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有丝分裂口诀

2024-06-24

细胞有丝分裂口诀(精选7篇)

1.细胞有丝分裂口诀 篇一

《实验四 细胞的有丝分裂》教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方法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与用品

洋葱头、洋葱根尖纵切片标本、蛙胚细胞有丝分裂切片标本;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恒温培养箱、小刀、小试剂瓶、培养皿、酒精灯、火柴、FAA固定液、1摩尔/升盐酸或浓盐酸、醋酸洋红染液、蒸馏水

三、实验过程

1.检查装片制作过程的预习情况(1)取材

将洋葱头置于盛水的小烧杯上,使其鳞茎浸入水中,放在25℃恒温箱中培养。待根长到2厘米左右时,于夜晚12时至1时切取长约1厘米左右的根尖。

(2)前处理

将材料浸入蒸馏水内,放置冰箱(0~4℃)中24小时。(3)固定

将材料从前处理的药物中取出,用水冲洗2~3次,放入卡诺氏或FAA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固定液用量应为材料体积的15倍以上。

如固定的材料当时不用,可以先在90%酒精中泡半小时,然后在70%酒精泡半个小时,再换入70%酒精中,置0~4℃冰箱内可保存半年。经过较长时间保存的材料,进行观察前再用固定处理一次,效果较好。

(4)解离

将固定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数次,用1摩尔/升盐酸在60℃恒温箱内处理6~20分钟后,清水漂洗。

(5)染色和压片

将解离后的根尖,切取1~2毫米长的分生组织,放在载玻片上,加1滴醋酸洋红染液,放置约10分钟。然后在酒精灯上缓慢往复3~4次,微微加热(不可煮沸),随即用解剖针将材料拨碎,盖上盖玻片,覆以吸水纸,对准盖玻片下的材料,用铅笔的橡皮头在盖玻片上轻轻敲击,再用拇指适当用力下压,但注意勿使盖片滑动。压好的片子中,材料铺展成均匀的、单层细胞的薄层。

2.学生按实验步骤制作装片

3.学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再转高倍镜,选择较典型的有丝分裂各期图象,仔细观察。(1)间期

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体积有所增大。核仁核膜较清楚,核内染色质呈细网状。

(2)前期 细胞核胀大,核内染色质最初表现为极细盘曲的染色丝,以后染色丝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染色体形态逐渐清楚,着丝点逐渐明显。在前期结束时,核仁核膜消失。

(3)中期

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从细胞极端观察,可同时看到全部染色体;从侧面观察,则染色体排列成“一”字形。此时染色体变短变粗,其形态和数目都较清楚。

(4)后期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每一染色体的二条单体成为二条独立的子染色体。全部染色体分为两组,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

两组子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染色体逐渐伸长变粗,分散在核内成为染色质;纺锤体逐渐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两个新核。在两新核之间赤道面上,出现细胞板,并逐渐形成细胞壁,最后分成两个子细胞。

4.教师示范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在高倍镜下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切片标本,比较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特点。

四、作业

1、绘出你所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图象。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哪一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进行染色体记数的最好时期?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细胞有丝分裂口诀 篇二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将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母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但染色体形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是固定的而是连续变化的, 根据染色体形态的不同将有丝分裂整个过程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等时期, 而且各个时期染色体特点差别很大, 学生不容易理解, 很难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呢?这就需要通过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让学生更充分的理解有丝分裂是连续变化的过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实验现象的明显与否,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有丝分裂的理解程度。怎样做好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呢?应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材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是学习遗传学、植物学以及普通生物学所必做的经典实验之一。该实验要求观察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尤其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要看到染色体行为清晰的变化, 选好材料是关键的第一步。材料的选取是灵活的, 教材选用洋葱, 但经过多年实验发现洋葱生长不仅受季节的影响, 且染色体体积小, 不易观察。本次实验我选取大蒜作为实验材料, 大蒜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体积较大, 便于观察;大蒜的来源方便, 培养期短;易生根, 根尖数目多;且不受季节的限制等。

