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导学案(精选10篇)
1.麋鹿导学案 篇一
荔波县甲良中学 八年级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编号 主备教师 何立凤 时间 2011年5月18日 备课组长签字 教导处签字 印刷 份
课题 :第11课《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A.人类竟然不打自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学习过程 无比的美。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一、预习新知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
斥鴳()
蓬蒿()
咫尺()狼藉()
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二、课堂展示
(一)读课文小组讨论
1、本文谈论的内容是什么?
2、在人与自然这个问题上,作者是怎样认为的?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解决问题: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5、“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6、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合作探究】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这此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 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②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自量力 陷阱 呐喊 沾沾自喜 B.喜形于色 窃笑 佳肴 狼藉班班 C.相形见拙 呐喊 演化 美味佳肴 D.精巧绝伦 幼稚 误解 高深漠测
①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
正
是
她
生命力的体现吗?
()
②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 声音。
()
③
你
难
道
没
有
听
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水是自然界的产物,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清丽的湖泊,创造出富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④①②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5、仿例造句,表达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情:
感谢自然赐予我眼睛,让我看到如此壮美的山河;感谢自然赐予
我。
6、举例说明“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
7、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
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五、小结
收获:
疑问:
2.麋鹿导学案 篇二
一、导学案的构建
1.导学案形成的理论依据
导学案以张素兰和李景龙著的《合学教育》《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导学案”为“抓手”, 以骨干教师为龙头, 以教研活动为平台, 以小组学习为主体, 围绕“自主、合作和探究”,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转变师生关系为起点, 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发展学生, 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实现教与学的师生相长。以课例为载体, 真正摸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各科高效课堂模式。
2.导学案的含义
“导”, 就是指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的导游图, 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 随着我们的指导标志牌,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 自己找到出口, 完成课程预习。
“学”, 是指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教师制定方案的时候设计了一些问题, 让学生发现线索, 解决问题。
“案”, 是学生学习时需要的一种方案。
3.导学案的形成
(1) 个人初备。
提前3周做出教学计划安排 (一周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主备人、集体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每篇课文落实到一个主备人。主备人要将主备的教学内容吃透, 梳理出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确定好重难点, 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然后形成书面导学案, 分发给大家。
(2) 分头再备。
辅备人 (其他教师) 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 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 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 根据具体情况在导学案上进行修改、补充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也可以列出困惑和疑问, 以便交流时供大家讨论。
(3) 集体交流。
主备人先谈自己的理解、设计及理论依据。然后辅备人再补充、完善。集体备课让教师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 资源共享, 达成共识。
(4) 形成学案。
集体交流时, 主备人记下大家经讨论达成的观点和方法, 再次修改学案, 最终定案, 打印分发。
(5) 案后反思。
教师在导学案实施后, 还要把实施过程中的启发、困感, 使用过程中优、缺点等记下来, 写反思, 共同交流, 这是教师业务能力前进的阶梯。
4.导学案的基本模式
(1) 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
简洁有效地导入新课, 准确出示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标要明确)
(2) 设置提纲, 引导自学。
教师设计自学提纲, 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课本)
(3) 合作学习, 探究解疑。
在自学的基础上, 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讨论要有准备、有重点, 然后归纳, 总结) (解决存异求同)
(4) 自学反馈, 精讲点拨。
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选出代表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 补充知识规律, 实现整合和升华。
(5) 巧设练习, 完成目标。
精讲精练, 通过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 弥补缺欠。
(6) 拓展训练, 总结升华。
设计综合性题目,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5.建设和谐高效的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以2人一小组, 4人一大组为基本原则, 选一名最优秀的学生为大组长, 一名有特色的中等生为小组长。要有组长的命名仪式。参考以下五项原则: (1) 差异原则。差异就是指智能、思维、性格、成绩、表达等方面的不同。 (2) 同性别组合。 (3) 自愿原则。 (4) 麻烦程度最低, 方便程度最高。 (5) 先观察后组建, 先磨合后稳定。
二、使用导学案取得的成就
1.提高了课堂效率
“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导学案”让课堂更有效, 更充实, 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每节课学生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氛围和谐, 学生学习积极了, 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2.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合作学习拓展了学生思维, 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解决了班额大, 难以实施个别辅导的难题;优等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与展示, 中等生得到了锻炼, 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3.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编写使用导学案须做好前期准备, 搜集资料, 并认真筛选, 领会消化。组内各位教师出谋划策, 创新修改, 群策群力, 发挥了集体校研的力量, 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 环节清晰, 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教师在合作中成长。
4.导学案成了《错题集》
建立错题集,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准备了红笔, 及时勾出自己的错题并改正, 一本本《错题集》应运而生。
三、使用导学案的不足之处
1.从小组成员看
学生要对小组中其他人的成绩负责, 对一些学生来说负担太重了。有的小组, 能力强的学生既要负责教能力弱的学生, 又要负责承担大部分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 有时组内成员的意见、观点不一致, 大家的争论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从教师使用的情况分析
编制使用导学案依据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和统一的教授内容, 这样容易千篇一律。长此以往, 学生不欢迎, 老师自己也厌倦了。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提倡个性化的教学, 让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实际情况, 通过补充、拓展、延伸, 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师个性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学案在使用中虽有不足, 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导学案”的使用, 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场地,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热情地帮助与指导, 会让他们感觉到幸福, 产生兴趣, 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总之, “导学案”让我们快乐轻松的学习梦想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素兰.谈“合学教育”.天津教育, 2008, (06) .
[2]刘金玉.“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破解五大难题.中小学管理, 2009, (5) .
[3]张素兰, 李景龙.中国教育学刊.2009.
[4]张素兰, 李景龙.合学教育:打造教育“动车组”.
