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育叙事

2024-06-11

高中英语教育叙事(15篇)

1.高中英语教育叙事 篇一

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

高一物理

邓德安

教学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和为即将进行的情感交流、思维活动做好认知与心理准备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好的教学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与听课中,发现真正符合这些标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教学引入却不算多,现将自己的所见一二交与同事们交流汇报。

案例一: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频,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2、“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案例二:在《自感》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请一位同学进入设计的电路中(学生有点紧张,有点悬念),闭合电键(电源是两节干电池),该学生没有感觉(有点放松),突然断开电键,学生瞬间有被电击的感觉(惊讶万分),并向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断电反而有电击的感觉,强烈的肢体语言表明回路竟有如此高的电压,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呀!强烈的矛盾冲击和好奇弥漫于整个课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极了,此时就是引入新课的最佳切入点,被激活的思维、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

3、“猜想比知识更重要”。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做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或提出预期的看法。综观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猜想思维在基础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爱因斯坦的量子假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天文学中太阳系起源假说;地理学中的大陆漂移说„„伟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并非胡猜瞎想,同时猜想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它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严密性、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忽视猜想思维的倾向,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往往从问题、猜想开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让思维自由驰骋,冲破原有知识圈,强化对重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不失为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好方法。

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高中英语教育叙事 篇二

叙事是文学的要素之一, 尤其在小说创作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20世纪60年代, 叙事学在西方兴起, 起初仅限于文艺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 世界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 开始由研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虽然范式研究着眼于普遍性的意义阐释, 形成教学体系式的规律, 而教育叙事研究关注个体性、情境性的教育事件, 但两者并非替代关系, 而是互为补充, 在此种背景下, 叙事被逐渐运用于教学领域。到了20世纪80年代, 叙事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 如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在西方教育界兴起了教师知识构成的讨论:实践知识, 即经验性知识是否应该看作教师的一种知识。教育叙事研究正是把教师的个体经验转化成了知识, 认为实践经验也是组成教师知识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 教育叙事研究开始传入我国, 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通过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 引发教师对教育目的、过程、方法、结果等的全面思考, 进而引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反思, 提高教师的元认知水平, 这样会使教师意识到很多平时意识不到的问题, 使许多知识由惰性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 让埋藏在教师灵魂深处的所有才能都发挥出来。”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 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 其实质就是教育主体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以体验教育真谛。教育叙事对整个世界的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叙事研究的步骤

通过建构和分析叙事以探索深层含义, 这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换言之, 叙事研究是一个意义解读过程。下图呈现了完整叙事研究的全部要素, 教育叙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叙事建构、叙事研究、叙事报告 (图表依次从左往右) 。

1. 叙事建构

研究者首先要发现一个有意义的、值得探究的教育问题, 然后选择合适的被研究者, 开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当然,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可以是同一个人, 也即叙事研究的第一种类型, 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的研究。通常, 研究者与叙事者是分开的, 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工作: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 融入他的生活圈子, 建立和谐亲密的合作关系, 为获取最真实的材料做好铺垫。建构叙事的过程中,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要保持和谐的关系, 被研究者要认同、理解研究者的研究活动, 最大限度地处于自然真实状态, 形成叙事文本。叙述者要真实地敞开自我, 展现个人化的现实生活世界, 而不是运用套话或公共话语来叙述“标准化”的文本。叙述者只有勇敢坦然地描述自己的经历感受, 才能避免自我遮蔽, 洞悉内心真实的声音, 把隐含的自我显现出来。

2. 叙事研究

分析叙事文本的整个过程要客观、开放。教师叙事并不是对自己过去经验或事件的简单记录或复写, 而是对特定事件赋予一定的意义和情感, 或者对某种意义进行解释。故事在说出的时候, 个人的意义和观念就已经得到了呈现与表达。2002年, TESOL Quarterly期刊上有一篇J.S Bell撰写的文章, 他认为叙事研究不只是讲故事, 讲故事者在讲述时已经参与了叙事意义的解读, 而研究者就要系统地分析故事隐含的哲理, 用叙事来重塑并解读经历, 包括叙述、撰写文本、分析、报告、发表成果等, 这是一系列的认知活动, 在理解经历的过程中, 获得新的感悟与见解。然而, 这种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叙述者讲述特殊经历时, 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正如苏格拉底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即使叙事研究报告已经形成, 叙述者再次回想或思考那些故事, 他们往往会有新的体会。因此, 叙事意义的解读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 并非静止不动, 这是叙事研究的一大难点, 即意义的不确定性。叙事意义的解读还是社会活动性质的, 叙事是不同人物在特定时空环境中互动产生的话语, 它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研究者将叙事研究的成果撰写成文字公开发表, 读者或听众将对故事进行自我解读, 这是一次新的社会互动。叙事就像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一个中介物, 在分析叙事文本时, 主要可从背景、人物、情节三个方面去考察。背景分为两个层次:所述故事的时空环境;宏观的社会环境。人物分为中心人物和其他人物, 着重分析中心人物。故事情节一般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进行。叙事研究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是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的必经之路。

3. 叙事报告

将叙事研究的成果撰写成文, 公开发表或与他人共享是体现研究价值的有效途径, 也是叙事研究共享性原则的体现。研究的成果要善于与他人分享, 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这是教学研究者的根本职责所在, 也是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叙述的故事是叙述者对过去经历的再现, 也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在材料收集阶段, 叙述者本身讲述故事, 这是第一层次的故事再现。 (2) 研究者发表或呈现研究报告。书面文字转述的故事是研究者对故事的再现。 (3) 接受性再现。教师或研究者在社会生活中听到或读到研究报告, 这是第三层次的故事再现。在第二层次的故事再现中, 国外学者Denzin和Lincoln提出了一个启发性的概念“学术殖民”, 即研究者们试图用学术文章的形式再现他人的生活经历。这里存在着一种“再现危机”, 故事叙述者作为作者声音的一种延伸, 原始声音的权威性淹没在文本之中。研究者在书面文本呈现时, 把自身的观点无形中加到故事中, 研究者成为淹没我们最想倾听、学习和讲述的“真实故事”的扼杀者。此外, 发表叙事研究文章时, 必须注意对故事叙述者身份的保护, 即文章中不能流露出叙事者的真实信息, 以避免读者识别出叙述者, 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事端。故事的再现一般要改头换面, 这体现了学科研究的道德要求。当叙事研究的成果得以发表、公之于众时, 叙事就成为了一种文化产物, 它服务于广大的教育从事者, 为他人的教学实践或教学理念提供了借鉴。

三总结

叙事是自我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 教育叙事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 也不是对生活琐事的单调重复, 而是要在平凡事件中挖掘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中发现问题。故事的叙述表现只是一个“桥梁”, 教师通过这个“桥梁”把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与自己的反思相结合, 旨在提升教学水平。通过讲故事展开对教育现象的思索, 可了解自身哪些教育理念有待纠正, 哪些教育行为有欠妥当, 哪些教育方式值得推进等。在反思的基础上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是叙事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没有经过思考, 故事只是一堆字词组成的文本。开展教育叙事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教育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反思。

