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

2024-06-19

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共10篇)

1.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一

小学语文讲读课教、学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执教人

课题: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一、以山为伴相知惜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二、湖月相衬美如画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了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三、妙笔天工画江南

《忆江南》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阳时写的,词中回忆了诗人曾经观光游览过的江南(江南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的美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静夜思》投影片,“谁能说出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白)

2、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一生漫游过许多山山水水,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篇。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五、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六、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七、板书设计

鸟飞尽 孤独寂寞 两不厌

云独闲 只有敬亭山 山 人相依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诗。

1.齐备上节课所学的《独坐敬亭山》。

2.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写山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写水的诗。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七、板书设计

湖光秋月→和谐 潭面无风 →如镜

朦胧 柔美

洞庭水→ 银盘

洞庭山 →青螺

山水和谐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七.板书设计

江花→红胜火 江水→ 绿如蓝 春意浓

能不忆江南 赞美怀念

教学反思:

2.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二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复习课文对外祖母的描写,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仔细研读,深入探究 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1、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明确]: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

2、从议论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在她没来以前……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那对……生活的”。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总结外祖母的形象

外祖母勤劳智慧、善良乐观,她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强的精神力量,即使在自己最困难的日子里,她也没有失去对善和美的信心。她热情自信,可亲可敬。在阿廖沙苦难的童年生活中,外祖母是他惟一的保护神,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她那些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给了阿廖沙生活的乐趣和积极的态度。

三、讨论课后练习二。

1.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2.“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 你小点声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3.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童年》

六、当堂检测 割

麦 任慧超

天还没亮,赵老师便起来了,妻子还正熟睡。他摸索着将窗帘拉开,桌子上便泻下了一片淡淡的月光,屋里的东西也便依稀可见了。他又摸摸索索地从墙上摘下镰刀,轻轻地拉开门,来到院里的石墩旁蹲下磨刀。村子里很安静,只听见低低的沙沙磨刀声。

磨罢镰刀,赵老师便走出了家门,他往东刚走了几步,不由笑了,用镰把敲敲脑袋,又回头往西。往东二里是学校,每天从家里出来便是往东去学校,走顺路了。自家的地在村西头,却很少去。家里家外的活,都是孩子他妈一手包揽,可真苦了一个妇道人家。妻子真是好样儿的,表面上她常对人说:“就他忙,一个孩子王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她对丈夫获得的各级优秀教师证书什么的,却宝贝似的保存着。她从心里疼爱他,理解他,支持他。

迎着一弯下弦月,赵老师走着,心里仿佛揣着一个神圣的使命。多少年了,他都没有完成这项“使命”,以弥补他对妻子的愧疚。

他边走边想着孩子妈多少年来的辛勤。到了地头,借着月光,只见麦垅像一幅幅金黄的缎带,煞是喜人。他动镰便割了起来。麦子潮润润的,晨风凉爽爽的,地里就他一个人,割得挺自在。他估摸割完后还不会耽误到学校辅导学生晨读,待孩子妈来了,一定会惊喜。想到这儿,他笑了。然后,中午放学后再去找台打麦机,连三赶四将麦子脱出来,该是他今年麦收的功劳。

他不由地想到了学校。割麦如救火,救火不如救命,辅导学生复习准备中考不像救命?每当上学校经过村口,住在那里的驼背八爷总是眼巴巴地望着他,问:“小三八呀,哦不,赵老师,咱这穷乡僻壤里啥时能飞出只金凤凰啊?”是啊,他肩负着多少乡亲的厚望啊,村里爷儿们识字断文的少,都希望小字辈有个出息;再说,前几天乡文教助理曾经拍着他的肩膀说:“赵老师,咱乡就看你们‘联中’了,你们‘联中’就看你教的那个班级。”……

不知不觉中,月儿不见了,东方染上一片橘红,麦子割完了。望着满地的麦茌,他笑得好舒心。

匆匆地赶回家,妻子也早起床做饭,见他拿着镰刀急急忙忙的样子,将一只手从面盆里抬起来在额头上搭个凉棚,望着东方刚露头的太阳: “哟,我说哩,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

