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作文的

2024-12-08

童年的发现作文的(11篇)

1.童年的发现作文的 篇一

童年时的那些有趣好玩的发现就像海边一个个美丽的贝壳,每一个都承载着美好的记忆!

记得五岁时的一个夏天,月亮姐姐圆圆的挂在天上,好像一个大玉盘。星星都调皮的眨着眼,有的还在捉迷藏呢!我穿着一件小短袖,下身穿着一条小马裤,高高兴兴的来到球场,享受夜晚带给我的宁静与凉爽。突然,一道清脆的叫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他们会是谁呢?当然是天才歌唱家,蟋蟀先生了。虽然它唱得很好,但我喜欢享受宁静,于是,我就当起了“猎人”来猎取我的“猎物”—— 蟋蟀。

我先在草丛里找,虽然有可恶的蚊子,但我还是要下定决心捉住蟋蟀。我终于发现一只,我蹑手蹑脚来到他身边,找准时机,猛一扑,就捉住了这位“歌唱家”。

我把它放到石桌上,一边捏着它,一边仔细观察它,发现它有两条触须在不停的动,我就用手捏着触须,他便使劲挣扎。为了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也为了防止它逃跑,我把它的两条大腿揪掉了,放开它,它便自己爬了起来,而且很快。我又迅速捉住了它,把它两个触须揪掉了再放开让它跑,它却一步也不再走了,而是站在原地“发呆”。

这件事后,我发现了一个道理:触须就是蟋蟀的`眼睛。

2.童年的发现作文的 篇二

一.对那位男性教师的评论

至于那位男性教师的名字叫什么, 费奥多罗夫是不便于向我们介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印象确实不大好。

童年的费奥多罗夫每天夜里做梦都在飞, 这和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的现象一样, 于是他们几个人决定去见这位老师, 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按理说, 梦是人在睡眠时局部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当人在生活中大脑受到较强烈的刺激时, 还会做各种恶梦。这位老师当时把这个不大深奥的道理向他的学生们解释清楚也就得了, 但是, 不知是他确实一时解释不了人之所以做梦的道理, 还是他有意要借错解做梦来引导学生们在学习时不淘气, 他竟答非所问地解释说:“梦里飞行, 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难道人在白天就不能长身体吗?于是费奥多罗夫和小伙伴们又向这位老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这位老师又谬以千里地说白天他们太淘气, 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 细胞就不停地繁殖。他就这样再三误导, 继而向这几个学生得出了人是由草履虫、鱼、青蛙、飞鸟、猴子进化而来的结论。

难道人是由草履虫、鱼、青蛙、飞鸟、猴子这一简单的生物链条进化而来的吗?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告诉我们:大约在46亿年前, 刚刚形成的地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大约在39亿年前, 地球上经过多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变化, 形成了原始生命, 而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比如草履虫, 它是地球上低等动物中的其中一种, 又比如说鱼类, 它是水生动物中的一种, 当然, 鱼类比草履虫高等, 至今为止, 有哪位生物学家已经证实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是由草履虫和鱼类等进化而来的呢?不错, 达尔文在《物种的起源》一书中是提到过草履虫、鱼类、飞鸟和猴子等, 其本意在于说明动物是由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而来的, 而没有把人类的进化过程归结为草履虫———鱼类———青蛙———飞鸟———猴子———人。在生物分类中, 人类属于脊椎动物门, 哺乳纲, 灵长目, 人科, 人属, 人种。光是在灵长目中, 除人科外, 还有猴科、长臂猿科、类人猿科等。远古时期只有类人猿科中的其中一种才能进化成人, 猴子怎么能进化成人呢?