参考文献

[1]陈列.叙事研究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17) :30

3.初中英语教学情境教育叙事 篇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情境 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90-01

七年级英语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是开始真正英语学习的第一步,在英语中有这么一句谚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为了让学生走好第一步,教学中我总是设法创设一种科学合理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习英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许多农村中学的老师或许都有此同感:学生的英语学习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总有那么一段距离,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实际上在一些英语课上,只要我们老师认真思考,精心准备,通过科学创设情境,完全可以实现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功能性。

生动形象的情境能促进师生双方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像导演,要千方百计的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录音、眼神和手势等,创设真实的情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并充分享受英语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交通工具的相关词汇时,可以事先把bike、bus、train、plane、ship等的声音录制下来,课堂上让学生听录音猜是哪种交通工具,再引出课文内容,学生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了英语学习中去,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标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比较容易设置情境配合教学,又如在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话题时,充分利用实物、实景,通过学生手边的钢笔、尺子等,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了大量的词汇。

通过这种情境的设置,就像把真实的生活带进了课堂,使学生得到了充分训练,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效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实物能够吸引学生的视线,实人实景更能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于是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七年级英语有关电话用语的教学中,用玩具手机作为教具,创设了一个用英语打电话的情境。(师生共同完成)

T: Hello!May I speak to Michael?

Ss:This is Michael.Who is that?

T:This is Li Lei.Are you free Michael tomorrow morning?

Ss:Yes,what’s up?

T:Would you like to play soccer?

Ss:Yes,I’d love to.

T: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soccer?.

Ss:All right.See you then.

因为课前做好了预习,课堂上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积极配合,成功地完成了模拟电话对话。接着再放录音,让学生听课文,然后跟读。之后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和例子详细讲解电话用语相关句型,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并根据各小组的表演情况分别给予扬表,“Good、Very good”,让参与的学生都有了一种成功感和被认可感。这样充分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也在课堂表演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正确的电话用语。

最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写出并整理好自己小组的电话文稿。(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合理,语法正确)课后我选择了部分优秀的文稿张贴在班级的宣传栏里。

因为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电话用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让他们体验到了被认可的感觉和使用英语所获得的成功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另外有一次,在七年级的一节说英语的课上,我模仿电视上比较热门的节目设计了一个游戏,就是用中英文写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名字,两人一组,一个人描述,另一个猜是什么。描述的人必须用英文,而猜的人可以直接说出中文或英文名字。这个游戏我没有像电视上一样限时,而是对每个事物给描述的人三次完整表达的机会,每次他确认自己表达清楚了,同伴就会说出自己的答案。因为我觉得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猜“馒头”这个词,一位同学这样描述“it is our main food, it’s white and like a half ball……”在他描述的过程中回顾词汇,练习口语,同伴就像练习听力一样去听,下面的同学也会在想如何表达,有些跃跃欲试,有的会小声的讲出自己的想法,我并没有刻意阻止,因为我觉得这种气氛很好,大家都在想,台上的用嘴说,台下的在心里说,都在积极调动和组织自己心里的词汇。

我也曾经给出情景和一句话,让学生自己练习语调变化引起的意思变化。比如我给出如下几个情景让学生使用“what are you doing here?”这句话。

情景1:A在操场看见手舞足蹈的B;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here?”(what重音)

情景2:A在操场看见本该上课的B;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here?”(here重音)

情景3:A在操场看见破坏公物的B;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here!”(doing重音)

情景4:A在操场看见已经退学的B;学生:“what are you doing here?”(you重音)

以上都是学生很喜欢的方式,而且行动的主体也集中在了学生身上,老师基本上是一个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愿意学,就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下,老师的规范作用就削弱了,比如学生自由发挥时语音、语法的错误,就不能及时纠正。所以,语音基础是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并且老师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让规范和引导作用达到一种平衡,让放松的课堂不放纵。

根据课标,初中学生各阶段的听说能力都要达到一定程度,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没有专门的语音室,没有外教,比城里的条件差很多。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听说教学,老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培养综合素质,找寻学习和生活的切合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学习的欲望,如低年级的学生会比较喜欢新事物,对游戏,歌曲等感兴趣,而高年级的同学就可能比较喜欢某些领域里的明星,或者有挑战性的东西,所以生活与学习结合无疑是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非常好的选择。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更加需要情趣、体验和互动,由教师的讲授型教学向学生的合作探究型学习转变。同时,教师要会欣赏学生,要善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切身体验中学会知识,并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这一切在科学合理的情境教学中更容易实现。

4.初中英语教育叙事 篇四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常常会遇到许多棘手难办的问题,如这个学校是以农村学生为主的,少数学生在学习上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包括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还有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偏差,使得班级的整体英语都不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年级的孩子的自尊心是比较重的,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通过鼓励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的自信心,“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这也是我对学生说的最多的话中的一句。尽量把外力变为内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就能不停地前进,取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所经历的一件事也让我坚定这一信念。

八一班有一部分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懒于学习又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有的勉强完成作业,质量也不高。让他们回去做背单词类似的作业就索性当成没作业。对于他们,我除了采取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外,主要还是从“心”上着手,对他们经常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尽可能多的给他们帮助让他们树立自信,放大他们的优点,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成绩上逐渐提高。有一天,我找来一个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走廊上问他:本周的周清考试你打算考多少分呀?他很自信地回答说:“我想考75分!”因为他的基础太差,又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以前考过的成绩也从未超过65分。所以当听到他有这样的想法之后.我很高兴地点了点头。刚想开口表扬他的目标时,只听到走过的同班同学,带着嘲笑的口气说:“他还能考上70多分?别到时不及格就行了!老师别相信他。”周围的同学也都跟着笑了起来。当时就看这个学生的脸唰的红了,想反驳,最后却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看着学生难过的样子,我的心也跟着纠结了起来,他的样子让我的心在一瞬间好像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难过起来。那位学生当时那自卑窘迫的样子至今都好像仍在我眼前。但是我赶紧微笑着摸着他的头说:“同学们都不相信你能考上70多分,但老师相信你可以的!争气,努力,有什么不懂的马上问,这次周清考个好成绩来向大家证明,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求上进的学生,好吗?”他抬起头红着眼眶狠狠地点着头说:“嗯。老师,我一定能考及格的!”从那天起,他每天都会把当天我上课的内容在笔记本上整理好交给我,让我帮助纠正其中的错误,作业的质量也高了很多。看着他的努力我很高兴,也更坚信他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果然周清考试他考了82分,所有的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他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带动了班级里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5.高中语文教育叙事 篇五

