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寓言故事《刮目相待》

2024-10-21

成语寓言故事《刮目相待》(共13篇)

1.成语寓言故事《刮目相待》 篇一

[释义]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语出]

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刮;不能写作“乱”。

[近义]

另眼相看、另眼相待

[反义]

视同一律

[用法]

多用于别人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了。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拭目以待”;都含有“擦眼睛看”的意思。但“~”偏重在去掉老印象;重新看待;“拭目以待”偏重在等待着看某种事情的.发展。

2.成语寓言故事《刮目相待》 篇二

一、成语故事大家听

无论哪个孩子, 都喜欢听故事。而许多成语都来自于一些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传奇, 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深刻。首先, 在成语的内容上,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选择:第一, 所选成语的故事较为简单, 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但又不失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寓意, 且容易理解, 如:盲人摸象、对牛弹琴等。第二, 所选成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如我们一开始选择的成语都是和幼儿喜欢的动物有关的, 如:狐假虎威、亡羊补牢、井底之蛙、叶公好龙等。另外, 和幼儿的生活有联系的成语也是我们所选择的, 如: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等。让幼儿听过之后, 会很快理解, 并将故事复述出来。这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其次, 结合“晨诵、午听、暮讲”活动, 利用每天中午的一段时间, 有目的地给幼儿讲一些成语故事, 也可以让幼儿来讲他们会的成语故事, 在这段“说成语”时间里, 幼儿的兴趣高昂, 大家争着来讲成语、说故事, 可见幼儿对学成语的兴趣有多高。

二、成语故事大家猜

猜成语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游戏, 它可以是根据意思猜成语, 也可以是用图片猜成语或者是通过表演来猜成语, 幼儿只要稍动脑筋就可马上猜出成语。

1.根据表述猜成语。

即引导幼儿根据成语字面或蕴义表述说出相应成语, 例如:“守株待兔”, 只要老师说故事中有一个农民不好好种田, 每天等着天上掉馅饼下来。幼儿就可以反应过来是说的“守株待兔”这个成语。

2.根据图片猜成语。

借助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从而理解成语的含义, 并逐步学会根据画面内容猜出相关成语。如“:画蛇添足”, 我先出示图片, 让幼儿观察几个人在画蛇, 其中一个人在画好的蛇上添了四只脚, 幼儿一下子就猜出了成语内容。还可以用简笔画的方式, 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边画边说, 或者边说边画:眉眼弯弯, 嘴角上扬, 很高兴的样子, 是“眉开眼笑”;眉毛紧皱, 嘴角下弯, 一副愁苦相, 是“愁眉苦脸”;眉毛竖起来, 眼睛瞪起来, 是“横眉竖眼”。

3.看动作猜成语。

即采取语言表述和肢体动作表现的方式让幼儿猜成语。 (当然这些形式要建立在我们所教授过的幼儿知道的成语基础上才能让幼儿猜) 。例如,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 一名幼儿在地上画个圈, 再模仿青蛙的姿势坐在圈里, 抬头看着天空, 大家一下子就猜出成语来了。

三、成语故事大家演

《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对一系列的成语故事学习后发现, 幼儿对有明显对话过程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所以我就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 选择对话多的故事, 让幼儿演一演。例如, 学习成语“三心二意”、“一心一意”时, 我给小朋友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 并让幼儿扮演猫妈妈、小猫、蝴蝶和蜻蜓, 进行分角色表演故事,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幼儿在表演中和笑声中明白了, 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学习“狐假虎威”时, 我先让幼儿们欣赏故事视频, 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 自己选择角色, 老师提供老虎、狐狸以及小动物的头饰, 大家在老师的辅导下, 兴致勃勃地演了一遍又一遍, 其乐无穷啊。

四、家长幼儿一起演

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完善, 我们还争取家长这一教育资源, 形成家园合力。让幼儿在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关注下, 再现成语的学习, 为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开展了“亲子成语故事表演”活动, 家长们都踊跃参加, 他们自选成语故事内容, 自己创编、设计动作, 自己制作道具, 这一活动, 既锻炼了幼儿的能力和胆量, 又给他们提供了亲子联络感情的机会, 还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 真是一举多得。

3.刮目相待成语的解析及造句 篇三

2、林院长,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们两年时间没见了,我学会个西医有什么奇怪的?

3、到了这株老金桂,而且还让周老教授刮目相待。

4、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还真让我刮目相看了。

5、莫师弟好身法,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呐!

