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爱情的古诗词

2025-01-12

李清照爱情的古诗词(精选13篇)

1.李清照爱情的古诗词 篇一

李清照爱情诗词

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3.《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4.《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5.《念奴娇·萧条庭院》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2.李清照爱情的古诗词 篇二

一、拟人手法的陌生化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应妒, 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这首《鹧鸪天》中描写的桂花, 在李清照的笔下显得尤为清香妩媚。她运用拟人手法把“桂花”这一意象陌生化, 将人们不会留意的色淡光暗的桂花描写出“体性柔”“只香留”的独特风韵, 由内而外表达它的浓郁芳香和疏淡情怀, 将桂花的独特同以“色”美取胜的群花区别开来。“梅应妒, 菊应羞”更是描写了桂花的更胜一筹和引人嫉恨的魅力, 改变了人们对于桂花的习惯性忽视, 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去欣赏桂花的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也是恰如其分, 独具匠心但又恰到好处。

除了运用拟人陌生化描写客观事物之外, 李清照还常借用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内心的愁绪, 寄托自己的情怀。《凤凰台上忆吹箫》中,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她不直说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独处深闺的寂寞之感和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心情, 而是把楼前流水拟人化, 赋予流水以人的情感, 寄想流水也会懂得人的愁, 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念和深深的痴情。她将流水陌生化为有知有情的人, 可以见证她的“倚楼凝望”, “又添新愁”, 引领人们同她一起思念归人, 等待归人。意美情深, 情深意切, 使人随流水一起陷入无尽的等待中。这一拟人手法的陌生化使人耳目一新, 同时又能真切感受, 这也是她词风典型之因。

二、叠字叠句手法的陌生化

李清照的词总是音律和谐, 声调优美, 富于感情和韵味。这首先就表现在她对叠字叠句的运用上。叠字叠句的运用显示了李清照词语言的创新, 丰富复杂的蕴含和审美特征, 造成化平凡为神奇的陌生化效果。对叠字的运用上, 最典型的例子当然是《声声慢》, 开头便是“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连叠十四个字, 由浅入深, 文情并茂, 委婉曲折, 把形神貌巧妙编制到了叠字的节奏之中, 将自己的愁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下文的“点点滴滴”四字更是将自己的凄凉悲怆之情表达的恰到好处, 使人随之愁肠百转, 蜿蜒入境。词人运用这种写法不仅在声调上抑扬顿挫, 和谐悦耳, 且在感情表达上层层深入, 步步加深, 为词人的大胆创新。对叠句的运用也是李清照诗词中的一大创新。《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句叠问既符合整首词的韵律格式要求, 又表现出词人惜春的焦急之感。“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两个“争渡”将主人公急切寻找出路, 走出迷途的焦急心情渲染出来, 而使整首词具有不事雕琢的自然美, 也使人联想出少年才女荷花丛中摇曳扁舟的美景。

这种独创的叠字叠句手法的陌生化, 句式整齐, 语言明快, 语气流畅, 同时还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丰富的韵律美。意象简单, 涵义深远, 通俗易懂但又不失美感, 充分显现了李清照高强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思维观察, 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对象, 对陌生化手法的发展和运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典故手法的陌生化

运用典故, 化用前人成句的手法也是李清照语言陌生化的典范。据粗略统计, 李清照现存的七十多首词作中 (包括存疑品) 或用典故, 或点化前人诗句词句的, 就近一半。由此可见, 她运用典故手法将语言陌生化, 将事例陌生化, 呈现给读者不同的应用义, 给读者新奇的搭配, 造成陌生化的效果。使人们打破原有的常规理解, 开始感受由陌生感带来的艺术美。直接引用前人创作本为诗人、词人所避讳, 然而李清照却多有直接引用之处, 所创作出来的词却也颇有韵味。《临江仙》中“庭院深深深几许”就是直接引用欧阳修的《蝶恋花》, 而其本人对此直言不讳, 她在词序中写道“欧阳公作蝶恋花, 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语, 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深几许’数阙”。除直引外, 她还善于在引用的同时注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审美情趣, 将复杂的情感浓缩于一个意境缠绵的典故, 加大了词的深度和意境的广度, 使感情表达更荡气回肠。

陌生化理论虽盛行于西方世界, 但同时期的李清照却运用自己的倾城才赋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形成独特词风。其新奇鲜活的创作手法同陌生化理论创作如出一辙, 令人耳目一新。她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拟人, 叠字叠句和典故等修辞手法, 其独特的语言运用也使读者流连忘返, 沉浸其中。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达到意境浑然的境界, 引得后人的效仿推崇。

摘要:语言陌生化是艺术陌生化的前提, 创作者通过各种技巧将日常语言“陌生化”为文学语言。中国文学史中, 宋代词人李清照创新性的语言使人们印象深刻。本文主要从拟人、叠字、叠句、用典等修辞手法探讨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陌生化现象。

关键词:语言陌生化,李清照,词

参考文献

[1]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俄]什克洛夫斯基.艺术作为程序[A].胡经之,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孙晓梅.一觞一咏总关情——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赏析.十堰教育学院.2006

[4]李秋菊, 唐林轩.从陌生化看李清照词的语言创新.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

[5]赵志霞.试论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科教导刊.2010.