(一)语文是什么

一旦进入具体的学习任务,两个班级的差距便显现出来。三班的学生,无论是书面任务的完成、口语的表达,还是走上讲台时的动作神态,都优于七班。这样的状态,不是我所喜欢的。一个群体,考试成绩可以不如另一个群体,如果精气神也都输了,那就完蛋了。这一学年,我得努力改变之。

两个班级,均安排了八位学生上台发言。

其他学生的发言,也都很有代表性。其中,三班的李伟轩就明确表示,语文是一门极为枯燥的学科,语文课没有趣味,很多时候只想利用语文课睡觉,老师也不管。

我接着李伟轩的观点,谈了我的看法,我说,当语文成为极为枯燥的学科时,应该悲伤的不是学生,而是语文教师。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自己发现不了语文中的美,不能带领着学生乐此不疲地徜徉在语文的海洋中,则这样的语文教师,基本也就是范美忠所说的白痴。语文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就是要引领着一群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去感受千百年来无数个年轻的、鲜活的生命的自由吟唱。

为了进一步感染学生,让学生们对高中语文学习形成最初的美好印象。我给学生们朗诵了一篇旧作的总论部分:

这是一条永不枯竭的长河,从“断竹,续竹,飞土,逐 宍 ”的古老《弹歌》处发源,汇聚着子曰诗云中的风骚,融合着铁马金戈的豪壮,裹胁着诗词歌赋的庞杂,一路飞奔,一路高歌,注入无止无休的生活海洋。

它曾倾听过雎鸠的“关关”鸣叫,见证过铁肩道义的激昂。在秦风汉月的抚慰中,吟咏过唐宗宋祖的功业,讴歌过忠臣孝子的执着。它的堤岸上,思想的苇草,年复一年繁茂地生长着。它用每一滴晶莹的水珠,浇灌出五千年的锦绣文化,哺育出万千优秀儿女。

这就是语文,就是凭借了或富庶或贫瘠的财富,滋养着生生不息的整个人类社会的语文。她的思想、精神、智慧和激情,不但来自于钟灵毓秀的山川、浩瀚苍茫的大漠、辽阔雄壮的海洋,来自于五千年岁月的淘洗与漂染,更来自于天地之间那无数个栉风沐雨艰难跋涉的高尚灵魂。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人类社会的艰辛陶冶,锻炼出语文得天独厚的尊贵与圣洁。面对这兼容了知识与智慧、情感与意志、道德与文明、历史与现实等众多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圣殿,我们该怀揣着一份什么样的神圣朝觐它、亲近它、接纳它、拥有它?或者说,当语文敞开它的阔大、宽厚的胸怀,任我们如不肖子孙一样随意挥霍它的财富时,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让这些曾经在历史的天空中发出过耀眼光芒的经典、这些在现实社会中承载过生命的厚重的文化,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这,就是语文交给我们的一副重担。

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大多数人是愧对这份瑰宝的。众多的师生,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早已习惯了知识点的分解与剖析,习惯了将一个个文质兼美的文本,宰割成与一道道试题、一个个分值对等的选择题、简答题。在他们的眼中、心中,语文,就是获取分数的一个手段,是攀爬中高考这两座大山的一道台阶。

丰姿绰约的语文,就这样被屠戮了。屠戮语文的,是语文的子孙,是自家人。与语文一起香销玉殒的,是与语文生死与共的思想、精神、智慧和激情。惨遭屠戮的语文,尽管只剩余下一堆的零碎,堆放在曾经有血有肉顾盼生姿的学科座位上,但相当多的同行,却指着这堆零碎告诉他的学生:看,这就是语文。

语文课堂上逝去的思想、精神,我们还有可能在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中找寻回来一部分;逝去的智慧,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知识学科中重新弥补少许。可是,我们该从何处找回这份消失了的语文的激情呢?

随后,又请语文课代表代为朗诵了《语文只是一粒种子》。我希望,这节课也能成为一粒种子,一粒语文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灵中。我将用一年或三年的时间,竭尽全力地帮助这粒种子生长、开花、结果。

高中语文教育叙事

(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实话,教育的成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且百年才能树人,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正因为如此,教师有时也会杀人于无形。一顿粗暴的训斥,一记响亮的耳光,一句嘲讽的话语,甚至一个蔑视的眼神,都会像一把利剑,将一颗透明的心击得粉碎。我亲爱的同行,请宽容一点吧!宽容的老师,才能培养宽容的学生,将来才会形成宽容的社会。如何做到宽容?

首先要容人

老师受学生尊敬惯了(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容易养成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潜意识心态。社会进入了张扬个性的时代,五花八门的歌星大受青少年欢迎,就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迎合了孩子们的叛逆心理。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容纳异己的量,老是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那时候……现在,唉!……”成了口头禅,那你一定活得剑拔弩张。

一位学生边听课边喝水,老师勃然大怒,叫学生站起来。学生站起来说了句“老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水,而且口渴是突然发生的事,难道宁可渴死也要遵守纪律吗?”,然后坦然坐下。老师气极了,把学生叫到我这儿来。我一听,笑了。学生一看我的脸色,神情缓和下来。我说:“我今天要表扬你。”学生一愣,以为我是说反话。“我表扬三点,”我见自己的话收到了效果,再接再厉,“你处处以《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说明你的心里有一根绳子,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另外,你能站起来回答老师,()说明你很懂礼貌,这也印证了你对《规范》的遵守;其次,你很珍惜生命。”学生露出了羞赧的神色,连连说:“老师,我错了。”我反问:“你错哪儿了?”“我不该在课堂上喝水。”我说很好,下去想一想为什么课堂上不能喝水?并把这个观点阐述清楚,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交上的论文,把这件事分析得很透彻:我们的行为除了法律规章必须遵守外,还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能以《中学生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为理由钻空子。《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酒,你能喝吗?也没有规定不准把宠物带到学校,你能带吗?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毋须规定。

其次要容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的心目中,老师总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久而久之,老师自己也犯了迷糊,以为自己就是真理,很难听进不同的意见。托尔斯泰老年时说自己一无所知,这不是谦虚,而是自知之明。端正心态,是察纳雅言的前提。一次早读,我走进教室,拿起学生的书,安排早读课的内容。翻到《过秦论》一文,《我看徐秀丽》赫然在目,下面列了我的三大罪状:

一、自命不凡,喜欢自吹自擂;

二、好为人师,患人之不己知;

三、教学经验寡陋,有误人子弟之嫌。

初看血往上涌,再看平静,再看坦然。即使学生说得不够客观,“我不一定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话不是教训别人用的,更何况学生说的有一定道理。下课了,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道歉,却发现我正在抄写她的话,并且贴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上。以后,我经常用这三点来检视自己,自觉做人有所长进。

再次要容事

窗外飞来一只罕见的小鸟,教室群情哗然,一位学生一边喊“老师,我给你逮回来”,一边扑出教室。好端端的一节物理课泡汤了,逮鸟的学生付出了停课三天、警告处分的代价,因为老师气得发誓再也不进班上课了。

