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精编学习资料

2025-01-14

企业文化精编学习资料(7篇)

1.企业文化精编学习资料 篇一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

编制 袁春磊

审核

高二政治组

时间2015/10/27

一、选择题

1.(安徽文综,)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北京文综)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3.(2012天津文综,)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回答下题。

4.(2012安徽文综,)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三联考)2014年6月18日,李克强总理面向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西方文明虽然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珍贵。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之所以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因为()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 ③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15届湖北省荆门市)2014年9月22-23日,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江苏常熟举行。期间,举行了“翰墨千秋金石永年——第五届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围绕“汉字艺术的当代传承”这一主题,就中国语言文字的骈俪之美、当代书法的哲学思辨等话题展开广泛讨论。两岸文化界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举办盛况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绵延不绝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山东省烟台市)伴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键盘打字,手写能力开始下降,汉字手写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旨在引起人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视,这有利于()

①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②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克服庸俗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山东省烟台市)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9.(山东省泰安市)2014年9月20日仁川亚运会开幕式演出中,中国元素频频现身。国宝熊猫和大红灯

笼出现在倒计时15秒的中国介绍环节,“喂,你好”的中文也响彻现场,穿越环节的第一站便是中国万里长城和中国的元宵节„„。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山东省日照)西域的晕染画法在唐代传入中原,影响了汉族的美术。壮族妇女编织的壮锦,土家族妇女编织的西兰卡普,以及在布依、苗、水族等众多少数 民族中流传的蜡染工艺,都与汉族的名绣相媲美并享誉中外。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比汉族文化更有特色 B.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C.我国少数民族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汉族文化是由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组成的

11.(山东第20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安徽第7题)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13.(江苏第20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福建第31题)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15.(福建第32题)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 馆”

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天津卷7)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17、(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18.(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 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 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13山东卷)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 “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012·课标全国 ] 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21、(安徽卷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22.(2011高考福建卷39)材料一

郑和七 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23.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华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文化生活第六课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CDB

二、主观题

21.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6-10 DABDB

11-15 BCABA

16-20 CACCB 22.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 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①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A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地域可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决定文化的是经济和政治,故③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但不能说是融合统一,故④错误。①②正确切题,故答案选A。

2.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知识。题干的主旨是把中文菜单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没有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不选A。此举会促进中华文化传播,而没有促进西方文化 6 传播,不选B。此举也没有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只是让外国人看懂中国菜单,不选D。此举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C符合题意,故选C。

3.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区域性。材料中两岸民众在词语使用上的差异说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故选C。

4.D 本题以我国的传统文化成就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文化发展的源泉等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不选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排除②。这些“中国元素”极具传统特色,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故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应选D。

5.答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解析 本题属于文化生活模块体现类非选择题,通过审设问可确定学生需从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两方面回答。材料中演出以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对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西方芭蕾与中华民族乐器混搭,对应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对应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6.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和作用。切入知识点很具体,要充分挖掘,准确表述。本题材料可用信息不多,关键在于对包容性知识的全面、准确把握。

2.企业文化精编学习资料 篇二

一、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

要正确、全面的理解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需要从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两个方面综合谈起。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次上规范企业的行为,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 它的核心特质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所谓学习型组织,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认为,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学习型企业文化建立在上述二者基础之上,其内涵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和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鼓励和促进知识分享与创造的价值观念、指导信念和思维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态不断变化,任何企业的竞争力都最直接体现在产品竞争力上,围绕产品的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创新是由技术竞争力决定的,所以说,技术竞争力优先;技术竞争力则由制度竞争力决定,制度高于技术,制度又成了第一竞争力;但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又高于制度,理念成了第一竞争力。 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平台的竞争转向深层次的理念平台的竞争。 任何企业如果没有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科学、统一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就无法在当代的商海中自由搏击。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正是培育当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学习型企业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相比,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一是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倡导员工必须有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将学习作为一种真正的终生学习。而传统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强调领导者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的完善,强调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的总设计师,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人格魅力对企业总体风貌的影响;二是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目标的共享性,注重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但传统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对员工完成组织目标的任务性要求,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驱动力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大多数企业传统的企业文化起源于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发的、 无意识积累中形成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价值观,也有一些企业会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去设计自己的企业文化,提出一些文字性的经营理念、经营使命、经营价值观等,但往往带有一般性、模仿性、朴素性、不连贯性,缺乏系统性和适应性,而学习型企业文化更加注重整体观念和系统思考, 倾力塑造一种知识共享的团队学习氛围,企业成员的能力普遍得到完善和提高;四是与传统企业文化相比,学习型组织由于更加强调以学习为主导和不断学习的过程,所以,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创建也将更加体现创新、应变等文化要素的融入,使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二、民营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1、传统民营企业文化的缺失