3.李清照爱情的古诗词 篇三

她是李清照,生于大明湖畔的婉丽佳人,是千载词苑里绽放的一枝秀美女儿花。

16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彼时,北宋的终结者赵佶即宋徽宗尚未继位,奸臣蔡京和宦官童贯也还没出来兴风作浪。二八年华的她,才力华赡,尚不知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销魂蚀骨之痛。童年及少女时代,她随祖父母在老家山东章丘的明水镇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祖父是前朝官员,藏书颇丰。尚在老家勤学苦读的伯父亦给予了她良好的启蒙教育。某年春游溪亭时,她作《如梦令》,秋游莲湖时,她又写下《怨王孙》。

16岁时,她赴汴京随父亲继母生活,带来的两首新词因景象开阔、情辞酣畅,在京城被竞相抄录和吟唱。那些字字珠玑的长短句折服了朝堂的文武百官,也深深打动了19岁的太学生赵明诚。

如此惊慌失措的春日清晨,如此娇俏可人的回避场景,初见那一眼,少女心中该有怎样情怯的心动?而途经花园拜见她父亲的,正是风度翩翩、举止不凡的赵明诚。彼时,她是礼部员外郎的千金,他是吏部侍郎的公子。她早已是他心中无可替代的女神,而他亦让她萌动最初的爱恋。

他们情投意合,亦算得上门当户对。如果之间还有些不够完美,那就是两位在朝为官的父亲政见或者说立场并不一致。

据《宋史》记载:王安石变法集团是典型的改革派,属于新党;苏轼等人则是反对王安石新政的一派,被称为“旧党”。赵父拥护王安石,李父受教于蘇轼,而赵父历来与苏轼不和。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唯一的不合谐,即李格非的朋友是赵挺之的政敌。当然,这些障碍并不能阻止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喜结连理这一年,她18岁,他21岁。“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新婚燕尔,琴瑟和谐。《减字木兰花》俏皮的小词,生动描绘出夫妻二人的恩爱日常,满溢着闺房之乐。有人说此词露骨,不似李清照的风格。然而,这世间再端丽的才女,在爱情的甘饴里亦会忘乎所以地沉醉。李清照在靖康之难时能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铿锵豪言,自然也可以在新婚蜜月间吐露“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的闺房娇俏。就像旷世才女张爱玲,她在胡兰成面前“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

再奇绝的才女,在爱情面前也总有娇羞。每天清晨,她都要将他送到大门口,在长巷里目送他去太学。夜晚,二人在灯下或读书或整理金石,这既是他们的兴趣爱好,亦是他们日常研修的功课。那是一段欢愉且氤氲着相思的新婚岁月,却如此匆匆。

崇宁元年(1102年),宋徽宗听信蔡京等人的谗言,将元朝臣即旧党定罪“元奸党”,生者贬逐,死者削官。司马光、苏氏兄弟在列,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亦在列。李父先是被贬为京东路(在河南商丘)提刑,后又被免职押送原籍,最终在家乡被诏为监庙差遣,潜心治学。期间,李清照以回原籍看望父亲为由,去百脉泉老家住了数年岁月。

与此同时,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在与蔡京的几番博弈中,取得阶段性胜利,赵挺之位居人臣,使得赵家的地位一时达到鼎盛。赵明诚任掌管朝廷礼宾的副职——鸿胪少卿。此间元党人碑被拆,李清照被夫家接回。

在老家的百脉泉边,她写下了《行香子》。字里行间尽是寂凉与对他的思念。后来,随着蔡京复职,赵挺之辞官五日便猝然离世,赵家的处境一落千丈。李清照跟随被罢官的赵明诚搬离汴京,前往山东青州。这一年,她24岁,他27岁。

居住青州的10年岁月,是李清照人生中最安宁静美的一段回忆。她将青州老宅的书房命名“归来堂”,为居室取名“易安”。他提议她号“易安居士”,她欢喜应允,这个响彻千古的名号由此而来。他曾于此间用16个字概括她:“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他爱她,亦懂她。夫妻相依相守的这10年,他们一起收集古碑古迹、校勘整理金石、吟诗作词、猜书斗茶,志同道合,伉俪情深。他们的情深意笃,让近千年之后的“文坛双璧”钱钟书和杨绛大为赞赏。事实上,这两对佳偶皆为恩爱夫妻的典范,值得后世景仰和传诵。

李清照写下的《渔家傲》,虽是咏梅,却又让人读来觉得那一些花姿形容之下,藏起的是她自己本身的意念。有学者认为,李清照的这首词所流露的情意里,藏匿着她对自己婚姻感情生活的礼赞。“赌书泼茶,鹣鲽情深”。他们志趣相投,共经风雨,在平淡流年里彼此依扶、互相勉励。在青州,他们一起编撰完成了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金石录》。

是年,她34岁,他37岁。青州10年之后,赵明诚重返仕途。他先在山东莱州担任太守。4年后平调缁州。期间,她与他几度分离。在两地的日子里,她寄情诗词,写下了千古清奇的相思名作《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曾在彩笺上以娟秀小楷写下这首《醉花阴》,随家书一起寄给远在莱州的赵明诚。赵明诚由此忆起在归来堂与妻子一边赏花、一边饮酒的美好时光,他想回赠她一首词,于是日夜吟哦,每成一词便抄录另纸。10余日后共得20余首。遂将之前填写的一些合在一起,连同《醉花阴》共50首。他找来人称“东莱词家泰斗”的文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从中挑选出一首全词之冠,称当今词坛无人能比——那正是李清照的《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此神来之笔,惊艳了近千年前的词坛,亦令今日的我们赞叹不绝。她与他,用思念和诗词联结每一个离别的日子,用志趣和理想照亮每一段携手同行的路途。

公元1129年,那个与她相携走过28载岁月的男子,在上任途中染上疟疾,劳顿而逝。她在《祭赵湖州文》中悲怆地记下:“白日正中,叹宠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这一年,她46岁,他49岁。

没有他的岁月,她是寂清而孤独的。尤其令她雪上加霜的一段经历,是她在临安病重时遇上了歹人张汝舟。那个游手好闲的骗子,因贪图她与赵明诚一生的收藏而接近她,取得她同父异母的弟弟李的信任,最终以冲喜为名与她成婚,不久即原形毕露。