无独有偶。没过几天,老天阴沉了半天,终于飘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如天女散花。这可是今冬的第一场雪!学生很惊喜,但他们学了一次乖,只是伸长脖子向外望,而不敢轻举妄动。我一看,《赤壁赋》也暂时失去了魅力,便大手一挥:“到教室外去看。”学生一阵欢呼,恨不得想把我举起来扔到空中。三五分钟,学生的新鲜感也就过去了,便自觉地回到教室,准备上课。我并不开讲,而引导学生围绕雪展开联想,几分钟后,拿出练笔本——写。这次作文出奇的好,学生不仅写出自己的欢乐,更多的学生写出了由雪而产生的联想。

魏书生说:“每件事情,至少有100种处理方法。”我选择了一种比较巧妙的方法,《赤壁赋》今天上不成了可以明天上,雪却可遇不可求。宽容,真是一种智慧,使自己处理问题游刃有余。

6.高中教育教学叙事 篇六

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网络逐渐走入学生的生活,学生思想多元化趋势更加显现。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遭遇教育尴尬,比如学生捣乱不学习的情况,如果直面讲大道理批评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 效果,有可能还会造成冲突,难以达到教育学生的预想效果,怎么办呢?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能不能把故事引入教育教学中,因为故事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适时的引用一些故事,肯定也会走进学生 的内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学生课堂上走神经常发生,怎么办?经过查询资料学习,我给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父子一块去送 酒,不小心酒洒了一地。老子急的慌忙趴在地上喝酒,同时 喊儿子, „你还等什么?快喝啊,还等菜啊‟ 。以后再有学 ” 生上课走神,老师就对他们说: “干吗呢?还等菜呀” 。结果, 既尊重了学生,又活跃了气氛,老师还送了个顺水人情,又 把学生的思绪拉了回来。14班的张明同学不思进取,我就查资料给他讲了一个小 故事: “一匹马和一头驴是好朋友。一天,那匹马很幸运, 被唐王选中送给唐僧,伴随唐僧到西天取经。数十年后,那 匹马回来了,驴专门来看望他的老朋友,马跟驴谈到取经路 上的新奇见闻,另驴羡慕不已。驴说: „朋友,你真幸运, 能走那么远的路,看到那么精彩的世界,而我却一直呆在这 1 件小屋里推磨。‟马说: „不对,朋友,这么多年来,我们走 的路几乎同样多,不同的是,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你却 总是被人蒙着双眼围着石磨打转转罢了!‟”故事告诫学生要 胸怀大志,用自己的艰辛付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几经下来,讲故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此以后,我经 常给学生讲故事,故事虽小,但作用不小,它不仅会给政治 课平添几分乐趣,调节课堂气氛,化解教育尴尬,还能揭示 道理,帮助同学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 励学生前进。那么选什么样的故事,才能使课堂效果更好、更精彩,并做到事半功倍呢?我精心选用了那些内容具有感 染性,讲完故事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能触动他们内心深 处那根善良和正直的心弦的故事。我还选了一些时代感强的 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激励人心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每 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都要在班上讲上几个,使学生体会 到国家家利益、舍己为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成为引导学生 前进的无形动力。作为教师讲故事的语言要有感染力,不同 的故事我用不同的语气、情感来表达,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把思想教育巧妙的渗透在知识教育之中。

7.什么是好的教育叙事 篇七

这是一部让人心有所系、心有所念的书, 看似非学术性的品鉴, 恰恰是缘于它的教育叙事特征。在作者敞开的教育叙事的空间, 我们也得以进入其中, 心有所系;在作者沉浸于移步换景的沉吟与沉思时, 我们往往会似有摭拾, 心有所念。

教育是实践的, 教育的最高智慧是实践的智慧。在教育领域, 逻辑、理论、科学的进路固然重要, 但其功能和作用也十分有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景, 更多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实践的情感、智慧、经验、思想的表达与阐发, 积累与分享, 更多要依靠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叙事和反思。叙事和反思之所及, 并没有规范的逻辑体系进行自我划界, 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知的“学科”形态。但是, “一个并没有特定界限的领域仍然是一个领域” (伊哥坦语) 。这个领域是情境——体验的、生活——实践的, 其边缘地带往往是模糊的、迟疑的, 或者干脆有时就是敞开的。窦桂梅在这部书中呈现给我们的域外访问的“教育视界”, 就是这样的“没有特定界限”的领域——正如她在序言中说的:“‘视界’有多大, 世界就有多大。”

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窦桂梅域外教育考察过程中写下的随笔性的文字。她在考察之后总是会很快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体现了作者优良的职业习惯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她在序言中写道, 曾经带学生前往欧洲演出, 因为“忙于照顾学生”, “当时的一些见闻和感受, 也没有时间及时记录, 似乎没有留下什么, 现在提笔有些时过境迁了”。“时过境迁”的感受, 也从“反向”看出这部书生动地反映了教育叙事和反思的特征、要求:情境与故事, 不是外在的研究对象, 作者在情境中体验与反思, 作者是故事本身的参与者。

正是作者能够沉浸于她的“教育视界”, 才有了真实的感性“沉吟”与理性“沉思”。

这部书中, 作者绝不贸然地去抽象概括什么, 对场景与细节有着感人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敏感。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访问, 因为学生快要放学了, 但“我们”还在提问, “校长非常着急……再看她的脸, 红到了脖子根儿。但出于礼貌, 校长还是没有打断我们”。校长对孩子们的惜护之心跃然纸上。显然作者也深深感动了, 将“校长的脸红了”作为小节的标题。作者问一位进修中文的女孩在学校6年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女孩想了想, 没有做出回答, 但是这种无声的回答更让我们感到真实”。其中, 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情境的细节精微而可贵的教育理解。

作者域外教育访问的叙事中, 不时有她所任校长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接应, 有与国内教育教学的比较和思量。在具体情境的观察、体验中, 作者对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了深一层的感悟和思考。《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一文, 是作者考察了英国教师的专业要求, 并与《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要》中教师专业要求相接应后的所感所悟。在这种相互映照中, 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教师这个职业中, 我们永远修炼!”这样的叙事过程中的理性“沉思”, 在文本中有深有浅, 有隐有显, 时时生发, 让人不禁凝神驻足。感知和考察国外学校安全意识及措施时, 对我国学校在这方面欠缺的忧思隐然可见。在考察日本教师负担时问出:“对比中日教师, 负担都重。只是, 我们疲于奔命所承担的那些, 有价值吗?”

本书几乎没有学术性的结论, 但常见给人启示的“格言式”的吉光片羽;没有逻辑链条串起的论证, 但常见让人跟着感悟、跟着感动的生动细节以及真诚、真实的赞叹、疑惑和感慨。“事”与“思”自然地连接在一起, 有不少近乎是“事”、“思”和“诗”的融合了。尤其是第三辑“乌克兰教育随笔”, 作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字里行间都能触得!