中国的民营企业正处在剧烈的转型期。产品结构在调整,经营领域在变化,职工的文化结构正在提高。民营企业发展初期所擅长的集中垂直型面对面管理,只适合搞简单加工制造业,而且一般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个人创造性难以发挥。随着工厂制向公司制过渡,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遍布全国的相对独立的子公司组成的松散型的企业集团, 在管理上就必须向扁平化及职业经理人制度过渡。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靠一个能人,一个能人要善于团结更多比自己更强的一批人同心协力发展,这才是当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大计,这就要靠恰当、合理的企业文化。

但是,在当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缺位和落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民营企业或多或少存在以下落后的企业文化:只有亲属和朋友才是值得信任的,任人唯亲;对职员的培训是浪费钱财,忽视人力资源;不允许出现异议,唯企业家个人意志;态度重于业绩,家长制作风严重。

很多民营企业善用经济杠杆和组织手段,提倡“收入能高能低,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等,对职工的管理也比较严格,甚至还延伸到了八小时以外。这些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不懂得沟通、交流、尊重在凝聚员工人心方面的重要性,动辄写检查、扣奖金、辞退人,用压制、驯服的手段管理企业,将职位高低、收入多寡等“钱与权”这些东西在企业管理当中的作用发挥至极限,根本不了解企业文化在形成全体职员共同的心理契约和亲和力方面的积极作用。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人们将不再把工作仅仅看成谋生手段,而是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一种途径。个人的工作追求绝不仅仅在于职位高低、收入多寡,和谐、宽松、平等、顺心的人际关系更为重要。同样,企业文化将不再是企业追逐利润的手段,而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型企业文化要求每一位职工都成为“学习者”,建立共同愿景,实现自我超越,从工作中得出生命的意义,达到伦理上的整体感。

许多民营企业也开始重视职工精神方面的激励,经常搞一些娱乐、庆典、谈心、宣传活动。但是,民营企业往往犯有以下常见的错误:注重娱乐、庆典、礼仪、网站、内刊等等激发荣誉感活动的形式,而不理解这些活动只是企业文化的载体,虽然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但还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和核心;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搞那些口号式的、 吓唬人的东西;搞“宣传”工作时不注重实效,老是自己写, 自己看,自己把自己哄得团团转;设计CIS时不注重差异性,而是动辄就提出“占领主阵地和唱响主旋律”;树立企业家形象时则过多地染上浓重的个人色彩。真正科学的企业文化,应当作为一种伟大组织和优美制度而存在,而在这些组织和制度背后的核心则是统一的信念及信念对于全体职员所具有的感召力。

2、民营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意义

(1)知识经济时代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知识和智力资源占有、配置、使用及消费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在不断的争斗中实现其战略目标和凸显其核心竞争力,拥有大量的高能力、高素质的知识型和技能型员工无疑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最佳保证。而许多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情缘、血缘、类似血缘关系的建立高于人力资源的理性配置,这种先天的缺陷导致企业融合新员工带来新的个体文化的难度要比国有、外资企业更大,民营企业对待外部吸纳的员工,更加注重的是他们任务目标的完成程度。因此,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率高、技术工人经常断档一直是令企业主头痛、难以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就是建立注重以人为本、个人超越和突破的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强调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的统一: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员工的学习领域,提高其自身能力和素质,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增强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所以,学习型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和驱动力作用发挥明显,能较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的要求。

(2)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不少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唯企业家个人意志的色彩。这种状况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经历分不开。他们或承受风险的能力特别强,或对机会特别敏感,或技术创新的能力特别强,或有运作市场的丰富经验,或有很强的人际关系能力,或有很强的融资能力等等。这些独到的能力,一方面,使他们能在风险丛生的市场竞争中一路走来,另一方面,也使他们遇到问题更加相信自己的经验判断和能力。而且,创业之初以 “家族制”形式生存的管理模式结构简单、决策迅速、指挥统一,加之血浓于水的亲情构建的组织凝聚力,使得民营企业在突破常规、寻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恰恰是原来的独特优势逐步变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逐渐显现唯个人意志文化的弊端。现实中很多民营企业在经历了最初的辉煌之后,走向衰退的速度非常之快,企业的平均寿命较短。究竟哪些因素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呢?虽然由于各个企业自身情况和所处环境有很大差别,造成企业寿命较短的原因也会多种多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唯个人意志、经验主义滋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立,强调终生学习、不断超越和突破;强调改变心智模式,理性而系统地思考。这对于企业明确自身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有积极的意义,是维持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

(3)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我国民营企业,学习型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向现代企业的平稳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为增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 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还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是任何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不断的创新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最稀缺的要素是知识,是不断创新的技术。对知识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创新文化。 而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立,通过持续的自我超越、不断改善的心智模式以及团队学习,从系统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愿景,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可以这么说,学习就是不断地利用知识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没有学习,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也是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4)促进企业文化内涵建设的手段。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主要表现在:一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思维方式、工作、 行为习惯中;二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三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他们认为,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完成了。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因此,提高对企业文化内涵建设的思想认识、注重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创建,使得企业上下必须树立重视学习的价值理念,注重培养企业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只有全体员工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学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学习文化的塑造才有共同的思想平台,才能真正产生文化应有的推动力。