(一) 大蒜根尖培养

在室温15~26℃范围内大蒜易生根, 数目多、生长速度快。用铁丝把蒜瓣串好放在盛满水的烧杯上, 使其底部接触水面。放置于25℃的恒温箱中, 每隔6小时换一次水, 仅需要1~2天时间。但注意隔几小时必须换水, 以免因氧气不足而造成根尖生长缓慢或腐烂。

(二) 根尖的获取

各种不同植物的根尖细胞在一天24小时内进行分裂的时刻不同, 分裂的高峰期也不尽相同。所以根尖的取材时间应根据不同植物种类培养的温度条件选取最佳的时机。大蒜的根尖细胞在常温18℃左右时, 铜仁4月份的气温湿热, 实验中我发现早上10时至11时根尖细胞分裂较旺盛, 尤以10时左右为最佳, 在其他时间剪取根尖, 则不易观察到不同分裂期的细胞。因此, 当根长到2~3cm时在10时左右就可以取材, 取材长度为3mm左右。

二、根尖的固定与解离

无论酸解还是酶解都可以很好的软化细胞壁, 使细胞分散开。高中阶段酸解比较经济, 效果也很好。教材中使用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95%的酒精混合液 (1:1) 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教材中的做法将洋葱根尖的固定和解离合并成一步, 虽然节省了课堂时间, 但是忽略了固定的重要性。洋葱根尖的固定, 这一步骤将根尖细胞杀死, 使大蒜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固定在不同的细胞周期, 避免了染色体在解离的过程中状态的改变。根尖的解离可以除去细胞之间的果胶和纤维素, 并使细胞壁软化。根尖解离得是否合适, 直接关系到染色的效果和压片时细胞能否分散开。在多次实验中, 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解离效果并不理想, 在压片时细胞不能完全分散开来。实践证明, 用大蒜做实验时应该把固定与解离分开进行, 即把取下的材料先放在固定液中, 固定时间为3~5h。固定剂可选用常用的FFA固定剂, 固定好的材料可放在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根尖解离时一定把握解离时间, 若解离时间太短, 细胞不易完全分散开;解离时间太长则根尖完全酥软, 无法进行观察。解离液用15%的盐酸代替10%的盐酸, 这样可缩短解离时间。把固定好的根尖取出, 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入盛有15%盐酸离析液的培养皿中, 解离时间5min左右, 只要根尖色泽变白略带透明即可, 此时根尖压片效果较好。

三、染色

为了观察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我们通常用染色液对染色体进行着色。由于DNA呈酸性, 所以一般用碱性染料。多次实验发现在1%龙胆紫溶液中滴加少量10%醋酸至溶液呈鲜亮的紫色, 这样配制的染色剂, 醋酸起到一定的分色作用, 可加强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选择性着色, 以避免核内都染成一片深紫色, 从而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用镊子将大蒜根尖取出来, 在清水中漂洗后放在载玻片上, 将根尖前端乌白色的根冠去掉, 用镊子尖把大蒜根尖弄碎, 用配好的染液染色, 这样可以使大多数细胞都充分的染色。5分钟后, 染色完毕, 盖上盖玻片, 再盖以2层吸水纸, 用拇指轻压一下即可使根尖细胞均匀地扩散成片状, 四周多余的水分可用吸水纸吸掉, 这样就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了。

四、观察

先采用10倍的物镜进行观察, 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分生区细胞, 再找到分布均匀、染色效果好、分裂细胞较多的视野。仔细观察后把要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用40倍的物镜, 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轻轻移动装片,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将清晰的呈现在眼前。

参考文献

[1]王文兰.怎样开好“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课[J].生物学通报

[2]林荣坤.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染色改进[J].生物学通报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几点改进 篇三

1.关于实验课堂的组织

建议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与“质壁分离实验”两个实验组织在一堂课内完成。

(1)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科学研究意识。这两个实验均以洋葱为实验材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若将两个分散孤立的实验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分析两个实验的联系与区别(表1),使实验过程自然而然转变成了一项自主科研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和科学研究意识,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新课程理念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精神。