6、话题有些大,打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这些东西都是从哪儿学来的?

7、胜为王,败为寇,刮目相待,凌越万里。

8、行啊胖子,果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9、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晚上愚兄在家设小宴,贤弟莫要推辞。

10、李宽有了兴趣,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赵鹏原先个泥腿子,现在说话层次分明,“哪三家?”

11、还不是后来那个让鲁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吕蒙。

12、白公子,我卢得意都该对你刮目相待了。

1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当再次出现之时,他已褪去懦弱的外衣,完成了一次华丽的逆袭。

14、经过陈立青刚刚的表现,陈立军早就对这个小弟刮目相待了,连忙点头。

15、看完残卷的记录,舂吾顿时对莎敏刮目相待。

1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么简单的道理,李成都是不懂,还是把他当做之前的许诺,真是愚蠢。

17、我真是得刮目相待了,几日不见,你的语文进步得这么快。

18、她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让人重新刮目相待。

19、你进步这么快,真是让人刮目相待。

20、他最近进步很大,我们真得刮目相待。

21、毕业才几天,他就在教学上取得了这么多成果,真是士别三日,的确应当刮目相待。

22、她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让人重新刮目相待。

23、他最近进步很大,我们真得刮目相待。

4.关于爷爷的故事随笔:温柔相待 篇四

“嘀嘀、嘀嘀”的声音一大早就开始不断的传来, “我带鸡回,就快到家了啊,准备好烧水咯!”“大哥,我们今天还要买什么菜?”……群里热闹不已,莫非今天是新年?

其实啊,今天是奶奶八十岁的生日。老人家不愿意隆重办,所以五个子女就在群里商量,请好假一起回家为母亲庆祝生日。

忙忙碌碌,一顿饭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最后一起来了一张合影,该走的也走了,该收拾的也收拾起来!可是,有的心情就没有办法再好好收拾了。

内心一股淡淡的愁绪弥漫心头,时间真快,一转眼,奶奶已经八十,爷爷早已离世多年。而幼小的我们也都长大成人、成家,岁月在不经意间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回忆。

那时候的我们天真无邪,爷爷奶奶还能种田,生活虽然简朴,却也乐趣无穷!几岁的时候去田里插秧比赛;收割稻谷时,看谁钻得最远,藏得最深,最后虽免不了爷爷奶奶的一顿责骂,却也快乐着。

还记得我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冬天围着炉火,一个一个的排排坐,爷爷坐在最里边,奶奶坐在最外边,我们都坐在中间,听爷爷讲孙悟空的故事,讲观音菩萨如何收服猴子,而奶奶总是给我们讲民间那些“鬼故事”,虽然害怕,却还乐此不疲的听着!偶尔,还会相互间猜谜语,那时候的我们,不会攀比,只会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每个人的成绩都是他们的骄傲!后来啊,不知不觉就长大了,长着长着,这一切就成了记忆!可是不管时间怎么变化,养育之恩不能忘!

望着叔叔一边打趣,一边抹眼泪的画面,莫名的悲伤。叔叔曾说“娘在,我们尚且有来处,娘不在,我们只剩归途!”这就是他们内心所念的吧,只不过没有人会愿意过早的想起!

5.短篇成语故事_小学成语故事 篇五

晋末高僧竺道生15岁就登坛讲法,20岁上庐山讲授佛法,成为江南的佛学大师,他潜心研究刚传入中国的《涅经》,参悟到其中的奥妙,得出“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推断,因此被逐出庐山,他流浪到苏州虎丘山讲法,顽石都为之点头。

【解释】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1.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

2.小学生成语故事演讲稿

3.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4.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5.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

6.精选短小幽默故事

7.孺子可教的历史故事

8.精选成语故事100篇

9.退避三舍的故事

6.师生当以坦诚相待 篇六

题目:判断下列问题中的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 为什么?

