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2024-06-1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精选14篇)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一、计划目标

通过实施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项目建设,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二、计划内容

训练计划内容参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参与高校

训练计划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将予以优先支持。

四、计划组织实施

(一)制定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各校制定本校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和训练计划学生项目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

(二)评审立项。各高校在省级建设项目申报限额内,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自行组织学生项目评审,报我厅备案并对外公布。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我厅。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我厅将在有关网站公布项目的总结报告。

各校通过自筹经费,可以保障项目有足够经费支持、可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可超额申报建设项目,我厅将予以认可。

各校校内项目申报表、项目任务书、验收表等相关工作表格由各校自定。

(三)项目负责人。训练计划项目面向本科生申报,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四)三类项目比例。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的比例,并逐步覆盖本校的各个学科门类。

五、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训练计划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参与高校要成立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牵头负责,由教务、科研、设备、财务、产业、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校级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将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

(二)训练计划要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参与计划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从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同时要组织建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

(三)要重视训练计划导师队伍建设。对参与训练计

划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参与计划高校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校内教师担任训练计划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

(四)重视训练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参与计划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参与计划高校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

(五)参与计划高校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六)参与计划的学生,如发现本校实施该计划时有违反我部要求的情况,可以向我厅投诉。投诉的问题要确切,并且署真实姓名。我厅将在调查核实之后予以处理。

六、项目周期

一年半

七、申报材料

(一)工作方案;

(二)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三)2012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报送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16日)。

以上材料各一式2份。

附表:2012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二

1 多措并举, 构建4层次的“大创”体系

1.1 以校级项目为基石, 循序渐进构建完备的校级“大创”项目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行校级“大创”。早在2007年, 我校就在广东省大胆率先启动了校级“大创”, 当年立项建设10个项目, 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的经费支持, 受益单位仅有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化学与环境学院等6个理工科学院, 参与学生仅有39人。

在2007年工作的基础上, 2008年我校扩大资助范围, 立项项目数增加到68项, 涉及院系9个, 首次有教育科学学院和旅游管理系等文科院系参与“大创”, 受益学生是2007年的5.5倍。2009年继续扩大“大创”覆盖面, 当年校级项目立项90项, 涉及院系有16个, 首次有文学、音乐、美术等文科及艺术类院系参与, 受益学生较2008年净增128人, 并首次将“大创”覆盖面扩大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充分发挥示范中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校级项目立项94项, 其中理科类项目46项, 文科类项目48项, 首次文科类项目数超过理工科类项目数, 同时也实现了“大创”对所有学院的覆盖, 这是我校实施“大创”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1年继续扩大校级项目数, 达110项, 2012年又有新的突破, 项目数达200项, 并且首次设立了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受益学生近千人, 实现了“大创”精英参与到普惠大众的历史性转变。

2007年以来我校开展校级“大创”情况见表1。

1.2 以省级项目为引领, 稳步构建省级“大创”项目体系

由于我校较早开展了校级“大创”, 各方面条件和基础较好, 因此2009年顺利入选广东省首批省级“大创”高校之一, 并且获批3年150万元经费支持和200个项目, 其中理工科和文科项目各100项。该计划从2010年开始实施。从2012年开始, 广东省教育厅对省级计划进行了调整, 将以前的“大创”扩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 该计划不仅包含创新性实验项目, 而且还增设了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 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均有创新, 我校紧跟形势发展, 根据要求, 顺利遴选了200个省级项目, 其中创新实验项目171个, 创业训练项目24个, 创业实践项目5个, 这也是我校首次开展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揭开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的新篇章。至此, 我校共构建了省级“大创”实验项目307个, 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24个, 省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5个, 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和高起点的课外科研和创业训练机会, 更为他们施展自身的才华, 实施新点子、好想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1.3 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 扎实推进国家级“大创”项目体系建设

我校开展校级“大创”时间早, 基础牢, 成效好, 2008年获得国家“大创”实施高校资格, 3年累计获批项目90个, 获资助经费90万元, 2011年教育部酝酿对该计划进行改革, 暂停立项一年, 2012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我校再次成功获批国家级实施高校资格, 并且获得150个项目的资助, 至此, 我校共立项建设了4批共240个国家级项目, 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23个, 创业训练项目15个, 创业实践项目2个。所有国家级项目都是在省级项目的基础上择优遴选产生, 体现了我校进阶式、金字塔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的构建思路, 国家级项目在整个项目体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对该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

1.4 以院 (系) 级项目为补充, 扩大“大创”受益面

为充分发挥各院系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我校在开展校级“大创”的过程中, 通过增加名额分配方式有意识地向在院系层面“大创”开展情况较好的院系倾斜, 以推动“大创”在全校的广泛开展, 也为我校即将启动的“院院有创新, 一院一品牌”的本科教学特色行动作铺垫。近年来, 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等单位纷纷启动了院级“大创”, 每年院系级项目立项数在100项左右, 而且逐年增多, 受益面不断扩大, 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形成了很好的补充。

2 真抓实干, 以有力举措提高“大创”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大创”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学生、指导教师以及院系主管部门。参与主体是推动“大创”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原动力, 只有参与主体全心投入, “大创”的开展效果才有保证, 我校紧紧把握这一核心要素, 制定了针对院系、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 并且狠抓落实, 让他们愿意和乐于参与并推动“大创”。

2.1 推先评优, 提高院系管理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我校各级“大创”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委托院系来开展, 如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等, 为了积极提高院系的管理能动性和管理绩效, 我校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有明确的考评指标, 对“大创”开展良好、管理有方、成效显著的院系授予“大创”先进管理单位, 对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授予“大创”先进工作者称号, 颁发获奖证书, 并且给予物质奖励, 这使得我校各院系“大创”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

2.2 树立标杆, 激励指导教师悉心指导

为激励指导教师全心指导项目, 并且树立典型, 我校设立了“大创”优秀指导教师奖的评选, 每年评选人数是当年结题项目数的10%。此外, 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实验教改课题申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倾斜。为此, 近年来我校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超、师德高尚的指导教师队伍, 如我校省级教学名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丁颖奖”获得者、“珠江学者”获得者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师德师风好的知名学者长期参与项目指导, 保证了项目的研究质量。

2.3 塑造典型, 鼓励学生专注研究

“大创”项目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保证其项目研究质量的核心动力, 为了全面挖掘这种动力, 我们在激励学生投入方面下足了功夫, (1) 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进行评定, 评选出10%的优秀项目, 并且颁发证书; (2) 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所有成员发放结题证书, 若在研项目学生因出国或申请保研等需要我们会出具中英文证明材料; (3) 在推荐免试研究生时有相应的加分, 而且项目研究成果还有额外计分办法, 这些举措为学生全心投入课题研究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3 深化改革, 为“大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前驱力

3.1 推陈出新, 构建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验项目为载体予以实施, 为精简基础性实验, 优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增设创新性、研究性实验,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我校累计立项8批153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结题3批72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保证了项目的前沿性和学术性。此外, 我校给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拨付实验教学改革经费, 鼓励创设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 目前3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都开设了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此外, 积极鼓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截至2012年11月, 我校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20余门, 将创新教育内化到课程体系中, 充分渲染创新教育氛围。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课内很好地烘托了创新氛围, 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热情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2 广设教改课题, 汇聚力量开展研究, 为“大创”提供有力支撑

在教改课题方面, 我校设立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创新创业课程、文科实验教材立项和一般实验教学教改课题等5类,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每年立项30个左右, 每个资助2 000元, 创新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每年立项30个左右, 每个资助5 000元, 创新创业课程每年立项10门左右, 每门资助20 000元, 实验教学教改课题近年来的立项重点放在“大创”开展模式、机制和教学方式方法方面, 从多渠道、多维度为广泛开展“大创”提供支撑, 并以此让“大创”深入人心, 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 大创先行”的工作思路。

4 制度引领, 为“大创”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

4.1 形成指导性文件, 使得“大创”工作有章可循

我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过程中, 不断总结和探索, 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和评审指标体系, 如《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任务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评审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中期检查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结题验收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等, 这些规章和文件为我校有序、有效实施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对项目科学、规范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使得项目的有效运行有章可循。

4.2 立章建制, 为“大创”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可持续、健康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使得该计划的开展有序和规范化, 我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办法》《学生创新奖评奖规定 (修订)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从导师配备、实验场所及设备保障、经费配套、激励机制等方面对计划实施的所有环节均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如每年拨给开放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项经费用于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放, 开展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 对于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时给予加分等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措施, 为扎实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保驾护航。

5 结束语

“大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宽, 牵涉因素多,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人[7], 只有参与实体积极性高, 各项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 “大创”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我校正是抓住了核心要素, 近年来“大创”工作成效显著, 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近三年以来我校受“大创”资助项目主要创新成果汇总情况见表2。

参考文献

[1]吉东风, 李海燕, 沈文飚, 李俊龙, 高务龙, 王恬.“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的“钓”胜于“鱼”[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13) :89-91.

