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

2024-06-15

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14篇)

1.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 篇一

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做一个终身学习、不断研修的语文教师

赫章一小 黄 莹

就我的观察,中国当下的应试教育是以牺牲孩子的快乐和自主性为代价的,学习者丧失学习兴趣,孩子的幸福感是值得怀疑的。与此同时,我们有许多老师也觉得自己不幸福,例如,开学初我随皮校长和刘局长到河镇乡一所小学,亲眼看到一位教师在座谈时当着众人的面泣不成声。这当中的原因是什么?我对这个问题作了许多思考。我想,我们老师生命中不但承载着自己的幸福,还承载着别人的幸福,如果连自己都找不到幸福,怎么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通过作了一番历史的和现实的思考,我发现,我们教师感觉到不幸福,有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似乎存在于老师们自己身上。因此,我原本是要在今天的教研会上谈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后来我改变了主意。

在前个学期的一次教研会上,我与老师们分享了一个观点:“老师担负着改变世界的责任,但要改变世界,先得改变自己”。今天我要进一步追问:“要想改变自己,先得改变什么?”请老师们想一想。

我的答案是:“要想改变自己,先得改变观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改革,势必陷入僵化、腐朽和落后之中,缺乏朝气、生机与活力;一个团队乃至一个 人也是这样。所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锐意改革。

我从教20多年,在过好几个学校,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教师,我仔细考察了他们的从教经历与道德涵养、认知水平、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再反躬自省,发现有许多观念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现在就把其中的一部分提出来同老师们讨论。

一、畸形的核心价值观导致了今天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泛滥,在大多数人眼里,人生最重要的是金钱、权力和地位。

2008年我在新闻中心做记者的时候,有一天采访县检查院召开的赫章县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在会后的饭局上,有幸同一位著名企业家一桌吃饭,他当时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我对孩子的要求是三大:读大学,赚大钱,当大官。”

很显然,在这位企业家眼里,金钱和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他的观念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心愿。中国很少有人去追求比金钱和权力更高层次的东西,难怪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中国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我们不否认金钱、名利、地位、名车、豪宅、美女等等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但它们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吗?没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了吗?

其实中国的古代教育家早就告诉我们,人生中才能、智慧和德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古代圣贤教人,从不教人如 何去做官,如何去挣钱,而是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去求索知识和涵养品德。(而我们现在恰恰弄反了)。

为什么呢?我们先把金钱、权力和地位称为“前者”或“外在的东西”,而把才能、智慧和德性称为“后者”或“内在的东西”。

首先,如果没有“后者”,“前者”你弄不来,即使弄来了,也不一定保得住。(如80年代的赫章许多民营企业家就是明显的例子。有的人钱多了,就拿去找小三,结果闹得焦头烂额,鸡飞蛋打。重庆北碚的雷政富出问题,是因为德行差;商纣王把江山弄丢了,也是因为缺德。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

第二,“前者”是从“后者”的内心中变现出来的;(例如《红楼梦》是从曹雪芹的内心中变现出来的,《清明上河图》是从张择端的内心中变现出来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是从达.芬奇的内心中变现出来的,《英雄交响曲》是从贝多芬的内心中变现出来的——现存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从人类的内心中变现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他提笔一挥,就出《兰亭集序》式的书法或者《蒙娜丽莎》式的绘画,下笔一写,就出《红楼梦》式的巨著,抚琴一弹就是朗朗的水平,抱球一打就是姚明的级别,纵身一跃就是刘翔的高度——有这等才能的孩子,尽管他出身下贱,身无分文,他会缺钱用吗?他会地位低下吗?)“前者”是会幻灭的,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的;“后者”是永恒的,生可以带来,死可 以带走的。

第三,拥有“外在的东西”到一定的量,可能会成为生命的负担和累赘,但拥有“内在的东西”却多多益善;“内在的东西”越多,生命就越强大,人就活得越自由自在。

第四,有“后者”就一定能带来“前者”,但是有“前者”却不一定能带来“后者”。

因此,“后者”才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树立一种观念: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心灵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金山银山”,“前呼后拥”这些人人都想得到的东西,它不在远处,就藏在我们的心里,就出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自己的内心就是一座具足一切的宝藏。学习的任务就是(通过积累知识和艰苦训练的方式)把这个神奇的内心世界打开,把宝藏发掘出来。

一切财富不要向外去找,而要向内心中去求。然而现在大多数人全弄反了,缘木求鱼,一味鼓励孩子去追逐外在的财富而忽略了心灵的充盈与富足,所以我们的教育出了许多问题,培养不出世界级的顶尖人才。

二、有一种观念,在社会上和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教师社会地位低下,不受人尊重;教师不值得当。

这是一个关系到教师职业荣誉感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讲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据说孔子很懂风水,他在迁葬父亲遗骨的时候,有两个 葬地可以选择:一个是山东曲阜;一个是安徽凤阳。孔子选择葬父于山东曲阜,他后来成为万世师表,帝王之师;而安徽凤阳被后来的朱元璋家父亲安葬了,出了一朝帝王。后人就评价孔子真聪明:做帝王只能影响一个时代,影响力是暂时的;做帝王师却能影响怎个历史,影响力是永远的。

这个聊斋故事显然是杜撰的,但故事的编造者想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教师是不朽的事业,具有永恒的价值,怎么会不值得当呢?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一直以天下为己任,坚持用道术来制约和影响权力,造就了辉煌的政治文明和许多太平盛世。只是到了当代,这种传统断裂了,教师群体自我放逐和堕落,缺乏上述的雄心、魄力和担当了。

其它行业的人认为教师地位低下,可能是因为他这辈子没有福气遇到厉害的老师;教师自己觉得地位低下,可能不是因为整个教师群体地位低下,而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导致地位低下,于是想当然地认为天下所有教师的地位都跟他一样低下了;如果他优秀到孔子、孟子的水平,他的地位还会低下吗?

再说不受人尊重的问题,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你不自尊、不自重、不值得尊重,别人会尊重你吗?如果你都堕落到了连普通公民都不如的水平,不但不为人师表,不给教师群体增光,反而给人类脸上抹黑,人家会尊重你吗?如果你满脑子乌七八糟,满嘴流言蜚语,行动胡作非为,人家不打死你就是对你最大的尊重了。这些观念老师们要有,因为我们要用这些正面的东西去影响孩子。

三、有的老师认为,工作得不到别人(尤其是领导)的认可,没劲。

其实干工作有没有劲,这是一个责任心和上进心的问题,与得不得别人的认可关系不是太大。

我乐于从事一种职业,我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得有声有色、成果累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生命力得到释放,我的社会价值得到展现,这本身就乐趣无穷,够了。如果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当然更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又何妨呢?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难道兰花会因为无人欣赏而不释放幽香吗?金子会因为无人喝彩而放弃闪光吗?孤高一点吧,好吗?