(1) 商一定 (不为零) , 被除数与除数。

(2) 除数不变 (不为零) , 被除数与商。

(3) 一个因数 (不为零) 不变, 另一个因数与他们的积。

(4)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一定, 它的腰长与它的底边长。

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文字语言, 我引入变量, 被除数用变量y表示, 除数用变量x表示, 商用k来表示, 于是我们根据被除数、除数与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得yk=x (k≠0) , 根据定义我们发现两变量之间成正比例, 即商一定 (不为零) , 被除数与除数成正比例。

接着第二题用同样的方法, 我们把被除数用变量y表示, 商用变量x表示, 除数用k来表示, 根据被除式除以除式等于商即可得yk=x, 可以判断除数不变 (不为零) , 被除数与商成正比例的关系。正当我得意于自认为把问题解决得比较完美的时候, 一个声音冒出来了:“老师, 我认为不对, 在y=kx中如果x=0呢?这时被除数与商还成正比例关系吗?”对呀, 我们的定义中给出的成正比例的两种形式中的y=kx明确要求x≠0, 可对于y=kx中, 商为零即x=0, 得到被除式等于零, 没有任何的逻辑错误呀!经验告诉我, 在除数不变 (不为零) 的条件下, 被除数与商肯定成正比例关系, 可现在为什么就……我陷入了困境, 心里一团乱麻, 明显感觉脸在发热!此时有其他同学在下面小声地嘀咕了, “钟宇杰, 你别捣乱!”此时我内心很恐慌, 多么希望能有同学找出破绽, 多么希望其他同学呼声再大一点, 能把钟宇杰的疑问“镇压”下去。可是我的目光接触到钟宇杰的时候, 我看到的是他期待的眼神、求知的眼神。从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职责角度思考, 我不该抱怨钟宇杰的“多事”, 可是几经努力我真的找不出错在哪里!于是我定了定神, 想随便找个理由把这个问题糊弄过去或把自己真实想法告诉他们。如果把真实想法告诉他们, 他们会不会对老师的印象大打折扣!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逼迫着我应当对学生如实相告。“对不起, 同学们, 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请允许我回去思考!”此时的课堂格外的与众不同, 似乎有声音冒出, 但是全然没有进入我的耳朵。

我回到办公室, 经过冷静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然后又飞一般地冲进教室, 向钟宇杰和其他同学解答这道题。“同学们请看, ‘除数不变 (不为零) , 被除数与商’, 直接理解这句话可知变量为被除数与商, 根据被除数、除数与商三者关系和定义可得yk=x (k≠0) , 其中y表示变量被除数, x表示变量商, k表示非零常量除数”。当我讲完准备悄悄溜走的时候, 同学们给出了热烈的掌声, 经久不息, 学生的掌声是对我的认可与鼓励, 此刻我心中不再有顾虑, 却增加了一份师生之间彼此的信任感和为人师表的责任感。

其实,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首先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人会犯错误, 教师是人, 所以教师也会犯错误, 但是当教师犯了错误之后, 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应当与非教师人群有所不同。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特殊群体, 教师要敢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多一些真实, 少一些浮躁与虚伪, 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信任了老师才能接受老师的授业, 接受老师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的坦诚和敢于承认错误的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为学生良好品行的树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人云, “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现代学生的见识非常广泛, 学习渠道也非常的多, 对某些问题或知识的理解不见得比老师差。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绝不可打压, 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的观点, 教师要给出中肯的评价和明确的评判, 对于教师也拿不准的观点, 可以通过教师交流或者借助网络进行分析得出明确的答案, 并对学生如实相告。

7.四字成语故事-天马行空成语故事 篇七

天马行空成语故事

【出处】汉·班固《汉书·西域传》。

“伊犁马”产于我国新疆境内的伊犁河一带,此马长得骠悍勇猛,毛色细腻美观,非常名贵。它的四条腿结实有力,行动敏捷,特别擅长跳跃。它是优良的轻型乘用马,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人称它为“天马”。

汉朝时,西域的大宛国也出产一种名马,被称为“西极天马”,传说大宛国峤山上有匹神马,可以“日行千里”。因为“西极天马”跑得神速,故称之为“天马行空”。

最早将大宛国出产天马的消息告诉汉武帝的是张骞。汉武帝获悉后,立即派人带着金银珠宝和马匹,去大宛国换天马。可是大宛国王却不肯把天马献出,并且扣留下财物,并杀了使臣,把宝马藏匿在贰师城。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领兵讨伐大宛国,大宛国的大臣们害怕战争,就杀了国王毋寡,献出宝马3000匹。

天女散花成语故事

【出处】佛教经曲《维摩诘经·观众生品》。后秦鸠摩罗什译

传说,佛教的传播居士有一天正给众人讲佛经,宣佛法,他旁边侍立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都是佛祖释加牟尼的大弟子,其余弟子也围坐四周,虔诚听讲,并不时发问,他们的声音传到了天上,被聪明漂亮的天女听到了,她拨开浮云看到下面情景,就想:我不妨测试一下,看维摩的佛法和他弟子们的道行如何。

