有老师的一块地儿。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每位教者时刻要身正为范,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最后,引用雷夫老师在书中说过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我想,正是雷夫老师这种上下求索,不断超越的教育精神成就了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爱心.细节.习惯.反思

——读《第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刘海凤

三月份我们国际部所有教师共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没有想象中顺利,感觉有些不懂,想到当时陈校给我们介绍这本书时的慷慨陈词,一本好书,我怎么没有一点感觉呢?带着怀疑再次重读这本书,读着读着,我感觉不是在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而是在解读我们国际部的奇迹……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这是雷夫·埃斯奎老师为了孩子们终身发展所做的教育之一。我们国际部不也是从开办起就注重培养孩子们热爱阅读的习惯吗?课间时间,我们的孩子们都是坐在教室里听着轻音乐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籍,甚至渗透了家庭,每晚睡觉之前也是要阅读15分钟的书后才入睡。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是很大,我一直都是在怀疑孩子真的爱阅读了吗?效果会明显吗?看了雷夫老师关于阅读的一些实践活动,我也深感同受,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阅读,但是我可以开展一些更细致的活动,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多一些指导,将学部的具体要求一点一点落实到孩子身上,多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家庭阅读分享,让家长和老师一起落实,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加加看。看到这一章节的时候,我的感触是最多的,因为我也是一位数学教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课堂,觉得数学课是最有趣的,一直都是我深思的问题。我们国际部有一项特色课程:数学思维训练课。平时孩子们最喜欢这节数学思维训练课,他们觉得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更多考虑的还是围绕学习的知识点,没有完全放开。看到雷夫老师的所为之后,我觉得自己还是没有更好发挥这节课的初衷,就如雷夫老师所说的:应该要孩子了解数字的威力,明白数学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趣味无穷!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多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感悟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行万里路。这是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大量实践活动之一。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提升,开展各种精彩的活动,一直也是我们国际部的精彩之一。但是每一项活动思考更多地的是领导,我们老师只是在落实。比如,上个学期我们开展的快乐秋游实践活动之一,从游前的了解、制作到游中的考察到游后的评比等等,都是我们的陈校一个人在思考,在引导,回来后,看到孩子们玩的开心,家长们高兴孩子们能走出去,家长更满意的是孩子们的收获!我当时只是感慨陈校怎么这么有才?看了雷夫老师的每一个活动准备,我才意识到每一项活动并不是领导的事,更多地是我作为第一责任人应该把工作做的更细致一些,考虑问题更全面一些,行前准备是关键!

失败是好事。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我最佩服的就是雷夫老师善于反思,善于接受意见,对于孩子们来说失败是好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应该直视失败、错误。雷夫老师能接受女儿对自己的批判,及时改变了自己的课堂,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现在的孩子们都喜欢表扬、激励,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一直是我们担心的问题。那我们老师呢?善于接受意见吗?遇到任何错误的时候都能敢于面对,坦然接受,乐于反思吗?我们要求孩子们能做到的,我们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善于从问题背后找问题,才能让我们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曾困扰了我们很久,当堂任务不能完成,一个月后,孩子们个个能上台大方展示了,失败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雷夫老师所创造的奇迹或许我们现在无法企及,但是,雷夫老师就是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了,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只要我们有爱心、重细节、抓习惯、善反思,我们也能成为雷夫老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张嘉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啊!看完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真的是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到,雷夫老师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的缺点得以改正。用自己对于教育的热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当然他最终的成功不是仅仅依靠毅力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

自我从教以来,我一直带的都是低段学生,自己也是得心应手。但是自我带高段以来,我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有许多困惑:为什么带高段的学生之间会出现青春期问题,比如说学生爱耍酷,爱讲究面子等,我又应该如何去克服呢?我们总是在许多方面面临一些困惑、苦恼,而在这本书中雷夫老师总是给各种各样的学生带去希望,没有因为他没有把教学当成任务,当成教书本,为学生考虑、规划,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有这样,从56号教室走出的学生才会一一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下面我谈谈我令我体会最深的几点。

一、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雷夫在书中提到:“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而雷夫又告诉我们:“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他为了提高班上学生的阅读,他做了很多:

1、善于指导孩子进行阅读,而孩子们也能透过阅读来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

2、善用学校图书馆,如何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

3、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等等。相比我们国际部现在在开展的“书香班级”,我也发现了学生是在看书,可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家长都提出,孩子们最近喜欢看书了,但是看的并不是好书,看的都是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漫画类的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那是我们并没有像雷夫做细致,比如说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又比如说为孩子挑选阅读书籍。我们其实可以做到,但却没有做到。我们可以像雷夫那样开展读书会,共同在书中体验“笑声与泪水”。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做对一道习题,考个高分,是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教会学生把阅读与世界联结起来,在阅读中感受酸甜苦辣,因为我们都需要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会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而不管哪个民族,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者都是非常重视阅读的。