人与人之间的相知和理解是很困难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各人都怀着自己的心思,哪里还有闲心去欣赏和认可别人呢?“如果没有人为我鼓掌,就要勇敢地自我欣赏。”

记住,你优秀就够了,这是大自然对你最大的奖赏,别的都是奢望!名利心淡点儿吧,这样你的心量就会更加宽广,不要让那些虚名薄利把我们高远的目光阻挡!认为工作需要别人认可的人,可能是虚荣心在作怪。对那些不求上进,拖沓懒散的人,请不要怨他们,无能就是对其最大的惩罚,这种惩罚还不够吗?

四、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身边的人有意无意地影响着 我们,他们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信息:多做事是吃亏的,憨包才去做没报酬的事情。

这种观念实在误人不浅。因此在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人:见利益就上,见事情就让;对上级安排的事情推三阻四,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不对自己的行为作反省,时间长了,还认为是理所当然;更有甚者还拿在别人面前炫耀,说:“领导拿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说穿了,这种人缺乏事业心和担当精神;一事当前,不谈贡献,先讲报酬。这种人与那些投身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相比,不知作何感想?

我不敢说这种做法不对,因为人各有志。但凭我教书20多年的经验和观察,这种人“充得了兜(方言)”的还真不多。

有一天我同陈建军老师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作了一句精彩的点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有点不厚道,但恰如其分。

我痛恨这种人,因为我28岁以前,就是这种人的误导耽误了我10年的青春。我18岁那年参加工作,一个老教师告诉我说,我们学校的领导无聊得很,如果不是从学生身上看,他朝(zhāo)天朝(zhāo)日坐起不上课,都只有领导对不起他的。我当时懵懂无知,竟然信了他的鬼话。

可见同伴引领在教师团队中的作用多么巨大。后来我读了许多书,看清了世道人心,才纠正了这个错误的观念。其实我们要弄清楚,多做事——不管是家事、国事,还是天下事,受益最大的是自己。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奥巴马大学毕业以后要到贫困落后的黑人社区去当志愿者;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的年薪为什么只要一美元——只有中国人才认为他傻。

有一年我同财神中学的一位老师交流,他说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他说:“有的人一辈子占小便宜,但往往吃大亏;有的人一辈子吃小亏,但往往占大便宜。”他说的前一个“有的人”,就是上文提到的不喜欢做事的人。这种人不喜欢做事,能力得不到锻炼,思想境界提不高,生命格局太小,心胸不大度,别人会待见他吗?无为他就无位,他的处境会好么?遇事往后缩的人,自以为很对头,殊不知到哪方黑哪方,混了一辈子,还是老样子。岂不悲乎?

五、有的人认为只要“扫好门前雪”就行了,不该管“他人瓦上霜”。

这种人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也不过问;看问题、做事情只看自己的小圈圈,只扒自己的小堆堆,只打自己的小算盘,不从大局着眼,不顾集体利益,各自为政,甚至“拖后腿”,勾心斗角,惹是生非,唯恐天下不乱。这样的人明显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如果融入集体,形成合力,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一滴水不可能兴风作浪,但许多滴水汇成江海就可以翻天覆地;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力量是微不足道 的,但千千万万只蝴蝶同时扇动翅膀,就有可能掀起一场惊心动魄的热带风暴。

个体的力量不容忽视,但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却取决于个体的作为。如果个体在集体中不作为,那么个体的加入是没有意义的。这时,1+1=1。

如果个体加入集体后,传递的是正能量,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步伐协调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那么,个人的力量就会被集体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千倍、万倍地激发和释放出来,成就个体永远无法完成的千秋伟业,(例如中国的航天事业)。这时1+1远大于2.如果个体在集体中自以为是,纪律涣散,无所作为,甚至内讧、内斗,互相倾轧、猜忌,落井下石,传递的是负能量,那么这个团队也将是一盘散沙,不可能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个和尚挑水吃,1就是1;两个和尚抬水吃,1+1=1;三个和尚没水吃,用数学式表达就是1+1+1=0;如果吵架、内斗,打一个去住院,那就是1+1+1<0。

从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学校倒不存在不团结的现象,但我还是衷心希望老师们注意并把这些意识传递给孩子们,这对孩子将来的成功十分重要,希望他们能融入集体,精诚团结,同舟共济,放下私怨,相互欣赏,尊重差异,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在成就团队的同 时,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六、有的老师认为,我们的工作够苦、够累的了,教研活动没时间搞,纯属多事。

人的生命永远摆脱不了两种力量的纠缠,人生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牵引下永无休止地升升沉沉、进进退退。

第一种力量是人性的力量。好逸恶劳、追求享乐、满足欲望是人的天然本性,这种力量像地心引力一样把人引向松懈、懈怠、怠惰、堕落、落后,甚至引向黑暗、愚昧、丑陋、恶毒以及犯罪的不能自拔的深渊。这种力量把人向下、向后拉扯,中国古代思想家据此提出了“性恶论”,卡耐基则称之为“人性的弱点”,基督教和佛教都把它比作“魔鬼”。

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人类将沉沦和堕落到很可悲、很可怕、很可怜的境地,宗教家把它比喻为“地狱”。通向“地狱”的路很很平直,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奋斗,只需要放纵自己、拖沓懒散就行了。

古代贤哲们看清了这条路的可悲和可怕,于是试图探索一条通往幸福、美好、自由、自在的道路。这是一条人类的自我救赎之路,这条路虽然充满艰辛与坎坷,却永远指向光明和希望。许多圣贤在探索这条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并为人类找到了第二种力量——理想和信仰的力量。

这是一种神性的力量,把人引向勤奋、勇敢、精进、自信、坚强。通过这种力量的牵引,人类可以不断地进步、提 升、超拔、强大,甚至可以超凡入圣、无所不能。人类取得的一切成就,辉煌灿烂的地球文明就是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下完成的。有了这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人类才活得更像人类。古代思想家据此提出了“性善论”。

因此,只有受第一种力量主宰的人,才认为教研教改是在找麻烦事儿做。这就牵涉到郎校长经常提到的“职业倦怠”问题。其实“职业倦怠”归根结底是人性的堕落,是对生命的辜负和彻底放弃,找多少理由和借口都掩盖不了这一铁的事实。那些对工作缺乏激情,对职业不感兴趣的人,除了对一些无聊的东西感兴趣以外,又对哪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美好的东西感兴趣呢?