3.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导学 篇三
一、精心设计、合理使用导学案
(一)细心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教师将精心编写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并不等于学生就会预习。所以教师要进行导学案完成方法的指导,明确完成的要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要求学生对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作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上课前一天的晚自修或当天的早自修、午自修时间,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强,回家后不能保证自学的时间和质量,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针对潜能生进行适当辅导,使其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明确学习小组交流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小组活动不能只重视形式而缺乏实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导学案的完成只是自学的一部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有能让每个人交流、分享、解疑的平台,这时小组讨论就彰显出其不可取代的作用。要想使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其中,小组分工就尤为重要。小组分工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避免出现等靠或由小组长主导的现象。另外,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学会倾听、纠正和补充,避免草草了事或出现形式主义。
(三)搭建班内展示的平台
学生通过导学案的自学与学习小组的讨论后,对知识的掌握就有了一个新的层次,他们想得到认可,这时就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教师这时一定不能再扮演导学的角色,而要做一名忠实的观众,让学生在班内展示自己通过导学案学习都学会了什么,在展示过程中如有什么不对或不完整的地方,也要让其他学生进行辅助与补充,教师只要适时点评或在学生交流出现困惑时进行简单的概括升华即可。
二、构建基本的“导学”流程
在“三学”教学模式中,利用“导学案”进行导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构建基本的科学有效的文理科通用的导学流程对“三学”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一)以案导学——依据学案,认真预习,获取知识
课前预习是“导学案导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前要将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在尝试中获取知识,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以案论学——依据疑难,信息反馈,讨论解疑
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积极主动地在学习小组内或班内寻求他人的帮助。于是,学习就变成了他们自身的需要。教师可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学习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互相启发,消解疑点。
(三)以案点学——适时指导,精讲点拨,启发引领
课上,教师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学情,进行精讲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其疑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以问题为案例,从个别问题中推出解题的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四)以案促学——及时梳理,总结归纳,形成网络
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记忆;教师要及时归纳学生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五)以案考学——当堂训练,知识达标,迁移拓展
教师可利用导学案上设计的典型习题,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教师要搜集答题信息,然后出示参考答案,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再通过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路;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
(六)以案探学——布置练习,开展活动,活学活用
教师要布置课后练习或课外实践活动,课后学习活动可以设计1~2个指向学习内容的探究性问题,也可以设计一个能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专题实践活动。需要指出的是,设计课后学习活动,不是以此取代课后练习,而是给学生布置任务、指点学法,以体现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促进课前、课内、课后学习活动的一体化。
三、凸显“导学案导学”的优越性
凸显“导学案导学”的优越性可以让师生更积极主动地编制、使用导学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凸显导学案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上的作用
“导学案导学”使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就能激发学习动机。很多学生过去只知道老师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掌握了自学方法,就会由“学会”到“会学”,并养成“乐学”的习惯。
(二)凸显导学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课本内容,自我表现欲增强了,上课气氛也就活跃了。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法不好,而“导学案导学”恰恰就是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意识到这一点,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凸显导学案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上作用
“导学案导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因为它要求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组织教学,很难事先设计。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就会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学案导学案 篇四
知识点一:音调
一、实验探究
实验一:仔细阅读演示实验,参照课本图,做课本演示实验,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先后两次实验,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
(2)用手拨动钢尺时,偏离中心的程度相同(振动幅度相同)
(3)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振动发出的音调。
你的发现:尺子伸出长,尺子振动(快、慢),你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尺子伸出短,尺子振动(快、慢),你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低),由此可知,音调高低受物体振动影响,我们把振动的快慢用频率表示,那么,当振动频率高时,音调,频率低时,音调。
实验二:将家中相同的玻璃瓶(类似啤酒瓶)中装入深度不同的水,向瓶中吹气。
(1)听声音,瓶中水多时音调(高、低)。
(2)声音是由于振动动产生的。
(3)向瓶中倒水,听声音,水越多,音调越
你的思考:在此实验中声音是由的振动产生。
常见例子总结:在生活中管乐器很多,有笛子,葫芦丝等,他们都是靠振动发生,他们不同的音调是通过改变实现的。弦乐器也有很多,二胡、古筝等,他们的声音是靠振动发生,他们不同的音调是通过改变实现的(弦的粗细 长短 松紧程度)
二、超声与次声
看课本21页想想议议,带着问题看课本20页。并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2)通过看课本我们可知自然界的许多活动能产生次声波如、、、等。这些次声波多数对人类有害。
(3)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________。知识点二:响度
我们有时需要低声细语,有时需要高声呼喊,那么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实验一:把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使尺子发声,想办法改变尺子发声的大小(也就是响度)。
你的发现:当用力大时,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大、小),发出声音响度(大、小),我们把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称为振动的幅度,那么,声音响度大时,振幅,反之
振幅小时,声音的响度,也就是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练习(1)蚊子的叫声和牛的叫声相比,的响度大,音调高。
(2)春节文艺晚会上,男低音在放声歌唱,女高音在轻声伴唱,歌唱时的响度大,这里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中的“高”“低”指。
知识点三:音色
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说没见这人,听声音就知道是谁,类似这种现象还有很多,听到声音我们就可以判断是葫芦丝还是钢琴,是敲击桌子还是钢管,思考声音的这种特性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达标测试
1.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2.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以上说法都不对
3.频率为60 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A.60次B.1800次C.3600次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4.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
5、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6、我们能听到蜜蜂飞来了,却不能听到蝴蝶飞来了,原因是基础巩固
一.填空题
1.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2.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3.钢琴、吉他、笛子等,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仍然可以区别出来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4.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
5.声音的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________ 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6.声音的响度是由_________决定的.发声体的_________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7.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不
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8.超声波是指频率_________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________ 的声音;大象是靠________ 进行交流的.9、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
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10.如图12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比较图12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两次鼓面上的纸屑振动幅度不同,说明两次鼓发出声音的 ____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12、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
13、每一首乐曲都有一部乐谱,演奏家们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他们的相同。通常人们说:“这个人说话嗓门大”。你觉得这个人嗓门大是说话时的大.14、如图所示,用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相同速度不等的力滑过,可以用来研究发声体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以上都可以
15、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___________大。我们听到声音靠的是___________传播。
16、元旦晚会上,舞台上音箱里正播着器乐合奏,我们根据不同乐器的不同来区别是小提琴还是笛子。如图,小明和小丽在茶杯里装不同深度的水,根据不同杯子发声的不同敲出一首动听的歌。
二.选择题
1.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C.蝙蝠不会发声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2.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B.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的现象表明()
A.狗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
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它是次声波
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为没有次声波产生
5.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声音传播速度的声波
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7.码头上轮船的汽笛能传得很远,是因为().