于是天女便飞到天国的花园里,摘了些天花来。她顺手撸下天花的花瓣,揣在衣兜里,待飞到他们头顶时,便把花瓣朝众人身上撒去。佛教有个规矩,修行时必定要六根清净,如果在人世间的各种欲望还未斩断的话,就算没有修到正果,必须继续修炼。天花花瓣撒落在人身上,如果经过人身而飘洒开去,就说明这人一心向着佛祖,有道行;如果花瓣附身,粘住不飞,那就说明这人佛心不坚定。

大家突然看见天上飘落大把大把的花瓣,都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纷纷抬头向上看去。经天女一折腾,果然那一大群能说会道的弟子们身上全粘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瓣,惟有文殊和普贤身上却清清爽爽,连花粉都不曾沾衣。只有维摩居士明白其中的底细,他不动声色地微笑着。这时天女现出身形,并说明了原因,那一大群弟子听后都感到很难为情。维摩出来打圆场了,他说:“普贤和文殊跟着佛祖释迦牟尼修炼了多少年,才达到这个地步,你们大家要努力才是!”大家都点头称是。

无事生非成语故事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

黄雀、蚊子、酱蛆在一条小河附近邂逅,它们互相交谈起来。

黄雀是很喜欢炫耀的,趁这个机会,它“叽叽喳喳”地说开了:

“不是我夸口,我生活得真是够潇洒的,平时,自由自在的飞行,有的吃,有的喝,每年新粮一成熟,那些种庄稼的人家还没有尝到新粮的味道,我早就吃够了。”

蚊子也不示弱,黄雀一住嘴,它便“嗡嗡”地嚷开了:

“吃新粮有什么希罕的,我吃的可是营养丰富的人血,而且,想吃什么人的血就吃什么人的血,为了这口福,我什么地方没去过?这你们谁也比不了。”

酱蛆看它们两个各自显示自己有能耐,它也心有不服:

“你们都自以为最有本事,可是你们根本没想过,那不过是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不同罢了。比如我,每当酱熟透了的时候,还不是我先尝鲜!你们只管吹自己吃新粮,喝鲜血,那是因为我们大家口味不同。”

“黄雀,如果给你鲜血,你能喝吗?蚊子,如果给你新粮,你也享受不了?依我看,最香的还是新酱呢。”

“说得有道理!”不知谁插进一句。

它们三个回头一看,原来是水里的老鳖也耐不住寂寞了。

老鳖在水里已经听了好一会儿了,实在忍不住,便插了一句。这时,老鳖索性摇摇摆摆地爬上岸来,走到它们身边,说:

“黄雀只知道说吃新粮的骄傲事,怎么不提挨打的事,不是常有孩子拿弹弓打你吗?”

“还有蚊子,你只说你能去千家万户,喝很多人的血,听起来你真是够神气的,可怎么没听到你说很多次差点被拍死的险况呢?”

“至于酱蛆就更不用吹牛了,人们每次打酱的时候,你们就无处躲无处藏的,你至今还好好的活着纯粹是侥幸,还炫耀什么呀!”

8.四字成语故事-火中取栗成语故事 篇八

讲的是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香气扑鼻,但是有火不好拿。于是猴子灵机一动对猫说:都说猫是胆小鬼,这回看你敢不敢把栗子拿出来。小猫为了证实自己的勇敢,便把爪子伸到火里去取栗子。爪子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烧焦了,痛得它大叫,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机把栗子吃掉了。

这个成语出自法国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比喻替别人冒险吃苦,自己却得不到好处。

见怪不怪成语故事

宋代有个文学家写过一篇《姜子家猪》,记载了一个奇怪的故事。

有个叫姜七的人开了一家客店。这年春天,姜七隐约听到后院有人的哭声,开门去看,却又没有声音。有一天,五个客人住店。半夜里,他们听到了悲悲切切的哭声。他们循着哭声来到猪圈旁边,原来是一头老母猪在哭。有个客人喝道:畜生,为什么在此作怪?母猪说人话:我本是姜七的亲母……客人们大为惊奇,那母猪继续说:我生前以养猪、卖猪为业,靠此发家……母猪突然翻了个身坐起来:我死之后,受罚投生为猪,如今后悔莫及……第二天早晨,客人们把昨夜见到的事告诉姜七,劝他奉养那头老母猪。哪知姜七恼怒地说:畜生的话何足为信!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两天后姜七突然发病,他怀疑母猪作怪,叫人把它杀了。没过几天,他就死了。