在日常生活中,上述两种力量的强弱对抗造就了两种不同的心态和生命状态:如果向上的、正面的力量大于向下的力量,就会把人引向新生,生命就是昂扬的、奋进的、朝气蓬勃的,像自然绽放的花朵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人的心态就是积极的、健康的、开朗的、乐观的,这就是“年轻态”。所以人的年轻或年老跟年龄的关系不是太大,如果一个人具备“年轻态”,即使他有八九十岁了,我们都可以说他还很年轻。

反之,如果向下的、负面的力量大于向上的力量,就会把人引向萎靡和死亡,生命就是倒退的、封闭的、腐朽的,像秋天的枯枝败叶一样死气沉沉;这种人的心态就是消极的、阴暗的、绝望的,这就是“老年态”。落入这种生命状 态的人,即使他年富力强,风华正茂,也已经是老朽不堪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许多问题,我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观念和认识,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或者站的位臵稍微高一点儿,我们就会有惊人的发现,就会有更广阔的视野,就会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很多看似死路一条的问题,就会突然柳暗花明;有些看似正确的观念不一定经得起反复地琢磨和推敲。

有时我们的心灵不够敞亮、不够灵动、不够睿智,可能不是因为我们天赋不够,而是因为我们心灵的房间里装了太多阴暗的、负面的、不干净的东西;有时我们觉着活得累,可能不是因为我们承担了太多的责任,而是我们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这个包袱里装了太多无价值的、不必要的东西,或者生命中缺少正能量,缺少一种向上的、超拔的东西在提携和引领。我想,作为教师,教研教改的目的和全部意义就在这里。

2.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 篇二

一、教师不公正之现象

1. 对“差生”的态度不公正

“爱优生容易, 爱‘差生’很难!”这是教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的确, 优秀生无论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还是知识的储备、守纪律等方面, 都远远地高于学困生 (即俗称的“差生”) 。实际教学中,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上常常花费教师更多的精力, 有时却收效甚微, 因而教师心中的天平不知不觉就会倾向优秀生。比如优秀生犯错误, 教师常常这样教育:“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怎能犯这样的错误呢?你得严格要求自己, 做大家的榜样。”而学困生犯错误, 教师常常这样说:“你又犯错误了!学习不好, 还尽惹事!”乍一看, 两者都受到了批评, 教师似乎是公正的, 但实际上却反映了老师对两类学生的不同态度。对优秀生的批评, 老师是饱含期望的——严格要求自己, 成为大家的榜样。优秀生虽然受到了批评, 但是心里明白教师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 就会按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而对学困生的批评却只有指责, 缺少期望。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确实没有什么优点, 自暴自弃。

由于教师对两类学生的态度不同, 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就不同。得到教师更多表扬的学生, 自我效能感就较强, 学业上成功的机会就多;受到教师批评多的学生, 自我效能感就较弱, 成功的机会就偏低。这是对学生不公正的极其常见的表现。

2. 教学评价不公正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通过教学评价, 学校可以积累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以分析自己教学的优缺点, 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 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 以扬长补短。总之, 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能带来健康发展的评价就是不公正的评价。

由于教育价值导向、操作手段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 现行的中小学教学评价存在不少问题, 很不公正, 主要表现在:第一, 评价的内容仍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 忽视其他方面的评价。第二, 评价的形式以期中、期末的总结性评价为主, 忽视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开始时的诊断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第三, 评价的无计划性。在学期开始时, 教师们习惯于制订各科教学计划, 但是往往疏于制订教学评价计划, 没有科学的、全面的评价安排, 其结果必然会造成评价的盲目性, 使得考试太多或过于集中, 加重教师自身和学生的负担。第四, 评价者的主观性。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常常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 很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有时甚至带有个人偏见, 使评价成了“整人”的工具。

3. 给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不公正

翻开教师们的教案, 从其制订的教学目标看, 教师们常常只根据教学内容去制订目标, 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更没有适合不同程度学生发展的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基本假设是, 所有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是一样的, 甚至都和优生一样, 其结果必然会出现课堂上优秀生和学困生的两极分化现象, 造成了对学困生事实上的不公正。在具体教学环节中, 优秀生的表现总是很积极主动, 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很高, 总是得到教师更多的表扬与关注, 占据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而学困生回答问题不积极, 或者错误率很高, 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也就难以获得课堂教学提供的发展机会, 学困生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一个“陪衬”。对比优等生, 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主要表现在纪律方面, 而忽视了他们的真正发展, 这样造成的对学困生的不公正可谓比比皆是。

二、做一名公正的教师

第一, 明确职责, 端正态度。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教书育人的前提。众所周知,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更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严于利己, 宽以待人, 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己任。教师要牢固树立现代教育观, 恪守“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既要有创新精神, 也要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既要有合作意识, 又要有奉献精神。

第二, 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没有了解, 就难于公正。教师只有到学生中去, 多与他们沟通, 才能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 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 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 只有走近学生, 才能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 才能做到经常换位思考, 才能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能愉快地投入学习。

第三, 制订适合不同程度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公正的教师必须是有效的教师, 有效的教师能让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校门的, 他们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当所学知识与学生储备的知识有很高的相关程度时, 理解起来就较容易, 学生表现就积极。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储备情况, 制订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目标, 这就叫因材施教。而要制订适合不同程度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 必然会给教师添加不少负担,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守公正信念, 保证自己的公信力。

第四,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授新课前, 要对所有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诊断性评价, 了解他们的优缺点, 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法;导入新课, 要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教学新内容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针对学生的情况, 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在问答时, 把难度比较低的问题留给基础比较差或不敢举手的学生,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让他们更多地体会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信心;那些较难的问题, 留给基础较好的同学。这样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

第五, 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既有能动性, 又有可塑性, 其智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因此, 公正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是一把尺子, 而是多把尺子;不是静态的, 而是发展的;不是无目的的, 而是有计划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 只要学生有所发展, 就对其加以鼓励和表扬, 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予以肯定, 不局限于所谓的重点方面。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在评价学生时, 要在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使被评价者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不断前进。

3.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优秀班主任 篇三

一、热爱事业,关爱学生

我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治学的态度、突出的教学业绩,给身边的老师和学生树立榜样,带动身边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向前发展。作为班主任,就应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是否能主动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有责任心,是否懂得怎样做人。爱学生也是具体的,例如,我每天检查宿舍,先看看宿舍卫生是否干净,学生床铺是否整齐,遇到气温变化的时候,我还会提醒学生增减衣物、棉被等。每次考试前我会提醒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各种证件、学习用具要带齐,集体活动前我会安排好必备的用品等。班内农村留守学生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我几乎事事关心。如,班上学生李新杰生病时,我带他去看病,并替他支付医药费,令家长感激,学生感动。这些,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二、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我一直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当作班级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促膝谈心,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困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班内积极开展“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斗志。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分浓,班级成绩名列片区前茅、全校第一,从没出现过违纪现象,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

作为班主任必须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所以每一学期的开始,我都会花很大的心思培养班组的骨干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而且还培养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就拿现在的班级来说吧,现在班里的一般事情都由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晨会、早读等日常工作都由班长负责,每个时间段都设有具体的安全员,教室内的黑板报由宣传委员负责,我作适当指导,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科代表负责。当然我还要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这样一来,班内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各项工作就更能顺利的得到开展。