(2)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装片的制作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漂洗等实验步骤均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约10~15min),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等待的时间合理安排实验操作,完成质壁分离实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避免了学生在等待的时间在课堂上喧哗吵闹。

2.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培养

实验材料的选择: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原则上选择植物分裂较旺盛的部位即可,例如根尖、芽尖等部位分生区的细胞。一般选用细胞分裂周期较短而分裂期较长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教材中使用洋葱培养根尖,在选用洋葱时,建议选用“紫色小洋葱”,市面上卖的“紫色小洋葱”比“大洋葱”发根效果好,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植物的根尖来进行实验,例如大蒜、蚕豆等的根尖均可。目前公认大蒜效果较好,价格便宜,发根量大且发根整齐,操作方便,为大多数教师所使用。

根尖的培养方法:较常使用水培法和沙培法培养根尖,笔者通过探索和实践发现,沙培法培养由于植物的根一直接触着沙,容易被有颜色的沙子染成有色而干扰实验现象,所以建议采用水培法培养,把经过前期处理的大蒜约1/3插入水中或者湿沙中,通常2d左右就能长到1~3cm(25-35℃)。

3.实验仪器的改进和步骤的优化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漂洗、染色等步骤均需在培养皿中进行。其中漂洗是本实验的一个关键步骤,漂洗干净才能够着色较好。为了进行较好的漂洗,经常会将根尖放人清水中漂洗2~3次。这样整个制装片过程就需要用到3~5个培养皿,教科书中所用的培养皿表面积大,底平浅,而实验材料过小(2~3mm),需要加较多的药液才能没及要处理的材料,操作不便,且浪费药液污染环境。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找到一种可以用来代替多个培养皿的器皿——白色点滴瓷板(6孔)(图1)。由于该白色点滴瓷板孔的大小、孔的数量、孔的深浅等均适宜本实验的操作,使解离、漂洗、染色等步骤在板上依次高效完成,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且节省了药品,有效防止染色液洒出等问题,同时解决了实验后仪器容易清洗干净,是该实验中非常适合替代的器皿。

4.细胞有丝分裂口诀 篇四

低温预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以大蒜根尖为材料,用常规压片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12~42h能提高有丝分裂指数和中期分裂指数;6h和48h低温预处理会降低有丝分裂指数和中期分裂指数;低温预处理24~30 h有利于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作 者:高汝勇 GAO Ruyong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衡水,053000刊 名:农业科技与装备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年,卷(期):“”(1)分类号:Q253关键词:低温预处理 有丝分裂 试验 大蒜 分裂指数 中期分裂指数

5.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论文 篇五

1、有丝分裂的特征

细胞周期主要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大的阶段,分裂期就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涉及到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类后期以及分裂末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细胞变化都不同,特征也都不一样。

分裂前期:分裂前期是细胞开始分裂到核膜解体为止的一个时期,在这一阶段中,细胞内部的细胞核体积会逐渐增大,染色体也会开始复制,随着核膜解体,染色体散布于细胞质当中。在动物细胞当中,分裂前期会有两个靠近核膜的中心体,中心体放射出星体丝(也被称为纺锤丝),分裂是两个中心体分开,在核膜解体之后成为纺锤体。

分裂中期:经过前期的分裂之后,细胞有丝分裂开始进入到分裂中期阶段,此时染色体开始排列到赤道板上。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赤道板周围,染色体呈放射状排列,而且处在摆动状态,并非静止的。不仅如此,这一阶段,染色体会逐渐变粗浓缩,并且显示出染色体的基本形态和数目。由于中期涉及到染色体的变化,用时比较长。

分裂后期:到了分裂后期这个阶段,染色体分开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分开之后就会成为子染色体,达到细胞两极之后,分裂后期就算结束。根据相关的实验研究,不同细胞在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移动速度是不同的,大多数在每分钟0.2到5微米的范围,平均速度在每分钟1微米的水平。还需注意,染色体的移动,是依靠纺锤体的活动实现的[1]。