[2]廖蓉.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3) :122-124.

[3]周合兵, 沈文淮, 罗一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9) :66-68.

[4]周合兵, 沈文淮, 罗一帆.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8) :4-7.

[5]秦建丽.推进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学术论坛, 2006 (9) :173-176.

[6]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3) :81-87.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一、明确指导思想 加强组织协调

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引导,项目驱动,兴趣使然,自由发展,能力提升”为原则,创新理念、创新机制、立体训练,树立“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观,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与行业密切结合的特色,建立“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创新创业训练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成才、创业报国”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本科生院、学生工作处、科学研究部、计划财务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领导、组织和协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开展,监督项目经费的使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于2012年7月将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调整并入本科生院,更名为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并赋予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规划、组织与实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等职能。二级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干部,班级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委员,建立了校、院、班三级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工作组,对各级项目进行评审、检查和验收,并指导相关工作;二级学院成立了学院工作小组和专家组,对学院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行评审、检查和指导。

二、在全国率先开展创业教育探索

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评估指标,推进创业教育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与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业学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作为“个性培养”课程模块纳入培养方案。学校出台了《大学生创新教育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素质提升工程》等文件,制定了《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方案》、《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细则》等规范。

二是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学校把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写进了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二级学院目标责任书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在考核中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教学考核体系,对二级学院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设立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奖,对创新创业优秀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和知识储备,学校积极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在全校性选修课中设置创业教育通识、技能和实训课程86门;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同时,加强创业教育教材建设,积极编写创业教育教材。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营造浓厚氛围

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营造浓厚氛围,丰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内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推进科研进入课堂,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全校实验室24小时向本科生开放。在全国率先设立创业实践学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创业依托、实践和模拟基地近千个;开设模拟银行、海关、税务和工商等创业模拟实训;鼓励有能力和条件的学生结合专业创办科技型公司或工作室。

二是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导师制。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学校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题、实施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科技写作;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创业团队建立企业、优化企业运营、分析并排除企业风险等。

三是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大会,学校专场创新论坛、创业论坛和实践论坛,以及全校所有二级教学单位组织的学院专场论坛,并制作展板在教学区长期展示,同时开通网络项目展示和“网络人气奖”投票,编撰《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论文集》,集中反映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成果;开展创新教育思想大讨论、创业教育论坛和举办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进行创新创业探索,培育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强化训练计划项目过程指导和管理

学校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了约谈机制,加强项目训练过程指导,细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管理,扎实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培育,规范项目选拔。学校加强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培育,已初步形成学生从“直观感受”到“实践调研”再到“项目申报”的闭合回路。对新生实施“苗圃行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例如每年10—11月,学校组织新生参观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每年寒假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从点滴做起”实践调研,已有4万多名学生参加;常年组织举办创新创业沙龙、专家讲座、培训等活动;对实施创新创业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指导服务。鼓励有创业教育培训和实训经历的学生参与创业类项目,已实现公司化运作的项目优先。

二是建立定期检查约谈制度,实施全方位项目验收。学校对每个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对非主观原因在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中实施不到位的项目团队进行约谈,了解项目实施的具体困难,请专家为项目进行指导,引导项目顺利实施。例如,2012年项目中期检查时有8个项目建议约谈、1个项目不合格终止资助;2013年项目中期检查时有16个项目建议约谈。

学校组织专家对结题报告进行审查,要求项目全体学生参加项目结题答辩。例如,2014年共有35个二级教学单位举办了41场学院专场创新创业论坛,学校组织了6场创新创业论坛,有605个项目、超过6500人参与学院专场和学校专场的答辩、展示和交流。

三是严格经费管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行“滚动式”管理方式,制作项目台账,规范经费划拨流程和报账手续。学校为各二级学院刻制并下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专用印章。

五、创新工作思路 建设多级训练平台

近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级创新创业训练平台,面向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免费开放。

一是建设创新实验训练平台,包括校级创新训练平台、院级创新训练平台、学科创新训练平台、校企联合创新训练平台。重点建设了物理、化学、机械、电子信息和生物5个校级创新训练基地。

二是建设创业模拟训练平台,包括加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示范基地”和“模拟公司创业实训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创业模拟实训室——模拟银行、模拟海关、模拟税务和模拟工商,为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商业环境支撑。

三是建设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学校加强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站建设,积极构建网上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网上创业素质测评系统和远程网络交流系统。学校加大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力度,为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提供孵化平台,开展项目孵化、企业诊断等服务,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目前,学校有72家学生公司入驻创业园。

六、训练计划成效显著

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覆盖面大,受益学生多,社会赞誉良好。

一是受益面大,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近年来,学校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数量和参与人数都呈上升趋势。2012—2014年,共批准国家级立项项目376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54项,创业训练项目112项,创业实践项目10项);湖南省立项项目87项,校级立项项目1754项。学校有超过95%的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超过80%的专业教师有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历。学校专家、指导老师对项目完成情况的满意度高,

二是效果明显,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参与项目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作风、团队合作等方面受益匪浅,能力有较大的提高。2012—2013年,项目学生公开发表与项目相关的论文、发明专利、采用作品数量701件,参加国家级、省学科竞赛获奖645人次。目前,学校在校学生创办公司231家、工作室646个。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我校一个项目荣获“优秀论文”,一个项目荣获“最佳创意项目”。

三是受到社会各界肯定。2012年,学校成为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3年,学校被评为长沙市“一地一品”创业示范基地。2014年,学校被评为首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是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动的强化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本科生社会竞争力的项目。

一、什么是“大创”?

(一)暨南大学“大创”体系

我校设置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大创”体系,分别简称“国创”、“省创”、“校创”。

1.“国创” 是教育部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前二类项目单项可获1-2万元经费,创业实践项目单项可获5-10万元经费。

2.“省创” 是广东省教育厅所设,包含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单项经费5000-10000元。

3.“校创” 原“暨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工程”,是学校资助本科生进行科研项目的活动。包含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单项经费1000-2000元。

(二)项目类型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我为什么要参加“大创”?

1.获得创新学分

承担“国创”项目并按要求结题,所有项目组成员均记3个创新学分。与此类似,参与“省创”、“校创”者记2个创新学分。

2.在奖学金评定、优异生选拔、研究生推免中获得优先权

对于参与“大创”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在奖学金评定、优异生选拔、研究生推免中获得优先权。

3.获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 参与学生可以获得参加创新创业类会议的机会,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

4.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与项目并顺利结题的学生均可获得荣誉证书,证明该生在学术科研方面有专长,大大提升就业竞争力。

5.获得研究经费

立项项目可获得数千到数万元研究经费。

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五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精神,学校决定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基础上,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规范计划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计划的实施旨在完善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深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构建大学生创业训练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条 实施原则:兴趣驱动、自主实践、注重过程、团队合作、求实创新、培养能力。

二、管理机制

第四条 学校成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科技园办公室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宏观管理,包括制定政策、协调资源、组织评审、检查过程、管理经费、验收成果、实施奖励等工作。

第五条 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小组成员由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学生工作的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担任。学院“工作组”负责本学院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包 括组织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实施、提供实验条件、验收项目结果、管理经费等工作。

三、项目的立项

第六条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进行一次立项工作。计划项目分为国家级、校级和院级三级资助项目,校级项目分为一类资助项目和二类资助项目。

第七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原则上面向全校全日制在校二、三年级本科生。参与学生应能够按培养方案规定完成学习任务,对科学研究与发明或创业有浓厚兴趣,敢于探索与实践,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公德。

鼓励申请者组成项目组合作申请项目,原则上每组3-4人为宜,项目组最多不超过5人。鼓励跨院系、跨学科的合作。每名学生(含申请人与参加人)限同时申报一个项目,在研项目未结题时不能申报新的项目。