张汝舟被告上府衙,在翰林学士綦崇礼的援助下,知府审定张汝舟图财骗婚,婚约无效,还审出此张汝舟乃盗名欺世之徒——真正的张汝舟早年为官,早已谢世。而这个冒牌张在任诸监军审计司时,虚报了5人官职而吃空额薪俸。他被剥夺官职,发配柳州。

这场闹剧真实地发生过,也被后来诸多的学者争议过。不论怎样,历经磨难的她依然是清丽卓绝,一如她喜爱的梅花,“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至此,她亦更加坚信,逝去的那个人,才是她此生的良人。

她在回忆里寻找往昔,她在孤寂中为他撰写《金石录后序》。她与他膝下并无子女。在孀居的岁月里,离去的他便是她余生最大的念想。风住尘香,花已落尽。带着对他的深切思念,走过数十载岁月,她在70余岁时,最终寂静地走向他。

从此,她再不用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摘自《时代邮刊人物》,本刊有删节) (责编 伊娃)

4.李清照爱情诗句 篇四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单独莫凭栏,无穷山河,别时轻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想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好词好句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清照爱情诗句大全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扫尾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异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进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杜鹃花的诗句描写杜鹃花的诗句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躲避(范仲淹《御街行》)李清照爱情诗句大全

迫不得已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彷徨(晏殊《浣溪沙》)

5.李清照的优美诗词 篇五

李清照诗词

满庭霜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转调满庭芳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醿落尽,犹赖有□□。

当年,曾胜赏,生香薰袖,活火分茶。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时。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长寿乐(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6.李清照爱情的古诗词 篇六

李清照与朱淑真均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历史上总是“李朱”并称, 如“赵宋词女, 李朱名家” ( 清·薛绍徽《黛韵楼文集·李清照朱椒真论》) 、“宋代闺秀, 淑真、易安并称隽才” ( 清·许玉咏《校补〈断肠词〉序》) , 两人都留下了不少醉酒佳作。李清照有词43首, 提到饮酒醉酒的就有24首, 而朱淑真有词26首, 其中8首也提到了酒。涉酒诗词数量之多、内容涉及之广, 在古代女性词人当中真可谓“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了。应该说, 酒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两位女词人的创作激情和抒发欲望, 酒后她们毫不做作地宣泄和释放着对于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率真的性情, 随性地展现出自己作为女性个体的审美意识和生命感悟。

一、作品内容

虽说宋代社会风气与前代相比较为开放, 为宋代女性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 有了较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但身为女性, 李清照和朱淑真还是无法取得真正的独立, 生活阅历限制了她们的视野, 她们的涉酒作品在初期仍以反映女性闺阁生活为主, 这些作品透露着明显的“女儿娇态”, 打印着明显的女性标签。比如李清照脍炙人口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寥寥数语描写她记忆深处难以忘怀的一次溪亭畅游, 似乎是随意而出, 却又耐人寻味, 隽远深长。开头即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兴尽”晚归家, 又因为醉酒“误入”荷塘深处, 却发现别有天地, 更令人流连。特别是最后一句, 纯洁天真, 言尽而意不尽。整个作品在微醺的酒意中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 境界优美怡人, 尤其生动地体现了她那无拘无束、活泼开朗的少女性格。而朱淑真的诗词中也不难看到酒的身影, 如《围炉》: “围坐红炉唱小词, 旋篘新酒赏新诗。大家莫惜今朝醉, 一别参差又几时”; 又如《除日》“爆竹声中腊已残, 酴酥酒暖烛花寒。朦胧晓色笼春色, 便觉风光不一般”; 更有“未容明月横疏影, 且得清香寄酒杯” ( 《冬日梅窗书事》) , “牵情自觉诗毫健, 痛饮惟忧酒力微” ( 《春园小宴》) 等。这些诗词都是朱淑真以纯女性的视角观察生活, 描写生活, 抒发女性独特的生活感受与生命体验, 充分展现了词的女性风情。

两者内容多以春愁闺怨为主导, 不同之处在于李清照的词内容涉及范围更广一些, 这和她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后期出嫁丧夫后的李清照飘泊动荡、流离失所, 与社会变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其作品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对社会、国家的关注。如《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忘了除非醉”, 平白如话, 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 说明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 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忘”字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 把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强烈。而朱淑真在这方面显然要稍逊一筹, 她由于去世较早, 涉酒诗词中与社会现状联系较紧密的作品相对较少。

二、意象选择

李清照和朱淑真的词擅长表现女性缠绵细腻的情感, 述说女性的落寞幽怨, 所选意象多为愁苦类、多涉及爱情与志向; 不同之处在于易安之愁包含着与夫君暂时的离别之愁及后期精神世界的孤独感, 而幽栖之愁为再也不能与心悦之人共守的离苦之愁。

对于李清照来说, 前期是由于丈夫在外地做官, 夫妻之间离多聚少, 主要表现为感情世界的孤苦, 但这种孤独还包含着痛苦的幸福和苦涩的甜蜜。如《诉衷情》 ( 夜来沉醉卸妆迟)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作者因为思念而开始饮酒, 又因为饮酒而沉醉, 睡梦中酒醒却再也无法成眠。仅用寥寥44个字, 写出了女主人种种含蓄的活动及复杂曲折的心理, 惟妙惟肖, 抒写了女主人对远游丈夫的绵绵情思。又如《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这首词写醉酒而不落俗套, 一句“未成沉醉意先融”表达出了主人公欲借酒浇愁, 欲将深闺的寂寞、浓重的相思尽融杯中; 但酒未醉人人自醉, 梦前梦后的对比, 更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如果说这种愁苦和情思多少还透露出一种等待的忧愁和殷切的期待, 后期的李清照则因为国破家亡、丈夫逝世、异乡流落, 精神世界的孤独痛苦无可言说, 而频频出现在她作品中的那一杯杯浸透着伤感忧思的“苦酒”, 正是她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如《好事近》 ( 风定落花深)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词人在这里并没有直言其如何的孤寂, 愁苦, 而是通过四个极富象征意味的物体刻画酒阑、歌罢、空的酒杯以及忽明忽暗的油灯, 整个画面幽暗、凄清、空冷, 感情愈发深沉、凝重。

