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2024-09-04

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共15篇)(共15篇)

1.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运营中心管家B团队的殷姗姗,很荣幸又一次站在这个舞台上和大家分享我的案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学习中进步》

毛主席曾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古语有云“学无止尽”、“活到老学到老”,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从古代到现代,正是由于人们的不断学习才创造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第一个钻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发现电的人,第一个发明火的人,无不都是不断学习,善于发现创新的好例子,总结古人经验,结合实习实践,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每天我们都在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从发现、认识到实际操作,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初来CHINA公社时,从一个普通的客房服务员做起,铺床、拖地、摸尘,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提高了自己的卫生质量与速度技能;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前台管家做起,学习办理入住、退房,征询客人意见等,我学会了怎样与客人沟通,发现客人的需求,在每天的班会与部门会议中,我学会了怎样处理顾客投诉,怎样把客人的利益放首位,怎样更好的去为客人服务,所以,学习伴随着我的成长,学习使我进步。礼仪培训让我更有气质,洗衣服务、叫醒服务等的培训让我在面客时更加自信,一些反面案例的学习也成为了我前进的指南针,对旅游客人我们应该做什么,对商务客人的预定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对这些技能的学习都让我更加的沉着更加睿智。

在工作中我喜有悲,为领导的一句赞扬我心潮澎湃,面对客人的投诉我冷静应对,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11月6日下午,两位客人到店,根据客人的预定姓名,我找到了客人的预订单,制作好房卡后,我带客人去房间,在两位客人的交谈中,我得知客人来自上海,是上海某家乐福的工作人员,对我们酒店的风格很是喜欢,以后有机会还会介绍朋友来住,出了电梯,客人看到我们的家具看到每个房门前的灯笼,客人感慨到我们酒店真是太有特色了,我感谢了客人对我们酒店的喜欢,并告诉客人我们有十种房型,喜欢的话我可以带客人去参观,打开3115房间后,客人对房间里面的装修也大为肯定,在办理完入住后,我询问客人从上海来青岛对这里的气温等是否适应,客人说上海和青岛气温差不多,我告诉客人青岛早晚风大,关照他们早晚多加衣服。看到客人自带了电脑,我询问客人是否有在床上上网的习惯,客人表示喜欢,于是我提出给客人加一个电脑桌,看到客人飘逸的秀发,我提出给客人加一个吹风机,客人不经意的一句“这些衣服还潮,我得赶紧拿出来晾凉”,我赶忙告诉客人我们可以免费为客人烘干衣物,客人回答等把身上的这个小毛衫洗了一起烘吧,想到客人出门在外,带洗衣粉肥皂等可能不方便,于是我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洗衣粉或肥皂,客人回复说“需要一点洗衣粉,你想的真是太周到了”,我说这是我应该做到的,从前台找到了洗衣粉,又给客人多准备了几个衣架,我赶忙给客人送了去,并告诉她多放一会儿就有热水了,洗好之后给前台打电话,我们帮她烘干,客人对我的服务表示非常满意。

经过了这件事,我意识到:如果不是平时学着怎样与客人沟通,怎样通过学习增加自己的业务技能,我何时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家呢?所以,在以后业余的时间里,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多看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技巧,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在学习的海洋中徜徉,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靠近自己的理想。

运营中心殷姗姗

2010.11.8

2.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二

信息技术课以网络教室作为学习环境, 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作为学习动机, 以学生的任务实现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在这种独特的背景下,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演示学生出错的地方, 对正误加以比较,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 怎样才对;什么是错的, 错在什么地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 运用引导性或辅助性练习仍不能让学生理解时, 使用示错教学法往往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错误”, 因势利导

在教授新课时, 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我特意做错并且表现出非常惊讶的样子, 学生的一种想超越教师的心态就出现了, 这时我会抓住大好时机, 让学生对照书本帮我解决问题。如我在讲授知识点“事件处理过程X_Y:这里的X是与事件相关的对象的名称 (例如C o m m a n d 1) , Y是V B规定的事件的标准名称 (如C l i c k:即单击鼠标) 。这样, 当对象X上的Y事件发生时, V B将自动地启动这个子程序加以执行”, 我出示学生曾编写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程序并运行, 结果发现当输入“长方形的长与宽”时, 鼠标单击“开始计算”命令按钮, 并没有显示“长方形的面积结果”。我故意表现出非常惊讶:“这是为什么呢?哪个同学能帮老师找出原因?”我打开“程序的代码”, 学生找到答案后, 我又问:“如果想让长方形的面积显示出来, 运行程序的时候该怎样操作呢?”学生又开始主动地寻找原因, 这远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效果好得多。

当然, 在课堂复习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高中信息技术会考题目中有V B程序改错题, 我在教学中, 为了加深学生对V B程序的理解, 编写V B程序时特意写错一些关键语句, 要求学生指出有几处错误并改正。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 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

二、典型“错误”, 集体指正

在V B教学中, 我常用实例教学法。一个实例就是一个任务, 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哪些基本知识, 涉及哪些基本概念,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理解和消化概念, 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 就会有一些成就感, 从而激励他们去学习新知识。对于学生在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 (如语法、书写规则等) ,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原因, 与学生一起纠错。如学生在学习I f语句根据流程图编写代码时, 要求“编写一个程序, 找出a、b、c三个数中最大的那一个放在变量M A X中”, 我先引导学生完成流程图的填空, 再请学生根据流程图套用I f语句的格式进行口述, 最后把“求三个数中最大的那个数”的半成品程序发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动手, 把程序中的代码补充完整并自己调试运行, 掌握执行流程。在学生动手编码的时候, 教师可以巡视辅导, 用格式1 (如图1) 形式补充代码时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关键词If、Then、else与条件表达式、语句之间空格漏掉。然后, 对具有代表性错误的程序代码, 教师采用“逐语句调试”的方法让学生共同指正纠错。

三、“正误”比较, 促进转化

教师在巩固知识点时, 采用正误混杂, 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内容, 并分析正误知识点的联系, 促进知识的转化。如《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考试后, 对成绩大于等于6 0分的同学, 教师给予2个学分, 并填写评语为“good”, 否则不给予学分 (0分) , 评语为“bad”。

我事先把这个程序设计成半成品, 运行后不管成绩是多少, 结果总是“学分为0, 评语为b a d”, 可见这个程序中存在错误。一般错误有两种:一种是语法错误, 另一种是思维逻辑错误, 其中思维逻辑错误最难。此题有多种修改方法, 可以让学生讨论、调试, 让他们发表意见, 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编程方法, 给学生以表达见解、陈述思路、交流观点的机会。

四、自我“纠错”, 强化巩固

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 同时还要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原因。因此, 应把培养学生找错误看成是积极的探索, 而不是消极的补漏, 要扩大找错、改错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几点要求: (1) 能找出自己的错误; (2) 能找出其他同学的错误; (3) 能找出教师教学中的错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争论、评议和质疑等方法, 不断发现错误。如我在上完赋值语句时, 让学生用画圆语句Circle, 编程画出圆心 (2000, 2000) , 半径分别为:200, 400, 600, 800的同心圆。

