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19篇)
1.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一
1、全身抗病毒治疗:核苷类抗病毒药和利巴韦林,对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可口服阿昔洛韦200mg/次,5次/日,或者利巴韦林200mg/次,3~4次/日。
2、局部治疗:口腔黏膜局部用药,常使用的制剂有溶液、糊剂、散剂及含片,如复方硼酸溶液、0.1%~0.2%洗必泰溶液含漱,酞丁胺软膏、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擦,锡类散、养阴生肌散局部使用,葡萄糖酸氯已定片含化等;对于复发性唇疱疹还可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
3、对症和支持疗法: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进食困难者可静脉输液,补充维生素B、C等。
4、中医中药治疗。
2.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二
关键词:药物,手足口病,口腔疱疹,临床疗效
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是急性传染性疾病,在小儿中多发,并且病势危急,对儿童伤害很大,因此需要适宜的治疗[1]。医学发展至今,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不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医师时常面临选择困难的局面,而治疗方案应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效果好、见效快的方案,因此十分具有探讨价值[2]。本文对不同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治疗方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1日-2015年1月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患者1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1例,其中男60例,女31例,年龄1~5岁,平均(2.3±0.5)岁;对照组91例,其中男61例,女30例,年龄1~5岁,平均(2.4±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则给予脱水治疗,漱口选用温开水或者温生理盐水,对于年纪过小,无法漱口的患儿,则用生理盐水侵湿棉签,对口腔进行轻轻擦拭。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维生素AD片2片,蒙脱石散(思密达)6 g,混入生理盐水5 ml调至糊状,对口腔疱疹、溃疡处进行涂抹,3次/d,30 min内要禁水、禁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维生素AD片2片,维生素B2片2片,维生素E片2片,蒙脱石散6 g,0.1%利多卡因5 ml调至糊状,对口腔疱疹、溃疡处进行涂抹,3次/d,30 min内要禁水、禁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治疗3 d,患儿的口腔溃疡面愈合;有效:治疗5 d,患儿的口腔溃疡面愈合[3];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两组患儿进食后临床症状(哭闹、流涎情况)及家长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0%,对照组总有效率87.9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进食后临床症状及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进食后出现哭闹率19.78%,流涎率10.99%,家长满意度95.60%,对照组进食后出现哭闹率32.97%,流涎率19.78%,家长满意度89.01%,观察组进食后哭闹率、流涎率、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致病菌较多。可能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进行传染,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4]。该病的症状主要是手足部位疱疹及口腔溃疡、疼痛,患儿会烦躁不安,引起家长的担心。并且该病四季均可能发生,发病率较高,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
思密达是一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较为常用的药物,主要成分为双面体蒙脱石,可以全面地覆盖口腔溃疡面,覆盖能力较高,通过对炎性反应的减轻作用,修复上皮组织,并且有促进溃疡愈合的能力[5]。其在修复损伤细胞的过程中可以紧密联结细胞,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首选药物。但单独使用思密达见效较慢,一般需要数天时间,并且并非对所有患儿有效,从疗效方面考虑,可以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消退时间[6]。而维生素AD主要用于促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可以缩短一部分症状消退时间,但对疗效的提升作用仍然十分有限。本研究中采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B2与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维生素E为脂溶性维生素,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和保护细胞的功效,而维生素B2可参与细胞生长代谢,是机体组织修复的必要营养素,作为辅助药物在小儿手足口病中使用可以帮助症状的缓解。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加入的药物对患儿的治疗有着确切的帮助作用,本研究还在观察组中采用了麻醉药物利多卡因,进一步缓解患儿疼痛、哭闹等临床症状,对患儿有利。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儿哭闹率、流涎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也更高,因此说明联合治疗是更为优秀的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口腔疱疹需要有效的治疗,而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对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该病的探讨具有临床意义,单独采用思密达虽然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见效较慢,而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后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对患儿有利。
参考文献
[1]方吉琴.2种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对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5):1050-1051.
[2]杨英英.蒙脱石散联合维生素C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4):420-421.
[3]Santosde Faria A B,Silva I H M,De Godoy Almeida R,et al.Seroprevalence of herpes 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oral mucositis in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cute lymphoid leukemia[J].Journal of Oral Pathology and Medicine,2014,43(4):298-303.
[4]郑元胜,景玉华,吕滨,等.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所致口腔溃疡的疗效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3):432.
[5]张玉新.思密达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32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56.
3.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三
【摘要】:疱疹性口腔炎多见于1-3岁婴幼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总结我院近3年来应用洁悠神治疗疱疹性口腔炎65例,用西瓜霜治疗44例作对比分析,潔悠神治疗组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关键词】:洁悠神 疱疹性口腔炎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39-01
1 临床资料
选择近3年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9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年龄8月-4岁,平均2.1岁,对照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10月-3.8岁,平均2.2岁。两组患儿在病程、年龄、性别等各项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1全身治疗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相同的全身抗病毒治疗,疗程1周。
2.2局部治疗 治疗组给予洁悠神直接喷洒溃疡处,3次/日,对照组用西瓜霜喷患处,3次/日,用药3天,观察流涎,疼痛及溃疡变化,记录结果。
2.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表现为72小时疼痛感明显减轻或小时,不流涎,溃疡缩小1/2以上或愈合;有效表现为疼痛减轻,流涎减少,溃疡缩小在1/2以下;无效表现为治疗前后疼痛无明显变化,流涎无减少,溃疡无缩小。
2.4 结果 见下表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病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治疗组 65 60* 5 0 100*对照组 44 2113 10 77.27χ2值 27.33 16.5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是婴幼儿常见疾病,有病毒感染所致。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等。本病表现为口腔黏膜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由于疼痛剧烈、患儿表现为拒食、流涎、烦躁,常因拒食啼哭才被发现。以应用西瓜霜、锡类散等治疗,疗效不理想。洁悠神直接喷洒溃疡表面,止痛效果明显,溃疡愈合快。洁悠神系新型高分子活性剂,均匀喷出固化后,为分子级抗菌隔网膜,兼具“物理抗菌”和隐形纱布的双重独特功能,通过形成正电荷网膜,吸附带负电荷的病原微生物,使其失去呼吸或代谢作用而窒息死亡[1]。洁悠神通过分子级抗菌隔离网膜起到隔离创面,减少刺激,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作用[2],。洁悠神对正常细胞无损伤,经口无毒,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性,无致敏性,可用于口、咽、鼻部及不易固定的手脚等部位。临床治疗显示,洁悠神组止痛效果和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无任何痛苦,操作简便,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淮,”洁悠神”在预防STD继发感染中的作用[J].皮肤病与性病,2001,23(1):57-58.
[2].米菁,等.洁悠神长效抗菌剂用于激光术后创面的观察[J].注用激光,2002,4:443-446.
