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大全

2024-12-15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大全(11篇)

1.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大全 篇一

中国文学名著简介(2)

世说新语

——清言之渊薮

作者介绍

刘义庆,字季伯(403-444)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名著概要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主要记叙了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的生活。此外,《世说新语》善用作比较、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有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笔记影响尤其之大。《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用的都是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在《世说新语》的三卷36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阅读要点

《世说新语》一书篇幅短小,多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但文章多用当时口语,而一些用法未能继续流传,我们在典籍中也很少见到,所以读起来会有些障碍。最好参读一些注本,比较著名的有古代刘孝标的注解,现代人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但这两种注解重在旁征博引,考证史实,不注重文字疏通,对学生意义不大。另有《世说新语译注》(张万起等,中华书局1998年版)、《世说新语选注》(张之等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等,注释较为详细,可以参看。

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要重点领会魏晋士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旨趣,这就需要了解一点背景知识,除了上面提供的,还可以阅读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而已集》)一文,鲁迅对于魏晋士人及其心态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该文本是一篇演讲,比较通俗易懂。

其实《世说新语》虽是文言文,却很浅,里面的实词连一般的汉语词典都能查到,如有专门的适合中学生用的古汉语词典查起来就更快,如果查《辞海》或《辞源》更好。

文心雕龙

——文学批评系统理论之鼻祖

作者介绍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 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 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娶,曾寄居江苏镇江,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该书共计三万七千余字,分十卷五十篇,书超前人,体大而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大。

名著概要

南朝刘勰(xié)所著《文心雕龙》是部“体大思精”“深得文理”的文章写作理论巨著。全书分五十篇,内容丰富,见解卓越,皆“言为文之用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尤为难得的是对应用写作也多有论评。粗略统计,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59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竟达44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附:《情采》 节选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言隐荣华”,殆谓此也。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贵乎反本。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赞曰: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既形,英华乃赡。吴锦好渝,舜英徒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翻译

从前《诗经》的作者写的诗歌,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后来的辞赋家写作辞赋,是为了创作而故意造作感情。凭什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呢?因为《诗经》的产生,是由于诗人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气,因而吟唱出来,用以讽劝那些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后代辞赋家之流,胸中本来就没有感情郁结,却随意施展夸张文饰的手法,借此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创作才造作感情。所以为了抒发感情而写的作品,语言简练而真实;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辞繁杂且空泛失真。可是后来的作者却采用浮泛的语言,忽视真情实感,抛弃了古代《诗经》的传统,效法近世辞赋的弊病,因此表现真实感情的作品日渐稀少,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篇章却越来越多。所以有人热中于高官厚禄,却空泛地吟咏田园的隐居生活;心里老是牵挂着繁忙庸俗的政务,却空洞地描述尘吐之外的情趣。真情实感没有一点,写的跟想的恰好相反。桃李从不自夸,人们自然会在树下踩出一条条小路,那是由于枝头有果实存在。相传男子种出的兰花不能发出幽香,那是由于他们没有细腻的感情。像草木那样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赖感情依靠果实,何况文章,以抒情述志为本。写的作品与自己的心志完全相反,这样的作品难道值得效法?

阅读要点

关于各种文章体裁﹑源流的阐述﹐也是《文心雕龙》的重要内容。自曹丕﹑陆机相继对文章体制的同异提出了意见后﹐晋代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李充的《翰林论》﹐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但这些著作都已亡佚。刘勰的《文心雕龙》从第 5篇《辨骚》起﹐到第25篇《书记》止﹐就成为中国现存的南朝时代关于文章体制和源流的唯一重要的著作﹐也是关于这一问题的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不乏细致﹐中肯以至精辟的见解。例如在《明诗》篇中﹐它对自建安时代起到刘宋初年诗歌发展过程的论述﹐就是如此。

《文心雕龙》虽然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宗经”﹑“徵圣”等儒家思想对于他的文学理论有不少消极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名副其实的“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富有卓识的专著﹐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份十分宝贵的遗产﹐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理论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注意和重视。

——中国最早的诗文选集

作者介绍

萧统(501~531年),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襄阳。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母亲为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主持编撰《文选》后又称《昭明文选》。

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太子。末年以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葬安宁陵。

名著概要

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编集成《文选》三十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文选》的择篇标准有以下几点:宣传道德的圣贤经书不选;以思辨为核心的诸子哲学著作不选;对于以纪事为主的史书,则只略选其中颇有文学辞藻和风采的论赞部分,其余有关史事因果的描述,都不选入。

萧统认为文章应该“丽而不浮,典而不野”。其所选的作品,都应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也就是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而又文辞华美的作品,才能够被辑入《文选》。可见萧统在文学上即注重内容,又要求形式,是文质并重的。

由于《文选》注意文采,所以,不少优秀诗文都因为《文选》的生命力而得以流传、保存到了今天,所以说,《文选》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较有见地的是,对于当时盛行内容空虚的华文艳诗,《文选》却一概不选。当然,有些好的诗文,由于缺乏《文选》所强调的骈倔、华藻而未能被收进《文选》,这是当时文坛的风气乃至《文选》风格所决定的,使不少后来的学人感到有点遗憾。