二、教学方法的丰富化

1、看到雷夫老师教地理知识,便用“小组积分”进行,既练习“团队合作”、“倾听技巧”以及“协商让步”,又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还有他的奖励机制(先拿20分先得),都是为学生而进行的。我想我们国际部正在进行的“小组合作”,是啊!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激励学生在学习或行为的进步。不要用奖励机制来给学生们分三六九等。我们也可以像他那样,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被表扬的滋味。我认为这样,对我们都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游戏不断,乐趣不断。雷夫老师用Buzz来训练数字的倍数问题、质数等,学生们乐此不彼。又比如说在“加加看”游戏中,解决了数学中公制单位、分数等问题。想想自己在六A的课堂里我却没有考虑到“学生都是爱玩的,游戏也可以不分高低段”。我以前总认为高段的学生不爱玩教学游戏,不爱竞争,看了雷夫老师,我改变自己的想法了。于是我试着在五六年级的课堂里大胆地玩一些翻卡片、幸运数字、拍卡片、炸弹游戏等,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好多孩子还问我“老师,我们这节课还玩游戏吗?”是啊,这样的教学游戏是可以很好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边学边玩,何乐而不为呢?

3、随时找机会教育。比如说看电影,雷夫老师会在看电影之前先给学生讲解电影里面难懂的片段,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又比如说劳动节、教师集会时都会安排一些电影给学生欣赏,增加知识面。又比如说雷夫老师利用运动赛事来教育学生如何保持风度与运动家精神;又比如说在教室内进行经济教学,让孩子们懂得怎么用钱等等。

四、老师可以全才化

我们从雷夫老师的身上看到了全才教师。他有着旺盛的精力、为人谦和、有耐心、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毅力。何出此言?你看,他带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排练莎士比亚的剧本、做实验、搞体育(学棒球)、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那么,雷夫老师旺盛的精力来自哪里?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学校要求去做的,而且在平常的繁琐工作中已经很累了,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之外,还组织很多的活动,在一般人眼里,他是在自找苦吃。但是雷夫老师感到十分幸福。我想雷夫老师没有去介意这些,因为他没把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是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身心投入,让56号教室的学生全方面发展。雷夫老师对工作的投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雷夫老师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并且毫无怨言。

平凡的岗位做不平凡的事。雷夫老师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起点、从而循循善诱来进行教学,从而也为学生们的终身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总而言之,我觉得雷夫老师真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奇迹。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周建兰

雷夫老师在班级管理及教学方式的优秀案例,引人入胜,使我深思自己的教学,强烈的中美教育对比震撼我的心灵。美式教育一直是我想探索的,非常高兴学校为我提供了这个机会,由于自己是从事科学学科教学,看到雷夫老师在英语,数学,历史等科目的精彩教学案例,我以最热切的期待翻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第八章。

然而我并没有看到什么惊奇的教学方法,和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活动,启发思维!差不多,他们提出来的“自然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不过该章节中,雷夫的女儿卡琳说的一句话让我深有触动:“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在科学课上,设计的实验都是力求学生能做成功的,看到他们想看到的现象。我在百度、谷歌上搜索着小学生能做的实验,现在想想我为什么一定要搜“小学生”能做的呢,原来我是在逃避失败,避免我的学生失败,并且在让学生开始操作之前就已经为他们排除了一些干扰因素,从未让他们小小的心灵经受过任何打击。然而不流一滴汗,不花一点力气就能成功,没有点点失败,没有任何反思,他们究竟获得了什么呢?现在他们还能记得什么呢?

获得一个概念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可能5分钟就解决了,也可能要花两个月”。仔细嚼一嚼这句话,恍然大悟,我现在的教学不就是帮助学生在5分钟内成功的把问题解决掉吗?孩子们快速的突破难题,实现成功,满足了心里所想。但是这种喜悦感无异于一个普通的观众看了一个精彩的表演吧!如果是另一种喜悦感呢,是作为一个表演者通过自己积极动脑探索,不断克服困难完成了一个精彩的表演,这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深远的吧!我想我以后的教学应该努力实现“让学生在两个月解决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让他们不断失败!

