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4-07-09

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共12篇)

1.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一

切实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金牛镇初级中学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庐江县金牛镇初级中学 叶万成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是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满意程度的“晴雨表”,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长期以来致力追求的目标。本文将结合我校实际,通过认真分析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学校现状

金牛镇中是一所农村初中,现有学生1100人,教职工6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占7.8%,中级职称27人,占42.2%。硬件设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2006年县局年终考评获“初中教育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2007年被庐江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庐江县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自2004年至2008年连续多年被金牛镇党委、政府评为“金牛镇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被金牛中心学校评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校中考成绩处全县中等水平,2005年中考被各类普通高中计划内录取127人,其中庐江中学9人;2006年中考被各类普通高中计划内录取141人,其中庐江中学13人;2007年中考被各类普通高中计划内录取145人,其中庐江中学11人;2008年中考最高分814分,752分以上17人,700分以上57人,465分(控制分数线)以上197人。2009年应往届报考共252人,700分以上7人,680分以上14 人,600分以上43人,500分以上99人。

几年来,教师教育科研论文频频获奖,其中省一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市级一等奖10人次,县级一等奖26人次,县级三等奖以上83人次,获巢湖市教坛新星1人次。2006年以我校学生为主力的金牛中心校初中生男子篮球队获庐江县首届初中男子篮球赛第七名,2007年我校组队参加庐江县教育局组织的文艺汇演获二等奖。

二、存在问题

1、教师年龄偏老化,观念陈旧,激情不高。

我校因编制限制近5年没进一名新教师,64名教师中,上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的老“民师”12人,占18.8%,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中师生15人,占23.4%。其中不少教师知识老化,教学观念陈旧,工作激情不高。

2、教师教科研能力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校大部分教师平时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埋头”教书,但他们在教研工作上投入不多、钻研不深、水平不高,更谈不上搞教育科研了。学校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不得不依赖少数年轻教师。

3、学校领导班子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校领导班子共7人,由于平时自我研修不够,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不快。加之,少数同志在同一岗位上已经干了几年甚至十几年,长期得不到调整,存在倦怠情绪。

4、学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执行也不够到位。

学校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还不够完善,管理形式和方法还比较单一,制度执行不够到位,管理效能不高,教学管理工作与科学化规范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5、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使用率不高。

“普九”达标后,我校教学硬件设施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由于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这些硬件设施使用率不高,如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理化实验室等使用情况不容乐观。这对有限的教学资源是个极大地浪费。

6、中考成绩亟待提升。

近几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直处于全县中等水平:一方面高中录取率没有明显提升,特别是省示范高中统招生的录取率有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三率一平均”形势不容乐观,个别学科甚至有拖腿现象。

三、改进目标

1、总体目标:学校力争经过五年时间,构建规范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校风校纪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中考成绩有新的突破;树立良好社会声誉,办人民满意教育。

2、分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目标:经过两年努力(2009年9月-2011年8月),把学校建设成“校风纯正,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农村初中。

(2)第二阶段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做到教育理念先进,教育管理民主科学,教育绩效明显,在实现了第一阶段目标后一年内(2011年9月-2012年8月)逐步把我校建成高质量的有特色的在县内有一定影响的农村初中。

(3)第三阶段目标:学校力争再经过两年的努力(2012年9月-2014年8月)跨入县级示范初中的行列。

四、改进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庐江县进一步贯彻执行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的行动方案》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五、改进措施

1、增加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农远工程”的实施,为我校装备了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层次,方便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们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热情,同时为金牛镇中创建“一校一品牌”“教育信息化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逐步将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新课程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召开教代会,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及现行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并编印成册,印发每位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对照制度开展工作,以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成长六个一工程”。

根据金牛中心学校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要求所有教师每学期:

⑴、交一篇典型教学案例。案例要符合课改精神,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有个人鲜明的特色。

⑵、上一节展示课。学校要组织好公开课的听课环节,加强听课考勤,提倡全员参与,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达到全勤听课评课的要求,各科老师必须按照要求和安排,自觉主动地参加听课活动,做好听课记录。课后要组织集体评议活动,要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

⑶、出一份完整的试卷。命题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学科教学改革,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⑷、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应围绕各学科课堂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要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刻回顾和反思,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客观分析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改进的办法。

⑸、当一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要抓好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主要实行校长负责制,由各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负责实施,按照“五定四有”(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案、定中心发言人;有较好的教案、有生动的讲解、有热烈的讨论、有概括性的总结)的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科组成员的智慧,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好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⑹、自费订阅一份所教学科的专业刊物。把握教育发展脉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品位。每个人订阅的正式发票由学校集中上报中心学校查验。

4、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校会、班会和每周一的晨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结合学校实际印制《金牛镇中学生一日常规》、《金牛镇中学生十不准》、《金牛镇中学生十学会》,分发每位学生,使全校学生都能做到勤奋学习,尊敬长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不吃零食。星期一国旗下讲话,纪律、安全、秩序次次强调,对于国旗下的讲话,开学初就落实主题内容,并安排到人、到天,晴天在国旗下讲话,雨天在广播站讲话。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经常性家访活动,每学年家访覆盖面必须达到90%;请公安、司法部门的领导专家来校为学生做报告,聘任法制副校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目前“留守学生”大量存在的具体情况,为帮助在外地打工的学生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同时也为“留守学生”能得到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服务,我校将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开通“家校热线”和“校讯通”平台。

6、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

在完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每学期一考核,每学年一汇总,汇总成绩作为教职工的考核总分,这个总分是教职工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唯一依据。前几年我校的职称指标年年紧张,但我校依据考核分确定参评对象,大家心服口服,从来没有出现争吵等现象。

7、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继续执行“教学月查”制度,即每月组织一次教育教学工作检查,校长、分管校长亲自参加,每次检查有记录、有评价、有等级。对未能按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校长、主任分别找其谈话,限期整改,情况严重的在教职工大会上通报批评。对教育教学工作出色的老师在教职工大会上予以表彰。坚持节节课点名,有效减少学生逃课缺课现象发生。

8、制定教研、教学工作刚性指标。

每学科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公开课,定期召开研讨会,开展业务学习,每个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每人自费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期刊,每学期写一份教改论文或经验总结;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工作量标准”,对每位教师的备课、作业、考试等业务工作做出量化要求。

9、积极参与市、县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英语组《分组学习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化学学科《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测试与实验成绩评价的研究》、生物学科《中学生生物教学在农村养殖业中的应用价值》已获市立项、《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作为校本科研课题。今后一段时间将加大经费投入,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力争尽快结题,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10、切实开展课改工作,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注重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对教师完成校本培训任务情况要加强检查督促,并作为学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教改工作研讨会,老师们交流经验、交流心得、探讨困惑,老师们的书面发言稿和交流文章,每期都将评比设奖,所有文章收集整理后存档。到目前为止,学校收集了近300篇来自一线老师撰写的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教改文章。

11、切实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千方百计提高中考成绩。

认真组织好毕业教学工作,细化“丰收计划”,强化“英才战略”,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效果,确保中考各项统计数据在全县排名逐年提升。

(1)利用课外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无偿为学生补缺补差。(2)继续组织毕业班教师集体备课,大家齐心协力,为中考复习出谋划策。(3)每学期召开两次毕业班教学工作研讨会,全体毕业班老师在会上交流各自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大家取长补短。

(4)千方百计收集历年来的中考信息。充分利用“庐江教育网” 和金牛中心学校“地平线教育网”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开展中考信息研究,精选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通过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提高中考复习效果。

12、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工作,促进班风校风根本好转。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阵地,是学校管理的最基本单位。我们将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学校领导、党团组织、教总两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动的班级管理队伍,做到人人抓管理,人人管班级。进一步完善班主任选拔与考核制度,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来。切实落实班主任待遇,在评优、晋升职称方面,学校要向班主任倾科。学校将对班级进行日常行为、卫生、学科成绩细致的考核,把管理水平差、工作不上档次的班主任坚决调换下来,不断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班风校风根本好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提升金牛镇中教学管理水平,提高金牛镇中教育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有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全体教职工的努力,莘莘学子的刻苦,镇中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2.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二

会业核对, “会”即财务账面数据, “业”即业务系统数据, 顾名思义, 就是对财务账面数据和业务系统数据进行一致性的核对工作。会业核对是电信行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 主要是通过定期核对相关业务系统数据与财务账面数据, 建立对应收用户电信服务费、用户预存服务费、各种卡类预存款和用户押金等数据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与业务系统核对一致的逻辑检查程序, 并及时对差异进行分析及确定处理、对相关系统数据进行调整的过程。