阅读要点

《文选》一问世,便受到普遍的欢迎。随着人们阅读《文选》的需求,后来有不少学者为它作注。唐朝显庆年间,李善搜集了很多资料,把《文选》分为六十卷进行了注释,为后人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研习余地。自李善注本产生后,《文选》得到广泛的流传。唐朝开元年间,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合注《文选》,称“五臣注”。不过它只着重解释字句,与李善注有所不同。《昭明文选》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很大。唐以后文人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首选教材。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要求儿子“熟读文选理”。宋代陆游也提出民间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就是说熟读《文选》,也就差不多是半个秀才了。后人受《文选》的启发,出现了不少较好的文学选本。

资料:网络

编辑:卜司亮

2.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大全 篇二

文学广泛且深入地传承了文化、历史、思想中的部分内容,也以生动具象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国民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中国历史的内核,可以说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中最容易为人所领悟、接受的形态,也是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窗口,更是世界其他背景的人民理解中国文化、历史、思想的重要桥梁。

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段历史,记载了那个群雄逐鹿的动荡时代的历史全景。同时,它也承载了那个时代的诸多文化材料。比如作品中多次出现了那个时代的谶语民谣、占卜巫术,同时这部小说中记载的哲学思辨、风土民俗、天文地理等,为文化学、历史学保留了大量的文献。小说中,天下大乱后,曹、刘、孙为代表的英雄们为实现国家的重新统一,努力发挥自己的智慧与勇力,这正体现了对“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太平”这一传统思想的传承。

二、立足现实,关注现实

中国文学具备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中国文人有自身的担当意识,秉承“文以载道”的传统。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者,大都是在以儒家为正统思想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的,“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作家共同的人生目标;“兼济天下”则是他们的价值取向。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人生目标的驱使下,中国文人对政治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因而笔下的作品多表现对现实政治及政治家的评判与选择。

谈到《三国演义》时,人们常常会谈到“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罗贯中之所以采取“尊刘”的态度,除了“尊刘贬曹”的思想在前代早已有之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刘备基本符合古人对“明君”最基本的两点期待——仁德爱民之心;尊贤礼士之明。刘备的仁德爱民之心,在作品中有很多表现,四十一回“携民南行”一幕,刘备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道义上却赢得极大的胜利。相对而言,对曹操的塑造则以史料为依据,按照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为基调来塑造曹操。小说中描绘了其非凡的智谋与胆略,同时,也批判了其奸诈、残忍的一面。比如借头欺众、梦中杀人等阴谋诡计的不断上演。两相对比之下,百姓当然会选择刘备,而对曹操予以批判。

三、教化社会,进而“风成于上,俗化于下”

教化民众见贤思齐,不断完善心性。《西游记》第17回中菩萨的话语:“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令悟空顿悟。妖与神的对立统一,启发着我们:“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应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性,斩断欲望杂念,才可通向人生光明通达之处。作者精心塑造的猪八戒这一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为表现人性的某些弱点与本质特征。“四圣试禅心”和路经西梁女国之时,他都暴露了心性不净、戒行不纯的缺点,这也正告诫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人性的弱点,抛却心魔,抵制贪恋、迷惑、烦恼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

给予民众强大的精神力量,催人奋进。整部《水浒传》表现出儒学中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立身扬名的理想追求,以及保家卫国的情怀。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是被贬下凡尘的“天罡”、“地煞”,他们是来替“天”行道的。魔星们接受招安、征讨大辽、平定方腊,以至最后的星散云落,都已有“天命”的安排,自始至终他们都是尽人事听天命。整个梁山泊中张扬着“孝”的旗帜。宋江、公孙胜、雷横等都是孝子。“孝”为伦理道德之根本,是修身的基础。个人道德的砥砺从“孝”开始,“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的初始阶段是“事亲”,“立身”才是“孝”的终极目标。这些水浒英雄们虽落草为寇,但一直想要恢复合法身份。好汉们对长辈的态度与争取合法身份的行动,正说明他们朝着“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样的终极目标努力着。在阅读每一位好汉的经历时,我们会为他们不畏奸邪、奋勇抗争的精神所动容,会为他们的勇力、快意恩仇所振奋。

四、建构审美追求

文学是一种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作家会以历史之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读者则会不由自主地对事物产生主观态度和评价。在这种长期的熏陶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均会培养起挖掘社会生活中固有的美、培养高品位生活情趣的习惯,也会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来提高自己艺术生活的能力。

《红楼梦》的悲与喜结合的恰到好处,使情节更加耐人寻味。首先是“悲中有喜”,如在超捡大观园一回中,我们担心、怜爱那些可怜的丫鬟、姑娘们,但在抄捡过程中,作者又描绘了王善保家的“又气又躁”,“只恨无地缝可钻”等,在极度紧张的氛围中,获得了一种轻松、喜悦的快感。然后是“喜中亦有悲”,贾元春回贾府省亲,本是《红楼梦》中一场声势浩大、及其喜庆的场面,可是在与家人见面时却是“满眼垂泪……今虽富贵已致,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这是将“悲”隐含在繁华鼎盛的“喜”之中。悲剧主题与喜剧意蕴的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亦引发读者的无尽思索。

《红楼梦》中还有很多情节带来诗情画意的审美享受,比如宝玉读曲,黛玉葬花,宝钗捕蝶,宝琴立雪等等,都是艺术境界高超的绝妙文字。阅读这些片段,使读者得到了充分的艺术享受。[1]

四大名著在文学史上享誉盛名,通过探讨四大名著所展现的精神与功能,可见微知著地了解中国文学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作家个性体现。

摘要:中国文学作品中饱含着浓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创作者的担当意识。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小说在经历了波折的发展阶段后,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本文以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国文学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社会责任意识,四大名著

参考文献

[1]齐裕焜,王子宽.中国古代小说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306—334.