三、民营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途径

1、树立学习的价值观

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联结企业员工之所想和所做的纽带,对员工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和支配作用。民营企业要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一方面必须使全体成员达成学习的共识,抓好共同愿景这个切入点,要把建立共同愿景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创立企业文化的一个载体,夯实认识基础,解决方向问题、动力问题,增强企业共同愿景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员工奋斗有方向,工作有动力。另一方面,要在员工中倡导如下学习理念和价值取向:保持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敢冒风险、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善于合作和交流等。这样才能使企业和员工在变动的环境中持续学习和成长,学习型企业文化才能得以建立。

2、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

为了保证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创建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民营企业的领导层在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之前,需要在充分掌握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战略目标和客观环境,预先策划、制定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以形成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和依据。在此基础上,由相关的职能部门拿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测评方案。最后,以此为依据对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并结合企业共同愿景文化建设对员工引导发展,从而持续、渐进地形成培育“学习型企业的愿景文化”。

3、营造良好的组织学习的文化氛围

文化的形成与环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想营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就要形成鼓励企业及员工学习和知识共享的组织环境和氛围。要在民营企业中营造一种坦诚、平等、 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形成一种相互尊重、高度信任、有利于知识传播和共享的人文环境,促进员工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学习以及团队和组织的持续学习,以提高企业整体学习能力,创立知识共享机制。首先企业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力推动个人愿景的建立和与企业共同愿景的结合,培养员工热爱学习、勇于竞争、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员工自觉学习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使企业发展成为一个高度自觉的学习型组织。其次要营造一种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企业的管理者要清楚,个人学习不等于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所产生的收益要大于个人学习。因此,企业必须把集体知识的获得、共享作为企业赢取竞争优势的支柱,在本企业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知识共享的交流氛围,使企业整体能力得到提高。再次要培育勇于挑战和创新的企业精神。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应当清醒认识到未来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的较量。因此,本企业要想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就必须注重营造一种宽松的创新环境。要鼓励员工敢于否定传统、敢于质疑和挑战;要重视员工的新思想、新火花,倡导员工努力创造新知识和新的工作方式。最后要营造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的文化环境。有创新,就会有失败的风险。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要正视这一问题,通过努力创造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的文化环境,能够培养员工敢冒风险、勇于进取的精神; 否则,有了失败就追究责任,就会使员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本企业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4、发挥管理者的示范带动作用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指出:领导者并不是站在群体的后面推动和激励,而是要置身于群体之中,促动群体前进。在民营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管理者的示范带动作用仍非常关键。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一方面自身要是一个好的学习者,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稳中求变的创新意识,做好带动和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督促和激励员工有效的学习,起到一个好教练和好教师的作用,塑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5、构建有利于鼓励学习的组织机制和结构

要构建有利于鼓励学习的组织机制和结构,民营企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变:一是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 在企业中精简组织层级,建立一种紧凑的扁平型组织结构,创建工作团队,使本企业更加灵活从而提高效率。二是要打破部门间的界限,促进形成企业内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传播。在企业内部,通过建立开放式的工作环境,消除企业内部的条条框框和冗长的程序,以完善内部沟通网络,增强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三是要创建一种对外开放的组织机制。在外部,企业可以通过研讨会、集会、参观学习或建立项目小组等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信息的有效交流、合作和共享,使企业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从外部收集信息和积累知识。四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促进和激励机制。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企业建立报酬、股权、知识产权等物质激励机制和给予员工信任、尊重、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等精神激励机制。从而为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6.构建多元化学习平台

3.企业文化精编学习资料 篇三

央视《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1

昨天晚上,我在老师的安排下看了一个视频:《开学第一课》。本次的《开学第一课》,和我们抗战胜利周年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本次主题是:英雄不朽。

开始时,首先唱的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主题曲《第一课》。唱完后,突然投影仪上出现了一个坐在地上的小男孩,咦?那不是我们在五年级里看图写作里的小男孩吗?他怎么在这儿?

主持人介绍完这幅图片后,上课铃就响起了,第一节课是:爱国。说到爱国,主持人便讲起了国歌。而且并请出了年老93岁的秦怡老师,让她给我们讲一讲和聂耳的故事。

讲完后,主持人请出了我们众所周知的大陆青年组合“TFBOYS”,来和我们一起冲国歌。唱完后,主持人又给我们讲了东北抗日英雄赵一曼,和一位将军,他也是一个父亲左权,的故事。并请人,朗诵左权写给亲人最后一封信。而且还请出坚持不坐轮椅上场的左权大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奶奶,让她讲述当年的故事。讲完后又送给左太北奶奶一个左权将军的铜像。

