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精选3篇)
1.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篇一
网址:
2016年中国材料测试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投资机遇分析
测试服务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动,测试服务业发展迎来空前机遇。测试服务业在质量提升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日趋凸显,以数据信息流服务相关产业的支撑作用日渐突出,以测试手段变革对学科发展的引导作用日益显著。
我国检测机构数量庞大但行业整体有序程度低,呈现出多、小、散、行业自律性不强的现象。
一是数量多,规模小。测试机构种类有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内部测试服务和独立的第三方测试服务。非独立法人的机构类型众多,但整体规模较小,业务规模差异极大,在实验室2.5万家实验室中超过平均业务规模的仅占总数的5%。
二是分布分散,竞争重复。从领域上看,涵盖质监、农业、卫生和出入境检疫等多个系统,各个系统之间在基础检测能力方面重复较明显。
三是管理体系复杂,市场竞争缺乏自律。在行业管理方面,检测机构呈现多头管理,造成行业整体运行纷繁复杂,行业管理主体不明显,协调困难。在市场方面,强制性业务、竞争性业务、自愿性业务交叉,定价体系透明度,竞争缺乏规范,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部分机构为竞争业务放弃公正独立性,甚至出现造假违法事件。
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外对材料测试服务业的范围和定义尚无明确界定和准确定义。材料测试服务业,在广义上是指以材料测试服务机构为主体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从材料性能来说,典型的材料测试分为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分析、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测试等;按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按使用特性分,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按应用领域分,分为建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汽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从材料测试服务业覆盖的范围,既包括建筑材料、有色金属、钢铁材料、工业材料、石油化工材料等传统材料,也包括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和先进结构材料,也包括上下游与材料密切相关的行业,如矿产品测试、建工测试等。
无论是从机构数量、资源配置,还是从业务量及收入方面看,材料检测已成为检测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材料测试机构类型来看,全国材料测试类检测机构中国有机构占主体地位,国有或集体所有机构有8896家,占总数的83.4%,私人、合资及外资企业1776家,占总数的16.6%。
其中非独立法人单位1968家,独立法人单位8704家。在独立法人单位中企业单位6512家,事业单位2192家。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在检测收入方面,全国材料检测机构检测收入达631.88亿元以上,其中行政执法报告1638.84万份,收入38.71亿元,社会委托报告1.12亿份,收入548.75亿元;司法鉴定报告44.53万份,收入5.06亿元;其他报告722.15万份,收入39.36亿元。
在全国材料测试机构中,私人企业收入101.71亿元,承担任务3033.23万次;合资及外资企业收入96.43亿元,承担任务2102.79万次;国有或集体所有机构收入433.74亿元,承担任务8463.98万次。
材料测试行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整体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接近一半,具体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22.25万人,占总人数的48.8%;专科学历21.89万人,占总人数48.1%。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90万人,具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1.60万人,获得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有11.56万人,其他技术职称有14.76万人。从事管理工作的有6.70万人,支撑辅助工作人员有8.58万人,从事检测工作的有28.64万人。
仪器设备是检测机构从事生产服务的必要工具,是衡量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整理数据获得,全国材料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221.21万台(套),价值1367.02亿元。通过进一步分析相关数据,从仪器设备的分布情况,可以侧面看出我国材料测试机构规模较小的特点。
从材料检测机构区域分布看,材料检测机构的地区分布与我国目前产业活动与经济活动相对应,呈现东多西少现象,且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
材料测试服务业市场的变化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测试服务业的市场正处在剧烈变化过程中。市场驱动力正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和产业需求主导。整体看市场需求有所增加,但由于参与者增多,竞争也进一步加剧。而网络化带来市场的变化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市场地位的变化,给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政府性业务明显减少
一是政府监控类业务取消。以出境商品检验检疫为例,国家质监总局和海关总署对进出境商品目录进行调整,减少的法检商品种类共涉及1 008.6万批次、货值4463.6亿美元,减少相关检测费用超过百亿。
二是简政放权。三是临时性补贴到期截止,引起相关支撑性检测业务减少。
2、打破垄断,跨领域业务增多
由于检测机构分属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形态以国有性质为主,检测认证行业条块分割现象明显,政府的“有形之手”对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纵向上,部门系统划分明显;横向上,以行政区域划分的垄断成为历史问题。
3、经济结构升级,技术服务需求旺盛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转型,产业发展方向开始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产业结构的主体已经开始由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制造业,转向低能耗、高效益的服务业。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市场环境的改善,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倾斜与科技服务业紧密关联的3大要素则开启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市场。材料检测服务业作为前沿性和先导性的产业也率先感受到了企业需求的变化。
4、检测服务参与方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
材料测试服务业作为科技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长迅速,一直为相关产业各方所关注。由于材料测试业的良好发展前景,行业参与者的数量也增长迅速。增长最多的参与者来自于机构改革释放出来的系统内各检测机构。仪器公司也开始进军检验检测服务市场。随着国内检测机构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国内仪器生产厂商也加快了跨领域服务的步伐。最后,外资机构也在以各种方式加速进入中国。我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快速增长不仅促进了国内机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国外机构的发展力度。
5、信息平台增多,市场反应更加快捷
我国的检测市场响应速度一直广遭诟病。行业内不乏一家企业为寻找能提供相应服务的测试机构花费3个月时间的案例。而检测机构也经常为无法获得有效的市场发展趋势信息而不敢投资人员和设备,从而限制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困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行业与检测业务的进一步融合,我国依托各种资源诞生的信息平台大量出现,正在以网络形式活化检测服务市场。
6、我国贸易结构变化衍生出中长期潜在增长点
在上一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出口和国际市场,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经济属于出口主导型经济。目前,外需主导型经济正迅速转变成内需主导型经济,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调整外交、外贸战略,调整贸易结构。在这种新形势下,外贸要对贸易服务链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代表标准、质量、品牌的测试服务业正是贸易支撑链条上一个重要的环节。新时代带来了一个新的测试服务业市场,同时也给予了我国测试机构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2.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篇二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刁石京副司长指出,随着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国产品牌4K电视的日益成熟以及外资品牌的价格调整,4K电视的价格将会变得更加亲民化,将在2014年开始普及。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赵新华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互联网的加入,为平板电视行业带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他表示,2013年大屏、4K超高清、OLED、 曲面技术迅猛发展,带给电视厂商新的挑战和机遇,不论是国产厂商还是外资企业都推出了不少新颖的产品。而2013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下属北京塞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了《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其对超高清电视产品的功能、图像显示格式、接口、性能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标准,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各个电视品牌4K超高清电视的准入门槛,也为我国4K超高清电视产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模式,同时也促进我国4K电视的普及。