“别用老眼光看人嘛!”赵老师笑笑,“今儿上午你把麦子拉到场里,晌午我去找打麦机。”

“嗯,是我看错了,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

上午十点多钟,赵老师正给学生上课,妻子气呼呼地赶来了,当着几十个学生的面,劈头就问:“你割的是谁家的麦子?”“咱家的呀!”“胡说!你把三狗子家的割了!”“哄——”学生们都笑了。他难堪地站着。妻子气呼呼地走了。

3.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三

说说心里话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师附小 何玉玲

【设计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民主又激昂向上的课堂氛围,通过富有新意的课堂模式和师生、生生之间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对话,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心话,“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让习作成了学生自由渲泄的平台,培养善于捕捉生活感受的触觉,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写作的信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向别人说心里话,而且能说得真实、具体、生动,最好能说得有创意。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尊重别人的感受,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3、学习修改习作,培养捕捉生活感受的触觉和习作的自信。【教学重难点】解决如何把心里话写真实、写具体。【教学准备】课件,批阅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情引入

1、师生谈话,此时此刻,你们又想对谁说什么呢?(板书:谁?说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同学们,在一定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人或事,我们都会产生很多想法,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就叫心里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单元二习作的学习:说说心里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教师灵活根据课堂的情境自然引入课题,找到学习内容与课堂实际的契合点,形态自然平实,有利于形成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二、层层剖析,点亮思维

1、指名读题目,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习作有什么要求,并且把重点的语句划下来。

2、交流分享。

你划了什么?你认为划的这段话里最重要的一个词是什么?

4、习作要求我们把心里话向谁说呢?要求我们说什么? 从这个省略号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懂习作要求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明白,说的对象和内容都是无限制的。再加上课件的展示,很好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引擎,点亮了学生的习作思维,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要一吐为快的欲望。

三、回顾生活,练写具体

1、你打算向谁说?说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四人小组交流,师巡视。

3、全班交流。

4、昨天老师提前采访了小豪同学,这是当时他所说的话,请看幻灯片,我们的习作写成这样行吗?为什么?

出示小豪的话:

爸爸妈妈,不知不觉,我已经读四年级了。我十分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但这一两年来,我觉得我们家越来越缺乏生气了。记得小时候你们下班 回家总会和我一起玩。可现在一到家我就做作业,你们一个看电视,一个上网,我们之间已很久没有聊天了,有时做完作业找你们玩,可你们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没空理我。我多想回到小时候啊!

5、全班分享:如何可以让这篇文章更具休?

⑴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出爸爸妈妈是如何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和我玩的。⑵在“养育之恩”“和我一起玩”词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场景的描述让文章具体化。

⑶其他可以写具体的地方,同学自由发言。⑷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和修改方法。

6、练习写具体,师巡视。

7、抽学生连缀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对生说:同学们,一篇充满真情实感又生动具体的文章就是这样形成的,懂了吗?

【设计意图】本小节的教学选取了学生普遍都会有感触的问题,勾起学生的生活回顾,便于学生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从而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扩充,旨在突破在习作中如何写具体的重难点。

四、指导定题,自由习作

1、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下面你们就要开始习作了,你打算给文章定一个什么题目?

2、这是我收集到的一些题目,供大家参考。

3、学生习作。

【设计意图】课题就提倡“少写命题作文”,得学生往往不习惯在命题上花工夫,该环节不露痕迹地提醒了孩子们要在命题上花心思,多动脑筋,并且出示了一些命题让学生借鉴,从而触发了孩子们写出有个性的题目和作文。【板书设计】

说说心里话

谁? 说什么?

