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阳光

2024-06-29

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阳光(精选12篇)

1.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阳光 篇一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演说家”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中心学校王家炳

【内容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然后要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还要注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的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口语交际兴趣能力实践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口语交际必须从娃娃抓起,这也已是党和政府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在此,根据本人的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主动性,就一定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才有交流的欲望,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是:

(一)示范引路

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水平还处在生长发育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典型示范的作用尤为重要。有如练字要先临帖,绘画要先学素描一样,任何技巧的入门和形成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据国外有关教育机构研究表明,如果一位低年级教师能随时随地地向他的学生作口语表达的示范,那么他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会有相当 1

喜人的成绩。确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心理学上称之为“学习原动力”,它能很好地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激起他们要试一试的勇气和信心。

(二)热情的表扬和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热情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每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儿童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原有兴趣。每个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尤其需要如此。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别人笑。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应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哪怕是一处微小的进步,热情而适当地加以表扬和鼓励。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口语交际环境,让他们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

(三)精选话题,让学生有说的欲望

美国大政治家柏寿安说过:“通常所谓口才流利,就是说那人说话是从心底发出来的,里面充满了热忱。”而这种热情源自训练中提供给学生的能充分表达热情的话题。所以,教师应熟悉学生,知道他们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实际,选好材料,定好话题。如一年级刚上学的小朋友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让我告诉你”的话题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一听到这样的话题,就会感到兴趣盎然,很快产生说话的强烈欲望,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

二、创造口语交际实践机会,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

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双向互

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课应该“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所以,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互动的交际过程,而语文教材是读写训练的范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很好的范例,教师要增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意识,有意识地把理解课文的训练和听话说话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为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拓展空间。如教学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掌握文章要点的基础上,这样进行延伸:“同学们,如果你是金华双龙洞的导游员,你打算怎样向游客们介绍双龙洞的各处景物呢?”先指导学生注意使用“您好”“请”“欢迎您们的到来”等礼貌用语;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试讲,教师适当指导;最后让学生上讲台介绍,并进行评议、总结。如教《新型玻璃》,可创造性地让学生当各种“新型玻璃”的推销员,当众推销自己的新产品。再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后有一道“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的选做题,可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尽可能地说服对方等等。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达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除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外,我们更应重视日常生活交际需要对它的推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开展各种活动,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源泉。

(1)自由交谈活动

就是让学生“侃”生活、学习中的乐事、趣事。交谈的形式不限,一般以全班自由谈效果最佳。交谈的内容可以是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事件,可以是观察所得,可以是见闻趣事,可以是故事笑话等,总之以轻松、愿说为目的。

(2)创设生活情境活动

就是设计各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加强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设计购物、借东西、接待客人、打电话、问路等生活情境。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学会了各种生活技能,丰富和积累了生活经验,而且培养和提高了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3)自由议论活动

教师根据训练的要求,选择近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某一件事或某种现象,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如某教师以“一块未吃完而被扔进学校垃圾箱的面包”为具体事件,让学生展开自由议论的口语交际活动。如针对学生当中出现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活动既锻炼和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延伸课外,拓宽口语交际的新渠道

利用课外时间和家长互相配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课内训练有着同样的效果,并且课外有比课内更为灵活、更为实际的训练场合和话题。如“到大自然中去”是二年级的一项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大自然美景进行认真地观察。回来后,除了在班上向同学们介绍外,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把见闻说给家长听,再请家长评一评。如要求学生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到商店买一包盐、一包味精”等力所能及的购物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讨论,交换一下意见等等。

三、口语交际教学还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都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读,细细体会,准确地把握口语交际训练的起点和要求,防止起点和要求定得过高或过低的倾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低年级主要是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简要地复述或转述听到和看到的内容;中年级主要是在情境中进行讨论交流;高年级安排了讲演、辩论等,训练学生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即席发言。

教师应结合各学段的训练要求和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切实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口语交际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口语交际教学中几乎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班中总有一部

分学生爱发言,会发言,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发言,不会发言,教师考虑到一堂课40分钟时间的宝贵,往往总是让爱发言、会发言的学生发言。久而久之,部分学生成了“发言专业户”,而部分学生却成了观众和陪客。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就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口语交际的扎实训练。这不仅要求教师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而且要有把训练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措施。对于胆子小、不敢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帮助和鼓励,有意识地多给他们提供练习的机会。只要教师的关怀和指导落实到了全体学生身上,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提高。

在世界经济高速腾飞的今天,口语交际能力在各个领域都越来越体现出其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每一个学生从每一堂课开始,从每一个生活细节开始,切实规范自己的语言,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出色的“演说家”!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

[3] 邓文珍、邢益宝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南方出版社;

[4] 余文森、吴刚平著《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阳光 篇二

———题记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个人人生大厦的基础。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模仿力强,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和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更要具体地掌握儿童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过程,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儿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在儿童时代养成的好习惯好品德,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甚至会影响一生。

如何让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留守儿童的美好灵魂,则是学校学生教育中一个重大问题。

一、环境育人:发挥环境的美育、导向和熏陶功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指出了“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重要意义。作为一所乡村小学,如何从生活的点滴实现教育的理想。让学生每天置身于处处是教育的生活中,这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细致的实践。

作为苏北地区的贫困乡镇,每年县乡级政府部门都会有各项的扶贫措施,也会有来自社会、高校等各种各样的扶贫支教活动。但是一所学校的发展与创新是不能通过“等靠要”来实现的,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也需要美好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让他们首先拥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环境,就成为学校实现自己新教育之路的开始。

校园环境的布局与构造,校园环境的绿化与美化是校园相对固定的教育媒介,也是一位校长办学思想的外在体现。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导向与熏陶功能,让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美的事务,美的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养成,总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日久生成的。走进上塘镇中心小学,整洁的校园、错落有致的楼宇布局、广阔的操场、平整的草坪、假山、长廊、绿树成荫、花木葱茏、一所生态化的绿色校园生机勃勃地呈现在眼前。走入这里,用学府文苑来形容这里也不为过。

在一所处处呈现美的学校里,一花一草都是一种引领和约束的力量:做有修养的学生,做文明的学生。

二、文化育人:依托地方文化,传承文化精神

学校教育中发挥文化引领和教育作用是育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校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了属于自己学校校本文化的特色。学校自筹自建的“中国上塘泗州戏纪念馆”与“上塘小学百年风雨校史馆”。用传承传统文化来传扬文化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人。

目前学校初步形成了以泗州戏为教学主线的学校特色教育,正在实施“泗州戏”进课堂这一计划,我们和省内外著名的泗州戏表演艺术家共同开发的《泗州戏》课程正在酝酿之中。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关怀下,学校接待了市县领导、兄弟学校专家近百次。有效的交流活动,较好地促进了我校“泗州戏”这一特色教学的深入开展。我校的泗州戏少儿艺术团受宿迁市委宣传部的邀请在宿迁参加了江苏省园艺博览会闭幕式的演出活动。

百年风雨,百年育人。上塘小学利用校友的榜样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的励志讲座,也成为文化育人的一部分而成为学生前进的明灯。

三、活动育人:创新载体,丰富生活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则是拓展孩子能力和视野,丰富孩子心灵世界的重要载体之一。

我们坚持“师生参与,活动育人”的宗旨,成立了教师篮球队,学生足球队。特聘请了德国教练定期到校指导训练。此外,学校还积极申报了市“艺体教育特色学校”、“泗州戏特色学校”专门为学生设立了“艺体活动室”与“舞蹈房”。成立了艺术、体育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文体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重大节日,学校有来自上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如我校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我县第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日”。我们组织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县长徐勤忠在百忙之中亲临上塘小学慰问全校留守儿童并与广大少年儿童共庆“六一”。端午、中秋、国庆等假日,社会各界人士都会非常关注留守儿童,唱响关注、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爱心旋律。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中发展特长。每月井井有条的少先队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展现个性才能和进行主动选择的机会,逐步使儿童形成健康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自主能力。