上课铃响起了,第二课令我最深刻的那句:英雄就要爱国。

央视《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2

爱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一滴、每一件小事开始爱国。

几年前的过去的莫拉克台风,大陆同胞们在从电视上和报纸上看到台湾人民受灾时的报道以后,心里为他们着急,也为他们难过,虽然台湾不承认它属于我们中国,但依然向他们伸出援手,援助救灾,积级献出一份份爱心,有的捐款,也有的捐物。影星李连杰知道台湾发生莫拉克台风时,在赶到台湾,和台湾同胞们一起共渡难关。刚刚从痛苦中走出的四川人民与他们有着共同的感触,一样的心情,也纷纷献出一份爱心,为台湾同胞们提供救灾物资,参与募捐。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一种爱国主义精神。

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什么是爱国。清洁工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炎热的夏天里,他们总是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带着口罩,认真打扫自己要打扫的那一条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下来,他们顾不得去擦;寒冷的冬天里,他们又总是穿着“薄薄”的工作服,刺骨的寒风“嗖嗖”地刮着,但是,从一个角落里,你会听见“沙沙”的声音,是的,是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又在打扫卫生。清洁工阿姨每天都会默默地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

最锦绣的画,是祖国的壮丽山河;最耀眼的诗,是祖国灿烂的文化;最动听的歌,是祖国前进的步伐。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还有五千年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国人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为了祖国明天更加美好,我要努力读书,刻苦学习,好好报效祖国!

央视《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3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节日中让我印象最深就是汉字。

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

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这些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却有着自己的情感。瞧瞧它们吧,你会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性格。望见“朝阳”两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望见“晚霞”,你会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看见“崇敬”这个词,你又会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

“喜”字使人笑逐颜开,“哀”字一望而皱眉;“哈”字使人脸上浮现出笑容,“呜”字一见就仿佛听见哭泣声;“芬芳”好像散发出花的香味,“无忧无虑”一词出现后,你就如小鸟般快乐,看见“愁眉苦脸”这个词,就会想到一张哭丧的脸……

当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汉字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是一个跳跃欢快音符的乐章。它们还有悠长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最后到我们现在的楷书,你说有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的呢?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若是碰上什么烦恼,坐下来听一段优美的散文,脑海里似乎跳动着一个个汉字精灵,不停地上下飞舞,在四周萦绕,等他们彻底小诗时烦恼顿释,如释重负。

每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不可猜测的道路,才能流传到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汉字使我们中国的文化更上一层楼。

当我听到“汉字”这个词时,不禁肃然起敬。汉字,我真想对你说:“我爱你!”

央视《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4

昨晚与儿子观看了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的《开学第一课》节目。节目分为“孝”“礼”“爱”三个篇章,以“强”作为尾声,以嘉宾演讲、人物故事、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等贯穿融入了整个节目。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家庭教育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很重要的。就如“童话大王”刘渊洁讲述他与儿子的故事一样,比如把好吃的先让给父母,尽量陪伴父母,为父母洗一次脚,你做到了,孩子的在旁边也就看到了,以后他也会这样孝顺你,所以一些事情务必从此刻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其中最令我们感动的就就是“摇滚爸爸”秦勇十年前,毅然退出舞台,只为陪伴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的儿子大珍珠,他们携手克服困难,相互陪伴,一齐长大的故事,给我们都上了一堂充满“爱”的课,不仅仅仅只就是表达了父母之爱,更就是教会孩子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个性就是他儿子竟然与他哥们之称,关系就是如此融洽,可想想我们和孩子之间简直像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值行我们学习啊……

透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我觉得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做一名有职责与使命感、传播爱的使者,做孩子的指南针和好榜样。

央视《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5

《开学第一课》里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人,付丽娟、郎朗、潘其华、郑亚波等等,这些人为梦想而努力的精神都值得我认真学习。

尤其是廖智老师,她是一名特别的舞蹈家,在一次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双腿。但她并没有绝望堕落,安上假肢继续她的舞蹈梦。她用了十几天学会了用假肢走路,再过十几天她会做一些舞蹈动作,再过一年、两年、五年,她可以跳舞、游泳甚至爬山了,你知道她是多么高兴吗?从不能下床到可以走路,到跳起优美的舞蹈,她经过了多少坚持,又是付出了多少努力啊!我从她的身上知道了,只要你为梦想多努力一点,梦想就会离你更近一点,只要你为梦想多付出一点,梦想离实现就会再进一步。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因为科学家能为国家作贡献,让国家富裕起来,让每个小孩都能上学,让每个人都能住上房子,让每个人都能好好地活着。虽然现在我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但我会向廖智老师学习,为梦想不断坚持着、付出着,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梦想会实现!

