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10篇)
1.*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篇一
天津市大港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总结大港区地处天津市东南部,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大港历史上曾是退海之地,随着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石化工业的兴起,其战略地位与经济地位日趋凸现。1979年11月xx正式批准设立大港区。辖五街三镇,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区政府所在中心城区面积19.03平方公里。大港建区至今已走过了25年的创业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建区头16年,实现了由盐碱荒滩向全国重要石化工业区的转变;“九五”期间,实现了由厂矿生活区向花园式城区的历史性跨越;“十五”期间,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和区级财政收入分别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初步形成了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具有现代化雏形的滨海城市。2003年完成区域国内生产总值153.6亿元,区属国内生产总值53.2亿元,实现三级税收34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5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亿元,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2平方米。经过全区人民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相继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主要工作进展大港区对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高度重视,自1989年全国爱卫会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后,区委、区政府以此为契机,坚持从大港的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创卫工作的先进经验,大力开展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市容环境、加强卫生防病、健全管理机制等一系列创建活动。1992年12月区政府批转了区创卫办制定的《大港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区规划(1993年-1995年)》。1994年1月被天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命名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初验基本达标区,同年12月被命名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验达标区,创卫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并在全国爱卫会、市爱卫会组织的历次卫生城市检查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2000年全国爱卫会印发《国家卫生区标准》后,我区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区的奋斗目标,区委、区政府将创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决心举全区之力,力争用4年的时间把大港区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区,并在2001年通过了市爱卫会的考核,被命名为天津市第一个市级卫生区。几年来,我区瞄准《国家卫生区标准》,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前申报国家卫生区的五项基本条件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和城区除四害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区标准》。今年4月上旬,全国爱卫办专家组来大港区对创卫工作进行帮助指导,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薄弱环节,逐项改进落实,创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回顾近几年我区创卫工作历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环境不断优化大港城区是由厂矿生活区演变而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严重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打破先天不足的“瓶颈”,我们近几年累计投入89亿元,大规模进行城市环境建设,做到年年有目标,年年有重点,年年有变化。目前,我区城市交通基本形成了内部畅达、外部环绕的“三纵三横”城区道路网,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47平方米;采取BOT方式筹集资金建设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运用集合式信托投资方式募集资金9000万元进行城区雨、污排管网建设;投入530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建成108公里环港通讯光缆和3条对外通讯光缆;改造水电气暖等市政设施,居民天然气人户率、供暖率均达到100%。对城市设施的适度超前建设,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区委、区政府以创建国家卫生区为契机,以城区创卫带动农村创卫,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施农村城市化工程,即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把我区农村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3个中心镇和24个中心居住区,让10万农民住进环境整洁、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居住舒适的公寓式、别墅式现代化住宅小区。
(二)抓好园林绿化建设,积极探索盐碱滩涂绿化新路子大港区由于是退海之地,城区土壤含盐量达到3‰,绿化难度较大,据测算,每种1平方米草坪或种植1棵树,需要投入100元。为此,我们因地制宜,攻坚克难,积极实施“绿色行动”。邀请植物学家、土壤学家到大港,攻克在盐碱地上搞绿化的关键性难题。以世纪大道绿化为突破口,改造后的世纪大道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6%,成为天津市最宽最绿最美的文明示范路;积极构建“以改善环境为根本,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单位绿化、居民区绿化为基础,以防护林为屏障,以官港森林公园为基地”的绿化体系;在地势低洼,土地盐碱的自然条件下,采取挖渠换土、暗管排碱、建隔离层等方法搞绿化,逐步摸索出了盐碱滩上搞绿化的有效方法;坚持绿化与新辟拓宽道路、新建改造居民区、市容景观建设三同步,形成了以街头绿色小品为点,道路两侧绿化带为线,小区庭院式绿化和绿地广场为面的绿化格局;大力实施绿色工程,投入8000万建设占地1000亩,绿化面积占46%的示范生活小区;新建100米宽,40米绿化隔离带的城区北环路,对城区10条道路进行改造;进行l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天津大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不懈努力,1999年大港区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称号。近年来,我们又投入3亿元,新建绿地300余万平方米,植大树100余万株,截至2004年上半年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5.91%和38.72平方米。
(三)注重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确保石化基地可持续发展大港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一方面丰富的石油和石化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石油和石化产业的高污染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大港区特殊的区情和产业特点,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发展思路,生态环境建设为题中之义,并提出了建设全市乃至全国最绿、最美、最洁净城区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区制定科学的环保规划,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工程”,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狠抓驻区大企业污染源治理;投巨资对200余个污染项目实施整治,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大港电厂等一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现已成为花园式的厂区。在巩固现有工业污水处理率100%的基础上,为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日处理10万吨的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目前一期3万吨已投入使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95%以上,进一步巩固我区各项环保指标的领先地位。以空气质量、噪声治理、水质治理为重点,对城区10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并网,加强 “三堆”和粉煤灰运输的执法监督管理,加强了城区湖泊河渠水质的治理。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大港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近年来,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治理城区煤烟型污染工作,对锅炉、茶炉、餐饮大灶等各种燃烧设备进行了集中整治,撤消4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取暖锅炉,对大吨位锅炉实行除尘脱殖双重治理。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了大面积古泻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城区规划出1500亩土地,搞环保型绿化,建设城中生态环保林,成为阻隔城市污染的一道绿色屏障。创造了在全国评比中连续多年大气环境质量始终稳定在国家二级水平,其它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功能区标准。全国人大环保执法检查团、国家环保总局等多次到大港检查环保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区域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国家决定投资近500亿元,把100万吨乙烯、1250万吨炼油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电力项目放在大港,石化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和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四)开展城市综合治理,城市管理方式和规律日趋清晰城市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运用新手段,建立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紧跟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功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大港区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疏堵结合,把综合治理作为探索城市管理规律,强化城市环境建设的重点。我区建立健全了区、街、居委会三级市容环境管理网络,城市管理实施综合执法,市容环境管理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在天津市率先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确保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良性互动。坚持疏堵结合,是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几年来,全区统一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104个,其中新建市场22个,新增经营摊位5300个,使占路商贩全部退路进厅,改变了以往城市管理“打游击”的状况。同时,积极启动“农改超”工程,在提高商业设施档次的同时,确保了城市环境卫生整洁。严格查处运输洒漏造成的道路污染,净化城区道路环境;对原有机扫车辆进行改造,并购进先进的机扫车辆,道路机扫率达到了30%以上;建设10个垃圾收集间,对居民楼的垃圾道进行封堵,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和垃圾袋装化,对垃圾集中密闭转运,确保城市环境的整洁;采取政府投资、引资和社会兴建相结合的方法改造维修27座公厕、新建10座公厕。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治理,市容环境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全区各级政府和卫生防疫机构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充实和加强传染病管理监督队伍,制定切实有效措施,抓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了疫情报告网络,特别是非典防治报告网络,依法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斗争中,全民动员,紧紧抓住大港区地域广阔、企业跨地区经营且流动性大的特点,全面防控,以街为战、以镇为战、以企为战,取得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零报告的可喜成绩。2004年,我区加快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建设新的大港医院;重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医院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步伐;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强非典等重大疾病的防控;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全区医疗管理水平。