而每年最难忘的毕业典礼活动作为学校传统活动之一,也成为激励学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活动。在校歌声中,毕业班的学生们感受来自母校的深切祝福,低年级的同学感受成长的鼓舞。正是在活动中,我们昂扬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他们感受来自现代教育的幸福。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不仅重视儿童的近期发展,而且重视儿童的终生发展。”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也成为我们在实施活动中的教育目标之一。

四、健康教育:体魄与心灵同等重要

作为苏北贫困地区的贫困乡镇,上塘镇地处泗洪西南岗,土地贫瘠,经济发展还相对缓慢。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乡村教育的普遍对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也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的共识。从政策的施行到社会各界的大力关爱和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体现了国家、社会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上塘小学目前共有留守儿童831人,占学生总数的57.75%。面对一批批扶贫人员和各项支教活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金钱与生活的关系,如何让孩子更多地从书香师教中明白生活与做人的道理,就像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绅士教育在儿童时期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成为我们在实践中思考的课题。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面对各种扶贫和支教活动,保护孩子的自尊和开心为前提。让孩子们拥有一个阳光的心灵,让心灵每天都沐浴春天的希望和生机,不放弃不抛弃。扶贫涉及的不能只是经济,更要坚持和张扬的是灵魂的教育,是人的教育。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我校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活动上优先安排。对留守儿童认真做到五个一:一部亲情电话、辅导孩子每月写一封亲情书信、每月开展一次心理辅导、一月一次课外活动、每周进行一次谈心。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拥有春天般的心灵,不让留守儿童掉队,不让留守儿童感到孤单,成为我校留守儿童教育中时刻追求的目标。

所以,当你走进这所小学,当孩子天真热情地向你问好,你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你更能感受到孩子阳光般的微笑和阳光般的心灵。

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更是一项爱的事业。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就没有教育事业的创新与飞跃。校园的一草一木,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的时机和载体,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3.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阳光 篇三

加快办学条件优质化。南京市坚持统筹城乡,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是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做到城乡学校建设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教育技术装备、教师编制配置的“四统一”,并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二是实施“合格学校建设”“五室建设”“校安工程”“农村食堂提升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园林式学校创建”等全市性重点工程,整体规划,示范引领,极大改善了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三是实施“教师职初课程方案”“新教师高起点发展工程”和“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促进教师教学研素质全面提升,促进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四是实施《南京市小班教育行动计划(2012-2015)》,小班化实验为扩大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遏制“择校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促进资源配置均衡化。一是建立城乡、校际间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以编制管理为导向,职称评定为抓手,有序推进岗位交流。2012年全市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1300余人次,校长轮岗近100人。二是控制办学规模。2010年我市启动实施“新班额”计划。2012年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均控制在45人以内,力争到2015年控制在40人以内。三是进一步扩大指标生招生规模。均衡初中生源,缓解择校矛盾。2012年接受指标生热点高中数从7所扩大到15所,城区热点高中指标生招生计划占全部计划的50%,郊区县达到70%以上。2013年将再次扩大规模,将全部26所四星级高中招生计划的50%分配到辖区内各初中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指标生优惠政策。

4.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阳光 篇四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这句话可能是对的。

昨天的语文课上,当我讲到“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亮的光点”时,一名学生竟然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老师,我身上有闪光点吗?”我听了这声幼稚的发问,心里感到一颤,循声而去,哦,原来是广阔同学。这时他的眼神充满期盼,脸上露出疑惑,望着他一脸的纯真,我马上说:“广阔同学,你身上怎么会没有闪光之处呢?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当我表扬他拥有诚信时,不少学生马上举手反对,纷纷指责他言而无信,还列举了许多事实。但我依然为他据理力争:一次放学,我请广阔留下补作文,但临到放学时,突然有家长找我谈事情,广阔找了我好几次都没找着,于是写了张留言条说明情况,并说是第二天一早到校马上交上。第二天一早,我刚踏进办公室,他就来交本子了。可见,他是个有诚信的孩子。尽管他做过不诚信的事,但只要诚心改过,依然值得大家的信赖。同学们被我的话打动了,没有再反驳,这时的广阔低下了头,似乎在反思,为以前所做的事感到惭愧。

下课回到办公室,我也在反思:广阔是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分数经常在及格边缘,有时一不小心会滑向不及格,我知道他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因此他的心理是自卑的。由此想到: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必然会变得弯曲;同样,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来走路,需要昂起头来做人,我感到这是多么重要!课后,我找他谈话,要让他学会面对现实、接纳自己,并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欣喜地发现广阔勇敢地举手发言了,尽管他所答的问题很浅显,很简单;尽管他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里不屑一顾,但他能站起来,能主动发言了,可见他的心理开始拥有阳光了,虽然只是斑斑点点的阳光,但我相信,从今以后广阔不再是低头弯腰的孩子一定是个抬头挺胸,坚强而快乐的孩子。

5.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 篇五

首先,感谢校党支部及全体党员同志对我的信任,谢谢各位对我工作成绩的肯定,还是两年前的那句话。我作为一名民生小学的党员教师,对大家给我的任何一次荣誉都会感到受之有愧,因为我就生活在一个先进的群体之中,我常常会被在座各位的忘我工作精神所感染,所鼓舞,所感动。尤其是新一届领导班的务实更让我欣慰。今天,受校党支部的委托,在这里谈一谈工作中的所谓经验,真不知如何说起。我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而掌握这门艺术并不在教龄的长短,与各位相比,我多的只是教龄,而对这门艺术我也只是个叩门者。倒是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品尝了一些苦乐酸甜。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班主任是学校委派的对一个班实施全面组织与管理的教师,它的角色是复杂多样的,她是父母的代理者,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纪律的监督者,集体的组织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班主任,他同时也应该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因为只有爱,才会贴近,只有贴近,才有发现。因此,我在做班主任的工作中把对学生的爱放在首位。让班中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下面谈谈这方面的工作体会。

