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活动记录(精选14篇)
1.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篇一
西河中学德育活动记录(二)
作者:黎明华点击数:1005加入时间:2008-3-31 11:40:12
一、活动时间:2007年10月1日——2007年10月7日
二、活动主题:礼仪、礼节、尊重
三、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会礼仪、学会礼节、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进一步规范师生的行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四、系列活动:
第六周(10月1日—7日)教育活动记录:
利用国庆节长假期,对学生进行家庭礼仪教育。
1、每日起床后,向父母问“平安”,上学前梳头、整装,离开家时向父母告别,放学回家向父母打招呼。
2、在家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家庭成员有病时,要探望问候。
3、在家接待客人,做到一起立,二请坐,三倒茶,四交谈,五送客,来客与父母交谈,主动回避,老师家访时,如果老师要自己听情况,自己要坐在老师身旁,静听老师与家长的谈话内容。
4、向外打电话时做到:一不拨错电话号码(如果拨错了要说:“对不起,拨错了号码”)二说“你好,三自报姓名,四请帮助叫XXX接电话,五通话时语调柔和,吐字清楚切忌罗嗦。六通话结束后应该说:“再见”。
5、自己接电话时做到:一说您好,二说请问您找谁,三对方是找别人时,应说:“请稍等,我去找他”,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应说:“他不在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2.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篇二
一、科学区域活动的含义
科学区域活动为教师依据幼儿个体性发展情况,并结合具体的教育规划而科学设定的幼儿活动环境。这一过程有目的性的放置设施与材料,并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选择性。一方面,科学区域是按照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来划分的,活动材料的选择服务于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幼儿在无任何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完全依照个人兴趣与意愿;另外,科学区域与集体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差别,一改固定模式为多样化的、合作性的多人学习过程。
二、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记录方式的探讨
首先,所选的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区域设置合理化的分析。在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记录时,要写明幼儿自主探索、创作结果及实现方式(即玩法)等方面。借助于记录,教师便能够对区域中幼儿实际参与的情况有所了解,进而对区域设置合理性有所掌握。当幼儿对某个区域接连不断地进行参与时,则设置合理化程度高、难易适中、玩法贴合幼儿个性;当某区域几乎没有幼儿进行参与时,则表明其玩法、材料及布置形式有待于改进。例如,在进行《小问号》区域游戏记录过程中,采用简单的圆圈、线条等形式设计了为期2周的幼儿活动记录表,分别做出了区域名称、参与班级、参与幼儿名字所属框,幼儿若参加此区域游戏,便在归属班级、名字后打上对勾,以此便能够直观统计出哪个种类幼儿参与最多,哪个区域几乎没有人参与。当所设计的区域参与人数很少时,安置材料甚至游戏内容便要适当调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幼儿层次较为多样化时,要对区域材料和游戏难度适当增加,尽可能兼顾所有幼儿。
其次,记录表的设计应直观、形象。一方面,要使幼儿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如,在《这些车如何启动?》区域中,为幼儿设置了电池驱动、回力汽车、手推汽车及拉绳汽车,旨在让幼儿进行启动,将感受记录下来。我们依据这一模块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启动方式汽车的粘贴画,让幼儿自主选择、粘贴并记录感受。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记录表有助于幼儿概括能力、整合能力的提高。
再次,所选的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展开指导。在同一份幼儿活动记录情况表中,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幼儿活动情况都包含,这就表明幼儿能力差异十分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记录表制作时,应本着便于观看、方便比较的原则,以简明、清晰的绘制风格来完成,尽量能够对幼儿学习能力、实践结果进行充分反映。另外,完成记录表后,合理的总结与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制订《谁跑得快?》记录表时,幼儿1制订的记录表线条粗糙、十分不争气,这从侧面反映了其观察能力差、缺乏耐心的缺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指导,而幼儿2字迹工整、线条规范,说明他能够耐心、细致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对其自主学习成果进行鼓励,使其继续投入其中。
最后,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记录。幼儿完成科学区域自主活动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良好机会。然而,很多教师对此活动意义没有形成充分认识,他们为了简化记录过程、保证活动进展,便为幼儿提供记录模板让其模仿。这样一来,幼儿真实的学习成果便不能够得到体现,尤其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来讲,其差异更是无从体现。如,在《我是小记者》区域中,幼儿需要对身边人进行采访,对其工作名称、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表上,有的幼儿以绘图的形式记录每个被调查者的工作信息,描绘详细、生动,有的幼儿用符号结合文字的形式来表达。
总而言之,科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与培养幼儿创新性、主动性要求相适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十分关键,其对于记录方式的选择及记录表的制订关系到幼儿表现主观思想的完善程度。本文从科学区域活动的含义出发,主要对记录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区域设置合理化的分析,要直观、形象,要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展开指导,并尽可能采取不同的记录形式等。
摘要:科学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早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随着人们对儿童教育关注度的提高,已经在很多幼儿园教育中得到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的一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科学设置好活动内容、布置材料,而且要合理设计幼儿记录方式,以便反映幼儿自身能力,为教师教育提供关键性的指导。
3.科学活动记录例谈 篇三
一、猜想: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为了了解幼儿关于“什么纸适合做风车”的原始想法,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什么纸适合做风车?”幼儿不仅选择了自认为最适宜做风车的纸,还说出了很多理由,如“我们每天喝的牛奶袋是锡纸做的,很滑,很结实,做风车一定很好。”“我们家的挂历纸不厚不薄又光滑,用它做风车一定转得快。”“报纸做的风车应该转得好吧,我家有很多报纸。”“绉纸又轻又软,风轻轻一吹它就会动,所以,绉纸应该最适合制作风车。”“我觉得手工纸结实,一定适合制作风车。”
幼儿的猜想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他们记录猜想的内容,以便他们根据猜想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虽然绘画是常用的科学记录形式,但在本次活动中,如果要幼儿将猜想的绉纸、宣纸、手工纸、报纸等画下来却很难,即使画出来,其他人也很难分辨。于是,我们选择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即将猜想的纸张贴在个人试验记录的猜想栏中(如图)。用实际的纸作记录,不仅具体形象地表达了猜想的内容,还减轻了幼儿记录的压力。
在将个人猜想记录汇总到集体猜想记录时,我们也同样运用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如图),统计选择各种纸的人数。结果,有人选择宣纸,有人选择手工纸,有人选择挂历纸……那么,到底哪种纸最适合做风车呢?