四、善于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把班主任工作大致分为三个方面;1.尖子生的培养。2.中等生的促进。3.后进生的转化。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运用鼓励的方式,我首先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加强对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负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有几个学习懈怠的学生,上课睡觉,没课在宿舍上网打游戏,不仅影响到自己的学业,更加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业。我没有用纪律和制度处罚他们,而是从接近他们几个入手,找理由和他们多接触。设法找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找到一点就大力表扬。后来,他们对我产生了感情,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们以前的缺点就随之给改掉了,这样一来,这几位调皮学生的进步,使整个班级都进步了。

五、做好联系班级任课老师的纽带

作为班主任必须有意地向学生介绍任课老师的一些优点。如,性格、爱好、特长、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等,以博得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尊敬和信任,使他们因尊其师而信其道。同时自己与任课老师密切配合,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以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课堂纪律如何、学习态度如何、情感如何等。对于这些班主任要心里有数,因为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恰当地抓好班级工作。例如,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经常开展各种班会活动,邀请科任教师参加。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师生之间交流了感情,增进了了解。

六、做学生和家长的知心朋友

4.做一个诗意的教师 篇四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二年,记不清指导、研究和倾听多少节语文课了。我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语文教师和课堂教学,见证了语文教师的感叹、困惑、迷惘、惊喜、顿悟。我说不清一个语文教师从不懂语文到懂语文,从不会教到会教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滋味。在每次教研课改中,我曾看到了教师失败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悦。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真的在教育的旅途中成长起来,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恐怕不行。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却说不清语文教学怎么教,更不能把赏心悦目的课堂教学奉献给学生。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年轻,但是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课堂教学。于是,我就想,怎样做一个语文教师呢?

新课程来临的时候,我校在理论上对教师进行了多轮的培训,也采取多种形式研讨与交流。可是我们的多数课堂涛声依旧,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现在,教师牢骚满腹,把矛头指向改革。而我认为,改革没有错误,问题出现在倡导改革的同时,忽视了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语文是诗意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什么是诗意的语文教师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我了解到一些语文教师,除了读教材、备好课外,几乎不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他们可以说出诸多的理由。尤其在小学,他们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小学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与态度。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生命的基本要需要是物质与精神。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么输入给孩子的精神就显得重要了。孩子的精神从哪里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 1 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的尊重。“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学、史政、科学、哲学等。我听到过这样的语文课,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把问题留下,课后自己解决。也许有人说,这恰恰是教师的高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我认为不完全是。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告诉的要告诉。把一切问题推卸给学生,教师是不负责任的。从另一角度来看,不得不怀疑,这位教师也回答不了。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那么我们的教师真是个“大老爷”了。这个“大老爷”谁都能做。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我的小学经历了几位教师,我暂且不责怪那个年代,但是,教师素质各有高低。有一个教师,整天的骂骂咧咧,说话冷嘲热讽,土话、粗话口不遮拦。学生几乎是在驯养中成长的,那么,谁还能喜欢老师,谁还能喜欢语文。有一个教师,言谈拘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在日常的用语中,就能透出他的文学素养,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都成为我们课下效仿的经典。这个老师看起来有点“文皱”,可是在他的熏染下,我们确实受益很多。我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最大的乐趣。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鲜。譬如,同样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 2 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儿童的兴趣与认知出发,让儿童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生的,一个方法艺术再好,但反复的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艺术也不能称为艺术了。我读师范的时候,有一位校长在做报告的时候,很会用词,什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我们起初感到校长很有文采,可是后来发现,每次报告都少不了这几句。于是,成了我们笑谈时的话柄。

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好“点子”,这“点子”就是艺术。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甚至是反复操作一个模式。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出富有个性组织形式。又如阅读方式,如果总是一个模式: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学语文就像走程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所以艺术,是智慧与技能的结晶。

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诗意的语文教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5.做一个终身的教师 篇五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有一位教师在临终之际为自己的墓碑拟了这样一句碑文:一个终身的教师。这位教师就是几年前的畅销书《相约星期二》中的主人公——莫里·施瓦茨,一位社会学教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为《相约星期二》本书的内容概括。最后一门课的教学,围绕人生与生活展开话题,“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的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金钱、爱情、婚姻、原谅以及死亡„„”这门课延续了十四周,直到葬礼结束了他们的教学对话,莫里教授因而当之无愧地成为“终身的教师”。十四周后,课程学完了,老师也离开人间了,留下来的却是一本200页的畅销书——《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同样也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开始思考人生,并从中反省自己,学会正确面对生活,面对生命。

当我读完《相约星期二》这本书时,才发现人生的本来面目是这样纯粹而且简单。我从莫老那质朴却饱含着深刻哲理,沉重但又不乏幽默的话语中终于找到了答案:做一个终身的教师。这本书即使读了三次,我知道我还是无法完全体会和理解莫里的境界,但是我从莫里身上获得了一个人生理念:只要用心去体会,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完美的一天。如果我们也以这种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工作,用心去经营我们的教育事业,做一个终身的教师,那么等到我们老的时候,我们也无怨无悔做一辈子的教师。莫里教授就是用他热爱了一辈子的事——授课,结束他那短暂却精彩的一生。“一个终身的教师”,虽然这是书中主人公莫里教授的碑文,但对我来说这句话没有丝毫死亡的气息,反而传递了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目标,我将要追随莫里教授的精神足迹,在未来的从教生涯中,为做一个终身的教师时时筹备、积累。那么怎样去做呢?让我从莫里教授的故事中,将这位已故的外国教师为我勾勒的理想教师形象展现出来吧!

做一个终身的教师,就要一生心中有爱。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朱永新教授高举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我从在莫里教授的身上 1

读懂了:教师一定要心中有爱,要带着爱去工作;我从身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找到了爱的方向。

做一个终身的教师,就要一生充满激情。我记得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做老师一定要有激情,我从许多特级教师、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中,也普遍读到了他们共同的为师特质:师爱恒久、激情教学、笑对学生。当“职业倦怠”,这个新名词已经成为人们放弃进取的借口时,作为教师的我不能,也不应该有一天的厌倦与懈怠。也许,生活上的烦恼、家庭中的琐事,会让我觉得劳神费力;也许,工作上的困惑和挫折,会让我无所适从;也许,个别学生或家长的不理解,教育的成效没有起色,会让我忧心忡忡。但是,爱心、激情、微笑不能在我的生活中缺席一天。

做一个终身的教师,就要一生追求卓越。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清醒地认识到要和时间赛跑,只有自己学得更多、更快,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我们必须要和自己、和过去竞争,在教学上,向过去的做法、已有的经验挑战,突破自我,才能让学生常有新鲜感,乐于走进我们的课堂。边学习边教学,边教学边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是我们作为教师一生的追求。我想用用最朴实的文字来回应莫里教授的这门精彩的课程,因为生命本来就是一堂上不完的课,我要尽全力上好人生中的每一堂课。每个人生活的道路都是十分艰难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面对它们,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教授给出他的答案:世间病与痛,尽付笑谈中。“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这就是教授死亡前设想被火化时的话语。最后一堂课,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候听不见你的说话了。”莫里说:“到时候,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听一听这幽默的对话吧,死亡也可以这样的诗意。读完莫里教授的故事,我慢慢地开始庆幸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做一个终身的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也将成为我一生的幸福。