如图2两个学生的程序代码, 图 (一) 的学生没有掌握赋值语句的格式, 图 (二) 的学生赋值语句格式没有错误, 但是他只能画出圆心为 (2 0 0 0, 2 0 0 0) , 半径为8 0 0的一个圆。关键是图 (二) 的学生没有理解“新值有效, 旧值自动取消”这个知识点。

在“示错”教学中, 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帮促者, 努力创造各种环境和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使用示错教学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既有引导又能放开, 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2.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正误两方面加以比较。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正误及时进行评价,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要明确。应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 对教学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示错教学。

3.在摘抄和诵读中进步 篇三

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做听课笔记,记录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后来,我慢慢发现仅做课堂笔记还不够,因为老师的课堂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英语学习也不能仅限于教材,于是我开始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阅读中,凡是遇到好的表达、经典的语句,我都会认真地摘抄下来并附上自己的评论和赏析,然后熟读成诵。

有一次在读一篇文章时,我发现作者用“a swarm of bees”来表达“一群蜜蜂”,感觉挺奇怪,因为汉语里面的“群”对应的是“group”,那么,“一群蜜蜂”不是应该说“a group of bees”吗?后来,我翻阅了语法书,发现“a swarm of bees”的说法是正确的。英语里的量词比汉语里的量词精确很多,比如在汉语中可以用“群”来限定鱼、狼、羊等,但这些在英语里分别表达为:“a school of fish”,“a pack of wolf”和“a flock of sheep”。发现了这一点后,我立刻把常用的英语量词记入了笔记,并以“群”(group)为例评论了汉英量词使用的异同。还有一次读文章时,我发现一个句子:Wrongs must be righted once they are discovered。当时看不懂,后来请教老师,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发现错误就要改正”;句中“wrong”用作名词,意为“错误”,而“right”用作动词,意为“改正”;这涉及到词性转换。我随后把这个句子记入了笔记,并分析了英语中的词性转换现象。

我比较喜欢读英美小说。中学的时候,原版的读不懂,我就读简写版(比如书虫系列)。遇见经典的语句时,我都会把它们摘抄下来并认真背诵。比如读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的《简爱》(Jane Eyre)时,我就摘抄了女主人公Jane Eyre对男主人公Rochester说的一句话:

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 obscure, plain, and little, 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 You think wrong! I have as much soul as you and full as much heart!

译文: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的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的一样充实!

同时我还写下了自己的评论:However obscure we are, we must have confidence in ourselves。再比如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的第一章里有这么一段话: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译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段话写得很精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文学语言的魅力。我立刻把它摘抄了下来并熟记于心。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文学经典语句的摘抄和诵读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热爱,而这份热爱是我数年后报考南京大学英美文学方向研究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来,我尝试读了一些经典的翻译作品,体验语言转换的魅力。读的时候,我会想要是自己会怎么翻译,然后把自己的译文和译者的译文做比较,认真分析并摘抄那些自己翻译得不好而译者翻译得很精彩的部分。比如张培基先生翻译的《匆匆》,译文如行云流水,我读得如痴如醉。我把开篇一句话的译文摘抄了下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译文: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Now, you, the wi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 never to return?

优秀译文的摘抄和背诵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翻译能力,为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二级笔译资格考试打下了基础。

摘抄和诵读不仅限于书面材料,讲座中精彩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2006年,时任武汉新东方校长的李杜博士回母校做了一场关于歌词英译的讲座。讲座中,李先生谈到自己对《最浪漫的事》中一句歌词的翻译: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李先生的译文是:There is no romance more romantic

than aging together hour by hour, year by year, and millennium by millennium。听到此,我深受震撼,原来歌词也可以翻译得如此浪漫。我立马拿起笔,把李先生的译文和自己的评论记录了下来:比较级的运用、age的词性转换和对“慢慢”一词的处理,让译文读起来浪漫无比、光彩万丈。

除了文学和翻译作品,我也会翻阅一些报刊杂志,如《21世纪英语报》、《英语学习》、《英语沙龙》等。遇到好的、新的表达,我也会记下来。比如: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臭氧层:ozone layer

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

沙尘暴:sandstorm

水土流失:soil erosion

核泄漏:nuclear leakage

酸雨:acid rain

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滥伐森林:deforestation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

生态旅游:ecotourism

资源节约:energy conservation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科学发展观: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当然,摘抄只是第一步;读书笔记绝不能束之高阁而要经常拿出来诵读,最好能背诵其中好的表达和优美的篇章,因为要学好英语就得有大量的材料储备。认识单词而不会拼写,知道名言而不会背诵都是不行的。初中时,我把每篇英语课文倒背如流;大学时,我把摘抄的经典语篇背诵得滚瓜烂熟。通过背诵,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对英语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语感)提高了,每读一句英语都能感觉出其是否地道。

4.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四

最近几次的听课,各位指导老师都给了我许多好的建议。但光知道是不行的,重点是如何在实践中去改进。所以我不仅把这些建议认真总结了下来,并且在最近的教学中付诸了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改正,只有实践才能提高。针对建议和教学中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点,指导老师曾说我的教学设计是完整的,但是写作背景和课文内容的结合不是很紧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是简单的介绍每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的在下面的教学中会提到,而有的在下面教学中则不会再提到。在老师提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认真去思考了介绍写作背景这个步骤的讲法和作用。并在《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讲解中进行了改进的实践。

首先,我先介绍了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篇抒情散文写于1941年,当时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而且国民党表面抗日,实际却在积极反共并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而和国民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方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战。茅盾先生当时生活在国统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只得用象征的手法借白杨来赞美北方军民。其次,在课文中出现和写作背景有关的内容时,我可以借写作背景来引导学生。例如,在第二段写白杨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时,我就引导学生:想想刚刚我们所说写作背景,写白杨是为了赞美谁,黄土高原除了是白杨的生长环境,还是什么地方?学生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想起它还是为了赞美北方军民,这里还是抗日根据地。这样一来,本来不是很容易联想到一起的一个内容,却因为写作背景而简简单单的解决了。这也使我认识到写作背景它不仅仅是对当时文章创作环境的一个介绍,它和作品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点,是教学教态方面。在教态上,老师给我指出了一个我自己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在教学时,我和右手边学生的眼神交流很少。我在下课后调取了自己讲课时的监控来观看,发现自己对右手边学生的关注果然很少。在接下来的几节课实践中我尽量使自己环顾整个教室,和每位学生都能有眼神上的交流。并且不时去右手边下面转一圈,不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不被关注的。

第三点是鼓励性语言的使用。虽然我每次提问都有意识的去鼓励学生了,但是我的鼓励性语言太过贫乏单调。针对这一点我做了以下两点工作。一是在备课的时候,我仔细认真的想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语言。二是我重新观看了学校为顶岗实习生开设的慕课课程中有关鼓励性语言的教学视频并结合课本进行了思考。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不再只是说“xxx说的非常好;说的很接近了,在想一想。”这种单调的话。而是把学生的答案和课本结合,说出他那里说得好;或是对他主动回答问题的品质进行表扬;或是用幽默的语言来鼓励学生。