[3].肖运迎.洁悠神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65例临床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
[4].贾进文.洁悠神的临床应用[J].包头医学.2012,1.
4.生殖器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四
本病有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止痛,抗病毒,消炎,缩短病程,预防感染。
1.全身治疗
(1)抗病毒药物:尽早应用伐昔洛韦(万乃洛韦),泛昔洛韦,这两种前体药比阿昔洛韦口服生物药效率高,小剂量产生的血液中药物浓度高,二者经口服所达到的血清中抗病毒活性浓度所需时间均比通过静脉点滴阿昔洛韦所需时间短,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有较强抗疱疹病毒作用,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干扰DNA合成,早期应用可减少新疹形成,抑制疼痛,制止病毒扩散,减少内脏损害发生,口服200mg,5次/d,连续1周,亦可用5mg/kg静脉滴注,3次/d,持续5~10天,用阿糖腺苷,可干扰疱疹病毒DNA早期合成;口服15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天,其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聚肌胞因价格低廉也可选用。
(2)止痛药:可口服安痛定,氨基比林/苯巴比妥/非那西丁/咖啡因(去痛片),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等,对严重后遗神经痛可给盐酸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睡前顿服12.5 mg,每2~5天递增12.5mg,三环抗抑郁药如多塞平(多虑平),丙米嗪等,严重者可作神经阻滞或椎旁神经封闭。
有报告,比较严重的神经痛亦可用神经阻滞疗法,即用硬膜外先注入1%利多卡因3~5ml,然后再注入吗啡复合液10~15ml(含吗啡1~5mg),1次/d,亦可用氦氖激光作局部病点照射。
(3)干扰素(IFNα,γ)和人重组干扰素α-2b,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病人可酌情选用,它可直接抗病毒,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应答反应,人血丙种球蛋白(0.6~1mg/kg),麻疹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0.3~2ml,1次肌内注射),其他如转移因子,胸腺素(胸腺肽)等均可有助于缩短病程。
(4)皮质类固醇激素:病情严重可早期使用,以减轻神经节炎症后的纤维化,减少神经痛,一般泼尼松30~40mg/d,疗程7~14天,必须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
2.局部治疗
(1)复方锌铜溶液(Dalibou液)或3%硼酸溶液作局部湿敷,外用3%~5%阿昔洛韦霜,1%喷昔洛韦霜,干扰素α-2b涂布剂,0.5%酞丁安搽剂等。
(2)眼部带状疱疹可用3%阿昔洛韦眼药水,0.5%碘苷(疱疹净)液,干扰素α眼药水点眼,3~4次/d。
5.男性生殖疱疹治疗方法 篇五
2、并发细菌感染者,可外用抗生素药膏。
3、局部疼痛明显者,可用5%盐酸利多卡因软膏或口服止痛药。
4、抗病毒药治疗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在短时间消除生殖器疱疹的症状见效,但无法彻底清除体内疱疹,效果不能持久。
6.疱疹咽喉炎怎么治疗 篇六
孩子患疱疹性咽炎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
一般疗法:卧床休息,多喝水,吃稀软食物,禁烟酒,不吃辛辣和过于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上述方法对急性咽炎的早日痊愈十分重要、但往往被病人及家长所忽视而造成病势迁延或并发其他疾病。如果因咽痛而影响进食者,应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咽痛剧烈或体温较高者,可口服APC,每次0.5克,或肌肉注射安痛定、柴胡注射液等。
想要治疗好宝宝疱疹性咽炎,用药方面要特别注意,使用那些副作用比较少的药物,避免影响孩子成长发育。此外文中介绍的疱疹性咽炎护理注意事宜要牢记,特别是饮食方面的,孩子容易咳嗽,如果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呕吐。
7.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患者儿120例, 其中男75例, 女45例, 年龄6个月~6岁, 平均 (1.8±0.2) 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6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患儿均为发病24 h以内就诊, 未经治疗。临床有发热、流涎、口腔疼痛、拒食等表现;口腔检查可见口腔黏膜充血, 咽腭弓、颊黏膜、舌缘、牙龈等部位有散在疱疹和溃疡。其中疱疹性口炎42例, 疱疹性咽峡炎60例, 手足口病18例。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组患儿用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贵州三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口腔喷药, 每天3~4次, 每次2~4喷, 喷后15 min禁食、禁饮, 同时用干扰素高频雾化, 50万U/次, 每天2次。对照组患儿仅用干扰素高频雾化, 50万U/次, 每天2次, 疗程7 d。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1~2 d后疼痛流涎消失, 疱疹减少消退, 溃疡变小变浅并于3 d内愈合, 进食恢复, 3 d内退热。有效:治疗3 d后疼痛流涎消失, 进食增加, 疱疹减少, 溃疡变小变浅并于5 d内基本愈合, 进食恢复, 5 d内退热。无效:治疗5 d以上仍有发热, 伴口腔疼痛流涎, 溃疡未痊愈。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2 结果
治疗组中28例在3 d内退热, 口腔疱疹消退, 溃疡愈合;24例在5 d内退热, 口腔疱疹消退, 溃疡基本愈合, 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中, 22例在3 d内退热, 口腔疱疹消退, 溃疡愈合;21例在5 d内退热, 口腔疱疹消退, 溃疡基本愈合, 有效率71.7%。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小儿疱疹性口腔疾病常见于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一般是由病毒感染所致, 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皆可出现小水疱, 破溃后多形成浅表溃疡。由于口腔溃疡疼痛, 影响咀嚼、吞咽功能, 年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流涎、拒绝进食饮水, 年长儿可述口腔疼痛, 伴流涎、进食时疼痛加重。在全身治疗的同时, 给予口腔局部用药, 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减少继发感染, 促进溃疡愈合, 改善患儿进食, 维持体液平衡, 缩短病程。
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是独有的苗家药, 含有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薄荷脑等中药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能明显抑制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生长,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的功效[1]。药液直接喷至患处可减轻口腔黏膜的充血水肿, 迅速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缓解口腔溃疡所致的疼痛, 促进愈合, 减少继发感染。因此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对于儿童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所致的疱疹溃疡效果良好, 与文献报道相近[2]。
干扰素是一种已被证实为有明显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因子, 对DNA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诱导机体细胞产生多种酶来干扰病毒复制的各个环节。同时增强杀伤细胞、巨噬细胞、CTL细胞的活性来杀伤病毒干扰的靶细胞。另一方面, 干扰素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调节机体的免疫监视、防御和稳定功能, 增强吞噬细胞的活力等[3]。因此, 用于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疱疹性口腔疾病效果肯定。但干扰素肌注不良反应较多, 且增加患儿的痛苦, 用干扰素高频雾化患儿较易接受, 且效果明显[4]。
综上所述, 开喉剑喷雾剂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减少继发感染;干扰素局部抗病毒治疗。两药协同使用, 能明显提高抗病毒效果, 可迅速减少患儿痛苦, 促进疱疹溃疡愈合, 缩短病程, 具有起效快、经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摘要:目的 探讨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疾病的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口腔局部治疗并联合干扰素高频雾化治疗, 对照组单用干扰素高频雾化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疾病的效果明显, 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开喉剑喷雾剂 (儿童型) ,干扰素,小儿疱疹性口腔疾病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医大辞典[M].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182-862.