[2]陈文新.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34—340.

[3]王意如.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化透视[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32—39.

[4]黄毅,许建平.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03—113.

3.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大全 篇三

[关键词]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不利因素

[作者简介]阿扎旦·斯玛依,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范玉明,中国传媒大学。

移动阅读是一种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等手持移动终端,进行下载或者在线阅读各类图书、杂志的电子阅读行为,具有碎片化、娱乐化、个性化、视觉化等特征。移动阅读的出现给读者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和视觉冲击,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逐渐成为新的阅读方式。据易观智库数据统计分析,2014年移动阅读用户规模为6.5亿,移动阅读市场销售规模为82.3亿元,2015年收入规模将达到103.2亿元[1]。随着移动阅读的读者人数大幅增长,我们迎来了移动阅读时代,新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理念逐渐形成。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等多种表现形式,如《论语》《大学》《孟子》《诗经》《楚辞》《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这些作品情感丰富、思想深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沉淀。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阅读也经历了从传统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的发展历程。

一、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现状

1. 传播平台

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是移动阅读传播的主要工具。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开发越来越多,平板电脑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功能较为单一的电子阅读器的使用者越来越少。目前,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平台主要由两类构成:第一类是以QQ阅读、书旗免费小说为代表的阅读软件;第二类是以国家移动图书馆移动阅读为代表的WAP阅读平台。

2014年4月20日笔者以“阅读”作为主要搜索词在腾讯手机应用商店进行搜索,发现具备阅读功能的软件总数为80个,下载人数前三名的为QQ阅读、书旗免费小说和爱读掌阅。其中,QQ阅读下载人数为6000万,书旗免费小说和爱读掌阅分别为2000万。阅读软件的移动阅读形式多样,不仅有文字阅读,还有语音、动漫、图片等,如懒人听书、氧气听书、动漫、十幅图等;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阅读;收费方式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主要以收费为主。总的来说,目前阅读软件的种类和使用人数多于WAP阅读平台,阅读软件是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的主要平台。

2. 传播内容

因为阅读软件和WAP阅读平台都没有开设专门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栏目,所以无法通过搜索关键词对传播内容进行统计。为了分析当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移动阅读传播现状,笔者选择《论语》《庄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楚辞》《史记》《世说新语》《文心雕龙》《颜氏家训》《乐府诗集》《昭明文选》《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资治通鉴》《苏轼选集》《漱玉词》《西厢记》《窦娥冤》《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牡丹亭》《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桃花扇》《古文观止》和《千字文》等30种各种类型的文学经典作为研究案例,逐一调查它们在QQ阅读、书旗免费小说、爱读掌阅和国家移动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传播的情况。统计发现,《论语》《庄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史记》《世说新语》《文心雕龙》《资治通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古文观止》等15部作品在所有的阅读平台都能找到;《楚辞》《颜氏家训》《苏轼选集》《西厢记》《窦娥冤》《金瓶梅》《牡丹亭》和《千字文》等8部作品在部分平台有,其中《竇娥冤》和《金瓶梅》只在国家移动图书馆有; 《乐府诗集》《昭明文选》《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漱玉词》和《桃花扇》等7部作品在任何一个传播平台都找不到。

读者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喜爱程度不同,以QQ阅读为例进行分析。截至2014年4月,《三国演义》阅读总人数为44986人,《红楼梦》为35228人,《水浒传》为19405人,《西游记》为11796人,《庄子》为7514人,《论语》为6894人,《史记》为1914人,《孙子兵法》为1797人,《世说新语》为1117人等。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小说类文学作品传播数量最大,传播范围最广,诗歌类和戏曲类传播数量最少。总的来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种类少,传播范围小,传播效果不佳。

二、移动阅读时代影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的不利因素

影响读者阅读的因素主要有图书的传播特点、图书的阅读要求、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读者的阅读体验等。

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阅读要求高

网络传播时代的阅读是一种“浅阅读”式的阅读。尼葛洛·庞帝指出,在电脑和数字通信呈指数发展的道路上,人们正在奔向突发性剧变的临界点。网络阅读不需要阅读全书即可找到所需信息;快节奏的生活不允许人们更多地停留[2]。移动阅读是一种随时、随地快餐式和跳跃式的浅阅读,它追求的是快速、容易和娱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语言以文言文为主,思想深邃,需要心无旁骛地慢慢品味。这对读者阅读的时间、连续性和理解力要求非常高。