真实、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真情颁奖,分享佳作

1、同学们,老师用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认认真真地批阅了同学们的习作,同学们写得很真实、很感人,老师被你们深深地感动了,因此啊,这节习作评讲课我打算开一个颁奖典礼。

2、下面,我们颁发第一个大奖:最佳片段奖。获奖的第一组同学片段是„„。

⑴ 请看这一组片段,你有什么想说呢?(预设:觉得很好笑,语言很幽默)

你觉得哪些词语运用得很幽默?说说你的感受。

这一组片段获奖的原因是:语言幽默风趣。

公布片段作者。⑵请看第二组获奖的片段,你认为这一组片段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说一说片段好在哪里,你有什么体会。这一组同学获奖的原因是:修辞手法运用得当。分角色读片段。公布片段作者。

⑶ 请看第三组获奖的片段,谈谈你的感受。指名说一说片段好在哪里,你有什么体会。

这一组同学获奖的原因是:动词运用准确,描写生动传神。公布片段作者。

作者读读自己所写片段,谈创作感受。

⑷ 请四人小组内互相交流习作,评出一组最佳片段,并说说好在哪里,如果确实好的话,可以多评。生评,师参与小组评。全班分享。

3、下面,我们颁发第二个大奖:最佳习作奖。

⑴ 第一个获奖的同学是„„。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深深地被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浓浓的兄妹之情所感动,例如这一句:„„,(本篇习作选的是一篇《妹妹,我想对你说》,文章真挚感人,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在选材上选择有真情实感的人与事,用恰当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真”动人,原文具体见附件。)

⑵获奖学生有感情读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说说你的心里感受。⑶全班分享听后感受。⑷师小结

⑸第二个获奖的同学是„„。

获奖学生有感情读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你有什么话想说的。

(本篇习作选的是一篇《XX同学,我想对你说》,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也对XX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让他们感受写出“真实”的内心世界是可以渲泄自已,也可以打动别人,创造美好和谐的集体,原文具体见附件。)师小结。

⑶公布其他获“优秀习作奖”的同学名单。接受同学们的祝贺。

4、下面,我们颁发第三个大奖:最具创意奖。出示获奖者。

指名作者讲出主要内容。师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完成习作后会有成就感,最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欣常和肯定。因此把评讲课设计为一个颁奖典礼,就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依托学生习作中的“最佳片段”和“最佳习作”,紧扣“真”字展开评析,让学生带着真情实感体验、分享,点拨表达技巧,体会真情表达,张扬个性特点,挥写真情、创新、灵性文章。

二、真情告白,总结提升

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什么话说的。

(重点引导:

1、获奖学生分析自己获奖的原因,能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真实感人,能合理运用写作手法,所以生动具体。

2、获奖学生说自己得奖感受时,及时给予赞美,培养写作的热情和自信。

3、非获奖学生说自己的失望时,或给予鼓励,或教给方法,让其感受写作文并不难,自己也可以写出好的文章。)

师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写作的自信,又能够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识。

【附件】

妹妹,我想对你说

刘洋

妹妹,哥哥一直想跟你说很多很多话,但一直没机会说,今天哥哥就在作文里对你说吧!

瑶瑶,你知道吗?你是开刀取出来的,你刚出生时有八斤多重,比哥哥出生时还重呢!也许是因为麻醉的原因,在你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发现你语言交流比同龄人弱些,经过治疗,你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大家都希望你快快好起来哟!

在你三岁的时候,我们送你去了南约幼儿园,你和小朋友们相处得很好,和大家聊天,玩积木,哥哥非常高兴。我最喜欢和妈妈一起去幼儿园接你,因为我喜欢看着你天真无邪的笑容,露出洁白的牙齿伸出胖乎乎的莲藕似的小手抱着我,所以你即使打我的身体,咬我的手指和脸蛋,我也不会还手。当你每一次叫我“哥哥”时,每一次叫我“大哥”时,甚至你每一次用稚嫩的声音叫我“刘洋”时,我都觉得有一股暖流流出来,我感到有你陪着我,我很幸福!很幸福!

瑶瑶,你知道吗?你的名字是我和妈妈起的呢!意思是美丽的玉,我们希望你永远青春、美丽。但是,我觉得你的胆量和智力要加强一下:你别怕风筒,风筒可不会伤害你。其实,风筒是个温柔的家伙呢!它吹出来的风暖暖的,柔柔人,舒服极了!现在,你已经会说一加一等于二,但你却总是说二加二等于三,我已经教了你好多好多次了,两个苹果再加两个就有四个苹果了,你还没明白吗?不过,不要紧,我会想更多的方法等你明白,我相信,你一定会变得和我一样聪明。等哥哥长大了有了工作,一定拿工资给你买你最喜欢的雪糕和草莓。

瑶瑶,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我只想说:“哥哥喜欢你,哥哥爱你!”