[2]张瑞霞.79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 2008, 34 (6) :420-421.
[3]宁春玲.干扰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0, 21 (3) :338-338.
8.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八
[关键词] VitB2联合配制液;手足口病;口腔疱疹;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81.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103-02
口腔疱疹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2010年至今,我院为手足口病患儿定点收治医院。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分为四期[1],疱疹性口腔炎属于临床一期表现,多在发热后的1~2 d,颊黏膜、软硬腭、舌面及齿龈唇内面出现疱疹,多为粟粒大小、鲜红色或玫瑰红色斑疹、丘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2~3 mm大小、灰白色糜烂面或浅表溃疡,患儿出现疼痛、流涎、拒食、哭闹不安等临床表现。我们采用VitB2联合蒙脱石散、葡萄糖酸锌配制液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6~8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73例,其中148例口腔内有散在的疱疹及溃疡。年龄在5个月~6岁,其诊断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2]。将14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8 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进食后均给予0.9%氯化钠溶液清洗口腔,于餐后半小时进行, 口腔护理每日3~4次。观察组在进行口腔护理之前,先配制涂口液,即用0.9%氯化钠溶液30 mL加入VitB2 5~10 mg、蒙脱石散1.5 g、葡萄糖酸锌10 mg调成糊状。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口腔后,用消毒干棉签充分蘸取配制液涂于疱疹处,每日3次,视情况可增加1~2次;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口腔后,将金喉健喷雾剂摇匀后直接喷于口腔疱疹处,每日3~4次,每次3~5喷[3]。两组患儿用药后1 h内暂停饮水或进食,以免影响用药效果。另外,加强饮食指导,指导患儿家长避免给患儿进食过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和刺激创面。每日口腔护理时,评估创面情况并记录。
1.3 疗效判断
观察患儿进食后哭闹、流涎情况和疗效[4]。显效:用药2~3 d 后,体温正常,疼痛停止,流涎消失,主动进食,疱疹消退;好转:用药3~5 d后,体温正常,疼痛减轻,流涎减少,能进食,疱疹减少或消失;5 d后,疼痛持续、症状体征仍未改善、或需改用其他方法处理及转诊治疗视为无效。有效率=显效+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口腔溃疡情况比较
采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5 d的口腔护理后,观察口腔溃疡的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0%和88.5%;治愈时间分别为(5.57±1.11)d和(5.73±1.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8.97,P < 0.05)。
2.2两组患儿进食后症状比较
比较患儿进食后哭闹、流涎情况,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14.23、15.81,P = 0.045)。
2.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5%(χ2=9.031,P = 0.012)。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5]。其中皮疹和口腔溃疡是手足口病的特征性病变[6]。口腔疱疹通常出现在颊黏膜、软硬腭、舌面以及齿龈唇内面,疱疹破溃后形成2~3 mm大小、灰白色糜烂面或浅表溃疡。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等污染的手、毛巾、食具等传播,因此,有效的口腔护理既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也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维生素B2可提高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参与细胞生长代谢,能加快上皮组织和肉芽组织生长,可帮助修复受损的黏膜上皮细胞[7];蒙脱石散是一种天然铝镁的硅酸盐,能保护消化道黏膜免受病毒感染引起的组织学变化,其覆盖在消化道黏膜上能够促进上皮细胞恢复、再生,加速创面愈合,对口腔黏膜表面的各种致病因子有很强的固定、抑制作用[8];葡萄糖酸锌是体内多种酶的组成的必要成分和激活剂。其中较重要的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在能量代谢及抗氧化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锌还参与RNA、DNA及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组织再生,可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加速溃疡愈合[9]。
我们采用VitB2联合蒙脱石散、葡萄糖酸锌配制液治疗手足口病的口腔疱疹,可明显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与金喉健喷雾剂对照组相比,发现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退疹和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副作用及并发症。
综上所述,采用VitB2联合蒙脱石散、葡萄糖酸锌配制液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取得较好疗效。因其口味好、患儿易接受,且无副作用、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启镕,黄立民,杨思达,等. 手足口病临床分期及对策[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3):241-24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J]. 中国社区医师,2009,25(9):6-7.
[3] 钱丹丹,兰和魁,陈剑锋,等. 金喉健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疱疹80例[J]. 世界中医药,2012,7(2):119.
[4] 吕不亚. 2种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对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疗效观察[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40(7):73-74.
[5] 赵成松,赵顺英. 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19.
[6] 肖和贤. 喜炎平联合康复新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38-1740.
[7] 金有豫. 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6.
[8] 刘萍. 蒙脱石散治疗手足口病口腔疱疹102例[J]. 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52-53.
[9] 刘冬霞,穆继玉. 维生素B2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 兵团医学,2012,32(2):4-5.