6.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篇六

打点幸福人生

陶老师的打点幸福人生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述:内在和谐、精神高贵、充满自信和发展自身。他的很多地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读了陶老师的文章中我体会到了人生命怎么才会有意义,体会到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及他自己为人处事的观点。尤其是他用许多有趣的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来为我们能讲明道理,更让我惊叹于这些都得益于读书的神奇力量。使我更加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感悟一:“宠辱不惊”的启示

大家大都看过《道德经》,其中老子有句话应当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如此想想我们自己。往往处于“得之若惊,失之若惊”的心里状态,在拥有自己追求的东西之后,担心失掉它;如果真正的失掉的话,就会更加恐慌。这种担心与恐慌。就打乱了我们心中的平衡。只有把这些波折,灾难视作为大自然当中一个特殊的音符才能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

陶老师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的家里曾经失盗。当时,他的朋友闻讯后写信安慰他,让他放宽心,不要在意。罗斯福当即给朋友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偷去的只是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一般人遇到这种事都会非常懊恼,而罗斯福却是豁达待之。

感悟二:“决不放弃”的勇气

一个幸福的人,还必须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自信能创造奇迹,因为自信者在任何情况下心里都有一道美丽的风景。不但要自信,遇事还要决不放弃。丘吉尔在牛津大学的成功秘诀演讲竟是这样的简单:“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讲演结束了。” 一句深思熟虑的话,胜过肤浅的千言万语。会场上沉寂了片刻之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句经典发言获得大家的认同很简单,但我们要做到却是难上加难。要看到日出,就要坚持到拂晓;要看到成功,就要坚持到最后。成就大事,往往并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作为自己,最需要

有名师的引领去读书,但真正要读有所获,必须要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希望自己能做到“决不放弃。”

感悟三:“读大师的作品,每天向他靠近一点点。”

陶老师在讲述“发展自身”一章时,主要强调读书的重要。他主张读书就要读经典之书。他说武功要学上乘的,学习就学最好的,书当然要读经典的,有内涵的,上下五千年的精华,才是我们要推崇的和学习的。他说:“经典阅读可以使人趋真向善”;“经典阅读可以使人宁静致远;”“经典阅读可以使人宠辱不惊;”“经典阅读还可以使人气质高雅”。对一名教师而言,培养孩子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要为孩子的终身教育着想。因此在自己的教学中要在读书中培养自己的学识,在读书中增长学生的知识。读书确实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做人要读书,教学要读书,教育下一代更要读书。读书就要读经典之书。

感悟四:宽容待人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学生时候,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包容的胸怀,才能使学生幸福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心安里得的幸福。如果我们有了博大的胸怀,有了一颗包容的心,那我们就不会歧视,轻视。不要因为自己是大树,就藐视小草。试想,如果没有小,哪来的大?世间大小相映成趣,少了谁也不行。以善待人、以德服人,以真诚人,这是为人的根本,教师的师德的根本。

在今后的道路上,我要不断提高自我,多读书。只有读书,才会拥有内在和谐,才会精神高贵,才会充满自信,才会打点幸福人生。

刘小玲

7.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篇七

做个幸福的教师,尊重教师职业,就是尊重自己的教师生命。我认为一个教师的精神独立首先应该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对个人角色的认可,对工作的责任,对未来的期望,并坚定不移地为之付出努力。我理解的教师内涵就是“承诺、尊重、信任”。台湾现任文化部部长龙应台说:今天我把孩子交给你,明天我将领回一个怎样的青年?当年读到这句话时,心里特别惶恐和震撼:当家长把那天真可爱的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的时候,他也交给了老师一份完全的信任和期待:他相信只有学校、只有老师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在今天这个坑蒙造假行为盛行、信任出现危机的社会,他们依然相信教师这个群体,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而这对于教师又是多么崇高的荣誉!所以,某一年的某一天,当我猛然这样理解教师这份职业的时候,我不再抱怨,不再痛苦,反而在想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三份职业警察、医生、教师的差别。警察面对的是心理残缺的人,医生面对的则是身体伤残的人,只有教师永远面对的是如花的笑靥,成长的孩子!有了这些认识,从此,我努力从这份职业中寻找幸福。

做个幸福的老师,让自己不断地行走。让心灵行走在文字间,让脚步行走在山水美景中。一直在翻阅文字,却不知道收获在哪。但是我读过的每本书都实实在在地告诉我:我知道的非常少,还有非常多的不知道。所有书教给我的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我每天面对的都是唧唧喳喳的学生、飞涨的物价、费时的作业,但我很庆幸,经常会有一本好书让我安静下来,让我有内心生活。2003年,区级骨干教师出去考察学习,有幸遇见了几位好读书的老师,晚上在行驶的船头我们一起吟咏“半江瑟瑟半江红”,一起领略“金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美;在大明湖畔,遥想一代美神李清照,耳边萦绕着郭沫若对李清照的评价“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游赏大连的海誓山盟,更让我深有感触:“一个城市在发展经济,在大搞城市建设的时候,一定要给市民的情感需求、情感寄托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的城市才是有文化的城市,也才是能给人归属感的城市。”多年的读书熏染了我的情怀,游历增长了我的见识。于是我把看到的拍下来,讲课时做第一手资料;把我的感悟带给我的学生,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呼吸、思想,让一篇篇课文有了生命,有了灵魂。从此我习惯了远行,也爱上了远行。沿着语文课本中涉及的地方行走,去沈从文的凤凰古城寻找没有一丝烟火气的翠翠,去长江三峡探寻悬棺之谜,去山西的晋祠聆听难老泉的故事,去额济纳领悟胡杨林千年不变的坚守……20年来,去了全国20多个省市,走遍万水千山,只为一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情怀,只为把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引入课堂,让我和学生一起拥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阔达胸怀。只有不断感受大自然的天光云影,才可能有教室里的源头活水。这时候,我由衷感叹:做个不断行走的教师当真幸福!一杯水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杯水,但放一条小鱼进去,对小鱼来说,一杯水就是一个家。同理,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工作的场所,但对孩子们来说就是未来,是老师为学生认识世界感悟人生打开的窗口,陪着孩子们从这里出发,看着他们成长、成熟、成功,这是我一个教师全部的职业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要努力做孩子生命成长路上的贵人。在一个人人生路上,有三个阶段如果碰上贵人,以后的人生路会走得很平顺、很通达。孩童时能给孩子树立正确三观的父母,求学路上认真负责的老师,职场中真诚指点迷津的师傅。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我是个很幸运的人,我在这三个阶段都遇到了贵人,发展的路应该说很平顺。而我也一直努力做学生求学路上的贵人,也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希望我认真负责的态度、追求而不强求的心态、寻求职业幸福的信念,能够给我的学生以激励和帮助。因此,在心底里,我把学生当做别人的孩子去尊重理解,当做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呵护。也常听到同行说:教师是放飞了学生的梦想,成功了别人的家庭,悲哀了自己的人生。而我坚信竹篮打水不会一场空,竹篮打水,浸湿了竹篮,从而增强竹篮的柔韧性,延长竹篮的寿命;竹篮密集无缝的地方是能够盛水的;还可以得到经验:娱乐玩游戏可以用竹篮盛水,储存水则不可以。这两年,多年前带过的学生陆陆续续在跟我联系,如,“过去,您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我爱给我关怀,您也批评我。我从您眼里看到了对我的期望;也夸奖我,我知道您对我的赞许,您指引着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我将永远爱你……我虽然已经离开了您的身边,但我知道,您还在继续爱每一个在您身边的孩子……”“已经不习惯讲太煽情的话,只是对您有很多感谢,也同其他同学一样曾觉得您苛刻,但终究拾起了最珍贵的东西,您平时的教诲尽管严厉,却始终把我们视为孩子,视为希望,不曾放弃,不曾失望。”在众多的短信中有一个没署名的,我回问了一句“你是谁”,他回信说“我是你的粉丝学生某某某”。今年教师节,我97年带过的一个学生专门开车给我送来一大束鲜花。作为一个很普通的任课老师,岁月老去,还有学生认可你、牵念你,这种巨大的幸福有什么词语能够形容!总之,我感动着我的感动,快乐着我的快乐,幸福着我的幸福。