我想对龚俊熙说

林卓盈

龚俊熙,你别再淘气了。你每次下课后,都会像离弦箭般冲出课室,在走廊上横冲直撞,搞得走廊上一片狼藉。当老师问起是谁搞的时候,你就装无辜地摊摊手,为自己做的错事撒谎。有一次,你又像往常一样,冲出课室,搞得走廊乱糟糟的:垃圾桶倒了,里面的垃圾宝宝全部跑出来了,东蹦一个,西蹦一个;扫把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绊倒的人可不少;垃圾铲乱躺在扫把槽里,仿佛在说:“哈哈,这里是我的地盘,非垃圾铲勿进!”„„何老师发现了,火冒三丈:“谁搞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龚俊熙!”何老师指着走廊,怒气冲冲地命令:“快给我去收拾好!”你却摊开手,耸耸肩,无辜地说:“又不是我弄的,是别人弄的。”搞得何老师得亲自出马,把走廊收拾好。

龚俊熙,你别再说不文明用语了。有一次,大家正在认真地上数学课。张航的笔掉地上了,他弯下腰,正准备捡笔。一不小心腿碰到了你的裤子。你就猛地顺势一踹,张航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你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着张航,破口大骂。你不知道,张航当时是多伤心啊!同学们也觉得你没礼貌,没家教!

4.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四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指今天

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

和的殖民地,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

和的殖民统治下(除

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

19世纪初,在和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的运动。

在南美洲北部地区,1819年,率领队伍,大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他和

被誉为南美的“

”。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和政治压迫。这些做法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1857年,印度

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利的也参加了起义。年轻的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数日,直到壮烈牺牲。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

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

。15世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莫斯科大公

(1533-1584年在位)即位后,正式采用“

”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俄国

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18世纪初,沙皇

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内容: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_______行政体制,加强_______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_______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_______提拔人才

③经济:鼓励兴办_______,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_______,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习俗: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_______。

意义: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

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

彼得一世改革以

和学习

为目标,开启了俄国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

有所发展,但是,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

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的发展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

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东临、西濒临的大国,北方完成了,工业生产居世界第位,南方却以

经济为主,大量使用

劳动。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南方反对提高关税。同时,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度,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则力图扩展

制度,建立新的蓄奴州。北方坚持主张。

(二)内战爆发

导火线: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

当选为美国总统第16任总统。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

”。

开始:1861年4月,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

”。

(三)北方的胜利

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颁布了《

》,这两个法令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南北战争以

胜利告终。

林肯为维护

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与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

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

幕府统治之下。推行

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853年和1854年,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不久,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二)倒幕运动

面对

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一部分

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1868年1月,倒幕派武装在京都发动“

”政变,拥立

亲政。同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

”。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

(三)明治维新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以

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政治上,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

”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此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残余,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的道路。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19世纪,随着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紧密结合。

3.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发明家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车、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

”。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4.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1883年,德国工程师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__狄塞尔__发明了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企业家

使用

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____、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5.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1867年,瑞典化学家

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人

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

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6.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

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

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促进了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不断壮大。

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

。同时,越来越多的走出家庭,成为,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促进了。

4.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城市的环境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到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也在发生着变化。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

。首先是

由于

日益扩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

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

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1.英国科学家__牛顿__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和

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

年,牛顿出版了《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1859

年,英国生物学家__

__出版了《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__

__的一次伟大革命。

3.巴尔扎克是

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

》的小说集。他的经典之作如《__

__》《__

__》等,再现了法国

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4.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__

__》、《

》《

》等,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

__

__”。

5.德国天才的作曲家——__

__,《__

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

1804

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__

__和_

_

__的成熟。《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贝多芬对__

__、__

__和的渴望。

6.荷兰画家梵高代表作有《__

__》《__

5.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五

第1课:找空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找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与性质。

2、初步确立做前思、多试试才知道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大号塑料袋若干:数量多于学生数,透明度越高越好,事先应至少打开过一次。

2、教具:砖块、土块、海绵。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猜猜、说说,引发认知冲突。

1、用言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参与。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自顾自地正面看、反面看、拎高看、张开袋口朝里看……当学生忍不住要问时,抛出问题:袋子里面有东西吗?