雷夫老师说他在和学生建造云霄车时,不断经历失败实验的那两个月,是全年自然课中最令学生们惊奇、兴奋的时光。孩子们自豪的说那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他们了解那座云霄飞车的物理原理。雷夫在那两个月期间展现了最佳教学水平,因此我想我也应该向雷夫老师学习闭上嘴巴,敬请学生触摸!

在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教育案例:一个年轻教师班里出现了一位邋遢的孩子,书包整天都是乱糟糟、脏兮兮的。为了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年轻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这位学生的书包抖搂出来,并拿出相机拍照,扬言要在家长返校日公开,还说出了“谁那里有垃圾,就丢到这位同学的桌子上,反正他那里已经是垃圾桶了。”的话语。其结果是,家长十分的气愤,告到了校长处。最可悲的是当事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自己做的对,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指导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了。雷夫先生却认为“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是呀,大人拿出一些手段和恶语,是会吓着或唬着孩子的,但是这不是教孩子们学好,而是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学生怎样吓唬人,怎样用暴力解决问题。看到这里时我可能想,如果我碰到这样的情形可能也会做出过激行为——直接将书包里的书全扔在地上让他重新装。这样的事还真让我碰到了,我们班贺一芙,他的书包非常的乱,是怎么发现的呢?一天他妈妈来接他,我正站在旁边和他妈妈聊,让贺一芙整理书包,眼睁睁的看着他将书乱七八糟的往书包里塞,不知所措的站在旁边。读了这本书后,这是多么好的习惯养成的教育机会呀。当我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应该这样处理:把学生的书包放在书桌上,一本一本的帮他整理好,教他怎样整理书包,对他讲明有序摆放自己物品对自己能带来的好处,让他学会不仅书包要整理好,只要是自己的物品都要排放整齐。在第二天的时候再对全班同学说下如何整理书包,然后说放学要检查。做实验时没有纪律大声叫喊,就告知他离开座位停止实验,看其他同学实验。而不是,班里一人捣乱,其他所有同学都被批评。现在将这种处理方式运用到各班级,反可是学生总有那么多行为习惯是不好的,那学生要是犯错误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雷夫老师也提出了他的建议:对不当行为的处罚,应该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在一次和黄老师、罗老师吃饭时,他们也向我建议这种做法例如谁在应较好,孩子们也能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这本书里雷夫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将他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向我们娓娓道来,精彩的教育教学案例让我感受到一个教学工作者的幸福,雷夫老师打造的没有恐惧感的教室,以及他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教学的专注都让我感受到强烈的震撼。美式教育为何能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答案就在这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松山三小

王丽华

雷夫,这位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暑假里,手捧着这本书,细细研读,感动着、惭愧着、欣喜着。感动的是雷夫在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惭愧的是自己也已从教十几年,可是教学上还是进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二、寻找第六阶段。

雷夫老师把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导入任教的班级,使“六阶段”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这“道德发展六阶段”仔细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但是,这样教小孩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他会先请孩子们信任他,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让孩子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抛在脑后。雷夫老师强调的是首要动机的正确引导,对孩子们的一生将有很大影响。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雷夫老师认为,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他的话是有依据的,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是初中,有多少不是在奖与罚中进行的,奖励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一种方式,“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他们取悦老师,取悦父母,表现出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他们的做法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很舒心,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为父母或老师努力的念头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但雷夫老师通过许多例子发现完全遵守规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他们缺乏真诚的感激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等等。所以雷夫老师认为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读到这里,我在想,如果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也把这六阶段发展教给我的孩子们,那我们的班级也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三、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雷夫认为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所以他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也因为写作能力会令孩子终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也发现,雷夫老师的一些创新之举,如开办读书会,帮助孩子挑选图书,撰写每月读书心得等无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读着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当然还有很多的理论需要细心研读,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也有这样一种信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我怀着迫切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在讲一个故事,故事的梗概就是一位小学老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次的被雷夫老师对教育的真情投入感动着,被雷夫老师对于教育的执着追求激励着。雷夫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爱心是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

书中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一位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专注于热爱。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化学课上,一个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眼里噙着泪。为了让这个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实验,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师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太专注,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发觉……我非常感动于事后雷夫老师对于自己所说的话,“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能像雷夫老师那样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师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那么我们也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雷夫老师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丽莎是雷夫老师班中学习基础很差的一名学生,有一天交作业时丽莎没有找到她的作业。雷夫老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声地,带着微笑对她说“我相信你已经把作业做好了。”并借此机会让诉丽莎认识到不应乱放东西,让丽莎找两名好朋友帮她整理资料夹。他的这种做法“让原本会往坏处发展的事情朝好处发展。”“再接下来的一整年里,丽莎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这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信任学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人与人只有彼此信任了,才可能相处融洽。教师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给学生看,雷夫老师就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把恐惧从课堂中赶走,做到了公正而又通情达理。