成语见怪不怪,意思是,遇到怪异的现象而不惊怪,要冷静对待。

火树银花成语故事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诗,描绘它的情形。

他的元夕诗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四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地描写出来,好象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9.石磊/张白羽士隔一年,刮目相看 篇九

他们每做一个动作,都有人拿手机出来偷拍,从去年开始,他们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实力派明星,无数少年暗自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走到赛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人叫他们的名字。我站在人群中,清楚地记得2007年的全国锦标赛上,在侯寅山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张建新老师喊出石磊/张白羽的名字,示意他们作为替补踏上决赛的地板,那一刻俩人脸上充满惊讶和紧张的神情。到了2008年上海的世界杯拉丁舞,成为唯一一对中国选手站在舞池中央后,石磊紧紧地拽着张白羽的手,那时候他们还没预料到自己蜕变成明星选手的日子开始了。而现在我眼前的石磊/张白羽,仿佛已经开始习惯这一切——人生很长,要做的还很多

在他们身边还有一些选手在做热身,石磊和张白羽不时停下来看看别人的套路状况,然后互相说两句话,又开始投入练习。他们做完一套伦巴动作后,我问张白羽,今年第一站比赛马上开始了,现在是什么感觉?她笑着说:“紧张啊,第一站啊,谁不紧张啊,大家都想有个好的表现。”我注意到她淡绿色的服装,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裙子,表示这是她的幸运服装,“不是新做的,在去年大奖赛上海站的时候就穿过了。”

不过这套衣服只穿了一个下午,晚上的A组拉丁半决赛和决赛,白羽换了一身枣红色的绒面裙子,胸前布满小钻,下半身是粗条流苏,很符合她的舞蹈风格。经历了下午三场拥挤的预赛和复赛,晚上的比赛很激烈,但是石磊/张白羽似乎并没有特别兴奋。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人们全程关注的重点,在评委眼中,比赛中只要有别的选手近过他们的身边,就能发现石磊/张白羽的动作是那么干净和实在,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

赛后问他们觉得今晚的表现如何,白羽坦白说:“其实不是那么好,可能是因为太累的缘故,这些日子练舞有点疲惫。”至于别的选手的比赛状况,他们也心里有数,“今晚王为/陈金、范文博/陈世瑶、侯垚/庄婷表现都不错,尤其是王为/陈金。”

第二天,石磊/张白羽的比赛从早上10点多开始,他们一早就化好妆穿好衣服来到赛场。这天比的是青年拉丁A组,属兔的石磊和属蛇的张白羽很快就要从这个组别的比赛“退役”了,所以好好享受吧。

和昨天的些许紧张不同,从一开头石磊和张白羽就显得非常轻松,在后台不断与人开玩笑,还边喝水边到处看看。比赛开始后,他们没有和别的选手一样站在评委面前,而是选择了离观众席最近的位置,每跳完一支舞都衷心地、深深地向观众鞠躬,他们似乎要告诉大家,这一天舞蹈只为你们而跳。

比赛的间隙,白羽在化妆间补妆,脖子上挂了条毛巾的石磊跑到场边来为孙看/谢欣呐喊助威,看着他的这对同学获得了青年B组拉丁舞冠军。在自己的比赛中,他们也一路领跑,当之无愧地成为青年A组拉丁冠军。“今天的比赛比较放松,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石磊笑着说。这时候有人走上来恭喜石磊/张白羽,他们开心地说了声谢谢。

10.四字成语故事-水深火热成语故事 篇十

水深火热成语故事

战国时,燕王哙改革国政,把君位让给相国子之,将军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发内战。

燕国大乱,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燕。燕国百姓对内战不满,不愿出力抵抗齐军,出现“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国百姓反而给齐军送饭递水表示欢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国国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

这时,齐宣王向正在齐国游说的孟子请教,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它,到底该怎么办?”孟子回答说:“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反而很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并不高兴,”孟子又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

孟子举了这两个例子后指出:“当初齐军攻入燕国,燕人送饭递水表示欢迎,那是因为燕国百姓想摆脱苦日子;而今如果齐国进而吞并燕国,给燕人带来亡国的灾难,使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他们必然会转而盼望别国来解救了!