A.汽笛声音调高B.汽笛声音色好C.汽笛声响度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
8.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设空气是均匀的)
A.声波的波速不断减小B.声波的频率不断减小C.声波的振幅不断减小D.以上都正确
9.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多次被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10.晚上,你家门外有人叫门,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你仍能判断出他是否是熟人,这是因为
A.每个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每个人声音的大小不同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11.声音的音调决定于
A.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B.发声物体不同C.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 D.发声物体的结构不同
12.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致为
A.20 Hz~20000 HzB.60Hz~65000HzC.15 Hz~50000 HzD.10 Hz~150000 Hz
13.欲改变弦乐器的音调,以下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改变弦的粗细B.改变弦的长短C.改变弦的松紧D.改变弦的振动幅度
14.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里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声音的音色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保持不变D.在不同地方声音的大小相同
15、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16、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17、夏天,挑选西瓜时,有经验的人会拍拍西瓜,判断它的好坏,这做法的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频率C.声音的音色D.音乐的节奏
18、欣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是用二胡还是小提琴演奏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节奏不同
19、如左下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震动幅度大致相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振动和发声的关系,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色与波形的关系D.声音传播的条件
20、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1、弦乐队在演奏前,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方向
22、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小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C.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D.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23、下面的几项措施中,哪项不能使声音的响度变大?()
A.使声源振动的频率变大B.使声源振动的振幅变大
C.使声源离人耳更近些D.拿一根空气塑料套管,一端紧贴人耳,另一端靠近声源
24、在正拉二胡的一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25、下列现象中,与声音音色有关的是[]
①有经验的养峰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出它是不是采蜜归来
②我们能够听出钢琴的声音比小提琴的声音大
③选瓷器的时候,总要轻轻地敲击一下来判定瓷器品质的优劣
④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6.声音的音调决定于
A.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B.发声物体不同
C.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D.发声物体的结构不同
27.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致为
A.20 Hz~20000 HzB.60Hz~65000Hz C.15 Hz~50000 Hz D.10 Hz~150000 Hz
28.欲改变弦乐器的音调,以下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5.《珍珠鸟》导学案 篇五
设计者:秦延会 审核者:孟三利
目标导航: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重点难点:
1、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和谐关系要靠彼此信赖。
2、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学生前臵性学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教学准备:
1、学生前臵性学习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诱思导学
1、创意导学:同学们,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情趣。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可爱的小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
2、前臵性学习检测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愈发、繁茂、雏儿、蓬松、柜子、画框、细腻、流泻、信赖(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 垂蔓 雏儿 斑斑驳驳 天色入暮 眼睑(3)、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疑难点拨
珍珠鸟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我”把朋友送的一对珍珠鸟放进精心准备的鸟笼。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写“我”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读悟品学
1、师生共同学习,体悟“我”是怎样精心呵护照顾珍珠鸟的?(1)交流句子,谈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
A“它们被安臵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织的笼子里,笼人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引导学生抓住“简易”、“干草”,理解“舒适又温暖”的意思。B“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像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点拨:作者用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给珍珠鸟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家,让它们在最接近自然的环境里轻松自在地生活,可见作者的细心。
C“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点拨:“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并不是因为“我”不想瞧,而是因为“我”不想打扰它们的生活,体现了“我”内心对它们的爱护与尊重。
(2)小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很难与人亲近,可我的细心和诚心却换来了它们的信任。它们敢瞅我了,与我熟悉起来了。
2、小组合作学习,感悟珍珠鸟发生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3、交流汇报。(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品读)
珍珠鸟:怕-----信赖(板书)
“我”: 不看——不管——不伤害(板书)
4、总结: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得知博学
1、升华感情;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有了信赖,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你能仿照作者“信赖。”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
2、学以致用。同学们,鸟和人虽然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但小珍珠鸟却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与作者进行着情感交流。在小家伙一步步向我靠近时,我是怎么对待它的呢?文中写得很少,我们来想象一下。
出示: 当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时候,我
当小家伙一点点接近我的时候,我 当小家伙喝茶水的时候,我
(五)反思促学。
1、学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6.导学案 篇六
一、我会读,我会填
撕(sī)裁()敦()仍()齿()
二、我知道
1、这篇课文写了关于 的故事。我知道了阿切尔在酒店被一个人用 的举动吸引了,并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人们带来了,从此 产生了。读了课文,我还明白了。
三、我会说
1、文中出现了两个人,我喜欢,因为。
2、我还知道发明家 的故事。
3、我知道除了邮票有齿孔,也有齿孔。我还发现了。
4、收集名人名言。
《邮票齿孔的故事》学案
井上小学 二年级语文 关红梅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我会连。
chǐ
méi
dūn
yán
biàn
敦
研
便
齿
枚
2、我会读,我会写。
xiǎo dāo
yīng guó
()
()
yóu piào
ér qiě
()
()
réng rán
zhuī qiú
()
()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小组互查)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邮票打孔机是()国发明家()发明的。
(2)用邮票打孔机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直到现在,世界各地()在使用()打孔机。
2、精读感悟:
(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___。
(2)从第()自然段可以看出以前的邮票使用时很不方便?