3.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篇三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 2007年12月12日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目前已大规模商业化的太阳能电池是晶体硅(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硅系列太阳能电池和化合物太阳能电池。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具有原材料消耗大、成本高和能源偿还时间(EPT)长的缺点,特别是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爆发性增长,而重要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依赖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由于技术及资金瓶颈而致短缺的今天,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低和光致衰减(S-W效应)问题,其他诸多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则受资源限制并存在对环境的友善问题。因此寻找一种转换效率高、低衰减且成本低、资源丰富无污染并适于大量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是光伏科学界的挑战,也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承担从补充能源到替代能源转换的历史任务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效率纪录不断刷新
人类对太阳能发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1839年,法国实验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试验中发现了生伏特效应;1930年,肖特基提出氧化亚铜势垒的“光伏效应”理论和
B.Lang发表了“New photovoltaic cell”即氧化亚铜/铜电池后,奥杜博特和司托拉于1932年制成第一块硫化镉太阳能电池;1941年,奥尔在硅上发现了光伏效应;1954年,恰宾和卡尔松等人在贝尔实验室用表面抛光的硅片制作pn结,然后在高真空镀膜机中分别在两侧蒸镀上金属接触电极,制成了光电转换效率达6%的世界上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标志着太阳能电池研制工作的重大进展。1958年,这种电池首次在空间应用,装备美国先锋1号卫星。1959年,第一个光电转换效率为5%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问世;1960年,硅太阳能电池发电首次并入常规电网;1975年,美国科学家制作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上世纪80年代初,太阳能电池开始规模化生产。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对太阳能电池研究的不断重视,科研和产业投入不断增加,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奠定了规模化工业生产的技术基础。赵建华小组于1998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创造的24.7%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纪录已经保持了近10年;多
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纪录在2004年5月被德国弗朗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舒尔茨小组打破,达到20.3%;9.5%的非晶硅单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纪录是U.Neuchatel于2004年创造的,而10.1%和11.7%的纳米硅薄膜单结和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是由
日本钟渊公司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创造的;集成型非晶硅合金三结叠层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小面积(0.27cm2)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0.4%和12.1%,由美国USSC公司于1994和1997年创造;而属于化合物薄膜的铜铟镓硒和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纪录分别达到18.8%和16.5%,在1999和2001年由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创造。
薄膜太阳能电池份额增加
光伏市场迅猛发展,组件产量快速增长。2000年后,伴随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的成熟,价格不断降低,应用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了市场驱动下的良性循环。特别是2003年德国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案,极大地刺激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2006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经达到2.5GW。目前,以屋顶和大规模并网发电为主的德国市场仍是最大的光伏市场,约占全球一半以上份额,随着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光伏发电政策的出台,欧洲仍然保持40%以上的强劲增长速度,5年内仍是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市场占2/3左右。此外,以大规模建设光伏并网发电站为主的美国和亚洲的市场近期也将有较大增长,近5年内可望占整个市场的30%。
在各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仍然占据着85%以上的份额,但现在正受到来自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挑战。近几年,薄膜太阳能电池所占份额有所增加,特别是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和以CIGS和碲化镉为代表的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增加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世界各国持之以恒地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投入,特别是探索低成本、大面积化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颇见成效;另一方面是由于光伏市场规模的扩大,以高纯多晶硅为主要原材料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受高纯多晶硅产业由于技术和资金壁垒,扩产计划受到制约的限制;再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接近成熟,单位质量的高纯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数量潜力有限,加之提炼高纯多晶硅耗能较多,就使得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下降空间有限,这也在客观上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光伏产业加速扩张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无电地区人口多,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电力供应增长速度加快,电力供应缺口大,加之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各地区配套政策的落实,将极大地促进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因而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硅太阳能电池,1971年3月太阳能电池首次应用于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上,开创了我国太阳能电池空间应用的历
史。同年,太阳能电池首次在海港航标灯上应用,开创了我国太阳能电池地面应用的历史。紧接着气象和通信用光伏电源开始开发并投入使用。但因规模小,研发投入不够,光电转换效率仅为6%-10%。从“六五”计划起,我国开始增加太阳能电池研发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34个大专院校和研究所从事太阳能电池及其系统的研究,对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用型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空间用的硅太阳能电池及其系统、铜铟锡及碲化镉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和聚光太阳能电池及系统。我国太阳能电池研发基本处于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的阶段,与国际上的差距主要是效率要低1-2个百分点。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推荐阅读: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分析09-27
中国家政行业调查报告09-12
2023-2028年中国生态宝宝舒行业市场发展机遇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07-28
家政行业的发展趋势01-05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和挑战09-06
家政行业调研06-10
家政行业三句半10-13
家政行业的现状和前景10-10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报告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