水落石出成语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在被贬嫡黄州时,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气壮山河成语故事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

可是,钦宗非常惧伯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金军使者来谈判时,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

但是,金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甫下。这年底,金兵抵达开封城下。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营中乞求投降。

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称宋高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

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专权而被罢职。赵鼎对他很警惕,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门就没有立足之地。

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反对。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信任。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

11.四字成语故事-光彩夺目成语故事 篇十一

石崇是西晋时有名的大富豪,他当过很多官,先是县令,后出任武帝的侍从官,在51岁时又出任荆州刺史,为了敛取财富他甚至让士兵抢劫路经的客商,这样终于取得了大量财富。

而当时的后军将军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他也是个大富豪。

石崇和王恺都要争做第一富豪。于是,两人都竭力用最华丽贵重的东西来装饰自己的车辆和衣冠。

晋武帝知道王恺和石崇争豪斗富,就经常资助王恺,赏赐给他一些珍奇宝物。

有一次,晋武帝把一株2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了王恺。这株珊瑚树枝条繁茂,十分罕见。王恺得意非凡,以为靠它可以比赢石崇了。

一天,王恺故意把这株珊瑚树拿给石崇看,并不断地夸耀。石崇看了,冷冷一笑,拿起一柄铁如意,猛地一击,把那珊瑚树打得粉碎。

王恺既惋惜,又认为这是石崇妒忌自己有这稀世之宝才故意毁掉珊瑚的。于是,声色俱厉地嚷道:“你这是干什么?这宝物是皇上所赐,看你如何赔偿?”

石崇不以为然地说:“这样的珊瑚,有什么稀罕!我马上赔你一株更好的就是。”

说完,他命家人取出所藏的珊瑚树,让王恺开开眼界。

家人一下子搬出几十株珊瑚树,有高三尺的,有高四尺的,枝条、树干无与伦比、光彩夺目的就有六七棵,而跟敲碎的差不多的,那就更多了。

王恺看后,惘然若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老生常谈成语故事

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小名气。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耳里。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考虑了一会几,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何虽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的职位比周公还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惧伯你的人却很多,这恐怕不是好预兆。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阿!”管辂接着又说:“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邓飓一旁听了,很不以为然,连连摇头说:“这都是些老生常谈,没什么意思。”何宴脸上铁青,一语不发。管辂见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宴、邓辂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管辂知道后,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难怪有如此下场啊!”

安贫乐道成语故事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意指,颜回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

12.成语寓言故事 篇十二

成语寓言故事1

螳螂捕蝉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成语寓言故事2

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成语寓言故事3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成语寓言故事4

察见渊鱼

战国时期隰斯弥去见当时的齐国大夫田成子。

田成子和他登上高台向四周眺望。东、西、北三面的景物尽收眼底,但是向南一张望,只是看到一片树枝、树叶。

原来隰斯弥就住在田成子的附近,是隰斯弥家的树木挡住了视线。

田成子虽然没有说什么,但隰斯弥想到田成子当时专权朝廷,而且正在阴谋篡政,于是感到十分不安。回家之后,马上就命人将遮挡住田成子家南面视线的树木尽都伐掉。才砍了几斧子,隰斯弥又命停止砍伐。

他的管家对此十分不解,就问隰斯弥:“你命人砍去这些树木,怎么才砍了几斧子又命停止下来呢?”

隰斯弥说:“古代有句谚语叫知渊中之鱼者不祥。田成子最近要阴谋篡政,如果我突然伐掉这些树木,那就是说我对他最近的举动有所察觉,那我就危险了。我不伐树没有什么罪,如果我知道田成子的隐私,那么我的罪就大了,所以还是不伐为好。”

后来,人们用“察见渊鱼”来比喻探知别人的隐私。

成语寓言故事5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丑妇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不仅相貌难看,而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寓言启示: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成语寓言故事6

东汉末年,刘备被吕布击败,被迫投降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看到刘备是个英雄,主张趁机杀掉刘备,以免后患,但曹操不听。吕布被曹操消灭后,刘备借口截击袁术,率几万人马离开了曹操。程昱闻讯乘机劝阻曹操说:当初我让你杀刘备,你不肯,现在又给他兵马,让他单独出兵。你这是放老虎回山林啊!果然刘备在击败袁术后,占据徐州,自立门户了。这个成语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成语寓言故事7

有一匹年轻的.千里马,等待着伯乐来发现它。

商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远走他乡吗?