(六)狠抓除害工作,“四害”密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大港是城乡混合型的滨海城区,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251毫米,由于气候特点,加上湿地面积分布城区周边地区,蚊蝇鼠蟑易于繁殖,给除“四害”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为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除“四害”工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区领导包片,业务部门指导,基层单位为主体的除“四害”机制;建立健全了区、街、社区三级除“四害”网络,设专(兼)职除“四害”工作人员,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坚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形成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尽其职,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大港区消毒除害服务中心,目前有7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5名为除“四害”执法人员;制定除“四害”单项工作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各街道办事处和条口单位有章可循,阶段性工作环环相扣,使除四害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日常化管理模式;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爱卫系统领导及除“四害”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加大除“四害”经费投入,从2002年至今全区除四害累计投入达147.5万元;驻区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有力地保障了除“四害”工作的开展。几年来鼠蟑蚊蝇密度有效地控制在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今年6月通过了市爱卫会对全区灭鼠、灭蝇、灭蟑成果的复查考核。
(七)紧紧抓住创卫契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创建国家卫生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围绕创卫工作,注重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注重夯实基础,不断推进城市精神文明进程;注重设计载体,不断提高全区整体文明水平。以创卫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六进社区”活动(科教、文化、体育、卫生、环保和法律),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建设了一批文明小区和文明楼院;开展“万名市民环境大清整”,先后组织7次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0万人;组织社区环境志愿者队伍70多支,在“文明护绿”、“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四个一”活动机制,即紧贴创卫工作,每个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抓住一个重点部位、开展一次联合检查、进行一次全面通报;坚持每周五早晨义
将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年目标管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奖励。对领导不力,落实不到位的,扣减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年终目标管理奖。加大督查力度,由创卫指挥部效能督查组或会同区委督查室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创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以督查专报的形式在每周例会上给予通报,并上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确保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创卫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我区创卫工作从加大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开始,至今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特别是近4年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创卫活动,逐步探索和积累了北方城市创卫的一些经验,但是与我国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五小”问题上,卫生条件改进难度较大,有治而复返的现象;二是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与城区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三是部分农贸市场的环境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农改超”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四是部分市民的文明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了加快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区的进程,巩固已取得的创卫成果,近期区创卫指挥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连续召开多次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加大“五小”问题的整治力度,借鉴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区的实际,寻求规范化、制度化的新路子。加大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实现环境卫生保洁经常化。加快集贸市场“农改超”进度,提高商业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彻底改变整体环境卫生状况。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早日把大港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卫生区。
2.*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篇二
区城管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及2010年我市将大力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我区实际,针对目前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重点及突出问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整治
行动,抓巩固、防回潮、促落实,努力使我区市容市貌、大环境卫生有较大改观,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确保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城区为目标,以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城市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为目的,准确认清和把握当前城管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确保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各项目标落到实处,为贵阳市、云岩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主题
强化城市管理,突出重点、难点,提高管理、综合执法水平,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三、工作目标
2010年创国家卫生城市;
四、总体要求
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重点针对我区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彻底整治,强化长效管理,全面提升市容环境、生活质量,通过加强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提高市民公德意识、文明意识、革除陋习等社会治理,营造“卫生、整洁、安全有序、和谐、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最终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目标。
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为确保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有计划地开展,成立云岩区城管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区政府副区长)(兼)副组长:xx(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xxx(区城管局局长)(兼)
成员:xxx(区城管局常务副局长)xxx(区城管局副局长、xx办主任)xxx(区林业绿化局局长)xx(区公安分局副局长)xx(区工商分局局长)xx(区商务局局长)xx(区环保局局长)xx(区建设局局长)xx(区国土分局局长)xx(区民政局局长)xx(区市政所所长)xx(区环卫站站长)
xx(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中北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环北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镇镇长)
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xx(xx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负责整个行动的方案制定、组织、督促、检查、协调工作,建立城市管理工作例会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将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到办公室参与工作。
六、行动时间、范围、步骤
(一)时间: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
(二)范围:全区范围内。重点是市容市貌管理(占道经营)、城郊结合部和小街小巷、楼群院落环境整治,市政、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拆除违法建筑,夜间市容市貌管理(夜市等)、建筑工地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公厕管理、户外广告及“野广告”整治、供水设施整治。
(三)步骤 总的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查找问题。(2月25日—3月5日)广泛发动,宣传动员。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排查创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制定整治方案,完善工作资料。第二阶段:落实责任,全面整治。(3月5日—3月31日)
按照制定的创卫工作实施方案,分解目标,细化责任,落实措施,积极组织,系统整改。第三阶段:检查验收和长效管理阶段。(4月1日以后)
通过上阶段的集中系统整治,查漏补缺,再次总结经验,完善长效措施,迎接上级部门检查验收。
七、主要工作及责任落实
(一)城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3.*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篇三
区文明办:
为巩固我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切实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家文明城市的检查验收,根据区政府《文明城市创建责任分解表》和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监督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认真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按照职责分工,紧扣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工作重点,深入发动,周密组织,逐项整治。现将近期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对责任范围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我局专门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首的**区卫生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在此基础上,经过周密部署,将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直属具体责任单位,并责任落实到人。在创建工作期间,领导小组及时对责任单位创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对措施不实、创建工作推进不力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批评教育,从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整改,确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明确创建重点、突出监管效果
1、加强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我局利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有利契机,并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规,对**新城范围内的旅店、招待所、茶座、公共浴室、美容美发店、足疗馆、学校等60余家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均在醒目的位置设置禁烟标志,从而督促、引导上述场所负责人加强场所控烟工作,杜绝吸烟现象,不断提升场所文明卫生形象;与此同时,我局也加大对系统内医疗机构禁烟工作的检查力度,积极组织检查组对全区所有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截至目前区人民医院等19家医疗机构被命名为“无烟单位”,在5月31日我局还开展了第24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通过不断营造氛围和现场检查指导,确保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公共场所等场所控烟工作的顺利完成。
2、加强经营性公共场所单位卫生整治工作。自5月份以来,我局按计划、分阶段,以环境卫生、证照齐全、制度完善、设施齐全、消毒规范为整治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城区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住宿场所和休闲娱乐场所等场所的卫生整治力度,先由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上述场所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再对照整治标准对整改单位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对整改不积极、不能很好配合创建工作的单位,在进行通报的同时,我局坚决依法加以处理,通过以抓反复、防回潮为重点,努力建立健全卫生监督长效工作机制,保证集中整治达标成果持久长效,以迎接上级创建办的检查验收。截至目前,我局共出动检查人员160人次,出动车辆50余辆次,对城区50余家各类公共场所单位进行了集中整治,下达整改意见书30份,使上述公共场所单位做到了“两证”齐全,并亮证经营;建立健全了“五病”调离的相关制度和记录;落实了公共物品、用具消毒制度及完善了消毒措施。通过加强经营性公共场所单位卫生整治工作,有力推进了我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3、加强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管理。目前,经过调查摸底,我区城区范围涉及二次供水的单位共计32家,其中21家单位虽有高位水箱等设施,但并不以此为生活饮用水,而是用于环境清洁和消防等其它用途,有11家单位是将二次供水作为生活饮用水,针对这11家重点单位,我局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对部分单位在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上岗、水质检测、清洗消毒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检查指导,同时我局已对上述11家二次供水单位建立了卫生管理档案,并对这11家单位的二次供水均进行了抽样检验,检验结果各单位的水样均未超标,充分表明了我区城区范围二次供水单位的水质是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检查中,对各单位在二次供水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局均出具了整改意见书,及时督促各单位加以整改,通过加强对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了辖区二次供水单位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及其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另城区、**、**等供水泵站均由***卫生监督所负责,与市卫生监督所联系后,证实泵站台帐资料、制度等均比较齐全)。