6.《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篇六

阅读完美国优秀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有很大触动,同为教师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欠缺的急需提高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创意。雷夫老师是美国洛杉矶市一个普通小学的教师,是第56号教室的班主任,他所教的学生都来自移民或平凡的家庭,生源质量很普通。但雷夫老师却用自己的教育热情和智慧打造出一间温暖、欢乐、有纪律、富有教育性的教室,他尽心精心地打造阅读、写作、数学、解决问题、自然、艺术、体育等课程,并悉心组织了经济学、看电影、游学、戏剧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好时间,学到了受用一生的习惯和思考方式。雷夫老师告诉我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将其培养成有个有优良品质和生活能力的人,他在书中说到,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正如他所说的,他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他组织孩子品味经典名著提高人生见地和阅读能力,通过旅游来学习历史,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去接触自然科学,通过体育运动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艺术成为孩子们的课余爱好,他还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经济体系。学生自愿每天提前两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他们听摇滚乐,看经典电影,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理解其中每句台词,这些归功于雷夫老师的安排和指导。雷夫老师所教的学生因为身上具备了出色的特质而收到了名校的青睐,成为一个个有礼貌,会思考,会生活的人,这些都说明了雷夫老师的成功。

雷夫老师将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发展六阶段”导入任教班级,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雷夫老师为了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善用图书馆、有效阅读有声书、挑选文学作品、开办读书会、阅读评估、与世界产生联系。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注重语法联系、每周作文、每月读书心得(包括主角、反派、冲突、故事背景、情节、高潮、结局、主题等固定的叙述内容)、少年创作计划。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字威力,明白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雷夫老师在班上开展了Buzz游戏、心算暖身、数字砖活动。为了让学生学好历史地理,雷夫老师开展了“小组积分拿奖金”、“看电影”等活动。为了让学生上好自然课,雷夫老师用合理方法够来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探索,像科学家那样有“失败”的经历。为了让学生爱好擅长艺术,雷夫老师教学生吉他,帮学生学习其他乐器、让他们演奏、设置了多项不容错过的美术作业。为了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雷夫老师采用科学的顺序和方法教给学生棒球和排球,让学生看球时记录得分。雷夫老师在班级内设计了独特的经济制度,通过“拍卖”“所有权”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安排和组织、节省每一分钱、延迟享乐。

7.我读56号教室的奇迹(王倩) 篇七

一、雷夫的阅读课程

1.愿景系统

雷夫并未专门阐述这一内容, 这里主要根据新教育关于班级愿景的表述对雷夫这一课程的愿景系统试作一概括。

(1) 使命

综述——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细述——在一年的时间里, 让每一个学生在不断追求道德第六阶段的基础上, 学会并逐渐热爱上阅读, 能将阅读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 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 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树立终身阅读的目标, 并因此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2) 愿景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热爱阅读的人, 在今后的生活中爱读书, 读好书。

让每一个学生通过阅读逐渐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将阅读与世界联系起来。通过文学, 使学生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 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 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

(3) 价值观

我们阅读, 因为我们喜欢这么做。

我们阅读, 因为它是生活的基石。

我们阅读, 因为我们相信通过阅读可以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4) 阶段目标

由于雷夫的阅读课程持续的时间只有一年, 并未见其有明显的阶段目标, 但有些步骤是循序渐进的, 这里试作简单梳理。

第一阶段具体目标 (具体时间不确定) :通过双管齐下的策略, 使不同阅读程度的孩子均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并进而培养阅读的兴趣。第二阶段具体目标:通过帮助孩子们选择图书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 并引导他们将阅读和身边的世界联系起来, 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进而树立终身阅读的伟大志向。

2.过程与方法 (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1) 向学生推荐好书。雷夫首先会向学生推荐他亲自阅读过的好书;其次, 他还会仔细研究历年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凯迪克大奖”的好书, 以便向学生推荐;另外, 他还向图书管理员咨询好的书单。雷夫向学生推荐图书是因人而异的。他会针对不同阅读兴趣和不同阅读程度的个体推介更合适他们的图书。比如对喜欢哈利·波特的学生, 雷夫则会向他推荐其他奇幻文学作品, 对喜欢读《幻象天堂》的学生, 他则会建议他们借阅《纳尼亚传奇》的下一册。

(2) 针对班上学生阅读程度的不同, 雷夫采用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 “我会经常解释教材, 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 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 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其次, “是让个别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 保证所有人都能在阅读中取得应有的提高。