一. 爱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班主任工作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对其他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他甚至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记得1997年9月我刚调入民生小学,学校安排我接三年三班班主任工作,这对与我来说应该是个全新的领域,因为参加工作17年来,我有15年是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两年做行政领导。怎样做好一个小学中年段班主任,是我深思的问题。在没有和学生见面之前,我利用短暂的几天时间,对全班83位同学做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本班学生男生多(47人),家庭离异的子女多(13人)。一名叫孙世博的学生视力残疾,书上的字看不清,并且非常顽皮。一名叫祝旭林的同学听力残疾,上课需看教师口形,且自尊心极强。还有两名同学父亲在监狱服刑,本人学习基础很差。面对此种情况,我并没有灰心,而是进行了换位思考,同时感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然后,我利用开学的前两天时间,记住了大多数学生的姓名。当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准确地叫出了一些学生的名字,他们感到非常惊讶,有个叫黄金的同学(平时不爱说话,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惊喜的看着我说:“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说:“因为你们是我的学生了,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哪有妈妈叫不出孩子名字来的!”同学们高兴极了,顿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美国的吉姆法里曾说过:“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由于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在班级中的其他工作进展得都很顺利,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二. 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协调师生关系。在我教过的班级中,有一位叫邵琛的同学,上课从不发言,也不抬头,看见老师就溜边,如果叫他发言,他语无伦次,直打哆嗦。我找到家长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孩子在幼儿园时,因为一次尿床曾遭到老师粗暴的打骂,从此造成心理障碍,看见老师就害怕。家长为了改变他,曾经使用各种方法。例如,上课举手发言一次买蛋糕,出门旅游,给奖金等,但收效甚微。为此家长非常烦恼。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在多种场合观察他,并让他知道我对他的关注。利用一切机会和他接触谈心。一次,我拿到一封邮寄给他的书法获奖证书,借给他送证书之机和他唠起了家常。我问他,“在哪里学的书法”“学几年了”“每次学书法用妈妈送吗?”没想到他的话立刻多了起来,如数家珍般谈起了学书法的过程,并告诉我他都获得了哪些证书,我立即鼓励他,并在班上介绍了他的获奖证书,让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光荣册上,他高兴地笑了,第一次感受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正在这时,学校安排我上一节作文观摩课,我需要将一篇下水文写在大白纸上。虽然,我们班毛笔字写得好的还有几位同学,但我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我说:“老师有一件事请你帮忙,请你把一篇作文写在大纸上,你看可以吗?”他立即用手指着自己说:“老师,你是说请我帮忙?”我说:“对,请你帮忙。”他立即高兴的说:“可以,我一定完成任务。”于是,他利用两个晚上工工整整地抄写了这篇作文。我的这次作文课上得很成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及老师的好评,为此,我特意对他表示感谢,当同学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的那一刻,他笑了,我发现他的背挺了挺,眼里闪出孩子那种天真幸福的光芒。从此,他开朗了,上课积极发言,有了小秘密,也会跟我说。他把我当成了朋友,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为此,他的家长对我非常感谢。对班中的一些特殊学生,我更是关心备至。例如,前面提到的孙世博,祝旭林,我都会特殊关照,也利用一切机会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而一些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一次,我新接手一个班级,开学第一天组织队列训练,一名叫安妮的女孩,突然摔倒,我以为是身体不适,急忙派同学把她送进教室。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孩子晕倒的原因是看到了校门外偷偷看她的爸爸。原来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和妈妈住在姥姥家。由于大人们经常数落爸爸的不是,使她从小就恨爸爸,从来不愿见到他,也就导致了晕倒的事情。我觉得这虽然是他们家庭内部的事,但做为班主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我的责任。我认为,孩子长期生活在没有父爱,充满仇视的家庭中,势必会导致孩子的心理畸形,很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于是,我同孩子谈,同孩子的父母谈,发现大人们虽没有了缘分,但他们又都关心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快乐。于是孩子的妈妈允许爸爸看孩子。爸爸也用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父爱,当我看到父女二人亲密无间的情景是,我感动了。更加庆幸的是社会中少了一个问题儿童。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融化学生心头的冰霜,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接受教育的内在愿望,乐于接受教育。三. 爱是教育学生的一门艺术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是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相互认识,相互影响的信息交流中形成的,带有情感体验的比较稳定的思想心理联系。与学生干部,一般学生,特殊学生的交往中,应爱的有分寸,有尺度。在与学生干部交往中,我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学生干部与班主任交往的频率较高,距离较近,我对他们是创造条件,放手使用,但不是放任、撒手,而是严格要求,注意培养而不是偏爱。学生干部犯了错误与一般学生同等对待。我班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班级和学校都担任干部,平时帮助老师做了不少工作,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一次她帮老师收卷纸,趁老师不注意,将自己的试卷做了修改,这种作弊行为被同学指出后,我严厉地批评了她,她后悔莫及,生怕从此老师会改变对她的看法,也担心同学会瞧不起她。第二天我仍然让她组织早自习,她感受到了老师的苦心,主动交出了作文《悔》。我带着这颗《悔》心和她又做了一次深谈。她笑了,表示一定要接受教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对待这些学生我

采取严格的师爱,并注意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身体情况,注意减轻他们的负担,解决实际困难。

在与一般学生交往中,我注意和接近每一个学生,深入到他们中间,了解他们的观点。体会他们的感情和要求。通过自己的行为把爱传递给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以自己的眼神、语言将自己暗含的期待传送给学生,使每个孩子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让他们时时感到老师就是朋友,时时处在友爱之中。班中总有一些学生是最容易让老师遗忘的,他们往往最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上课不爱发言,甚至几天不到校也不会引起老师的关注。对这些孩子的爱往往需细心观察,工作要细,有道是:细节体现完美。多年来,我已养成习惯,每天上课前都会巡视一下学生的出席情况,精神状态,穿衣是否特殊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记得我接现在这个班第三天,我班缺一名学生冯晓瞳,没有学生带信,没有家长请假。我立即找到陈丹老师要来了她家长的电话,打过去询问。当得知孩子生病在家时,我说:“那我就放心了,我只是担心女孩是不是会在路上出事,让她好好在家休息,落下的课家长不必担心,我会给她补上。”就这样一个电话,让家长十分感动,多次感谢我对她孩子的关注。这个孩子成绩优秀,但不善表达,家长鼓励她参加班干部竞聘,但在学生投票中却一票也没有得到,这是一个十分不正常的现象,后来我发现,她太不善于与同学交流,以至于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印象。因此,我一方面安慰她落聘的苦闷,另一方面努力为她创设了多种机会,让她当小组长,让她展示自己。在第二学年的竞聘中,她终于以高票数当为学习委员。现在这个学生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跳级到五年一班学习。我在与差生交往中,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首先是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特长。对他们持有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为学生服务的热忱。同时学会包容,包容他们不是刻意犯的错误,包容他们偶尔对老师的顶撞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爱学生最重要的是宽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当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当遇到学生“顶牛”“越轨”时,我常常是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也许学生“顶牛”“越轨”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萌发,作为教师要小心呵护,让他们感受到母爱的存在。记得刚接现在这个班,第一次看学生日记,发现朱雨霖很特殊,他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我们班新来了一位班主任老师,据说她很厉害,但我看未必,我要好好试探试探她,看看她是否是我心中的好老师。”我在评语中写到:“很愿意接受你的考验,但愿我不会让你失望,希望能成为你的骄傲。”当我把日记本发下时,他看到评语,竟然高兴得手舞足蹈,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后来,在与他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父母离异,妈妈去沈阳打工,他和姥爷住在一起,他身边缺少父母的爱,因此,他会利用各种机会引起你的关注,上课纪律很差,讲话频率颇高,不举手就说话,如果他举手几次你都不叫他,他会拍桌子。但这个孩子喜欢看书,善于提问题,我常常鼓励他,并时不时地向他请教一些我已经懂了的问题,这极大地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看书、写作文、学习都非常出色,连续几个学期考试都在班中名列前茅。由于他的影响,我班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孩子,像爱思考的王智永;爱较真的谢英品,爱提问的张新德等,他们会在你讲课时提出各种你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因此,我不会担心,上课时一道应用题的第二、第三甚至第四中解法被遗忘,不会担心哪一个知识点研究不透彻,而我也被他们逼的,上每一节课必须认真备课,哪怕是一个字音字义。有时,我会被他们问住,但我会诚恳地告诉他们这个我不知道,那个我不清楚,这非但没有让他们瞧不起,还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他们回找来各种版本的资料与我交流,现在我确实有时是真他们请教了。四. 爱在教师道德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的,多方面的,用以调节教师道德规范起作用的是“热爱学生,热爱事业”这项基本原则。多年来,正是因为我爱学生,所以我的精神生活总是充实的,真诚的爱,结出了丰硕之果。我教过的每一个班级都成为学校的优秀集体,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列。学校的任何一次募捐活动,我都和学生一起捐款,我班的捐款总额都在首位。学生互敬互爱,班中到处充满友爱的暖流。一位同学生病了,几位同学一起帮助打电话,送医院,一个同学丢失了午饭钱,马上就有同学买来面包送上。同学生病不小心吐在地上,立刻有同学上前,把脏物打扫干净,并问寒问暖。吕辉同学功课落下了,杨斌牺牲中午时间帮助补课„„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全班同学就像一个大家庭的成员,每个人都把集体荣誉视为生命。班风正、学风浓。每个同学都在集体中受益,每个同学又都在默默奉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对事业对学生的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学习效果。教师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促进学生进步向上的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

———经验交流材料

6.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阳光 篇六

李祖杰 泉州市教育局

教育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有的教育都隐藏在每个不起眼的细节中。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无声、无痕、无语,但是我们的教育却是有智慧、有真情、有真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我们要从细节抓起,“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的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全身心的教育,就是教师全心的教育,是心灵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教育及生活。教育也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用生活本身来实施教育。例如有一位学生在图书馆的桌面上刻画,她没有向班主任投诉或对该同学进行批评教育,而是给予留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知道,要善待一切生命,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其他生命,包括一切设备的生命啊!”老师通过这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教育的细节是琐碎,包括吃住行的方方面面。教育不一定要显得高端,不一定非要坐在教室或者坐在一定场所。跟岗学习时,郑未艾老师给我们大家分享了《游必有方――人文游学课程建设》:“在游学活动中,把高中部和初中部人员全部打散,每一小组,每一个宿舍都有高年级,也有低年级;每周升旗仪式的护旗队,也是由一个高中班级和一个初中班级成员组成,而且队伍的每列都是穿插着初高中生。目的就是让他们用行为去影响行为,用行动去影响行动。”