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商人驮运货物呢?

士兵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驰骋疆场吗?

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普通士兵效力呢?

猎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捕获猎物吗?

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去当猎人的苦力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匹马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机会。

一天,钦差大臣奉命来民间寻找千里马。千里马找到钦差大臣,说:我就是你要找的千里马啊!

钦差大臣问:那你熟悉我们国家的路线吗?马摇了摇头。

钦差大臣又问:那你上过战场、有作战经验吗?马摇了摇头。

钦差大臣说:那我要你有什么用呢?

马说:我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钦差大臣让它跑一段路看看。

马用力地向前跑去,但只跑了几步,它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你老了,不行!钦差大臣说完,转身离去。

启示:千里马是一步一步跑出来的,不是自以为是就是。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努力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积累能量,为未来打基础!别把今天的一次拒绝,变长明天的后悔,等到老了跑不动了再觉遗憾!

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文化,过去的辉煌都已成为历史和回忆。所以,昨天怎么样不重要,关键是今天做了什么,明天会怎么样?

成语寓言故事8

民间传说,宋代大奸臣秦桧为了投降金朝,在家里和老婆王氏密谋定计,准备害死民族英雄岳飞。后来秦侩死了,没过多久儿子也死了。王氏请来道士为丈夫和儿子招魂。道士在作法事时,看见她儿子和丈夫戴着枷锁,正在地狱里受苦受罪。秦桧还叫道士带话给王氏说:东窗事发矣!(当初在东窗下面密谋陷害岳飞的事情败露了)。这个成语比喻密谋败露,罪案发作。

成语寓言故事9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能理解猴子们的意思了,猴子们也很得老人的关心。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一听,早上的栗子又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成语寓言故事10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成语“邯郸学步”就是从这个故事概括出来的。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学习上只知生硬地摹仿,而不是去借鉴创新,结果非但学不到人家的长处,反而把自己的长处也丢掉了的人。

【汉字】邯郸学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基本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贬义词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近义词】西颦东效、寿陵失步、东施效颦、邯郸匍匐、衣冠优孟、寿陵匍匐

【反义词】择善而长、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成语寓言故事11

鹬蚌相争的故事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量体裁衣的故事

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

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买椟还珠的故事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南辕北辙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

成语寓言故事12

管理秘诀

狮子派豹子去管理一个部落。豹子每天勤勤恳恳,早出晚归,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就连一只山羊每天吃几斤草都亲自审批。由于豹子精力有限,经常顾此失彼,惹得部落里的动物怨声载道。

“你这么管事怎么行!”狮子望着憔悴不堪的豹子说。

狮子决定带一带豹子。它找来了老狼、狐狸,当着豹子的面给它们布置了任务,然后就和豹子下起了棋。

“大王,”豹子不安地问,“狐狸和老狼能管好部落吗?”

“管不好就吃了它们。”狮子微笑着说,“记住,管理无须事必躬亲,而应主要靠逻辑和打手。”

成语寓言故事13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成语寓言故事14

不宜歌唱

蚯蚓:“阁下早上好!”

公鸡:“不好。肚子正饿呢!”

蚯蚓:“饱吹饿唱。阁下正好可以引吭高歌呀!”

公鸡:“是啊,我唱完歌了,你成土行孙跑了。我这顿早餐找谁要去?”

蚯蚓:“阁下真的要吃我吗?”

公鸡:“也只有如此了。经验告诉我,在追求的目标到手之前是不能唱歌的!对不住了,兄弟!”

成语寓言故事15

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这则成语的唳是鸟叫。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谢玄传》,坚众奔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13.四字成语故事-无能为力成语故事 篇十三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

春秋时,齐国的齐顷公曾派兵进攻鲁国,包围了鲁国北部的小城龙地。齐顷公有一位宠信的将领卢蒲就魁,他想争夺战功,就首先去攻击龙地的城门,但龙地的守兵很英勇,经过一番厮杀,反而把他抓住了。齐顷公非常着急,赶忙派人送信说:“你们别杀死卢蒲就魁,我答应不进入龙地,愿意与你们讲和。”可是龙地的将士们不听,将卢蒲就魁杀死,并且将尸首放在城墙上,让城外的齐军观看。为此齐顷公十分气愤,他亲自击鼓督战,齐军拼死作战,爬上城墙,只用三天时间就攻入龙地,接着又占领了巢丘。