5.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五

龚彩虹

(2012年12月17日)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而且特别指出了教学合作和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如何通过合作交流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运用小组合作这一方式,以期通过群组交流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然而,如果没有充分的设计,合理安排小组任务以及恰当的评价小组合作,那么合作学习可能达到的效率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表明:若活动任务简单,表现优势行为,利用激励机制,他人在场时,个人能够全力以赴、展现自己、提高效率,反之,则会降低效率。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合作效率,如何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评价,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分析教学内容,实施合理分组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不同的分组。简单的对话,那只要work in pairs就行了,每节课的一些基础简单的问题,同桌两人讨论足矣,而涉及一些语法知识、实际应用的复杂内容时,适合多人以上的群体组合讨论,并让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采取四种方式进行组合:一是“强强联合”,-1-

讨论较难的题目,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优势。二是“弱弱相扶”,探讨一些较为容易的题目,以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这两种组合,通常用于进行课文阅读的解析教学,优势学生组合讨论复杂问题,弱势组合讨论简单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靠自己解决多数遇到的问题。这样要比问单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三是“强助弱学”,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组合,前者帮助后者,这种组合用在解决单项选择、完形填空、句型变换等问题上,步骤是先将重点难点挑出来解决,然后通过这一种组合去解决后进生尚未解决的问题。四是“就近原则”,即几个坐在前后左右的学生为一组,这种组合比较方便,适合用讨论一些日常话题。

二、开展积极竞争,激发主动学习

根据竞赛动机的个体助长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抢答、辩论、测试等形式,基本的规则是回答正确则计分。组内成员为了达到使本组在全班获胜的目的,大家都会积极开动大脑,通过brainstorm来展现个人的观点,也可以根据英文解释或上下文情景来猜单词,回答最多的一组就获得胜。竞争机制不仅能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而且能更好地解决一些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在评论作业时,群组讨论形成的意见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思考彼此的差异、取长补短。

三、形成多元评价,防止极化效应

所谓极化效应,是指由于受群体气氛的影响,会出现支持极端化决策的心理倾向。有些学生会固执己见,不接受不同观

点。所以教师在鼓励各组学生踊跃发言的同时,要引导其他组成员听取不同意见,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总结时持公正态度,不将个人倾向带入其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合作的表现为依据,将激励个人达标向集体合作达标转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参与合作程度、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形成自我观点的能力、关注社会的能力、小组的整体合作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6.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六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性格、学习时间都各不相同。因此,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给自己设定一个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那些已经成为自由译员的人若不给自己设定长期目标,不知何时自己的翻译职业生涯就会走向下坡路。”

若想成为译员,必须熟练掌握语法知识

立志成为译员的人里,有些是期望自己能成为“优秀的译员”。可以将此作为长期目标,其后设定几个短期目标,比如译者需要锻炼自身的“英语能力”、“专业知识”、“调查能力”。

首先需要锻炼英语水平,提高专业知识。若在“专利”、“医学”等自己希望从事的领域进行翻译学习,就能比较快速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关于调查能力,只明白充分调查对于翻译工作的重要性。集中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学习,在翻译时就能很快知道某些时候应该查某某网站、某个词语要查阅某某字典。

英语能力的基础是“词汇”和“语法”。关于词汇,因为在不同的文脉中(语境)单词的意思和用法有很大不同,所以学习词汇不要拘泥于日英一一对应,而是在文脉中记住单词。

关于语法知识,则需要系统学习词汇的各种功能和用法(品詞)。在进行英语读写和翻译时,若有不懂的语法和错误的地方,需要翻阅参考书进行确认。远田老师特别提醒道“有些知识点看起来简单,但是若不有意识的去学习,还是会发生语法错误”。

“在翻译学校,有些考生不管提醒多少次还是犯语法错误。这不仅仅是已经形成了惯性,而是没有注意到自身的弱点。但是,这样一来在学习总称表达和冠词时需要跨越很大的障碍。正是因为日本人在这方面存在巨大的障碍,所以对于日本的日英译员而言正确理解基础英语语法是一大弱项。”

若想靠翻译谋生,需要设定长期目标

“当成为一名译者之后,目标会变得尤为重要”。

“当你已可以作为自由译者轻松接到翻译工作,又或是手头上的翻译工作排满了,在某种程度上你就会安于现状了。这对于译者来说是最大的危机。有预测说2045年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

机器翻译的脚步正在加快。若是只会翻译某个领域的特定文本,译员就有可能会被机器所代替。因此我认为今后翻译人员必须掌握只有人工翻译才能做到的细节处理能力。”

为此,我们需要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即“想成为怎样的译者”,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学习。关于长期目标。

我认为:想成为日英译员所要学习的有三点,一是增加英语输出,二是学习英语写作(英文ライティング),三是了解日语和英语的差异

首先在自己心中确立一个评价标准,那就是“什么样的英语才是能让日英译员获得进步的好英语”,同时要求自己也必须能写出优美的英语。对于母语非英语的日英译员,不可缺少的就是日常的英语输出。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不行的。

远田在辞掉工作成为自由日英译员时,花了三年时间仅阅读英语书籍。她还说“因为如果不是自身有兴趣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所以她阅读的都是推理小说和故事集。因为被推理解密所吸引而坚持阅读,所以很快地掌握了英语的规律和表达方法。”

远田也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长期目标,那就是“作为译者要一直追求更高的高度,在跨越文化壁垒、传达作者意图的同时,要给读者带来优美的译文”。

“例如,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尽量做到译文明快简洁,因此她经常定下一个主题后进行集中学习”。

目前为止,她曾以“日语和英语的差异”、“数量词和冠词”、“简明英语”、“何为英语思维”等为主题,集中阅读相关书籍,从而有效推进自身的工作。现在有时候需要翻译儿童书籍,于是她集中关注面向儿童等各种类型的英语。

如果探究到目标的基础,就会变成对语言的“爱”。当然,理想很重要,现实却往往很严峻。

有些人认为,做翻译不得不面对现实中一些情况。单价变低了,就需要提升效率,快速处理完工作。

不过我还是认为,正是因为处在严峻时期,若内心没有理想和长期目标,翻译会变得索然无味。不要消极的认为“翻译业的未来很黑暗”,而是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成为怎样的译者”。给自己设定一个能一直坚持的目标,然后不断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7.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七