可见这位老师告诉他的学生们的这种人类进化史同他解释人做梦的现象一样荒谬。如果他没有掌握和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话, 那是在信口开河;如果他故意在歪曲达尔文的进化论而为自己的师道尊严服务的话, 那是对科学知识的亵渎, 都是在误导学生们走向掌握知识的歧路, 怪不得此后童年的费奥多罗夫从河里抓到一条鱼, 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某些特征;怪不得他又把这位老师误导的小鱼、青蛙等进化成人的说法来解释女性怀胎变成婴儿的过程。

二.对教师奥尔加·伊万诺夫娜的评论

经过那位男教师的教授, 从此虫儿鸟儿鱼儿猴儿进化成人的观点在小费奥多罗夫的脑子里扎了根。三年过后, 他上了六年级。有一次,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 讲人的发育和进化。是的, 年轻的教师, 特别是年轻的女教师在一班孩子们的面前讲课的表情最好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 因为这种教态往往能起到镇住学生、自我防护的作用, 况且她讲的这节课的内容是谁也没有亲眼所见的有关人的起源, 人的发育和进化问题。这时候, 事情发生了, 小费奥多罗夫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 这句话太深奥了, 他们当然没发现这句话的错误, 因而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 大家都默不作声。

年轻女教师上述的这句话根本有悖于进化论的观点, 道理很简单: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怎么能在九个月的母腹中的胎儿生长过程中再现?小费奥多罗夫当时是根本不知道这句话的毛病的, 倒契合了扎根于他心中的把飞鸟变鱼的原理推衍到九月怀胎中去, 因而为自己早已发现的所谓胚胎发育规律而感到格外高兴, 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位叫奥尔加·伊万诺夫娜的女教师误解了他的笑声, 以为她的笑不怀好意, 因而当场把他撵出了教室。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错了, 错在她对胚胎发育规律的错解。她还年轻, 也许大有时间纠正她自己的“按照进化论的观点,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这个错误论断, 但是, 她误解了小费奥多罗夫的笑声, 把他轰出教室, 从而使这个错误论断铺在全班学生面前当成真理显得颠扑不破。小费奥多罗夫被轰出教室后, 更是觉得老师和他的这一共同论断是“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这不能不说是师生们的共同悲哀, 是教育上的一种悲哀。

三.对小费奥多罗夫的评论

小费奥多罗夫是个自信的孩子。他每天夜里做梦可以在街道上空, 在白桦林梢头, 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随心所欲地飞翔, 便自信地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在上生物课的课堂上, 他为自己早就发现老师奥尔加·伊万诺夫所说的胚胎发育规律, 因而格外高兴而发出笑声时, 老师误解了他的笑声, 把他轰出教室, 他还自信地自我安慰道:“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种自信心往往能带给人冲破种种阻力、朝着人生目标奋勇向前的动力, 因而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小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勤奋学习, 具有独立钻研科学知识能力的孩子。他发现其他同学像他那样也能梦见自己能飞行, 便同他们一起去请教老师, 向老师刨根问底地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当老师误导他们说人的进化过程是由鱼变人之类的谬论时, 小费奥多罗夫便把这种错误的理论付诸实践来验证, 企图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并用这种错误的进化理论解释婴儿在母胎中的生长过程。显然, 大前提错了, 他的这种实践上和理论上探索科学知识的结果, 难免归于失败, 但是, 正如伊索所说过的:“人们的灾祸常成为他的学问。”真理往往是从排斥谬误中得到的。小费奥多罗夫的勤奋学习、独立钻研科学知识的精神诚为可贵。

小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尊敬老师, 能宽容他人和易于调节自己心境的孩子。当奥尔加·伊万诺夫娜误解了他的笑声, 以为他的笑不怀好意而把他轰出教室时, 他没有怨恨老师, 反而“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心想:“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 不然的话, 同学们听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 还不笑塌房顶!”并且自我安慰地想:“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3.《童年的发现》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三

师:假如你就是文章的作者,这梦会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梦。

师:美在哪里?

生:我从“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这句话感受了美妙。

师:请用洪亮的声音再读一遍,读出这美。(生再读)

生:我觉得这个梦很快乐。我也是从刚才他们读出的这句话感受到的,可以随心所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师:真快乐。还有什么感受?

生:我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十分幸福的梦。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能看到美丽的大千世界。

师:同学们,再看看前面的句子,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生:我觉得很自由。是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的:“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师:请你读读,让我们感受到那份自由。(生再读)

【点评】执教者采用让学生谈感受的方式,自然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朗读的指导。既然是感受,应该是个性化的,所以,学生感受到了这梦是“美好的”“随心所欲的”“自由快乐的”“十分幸福的”……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

【教学片段二】

师:作者看得非常入迷、非常地仔细,课文用的是“入迷”吗?