这是一部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 是一则教育工作者教育反思的范例。当作者都能在梅西百货采购时从打折里看到“道德教育元素”的时候, 我们看到什么是教育者的生活, 什么是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过一种教育生活, 是教师职业性的真正体现。叙事与反思, 是通往教育生活的一条需要教师自己踩踏的山径, 这条路总是有花草相伴、溪流相随, 总是在这里或那里给予我们新的景象, 就像作者在本书中给我们打开的“教育视界”一样。

8.高中英语教育叙事 篇八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师 生活境遇 专业发展

一、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生活现状与构建

1.课堂生活的现状与构建。第一,道德规范的化身。教师的力量不可估量,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象征智慧,以及高尚人格。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时时刻刻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塑造下一代的心灵,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自己先不做,成为学生的表率。第二,多元文化的代言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英语教师须具备多元文化知识、多元文化意识和多元文化教育实践能力,面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施教,以保障少数族裔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第三,外语学科知识的载体。英语课不仅教听、说、读、写,还要熟知本国和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诸多领域知识。还应了解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如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等。这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否则就谈不上“英语教师。第四,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价者。一堂英语课好比一场戏,教师是导演,又是主角,学生是演员。要想演好这场戏,教师是组织者和评价者。英语教师除了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外,他们的课堂生活与构建是这样的:以前是物化、技术化、日常化、剧场化,现在是人文化、主体化、创造化、生活化。

秦安县的王老师给出了很好的证明,下面是他的一次上课经历。

2005年11月,我给新一轮初二(一)班教英语课时,新课前检查单词调黑板,叫到王新,蔡敏(均系化名)两同学,一男一女(这是我惯用的调板方法,以示男女同学平等),我让王新写marry,蔡敏写agree,王新不会写,悄悄问蔡敏,我在同时检查底下坐着的学生是否会写,这时有同学笑,我才发现上面调板的同学在作弊,我厉声喊:“商量什么?”,底下有个学生说:“结婚!”。

原来marry就是结婚,全班同学都大笑起来,有一个调皮的学生说:“蔡敏是王新媳妇,谈恋爱了!”全班学生笑得东倒西歪,王新低着头,蔡敏的脸红到脖子根,我十分尴尬,这时,我叱责了那个调皮的学生,稳定了全班秩序,然后教给王新marry如何写,并让全班同学拼读,而蔡敏的agree写得棒极了!

--Marry? --Agree!(王老师,秦安县,006/3/18)

这则案例中,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作为英语老师的形象。未来课堂,英语老师该是这样:自信的英语老师,时髦的英语老师,幽默的英语老师,博学的英语老师。

2.学校生活的现状与构建。第一,国家的“公务员”。人民教师不属于公务员,英语教师是替国家教育人民、为人民服务。第二,校长的職员。校长有权聘任、调配、管理、奖励英语教师,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负责他们的安置。第三,学生的老师。校园中,学生礼貌而又敬畏地道一声“老师好”。第四,教师的同事。同学科的老师,不同学科的老师,遇到学术上的问题,互相请教,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第五,家长的监护代理。家长把子女送入学校,老师承担教育和保护学生的职责。

下面是梁老师的例子:

我没有调查过,也没有确切数据,全凭眼见多了,自己得了这种病才去观察的。也怪不得学生报志愿时大都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对老师是尊敬的,对教师职业是惧怕的。有一名学生是这样描述老师的: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精神可佳受人尊敬;老师是傻蛋,前半辈子自己苦学,后半生陪着学生苦学,生活清苦得让人可怜。好多高分学生都不想报考今年“免费”的六所师范大学,穷得要命也不当老师,况且如果免费还要在农村呆十年。他们不傻呀。很现实的。他们依然认为教师还是“穷且酸”的代表呀。可悲吗?

(梁老师,2007/8/27)

从上述英语老师学校生活看出,抛去英语老师在学校中扮演的多重身份外,英语教师学校生活境遇与构建:原来是底薪“公务员”,高薪“家教”,时尚的引领者,科层的观望者;现在是贫困不失身份,时尚不失深度,学术不失世故,入仕不弃专业。

3.家庭生活的现状与构建。家庭生活是英语教师教学生活的延伸和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英语教师教学生活的质量。看下面例子:

女老师家务事多,掌柜的连被子也不叠,一进家就要吃饭,孩子也回来了,买菜、做饭、洗碗、洗衣服、看孩子,这些都干完了,已经累得不行了,还抓什么业务呢。我第四节课下了累啊,回家掌柜的说你别生气外面吃走,可经济收入不行,一顿几十,上百块,不能天天出去吃,男人可以,女人不行,女人细,花钱省,娘家、婆家都要用钱,自己舍不得。

我们生活单调没有娱乐活动,单位压力大,根本没心思吵架,做饭也当是消遣。当老师人乏(辛苦),你想啊,每天回家人又累、又乏、又饿、不想吵,也吵不动。你吵了架,脸色不好,同事说这家伙肯定天天吵架。你打一仗,男的打不过,被打得鼻青脸肿,同事见不下(不敢见),庄子里人笑,同事笑,何必呢,羞人呢,天天吵架,离了就怎样。有时候也想,传统为什么不能变变,改变了天天打,到哪里讨公道去?

(2006/3/27)

中小学英语教师家庭生活境遇与构建:原来家事琐事事事操心,父母孩子时时留心,丈夫妻子性事闹心,兄弟姐妹小吵不断。现在乐观应对,那都不是事;耐心以对,健康家人;温柔包容,和谐夫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生活与专业发展

第一,教师待遇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教师是低薪的“公务员”,工资的高低直接影响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工资无法满足日常需求时,有多少英语教师能安心致力于英语教育,提升个人英语水平呢?对英语教育事业又怀有多少憧憬呢?工作激情和效率还有多少呢?

第二,学校文化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老师间良好的氛围,为学术碰撞搭起一座交流之桥。通过研讨会、公开课以及课题研究等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各种机会。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国外或兄弟学校精华。还可以与精英院校开展课题研究,发现本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解决措施,在研究中提升专业水平。还重视学校物质环境建设。加强学校硬件投入,建立本校英语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如英文期刊阅览室;建设和利用好远程英语教育资源,为英语教师了解最新信息创造条件。

第三,家庭幸福感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基本的家庭经济都影响着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家庭成员对英语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激励其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幸福的家庭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三、结论

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若要取得质的飞跃,家庭幸福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当英语教育不在是一种工作,同时也是一种享受,他们专业的成长是内心的一种高层次精神和成就需要,这种需要成为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弓青峰.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1).

[2]刘亚娜.试论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3,3:48-50.

[3]王洪渊.制约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一项基于继续教育观念与现状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2):129-131.

[4]咸富莲.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宁夏X 市12所农村学校为样本[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 3:73-76.

[5]叶澜.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5):3-13.