1 移动学习在高等医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生对移动学习的理念和认知不到位

虽然借助移动设备学习已经渗透到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但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很多师生还没有对其形成认识,依然对移动学习发挥的作用处于无意识状态。此外,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其领域和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不同时期人们对移动学习的认知和使用规模都具有显著差别,下一个移动学习精确的定义非常困难[5],造成了师生对移动学习的误解或错误认识。首先,很多师生认为移动学习只是“移动中的学习”,仅仅将原来在线学习内容搬到了移动设备上来,不能在医学教学中发挥作用。其次,对于移动学习者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习的费用。由于移动学习需要借助移动设备,通常有师生认为学生没有能力支付移动设备、网络流量和学习资源的费用,无法普及和大范围使用。但实际情况是,移动设备已不是奢侈品,价格大幅下降,已经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运营商也不断推送各种流量优惠活动,且无线网络也已在校园搭建。最后,虽然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PBL教学等新教学方法不断开展,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我国医学院校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以传统讲授式为主,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对其在教学中的效果持怀疑态度,面对新技术和新手段往往不够积极主动。医学生也限于长期应试教育模式,对于移动设备应用在自己医学学习中没有过多的设想和要求,这些传统和保守的态度阻碍了师生对移动学习的了解,最终使师生对移动学习的理念和认知不到位。

1.2 移动学习在高等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不成熟

以移动学习、医学教育、护理教育和主要相关移动设备名称为关键词对2000年至2015年8月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从2007年至今,仅有48篇相关文献,说明我国移动学习在医学教学中的研究起步晚、研究少、应用不广泛,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师生对于什么是移动学习,为什么要在医学教学中运用移动学习,如何在医学教学中开展移动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移动学习技术,如何开发移动学习资源,如何评价学习资源和应用都甚是疑惑。首先,移动学习兴起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受到教育界关注并在2l世纪初在国外形成研究热点,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最早是在2000 年[9],进入高等医学教学实践则更晚,目前移动学习还没有广泛深入医学教学,其作用仍未被充分发掘和发挥。其次,由于高等医学教育者主要为临床医务人员,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开展移动教学。最后,即使有很多师生希望教学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但限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使用信息技术,或片面强调技术的先进性而不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

1.3 硬件条件的局限性

首先,移动设备在今天已经大规模普及,但移动终端设备在型号、质量和性能上仍有很大差别。基于现实,国家和医学院校无法为所有的学习者统一配置高性能的移动终端,只能以学生自身的移动设备或学校和医院提供的公用移动设备为主。其次,虽然目前很多医学院校正在积极搭建校园无线网络,但分布有限无法完全满足移动学习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实验室和医院的很多医疗和科研仪器不能受到干扰,使得移动网络使用受限。再次,移动设备尤其是手机与台式电脑相比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屏幕小、存储空间小、电池寿命短、充电安全、长时间使用对身体的损害及在临床环境使用时某些患者认为不礼貌等都影响着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10,11]。最后,移动设备自身有通讯、娱乐等功能,再加上使用移动设备场合的多样性如临床科室、车站、家中和排队时,使学生移动学习时易受到干扰,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直接分心于学习外的事物。很多教师也倾向于把移动设备特别是手机视为娱乐工具,认为引入教学中会影响教学效果,严禁学生上课使用和反对将移动设备作为教育工具。

1.4 缺乏医学移动学习资源和统一平台

由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复杂性、专业性,开发高等医学教学资源不仅需要突破软硬件技术问题,还需要具有一定医学背景,了解不同医学教学需求。当前,通过百度和应用软件下载中心,能搜索到的医学相关移动学习资源、网站和应用软件非常有限,并且质量无法保证,易误导对医学信息的正确掌握。国内对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开发的公司较少,而学校开发资源也主要以精品课程、图书馆文献资源、医学题库等为主,各学科在资源质量和更新速度上参差不齐。目前开发者与学校和学生需求存在鸿沟,在数量、种类和深度方面都有待提升。此外,医学教学资源涉及病人和医疗单位隐私,对应用环境的安全性要求颇高,增加了资源开发的难度和成本。最后,虽然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已有雏形,但针对移动学习系统的标准暂未出台,更没有建立统一的移动网络学习平台,不同医科院校、医院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一,影响医学教学资源的共享[10]。

1.5 学习评价与跟踪机制不健全

当前国内对移动学习的运用范围和研究数量较少,有关移动学习的学习评价研究数量更是有限,因此尚未探索和建立起较科学的学习评价机制,因此目前对移动学习的产出和效果无法言明[7]。评价和跟踪机制缺失导致无法了解学生通过移动学习所达到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进行下一步的调节和反馈,这样一来就不能保证移动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那么我们就会质疑把有限资金注入于此的做法是否明智。

2 在高等医学教学实践中采用移动学习的建议

2.1 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提高医学教学信息技术研发水平和硬件投入力度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是否配套、措施是否得当在推行时容易被忽略,执行是否到位、有力又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2]。医学教学移动学习的发展涉及面广,包括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的购置和开发、相关系统的维护、人员的培训等等,因此需要配套资金投入保障实施[7]。政府应参照国际高等医学教育生年均投入标准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并统一部署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拨款额度。学校应该建立适合本校和学生专业特点的相关实施制度,确立设备类型和发放设备的策略,保障教师移动学习和移动技术使用安全等方面培训的资金[5,13]。针对学习易受到干扰可以通过一些设计,例如开发微课等小内容模块和提供感兴趣的微任务等来把握有限的注意力。

2.2 加强对师生移动学习的宣传和培训

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确立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13]。其次,应确定教学机构的宣传推广策略以提高意识,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移动学习的好处,为有需求的师生提供知识共享的渠道[6]。再次,移动学习需优秀的师资力量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但很多教师在应用方面缺乏经验和思路,需接受培训适应医学领域的转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院校应不断拓宽教师培训途径,完善教师培养机制。通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或国内外培训进修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以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同时,制定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5,10]。最后,仅仅会使用移动设备并不意味着了解如何运用移动设备学习,所以对年轻学生的培训也十分重要。教育机构应充分研究和试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移动学习,使学生逐步熟悉设备和软件的功能及正确选择合适学习资源、方式和时间等方面的方法。

2.3 推进医学移动教学资源和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开发移动学习资源需要精通移动学习的教学人员来设计,还需要医科院校、高科技企业和教材出版社的大力合作,开发出功能更强、价格更低、内容更丰富的资源和软件[5,14]。资源开发应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师生需求为方向,技术要求为指导的原则;针对特定人群,解决特定的问题,要同学校和学生当前拥有的设备实际条件相结合,不断及时更新学习内容。首先,资源应涵盖高等医学教学的课程并针对网络学习、集中授课、分组授课、自主学习、题库与考核等特定用途,例如针对PBL教学,提供典型病例分析等辅助功能。其次,根据不同学习目的可选择文字、视频、音频等适宜的多媒体形式,如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临床操作需在闲暇时间多加巩固,可开发图片或视频短片形式等学习材料供讨论疑难病例加深对临床技术操作的理解和熟练程度[15]。再次,资源开发应结合教学的不同阶段,如临床实习阶段,应注重把医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转化为临床综合技能,初步建立临床思维,应更多提供医学计算工具、药物手册、临床处方、临床急救、实习手册等实用工具。针对临床的繁忙情况,还可开发相对短小而内容集中的文字信息材料方便查阅和学习。最后,需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以便在平台上分享学习资源,加强交流和沟通。各院校建设信息系统应避免重复建设,可依托成熟的校园网和现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将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向移动终端环境迁移,建成集教学组织、资源分发、教务管理和教学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同时可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网络避免影响到医疗仪器的正常运行[16]。