之所以要进行会业核对工作, 是由电信行业的特点决定的。电信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 由于其自身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 其内部IT系统的建设迅速, 基于生产管理的业务系统相对较多, 信息化程度较高。庞大的信息化系统极大的促进了电信行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规范, 同时繁杂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1、围绕电信企业财务ERP核心系统的业务子系统较多, 非常分散, 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提取维度不同, 共享困难。2、各个网络承载的平台相对分离, 系统之间功能界定不够清晰, 造成数据传送过程中的缺失或重复。3、部分业务系统的数据可以直接导入到财务ERP系统中生成会计分录, 但是系统之间接口尚未实现自动化, 需要人为干预和调整。4、大部分业务数据导入到财务账面以总额显示, 没有明细信息, 更加清楚的债权债务关系只能在业务系统中进行查询。5、各个业务系统费用计算规则不同, 出账时间点不一致, 尚未实现系统间无缝链接, 存在时间性差异。6、市场销售部门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政策, 业务系统不能支撑予以支撑, 只能在系统外手工操作, 信息缺乏有效监控。

鉴于以上信息系统的缺陷和漏洞, 电信行业就非常有必要进行会业核对工作。通过对财务账面数据和业务系统数据的一致性核对, 发现、分析、追踪并解决差异, 既可以促进业务与财务的融合, 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规避重大的系统风险和经营风险;又能够准确核算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营业收入等会计科目, 从源头上核查会计科目列支的规范性, 夯实电信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损益状况, 确保财务报表如实反映企业营运水平, 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促使其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电信行业会业核对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 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日益显著。会业核对作为电信行业一种重要的内部控制方式, 受到了各个电信运营商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成为电信企业内控评审、风险测评、审计检查的重点, 也已经成为国资委、监事会、审计署、外部审计师监督审计的重点。

会业核对工作涉及到电信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 涵盖市场营销政策、营业处理、系统支撑、库存管理、财务核算等五个工作领域, 涉及到财务、市场销售、信息化、产品创新、运行维护、网络管理等多个部门。目前纳入会业核对范围的主要是用户欠费、用户预存款、用户押金等三部分内容。通过努力, 电信企业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核对方法, 着重解决核对差异, 基本实现了会业核对的相符。同时在核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专用术语多, 取数口径不统一

要进行会业核对, 就必须先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对接和翻译;但是业务系统专用术语较多, 财务侧核对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其蕴含的财务意义;而业务侧的人员由于不了解财务核算规则, 也无法及时反馈相关建议。这样就极容易造成双方取数口径不统一, 核对人员仍在单线工作, 尚未真正形成合力。

(二) 重视余额的核对, 忽视过程的跟踪

电信企业在进行会业核对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重视对账面期末累计余额的核对, 忽视了对当期增加和减少中各个明细项目数据的核对;这就形成了“事后控制结果”的局面。不对增减变动进行详细核查与分析, 就无法得知在信息系统和经营业务的哪个环节出现了纰漏, 无法对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改造, 无法切实防范重大的经营风险。

(三) 核对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电信行业的会业核对一般都是由财务人员发起, 借助反向追踪的差异分析处理手段, 使财务和业务同步发展, 该项工作的牵头和协调职责一般都在财务部门, 财务人员相对比较积极主动, 业务系统测人员参与核对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不够, 而且个别核对人员对信息系统内部运行规则和系统固有缺陷也缺乏详尽的了解, 这就造成了很多系统侧差异的原因无法进一步探究, 影响了核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 会业差异的处理过于草率, 前清后乱

由于内部提升管理水平及外部加强审计的要求, 电信行业日趋重视会业核对工作, 纷纷采用加大考核力度等措施推动工作的开展, 这就导致了很多企业对差异的处理不够谨慎, 过于随意:在没有彻底核查清楚导致差异的原因之前就将差异进行了调整, 这极易掩盖由于制度、流程设计不合理, 执行不到位或者执行差错产生的差异, 掩盖企业运转过程中的重大风险, 无法实质性解决导致差异产生的业务与系统管理问题, 也造成了差异的前清后乱, 持续延伸。

(五) 核对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目前电信企业只将用户欠费、用户预存款和用户押金等三项内容列入了会业核对的范围, 主要是侧重从营业收入流程侧对会计数据进行复核;但是从电信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成本费用侧的IT系统也在不断上线, 部分成本和费用项目也实现了业务数据直接导入财务ERP系统中, 电信企业对这部分数据的核对相对比较弱化。比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手机终端成本逐渐成为电信企业的重要支出项目, 手机终端的出入库、成本结转、价款结算等均有相应的业务信息系统支撑, 但对这部分数据的核对还没有完全实现;另外电信企业的代理代办群体庞大, 给予代理商的佣金支出占比很高, 佣金也是由复杂的佣金计算系统提取导入到财务系统, 对这部分数据的核对也相对缺乏。

三、加强电信企会业业核对工作的措施

(一) 分清责任, 建立目标明确的工作机制

会业核对工作涉及财务、市场销售、信息支撑、网络设备维护、产品创新、营业前台等多条专业线和多个部门, 仅凭财务部门调度往往力度不够, 因此, 电信企业要建立会业核对工作小组, 明确核对工作的责任部门, 确定各专业线的工作职责:财务部门继续发挥一点牵头的职责功能,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定期召集碰头会议;各专业部门作为业务数据责任部门, 负责业务数据提取和差异原因分析。工作组要在在统一指标口径、分析定位会业差异原因、对导致差异的问题进行整改等方面进行横向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核对小组的工作制度、联系制度和报告制度, 从组织层面和制度层面有效推动会业核对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 加大培训力度, 财务和业务专业间加强沟通

为切实做好会业核对, 各个部门都要指派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参与, 核对人员不仅具备熟悉公司经营政策、了解计费支撑状况等业务素质, 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韧性。通过财务、市场、计费、网络维护、营业前台一同参与培训的方式, 加大各个专业线知识的融通学习, 培训尽量用通俗简单的方式进行, 消除因为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而望而却步的胆怯心理, 打破专业、部门界限, 形成部门间既分工又协同的工作氛围, 确保会业核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三) 固化核对模板, 制定标准化核对程序与方法

核对工作要想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 必须要核对项目、核对内容和核对范围进行固化, 通过固化核对模板来制定一套标准的核对程序和方法。电信企业可以通过开发一套格式统一的核对报表进行规范, 报表分专业线填报, 其表样及对应的取数口径由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制定, 在工作过程中逐步规范完善报表形式和取数原则, 并长期留档保存。

(四) 重视差异原因分析, 深化业务操作规范化

会业核对差异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具体的差异原因是由于内部流程的不完善或者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到位造成的。电信行业务必要转换观念, 建立“重原因, 轻差异;重过程, 轻结果”的核对理念, 对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追查。会业差异分析处理的过程是通过对流程设计不当或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查找, 通过整改从根本上解决差异的过程。只有通过发生额的核对, 分析原因, 定位问题, 推动财务和业务部门规范优化流程, 支撑和运行维护部门优化改造系统,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新增差异, 防止“前清后乱”。

(五) 适当扩大会业核对范围, 逐步把手机终端、佣金等成本项目纳入到核对项目中

电信行会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有收入数据的真实可信, 也要加大对成本的监控, 因此在条件成熟的企业要适当扩充会业核对的范围, 将由计费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营销渠道系统、佣金计算系统、物资采购系统等直接传入到ERP财务核算系统的成本费用逐步纳入会业核对的范围, 将手机终端、佣金等占比较高的成本项目进行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一致性的核对, 规范会计科目列支,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3.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三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略有区别,正是因为其差异性,导致教学课堂难以管理。一般而言,信息技术教师授课期间,一般会中断网络,以把学生集中到教学内容中来。但在练习时,只要有网络连接,学生就不由自主地打开聊天软件、网络游戏等,沉浸在自己的网络世界里,忽略信息技术学习。那么,应怎样突破教育难点,冲破难关,提高教学质量呢?面对教育改革现状,唯有革新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出路。

一、确定信息教学目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学习习惯与方式、理解能力等。在掌握这些后,在进行备课时,依据学生实际和课堂内容确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由于每个班的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都有所不一,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要注意进行区分,以让所有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一定的目标,促进发展与提高。以学习小学信息技术《初识画图》这一课的目标设定为例。本节课主要应达到两层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如何启动和退出电脑画图程序;初步认识画图窗口的组成;熟悉画图工具箱中的工具名称;2.情感目标,点燃学生对电脑“画图”的激情,以培养学生的电脑画图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后,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实际,确定教法,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良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目标应与信息技术教学长远目标相一致,确保做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一致的工作,以真正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二、革新信息教学方法,打造高效信息课堂

新课改下,要想摒弃传统教学弊端,让信息技术课堂焕然一新,必须立足学生,革新信息教学方法,为实现高效信息课堂做好十足准备。传统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模式俨然不能继续进行,而应引进多种教法,如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等,活跃课堂,促进学生学习。