二、幼儿个体探究和记录:我猜想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吗
每个幼儿都根据自己选择的纸采用同样方法制作了风车,风车摆得琳琅满目。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问:“你用什么方法证明你选择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呢?”幼儿说:“我们从操场的这头起跑,一起停下来后,如果哪个风车转的时间最长,哪种纸就最适合做风车。”于是,幼儿站在起跑线上,教师一声令下,他们一起跑起来。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的绉纸风车怎么一点都不转啊?绉纸太软了,风叶都折到后面去了。”“奇怪,我的瓦楞纸风车怎么不转啊?”“我的也不转,是不是瓦楞纸太硬了?”“牛奶袋锡纸风车也有些硬,跑快了才转,跑慢了就不转了。”“宣纸风车太软,纸太薄,有时转,有时不转。”等孩子们一起跑到终点时,只有手工纸和挂历纸制作的风车在继续转,其他纸制作的风车都已经停止了,有些风车如瓦楞纸风车、报纸风车甚至都掉在地上了。
孩子们重新试验了一遍,结果还是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探究结束后,我请幼儿将自己的试验结果记录在个人记录表中。那么选择什么方法来让孩子记录呢?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们想,如果采用绘画记录让幼儿画一个能转动和不能转动的风车,一是所需时间比较长,而且幼儿停下来绘画会打断探究过程;二是风车转动的状态也不好表现,受幼儿绘画水平的局限,可能有的幼儿画不出转动的风车,或者画出来的风车只有幼儿自己明白,其他人就看不懂了。这样的科学记录不仅不能帮助幼儿客观真实地记录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不能交流分享同伴的经验,还会成为幼儿的负担。于是,在该环节中,我们引导幼儿运用符号记录的方法,即用打“√”表示试验成功,选择的纸张适合做风车,用打“×”表示试验没有成功,选择的纸张不适合制作风车。
活动结果证明,这种符号记录的方法既形象直观,又便于幼儿观察和记忆,还减少了记录的时间,保证了探究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三、小组记录: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
虽然在个人探究环节中,幼儿已获得了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的经验,但这个环节主要还是验证和记录幼儿个人的猜想,孩子们的经验并没有得到分享和提升,大家对于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也还比较模糊。为了对比各种纸制作风车的效果,从中发现规律,我们在每个幼儿试验后进行了小组探究、记录及经验共享活动。
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人当组长。孩子们先以小組为单位分散探索,然后进行小组记录。组长负责将幼儿的试验结果汇总在小组记录表上,在最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在不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结果第一组幼儿的汇总表表明手工纸和挂历纸最适合做风车,而其他的纸都不适合。而第二组的探究结果则是手工纸、挂历纸和报纸三种纸最适宜制作风车。
四、集体记录:发现问题,反复试验,解决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为了共享经验,我们将两组不同的结果合在一起进行集体分享。如我们所料,幼儿在分享中果然出现了新问题。第一组幼儿认为报纸不是制作风车最适宜的材料,因为它太软。而第二组幼儿则认为报纸也是做风车最适宜的材料之一,因为它能转很长时间。那么到底哪一组的结论正确呢?于是我们请两组选派代表重新试验。试验的方法是用报纸、挂历纸、手工纸制作风车,然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跑向终点,看报纸风车是不是和其他风车一样转的时间很长。试验结果证明报纸风车转的时间很短。
那么第二组幼儿的结论又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了解我们得知,因为第二组的小组长从一开始就猜测报纸是最适宜做风车的,而在他制作和试验报纸风车时,报纸风车也确实转得较好,所以他就记录报纸最适宜做风车。这样的记录结果带有幼儿的主观意愿,但教师并未直接点破,而是引导该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再次试验,以事实来说明问题。
在两组幼儿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幼儿进行全班集体记录。集体记录仍然运用实物记录和符号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在每种纸张下面用“√”“×”表明它们是否最适宜制作风车。我们还引导幼儿在“最适宜做风车的纸“一栏中贴上手工纸和挂历纸这两种材料。
4.东郊中学素质教育活动记录 篇四
活动时间:8月27日---8月29日
活动地点:东郊中学
活动人员:校领导、班主任和七、八年级学生
活动题目: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活动内容:
一、8月27日下午我们动员学生除草,全体师生劳动热情高昂,积极肯干展现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优秀传统。
二、晚上6点篮球比赛和拔河比赛调动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了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争意识
三、8月28日上午的果园参观,帮助学生认识植被,了解农民的艰辛与收获。
四、下午播放爱国题材的电影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篝火晚会的精彩表演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能力和特长。整个基地充满了欢乐之声。
5.玉丰中学廉洁教育活动记录、实录 篇五
廉 洁 教 育 活 动 记 录
《敬廉崇洁》活动实录
时间:2012年3月7日 地点:学校会议室
一、活动主题 敬廉崇洁
二、活动目标
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无论他们今后从政、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职业,都应该从根本上懂得敬廉崇洁的价值,在头脑中根植敬廉崇洁的理念,使清正廉洁成为其立身立业之基,使敬廉崇洁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之源。
通过活动,培养小学生远大理想和高尚人生信念,引导学生形成敬廉崇洁的美德,从小培养公民敬廉崇洁的道德观念,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和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廉政警句。
(2)教学生唱会歌曲《八荣八耻正气歌》。(3)有关反腐倡廉的电影和书籍。
2、学生准备
(1)每小组收集一个古今我国贪官污吏祸国殃民的事例和一个古今我国清官廉洁拒贿的事迹。
(2)调查了解本班同学们中间廉腐情况。
四、活动时间
2012年3月7日
五、活动过程
一、欣赏书画,引入廉洁。1、出示漫画:
(1)请看右边的这幅漫画。(2)这些硕鼠正在做什么?
(3)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像这些硕鼠,这是怎样的人呢? 2、这里还有几幅书画作品,是老师从一本画册中选出来的,大家欣赏。这几幅作品分别是:《清趣》《荷香淡鲤爱清风》《厚德载物》和《出污泥而不染》。
3、你能明白这些作品都是在表达什么意思吗?
4、同学们,书画表达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不计个人私利的,超凡脱俗的品格。从古至今,我国有许多这样的廉洁的人。这节课我们以“敬廉崇洁”为主题来展开活动。
5、教师板书,学生齐读:从小树立敬廉崇洁的思想
二、说腐谈廉,激起爱憎。
1、硕鼠似的腐败分子狠挖国家的墙脚,西方国家的反腐专家对他们有郑重的忠告。请阅读学习《腐败导致导致死亡》一文(此文在《廉政教育读本》中册第27课)。
2、谈古论今说贪官。
(1)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腐败分子对社会的危害,请各小组讲一个我国古今贪官污吏祸国殃民的事例,并对这些贪官污吏的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2)不仅是我国,世界上其它国家也存在腐败现象,关于这一点,你知道什么?
(3)贪官污吏他们祸国殃民,恶贯满盈,末日将至也!等待他们的是人民的义愤,历史的审判,法律的制裁。以至有严嵩被削籍、抄家,后寄人篱下而死;有和坤挂练自缢而亡;有当今的胡长清、成克杰伏法毙命。他们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在惶惶不可终日中过生活,很多人不得长寿。不光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腐败会造成亡党亡国,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要严惩腐败分子。
3、谈古论今说廉吏。
(1)虽然如此,清正廉洁之人还是占主流。他们的故事人们广为传诵。在《史海览廉》这一单元里的第4课,有哪几个历史人物呢?
晏子
乐喜
田稷子贤母
公孙仪
诸葛亮
唐溪
(2)你最喜欢哪个历史人物呢?你最喜欢谁,就把他的故事多读几遍。在小组里讲讲你喜欢的故事。
谁能来讲一讲你喜欢的人物的故事,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晏子不坐新车和壮马。乐喜不接受宝玉。
田稷子贤母不要儿子孝敬别人送给儿子的黄金。公孙仪拒收甲鱼,才能多吃几年甲鱼。诸葛亮自报财产,死后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唐溪视收礼为收祸。
(3)我国古代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杨震拒贿》就是很著名的一个。教师也讲个这样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汉安帝时,杨震受任为东莱郡(辖今山东半岛大部)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县令王密迎谒。王是杨原先举荐的,对杨
感恩戴德,念念不忘,总想报答他,心想这回总算有了机会。夜里,王密怀藏十千黄金,悄悄来到杨震住处,双手敬上,劝杨震放心收下,说“夜深无知者”。杨震却一脸严肃,对王密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是无人知道!”王密仿佛突遭迎头棒喝,顿时清醒过来,羞得无地自容,连声感谢杨震的教诲,收起黄金离去。杨震严守“慎独”,“四知”太守的故事才流传到今。
(4)刚才我们说了我国以前时期的廉洁故事。其实,在我国现在的社会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官员,比如勤政为民,保持公仆本色的郑培民,用激情燃烧生命的牛玉儒,清正廉洁的楷模汪洋湖等。那么,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他们的故事。
(5)其实,国外也有很多在廉洁方面做得很好的,关于这方面,你又知道些什么呢?
(5)同学们被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他们是祖国的脊梁,奠定了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风范的的基石,撑起共和国坚实的大厦。
三、深入生活,实践廉洁。
1、在我们同学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小小“学生官” 竟然也“腐败”
(新华社 2001-01-15)据范女士介绍,她11岁的女儿张玲(化名)今年在成都39中上小学四年级,昨天一大早女儿就早早起床收拾准备外出。临走时,女儿神秘兮兮告诉妈妈:“这一期期末我当上了班上第四组小组长,今天我们组10个同学凑钱请我在塔子山公园吃烧烤。”范女士追问女儿为啥同学要请她,女儿神气地回答:“我是小组长,手下巴结讨好我噻。过春节时,他们还会送我礼物,请我吃肯德基哩。”
范女士说,女儿的言行让她感到不可思议,她搞不懂,一个小小的“班官”就可以如此威风,是不是成人的某些可怕东西出现在了学生娃娃身上?