分裂末期:末期就是子染色体达到两极之后,子核形成以及细胞体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子核的形成和分裂前期是一个相反的过程,显示子染色体解螺旋,然后形成核膜,等等。对于有丝分裂,有一套口诀可以简单记忆其每个分裂特征:膜仁消失现两体,形定数晰赤道齐,点裂体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这几句话就对应了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四个阶段的分裂特征和主要的分裂活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结合具体的`分裂过程,对这几句口诀进行记忆,便可以清楚掌握有丝分裂的主要内容了。

2、有丝分裂的意义

有丝分裂作为生物体内一种生物活动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不仅要认识到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征,也需要认清有丝分裂所存在的生物意义,透过现象看到其内在本质。具体而言,有丝分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单位,而且根据生物体机能器官的不同,对应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有丝分裂是细胞演化的根本途径,如果没有有丝分裂,那么生物体就无法实现细胞的增殖与更新,那么就无法维持机体的生长。只有有丝分裂正常进行,那么细胞的生长发育才能实现[2]。第二,是物种繁衍的根本。有丝分裂不仅仅保持了单个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还是物种繁衍的根本。从物种繁衍的角度来讲,遗传是关键。而有丝分裂可以保证遗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让子代可以继承亲代的优良性状,这是物种繁衍不可缺少的关键。

3、学习有丝分裂的方法

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中重要的知识点,对此我们需要学好这部分知识。首先,我们要做好预习。在学习有丝分裂这部分知识点之前,我们应该做好课前预习活动,对有丝分裂的概念,分裂过程以及每个阶段细胞内的物质变化形成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学习中对有丝分裂形成深入掌握,认清其中的内涵原理。其次,可以借助实验进行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其具体过程,如可以利用易于观察的洋葱细胞进行相关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自然可以对书本上所讲的有丝分裂过程的一些特征形成清楚全面的认识,进而加深掌握[3]。最后,需要加强练习。有丝分裂这个知识点在考试中经常涉及,尤其是在高考中已经多次出现。所以,我们需要加强有丝分裂相关题目的练习,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析其中的有丝分裂过程,这样可以让我们突破有丝分裂的重难点。

4、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对其具体的分裂过程和特征实现清楚了解。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认清有丝分裂所具有的生物意义,理解有丝分裂对生物发育和物种繁衍的作用。然后通过预习、实验和练习等渠道,把握有丝分裂的重难点,增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曹晓荣,刘玲,王华峰,等.兴趣自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有丝分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13).

[2]章宇杨.高中生物中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2).

6.细胞有丝分裂口诀 篇六

高考生物“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图像与曲线类试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图文转换能力, 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定性并定量地分析图像与曲线的生物学意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中, 知识内容复杂、数据规律纷繁、结构变化多样。纵观近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 不难发现, 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此类试题。本文拟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相关图像与曲线”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常考点作一归纳剖析, 以期能对2015年高考备考有所裨益。

一、细胞周期的图像与曲线

1.常规表示方法 (扇形图、直线图、曲线图)

[说明] (1) 方法一:顺时针AB+BA (顺时针A→A) 为一个细胞周期。

(2) 方法二:AB+BC或CD+DE为一个细胞周期。BC+CD虽然在时间上等同于一个细胞周期, 但不能表示细胞周期 (因细胞周期一定要从间期开始) 。

(3) 方法三:AB+BF或FG+GK为一个细胞周期。

2.柱形图表示法

[说明] (1) 图中A表示处于G1期的细胞数, B表示处于S期的细胞数, C表示处于G2和M期 (分裂期) 的细胞数。

(2) 显微镜下不同时期的细胞数不同, 不同时期的细胞数与该时间占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相关。因为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 期时间长 得多, 所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多数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特别提示】

(1)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也就是说只有有丝分裂才有细胞周期, 无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

(2) 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 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但都是分裂间 期长, 分裂期短。

(3) 细胞分裂能力与细胞分化程度成反比, 早期胚胎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成熟的细胞一般不具分裂能力。因而, 观察洋葱细胞的有丝分裂, 应以分生区细胞为材料, 不可以用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该细胞为成熟细胞, 高度分化, 不再分裂, 但可用来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二、两种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及行为变化的图像与曲线

1.有丝分裂

(1) 染色体形态变化。

(2) 染色体行为变化。

复制→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移向两极 (见下图)

(3) 染色体、染色 单体、DNA三者之间 的关系。

1当有染色单体存 在时, 染色体∶染色 单体∶DNA=1∶2∶2。

2当无染色单体时, 染色体∶DNA=1∶1。

【即时体验】

有丝分裂实验 中, 细胞中染 色体数与 核DNA分子数比 例肯定是1∶1的是什么 时期?肯定是1∶2的是什么时期?先是1∶1, 后是1∶2的是什么时期?