三、巩固练习:
1、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创新:
你想对阿切尔说点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风》学案设计
一、我会读
宋 涛 赵 丹 显 艺 陈 忽 斜
二、想一想,找一找:
“陈、赵、宋、涛、丹、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三、我会记
寿 舟 亿 阵 竿 涛 丹 艺 陈 杆
四、我知道
1、文中主要讲、和 在一起,他们先画了、、和,最后他们画了 的事。
四、我会说。
1、小艺会画风了,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画的是(),因为有风在吹,所以()。
2、你想怎样画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风》学案设计
石窑学校 二年级 左瑞萍
一. 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这些姓。
2.我会写
Yu si
jie bai
hu ran
zha yan
()
()
()
()
3.多音字注音组词
——()
——()
转
杆
——()
——()4.形近字组词
乌()丹()
涛()陈()
显()
鸟()舟()寿()冻()
湿()
二、设问导读:
初读感知:
1.我认真读了课文后,知道了风不能直接画出来,因为它看(),摸()。
2.赵小艺画了(),说明有()。
陈丹画了(),说明有()。
宋涛画了(),说明有()。
精读感悟:
1.要想画风,必须借助其它事物,这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
2.细读课文我知道了,宋涛善于提出(),陈丹敢于改正自己的(),善于向别人(小艺敢于迎接(),善于思考(),解决(),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练习:
1.我会填
()
()
()
一位
()
一台()
一张()
()
()
()
2.仿写词语:
洁白的纸
弯弯的()
斜斜的()
洁白的()
弯弯的()
弯弯的()
3.仿写句子:,赵)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显得()。
四、拓展练习:
我也会画风啦!我要画下来,还要写下来。
《充气雨衣》学案设计
石窑小学 二年级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 连一连
称赞
真棒
联欢
游泳
车胎
Lián huān
chēng zàn
zhēn bàng
chē tāi
y?u y?ng 2.补充音节
Ch
y
li
xu
ji
zh
n
充
泳
联
旋
剪
粘
囊
左瑞萍
3.我会写规范的字
膝
暑
膜
差
嘿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初读感知:
1.小林遇到了()难题,()解决的。
2.充气雨衣是()发明的。
精读感悟:
1.当小林遇到难题时她看到了(),想到(),是()做的。
2.课文中小林遇到难题时肯动(),善于(),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巩固练习:
1.我会写下面带标志字的拼音。
(1)暑假()里,我看了《真假()美猴王》这本书。(2)你别门缝()里看人,我会缝()衣服啦!2.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1.
下雨了,雨点在水面溅起的小花,就像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二.
拓展延伸:
可爱的小花猫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花猫的一双小耳朵直竖着,一双眼睛圆溜溜的。它的嘴边有八根胡子,又细又长又硬,我知道那是用来量老鼠洞口大小的。小花猫全身长满了黄一道,黑一道的花纹。只有四个爪子是白色的,上面长着五个像鱼钩一样的小爪,走起路来没有一点声音。它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总是来回摆动。白天□小花猫总是爱睡觉□嘴里还不停地打呼噜(lu)□一到晚上,它就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好像在侦(zhēn)察老鼠的活动□ 我非常喜欢这只可爱的小花猫。
1、这篇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小花猫的尾巴是(),眼睛是(),胡子()。
4、用横线划出小花猫白天爱做的事,用波浪线划出它晚上做的事。
5、小花猫用胡须()。
《雷雨》学案
长镇小学 二年级语文 王静
一、基础达标
1、比一比
压()虹()逃()乱()阵()庄()红()桃()礼()陈()
2、写一写
chuí
chén chén
chán
luàn()下
黑()
()叫
吹()cǎi hóng
zhī
zhū
yuè
yuè()
()
()来()大
3、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乌云密布
纹丝不动
东摇西晃
惊慌失措 倾盆大雨
雨过天晴
狂风暴雨
雷鸣电闪
二、设问导读
1、读课文,想一想,如何把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三部分,用“//”标出来。
2、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分段读议)(1)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2)雷雨中,是什么样的景象。
(3)雷雨后,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美景。
3、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 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 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 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 _在网上。
三、巩固练习
1、我会填
2、我会写 闪电越来越亮。
黑沉沉
雷声越来______。
白_______
黄______
雨___________。
红_______
绿______ _____越____越____。
笑_______
亮______
3、我会连
一阵
闪电
清新的窗户 一场
大风
打开
彩虹 一道
雷雨
美丽的空气
四、拓展练习
小练笔: 小朋友请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注意格式。
21课《画家和牧童》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二类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二、预习学案
1、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并勾画出好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认识生字,并读准下列词语
夸赞
称赞
赞扬
和蔼
惭愧
观赏
沉思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3、我知道
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和
之间,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分别是
和
。他们分别具有
和秀品质。
4、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读给同学听。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三、导学案
1、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下列句子该读出什么语气?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3)“画错啦,画错啦!”
4)“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的优
5)“多谢你的指教”
2、熟读课文,小组内探究如下问题:
1)什么叫“绝妙之作”?
2)仅仅是课文中的两个人称赞他的画吗?想想还会有谁。
3)那小牧童为什么能在那么多人面前指出他的错误?
4)如果你就是大画家戴嵩,你会怎么样?
3、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田字格里的字,注意写字和扩词。
写字提示: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钱”左短右长,要注意金子旁和斜钩的写法。
四、课堂检测
1、辨字组词
沟()
绳()
渐()
瑰()
批()
购()
蝇()
惭()
愧()
拱()
2、想象当时的情景,人们听了牧童的话会说些什么?你又想说什么?面对戴嵩的表现你又想怎么对他说呢?