相比之下, 朱淑真就更加不幸。这位极具独立意识的女子早就有了心仪之人: “待将满抱中秋月, 分付萧郎万首诗” ( 《秋日偶成》) 。然而“门前春水碧于天, 座上诗人逸似仙。白璧一双无玷缺, 吹箫归去又无缘” ( 《湖上小集》) , 正是与这位“萧郎”的“无缘”酿成了她终生的痛苦。父母之命难违, 有情之恋难续, 她最后嫁一“村鄙可厌”、情趣不投的庸夫。“早岁不幸, 父母失审, 不能择伉俪, 乃嫁为市井民家妻, 一生抑郁不得志, 故诗中多忧愁怨恨之语。”婚姻的不幸, 生活的坎坷, 人生道路上诸多的不如意, 让朱淑真无处释放内心的孤寂、落寞、哀怨、悲愤乃至难以诉说的苦楚, 只能“消破旧愁凭酒盏, 去除新恨赖诗篇” ( 《春霁》) , “殢滞酒杯消旧恨, 禁持诗句遣新愁” ( 《诉春》) , “斗草工夫浑忘却, 祇凭诗酒破除春” ( 《春日杂书其九》) , 把诗酒当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和排解内心孤独悲苦的依赖。

三、情感表达

从李清照、朱淑真的作品看来, 她们的抒情内容来自于自己的现实生活, 通过对自己悲情现实的描摹, 倾吐她们渴望自由和不向命运屈服的心声, 反映了她们女性自我和独立意识的觉醒。

朱淑真冲破流俗, 在用来“明理传道”的诗中大量而集中地描写自己独特的爱情经历和婚姻生活, 可见她的叛逆与不俗。如《江城子》: “斜风细雨作春寒, 对尊前, 忆前欢, 曾把梨花, 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 和别泪, 看青山。昨宵结得梦因缘。水云间, 悄无言。争奈醒来, 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 天易见, 见伊难。”此词写失恋的悲愁。时当春日, 词人独对孤樽, 或许欲以解闷而已。不想这“斜风细雨”、这料峭“春寒”, 却勾起了她对许多“前欢”往事的回顾, 现实的不幸与痛苦使她刻苦地思念着心中的恋人。“对尊前, 忆前欢”, “和别泪, 看青山”, “天易见, 见伊难”读之令人哽咽。

在词中她不仅倾吐出内心的秘密“天易见, 见伊难”, 而且还毫无遮掩地写出了与情人私会以及别后不得相见的惆怅痛苦。这种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里所不容的离经叛道的行为, 这种直露本真的情感表达方式也遭受了极大的批评与非议。如那首表达最为直露的《清平乐》 ( 夏日游湖) : “恼烟撩露, 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荷上路, 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 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 归来懒傍妆台。”全词情多而不亵, 贵在写出少女真实的体验。在南朝乐府中已有类似描写, 但那是民歌。如今出现在宋时女词人之手, 该是何等的勇气! 道学家们虽不免诋之为“淫娃佚女”、“有失妇德”。然而词论家仍不吝予以高度的赞扬: “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 矜持得妙 ; 淑真‘娇痴不怕人猜’, 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 ( 《莲子居词话》卷二)

在表达方式上, 李清照的作品没有朱淑真那么锋芒毕露的叛逆, 但也承袭了以酒入词、借酒抒意的风格, 只是更为内敛。比如那首流传千古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通篇表现的都是作者的愁绪。她的国愁、家愁还有情愁, 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唯有饮酒御寒、借酒浇愁了, 但淡酒不敌晚风之伤, 忧愁难遣, 愁情反而愈浓愈烈。李清照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抽丝剥茧, 然后进行细细纺织, 化愁为美, 创造了让人们回味无穷的词作珍品。

摘要:以李清照与朱淑真两位女性词人的涉酒诗词为切入点, 从作品内容、意象选择、情感表达等方面比较这两位女才子作品中流露的女性意识, 以全新的视角观照这两位女性文人。

关键词:李清照,朱淑真,涉酒诗词,女性意识

参考文献

[1]黄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2.

[2]叶嘉莹.宋代两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与朱淑真[J].中国文化, 2009, (29) .

[3]郭楠.南宋女性与男性词人的涉酒诗词审美情趣比较——以李清照、朱淑真、苏轼、辛弃疾诗词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

[4]王惠梅.且得清香寄酒杯——论朱淑真饮酒诗词中的女性意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0) .