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熟悉该项目涉及的研究领域。如聘请其他高校、科研单位或企业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也应有校内的导师负责日常管理、协助指导工作。

第八条 学校于每年3月开始组织项目申报工作,3月至5月中旬学生准备选题、项目论证与填写申报书,5月下旬学院组织初评,5月底学校组织立项评审。

第九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创新性实验)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 2 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十条 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选题。选题要求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内容难易适度,可行性强。创新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与材料、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撰写总结报告、成员分工等;创业训练与创业实践项目内容包括自主性学习、商业计划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方案、计划参加的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计划)、成员分工等。项目内容由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不超过5人)完成,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教师1至2人。

第十一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即完成时间一般为1至2年,最长不得超过3年。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第十二条 项目评选要经过学院初评、学校评审与学校“领导小组”审批等过程。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5至7人)对学生申报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行初审,确定参评校级项目。跨学院组队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受理立项申请。学校根据学科特点按学部组成校级专家组(5至7人)评选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确定校级一类、二类资助项目。校级专家组 3 对校级一类资助项目以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再评选,最终确定拟申报的国家级项目。经过评审拟确定的国家级、校级资助项目名单,学校“领导小组”审批后,正式确定为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第十三条 创新训练与创业训练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1)项目成员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基础和基本业务素质,具有初步的综合研究能力,鼓励跨学科、跨年级组建团队;(2)项目选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际意义,研究目的明确、原理可靠、方法科学,具备研究的可行性;(3)项目应在研究对象、应用理论、采用方法或实现路径等某一或某几方面具有创新性;(4)项目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对课题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研究的技术路线清晰、阶段划分合理、阶段性任务及成果明确;(5)项目的难易程度适合团队能力,所需研究及实验条件能够得到基本满足;(6)项目经费预算合理、建立明确的经费使用制度,设备、材料等管理责任明确;(7)项目负责人组织能力较强,团队成员分工合理,指导教师具备专业能力并指导到位,项目经努力能够按时完成。

第十四条 创业实践项目评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1)项目成员具有旺盛的创业热情,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实践能力较强,团队具有基本的专业与特长组合;(2)项目选题建立在充分的市场分析基础上,具有一定技术或专业依托,鼓励从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我校大学生的创新训练项目中进行选择;(3)技术型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和市场开发价值,应具备技术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可行性,并能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4)应建立清晰的公司化运作方式,明晰利益关系,建立基本的组织架构与制度框架,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5)要编写规范的商业计划书,有基本的商业模式设计,有较详细的公司运营计划,有明确经营目标,基本运作条件和资金的需求应在现实可实现的范围内;(6)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要有风险意识,明晰项目风 4 险,建立规避机制。如项目失败,应能进行合理清算,尽量减少损失;(7)项目负责人能发挥核心作用,团队成员各尽其职关系融洽,指导教师具备专业水平或管理经验,并指导到位;(8)项目组聘请企业指导教师,签署指导协议。

四、项目运行与管理

第十五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校“领导小组”进行宏观管理,项目所在学院具体实施。每批项目公布后,参与学生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工作。项目组成员应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开展工作。全体成员应保证时间和精力地投入,自主设计和组织实施,独立进行实验,独立撰写总结报告,同时应做好训练过程记录。项目成员不得抄袭、拷贝、移植他人成果,引用参考资料须在报告中注明出处。

第十六条 每个项目配备1至2名指导教师,每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超过2个。

指导教师要根据项目的实施计划及时给予指导,保证指导时间和指导质量。在项目实施中,指导教师应在学术思想、研究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研究工作成果分析总结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研究计划;应注重学生创新思想的激发,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应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发展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坚忍不拔的态度。指导教师不得代替学生完成项目内容,也不得将自己的成果转嫁给学生。

如有特殊原因致使指导教师不能完成指导任务,学院“工作组”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变更指导老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 学校及学院对所有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定期检查安排在每年4月和10月。项目组要定期向学院提交进展报告。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检查本院所有执行项目,学校“领导小组”组织 5 专家检查国家级项目、校级一类资助项目。校级专家组还要随机抽查校级二类资助项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每次检查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存档。

第十八条 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申请变更相关事宜。

项目组成员如需变更,须由项目负责人提交申请,经指导教师审查、学院“工作组”审批,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项目组成员变更仅限人员替换,变更人数应在参加人数的1/2以内,且项目负责人不得变更。创新训练、创业训练项目人员变更事宜,限定在项目计划时间的前1/2时段内进行。

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如需更换负责人,由原负责人提出变更申请,经学院“工作组”审查,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批。变更负责人,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涉及事务。

如遇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指导教师应向学院“工作组”申请变更,学院“工作组”批准后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九条 校级项目如需延期或提前结题,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结题,须在计划时间的前2/3时段内进行,并说明充分理由,经学院“工作组”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可以延期完成。最长延期时间为一年。原计划完成时间为三年的项目,或延期后项目组成员不能在本科学习期间完成的项目,不得延期。国家级项目,原则上不得延期。申请提前结题,须提供完整的成果资料,经学院“工作组”严格审查、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方可提前进行结题验收工作。

第二十条 项目的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不得变更,否则按终止处理。

第二十一条 经项目组成员努力仍不能完成预期研究任务,或项目研究内容严重偏离原计划研究方向,该项目按终止处理。项目终止可由项目 6 组提出申请、学院“工作组”研究批准后终止,或校、院专家组建议终止。终止的项目须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二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由学校和学院共同完成,每年两次,分别在5月、9月进行。

第二十三条 项目按计划完成后,项目组向学院工作组提交结题申请,附加成果报告、发表文章、专利、产品或作品、成果应用情况、经费支出情况、项目实施记录本等资料。跨学院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受理结题申请。

第二十四条 学院“工作组”组织专家(5人以上),对本学院的项目以答辩形式进行结题评审,并对每个项目形成书面评审意见。学院“工作组”对结题项目的总体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将项目评审意见、项目结题申请资料及时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查。

学校“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申请结题的国家级项目以答辩形式评审、对校级项目以审查资料形式评审。通过评审的项目由学校“领导小组”审批后即可结题。未通过学校审查的项目,应当继续进行;对不能继续进行的项目,学院应提供相关说明材料,并提出终止意见。

第二十五条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应按照立项申请书中的实施方案进行,完成设计工作内容,项目支撑材料充分翔实,项目成果达到或基本达到预期指标,研究报告规范详实,鼓励项目成果申报专利或有偿转让,鼓励在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公开发表。

创业实践项目,团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项目支撑材料充分翔实,项目运作达到或基本达到预期指标,鼓励项目做大做强,并以多种方式引入技术、资金、生产和市场等合作者。

第二十六条 结题项目成果受益人为吉林大学。

五、条件保障

第二十七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来源于教育部专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教育部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级项目,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用于配套支持国家级项目和资助校级项目;院级资助项目由学院筹专款资助。项目经费实行专项管理,由学院“工作组”组长负责。

第二十八条 经费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1)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变更用途。(2)学校财务部门按分批次划拨到学院,由学院“工作组”进行具体管理。(3)经费列支范围包括:图书资料费、网络费、实验材料费、实验费、简单仪器费、设计费、复印费、论文版面费、调研耗材费等,原则上不支付差旅费。(4)使用经费,首先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运行情况提出申请(经办人),项目合作者证明(验收人),经指导教师同意(分管负责人),学院“工作组”组长(项目负责人)批准,方可分批支付。支出总额度不能超过该项目的资助额度。(5)项目结题时,项目组要做出经费使用说明。

第二十九条 对于延期的项目,学校不予追加经费;对于终止的项目,学校将不再下拨剩余经费。

第三十条 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无偿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学生需要跨学院进行实验,或进入科研、重点实验室使用设备、设施,或需要场地、技术、政策,可向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六、监督与奖惩

第三十一条 学校为结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一次性计算教学工作量。国家级项目计100个标准学时,校级一类资助项目计50个标准学时,校级二类资助项目计30个标准学时。

第三十二条 学校设立“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奖”,分“成果奖”、“指导奖”及“管理奖”,对训练成果显著的学生、指导工作 8 突出的指导教师及组织管理工作突出的学院予以奖励。对获得管理奖的学院,学校将在下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数额分配上予以奖励。