2. 读者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需求不高

现在,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读者越来越少。以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为例,2009—2012年四部名著学生年借阅量合计数分别比上年下降 37.1%、16.4%、18.5%、23.7%,尤其是 2012 年四部名著的年借阅量分别降到 2006年的 34.2%、32.9%、21.8%、49.5%。自2009年以来,借阅量逐年大幅减少的规律十分明显,数据令人震惊[3]。

nlc202309051310

阅读中国古典文學名著读者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网络阅读选择余地大。现在的网络文学数量巨大,形式丰富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当代生活,读者的阅读选择余地大,这给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传播带来不小的冲击。第二,后现代文化氛围的形成。后现代文化是反美学、反严肃、反个性的文化,它给人们所提供的是一种消遣式的“原始魔术”,通过对观众无意识欲望的调节,为大众制造一个快乐原则的狂欢节。在这里,只有现象没有本质;只有偶然没有必然;只有流行文化,它朝生夕亡、转瞬即逝,而没有历史意识和美学个性[4]。在后现代文化氛围里,读者更乐于阅读轻松、快乐、简单、实用的流行作品。

3. 读者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体验不佳

读者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体验不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获得作品信息困难。阅读软件大都没有开设中国古典名著作品栏目,读者想要获取作品信息,需要一部部逐条搜索。这对于那些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了解较少的读者来说,获取相关的信息、找到对应的作品难度较大。第二,阅读软件的付费模式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只有很少一部分图书在阅读软件中可以免费阅读,大部分图书阅读都需要付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分享型的网络社会让人们已经习惯免费获取信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哪怕收很少的阅读费用也会影响阅读体验。

三、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传播策略

通过分析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不利的因素,在今后的传播中应采取传播形式多样化和定位主要读者群的传播策略。

1. 传播形式多样化

随着产业融合的发展,阅读终端的不断创新,印刷与阅读的传统关系模式被打破,单一的文字阅读将向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元化的阅读方式转变。在移动阅读时代,可以根据移动阅读的特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爱好,采取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如可以将名著作品制作成有声读物、动漫内容或者网络视频等,对名著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解读,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接受。

2. 定位主要读者群,进行针对性传播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统计调查,29岁以下的网民占到总网民人数的55.7%,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移动阅读的读者构成与其相似,这就要求我们应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主要阅读群定位为29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此基础之上再作进一步细分,符合年龄特征又有阅读名著需要的年轻人应该为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在明确定位主要读者群之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应该采取积极、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可以丰富读者的文化知识,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和精神追求。因此,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传播带来了发展机遇。

[1]马振贵.移动阅读:内容才是王道[J]. 上海信息化,2013(9).

[2]陈梦雪.浅谈网络时代个体阅读方式的改变[J]. 中国报业,2010(1).

[3]陈亚琴.从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年借阅量变化审视当今大学生阅读现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

[4]尹鸿.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EB/OL]. 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 cbx/yh/diceng-xueshu-hxd.htm. 2013-04-24.

4.中国文学名著读后感 篇四

全文语言巧妙,值得我去体会学习;更为我的语言积累下了丰富的底蕴――为我今后的语言道路铺了一块台阶。

本文教会了我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老师其实是恨铁不成钢。老师是神圣的,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他是启发你的心灵,培养你的智慧的人,他在你的一生中差不多和你的父母一样重要。老师是亿万儿童心灵的智慧之父,他们得到极其微薄的报酬,却在培养未来一代的优秀国民而辛勤劳动著。永远要爱自己的老师,永远要以尊敬的口吻来称呼“老师”这两个字,因为世界上除了父母亲之外,“老师”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5.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作业1 篇五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______是汪曾褀回忆童年的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和英子姑娘朦胧的爱情故事。

2、钱良材是茅盾的______中主要人物之一。

3、《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做的第一件“无聊的事”是为他三岁的弟弟______。

4、小团圆媳妇是萧红小说______中的人物。

5、茅盾原名____________,早在他1928年登上文坛之前,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6、烟鹂和振保是张爱玲小说______中的两个人物。

7、《故里三陈》是汪曾褀回忆故乡的小说,“故里”是指江苏省的______。8、1929年,废名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______。

9、老舍的小说______讲述了一个满族北京市民衰败的故事。

10、____________是一篇被王安忆称为“虚构自己”的小说。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陈聋子”是废名早期短篇小说____中的人物。

A.《菱荡》 B.《桥》 C.《莫须有先生传》 D.《竹林的故事》

2、施蜇存被某些研究者列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____的重要成员。A.新感觉派 B.新月派 C.海派 D.鸳鸯蝴蝶派

3、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情节,表述正确的是____。A.在大跃进时期,许三观一家一直在丝厂食堂吃饭。

B.为了渡过水灾和荒年的困苦时期,许三观一家以多睡觉,少活动的方式战胜饥饿。C.许三观过生日时,他拿出所有积蓄做了爆炒猪肝给孩子们吃。D.许三观的儿子一乐闯了祸,他因此踏上了去上海借钱的路。

4、《子夜》中的“诗人”是____。A.李玉亭 B.范博文 C.雷鸣 D.杜学诗

5、《梅雨之夕》中的“我”在梅雨天气里喜欢打伞的原因之一是____。

A.雨衣比伞价格貴 B.怕雨衣滴水湿了鞋 C.穿雨衣不便观景 D.用暂时安逸的心境看都市雨景

三、语段分析鉴赏(每题15分,共30分。)

1、“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在孕妇的心里涌现,弥漫着她的心房。她很想把这突然的热乎乎说给什么人听,她很想对人形容一下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的这一股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儿嘟囔着,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铁凝《孕妇和牛》 试析孕妇为什么会感动?