7.中国经典爱情诗词 篇七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国风·召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元好问】摸鱼儿 ·问世间情为何物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元缜】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汉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柳永】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8.李清照诗词的艺术风格 篇八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中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简明、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篇写到: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真切而且自然。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如《南歌子》的“天上星河转”一首可以为代表;又一种则突破了妇女的情意和感觉的限制,而在意境上达到了非常健举超逸的境界,如《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全篇用了象征手法,过去她写情写景都相当写实,这首词却有了突破,无论意象和情意都进入了一种非常高远的境界,而且意象和情意结合得恰到好处,这种成就是值得注意的。

李清照晚期有一种“豪健和飘举”的精神,虽然此类作品多已散失,但还有她的诗为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高宗迁都临安后就想苟且偏安一隅,早已没有收复国土的大志了。李清照的这首诗,真可以使那些苟且偷安的人惭愧。

9.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篇九

2、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张潮 《幽梦影》

3、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 ――张潮 《幽梦影》

4、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张潮 《幽梦影》

5、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张潮 《幽梦影》

6、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张潮

7、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著,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张潮 《幽梦影》

8、立品须发乎宋人之道学,涉世须参以晋代之风流。 ――张潮 《幽梦影》

9、“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花之胜于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取解语者也 ――张潮 《幽梦影》”

10、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张潮 《幽梦影》

11、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张潮 《幽梦影》

12、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张潮 《幽梦影》

13、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 忧命薄 , 真是菩萨心肠。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为浊富不若为清贫,以忧生不若以乐死。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 ――张潮 《幽梦影》

14、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之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张潮

15、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张潮 《幽梦影》

16、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张潮 《幽梦影》

17、愿在木而为樗,愿在草而为蓍,愿在鸟而为鸥,愿在兽而为D,愿在虫而为蝶,愿在鱼而为鲲。 ――张潮 《幽梦影》

18、“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予益一语云:若无翰墨、棋、酒, 不必定作人身。 ――张潮 《幽梦影》”

19、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善无恶是仙佛。 ――张潮 《幽梦影》

10.李清照诗词以梅寄相思的模式 篇十

李清照是善于用细腻的文笔,表达委婉的情思的婉约之宗。她的词作无论是写深闺离愁,思乡怀人,还是表家国之恨,大多都以无限的深情,寄托了自己对国、对家、对爱人无尽的相思。

在宋代绮丽多彩、百花齐放的词坛上,李清照可以说是一位善于发挥词的特长,以写精美幽隐之情而臻于妙域极境的洵非寻常的大家,她以女性特有的柔肠灵性和一生的遭际深情地推出了一批深闺离愁,思乡,怀人,家国之恨的名篇佳句。

王琪《梅》诗云:“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首脍炙人口的咏梅词,不仅写出了梅花的高标逸韵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而且也反映了历代文人所书的梅词之多,女词人李清照酷爱梅花,她写的咏梅词在浩淼的咏梅词中所占的要地位却洵非寻常。凡词者,无非言情也,尤其咏物的,都离不开抒情,而易安却把“借梅花表相思”的手法,推到了高妙至绝的境界。今就其以梅寄相思的模式浅谈一下:

一、梅含典中,相思可种

世人作词引经据典者,比比皆是,而把情隐在物中,而物又含在典中,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表现手法,李清照运用的可谓妙极。她在《满庭芳》上阕中写道:“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中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此词一阕含两典,“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以何逊暗隐梅花。何逊,南梁诗人,迷恋梅花,人说他对梅花的痴情是其寂寞苦闷的心情所致。“梅”隐在典中,而情又含在梅中,高妙至绝。“临水登楼”暗隐的是陶渊明、王粲。想到自己不必像他二人那样非临水、登楼吟诗作赋才消忧,只要在自己庭院里坐在亲手栽种的江梅旁,赏梅赋诗就可以消愁解忧了,来聊以自慰。看似“手种江梅”,实乃“手种相思 ”。王维的《红豆》现已是童叟皆知名作,他种下红豆,让世人采摘相思,我想,当年那个因思念死去的丈夫,而哭死与树下,化为红豆的女子,看到此作想必也该深感安慰了!而易安手种江梅,播种相思,却只能自赏梅花、自品相思、自嚼凄楚了!何况这难耐的相思,自埋与地下那一刻,就在作者心上生根发芽,苦苦的折磨了词人一生。

二、以梅自喻,相思有形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们托物言情的词句,多的举不

胜举,以梅自喻的也为数不少。但能把所托之物与所言之情,写得形神兼备的、合二为一的却是李清照。这一点从她的《玉楼春》中可以看到。“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未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此词乍一看,是写梅花的色香和精神,其实是词人以梅花自喻。在丈夫离别之后,词人一直都在期待和盼望着丈夫的归来,那情形不正如梅花一样吗?蕴藉着无限的香和情在等待欣赏她的人归来。此时词人把梅花写得越旖旎、越馨香、越深情,便越能打动爱人的心。下阕更是借别人之口,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她相思之苦折磨得像病人一样,面黄肌瘦,已经无力去倚阑干了用他人的关爱、同情来引起爱人的无限怜爱,使其不忍在外久待。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至此易安对爱情挚著的追求、对心上人望穿秋水,不可终日相思情形,便形神兼备的跃然纸上,收到比正面描写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易安以梅自喻,寄托相思,并赋予相思以形的还有一首《满庭芳》。此词的下阕在写到“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此阕看似写梅,实则暗寓女主人自己,想自己的雅韵风神,芳洁自爱,怎能经受得离别、相思的痛苦折磨和摧残。明写梅花,暗寓自我。结句清俊,振作全篇,词人暗喻,自己虽受离情别苦的折磨,魂销肠损,但仍别有风韵。读到此处,我心里有种涩涩的感觉。薛涛《春望》云:“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易安在看到亲手栽种的江梅渐好时,不能与心上人同赏,在想到即使到了花落他仍不能与其同悲,那盼望心上人归来的相思之情,已使她不可终日,但她却不流露出来,而是把她深埋心中。在花开时,以陶、王,何来开解;在花落时,以“扫迹情留”,“疏影尚风流”来安慰自己。“扫迹情留”看似轻松的一笔,看似开解的安慰,却正彰显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正是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境遇。易安此情,实乃令吾怜爱,令吾心碎。因此我以为此词虽是“咏梅词”,但它又把相思与咏梅结合起来,以梅自喻,以梅寄相思的妙作。