(一)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索

以任务驱动法贯穿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更能突出学生主体。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学习“小主人”,在任务中不断探索,并获得发展与提高。其实,这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非常相关的。小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没有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就像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找不到学习出路。以学习《管理电子邮箱》这一课为例。经过前两次课学习,学生已经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和收发电子邮件,本次课主要教会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邮箱。信息技术教师设计了以下任务:1.登陆自己的电子邮箱,至少添加五名联系人。2.给新添加的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主题和内容可以自己确定。3.查看收件箱中的邮件,并进行删除。安排任务后,学生开始进行操作。在这个任务中,饱含新课学习内容,如利用电子邮箱,管理通讯录;学会管理邮箱,及时删除一些不重要的邮件等。

(二)分层教学法,促进整体发展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基础水平具有差异而提出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法,可以照顾所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分层。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稍微高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任务,让这些“潜力股”不断出类拔萃。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在幻灯片插入图片》这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以下分层任务:1.请同学们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2.请根据插入的图片,设计主题。主题的字体为艺术字。3.在幻灯片中对图片进行合理调整,让图片和主题字更加美观。教师可以稍加提示,如调整图片大小、设计背景等。经过实践操作发现,大多学生能完成1和2的任务,而对于任务3,则不太了解如何对图片进行调整。对于信息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则能在挑战任务3时得到更大的突破。因此,分层教学避免了教学“一刀切”的模式,让所有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创新信息教学评价,提高信息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由此可见,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已经不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应不断创新教学评价,以真正促进信息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以《管理电子邮箱》这一课的评价为例。教师可以对学习过程评价,如学生是否能利用通讯录,添加联系人,是否在删除邮件时发现新问题,如发现有“删除”和“彻底删除”两个按钮,并找出区别之处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担任评价者,进行自评或对其他人评价。通过自评,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学生也能认清自我,进行调整,促进提高。

总之,只有在课堂上不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除了确定教学目标、革新教法和创新评价以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深入课堂,创新教学内容,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教师也应为自己“充电”,以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海宗.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J].广西教育2010(20)

[2]张红.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

4.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四

一、整改目标

通过“三查三看”整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深刻进行自我剖析,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改造,以最终实现个人师德水平得到提高,能全心全意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为目标,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二、存在问题

1、存在着素质能力不适应,知识透支的现象,平时虽然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没有象抓学校行政管理和日常工作那样下功夫,对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研究过少,有时只注重学习现用的内容,有时忙于事务的应酬,保证不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加之在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还有差距,勉强适应当前工作的需求。

2、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对待工作不够大胆和积极主动,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面上。平时经常陷入烦琐的细枝小节的事务中,不能很好去把握大局。平时只知道埋头工作,不注重向外界学习,特别是忽视向同志交流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认为以有的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缺乏一种敬业精神。从而导致有时感到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

3、工作过程存在主观臆断,不善于倾听周围教师的建议和主张。

三、整改措施

1、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个人的党性观念和师德水平,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生命和力量。

2、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组织观念和责任意识,模范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大胆坚持原则,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多做业务研究的工作。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

4、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和要求。

5、强化大局观念,增强奉献意识和使命感。

四、整改时限

5.强化管理注重实效提升质量 篇五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素质教育与教学质量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因而素质教育特别强调教学质量,并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充分体现。我区历来重视抓教学质量,特别是自年“管理质量年”以来,不仅教委狠抓了“两个六认真”,重视教学质量的宏观管理,而且教委领导深入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督导。可以说,质量立校已成为沙区各校毋庸臵疑的选择,各校领导都在理直气壮抓质量,全区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重庆市上桥中学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定点就读学校,在沙区办优质均衡,人民满意教育的阳光惠泽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相当大的改变。我校在区教委“管理质量年”的精神指引下,提出了“潜心内涵发展,打造精品初中”的发展构想,转变到内涵发展上来,潜心教育教学管理,静心提升教学质量,立志办“沙区一流、市内有名、人民满意”的精品初中。仅三年时间,学校各项办学指标直线飙升,并连续获得“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区教育综合质量一等奖”等荣誉。

回顾三年来的提升质量之路,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学校实施"1125"质量策略,所谓“1125”质量策略是指:1—一个中心:学校工作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 1—即一条主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质量管理的主线;2—二个提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从五方面(管理保质、常规增质、科研促质、评价督质、服务提质)确保质量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坚持“一个中心”

学校上下始终认为:教学质量成为学校永恒主题,也成为社会、家长、学生评价学校优劣的关键。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也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教学质量,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展开工作,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在全区抓质量的热浪中,上桥中学不甘落后,狠抓、精抓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取得了突破性的提升。学校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和学校发展的方向标杆,树立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所有的领导、各个部门、全体教师都关注教学质量,认真落实教学“两个六认真”,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经常给教师宣传教学质量对学生、对家庭、对学校的重要意义,特别强调教学质量是决定着精品初中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和基础。而今,全校教职员工都树立了一切工作都围绕和服务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思想,学校形成了“质量立位、质量兴班、质量兴校”的齐抓共管、全力以赴提升质量的良好局面和氛围。

二.围绕“一条主线”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贯穿于学校教师质量提升和教师教学的主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中,始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领导老师关注课堂,老师关注课堂教学,教研重点研究课堂,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紧抓“两个提高”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多复杂的因素共同完成的,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学校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面,学校大力开展读书活动,精品讲坛、精品学科建设等活动,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学校开展了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主题性教研、“精品课堂”标准论坛等活动。围绕课堂教学搞科研,认真研究校内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课堂教学特点,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论坛。学校还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了“精品课堂”的研讨,讨论认为“精品课堂”是课堂的理想境界,她应该是完整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研讨中,我们提炼出欧荣老师的诗词赏析课“情景引入—整体感悟—导读精讲—背练过手”的模式,刘思七老师初三复习课,“考点导入、题型诊测、自主归纳、自我质疑、纵横拓展”的模式。

学校以语文、数学、英语等为“精品学科”建设先导学科,让这些学科的教师探索出本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先导学科的提升,带动整体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认真开展教师间“一助一”互助学习活动,定期总结活动效果。充分借助教研员的力量,加大对薄弱学科、薄弱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重视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力争做到说课有重点,上课有特点、听课有侧重点、评课有主题,让每一次说课、上课、听课、评课都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效率的落脚点,而课堂效率的提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因素,提出老师在课前至少要理清:师生关系,课前准备、课中调控、课后作业及辅导、有效资源的利用情况。也就是说,老师们要让课堂内外的“战场”全部调动起来为课堂服务,从各角度、各方面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提醒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激情”,更要关注学生的“反映”;不仅要关注成绩好的,更要关注成绩差的;不仅要关注整体效果,更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不仅要关注传授多少知识,更要关注传授哪些有效知识,为学生提供有用、有效有信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

学校不仅从知识方面关注课堂效率,还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学校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以平等的身份、朋友的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老师们都能以朋友般的关怀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自己的学科,喜欢自己的课堂,喜欢学习。

四.做好“五项工作”

无论是学校还是一线教师都把提高教学质量,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学校从后勤服务质量、德育学生思想工作、师资、领导、科研、评价、家长//课前、课堂、课后等各个环节来思考和布臵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一线教师不仅系统看待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工程”的效率,而且还关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

我们学校一开始就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当作一项系统的工程,从“管理保质、常规增质、科研促质、评价督质、服务提质”五方面来抓。

1、管理保质:

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归宿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可以说,教学质量成也管理,败也管理。教学管理不仅要管结果,还要管住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点位;不仅管好教师教,还要管好学生学;不仅要管好课堂,还要管好课外。

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学校确定了“初一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初二巩固基础,提升学习能力、初三总结提高”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的教学思想。长期坚持集体备课,“不集体备课,就不进教室”。学校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精品来自精良的质量”的教学管理理念。

其次,学校严格按照《中学教学管理“六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常规。学校建立了校长、分管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在内的高效的教学管理指挥系统。学校领导多次深入年级组,对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进行细致的督导和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了年级组、有条教研组、备课组的三组教学管理模式,严格“计划、实施、评价、反馈”,定目标、定任务、定制度,如今已形成定期检测(基本是每月一次),每次检测必分析和总结,每次总结有反思,年级组和教研组定期交流制,定期分年级和层次召开学生质量调研会,教师常规定期检查制,每期教学比武,初三学生、家长、教师对口交接会等教学管理常规制度。

最后是,严格教学奖惩管理。

2、常规增质: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要提高,必需严格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也即把握教学常规的各方面。学校制定和运用《上桥中学教学常规手册》,完善了教学过程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及检测、听课、评课等常规,严格督察。