答案:后期和末期、前期和中期、间期。

2.减数分裂

(1) 精子的形成过程。

(2)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特别提示】

(1)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作为原始的生殖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未成熟时可进行有丝分裂, 产生更多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成熟后可进行减数分裂, 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即精子和卵细胞。

(2) 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一样, 着丝点分裂。

(3) 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依次为:染色体复制→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减半→着丝点分开, 染色单体分离。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4.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

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相关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 (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目、DNA数、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数变化规律

2.相关曲线表示 (相关曲线都是据上述表格绘制)

(1) 有丝分裂DNA数变化曲线图。

由图可知: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DNA含量逐渐增加;末期子细胞形成, DNA数目恢复 到体细胞 中的含量。

(2) 有丝分裂染色体数变化曲线图。

由图可知: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和减少是直来直去的。有丝分裂的后期, 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子细胞形成, 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3) 有丝分裂染色单体数变化曲线图。

由图可看出:染色单体的起点为0, 终点也为0。染色单体在分裂间期形成,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到有丝 分裂的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细胞中不再存在染色单体。

(4) 有丝分裂相关曲线综合比较。

A.一个核内

B.一个细胞内

(5) 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6) 减数分裂过程DNA数变化曲线。

四、根据图形判断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的方法技巧

1.主要时期细胞分裂图像比较

2.图像识别判断技巧

一般来讲, 鉴别某一细胞图像属于何种细胞分裂何种时期, 最关键的是看染色体的行为。

(1) 前期图像比较。

1先看是否有同源染色体。

若无同源染色体, 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该细胞名称为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如图A1。

2若有同源染色体, 再看染色体的分布与行为特点。

a.若染色体散乱分布, 则为有丝分裂, 该细胞名称为体细胞, 如图A2。

b.若染色体有特殊行为, 如联会和四分体 (图A3) 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该细胞名称为初级性母细胞。

(2) 中期图像比较。

1先看是否有同源染色体。

若无同源染色体, 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如图B1。

2若有同源染色体, 再看染色体的分布与行为特点。

a.若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则为有丝分裂, 该细胞为体细胞, 如图B2。

b.若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即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 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该细胞为初级性母细胞, 如图B3。

(3) 后期图像比较 (一般只看一极) 。

1先看是否有同源染色体。

若有同源染色体, 则为有丝分裂, 该细胞的名称为体细胞。如图C1。

2若无同源染 色体, 则再看是 否有染色单体。

a.若有染色单体, 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性母细胞 (若细胞质均等分裂则为初级精母细胞, 如图C2;若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为初级卵母细胞, 如图C3) 。

b.若无染色单体, 则为减数 第二次分 裂, 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性母细胞 (若细胞质均等分裂则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如图C4;若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为次级卵母细胞, 如图C5) 。

后期图像只看一极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由于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两条一模一样的染色体, 容易被误判为同源染色体, 因而一般只看一极。

【特别提醒】

(1) 该鉴别法仅适用于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

(2) 多倍体 (如四倍体) 减数分裂, 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可根据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推断是减数分裂。

(3) 二倍体的单倍体 (如玉米的单倍体)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子细胞中虽无同源染色体, 但可根据子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推断为有丝分裂。如下图:

【即时体验】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 处在什么时期? (填在横线上)

答案:

1~8: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

9~16: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

五、易错易混点提要

1.相关问题

(1) 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非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 移向细胞 两极的染 色体不含 染色单体。

(2)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 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 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 色体不含 染色单体。