第三十三条 学校建立公开监督机制,跟踪各类项目实施管理,特别是创新实践项目,及时检查项目运行情况,督促项目实施,防范潜在风险。

第三十四条 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如有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违反项目经费使用规定、恶意套取项目费等行为,按舞弊论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三十五条 学院及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训练专项经费使用过程中,如违反管理要求,截留、挪用学生项目经费,将受到相应处理。

七、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校发[2008]56号)同时废止。

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六

关键词:“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效验证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我国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1,2,3], 也是“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创就业人才库、创业教育师资库、创业项目库+创业基地) [4,5,6]中创业基地类别之一“各种针对在校生的创新创业竞赛”的一种主要形式, 目前针对“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处于起步阶段[4,5,6],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1,2,3]。由于“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来源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实践, 以福州大学为例研究“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但有助于完善“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 也可以丰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内容,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 选择了本主题进行研究。

一、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概况

(一) 政策依据

根据教高〔2011〕6 号、教高司函〔2014〕24号) 、闽教高〔2012〕21 号、闽教高〔2014〕28 号) 等文件精神, 2012 年起在福州大学全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二) 宗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旨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专业兴趣为出发点,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激发创新思维和意识, 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业人才和高质量的就业人才。

(三) 创新举措

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生能力培养, 离不开好的训练平台。通过实施本科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工程, 构建实验教学训练平台、学生科研训练平台、学科竞赛训练平台、毕业设计训练平台, 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使得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正常化、规范化。

二、福州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体制构建

(一)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管理机制

1.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制度建设

为更好地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保证立项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福州大学制定了《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同时, 成立了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 教务处、计财处、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挂靠在教务处, 负责组织项目申报、评审、管理、验收、检查、监督、评价等工作。并成立院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 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成果的评审、检查、验收和实施效果评价, 并对指导具体项目的教师核定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从而保障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开展。

2. 项目来源与指导教师配备制度

福州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含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实践) 项目每年约立项500 项, 项目期限通常为一年, 申请对象主要是二、三年级的在校本科生;经批准立项的校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半年或一年后, 经中期检查, 优秀项目直接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的主要来源。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由福州大学教师担任, 原则上每个项目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创业实践项目需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3. 文案归档和后续管理

项目相关文档如项目申请表、项目结题表、项目研究报告等材料目前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学校计划将项目成果汇编成册。

(二) 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实施管理举措

1. 项目来源与内容

福州大学开展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主要来源之一, 项目范围涵盖为以下几类: (1) 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等项目; (2) 各类创新项目; (3) 教师科研课题; (4) 与学科竞赛相关的项目; (5) 学生自主开展的创新、创业训练 (实践) 项目。项目题目在导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自主确定。

2. 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指导老师由项目团队成员自主双向选择, 但要求指导老师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指导老师要加强训练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指导。以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 每一个老师每个礼拜都要在办公室坐班半天接受来自于学院、学校和所指导学生的约见和咨询, 从而有效地保证项目的指导效果。

3. 加强过程管理

(1) 申报与立项。

学校强调项目要以学生为主, 尤其是以参加过SRTP训练、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学生自主设计和选择的课题为主, 也鼓励学生与指导老师进行科研合作, 选择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子课题作为项目选题, 同时鼓励项目成员跨专业、跨年级组建。计划项目经学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初审通过后向学校推荐申报, 学校先组织专家组对推荐项目从项目可行性、项目组成员组成、指导教师、项目预期成果、项目经费等方面进行审核评议, 并结合各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学校SRTP项目情况、取得的成效等情况, 遴选出进入学校终审项目。学校再组织相关专家对入围终审项目进行答辩评议, 经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审议、终审并公示后, 确定最终推荐项目。2012 年福州大学共向福建省教育厅推荐国家级项目40 项, 获立项31 项, 另有学校自筹9 项;推荐省级项目86 项, 获立项86 项 (其中自筹36项) 。2013 年福州大学共向福建省教育厅推荐国家级项目40 项, 获立项40 项;推荐省级项目60 项, 获立项60 项。2014 年福州大学向福建省教育厅推荐国家级项目40 项、省级项目60 项, 均获得立项。

(2) 中期检查。

学校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以督促学生能够认真地开展相应的研究实施工作, 学生要根据实际开展情况填写中期检查报告, 学校组织专门的教师对中期检查表格进行审核, 对于开展状况良好的项目进行跟踪, 对于实施进展缓慢的项目则进行相应的警告, 2012 年-2013 年立项的国家级、省级项目 (含自筹项目) 均已提交了中期进展报告, 基本按计划组织实施。

(3) 结题。

学校要求项目组要认真填写结题表和项目成果报告, 并提交相应的研究成果证明材料 (如获奖证书、发表论文、专利等) , 同时还要提交一份实施过程记录、研究心得、经验与建议等各种过程材料, 同时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结题答辩, 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项目成果、答辩情况进行审核并给出最终结题意见, 通过结题评审的项目颁发结题证书。

福州大学2012 年度获批立项的国家级项目40项 (含自筹项目) 、省级项目86 项 (含自筹项目) 已全部结题, 2013 年度获批立项的国家级项目40项、省级项目60 项已分别有28 项、52 项结题, 经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对所有结题项目进行结题评审, 国家级68 项结题项目中获优秀项目28 项、良好27项、合格13 项;省级138 项结题项目中获优秀项目28 项、良好62 项、合格48 项

4. 加强交流

(1) 参加校内外交流会议。

学校鼓励参与项目的学生依托项目资助参加省内外、校内外的各种项目相关的交流会议, 为了克服经费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大量参加校外各种交流会,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至少一次的创新创业训练成果展示会和经验交流会, 也会邀请优秀指导老师来参与, 通过优秀项目团队的经验介绍和指导老师的现场解答, 帮助参与项目的学生有效解决项目开展中所面临的工作现实问题, 并有效发挥项目的辐射作用。

(2) 构建网上交流平台。

加强网上互动, 指定教务处相关人员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QQ群, 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必要帮助, 同时也有助于群中同学相互之间的交流、信息共享, 从而活跃我校本科生学术氛围, 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 学校政策支持与举措

1.加强条件保障, 保证计划项目正常开展

(1) 经费保障。

2012 年, 福州大学共获得国家级立项31 项, 另有自筹项目9 项, 学校累计配套经费达49 万元;省级立项86 项 (自筹36 项) , 学校累计配套经费达61 万元。2013 年, 福州大学共获得国家级立项40 项, 学校累计配套经费40 万元;获省级立项60项, 学校累计配套经费30 万元。2014 年, 福州大学共推荐国家级项目40 项, 学校计划配套经费40万元;推荐省级项目60 项, 学校计划配套经费30万元, 学校配套经费已列入经费预算安排并已到位。学校要求项目经费要专款专用, 只能用于学生开展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不能挪作他用。

(2) 资源保障。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主要场所。目前福州大学所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和56 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均以多种形式向本科学生开放, 包括时间开放、地点开放和内容开放, 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足够的场地和设备, 也提供了足够的指导老师, 对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创新和实践能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制定激励政策, 促进计划项目可持续发展

(1) 对学生激励。

《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和《福州大学本科学生奖励学分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规定参加项目的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可申请2~4 个奖励学分, 并记入成绩档案。参与项目的学生可以申请优先选择与项目相关的部分课程, 并且可根据项目结题情况申请免听相关课程, 但必须参加课程考试。同时,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毕业设计 (论文) 有效结合机制, 对取得较好阶段性成果的项目, 经过一定程序审批后, 可作为毕业设计 (论文) 或参加答辩, 在2012 年-2013 年度项目中共有32 名项目组成员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毕业设计 (论文) 结合, 有28 名项目组成员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毕业设计 (论文) 结合。对优秀项目组给予表彰奖励, 项目组成员达到免试推荐研究生条件的, 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时可适当优先考虑。取得优秀创新成果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文化科技创新奖学金。

(2) 对教师的激励政策。

为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对教师工作量的补贴;《福州大学本科教学奖励管理实施办法》设立了优秀指导教师奖, 对于结题的项目经专家评审后, 根据结题成绩分别给予项目指导教师奖励;《福州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 (修订) 》将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列入主要评选指标之一。