我们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精品意识”,要有“穷尽一生备好一堂课”的责任感和追求完美的品质。严格实行集体备课,备课前要深入分析教材、学情、教情,要做到备大纲,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教务处对教案进行定期检查。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每一个细节、高效用好每一分钟”,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思考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出有自我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求教师要精选每一道例题,精心设计每次休息室,实现“教师游题海,学生出苦海”。学校十分重视课后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自身的反思。课后辅导要注重实效,有针对性。辅导时,既要注重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群体辅导,又要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特别是要关注差生。学校严格学科检测的次数和质量,对检测的用题由学科组长严格把关,避免“扔卷子”的检测,每次检测,及时批改和评讲。初三教师在中考复习前,必须将全国各地近三年的中考做一遍,至少出1份中考模拟卷,并写出自己的分析报告。学校引导教师达到到达“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多赢效果。

学校还对教师听评课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专门的培训。学校规定一般教师听课不少于8节/期,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和一般行政人员不少于20节/期,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不少于50节/期,校长、书记不少于40节/期。学校要求教师听课时,要带着任务和问题听,听课结束后要认真思考和评课,写出听课反思,以促进上课和听课老师的共同进步。在评课中,我们要求教师评课要以课堂教学行为操练的十二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完善了讲课教师自评,同科组教师互评,学科组长、蹲科领导点评等环节,提高了评课的实效性。

3、科研促质:中学科研工作是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围绕教育教学问题搞科研,将教学中的问题设臵为课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科研的重点,发动全体教师搞科研。

为了让老师们人人都能走进“精品课”的殿堂,我们探索建立了“主题式校本教研”制度,要求每次教研活动“有明确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案例展示,有问题引发”。老师们在体验式参与校本教研后,“精品意识”得以树立和强化,对课堂关注度显著提高。学校定期开展精品讲坛,不但有万明春、鲜于煌等专家的引领,还有学校教师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学校实际的专题讲座。学校还开展了精品学科的研讨,讨论认为精品学科具有学科教师整体水平高、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业绩卓著、学科区域影响力大等特征。我们坚持“各学科整体推进,语文学科

优先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以文育人、表达见长”的语文学科建设理念,希望通过借助语文教育资源,尤其是通过“读名篇佳作、写精美文章、练出色口才”三大主题训练活动,培养具备良好心性、有文学素养、有较强表达能力的上桥中学的学生。

学校先后开展了“中学德育生活化的研究”、“课堂组织策略研究”、“中学生态化课堂研究”、“中学专用教室的有效利用研究”等课题。在这些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全校教师结合自身,结合学科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子课题,人人参与科研,人人有科研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学校教师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和和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增强,有效的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4、评价督质

教学质量的评价一直是专家和各校领导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教学管理中的难点。学校的评价机制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提升的效度。

学校借鉴各方经验、吸收各种建议、多次修改,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把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考核、教师送培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起了很好的引导和督促作用。学校根据各科和各年级实际,分统考科目和非统考科目、分年级,综合区进修学院、三校联合体、学校自身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并把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了评价范围,制定了不同的、综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还增强了评价的实效性,被广大一线教师认可。学校一线教师都能在教学中,主动对照相应标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手段,探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努力争取达标。如今,不仅学校把提高教学质量当成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成为教师促进自己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5、服务提质

学校树立“管理即服务、后勤即服务、服务育人”的思想,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全力为一线教师服务,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为了让老师们能潜心抓质量,学校各处室开学、期中、期末考试前都要深入年级组、教研组了解教师所需,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我们还为初三老师提供免费早餐和牛奶,关心老师们的身体健康。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年级组、教研组,与教师一道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帮助老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共同探讨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优质的服务,让教师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怀,激励全校教师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激发了老师尽心尽力抓质量的热情。

6.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六

基建安全质量专家针对“三强化三提升”活动要求,进行专题培训

各个业主项目部和施工项目部齐聚一堂,认真听课

培训课上,专家朱国富对业主项目部和施工项目部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策划、安全资料管理、安全职责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讲解。培训还安排了优质工程数码照片的拍摄要求、注意细节、质量及收集存档等重点问题的讲解,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数码照片好差对比,鲜明深刻,培训效果良好。培训过后,为加深培训效果,按照“三提升三强化”要求,进行了针对性的考试考核,参训各个业主项目部和施工项目部人员考试都合格。

加深学习培训效果,进行针对性考试考核

通过培训,使遂昌局基建工程施工项目部管理及施工人员在基建安全质量管理的重点要点、数码照片的拍摄方法及留下管理痕迹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巩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为促进遂昌电力局的基建安全质量管理上台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深入开展推进“三提升三强化” 质量提升年活动,遂昌电力局强化基建质量管理制度的宣贯检查工作。组织业主、施工项目部认真学习和领会《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流动红旗竞赛实施办法》、《国家电网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条文汇编》等制度文件。对北界、湖山、黄沙腰、石练、云峰、城关、王村口各业主项目部,明盛公司施工项目部“三提升三强化”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和专项督查。

局领导对业主项目部进行“三提升三强化”主题活动开展情况专项督查

7.强化过程管理提升实习教学质量 篇七

存在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实习工作普遍重视不够。这种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目前一些大型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再加上企业的技术保护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即使接受了, 学生也无法动手和参与具体操作, 导致无法对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进行更深的了解, 生产实习的真正目的无法达到, 大大削弱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实习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概念:认为实习就是一个走过场的环节;二是对实习的作用认识不全面。实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更是学生走上社会的一次预演, 是人生一份难得的阅历, 通过实习, 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与人相处, 为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三是实习管理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考核机制。对于集中实习的学生, 认为交给企业指导老师任务就完成了, 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 更是由于地点分散、工作量大而疏于管理, 加上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 考核亦流于形式, 于是得过且过、放任自流的现象较为普遍。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实习教学质量, 使实习教学成了实践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措施

1. 充分动员, 认真准备, 增强实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主要是通过采取以下多种形式讲座活动, 实习前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培训、动员, 充分做好实习准备工作, 增强实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加强对实习意义的认识, 提高实习的积极性, 树立正确的实习观。

实习讲座:请有丰富实习带队经验的教师, 结合自己历次带实习的体会和经验, 给学生明确实习目的、意义、过程以及实习期间的纪律要求等。

专业讲座:由专业教师就实习的具体内容做详细介绍, 重点提示和回顾本次实习主要将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 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更好的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目的。

专家讲座:为充分发挥工厂作用, 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我们一方面针对以往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提前、主动与厂方进行探讨、协商, 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并采取一系列可行性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请工厂领导就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开设讲座, 增进学生的专业兴趣;

2. 严格管理, 加强监控, 确保实习任务落到实处。

重视实习带队教师的选派与培养。选派责任心强、既懂理论又精通实践的实习带队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实习, 同时注意传、帮、带,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密切与企业联系, 建立校企联合的实习管理制度。一方面, 选择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做指导教师, 充分发挥和利用实习单位带队人员, 委托他们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和管理, 特别是, 在业务上细心指导, 纪律上严格要求, 为人处事上正确引导, 达到大学生实习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 实习期间, 系领导定期走访实习点, 通过座谈、访谈等形式, 了解实习情况, 发现并帮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不仅有利于保证实习质量, 更是增进了与实习单位的联系, 为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

鼓励与毕业论文 (设计) 相结合。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 已基本掌握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 毕业论文 (设计) 是培养计划中带有总结性的环节, 我们在毕业实习过程中, 积极鼓励学生能与毕业论文 (设计) 相结合。若能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设计) 融为一体, 将极大提高学生对毕业实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同时, 若能通过毕业论文 (设计) , 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将促进企业与高校的合作, 有利于形成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机制。

重视实习报告的质量。撰写实习报告是实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习报告是实习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对整个实习过程的回顾, 总结收获, 找出不足, 才能达到用实践检验理论、再将实践上升到理论的真正目的。因此, 实习动员会上我们对实习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 并公布详细考核标准, 要求实习报告必须包括两块核心内容, 即:通过实习真正解决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求对于这两层含义不能是只做质的概述, 要有量化, 这就要求我们的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留心观察、勤于思考, 还要随时做好笔记, 做个“有心人”, 为撰写实习报告积累必不可少的素材。

不断完善考核评分标准。细化考核标准, 逐步实行量化考核形式, 增加了答辩环节, 提高考核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实习考核由企业和实习带队教师共同负责, 企业指导人员为学生出具一份《实习量化考核表》 (企业鉴定) , 实习带队教师依据学生的企业鉴定、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口头答辩给出最终实习成绩。这样, 不但带队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总结学生的实习效果, 而且能对学生的能力给出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 提高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3. 及时总结, 注重交流, 努力挖掘实习成效。