2.4 完善学习评价与跟踪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跟踪机制可结合现有学习评价机制,适当为移动学习模式分配相应比重,以便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其中综合性评估系统就是有效的一个办法,这种混合评分系统,综合了目标导向型和传统评价方式的特征。一方面,需形成评价,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提供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学生则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正在为达成这些目标而学习。另一方面,可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移动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学习时间、阅览频率、参与交流与协作等多个维度。此外,需进行总结性评价来证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例如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增长情况等,学生必须达到知识理解程度的最低标准和专业技能的最低要求。两种评价各占学生总分数的50%,但学生必须在每次总结性评估中得到75%以上的分数才算有效成绩。当然各地医科院校评分环境和标准不尽相同,还要依据当地实际教学行为和学习环境具体制定相应的评价与跟踪机制[17,18]。

3 总结

8.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八

一、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我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刻苦学习才能获取的。因此,认真读书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加强修养的基本环节和重要途径。

共产党员结合党性修养进行学习,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学习,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升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是学习法律知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党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这就要求广大党员首先必须知法,然后才能进一步守法和依法办事。领导干部带头学好法律知识,既是做好工作、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自觉遵守法律的需要。

三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而贯彻这个战略的关键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艺术。

四是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广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增强领导经济建设的本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经验、新的创造,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但要学习我们自己的东西,还要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理论。

五是学习历史。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就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一个政党不善于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就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可能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可能担负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学习必须有好的学风。只有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习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在我们党的队伍甚至领导干部队伍中,照本宣科、断章取义、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风气仍然严重存在。这些不良风气,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败坏党的形象和声誉,窒息党的生机和活力,也影响干部的健康成长。

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首要的是要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个学风是来之不易的,可以说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党在幼年时期,由于不能把理论学习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很多人为此牺牲了生命,直到延安整风,党才找到了一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这个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很好的发扬,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在实践中自觉磨炼

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是思想觉悟、政治品质、道德操行的锻造过程。完成这种锻造,需要刻苦学习,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需要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更需要到实践中去锻造,在实践中刻苦磨炼养成。共产党员的修养不是封建社会名人雅士的修身养性,而是为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情操、风格、思想和言行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首先,共产党员的修养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经验,实践出真知。只有参加社会实践,人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才能推动思想认识不断向前发展。一旦脱离了社会实践,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就失去了动力,认识就会僵化,思想就会落后。因此,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社会实践。共产党员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使自己的党性得到锻炼,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

其次,共产党员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达到提高党性修养的目的。这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可以反作用于人的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刻苦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增强党性,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要有自觉性和主动精神。社会实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锻炼的要求却是恒定的。如果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不能从本质上达到党性锻炼的目的。要有意识地去探索和实践正确的理论,时时刻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积极主动地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武器去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自觉自愿地身体力行党的宗旨。共产党员要在实践中诚心诚意地磨炼自己,不断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实践中经得起考验,面对金钱、名利、美色的诱惑,自觉地筑起反腐败的长城。

共产党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党性,必须做到“四自”,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四自”的核心是自觉。“四自”是进行党性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每个党员都应当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

自重,就是珍惜自己的人格,重视自己的人格养成,使自己的言行与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相符合。不做违背党和人民利益、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背党纪国法及共产党人思想道德的事,不做有损于党员形象的事。

自省,就是经常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看自己有没有与党的宗旨、纪律以及党对党员和干部的要求不相符合的言行,也就是进行严格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找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并采取措施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坚持自省,可以提高政治上、思想道德上的自律,增强自己的自觉性,防止小错发展成大错。

自警,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要有高度的警觉,对可能出现的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面临着金钱、名利等诱惑的考验,自己给自己敲警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违背党的政治原则、党纪国法和道德规范。

自励,就是自己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前进。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当工作顺利时,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不甘于平庸,要更上一层楼,为人民做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在遇到困难时,要勉励自己不退缩、不泄气,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在逆境中,要鼓励自己不气馁、不丧失原则、不随波逐流;在遇到挫折时,要鼓励自己不灰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品格。

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加强修养

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的监督之下,既是党章对每个党员规定的义务,是做合格党员的起码要求,也是促使党员自觉进行党性锻炼和加强党性修养的组织保证。从这一方面来看,严格健全的党内生活锻炼是每个党员增强党性觉悟的重要途径。

每个党员都在党的组织中生活、工作,自己的德、才、能、绩表现如何,党性强与弱,一般来说,党组织和周围的党员同志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只要自己积极、认真地参加党内生活,就可以得到组织和党员同志的经常教育和帮助,使自己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坚持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地完善自身,求得进步。通过参与管理党内事务,对党组织的工作、决议进行学习讨论,在党内生活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对党组织的工作失误提出有根据的批评和建议,对党员干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和不良倾向进行检举、揭发和批评,从而强化党员的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这样,不仅能够使自己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得到加强,还能够使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因此,严格健全的党内生活,既是党员经受锻炼、接受教育的好机会,也是履行党员义务、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前提条件,每个党员都应该积极参加党内生活。

(作者系河南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9.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九

22、培训规范化,鉴定标准化,管理现代化。

23、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4、为学习改变,在新隆成才。

25、态度决定命运深度决定高度。

26、启明星教育,开启明日之星。

27、多掌握一门技能知识,多一次就业机会。

28、大鹏展翅,锦绣前程。

29、培训下苦功,鉴定拿高分。

30、走进新隆基,给您新未来。

31、发展技工教育,促进技能就业。

32、圆你锦绣前程,铸就辉煌人生。

33、知识就是力量,技优创造未来。

34、一技在手,终身不愁。

35、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6、选择新隆基,拥有好成绩。

37、得天独厚的环境,无微不至的亲情。

38、今天参加培训,准备明天就业。

39、新知改变生活,技高赢得未来。

10.在成长中进步的进步发言稿 篇十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伴随着爱的足迹。

在这样的道路上,我们是否在迷茫的空间里追寻,纠结着痛苦与无奈;在这样曲折的道路上,找不到诗意的江南,找不到苍茫的北方,只有疲惫的身体和透支的青春。

虽然在这样的道路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在你身边与你同行,但在十字路口的尽头挥手告别,散落在天涯海角。

虽然这条成长的路上没有歌舞、美丽的山河,却在回望黄昏时,让你看到一路或深或浅的脚印,诉说着一路收获的酸甜苦辣。跟随那些成长的脚步,会让我们感受、理解和收获……

我跟随书籍的足迹在成长的道路上前行。从中体会到了书籍带给我成长的宁静与美丽。

从小学到初中,我遇到了很多老师。在这些老师中,有一些语文老师教会了我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生物老师允许我们带着花和昆虫来上课。数学老师可以用手画各种几何图形……不同的老师,让我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当成绩下降了,总会有老师帮我找到原因;郁闷的时候,总会有老师投来关心的目光。

我经常想,如果在他们的背上加上一对翅膀,他们一定是从天上降落到地上的天使。

平凡的他们,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积极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化作一团温暖的火焰,照亮我的人生旅程。

我跟着老师在成长的路上留下脚印,感受着老师给我成长带来的鼓励和温暖。让我在成长的道路越挫越勇!