9.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叙事 篇九

——教育教学叙事

亚林一中

莫晓秋

幸福,对于当下急功近利、欲壑难填的国人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品。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是不是13亿中国人就有13亿种对幸福的解读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是,作为一个从教7年的年轻教师,一个对生活要求不算太高的年轻教师,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这其中虽然伴随着成长的跌跌撞撞,但是我一直坚信,我能成为一名因我的存在而让学生感到幸福,同时我也乐在其中的老师,因为彼岸花开,希望永在。

幸福来自彼此的喜欢。

2007年秋天,我踏进了亚林一中的校门。我认真备课,我虚心求教。只要有时间我就去听数学组其他老师的课,认真做好笔记,回寝室后我就认真钻研反思,我与前辈的差距在哪,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成长。很快,我的勤奋务实有了回报。学生看见我,老远就跑过来,问这问那,课堂上学生的小眼睛都瞪得圆圆的,自然成绩错不了。有一个叫张浩的学生的妈妈找到我,说张浩近一段时间特别愿意学数学,而她因一些小事和孩子闹得不愉快,问我能不能帮她劝劝孩子。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欣然答应了。结果是皆大欢喜。所以,这一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要想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就要做到既能走到学生身边,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彼此喜欢,彼此不设防,幸福才能

悄然来临。

幸福来自彼此的尊重。

学生尊重老师,理所当然。其实,老师尊重学生也是理当如此。2008年,因为我教学成绩突出,我被调到高一年组承担文科重点班的教学任务。说起这届学生,就不得不说一个叫张纪元的孩子,他在2011年的高考中取得了数学141的高分,成为松林管局文科状元。对于刚接触的这个年组第一却选择文科的优秀学生,我要求自己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水平赢得他的尊重。我认真备课,做大量的高考题,为他量身选择能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的习题,哪怕是在我高三每周42节课的时候。如今已中国政法大学大三的他仍不时地给我发短信打电话。不仅是张纪元如此,那届学生见我都会很亲切的喊我一声“晓秋老师!”所以,这三年我成长最快,虽然是被学生撵着成长起来的。我的总结是,不要小瞧学生的能力,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学会彼此尊重。

幸福来自彼此的认同。

我一直认为林区的家长易于沟通,只要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家长就会认可你。2014年春节,邵明洋的爸爸问了好多人之后,终于打通了我新换的电话,就是想表达一下感激之情。他说,孩子是花了8000元钱上的高中,初中数学倒数,如今成了数学成绩年组第一的优等生,他很感激。放下电话,我的心中溢满了幸福感。一个老师的价值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他就是一个幸福的老师,我把这样的认可当成我最高的荣誉,千金不换。

人往往因为生命的不完美而感到有所缺憾,也因此感慨幸福的难得。就如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蚤子。不要苛求幸福,其实它就在不远处,也许就在彼岸,在你思维的转角处。感谢让我成长,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的学生、家长、同仁。

10.高中班主任教育叙事 篇十

回想自己的从教,也是从犯错开始,从犯大错到小错,到如今的尽量不犯错。从初中班主任到高中班主任,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学校换了一所又一所,但有一个理念却历久弥新,愈发觉得正确,那就是:善待学生的“犯错”。十年前对一位学生犯错的成功教育实践一直以来是我引以为荣的,也不断坚定着我的信念:善待学生的“犯错”。

那时,我刚走上教育岗位,便担任一个乡镇高二的班主任,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怀着对学生的满腔热忱与激情,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每天都与学生在一起,学生成了我那时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的一点一滴总能牵动我那敏感的神经。一个星期天,我像往常一样去一男生家做家访,该男生是我班的优秀生,聪明、人缘好,全班同学都喜欢与他交往,在班级中他很有号召力与影响力,但是,在学习上,他总是有点不思进取。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准备从他那里取得突破。于是决定去他家做家访(平时去过)。那天,当我刚走进他家门,他妈妈就像看到救星似的说:“老师您来了,太好了,快帮我想想办法,××他昨天晚上与五六个同学通宵玩麻将,刚才被我骂了几句,就跑了,你看,都初三了,还这样,照这样下去,该怎么办,哎…”“通宵玩麻将?”我暗吃了一惊。“还抽烟,真被气死了。”他妈妈非常生气。“现在他人呢?”我问。“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回来非狠很打他不可…”“××妈妈,你先别急,慢慢说,他房间在哪,你带我去看看。”打开他四楼的房门,迎面一股扑鼻的烟味,一张木制的方桌上撒满了麻将,桌角一个易拉罐里满是烟蒂,床上凌乱地堆放着些课本与练习,他妈妈说得一点也不夸张,整个房间非常乱。家访结束时,我特地向他妈妈提了两个要求:一是把麻将让我带走;二是他回来不要打,事情由我来处理。回去的路上,我思绪纷飞,心理憋着气和难受。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处理?我不停地追问自己,不理睬?装作没发生过?…显然不行,事情明摆着,而且相当严重;在班会课上大训特训?好好出口气?…也不行,这显然不是教育的目的,况且这件事发生在周末他自己的家里,大部分同学还不知情,弄不好,凭他的影响力,会给其他同学做个反宣传,不利于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我在不停否定自己的方案过程中慢慢地冷静下来,最后决定走折中路线。教育批评是肯定要的,但要注意策略与效果。思路在思考中慢慢变得清晰:先暗中摸清当晚参与这件事情的同学名单,然后对这些同学逐一进行谈话教育,了解他们真实想法,最后在对他进行重点批评教育。第二天,一切教育活动在暗中如期进行…轮到对他进行重点谈话了,我说:“今天老师就想问你几个问题,你必须如实回答。”他沉默不语。我说:“你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有多长时间了?”他还是沉默不语。我又问:“麻将是谁的?有几个同学在你家玩麻将?(其实我已经知道了,麻将是他的,有8 个同学)玩过几次啦?”他依旧沉默。看他这样,我假装生气了,很严肃地说:“××同学,你知道自己的错误吗,你可以选择继续保持沉默,老师也不勉强你。老师只是觉得很难过,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有前途的学生走弯路却无能为力。一个人犯点错误其实并没什么,可恨的是明知是错误还不承认,不想去改正。也许你有自己的理由,但事情总是有对错的。我们要做的事情每天都很多,但事情轻重缓急是要分的。有些事情现在不能做,但将来可以做,有些事情相反,现在必须做,而将来可能没机会做了。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考虑,给你两个选择。”这时,我把麻将拿出来,说:“这是麻将,你可以拿回去,并且继续可以在周末玩,把它练好了,以后以此谋生,不过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将来你会后悔的;另一条路是从此不打麻将、不吸烟,集中所有精力好好学习,凭你的聪明才智,考取最好的中学,为自己将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你也不小了,有16 岁了吧,该为自己前途想一想了。你在这儿慢慢想,等你想清楚了,你再告诉我,到时我一定会尊重你的选择,老师绝不食言。”说完,我便径直离开办公室,把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扔在那。一个小时后,我如期回到了办公室,发现他眼睛红红的,我知道他有点悔意了,看来我当初选择的策略没错。果然,他开口说话了:“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接着把一张纸交给我,满满的都是字,原来是份检讨书,书中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写出来了,并表示要走第二条路。我也坚持自己承诺,没把这件事情在同学中扩散。经过此事后,这个学生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变得非常刻苦,班级在他的影响下,学风也有了明显改善。在当年的中考中,这个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中学,后又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继续就读研究生,现在一所大学里教书。现在,当初他们的那些同学还经常有聚会,有时还到我这里来,每每谈到此事,还都不好意思,但都很动情。