4.企业文化精编学习资料 篇四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的方法,提高用马需要处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内涵

(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__________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__________。

(2)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__________的坚定信念。

2.表现:对中华文化__________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方面充满信心)

3.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__________、推动工作。

★探究案★

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多种文化现象的能力。情感目标

激情参与,高效学习,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重点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预习案★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理解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历程,勾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点知识。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自测1要注意思考总结;自测2要限时完成。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Ⅰ.教材助读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求索历程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奉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不

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国文化走上复兴之路。(2)重振标志:__________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__________、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___________的科学的________的社会主义文化。(2)意义:能够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__________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__________的梦想。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与的关系。(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①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和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的现实需要决定的。(4个决定)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的必由之路。(2个路)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为此,Ⅱ.预习自测

自测1.简答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2、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自测2.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是A.毛泽东思想的诞生B.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C.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的出现D.“五四”运动的爆发

2、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①面向世界②面向未来③面向现代化④面向社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面向现代化,这是强调A、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伟大目标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C、先进文化对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D、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

4、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A、充满时代精神B、具有开放精神C、鼓励创新精神D、具有政治意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面向未来,就必须①顺应历史的潮流,反映时代的呼声②不断融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割断与传统文化的一切联系④立足于现实实践,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C提高民族素质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问题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问题2:为什么要坚持这一道路?

探究点二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巨大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陆贵山提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欲在世界竞争中去弊兴利,需要一个新的文化自觉运动。“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

材料二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这种自觉自信催生的优秀作品,给了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穿越激流险滩、驾驭时代风云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民族是迷茫而缺失方向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是苍白而没有力量的国家。” 问题1:上述观点说明了什么道理?

问题2:材料中提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

Ⅲ.我的知识网络——归结总结、串联整合Ⅳ.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③代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文化,就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④要产生中国先进文化就要奉行“全盘西化”或“文化复古主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十八大报告当中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论述,是在2011年10月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文化强国的进一步确认,必将激励“文化强国”建设。中共中央之所以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这是因为()①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②当今,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决定》,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内容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是()①民族虚无,崇洋媚外②文化“拿来主义”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4.下列属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的是()①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充满信心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④对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5.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有()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②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

③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流行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为此我们应该()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③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心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2013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训练案★

一、选择题

1.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2.决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路径的因素有()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④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要求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3.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4.下列内容与文化自觉关系不直接的是()A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B认识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 C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D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持乐观态度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6.毛泽东曾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

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一论断表明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败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B.指导思想是判别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

C.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的根本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

8.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某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运用小品、相声、地方戏曲等形式,积极开展民间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完全保障 ③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④发展农村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

①面向世界 ②面向未来 ③面向现代化 ④面向社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0.当今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面对这一阶段性特征,要实现文化自强,我们必须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③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④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12年第12期《求是》发表文章指出:针对当前社会道德、价值观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努力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答案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框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预习案】

教材助读答案(略)Ⅱ.自测1.简答(略)

自测2:1.B2.C 3.A 4.B 5.C 6.B

【探究案】 Ⅱ.探究点一

问题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问题2:坚持这一道路的原因: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探究点二

问題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问题2: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问题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Ⅳ.1.D 2.B 3.D 4.C 5.A 6.D

7.(1)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训练案】

一、1.C 2.C 3.D 4.D 5.C 6.A 7.D 8.D 9.C 10.D

二11.(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2)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5.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演化与建设研究 篇五

1 企业文化的演化分析

(1) 企业文化的遗传。

从本质上来说, 企业文化是一种惯例文化, 所谓的文化惯例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认知积累、自我意识而形成的处理问题的习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 文化惯例节约了大量与协调相关的成本。另外一方面, 文化起到了维持合作博弈目的而对未来不确定性分类的作用。对于组织而言, 文化是一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给定指令。强调协调博弈会导向一个惯例方面的企业文化, 拥有和理解了惯例则可以阻止协调的失败并能够节约使用其他确保协调的手段。重复可以保持博弈中的合作, 在许多博弈中, 合约能够很容易被重复所代替。从这个角度, 尽管个人带着特定的偏好进入组织, 但整体中的分子其选择遵从组织文化指令的行为是理性的。

(2) 企业文化的变异。

演化理论承认在决策和决策结果的决定中都会存在随机因素来适应这一事实, 即企业的全部行为并不都属于规则的和可以预测的方式。变异作为一种现实性因素影响着现实经济活动及其结果,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企业无法排除变异的影响。企业的制度结构、组织资源结构、生产经营结构等变革都会引起企业文化的变异, 表现为各生产要素参与者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逐渐变化。另外, 企业家通过有意识的设计, 创造了组织的变异, 但是产生了许多没有意识到的后果, 同时, 这些后果因为对组织的适应保持下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偶发性企业文化变异的情况。

(3) 企业文化的保持与创新。

随着企业文化在企业组织中的不断演化与博弈, 越来越多的企业文化正在向学习型转变。在组织体系中, 通过组织之间和组织内部的相互学习使企业文化得以传播, 通过组织内部的学习使组织特性得以延续和进行必要的文化创新, 从而让企业文化的选择、创新、变异成为企业的一种自我意识与自发行为。

2 学习型企业文化的特征

(1) 它是一种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企业文化。

共同愿景是企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 是学习型企业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理念。建立共同愿景对于企业价值观的形成, 特别是对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和强化具有重大影响。企业文化中的共同愿景可以将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组成一个共同体, 使企业成员产生一体感, 使他们的价值观、工作和学习的目标趋于一致, 能激发出人的巨大驱动力和勇气。同时, 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会使员工之间产生相互信任感, 能产生远高于个人愿景所能产生的创造能力, 有助于团队学习精神的形成。因此, 培育一种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企业文化是学习型企业的使命, 也是其重要特征。