召开不同层次的交流会。一是实习生内部交流会。不同实习点、不同实习部门的同学相互交流实习体会、收获, 互相学习, 相互补充。二是与系领导座谈, 为系部实习时间、地点、形式的安排乃至今后实习计划、实习大纲修 (制) 订提供有益借鉴意见, 同时为做好下一届实习工作积累经验。三是与低年级同学交流, 让他们增加对实习的感性认识, 充实实习思想, 提前进入角色, 在行动上给予引导, 鼓励他们有意识地做好专业知识储备、注重日常的能力锻炼, 为实习提前做好准备, 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

8.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八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37-02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转变当前物理实验课堂机械式训练的现实情况,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乐于动手,培养学生寻找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属于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强调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也要求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强调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让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

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物理实验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实践性活动,它能够让学生借助于形象又具体的实验步骤来更加清楚地明白很多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定,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物理实验教学属于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关键内容,从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并不理想,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实验装备水平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一些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与观察;部分物理实验无法借助于实验室中的现有仪器来实施,另外还有一部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物理定律也是无法依靠物理实验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的[1]。

如果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突破很多限制,依靠图、文、声等形式将物理实验过程或者现象全面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物理实验效果得以进一步优化。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措施,将初中物理实验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是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2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应用信息技术让抽象知识更形象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初中生对于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感到比较茫然,不了解应怎样去理解这些知识定理,更不懂得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因为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验,此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与意义[2]。

如在对轮滑组合相关知识实施讲解过程中,先从互联网中选择和滑轮组合相关的视频或动态图片,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下进行模拟操作。网络中的物理实验案例与相关视频都十分丰富,甚至包括模拟实验的软件等。以滑轮组合这一实验为例,滑轮包括定滑轮与动滑轮两种情况。定滑轮虽然相对费力,但能够转变力的主要方向;而动滑轮属于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能够节省一半的力,却无法更改力的方向。当学生了解滑轮组合的相关知识后,为他们播放实验视频,好让他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了解实验基本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播放的过程中,需要和学生共同分析实验操作的依据和步骤,分析不同滑轮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以及形成的原因。最后对学生运输规定货物进行要求,其中包含用力大小以及怎样才能够实现最优化、最省力。学生根据之前观看的实验视频,在软件中实施模拟操作,自由对滑轮组合进行安排,最后完成实验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学生很容易掌握了滑轮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知识点,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應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实验环境 在组织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由于存在很多外部影响因素,造成实验无法实施或者实验结果不理想等。凭借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能够让很多相对复杂的物理定理都变得更加简单,也能够将一些无法再做的实验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对学生讲述色散原理的过程中,在正式上课前,教师首先在互联网中收集有关的视频资料,依靠图片或光的分解的视频,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光发生色散的基本过程,即了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过程,感受物理学中这一奇妙的景象。

另外,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对于物理实验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设置,课前利用互联网资料搜集、整合教育资源,课堂中通过视频、图片或者软件进行实验模拟,并让学生实践操作,依靠信息技术的辅助正确开展实验,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用自己的双眼去见证各种物理现象,在教师的指引下去挖掘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原理。如在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行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其中没有摩擦力的物体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等需要使用的工具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这些都能够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观察到相关的实验情况,在模拟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探究。

应用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 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展示很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无法进行的物理实验。

1)微观物理过程的实验。此类实验是无法为学生进行实际演示的,学生也难以建立感性认识,进而阻碍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依靠Flash对微观世界进行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比如扩散现象的演示,学生能够观察到空气与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的宏观现象,但是对分子运动这种微观现象无法理解。通过Flash能够非常直观地对两类气体的分子运行进行模拟,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的本质原因。

2)一瞬即逝物理现象的展示。部分物理实验过程是转瞬即逝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绝大部分学生无法观察到。对于此类物理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比如皮球落地时能量的转化过程,皮球和地面接触的瞬间立即弹跳起来,对形变是如何发生的,学生往往无从观察。使用多媒体对整个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看到其中的能量转化。

3)无法重现的物理实验。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实验室中能够让学生进行小型的半球实验,但是16匹马拉开马德堡半球的场面是难以再次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的实验视频,同时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球体被拉开的瞬间,如此场景让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对于大气压强的学习起到更好的促进[3]。

3 结语

总而言之,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营造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有效拓展学习空间,让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很大转变。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所发挥出的重要辅助作用,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来将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于物理实验教学中,从而让物理实验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段绍国.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J].信息化建设,2016(2):123.

[2]纪俊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54-55.

9.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篇九

密山市兴凯湖乡中心学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也给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努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已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校与时俱进,根据密山市教育局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学校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518人,教职工58人,有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1个,光盘播放室10个,资源接收室1个,卫星接收站1个,计算机总数53台,回顾以前的工作,我们有探索,有思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组织机构,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首先,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监督与研究工作。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领导小组自成立之日起,已召开了数次专题会议,研究、探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其次,提高全体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学校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学习动员,向大家讲解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鼓励教师经常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让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体会到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第三,我们抓好制度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校园网管理制度》《计算机室使用制度》、《学生上机制度》等,并

且做到制度上墙,严格执行,使广大师生在设备与资源的使用活动中,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去认真操作,规范使用。通过这些制度,使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能很好的利用、使用起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保障经费投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每年逐步加大在信息技术软硬件上的投入,这些经费用于添置电脑,更新设备,学校购置了多媒体大投影、数码相机、打印机等,此外,每年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费用,学校也能在经费上得到保障。计算机教室的硬件设施到位,安全措施到位。2009年,为了满足教学的应用需要,我校投入50000元,购买了4台等离子电视、6台EVD机,共安装了十个光盘播放室,10个班级都配备了电脑和“多媒体大投影”,这样一来教师随时可以用远程教育资源来上课,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些装备和用室的投入使用,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在教室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安排出了四间专用教室,分别为资源接收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和光盘播放教室。并根据使用标准重新改造了用电线路、配备的标准灯具、窗帘、防尘罩等设备。为更好的配合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我校建起校园网,使每个学生都能实时收看到远程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设备投入使用以后,大大激发了教师的使用先进教学手段的积极性。

三、加强管理,科学规范整合教育资源。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每个校园,计算机辅助各学科的教学更显示出更大的优势。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必须跟上,才能保证计算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时,整合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外教育的各类资源,则成为当务之急。

1、建立有效的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我校进一步加强了校园网建设,在多媒体播放室建立了本校资源中心,建立了本地资源库。将教师的教学课件和可利用的一切教育教学资源收集起来,建立了统一的文件夹及数据库,全校教师可以随时拿来为自己所用。以鸡西教育网资源为中心,充分利用好鸡西教育网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从中下载各种信息和课堂实用的课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2、建立农远卫星接收站,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通过卫星接收站随时接收国家远程教育节目,实施互动学习。目前使用效果良好。卫星接收站有专人管理,及时维护卫星接收设备,确保正常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广泛应用于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

3、规范使用,建立完备的管理档案。为了提高使用效果,凡是在教学中使用远程教育IP提供的资源(教案、课件、试题、音像等)都必须认真填写使用记录,从设备正常运转开始,我们就积极组织接收,下载、刻录,及时的保存各种宝贵教育资源,鼓励教师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的教学理论,选择整合,运用光盘及卫星教学资源,建立了完整的记录档案,包括《资源接收记录》将接收到的资源打印成册,对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光盘播放室、资源接收室的使用也做了详实的记录。我校不仅注重使用,还加强了设备维护与维修工作。有两名专职教师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发现设备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确保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做到了经常检查,维修及时,落实到位。

4、建立激励机制,强化考核,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此,学校积极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学校在考核、评优工作中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定期邀请进修学校教研员来听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课,这些课大多是自制课件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有效。由此激发了全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利用率达到了95%。教师在自制课件的同时注意与引进、购买、下载现成的正版的教育资源和开发资源相结合。如今学校拥有教师自制课件上百个。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整合教育资源,搞好二次培训,做到资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我校积极鼓励教师大胆使用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学习制作和下载修改课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举行的计算机课件制作大赛,在年终业务考核上进行加分,予以表彰奖励。

四、通过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

1、抓好培训环节,提高应用能力。采用外培与自培,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我们多次派计算机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区级培训,培训后还对教师进行二级培训,边学边教,边教边用,形成一个培训网络,着力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提高全体教师的应用能力。为了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利用每周三15 :40—16:30的这段时间,对40周岁以下的青年任课教师进行培训。

2、通过网络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我校多年来十分注重教师的网络培训活动的开展,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学校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作用,每年都利用寒暑假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远程教育培训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任课教师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使用技能,以便应用于课堂教学。我校从2005年农远工程实施以来,就不断加大对教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让教师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技能。逐步培养教师对远程教育的应用能力。现在学校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并能