(3) 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师助读相结合, 个人独立阅读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纸质图书阅读与有声图书阅读相结合。比如, 当他注意到学生们对由演员乔·莫顿朗读的《麦尔坎X自传》, 以及薇诺娜·赖德朗读的《安妮日记》反映特别好时, 他就组织学生听读。“并且会不时按暂停播放键, 确认孩子们都了解某个重点, 或是针对某个关键议题进行讨论”。

(4) 善于运用图书馆的环境、资源。他不但鼓励家长们也这样做, 还特别重视在图书馆对孩子们的引导。

(5) 通常在午餐时或放学后, 开办读书会。每读完一章, 就组织大家讨论一次。同时, 他还鼓励家长在家里如法炮制, 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讨论, 做他们的榜样。

(6) 引导孩子将阅读的内容和身旁的世界联系起来。鼓励他们“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 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 雷夫还引导学生去欣赏由他们读过的原著所改编成的电影或演出, 带着他们讨论原著和改编后的作品有何不同, 即将此课程与电影课程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和积极程度”大大提高。

(7) 将阅读课程与写作课程结合起来。在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时, 他会指定学生阅读难度较低的书籍, 比如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和其他易读且杰出的小说, 让每位学生自行选择, 阅读能力落后的孩子可以挑选由贝芙莉·克莱瑞所写的简单作品。所选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趣味横生、深受儿童喜爱且引人入胜的作品。诸如《幻象天堂》《碧祝丝与雷梦拉》《波普先生的企鹅》等。“读书心得分为几个小单元, 每个单元都对应了小说中的某个元素, 包括主角、反派、冲突、故事背景、情节、高潮、结局, 以及主题。”

(8) 借助网络资源帮助孩子做好阅读评估。

二、对雷夫阅读课程的解读

雷夫的教室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如何与孩子建立信任?他特别注重榜样的力量, “要他们做到的事情, 自己要先做到”, 雷夫自己就是个“善于阅读的人”。也正因为如此, 当他向学生们推荐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好书时, 学生们都愿意接受。他除了在班上开办读书会外, 还鼓励家长在家里如法炮制, 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讨论, 做他们的榜样。同时, 不管什么课程, 雷夫总是从促进学生的道德自律入手, 阅读课程也是这样。

在阅读课程中, 雷夫强调强大的目标引领。他要孩子们相信:我们阅读, 因为它是生活的基石, 通过阅读我们能逐渐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 通过阅读可以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在他的教室里, 孩子们在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 成了他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唯一标准。

在雷夫的引导下, 学生们在阅读中具有了“个性的智力充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除了引导学生们在学校、在家里阅读外, 还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到将“知识、热忱, 以及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图书馆, 使他们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在这个阅读课程的穿越中, 雷夫注意到了班上那些阅读困难的学生, 为他们提供正面的引导, 他为那些只有初级阅读程度的学生准备了特别简单的段落, 在他的道德课程的引导下, 这些孩子大胆地在同学们面前朗读, 因为他们知道就算遇到困难也不会被同学耻笑。这样他们也能体验到阅读的成功, 这些孩子的阅读积极性被大大提高, “就连成就感最低的学生也开始建立自信”, 从而不断去追求卓越。

新教育认为“课程是包含着愿望、计划与结果在内的整个过程。或者是包含了愿望、计划与过程在内的一个结果。这就是说光有愿望、计划、书本, 这还不能说是一个课程” 。雷夫的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好地穿越这个课程, 还在于他不是简单粗放地把好书推荐给学生, 给他们简单地组织个读书会或把他们往图书馆一放完事, 他还十分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穿越的实际状况, 并加以指导。雷夫认为“怎么读要比读多少重要”。首先, 他会注重对学生所要阅读的作品的精心选择, 包括要做读书心得的书目。在阅读某本书之前, 他往往会解释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读书会上, 他会组织学生讨论;在组织收听专业的有声图书时, 他会在事先有所准备, 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时按下暂停播放键, 确认孩子们是否都了解了某个重点或针对某个关键进行讨论, 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听得懂。

需要注意的是, 雷夫这么做不是一味地为了降低学生阅读 (或听读) 的难度, 相反, 他在课堂上带读的书本的难度相对较高, 这样做是力求为学生塑造富有挑战性的环境, 并在这样的环境中敦促他们追求卓越。这么做, 不仅巧妙地在本课程中实践了他的道德课程, 更重要的是运用这样的难度在课程中培养超过学生所在年龄阶段的程度的“思考力”。 他鼓励学生们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 并且把它当作做决策时的参考;在莎剧课程中培养他们通过阅读不断深入地理解自己所演的角色, 包括每月的读书心得的开展, 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雷夫的阅读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善于运用各种资源。从开始的为孩子们选书, 到后来的阅读评估。他向学生和家长推荐相关网站上的“阅读指南”, 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字学习运用问题以及阅读后的理解问题, 促进了学生在阅读、写作、思考上的进步。