生:文章说的是“痴迷”。

师:为什么不用“入迷”而用“痴迷”呢?

生:因为“痴迷”的程度比“入迷”要深。

师:深到什么程度,想想“痴”这个字。

生:甚至“痴呆”了,可以看出他对这特别感兴趣。

师:对了,有点发傻了,好像得病了。作者只抓了一条鱼吗?哪个字看出?

生:以至于。

生:“我都”。从“都”这个字我可以看出,他经常去抓鱼,经常会翻来覆去看个仔细。

师:是啊,从“恨不得”一词,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可以看出作者很执著,他很渴望得到这个答案。

【点评】此片段较为经典地反映了教师对文本的细读。细读文本关键在潜心涵泳,涵泳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对于文中的这个关键句子,执教者提示学生紧紧扣住“痴迷”“都”“恨不得”等词语来细细品味,以感受作者那份执著的探索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不可能做到对文中所有的文字进行一一品析,但对于一些重点语句,教师应该不惜时间地讲深讲透。就应该如美学大师朱光游所说的:“慢慢走,欣赏啊!”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把这段话读一遍,读出着急,读出渴望,读出痴迷。

生:(读)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师:请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师:跟老师再读一遍,再用点儿力,再着急点。(师生共读这句话)

师:孩子,太快了。咱们把速度放慢些。

生: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师:再慢一点就更好了。“恨不得”——

生: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点评】从此片段中可见执教者的教育观和教学法。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关注后进。在公开教学中,用这般的精力,细心指导一个学生的朗读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便是在课堂中抓住几位学习后进生。这种对后进生的关注需要理念的支撑,更需要真心地实践。二是凸显过程。执教者的这个教学个案,清晰地展现了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耐心点拔和用心引导下逐步读好了这段文字。教学的真正意义就是看到学生的课堂发展,这种发展就是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从读正确到读精彩的过程。

(本课教学实录由白婧固根据录音整理;教学片段由李伟忠节选)

4.童年的发现小学作文 篇四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在很久以前,野鸡是会飞的。而人类开始养鸡,就把及驯化了,变成了不会飞的家鸡。接着,爸爸又说鸡子不一定完全丧失了飞行能力,他说在老家鸡为了躲黄鼠狼,会“跳”到树上。

过了几个星期,爸爸给我买了两只小鸡。我又回想起爸爸给我说鸡不会飞的事,我又想能不能让小鸡从高处跳下来,看一看它会不会成为“飞机”。可是,爸爸买给我的小鸡有点小了,无法做我的“实验”。

小鸡长成了大公鸡,但我把“实验”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了。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走在我们小区楼栋门口,看见了一只公鸡,咦?这一只公鸡怎么和我们家的公鸡那么像呢?好像就是我们家的公鸡,那它是怎么下来的呢?

在吃饭时,我说了这件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突然想爸爸个我讲鸡的知识,我说:“会不会鸡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下来,没死是因为它虽然不会飞行了,但它应该还是有滑翔能力,所以没死。”

5.童年的发现初三作文 篇五

童年是无知的,是快乐的,那时任何事物对于我都很新鲜,就让我讲讲一个童年的发现吧。

小时候,我最讨厌上幼儿园了,一上幼儿园就被老师骂。有一段时间里,我发现日历上只有是黑的就要上学,红的就不用上学。我观察了很久,次次都是这样。

于是,有一天,我趁天蒙蒙亮,搬了一个小椅子,放在了日历下面,我踩着椅子,看了看周围,发现没人,我长舒一口气,开始撕日历。一张黑的,又是一张黑的`,还是一张黑的我越来越着急,怎么还没?怎么还没?我生气地手一挥,啪的一声,一本书掉在了地上。我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但我还是听见妈妈醒来穿鞋子的声音。我想,我要快点撕日历,要不然就撕不了了。