回首往事,成长的轨迹,充满幸福的滋味。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11.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十一

实验对象:南通第一初级中学初二学生;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下册);样本大小:等组实验,每组50人左有;实验结束后,请资深老师出卷,有针对性进行测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和论述题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论

1.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从本实验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无论是计算机还是生物成绩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生物期末考试的成绩比较中,实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和本班初一生物的期末考试成绩相比,平均分高出6.81分,优秀率高出12个百分点,p<0.05,差异显著;可以看出,因为没有采用本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生物成绩没有发生变化,P>0.05,差异不显著;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生物成绩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平均分高出对照班5.62分,优秀率考出12个百分点,p<0.05,差异显著。可见,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有助丁学生拓展知识、开发思维,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2.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的论述题得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灵活性较强的论述题方面得分率较高,一共33分的论述题,实验班高出对照班平均分高于4.4分,及格率高出对照班13个百分点,优秀率实验班58%,对照班仪仅为19%,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近40个百分点,P<0.05,差异性显著。由此可见,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在知识的迁移能力加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期末考试结束后,对实验班的部分同学,就本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看出,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得到提升,进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4.基于学案和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12.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十二

一、学习目标的丰富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到课堂中,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将不再狭隘的、片面的,而是开放的、丰富的。我们强调“课堂上的收获”不仅包括认识方面的,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对认识策略的完善,也包括语文能力的提升,还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和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

二、学习内容的整合性

语文学习的内涵等同于生活的内涵,因而,我们把鲜活的生活引进语文课堂,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引进语文课堂,把教材的“辐射信息”引进语文课堂,把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拓宽语文课堂的学习资源,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加强学科内容间的渗透性

综合性学习提倡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所以可以把与语文教材有交叉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引进语文课堂,如把语文课与社会课、自然课、美术课等相融合。

(二)促进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关注身边的事,关注当前的各种热点问题,所以可以以此为语文课内的学习内容。虽然语文课上不学习教材内容,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整体提高,可谓是“殊途同归”。

(三)实现课内外信息的融合

学生只有在教材的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学习,才能学得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我们应该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信息引入课堂。这种以“一篇带一捆”的学习内容的整合方式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学生阅读量,也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学习空间的灵活性

(一)让学生走进图书馆

在深入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如果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提出的问题凭借教材不能解决、或者说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更多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图书馆阅览室查看资料。

(二)让学生走进网络

网络传播时代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异常丰富,学习背景变得空前广阔,而对信息爆炸,需要学习者以更强的主体精神去积极探索,去解释、加工、改造信息。

(三)让学生走向校外

校外广阔的世界蕴含着巨大的教学资源,将教学空间对着校外开放,将给学生的语文实践带来更多真实的体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应用的场所。

(四)合作争鸣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是指当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习内容或问题产生了明显的分歧,且都坚持己见时,教师不必急着做“终裁的法官”,而完全可以将意见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经过一定的准备,开展一场辩论活动。课堂上激烈的唇枪舌剑将促使学生协调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深入地探究课文,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以精彩的语言为其外显,同学们捕捉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体现。

三、学习方法的活动化

综合性学习的倡导,将促使传统课程教学“师授生受”的僵化模式退出历史舞台,而充满情趣和智慧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成为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主流。

(一)设计应用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的实践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强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注重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角色体验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和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转换,促进他们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获得独特的体验,并由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表现出来,即课堂表演。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角色体验活动能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身体运动领域得到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三)专题研究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对于所学课文相关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后再进行综合概括,对这一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当然专题研究很可能要延伸到课外,但课堂上我们必须组织好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交流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四、学习评价的开放性

在课堂上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这是一场语文学习上的革命,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综合性学习的到来, 学生在课堂上将得到更多心灵、时间、空间上的自由, 敢想、敢体验、学自己想学, 在课内和课外、自然与社会之间尽情地汲取、实践。

13.在反思中成长,在感悟中进步 篇十三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有资格教育孩子。自从我踏上教育之路,我就时刻以高尔基的话警惕自己,做一个爱生如子的好教师。我一直兢兢业业地呵护着教师的工作,但是光有工作的热忱行吗?困难是不会怜惜我们的,它会一次次地向我们挑战。我也曾焦虑过,苦恼过。上课,学生个个听话,对教师言听计从,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智力正常的学困生?下课了,学生个个对教师点头微笑,礼貌问好,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学生在教师背后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这种貌合神离的教育现象太多了,我们被别人美誉为心灵的工程师,却永远被学生的心灵拒之门外,我们看见的受到约束的只是学生的肉体,他们内心深处在想什么,做什么,我们知道吗?我认为,没有尊重和爱的课堂将是一潭死水,没有心灵互动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传教所。因为没有任何教育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上,也没有任何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在我与学生的密切交流中,一个个鲜活的教学事例促我反思,感悟。

一、与学生心心相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和本班的贾宇航同学是邻居,可在上下学的路上我几乎从没遇见过他。就算上学他走得早,可放学的时间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有同行的机会,为什么从没有见过他呢?我决定找一下原因。一天放学后,我故意盯着他,我走在前面,他在我后面,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我一放慢脚步准备等他跟上来时,他就低下头几乎停住了自己的脚步;我加快脚步,他也提高速度。他与我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我终于明白了,他是在故意躲着我。贾宇航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我很赏识他,从来没批评过他,可好学生都这么怕我、躲着我,那其他的学生呢?瞬间我觉得自己很失败,没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反倒成了“敌人”。课下,学生都不敢靠近我,那么上课他们怎么敢与我主动沟通交流?没有沟通,我怎么引导他们呢?看来,我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他们不但没有感觉到我爱他们,反而这种“严加凶”的爱使我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隔阂,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开这个心结。

一次上课时,跟往常一样,学生站起来齐喊:“老师好。”于是我就问:“老师好吗?”他们说:“好。”我问:“哪儿好啊?”他们个个吞吞吐吐说不上来,我自嘲道:“其实老师一点都不好,你们违反纪律要挨批评,不专心听讲要挨批评,完不成作业也要挨批评,吓得你们见了老师就跑就躲,这样的老师比老虎还可怕,怎么能好呢?”学生都笑了。我接着说:“同学们,其实我不只想做你们的老师,更想做你们的朋友,学习上、生活上的朋友。”从那以后,我的上学路上多了一位小伙伴――贾宇航,他给我出字谜,教我做体操,讲班里的趣事。渐渐地,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他的带动下,一路上小伙伴多了起来,孟寒羊、李万育都跟了上来,这条回家路成了我与孩子们心灵交流的纽带。贾宇航在数学日记中写道:“老师,你知道吗?以前我觉得你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严肃的老师。但是现在的你令我刮目相看,你变得是那么容易亲近,那么平易近人。”