教育的细节应该是一点一滴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习惯、行为习惯是在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天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的。我参加高一年级的年级会,其中有一个活动环节让人感悟颇深,当时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分四组按照预先规定的功课表来整理材料,并选出代表分享整理原则,同时老师给予点评。学校通过这种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管理好自己的任务,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思想等。

教育的细节更是“潜移默化”,环境的熏染和熏陶至关重要,学生分辨是与非、善与恶、荣辱意识等是在学校所营造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中逐步建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通过一场感恩教育、一场实践活动、一场大会就能培养的。如果在考试全过程中,老师每分发一次材料,每一个学生都伸出双手来接,并轻声说声:“谢谢老师”,在收答题卡的时候,每个学生依旧双手托送,并说声“谢谢老师”;如果每天的值日生在面对同学进校园时,鞠躬微笑着说声:“早上好”;如果在中考、高考中,老师用饮料瓶摆各种造型迎接考生……只要细细品察,你都会有所发现,有所启悟。

教育的细节就是让你不经意间就完成教育。事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的细节有很多,而这些细节是培养学生成才的积淀,把教育做得精细,对于学生的教育可以产生良好影响。关注教育细节,成就精彩教育人生,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细节都有教育的味道。(作者系安溪铭选中学教师,泉州市教育“领航团队”第二批成员。)

7.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光彩 篇七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一类学生智商水平不低,但情商相对较低,注意力、意志力水平低,对学习非常倦怠。九年级虽然面临中考,但这样的学生仍然为数不少,化学是新接触的学科,学习一开始他们还有热情并且很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可几周下来,他们就会明显掉队,不再参与学习过程。如何让他们重新回归学习呢?

在教学中转化学困生,正是教师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不同的学困生,分析其心理去对症下药,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光彩,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不同程度地帮助转化学困生。

一、形成化学学困生的原因

1.地域原因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边远落后地区的教学设施虽有部分投入,但实验设备仍严重短缺,探究实验和分组实验无法完成,这样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的新鲜感来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后继学习。

2.学科原因

首先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要学好化学,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其次,化学学科的连贯性极强,一环扣一环,开头没学好,中间就学不好,那后面就学不了,所以一旦形成某个知识上的盲点或弱点,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

3.家庭和社会原因

农村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子女,家长因养家糊口外出打工而无暇顾忌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些学生缺少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督促和监管,导致养成许多不良习性。

4.教师自身原因

教师授课无激情,缺乏艺术性,经常训斥学生,对学困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有些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每个化学老师都知道记忆基础知识很重要,但要在学困生中实行起来就有点困难,有的同学已经把自己定位在差生上,还有的干脆说从初中开始就没背过书,想要他们改变有点难,第一次检查,是一个早读课之后,课堂上检查时有的同学还背的结结巴巴,我知道这时候绝不能批评,但也不能表扬。我一边客观的分析原因,一边把背的不流畅的原因说成是紧张的缘故,背的不好的同学没有背书心理负担之后,背书的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也融洽了师生的关系,而不是学生背不了书就向班主任、向家长告状。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师生又有了共同的秘密,关系就更融洽。这时你再去教育他,你说什么他都比较容易接受。学困生同样渴望进步,每一个小的进步我都及时的给与鼓励和奖励,使他们收获成功带来的喜悦。

2.发挥化学学科魅力

从生活进入化学,让化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不知你是否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知识没有成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阶梯”,却成了学习的负担。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被积累起来只是为了储备,而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被运用。知识脱离了生活便脱离了兴趣,掌握知识便成了毫无乐趣而言的事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必须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例如在讲授《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章时,把一系列C→CO2→CaCO3←Ca(OH)2←CaO物质间的转化与我们平时砌砖抹墙的知识联系起来,提出:“我们平时砌砖抹墙的物质是生石灰吗?为什么想让石灰砂浆摸得墙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点个炭火盆?为什么刚刚点上炭火盆墙壁反而更湿?”把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学生掌握起来不感到困难,回到家,我还要求孩子把所学的知识讲给家长听,家长会为孩子感到骄傲。孩子有了父母的鼓励,学习的信心就更强了。时间长了学困生积累的化学知识越来越多,信心倍增。慢慢回归化学学习中来。

3.利用实验转化学困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在讲《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我请一个学困生给大家演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向其中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向已变色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引导同学观察现象,分析原因顺理成章得出中和反应的结论,我想通过他的参与该学困生对中和反应会理解到位不易遗忘的。我始终坚信:“讲给我听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探究,又如在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是整个实验的难点,由于学生掌握不好把细铁丝插入集气瓶的时间,所以成功率并不高。而有一个学困生抓准时机把烧红的细铁丝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细铁丝剧烈燃烧起来,他欣喜若狂。我想细铁丝燃烧的实验他可能终生不会忘记。

4.注意检查,稳中求升

学困生多数不是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他们身上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在化学教学中,我经常找学困生谈心,了解课上他们没有弄懂的问题,给他们重新讲解;每天找一个休息时间检查学困生当天所学基础知识。

总之,教师对学困生既要有严父般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关爱,与学生心灵相通,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使学生感到师爱无处不在.在化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劳,但同时也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光彩,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素质教育的灿烂之花结出丰硕的成功之果.

8.让每一个孩子感受爱_蒋湘陵 篇八

张家滩九校

蒋湘陵

时光匆匆,不经意间担任生活老师已经一年半了,在这段时间里有欢乐也有汗水,有工作上的困惑也有各方面的进步。这里,我也该整理一下我的思绪,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各项工作水平。我主要是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努力完成自己分管的保教任务,以下我谈谈工作心得体会:

一、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做好自己的保教工作

社会在发展,对保育员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当一名合格的保育员教师。在工作中,我以学校的教育为中心,努力做到和各位老师和谐相处,学习他们的长处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和保育水平,平时遇到学校和班级有什么额外任务,只要自己力所能及,会和本班老师一起加班加点,及时完成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关心孩子,热心工作

“爱”是无私的,也是做好一位保育员的前提,我是用心诠释着“爱”,使我在工作中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也会像母亲一样,对待关心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如:三年级学生张晔同学晚上生病,我就背他去医院看病,给他垫付医药费,并且守在他身边。一直到半夜两点才打好针离开医院。又如:今年转来新同学李文,解手一不小心,滑进厕所,衣服、鞋子都糊有屎尿,自己又怕羞,衣服既脏又臭。我知道后,就给他洗,并找同学借衣服给

问题,建立了和谐信任的家园关系。由于我工作认真负责,爱生如子。因此,在全乡学生集中之后,学校分配我担任保育员,此工作看似轻松,实则比教学工作要辛苦得多,几十个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觉、洗漱集于一身。清晨要为孩子们烧水、穿衣,一日三餐,都要亲自安排守护,晚饭后,洗碗擦桌,待学生洗漱完毕,又要为学生浆冼衣服。晚上不仅要为学生铺床理被,还要守护在学生床边,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其间的辛酸可想而知,但我从不叫苦叫累,一年多来,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不仅让领导省心放心,也赢得了社会及家长的共同赞誉。

在保育工作中,对于我个人,要学习的东西、知识还有很多,无论是教育还是保育,都是我学习的目标。要把好的方面坚持住,不够的地方像别人学习,把别人身上的精华吸取过来,使自己成为德育、教育、保育都合格的教师。