昨日中午12时,记者和范女士终于在塔子山公园找到她的女儿张玲,只见几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正在给她敬饮料,“组长,组长”叫个不停,而张玲却端坐在一边慢慢享用,尽显“领导”姿态。“当上小组长,平时好处可多哩,他们会送我好吃的,还有礼物,就像当初我送组长、班长糖果、玩具一样。”张玲神气十足。
当记者问及为何这般尊敬“小组长”时,一位叫张欣的同学抢着回答:“她是我们的小组长,管收发作业本,旷课缺席考勤
等,权力可大哩!我们对组长好,到了关键时刻,组长会放过我们,给我们许多方便。”成都三小三年级二班的一位姓董的同学昨日向记者透露,他们班上竞选班长,有的同学竟为拉选票送同学东西,请同学吃饭,有的甚至还抬出父母的“官帽”。有的同学当了“班官”,不是想着为同学服务,而是为有人送礼物、糖果,被同学前呼后拥。
2、看了以上的案例,请同学在小组里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3、看来,有的同学认同张玲等同学这样的“官气”,有的不认同。请持相同观点的同学为同一阵营,呆会儿双方就“小学生当官该还是不该接受同学的吃请和拉票”为辩题展开辩论。
先请大家商量,你们组该用哪些有力的论据,如何组织语言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大家把意见进行整理和归纳。还要预设对方可能为怎样进行辩论。
在自己的阵营中,以四对四的形式进行模拟辩论。选出最佳辩手。4、各阵营选出的四个最佳辩手代表本组进行辩论。请双方分别用简洁的话作总结陈词。
5、通过刚才的辩论,同学们都认识到做班干部要本着为大家服务的思想,做好老师的小帮手,做好同学们的好榜样。有句老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同学们不管是现在当班干部,还是以后在社会上负责,都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看来,这腐败之风危害真大,连纯洁的小学生都深受其害。惩治腐败是多么重要的一项工作啊。
6、我班班干部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请大家自由发言。同学们,我班班干部作风优良,还有不少廉洁典范呢。我们来说说他们的事迹吧。
7、今日之我们,明日之栋梁,就从现在开始,大家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敬廉崇洁的思想根植在我们心中。
四、引经据典,深化廉洁。1、读警句。
正气来自苦学,廉政根于美德。这些廉史清官以廉洁为荣,是我国历史是闪光的一页。古人为了提倡廉洁从政,写下了很有意义的语言。我们来看下面的几则警句及其注释和解读。
(1)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春秋《诗经〃小雅〃小旻》
(3)贪得者害己,纵欲者戕生。
——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4)居官者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爱民不言惠,锄强不言威,事上尽礼不言屈己,钦贤下士不言忘势。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治本》
(5)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
——宋〃真德秀《西山政训》(6)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
——宋〃杨万里《见执政书》(7)廉者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明〃宋缡《古今药石〃卷上》
(8)守官最宜简外事,少接人,谨言语。
——明〃薛碹《薛文清公从政录》
2、谈理解。
(1)读一读以上的内容。
(2)把你的理解在小组里和同学说说。大家互相交流见解。
(3)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谈体会。可以直接说你对警句的意思的理解,也可以联系实际谈生活中你了解到的这样的现象。
3、以上都是我国古人写的廉洁警句,老师还搜集了几句现代人写的警句哩。(1)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周水平(湖北)
(2)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王浩(上海)
(3)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江湖贝(湖南)
(4)宁做清官甘苦一生,莫做贪官遗臭万年。
——马兴来(江苏)
4、同学们自己也搜集了这样的句子,请拿出来,在小组里和同学说说你的理解。
5、背警句。
(1)在以上的警句中,选择最喜欢的一两句背会,把敬廉崇腐牢牢记在心中。
(2)小组内互相背一背。(3)请同学背。4、写警句。
(1)学到这里,大家对廉洁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他和体会,能用一句话写出你心中的廉洁吗?拿出笔,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
(2)学生写。
(3)大家一定写出了凝练,富有哲理的句子,把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互相评一评。
五、课外延伸,扎根廉洁。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下面几部廉政电影:《十月的风云》《刘胡兰》《周恩来》《信天游》和《七品芝麻官》等影片。
2、同学们还可以找来《中国反腐史话》系列丛书来读。3、让我们高声齐唱《八荣八耻正气歌》结束这次活动。
《以廉洁为荣,以勤俭为本》活动实录
时间:2012年4月22日 地点:学校会议室
一、班会主题:廉洁文化进班级,以廉洁为荣,以勤俭为本。
二、班会目标:
1、本次活动使同学们知道清廉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永远的道德标准,增强学生以德立身、清政廉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2、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廉洁教育从我做起,防腐拒变,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努力学习。
3、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知道勤俭节约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勤俭节约的重要。
三、记录人:余巧义
四、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名人的案例。如:故事《唐朝宰相卢怀慎》、《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小故事》、《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贫穷的方志敏》。
2、《八荣八耻歌》、《学习雷锋好榜样》。
3、VCD故事片、无线话筒。
五、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导出主题:
合: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甲:廉洁文化进班级,以廉洁为荣,以勤俭为本,主题班会活动现在开始!
乙:全体起立,唱《八荣八耻》歌。
(二)认识廉洁人物
甲:廉洁自律,立身之本。
乙:反腐倡廉,众志成城。
甲:清政廉洁是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信、廉洁、正直。
乙:清政廉洁是一种个人修养,它要求人们遵纪、守法、不贪婪。
甲:惟有清政廉洁,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
乙:惟有清政廉洁,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
甲:从古至今,我们国家清政廉洁的人数不胜数。请听唐朝宰相卢怀慎的故事。
学生认真听讲。
乙:其实,清政廉洁的典范远远不止包拯一个,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同
学为我们讲其他廉洁人物的故事。(故事《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小故事》、《贫穷的方志敏》、《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
(三)学生讨论清政廉洁问题: VCD多媒体(播放):
故事1:《廉洁自律——人民的勤务员》
故事2 :《贪得无厌——腐败的下场》
乙:同学们,看了故事
(一)、故事
(二)中的两位主角谁做得对?为什么?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3、再次联系实际,导之以行,立志做个廉洁自律的人。
甲:看了故事以后我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呢?:
(四)争做廉洁公民:
乙:讨论了刚才的故事片,我相信大家一定有了答案了吧!其实,廉洁离我们很近。那么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应该用什么来约束自己,提醒自己呢?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甲:那就是诚信。做人要诚实,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古时候有一个寓言,一个牧羊孩子在放牧中觉得无聊,就说起谎来,让村民上山打狼,觉得好玩谎称“狼来了”。村民几次上山打狼,但都没有狼。到后来,狼真的来了。他拼命地喊:“狼来了,狼来了。”但村民不相信他了。结果狼把羊群都吃光了。
乙:是啊,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烧一片星空。
甲:的确,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整个海洋。
乙:播种诚信,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世界!