(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孩子会回答“没有”,极个别的孩子会说“有”,是“气”“空气”。)

2、回应学生。教师一边问“到底有没有”。一边慢慢收紧袋口,让学生判断。

(刚才回答“没有”的孩子会出现分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改变初衷,相信袋子里有东西。)

3、针对学生不同的看法,教师采用不同的回应。比如,让还是认为袋子里没有东西的孩子拍拍、捏捏鼓着的袋子;让认为有东西的孩子说说“里面是什么”。

4、揭示词语:空气。

(至此,孩子初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与“空气是看不见的”这—性质,他们的认知冲突得以解决。)

(二)、空气无处不在

1.请学生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学生将海绵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海绵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学生将海绵放入杯底,然后将杯子倾斜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学生观察海绵的变化,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5.讨论:

第一次海绵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海绵为什么湿了呢?

6、还有哪有空气?(粉笔放水中,会有泡泡说明有空气,衣服、包里都有空气)

五、看看、说说,用孩子的语言表达对空气的认识。

结合二维图,师生一起看看、说说,共同完成诗歌《神奇的空气》。

空气空气,我看不见你,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以开火车方式让孩子接——)

我在桌子下,我在空调前,我在窗台上,我在„„

空气空气,我看不见你,空气空气,我要抓住你,(师幼一起边做边说——)

一不小心,你又跑了。

这次我要抓紧、抓紧、再抓紧„„

哈哈,你跑不掉啦!

(教师带幼儿拍着鼓鼓的袋子,由轻拍、稍重拍,到用力拍。)

嘭——!袋子“炸”破啦。

六、【小结】:空气无处不在

七、【教学活动】

现在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在教室找空气。再到外面找空气去!

八、【板书】

6.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篇六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gōu qú

bǎn tú

jù lǒng

ǒu ěr

hén jì()()()

()

()

zhǎng wò

dàng yàng lüè

guò

di àn()()

()

()

()

二、给下列带点字用横线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似的(shì

sì)

吹皱(zòu zhòu)

绽开(zhàn zhài)吹拂(fó

fú)

傍花(bàng páng)

顷刻间(qīng qǐng)

三、按要求写成语。(9分)

1、把下列描写优美景色的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四个同类型的成语。世外()

春深()

飞瀑()

古木()()()()

()

2、在横线上补充叠词成语。如:(栩栩)如生

生机

小心

起舞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今天栽下(),明天长成()。叫风沙(),让百鸟()。——《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他()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才能()。

4、《江南春》的作者是(),全诗如下: 下:。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春日到郊外游玩时偶有所感写成的一首诗。

。抒发了诗人郊游时()的心情。

5、我国历史上有“书圣”之称的是东晋书法家(),代表作品有 《 》。

五、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在原地修改病句。

他终于打听到了问清了王阿姨家的电话号码。

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燕子()外形娇美,()飞行的姿势也很优美。

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

六、把下列一段话连好后读一读(5分)

()顿时,锅里响个不停。

()翻了两次,荷包蛋基本成形了。

()早晨,我开始煎荷包蛋,先开煤气,再倒香油。然后拿起一个鸡蛋,掰开,倒进锅里。

()过了一会儿,一只金黄色的荷包蛋便煎好了。()一会儿,我放点盐,用铲子净蛋翻了个身。

七、课内阅读。(25分)

(一)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这就是()的小燕子。1.

在()内填上合适的词。

2.作者郑振铎按照从()到()的观察顺序写了小燕子的()。此外,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还写了小燕子为春光增添生趣以及()、()等内容。

(二)是啊 杏花开了

说着

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从“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体会到什么?