11.教育叙事怎么写 篇十一

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故事”样式的实践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既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叙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因而教育叙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叙述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象。它十分重视教师个人的处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第二,叙述的故事中包含有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教师的亲身经历,不仅把教师自己置于事件的场景之中,而且注重对个人或学生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说明。

第三,叙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教育个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非常重视教师的日常生活故事及故事的细节,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替代教育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情节,不以苍白的语言来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实。这种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对教师来说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同时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教育叙事的优点:第一,易于理解;第二,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第三,可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认识教育实践;第四,使读者有亲近感,具有人文气息,更能吸引读者;第五,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第六,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教育叙事的局限性:一旦与传统的研究方式混淆,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简接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太容易与故事的线索相吻合;读者容易忽略对故事叙述重点问题的把握,难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局内人”感觉;也许是当局者迷吧,结果常常不清晰明确教育叙事、案例稿写作要求。

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是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做什么。教育叙事要求有典型性,能让读者有心灵的触动。情感交流,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2.教育叙事让教学反思更精彩 篇十二

例如, 笔者在教授《包公审驴》一课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反思:由于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 笔者在朗读和表演这一环节上只进行了一次反馈, 但学生的兴致极高。下课时, 还有几个学生围上来问我能不能表演课本剧, 我随口说了一句“第四节课再表演吧”, 就赶着去和听课老师们交流, 想听听他们对我这堂课的评价。第四节课上课时, 我发现教室里气氛异常, 同学们都憋着嘴似笑非笑。一声起立后, 我环顾站着的同学们, 像往常一样用眼睛和同学们交流这节课的准备情况。突然, 我发现学生王逸舟满脸是灰, 和流浪儿三毛的形象一样, 我的心“咯噔”一下, 这小家伙又闯什么祸了。我又仔细看他, 发现他两眉之间有蓝色的月牙, 才恍然大悟, 这是准备表演课本剧呢, 我心里有种暖意。学生坐下以后, 我对王逸舟说:“准备好了就开始演吧!”话音刚落, 讲台上就冲上来十多个男生, 把饮水机的小桌往上一搬, 板凳一放, 桌上还放了个“惊堂木”。接着, 王逸舟把三根长短不一的木头条放在粉笔盒里, 把粉笔盒摆在小桌上。王逸舟往板凳上一坐, 四个男生马上手拿竹棍、拖把棍分列两边。看着这些临时道具, 看着有模有样的“衙门”, 我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流。

表演开始了, 演王五的刘子嘉牵着“驴”上场了, 王五边走边摸“驴”背, 告诉大家这头养家糊口的“驴”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当小偷牵着瘦“驴”上场时, 教室里笑声一片, 因为扮演瘦“驴”的孩子与王五牵的“驴”真是一胖一瘦, 脸色也是一白一黑, 衣服颜色也是一亮一暗, 果然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来学生们很下功夫, 在选角色上都很细心。当王五无奈地告状到“衙门”时, 两边的“衙役”齐喊“威武——”包公就开始审案了……由于学生们准备仓促, 下课又没有多少时间排练, 这次表演的缺点当然很多, 如包公说话的语气不够威严, 旁观者呆立不动, 演员在语言表述上太呆板, 没有创新等。学生们表演结束后, 笔者先夸奖了他们, 接着表扬了优秀的“演员”, 然后和“演员”、“观众”一起总结这次表演的得失, 鼓励学生以后表演得更加出色。学生们非常高兴, 人人都产生了表演课本剧的愿望。笔者马上向孩子们承诺, 等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后, 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听了我的话教室里一片欢呼。经过这次事件, 笔者下定决心要多给学生这样表现自我的机会, 给他们自信,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张扬个性、展现风采。

教学实践中发生的事情有很多, 记录什么样的事, 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记录的事情可以是典型的, 也可以是普通的。如, 围绕课前预习的方法, 笔者的课后反思是:“温故而知新”, 预习同样也能知新。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上新课前, 笔者总要求学生做好“读、标、圈、查”的预习工作。“读”就是反复读课文, 不少于五遍;“标”就是标出自然段;“圈”就是在文中圈出识字条上的生字;“查”就是通过查字典给识字条上的生字组词, 每个生字至少要组三个词。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经过充分的预习, 学生就能基本读准、读通课文, 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就容易得多了。

13.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 篇十三

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教师注重“严师出高徒”,学生必须达到绝对的服从,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思想受到钳制,不能自主创新,只能完全的一味的接受,也不能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转眼间,我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参加工作也快7年啦! 做为教师的我正赶上了课改的浪潮,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与学生的情感的构建,要与学生拉近距离,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这7年里我一直从事着英语教学工作,也坚持着努力学习新课改,研究新课改,按新课改的要求去做一名全新的教师,在这七年间我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跟孩子们唱唱跳跳,学学玩玩,气氛融洽的学习.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力图通过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激活课堂教学,真正产生“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的景象。

古板单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能让课堂变的枯燥无味,让学生变的索然无味,学生就在一堂堂这样的课中消磨掉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3至6年级的学生正处在9岁至12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这些都是他们长身体,长体力的需求,他们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小学英语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做唱游画演形式,增强活动多样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整合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气氛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当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之后,他们就乐意在教学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色彩单词和动物单词时,我利用歌曲《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让学生自己编写歌曲,加深记忆,我先给学生示范“who is wearing red today ? red today ,red today ,who is wearing red today ?who’s wearing red today?”接着让学生自己编写,他们都非常兴奋,把表示颜色的单词yellow和red用其他颜色的单词来替换,变成了“who is wearing green blue white „„ today?”一首首歌曲又诞生了,没等我要求他们就兴致勃勃地唱了起来,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让学生在载歌载舞中巩固单词,便于学生记忆单词。在学习动物单词时,我借助录音,进行“辨声游戏”,以竟猜方式听音猜物,让学生在自我尝试、自我猜测中,逐步揭开谜底。同时,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学生的兴致很浓,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喜悦,增加了对英语的喜爱。另外,我还借助实物、图片等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学水果时,请学生带来水果,“过生日”时,准备蛋糕和水果,营造“生日”氛围,这种教学策略,让孩子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在游戏、竞赛、歌唱、表演、猜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们对学习英语、记忆英语的热情,令他们学得兴致盎然,跃跃欲试、大胆表现,成为活动和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反应能力、洞察能力,创作表演和概括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开放个性,发挥潜能,增强自信,某种意义上健全他们敢于参与、积极表现的人格。