9.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 篇九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损害性疾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笔者采用黑木耳粉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溃疡;屡用效验,且少有复发,现介绍如下。
取黑木耳适量,研细末备用。每天用温水或温生理盐水清洁口腔,晨起及饭前饭后漱口,防止食物残渣滞留,保持口腔情洁,用棉签清洁溃疡面,然后将黑木耳粉涂在溃疡面,以能覆盖溃疡面为宜,每天3次以上。同时在饮食中多吃木耳,一般治疗5-9天可愈。适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者。
黑木耳人药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平、甘,入胃、大肠经。具有气益智、润肺补脑、滋阴润燥、活血止血收敛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黑木耳中的多糖体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的功效,能捎除血液凝块和冠状动脉硬化,明显防止血栓形成士促进皮肤黏膜愈合。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口腔黏膜损害性疾病,属于申医口疮;口疳等范畴,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多属于虚火上炎;治疗以,清虚火;滋阴搁燥为主。以黑木耳粉涂溃疡面,使溃疡组织直接吸收,充分发挥木耳的作用。同时配合食用木耳,可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本法无毒副作用,疗效确切。
2、甘草蜂蜜治口腔溃疡偏方
口疮主要是口腔黏膜受邪热熏蒸,或失于气血荣养,使局部出现小溃疡,运用草蜜膏治疗口疮疗效显著。
取甘草10克,蜂蜜100克,先将生甘草放人沙锅内加水200毫升,然后加入蜂蜜,煮沸,撇去浮末,装入消毒容器内备用。
操作前可先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清洗溃疡面,再用棉签蘸草蜜膏点涂,每天3-5次。
方中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蜂蜜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润燥、保护溃疡面作用,二者配合,治疗口疮效果好。
3、浓茶漱口治口腔溃疡偏方
常饮浓茶对身体有害,但用浓茶漱口可促使口腔溃疡愈合。浓茶中茶多酚的含量高,有收敛作用,对口腔溃疡的愈合有帮助。另外,茶多酚可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对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可起到抑制作用;浓茶中B族维生素对口腔溃疡及口腔炎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用浓茶来治疗口腔溃疡,最好选择未经发酵的绿茶, 因为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最高。
10.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十
一般资料:带状疱疹(HZ)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6~75岁,病程2天~3个月。均为单侧发病,病变位于胸腰部。病变部位仅有红丘疹而未出现疱疹者18例,出疱疹并有破溃者32例。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0例,均为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为主,治疗前VAS评为8~10分。50例患者中住院治疗30例。
方法:50例病人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4~5cm固定。首次注入0.4%罗派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500μg混合液,观察10分钟后用微量注射泵由病人自控给药(PCA)。镇痛液采用1%罗派卡因20ml,吗啡10mg,维生素B120.5mg(HZ病人加三氮唑核苷100mg,地塞米松15mg)加入生理盐水至100ml。PCA泵为英国Grasdby3300泵,PCA给药方法:每次1ml,锁定时间20分钟,4小时限量为12ml。以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和睡眠改善为成功,HZ病人一般持续7~12天,PHN患者根据需要最长可达20天。
硬膜外阻滞镇痛期间配合全身抗病毒治疗,HZ病人争取尽早抗病毒治疗。分析我们治疗的病例,在皮疹出现72小时内给药效果最好。选用阿昔洛韦口服或静脉点滴,疗程7天。
局部创面处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5%利多卡因无纺贴剂局部应用。
结 果
本组50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至2分以下。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发病<1个月者,治疗后疼痛消失快,效果优,治疗时间短,平均 10天左右。发病时间1~3个月的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慢, 14例患者中4例疼痛消失不彻底,VAS评分1~2分。且治疗时间长,平均14天,最长20天。
38例出疹或破溃者,治疗后创面干燥,无红色丘疹出现,原有疱疹消退、结痂并大部分痂皮脱落,创面短时间内遗留皮肤色素,HZ患者未进展至PHN。本组无并发症及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此病毒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毒活动繁殖而激发带状疱疹。
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好发年龄中老年居多。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多见。病程一般为半个月左右。好发部位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可支配的皮肤区域。皮疹特点潮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群集的丘疹、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清亮,严重时可呈血性,或坏死溃疡。皮疹单侧分布呈带状为该病的特点。自觉症状自觉疼痛,剧烈难忍。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表现为感觉过敏,轻触诱发疼痛。疼痛常持续至皮疹完全消退后,有时可持续数月之久。皮疹初起为皮肤发红,随之出现簇集成群的绿豆大小丘疹,1~2天后迅速演变成为水疱,水疱沿神经近端发展排列呈带状,数天后,疱壁松弛,疱液混浊,而后逐渐吸收、干痼。愈后遗留暂时性的红斑或色素沉着。
需注意的问题:①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会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但只有一部分出现水痘的临床表现,还有很多人感染后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而被忽视;②初次感染后人体产生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患水痘,但特异免疫力不能清除神经节中潜伏的病毒,故不能阻止带状疱疹的发生;③带状疱疹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其诱因有很多,如感冒、过劳、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放射治疗、烧伤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锑剂、砷剂等)。可见,在人的一生中可先后患水痘或带状疱疹,也可只发生其中一种,或虽感染病毒而无任何表现。
理論上讲,在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中有病毒,如果对本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接触了疱液会被感染发生水痘,但这种机会比较少。成年人则大多具有免疫力,故即使接触也不会发病。所以,带状疱疹不会在人群中引起流行。带状疱疹患者也不需要特殊隔离,但应避免与儿童密切接触。
带状疱疹是较难治的顽症之一,尽早神经阻滞,不仅能有效地消除疼痛,加速疱疹结痂,缩短疗程,而且对减少PHN的发生有显著作用[1]。硬膜外置管接注射泵(PCA)可减少多次硬膜外穿刺所造成的损伤和痛苦,并且病人可根据疼痛程度自行调节药物用量。硬膜外阻滞操作选有经验的麻醉医师,长时间阻滞者每周消毒穿刺部位,更换敷料并固定导管,防止脱落和并发症的发生。阻滞用药罗派卡因是一种新型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同族,具有低心脏毒性和低中枢神经毒性,作用时间长,低浓度时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明显的特点。0.2%罗派卡因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且有良好镇痛效果。低浓度、小剂量吗啡治疗后未出现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并发症。临床研究显示:低浓度罗派卡因硬膜外应用,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尤其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好,硬膜外(PCA)镇痛患者的满意度比静脉(PCA)更高[3]。
对带状疱疹局部病灶加强处理,原则上保持清洁干燥、消炎、收敛和防止感染。全身治疗可通过静脉投入抗病毒药物、消炎药、能量合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神经阻滞与抗病毒联合应用是本病治疗的关键。PHN治疗的目标:①缓解疼痛;②改善睡眠;③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绪瘐,田素杰,石宝瑞,主编.麻醉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544.
11.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十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中心儿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72例疱疹性口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例, 女35例, 有18例患者年龄在7个月龄以上11个月龄以下, 有42例患者的年龄在1周岁以上2周岁以下, 有12例患者的年龄在2周岁以上6周岁以下。按照诸福棠第七版《实用儿科学》中的疱疹性口腔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对收治的72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均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单磷酸阿糖腺苷5~10 mg/kg, 1天1次。同时给予患处外涂康复新液联合治疗, 每日3次, 治疗时间为3~6 d。
1.3 疗效评定方法及指标: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后, 体温变化情况, 口腔疼痛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 记录患者出现的临床不良反应。制定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评价指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若治疗3~6 d后, 患者的体温明显恢复、口腔疼痛感消失、水肿、溃疡均有明显好转, 视为显效;患者的体温状况有所改善、口腔疼疼痛感消退一定程度, 水肿、溃疡等有一定改善, 视为有效;若患者体温、口腔疼痛感、水肿、溃疡等均无明显变化, 则视为无效, 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组间数据用t检验,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口腔疼痛感消失的时间以及口腔疱疹消失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 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口腔疼痛感消失的时间以及口腔疱疹消失的时间分别为 (1.5±1) d、 (1.5±1) d、 (2.5±1) d;对照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口腔疼痛感消失的时间以及口腔疱疹消失的时间分别为 (2.5±1) d、 (3.5±1.5) d、 (3.5±1.5) d。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口腔疼痛感消失的时间以及口腔疱疹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治疗组中治疗结果显效的有24例, 占66.7%, 有效的例数为12例, 占33.3%, 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结果中显效的有23例, 占63.9%, 有效的例数为4例, 占11.1%, 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75, P =0.0013 (P <0.05) , 见表2。
3 讨论
6个月~6岁儿童是疱疹性口腔炎的易感人群, 病毒经呼吸道传播感染。该病发病初期, 可伴有发热, 发热1~2 d, 口腔黏膜随即出现直径约1~2 mm的针尖大小的疱疹, 破裂后形成溃疡。患儿常有疼痛, 伴有留涎, 烦躁, 哭闹, 拒食等表现, 严重时可致周围淋巴结肿大。患儿因口腔疼痛, 会影响患儿的正常进食[3]。患儿感染后易发生高热, 持续时间长, 严重者甚至会引发高热惊厥, 并发脑膜炎及全身感染等危险, 对于患者的正常健康成长都是极大的威胁。单磷酸阿糖腺苷为抗脱氧核糖核酸 (DNA) 病毒药, 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能够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酯酶结合, 进而抑制病毒的活性, 从而控制DNA的合成。尤其是对于单纯疱疹病毒I型, 在DNA控制方面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是美洲大蠊干燥虫提取液, 有着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 能够修复疱疹及溃疡创面[4]。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进行治疗, 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口腔疼痛感消失的时间以及口腔疱疹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可见, 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 在改善症状、增强疗效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玲, 容艳, 胡兰.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 2013, 25 (9) :1355-1356.