三、福州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效验证

(一) 学生积极参与

2012 年-2014 年, 在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中, 福州大学本科生积极参与, 申请项目数分别为672 项、634 项和541 项, 参与申报学生分别为2792 名、2680 名和2284 名, 分别约占当年在校本科生数的12.8%、11.9%、9.8% (见表1~表3) 。2012 年度福州大学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31 项 (另有自筹项目9 项) ,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86 项, 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34 项, 累计参与学生2327 名, 约有10.7%的学生获得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训练。2013 年度福州大学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40 项,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60 项, 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21 项, 累计参与学生2203 名, 约有9.8%的学生获得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训练。2014 年度福州大学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40 项,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60 项, 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立项314 项, 累计参与学生1721 名, 约有7.4%的学生获得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训练。

(二) 项目实施稳步推进

从项目实施检查情况看, 福州大学2012 年-2014 年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都能按项目计划要求在指导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可喜进展, 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有的项目组已研制出样品、样机, 有的项目组撰写了论文、调研报告及商业计划书。国家级项目中:2012 年度40 个项目 (含自筹项目) 已全部结题, 2013 年度项目有28 项结题。共有29 个项目组成员公开发表论文47 篇, 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11 篇;14 个项目组成员参加了省级以上学术会议;有13个项目组成员申请了发明专利11 项、实用新型专利5 项、软件著作权1 项;有2 个项目成果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 项、全国二等奖1 项、省级一等奖2 项;有7 个项目成果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全国银奖1 项、铜奖2 项、省级金奖2 项、银奖1 项、铜奖1 项;有1 个项目成果参加中国软件杯软件大赛获全国三等奖1 项和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有1 个项目成果获福建省第二届创业之星提名奖;有15 个项目组完成18 个实物作品;有14 个项目组研制出样品;有2 个项目组成立了2 家实体公司, 已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商标注册等证件;有7 个项目组成立7 家虚拟公司, 尚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2013 年有3 个项目入选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省级项目中:2012 年度86 个项目 (含自筹项目) 已全部结题, 2013 年度项目有52 项结题。共有25 个项目组成员公开发表论文37 篇, 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5 篇;6个项目组成员参加了省级以上学术会议;有14 个项目组成员申请了发明专利10 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有1 个项目组获得1 项软件著作权;有7 个项目成果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 项、省级一等奖1 项、省级二等奖3 项、省级三等奖3 项。有3 个项目成果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省级金奖1 项、铜奖2 项;有1个项目成果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福建赛区二等奖;有1 个项目成果获福建省第二届创业之星提名奖;有24 个项目组完成实物作品;有20 个项目组研制出样品;有3 个项目组成立了实体公司, 已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商标注册等证件;有8 个项目组成立虚拟公司, 尚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

四、结论

以福州大学为例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研究成果不但进一步夯实了“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基地类别之一“各种针对在校生的创新创业竞赛”[4], 也为其他高校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但是该成果是否适合其他高校, “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基地其他类别 (如其他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各类实验教学中心、中小微企业及各类专业研究生所在的学校、学校现有研究生学位点和各种科研平台) [4]如何有效构建等等, 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小明, 荣华伟, 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 (7) :21-24.

[2]张建文, 张王争, 常晓明, 等.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5) :135-138.

[3]刘长宏, 李晓辉, 李刚, 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5) :163-166.

[4]苏世彬, 黄玉林, 陆培民.“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台湾育成中心经验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 5 (6) :55-62.

[5]苏世彬, 陆培民, 黄玉林.“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措施探析——基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 6 (2) :76-80, 147.

7.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实践探索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的核心场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养摆放在更高的指导地位上,特别是经过全球、信息化的持续深入,高校培养高水准的创新型人才,已经被认定是国家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此类背景下,教育部全面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其作为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将细化出创新和创业训练,以及创业实践三类结构单元,核心动机在于促进高校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尤其是在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整上,要时刻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手段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速率,其间确保相关实践过程体验的有序强化,最终顺利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技能。

一、我国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遭遇的限制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多样,但缺乏应有的整合和互动特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以细化为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等计划内容,主张结合不同学生参与训练要求,进行丰富且实效性较高的创新创业教育手段融合。如今有关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制作的单位繁多,包括实践教学控制中心、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而制定计划的方式也各有差异,如第一课堂的实验课程和第二课堂的竞赛、讲座等活动。不过透过目前局势观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课程的设置的基础始终在于整合全校资源,不过后续的竞赛和讲座实践项目则需要仰仗于部门的基础支持条件,在资源整合绩效上明显存在落差。

(二)教师训练指导实践经验不够充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本科生,教师的核心任务,便是在其间为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整理论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常需要配备一名专业学科的指导教师,并且要求其具备丰富的研究经历和实践技能,具体负责创新训练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事务。力求在确保大学生在明确研究选题和内容之后,锁定重点内容并选用灵活的分析模式,为后续健全样式的实验方案、安全的实验操作、有效的分析处理数据、客观的总结报告撰写等工序流程流畅化衔接,提供保障。确保上述准备工作处理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创业实践项目指导,令学生透过相关课程选修、创业知识汲取和创业技能培训之后,学会像企业家一般思考问题,彰显出未来创业者高尚的素质,如具备全面性的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营销和决策能力等。

可现实中,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时间不长,同时面临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瓶颈挑战困境,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势必令后续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拓展工作衍生深刻的滞后迹象。

二、新时代下科学化布置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措施

(一)依靠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的指导,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的整合

作为现代专业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监管机构,实践教学管制中心需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和学校中的教学机构、管理单位进行深度交流探讨,保证持续有效地整合校内各类创业教育资源,使得不同机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教学引导信息至此得以全方位整合沿用,令不同类型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和讲座、创业竞赛等活动得以顺利布置,在不同教学和实践指导信息及时发布基础上,令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计划的大学生透过不同类型课外实践和课堂教学指导,彼此协作共同加快创业培训项目的实施效率。

另外,相关规划主体还有必要指导大学生及时观察校内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运作流程,同时定期开放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各类学科综合研究基地等,争取为今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专属的研究认证平台。

(二)建立实施完善样式的指导教师培训和激励引导机制

因为指导教师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缺乏深刻的认知,作为专业化监督管理机构,需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这部分教师培训教育,特别是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的教师,要及时组织他们进行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全程赋予该类群体一类自由的沟通平台,借此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再就是邀请一些专家莅临并从事项目的企业导师职务,对于项目开展提供合理的市场化建议,为项目的校内导师提供培训。

当然,为了全面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除了正常给予30课时的工作量之外,同时更需要在单位年限项目结题之后组织优质化指导教师评选活动,从中树立典范并且在职称评优中加以适当程度的倾斜,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进一步打造出一类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团队。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和实施,原本就是一类系统工程,日后学校必须持续强化过程参与、实践创新应用力度,在各类条件辅助作用下,争取国家、省级、校级项目;强化项目过程管理质量和综合效能,最终提升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06):88-97.

[2]古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13(01):104-119.

[3]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03):155-180.

作者简介:

8.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八

一、项目简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下社会转型期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从自身兴趣很身边问题切入,紧密结合专业所学知识,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社会调研和创业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具有科技创新、实物创新和制度创新含量的科技产品、研究报告、创业报告或创业实体。

二、选题原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注重学生在各个研究环节、不同研究方法、综合研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既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又受到学生专业基础薄、实践经验少、实施期限短等限制。因此,项目选题既要有相对独立、完整的研究链条,又要难易适中、切实可行、行之有效。这就要求项目选题要少些“纯理论研究”,多些深入实践的自主性、调研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或创业活动。

1.选题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特别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态领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体现较强的问题意识和现实价值。

2.选题应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适合本科生开展,难度适中,可行性强,有利于项目按期顺利完成,有利于实现资金的最佳效益。

3.选题应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科学研究、社会调研或创业实践为主要方式,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研究链条,有利于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或创业成果。

三、选题来源

1.学生自主设计的研究项目或创业项目; 2.教师在研课题中的子项目;

四、选题示例及点评

(一)创新训练项目 1.北京市公交政策优化探究

项目简介:通过调研建立北京市居民出行选择模型,分析当前北京市政府出台的交通政策的效应,针对当前北京市政府的公交企业补贴方式提出优化补贴机制,实现巨额财政补贴的最佳效益。