二、努力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上学期的这样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

为了实现家校联动,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每次单元检测后,我会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家,让家长做出简要评价,并在卷头上签名。等卷子再次交上来时,我发现天雨同学卷子上的签名,歪三扭四,根本不像家长的签名,我顿时火冒三丈,批评到:“你这次才考多少分,怎么不知道认识自己的错误,还伪造签名?是你自己写的吧?”没给她任何申诉的机会,我狠狠地批了她一顿。这时我看到她一脸委屈,双手揉着眼睛哭了,正在我纳闷时,金旺同学站起来说道:“就是她爸爸写的,她爸爸右手残疾,签名是用左手写的。”听到这,我的心顿时痛了一下,我惭愧、自责„„我的冲动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心灵。从那以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当我们认为学生犯错时,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让自然的反应完全控制心智,要给自己思考的空间。否则,鲁莽的语言会伤害一颗颗稚嫩的心灵,而这种伤害无法弥补。从此,我对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不要总以师自居,高高在上,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无论他们犯了什么错误,我们都要学会心平气和地倾听,善于倾听,善于站在他们的角度体验他们的感受,尊重、信任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切记: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每天的惊喜。

三、对学生的鼓励要做到:多、善、会

此处的多可不是一味鼓励,而是鼓励应做到:鼓励语言多样化,鼓励形式灵活化,鼓励场合多种化。

我们班的元清同学,由于家庭几经变故,造成了她性格孤僻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学习基础很差。课下我总是想办法与她接触,哄她开心,消除她对我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课上我会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她,就算她答错了,我也会想办法鼓励她,“你们看元清今天的声音多响亮,相信她下一次会做得更好。”在批改她的作业时,她总爱站在背后看,手含在嘴里,看起来很紧张,如果得了A,立刻高兴地心花怒放,如果得了B就非常丧气。当我发现这一点时,每次在批改她的作业时,我会尽量把手“抬高”一点,提高她的作业等级。对于我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却帮一个孩子建立了自信。通过我的努力,她渐渐从学困生的行列中走了出来。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小的“生物世界”,什么样的学生都有,有的使人感到兴奋、激动,有的使人感到烦恼、头疼,但是稚嫩的面孔下隐藏着的是令人感动的细腻情感。只要我们多看到他们的可爱之处,就会觉得他们是整个“生物世界”里最单纯,最可爱,最值得“研究”的“生物”。我们要善于捕捉能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素材,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真正做懂他们,爱他们的教师,做能教书,能育人的优秀教师。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我们教师被人们赞誉为“灵魂的工程师”,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工程师,让一个个灵魂得到“美”的塑造?这就需要我们灵动驾驭教学,用心感悟教学,以了解学生为起点,以反思自身为过程,以走进心灵为终结,用我们的真心、爱心、诚心去引领一个个灵魂得到最真、最善、最美的发展。

14.在总结中进步 篇十四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期中考试,题目是《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是啊,在我们学生时代,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分数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的内容呢?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谈一谈“考试后的反思”问题。我们如何对考试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反思,如何对待成绩,充分利用好成绩,把这次考试的真正意义落实到具体的学习中去呢?建议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要对考试中的失误或错误进行认真分析,反思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是很多同学在考试后往往敷衍对待或不屑一顾的。成功一定有成功的方法,失败也肯定有失败的原因。

另外,不管这次考试满意与否,我们每位同学都要设立新的起点,确立新的学习目标。考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如果这次考得好,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认真地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如果这次考试考得不好,我们也不能一蹶不振、灰心丧气,我们要静下心来重新找到自己的新起点,而后奋斗、前进。

15.在学习和实践中进步 篇十五

一、倚重调查加深与九零后的沟通。开课前的问卷调查、后续阶段性的教学反馈问卷调查、课后有针对性的交流和结束课程后的问卷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作

1.课前调查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对这门课程的个人理解情况、对教学上的要求, 通过学习目的的了解, 教师可以掌握有多少比例的学生想深入学习 (如想专转本或成人本科考试) , 有多少学生想工作, 具体到想争当专业课尖子生的, 依此信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推荐不同的自学方法和课外书籍, 也可以在结束课程时, 提示学生与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对照, 找出自己没有实现预定目标的原因, 今后的学习可以有的放矢;

2.九零后的学生百分之百的希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平等的交流方式, 最好不要再有高考式的题海战术, 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能在课堂上用电脑完成作业 (最好是没有作业) , 这对课时固定、教学内容多的教师来说的确是个难解之题。笔者认为以“两条主线、一张报表”为授课中心内容, 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授课目的, 这样的教与学深受九零后的喜欢, 得到学生的认可, 同时也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效果;

3.后续阶段和课程结束后的反馈调查问卷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存在困惑的知识点, 困惑的原因是什么, 自己是否已经通过查找资料得以解决, 对教与学进行评价。教师在总结问卷调查资料时可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增减教学内容与学生一同进步。学生困惑的知识点正是教学的薄弱环节, 也是学生最不好理解的知识点, 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学生经历过的事情来讲解这些知识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提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到底在借方还是在贷方, 进项税还是销项税总是不清晰, 这时如果教师详细讲述增值税一定会令学生更困惑, 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如果从“税收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谈起, 税务部门对国家认定的一些企业进行征收增值税, 企业在采购环节先交给销售方进项税, 在销售环节再向购买方收取销项税, 用得到的销项税减支付的进项税 (一定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 的差额就是上交的增值税, 然后可以加深记忆进项税与采购材料捆绑在一起, 那一定在借方, 销项税与销售商品捆绑在一起, 一定会在贷方。这是笔者用学生自己解决困惑时总结出来的加深记忆法。学生在做习题时这方面的困惑再没有出现过。这也可以说是九零后“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跟着自己走”吧。

二、以“两条主线、一张报表”为授课中心内容, 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授课目的

众所周知,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专业培养的角度来说就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 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 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 (学生缺少实践能力) , 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功夫。但在改革的过程中, 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了理论知识。笔者发现, 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 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 如何打好理论基础、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所知甚少的学生, 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践 (通过实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对接) 的衔接关系, 笔者认为以“两条主线、一张报表”为授课中心内容, 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授课目的, 可以引导学生“先见森林后见树木”, 目的是突出会计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性, 并将这种联系贯穿始终, 再详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理论和实训内容, 既可以理论在先的学习, 实训在后的掌握, 也可以实训在先的掌握, 然后是理论层面的加深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到的是引领的作用,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通过与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完成教学任务。