“半亩方塘,透亮一颗红心;三尺讲台,演绎万千风采”。一所学校的长足发展离不开每位教师的担当传承的责任,选择做教师,不仅是生存的需求,更是尊严、荣誉的需求。就是这样一个个“无私奉献,永不言悔”的一中人,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丰碑,让一中成为一个品牌。

摘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教师职业;其次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再次,要爱学生,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贵人。

8.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篇八

尽管读过一些关于教师甘于奉献,把教育事业当作终身追求的人生目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我的周围,仍会听到一些关于教师职业是一种痛苦的选择、坚决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当教师之类想法。(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本人当初就曾做出不嫁教师的决定。)

那么,做教师真的痛苦吗?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我确实耳闻目睹了周围一些同事教学生活的种种不易,尤其是毕业班的老师,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加班加点,有时尽心付出还不一定得到学生的认可。我甚至有一次听学生谈及自己的某位老师——“恨不得把某老师扔到楼下”。当时很是感叹:教师为自己的工作这番不辞劳苦,倘若他亲耳听到这番埋怨,是否又要觉得痛苦!

其实,我是很早就不再为自己的职业觉得痛苦了,偶尔也会有牢骚,但只是片刻,就不再觉得痛苦,因为工作的疲劳事实上是一种忙碌的充实,尤其是漫长的假日里,更加怀念上班的忙碌,怀念可爱的学生。无论是乖巧或是调皮,在回忆中都成了一种美好。这样说,或许会被有些同仁看成造作,事实上,我之所以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快乐的,很大程度上是我的学生们给了我这种快乐。学生为什么会给我快乐?因为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一种热情,一种对学生的期盼。

记得本学期刚接手这个班,我在第一节课时,没有讲课,而是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对他们做出一个承诺:“我有信心在这个班创造两个奇迹:一、让你们的语文成绩从上学期的低于邻班两分,在本学期的考试中超过邻班至少两分;二、让班里的练同学从年级倒数第一上升四个名次。”

学生对我的承诺很是震惊,我看到一些欣喜、期盼、还有怀疑的目光。接着我对他们提了个小小要求——每人准备一个日记本并且给自己的日记起个好名字,写上一小段日记的序言。让他们的第一篇日记给我写一封信,写出他们的心里话。

接下来的日子,日记成了沟通师生感情的纽带。又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心灵之门。大多同学都在日记里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连昔日不动笔墨的练同学,也能写上满满一页,尽管里面有很多错别字。我始终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然泛泛而夸是不能起多大效果的,我就是坚持借助批阅日记时,一一结合他们的日记内容或激励或友情提示,我切实感觉到:短短的一句回复,远胜过冗长的说教。可惜周围许多教语文的同事,忙于备课改作业,做练习,似乎少有和学生用笔交流的想法。师生之间,便在日复一日的普通教学中变得平淡无味!至于和学生之间的日记故事,感人的很多,印像较深的便是不久前,当学生得知我的宝宝发烧,见到我疲惫红肿的眼睛,听到我嘶哑的声音时,竟然不约而同地在日记里写了劝慰我的话,他们纷纷表示,即使我不在班级,他们也会自觉复习争取期中考试不让老师担心,希望我注意自己的身体,好好照顾小宝宝。有一篇是陈晨同学以我女儿的口气写的———《妈妈,我有个愿望》,让我泪流满面。

妈妈,我有一个愿望

陈晨

妈妈,你知道吗?每天早上我会醒得比你早些,那样,我就能在你上班前看到你。

每当看到你推着摩托车往外走时,我多希望自己能坐在你的车上,那样,我就可以一整天看到你的面容,听到你的声音。可是,我太小了,才只有八个月,我无法坐在你的车上,只有站在学步车里。

在你的鼓励下,我已经能在学步车里滑行前进了。每当你推着车子开始走出大门时,我总是滑行着奔向你,瞧,我滑行得多快呀,可是不管怎样快,都赶不上你的摩托车。于是,我只有站在学步车里,眼睁睁地看着你的身影越走越远;只有站在学步车里,拍着学步车的挡板伤心地哭喊着。妈妈啊,你听到女儿的呼喊了吗?为什么你没有回头看我一眼呢!

半天过去了,中午时我终于听到大门外隐隐有摩托车的声音,是你回来了么?妈妈!我立即滑行到大门口,看看是不是妈妈。我拼命地滑行着,可是摩托车的声音渐渐远去了——不是妈妈!刹那间,我的小脸蛋变了样。妈妈,你知道吗?我当时是多么失望啊!

等了很久,妈妈你还没有回来,只好由奶奶喂我吃饭了。忽然,门外又传来摩托车的声音,很熟悉的声音,我竖起耳朵屏住呼吸,是的,这一次一定是妈妈回来了!我立即推开嘴边的饭碗,顾不上自己最爱吃的蒸鸡蛋,飞快地滑行到门口,可是这时,我却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我怕不是妈妈。

啊,摩托车近了,一直开到院子里,并且停了下来,紧跟着听到了你熟悉的话语:“宝宝,妈妈回来了!”啊!啊!真的是妈妈!