选题点评:北京市交通问题既有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共性问题,又有着特殊的国情和地域特点,已经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突出问题。项目选题关注社会难点、焦点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用性;能够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和数理经济模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原创性;项目调研范围选在北京,适合我校学生开展,有利于节约资金。合适的选题为项目圆满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项目在结项验收时被5名评委一致评为优秀项目。

2.面向金融紧缩环境下的中国中小民企财务困境研究---以浙江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为例

项目简介:实地调研收集中小型企业及外部宏观环境数据,借鉴杜邦分析法、动态财务分析法建立中小型企业数学模型,预测未来运营成果,为其面对的债务危机和融资困难等问题提出最优解决方案,为中小型企业走出目前财务困境并健康稳定地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选题点评:选题紧跟社会热点,符合政策倡导方向,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地点选择具有典型性,便于开展社会调查研究,适合本科生开展;紧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定量模型分析、预测并提出最优解决方案,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实验性和应用性。

(二)创业训练项目

1.中国传统文化在儿童文化产业中的渗透及相关产品设计与创业方案 项目简介:通过研究当前儿童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成功案例,寻找传统文化与儿童文化产业的结合点,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课题主要以儿童剧、儿童动画和儿童图书等领域作为主要依据,提出相关理论性的解决措施,同时形成原创的应用型方案——儿童星梦园创业计划。

选题点评:儿童文化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符合儿童文化趣味的产品是一个很有意义和很有挑战性的项目。项目既有理论研究,又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研,不仅提出了对策建议,还开发了儿童玩具产品,制订了创业计划方案,进行了创业实践,是一个融自主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一体好选题。

(三)创业实践项目

项目名称:“智慧中财”建设下中财app的设计开发与推广

项目简介:中财app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作为一个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成为中财智慧校园建设下一个里程碑式的科技服务产品,同时也会在引领所有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先锋作用。中财app功能有:(1)对外宣传的窗口,针对校外游客提供中财的整体介绍;(2)信息发布平台,将分为“个人中心、我的学院、我的学校”,提供同学急需的学习、生活等信息 ;(3)产品开发后期,加入互动社区。

9.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九

教字[2013]41号

关于组织开展201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学院:

为强化创新能力训练,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精神,学校决定启动201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现就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申报对象

申请人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2014年项目,申请人以2011级、2012级本科学生为主。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1、计划项目按照“兴趣激发、自主开展、教师辅导、重在过程”的原则,对优秀项目重点资助。

2、立项申报人要求

(1)对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文学艺术创作有浓厚兴趣,富有创新意识;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2)具有投入项目的课余时间保障。

3、申请人可以是单个学生独立申请,也可以组成不超过3人的项目团队申请,每个学生只能申请参与一个项目,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组建团队,正在承担本计划项目的学生以及承担有学校“实验

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项目的学生,不能再申报新项目。每个项目设负责人1人,其加权平均分排名应在该专业前40%。

4、项目执行时限为1—3年。项目执行时限原则上不能超过项目负责人本科学习阶段的剩余时间。

5、指导教师由我校教师担任,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已取得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并能够保证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间。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上起辅导作用,项目组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应自主设计选题、自主设计实施方案、独立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报告或论文,不得照搬或节选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书内容必须实事求是,防止弄虚作假,乱拼凑等学术不端现象,否则管理办公室有权拒绝受理。

6、对有发明创造、参加过科技创新背景(有成果证明)的学生申请计划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

三、资助额度

每个国家级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1万元。

四、立项申报程序

1、学校根据各学院学生规模及学科特点,将推荐名额分配至各学院。

2、各学院根据学校分配的推荐名额及相关要求,组织本学院的项目申报工作(学院的评选程序、办法和结果书面报教务处备案)。

3、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学生,按要求逐项填写《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申请表》报学院。

4、由学院根据本学院学生申请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跨学科项目由指导教师所属学科专业院(系)评审),并按推荐优先先后顺序排序上报教务处。

5、教务处将各学院推荐项目汇总后,组织专家评审,并对候选项目组织公开答辩会;通过的项目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委员会,并经学校主管校领导审批后向全校公布,同时报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五、申报时间

11月4日—12月3日为学院遴选阶段,各学院自行组织院内评审,并对拟推荐项目进行公示。各学院请于2013年12月4日将推荐的国家级候选项目材料报送教务处,该材料包括各项目申请表(一式4份)和学院推荐立项项目汇总表。

六、相关事项

1、本计划申报与评审的具体事务由教务处教学科负责,联系电话:3272562;电子邮箱:gxujwc214@163.com。

2、各学院在向学校报送评审结果时,除提交推荐项目申请表外,还需提供本学院推荐项目汇总表(按推荐优先先后顺序排序),并在汇总表上加盖学院公章,由主管院长签署意见。

10.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十

摘 要: 当前时代进入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互联网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契机,也发展了一大批新型互联网公司。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方向与互联网相结合,但更多的是遇到挫折。本文研究的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的实施,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创业项目如何寻求实施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项目实施

如今互联网创业日益火热,小米、支付宝、微信、美团、赶集网等互联网公司一夜爆起。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互联网创业,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更多地选择互联网作为创业方向。互联网创业的低成本、低门槛、见效快等都吸引大学生投入互联网中创业,这么多大学创业都是成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部分大学生创业是成功的,但更多的是失败的。他们的创业停留在想法上,却寻求不到实施的路径。我们要如何让创业项目落地呢?

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的梦想,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在发展的时代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互联网大公司,互联网创业有着成本低、门槛低、见效快、机会均等特点,时间相对自由,与大学生兴趣相符。很多的大学生投入互联网创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互联网创业。有一批人成功了,但有更多的人是失败的,无处落地的项目使其创业始终处于空想状态,苦于寻求不到落实的路径。解析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创业项目的实施,并积极寻求其解决方法,为大学生项目落实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项目本身的落地性不够(降低成本和简化环节)

创业项目是否可行,从其商业模式是可以进行评估的。所有的成功创业模式都符合两个特点,其降低了原有模式的成本,或者其简化了原有模式的环节。

观察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项目,我大概把互联网创业归为以下三类:利用现有互联网平台进行的贸易创业;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创业;利用互联网特点的创新创造性创业。

现在的数据表明,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创业类型比较单一,在大学生创业中利用现有互联网平台进行贸易创业占了绝大多数,多为微商、刷单、代销、淘宝等低门槛的创业项目。其本身性质缺乏可发展性,从互联网创业类型来说并不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却占绝大多数。也有大学生可以整合资源进行海外代购,这一类的创业项目可行性较低得到的往往支持不够,落地性不够。利用互联网特点的创新创业,如APP、交易平台、交友平台、创新游戏等,这些都是利用互联网的特点进行创造性创业。这种创业项目技术要求高,符合当代需求,但同时存在好坏难辨的状态。创新的创业是否真的落地,其可行性是需要时间考量的。

如今创业项目存在的问题是项目本身的可行性不高,质量不高,检验时间长,导致其难以落地。

(二)现实环境的困难

项目的可行性是导致创业项目无法落地的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实环境的困难,首先大学生在大学的环境中相对封闭,并未真正接触到社会。信息与资源接触度少,从校园所处环境来说,如今校园环境创业环境日益渐好,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校园并未正式成立大学生创业帮助制度,有很大的情况是有大学生创业帮助制度,但申请要求高,很多创业团队不符合条件。另一方面帮助少,多数是以资金帮助,但创业不仅仅需要资金,更有资源、人才、技术等需求。从社会角度说,社会消费水平高,创业团队获取资源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减慢创业项目的落地,获取投资难度大互联网创业项目众多,失败率高,社会投资公司谨慎。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来说,现实环境的困难是导致创业项目难以落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但环境正在日益变好,总有一天成为真正的助推器。

(三)创业者的经验不足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其主体是大学生,一件事情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于执行的人。这里我要说第三个阻碍创业项目落地的因素,就是创业者本身,大学时期是创业的好时期,但创业者的经历不足往往是导致项目难以落地的,创业的主体是大学生,但在项目构思或者执行的时候往往会决断错误或者无法决断,这是因为创业者的经验不足。还有大学生往往坚持度不够,无法对自己的创业计划执行到底,太年轻的创业团队往往难以凝聚。

二、对策可行性探究

创业项目的落地如此困难,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创业项目落地呢?我针对以上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一)增强项目自身的落地性