从网上下载课件进行电子备课,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2010年7月份,正值暑假期间,我校认真组织了32名教师参加了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在培训期间教师们放弃休息时间,每天认真学习,记好学习笔记,学完后认真做好作业,写出学习心得体会,教导处组织对教师的作业进行认真审阅,并进行归档,教师们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学习了“教师成长”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课程与教学论”“小学各种新课程培训”等内容,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们的业务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对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网上国培,彰显活力。2010年我校教师汤欢欢脱岗到哈尔滨去参加国培,在国培过程中,边听专家的讲座,边在网上进行研讨,和专家进行对话、交流,使很多疑难问题得到解答,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国培之旅。我校毕克福老师,也是国培学员,他就是在网上完成了学习任务,成为了优秀学员。我校还非常重视幼教网上国培工作,在2011年学期末选派了张丽、李秀华两名幼儿教师参加了黑龙江省“国培计划(2011)”—幼儿教师远程培训。截止2012年1月13日,幼儿教师张丽、李秀华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每次作业都得到了优秀,在国培研修中被译为优秀学员。这次培训,主要通过集中培训和网上远程培训两种形式进行,两名幼儿教师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她们在哈尔滨参加完集中培训后,又在学校远程教育网上参加了远程培训。每天她们很早就登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入学科频道,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她们认真完成幼教国培作业,完成学时。在这个互动开放共享的空间里,和老师们共享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在网络研修的乐园中,感悟到幼教的乐趣,实现自我的成长!张丽在国培感悟中写道:“网上国培”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平时工作中

学不到的东西,专家们的谆谆教诲让我深受启发,是“网上国培”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是“网上国培”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3、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多年来我校年轻教师成长进步很快,他们的进步都得益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去教师上课没有使用计算机,那时候最好的“课件”就是使用幻灯片和小黑板以及自己制作的教具,和今天的多媒体课件相比,真可谓天地之差。但是对于大多数老教师,上网查资料、下载课件还能独立完成,要加工修改网上的教学资源就困难了。学校就让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27岁的汤欢欢老师与45岁的毕克福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对。3年中,毕老师帮助课堂上“镇不住”的小汤学会了与孩子交流;小汤教毕老师学习加工和使用网上资源。结果小汤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毕老师在全省示范课上,用他与小汤共同加工的课件获得了一等奖。近年来,我校多次开展教学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大赛课等,出课教师无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校青年教师先后有50余人在市级以上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其中毕克福老师的品德与社会课在国家级获奖;唐秀婧老师的英语课在鸡西市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在鸡西市第三届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李照明老师的信息技术课也多次在鸡西市教学大赛中获奖。今年的名优教师送课下乡活动就有我校的青年教师汤欢欢老师参加。可以说,实施多媒体教学,给教师的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实现了质的飞跃。

4、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果。我校从2005年国家投入的第一批电脑开始,学校就高度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专门配备了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每天按照课表进行上课,3-5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圆满的完成了各年级的授课任务。

五、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师生应用水平的提高。

我校积极贯彻国家对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努力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把“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落到实处,将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落实到位,不断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师生应用水平的提高。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开发与课程改革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课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利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得各方面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全面素质。推动“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2、加强校园网建设,落实“班班通”。我校为10个班级都配备了电脑和“大投影”,建起了以校园网站为中心的“班班通”覆盖网络,通过加强指导,正确引导,以应用研究为核心,全面提升校园应用的层次和水平,以应用促进建设、促进提高,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校园网应用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高全体教师获取、传输信息的能力。科学管理,加强培训,是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有力措施。做好校内各种信息设备和“班班通”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各室的信息网络设备由各室指派专人负责维护保养,“班班通”由各班主任负责维护和保养,出现故障及时上报维修,并作好记载,保证各设备能正常运行。

3、信息畅通,家校互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学生几乎都办理了“校讯通”,让网上家访成为现实,教师充分利用电脑和手机随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以及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班级和学校的通知,都在“校讯通”这个平台上进行发布,达到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家访万家。我校教师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QQ群,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和家长进行互动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使家校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共同培育时代新人。

4、网络教育资源广泛应用于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在学生间操、放学、住宿生娱乐活动等方面都用到了网络教育资源。每天上午9点钟,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小号手之歌》,同学们来到操场上进行大课间活动。在第七套广播体操的乐曲的伴奏下,全校师生认真做起了广播体操。在中午和下午放学时间,校园里大喇叭响起了《走进新时代》、《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催人奋进的歌曲。晚上住宿生吃完饭后,就集中在操场上伴随着《最炫民族风》的欢快的舞曲跳起了欢快优美的舞蹈,孩子们在舞蹈中体验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忘记了想家。这些乐曲都是从鸡西教育网资源中心下载的。我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利用晚间住宿生休息时间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文艺专题节目,少儿节目,进一步让学生开阔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我校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周组织在校生收看一次从网上下载的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卫星电视专题节目,对我国的国情增加了解,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真正目的,还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艺术校本课教学研究活动,推动艺术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我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艺术教育方面也能很好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艺术校本课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艺术辅导教师通过收看艺术类节目,下载有关舞蹈、音乐、器乐、书法、绘画、文学欣赏等方面的有效资源,为提高艺术校本课学习质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从中学习借鉴,使学生艺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我校学生多次在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艺术类竟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我校还开展了“运用网络资源提高艺术校本课教学质量”教研成果展示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艺术教育校本课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好艺术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利用网络技术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我校十分重视教育信息的共享,充分利用密山市教育信息网、鸡西教育网等平台,及时关注教育信息。通过积极参加密山教育信息网和鸡西教育网的网络教研活动和论坛活动,及时下载和观看网上的在线课堂和优秀教学视频及教学案例,提高教研水平和能力。密山市教育信息网教育论坛于2011年12 月份开通,我校教师纷纷参加,人人注册,积极参加网上论坛活动,共发帖子20000多条。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和社会等学科的论坛活动,我校教师毕克福已成为品德学科的版主,他已发帖子3000多条。还有滕振华老师现在是“资源共享”版主;王宇驰老师现在是美术学科版主。他们在论坛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通过论坛活动,教师在网上交流学习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现实,和全市各校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学习成为实实在在的事情,这对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意义十分深远。

六、实施远程教育,成效显著。

1、通过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年来,学校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高了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电脑水平和能力,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传统的备课形式正在发生改变,教师们能摄取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新颖,更富时代感,形式更生动活泼。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共识。2010年以来共有15名教师在省、地、市级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有8名教师在市级以上计算机课件制作大赛中获奖。学校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明显提高。

2、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教师通过网上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实现了“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美好的愿望,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孩子的学习差距,真正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培养和发展了学生搜集信息,组织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方法,逐步发展了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成新知识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3、学校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自2005年实施农远工程以来,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不断把信息化建设引向深入,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曾连续多年获得全人教育工作特优奖和明德奖。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全国创新学习实验校、黑龙

江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平安和谐校园、黑龙江省明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七、存在问题

1、面临经费不足的困难。一是电费增加,学校在实施远程教育之前,每月1000多元,实施远程教育以后,因为增加63台电脑,每台175瓦,每天耗电90多度,电费45元左右;12台大投影共1800瓦每天电费80元左右,累计每天用电费130多元,每月用去电费2800多元,上升到每年2.6万多元。二是电脑耗材增大,每年耗损油墨制版,费用16400多元。

2、我校实行宽带上网网速低。为了节省资金,使用教师个人账号申请,宽带拨号为4madsl,每年网费1360 元,如果学校办理费用要增加3倍,需要4000多元,这些经费只能从办公经费里出,但是网速过低,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办公。

3、由于农远设备老化,每年都需要维修,特别是2005年投入的电脑设备到2009年已严重耗损,缺少备件,就拆装维修,每年维修费需要4500多元,我们一直在珍惜使用,现在还有13台能够使用。今年6月份,教育局为我校更换电脑41台,刚刚组装完。

4、多年来我校教师能够充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但是有一些教学软件版本跟不上教材的更新,随着人教版教材改为教科版,以前使用的课件和光盘都用不上了,因此急需教学配套的教学软件,以便更好的开发利用教育资源。

5、亟需扩大教师培训面,但是培训经费困难。自从我校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来,不断加大对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培训的力度,但是只有少部

分教师经过上级专业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使用技能,每年我们投入8000多元,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专业培训的需要。

八、今后设想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大力提高教师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服务。

2、搞好网络教研活动,结合学生教师的差距,因地制宜,进行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形成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模式,促进学生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3、充分发挥地区教育优势,继续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巩固所取得的成果,让信息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些情况,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上级的关怀和领导下,再接再励,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措施,使教育信息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0.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十