三、折梅欲寄,相思有声

清代朱彝尊云:“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而受他肯定的人中就有李清照,可见李清照写梅深得咏物之法,她把咏梅与爱情巧妙的融为一体,不但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一扫咏梅词沾沾咏一物,索然无味的庸俗做法。而且把它写得有形、有情,有声。把相思化为声音表现手法,体现在《孤雁儿》中,此词调下有小序云:“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从这小序看,词人似乎在咏梅,然细玩词意,却是以思乡慰亡夫的悼念之词。词云:“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花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断肠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人堪寄。”此词上阕写词人早上醒来,睹帐思人,心情沉痛,香炉已凉而心情也似融水一样寒冷。而此时又听到“梅花三弄”的哀怨曲调,其凄怨的调声把梅花的蓓蕾都“痛碎”了。那凄怨的“梅花三弄”何止仅是笛声,难道不是词人相思的`哭泣之声吗?那“痛碎”的何止仅是梅花的蓓蕾,难道不是词人的心吗?本来人们看到初放的梅花,知道春天就要来了,应该是欣喜雀跃的,然词人却正相反――爱人永诀,肝胆欲裂,孤苦伶仃。眼前这昂然春意已不属于她,词人再也不堪忍受那刻骨铭心的哀痛,发出了几千年来牵动人心的、令人悲怜的哭声。“吹箫人去玉楼空,断肠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人堪寄。”箫使和弄玉能双宿双飞,而你却忍心一个人走了,留下孤苦伶仃的我来独自承受这相思之苦。陆凯还能以梅花来表达思念,而如今,我折下一枝却寻遍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至此,我已不能自已,泪盈满眶,易安对爱的执著,对爱人的相思已深深的感动了我。以前曾认为林觉民的《与妻书》是令人最感动的一封情书。今读易安之《孤雁儿》才发现,它是令世人读之即为之心碎的情书。

四、爱梅畏赏,相思有翼

任何词作,都必须靠特有的意境和情志来打动读者,李清照的咏梅词,不仅借梅表达了相思,而却把相思置于了妙域极境,赋予了鲜活的灵性,使相思有形,有声,有翼。而最能体现相思有翼的是她的词作《菩萨蛮》,此词从表象看,非咏梅词,但我以为它是一首以梅寄相思的佳作。词云:“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此词是易安南渡后的作品,从:“归鸿”、“背窗雪落”和“人胜”可知时令是早春。词人看到北飞的大雁,心亦随雁北飞,思乡之情备至。对于尝尽离乡背井之苦的词人来说,她对于北飞的大雁非同一般的敏感,那悲凄的雁鸣响彻云天,同时也撩痛了词人的心。大雁能准时还乡,而自己却不能。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中“此事相见不想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思妇难随鸿雁和月光飞到亲人的身边,那么易安却给思念插上了翅膀,随鸿雁飞回了家乡。这一点从“残云――炉烟直――晓漏――曙色”中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彻夜未眠,他的心早已随雁飞回故乡,往昔的点点滴滴此时也溢上词人的心头,历历在目。于是吟道:“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许多赏析中认为,词人欣赏梅花的困难是因为北风阵阵,尚残留着冬日的寒威,其实词人不出去看花并非畏寒,根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每逢天下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览以寻诗。”这样看来词人不是畏寒才不去看梅花的,而是她不敢再去看梅花了,以前踏雪赏梅赋诗,雅兴甚浓,是因为有明诚在,而今爱人已去,家国沦丧,自己背井离乡,已非往日,词人甚是凄凉,怎么还敢看那,让她睹物思人的梅花呢?所以说她并非畏寒,而是不敢。词人那根因遭受夫丧家亡的神经已相当脆弱,她怎能再承受这剜心的痛呢?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云:“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此词意脉不显,意境幽远,恰如其说。因此我认为此词不仅是一首怀乡的佳作,也是一首思人,思国的上品。

五、毁梅续梦,相思“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易安的恨梅、毁梅,正体现了老子的这一观点。易安喜梅,咏梅、以梅自喻世人皆之,但在《诉衷情》中我们看到她正狠狠地用手捻残蕊,这是为什么呢?且听词人诉:“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捋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夜晚词人孤零垂泪,独守闺房,为排解心头的郁闷,用酒麻醉神经,醉意渐浓,词人没有卸装便睡去了,鬓边插戴的梅枝上只剩下些花萼了。正在词人春睡时,不知是什么香气如此浓郁,竟把熟睡的词人熏醒了。词人日夜凝眸,望眼欲穿,愁损芳姿仍不得与心上人相见,在梦中终于有了这样的机缘与爱人相会,她多么想保持梦境永不醒来,但是什么香气竟把词人与爱人从梦中分开。她起身一看,原来是梅花的香气。女主人又气又恼,把满腹的怨气径向梅花发泄。她拿起梅花的芳肌,闻到了它扑鼻的香气,于是气得把梅花揉成碎末,恨不得把梅花的香气也揉尽揉消,再争取一些时间,与心上人相会。此情此景,令人瞠目!若不是思的苦、思的痛、思的切、思的深,词人怎会做出如此举动!词人是非常喜欢梅花的,但她为了能与丈夫相会且仅是梦中相会,竟把平素最喜欢的梅花捋了个粉身碎骨。“更捋残蕊,更捻余香时,更得些时。”仅仅十二个字,两个小小的动作,便把词人复杂曲折的心理揭示的纤毫毕露,把词人对爱人的深情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仅四十四个字,但却把词人因愁而醉,因梦夫而喜悦,因熏破而愤怒;对梅花因爱而戴,因恨而“捋”“捻”的感情波澜刻画的惟妙惟肖。充分显示了词人对丈夫爱的深沉,思的刻骨。此词不仅把易安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晶莹剔透地现于读者眼前,而且把词人那充盈与身心的相思、弥漫与空气的相思,令她窒息却无法释放的相思,从无形化有形,从有形化为“无形”,正印证了老子的观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易安的“无形”却是相思。毁梅续梦,相思“无形”。实乃令人拍案。