8.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篇八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在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的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

这本书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小学教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

正如伊建莉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雷夫正是以他对教育无法比拟的热情将不足40平米的教室无限延伸,使得这里成为了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无疑,《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比如,雷夫老师认为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优秀的老师决不轻言放弃,一位优秀的老师,无论他面对的是多么调皮的学生,多么不配合的家长,多么糟糕的学校环境,多么不利的社会舆论,他都不会选择轻易放弃,或许会有短暂的失落与迷茫,在这之后,便会重拾希望,并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渴望通过更完善合理的方法达成目标。其实道理很朴实,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尤其是在没有捷径的教育工作上。

回想自己刚踏上岗位时,自己对于未来的的教师职业怀有无限的憧憬,对自己的未来的教学工作也做过各种规划,因而,在工作之初,我抱着认真的态度,坚持每节课给学生们做分组实验,坚持每天下班后写教学反思,坚持每天阅读科学教育书籍,坚持用亲切和蔼的语气与每一位孩子交流,然而随着工作时间一点点的增加,工作内容一天天的复杂化,我发现无论是上述哪一件事,都开始变得无法坚持下去,有时是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写反思或阅读书籍,有的时候是因为学生的糟糕表现而无法让自己依然坚持和蔼的语气与他们对话,有的时候是 因为自己不想准备实验材料而只做演示实验,表面看来,上面的一系列似乎都值得被原谅,然而这一系列变化都反映出自己工作态度的转变,那段时间,我对教育不再抱着认真的态度,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抱怨,我认为繁忙的工作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自己努力后又得不到应有的结果,而殊不知其实正是由于自己消极的工作态度让教学效率低下,反过来增加了工作时间,正当我处在迷茫的时候,《第56号教室的奇迹》拯救了我,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斯老师,他的学生高达九成家庭贫困,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他同时兼任阅读、写作、数学、历史、科学、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而且无论是哪一门他都教得极其出色。他带孩子们欣赏电影、跨州旅行、组建乐队、表演莎剧,并在这些愉快的活动中教会学生们如何做一个懂得生活并善于生活的人。雷夫老师能做到这些,并非由于他天生与众非凡、拥有超能力,也不是因为他接受了多么先进实用的教育理论,我只是看到雷夫老师身上有常人对教育事业难以企及的热爱,有坚持自己教育理

想并永不放弃的恒心,有实践自己教育理想并付出艰辛汗水的毅力,更有对抗充满诟病的现实社会并决不妥协的勇气。

9.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篇九

刘永宏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雷夫老师在自序中他就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教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有时为了思考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突出一个教学重点、如何突破一个教学难点,常常是反复的思考、推敲、有时甚至是寝食难安。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一定就是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吧。“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意识和想法啊!我想:要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以信任代替恐惧。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有的时候教师可能是“爱生心切”,一个知识点教了几次有些后进生都不会,这时教师就免不了语气会重一些,甚至会骂几句,这个时候的学生就象一直“惊弓之鸟”,越紧张越是听不进去,最后学生和老师都弄的筋疲力尽。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和谐、平等、信任的环境中学习,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得搏击。

其次,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雷夫老师说:“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说得非常睿智。作为一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从来不拿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相比较,而是注重学生学习表现的纵向对比,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

第三要培养孩子们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的学习态度。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有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一次次的攻克难点中不断进步的,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学习的路途上。

10.《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篇十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书,作者是从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教学方法的总结来写的本书。而对于我则更多的是从作为一个家长的层面来阅读这本书: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爱上学习?

雷夫在书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雷夫相信“你就是榜样。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需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如果你是一个经常迟到的老师,怎能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如果你是一个沉溺于手机的家长,你怎能要求孩子远离手机,戒除网瘾?如果你是一个容易动怒发火的家长,你怎能要求孩子温和有耐心呢?