[2]于谦.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76例[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2) :80-81.
[3]钮宜文, 陈亚萍, 王盼盼.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86例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 2012, 31 (19) :99-100.
12.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篇十二
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很容易患口腔溃疡,这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所以要注意生活有规律,注意休息。
二、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90%会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会患病。
三、内分泌变化
机体内分泌变化也是引起口腔溃疡的原因之一。据调查,女性的口腔溃疡发病率比男性高很多。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经期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有些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月行经时依然如故地出现,疼痛难忍,与此同时,还常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临床研究发现,月经期出现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所以要补充一些雌性素高的食品。
四.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很容易患口腔溃疡,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了影响。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一定要注意饮食要有规律。
五、其他因素
13.口腔内溃疡治疗方法 篇十三
二、庆大霉素疗法。用消毒棉签蘸取庆大霉素轻涂口腔内溃疡面,数分钟后再涂一次,每日4次,一般2~3日即愈合。
三、维生素E群疗法。取维生素E糖衣片数片研成细末,涂敷溃疡面上,每日四次,3~4天即可痊愈。此后可每晚睡前含服l~2片,持续含服1个月以防止复发。
四、维生素B群C群疗法。取维生素B12、维生素C各一片研成粉末拌匀,用无菌棉球蘸少许,涂于溃疡面上,咬合5~10分钟,使药物被直接吸收,不要口服,否则显效极慢,一般3~4次可痊愈。
五、蒲公英煎液漱口法。取新鲜蒲公英100g,或者干品50g。洗净水煎,饮药液并含漱。一日数次至愈止。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可清热解毒。
六、云南白药疗法。用消毒棉签蘸云南白药粉末涂敷溃疡面,绝大多数人用药3天后即可痊愈。
14.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篇十四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19~73岁, 平均 (38±15.1) 岁, 病程1~15 d, 平均 (5.62±2.82) d;病灶在头面部12例, 在颈部、胸部、背部和上肢28例, 在腰部和腹部6例, 臀部和腿部4例。对照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0~74岁, 平均 (38±14) 岁, 病程1~13 d, 平均 (5.24±3.91) d;病灶在头面部10例, 在颈部、胸部、背部和上肢32例, 在腰部和腹部4例, 臀部和腿部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方面,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静滴伐昔洛韦0.3 g/次, 2次/d, 口服维生素Bl片10mg/次, 3次/d, 甲钴胺0.5 mg/次, 3次/d。观察组采取排刺法、针灸及梅花针叩刺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1排刺法:用碘伏和医用棉签对患处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 选取30号、1.5寸毫针, 进针时针头要与皮肤成大致15°~30°, 深度大概1寸, 根据疱疹患处的大小, 每次相隔1~1.5寸再次进针。对于病灶在胸部的患者, 采取患侧曲池、双侧合谷及足三里予以配合;对于病灶在腰部和腹部的患者, 采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及太冲予以配合。留针持续约半小时, 1次/d, 患处皮肤出针时, 应该使用大针孔, 以便使患处皮肤少量出血。2针灸治疗:在留针的时候, 要同时用艾条在患处皮肤进行反复旋转, 直到带状疱疹患者逐渐感觉到舒服, 疼痛感减弱, 同时感受到患处变得温热便可以停止, 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为宜, 1次/d。如果带状疱疹患者皮肤受损的面积很大, 而且夜晚睡觉时会感到剧痛难忍, 这时, 患者可以要求医者或者是家人为其再行针1次, 以缓解疼痛, 使疱疹加快结痂的速度。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都以10 d为1个疗程, 10 d之后对各自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统计,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带状疱疹患者都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状和其他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标准是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疱疹的各种临床症状消失, 并且没有相关后遗症, 无疼痛感;2好转:疱疹消退了一部分, 并没有完全消失, 疼痛感减轻;3无效:疱疹的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者加重, 疼痛感强烈。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针 灸法治疗 带状疱疹时, 止痛时间及皮损结痂时间都比使用西药治疗的时间短, 而且促进疱疹结痂的效果更好 (P<0.05) , 见表1。
采用针灸疗法的观察组的止痛效果要明显优于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 , 该差异具 有统计学 意义 (P<0.05) 。见表2。
讨论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功效是现有其他治疗方法不能相比的。针灸治疗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其针刺的手法十分关键。本文论述了采用排刺法和针灸进行治疗, 使患者的静脉通络, 气血逐渐恢复正常, 并且能够有效地阻断身体之中的邪气, 疾病的症状逐渐消失, 病痛逐渐减轻, 最后全部消失, 彻底根治带状疱疹。通过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的方法, 很好地证实了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真实功效, 不仅治疗效果显著, 而且不良反应很少, 留下的后遗症也相对少, 相对西药治疗而言, 针灸治疗方法的费用和成本也很低,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观察组给予针灸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止疱时间及皮损结痂时间都比对照组时间更短。此外, 使用针灸治疗的止痛效果更好。结论:针灸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具有不良反应少, 操作简单, 止痛效果好, 并可以有效地缩短带状疱疹的治疗时间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丁新华, 韩肖华, 温新仪, 等.电针不同穴位结合高压氧治疗脑损害认知障碍[J].中国康复, 2010, 22 (1) :29-30.