9.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阳光 篇九

---博乐市第一小学班主任工作汇报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建设工作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今天的青少年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历史重任。几年来,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始终把班主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臵,强化管理,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措施和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科学建设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1、选聘。我校在选聘班主任时,严把聘任关。从那些志愿加入班主任队伍的,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中,选取身体健康,能适应繁忙工作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2、制度。学校根据国家、自治区、州、市有关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和我校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先后制定了《博乐市第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细则》、《博乐市第一小学德育示范班评选标准》、《博乐市第一小学各时间段学生安全教师职责》<<博乐市第一小学班级值周制度>>,<<博乐市第一小学六不一行制度>>、<<博乐市第一小学卫生、纪律检查标准>>、<<博乐市第一小学模范班主任评选标准>>、<<博乐市第一小学优秀班集体评选标准>>、<<博乐市第一小学列队离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逐一落实,学校落实制度的工作理念:制度+检查=落实、抓住不落实的事+找到不落实的人=落实,在工作中不折不扣的落实各项制度。

3、激励。

(1)目标激励。开学初学校都要和班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只要达到目标,学校予以承认,给于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2)情感激励。学校领导理解、尊重、关心、广大班主任。既在工作中为他们创设机遇,鼓励他们工作,又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学校领导经常找班主任谈心、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学校领导把帮助解决班主任的困难视为自己份内的事,尽力量排忧解难,极大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3)物质激励。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制定和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几年来,我校制订并完善了《博乐市第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细则》,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绩效奖励力度,对工作突出的班主任予以着重奖励。以此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精神激励。每年的9月10日,学校发出倡议让学生给班主任老师自制节日贺卡、再送给老师的贺卡上写上全体同学的声声祝福等系列活动,并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活动,让班主任体会到学校对班主任老师的重视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二、勤于学习、研究,锐意创新,塑造高素质的班主任形象。学校特别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把班主任培训作为学校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工程。我校班主任培训工程的具体做法:

1、师德教育。学校在班主任会议上经常对班主任进行思想、师德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有《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法规的宣传学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等,重点是统一班主任思想认识,遵循教育规律,科学的管理班级。师德教育的重点是:班主任做到学校教育无小事,时时处处作学生表率;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班级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策略。每年寒暑假学校组织全体班主任积极参加州、市班主任主题培训,班主任老师感触很深,写出了学习心得,老师们在学习之后,都有了深度思考和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杜晓燕老师在观后写道:‚我们要像桂娴娣老师那样,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恒心,教学工作靠的就是这颗恒心,才能真正‘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

2、教育理论学习。要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繁杂的班集体建设,要求班主任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因而,学习和吸收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领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学校每周都组织班主任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如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利津县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材料等,每学期组织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另外,凡有上级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学校都认真对待,选派全体班主任参加,回来后要作学习汇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开展德育工作专题研讨。如国家级德育课题<<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构建小学和谐德育体系>>和自治区德育课题<<博乐市第一小学道德品质养成教育实践>>的研讨,每次研讨都确定主讲人员主讲,经过大家讨论后形成共识,在工作中予以贯彻,取得明显成效。

4、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一般每学年两次交流。请工作有成绩、有特色的班主任介绍经验,宣传好的工作方法,这样的经验交流会,对年轻班主任和成绩不明显的班主任给予很好的工作指导,使他们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树立干好班主任工作的自信心。经验交流会事实上也表彰了班主任工作先进事迹,在班主任中树典型、立标兵,用优秀班主任的敬业奉献、创新精神来激发广大班主任的使命感,增强献身于班主任事业的自觉性。

5、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公开课。学校每学期都举行精品课展示活动,主题班队课也不例外,要求每位班主任老师都要认真执教每一节班队会课,全体班主任老师全部参与听、评课活动。主题班会课展示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从道德、审美、情感、行为规范等方面教育了学生,同时也使班主任,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6、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老少共进。学校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以老班主任的高尚师德、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来感染新班主任,用年轻班主任的大胆开拓进取精神来激发老班主任,促使老少共进。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在开学初教师办公室安排上就动了脑筋,尽量做到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有新老班主任,每个年级组班主任一组,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不少年轻班主任从老班主任身上学到了宝贵经验,而老班主任也从年轻班主任身上学到了新的方法,如年轻班主任麻继红老师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沟通的做法,现已为许多老班主任采用并进行了完善。学校还选拔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班主任担任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协助德育处管理本年级学生思想工作,他们以自己的丰富经验、敏锐的观察力,帮助、指导新班主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很好地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7、加强德育科研力度。学校工作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抓出实效除了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需探索它的规律性、科学性。学校开展了《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构建小学和谐德育体系》和<<小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由德育处主任具体负责,班主任都是课题组成员。这是一个探索心理教育问题的课题,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组织调查,学习教育理论,撰写教育案例和教育随笔,不知不觉中业务素质、教育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学校还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期都作班主任工作总结,学校每学期期末召开班主任工作总结会议,每位班主任都要作总结发言。通过总结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得失成败进行反思,从中感悟、发现规律,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三、完善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发展。

1、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孩子在责任中长大。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博乐市第一小学年级养成教育序列内容及要求>>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两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2、充满人情味的管理让班级洋溢和谐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主任工作中,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班主任用爱心去善待、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了班风班貌的和谐之风的形成。每学期开学,班主任首先选择有责任心、有爱心、精明强干的学生担任小班委,明确分工,互帮互助,让这支小干部队伍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协同教师将班级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其次,建立严格而又充满人性化班规和班训,并且要求在班干部的带领下严格执行,例如:卫生委员主抓班级卫生和个人卫生,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室内、室外卫生小组每日打分,并且将成绩公布在评比栏。教室内设废纸箱,将学生废弃的本子,纸张进行回收变卖,钱由卫生委员保管,作为班费。这样既可以让教室干净、整洁,又为班级增加了收入。各科科代表负责收发作业,检验作业完成情况。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查明原因及时记录。对于字迹不工整、书写较乱的同学指导改正。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表现,每周评选:每周七星‛,并将七星的照片在评比栏张贴,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定期召开班委会和小干部培训,沟通班级管理的得与失。随时调整班级管理计划,做到班级管理完善到位。

另外,小班委在老师有事不能到课堂时,会及时调整课程安排,为学生布臵作业,讲解疑难问题,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不会因空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十几年中我所任班级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小干部。

有了班级组织,周密的计划,还不可缺少学生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同学的力量有时会胜过老师的力量,学生间建立起的友谊桥梁,会对学习和班级体的凝聚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开展了‚民汉手拉手‛和‛城乡手拉手‛帮扶活动,在学习、性格、地域方面为学生进行搭配,学习优异的带动落后的;性格开朗的影响内向的、城市的带动进城务工的,经过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困生、进城务工子女没有了自卑心理,不再感到孤独无助,学习兴趣与日俱增。性格内向的孩子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

3、多元评价为孩子提供绽放活力的发展空间。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对学生道德素质的评价是把《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创造性的分解成108条,制定了《博乐市第一小学养成教育序列内容和要求》,并开展了‚星级少年‛评选活动。星级少年的评选共分八类,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利用周一班会课时间进行自评,以全体同学举手表决的形式评定。

对学生综合素质实施三个层面的评价:即全面发展奖、单项突出奖、显著进步奖。

全面发展奖:在德、智、体、美、劳、特长等方面得到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可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四好少年。面向全班25%的学生。单项突出奖:是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其称号有:学雷锋小标兵、环保小卫士、民族团结小模范、爱心之星、读书之星、公益活动积极分子等。面向全班60%以上的学生。

显著进步奖:在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层面有发展、有进步、有提高的学生。面向全班80%的学生。

每学期评选一次。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并向获奖者颁发证书。与校长合影留念。这样,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等习惯的养成,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使素质不同的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班上各方面的顶梁柱和带头人,也为培养21世纪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4、自主教育平台让孩子化孩子他律为自律。我们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校的每一位班主任都是积极创造学生自主教育的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学校纪律、卫生、红领巾。两操督查队,认真履行好班级值周职责,同时勇敢竞聘少先大队的队干部职位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经过几年的尝试,学生在理解他人、相互帮助、综合素质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的校风、学风也有了明显提升。