2、“陈小手出了天王寺,跨上马。团长掏出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它打下来了。

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

团长觉得委屈。” ———汪曾祺《故里三陈》 分析本语段的其精彩之处。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倾城之恋》写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婚恋故事。有评论说“故事表面下蕴含着深重的悲哀”,请阐述你的理解。

2、结合《故里三陈》,谈谈你对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特征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2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王蒙《春之声》中所用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______。

2、______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的集中代表,体现着他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

3、《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______,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4、小说《____________》的男女主人公是祥子和虎妞。

5、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6、李有才编的歌,在阎家山一带叫“圪溜嘴”,官话叫______。

7、“她愿意用俊来形容这些慢慢出现在她笔下的字,这些字又叫她由不得感叹:只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呵”,这段文字出自小说______。

8、《子夜》中吴老太爷的“护身法宝”是______。

9、“她不但自己爱赊,而且颇看不起不敢赊,不喜欢赊的亲友。虽然没有明说,她大概可是这么想:不赊东西,白作旗人!”这个“她”是《正红旗下》中______。

10、李有才是____________作家写的《李有才板话》中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中两个小孩子是____。A.纯和慈 B.细竹和琴子 C.小林和琴子 D.纯和细竹

2、“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这段谈棋的话反映了____家的思想。

A.儒 B.道 C.法 D.佛

3、周作人说“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是指____。

A.《铸剑》 B.《阿Q正传》 C.《在酒楼上》 D.《狂人日记》

4、《边城》中,大老向翠翠家求婚走的是____。A.马路 B.山路 C.车路 D.水路

5、《故里三陈·陈四》中,人们最感兴趣的娱乐活动是____。A.迎会 B.听书 C.看戏 D.赛龙舟

三、语段分析鉴赏(每题15分,共30分。)

1、远远有人喊道:“明天到庙里选村长啦,十八岁以上的人都得去„„”一连声叫喊,声音越来越近,小福听出来了,便向大家道:“是得贵!还听不懂他那贱嗓?”进来了,就是得贵。他一进来,除了有才是主人,随便打了个招呼,其余人都没有说话,小福小顺彼此挤了挤眼。得贵道:“这里倒热闹!省得我跑!明天选村长啦,凡年满十八岁者都去!”又把嗓子放得低低的:“老村长的意思叫选广聚!谁不在这里,你们碰上告诉给他们一声!”说着抽身就走了。他才一出门,小顺抢着道:“吃烙饼去吧!”小元道:“吃屁吧!章工作员还在这里住着啦,饼恐怕烙不成!”老秦埋怨道:“人家听见了!”小元道:“怕什么?就是故意叫他听啦。”小保道:“他也学会打官腔了:‘凡满十八岁者’„„”小顺道:“还有‘老村长的意思’„„。”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试析 ①张得贵是怎样出场的? ②本段对话描写的特点。

2、“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边城》

对这小说的结尾,谈谈你的感受。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作品,谈谈《许三观卖血记》在叙述方式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就《李有才板话》中描写的文字,试述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大众化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3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倾城之恋》写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婚恋故事。2.《李有才》中的李有才,外号叫____________。

3.“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这段文字出自于___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这篇小说中除了作者“我”,还有一个人物是____________。

4.在《边城》中,五月端阳的晚上与翠翠第一次相遇的青年是____________。

5.“总之,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段话出自于___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

6.《倾城之恋》中的男主人公是阔绰的华侨子弟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流苏怅惘的原因是 ____。A.她与柳原的婚姻是一个苍凉的故事。B.她与柳原的婚礼太草率。C.流苏的娘家人不高兴。D.流苏不愿嫁给柳原。

2、《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以教书谋生的城市是____。A.济南 B.太原 C.S城 D.北京

3、《铸剑》中的眉间尺对老鼠忽憎忽怜,说明他的性情____。A.刚愎 B.胆怯 C.大度 D.优柔

4、《孤独者》的主人公是____。A.宴之敖 B.魏连殳 C.涓生 D.“我”

5、《梅雨之夕》中写雨中少女的美丽表现在____。

A.容颜底姣好,肢体底停匀。

B.风仪的温雅,谈吐的不俗。

C.容颜底姣好,风仪的温雅,肢体底停匀,谈吐底不俗。D.五官秀气,皮肤雪白,风度高雅,大家闺秀。

三、语段分析鉴赏(每题15分,共30分。)

1、“他恍惚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象遍地是火苗子”„„“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里,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让人难受”„„“黑孩钻进了黄麻地,象一条鱼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黑孩——黑孩——。”由“阳光”、“通红”的土地、“孩子”以及“寻找”的动作,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有时造出长句,例如“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忽地又没有了”。汽车吼着,“闪电拟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

就以上描写,谈谈对茅盾小说刻画人物性格方法的体悟。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春之声》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意识流”。试选取不同段落,分析连接主人公跳跃性思维的线索,并比较这种“意识流”与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之间的异同。

2、结合作品《倾城之恋》,试述张爱玲作品中的苍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4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出自哪篇小说____________的第三章第一句。

2.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____________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3.《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__ 的作品。

4.《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矛盾的激化,是由于他与汪派政客____________ 联合组织益中信托公司引起的。