上个月接到领导的安排,每个部门负责人在12月底写一篇有关本部门相关的论文,这段时间自己也在不断的反思和考虑,如何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写一份符合公司现状、且能够进一步促进后续的产品质量管理的资料呢?就产品质量管理的定义而言,可以理解为通过管理的手段,对产品形成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使其特性符合相关要求的过程叫产品的质量管理。而就产品质量管理这个行业而言,最早兴起于19世纪初,前后经历了六个管理模式,分别是以检验、生产、设计、管理、培养习惯自主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这六种管理模式,其中前五个质量管理从概念和内容上是通过管理的附加成本的增加来提高产品的质量,第六个阶段则是通过质量管理的方式,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利润为核心内容,引导企业对管理系统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控制,将产品质量拓展到全面质量管理,从产品本身的内容拓展到与产品相关的所有内容和环节,最后实现增加投资者的利润空间,从利润的角度与全面质量管理形成向心力,促进公司高效赢取利润。

对于本公司来说,由于公司领导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拥有十余年的专业和技术沉淀,使得产品质量不断的提升,产品质量已经由最初的依靠检验阶段过度到第四种模式,如果第四种模式能够顺利步入第五个模式,那么就很容易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如果无法从第四种模式迈入第五种模式,那么公司的产品质量将会处于原地踏步状态,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将被吞噬在异常的处理和日常维护管理当中,所以如何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产品质量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将质量管理转化成为自主质量管理,通过质量管理提升公司综合业绩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产品质量管理部门,如何通过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方法才能将产品质量管理好呢?对于单个产品质量问题或事件我们可以具体讨论处理方案,但如何做好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对某个点的问题,而是对整个公司的产品质量相关运行体系的一个规划和实施过程,他涉及到与产品相关的所有部门和流程,因此产品质量管理不仅仅是质管部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检验材料和产品,对新产品进行验收把关的概念,而是伴随着公司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如何在公司董事长和高总的带领和支持下,考虑和规划整个公司产品质量,让质量管理的观念不断更新、意识不断的深化,模式不断更新,并体现出产品质量的提升,公司业绩的提高;另外如何让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上下配合一致,中层管理人员如何落实并按照高层管理意愿开展日常管理,共同实现产品质量目标,为此我个人有如下看法:

1、注重细节,全面考虑:质量管理是一个工作精细化的工作,所牵涉到的范围较广,任何产品实现过程考虑不周到、思维不严谨、产品质量意识不到位的地方均容易产生质量风险,任何一个产品的变动可能都可能带来新的产品质量问题,从而耽误了对质量问题的处理速度,加大了客户对产品的抱怨和对市场的影响,因此在第一时间内对任何质量问题的反应速度一定要快,并综合考虑产品的风险隐患,将产品质量问题第一时间扼杀在摇篮之中。

2、重视所有检验岗位和检验人员并给与物质和精神体现:产品质量不是依靠检验来提高的,但所有的检验岗位都对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把关和鉴别作用,所有与产品检验相关的岗位都属于特殊岗位,他们担负着产品的鉴别和把关、预防和报告的责任,无论是生产、质管还是设计验证、售后维修检验,如果这些检验和把关的岗位出现质量意识不足或对产品检验不仔细,将导致不良品流入其他环节或客户,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所以与产品检验相关的工作岗位都应该选择对产品质量意识强、责任心强的人员实施并严格的按照操作文件相关内容或者超过文件内容进行检验,并对发现的任何质量疑问应该主动记录、提报和反馈,才能达到产品检验的目的。同时公司应该在适当条件下给与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奖励,提高他们在本质岗位上的工作责任心。

3、重视产品质量的预防动作:一个公司产品质量能否做的优秀,并不在于当前发生了多少质量问题被处理掉,而在于如何让产品实现的过程中不出异常并顺利的批量性生产,无论是通过人员的培训、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调整、产品的过程巡查等,不断减少出现产品质量风险的可能性,才能为产品批量稳定生产提供保障,如果产品在公司内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越多,表明产品生产过程中失效因素越多,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处于失效状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就越差,如果产品设计出来,不能大批量进行量产,则产品设计开发和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将脱节,产品无法产品批量效益,因此产品过程控制方法就需要进一步强化。

4、中低层管理模式调整:这个管理模式来源于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原则中其中之一为“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另外一个是“使用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改变”,而我个人认为对于管理方面分为概念管理和操作管理,对于公司目前的情况应重点将概念管理落实在中上层管理人员,弱化中底层人员的感性管理,强化理性管理、执行力管理和管理结果导向,而中低层人员重点从行动和控制方式上促进员工主动积极的工作,减少对一线员工的口号管理和概念意识。

5、质量考核目标优化分配和考核:公司目标只考核到部门,考核目标不一定多,但一定有效,能够在讨论目标的同时拟定出能够实现的措施、保障、预估风险、资源需求、公司目标决策层、中间管理层、基础管理层、实际操作层是否能够配套同步运行,如何在运行过程中对异常风险进行措施补给和调整以满足公司最终目标,各部门对本部门内部的产品质量进行内部考核,并建立相关的部门内部奖惩制度,公司的考核目标只考核对部门,而部门领导可通过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进行责任区分,能够明确到下属责任的有部门相关责任人共同承担,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承担相关的管理责任,直接操作人员承担相关的直接责任,对于部门内部考核制度漏失或无法查证时,由部门负责人承担相关责任。从而真实有效将工作职能要求和责任配套运作。

6、优化绩效考核方式,深化质量考核的价值:公司所有管理层和下属单位及个人绩效考核方式建议做详细调整,增强绩效考核的分值分配和内容分配内容,目前每个部门的绩效分数均在80分左右,几乎没有低于70分的,也几乎没有高于90分的,所以各岗位的绩效成绩差距感不大,给人的影响也不大,具有很强的模糊性,降低的绩效奖的运行价值,各岗位涉及到相关部门的协调性和本职岗位的岗位要求真实执行性非常薄弱,部门领导对下属具有较强的保护性和包庇性,从而导致各岗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意识真实性较难体现,缺乏相关单位的监督,个人建议每个部门负责人按照部门工作目标、部门特性、下属岗位特性、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及结果、整个公司的团队协作性拟制考核指标,加大考核项目分数的断差带,一方面强调和明确规范岗位要求和职责,第二方面:部门内部由上而下,间接相关部门横向测评,促进管理层整体团队协作能力,避免主观个人主义导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的失误性。第三方面加强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最后经过会议预测和会议商讨决议,通过后开始实施,所有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结果应该基本符合数据的分配原则2/8原则。

7、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现在公司内部的管理文件和流程性文件基本上全部覆盖了产品相关的各个过程,但管理人员对文件的内容和执行性体现较差,从而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出现不了解流程、不明白状况和标准而造成的管理漏失。建议落实各阶层目标和文件的执行能力,使用明确的、量化的检查手段对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进行交叉性定期检查,全面覆盖岗位责任、流程文件、现场监督,确保过程数据和执行的真实性,建议公司在2012年组建现场稽查小组,该小组由各部门抽出1人进行全公司现场稽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公开化、正式化处理并落实改善方案,从而促进全公司对文件、指标、流程、要求的强化性和加强部门管理人员的责任性和强行推动改善,并将产品质量意识由管理层向一线员工普遍化、标准统一化管理。

8、生产模式的调整:目前产品设计开发到批量生产出现断带现象,生产过程和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无法有机结合,产品批量性生产效率和可操作性极低,生产出现劳而无功,检验和测试模式传统,建议强化高科技元素和自动化操作能力,减少产品手工化和传统的产品测试流程,进一步研究和细化产品过程测试项目、测试参数,评估其合理性和精确性,同时将现有的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加大每月单个产品的生产量,提升产品的测试速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费用。

9、质量管理点、线、面全面监控:所谓质量管理的点、线、面管理概念应基于以上公司的基本管理模式的一个细节性延展,有了以上的管理指标和管理层对各部门正确把控下,各岗位能在正确的岗位和责任约束下,规范、公正的对员工实施奖惩措施和绩效考评,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性进一步得到强化从而达到点的控制,然后使用拟制的程序文件和操作文件(工艺文件、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范、各环节操作流程)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流程性控制,用最常用的方法对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安全的细部控制和规范,然后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文件流程优化和调整、宣导、落实执行,确保产品在设计开发到原材料进料、最后到整个产品成型入库,整个流程线得到控制,并在确保整个流程处于稳定可掌控的前提下,使用QC质量工作小组,使用专题改善的方式在公司高层领导的支持下,逐步实现困难系数较大的产品流程调整、工作流程优化调整,最后达到全面质量管理和提升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我个人就产品质量如何才能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提升的论文描述内容,该内容是按照自己对质量管理的理解结合公司现状真实的体会和想法,只做个人质量管理意见参考,不足之处望高总能给与指导,以便对后续产品质量工作不断推进。

质管部: 何杰良

11.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十一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实训教学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教学课程模式与方法提出了更大挑战。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无法适应新课程要求