(3) 同一生物的细胞, 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因此, 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 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 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在此基础上,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2.变异条件下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 在只研究两对同源染色体、三对基因的情况下, 仅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就能产生众多类型的配子。

【特别提醒】

本部分概念众多, 对于核心术语, 要记准、写准、理解透, 在此基础上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如:

1.细胞周期 (分裂期、分裂间期)

2.有丝分裂[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纺锤丝 (体) 、星射线、着丝点、赤道板、细胞板、缢裂]

3.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四分体、联会、精 (卵) 原细胞、初级 (次级) 性母细胞、极体、精细胞、卵细胞、精子]

六、经典试题剖析

例1. (多选) 下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 变化模型 图, 其中建构 正确的是 ()

点拨:A、B项图中着丝点已分开, 且向细胞两极移动, 应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同一极上下的两条染色体来自同一条染色体, 应相同, A项正确;C、D项表示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移向两极的是同源染色体, C正确。

答案:AC

例2.下图表示两个动物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行为,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它们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动物, 则它们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不同的

B.如果它们分别代表同一种 动物的不同细胞, 则它们的差异是由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C.图P和图Q中, 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所携带的基因均有可能出现差异, 但图P出现这种差异的概率明显大于图Q

D.图P最终产生的子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图Q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相同

点拨:据图分析, 图P中染色体呈交叉互换状态, 应是减Ⅰ前期的细胞图像, 图Q是有丝分裂中期, 图P、Q中的细胞均含有四条染色体, 故A项不正确;B项中, 差异的形成是由染色体交叉互换引起的, 应属基因重组范畴, 不是染色体变异;D项中, 图P所示为减数分裂, 图Q所示为有丝分裂, 二者最终产生的子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和4。

答案:C

例3.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 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据图分析, 不能得出的是 ()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 流动性有关

C.GH段和OP段, 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点拨:坐标曲线中的数量关系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 对信息转换与数据处理能力要求高。题中, a阶段DNA增加一次, 减少一次;b阶段增加一次, 但减少二次, 分别为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L→M表受精作用, 受精后染色体复制一次减少一次, 且染色体数不变, c阶段为有丝分裂。GH段和OP段分别表示同种生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期与有丝分裂后期, 后者染色体数是前者的二倍。

答案:C

七、热点试题演练

1.如右图, 关于细胞分 裂 的 说 法 中 正 确 的是 ()

(1)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因纵坐标含义不同可表示三种变化

(2) DNA合成的抑制物能作用于ab段

(3) c→d可表示着丝点一分为二,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 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图为某个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 基因型为MMN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乙、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B.图乙、丙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图甲、丁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丁细胞的基因型为MmNN, 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D.图丁细胞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3.图一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结果形成了图1~4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1、2;3、4B.1、3

C.1、4;2、3 D.2、4

4.如图, 甲乙丙丁为小鼠睾丸某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 期的染色 体数、染色单 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 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5.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正确的描述是 ()

A.1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2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3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4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6.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 此过程是 ()

A.发生在细胞 分裂期的 末期, 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 周期的分 裂间期, 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 分裂期的 前期, 核膜逐渐解体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 染色体螺旋变粗

7.如下图是某一二倍体动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图中2细胞所处的时期

B.图中4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C.图中1、2、3、4、5中染色体组数目分别是4、2、2、2、1

D.此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发生于图中的12所示时期的前一时期

8.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B→C, DNA的含量增加一倍, 是因为复制的结果

B.由H→I, DNA的含量增加一倍, 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C.由N→O, DNA的含量减少一半, 是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

D.由D→E, DNA含量减少一半, 原因和由N→O相同

9.下图表示同一种动物的两个细胞分裂图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是减数分裂图像, 乙是有丝分裂图像

B.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C.甲细胞中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依次是2、4、4

D.甲细胞的亲代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

10.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 图3是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图1细胞中, “能量通货”ATP产生的场所有____。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 在细胞核 方面应没 有核仁、染色 质及____, 在其细胞质中应只有____一种细胞器。 (以上均填标号)