“你总算回来了,宝宝可想妈妈了……”奶奶话没说完,我看到你转过身悄悄地擦着眼睛。

“啊!啊!”(妈——妈)我使劲儿地喊了一声,你立刻从奶奶手中接过碗,我的小脸笑开了花,像小鸟一样滑向你,“啊!啊!”我张开小嘴,一碗蒸鸡蛋很快吃光。

可是妈妈,你回来没多久,匆匆地吃完饭,又推着摩托车走出大门。我看到你要发动摩托车时,又回头看了我一眼!

妈妈,这一次,我没有追赶你,因为奶奶抱着我;我也没有哭喊,因为我有个小小的愿望:妈妈,让我做你的学生吧,那样,我就可以天天看到你了!

我在他们的日记中一一回复了对他们的感谢之言。师生之间因为这次沟通,更贴近了!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对学生怀有感谢之心(放在内心深处,适当时可以用笔表达出来),感谢学生给了你谋生的职业,感谢学生给了你施展的空间,感谢学生给了你讲述的舞台,感谢学生给了你和青春长久相约并且拥有一颗不老的心。

其实,我更感谢学生在成长的同时也使他们的老师不断地成长……

写到这儿,我想对仍还觉得当教师痛苦的同仁说:“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和死亡才是真正的痛苦,我们工作中的烦忧只需换一种心态去思考,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9.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篇九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广泛流传: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我想这个故事之所以如此广泛流传,是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而又实用的道理:面对同一个环境,不同的工作心态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未来。细细想来,我们要将人生大部分的时间献给工作,如果不把工作当成快乐的事情,不去从工作中寻找快乐,那我们长长的一生不是注定要悲哀地度过吗?其实工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收入,工作也不仅仅是为谋生而不得不进行的劳动,它带给我们的远比收入要多得多。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有闪光的地方;在最普通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人生价值。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也是一个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当老师时间长了,很少会有人感觉到是快乐的。每天日复一日,面对同样的学生,重复着相同的事情,觉得生活停滞不前,单调乏味;对于后进生的屡教不改、迟钝木讷,让我们心力憔悴,痛苦不堪;当教育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自己的好心得不到好报时,又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劳动价值的体现,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当工作前几年的新鲜感过后,剩下的似乎只是无味、烦燥、麻木、疲惫。我也曾迷惘过:难道,当老师真的就要这样痛苦吗?教师工作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可是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当教师的快乐真的远去了吗?其实,我们教师的快乐并不远离!每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都蕴藏着许多的艰辛,却也收获了不少的欢乐。回顾自己八年的教书生活,在不断与学生沟通,不断调整自我的预期目标与教育教学方法之后,我不是与同学们愈来愈近吗?许多时候,我似乎听到他们内心跳动的声音,那么热烈,那么纯粹。他们需要我的引领,需要与我成为朋友,更需要与我分享所有的知识和智慧。我在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之时,他们也给我信心,给我力量,给我希望。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以幸福的眼光去认识教育。当我们走进教室,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拥到你的身边,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们,他们的快乐时; 当节日里,一张张精美的贺卡带着一份份温暖的祝福飞到自己的身边时;当清晨来到教室,发现讲台被擦得干干净净时。这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有理由不快乐吗?

10.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 篇十

——王永明

理想,永远是人生的希望.许多教师刚参加工作时都曾怀着激越的心情而踏上三尺讲台,都曾立志要成就自己的美好愿望,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了激情,丧失了目标,失去了活力,增多的是懈怠、抱怨和莫名的失落。

教育是一个理想的事业,教师应该对这个事业有一种理想的不懈追求,在教育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我们要心怀理想,把教育作为自己人生智慧和生命的主题旋律,要不断地改造自己,更新自我,追求卓越。只有如此,才无愧于我们的学生,无愧于我们所选择的职业。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有理想,二是要有实现理想的勇气与信心。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

首先,我们所从事的教师育人的职业,所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每一个孩子就是一首诗,每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我们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弹奏的是诗意和乐章。我们既可以引领学生在失败中找寻希望,也可以让点燃的希望悄然熄灭;既可以让学生面对茫茫黑夜,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暗中追寻依稀的曙光;既可以拓展学生的心灵疆域,也可以钳制驰骋的心灵。教师就是一个把理想播撒在学生心中的职业。

其次,理想是人生的希望,它永远闪烁着道德、智慧的人性光辉,体现着奋斗、执着的精神力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只有设置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才会有强烈的冲动、愿望,才能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真正感受教育的成功,享受教育的幸福。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与信心。

窦寇梅老师曾说: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上的姿态。同样,我们的理想可能有大有小,树立理想简单,但要实现理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行为。理想的实现需要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扎扎实实的行动。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就在于我们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名师”则把教书当作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们能静下心来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住寂寞,把教学当作事业,用心去关注它,用激情去点燃它,用生命去研究它。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胸怀理想并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燃烧教学的激情,像名师那样“勤学、善思、多读、常写”,明天的名师就一定会在我们中间产生。

11.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篇十一

曾经,有个让我“头痛”的学生,他顽皮、倔强,似乎又不懂得尊敬老师,有时还会在课堂上和老师进行自以为是的“辩论”。你总想以理去说服他,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几次较量的结果使我面对他的时候心里显得有些发憷,一度产生想要放弃教育他的念头。但是一件偶然事情的发生,打破了我们内心之间交流的隔膜。电脑课上,我看见他正眉飞色舞地向同学们炫耀他打字的速度,通过打听才知道他课余时特别爱打字,现在不但打字速度在班里数一数二,而且还有一群“小粉丝”呢!我灵机一动找了个他身边的位子坐下,自己敲起了键盘,看上去是在练习打字,其实是想让这个性格倔强的孩子注意到我,不多会,他真的“中招”了。我发现,他把脸凑过来静静地看着我打字。我飞速得敲击着键盘,不看键盘把一个一个字输进电脑。他终于忍不住问:“老师,你怎么这么快?我还以为我是第一呢!”我看着他笑了,说:“你也不错啊,我听同学们说你是最棒的呢!要不咱们比比怎么样?”他摇摇头说:“我没有老师厉害。”我顺势诱导:“看,你能超过班里很多同学,已经很了不起了,只要你能认真做一件事情,一定会做好,老师相信你。这样吧,我们约定,等你有了进步,再和老师比赛。”他抬起头,信心十足地对我笑了笑。在那一瞬间,我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对他的希望,期待与他“对战”的那一天。从那以后,在课堂上,我再也看不到他的自由散漫,每次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在遇到困难时,我会走到他身边帮助他,鼓励他,时刻关注他的学习情况,让他有种“幸福感”,似乎他也在用实际行动回报我。他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思想对话的次数多了,笑声也多了,一切都在平稳中前进……

本学期,我花大力气排练了“十分钟才艺秀”节目,眼看就要上台表演了,我和孩子一起在紧张激动中等待着。下午就要上台表演了,我准备利用上午第四节课的时间带他们走走台,最后再排演一遍。可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无情地下起雨来,看着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失望,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我,还时不时地用眼睛瞟着窗外,看是不是停雨了,只要雨小一点了,同学们会立马跳起来喊:“哦!雨停啦!雨停了!”但细细一看雨依旧下着,接着又是一声长叹:“唉……”