八、作文。(30分)

春天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大家先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最充分。

九、附加题。(20分)

1、根据所给的意思找成语,用线连起来。12分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让人难堪。面面相觑 形容非常宽裕,多出很多。众目睽睽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历历在目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绰绰有余 指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眼前。咄咄逼人 在大庭广众,被很多人注视着。忧心忡忡

2、成语接龙游戏8分

7.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本课学习剪动物,重点学会用剪纸剪动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动物,学会用剪纸装饰纹装饰动物。

3、情感与态度目标: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剪纸兴趣。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动物的剪纸方法。教学难点:外形设计。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的彩色纸、剪刀、刻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动物的作品,这是什么? 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活灵活现地表现出自然中的万事万物,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我们可以用剪刀代替笔,这就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用纸剪出美丽的动物,用装饰纹美化你所喜爱的动物。板书课题:剪动物

二、剪纸技能在动物中的运用。

1、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吧,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见过的动物吗?

2、提问:动物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形状、色彩、花纹)

3、剪纸在动物中的运用。

师:每只动物都有不同的形状、色彩,它的花纹就是由不同的装饰纹组成。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动物进行剪纸创作。

4、装饰纹在动物中的运用。

质疑:怎样能把手中的动物变得更漂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动物,上面都用了哪些装饰纹? 讨论、交流。

3、教学制作方法和步骤(1)同学们拿出一张彩纸。(2)拿出笔在纸上画出动物的外形(3)第三用剪刀沿着笔画过的痕迹剪纸。

三、学生创作过程

教师布置作业内容及要求:下面同学们就按照课本上的图案剪纸与装饰上各种纹,设计一只具有自己风格的动物作品。要求大胆想象,勇于实践。让学生把作品拿起来检查、及时指出优缺点

四、展评作品

组织学生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集体讲评

五、总结

剪纸作品无论是简洁的、还是复杂的、细致的都各有特色,都是同学们辛勤劳动的果实,我们要珍惜。

第二课时

课题:剪纸贴花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三、教学难点: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四、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纸,剪刀、刀子各一把,两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课堂导入:

l、教师出示多种类的美术作品。(课件出示)师:这些都是什么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绘画、剪纸等;

师:哪些是剪纸作品?(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师:剪纸作品与其它美术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有哪些特点?生答:单纯、简朴、朴实、富装饰性。(教师板书)

师: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走近剪纸艺术。(板书课题:民间艺术――剪纸贴花)

(三)教学新课:

1、教师讲述:这些剪纸作品都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课件出示)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出示课件)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 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剪刀、刻刀等)

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3图4,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6、用课件出示贴花的剪纸作品。

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剪纸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8、教师展示图

3、图4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贴上花纹使动物的形状更加美丽。

9、下面老师先尝试一下,你们看老师是怎样剪的。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四)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尝试一下吗?好的,看谁的剪纸作品最具有想象力。剪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学生作品

1、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2、学生互评。

(六)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板书设计: 剪纸贴花

8.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品味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的美好情操之志,并从中有所感悟。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长圆形,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花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黄色的。果在秋季成熟,内有很多种子,种子的外种皮多汁,可以吃。果皮可入药。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

2、文题“石榴”就是本文的线索,作者按“爱——绘——赞”的思路组织材料,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 1 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星空》(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

4、《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爱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而中国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以状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写成此文。

5、学习生字:

争妍(yán)斗艳 奇崛(jué)枯瘠(jí)犀利(xī)丰腴(yú).....剌(ló)金罍(léi)盎然(àng)皓齿(hào)唾津(tùo jīn)潜溢(qián).......

6、理解生词。

7、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说说作者对石榴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明确: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状写对象——石榴,点出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再到果实的顺序来描绘石榴。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1段。

明确: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最后一句总领全文,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本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生动具体的描绘,表现了石榴的美丽、清逸、充满活力的特点,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不畏威压,热烈而充满活力、奋发向上,这是石榴的个性,是它的内在美。个性就是特色,就是美,就是不同的一般。因为个性,生活才生动充实,丰富多样;因为个性,世界才千差万别,美丽多彩。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明确: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2、本文抓住“最可爱”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哪些特征? 明确:依次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和“子粒”。枝叶:(与梅、柳比较)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比作夏季的心脏。

骨朵:“小茄形”,“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玛瑙琢成的花瓶。果实:似“破口大笑”。