关于阅读,“阅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课程。如果孩子不能学着好好读书并且喜欢阅读,那么这个孩子在其他方面发现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就很低。”正如雷夫老师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们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然而培养一个好的、热爱阅读的习惯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能养成的,反思下我们自己,作为家长的我们有自己的每月阅读计划吗?一年能读多少本书呢?所以阅读习惯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同时陪伴着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关于数学:本书中提到的“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好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没有语文那种诗意、气魄、伤感、欢乐,也没有音体美的愉悦、宁静、伤感。我自己真就有非常深刻的体会,无论是中学数学,还是考上大学后的高等数学,无论如何我就是没法喜欢上这门学科。然而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呢?雷夫的观点就是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感,他没有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练习,而是尽力去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学。让学生克服对数学畏难心理,让孩子喜欢数学。

关于电视、电影:56号教室20多年来一直有一项让人羡慕又紧跟潮流的课堂活动就是看电影。与很多人给学生看电影是为了填补时间的空白不同,雷夫给学生看电影是为了学习,让他们从中学习历史、艺术乃至人格,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这是多么伟大又实用的教育方式。其实对于能否让孩子看电视,我一直都持赞同的观点,因为无论是迪士尼的经典动画,还是BBC的探索奥秘,还是诸多拍摄优秀的记录片和电影都能建立孩子好的品格,并启发他们去了解探索更多未知世界,从而努力学习,并爱上学习。

11.《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篇十一

平凡的雷夫老师,用他不平凡的、创新的教育方式,用他热情的教育态度和超乎寻常的对学生的关爱,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引导孩子们成长为热爱学习的天使,也造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他分享的第56号教室的一个个温暖的、感人的、启人深思的小故事,深刻阐述了什么是耐心与信任、热情与责任,使读者为之钦佩与感动,感动之余亦有所思、有所得。

其一,学生对老师的单纯的信任比害怕的威信更重要。

书中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缺乏了某样东西――害怕。和我们大多数教师一样,雷夫老师最开始也认为要给学生下马威,因为这样才能树立起教师的威信,因为这样孩子们才会听话。然而,当班主任,光镇住学生是不行的,更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必须的,和孩子们互相信任亦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信任可以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起点!

其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在化学课上,一个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泪眼婆娑。为了让这个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实验,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师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太专注,以至于头发着了火都没有发觉……然而,更让人感触良多的是事后雷夫老师对于自己所说的话――“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了火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能像雷夫老师那样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师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那么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其三,培养终身阅读的学生,因为那是通往世界最好的道路。

雷夫老师认为:阅读不是一门科目,而是生活的基石。阅读无疑是有益的。正确引导下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展示不同角度下的多彩世界,它可以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同时,读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基础素养,书中优美的词句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词句间的哲理与道义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看待身边的人和事、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当个终身阅读的.好榜样,并尽力指导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坚持阅读,因为,那是通往美好世界最好的道路。

其四,全情投入,做一名具有教学艺术的教师。

教学亦是一门艺术学科,但不需要你具有极强的艺术天分,而需要你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探索。雷夫老师在书中说:“我这个老师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诚然,只要全情全心投入,学生的变化会带给我们欣喜,教学工作会让我们有成就感,持之以恒之后,时间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12.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篇十二

雷夫,就是这样一个即使无人督促、频繁应试、环境颓丧的状况下依旧对教育怀有热诚,对学生怀有爱心,为信仰不懈努力的人。看着他书中所描述的点点滴滴,同样身为教师的我感到有些惭愧。在此,借雷夫老师的观点,说说自己的教育理想。

我认为自己从事“真正的”教育时间短暂,我也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在“努力的另辟蹊径”。每一个班,每一批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尽管经验丰富也需要不断的改良,不断的“另辟蹊径”。然而,却没得到更多改善。

看点一:

雷夫老师就如同一般老师一样时也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去教学孩子。例如:用高压的方式,让孩子惧怕而遵守规定。然而他的心里一直认为一定有更好的方法。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他会与学生分享柯尔伯格的“道德六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要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56号教室是学生的避风港,雷夫老师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礼物。学生们可以尽情享受莎士比亚、经济学与摇滚乐班上独有的经济制度等。他让孩子们了解团队合作、语言的力量,以及正确处理金钱的态度。对这些孩子来说,他就像是一位心灵导师教。导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看点二:

正像雷夫说的,年轻的时候,他面对学生的错误,也曾发怒、沮丧,我现在也处于这种状态,但是“对小事发火,重要议题就得不到处理”这句话,给我已警醒,有时就是为学生的突发状况而生气,耽误了正常的教学,现在想想确实很不值得,也许换一种角度和心情来对待,就不会这样。教师这份工作,真的是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进而有所提高。

书中11页,雷夫与学生丽莎的对话,就像一面镜子,使我看到自己曾经处理类似事件的影子。“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而那时的我,因为学生不带作业,而采取一些和这件事情无关的惩罚方法,错失了使事情向好处发展的机会。

从中让我看到自己曾经教育孩子的影子,而这位“大鼻子”雷老师,也实在是个好榜样,我们都值得向他学习。

看点三:

“每天浪费2-3分钟,一个学期就会浪费200-300分钟,是五、六个小时!”