4、加强城区校园周边医疗环境整治工作。按照市、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关要求,近期,我局还组织执法人员对**城区中小学校校园周边医疗市场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校园周边出现的非法行医或以人工流产、性病诊疗业务为主的诊所进行检查,只要存在上述情况,一经发现,立即查处,本次集中整治我局检查了**城区4所中小学校校园周边范围,未发现有非法行医或以人工流产、性病诊疗业务为主的诊所。
5、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区各乡镇均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村建有卫生服务机构,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看病需求,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减轻了老百姓负担。
6、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证照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管辖,小作坊、小摊点由工商、城管、食药局共同管理。
三、下一步措施打算
根据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要求,结合我区当前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际进展情况,进一步加强我部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力度和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我局创建工作水平。
1、进一步加强对经营性公共场所单位、二次供水单位、校园周边医疗环境、控烟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努力加大督查力度,通过服务指导和严格执法,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向深入。
2、继续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加强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卫生及法律意识,从而使其在经营中自觉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不断提升我区相关行业的环境卫生水平。
3、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控烟、中小学校校园周边医疗市场监管等方面长效管理机制。
4.创建区卫生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篇四
自学校成立以来,我校就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对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自我完善,努力创建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小学坐落于××××,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绿化率达××%,是一所办学规模××个班的小班化学校。目前学校共有教师××人,学生××人。学校按照一类学校标准建造,校园环境优美,景观富有品味。学校卫生设施齐全,厕所设施完备,水冲式厕所为提高校园卫生标准提供保障。
二、申报区卫生先进单位条件简述 1.组织健全,高度重视。
学校上下对卫生工作高度重视,认为卫生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有校长、教师、工人、学生组成的卫生管理组织,校长担任学校爱卫会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有党支部、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成员,卫生老师,年级组长等。形成了一支涵盖学校各部门的组织队伍,力争形成合力,提高学校卫生工作。同时有完善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配备专门的卫生保洁人员,并与社会卫生、环保专业机构紧密合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加强对学生的卫生环保教育,定期开展教职工、学生健康体检,学校卫生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提升。与××消杀公司签订协议,定期做好蚊蝇、蟑螂、老鼠的防控工作。
2.落实评比,注重保洁。
学校卫生室将卫生评比纳入日常工作,每周通过小小卫生员、值日教师检查评定,对各班卫生工作进行评价。学校是育人场所,文明场所,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学校定期组织卫生大扫除,通过组织评比,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努力做到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加强环境建设,做到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处场所、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
同时,进行检查反馈,卫生老师,值日教师,小小卫生员及时反馈检查情况,以表扬和建议的形式促进行为规范的落实。通过反馈单、校园网,短信平台及时的 1 评价,形成了共识,全体师生十分重视卫生工作,班级卫生责任到人,分工负责,及时打扫,做好保洁工作,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更是不辞辛苦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育局每年将卫生工作列入学校考核,学校卫生老师认真落实日常工作,各级领导经常来校指导工作,学校充分重视卫生工作,校园整洁,常规工作得到不断落实,整洁的校园环境给来校的领导来宾留下美好的印象。
3.加强管理,不断努力。
学校重视对卫生工作的投入,招聘了专职的保洁员,还定期请家政公司对学校玻璃墙面等保洁较为复杂的地方进行保洁。同时划分一些学生打扫有困难的地段,如图书阅览室,风雨操场,行政楼等作为职工的包干区,每周进行评价,确保校园环境整洁。
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卫生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落实健康教育。每学年组织健康知识教育与测查,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学校教育学生做到在校不吃零食,不乱扔纸屑垃圾,饭前饭后便手,不到无证摊上买食品等。卫生老师每个月还不定期地组织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对每个学生手、指甲、头发、面、耳、颈、衣服、鞋帽进行检查,督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建立卫生晨检制度,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我们利用校讯通、广播等,让大家提高认识,参与管理,坚决杜绝有害学生健康的现象发生。近年来,每年春夏之际疫情较多,学校积极面对,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加强宣传教育,做到无传染病暴发疫情,无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学校食堂工作专人负责,目前在联系食堂的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区卫生防役部门的要求做好基础建,添置相关设施设备,保证食堂有“三防”和餐具消毒设施;仓库物品离墙垫高;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并培训合格上岗,个人卫生良好。我们在食堂管理方面,建立膳委会,派专人对食堂进行规范管理,并对进货物品进行验收;平时经常对学生进行饮食卫生教育,午餐时,各班有老师护理。食堂启用后,我们定期要求食堂进行整洁,确保食堂饮食安全。落实每天进货的留样,每周菜谱的制定,确保食堂工作无安全事故发生。
我们的学生饮用水是××有限公司提供的纯净水,我们有专人负责,保证每两周对饮水机消毒一次。学校还积极开展控烟活动,学校教师中无吸烟人群,对来校人员中的吸烟者进行劝阻,会议室有禁烟标志。
三、需要努力的方向。
卫生工作需要细致的努力,卫生工作也是没有止境的。尤其学校周边道路正在建设中,灰尘较多,校园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新校舍投入使用不久,一些硬件设施正在完善中,因此学校需要逐步完善与提高。目前在区防疫站,卫生监督所,镇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学校努力提高卫生工作标准。牢固树立卫生工作为保障的思想,提高意识,将卫生工作的落实作为一项基本任务。明确卫生工作反映的是学校的整体面貌,也是学校工作水平的直接体现。
回顾学校的卫生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教职工,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抓住新校舍投入的契机,提高校园的育人品质,努力做到校园环境整洁美观。
这次××镇政府推荐我校参评××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既是对学校的充分信任也是积极的鞭策。希望上级领导对学校的卫生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校以创建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学校的整体提高与发展。
××小学
5.区卫生人才工作汇报 篇五
年初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卫生工作者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实施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的总目标,紧紧抓住我局“三篇文章,五个突破,八项工作”这个主题,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进一步作好下半年工作,全面实现我局今年各项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管理,强化质量,全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1、以提高质量、规范管理为主题,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
年初,卫生局即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医疗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4 月份又印发了 500 余本《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广泛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以进一步完善质量目标管理,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5 月份专门组织检查小组对全市 25家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开展了消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等薄弱环节严格进行整改,有效消除了内部隐患。6 月初,我局重新建立公布了医疗质量控制、血源管理、病历、放射、检验、b 超等 14 个质控中心,各中心成立后立即着手制订工作计划、建立规章制度、完善质量标准,加强对医疗机构各环节、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有力地推动了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半年来,卫生系统积极投身于“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始终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靠制度调动积极性,靠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把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医护质量较往年有显著提高,医疗纠纷上升较快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业务量稳中有升:1
—5 月,我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中心医院实现业务收入 11363 万元,门诊人次275175 人次,出院人数 8344 人,分别同比增长 31.14%,22.9%和 18.9%。
2、以立足农村、服务大众为宗旨,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为进一步巩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成果,卫生局组织考核组对我市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范达标情况进行了验收。25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验收达标的 24 家。村卫生室达到甲类标准的有 62 家,乙类标准 265家,丙类标准 21 家。我局还专门组织财务人员对村卫生室规范建设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和反馈,以确保专款专用。为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年初以来,我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了卫生信息网、卫生办公自动化系统顺利开通和投入使用,投资 40 万元的公共卫生管理软件完成开发。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我局继续深入开展市属医院与镇街中心卫生院的结对帮联活动,加强农村医务人员培养,加强卫生技术、设备的合作与交流,逐步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
3、以中医院“创诚信医院,迎二甲复评”为契机,继续做好中医中药工作。
半年来,全市各中医机构继续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以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的内涵建设,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市中医院1-5 月完成业务收入 2724 万元,门诊人次 88646 人次,同比增长 10.8%和 24.78%。5 月 17 日,中医院召开“创诚信,迎复评”动员大会。全院上下全力以赴投入到创“诚信医院”、迎“二甲”医院复评的准备工作中。目前,“诚信医院”已经上报验收,7 月将迎来“二甲”复评验收,这对中医院的未来,对我市中医事业的发展都将是关键一战。局党委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作精心部署和安排,主动加大对复评工作的支持和监督力度。
4、以“母婴安康、儿童优先”工程为平台,扎实开展好妇幼保健工作。