子粒:“透明光嫩的皓齿”,丰腴,有酸甜两种。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的,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 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四、品析语言:

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2、“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比、对偶手法,把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的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3、“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

4、“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5、“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

6、“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垒吗?它会笑你呢。”——语言幽默,富有情趣,写出石榴的变化和惹人喜爱。

7、“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句使用拟人手法,把石榴作为一个有情有义,充满生命力的人来写,形象地描绘出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段末尾、第六段首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中心,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要地位,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罍,促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

五、合作探究:

1、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明确:揭示了石榴毫不辟易阳光的直射——敢于对抗骄阳,毫不示弱的精神;热烈、充 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品格。

2、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明确:第一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上相似),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3、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欢石榴。

六、教师小结:

文章给了我们写作上的启示。作者借《石榴》讴歌了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因而被称为杰作。以此看来,状物类文章,重在写意人生,突出事物的价值。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1、石榴 爱石榴:最可爱。

绘石榴: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

9.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韩晓的《我想去桂林》,歌词滚动出现。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2.听了这首歌,现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文章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想:桂林山水美在哪里? 2.课堂交流

(1)认读生字新词

漓江、波澜壮阔、欣赏、无暇、翡翠、峰峦雄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竹筏、指导书写:澜、嶙

(2)读准“啊”的变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3)现在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特点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4)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那么请你说说,桂林山水美在哪里?(指名朗读你认为美的段落,指读通顺,读流利,注意注意指导读好六个“啊”的变调)

三、理清脉落,确定研究内容 1.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学生讨论后板书:

山水

山水 总────→分──—→总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大家想先欣赏作者笔下的漓江的水,还是桂林的山?

四、精读课文,感悟漓江水的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要求:(1)画出描写水美的句子,反复朗读;(2)想想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你对那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2.交流感悟。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静”

①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②看图片,说说静的感觉。

③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 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清”

①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②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出示“水中倒影”的图片。

③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④感情诵读

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

①“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②引导理解: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③看图欣赏 补充: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④感情诵读

读出赞叹之情。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3.配乐有感情朗读 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坐上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水。其他同学眯着眼,在头脑中放电影,想像漓江的水是怎么静、怎么静、怎么绿的。(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4.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那么美的段落,不把它背下来,积累下来,太可惜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种背诵方法,叫“列提纲背诵”。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试着背诵。5.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6.课堂练笔。

作者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时,用了三个结构特点相似的分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排比句。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说说下面的句子呢?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课堂描述)

一、自主学习桂林的山

1.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结: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4.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二、课堂交流,体悟桂林山的美 1.“险”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

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危峰兀立!

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

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仰头看这座山峰,你不由得惊叹──

生:危峰──兀立!师:这“危”就是── 生:险!

师:险吗?有一句古诗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楼”是── 生:高楼

师:那么“危峰兀立”的“危”就是── 生:高

师:因为高,所以── 生:险

师:多险? 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

师:在看着山峰上的岩石,有横的,有竖的,交错着,这就是── 生:怪石嶙峋

师:这么大的石头在山峰上交错重叠,好像随时都毁掉下来,危险吗? 生:危险

师:危峰兀立加上怪石嶙峋,这真是险上加险啊──我们再读── 2.“奇”

生:桂林山的“奇”给我的印象最深。它奇在拔地而起,而且各不相连;奇在它的形态千奇百怪。师:体会得非常全面!生:我们平时见到的山峰往往都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一座座独立的。很少见,很独特!

师: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多媒体映示相关画面)能把它读好吗?(生读词语)

生:这里的山峰形状很多,而且十分奇特!师:这就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读 生:读词语

师:都有哪些形状? 生:“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形态万千的山(播放图片),像什么? 生:„„

师:来,把这句话读好。生:„„

师:这三个像读得很有意思,你再读读,我好像感觉到他是边看边读的,你还有什么不同的读法,自己试试──(生读句子,很投入)3.“秀”

生:我对“秀”特别感兴趣。因为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我都很喜欢。屏障本来就很美,翠绿色的,那就更美了;竹笋,说明那山尖尖的,很有趣!生:我尤其喜欢那“新生的竹笋”,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很可爱!师:在你眼里,这山都活了!(很动情地肯定)两位同学体会得那么好,能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吗?(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即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不是──实在是因为── 生:读──