于是,我更用力撕了,撕的满地都是。妈妈终于来了,看见我在撕日历,她哈哈大笑,连忙把我抱下来。我急得大叫:“干什么?我要撕!我要撕!”妈妈说:“干什么撕?”我说:“日历上红的就不用上学了嘛,我就要红的,就要红的!要红的!”妈妈笑得更厉害了,她说:“你撕也没用!今天还要上学!”我哭着说:“为什么?为什么?”我最终还是被抱走了。

6.童年的发现优秀作文 篇六

九岁的某一天,天气晴朗,太阳把大地晒得懒洋洋的,阳光照射在电视上,让你根本看不清电视播的到底是什么。我拉上窗帘,悠闲的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荧屏,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我被那些特效所吸引,“咦?这是什么?”我看到一个动画人物的胸口里,有一个“洞”,“洞”里有一个和动画人物一模一样的。“

小人儿”,“小人儿”做什么,人物就做什么,我瞬间被吸引了,那个“小人儿”,是透明的,小小的。“这是什么?”我又问了一遍,当然,回答我的只有波动的空气。接着,我闭上眼,绞尽脑汁的思考。这种奇妙的,神奇的“小人儿”会是什么呢?灵魂!肯定是人们常说的灵魂!我兴奋不已,就像我坐上太空飞船绕地球一周一样,“这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真是难以置信,我发现了灵魂!”我激动不已,很快我就冷静了下来,因为,我要好好宣布它——一个伟大的发现。

吃晚饭时,我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我清了清喉咙,说:“爸爸,妈妈,接下来我要宣布一个伟大的发现。”

“哦?是什么?”爸爸饶有兴趣,妈妈也放下碗筷。

“我发现了灵魂,就在胸口,里面有个“洞”,灵魂就住那儿。”我故作镇定,尽量不让自己乐形与色。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爸爸妈妈,捧腹大笑,那笑声好像可以把天花板都吹垮了。那天我的窘况,我是忘不了的。

7.童年的发现四年级作文 篇七

记得那是暑假期间,姐姐去郑州二姑家玩,回来时,给我带了一个礼物——含羞草。我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姐姐说:“如果你用手碰一下它,它就会把叶子收起来……”真有这么神奇的事吗?我不太相信,姐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姐姐用手指摸了一下了含羞草的叶子,只见那叶子一点儿一点儿地合拢,最后,竟然真的缩成一团了。我觉得非常好玩,就试了试,结果,含羞草真的合在一起了。可是,光知道这些还不能满足我好奇的小脑袋,所以,我的脑海里又冒出了一个问题:“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我去问姐姐,而姐姐却这样回答:“关于这个问题,你只有自己想 ,自己查有关资料才可以才会记得深。”

姐姐的话到提醒了我,我不是还有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吗?说干就干,我连忙找出我的少儿百科全书,又翻了好一会儿才找到这个问题。噢,原来是因为它的叶子有“膨压作用”的缘故。含羞草地叶柄基部有着一个叫叶褥的东西,这个叶褥里面是水。所以当你触摸含羞草时,叶子就振动了,叶褥下部的细胞里面的水分就立刻向上部与两侧流去。于是,叶褥下部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瘪下去,而上部却像打足气的皮球似的鼓起来,所以叶柄自然也就下垂合拢了。另外,含羞草这个奇特的习性也是它对自然条件的适应。

8.童年的发现作文300字 篇八

一天中午,妈妈给我买了一盆月光芦苇,厚厚的叶片,粗粗的刺,我非常喜欢它。

妈妈告诉我:“卖的人说,夜光芦苇能够在夜晚发光。”我半信半疑,想:“真的吗?”

到了夜晚,我关上卧室的门、灯,再拉上窗帘,把夜光芦苇放在书桌上观察起来。果真,夜光芦苇的刺发出了微弱的光芒。

这是为什么呢?

我打开灯,观察起夜光芦苇来。

夜光芦苇的刺是白色的,我因此想到:是不是因为刺是白的,所以才发光呢?我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仙人掌的刺也是白的,但仙人掌不会发光。

我摸起夜光芦苇的刺来,结果发现我摸过的刺上都有一些灰尘似的小片东西,我很奇怪,想:莫非这就是让仙人掌发光的东西?