3、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后作业
请大家回家后阅读语文主题丛书《幸福的种子》中的《可爱的图书管理员》一文,并思考文中的小男孩又有着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呢?同学们可以在课下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戴嵩-------------牧童
年龄:大人
小孩
生活:画画
放牛
地位:画家
牧童
品质;谦虚
7.导学案、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及运用 篇七
赵飞君:
面对学案、导学案等新名词, 老师们心里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导学案、学案、教案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请大家先就这个问题来谈一谈。
虞姬娜:
顾名思义, 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导方案。学案是教师为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而教案则是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金燕:
它们的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略了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导学案更好地落实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而又高效的课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顾素娜:
备课时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 备课时, 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 怎么讲, 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导学案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导”, 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学习目标。
邬军飞:
刚才大家都立足某个角度, 谈了教案、学案和导学案的不同之处, 下面这张表格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三者的区别。
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
庄宇行:
其实, 从“教案”转向“学案”、“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 其核心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过度讲析为主线的高耗低效的课堂形态。目前, 有不少学校提出了“学案导学”, 这其中的“学案”与“导学案”的指向和用途就是一样的, 都是能真正地引导、诱导、指导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的规律。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看, 更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顺学而导, 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用“导学案”这一名词来定义就更合适一些了。
赵飞君:
的确, 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亟待培养的孩子, 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更符合实际需要。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对于导学案与教案的诸多不同有了理性的把握。那么从具体的设计来看, 又会有怎样的不同?我对教案与导学案的设计作了对比, 大家看看。 (下例是人教版六下《凡卡》一课“发现、领悟表达特点板块”的教案与导学案的对比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课文回忆部分的作用, 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体会回忆部分的作用
1. 自由读回忆部分, 想想凡卡回忆了什么, 回忆给你怎样的感受。
2.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也很痛苦。)
3.乡下生活既然很苦, 为什么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呢? (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 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为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二) 体会结尾的暗示作用
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结尾为什么这么写? (引导学生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表达效果)
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借助资料袋, 通过合作研读与对比阅读认识插叙, 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插叙, 初步领悟其作用
1. 资料袋。
(关于插叙)
2.小组合作研读。
根据学习单的提示, 先一起整理凡卡在信中诉说的内容和相应的回忆内容, 再讨论回忆乡下生活的作用。
3.组间交流展示。
(把填写的表格投影给其他小组看并分工解说)
(二) 发现本文其他的表达特点
1. 自我阅读发现《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我的发现
2. 组内交流。
(要把小组同学发现的表达特点进行记录与整合)
3. 组间交流展示。
小组同学可以分工合作, 跟其他小组交流发现的几个表达特点, 也可以派代表交流印象最深的一个特点。
郑飞:
我发现以上两份设计, 本质的区别在于教案是从教的角度设计教师要提的问题, 凸显了教师怎么教, 却不明确学生怎么学, 而导学案是从学的角度具体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阅读的策略、思考的路径、整合的办法、交流展示的形式等等。导学案真正起到导读、导思、导法、导议、导记等作用。
虞姬娜:
我这儿也有一份导学案设计, 在呈现上比较有个性。
人教版三下《争吵》一课“细读第七自然段板块”
学习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中“我”和克莱谛的不同表现, 体会第7自然段中俩人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心里的不同想法, 并能移情表达。
阅读策略:统整、想象、体验
话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 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过程预设:
1.学生自我发现第七自然段泡泡中提出的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 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2.联系上下文自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时要鼓励说出理由, 在比较中逐步达成共识。)
3.移情表达:假如现在你就是克莱蒂, 你会在心里怎么对安利柯说?
(可以提供起始句来降低表达难度, 可以先写后交流, 也可以思考一会儿直接说。)
克莱蒂不时地用眼睛瞟着安利柯, 眼里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的心在对安利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这段导学案, 跟以往的教案相比, 在呈现上有三点本质的区别:其一, 一个板块对应一个学习目标, 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其二, 将阅读策略、讨论话题置于教学过程之前, 凸显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三,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组织的, 教师的导或隐或显, 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可见, 导学案的呈现并非一定要有格式限制, 只要把握住以学为中心、以学定导就行。
夏玲玲:
导学案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往往可以将知识点学习转换为问题探讨的形式。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 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四下《自然之道》:“叼就叼去吧, 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这句话既是一个知识点, 也点明了课文的主题。如何将这一知识点转换成探究性的问题呢?导学案设计如下:
1.读了向导的话, 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再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一下, 提炼出一个你们最想研究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全班交流, 最后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向导认为“自然之道”是怎样的?)
2.向导没有把意思说清楚说明白, 游客没有听懂, 所以才出现了后面令人震惊和心痛的一幕。如果你是向导, 你会怎样跟游客解释“自然之道”呢?默读第2耀5自然段, 想好后和同桌交流。
王静芬:
以上例子, 主要采用学习单与探究性问题导学的形式。对于思维含量比较大, 学生理解、感悟、表达等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为学生作示范的导学方式。
庄宇行:
一份有效的导学案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 但不管是何种方式, 一般都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基于学生经验, 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二是显性的、具体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三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或表达形式, 整理和建构知识的助学工具;四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 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问题;五是能迁移运用,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邬军飞:
结合现阶段导学案设计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要避免三个倾向:一是教案化, 二是共性化, 三是习题化。有些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本质上还是教案, 只不过是把教案逐条细化, 套用导学案的形式而已。这样的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只是口号, 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更新。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 都应依据学科、年段、学情以及课型的特点, 做到各具特色。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 设计了导学案的模板, 不管哪个年段, 什么课型, 都是直接套用, 导致了导学案的设计千篇一律。另外, 由于受功利主义影响, 导学案的习题化倾向也比较严重。有的导学案是这样呈现的:第一部分预习题, 第二部分展示题, 最后是达标题。如果把导学案的冠名去掉, 俨然就是一张课堂练习纸。如此导学案, 无疑与新课程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了。
导学案中的学习单
赵飞君:
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不仅明确了导学案与学案、教案的区别, 而且了解了导学案的多种呈现形式与核心要素。学习单是导学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很多时候, 是学习单在发挥导学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讨论学习单的设计。学习单是个统称, 包括课前用的预习单、预读单, 课中用的自读卡、阅读单、学习锦囊、学习提示等等, 可以有很多孩子喜欢的名称。当前, 为了落实“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导学案中非常注重课前预习单的设计, 也多把预习安排在课外, 对这一点你们怎么看?