xx 年,市妇幼保健院一手抓妇保工作,一手抓新住院大楼搬迁和投入运行,各项工作呈现齐头并进之势。1—5 月,全院实现业务总收入 2109.42 万元,门诊人次 13.3 万人次,出院人次 2215 人,同比分别增长 40.17%,12.74%,38.5%。作为我市重点建设学科妇产科、儿科规模和效益进一步凸显。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妇幼保健的管理和技术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半年考核、改善门诊工作环境等多项措施,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市产妇数 3593 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7.4%,住院分娩率 100%;对全市二胎绝育术后妇女完成妇女病普查 11265 人;全市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 4497 人,筛查率 92.5%,0-3 岁儿童系统管理率 91.55%,7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1.84%,新生儿死亡率 4.69‰。
5、以依法采供、狠抓用血安全为核心,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工作。
为加强对血液质量的管理,市血站改质控科为质管科,以加大对采供血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测和控制。同时,积极巩固和加强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全面落实用血报销和互助金退还政策,围绕 6 月 14 日—世界献血日加大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多管齐下,有力地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今年 1-6 月,我市参加无偿献血人次 6541 人次,无偿献血量 122.2 万毫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 100%,成份输血率 94.3%,几项主要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深化改革,理顺机制,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迈开大步。
1、苏溪中心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我市卫生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试点——苏溪中心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于 6 月底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市今年卫生事业改革重头戏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首战告捷。自去年 12 月份开始,苏溪中心卫生院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杜纲教授工作小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了“苏溪中心卫生院岗位、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项目研究。设计了苏溪中心卫生
院的岗位、绩效和薪酬管理流程,提出以建立和健全岗位、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4 月份改革方案基本成型交职代会讨论通过,5月 30 日方案通过卫生局审批并进入具体实施阶段,6 月 31 日改革基本结束。从本次改革的结果看,该院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打破了员工身份界限、职称界限,组织人员结构趋于合理,鼓励竞争、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为全市卫生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开了个好头,增强了卫生系统加快改革的信心。
2、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全国卫生系统改革研讨会召开后,政府对卫生工作承担的责任、医疗机构改革方向逐步明朗。认为目前医院发展最大突破口是“医院管理”,改革必须建立在“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改革的目标是围绕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两个效益,推进内部改革。从去年 10 月份开始,我市提出以“一权两岗”为核心的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一权”即产权制度改革,“两岗”即以岗位工资制和岗位聘用制为核心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从实际操作上,“一权”先放,“两岗”先行。先从“两岗”入手进行内部机制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重点是改革不利于自身医院发展,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部分。我局先后下发了《义乌市公立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的指导意见》、《义乌市公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规范了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实施办法。5 月 31 日,卫生系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中心医院召开,标志着我市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式迈开大步。
3、三院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随着现代城市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增大,各类精神病障碍患者逐年增多,精神卫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
谐稳定的社会问题。但与此同时,精神卫生工作经济回报低,机制不畅(三院增挂市肿瘤医院牌子,与稠城中心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又造成政府补偿难以到位,精神卫生工作面临发展瓶颈。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主动提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从三院中分离独立设置的建议,并上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6 月 30 日,市编委下发《关于成立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批复》,同意将精神卫生工作职能从三院中分离出来,成立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列入全额拔款事业单位。目前,我局按照批复精神,正着手进行人员划转和财产处置工作。
三、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卫生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强班子。1 月 28 日,卫生局组织召开公立医疗卫生单位正职任免集体谈话会,宣告中心医院、中医院、二院、妇保院等主要医疗机构的部分正职调整到位。3月份,医疗卫生单位的副职也进行了重新配备,至此,院级班子调整工作正式完成。在此次的调整工作中,充分注重群众的满意度和职工信任度、注重个人意愿、注重队伍年轻化和专业化,为下步卫生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育人才。重视人才引进,组织多家医疗机构赴武汉等大城市进行双向选择,引进优秀人才。注重人才的内部培养,4 月初,一年一度的卫生系统干部读书会如期开学,100 多名医疗卫生单位班子成员、公共卫生专干参加了为期近一周的学习。4 月 22 日,第二届北大 emba 研修班在上海杨浦区开学,我市卫生系统有包括医疗卫生单位正职在内的 24 名同志报名参加,为充分利用上海杨浦区医疗资源、加快我市卫生事业人才培养开辟了崭新的合作途径。为培养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服务人才,5 月份,由卫生局举办,卫校承办的我市首期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培训班开学,这在全省县市也属首创。
抓载体。新一轮“128”科教兴医工程正式启动,确定重点学科带头人 12 个,重点学科带头人12名,中青年技术骨干60人,为我市卫生事业医技振兴和科研探
索储备了优秀人才。6 月底,卫生系统经过组织酝酿,层层选拔,产生了我市第一批“十佳”及“优秀医务工作者”。这是我局在创新载体、带动卫生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的又一成功实践。
四、网络覆盖,防治一体,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今年春季以来,全市传染病疫情多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5 月,我市共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 15 种,计 2327 例,死亡 3 例,报告发病率167.5/10 万,较往年上升 30.6%。其中麻疹 716 例,流脑 14 例,较往年都有大幅上升。
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是对传染病最根本、最有效、最可靠的防控措施。今年,是我市对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入托入学查验计划免疫证的第一年,也是实施《义乌市计划免疫免费项目管理办法》、对 0—7 岁所有常住和流动儿童开展“8 苗防 9 病”(即通过接种卡介苗、百日破、乙肝等 8 种疫苗防治 9 种疾病)的第一年。针对我市麻疹防治的严峻形势,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卫生部门汇报工作,局党委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在切实开展好常规防治工作的同时,取得了麻疹强化免疫大会战的胜利。自 3 月 21 日开始,对全市范围 8 个月—7 岁儿童实施麻疹强化免疫,7—14 岁儿童补种麻疹疫苗。全市 13 个镇(街)设立 59 个固定接种点、107 个流动接种点,共接种儿童 96337 人,接种率 97.80%,麻疹疫情在 5 月初得到遏制。面对流脑疫情突发且有 3 例死亡的紧急情况,疾控中心主动开展疫情搜索,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火车站、客运中心、劳务市场等疾病防治一线,进行个案调查,并严格规范网络直报、呼吸道门诊、发热预检门诊等工作。对全市几批重点年龄段儿童进行乙脑疫苗的初复种工作。据统计,应种人数31596人,实种30651人,经金华市疾控中心快速评估,乙脑疫苗接种率达到 95.60%。
艾滋病防治“六项工程”全面实施。根据新颁布的《义乌市艾滋病预防监测工程实施方案》,加大了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艾滋病检测力度。截止 6 月 10 日,完成 hiv 检测 13591 人(除有偿供血人员外),检测出阳性 8 人。加快了 hiv 初筛实验室建设,妇保院、稠州医院已向金华市卫生局申报,市中医院、二院、复元医院也正在筹建之中。有关从业人员已经省卫生厅培训,城区 8 个、镇街 13 个监测哨点的的艾滋病监测网络逐步覆盖我市城乡。临床用血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市血站对所有无偿献血人员开展了 hiv 初筛,以保障用血安全。经疾控中心耗时四个多月对本市户籍的 5088 名献血人员进行逐个排查,我市顺利完成既往有偿供血人群艾滋病病毒筛查工作,采血检测率达 71.8%。控制医源性感染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各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处置、医疗器械监管、消毒管理、口腔消毒整治工作都有长足进展。同时,主动配合各牵头单位,切实开展好宣传教育、净化社会环境防治艾滋病、安全套发放等三项工程,加大对吸毒、卖淫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与电影公司签订“200 场电影下乡”的合作项目,使广大农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群知群晓,群防群治。
积极开展好其它各类疾病的防治工作。扎实开展碘缺乏病、地氟病、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等地方病和传染病的防制工作。加强生活饮用水监测,有效防治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针对今年肠道传染病的早发态势,我局于 5 月份即部署各医疗机构设立肠道传染病门诊,并紧紧盯住“新光”公司等发生的伤寒副伤寒疫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
全面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做到“三结合”:与关爱弱势群体相结合,重点面向民工、农民等目标人群开展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弱势群体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与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相结合,在组织和参加的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4.25计划免疫宣传日、5.15碘缺乏病宣
传日、科普宣传周、世界无烟日等各类活动中,卫生部门共发放各种健康教育资料 12 万份,展出大型图版 70 余块,宣传咨询 10 万余人。与防病工作重点相结合,紧密结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宣传,力求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
五、依法监督,严格管理,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突出集中整治,营造卫生执法的强大声势。在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卫生监察大队围绕食品、非法行医、传染病监督、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重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六大专项整治行动。一号行动重点保障市民年夜饭食用安全;二号、五号行动详查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防止职业中毒发生;三号行动进行卫生许可证清理整顿;四号行动结合流脑防治,对学校食堂、企业及工地食堂开展全面清查;六号行动突出“五小”整治,检查“五小”单位6348家,取缔29家,发放整改通知书 1300 余份。
二是立足日常监管,做好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严把审批关,今年 1-6 月份365 服务中心卫生局窗口共受理各类申请 5579 件,办理卫生许可 4243 件,不符合条件的退办 1336 件,办理率 100%;严把监督关,从年初开始,卫生执法部门依法监督检查了7262家单位,提出限期整改2450家,注销卫生许可证243家,吊销卫生许可证 25 家。受理投诉举报 180 起,立案 12 起,做出处罚决定 50 件,罚没款75039 元。
三是落实完善责任,健全卫生监督执法机制。签订责任书,在多次集中整治中,大队与科室,科室与执法人员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工作任务进行分片分线包干,确保执法效果。推广卫生监督信息公开制,卫生执法部门在餐饮店、食堂、公共场所等设立卫生监督信息公开本,信息公开内容包括现场卫生监督情况纪录、食(饮)具消毒纪录、卫生监督意见、采样纪录、检验结果告知书、行政处罚内容等,确保群众卫生监督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完善考核制度,把以前