一个项目要落地,首先是其本身的落地性,从创业构思、创业策划、创业执行三方面都要增强其落地性,在构思创业项目时应与现实相结合,借鉴现实存在的项目,避免盲目地理想化创业。在做策划的时候,不能只策划项目的内容,更要策划如何让策划落到实处,从策划角度增强其落地性。在正式执行创业计划前,应先对其项目进行最终的落地性评估是否真正可行,最后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落到实处,让项目一步一步落地。

(二)积极寻求融资、社会资源

创业项目要落地,是少不了资源的,一个项目要真正落地,就要积极地融资,融资成功就证明了有人看好你的项目,你的创业项目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同。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寻求社会资源,利用身边的资源积极地发展自己的项目。在融资时也应考虑到项目日后的发展不可盲目融资而让项目的发展受到限制。

(三)校园降低孵化条件(筛选孵化项目)

大学生创业的第一站是学校,是创业的起点,校园环境是否支持,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创业能否成功。学校应进行改进,积极发展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提高创业条件支持。项目无法落地是因为校园要求起点高,对创业学生的创业支持力不够,所以学校应适当降低对支持创业项目的筛选条件,积极地支持大学生创业。

(四)寻求企业对接孵化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的发展方向必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在创业过程中可寻求有关联企业进行对接孵化,由现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其对对接企业的好处可在创业成功后得以体现,或得到创业团队的回报。对创业者来说可以得到较大的支持,对帮助企业来说可以得到技术或者资金的回报,这是个双赢的概念。

(五)加强创业团队的素质培养

一个项目能否真正落地与创业者的素质有关,往往创业成功的是有知识有素质的人才。在创业过程中,应更注重团队素质的培养,高素养的团队才能确保项目的实施落地的真实性。年轻的创业团队是资本也是缺陷,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更好地前行。

三、结语

互联网创业是机遇也是挑战,创业项目的落地要从社会和创业者两方面共同努力。加强项目的落地性,积极寻求对接企业,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社会资源的丰富及校园条件的改善。从这些方面共同支持创业者,从而使创业项目落地。要积极面对如今存在的问题,相信坚持自己的项目一定会得到开展,年轻就是要拼搏。

参考文献:

[1]陆士桢.对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J].中国思想政治教育,2012(07).

1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十一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两类, 通过该项目训练的本科生可在导师指导下提前进入科研训练, 提高科研素质并从事相关专门科学研究[2]。笔者通过教学实践, 探索出一种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医学生“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 该种模式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体介绍如下。

1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调查表明, 目前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普遍较低, 这与学生学习期间较少接触科研训练密切相关[3]。因此, 较多医学生在进入硕士学习阶段首先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基本科研素质的培养, 影响了研究生期间的工作进展。

“本硕连读”是指由本科阶段直接保送进入硕士生阶段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 部分医学高校在高考招生时即招收7年制“本硕连读”学生。“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可以将本科与硕士学习进行统筹, 形成有机整体, 缩短培养周期, 加快人才培养,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4]。遗憾的是, 很多地方高校高考招生没有“本硕连读”招考模式的设置, 因此探索能具备“本硕连读”效果的“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证实, 经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系统训练的本科生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更易通过推免或统考攻读本校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可继续深入研究同前方向的课题, 即进入相当于“本硕连读”模式。因此, 该种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的实施要素

2.1 选择适合“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的项目研究内容和项目组成员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验教学内容自主设计, 或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衍生产生。项目组成员可由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能够有效支配个人时间坚持参与研究、有读研意愿的学生中筛选, 通常可通过实验课或学生业余助研活动中观察发现确定人选。

项目组包括负责人和6人以内的成员, 指导教师首先选择1名性格随和、执行力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由组长最终确定小组成员并做好日后的协调工作。为了更利于进入“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 指导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自己承担的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 并组织学生进行文献学习和讨论, 提出项目主题和研究内容。

2.2 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在确定研究内容后, 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和分析, 经过讨论后确定研究课题名称和研究方案。由一位小组成员执笔撰写项目申请书, 全组讨论后确定申请书初稿, 再由指导教师修改定稿提交申请。

项目获批后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和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合作完成项目。项目设计和实施全过程需多次进行详尽的文献检索和分析, 指导教师应鼓励和协助学生拟定主题撰写和发表综述。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定期召开小组汇报会, 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后并协商解决, 科学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为报考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其他保研或考研竞争者中具备优势。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阅读以及口头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可以较为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初步具备了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5]。

2.3 对学生进行推免研究生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

学生必须通过推免考试或统一考试录取本校硕士研究生才能成功进入“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 指导教师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考研志愿选择的指导, 帮助学生尽早确定是否报考本校研究生。指导教师要尽力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学习资源, 定期开展小组讨论和实验进展汇报会,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 为学生在面试环节表现优秀奠定基础。

首先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推免资格[6], 在学生进组时就让其尽早熟悉学校的“保研”政策, 针对基本要求和加分因素提前准备, 如参加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等。本科生学制最后1年的9月份是研究生推免考试, 组织符合基本条件的学生提前认真准备申请材料积极申请并专心准备推免考试, 在推免考试报名后准备考试期间由没有获得推免考试报名资格的学生承担主要实验研究的工作。当年10月份推免结果公布后, 未能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需积极准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期间由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承担主要的实验研究工作为他们留出充分的复习时间。

实践证实, 接受此模式培养的本科生可在研究生考试的各个阶段表现出突出的基本功和自信的临场发挥, 大多可顺利通过考试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

2.4 对录取本校研究生的学生尽早启动研究生培养模式

推免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录取结果公布后, 录取本校的学生即可正式进入“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 指导教师结合学生此前研究课题的内容尽早确定学生硕士生阶段的研究课题, 提前启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确定硕士阶段的研究课题后积极开展文献检索和预实验, 尽早完成综述撰写和实验方案和年度计划的制定, 并按计划有序进行研究工作。

实践证实, 接受此模式培养的学生经过了此前的预培养阶段具备了基本科研素质, 能够顺利过渡到研究生学习模式, 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许多学生在研究生一年级就积累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生阶段表现优异。

综上所述,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医学生“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在现阶段发挥了良好的本科生-硕士生连续培养的作用, 有效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医学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 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 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研究生录取和学习均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对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医学生“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医学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生,综合素质,本硕连读,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长宏, 李晓辉, 李刚, 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5) :163-166.

[2]李佳凌, 巫岳龙, 余鸿.重视加强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科研实验项目的开展[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 (7) :968-969.

[3]侯敬申, 王伟雄, 王斌, 等.医学院校本科生进行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 (19) :3754-3756.

[4]楼群英, 吴淑媛.地方院校“本硕连读”培养模式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24 (6) :10-12.

[5]周业波.科研训练中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 (4) :550-552.

1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十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一、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条件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二、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的具体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三、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四、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创业实践项目的周期一般不超过4年。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工作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项目申报、负责监督实验计划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等。“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验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各学院开展相关工作。

第四条 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和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委员会由各学科教学科研水平高、有热情、肯投入且具有一定创业背景的教师组成。

第五条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和“大创”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学院成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负责本院项目的实施管理。

第三章 项目申报及立项

第六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面向在校本科生。其中,创新实验项目以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仅限五年制)学生为主。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以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仅限五年制)年级为主。

第七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于每学年春季学期开始。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团队向学院提出申请。

一、申请创新训练项目要求:选题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经费预算合理。申请学生应当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学有余力,主修专业课程无不及格。申请项目组的组员一般控制在3-5人,小组成员必须具有相对独立研究内容,且具有明确的分工。同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5人。

二、申请创业训练项目选题要求:项目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商业计划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前景性、风险性、可持续性、经费预算合理,论证充分。项目是学生团队申请,要求团队成员主修专业课程无不及格。项目团队申请的组员不超过5人,团队成员必须有相对独立研究内容,成员有明确分工。同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团队不超过2个。

三、申请创业实践项目选题要求:项目思路新颖,目标明确,方案切实可行。项目是学生团队申请,项目团队申请的组员不超过5人,团队成员有明确分工。聘请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具有经营企业经验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

第八条 各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学生的申请书进行预审、答辩,择优推荐项目,参加学校项目评审。学校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各学院申报的项目进行遴选,确定立项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发文公布。

第四章 项目中期管理

第九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运行实行动态管理:

一、参加计划的项目组学生要遵从导师的安排和指导,合理地安排课程学习和课外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如果学生在参加计划项目期间受到学术警告或主修课程考试出现不及格,将终止学生参加资格。

二、项目立项后的第二年春季3-4月,学校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项目中期检查不合格,且无改进措施确保时间精力投入以达到原计划目标情况下,学校将减少或终止经费资助。

三、在中期检查过程中,项目若进展顺利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将给予追加经费,并择优推荐优秀项目申请省级、国家级项目。

四、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一般不得变更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发生学生兴趣转移确实需要变更项目计划时,项目组应提前提出变更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各学院于当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第4周将变更计划项目送学校教务处备案。

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项目组申请提出延期,须在计划截止日前一个月,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详细阐明延期的缘由。经指导教师同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小组批准后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原则上每个项目只能申请一次延期,延期时间最长一年。

第五章 项目结题管理

第十条 项目结题验收包括如下程序:

一、项目完成后,各项目负责人填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申请表》,提交相关项目研究总结报告、研究成果,或者项目创业报告材料等。

二、各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组织专家组对学生提出的项目结题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答辩和评议,同时提出成果及学分认定意见。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后,根据项目组成员工作表现给予0-3学分,并记录在学生成绩卡。课程为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选修课。

第六章 指导教师聘请与管理

第十一条 学院要聘请有热情、肯投入、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承担创业训练的指导教师要求有一定行业背景和创业经验,鼓励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指导本科生创业训练或直接担任本科生创业训练导师。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双导师制,聘请企业一线人员和本校相关教师担任导师。

第十二条 学生可根据项目需要跨学科聘请指导教师,个人项目指导教师为1人,集体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2人。

第十三条 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指导职责,主动加强过程指导,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计划,监督学生按时完成项目,并取得预期成果。第十四条 项目导师安排应尽可能与本科生导师结合起来。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工作量按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教学工作量计算。承担创业训练或创业实践项目的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视同承担带队实习的教学工作量计算。

第十五条

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如其指导的项目获得国家级或省级教学成果奖,经学校专家委员会认定后,在其申请职务高聘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六条

学校在“985工程”经费中,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实施。对入选国家“大创”计划的项目,学校给予配套经费支持。

第十七条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由承担项目的学生在预算框架内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大创”项目经费。经费开支项目的报销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经指导教师审核、确认,项目负责人签字方可报销。

第十八条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复印)图书、资料、药品及器材,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调研及文案策划活动等。院系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十九条 经费使用按批准申请书中的预算和学校财务管理规定执行。学校对项目经费实行监督管理,项目结束后进行决算,并接受审计部门监督。

第八章 条件支持和氛围营造 第二十条 学校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创新创业训练任务。特别要为参与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或孵化服务。

第二十一条 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向参加项目学生开放,同时为申请在实验室开展“大创”项目的学生预留位置和时间。

第二十二条 学校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利用短学期邀请知名校友开设“校友创业论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企业创新”、“KAB创业基础”、“ 创业管理”、“文化创意产业”、“证券市场与投资”、“ 公司战略经济学”、“ 投资学”等全校性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

第九章 表彰与奖励

第二十三条 每年举办优秀项目评选活动,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学生承担项目如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突出成果,在保送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推荐。

第二十四条 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并进行表彰与奖励。

第二十五条 学校图书馆将推荐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OAPS(Outstanding Academic Papers by Students)交流计划。

第十章

第二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各学院根据本管理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1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十三

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以期在未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12月3日下午2点30分,在新余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一楼会议室开展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答辩会。

本次答辩会,评委由陈枭,潘洪科,吴闰生三位老师担任,共同对14个项目进行评分。

答辩会

评委老师

项目展示

各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展示环节以PPT路演模式详细的介绍了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团队人员,理论依据,项目经费,项目计划以及项目研究意义和目的等。

评委点评

在项目展示结束以后,三位评委老师对每个项目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就项目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活动意义

1、增强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

2、有效引导并鼓励青年大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3、营造“人人想创业,人人争创新”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4、贯彻了国家创新创业的理念

以上,就是小创这次分享的活动情况啦~

小伙伴们~

你们是否也对项目答辩有兴趣呢

只要你有好的项目想法,敢于实施

小创相信你也可以的呦~

1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 篇十四

1 大创项目开展情况

我校大创项目从2008年开始首届立项, 至今历年8年, 从单一校级项目层次到如今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三个层次, 从仅有的30项校级专项资金资助到近百项省财政厅资金支持, 我校大创项目在层次、数量与质量上完成了质的飞跃, 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我校大创项目受益面广, 成果丰硕。大创项目开展6年来, 辐射影响学生参与创新科研项目人数达5000多人, 科学研究氛围逐步形成, 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篇数逐年增加。刚结项的2012年省级大创项目, 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5篇、应用成果4项和创业实战5项。大创项目培育了省级以上挑战杯等竞赛奖项多项, 2012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合状况调查》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广东毕业季文艺策划》获第十二届“挑战杯”省级铜奖;2013年培养的省级大创项目《印先生图文快印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向阳花开网络花店》分别获首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金奖、省级铜奖等。同时大创项目培育了多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 存在的问题

从取得的成绩来看, 大创项目已然成为我校大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 但大创项目开展过程与结项情况中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忽视。

2.1 项目结项率低

调查数据难获取、数据分析结果没达到预期效果、团队凝聚力不够等困难让少数项目组产生畏难心理, 项目开展动力与信心不足, 导致中期检查与结项均有少数项目自动撤项或项目质量太差无法通过结项评审的情况出现。2012年大创项目的结项率仅为62.3%。

2.2 项目质量不够高

虽然有评审专家根据项目评分标准对项目质量严格把关, 但从学生提交的结项成果与答辩表现来看, 项目质量还是存在各种问题, 比如问卷设计不够合理,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不当, 论文格式不规范, 文章逻辑不够清晰等。

2.3 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大创项目作为学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 涉及的专业知识跨学科跨专业, 如果没有老师引导指明方向, 传授专业知识, 学生即使有一腔热情, 项目的开展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实际的项目开展中, 由于学生没有积极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或指导老师因科研、教学事务繁忙等原因指导不够充分, 以致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 对策与建议

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 通过加强项目管理, 完善激励措施,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1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 突出项目育人过程

不断完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 注重过程管理, 监控项目质量。大创项目实行专家评审与指导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开展教务处跟踪管理的过程管理模式。项目由“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审”三环节构成, 各个环节均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突出过程育人, 实施过程评价强调选题前期研究基础、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实践性结论, 发表论文等过程;项目结项重点关注研究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生产实践第一手资料, 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项目成果要求公开发表论文, 突出小论文撰写的过程规范化训练, 培养严谨的学术规范。项目在立项申报、中期检查、结项论坛过程中均采用公开答辩形式过程指导, 评委专家对项目选题、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根据项目特点, 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指导过程相当于一堂“社会调研+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综合性的课堂教学。

3.2 关注项目质量, 实施项目动态管理

3.2.1 项目晋级、降级机制的动态管理

由于存在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项目级别, 项目经费资助金额上也有很大差异, 低级别的项目有强烈的意愿晋升更高级别项目。鉴于此, 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晋级、降级动态管理, 既可以激励项目组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也让高级别项目组为了保持原位不被降级, 更加认真对待项目开展。动态管理也让项目组明白成功立项仅仅是项目组迈出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项目开展工作才是重点, 不能怀侥幸心理、用敷衍态度对待。项目动态管理在中期检查时实施, 由评审专家团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做出优秀项目晋升和不及格项目进行降级或撤项等决定。

3.2.2 项目团队的动态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团队的构成的科学合理性, 充分发挥成员的才能, 保持项目团队的活力, 允许项目成员变更, 理由充分的条件下可以更换项目负责人与指导教师, 鼓励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组合。

3.3 配套激励政策

学校制定了《广东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的有关激励措施, 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创项目的导师, 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指导大创项目完成结项的教师, 学校按规定分项目级别进行奖励, 并由学校颁发大创项目指导教师证书。

学校将育人成果纳入申报上一级职称申报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博士以及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 增强指导教师队伍的质量。

搭建学生科研和创业平台,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研究方法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创业专题讲座,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郭莉, 王菡, 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06) .

[2]刘大军, 罗一帆, 周合兵.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08) .

[3]廖蓉.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03) .

上一篇: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说明下一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