金海芬:
就单篇课文的预习而言,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淤内容过多, 课外完成, 负担过重。比如: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认读生字词, 记记难写的生字,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有的甚至还要求抄写新词语和优美的句段, 完成词语手册等。这样的预习任务就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于类型雷同, 年段特点不明显。每个年段、每篇课文都设计千篇一律的预习单, 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书面作业, 毫无兴趣可言, 也就达不到预习开启学生求知欲和做好学习准备的目的。
金燕:
不同年段, 预习要求的确应该不同。比如说低年级读读课文, 认认生字即可;中年级一般在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 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提出疑问, 并尝试去解决;高年级还要关注对文章结构的思考、课文脉络的梳理, 有的课文还需要课前搜集资料,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等。
王静芬:
我认为, 单篇课文的预习, 并非一定要有很多项目, 并非一定要设计预习单, 也并非写在纸上的才是预习, 有时圈画在书上是既简便又有效的预习。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发现整个单元的预习也很重要。因为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语文教材主题单元教学的共识, 单元预习是单元整组学习的需要。跟单篇课文预习相比, 单元预习主要目的在于整体把握整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 引向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查询, 激发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比如:
六上第八组“艺术的魅力”单元课内预习单
像这份预习单就引领着学生进行整单元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课文、语文园地等) 的自我阅读与整体把握,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规划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金燕:
我很认同王老师关于单元预习的想法与做法, 单元预习的核心任务应该是整体把握单元, 而无需对每篇课文的具体字、词、句段做细致的预习, 否则会大大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单篇预习也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切不可加重孩子课外负担。低年级的孩子, 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需要教师扶助, 适宜安排“课内预习”, 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情, 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进入中高年级,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 对预习的基本要求也已了然于胸, 就可以适当增加“课外预习”的分量了。
金海芬:
关于预习的检测与反馈, 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机, 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比如字词认读、课文朗读, 低年级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检测, 高年级则同伴检查即可。涉及到关键词句理解、主要内容概括、疑惑之处解答等, 有的可以在细读中水到渠成地解决, 有的则可在相关巩固练习中达成, 均无需集中时间进行检测。
赵飞君:
看来, 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要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出发点, 以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为基本点, 因年段、文本、学生而异。那么课中学习单呢?
金燕:
课中学习单是导学案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教学预设, 是教师导学思路的体现, 是落实知识点、破解重难点的一种载体。课中学习单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路径, 提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 可以用什么方法思考, 沿着怎样的思路思考等, 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了表达的拐杖。
顾素娜:
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运用非常广泛, 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加以运用。比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阶段, 我们常常设计路线图、情节梯、方位图等学习单,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把握文本主旨。如, 我设计的二下《泉水》一课的学习单 (见图一) , 根据这一泉水流动路线图, 学生能很快了解课文的内容, 理清泉水一路流过的地方。尤为可喜的是每一位学生都学得非常开心, 非常投入。
夏玲玲:
是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 学习单能很好地在阅读材料和思维表达之间架设桥梁, 为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以下是两份同属于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学习单:
(1) 默读课文, 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有一年春天, 瑞士 () , 一群北飞的燕子因此 () 。瑞士人民 () , 并用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三下《燕子专列》
(2) 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如标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关键词句摘抄法等, 默读课文, 运用合适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五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两份学习单中, 中年级在凸显自主学习的同时给予了必要的引导, 扶助学生以关键词句填空的形式快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高年级则要求根据提示运用已学过的基本方法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
金燕:
在阅读教学感悟重点词句时, 老师们常常为学生就词而词、就句而句的理解感悟而烦恼。为此, 我尝试着运用学习单帮助学生统整思维, 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地表达感受或观点。如四上《给予是快乐的》一课, 根据文本表达上的特点, 我设计了填写“人物神情变化图”的学习单 (见图二) , 帮助学生将男孩与保罗的神情变化及其原因串起来讲, 避免了零散的逐词逐句的交流。
郑飞:
在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 我们常常借助表格式的学习单, 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在集体交流时, 学生还可借助表格式学习单有条理地、准确地进行介绍或复述。如四上《鲸》一课:
不同的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呢?默读第四至七自然段, 根据下面的表格提示, 先在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再填写, 最后选择一种鲸进行介绍。
庄宇行:
2011年版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 重点关注文本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适宜的学习单是一种很好的媒介。我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 采用了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见图三) , 帮助学生比较了两篇短文行文结构和表达方法的异同。
邬军飞:
庄老师所设计的这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确实让学生的学习更简便且有效。我也在单篇文章和单元整组教学中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四下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故事长廊”, 四篇课文体裁各异, 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对学生来说, “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这两种故事体裁不易区分, 我就设计了一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文成公主进藏》和《普罗米修斯》, 找出两种文体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同伴互助中实现思维统整并完成学习单, 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王静芬:
关注文本语言, 不单是关注表达特点, 还要进行积累、模仿与运用。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学习重在“体会如何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学习单:
1.细读内容想象画面, 体会音乐的起伏和贝多芬心情的变化, 师生共同梳理完成。
音乐:轻柔舒缓——明快悠扬——高昂激越
心情:平静悠闲——心潮起伏——无比激动
2.欣赏《牧童短笛》,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音乐:
心情:
3 援借助学习单, 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夏玲玲:
学习单的思维含量、表达含量都比较大, 往往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来完成。为了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有必要传授一些合作交流的基本技巧, 例如“根据同伴的学习能力, 分配他能胜任的学习任务”、“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听不明白时, 如何进行追问”、“如何在同伴发言时, 补充自己的意见”、“当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 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如何评判别人的观点”等。为提高合作的效果, 合作之前一定要安排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自读自悟。
金海芬:
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 设计的学习单也很有特色。学习单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教师讲授、师生问答时间, 让学生在亲历学习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当然,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单都要体现简便、适宜、有效的原则。老师们以往经常口头或书面提出的问题, 也是一种任务型的学习单, 需注意的是要给学生提供问题思考的路径和语言表达的提示, 避免学生面对问题一头雾水或无从着手。师生现行使用的课堂作业本也是学习单, 不过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随机运用, 既要辅助学生学习又要减轻课业负担。另外, 有些老师认为学习单就必须是书面完成的, 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学习单可以书面完成, 可以提示学生在书中圈圈画画, 也可以作为思考的支架与方向。总之, 我们要努力以学习单为载体, 把教学预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转移到“为学生的学”上,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服务。
赵飞君:
8.学案导学 篇八
学案导学之所以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下面我结合青岛出版社信息技术7年级第4课《文学社的新成员》这节课加以说明。
一、学案导学倡导了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新理念。
学案导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炼、练习、巩固、归纳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上课之前,我先把《文学社的新成员》学案发下去,让学生自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同时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以建立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师生关系。所以,运用学案导学,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这样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学案导学能够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文学社的新成员》学案导学中,我设置了“学习目标”、“本节知识重点”、“自学检测”、“问题讨论”、“我的收获与体会”、“温馨提示”等栏目,其中“学习目标”、“自学检测”教给学生如何学习,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而“问题讨论”则更进一步启发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去问问“为什么”,去思考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讨论、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联想、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案导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积极性。
学案导学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简单的知识和操作让学生自己看书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还有问题再由教师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帮助同学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案导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
四、学案导学法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
实行学案导学,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比如说《文学社的新成员》这节课中,学生对“不规则表格的设计与修改”这一操作感觉有难度,无从下手,那么上课时,学生就会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听讲,积极动手操作,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减少学生走思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操作,时而讨论,时而交流,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学案导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质量。
五、学案导学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学案导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有利于探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指导自己的行动。课堂实践与创新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知识外,还应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胆设计,标新立异,哪怕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我都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我设计实践与创新时,只要设计的实用,美观,有创新就行,对于每个知识点的操作要求不细化,目的是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有自我发挥的余地。
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学案导学”能“减负”不“减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和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好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增强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收获。学生:(1)乐学、爱学、会学、能学;(2)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1)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感受到教育家的乐趣;(2)由“警察”转为“朋友”——享受新型的师生关系;(3)把职业当成事业——有一种期盼永远留在心中。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取舍。教师要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9.作文导学案 篇九
有话慢慢说
——走进描写家族
编写人 李秋芬
审核人
年级
班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掌握描写的多种方法。
2、学会在写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把作文写真实、写具体、写生动。过程与方法
1、结合所学课文和优秀习作,揣摩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总结描写技巧。
2、创设情境,在快乐的游戏中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学会运用描写作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从而热爱生活。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敢于挑战等成功品质。学习重点:形象地认识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学习难点:学会在记叙文中安排恰当的描写。学习方法:观察——分析——表达
一、预习导引
1、整理你所知道的描写方法。
2、摘抄几处精彩的描写片段,尝试赏析。
3、您认为描写和叙述有什么区别?
二、自主学习
以下精彩片段分别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妙处?请尝试赏析,并在赏析中尝试总结一些写作点子。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结启示: 仿写:捉蝴蝶
3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芦花荡》 门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问:“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说:“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看?”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哈„„ 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那个捣蛋鬼脚一跺:“我说你这个小丫头,别白天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 “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了,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狡辩?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了?”