5、平等教育让孩子在爱和希望中品尝成功。班主任工作复杂而又细致,需要付出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按照学校的要求,每学期开学班主任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班主任工作计划、学困生和问题生辅导计划等,在家访工作中尤其关注学生中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时,注重平等对待学生,建立了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曾绍翔,一个小脑残疾的孩子,平时行走都是摇摇晃晃。可是,每年运动会的入场式都少不了他,不管他的班走得再慢,后面的班级都是耐心的跟随。每当他们班走过主席台总是得到最热烈的掌声。每天课间,在楼梯间、卫生间、、、总能看见这样的场景:几个孩子搀扶着一个孩子下楼、去卫生间、、、这个孩子叫张辰,六年来他虽然无法自理,但他在班主任王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即将完成小学的学业。这样让人感动的场景在这所学校举不胜举,因为所有老师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6、特色班级文化活动让集体魅力无穷。根据学校各部门的安排,班主任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并且有效的指导班集体开展班、队会和各种主题教育、文体活动。班级内设立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墙、特色中队版面、温馨提示栏、荣誉台等。通过这些途径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形成了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让集体魅力四射。

四、充分发挥纽带作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学生除了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与家长建立联系,沟通信息。因此,班主任对班中每一位学生的住址,电话号码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并且将电话号码存入手机,可以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每天预备前半小时,我先察看学生的到校情况,对没有到校的学生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查明原因,做好妥善安排。对于学生的异常表现,一些病态反映及时告知家长,让孩子可以及时得到关心救治,以免发生意外。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请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学校要求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班主任必须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反应学生的合理要求,协助任课教师落实各项教育措施。督促指导学生完成任课教师分配的任务。得到了任课教师的配合、支持。

学校和班主任共同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和社会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也让全社会关心教育。共同抵制不良因素对学生的侵蚀。例如班主任为班级聘请校外辅导员,邀请他们到班内协助教育学生、共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10.让每一个孩子阳光灿烂地生活 篇十

2004年,我校开始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为保证有效教学的实施,实现“有效学习,有效工作,精致生活”的目标,我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我校的有效教学策略:有效培训是前提,有效教研是支撑,有效课堂是平台,有效课程是发展,有效评价是保障,有效成长是追求。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以教师的学科能力建设和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以细化课标、整合教材为重点,开展学科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推动有效教学的实现,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勇于实践,让创新成为工作的常态

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实践来检验,更需要积极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我校的备课制度就是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

由于教学的特殊性,教师习惯把教学工作视为个人单兵作战的过程,缺少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再加上长期以来,考试成绩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出于多方面考虑,对集体备课持保守态度,不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共享。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同一备课组教师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案上课、统一作业练习,学校严禁没有经过集体备课的教案进入课堂。从最初的个人备课、手写教案、单兵作战到后来的集体备课、电子教案、统一共享,这一新的备课制度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教师陷入一遍遍书写教案的低效重复劳动,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而且有效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形成了教师的工作合力。

实施一个阶段之后,我们发现这种做法滋生了一些教师的惰性——他们等待学科带头人或中心发言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应付教学,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更不潜心分析学情,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出现了少数人备、多数人用的现象。发现问题之后,我们随即深入备课组调研,重新修订制度,要求人人轮流主备、个人修订上课。从必须统一电子教案到鼓励教师创新个性教案,从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到重视学情分析,从最初注重教师间智慧共享到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从激励教师分享到克服教师惰性,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反馈矫正的创新过程中,我校的备课制度逐渐完善并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经过几年的集体备课,学校的电子教案库已经十分完备,我们的监督评价也逐渐由过去以检查教案为主,过渡到以听课评课为主,后转变到现在的听课和研究课。在我校,教学管理不是只对教师进行监督、评价、量化考核,而是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管理的导向。如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上存在问题,我们不公开指责,更不一次定论,而是进行个别交流或者提出参考性的意见。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共同探讨、自我评价等方法途径,促进教师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改进。我们还实行跟踪听课,和教师约定时间:“下次再来听课,进一步交流研究。”让听课的过程成为同伴互助进行课例研究、专题研究的校本教研过程,从而实现教师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促进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即教师自主的专业化发展。

二、关注细节,提升教师学科能力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学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要求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校级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从师德考核、理论水平考核、教学基本功考核、课堂教学考核、常规检查、师生评议六个方面开展大练兵。

课堂教学考核期间,教师每周平均听课、评课十余节,校领导累计听课、评课达百余节之多。学校还邀请到省、市五个学科的教研专家来校指导工作。通过组织讲课、说课、观课、评课“四课合一”的教学实践和校本教研一体的活动,促使教师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提高了教师们的课程实施和评价能力。学校还认真组织了教育理论水平考试、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师工作实录检查,通过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举行,将师德考核、常规检查和师生评议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讲课、说课、观课、评课“四课合一”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现在我们利用校园监控系统,把每位教师的每节课录下来,开展教学录像研讨和个人观课、小组推课活动。每位教师在观看本人或同伴课堂教学实录的基础上,每月推荐一节自己最满意的课程,在周一、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与同伴交流,共同反思,共同提高。

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减少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教学环节缺失等课堂教学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了课后反思的信度和效度,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师的“教”要积极适应学生的“学”,要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规范教师的教态、课堂用语也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三、整合资源,拓展教师学科发展空间

在“有效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教材的编排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各学科间缺乏合理统筹,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师实施教学的难度,还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例如,物理学科教材的编排顺序不够合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实验少不了测量,而长度的测量是所有测量的基础,但教材在九年级第十二章的第三节才开始讲“长度、时间及其测量”。“电”的学习中,要有很多“力”的知识做基础。现行教材的顺序是先“电”后“力”,由于准备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学生“电”的学习困难。为此,学校组织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进展和动态,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缩短课时的同时,为有效教学的高效实施提供物质保证和理论基础。

整合课程资源,搭建了又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让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科能力发展的空间,促使教师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几年下来,学校已形成“学科内整合教学资源”和“多学科专题整合教学资源”的教学特色,开发出多种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拓展了自我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搭建了有效学习的新平台,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由于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表现突出,我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首批教师发展学校”。

四、建设特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

培养优秀人才,学校必须以尊重人的差异为前提,以发展人的个性特长为目的,将宏观、抽象的国家课程标准与校情结合,努力开发开放、灵活、多样的校本课程。在2004年取消早晚自习及双休日、寒暑假补课之后,我校组织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探索、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吸引学生的眼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的质量提升。

数学思维课,教师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积极思维。由于教学效果突出,我校教师受邀为全市数学教师做数学思维示范课,受到广泛好评。

语文语法课,教师精挑细选、深入浅出地介绍常用语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省教研室专家的好评。

作文网络课程,把作文课堂搬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让学生借助网络,实现同伴大规模相互阅读和相互批改,较好地解决了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学生不仅从中得到了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且在网络环境的交互中分享了他人的观点,学会了鉴别欣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我校作为全国陶行知教育理论实践先进集体,将陶行知先生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主张应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由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物理、生物、美术、音乐学科共同开发了综合实践课《黄河》,让孩子们走出课堂,来到黄河母亲身边,实地探查湿地生物,体会中原历史积淀,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在广袤的自然课堂中健康成长。

五、细化课标,推进学科能力建设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课程的实施以及教师处理教学内容都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发现:新课标弹性大,目标要求不太具体,这虽然给教材编写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但是给教师实际教学和考试命题带来了麻烦。没有细化的课标,使教师们对教学的难度和深广度把握困难。新课程推进需要新课标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课程标准的细化是做到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前提。

为此,我校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了充分的讨论,继而付诸实践。要求教师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将宏观、抽象的国家课程标准,细化为分阶段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学科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整体教学目标,再细化为每学期、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设计作业、评价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规范要求,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搭建成长台阶。