六、一梅三感,人生三段

以上五首词是易安以梅寄相思的经典代表,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易安通过爱梅赏梅,以梅自喻,借咏梅来表达自己思乡怀人的感情,对梅花从“爱”到“捋”,从“喜”、“赏”、“折”、“寄”到不敢看,以此把自己对家国,对爱人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王国维云:“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而易安却在变化中,把真性情写得感人肺腑,其无无古人之手法,堪称一奇。

另外,从以上五首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词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和感情波澜起伏的曲线图,但不论何时何地词人没忘记借梅花来表情达意。但这所有的坎坷经历和情感波澜,词人均把它放在一首词中来集中展现。这首词就是《清平乐》。词云: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首《清平乐》词人通过写对梅花的三种不同感受,写出了她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再现了词人的一生,表达了词人对南渡前生活的留恋,对丈夫的深情怀念。刘瑜曾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李清照的咏梅诗相比,说陆词托梅花自喻其高风亮节,李词托梅花赞颂爱情。虽都咏梅,但李词把相思和咏梅结合起来自成高格。“一梅三感,人生三段”,由此可见李清照对词的驾驭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能收能放,开合自如。

在这以梅寄相思的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易安对爱人的思念。在明诚生前,她把相思寄于人;明诚逝后,她把相思寄于天、寄于地,以慰爱人的在天之灵,在那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才能的宋代,词人能这样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吟唱自己刻骨铭心的相思且毫不扭捏造作,实在难能可贵。总之易安不论赋予相思以视觉、以滋味,还是典中纡思、直抒胸臆等等。她都能“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不能言,言人之不敢言”,把自己的相思之苦赤裸裸地现于读者,为自己,为世人书写了一个传奇!真可谓:

四万里皇图,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11.李清照诗词 篇十一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夏日绝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 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买得一枝春欲放。 ——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 李清照《懈恋花》

湖上风来波浩渺。 ——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 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可怜春似人将老。 —— 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莲子已成荷叶老。 ——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仿佛梦魂归帝所。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断香残酒情怀恶。 —— 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造化可能偏有意。 ——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 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背窗雪落炉烟直。 ——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道人憔悴春窗底。 —— 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花光月影宜相照。 —— 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凉生枕簟泪痕滋。 ——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浓香吹尽有谁知。 —— 李清照《临江仙·梅》

12.李清照诗词全集 篇十二

1、《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2、《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3、《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4、《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稻∶坊ㄎ藓靡狻S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6、《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8、《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10、《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1、《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12、《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13、《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14、《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15、《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6、《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17、《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8、《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9、《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20、《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21、《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22、《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F774。

23、《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挡腥铮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24、《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25、《满庭霜》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26、《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7、《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13.李清照诗词的“今昔对比” 篇十三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瞩目的事件。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瞩目的事件。她不仅是封建时代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为优秀之一,即使在属于“男人世界”的封建文坛也堪称“大家”。李清照出生书香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才情自然非一般女子可比。十八岁那年她嫁与赵明诚为妻,从此夫唱妇随,过了几十年幸福美满的日子,直到四十四岁遭靖康之变,夫妻南逃,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在孤苦无依中度过了凄惨的晚年。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幸出生在书香世家,又有幸嫁了一个与她情趣相投的丈夫。然而她又是不幸的,由于世事的变迁,爱人与爱物皆丧亡,既遭国破家亡之痛,又深受颠破流离之苦,在辗转漂泊中度过了她的余生。正是由于这种幸与不幸才造成了李词的强烈的“今昔对比”。

下面笔者试就她词作中的这种“今昔对比”来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今昔对比”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词人主要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和女性特有的委婉细腻的手法,抒发真挚爱情及思念丈夫的离别愁苦。其词风绰约轻巧,妩媚风流,一如良珠美玉之令人把玩不忍释手;后期由于国破家亡之后,遭受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词作由前期抒发个人感情发展到关注国家存亡的感情,倾吐出词人的亡国之思,展现出饱经世态炎凉的凄苦心情。

试读她前期的一些作品: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这些词都是极清新雅丽、明朗轻快的。如在《点绛唇·蹴罢秋千》中,作者通过人物形象的描写,非常传神的塑造了一个顽皮、活泼而美丽的少女形象。尤其是在表现少女心理情态美和行为动态美时,李清照以女人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抓住少女极富个性特征的一连串动作,像“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些连续多变的行动的描写,把少女轻灵姿秀、纯洁多情、活泼顽皮的神态描写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而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作者更是用巧妙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日暮晚景图。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等景致引人注目,动静有致,在这些动态与静态景物组成的图画中,“误入”一词别开生面,“争渡”声声,更体现了人物兴奋快乐的神情;而“惊起一滩鸥鹭”的描写却是神来之笔,它把地上鲜丽的景色,姑娘们的欢声笑语和空中的鸥鹭惊飞鸣叫融为一体,使画面更加新丽,境界更为开阔。你看,这是一幅多么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的图画,而透过这幅图画,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会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她——便是年轻时的李清照。而《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却是借咏梅来歌颂自己的婚姻爱情,用花月相照、花好月圆来暗示自己和赵明诚的美满的夫妻生活,亦花亦人,形神宛肖。