(2) 它是一种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企业文化。

学习型企业的学习包括3个层次: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企业学习。彼得·圣吉认为, 个人学习是企业学习的基础, 只有通过个人学习, 企业学习才能成为可能。虽然个人学习并不能保证整个企业都在学习, 但如果没有个人学习, 企业学习就无从谈起。一个真正的学习型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应当引导员工认识个人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 倡导员工必须有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 使每个员工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影响下, 建立个人愿景, 敏锐地认识到自己知识力量的不足和学习的需要, 使员工能全身心地投入, 不断学习和超越, 将学习作为真正的终身学习, 持续扩展自己学习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 成为自我超越的人。因此, 倡导个人学习和鼓励自我超越是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基础。

(3) 它是一种强调开放创新应变的企业文化。

在学习型企业中, 不管企业和员工的思想和知识来自何处, 学习过程都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 这不仅有利于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 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向外部组织, 例如联盟企业、竞争对手、供应商、顾客、设计公司以及软件公司等学习。因此, 学习型企业文化应是一种开放型的文化, 鼓励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开放、交流和学习应是学习型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

3 建设学习型的现代企业文化的对策

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得力的组织措施、恰当的切入点和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才行。其中企业文化的支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现代企业组织中, 是企业文化而不是组织结构成为现代高效企业管理原则的决定因素, 而企业文化又涉及更为深层次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等问题。现代企业在塑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

(1) 树立学习型价值观。树立学习型价值观是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是因为, 价值观是连接企业员工的纽带, 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和支配作用。因此, 价值观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灵魂。

(2) 创建一系列鼓励学习的组织机制。创建学习型企业及其文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它离不开组织机制的配合和支持。为此, 要推动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 就必须建立一系列鼓励学习的组织机制:

①要创建一种对外开放的组织机制。在企业外部, 企业除了应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信息的有效交流、合作和共享外还应建立一种对外开放的组织机制, 并形成对外开放型的组织文化, 使企业能最广泛地从外部收集和积累知识。企业可以与外部专家、客户以及供应商联合起来, 通过研讨会、集会、参观学习或建立项目小组等形式, 进行交流与合作, 使企业及其成员能像其它先进企业学习、向专家学习、向顾客学习, 不断汲取各种知识和信息, 以最快捷、最经济的方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②打破部门间界限促进形成企业内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传播机制。学习不只是企业员工和各个部门自身的事, 信息、知识必须能在整个企业里迅速有效地广泛交流和传播才能产生强大的作用。企业还必须打破这些部门的界限, 建立开放式的环境, 消除企业内部的条条框框和冗长的程序, 促进形成企业内部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机制, 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扩散和交流知识, 为企业实现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的共享提供保证, 使企业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自身创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以最终带来绩效的改善和学习型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

③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的促进和激励机制。学习型企业文化的促进和激励机制, 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的着眼点应是在企业内部拉开不同知识层次学习、工作能力层次的报酬档次, 并将员工的报酬和他们与同事的合作关系挂钩, 以鼓励有效的学习和团队沟通。企业的精神激励主要是要通过营造鼓励学习、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给予员工信任、理解、尊重、继续学习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激励。企业通过建立这些激励机制, 为培养学习型企业文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3) 创建有利于组织和员工学习的人文环境。真正的学习型企业, 应具有宽松、积极、进取和开放的人文环境。要创建这样一种文化环境, 企业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培育勇于挑战和创新的企业精神, 企业必须营造一种宽松的创新环境, 树立崇尚创新、鼓励挑战的风尚, 让每个人都成为企业获得新知识的源泉。首先, 企业要鼓励员工挑战传统, 摒弃现有的经验和做法, 超越书本和实验室等范畴, 并对那些陈旧的理论和经营管理方式提出质疑、挑战和创新。其次, 企业必须非常重视员工的想象力、灵感、原创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鼓励他们通过学习不断去涉猎更复杂的知识领域, 接受更多的挑战, 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大胆的新观念、创造出工作新方式,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创新的动力。最后, 企业要鼓励员工通过创新进行学习, 并通过这种创新和学习不断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②营造有利于组织和员工终生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首先, 企业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企业要注意引导员工认识到学习对企业和个人成败的重要性, 使学习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终生追求, 使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学习型组织。其次, 企业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关键性作用, 促进组织学习文化氛围的形成。领导者要做一个好的学习者, 成为企业知识创新的倡导者和带头人;领导者要做一名好教师、好教练, 引导员工有效地学习;领导者要善于鼓励、督促员工学习, 不断提高组织和员工的学习创新能力;领导者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使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和机制。最后, 企业要营造一种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 形成一种高度信任、有利于知识传播和共享的人文环境, 使每个员工的知识都能够为整个企业的其他员工所共享, 在企业内部传播和扩散, 形成知识分享和交流的网络, 以促进员工的相互学习和共同学习, 以及团队和企业的持续学习, 提高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③营造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的文化环境。企业创新, 尤其是知识创新, 是一种失败率高而成功率低的活动。因此学习型企业应将鼓励冒阶、容忍失败作为构建自身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以培育和完善。为此, 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员工冒险, 允许他们失败, 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到知识, 并不断改进;成功与失败都要给予肯定, 营造一种能使员工继续尝试、学习和成长的积极的人文环境;鼓励明智的失败而非愚蠢的失败, 要鼓励他们放松自己, 从冒险和失败中获得享受并学习到知识。