以往的中职学校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1.在实训教学师资方面,一些中职学校在培训引导青年教师方面存在不足,当老教师退休的时候就会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并且优秀实训教学师资出现严重短缺。有些学校不得以将刚刚毕业毫无实训经验与能力的新入职教师推向实训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训教学的质量。

2.实训设备投入与使用方面。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根本无法保证2-3人一台使用设备,有些时候甚至出现全班共用一台教学设备的情况。这是许多中职院校无法保证实训质量的根源。

3.在中职学生方面。由于高中不断扩招,留给中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相对素质、成绩较差。这使中职教师面临课堂难把控,学生难管理的问题。没有新鲜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的实训学习无法适合当代中职学生。

4.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合某些实训项目。我们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中的数控车削零件编程设计实例,它既是课程的重点,又是课程的难点。运用传统课堂授课的方法对这一章节的内容难以突破,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画出车削完成的图形,而对加工过程中和每一句程序完成后,刀具运动情况及加工进行到什么程度,没有办法一一呈现。所以,用传统授课方法讲授这一章的内容,基本上是闭门造车,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极差。

二、中等职业院校实训教学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导下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专业实训课程信息化的教学反思。

目前为止,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利用课程信息化资源进行实训教学。在实训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教学发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程信息化在引入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互联网时代,学生课前便可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课提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在课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教师互动,课后学生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复习本节课所讲知识。二是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需要讲解的难点问题进行剖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知识。由于实训场地的限制,不可能所有学生都可以看到教师的实训演示,对于一些细小的操作环节等无法近距离看到,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演示环节投影到大屏幕上,便于学生学习。三是课程辅助教学软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宇龙数控仿真、红蜘蛛、极域电子教室”等,即由以往演示性质的多媒体软件转变为更灵活、人性化的辅助网络交互式的多媒体软件。在很多教学软件开发商的眼中,软件不仅是为了教学,更是辅助教师讲授、激发学生自学兴趣,鼓励学生增强创新意识。

(二)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并存,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活用互联网络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是简单的上网查资料,更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化办公使一体化教学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使校园、校务管理得到了便利。目前我院实行学生“一卡通”,从每学期学生成绩到技能考核鉴定结果,从日常德育素质积分到考勤情况,从学生日常生活消费到住宿管理,全部可以从教学管理网中查到,便于教师管理,同时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管理。

2.智能化手机助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当前正值4G网络的大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利用手机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数字化实训车间中提供的无线网络,对学生利用手机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的提升给予了很大帮助。智能手机的推广更加便于学生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切磋学习。

3.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汇集了各门学科、各类专业的相关教学资源。同时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仿真模拟技术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我国较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教师可以选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库进行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学中作、做中学”,使刚刚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到教学资源库中查找教师刚刚讲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同时可以预习下节课要讲解的内容。

三、以赛促教,通过信息化大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同样需要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全国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业务水平,完善信息化教学理念。每一次比赛也是教师相互学习、切磋的大好平台。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年开展一次,全国各类院校从上一届比赛刚结束,就开始着手从全校范围内选拔下一届大赛的参赛选手,层层筛选,这也在无形当中创造了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

信息化教学比赛绝不是一个人的比赛。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东西既多且杂,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不一样。备好一节课若能充分调动教研学科组的力量而非孤军奋战,那么效果一定要好得多。同样,参加一个比赛若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几乎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要学会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这样团队合作式的参赛,不仅可以提高个人教学水平,而且可以使整个团队、教研组、专业系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

四、教师培训常态化,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

我院在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方面建立相对固定的教师培训体系制度。按年度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学院定期请专家教授为教师做信息技术提高讲座,教师也可以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要求是永无止境的。单一地依靠培训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更加要求教师利用个人业余时间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运用博客技术进行校本教学研究;发表教学成果,通过网络论坛,灵活地发言进行专题讨论,凭借网络的远程指导功能进行跨越式课题学习,等等。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实训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网络知识与交流技能的学习,强化对信息的分析、敏感感知及评价能力及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信息内容的提炼与重新组合能力。同时,对实训加工专业的教师来讲,要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瞄准企业用人要求。举例来讲,模具加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数控加工操作、钳工操作技能,更要符合市场、企业要求熟练使用“mastercam”、“UG”、“pro/e”、“powermill”等加工软件。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大力建立信息化培训体系培养模具专业实训教师与时俱进紧跟企业用人标准。同时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观点,为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做好充分准备。我校邀请到各大职业技术院校专家教授来校,围绕“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教讲座、指导,提高信息化应用教学、比赛的能力。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开展信息化技术的培训班。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比赛,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观点,为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结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提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为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前沿、多样的教学媒体设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教师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工作可以同时促使教师继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军.信息化教学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09(2):63.

[2]韩维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7):89-90.

[3]张建礼.QQ群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0):64-65.

12.强化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篇十二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基础,案例教学法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化,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数字化时代, 计算机技术正在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人们走向成功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信息技术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一年级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重要环节, 涉及学生人多、面广, 其影响程度大。现代教育中, 计算机水平成为衡量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志, 教学中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知识性、技能性,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方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中心, 教师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拓展学习思路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研究具体问题,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1. 案例选取的目的性

《信息技术基础》课知识点多, 应用性强, 案例选取需结合专业特点, 围绕教学目标实施,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 案例选取的应用性

课程的学习最终落脚点在于应用, 案例选取来源于工作生活实际, 用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案例技巧引起学生兴趣, 有效解决学生应用需求。

3. 案例选取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内容侧重于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操作, 以新的实践活动或案例作为素材, 突显案例内容与实践活动的有机联系, 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能力。

4. 案例选取的典型性

教学章节的案例选取要充分考虑其典型性和代表性, 既囊括验证性实训中零散的知识点, 又有综合运用技巧的代表性, 实现各个知识点的有机联系。

5. 案例选取的拓展性

教学组织中, 针对课程章节知识点多的特点, 充分考虑知识的互相联系, 循序渐进等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教学案例研究法的使用

教学案例研究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发生的教学事件和处理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 写成“案例过程”, 然后围绕案例过程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值得探讨的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如何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法一般要经过搜集资料阶段、案例分析研究阶段、案例加工整理三个阶段。

1. 搜集资料阶段

这是案例研究的起始阶段。一般来说, 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研究自己的教学, 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在别人教学的课堂观察中捕捉案例, 教师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课堂中对师生的教与学和学生的参与状态等教学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到的教学现象逐字逐句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程序表、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等, 以便更好的分析案例提供翔实的原始材料;三是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 案例分析研究阶段

对选择的教育案例可以对它进行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 也可以教师自己进行课后反思, 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进行研讨, 还可以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 从案例中得到的启示发现问题, 学习经验对照自身的教学行为和观念, 不断的改进, 并学会感悟案例中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进一步在自己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素养。

3. 案例加工整理阶段

在对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形成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撰写可以灵活多样, 并非要千篇一律, 但是在撰写案例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恰当的, 能在现实当中接触到的。对它的描述也要真实具体, 能够在现实中体验到, 结论也是现实的情景中能应用的。总之, 案例加工整理的过程要经过多次的反复, 不断地完善。

三、教学案例研发提升教研质量

教育情境、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决定了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决定了教育科研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偶然的、不确定的现象和事件, 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 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 成为共同探讨的对象。从清晨跨进校门起到傍晚离开学校, 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件或事例, 完全可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把事例转变为案例的过程, 也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

1. 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除了关注教师的专业特性和专业地位之外。也同样关注教师如何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整合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 理论知识对于教师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 许多一线的老师经常抱怨理论是空洞的,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但就是应用不到实践中去。事实确实如此, 教学是一种情境非常复杂的创造性工作, 需要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基础, 但是更需要将这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形成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教学案例处于理论与实践的中间位置, 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激活并把一部分隐形知识显现化, 深化自己的实践知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之间交流研讨

增加经验教学案例研究是教育情境的故事, 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 因此教学案例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 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 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 在分享他人信息、知识、经验思想智慧的同时促使自己反思, 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 我会如何处理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品质。

总之, 教学案例的研发是案例教学过程的起点, 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使用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 将对学生能力的整体培养、拓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塑造起到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有兴趣。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引入, 计算机在护理学中的应用已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 还要适当了解一些相关的应用软件, 比如医院信息系统基本操作等, 还应鼓励学生经常上网查阅有关的医院护理应用资料, 获取最新知识, 了解新业务、新技术, 扩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面。承担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但要主动学习一些护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 还要定期走访医院, 了解医院所采取的先进护理手段与管理手段, 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才能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在传授知识时给学生作更为切题、直观的讲解与辅导。

参考文献

[1]秦建, 邹显春.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12.

上一篇:保安培训管理制度下一篇:2019年质量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