15.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十五
750306内蒙古阿拉善盟医院ICU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45
带状疱疹是由一种嗜皮神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此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并持久的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下再发,常常疼痛剧烈,发疹前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高龄患者神经痛更加严重,可遗留顽固的神经痛,持续时间可达数月或更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一般药物治疗效果欠佳,2002年以来采用神经阻滞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将部分病例体会同大家分享。
资料与方法
本组带状疱疹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1~76岁,平均64.7岁;病程1~15天。皮损分布:头面部5例,颈肩、上肢8例,胸、背部15例,腰、腹部7例,臀部、下肢5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常规口服止痛药治疗,Ⅱ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前全部病例进行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采用10cm长疼痛评分尺。两端从0~10标记,0代表無痛,10代表剧痛,由患者自行标记疼痛位置,表示疼痛程度。疗效判断: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以2周为限),疼痛自发痛>1个月为后遗痛。
方法: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予阿昔洛韦0.25g静滴2次/日,7天1个疗程。Ⅰ组口服芬必得300mg,2次/日。Ⅱ组根据发疹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累及神经为目标行神经阻滞治疗。可采用推管内神经阻滞,椎间孔、体神经、外周神经、交感神经等。用药:0.5%利多卡因,含维生素B12 500μg,混合液5~10ml,无激素禁忌加用地塞米松2.5~5mg,椎管内治疗1次/5天,其他阻滞隔日1次。两组所有病例均加用病灶局部三棱针刺破放血,辅以拔罐治疗。
结 果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治疗前Ⅰ组6.87±0.17,Ⅱ组7.01±0.11,治疗后Ⅰ组4.78±0.14;Ⅱ组1.07±0.09。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不显著。Ⅱ组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Ⅰ组后遗痛6例,Ⅱ组无后遗痛。
讨 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受累神经病理变化示:脊髓神经后根与后根神经节有剧烈炎性反应,单发性周围神经炎,脊髓后根单侧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炎,皮疹处真皮内感觉神经纤维变性。上述病变使受侵犯神经节发炎并坏死,导致明显的神经痛,疼痛一般在皮疹出现前4~5天开始或出疹1~4天逐渐明显[1]。研究发现疼痛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同病毒抗体滴度相关。可能是高病毒抗体滴度水平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激发免疫系统造成局部神经损害,所以治疗的关键是抑制病毒抗体产生。神经阻滞可直接镇痛同时阻断交感神经,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有利于创伤修复。局部阻滞见效快,能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尽量在发病初期即接受神经阻滞治疗配合常规疗法,使病变局限而收到满意的效果[2]。三棱针刺、拔火罐均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3]。用神经阻滞疗法可在防治带状疱疹神经痛方面有积极作用,根据上述临床观察结果,建议对带状疱疹患者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53.
2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31.
3 李文金.十字法扬刺法梅花针及火罐治疗蛇串疮50例[J].中医药学刊,2004,22(5):945.
16.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十六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口腔、颌面部、颈部、颞下颌关节及涎腺的检查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方法,初步掌握病史书写基本格式。
[实验内容]
1.口腔检查。
2.颌面部检查。
3.颈部检查。
4.颞下颌关节检查。
5.涎腺检查。
[实验用品] 教科书、器械盘、口镜、镊子、探针、直尺、橡皮手套或指套、电筒、额镜、扩鼻器和听诊器等。
[方法和步骤]
1.口腔检查
(1)口腔前庭检查:参照口腔内科检查方法,取正确的医病体位,用口镜、指套依次检查唇颊粘膜、牙龈、唇颊沟及唇颊系带情况。注意有无颜色异常、瘘管、溃疡或新生物,腮腺导管口有无红肿、溢脓等。
(2)牙及§关系检查 ①牙:参照口腔内科检查,用口镜、镊子、探针以探诊和叩诊的方法检查牙体硬组织、牙周和根尖周等情况。注意是否有龋坏、缺损、探痛及牙松动等。②§关系:参照口腔正畸科检查,区别正常§和§错。③张口度:用直尺测量上、下正中切牙切缘间的垂直张口度。
(3)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借助口镜依次检查舌、腭、口咽、口底等部位的颜色、质地、形态和大小,注意有无充血、肿胀、溃疡、新生物和缺损畸形;注意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观察舌、软腭、舌腭弓、咽腭弓的运动,有无肌肉瘫痪。必要时还应检查舌的味觉功能。在检查口底时应注意舌系带和颌下腺导管开口的情况,用双合诊的方法检查唇、舌、颊及口底是否存在异常肿块。
2.颌面部检查
(1)表情与意识神态检查:根据面部表情变化,判断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表现,还是全身疾病的反映。同时可了解意识状态、体质和病情轻重。
(2)颌面部外形与色泽检查:观察与比较颌面部的外形、左右是否对称、比例是否协调、有无突出和凹陷。皮肤的色泽、质地和弹性变化等。
(3)面部器官检查:观察眼、耳和鼻等情况。如用尺或目测瞳孔大小、用尺测量瞳孔是否位于同一平面,用电筒测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观察眼球的上下左右运动、视力及有无复视等;分别用额镜及扩鼻镜检查耳、鼻有否液体渗出、畸形及缺损等。
(4)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深度、形态及有无移动度、触痛、波动感、捻发音等体征,另外还需进行面部左右对称部位的棉丝拂诊试验及“板机点”检查。
(5)语音及听诊检查:检查有无病理语音、舌根部肿块的含橄榄语音、蔓状血管瘤的吹风样杂音、颞下颌关节的弹响等。
3.颈部检查
(1)一般检查:注意观察颈部的外形、色泽、轮廓、活动度、有否肿胀、畸
形、斜颈、溃疡及瘘管。
(2)淋巴结检查
1)明确淋巴结扪诊的重要性,了解淋巴结的引流解剖区。
2)扪诊手法应注意轻柔,医师可站在患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
3)扪诊顺序:环行链淋巴结--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面颊部、下颌下、颏下。纵行链淋巴结--颈深上、中、下淋巴结以及脊副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4)扪诊时注意使患者肌肉放松,如检查下颌下三角时嘱患者低头偏向患侧,以食指、中指轻扪下颌下区,如检查颈深淋巴结群时应请患者头偏转向患侧,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置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后及深部触摸,自上而下仔细检查。
5)记录各区淋巴结的数目、大小、性质、硬度、活动度等情况。
4.颞下颌关节检查:以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向前方触诊,以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关节外侧,嘱患者作张闭口运动,检查髁状突的动度及有无弹响、摩擦音等;各关节区及咀嚼肌群有否压痛;张口度及侧向运动度;另外还需检查面部左右是否对称、下颌骨各部位有否畸形、上、下颌中线及切牙中线是否居中,下颌运动有否偏斜及§关系是否良好。
5.唾液腺检查:腮腺触诊一般以示、中、无名三指平触为宜,忌用手指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触诊则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见教材中图示)。另外还需检查各腺体的大小、形态、有否肿块,口内的导管有否充血、肿块、变硬、有否结石,以示、中、无名三指平触并由后向前检查腮腺及下颌下腺的分泌液情况等。
6.简述门诊病史及病房病史书写的格式与要求。
(1)门诊病史:初诊病史通常由主诉、病史、检查、诊断、处理、建议和治疗计划、签名7部分构成。
(2)病房病史:通常由一般记录、主诉、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生长发育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全身检查与专科检查)、记录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诊断、治疗计划和签名等诸多部分构成。
实验一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2位同学一组,互相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检查并逐条书写检查结果。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评分表
内容分值得分
1.口腔检查
主要内容:15
检查方法的准确性15
2.颌面部检查
主要内容:15
检查方法的准确性15
3.颈部检查
主要内容:10