二、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众所周知,唱歌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若学生单纯的唱歌,气氛有点沉闷,所以,我教歌曲时,必加上一定的动作。如教“teddy bear”时,让学生拍拍手,转转圈,再随着轻快的音乐,效果相当不错。另外,在教学身体各部位时,由老师或一个学生指令,

“touch your„„”,学生们一个个不敢怠慢,生怕做错被淘汰;在教学饮料和食物时,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做 “drink some milk ,eat some rice ,have some chicken。”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单词的意思。 在学生习得了一些相关的语言知识后,就应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当他们的表演得到认可时,他得表现欲得到充分满足。如教学购物内容时,在班里创设了超市、菜场或小卖部等情景,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等角色,学生很快会买来自己所要的东西。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学生始终积极参与着,才能使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希望自己以微弱的力量为我的学生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做一个小小的铺路石。

14.小学英语教育叙事研究的读后感 篇十四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教学叙事,并用大量翔实的例子剖析了为什么要开展教育叙事,以及怎样做的过程。书的第五章是小学英语教育叙事实践,共有42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称呼着那个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这本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我知道叙事研究应包括这样几个流程:

(一)实践反思

教师的实践反思是触发叙事研究的重要条件,也是叙事研究内容和材料的重要资源。

(二)确立研究问题。

教师的叙事研究关注微观层面、细小的、普通的教育事件,强调对教育中特殊现象的描述和体察。

(三)选择研究对象

叙事研究涉及对教师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故事的关注,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的感受,他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合作。

(四)进入研究的现场 教师的工作主要在校园、在学生中,因此进入研究现场就意味着走进教师活动的时空。研究现场是教师叙事研究获取真是资料的直接来源。

(五)进行观察访谈

这也是研究的过程,通过访谈获取一些资料,原本纷繁复杂的问题得以解决,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更加清晰,研究者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自己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

(六)整理分析资料

(七)撰写叙事报告

叙事报告的撰写既包含了研究者对观察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了研究者对事的论述性分析,两者相辅相成。第五章共有中的42个英语教育叙事实践小故事,不仅向我们提供了如何写教育叙事研究的典范,也帮我解决了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记得似乎有人说过:我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我可以改变它的宽度。转眼间,参加工作也这么多年了!在这些年里我一直从事着英语教学工作,与学生一起学习英语.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曾经为自己的工作而困惑过,也曾为自己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而高兴过,如果能把这些第一线的鲜活经验写成教育叙事,这将会使师生收益,为教育决策提供大量的的资料素材与建议。

15.高中英语教育叙事 篇十五

一天早晨, 一名男同学来办公室悄悄告诉我:“老师, 前两天爷爷奶奶给我邮了买学习资料的300元钱, 昨晚我放在运动服的口袋中, 今天早上穿衣服时一掏, 没有了!”我听到后心中一惊, 急忙问他:“找一找没有?”他说:“哪儿都找了, 就是没有找到。”于是, 我劝他回去后暂时不要声张。

随后, 我找来了他所在宿舍的舍长, 认真仔细地了解了情况, 得知确有其事。早饭后, 我又带上几个信得过的学生勘察现场, 经分析完全可以断定, 这次事件是本班学生所为。下午第三节自习课召开了班会, 开始了第一步工作——攻心战:“孩子们, 我们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孤儿孩子, 共同的命运让我们走到一起, 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对吗?孩子们, 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农村, 家庭经济不很宽裕, 爷爷奶奶每月靠最低保障金过活, 拿出300元钱是为了给他的孙子买初三的一些复习资料, 是他们省吃俭用一分一分攒出来的, 实在是不容易。同学们, 请你们设身处地替丢钱的同学想一想, 他怎么张口再向爷爷奶奶要呢?此时此刻他心里是不是非常着急?他的爷爷奶奶若是知道他把这笔钱弄丢了, 会怎样?既然如此, 请问拿人家钱的同学, 你这样做, 人道吗?你的良心和道德哪里去了?拿人几百块钱, 整天提心吊胆, 十天半月就花光了, 留给你的却是一辈子的愧疚和心灵不安。这样因小失大实在不应该呀。这是我们同病相怜、平日里互帮互助的兄弟的钱呀!”

“同学们, 认为这样做太不值得的, 举手!”这时, 全班同学纷纷举起了手。我见时机已经成熟, 就该换语调说:“不过话说回来, 错误谁都难免, 我们能原谅他吗?”

我又语重心长地说:“从大家洪亮的声音中, 我想你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改了, 大家就会原谅你, 而且我们大家还要保证, 今后谁也不能再提这件不愉快的事!“

接着, 我就开始部署第二步的行动——设置改错的场所。时间定在晚饭后, 地点选择在男生寝室, 寝室里事先放好一个纸箱, 上面挖个长方形的小洞, 便于拿钱的同学把钱放到纸箱里。

天黑后, 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来到距离男生寝室八米远的地方排好队, 一个个走进寝室, 在里面停留半分钟再走出来, 等所有的同学都走完一遍后, 点亮灯, 拆开箱子, 发现那300元钱卷成一筒, 静静地躺在箱底, 看到失而复得的钱, 同学们都说这个办法真灵。

第三天的中午, 不出我的所料, 那个还钱的男孩子在中午吃完饭后悄悄地来到我的办公室, 并贴近我的耳朵, 带着怯怯的语气说:“老师, 您能和我到操场上走一走吗?”我欣然应允, 并拉着他的手缓慢地行进在校园西北角偏僻的羊肠小路上。

“老师,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走了一段路, 他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就是因为前段时间听说我姑姑得了严重的哮喘病, 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 我不想让她死, 于是我就想用那个钱给她买点药邮回去, 可是……我又还回去了。”“那你为什么还要和我说这件事呢?”

“老师, 因为听同学们说这几天中午你在食堂吃饭都很少的, 人都瘦了不少, 我也经受不了同学们背后的谴责, 还有你一直对我们都挺关心的, 我也不是有意让你伤心, 老师, 你相信我!”看着他带着孩子气的真诚和眼圈里不断打转的泪水, 此时感到无比激动又欣慰的我怜爱地把他搂在怀里:“傻孩子, 改了就好。一切都过去了。让我们重新开始好吗?”他抬起头望着我的眼, 最后坚定地使劲点点头。“好, 明天老师给你姑姑打个电话, 问问病情, 再一起想想办法。”“嗯!”“以后有事要和老师说, 咱们一起解决。”“是, 老师!”说完, 他又向着我行了一个并不标准但又很庄重的军礼。最后我们师生相视而笑。

上一篇:通防副总安全目标责任书下一篇: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