此外,前期的作品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醉花阴》,像“绿肥红瘦”的《如梦令》,像“宠柳娇花”的《念奴娇》,像“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剪梅》等等,都写得极清秀淡雅,妩媚娇艳,如出水芙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综观李清照前期的词,抒情深刻细腻,善于运用精炼朴素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展示内心的欢乐与思愁。如果说词人在南渡前由于生活狭窄,视觉不广而影响作品深度的话,那么南渡后词人由于经历了切身的不幸,词风就大变。下面我们再看她后期的一些作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不难看出,李清照后期的这些词都写得凄惨悲凉,满怀忧愁痛苦之情。如《声声慢》开头连用七个叠字,把那种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表露无遗。接下来用秋雁、菊花、梧桐、细雨等一个个具体景物组成一幅凄凉的图景,掀起人心灵的波澜,感情的渲染,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到最后用反诘口吻“怎一个愁字了得”来收束全篇,把人的忧思愁情,推上高峰。这是国破家亡诸多种灾难纷至沓来时,一个孀妇的痛苦呻吟,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再如《添字采桑子》,作者用三更兼听雨打芭蕉的凄厉声响来表现她深沉浓重、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三更天的时候,院中传来阵阵雨打芭蕉的淅沥声音,这些在那些没有心事的人听来根本算不了一回事,然而在漂泊到南方的女词人此刻听来,确实点点滴滴无不敲打着自己的神经末销,声声息息都在拨动着自己的心丝……而《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同样作为咏梅词,然在词风内容上却与前期那一首《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有着迥然的差异:前期那首给人一种清新扑面的感觉,而后期那首却给人一种凄凉哀痛之感。

此外后期的这类作品还有像《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及《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等等。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李清照前期的词多清丽妩媚,而后期的词则多凄清淡静,今昔对比感很强,李词整体上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也正是这强烈的“今昔对比”感。但是这种“今昔对比”是由她特殊的身世命运所造成的,是无意识的,因而也是客观的。

二.李清照后期同一首词中的“今昔对比”

李清照词不仅前后期的对比感很明显,而且她后期同一首词的内部往往也凝聚着强烈的今昔对比。如: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

以前(南渡前)的生活怎样?词人没有详说,只用“感风吟月多少事”和“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几句表达,但它的力量却是不可小视的——它与“如今老去无成”和“今年海角天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两者的差距之间凝缩或省略了多少欲说而未说的内容。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其感情的分量是十分沉重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临江仙》是通过早春景象的描写,表现作者南渡之后百感交集系念家国的复杂思想感情。上片,作者写早春庭院和建康城的景色及其感慨,用“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来作对比,一是春回秣陵树上,万物苏醒,欣欣向荣;一是人老建康城里,沉痛悲怆,每况愈下。两种事物互相映衬,在这种反衬之下,显得人的愁情更浓。这样一种心境,自然是“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进一步表现了女词人深沉悒郁的情怀。词中这两组对仗的妙用,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词的建筑美和词的韵味美。

而《清平乐》则更是用那种层层迭进的方法来表现愁情的。从章法上看,词人摄取了三个不同时期的赏梅片段,从早年,经中年,至暮年,次序井然不紊。早年是“常插梅花醉”,中年是“挼尽梅花无好意”,晚年是“难看梅花”。这一“醉”、一“捋”、一“难”,使词义一转再转,跌宕生姿。从艺术手法上看,对比衬托更是突出。上片是以往年梅花开放时节两次赏梅的不同心情作对比,而上片的两次赏梅又有力的.衬托了下片的难以赏梅,表现了女词人今昔截然不同的生活情景,突出了“晚来”的飘零之苦,家国之忧。

再如她后期那首著名的《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词人通过今日临安与昔日汴京元宵盛况的对比,把词人流落他乡,孤独寂寞的心情、深切的亡国之恨融合在一起,倾吐国破家亡时凄楚零乱的情怀,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愤。词采用倒述手法,上片写今,描写元宵佳节的景物和心境,展现词人的沦落之感和惊恐疑虑之心。“元宵佳节”,天气是和暖宜人的。易安“岂无风雨”的疑虑,是受过无边苦难的折磨和种种不幸刺激的人所特有的战战兢兢、凄凄惶惶、多疑多虑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易安曾是喜欢游春赏景的,而今何以竟然“谢他酒朋诗侣”?这有前面三层铺述的三个原因:傍晚晴好,怀念亲人;春色晦暗,态度冷漠;天气和好,但疑风雨所造成的。其中“人在何处”是根本,春色晦暗、疑虑风雨是次要原因。可以想见,元宵佳节,日暮之时,不仅引人思念亲人,也使人产生怀念故国家乡之情。这是南宋都城临安的元宵节,自然引起作者对“中州盛日”元宵的回忆,引发了下片。

下片由昔到今,先追忆“中州盛日”,再转回眼前,突出**时代给词人留下的心灵创伤。“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这三句点明了昔日汴京的繁华兴旺。“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这三句是说妇女人头上戴着装饰珠翠的帽子,插着以金丝为饰的雪柳,竞相打扮,看谁整齐漂亮。真是欢天喜地,兴高采烈。以上六句为一层,回忆北宋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景象及人们的欢快心情。接下来六句是写词人自己如今的憔悴及凄凉悲愤的心情。在这里,作者用昔日汴京城的繁华与如今飘零在南方的自己形成了一个苦乐悬殊的对照,突出的表达了自己哀怨愁苦之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后期这种“今昔对比”之词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她后期词中这种强烈的“今昔对比”同样也是由于她特殊的身世命运及其遭遇所造成的。与前面一点不同的是,在这里李清照是有意识的拿自己后期的生活跟前期的生活相比,因而这种“今昔对比”是主观的、自觉的。

三.结语

纵观李清照的身世经历,以及对其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比较,不难看出,李清照词作的风格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主要以清新、秀丽、婉转的格调抒写真挚情感;后期的词主要以凄怆深沉、苍凉悲楚的格调写离愁别绪、追忆往昔、思乡之情等。

上一篇:呼叫中心-质检、服务质量监控报告下一篇:张丽关联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