对餐饮店、食堂等卫生监督对象的考核工作从一年一次改为每月一次考核,以切实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六、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卫生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 2 月初开始进入学习动员阶段,3 月 25 日至 5 月16 日是分析评议阶段,从 5 月 16 日开始正式进入整改提高阶段,至 6 月底基本结束。列入第一批先进性教育的党组织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率领广大党员同志,认真学习、严格剖析,真诚评议,努力整改,做到四个“明”:一是在统一思想上主旨明确。局党委始终以弘扬白求恩精神、抗非典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树立党员意识、大局意识、和谐意识、为民意识,贯穿先进性教育整个进程。二是在岗位党员标准提炼上指向明了。医疗卫生单位管理、医务、护理、血液、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医学教育、后勤等九种不同岗位党员的先进性标准和不合格党员主要表现,充分结合卫生行业特点,体现了鲜明的岗位特色。三是在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上特色鲜明。我局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在“三八”、“五一二”、“七一”等几个节假日前后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43次,免费诊疗5273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4100余份,无偿发放药品价值1万余元。在“支部帮村、党员联户”活动中,500 多名党员,深入 35 个行政村联系对接成功 600 多个农户。四是在立足服务,真学真改上成效明显。局党委根据整改方案,共制定并部署了 31 项具体整改措施。通过采取明确责任人、限定工作时限等措施,解决一批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卫生系统的先进性教育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市卫生局党委被评为“义乌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优秀党组织”。
二是强化措施,确保行风建设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招标、投标和收费行为,加强对药品招标
全过程和中标药品采购使用情况的监督。继续在全市各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创诚信医院”活动。大力弘扬诚信服务理念,把诚信服务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在诚信行动中培育融洽、和谐、诚实的人际关系。各医疗机构通过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入手,加强诚信建设,实现了行风建设的新突破。市中心医院、上溪中心卫生院通过改造输液大厅,根本缓解了群众输液难的问题。苏溪中心卫生院通过发放“爱心卡”等手段,使广大患者得到更多的人性化、亲情化的关爱,探索走出一条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卫生行风评议工作。我局针对中心医院、中医院、市妇保院的门诊病人、出院病人、内部职工及其它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发放行风评议测评问卷 1230 份,通过问题汇总,狠抓整改,确保卫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行业和系统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实行党风廉政谈话、述职述廉、廉政承诺等制度,把自律和他律、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认真组织开展对“四个严守”、“八个不准”的学习,严格新药采购,严格廉洁行医,严格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考核。建立用药情况定期分析制度,分析用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有计划的控制和降低医院药品收入所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卫生局、医院、科室之间还层层签订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三级责任网络。加大财务监管,严格财经纪律,对 xx 年院长奖金的发放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检查,共清退不符合财务规定多发奖金 48411 元。
七,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卫生基础建设加快进度。
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群众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和重视,财政源源不断的输血,使我市卫生事业实现跨跃式发展成为可能。5 月 9 日,市长吴蔚荣,市委副书
记童香娣,市委常委陈秀仙,副市长骆亘带领财政、建设、国土、人事劳动、药监等部门“一把手”对我市卫生事业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到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北苑街道万村卫生室、北苑中心卫生院建设工地、建设中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察大队综合楼、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进行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为我市的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卫生系统上下正是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大发展机遇,艰苦创业,众志成城,卫生基础建设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
月份,后宅中心卫生院首传捷报,投资 450 万元的新综合大楼、住院大楼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5 月份,江东中心卫生院附属工程建设启动,目前工程已完成招投标,预期 9 月份可全部完工。5 月 18 日,妇保院再传喜讯,投资近3000万元的新住院大楼正式投入运行,群众就医床位紧张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6 月22 日,市政府下发 27 号抄告单,市民瞩目的国际商贸城医院用地规划确定在商城大道北侧、春风大道东侧的转角区块。国际商贸城医院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与此同时,市重点工程市卫生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完成总体工程量 90%,预计 8 月份可如期搬迁。今年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义乌市农村卫生设施重点工程(包括稠城、稠江、廿三里中心卫生院工程)进展顺利。各有关镇街成立了以镇街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基建领导小组,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工程平立面总体规划已在报批,力争于年底前动工。
八、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今年的文明劝导活动中,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战高温、冒酷暑,坚守在劝导岗位。卫监大队、口腔医院、卫校等多家单位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劝导活动目标。在创建工作中,我局年初即与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创
建工作责任书,并精心组织开展春季灭鼠、夏季灭“三害”、四月份爱国卫生运动月等活动,积极献计献策,为创建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尽了卫生部门的职责。此外,在城乡一体化、招商引资、与社区共建、《义乌市志.卫生篇》的编写、局领导下访约访等方面,我们也取得不俗的工作业绩。
九、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公立医疗机构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平价药店遍地开花,“四降一升”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国家政策的逐步实施,公立医疗机构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公立医疗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医疗卫生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公立医疗机构面临发展桎梏。
2、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没有大的突破。长期以来,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成为制约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xx 年末,我市实际暂住人口超过 70 万人,外来人口不仅数量多、流动性大,而且卫生意识普遍较低,给公共卫生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年初以来,我市麻疹、流脑疫情多发于流动人口。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 6 月初开始投入专项经费开展覆盖所有流动人口的“8 苗防 9 病”工作,但总体来说,在网底建设、经费投入、人员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公共卫生工作项目管理的落实有待加强。为提高公共卫生工作质量,卫生局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治定点医院、公共卫生专科医院等公共卫生工作项目任务书,制定并完善了《义乌市公共卫生考核办法》,应该说,这些工作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是,在方案细化、人员培训、考核落实等诸多方面还需要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艰苦努力,不断予以充实和提高。
4、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力度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公立医疗机构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进行了许多探索。近年以来,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
心和支持下,我市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路逐步清晰。在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内部机制改革已步入快车道。但改革进展不一,部分先行单位已基本完成此项改革,而部分医疗机构却行动较迟缓,还没有大的动作。
5、行业管理和执法水平还没有大的提高。卫生行政部门行业管理意识还不强,医疗卫生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还未建立,医疗广告不实和过滥现象仍然存在,全民的卫生法制意识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摆正位置,转变职能,做好我市卫生全行业管理工作。
6、卫生系统的队伍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有待增强。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学人才培养难度大,在如何更好的引进、留住、用好人才方面还存在不足。名医名科建设进展不快,农村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区卫生人才工作汇报
回顾一年来的全区卫生工作,总的来讲,全年任务基本完成,有的工作迈入全国、全市先进行业。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坚持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一是完善了应急机构,在全市率先成立了 xx 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两名同志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并坚持每年演练一次,以检查应急反应能力;三是积极、认真、彻底、有效处置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坚持依法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按时完成了 cdc 的扩建并及时投入使用;二是完成了两项认证,即区疾控中心计量认证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使疾控中心的各种监测与开展的工作具有法律效力;三是建立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顺利完成了对特殊人群的艾
滋病初筛工作;四是认真贯彻执行《疫苗流通与计免管理条例》,全区计划免疫工作实现了免费,所有接种室达到了规范化门诊标准,计划免疫水平得到提高。
三、认真贯彻初保《条例》,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
一是加强了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全年共计投入 50 万,使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诊疗条件得到改善;二是坚持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区一院、市红会医院、区中医院分别与鱼嘴镇卫生院、复盛镇卫生院、五宝镇卫生院签定互助协议,三个二级医院成为三个卫生院的指导医院;三是确保了各卫生院在岗和退休人员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稳定了农村卫生队伍;四是顺利通过市初保委对我区第二阶段初保工作的评审,使全区农村卫生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以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抓好社区卫生服务
一是采取公开招标形式确定新开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承办单位,使承办单位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二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更加规范,现已建成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个,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这样,有力地巩固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三是顺利通过了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市级评估,现已接受了国家级的复核评估,正待报批。
五、依法开展卫生综合执法探索,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一是将全部卫生行政监督执法工作集中由区卫生监督执法所具体承办,使卫生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规范性得到加强;二是扩大健康体检单位,方便群众办理卫生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健康证;三是将卫生许可证年审改为对月年审,以逐步树立从业人员依法开展卫生相关行业的意识;三是加强卫生监督员管理,实行和业务培训末位调整制,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六、合理调整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了医政管理工作