5.屠维岳和莫干丞是茅盾____________中的主要人物,是作品中____________手下的两员干将。

6.《边城》的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____________。

7.在《正红旗下》里,老舍作为满族的后裔,讲述一个____________的故事。写得传神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8.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著名作家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A.《在酒楼上》 B.《孤独者》 C.《肥皂》 D.《伤逝》

2、“骆驼祥子”被大家称为“骆驼”,是因为()。

A.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长得像骆驼 B.祥子足壮与诚实,性格像骆驼

C.祥子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命运像骆驼 D.祥子虎口逃生,在路上捡了三匹骆驼

3、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真正具有代表性作品就应该是()之类的作品。A.《天狗》 B.《凤凰涅槃》 C.《晨安》 D.《地球,我的母亲》

4、()是30年代以 提倡“小品文”著名的作家,其《忆狗肉将军》全篇皆用反语达到较好的幽默效果。

A、林语堂 B、郁达夫 C、鲁迅 D、沈从文

5、《倾城 之恋》的作者是()A、张爱玲 B、老舍C、赵树理 D、阿城

三、语段分析鉴赏(每题15分,共30分。)

1、鲁迅的《在酒楼上》有一段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历来最为人们称道。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2、“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指向是北京城)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成发光的翡翠”,祥子对着那片红光要大喊几声,“他高兴,他想欢呼!”针对这些话语,谈谈对老舍小说语言的认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鲁迅的小说,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

6.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大全 篇六

学院:化工学院 班级:给排水10-2班 任课教师:章旺根 姓名: 学号:10014220232 成 绩:

我为什么喜欢《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绘了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遣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很小的时候就已拜读《三国》,经多次咀嚼我不由产生一个疑问,智慧一流运筹帷幄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纯粹因为刘备的赏识而誓死效忠于智术浅薄的刘备和刘禅?他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刘备却不以他卑鄙委自枉屈,三顾他与草庐之中,咨他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于是就许刘备以驱驰?《出师表》中确实是这样写,但不难看出《出师表》有着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谦虚之意,倘若诸葛亮倘若真心为了刘备为了大汉,为何不取阿斗建设更加强大的汉室?我认为诸葛亮的“忠”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自己的政治野心上的。人人皆知《三国》有颂刘贬曹鄙孙之意,刘备是仁君,他更希望和平,能守住汉中守住成都就行,然而诸葛亮却一直有北伐的想法,既然君主和自己的想法有冲突,那么诸葛亮就必须在君主以及有说话权的大人物还掌握大权的时候极尽忠之道以获得更多机会大展拳脚!这并不是小人之篡权谋位之诡计,而是君子为了实现自己目标的智慧之道啊!《三国演义》的哲学智慧就在于此!

我认为《三国演义》不仅仅只是描绘历史的文学小说,它更是作者内心所承认的哲学!所以要完全看懂它需要两步:一是看表面文字,打打杀杀、尔虞我诈,以获得感官享受,即好看。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内在的哲学理念,化解阅读过程中的种种矛盾,最终与作者产生共鸣并升华至文学的真实境界。除此之外,如果想了解“三国”历史就应当去看《三国志》,那里更可靠,因为《三国演义》是从它“通俗演义”而来。罗贯中在引用史料演绎他的世界观时,坚持的增削原则是大事件尽量遵循史实,小事件则不拘一格,以使其更具有合理性与普遍性。就归纳法而言,小事件的虚与实也确实无足轻重。叫人不可思议的是,罗贯中在达到哲学与文学上的对应之后,还做到了“七分”尊重史实。几乎让历史、哲学和文学三者重合。这不得不让人相信他的确是触摸到了“三国”历史时期人性和社会的本质。不愧是文章天成,妙手偶得。这种重合程度在中国四大名著中也只有《三国演义》才能达到!

《三国演义》里人物的悲剧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乃至国家的兴亡。蜀国后主昏庸,不思朝政,国力由于连年征战日渐衰弱,这些足以导致最终灭亡;吴国偏安一方,不思进取,君主沉迷酒色,怎能不亡?这些原因又导致了晋国一统江山的结果。从总的方面来看,整个三国历史都处在相互的联系与发展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才使事物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跌宕起伏,创造了这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

7.浅议如何有效阅读文学名著 篇七

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落实学生的阅读呢?笔者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以下几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阅读心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方法主要有: (1) 体验感受法, 给学生讲解作家创作时的感受和自己阅读这篇著作时的感受, 诱发激情。 (2) 讲述故事法, 给学生讲述其中的一段故事, 造成悬念。 (3) 语言描述法, 描述原著中的人物或画面, 引人入胜。逐步养成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

二、关注学生的“读写结合”

课外名著篇幅较长, 如果完全放在学生课余时间去阅读, 很难保证质量。“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 “写”是读的巩固和强化;如果只读不写, “读”的内容理解不能深入, “写”的水平也不能提高。因此可以采取“课内课外读写结合法”。如何写呢?一是摘录, 摘录优美的词句, 如《培根随笔·谈读书》中的优美词句; 摘录名人名言,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名言、谚语、成语、典故等;二是写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后,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写下来;三是仿写, 做到由“仿”到“创”, 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四是缩写, 浓缩名著的故事, 使长文变为短文, 如《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 群雄争霸, 最后三国归晋的场面。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方法必须交给学生, 指导学生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目录、作者简介、内容概要、后记, 对一部名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略读和精度相结合;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写心得、画图表。如在阅读《名人传》时可以这样列表:人物作者简介:国籍身份代表作作品概要向人推荐理由