甲:廉洁是火,廉洁是松,有了廉洁事竟成。
乙:廉洁是镜,廉洁是灯,有了廉洁成英雄。
乙: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栽廉洁之花吧!请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六、班主任发言:
同学们,今天以“以廉洁为荣,以勤俭为本”为主题的班会开展得非常成功,同学们的热情使我感动。是的,清政廉洁,是你人生旅途中美丽花草的种子,只要辛勤的耕耘,就一定能绽放出美丽花朵;清政廉洁,是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拥有清政廉洁,你的世界会无限大,生活会无限好;拥有清政廉洁,你就会美丽到永远„„让我们心中时刻装着它——清政廉洁,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一名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公民,共同为我们构筑清政廉洁这座大厦而努力吧。
“百家讲坛”之中学生“廉洁修身”主题教育实录
时间: 6月30日 地点:学校会议室
6月30日,由学校德育办公室承办的“百家讲坛”之中学生“廉洁修身”主题教育在我校举行。学校党支委书记冯志全出席活动并作具体指导,学校师生共12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以“廉洁修身”为主题,采取“看《百家讲坛》,述百家见解”形式,组织学生观看《朱元璋反腐惩贪三大案件》短片,现场述谈观感体会。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工作,抒发感悟和启迪,从不同角度谈“廉洁修身”教育对大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现实意义,演讲的同学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扬廉洁正气,促社会和谐。
冯志全书记对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对加强“廉洁修身”教育的正确认识,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自觉培养廉洁、诚信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党员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廉洁自律,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出席活动的领导和老师向演讲的获奖选手颁发了奖状和奖品,并与全体选手合影留念。
6.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分别收集品管圈活动前我院2012年9月—12月和活动后2013年9月—12月的医院制剂配制批记录, 作为QCC质量管理活动的依据。
1.2 方法
1.2.1 组建品管圈
全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的介绍, 并进行品管圈工作的动员, 制剂人员自发报名参与组成品管圈, 共10名。通过全体圈员集思广益和投票表决确定圈名和圈徽, 并赋予其各自的寓意。
1.2.2 主题选定
品管圈活动前期, 结合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和检查评分标准对我部门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介绍, 全体圈员再结合个人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以脑力激荡方式提出当前工作中需解决的活动主题, 每个圈员按评分标准评分, 取平均数, 采用评价法确定排序第1位的“降低制剂配制批记录的填写差错率”为本次活动主题。主题选定及评分标准详见表1。
1.2.3 计划拟定
确定活动主题后, 圈长先行拟定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 写明计划进度、活动日程、人员分工等, 圈员一起讨论改进, 确定活动计划。
1.2.4 目标设定
设定本圈的圈能力为70%, 则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 (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27.32%- (27.32%×83.82%×70%) =11.29%。
2 结果
2.1 改善前差错分析
抽取2012年9月—12月批记录40份, 利用查检表[15]统计配制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得到批记录填写差错率为27.32%。绘制出改善前的柏拉图[15]。分析表明, 前三项主要问题占83.82% (80/20法则) , 填写格式错误是造成填写错误的主要原因。见图1。
明确主要问题后, 全体圈员共同回顾制剂配制过程中与主题相关的工作流程, 从人员、工作流程、批记录和其他等4个方面讨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通过特性要因图[15]表示, 主要原因包括:批记录方面, 设计不合理、填写要求未统一;人员方面, 业务水平较差, 缺乏培训。见图2。
2.2 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
将图2中影响批记录填写差错率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分析, 建立相应的对策方案, 从可行性、经济性和圈能力3个方面进行评价, 确定以下主要对策。
2.2.1 改进批记录设计及填写
按圈员提出建议, 综合GPP规范要求及检查细则重新合理设计批记录, 并完善填写说明, 制定标准作业书, 规范批记录中各项目的填写人员、方法、时间及格式等;加强设计批记录人员与生产人员的沟通, 及时对批记录进行调整与完善;填写批记录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按填写流程及时填写批记录。
2.2.2 上岗考核, 规范化培训, 加强业务培训
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进行全员培训和学习;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及老员工的定期培训中加强批记录填写培训, 帮助所有员工充分了解批记录填写的重要性;对批记录填写培训后人员进行考核。
2.2.3 调整态度, 相互监督
个别员工对批记录的填写不重视, 态度不认真, 需加强思想教育, 强化责任心, 并进行人员调整, 使专业尽量对口;所有员工相互核对并监督, 相互帮助、学习、交流。
2.2.4 严格检查物料及材料
由于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不全, 导致部分原辅料的信息填写不完整。因此严格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的材料, 并联系质检部门加强对物料的检查力度。
2.2.5 建立奖惩措施
定期抽查批记录, 统计差错率, 奖优罚劣,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分析差错原因, 通告制剂室全体员工, 避免相同差错再次发生。
2.2.6 鼓励合理化建议提案
鼓励所有圈员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提案, 并对建议被采纳的圈员给予一定奖励, 从而提高成员的参与意识和献策积极性。
2.3 效果确认
2.3.1 有形成果
抽取2013年9月—12月的批记录50份, 利用查检表统计配制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得到批记录填写差错率为2.13%。将2012年9月—12月的医院制剂配制批记录和活动后2013年9月—12月的医院制剂配制批记录进行改善前后的量化比较, 目标达标率= (改善后值-改善前值) / (目标值-改善前值) ×100%= (2.128 0-27.324 0) / (11.29-27.324 0) ×100%=157.14%, 达到预定目标;改善幅度= (改善前值-改善后值) /改善前值×100%= (27.324 0-2.128 0) /27.324 0×100%=92.21%。见图3。
2.3.2 无形成果
实施QCC活动前后, 分别就QCC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发掘问题等能力对圈员进行问卷调查, 并将变化以雷达图表示。结果表明, 本次QCC活动使圈员各方面能力均有较大提高。见图4。
2.4 标准化
QCC活动结束后, 对其中有效措施, 如批记录填写说明建立作业标准书, 长期执行, 保证批记录填写准确性。
2.5 检讨与改进
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检讨与改进, 具体内容见表2。
3 结语
7.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篇七
一、对不同年龄幼儿确定不同的记录内容
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科学内容和表达科学经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
例如同样是“自然角中的种植”,教师要求小班幼儿记录的内容是“种子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生长变化”及“植物在每个生长阶段典型的外形特征”,这些内容要求明确,易于小班幼儿操作。幼儿发现“今天,黄豆的种子发芽了,它的芽是绿颜色的”“黄豆长出叶子来了,叶子像桃心”等。到了中班,我们根据“在对比观察中感受植物各部分的不同,初步了解植物生长中的多样性”的目标,指导幼儿对不同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进行对比记录。为了引导中班幼儿发现植物生长中的不同状况,我们选取差异明显的植物来种植,并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如玉米和草莓,孩子们通过对比观察,找到了十几点差异。光叶子的不同就有不少:玉米葉子浅绿,草莓叶子深绿;玉米叶子是长形的,草莓叶子是桃心形的;玉米叶子边缘是光滑的,草莓叶子边缘是齿轮状的;玉米叶子摸起来光滑,草莓叶子粗糙。孩子们对这些特征一一加以记录,从中不仅发现了玉米和草莓叶子在颜色、形状、光滑度等方面的不同,也感受了植物的多样性。大班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强,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简单的逻辑关系,因此,大班“自然角中的种植”活动的目标是“能关注到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如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土壤、温度、阳光等”,记录也相应地侧重于这方面内容,如“种在土里和泡在水里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种在室内和室外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等等。为了让幼儿了解冬天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教师指导孩子们进行了“种在户外和放在暖气片上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的观察记录,幼儿发现室外的温度在零下,植物根本不发芽,而室内的温度在15℃左右,植物就能发芽、长叶、开花。通过对比观察和记录,幼儿获得了“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科学经验。
又如在“小蝌蚪变青蛙”的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与表现能力,教师指导小班幼儿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小蝌蚪长腿了”“尾巴没有了”“变成青蛙”。而中班幼儿记录的主要内容是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顺序和阶段,即“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消失,变成青蛙”。大班幼儿主要记录“蝌蚪到青蛙的细微变化以及各变化阶段需要的天数”。
实践证明,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记录内容,不仅能巩固幼儿的科学经验,还能发展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
二、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供不同的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特点,这决定了教师要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不同特点与结构的实验工具、材料及方法,以支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探究。