一是将原医政防保科的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工作,调整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防疫与保健科),减轻了医政科压力,使其能集中精力开展医政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促进了医院管理的加强和水平的提高;三是坚持开展了医疗质量督查工作,促进了部分临床专业工作程序的改进和规范;四是坚持抓好继教工作,乡村医生培训内容得到规范;五是引进以鹰视准分子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新设备、新项目 30 余项,较大地提高了全区诊疗技术水平。
七、重点建设及部分医院的装修工程顺利推进或完工,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
一是 xx 城街道旧城改造迁建的区精神卫生中心 b 区住院大楼已顺利完工,即将投入使用;迁建的市红十字会医院现正进行住院大楼的上升建设工程;二是区中医院投资 300 万元的门诊装修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区妇保院、区二院等多家医院的装修工程也已完成,不仅方便了群众就医,还改善了医院形象,真正树立了医务人员的信心。
八、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卫生队伍形象
一是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二是坚持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和专项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成效明显。
九、积极开展救助活动,进一步展现了白衣天使新风貌
一是积极参加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的 531 救助工程,为 1437 名特困家庭发放了 70000 余元的基本医疗药品;二是积极参加大型募捐活动,为海啸受灾国家和yy 市白血病儿童救助基金募集 30 余万元;三是为开展红十字会救助工作,在辖区100 个单位放置固定募捐箱,现已募集上万元。区卫生人才工作汇报
关于加快科教兴医步伐,实施人才强医战略的意见
科技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源泉。构筑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卫生系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几年来,闸北区卫生局认真实施科教兴医战略,以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开发卫生人力资源,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加快科教兴医步伐,实施人才强医战略,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订以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倡导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科教兴医、人才强医”[本网网-http://wmxz.cn 找文章,到本网网]摆在卫生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人才和科技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区卫生局每年表彰一批人才和科技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对获市科技进步奖和区科技创新奖等项目实行重奖。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和特色优势,积极推广科教兴医、人才强医的经验和实效,树立一批示范、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带动整个卫生系统医学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科技工作列为工作督查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思想上、组织上、工作机制上凸显其重要地位,保证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加快机制创新,形成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通过不懈改革,锐意创新,建立健全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和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1、建立优势人才学科评选制度。启动“三名”建设(名医生、名学科、名项
目)。在区属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创评“名医”、“首席专家”和“首席全科医师”活动。建设一批示范学科和重点学科,打造“区内领先、区外争先”的医学学科精品。继续实施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科研项目和青年科研项目计划,培植一批名牌项目。实施“三名”建设要坚持公开竞争、宁缺勿滥原则,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客观的评选标准,认真听取同行专家评审意见。
2、建立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制度。健全重能力、重实绩的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体系,采取公开打擂台的形式,择优聘用专业技术职务。
3、建立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度。充分发挥区内专家的作用,弘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鼓励老专家言传身教,以签约培养的形式,带教青年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学科研能力,扶持青年人才成长。
4、建立两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区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经常开展专家谈心活动,不定期召开知识分子座谈会,帮助专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卫生科技创新水平
1、加强入选市医学领先专业医疗特色专科和初级卫生保健特色项目建设,投入配套资金用于课题研究和人才梯队建设。扶持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尽力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撑条件。
2、改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逐年加大对人才和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发挥好政府资助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为人才搭建舞台,设置跑道。健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法,确保匹配经费到位和专款专用,扩大项目负责人使用项目经费的自主权,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
3、按照“定目标,压担子、创条件、给机会”的思路,实施青年科研专项资助计划,重点资助 35 岁以下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展创新
性课题研究。同时组织青年人才联谊会活动,开设青年学术论坛,为青年人才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四、加速改革进程,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
继续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卫生人才资源配置效率。
1、建立新型人事制度。进一步细化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完善聘用机制,实现全员聘用管理的目标;完善流动机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的目标;完善竞聘机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的.目标;择优吸引研究生、大学生充实卫生技术队伍,对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继续推行管理干部竞聘上岗制度。
2、建立新型分配制度。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根据岗位职责、工作风险、工作量、工作质量等制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拉开分配档次,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紧队伍建设,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加强高级人才队伍建设,优先培养学科带头人,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力争三年后区级医疗机构高级人才达到 150 名,其中一级医院高级人才达到 10 名,预防监督机构达到 10 名。
2、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根据卫生事业发展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实施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鼓励政策,对经人才评估合格后引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一次性住房补贴,并以项目资助形式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努力使引进人才安心工作,潜心业务,较好地发挥作用。
3、重视现有人才培养,提高卫生人才素质。坚持在职培训和脱产学习结合,自学与“传、帮、带”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卫生管理人员、社区全科医师、中西医结合人才及护理
6.*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篇六
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区)”要求,大力推进土地执法监察机制创新,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土地管理秩序,为全镇(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活动营造浓烈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区(镇)成立了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区)”工作领导小组。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进行调研,听取专题汇报,协调指导创建工作。
(二)落实创建责任。明确区(镇)主要负责人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凡创建工作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未能通过考核验收的,影响我区(镇)创建工作的,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落实全社会的监督责任,建立镇、村、组三级联动监察网络,在全区(镇)12个行政村(居、工区)聘请了土地执法协查员,构筑起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及时掌握和收集土地违 1
法信息,对违法用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
(三)营造创建氛围。为形成上下齐心、全民支持的创建良好氛围,我们着手从三个层面进行创建宣传动员。一是领导干部层面。区(镇)召开由各村、居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动员会,传达最新土地调控政策,分析宏观形势,宣传布置创建工作。二是部门层面。国土分局召开了全体人员创建动员会,确保系统全体人员对创建工作内容、要求、考核验收办法和评分标准人人知晓。三是社会层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等宣传工具,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创建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动员,大造声势,形成创建共识。
二、突出重点,周密部署,为创建活动落实关键举措
(一)健全执法网络,形成创建合力。一是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土地违法案件及时报告制度,努力将违法用地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全区(镇)各部门上下联动查处工作机制。三是形成群众主动监督的机制。不断推进政务公开,对全区(镇)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进行调整修缮,对所有建设项目批准书进行挂牌公示,明确四址和监督电话,接受群众举报,有效防止少批多用,侵占土地。
(二)切实做好涉地信访,维护全区(镇)稳定大局。当前群众对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方面的问题反映较多,我区(镇)按照“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处置得好”的总要求,把土地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综合考核。
(三)加大巡查力度,切实将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的要求,深入推进“土地执法模范镇(区)”创建工作,开发区分局专门加大了执法巡查和制止力度,每月巡查频率不得少于8次,同时建立健全本责任区执法动态巡查台账,严格落实报告备案制度和执法动态巡查过错责任制度。
(四)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为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的处理力度,我们按照“责任追究到位、经济处罚到位、没收拆除到位”的要求,逐宗进行整改落实。
(五)落实“双保”部署,科学规范用地。一是保障用地,确保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控政策。二是密切跟踪,及时调整土地管理政策和措施。三是严防反弹,依法维护土地管理良好秩序。
三、夯实基础,强化督查,为创建活动夯实工作基础
(一)突出创建特色。为确保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区)”工作有序开展,体现创建特色,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始终坚持“五个结合”搞创建:一是把创建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二是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三是与土地复垦整理资金补助相结合;四是与日常土地管理各项工作相结合;五是与全区(镇)制止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
(二)完善创建台账。台帐是创建工作的基础,是创建工作的软件资料,是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对照
考核评分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分门别类搜集整理创建材料,建好各类台帐。对照创建标准和考核验收办法,逐项逐条落实到个人,明确专人负责,加强分工,将责任和压力传递到每个人身上。
(三)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创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进行交流汇报,对创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排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制定有效措施。