(2) 图2中具有同 源染色体 的细胞有____, A细胞的名称是____。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于图2中的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3) 若图1表示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 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4) 图3中a~c表示染色 单体的是____, Ⅲ对应图2中的____细胞, 由Ⅲ变化为Ⅳ的原因是____。

11.下列两图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坐标图和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示意。请据图回答:

(1) 图甲中3阶段包括____过程。

(2) 图乙中c细胞中的 染色体共 含有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 (填字母) 。

(3)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 (填字母) 细胞中, h细胞的名称是____ , b、c细胞中各含有____个染色体组。

(4) 图乙中d细胞形成f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如果e细胞变成了癌细胞, 根本原因是____发生了突变。

(5) 在图甲中, 如果在A点时全部核DNA已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而其后过程中所用的原料不含放射性同位素, 则在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 脱氧核苷 酸链占全 部核苷链的____ 。

【参考答案】

1.C2.C3.C4.D5.C6.C7.D8.D9.D

10. (1) 4和582 (2) C和D次级精母细胞D (3) C (4) bB着丝粒 (点) 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11. (1) 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2) 16c、g (3) g次级卵母细胞2、4 (4) 细胞分化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5) 25% (或1/4)

7.细胞有丝分裂口诀 篇七

图1是常见的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同时也是一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通用的曲线。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DNA的含量,有两种标注方法:①纵轴标注为“核中DNA含量”;②纵轴标注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其中第一种标注只表示有丝分裂,第二种标注为有丝和减数分裂通用。当曲线为两种分裂通用时,理解难度较大,失误较多。具体分析如下。

一、纵轴标注为“核中DNA含量”时, 只表示有丝分裂

解析:图2纵轴标注为“细胞核DNA含量”,则曲线只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细胞核DNA含量一般用2n、4n表示。其中每段曲线的含义如下:

ab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核中DNA复制,数量加倍,由2n变成4n;

bc段包括了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DNA数量保持4n不变;

cd段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时,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核中DNA含量减少一半,由4n变成2n;

de段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每个子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n。

二、纵轴标注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时, 为有丝和减数分裂共用

解析:图3纵轴标注是“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则曲线既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也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每条染色体DNA含量:未复制时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着丝点分裂后每条子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纵轴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只能表示为1和2。

(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时,其中每段曲线的含义如下:

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由开始的1个变成2个;

bc段包括了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

cd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2个减少为1个;

de段包括了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2)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时,其中每段曲线的含义如下:

ab段表示减数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由1个变成2个;

bc段包括了减数第一次分裂所有时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此段时期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

cd段表示减二后期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2个减少为1个;

de段表示减二后期、末期,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三、归纳总结

将上述几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列表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ab段表示的时期相同外,其余各段表示的分裂时期均不相同。

四、例题解析

【例1】有关图4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因纵坐标含义不同可表示两种变化

B.如表示减数分裂全过程,则c→d发生在减一末期

C.c→d只表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

解析:因纵轴未标注,则图4纵轴有两种含义,曲线可表示三种变化,其中两种表示有丝分裂,一种表示减数分裂,所以A正确。表示减数分裂时,纵轴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c→d表示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二后期,B错误。当纵轴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时,c→d可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当纵轴为“核中DNA含量”时,则c→d可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时,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核中DNA含量减少一半,C错误。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时,分裂结束时e点细胞数目是开始a点的两倍;而表示减数分裂时,分裂结束时e点细胞数目是开始a点的4倍,即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精子细胞或3个极体加1个卵细胞,D错误。答案选B、C、D。

【例2】如图5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正确的叙述是( )

A.ab段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

B.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

C.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D.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

解析:因纵轴标注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则曲线有2种含义,即可同时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b表示间期,原因是染色体复制,A正确。bc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分裂的减一所有时期和减二的前、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两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C正确。cd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二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B正确。de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末期和减二的后、末期,D错误。答案选A、B、C。

【例3】如图6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关系(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B. 阶段a和c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时期

C. 同源染色体分开到两极发生在阶段e

D. 核DNA含量加倍发生在b阶段

上一篇:运动会通讯稿原创下一篇:关于孔子名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