如在“植物长多高了”的活动中,教师为小班幼儿制作了形象直观的长颈鹿直尺,刻度用具体形象的水果图案表示。在制作直尺时,教师和孩子们讨论“什么水果放在长颈鹿直尺的下面,什么水果放在长颈鹿直尺的上面”。孩子们说“长在地上的水果如西瓜放在最下面”“长在藤上的水果如西红柿、黄瓜放在中间”“长在树上的水果如苹果放在最上面”。结果,孩子们在表达“植物长高了”时出现了这样的记录,“黄豆苗从西瓜长到西红柿又长到苹果了”,非常直观形象。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则提供了卡通直尺,每隔10厘米一个卡通图案,每个图案之间被分为10等份。中班幼儿在记录中说“植物的高度超过三个小动物,30多厘米了”,他们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表达既直观形象又逐渐趋于准确。大班幼儿具有简单的计数和计算能力,于是教师提供了数字直尺。“黄豆苗长到25厘米了”“黄豆苗长到32厘米了”,他们准确地用数字记录和表达植物的生长情况。同时,我们还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差异,指导他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记录能力较弱,我们指导他们更多地采用实物黏贴、照片图片黏贴以及简单的绘画等记录方法,这些方法直观形象,简便易行,适合小班幼儿操作。而中班幼儿的思维虽然仍以具体形象为主,但已能理解一些简单的符号,所以我们指导幼儿除了运用小班幼儿常用的记录方法外,还加入了√、×、 、 等一些幼儿易于理解的符号,来记录具体的实验过程。大班幼儿的思维表现出了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因此我们指导他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记录,表现出抽象、概括的特点。常用的有数字统计、表格等方法。另外,教师还经常指导大班幼儿运用图表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的记录趋于准确。
如在“种子发芽了”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我们选择了一些发芽期较短的植物。种子种下以后,孩子们都盼望种子快快发芽。于是我们让幼儿观察记录,“不同的种子发芽各需要多少天”,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其中。针对不同年龄班的特点,我们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记录方法。小班幼儿用每天贴一粒种子图片的记录方法表示种子还没有发芽,而到发芽的那天就贴一个直观形象的芽,最后统计种子的粒数来得出种子发芽需要的天数。中班幼儿则每天贴一个小红心,小红心的个数就是种子发芽需要的天数。而大班幼儿则每天在日历上作一个记号,最后统计天数,记录种子发芽期的长短。
在以上实例中,我们指导小班幼儿用实物图片、中班幼儿用符号、大班幼儿用数字统计的方法记录种子发芽的天数,正是考虑到了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渐到抽象概括的发展特点。
三、对不同年龄幼儿,教师介入的程度和组织形式不同
不同年龄班幼儿有关观察记录的经验与能力不同,决定了教师指导的程度要有差异。
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够,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就难以进行长久的观察和自觉的记录。所以,对小班幼儿的科学观察和记录,教师要采用系统的、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带动、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中班幼儿有了一些记录的经验和技能,自主性也有一定的发展,有独立探索、自我学习的需求与愿望,教师可适当放手,根据幼儿探究和记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鼓励幼儿独立探究和记录。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引导幼儿就记录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如在观察蝌蚪时,教师提出“猜猜看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并把它记录下来”,这一要求大大激发了幼儿主动观察、记录的兴趣。大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记录方法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予充分的信任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按小组或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教师可阶段性参与幼儿的经验分享活动,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以引领幼儿进一步观察与记录。如大班“装米豆”活动,在“你想用什么方法将三种不同的米豆装进一个瓶子里”的问题探究中,有12名幼儿就“要摇晃瓶子才能装得更多”这一具体的做法创造了五种不同的、个性化的记录方法。教师就这一现象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幼儿十分自信地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对同伴的记录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一过程较好地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独创性、个性化的科学记录能力。
不同年龄班幼儿学习自主性程度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科学记录的组织形式。比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小班幼儿没有自觉记录的意识和管理记录工具、材料的能力,他们不但不会自觉记录,还会将个人记录本画得乱七八糟。教师不仅要时时叮嘱幼儿记录,还要手把手地教他们记录,更要防止幼儿将记录本弄丢、弄坏。而集体记录是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观察和记录一个具体的事物,因而更适合小班。在组织小班幼儿记录小蝌蚪变青蛙的记录过程中,我们采用个人、集体呈现的形式,即在墙面的低矮处设置一面大的展示墙,教师指导每个幼儿及时将自己的发现加以记录,并张贴在展示墙上。这样既反映了小蝌蚪变化的情况,又减轻了幼儿的记录负担。又如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但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需要有人提醒和带领,因此我们较多地采用小组记录方式,同时结合集体记录。如在记录小蝌蚪变青蛙时,我们将幼儿分成红、黄、蓝、绿队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小组长负责记录本的管理、记录及经验汇报。这种方式不仅能及时有效地记录信息,还能分享记录的信息和记录经验,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大班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强,能持续地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并自觉记录,而个人记录是幼儿自主自觉的记录形式,因此我们在组织大班幼儿记录时,以个人记录为主,结合集体记录。如在记录种子生长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给每个幼儿一本记录本,让他们阶段性地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变化。在后期的经验测查活动中,当教师询问幼儿“小种子要多少天才会发芽”时,大班幼儿会马上从自然角里拿出自己的观察记录本,并根据记录内容详细地讲述种子的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不仅获得了较客观、准确的科学经验,也锻炼了自主观察记录的能力。
8.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篇八
一、活动宗旨:为了丰富广大教职员工的业余生活,锻炼身心,加强凝聚力,发挥战力,学校工会决定在新年来临之际,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比赛。
二、活动内容:
l,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
三、活动时间: 2011 年 11月 16日下午
四、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五、活动形式:单淘汰
六、活动规则:
(一)乒乓球比赛地点:学校操场(七局四胜,每局为 11分制)。
(二)羽毛球比赛地点:学校羽毛球场(单局淘汰,每局为 21分制)。
备注:(l)赛前先进行抽签分组。(2)两组捉对比赛,各组赢者晋级。(3)晋级者进入决赛循环赛分出1.2.3.名。
七、活动裁判:体育组。
八、奖励方法:
1.凡参与者都予以奖励纪念品。
2.获得名次者按3、2、1分别给予跳绳、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奖励。
九、附参赛名单、获奖名单
(一)分组名单
乒乓球分组名单:姚拴勤 张成刚 王 飞
张天保 王新彬 孙小强
羽毛球分组名单:周志强 刘宏宾 孙亚斌
张宝云 杨宝蛮 姚永杰
(二)获奖名单
乒乓球:第一名 姚拴勤 第二名 王 飞 第三名 张天宝 羽毛球:第一名 周志强 第二名 刘宏宾 第三名 姚永杰
9.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篇九
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
(1)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都有哪些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毒品的品种很多,一般我们知道的有吗啡、杜冷盯海洛因、大麻、可因、摇头丸;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玻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可能有的同学已经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了,那么毒品有那些危害呢?(①毒品会摧毁健康,它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还会患上传染性病及“爱滋病”。②毒品令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③吸毒导致堕落、犯罪,进而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让人目不忍睹。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国家。)
张某,19岁,身高1.80 m,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从事农业劳动。吸毒前,他体健如牛,100 kg的粮食扛起来就走,乡亲们都叫他“铁牛”。“铁牛”不仅自家的农田收拾得好,而且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干活,深受村民的喜爱。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来找他。久别相逢,“铁牛”高兴地吸了同学的3支“进口香烟”。此后他日夜思念这“进口香烟”,这同学也一次次地把香烟送来。后来同学告诉他:“你吸的是海洛因。”此时的“铁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开始购买和吸食毒品。两年后,“铁牛”终因吸毒而被捕。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卷曲着骨瘦如柴的身体,感慨道:“毒这东西,谁沾上谁就脱不了身。”
——摘自《唐山劳动日报》
分析讨论:
①张某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
②后来,他明知吸的是毒品,为什么还“不顾一切”地购买和吸食?
③在短短的两年中,他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④“只吸烟不吸毒,不会有什么危害。”这句话对吗?
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①“别学我!”,我们从着这句话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②试着说一说,为什么吸毒成瘾后很难戒断?会有哪些戒断反应?
③你认为只吸食毒品一二次会成瘾吗?