师: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不是──实在是因为──

4.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别具一格,那样的令人难忘,把桂林的山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好不好?请大家准备一下,把这段内容有感情地背下来。(自由准备)5.让我们看着屏幕,以上节课的“列提纲背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语言赞美桂林的奇山险石。(师生合作)

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

三、体会山和水相映之美 过渡: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2.师故意误读: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师作迷惑不解状)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师:难怪作者会发出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练笔抒情

师:如果真的有一天,你划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你最想做什么?假如你是一位多情的诗人,假如你是一名出色的画家,假如你是一名歌手„„用“置身于如此美的风景中,我会────────”写一段话

生:假如我是一名诗人,我要用手中的笔赞美这迷人的青山秀水。生:假如我是一名歌手,我一定会让刘三姐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

生: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会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这秀丽多姿的桂林风光,让中外游客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4.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也曾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我们来一起合作深情地读读。(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配乐朗读

10.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教案 篇十

一、定好目标,自由探索

1.我非常相信你们,你们的推销一定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但是,要把你们公司的神奇玻璃推销出去,你得首先学好课文,熟悉神奇的玻璃,你们想学习、了解有关神奇玻璃的哪些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什么名称作用)

2.怎样才能了解神奇玻璃的这些知识呢?各小组讨论学习本课的方法。

生1:读课文,找出写玻璃名称和作用的句子。

生2:抓重点词语,归纳玻璃的作用。

生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来解决。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怎么学读课文画句子抓词语讨论交流)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确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

四、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情况,互相交流,掌握课文中介绍的五种神奇玻璃的名称和作用。

2全班交流:通过学习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师相机板书五种玻璃的名称和作用)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师适时点拨)

合作推销。

1.师:我是一个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最近刚开发了一个花园,名叫“水木年华”。我要给我的花园安装些神奇的玻璃,以此来提高房价。听说这里要开神奇玻璃展销会,特来看看有没有适合需要的产品。

2.学生分组进行产品推销,多媒体出示推销员要求

①自己设计推销词,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创意;

②说话有条理、大方;

③能说清楚神奇玻璃的作用。

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推选一名推销员,作汇报发言。

3.每组推销要求(用卡片的形式分发到各组)

泡沫玻璃产品推销小组具体要求

1、阐述本产品的作用;

2、叙述过程中要用上“浮在水面”、“气泡”、“结实”等关键词;

3、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句式;

4、用一句广告词结束你的推销。

夹丝玻璃产品推销小组具体要求;

1、阐述本产品的特点和用途;

2、叙述过程中要用上“坚硬”、“安然无恙”等关键词语;

3、用上“即使??仍然??”这个句式;

4、用一句广告词结束你的推销。

变色玻璃产品推销小组具体要求;

1、阐述本产品的特点和用途;

2、叙述过程中要用上“反射”、“调节”等关键词语;

3、用上一个比喻句;

4、用一句广告词结束你的推销。

隔热玻璃产品推销小组要求;

1、阐述本产品的特点和用途;

2、叙述过程中要用上“防止”、“阻挡”等关键词语;

3、用上一句排比句;

4、用一句广告词结束你的推销。

吃音玻璃产品推销小组具体要求;

1、阐述本产品的特点和用途;

2、叙述过程中要用上“噪音”、“分贝”等关键词语;

3、用上“即使??也??”句式;

4、用一句广告词结束你的推销。

二、发挥潜能,创造设计

1.过渡:你们的课文内容学得扎实,推销水平也很高,真好!同学们,我们人类真了不起,研制出了这么神奇的玻璃。同学们上节课已经查找了许多资料,了解了许多神奇的玻璃,老师也展示给同学一些神奇玻璃(课件出示各种神奇的玻璃)。

2.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神奇玻璃吗?

3.师生点评。

三、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总结评价:今天的语文课你认为学得怎么样?

2.布置作业:将自己最喜欢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课文中介绍的)的特点、作等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上一篇:组织生活会互评意见下一篇:班级管理班主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