我们很欣慰,在不断付出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收获。每一个课堂,我们都能看到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在努力地听讲;每一个课间,老师的身边总围绕着一群欢笑的学生;每一次考试,我们的成绩分析表上总有一大半的学生在进步。七年级刚入校的新生在国庆期间的札记中写道:“我从没像现在一样那么渴望上学。”已毕业的学生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充满自信,因为二实验教给我如何面对未知,二实验让我看到我不可估量的未来。”

2008年暑期,澳门青年教师代表团来我校交流访问。随团的中联办宣传文化部副部长李正侨感慨地说道:“听了学校的介绍后非常的震撼,我没有想到在河南会有这么好的一所中学!”2008年10月,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国家“十一五”课题组在我校召开课题成果现场会。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评价我校:“占地虽小,却是全省乃至全国远近闻名的、人民大众认可的好学校!”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学生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局,这是我校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我们既要让孩子们取得优异的成绩,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给他们留下一份最美好、最多彩的青春回忆。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努力正在变为现实。在我们的学校,教师乐教善教、爱生如子,学生乐学好学、爱校敬师;课堂教学快乐高效,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和谐融洽的氛围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幸福。我们将付出一切的努力,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让工作更精彩,让生活更丰富,让生命更有尊严,让每一个孩子更加阳光灿烂地生活。

11.让每棵小树都沐浴阳光 篇十一

笔者所尝试的“中学语文三层次教学法”是在保证正常教学进度的同时,一周之内专门抽出两节连排课用于实验,一学期实验十五周次。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包括汉语知识、阅读赏析、写作训练、综合性训练等四大板块的教改。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分层设组:每学期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业成绩、思维灵活程度、智力等因素,把全班同学(40名左右)分为A、B、C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比例为1:1:1,均匀地分为6—7个学习组。每组推举一名责任心强、语文基础扎实的A层学生为组长。

2、组织教学:第一课时,教师最多用10分钟时间提纲挈领地讲解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布置全体同学必须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即C层达标任务。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巡视指导。下课时,A、B层同学均能顺利地完成C层达标任务,C层同学全部或大部分未能完成,留待第二课时完成。第二课时,教师布置难度较大的B层达标任务和难度最大的A层达标任务,然后分组合作学习。每个学习组中的B层同学仍然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任务,A层同学则在快速自觉地完成A层达标任务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帮扶C层同学务必在本节课完成既定的C层达标任务。组长负责及时协调、汇报本组的进展情况,教师负责掌握全班同学的完成达标。

二、当机立断斩“三虎”,三层教学臻成熟

1、动态调整发生层次变化的学生。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实验班的学生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层次上的变化,因此,对各层次进行动态地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操作如下:

(1)动态调整的周期:本教学模式是一周实验一次(两课时),一学期分为十五次左右,故一学期调整两次更为合理,调整周期太长或太短,都不利于实验教学。周期太短,调整过于频繁,不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周期太长,调整过于迟缓,不利于积极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

(2)动态调整的比例:每个实验班中有同学40名左右,6-7个学习组,每组6名同学,A、B、C三层次比例为1:1:1,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变化太大时,应适当地控制调整的比例。原则上每组A、B、C层的同学只动态调整一名,即全班最多只能调整1/3左右的名额。如果调整的太多,势必导致各层次学生比例失调,影响自主合作、帮扶提高的实验效果。当然,如果不同的学习组层次变化悬殊太大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协调。

2、应急增减偏重或偏轻的各层次达标任务。笔者所探索的中学语文三层次教学模式在每次实验前,都要对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周密的调查,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课方案和相应的层次达标任务。尽管这样,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不可避免地会与预期目标产生偏颇:或因题目设计得难度小、题量少,大多数同学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得轻松自如而“吃不饱,嗷嗷待哺”;或因题目设计得难度大、题量多,大多数同学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不了任务而“吃不了,撑得欲吐”。遇到这种情况后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调整教学思路,或增加或削减各层次达标任务,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12.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阳光 篇十二

●许林

2008年3月26日《现代快报》刊载了这样一篇报道,安徽淮北的吴新利是一名普通工人,他梦想女儿能出人头地,成为不平凡的人。可是,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女儿怎样才能成“明星”呢?昊新利一直苦思冥想。终于,女儿一岁时,昊新利受一个电视节目的启发,决定让女儿练习溜冰过杆。女儿一岁半了,吴新利准备实施“造星计划”。他把女儿带到体育场,给女儿穿上溜冰鞋,决定用自己的“残酷训练法”把女儿打造成“神童”„„幼小的女儿没有辜负爸爸的厚望,三岁多的她就破了“世界记录”。然而,当女儿功成名就后,吴新利权衡得失毅然中断了女儿的明星路,决定还是让女儿回归普通孩子的生活。造星后的吴新利觉醒了,当年中国“第一童星”方超的父母后来也觉醒了,但他们迟来的觉醒丝毫未能影响千千万万个造星心切家长,他们正为孩子们不可预测的未来,甘愿付出整个现在。 当下,形形色色的趋前教育和神童方案带来盅惑人心的许诺,向着毫无自卫能力的龙种凤裔们铺天盖地而来,万一成功的侥幸,红色使父母们以孩子的童年为赌注,或尽可能早地让孩子掌握应付未来应付教育的种种知识,或尽可能早地让孩子们苦练一二种能一劳永逸地获得优厚报酬的谋生本领;近视的传媒和唯利是图的培训机构向寥寥可数的小神童敞开光宗耀祖之门,从而刺激着更多的人对超前教育趋之若鹜。

很多人都以为独生子女教育“输不得”,很少有人想到迷信超前教育和神童方案的结局将是“赔不起”。在这种不惜血本的赌博中,极少数人由于独特的气质和家学背景,而能如鱼得水地展现其优势;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把晚餐桌上的食品提前摆到早餐席上,落个消化不良的厌食症而已。父母们将尴尬地看到,昙花一现的虚荣过去之后,他们的努力不过是把孩子提前变成袖珍型小大人。当小外孙在夏夜的星空下用天文学知识纠正老外婆嘴中嫦娥奔月的“谬误”时,孩子们的早熟已令大人手足无措了。

对这场赌博的极少数优胜者而言,学习的痛苦、艰辛可以由社会提供的良好就业机会和优厚的和待遇来消解。但即便如此,超前教育和人造神童术仍代价惨重。它不仅意味着提前结束童年生活,而且意味着非凡的牺牲:选择孤独。他不屑与同龄人对话,当凡童们撒尿和泥不亦乐乎时,他已蹒跚于名利场的拼搏之中;他无缘走进成人世界,而只能从狭窄的智育之窗接受成人的教诫和恭维。直到他从校园这个人生的候车室里仓皇踏上人欲沸腾的时代列车时,童年的失落才以报复性的方法被放大了。他或者在一劳永逸地占有某种优越的社会地位后,但从此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告别那种对他来说从来就不是幸福体验的学习生活;或者怀着苍白的灵魂,凭着一种自幼形成的盲目的惯性,在近乎自谑的工作中与世情相背,甚至对操纵自己的师长心怀怨恨,转而隐姓埋名,徒劳地寻找平凡人生的情趣。一些神童在有了对人生价值的自觉品评能力后,毫不掩饰地表示,如果人生可重新选择,他们宁肯过一种默默无闻的凡人生活,而不愿像傀儡一样生活在虚荣的包围下。这种神童可以轻易地摘取博士的桂冠,但却往往在专业领域外处于职业性痴呆状态;他能说出80老翁说得出口的睿智之言,却永远失去了培养感受能力的天然机缘。仿佛是一出刚拉开帷幕就被点破迷局的悬念剧,人生舞台在童年视野中的神秘、美丽和可爱,被超前教育弄得支离破碎。

不仅如此,当人们把超前教育中成功率为百分之一甚至更小的人造神童作为普遍的样板时,一种挥遣不去的阴影就投向凡童们的心中。超前教育法、人造神童术夸大了智育的作用,忽视了教育的整体性、心理发育的过程性、个性培养的程序性,也忽视了才能、潜能的多样

性。许多天赋不低的人仅仅因为其素质不适宜应试教育的片面要求,或因家长无力为他们提供超前教育的条件,就被社会轻率地打入失败的深渊中,失去了儿童上进的重要动力:鼓励和期待。而在这类被应试教育宣称为劣等生的“笨蛋”中,曾包括过海涅、拜伦、大伸马、牛顿、林纳、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拿破仑等一大串群星灿烂的伟大人物。

有什么重大危机要牺牲儿童的天真烂漫,让孩子们过早地分担成人的忧虑?