我再次关上灯,发现许多被我摸过的刺都不会发光了,看来,我的猜测是对的!我非常高兴,毕竟我知道了一个道理。

9.童年的发现600字作文 篇九

那天中午,妈妈正在客厅看电视,我在厨房准备冲杯糖水解渴,我往透明的玻璃杯里加入两勺糖,冲上了一些温开水,然后,我用筷子飞快的搅拌,嘴里还模仿着螺旋桨发出的突突声,目的就是为了看那神奇的漩涡,将杯面漂浮的一些细小物质神奇的拉进水底,这样事情我总是百看不厌。

待漩涡平静以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把我吓了一跳。我的筷子居然弯掉了,我想我的力气没有这样大呀,从一楼到二楼扛个白菜就累得气喘嘘嘘,怎么可能把这坚硬的铁木筷子弄弯呢?我不禁往后退了几步,不是见鬼了吧,急忙跑到客厅向妈妈说。

“妈妈——水杯里有个妖怪,把筷子弄弯了,你快去看看吧!”我用颤抖的嗓音说。

“那里有什么妖怪,你又逗我玩的吧,是不是想把我支开,自己看动画片吧!”妈妈笑着说。

“真的,不骗你”我拉着妈妈朝厨房走去,我手指着杯子说,你看,筷子是不是已经弯了。妈妈见了笑弯了腰,拍着双腿说:“傻孩子啊,你在把筷子拿出来看一看。”看着我胆战心惊的一步一步挪过去,妈妈在旁边交叉着双臂,忍不住又笑了。

我快速的抽出筷子,由于过度害怕,筷子从手里跌到地上,就像洗手时肥皂滑落在水池里一样,我眼睛直直的盯着那只筷子,咦,奇怪,筷子怎么又变回了原样呢?妈妈对我说,孩子,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鬼”,只有你这个“胆小鬼”,你刚才看到的,不是鬼的魔法,只不过是光的折射罢了。

折射,是光把筷子折断了吗?

妈妈又笑了,说:“这孩子总是问,总是问,好,告诉你吧。不是筷子折断了,而是我们的目光由空气进入水时,视线发生了转折,看上去筷子就像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折射原理,到初中你会学到的,我的傻儿子。”

10.童年的发现作文200字 篇十

在童年时期,大家一定都有许许多多的发现吧?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说我小时侯的发现。在一天晚上,家里停电了,什么都不能干,只能抬头仰望天上的繁星,那星星亮晶晶的,就像一颗颗耀眼的宝石,美极了!第二天,晴空万里,不见一丝白云,蓝蓝的天空上什么都没有,除了一些叽叽喳喳的小鸟。晚上,天上的星星奇迹般的消失了,雾布满了整个天空,结果第二天起来一看天气,天上乌云密布,就像一张哭丧的娃娃脸。哦!我知道了,天上星星多,第二天天就晴;天上星星少,第二天天就阴。一连几天我都留心观察了一下,结果完全和我总

11.童年的发现作文400字 篇十一

大家就一起走进我的发现吧!我发现了《星星为什么一闪一闪的奥秘》。

黛色的夜幕上,出现了一颗颗星斗,忽明忽暗,像一颗颗宝石,像一粒粒珍珠 ,看到这里,我心里就起了疑问:“为什么星星一闪一闪地?”于是我的好奇心一直指引着我寻找答案,我回到家中,就好奇的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星星是一闪一闪的?”妈妈严厉的对我说:“你要自己去寻找答案,不能老依赖别人,如果你有了依赖性以后怎么在社会中立足。”于是我就自己去寻找答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地球被一圈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很厚,不同高度的空气,其温度不一样,密度因此也不一样,大气是在不停的运动着的,它既向四周作水平运动,又向上下作垂直方向的运动,星星的光,通过大气层时,它首先穿过的是不同密度的大气层,因此要发生多次折射,同时通过密度大的大气层时,透明度就小,通过密度小的大气层时,透明度就大;而这些不同密度大气层的不停止的活动,使得通过的光也随之晃忽不定,因此星光在传播时,就会忽左忽右,忽强忽弱,忽明忽暗,传到人的眼睛里也成了一闪一闪的光,好象眨着眼睛一样。这时我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上一篇:安全事故上报报告下一篇:各国留学费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