检查方法的准确性10
4.颞下颌关节检查
主要内容:5检查方法的准确性5
5.涎腺检查
主要内容:5检查方法的准确性5
学生姓名:班级:
17.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十七
带状疱疹系一种病毒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俗称缠腰龙。往往有的发病初期多为神经性疼痛,红斑不明显,未引起重视,容易误诊,后期疼痛剧烈,高热严重,12周在红斑出现群集栗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疱壁厚,疱液由清亮渐变浑浊,偶为血疱。严重可有大疱或局部坏死,皮损沿单侧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病程有自限性,老年人一般34周内消退,多数玩固,治疗难度大,皮损消退后留有痛感后遗症,预后差。
病历1
罗某男53岁布依族已婚因右肩疱疹疼痛5天,加重并发热一天入院2012-7-25至2012-8-6
临床表现:发热,右颈肩部红斑,带状分布群集似绿豆大小水疱疹,疱疹壁厚,疱液由清亮渐变浑浊,少许破溃、糜烂面结痂交替出现,呈阵发性刺痛。
入院诊断:带状疱疹并感染诊疗经过:患者因右肩疱疹疼痛5天,加重并发热一天入院,入院查发热,右颈肩部红斑,带状分布群集似绿豆大小水疱疹,疱疹壁厚,疱液由清亮渐变浑浊,少许破溃、糜烂面结痂交替出现,呈阵发性刺痛。
入院后予静脉输液以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阿昔洛韦抗病毒,丹参改善微循环。补充维生素等对症治疗。同时加强用氯化钠注射液、双氧水患处彻底清创后,予红霉素软膏、阿昔洛韦软膏上药,每日二次。病房通风,定时消毒。隔离。
结果:患者很配合,使病情恢复很快,历时二周就痊愈了。三周追踪病例皮损消退后无痛感后遗症,预后可。
讨论分析:该患者病情恢复很快,与以往病例对比,治疗效果明显。疗程缩短1-2周。加强患处彻底清创上药,每日二次,病房通风,定时消毒。隔离。加强营养。患者充分休息。
18.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 篇十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0例患儿均为自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长清区儿童医院疱疹门诊临床诊断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 其中男100例, 女80例, 年龄22个月~8岁, 大多数年龄为3~6岁;城区患儿50例, 乡镇患儿130例;入托者130例, 散儿40例, 小学生10例。发热者132例, 不发热者48例;咽部疱疹伴手、足、臀皮疹者123例, 咽部疱疹伴手、足皮疹者57例, 臀无皮疹者57例。
1.2 临床特征:180例患儿中少数初期有流涕、吐泻等症状, 多数为突然发热, 体温在37.5~40.0 ℃。咽部疱疹者居多, 为水疱, 同时出现口腔溃疡, 患儿因疼痛常拒食、流涎, 手、足、臀亦出现皮疹, 皮疹有米粒大小丘疹、也有水疱, 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伴周围有红晕, 内有混浊液体, 一般无疼痛及痒感, 愈合后不留痕迹[1,2,3]。
1.3 实验室检查和物理检查:180例门诊患儿血常规的结果:100例患儿白细胞计数正常, 其中淋巴细胞计数偏高者98例, 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者2例;80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升高, 但升高不明显, 其中淋巴细胞计数偏高者75例, 中性粒计数细偏高者5例。70例患儿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者70例, 检出率为38.8%。
1.4 治疗方法:180例患儿1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输液组) 和对照组 (口服组) , 每组90例,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液者给予利巴韦林、炎琥宁、核黄素输液治疗, 利巴韦林注射液15 mg/ (kg•d) , 炎琥宁10 mg/ (kg•d) , 均分为二次给药, 核黄素一次5~320 mg, 1天1次。不需输液者给予白石清热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维生素B2口服, 利巴韦林颗粒10 mg/ (kg•d) , 分为3次给药, 白石清热颗粒每次3~8 g, 1天3次, 维生素B2每次2.5~5 mg, 1天3次。对于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的患儿加以抗菌药物治疗, 两组均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口服, 每次400 mg, 每天2次。同时患儿给予康复新液涂口腔、西瓜霜喷剂喷口腔。适当休息, 注意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 清淡饮食,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1.5 治疗效果:经治疗均在1周痊愈, 发热者3 d内均退热。疱疹1周内消退, 皮肤未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瘢痕。无并发症发生。
1.6 疗效判定。①显效:治疗3 d体温下降, 5 d咽部疱疹消失。7 d手、足、臀皮疹消退。②有效:治疗5 d体温下降, 7 d咽部疱疹消失。7 d手、足、臀皮疹消退。③无效:治疗7 d反复发热, 甚至持续高热不退, 咽部疱疹未消失。手、足、臀皮疹未消退。
注:χ2检验P>0.05
2 结果
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见治疗组 (输液组) 和对照组 (口服组) 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治疗组 (输液组) 有2例患儿治疗5 d时因持续高热不退、呕吐, 抽搐1次, 转入定点医院住院治疗, 后经证实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对照组 (口服组) 有2例患儿出现口腔溃疡, 患儿因疼痛拒食、拒口服药物, 为防止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进而输液治疗, 后输液5 d, 病情痊愈。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常见的有Cox A16病毒、71型 (Ev71) 病毒与脊髓灰质炎病毒, 患儿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 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 (约3~5周) [4,5,6,7,8]。传播途径: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目前国内外对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及对症治疗,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 通过抑制磷酸次嘌呤核苷酸脱氢酶, 使鸟嘌呤核苷酸不能合成, 从而抑制病毒合成及复制, 因其对肠道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被广泛使用以治疗手足口病, 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 因而使用中应尽可能地缩短疗程。炎琥宁系穿心莲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 具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 偶见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少[9,10]。白石清热颗粒主要成分为:葛根、薄荷、生石膏、板蓝根等。葛根具有滋身健体、抗衰老、增加皮肤弹性、润肤等功效。薄荷局部应用有清凉、止痒、消炎、止痛的功效;薄荷所含的8种儿茶萘酚酸是有效的抗炎剂, 能抑制3α-羟类固醇脱氢酶而有弱自抗炎作用;生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收敛生肌;板蓝根有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的功效。白石清热颗粒成分研究具有明显的消炎杀菌、抗病毒、调整免疫的作用, 能提高体液免疫, 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抑制病毒合成, 使病毒不能复制。由此可见无论输液还是口服, 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炎琥宁输液或利巴韦林注颗粒联合石清热颗粒口服在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上有协同作用, 总有效率高, 手足口病早期联合炎琥宁、白石清热颗粒治疗, 效果显著, 能缩短病程, 疗效确切,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核黄素注射液及维生素B2及可促进细胞的再生, 对黏膜的修复有很好的疗效, 对需要输液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加核黄素输液、对需要口服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加维生素B2, 疱疹消失时间明显短于未加者。康复新液可促进表皮组织及新生肉芽组织生长, 改善创面微循环、加速上皮组织新生, 从而产生修复溃疡创面的功效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故用康复新液涂口腔对缩短病程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是一种免疫刺激调节剂, 通过刺激非特异性自然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其急性及慢性毒性作用都非常低, 对于预防手足口病急性期的合并症、缩短病程、减少重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两组患儿疗效无显著差异。故笔者认为对于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能口服的不要静脉注射。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一大杀手, 输液是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 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更难有挽回的余地, 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输入的液体中有颗粒成分, 这些颗粒进入血管会产生刺激作用, 对于儿童来说, 当时可能未察觉, 以后就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 甚至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影响。过度输液还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因为要经过肝脏代谢, 肾脏排泄[11]。过度输液是个大难题, 有些家长会认为不给输液就是不好好治病, 特别是一旦口服药物不能控制病情发展, 会引起纠纷, 以为耽误了, 这需要门诊医师耐心细致的工作,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及良好的沟通, 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家长们积极参与。