1.第一条主线: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帐户→会计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 →会计分录。这是一条以理论为主的知识链, 这里面的知识点相互联系, 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层层递深。当给出这么多概念的时候, 这群九零后真的是目瞪口呆, 不过当看完一个企业会计人员简单的业务操作过程和阅览了毕业生的综合模拟实训资料 (也可以是企业会计资料的影印资料) , 教师再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易懂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这一个陌生的知识链就鲜活起来。通过观看会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和结合学生已有的对会计的感性认识, 学生得知的结论是:会计是和钱打交道的, 记账算账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还要有账本 (专业些叫会计账簿) 和一定格式的报表 (专业术语叫财务报告) 。最熟悉的是那张利润表, 学生还是可以看懂一些的, 但是上面写的一些文字大部分是看不懂的,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学生都清楚是指什么的, 此时完全可以提示这些是会计科目和帐户 (这就是会计的语言) 。当企业的出纳人员 (提示学生先想自己取钱的过程和得到的票据) 到银行取5000元现金时, 在会计上就可以理解成企业库存现金的增加和银行存款的减少, 在会计的语言中应该这样写下来:借:库存现金5000贷:银行存款5000这就是会计分录, 这就是会计的语言, 而运用好会计语言要记住一个有用的口诀 (规则) :又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这是前面知识链会计方法中的具体内容) 。这时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就有一个高视角的感性认识。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丰富内容, 最后学生可以随意对知识链进行展开, 自我检查理论学习的效果。

2.第二条主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一个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知识链。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束学习之后应该能达到了解各会计岗位的职责, 按岗位完成简单的一个月的所有工作—从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到登记各种账簿到最后的编制好主要的会计报表。如果教师简单地讲授知识点, 学生一定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只会被动的听课, 结果是快速记住快速遗忘, 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引领, 首先, 不要孤立这条主线, 它与第一条主线可以并驾齐驱, 在讲到会计的内容时就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 将家长给的生活费进行详细的记账, 给学生一张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帐页, 五到十张记账凭证, 同学生探讨家长给的生活费应该写在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哪一栏、如果某一天到超市消费 (提示学生从超市得到的票据就是原始凭证) 这笔金额应写在哪一栏、这笔消费在日记账应该如何写摘要的内容、余额栏是什么意思、如何计算余额, 这些问题学生都会用生活经历很轻松地就完成了一周的登记任务, 同时也为第一条主线的帐户理解和掌握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第二条主线会计凭证的教学活动进行了热身。这时如果再布置学生利用练习册的一套登记银存日记账的业务题来完成日记账的简单规范的登记, 提示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章节的登记规则, 等到教学进度到达账簿这一章时, 学生再调出这张银存日记账页, 没有登记完整的栏目 (对应科目、结账和过账) 均可以补充完整。这些过程都是学生自己主动完成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全过程。有学生提出一个可爱的问题:可否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帐页设计得更有个性化, 保留原有的结构, 在纸张和旁白处贴上个性化的小贴纸呢, 这个问题得到大多数女同学的认可。笔者也很欣赏学生的提议, 这群未来的九零后会计人员应该会让枯燥的会计数字动起来可爱起来吧。毕竟这是一群“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跟着自己走”的新新人类。这样的学习和讨论,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得到了提高, 而且学生也学会了与高中不同的学习方法, 取得的成果也增强了今后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对会计这门课程更加感兴趣。

3.一张报表指的是利润表, 学生对这张表在第一次阅读时就有感觉, 并且可以简单谈论这张报表的主要内容, 如果加入教师的简单提示 (企业经营一段时间一定会计算自己是否赚到钱) , 在第一条主线中适时的加入, 不断地与学生探讨 (如在会计科目和帐户时, 进一步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解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内容) 利润表的结构、项目、金额、计算的过程, 尤其在第一条主线中就同学生一起分析了“利润=收入—费用”这个极其有用的恒等式, 现在的讨论就是前面的一个加深, 更加具有专业性。留给学生思考的是这些金额同前面介绍的帐户是什么联系, 企业在何时计算利润等问题, 带着问题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时有的放矢, 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多次的讨论利润表或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 学生已经对利润表的结构非常熟悉并且主动将利润表同损益类帐户的月末结转结合起来, 再次通过播放企业的业务操作过程, 提示学生注意总账是根据什么登记的, 学生又可以自动进入会计核算程序的知识点。这时只需上交一张自己完成实训题的利润表, 讨论在编制过程中的困惑和成功消除困惑的心得即可完成报表的讲授任务。

“两条主线、一张报表”贯穿始终, 由浅入深相互依存,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 教师通过解答学生的困惑和提示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模拟实训场地的参观和企业人员的演讲) 的辅助下完美的落下帷幕。为学生今后的其他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性化的考核机制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考试作为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此, 在考核方法上不应再以一张考卷来决定学生成绩, 而是应将考核的形式多样化, 将学生所学理论、实务相结合, 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训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融入考核范畴, 最后得到学生的总成绩。笔者认为, 该课程的考试, 应对基础理论部分实行“考教分离”制度, 对基础技能实训部分实行“操作验收”制度。期末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各部分分值比重进行综合评定, 既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评定等级。最主要的意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 养成踏实学习的良好习惯, 不是走形式更不是考前的临时突击。

考核分两部分:1.期末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的闭卷笔试方式, 占总成绩的50%, 以基础理论为主;2.平时的考核分两大项目:第一项根据学校的常规管理要求, 考核学生的出勤率和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占总成绩的10%;第二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行“操作验收”制度, 占总成绩的40%, 考核内容可分为五部分: (1) 会计凭证操作 (2) 会计账簿操作 (3) 会计报表操作 (4) 更正错账 (5) 书写要求。各部分分值比重依次为35%、30%、20%、10%、5%。具体的考核细则教师已经对学生做好了解释工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学生时间, 查阅教师推荐的课外书籍, 做自己考分的主人。

“操作验收”制度更突出人性化的部分是:学生上交的五部分资料按学生完成的时间和效果共同打分, 主要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独立完成实训的内容。例如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是账簿考核的一个项目, 在具体讲授会计账簿登记规则之前, 学生在第一条主线也已经亲自动手完成自己一周生活账的记录, 根据教师的提示又练习了企业一个月业务的银行存款的登记, 完全可以在账簿讲授前上交资料, 这时上交的符合要求材料能得这个项目的百分, 在会计账簿登记规则教授后上交符合要求的得这个项目的八十五分, 最后结束课程上交的虽然符合要求只有这个项目的七十分。

总之《基础会计》要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要求的基础上, 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同时, 引导学生刻苦钻研积极动手, 取得解决问题的成功, 体验成功后的自信。最主要的是要将学生努力培养为心智健康的具有会计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

有一段关于教育家长的文字:“关心和担心是不同的, 关心, 当我们说到关的时候, 是一种关联感, 是一种关系。我注视着你, 思考着你, 但我不会干涉你。因为我够不着, 因为你在我的手臂之外, 但在我的视线之内。担心, 就不同了。担, 扁担的担, 是一个动词, 是要用手、用肩、用腰、用双腿、用气力的一份担当。其实, 一个人是担不起另外一个人的。天下所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 可以多关心, 但要少担心。”教师何尝不也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另一位家长呢!

参考文献

[1]汤洪俊:高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方法调查分析管理科学文摘2009年28期

[2]孙金平:《基础会计》教学中歌谣式教学方式初探[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09, (03)

上一篇:草虫的村落续写450字下一篇:阅读兴趣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