不同类型的书, 要介绍不同的方法, 这样会让学生少走弯路,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阅读后的活动, 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名著知识竞赛、戏剧表演、编文艺板报等。通过这些活动, 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方面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 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

四、整合影视资源促进阅读

通过调查, 中学期间许多中学生连一部名著也没有完整地读完, 特别是一些女生;而大多数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三国演义》《西游记》……正如周宪教授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句话强调了影视文化的时代性和生活化, 它能给人极大的视听满足, 又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加之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 因此特别受大众的喜爱, 尤其是中学生的喜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它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人们更习惯于坐在声像俱全的媒体前观看, 而不太情愿抱着书本阅读密密麻麻的文字。针对学生普遍喜欢看电视而不喜欢阅读这一特点, 明智的选择是与其压制, 不让他们观看, 不如因势利导, 即借助影视综合艺术的魅力, 来吸引学生阅读文本, 走近经典。每当我告诉学生, 要利用多媒体观看名著片时, 学生神情高涨, 兴高采烈, 教室里沸腾起来了。所以, 我利用晚自习播放名著片, 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骆驼祥子》……

文本具有影视无法企及的表现空间, 阅读文本可满足读者丰富的想象需求, 使读者获得极其自由的精神上的享受。也正因为如此, 很多读者在观看了影视作品后, 会意犹未尽, 再去阅读文本。实践证明, 将影视资源与名著阅读有效整合,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成熟心理, 独特个性、协作观念、创新精神。

五、注重名著阅读与情感教育

8.名著读写联动 提升文学素养 篇八

关键词:名著;提要钩玄;赏析精彩;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新课标将名著列为高考必考内容,其目的之一在于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超功利的语文文学阅读观,提升高中毕业生的文学素养。但由于课时有限,不少人把它定位为课外阅读,安排学生在课外自读。由于各科学习任务繁重,名著阅读任务在课后难以完成。为了探寻一条适合学生的名著阅读之路。我们尝试着将今年福建高考必考的六部名著引入课堂,列为高中三年的必修课程。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阅读效果,将名著阅读与写作训练联结起来,

读写联动提升文学素养。

一、示范引路:通读文本——圈画标注、提要钩玄

这一阶段是名著阅读的起始阶段,一般先介绍作家、写作背景以及经典评论,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此后,放手让他们直接在课堂上阅读文本。名著有魅力,但开头阅读难。名著开头不像流行小说那样一下子吸引眼球,大多较为琐

碎。所以,不能把名著阅读全部放到课外,而应借助学校课堂教学阵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本阅读,以克服学生的浮躁心理。实践证明,多数学生在强制阅读一二节课后,能够进入到小说情节中去,并被小说里的人物命运所吸引。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列出一周的课外阅读计划,每天按序推进。这样就会看到有的学生除了晚自习和周末双休日时间阅读名著外,还会挤出午睡前、晚饭后等时间进行阅读的情景。通过创设原生态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心平气和地沉浸在阅读之中,进入阅读状态,他们就会与作家同喜同悲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对名著进行整体的品味、涵咏和熏陶,把作品的语言艺术、表达技巧和人文内涵内化吸收。这是写作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源头之水。此阶段对写作要求放得比较低,只要学生能圈画标注、提要钩玄就行。也就是把文本中那些难理解的字词、精彩的语段或者自己阅读时偶然所得,顺手记在本子上就行了。可以写些表面看来笼统的感觉,或者写在名著阅读中不可言传的体会,这是文学阅读中可贵的语感。几节课之后,翻看学生用书,各种观点散见其中,一路风景令人欣慰。比如,《三国演义》的空白处,有“有奶便是娘(指吕布)”“可怕的人性”“残忍啊(指厮杀)”“可悲可叹的女性(貂蝉)”等批注不时出现。这一阶段,看似浅显简单,实则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而言,一次实实在在的阅读体验,远胜于老师那一遍又一遍的空洞说教。只有经历了那带着感情的艰难阅读,才会有渐入佳境的幸福愉悦。若干年后,这些自悟自得的生命活动印记,这些阅读的痕迹、思想的火花是多么的珍贵

啊!也许,这就是他们语文学习生涯中最美好、最深刻的记忆。所以,一方面,教师要敢于花上时间让学生直接阅读文本,另一方面要巡视检查,还有同学之间互动交流,教师督促和鼓励。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二、重点突破:赏析精彩——问题导读、试做笔记

此为第二阶段,在学生通读文本的基础上赏析精彩部分。为避免肢解原著,教师可用大问题导读的方法进行指导。如阅读《复

活》,引导学生探究“聂赫留朵夫真的爱玛斯若娃吗?”通过这一问题,将学生的阅读深入到文本中。同时,在阅读指导上可以充分体现“专”字,突破一点,带动其余。如,《复活》的心理描写、《三国演义》的人物刻画技法、《欧也妮·葛朗台》的环境描写效果、《红楼梦》的主题探讨、《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家》中觉慧为什么要出走上海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一节课一个专题,学生的鉴赏水平就能得到稳步的提升。