这是对于我最有警戒作用的一句话!我比较拖沓,进了教室总会为些琐事浪费一、两分钟,自认为没有什么。可是,现在课后的时间全面归还给学生了,这就要求课堂效率必须得到提高!决不能再每天浪费2分钟啦!积少成多啊!多谢雷夫老师给我的“当头棒喝”!

书,虽已读完;收获,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我也犹如雷夫老师的学生那样,深深地迷恋在这理想的“教育国度”之中了。

真心希望“成功无捷径!”成为每个老师的座右铭,成为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坚定的信念,期待老师们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13.《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篇十三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读后感

一有什么样的奇迹

拿到这本书,我在想一个小学教室能有什么样的奇迹发生?能用“奇迹”这个词?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每年都有上千普通家庭的学生希望加入雷夫的班级来改变人生,亦有人用百万年薪邀请这位洛杉矶的小学教师,但雷夫,这位“全美最优秀教师”依然坚守在这间不断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 „„

二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是何人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艾斯奎斯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年度“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他把奖金捐给了所在学校和学生,并成立了“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 “天才与圣徒”。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

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

是什么东西支撑着第56号教室奇迹的发生?我们可以确信一定有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老师。“是什么东西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我们可以注意到雷夫老师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雷夫老师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一)雷夫的教学哲学(思想上的)

1.雷夫老师对孩子的充满爱心

As I am not a particularly creative teacher, I decided to give

the kids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I have to offer :my time.Rafe Esquith

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

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雷夫·艾斯奎

我看到了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心。

2.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3.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

如果教师充满激情地去做,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蕴涵着无限可能。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无限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

4.失败是好事

5.我们可以做得更好。雷夫认为,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作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

6.好的导师,是孩子一生的奇迹

7.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要求才是根本

作为教师有时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多数教师以害怕为基础,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8.纪律必须符合逻辑

老师必须维持教室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孩子看不起。这就如同我们平时说的“一碗水要端平”一样。

9.打造一个避风港

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以信任为基础、毫无恐惧的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决佳场所。有些孩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然而,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优异表现的可能。

10.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正因为孩子的无法无天,所以我们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教室,飞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时才算失败。

11.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不会有人问他们第56号教室所重视的议题:“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漠视这些人生的重要的课题?或许是因为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难度却很高。然而,我们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学生,就必须正视这些议题。

12.过程就是一切。

雷夫在书中写道:“学年最后的演出很意思,接受观众起立鼓掌的感觉真不错但付出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再多的掌声也比不上孩子们所经历的探索,以及为了使每一个演出不同凡响所付出的努力。

(二)雷夫的教学行为的精华(行为上的)

1.道德培养的“六阶段”

“六阶段”已经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增长的基础建材。

2.注重发挥孩子们的潜力

3.注重班风建设

书中写道访客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从未因孩子们的学术能力、我的授课风格,或是墙面装饰的巧思而感到惊喜。他们在离去时赞叹连连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我们的“班风”。我们班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这样东西——害怕。

4.重视学生阅读

雷夫相信:“热爱阅读的的孩拥有更美好的人生。”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笑声和泪水是第56号教室的标准。这些孩子将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

5.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步骤二:每周作文;步骤三:每月读书心得。步骤四: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

6.设法使学生喜欢数学

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孩子如果想未来持续在数学这一科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真正爱上数字。

绝对不可拿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绝对不可拿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的过去表现来衡量他的进步。世界上总是有更会阅读、数学更强,或棒球打得更好的人。

8.播放历史性的演说

对儿童而言,优质记录片能启迪、增长见闻,并树立成功典范。另一个让历史活过来的方式,是“播放历史性的演说”。

9、自然课时必须重视观察、实验、记录、分析

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教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

四对我们的启示

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许多相似之处。有些东西在美国有用,在中国不一定有用,但有些理念和做法还是有借鉴价值的。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在自己的班级上让学生能够创造出奇迹,必须有一颗爱心,诚实、正直,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激情,才能使教师的智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而且对自己教学的未来成果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的所教的学生走得更高、更远,进而使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涯更加精彩。因此,教师有好的想法,要敢于大胆地付诸于行动,为了孩子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有时还要敢于承担一些压力或者所谓的“风险”,这样前进的步子就可能会更大一些。

上一篇:工程开工前期办理的手续下一篇:民政局改进作风提升效能的公开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