④这位年轻的医生为什么要自杀呢?(提示:从社会舆论、他的心理和生理、吸毒的后果等角度去分析。)
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摘自“新华网”
分析讨论:
①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②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③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国际禁毒日主题班会记录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即国际反毒品日。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活动主题: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
2、毒品对身心的危害;
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4、让学生了解毒品为什么会有成瘾性;
5、教导青少年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抵制毒品的诱惑。
活动方式:
由班主任发言,联系自己周围的耳闻目睹的人和事,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毒品的危害。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身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是国际禁毒日。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远离毒品,关爱未来”,应该说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禁毒斗争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1、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玻
2、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它对呼吸中枢有叫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5、摇头丸: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偏瘫,也很容易使吸食者的行为失控而发生以外。等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摧毁人的消化功能(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艾滋病”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3)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1:青少年多单纯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且从众心理强,一人吸烟大家跟着吸,一人吸毒大家跟着试。
2: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逆反心理强,精神空虚更经不起诱惑,在毒品中求刺激。
3:盲目追求时髦,把吸毒视为时尚
4:自我防卫能力弱,对毒畈的引诱逼迫无力拒绝
5:轻信偏言,以为毒品可以提高成绩、治疗疾病
10.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篇十
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对中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记录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总结出幼儿记录能力的培养三部曲:第一步:兴趣来引领;第二步:方法来支撑;第三步:方式来添彩。
一、兴趣来引领——尊重与鼓励,激发记录兴趣。
1.尊重幼儿的记录方式,增强幼儿记录的自信心。在幼儿记录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记录活动的进程,多问一问幼儿,了解幼儿的记录,在此基础上抓住契机启发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一些有价值的现象。同时,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孩子们的记录方式与成效不一样,这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幼儿的自主创造行为,让幼儿体验自己被人赏识的快乐情感,然后教师在和幼儿进一步的互动中,逐渐注入有意引导,这样的尊重使孩子情绪愉悦,自然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提升记录质量。
2.鼓励幼儿的记录行为,调动幼儿记录的主动性。幼儿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记录方式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一些胆小的幼儿,虽然有自己的思考,但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幼儿的记录常常带有无意性与自发性,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幼儿的无意记录并把它转化为幼儿的有意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常常带着童心看待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自觉接纳幼儿的自发性记录行为,多多鼓励与赞赏,并及时为他们的记录提供展示的平台,使记录成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
二、方法来支撑——循序渐进学习记录方法。
记录活动要求幼儿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幼儿在思考中学习记录,在记录中学会思考。在组织幼儿进行记录时,在尊重幼儿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内容帮助幼儿掌握记录的技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用图画记录发现。科学活动中很多答案、结论都是孩子们通过实验后获得的,但有时候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因此往往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只把发现的现象记一记,没有真正领悟其奥秘,也许很快地就会把这些现象忘记,这样不利于孩子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进一步的探究。于是我尝试利用图画的形式,引导幼儿将实验中的现象记录下来,这样孩子们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和验证。让幼儿用图画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绘画记录使实验过程更形象、直观,记录方式也更个性化。
2.用图符记录现象。当幼儿对记录什么、怎么样记录有了明确的认识及对记录的能力有所提高后,就引导幼儿从图画的记录逐步向符号记录发展。为了弥补从图画到符号的跳跃的不足,我们让幼儿采用图画符号相结合的记录方式,指导孩子们在不脱离图画的基础上加上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和现象,从而逐步帮助幼儿掌握记录方法。通过图符的记录方式,实现由形象逐步向抽象的转化,获得更多的视角和记录方法,了解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发现,促进幼儿在记录技能和思维广度、深度方面的发展。
3.用符号记录变化。当幼儿用图符形式记录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开始符号记录的尝试。孩子们边记录边思考各种记录的方式,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提高幼儿观察的有效性。
三、方式来添彩——灵活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科学活动中常采用的记录的记录方式一般有三种:教师记录、个人记录和小组记录。
1.教师记录:在幼儿发表自己观察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记录幼儿的交流,小班幼儿可采用这种集体交流、教师记录的方法。
2.个人记录: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在以个人记录方式的科学活动中要鼓励孩子尝试用语言、符号、图解等方式记录自己在活动中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果。在充分的实验的基础下能将操作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简单表述操作过程。中班幼儿开始比较多地接触有记录要求的探究性的科学活动,操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使个体记录成为可能。
3.小组记录:以几个人共同试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用多种方式交流,愿意与同伴分享探索过程和结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幼儿与同伴交流经验,学习借鉴他人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方法。大班幼儿的社会性进一步增强,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小组记录就成为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同时,为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提高幼儿对于记录活动的兴趣,让大班幼儿自己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和交流是一种好办法。
11.在活动中学习 篇十一
角色扮演, 引发学生共鸣。在现行教材中, 图片较多, 文字内容较少, 学生领悟能力不到位, 就无法知道图片中更深的内涵。如四年级教学《家乡的方言》一课, 很多学生看到图片上围坐一团的学生, 就纷纷讲起了家乡的戏曲、笑话。但是当笔者要他们来讲讲家乡的方言时, 却全都不开口了。原来他们认为家乡的方言很丑, 说出来怕被同学笑话他是乡里人, 还是说普通话和蹩脚的武汉话好一些。看到这样, 笔者就带头说了一个方言闹出的笑话。听到教师在课堂上模仿的几种方言, 学生哈哈大笑,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于是有学生举手说起自己家乡的方言, 并将方言翻译成武汉话、普通话。有的甚至指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 强调使用普通话的好处。还有两位学生来自同一个地方, 他们用对话的形式告诉同学们他们家乡的方言, 并在结尾表达了运用普通话的方便之处。根据这一场景, 笔者适时让学生评议他们的表演, 及时给与评述。笔者发现, 这样演与评, 不仅活跃了课堂, 诱导了学生的言行, 激励了他们的学习, 而且宣传了普通话的好处, 促进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开展辩论, 引导学生明理。曾经看到电视里举办的的“大学生辩论会”, 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学校的选手旁征博引, 唇枪舌剑, 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 超凡的口才。笔者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如果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 让学生辩论, 不是既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 又可以使学生在辩论中明理, 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吗?古话说得好“灯不拨不明, 理不辨不透”啊。于是, 笔者在教学一年级《放学后》一课时, 就利用那张陌生人接学生的图片, 开展教学辩论。这张图片没有其他文字, 也没有相连接的第二张图片。笔者说, 请认为这同学可以和陌生人走的站到右边, 认为不能和陌生人走的站到左边。然后两条队伍展开辩论赛。真没想到一年级的孩子竟然这么多点子, 辩得这样好。
“你是我妈妈的同事, 那肯定知道我妈妈今天穿的什么衣服上班的。连这个你都不知道, 我不能跟你走。”
“你知道我妈妈多高啊?不知道我不跟你走。”
……
这样的话, 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 真是让人佩服。激烈的辩论使那些还在懵懵懂懂, 不知道碰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的学生受到启发,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和认知水平。
组织讨论, 引领学生交流。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与交流的活动形式, 也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以是小组的, 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 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 展示自己的成果, 分享交流, 锻炼表达能力。在教学时, 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 掌握学习方法。但是要注意几点:
1.注重情感诱导。每次笔者走进教室之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总是面带微笑, 精神饱满, 力求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传递给学生安全、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要我说”, 继而能产生“我要说”的情感转化。古语道:“严师出高徒”。但有些教师却曲解了“严”的含义, 错误地认为“严”就是对学生严厉, 板着面孔。殊不知“严”是指对学生严格而不严厉。教师在课上训斥学生既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也破坏了课堂的和谐氛围。所以, 笔者不主张这样的做法, 而要让教师的情绪带动学生, 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只有学生敢说, 教师才能引导他有目的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讨论要有目的。有时候分小组讨论, 谈着谈着就走题了。所以, 讨论一开始就要再次对学生强调“我们现在的讨论话题是什么”。要使学生在课堂的讨论中逐渐养成一个围绕主题来说的习惯。