此阶段,为巩固鉴赏成果阶段,要求学生将课堂鉴赏要点记在读书笔记上,不要求写多少字或文体有多么的严谨,但观点要明

确,思路要清晰,为给学生做好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再读名著,重新走进文本里头,并把思考体会写在读书笔记上,适时展示出来与同学分享。这样,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两个链条就对接在一起,阅读水平自然就提升了。

六部小说读下来,学生人人都有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其中的每一个(处)字句,都是从学生的心田里流淌出来的,每一个(处),都是他们咀嚼过的,可谓含英咀华。比如,在《巴黎圣母院》的读书笔记上,学生见仁见智。刘芳写道:“世上丑的人很多,但和卡西莫多一样善良勇敢的却很少。外表的漂亮终有一天会消失,内心的美丽才能长久。”还有的写道:”我们在批判弗罗洛虚伪残忍扭曲的同时,是不是也该给一丝同情呢?弗罗洛的心理是不正常的,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他是当时封建教会阴影下千千万万牺牲者中的一个,他可恨可悲也可怜。”这种悲悯情怀,不正是当今网络暴力下的年轻一代所急需补充的营养吗。有的同学看法可能更深入一些“生活中有几人能像卡西莫多,为了心中的爱,为了人世间最后的一点本真性情,毅然抛弃‘至高至上’的恩人兼父亲弗罗洛,把丑恶亲手

毁灭。”

三、展示成果:升华感悟——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一部作品已经读完,学生对名著的整体思想艺术有了一定的

感受。

此时开始第三阶段的名著阅读教学训练,接下去,可以兼顾语言与文学两个板块,引导学生自我梳理,深入思考感悟,将阅读体验形成文字(此与前文所述做笔记不同),并通过同学之间的成果交流展示,提升他们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针对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这一学段的时间至少可以安排四至

六次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分别从人物赏析、小说主旨、艺术手法和创新运用等方面进行练笔。学生习作内容丰富而深入。人物赏析话题的优秀习作有《另眼看曹操》《永远的爱斯梅拉达》等。小说主旨方面有《从〈复活〉看西方的赎罪意识》《〈家〉的爱情观之我见》等。艺术手法方面有《从〈家〉和〈欧也妮·葛朗台〉看中外小说的异同》等。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将文学名著相关内容提炼为写作素材创新运用,运用到作文中去,增添文章的文化意蕴。

这样,以写促读,逼着学生赏析原著,既能加深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又能提升他们鉴赏水平和思辨能力。同时,这种半自由的(半命题的)作文训练形式,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真实自然地表达,从而达到文质兼美的理想效果。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制成

课件,展示给全班学生赏析。也可以选出写得好的文章,让作者到讲台前朗读,然后由学生自由点评该文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如童伟峰同学的《再见了弗罗洛》:每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而当某个落后刻板的信仰要扼杀它时,它被摧残的心灵在无法自我抑制时,必然变得极端自私邪恶,并为获得变形的私欲时而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地位越高,对社会的危害也越隐蔽越严重。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继续拓展,用王熙凤、杜竹斋、葛朗台、高老太爷等人物予以证明。最后结合现实生活提醒“当今个人主义盛行,功利思想成为众多团体或个人的终极目标,一个弗罗洛死去,许多弗罗洛又涌了出来。呼唤让弗罗洛的魂灵与肉体一起死去,让时间来净化这一方天地吧。”

还有其他同学的《〈家〉与〈红楼梦〉的比较》《从〈三国演义〉》看兄弟情义》《巴黎圣母院的幸福观》。作文观点明确新颖、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纵横捭阖,精彩纷呈,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稍后,收集学生作文编辑《名著赏析集》若干集。这样的集子鲜活真实,远胜从书店买来的作文书,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建立班级博客,能将课堂写作之路延伸。因为博文有发表功能,拥有更多读者。将学生优秀习作上传博客,学生自己亦可上传博客。奇文共赏,同学可发帖互动,将网络优势引进名著学习之中。多元化评价更让学生个性才气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相互穿插。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是读的深化和提高。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不仅读出美,而且知其所以为美,读中悟出表达技巧。然后更进一步促读,真正激活学生阅读名著的内驱力,使他们慢慢养成喜爱阅读名著、深入阅读名著、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这样就能切实提升阅读效果,提升文学素养。

9.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大全 篇九

【提示】本课程论文不注重考察理论水平,主要考察同学们作品欣赏方面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形式可以灵活,不必太过拘泥,重点是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请结合本学期的学习,选择一篇选题范围内的作品,写作一篇学术论文或赏析性文章。

标准学术论文的要求较为严谨,写作难度稍大,选择这种形式的同学要针对选题深入了解学习,并且多读几篇名家论文,学习其风格和方式,但牢记学习并不是抄袭,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观点。

选择赏析论文形式的同学,不要大段抄录原文,一定避免写成读后感,尽量拓展视野,结合作者生平、其他作品,以及时代背景或其他相关作家作品进行点评分析。

总的来说,学术论文更重视逻辑思辨能力,在提出论点并论证的过程中,要有理有据,进行严密的分析、考证。而赏析文章更突显写作者的文学敏感,要捕捉丰富微妙的文学感受,说出一篇作品妙在何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更有优势的一种。

另外,无论写作论文或赏析文章,都请在文章开头标注清楚你写的是论文还是赏析。

一.总体要求

1.选题范围:本课程视频教学课件里主要讲解的几位作家:