有着一千九百多年流浪史的犹太人最重视幼教,大脑的智慧常常是他们唯一可以带着踏上漂泊之旅的个人财富;我们今天对超前教育和人造神童的崇拜,是否也出于一种失去精神家园的恐慌?

教育的使命是为了未知的世界培养合格的公民,而未知的世界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现在。以主观主义为特征的人造神童术和相应的教育,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真、善、美彼此分裂的病态,又将在未知的将来复制或加剧这病态的分裂。

在古典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德、智、体、美等因素构成了一个不可动摇的整体性基础。这种教育传统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而未能成为现实发展的先导,但在教导人完整地拥抱生活等方面,它对文明社会中的物化现象一直具有积极的批判作用。

在自由竞争时代,对弱肉强食的恐惧和对虚幻的安全感的渴望,刺激着人们打破古典教育的完整性理想,以培养某种使人一劳永逸地享有特权或专利的专才。在教育的起跑线上提前起距,以便抢先占据有利机会,便成了一种有利可图的投机。尽管近现代重要的教育思想对这种投机教育的片面恶果作了不遗余力的批判,但由于经济利益上压倒一切的诱导作用,加之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就业竞争的压力,使这种投机教育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人们梦想着能有一种胎教手段,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娘胎后就具有某种出类拔萃的生存本领,在这种投机中,只要有一人当先,便有万人不甘于后。于是,学音乐的,3岁就被家长拎进琴房,在鸡毛掸加洋快餐的威慑利诱下苦练指法;学美术的,4岁就抱着如椽大笔,在大虾、小猴之类的单一题材上招摇于世;从事体育竞技活动的,自幼便以某种竞技活动为职业,直到带着一身的伤病和一脑瓜初小水平的文化知识匆匆退役。

等这种成功率很低的专小有所成时,又老鼠踩轮般地张罗着繁殖下一代功名接力赛的种子选手。孩子们得到的是廉价的捧场和金牌,失去的却是绝对财富,即全方位品味人生的自由时间。

由于人造神童的投机教育受到鼓励,任何个别的抵制者将面临着失去竞争优势的危险,于是,人们不惜血本,争先恐后地让刚换下开裆裤的孩子枯坐案前,投入一场生存竞争的预备役教育战争中。这种千军万马奔神童的早期开发,违背了儿童身心发育的自然规律,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厌学者越来越多,心理失衡者越来越多,而道德意志越来越薄弱,对人生的感受能力越来越狭隘。如果未来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席位都对这种神童式的单面人虚位以待,我们脆弱的文明恐怕就难以后继了。

现代都市文明的弊端是世界性的:千篇一律的水泥建筑已隔断了人与自然的乡土情缘,单元房成了让人老死不相往来的没有狱吏的囚笼。电视、网络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用万花筒式的信息培养了一代无所不知的无知者。快节奏作为文明发展的标志粉碎了生活的从容,学前教育对实证知识的偏爱已淘汰了老一辈人神话传说的教化作用,并抹掉了这种教化过程所承载的古老的亲情。无孔不入的广告正以帝都、豪门、王朝、皇苑、宫廷、秘传、贵族风范、绅士必备以及限量销售等露骨的等级性措辞,夸大人们的匮乏感,以凸显少数拥有者人上之人的虚荣。对这种人欲沸腾的都市文明,校园教育无力表达应有的制衡作用,相反,却用应试教育和神童崇拜对这种异化了的文明推波助澜。社会生活以官本位和金钱为标志,把知识分成有用和无用两部分。个性的培养这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把单一性的应试教育吞没了;当精品屋成了人生的伊甸园,挥霍成了当代英雄成功的村志,升官发财成了青年的梦想时,所谓自我奋斗、自我设计,不过是临摹了早已商业利益物化了的人生蓝图。而置身

这一蓝图之外的失败者,只能用伪个性来列现灵魂的苍白。

当西方有识之士早已让孩子们摘下沉重的书包,在轻松的环境中把学习看作幸福的体验时,我们还在沾沾自喜地用应试的优胜作为海外华人子弟优越性的证明,用应考能力掩饰我们在生存能力、生活品位和创造力上的窘迫。

我们何能能以培养更有道德情操、更有爱心、更有批判精神、更有公民民主政治素养的下一代而骄傲?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哲人约翰·穆勒就给片面的人造神童教育法泼了一瓢凉水。 早期教育使穆勒比常人提前二十年进入了成功者的行列,便他孤独的童年却诱发了青春期的一场精神危机:他无法找到生活的热情;他那装备精良的生活之舟有舵无帆,捕获不到青春的激情。从小形成的分析的习惯撕碎了一切由联想带来的希冀和喜悦,洞察一切的能力使人生处于一种毫无韵味的程序化过程;过早过快拥有的成功和荣誉,使他变得麻木不仁。他曾想用音乐和诗歌唤起潜在的情感,但他的童年经历不曾拥有过这种潜能,而人生情感之果的灌浆期已一去不返。

后来他想到父亲十几年来含辛茹苦对自己的栽培,这份责任的自觉使他渐渐从青春的沮丧中振作起来,沿着极其单调的学者型生活之路走了下去,但那一段青春的苦闷,使他对培养人生感受能力的价值有着铭心刻骨的体验;各种能力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在后来被他当做人生教育中头等重要的事情。

成功的教育应该立足于知、情、意的统一。现代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培养和保护儿童的联想力和创造力,又使其新生现实的客观必然性;鼓励儿童发挥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意志,又使其学会与集体、社会保持和谐;传递文化知识,又不用既成的模式弱化儿童的批判能力。所有这些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暗示、熏陶、滋养、诱导等非程序化的教育过程。包括挫折在内的平凡人生的种种契机,对儿童的心理发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18世纪启蒙思想大师卢梭认为,儿童教育不能在今天预支明天的需要;必须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尊重儿童特有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特殊性;“切莫节省时间,而要多用时间”,应该成为教育学中最伟大、最有用、最重要的原则。而超前教育和人造神童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奢望在春天收获秋天的果实,在儿童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尚未形成时,把孩子们过早地纳入程序化的专才教育中,用实证科学冷冰冰的知识肢解童年视野中的朦胧的整体美,从而给儿童造成终生的伤害。

人们常常惋惜童年的宝贵时光被白白浪费了,却没有意识到,许多制约人一生的精神潜质恰恰是在童年生活中定型的。我们苛求童年的东西越少,给孩子留下自由的心理空间就越大,我们就越有希望看到,童年超功利的审美的生活,能在他未来的成人世界构筑一片心灵的净土,并给人生反刍中,不断释放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动力。

少年老成的鲁迅曾将弟弟苦心制作的风筝毁之而后快,以为游戏是没出息的儿童所为。而他后来却在《风筝》一文中,无限伤感地道出一份对童心迟到的珍重。当晚秋的黄叶飘向暮年的白发时,那些面对一杯黄土掂透功名的人,往往不以高处不胜寒的事业巅峰为怀,而对遥远的童年予以特别的亲情,这种返朴归真的情绪,当是对童年游戏的一种最终的权威性诠释。

我们不希望紫罗兰和玫瑰散发同样的芳香,更不希望人类最美的报春花——童年只以抽象的分数和神童模式来评估。合理的教育应构建这样的文化舞台,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适宜的角色,并在自足之余,学会欣赏他人的角色。因此,我们不拒绝神童,但绝不搞拔苗助长的人造神童。把童年还给孩子们,让他们放下过多的作业,集体退出这绝无凯旋的超前教育和人造神童大赌场。我们会因此失去几个书蛀虫和单面人,但我们会让每一个人为洒满阳光的童年而感谢人生。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学期末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材料款审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