4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本文引入生物演化理论, 从演化的视角对现代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研究, 讨论了学习型企业文化的特点, 最后对塑造学习型的现代企业文化给出了建议和方法。

摘要:目前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多着眼于管理学的角度, 从生物演化的视角对企业文化的演化进行系统研究, 分析了学习型企业文化的特征, 最后给出了建设学习型现代企业文化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为企业进行学习型组织转变时的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学习,演化

参考文献

[1]张万泉.企业文化的新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 2006, (5) .

[2]梁宏.我们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企业管理, 2004, (9) :111-112.

[3]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5.

6.企业文化精编学习资料 篇六

一、故事

员工在掌握该企业的企业文化时, 并不是限于表面的陈述, 而是渗透到企业员工心理和精神深处, 从而提升员工的企业忠诚感和归属感。这个阶段企业的自身故事就显得愈发重要。这里的“故事”, 主要是集中在创业者角度, 体现为创业者在初期如何打破陈规、如何通过强势的企业文化变革使企业转败为胜, 或者如何从乞丐变为富翁, 在这一基础上, 可以系统的形成企业文化记录、书籍和资料:描述公司传奇和神秘的发展历史, 以及价值观的传承。其作用就如同卡耐基所说的, 一方的消极行为会引起对方相应的消极行为, 一方表示的积极行为会引起对方相应的积极行为。员工通过企业自身的故事, 了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管理人员的思维过程、管理风格和决策方式, 在学习掌握企业文化时, 一是可以理解它能够影响我的行为, 二是可以理解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避免可能产生的管理冲突。这样的故事会对员工展现出较为强大的心理凝聚作用, 聚集积极性, 进而认同企业的文化价值。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去克服。

二、激励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激励强调从分析外部环境入手, 着重研究如何转化和改造员工的消极行为以及如何巩固和发展员工的积极行为。在企业文化层面, 激励强调的是对员工的认可, 这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促使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融, 企业得到员工在价值观层面的认可。一方面, 使不同的员工在认可过程中进行融合, 形成一种新型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 因为它根植于企业所有成员之中, 通过企业成员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最终体现出来, 是一种本质的而非形式的统一。通过激励方式学习和掌握企业文化, 既可以形成“轮流分粥, 分着后取”的企业文化机制, 同时又可以规范共同的标准和方向, 真正实现员工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上的统一。

三、仪式象征

员工掌握企业文化的方式中, 仪式主要是强化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逐渐演化和整合, 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被企业用这一简洁、适用的方式展现在员工面前, 强调员工的直接参与和感悟。如我们所熟悉的沃尔玛的司歌、保险公司的晨会、安利的经验总结, 等等。这样的仪式, 将企业的文化以直接的方式平铺在员工面前, 在简单、神圣的仪式进行中, 不论是产品, 还是管理模式, 都为员工所熟悉, 摒弃的传递和接收过程中的障碍, 使员工明白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价值所在。

四、语言

语言这一方式, 强调的是在企业中形成的特定的术语, 用以联系成员, 久而久之, 成为员工学习和掌握企业文化的特定方式。此方式带有流行性、广泛性, 在企业中形成不可小觑的一种企业文化力量, 想法不同的员工, 会产生碰撞, 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创造出新的语言文化, 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 这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契机、动力和创新的源泉。语言作为员工学习和掌握企业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交流与沟通是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适应能力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这样的方式, 不仅可使员工掌握语言知识, 还能使他们熟悉该企业文化中特有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如手势、符号、礼节和习俗等。

五、文化交流

全球化经济大背景下, 企业“走出去”, 开展全球化经营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相对的, 员工所处文化交流环境对于企业的竞争来说, 其影响是深刻的。文化环境中诸如信仰、价值观、语言等要素, 是企业和员工在价值观、行为等方面的特征表现。在复杂的企业经营中, 较为值得注意的就是要理解消费者观念、价值观和社会需求的差异。这离不开文化交流。本着“思维全球化”, 企业开辟出有利的文化交流环境, 用以维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 在排斥中争得相容, 提高适应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企业员工的潜力与价值, 增强竞争力。

另外, 在文化交流方式中, 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技术全球化, 它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基础, 交通、通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突破了人们在时空上的局限, 把世界真正联系起来。如此一来, 使员工明了各个企业文化的精髓及其影响, 可以促使员工积极应对多样企业文化, 提高他们诊断和处理不同文化交融中疑难问题的能力。