3.讨论要有条理。开展讨论时, 有的学生会说得大家云里雾里, 他的思绪太乱, 听了半天都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些什么, 这时候教师要一边巡视一边引导他们注重讨论的条理性。
12.中学校园消防会议记录 篇十二
地点: 2楼会议室
主题:消防安全工作会议
人员:学校全体教师
主要内容:加强对师生员工安全教育,进行安全检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13.实验中学青年教师假期培训记录 篇十三
地点:实验中学教研活动中心
出席人:所有青年教师
列席:庄新有校长、李建平主席、马玉林主任
缺席:无
主持人:马玉林主任
记录人:李慧娟
培训流程:上午9:30-11:30:观课 方立贤老师《记承天寺夜游》方立贤老师自评
青年教师代表评课
李主席和马主任作总结性评价下午3:00-5:30: 观课 赵志飞老师《如何增强意志力》赵志飞老师自评
青年教师代表评课
李主席和马主任作总结性评价庄校长作结语
培训过程:
上午:
一、马主任:对培训流程作简单介绍
二、观课 观课 方立贤老师《记承天寺夜游》
三、方立贤老师自评
1.本节课的课程目标依据课标制定,新课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四方面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朗读、背诵、翻译、赏析。在朗读方面,首先抓住关键字的朗读,其次是关键的句子,最后是通过朗读表达作者给予作品中的感情;在背诵的环节设计中,先通过多次的朗读,关键字句的翻译,层层推进,逐步降低背
诵的难度;翻译方面,主要交给学生,我只对重点字句的翻译作一个简短的强调;赏析是本节课的核心,主要是对赏景句子的分析和对表达感情的挖掘。
2.这节课的设计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而且在课堂上与学生的配合比较有默契。
3.朗读是这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在整节课中贯穿始终,并且有层次的进行朗读,在课程中逐层推进。
4.这节课我觉得还有几方面做的不足:在文言文的朗读上感觉少了一点韵味;对写景句子的赏析挖掘的不够;板书设计还有进步的空间;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药多学习,只看课本参考书远远不够,要多研究文本;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多多学习,我与郑宇红老师在同一间办公室,郑宇红老师对待每一节课的态度让我有了很大的启发和进步。
四、青年教师代表评价
郭慧敏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环节上很完整,在教学思维上也很完整;赏析环节,在抒情句子中加语气词来降低赏析难度很有新意,能更深入地体会感情;课程设计很有张力,引入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比如作者的背景和名人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课下也能够多多阅读。
李亮婷老师:这节课设计中有很多的拓展环节,充分体现了方老师个人的极高素养,在相关知识的积累方面,方老师做的很好,从课外的很多知识中进一步理解“闲人”的不同层次的意义;课堂中设计了仿写环节,不仅是对闲人的进一步理解,也是对学生基本语文功底的锻炼;在整节课中朗读贯穿始终,回归到了文学作品的本身魅力。
王婷老师:整节课设计很有内涵,有层次地进行了文言文学习的四个步骤:读、译、品、悟。朗读中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知道最后能有感情的读;品,对月色妙在哪里的赏析很到位;在悟中通过添字来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感情。
乔凝老师: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由浅入深;教学环节衔接自然;课外积累丰富。
五、李主席作总结性评价
1.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读同一年文章都会读出不同的感觉;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更加方便记忆;学生的集体行为多,个体行为少,对课程的挖掘出了读是不是还可以是看、听;前半节课没有后半节课味道足;加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上出了自己的味道;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很难读出文章中的无奈、心酸,这部分是不是可以教师示范一下。
2.一节好课的标准: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真正会;课堂活跃源于学生思维的活跃而非表面的热闹。
3.对青年教师汇报课的评价:引起学生思考的方式太单一,多采用问题引起思考,而且提出的问题多事有固定答案的,应当多设计有辨析点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比如赵志飞和王磊设置的问题就比较有争议,有可以发散的点;在课上应当多让学生提出问题,而非一味的回答问题,因为,生活中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语言上,并非普通话好就是语言好,对语速、语调、语感的游刃有余才是真正重要的;在课堂上表达观点不要太深奥,要深入浅出,偶尔口语化,以拉近师生距离;语言要结合肢体动作呈现,例如方立贤老师和王慧慧老师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语言要有内涵底蕴,要多学习。
六、马主任作总结性评价
1.底蕴来自于学习
2.叶澜教师多一堂好课的标准:扎实的课,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充实的课;有生成的课;常态下的课。
3.对方立贤老师这节课的评价:
预设的太多,生成的太少;
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课堂活动只关注到了比较活跃的同学;
对于一堂语文课缺少学生自己写的环节。
七、上午活动结束
下午
一、观课 赵志飞老师《如何增强意志力》
二、赵志飞老师自评
本节课完全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设计,课前我已提前按照学生的特点划分小组,以有趣的小测验引出课程,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开始以填空题帮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重点;在学生讨论交流环节,当学生想法有偏差时我及时地把他们拉回了课堂;活动的设计中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题材,方便学生知识联系生活;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够进行解答;课上的练习比较简单,不需要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课堂所学。
三、青年教师代表评课
贾慧琳老师: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采用学案教学,学生按小组面对面坐,整个流程:测试、自主学习、讨论、练习,每个环节都是学生的学占主要地位,内容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看书,找答案;这节课的亮点在于讨论环节的设计非常突出,最后学生自己总结更加深入,美中不足的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标题应该有。
张瑞宁老师:优点有:1.小组活动很突出;2.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3.课堂气氛热烈;4.学生回答积极。
祝丹丹老师:1.到日很别致;2.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3.内容贴近生活;4.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考方向。
郭敏老师:1.小组模式比较特别,加强了学生的团体意识;2.课堂环节完整;
3.普及性不强,参与的学生只是一部分。
王欢老师:1.流程完整;2.学生的主动性很强;3.老师态度亲切;4.提问形式新颖;5.对于为什么这四种方式能够增强意志力没有深入拓展。
贾晓伟老师:知识不只是留在知识层面,更应该应用到生活中,听完这节课,学生以后会有什么变化。如果课下学生能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改变的话,这节课的主题也就升华到了另一个层次。
李慧娟老师:有两点我很羡慕:学生是这样的活泼、快乐;讨论环节设置的问题是那样贴切。
四、李主席和马主任作总结性评价
李主席:
1.任何一堂课都应当达到育人的目的,有目标,有毅力就能成功吗?这点在课上可以适当的进行拓展;
2.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来源于细节的成功:小组的划分应当好中差都有,根据内容选择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课上限时学习,限时讨论,提高大脑的兴
奋度;
3.在呈现学生讨论方面可以更加多元化,更加大胆一些;
4.应该有相应的板书,板书有助于提醒学生课程重点,另外,多媒体的协助也能更好的优化教学结构;
5.我非常羡慕这个班的学生,他们都在快乐的学习;
6.评价合理: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都应该有合理的评价,适当的奖惩,不能一味的夸奖。
马主任:
汇报课的评判标准:课堂70分,学案10分,教学设计10分,反思10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教学目标要具体,如:能记住„„,能应用„„;要有教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要完整详细,包括这样设计的原因,在多媒体应用方面,不能代替板书,两者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不同;教学设计要有板书,板书的设计是一项教学技能;
教学反思的问题:应当写出自认为的亮点和缺点;
学案:平时用的少所以有很多问题,学案中教学目标要明确,要起到导学导丝导练的作用,达标测试设计在五分钟左右完成,而且题型多样,题量适中,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易适中,有层次。
对于新学期教师培养计划的安排:继续师徒协议计划的进行,参与期中试题的命题工作,一周内交学期计划,学期末交教学论文。提前备课。
五、庄校长作结语
1.对青年教师在课改中的进步表示肯定;
2.青年教师在本学期将开始承担更加艰巨的任务:参加市里组织的大赛,九月份部分教师将承担班主任工作;
3.学校将安排青年教师赴课改成绩优秀的学校观摩学习。
14.中学英语校本教研初探 篇十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最终要依靠广大一线英语教师的努力和实践, 没有他们的配合和发展, 改革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因此, 将学习、工作和研究融为一体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校本教研也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它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强调理论和专业人员的结合, 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又注重经验的总结, 理论的提升, 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成长。[1]它有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家。相应有三个核心力量:教师的个人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家的专业引领。其中教师的个人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者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议活动, 校本教研在许多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表现为以下现状:
(一) 许多教师的课改理念不深,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教师忙于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 无暇关注课程改革的新动态、新方向, 或者认为教研是专家们去做的事, 自己负责搞好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就行了。
(二) 开展的教研活动形式行政化, 效果表层化
由于没有深挖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缺乏一线教师的反思和研讨, 使得教研活动中的备课、听课、评课都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反而成为了教学工作的负担。
(三) 教研组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合作机制
教师的集体力量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广大教师仍然处于孤军奋战的局面。教材的分析、学案的设计、资源的开发等重要教研活动都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共同协作和相互支持, 单靠个别教师的埋头苦干是难以完成的。
那么, 如何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 如何将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如何发挥教研组的合作性和集中群体智慧是当前校本教研面临的紧迫问题。笔者试结合本人和本校的做法探索中学英语校本教研的实践途径。
二、校本教研的实践途径
(一) 加强个人反思, 进行自主研究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 (1989) 提出:“教师的发展=经验+反思”。我国教育家叶澜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 不一定成为出色的教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 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思考并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比学者所提出的有时更加具体、深入, 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倘若教师失去在行动中反思的意识, 工作成效会大打折扣, 研究更无从谈起。[2]可见, 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在校本教研中, 教师的个人反思是基础和前提。