对笔者来说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并积极转定点医院住院治疗, 对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发生尤为关键。对于3岁以下的患儿, 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抽搐、出冷汗者, 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符合住院病例条件的, 应立即转入定点医院住院治疗。
笔者通过这几年疱疹门诊工作发现, 入托儿童及乡镇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 可见手足口病的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快, 乡镇儿童卫生条件差于城区儿童, 卫生条件差易导致发病率高, 幼儿园应加强体检,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流行期间家长也不应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居室要经常通风, 勤晒衣被, 勤洗手;门诊也要做好预检分诊, 消毒隔离, 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加强监测, 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摘要:通过对疱疹门诊1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分析, 来做好诊治手足口病的第一步:判断与评价。180例门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输液组) 和对照组 (口服组) , 每组90例。输液组给予利巴韦林、炎琥宁、核黄素输液治疗, 口服组患儿给予白石清热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维生素B2口服, 对于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的患儿加以抗菌药物治疗, 两组均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口服。治疗组 (输液组) 和对照组 (口服组) 无显著差异, 故对于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能口服的不要静脉注射。
19.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80例 篇十九
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5-0116-02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②疱疹出现在1~7d内,且未接受过止痛和抗病毒治疗;③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②瘢痕体质;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有脑、心、肝、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100例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7.1±6.7)岁;病程1~7 d。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A、B、C、D、E等5组,每组各20例,并以A、B、C、D,4组作为观察组,E组作为对照组。5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A组患者采用基础针灸治疗,围刺阿是穴,电针患侧支沟、后溪、夹脊[2];B组患者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铺棉灸进行治疗,具体包括:取患者为仰卧位,充分暴露阿是穴,给予活力碘进行常规消毒,选用脱脂干棉花并将其撕为约3×3 cm的薄片,铺于阿是穴之上,再用火柴点燃薄片使其迅速燃尽,每次重复进行3次施灸。先进行铺棉灸后再进行基础针灸;C组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火针进行治疗,具体包括:取患者为卧位,在阿是穴上用活力碘进行常规消毒。左手持已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0.9×47 mm的粗火针,用酒精灯的外焰对针体进行加热,在将针尖烧到红白色后,迅速将其刺入患者的疱疹中,深度约为2~3 mm。根据患者的疱疹情况,先对早发的疱疹进行针刺,每个2次,每次4~5个,术后将疱液挤出,按压30~40 s,并在皮肤上涂万花油。先进行火针后再进行基础针灸。D组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叩刺拔罐进行治疗,具体包括:患者取侧卧位,将患处充分暴露,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用消毒梅花针对阿是穴进行叩刺,直至局部渗血为止。选取合适的玻璃罐,迅速将其拔按到刺络位置和疱疹的两端,留罐5~10 min,出血4~5 mL,取罐之后采用活力碘对患处进行常规消毒,然后根据刺络区域的面积来选取适量的火罐。先进行叩刺拔罐后再进行基础针灸。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给予盐酸伐昔洛韦口服,每次300 mg,每天2次;给予维生素B1口服,每次10 mg,每天3次。注意保持患者疱疹局部皮肤的清洁,保护皮损区域。
1.3疗效评价标准观察和记录5组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其中止疱时间是指患者的水疱停止增多的时间;结痂时间是指患者水疱的结痂和干涸面积超过50%的时间;脱痂时间是指患者的痂皮完全脱落的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疼痛强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强[3]。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5组患者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比较见表1。
3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疱疹皮肤病,其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患者的皮肤和神经节而产生的集群性的疱疹症状和神经疼痛。西医临床上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主要是采用预防感染、消炎、缩短病程及对症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目前主要采用的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药物、转移因子、干扰素及B族维生素等。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具有特殊的疗效和优势,而临床针灸的治疗方案有多种选择。通过电针刺激疱疹分布的夹脊穴能够对周围组织和相应的神经节段进行有效的刺激,从而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支沟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具有清利少阳经湿热的效果,是治疗胁肋疼痛的重要穴位之一。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具有振奋全身阳气之效,并且由于手太阳和足太阳静脉的气是联通的,故通过针刺支沟穴和后溪穴可以使气至病所,气通而脉通则不痛。同时,笔者针对带状疱疹急性期及时给予局部围刺法,有效阻止了患者邪气的扩散,阻止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患者神经的继续损害,并且还能调节局部血气,疏通经脉、气血,从而有效缓解疼痛[4]。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采用4种不同的针灸疗法治疗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等方面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治疗7d后针灸方法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2]陈楚云,孔美君,李丽霞,等.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4):47-51.
[3]林国华,李丽霞,陈楚云,等.火针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皮损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2):136-139.
【口腔疱疹的治疗方法】推荐阅读:
口腔上颚溃疡的治疗方法10-31
口腔正畸治疗须知12-05
口腔医院口腔诊疗中艾滋病的预防与管理11-19
儿童口腔保健的教案06-10
口腔诊所需要的牙科材料10-31
医院口腔诊疗单元的作用论文11-10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07-07
难受的口腔溃疡作文500字09-01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07-0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个人的述职报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