7.*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篇七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我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建设美丽XX幸福家园,根据《XX市2016-2020年创建卫生村镇工作方案》(X府办函〔2016〕X号)精神,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区继续推进XX省卫生村创建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根据市下达的考核任务,结合我区实际,2020年XX、XX、XX、XX街道办分别创建1个以上省卫生村,且各街道新增受益人口不少于400人,确保我区2020年新增省卫生村受益人口占全区农业人口总数的3%以上。各街道办要认真开展调研,早动员,早定点,确定申报创建村。
二、工作措施
制定落实“五个一”:即有一个领导机构、一支骨干队伍、一套工作机制、一套筹资办法和一套有效的工作措施,以此推进省卫生村建设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省卫生村工作的领导,区成立创建省卫生村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区卫健局、各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文明办为成员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健局,负责创建业务技术指导和相关协调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落实经政府审批同意的创建资金安排;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充分利用乡村净化、美丽乡村等项目全力扶持省卫生村创建工作;区文广旅体局负责指导乡村文化宣传和文化阵地建设;区文明办负责指导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创建主体,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工作机构,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由专人负责、专人跟踪,切实加强对创建省卫生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
创建省卫生村是区委、区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村民群众办实事,建设幸福XX的一项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把创建省卫生村工作列入绩效考核的内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克服“厌战”、“怕难”思想。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责任到股室、到人,全力推动创建村的工作落实。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落实相关工作,共同推进省卫生村创建。
(三)多方筹措资金。
创建资金是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街道和村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筹集省卫生村建设资金,保障创建工作的需要。具体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来源,即区支持一点,街道办统筹一点,社区居委会出一点,创建村筹措一点,社会各方力量赞助一点,结合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和生态文明村创建等相关资源,多渠道积极向上争取筹措资金。为进一步调动创建村的积极性,区政府按各创建村的农业受益人口计算,对创建成功的村按农业人口900元/人给予创建经费支持,不足部分自筹解决。
(四)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创建质量。
要按照《XX省卫生村标准》和《XX市农村卫生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点》的要求和指引,区各责任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要深入村庄,认真调查研究,做好科学选点工作和创建规划,做好业务技术指导工作,重点解决创建村“垃圾、污水、人畜粪便”这三个孳生“四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问题,具体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村巷道道路硬底化,道路硬底化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抓好渠道覆盖、下水道排水口和门前屋后家庭出水口的“四防”密封装置(“四防”是指防鼠、防蚊蟑、防臭气、防堵塞);三是抓好卫生户厕、公厕改造建设,将直排陋厕改为“三格”化粪池卫生厕所,落实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四是抓好村内闲置地的隔离,门前屋后、村头巷尾等周边环境的垃圾、杂物处理;五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好除“四害”工作和落实专职保洁人员。
(五)建立完善长效巩固机制。
8.*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篇八
健机制重宣传拓领域
做靓妇联“文明家庭”工作品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文明进步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我区妇联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并以鲜明突出的主题、贴近需求的形式吸引了千家万户的热情参与。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成都市妇联的指导下,我区妇联紧紧围绕“党政所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了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创建活动的行列,家庭文明之花开遍城乡,家庭文明之花吹遍香城,成为我区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健全机制,及时表彰,促进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我们在及时制定我区创评工作方案的同时,还制定了《促进家庭和谐方案》和《提高家庭美德知晓率方案》,全区各镇(街道)、各机关单位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制定措施,细化方案,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召开会议、办板报专栏、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标语、举办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创评活动的目的意义。
家庭美德宣传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工作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创建工作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工作机制:一是及时制定我区《提高家庭美德知晓率方案》,对宣传工作作了详尽的安排部署。二是要求我区各镇(街道)妇联组织按照《方案》要求,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细化方案,落实专人负责,做好部署和安排,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定期召开妇联主席工作督导会,总结不足,制定和落实新的工作措施。四是在各镇、街道间开展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推广好的措施和方法。
在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中,我区认真按照5个评选条件,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市级、区级文明家庭,特别是在基层大规模树立文明家庭典型,达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评选活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和社区(村、组)、单位推荐的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同时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切实评选好区级文明家庭。在此基础上,择优推选出市级文明家庭,经区妇联和区文明办审核后报市妇联、市文明办。区妇联和区文明办每两年进行一次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宣传,全民参与,积极推进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美德知晓率≥80%的硬指标是创建工作重点和难点,为确保此项指标的完成,我区以不同方式积极开展了家庭美德的宣传。
一是依托镇村,面向家庭,做好“挨家挨户”的深入宣传。我区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印制实用的宣传物品,悬挂醒目的宣传标语,开办专题的宣传橱窗等宣传手段,将宣传工作覆盖全区每村每户。全区放发家庭美德宣传挂图16000份,并督促村、社区和单位张挂到位。印制《家庭美德二十字箴言》不干胶14000份,张贴至院落和小区。全区各村(社区)妇联组织还根据实际均组织了一支家庭美德宣传志愿者小分队,深入到农户或居民家中发放《家庭美德宣传手册》,加强家庭美德的入户宣传。
二是争取媒体,突出主题,做好“最大覆盖”的新闻宣传。我们在电视台和《资讯》报社均开辟专栏对家庭美德开展宣传,对先进典型和各单位好的做法进行报道推广,对违背家庭美德的行为予以批评曝光,在全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我们还联合电视台在黄金时段连续播出了20期“知荣辱、倡和谐、美家庭”专题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短剧、小品、典型案例、重大纠纷调解等为主要内容,对群众进行家庭文明教育,让群众感受到文明家庭创建为城市文明带来的诸多变化,激活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发扬传统,组织活动,做好“面对面”的集中宣传。在文明家庭的创评活动中,我区各镇(街道)、各村、各社区甚至是各社和居民小组均层层召开动员组织大会,提高大家对创评活动的认识,深化对家庭美德的理解,以提高知晓率。与此同时,全区各级妇联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文艺节目调演和家庭美德宣传节目的评比活动,不断扩大宣传面,提高影响力。
四是成立志愿者宣传督导小分队,对家庭美德宣传工作进行全面督导。全区各镇、街道均成立了,每天深入农户和居民家中开展家庭美德知晓率的调查,并将每日所获调查数据上报区妇联。区妇联再根据所收集情况对工作做及时的调整,确保工作达标。
三、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领域,形成一点多面的创建格局
家庭美德建设工作植根家庭,辐射社会。区妇联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要求,不断深化文明家庭创评活动,将创建活动与“文明新风进万家”、“美化环境”、争做“学习型家庭”、“美德在家庭”、“绿色家庭”、“不让艾滋病进我家”、“家庭助廉”等活动相结合,让全区妇女和家庭主动融入到我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局中。
一是配合政府,举全区家庭和妇女之力,以“不让毒品进我家”、“法律进万家”、反对家庭暴力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携手共建和谐家庭”、“零家庭暴力社区”、“无毒社区”等一系列“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并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和“6.26”禁毒宣传日、“11.25”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12.1”国际艾滋病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契机,以倡议、讲座、知识竞赛、政策咨询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教育家庭成员学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促进家庭的平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在全区广泛开展“家庭助廉”活动,活动中以“家庭美德在我家”、“廉洁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在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十个一”和“六问”活动,引导教育广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过好权力关、名位关、利益关、人情关,慎权、慎思、慎行,筑牢了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三是是举办各种讲座、论坛,开展公民道德、社交礼仪、生活技巧、传统文化、百科知识等方面的宣讲培训,全面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生活品味。
四是与广大家庭签订“家庭文明公约”,开展“与文明同行,做文明市民”家庭文明实践活动。区妇联向全区居民发放“公民道德我先行、文明新风在我家”的倡议书,制定“家庭文明公约”召集大家参加签约仪式,传播文明治家、文明出行、文明居住的生活理念。
五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家庭参与的主题活动。如以家庭为单位的才艺展示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娱体育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巧手绘生活”书法、绘画、摄影、工艺品征集展览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的文明习惯大家谈的征文活动等等,通过多种有声、有色、有形的活动形式,将文明示范寓教于活动之中。
六是开展了各种创评活动,用典型示范作用引领文明进步。如在村、社区、单位将“好儿媳、好公婆、好儿女”的创评活动更加深化,在学校少年儿童中进一步开展“三星”评选活动,进一步开展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节约型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推动家庭美德的建设,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形成。
9.*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篇九
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1年4月21日
襄州区前身是原襄阳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区、现有版图面积23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3万亩。辖12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鹿门风景名胜区,461个行政村(居委会),3103个村民小组;全区总人口10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7万人。农村总户数32.21万户,其中农户16.7万户,粮食总产保持在23亿斤左右,常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90万吨以上,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连续八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年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一、小麦生产情况
2011全区小麦129.3万亩,较上年128.8万亩增加0.5万亩,增0.4%。去冬以来遭受持续干旱少雨及低温凝冻天气的影响,造成小麦苗情较差,全区小麦基本苗18.7万、冬至苗47.5万,分别较上年增加3.6万和11万,立春苗55.9万,比上年同期减少0.2万,分蘖比上年同期减少0.8个,出现群体数量少、植株瘦小、叶片发黄、大分蘖不足等不利因素。