1. 学习课程理论, 反思教学方向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对教师如何使用教材、进行评价、开展课堂活动等也有要求和指示。教师只有熟悉课程标准的内容, 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 确保教学行为都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实现。同时, 教师也应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尤其是任务型教学模式, 结合教学实践, 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2. 撰写教学后记, 反思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不能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 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来加以总结和升华。对课堂的导入、活动的安排、提问的艺术、作业的布置等进行回顾和分析, 发现存在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 作出在下一节课将如何弥补的调控。笔者负责两个班的英语教学, 习惯在结束一个班的授课后马上进行反思, 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作出适时的调整, 并在结束两节课后撰写教学日志, 将不足和成功之处记录下来, 以便总结经验和避免低水平教学行为的重复。
3. 积累观摩心得, 反思教学案例
听课、评课是最普遍的教研活动之一, 广大教师习惯详细地记录观摩课的教学过程, 却很少将它作为一个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和探讨。其实, 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并不足以成为评价执教者教学水平的标准, 但却可以为听课者提供诸多思考教学问题的角度。如从师生互动中反思课堂学习主体的体现;从教师话语中反思情感教学的渗透;从小组活动中反思合作性学习策略的培养等等。教师不妨在听课时选取某个角度作为切入口, 注意观察和记录, 听课后进行案例分析, 写下观摩心得, 对于提高听课效果和促进自身教学水平都会有很大帮助。
4. 分析学生作业, 反思教学效果
学生的作业 (包括口头和笔头作业) 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形式。许多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是因为他们注意分析和反思学生的作业。从作业的完成效果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分层作业设置是否合理, 难易适中;分层教学是否落实了;学习策略是否形成了等等。也有聪明的教师直接让学生写学习反思, 从批阅他们的学习反思中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 直接调整教学策略, 实现教为学服务。
(二) 重视同伴互助, 促进集体研究
新课程改革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校本教研也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和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对话。教研组活动是最普遍的形式, 已经成为学校促进教学的有效内部组织形式, 也是建立统一的教学研究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3]作为校本教研的灵魂和标志, 同伴互助有多种实践途径。
1.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 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处理、导学案的设计、学情的分析、评价的标准等进行讨论和协商, 各备课组教师一般每星期集中1到2次。传统的集体备课只是将任务简单分割成几块交给每个教师单独完成, 校本教研中的集体备课强调教师的合作、互动和对话。笔者所在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有以下特色:1) 备课组定期定点会面讨论个人反思中发现的问题, 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也同时交流成功之处, 相互促进, 适时总结;2) 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进行资源共享, 包括教学设计、电子课件、课文录音、作业设计和教学后记等;3)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如针对本校学生具体情况, 分层设计作业, 测试内容和假期作业等。
2. 师徒结对
笔者所在学校组织2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同年级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结对子, 双方在学期初制定结对计划和目标, 新教师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请教导师, 新老教师每周都要相互听课, 导师通过观察新教师的授课以及上示范课, 给新教师以经验上的支持和帮助。每学期新教师也需要面向教研组上公开课至少1次, 并接受集体评议。学校在每学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来更好地检查新教师的学习情况, 激励他们更快的成长。师徒结对的组织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即时性的优点, 由于师徒双方工作环境接近, 话题相似, 容易进行沟通和取得沟通成果。通过结对, 教师之间快速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关系, 彼此信任, 相互支持, 就教学话题坦诚对话, 共同进步, 教学相长。
3. 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并非校本教研特有的活动形式, 传统的教学观摩和评议活动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进行。不少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10到15节并详细记录在册。可以说, 听课成为了许多教师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大工作内容。然而, 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系统的指导, 传统的听课评课往往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4]
1) 忽略了教师间合作意识的培养。执教者单独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标的确立, 流程的设计等工作;执教者和听课者之间没有确定研究的主题;评课时不注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 而是避重就轻地作一些不伤和气的点评。
2) 缺乏对教学行为反思和跟进的重要环节, 活动停留在“听一听, 评一评”的层面上。执教者和听课者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和跟进, 是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 否则相关经验难以内化, 也不能在后继的实践中再次验证, 听课评课也就失去了教研的真正意义了。
笔者认为将听课、评课活动作为课例研究, 可以有效促进校本英语教研。具体做法如下:
1) 以执教者本人意见为主, 备课组集体商讨课题, 确定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和研究主题。
2) 一人同课多轮演习, 在备课组内进行。每轮上课针对不同的观察主题, 突破缺陷, 打造精品课, 这个过程对于执教者是很好的锻炼成长机会。
3) 制作有明确研究主题的听课设计表并发给听课教师, 使执教者和听课者 (即评课者) 研究目标一致, 话题对应, 在听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观察和记录。
4) 在理论的指导下, 执教者和听课者联系课堂实际就研究主题发表意见, 评课内容不作为衡量执教者教学水平的标准, 只是作为课例研究的过程。
5) 执教者和听课者撰写教学反思和观摩心得, 针对研究主题, 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并在后继的课堂教学中再次实践, 促进经验的内化和反思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4. 课题研究
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多的困惑和问题。其中有些是课程标准本身引发教师思考和探索的, 有些是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在教研组内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改革, 主动学习教育理论, 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学校的教研力量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课题的选择一定要结合教师个人或集体反思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以解决本校英语教育教学实际困难为出发点, 不能为研究而研究。如, 笔者所在学校是城乡结合的中学, 本校学生与城区学生有着诸多的不同,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开展了“关于话题模块教学”这一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题研究, 并由骨干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深入课堂, 收集信息, 进行探究。这样, 不仅切实地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而且也达到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目的。
(三) 利用专业引领, 推广校本研究
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介入, 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3]比如聘请专家进行专题系列学术讲座, 对本校英语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分析, 找到核心问题并辅助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等。我校在利用专业引领, 推广校本研究方面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 邀请专家同行, 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每学年1次, 每年级推出至少一节的英语公开课, 按照上文所述的课例研究的方式邀请专家同行听课、评课、收集信息和意见, 会后教研组进行归纳、反思和总结。
2. 提供教研平台, 打造自己的“教学精英队伍”
笔者所在学校重视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校内外各种教研比赛和教学评估, 力图使教师沿着“新教师-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的路子层层迈进, 不断成长。学校每年给每位教师一定金额的补贴用以购买各类教育书刊, 鼓励教师们自学教育理论, 构建隐性的专业引领。此外,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还资助英语教师远赴英国高校进行语言培训和教育深造。目前, 学校已经有4名英语教师接受过国外培训, 他们能够把国外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回本校, 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和示范, 形成了本校自己的专家队伍。
总之, 在英语校本教研中, 教师的个人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家的专业引领三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它们相对独立, 又相辅相成, 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教师个人要积极将教学行为和反思行为结合起来, 在反思中知不足, 在反思中明差距, 在反思中寻超越,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5]教研组要努力构建健全稳定的同伴互助机制, 使教师对子、备课组和全体外语教师在合作中共享资源, 互相扶持, 共同成长。此外, 学校也要加强专家引领, 用“走出去, 引进来”的方法在邀请专家指导的同时打造自己的专家队伍, 为建设和支持校本教研提供强有力后盾力量。
摘要:英语校本教研是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它包含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个核心力量。本文从这三方面出发结合本人和本校的做法探索中学英语校本教研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英语校本教研,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参考文献
[1]沈永铭.高中英语校本教研实践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育, 2007, (6) .
[2]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8.
[3]郭令辉.校本研究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育, 2007, (8) .
[4]王雅芬.课例研究——校本英语教研的有效形式[J].中小学英语教育, 2007, (3)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推荐阅读:
中学教改教研制度06-12
中学教研主任职责06-27
中学体育年度教研计划08-30
中学阳光体育活动记录10-04
中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10-27
中学政史地组教研活动10-19
中学教研工作计划表08-26
中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09-21
杨斜中学校本教研制度11-26
中学假期活动记录表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