这五种方式之间互相促进, 共同致力于使员工有效掌握企业文化, 突出企业文化力凝聚人心、调动工作热情的重要作用。总之, 企业文化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 不同文化从孤立走向交往、沟通、整合的过程, 一方面共存、认同、渗透、相互吸收, 另一方面又相互冲突、相互摩擦, 正是在“开放——接受”的过程中, 在同质化、异质化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 是一个特殊性的普遍化和普遍性的特殊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员工学习和掌握文化的内在特征。

摘要:在日益强调价值竞争的现代社会, “柔性生产力”作用的体现被管理者提升到重要地位, 企业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 员工有效地学习和掌握企业文化, 对于提升企业的深层竞争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员工,企业文化,方式

参考文献

[1]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M].商务印书馆, 2001

[2]程光泉主编:全球化理论谱系[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3]韩庆祥: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J].新华文摘, 1998~3

7.企业文化精编学习资料 篇七

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在其代表作《跨越合作的障碍:多元文化与管理》提出,影响管理决策模式的文化层面的五个纬度:权力差距;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

利用霍夫斯泰德这一理论来衡量,中日两国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以及不确定性规避这三个方面的指数相当,均是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及强不确定性规避国家。由此而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部分,如年功序列制度等内容,中国学生较熟悉。

以下就日本特有的,中国学生必须掌握的企业文化的基础部分进行简单分析。

1 礼仪

1.1 语言

日本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金字塔”形社会,上下级关系分外鲜明。在日本企业工作,或者与日本企业进行业务往来时,务必要注意语言措词。

1.1.1 敬语

敬语可以说是日语的一大特点。它可以委婉且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身份地位。企业内部人员众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相对难处理,但如果能够灵活恰当地使用敬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某些问题,有利于处理好这些复杂和微妙关系。对外而言,企业员工是否正确地使用敬语,是维护本企业良好形象的关键之一,也是决定与其业务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之一。

譬如最简单的前台用语「少々お待ちください」,比日常生活用语中的「ちょっとまって」听上去要礼貌很多。和朋友交谈时的「今、行くよ」,在和同事交谈时要用「今から、行きます」,对方如果是上司,则需要使用「ただいま、まいります」等等。

1.1.2 暧昧语言的理解

暧昧语言也可称之为模糊语言,这是日语语言的另一大特征。在商务活动中的“暧昧”一般通过“委婉”和“省略”来表现。所谓“委婉”是指态度不明朗,“省略”是指话没有说完整,这两种情况多出现在指示、请求、拒绝等等场合,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商务气氛。

譬如A:お忙しいところを、もうしわけないんですが

其中A句是一句委婉的表达,是有求于人时的一种低姿态。

B:はい

1.2 时间

中国人对于时间的概念相对较弱,随意调整会议时间、更改时间安排是家常便饭,比约定的时间早几分钟或晚几分钟,大家普遍认为不构成危害。而作为日本人的习惯,即便是一次普通的去朋友家的拜访,对时间的把握都有严格的要求。对待工作上的事或与商务伙伴的见面等,更是需要严格遵守相约的时间,准确到分钟,在他们看来,到场较早可能会打扰到对方的准备工作,而晚于约定时间让别人久等是公认的失礼行为。也就是说,日本人喜欢把时间精确到“点”的纬度来理解,而我们是以“面或块”的纬度来看待时间。

2「報·連·相」

「報·連·相」取自日语单词的「報告」「連絡」「相談」的第一个字,它是日本公司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换言之,日本方面期待的是下级员工将工作进行状况或问题点主动汇报给上一级,他们需要的是下级的主动沟通,期待“自下而上”的交流方式。日本人认为这种“自下而上”的沟通方式可以将所有成员的意见汇集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整体的智慧与才能。此外,在日本企业中,上司要对下属的一切行为负责,所以必须严格掌握部下工作情况,因此,「報·連·相」显得极其重要。

在这一点上,中国方面与其有很大不同。中方人员在工作中,如果进程顺利,其中没有出现问题,很自然不会一一去打扰上级,即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一般也会试着自己解决,在努力过后仍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报告上级。因为中国员工一般认为,上司将工作委任给自己是一个充分地显示自己的能力的机会,有一点小问题就去不断地询问上司会被认为没判断能力。而这恰恰是日方所忌讳的,他们认为问题在较小的时候较容易解决,等到变成大问题时,恐怕很难解决好。

上述几点只是日本企业之不同于中国企业的一小部分,选择将来进入日本企业工作的日语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重点抓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等的学习外,还应加强对日本企业文化的了解,特别是要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扫除在今后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上的障碍。

参考文献

[1]G·霍夫斯坦德 (著) .尹毅夫.陈龙.王登 (译) .跨越合作的障碍——多元文化与管理[M].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6.

[2]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3]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以等待雨季为题的作文下一篇:飞鸟集读书笔记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