“我,„„没看见。”李兴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小结启示:
仿写:把“妈妈表扬了我”变为生动的语言描写。
4、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芦花荡》
5、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
球了,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手下留情,你让我过了这一关,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小结启示:
仿写一段挨打后的心理活动
6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背影》 小结启示:
7、五(1)和五(2)班的拔河比赛就要开始。操场上安静下来了,同学们个个瞪大着眼睛,凝神屏气注视着那根粗大的麻绳子,等着裁判老师的一声令下。
裁判老师把手一挥,大喝一声:“开始!”操场上立即沸腾起来。只见双方队员如同一只只猛虎似的,都使出了吃奶的劲,拼命向后拉着绳子。看,五(2)班最前面的钱国方,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他圆圆的脸涨得像个紫茄子,眼睛瞪得如铜铃,牙关紧咬着,额头上的汗珠一个劲地渗出来。他牢牢地拽着绳子,将身子向后倾斜着,嘴巴里还大声吼着:“啊——啊——”他似乎要通过这喊声把浑身的力气都倾注在绳子上。对方五(1)班的队员也毫不示弱,瞧他们排在中间的梁启能,别看他平时一副书生样,可这会他也毫不含糊,仰着头,闭上了眼睛,身子几乎卧倒似的,使着浑身劲儿拉着绳子。绳子中间的那条红布条一会移过来,一会移过去。此时,场外的拉拉队员们也较上劲。“加油,加油!”他们扯着嗓子拼命喊着,那呐喊声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响彻了整个校园。他们齐刷刷地挥着手,跺着脚,恨不得把绳子中间的红色标志一下子拉到自己一方。可这红色标志在左右摇摆,徘徊不定,好像故意捉弄人似的,让每个人的心也跟着摆动着„„
小结启示:
8、街上的柳树,象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象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象要被晒化。《骆驼祥子》
9、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结启示:
三、牛刀小试 学以致用
(一)做“吹瓶子”的游戏,边玩边观察。
1规则:用声母含p的词(如:婆婆、苹果)吹倒立着的矿泉水瓶,瓶子倒向哪一边,哪一边就输了。
2程序:第一步:组内比赛,决出冠军。
第二步:冠军代表小组竞赛,赢者加分 第三步:三位冠军再决雌雄。
(二)口头作文
1选一个精彩瞬间,描写一个片段。
2口头作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并考虑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学到了:
五、习作训练
在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在爱与被爱中一次次被感动,这些难忘的经历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下节课大家就以 “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不少于500字。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3、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10.雷雨导学案 篇十
年级___高一___学科____语文____第_____周 周___ 20__年___月__日
《雷雨》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在剧本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
戏剧常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介绍作者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和“巴金”“老舍”合称“巴老曹”。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蜕变》《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等剧本。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
一、速读课文,梳理情节(学法指导: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请按这一标准给课文划分层次,归
纳层意。)明确: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二、分析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学法指导:欣赏戏剧作品,首先应了解戏剧的发展等有关知识。在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应着重阅读剧本,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看哪些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四个人物,其关系为:
1、学习第一部分:
(1)开头一段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明确:
(2)开始的时候,是鲁侍萍的什么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呢?
高一 科目: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 科目:语文 第2页,共8页
大口屯高中课时讲义(简案)
年级___高一___学科____语文____第_____周 周___ 20__年___月__日
明确:
(3)文中有四处周朴园问鲁侍萍身份的地方,如 :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与周朴园相对的,这四次表明身份的机会,鲁侍萍都没有揭穿身份。但是,从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我们又看出,鲁侍萍并没有躲闪或者急于离开,反而希望引起周朴园的注意。由此看来,鲁侍萍一方面欲语还休,另一方面又欲罢不能,当时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呢?
明确:
(4)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提示:结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明确:
(5)、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是否是真的良心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
明确:
(6)、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态度变化过程)
明确:
二、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
1、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找出代表性的语言分析)
高一 科目:语文第3页,共8页
明确:
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从社会身份地位等角度分析)
明确: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周朴园
(提示: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对于这个人物的评价,剧作者是这样说的:“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通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语句来加以总结。)明确: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
﹞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
﹝
﹞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 ﹝
﹞ 总结:周朴园是个
2、鲁侍萍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
﹝
﹞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
﹝
﹞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
﹞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
﹝
﹞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
﹝
﹞
高一 科目:语文 第4页,共8页
大口屯高中课时讲义(简案)
年级___高一___学科____语文____第_____周 周___ 20__年___月__日
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
﹞ 总结:鲁侍萍是个 3、鲁大海
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 恶。、→﹝
﹞
与周朴园的斗争暂告失败→﹝
﹞ 总结:鲁大海是个
1、个性化语言特点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的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因此,鉴赏剧本,品味人物语言至关重要。而品味人物语言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由此我们可知,个性化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Ⅰ、高度个性化
(1)示例: 周朴园对侍萍的身份有四次发问:
1.“你——你贵姓?”
2.(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3.(忽然立起)“你是谁?”
4.(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明确:周朴园的第一问,用词文雅。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和教养而特意用“贵姓”来问,以突出自己的身份。当他怀疑对方的真实身份时,便一改文雅问法而为直接询问,“你姓什么?”
表现出对下人一副不屑的样子。当他相当怀疑此人就是当年的梅侍萍时,便像疯狗一样跳了起来,怀着一丝侥幸心理问,“你是谁?”这充分显现了他的怀疑和紧张。当他断定眼前这人就是梅侍萍时,他完全被吓呆了,甚至连跳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慢慢站起语不成句地问:“哦,你,你,你是——”这更表现了周朴园的恐惧、焦虑和失态。这四问,语言高度个性化,从开始极力显示自己的贵族风度,到最后的失态表演,步步深入,一层一层地揭去了周朴园的伪装,深刻揭露了他的虚伪性。(2)试分析下列台词的含义: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Ⅱ、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1)示例: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明确:“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再看“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高一 科目:语文第5页,共8页
高一 科目:语文 第6页,共8页
大口屯高中课时讲义(简案)
年级___高一___学科____语文____第_____周 周___ 20__年___月__日
(2)试分析下列潜台词的言外之意 A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言外之意就是: ① ② ③ ④
B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① C周朴园: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②
D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③ 言外之意分别是: ① ② ③
高一 科目:语文第7页,共8页
2、《雷雨》中有多出破折号,这些破折号起着不同的作用,请试分析下列各处破折号的作用。(提示:有解释说明、转移话题、声音延长、阻断停顿等作用)①“哦。——老爷没有事了?”→﹝ ﹞ ②“你——你贵姓 ?”→﹝ ﹞
③“不过是——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 ④“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 ﹞
⑤“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你现在还——”→⑥“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⑦“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
二、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郁.热(yù)沉吟.(yǐn)汗涔涔..(jīn)B伺.候(cì)惊愕.(è)昧.良心(mèi)C离间.(jiàn)卑鄙.(bǐ)哭哭啼啼..(títí)D谛.听(dì)烦躁.(zào)规规矩矩..(juju)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你看这些傢俱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B.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C.侍萍的像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D.侍萍走头无路,跳河自尽,幸而被救,从此流落他乡。
你的收获:
【麋鹿导学案】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