入春以来,在省农业厅及省农科院领导与专家的指导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分析灾情,研究部署抗灾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抗旱一线察旱情,看苗情,指导抗旱工作。同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抓好当前抗旱和春季田间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镇高度
罗岗原种场、襄北农场开展更大规模的高产创建活动,涉及农户4723户,种植面积37818亩。通过创建活动,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优良品种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技术培训覆盖率、小麦药剂拌种率等均达到100%,高产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提高全区小麦生产水平起到促进和带动作用。
襄州区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实行“七个统一”,即:统一组织领导,采取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强化组织协调;统一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郑麦9023、华麦2152;统一播期播量,播期为10月22-25日,每亩播种量12公斤;统一测土配方施肥,根据示范区土壤检测结果和小麦生长特性,结合不同时期苗情,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统一化除化控,在小麦3叶期,统一进行化学除草,化学除草面积达100%。对于麦苗长势旺盛的、群体偏大的田块进行化调化控,控旺促弱,安全越冬;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播种时统一药剂拌种,拌种率达100%;统一建立机防服务队,机防服务覆盖率达100%;统一技术培训,农业部门编印技术资料发放到户,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开展培训,及时指导农民抓好田间管理,保证各项小麦生产技术落实入户到田。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整合项目资源。整合了农业开发、现代农业、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大中型农机具购臵补贴等项目资源,切实加大对高产创建活动中核心示范片种子、化肥、农药、机耕等物化补贴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高产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为顺利实施创建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群
二是中耕除草,破除草荒。抢晴天对示范区中耕松土3次,达到破除板结、增温保墒、除草防病、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减轻冻害、防止倒伏等多种效果,并因地制异进行化学除草。
三是抓好沟厢升级。利用冬闲时间组织示范区农户开展沟厢升级,做到了沟沟相连,沟沟相通,能排能滤,及时预防了示范片中后期田间积水,降低了田间湿度,保证了根系正常生长。
10.*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 篇十
以人为本促和谐
——陈仓区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工 作 汇 报
中共宝鸡市陈仓区委 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2011年8月28日)
陈仓区辖1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332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0.3万,总面积2580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山区7镇共130个村、人口13.9万,总面积1682平方公里,耕地27.5万亩。2010年1月1日,宝鸡市高新区对千河、磻溪、天王、钓渭四镇实施整建制托管,四镇共94个村、人口16万。全区共有已婚育龄妇女11.3万。近年来,陈仓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关天经济区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实施以及宝鸡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建设历史机遇,不断加快关中一流新城区、新型工业强区、特色农业大区、商贸物流集聚区、生态环保模范区和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在关天经济区中率先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连续三次荣获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区称号,2009年荣获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2010年我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区计生协会被评为全国协会先进单位。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4.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0元。
重的实行“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区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深入各镇(街道)对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4月份对28个村3个社区进行了回顾性抽样调查,摸实情、找问题、明思路。6月份由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带队开展了创“国优”督查活动。7月份举办纪念“7.11”世界人口日人口文化文艺汇演。8月份召开创“国优”现场观摩推进会,对11镇3个街道办事处27个点位进行了交流学习、检查评估,全力推动创“国优”工作任务落实。
2、健全队伍,人员保障到位。在今年乡镇级机构改革中,各镇、各街道办事处均保留和设立了计生办、计生服务站,明确计生服务站为全额财政供养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按照“配强领导,配硬班子,配足人员”的原则,区委为区人口计生局超配了1名专业技术班子成员,为镇服务站招聘了14名专业技术人员,镇、村调整充实了计生干部95名,保证了镇计生办有1-2名公务员、镇计生服务站有3-7名技术服务人员。按照“年龄轻、有文化、有专长、热心计生工作”的标准,依据“区聘镇管村用”的管理办法,聘用了246名计生专干和1695名中心户长。在原有14名社区计生协管员的基础上,又招聘23名协管员充实到社区和城中村,完善了城市服务管理网络。同时,积极采取请进来传授、送出去进修、下基层培训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据统计,今年以来共举办依法行政、人口信息技能、村级计生资料管理、节育技术等培训班12期,区、镇计生服务站先后有30多人参加了省、市举办的进修学习。通过这些培训学习,全区计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3、加大投入,经费保障到位。区上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
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入手,投资20万元,印制下发了《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读本》、计生宣传折页、围裙、纸杯等,进一步深化了宣传内涵。
2、高标准推进技术服务,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一是加大投入,把各级服务阵地建成“育龄群众之家”。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区、镇、村三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高标准、高规格改扩建了区计生服务站、新建了6个镇级中心站、12个镇级普通站和332个村的“两室一校”,为区、镇两级服务站购置了血液分析仪等医疗仪器设备和服务车。同时,积极转变区镇两级服务站服务范围局限、服务内容单一的现状,门诊由单一的育龄妇女生殖系统查病治病扩展到全员人口的健康咨询,拓展到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全程服务。二是以“母亲健康工程”为平台,探索查、治、防“一体化”模式。在第二轮“母亲健康工程”中,积极整合区计生服务站、区妇幼保健院技术人员和设备资源,组建检查小组,按照群众自费、政府补贴的原则,为广大育龄群众进行施治。同时,积极协调区卫生、民政、人社部门,提高合疗补助和大病统筹补助金额。截止7月底,共检查79452人(其中女性62817人),女性检查率93.9%,妇科患病人数32864人,已治疗28686人,治疗率87.2%。另外,还将更年期妇女、男性群众、流动人口也纳入了检查范畴,使健康工程更加贴近群众的需求,更加人性化、温馨化。三是积极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实现婚育期的“一条龙服务”。为了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从源头、预防和管理上着手,在区民政局婚管中心设置了优生促进宣传窗口,免费发放新婚青年“优生优育健康大礼包”。在区计生服务站设立了陈仓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测和
奖扶金以及保健费等。将促进农民增收的种、养殖等技术信息上门告知育龄群众,拉近了与育龄群众的距离。今年以来,累计“五上门”服务达37689人次,有力促进了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4、大力度提供帮扶服务,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切实帮助计生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一是大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我区作为国家“生育关怀行动”试点示范县区,几年来先后募集到生育关怀基金116万元,积极开展了“情暖陈仓、情暖西山、情暖未来”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爱心扶助活动,帮助一大批贫困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263户计生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15.94万元,为194户农村受到地震灾害的计生两户争取重建项目资金407.4万元,为340户计生家庭落实移民搬迁317万元,资助128名计生两户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真正在“普惠”之上凸显“优惠”。二是全面落实计生各项优惠政策。在利益导向“五项制度”上,采取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办法,确保了奖扶对象不漏一人、不错一人,奖扶资金及时发到群众手中。今年以来,为19户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发放补助金4.5万元,为607 名国家奖扶对象发放奖扶金73万元、为126 名独女户奖扶对象发放奖扶金15万元、为52名特别奖扶对象发放奖扶金8万元、为40户放弃二孩家庭发放奖励资金18万元、为9443户计生家庭缴纳合疗费补助83万元,为3534户独生子女家庭发放保健费36.2万元。三是创新服务职能,做群众致富帮手。我们一方面把关心群众、体恤民生的工作做到位,帮助计生家庭发展种、养、植等致富项目,一方面把“计生家庭
花,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2、健全综合治理机制,有效预防出生人口性别偏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上,我区以宣传和利益导向为先导,以打击“两非”为抓手,以定点分娩为平台,以二胎全程优质服务为手段,以出生实名登记为突破,齐抓共管,综合施治,有效预防了出生人口性别偏高。一是狠抓源头管理。以医疗机构为重点,加大“两非”查处力度,在B超管理环节上,建立和完善了B超机准入和使用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在终止妊娠管理环节上,明确了5家定点终止妊娠医疗机构,建立了终止妊娠申报审批、终止妊娠药品使用登记、引产月报送等制度。二是强化部门联动。纪检、公安、计生、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配合,对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行为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10余人次,检查药品批发企业4家、药品零售企业76家、各级医疗机构52家、计生服务机构13家、计生用品商店5家。对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7家单位进行了限期整改和行政处罚。三是全程监测孕情。全面推行二胎全程优质服务,采取“结对”随访的服务模式,镇、村确定责任人每月上门为生育对象服务,对服务成功的责任人,给予100元奖励,失败的处罚责任人100元。同时,区上每季度检查镇(街道)二胎全程优质服务开展情况,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镇(街道),年终奖励5000-10000元,否则通报批评并在年终综合考核中扣分。四是推行出生实名登记。区卫生、公安部门每月将新生儿出生、报户信息登记造册,及时抄送计生局,计生局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乡镇进行核查,使出生登记工作更扎实、更完整、更准确。通过努力,全区出生性别比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个百分
建和谐计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为镇、村两级统一印制“一法两条例”工作手册和宣传彩页5万份,在主要路段路口统一制作了以新《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规宣传栏32块,组成宣讲团深入镇村巡回宣讲,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开展依法维权,推行便民服务。镇、村两级建立和完善了计生政务、村务公开制度,统一公开项目,严格公开程序,扩大公开范围,真正把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交给了群众,把计划生育的办事程序公示给了群众,群众对计划生育满意度大幅提高。阳平镇、县功镇等镇整合办公资源,建成了“一厅式”便民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三是推进执法公开,打造“阳光计生”。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信息发布、违法违纪有奖实名举报等制度,加强计生监督和信访规范化管理,依法、及时、就地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对上访群众做到了耐心的思想疏导教育工作,依法保障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信访案件明显下降。今年接到群众信访案件17起,查处结案27起,群众来访32人次,电话访28起,均已查处结案。
【*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汇报(多媒体文字稿)】推荐阅读:
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工作汇报11-09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10-06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信息10-16
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汇报09-16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语口号06-25
创建国家卫生城计划10-01
国旗下讲话创建国家卫生城市09-12
区地方税务局创建学习型组织情况汇报09-26
卫生局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