卫国和鲁国比较友好,卫侯眼见鲁国受到侵犯,便派孙良夫、石稷等领兵前去援救。

卫军在路上与齐军相遇。石稷看到齐军很强大,心里害怕,打算撤兵回去,但孙良夫不同意,说:“出兵救鲁,还没有打一仗,遇到敌人就回国,怎么向国君交待呢?现在既然已经遇上敌人,就该攻击他们。”卫军与齐军交战不久,便败下阵来。石稷说:“再打下去恐怕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如果损失了军队,回去无法向国君交待。请孙先生先带军队撤退,我先抵抗一阵。”

孙良夫撤退了,齐军却咬住不放,幸而新筑人仲叔于奚阻止了齐军,救出了孙良夫,使他免于遭难。

孙良夫回去,不肯罢休。他跑到晋国去请求援兵。正巧鲁国也派大夫臧孙件来求救晋侯。当时晋国的中军统帅是克,他掌握着晋的朝政。克本来就与齐顷公有怨仇,他向晋景公请求率兵去援救鲁国和卫国。

晋景公同意,说:“就用700辆战车的兵力吧!”

可是,克嫌战车数量太少,请求晋侯再多派一些。他对晋景公说:“700辆战车,这是从前晋文公时候‘城摧之战’的战车数目。那是因为有晋文公那样的英明国君,还有像先殓、狐偃那样机智的大夫,所以才取得胜利。可我呢?与他们相比能力远不如他们,我就是做他们的仆役恐怕还不够格呢,所以我要求派800辆战车!”

晋景公答应了克的要求,派了800辆战车给他,让克率领中军,土燮辅佐上军,栾书指挥下军,韩厥为司马,浩浩荡荡地向齐国开去。

齐顷公与克在靡弃山下摆开战场,你来我往,20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晋帅克腿部受了重伤,想要退却,他的战车的御者解张说:“我背部中箭,折断箭杆,未取箭头,继续驾车,哪敢说受伤。全军都在注视着我们,努力吧!”说完提缀击鼓,飞一般冲向齐阵,三军备受鼓舞,一拥而上,大败齐军。

晋国打败齐国后,齐国献出许多宝物,并割让大片土地,晋齐双方并在爱姜结下盟约。

五尺之童成语故事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

战国时,滕文公以仁政待民,国风清明。楚国的学者许行带领弟子来到滕国,希望成为滕国百姓,他宁愿和弟子穿着粗布衣服,织席贩履为生。滕文公宽厚地给了他们一处宅院。

过了一阵子,许行对滕文公开始不满意了。他说:“滕文公还不算贤明,贤明的君主应该和百姓一道耕田种地……”另一位学者陈相,很赞成许行的话,便去对孟子说了。

孟子却反问陈相说:“许行的饭锅是自己造的吗?他的农具是自己做的吗?他的衣帽是自己缝的吗?”

陈相说:“都不是自己做的,是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百姓有百姓的事,国君有国君的事,如果一件件东西都要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才能使用,国君就得率领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我看许行讲的是邪说,不应该相信他……”

陈相辩解说:“不过依照许行的话去做,市场上就不会有欺假的行为,价钱公平一致,即使是打发五尺之童去买东西,也没有卖主欺他;布匹、丝绸长短一样,价钱便一样;麻线、丝绵轻重一样,价钱也一样;鞋子大小一样,价钱也一样。”

孟子开导陈相说:“你说的不对呀,价钱一样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各种物品的质地不同,有好有次,所以价钱就应该有高有低,假若不分优劣一律划为同样价钱,那样会使天下发生混乱的。你想一想,好鞋和坏鞋卖同样价钱,谁能高兴呢?许行的话是虚伪的,照他的办法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木石人心成语故事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夏统传》。

夏统是晋朝一位多才多艺的隐士,才学渊博,能言善辩,名扬四方。许多人都想请他做官,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一次他到京城洛阳,太尉贾充想利用他的才学和名望来扩大自己的势力,于是就劝他到自己身边来任职,不想也被他婉言谢绝了。贾充不甘心,他调来整齐的军队,装饰上华丽的车马,吹着响亮的号角,从夏统面前走过。贾充对夏统说:“如果你同意到我身边来做官,就可以指挥这些军队,乘坐这样华美的车子,那该多么让人羡慕啊!”

夏统对眼前豪华显赫的场面就像没有看见似的,一点也不动心。

上一篇:临河乡中心校关于安全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2分钟开学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