突然一个孩子大声叫道:“停了,雨停了,真的,是真的停了!”我往外一看,雨果真停了,事不宜迟,马上把他们带到了操场上。可节目只排到一半,又下起雨来,没办法我们只能打道回府。由于天气冷的缘故,又怕孩子被雨淋着,我没有要求他们排队,便叫他们跑回教室去了。孩子们一个个都用手遮在自己的头上拼命地往教室冲去。雨越下越大了,看着孩子一个个远去的背影,我也正准备向教室跑去,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一个孩子还站在操场上,迟迟不愿离去。

“咦,你怎么不走呢?”我摸着孩子被雨淋湿的头,关切地问道。这位学生边笨手笨脚使劲地解着身上的衣扣,边大声地说:“老师,现在雨大,我脱件衣服给您遮下雨吧!”一个孩子,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一个刚八岁的孩子,要脱自己的衣服给老师遮雨。

此刻,雨依然下着……

不,这不是雨,这是我感动的泪,是我喜极而泣、幸福的泪。我一把将孩子拥入怀中,紧紧地抱住了她……

12.用心做一个智慧的教师 篇十二

广博的学识始终是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基础

精湛的业务水平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 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生存, 学会发展,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师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 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1.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 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 自觉拓宽知识领域, 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2.广泛地使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自身发展和改革的要求,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环, 任课教师必须尽早掌握、使用和开发现代化教育设备的知识和技能, 为使用校园网,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基础。3.保持谦虚的态度, 时刻做到不耻下问, 向同行学习, 不断进步。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对于教师而言, 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 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 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 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 因此,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教师, 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 要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广大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 对工作充满责任心, 对未来充满信心, 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强化自身素质, 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 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高质量的教育, 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 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 决定了教师执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 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以体验教育为重点, 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 人们心理负荷加重, 成人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明显上升,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成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时期, 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 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心理压力, 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 就会形成心理疾患, 导致心理障碍。

可见, 从小开始教育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多么重要, 而教师在这其中却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 教师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以健康的心理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评价学生多元化

13.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 篇十三

俗话说得好教师端的是爱心碗,吃的是良心饭,干的是良心活。今天是教师更应该坚守教育的本真,做一个有良知、有良心的教师。一、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高度概括了:“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闪烁着无限光辉的、不可漠视的教育理念,可谓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立足之本,也是我们今日之师当用心去坚守的全部工作之所在。教师是塑造年青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年青一代美好的心灵。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使学生追随的对象,学生都有向师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分辨善恶的能力不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什么样的老师,便教育出怎样的学生,学生品行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品行。

当然“为人师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要求,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金钱至上到处泛滥的今天,有些人认为,教师的“为人师表”应该体现在: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个人认为这些都是一些表象的东西,在今天“为人师表”的内在要求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一句话,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是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总之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最终应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二、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应该有一颗爱心,普爱众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牢固树立“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思想,只有增强这种意识,才能爱教育,才能挡得住市场经济的“诱惑”,才能耐得住寂寞,从而面对三尺讲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想学生所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意见。老师遇事要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了,父母的期望高,社会竞争激烈,使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三、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应该有一颗责任心

责任心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育责任心,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校、对待学生的工作态度与教育实践中,体现在自身的教育业绩中。没有教育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替他人家庭做嫁衣裳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性的工作。

教育水平有高低之分,教育责任心不应有强弱之别。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才会给学生创造幸福的学习生活,享受到教育人生的乐趣。

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而失去责任感不仅丧失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将失去必要的人的良知。作为教师,一旦失去了责任感,必将于麻木中失去最基本的教育良知。学校原本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那是人获得知识和能力、不断丰富精神的世界,校园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温磬最令人向往最具有人性的地方。而在今天这个浮华的世界,有很多老师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责任心。有的教师上课时间不好好讲课,偏偏让学生去上辅导班,老师课下也去辅导学生来挣取外快,这样的老师谈何责任心,更没有良心可言。

范跑跑就是个没有责任感的案例,在地震的一刻,竟然丢下学生,自己挑跑。不知道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心里还有没有学生,他的责任感又去哪里啦。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范老师的师德。

责任与教师如影随形。你选择了教师职业,你就必须义无返顾地承担教师的责任。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比其他职业更加严峻。因为教师所要行使的责任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会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影响的将是几代人的发展。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铸造者,教师要靠自身的知识、智慧、人格来影响学生,其责任心和责任感比任何职业都重要。

14.做一个有良心的教师 篇十四

——学习张伟同事先进事迹

“三尺讲台安身立命,一腔挚爱播地洒天。”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用42年的生命旅程,告诉我们平凡、坚守和担当的力量。

张伟说,干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这是他的教育底线,更是他的教育信仰。“人的幸福不仅仅是通过金钱来衡量和体现的。”在张伟的工作日记上,他写下了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是他内心对自己的要求,是他精神的方向标。

这是一种坚守,简单而平凡;这是一种奉献,简单而平凡;这是一种担当,简单而平凡;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简单而平凡。这更是一种形象,却简单而平凡;这更是一种信仰,却简单而平凡;这更是一种价值,却简单而平凡;这就是执政为公,却简单而平凡。张伟同志用自己的方式,用清贫、律己、奋斗和奋不顾身的行动践行着焦裕禄精神。

从张伟同志先进事迹中,我深刻的感悟到作为教师,我们追求的就是无愧于教师的良心!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对事业执著的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一、热爱教育事业,敬业乐业,甘为人梯。踏上三尺讲台,就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虽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也就选择了清贫,但是,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为社会培养了多少具有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的人才,他们创造的财富越多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价值!“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也常把教师比作“红烛”“人梯”“铺路石”等等,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把全部的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象陶行知所说一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尽管目前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较低。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奉献,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二、、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是难以培育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和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当然,对学生严要得法,严要适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学生全面发展。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因此,要热爱学生,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勤奋好学,求知若渴,不断完善自我。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常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倒向学生一杯水”。教师还应具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成长中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所以教师要多才多艺,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知识。加里宁说过:“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敷衍、虚假,决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责任,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四、积极探索教学教法。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自身要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能针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了解外,还能因材施教,恰倒好处地运用优良高效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世界不断变化,学生也不断变化,陈旧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合学生,只有不断革故鼎新,不断“迎合”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作到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教师只有尽快地掌握新的教学教法才能积极应对。

五,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既然我们是教师,就要愿将青春许孺子,甘为盛世做人梯;既然我们是教师,就要一辈子用爱心去点亮一盏盏心灯,在照亮学生未来的同时,也辉煌自己的人生。正如泰戈尔所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就让我从事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的。”

上一篇:形容非常感动的句子下一篇:新员工培训后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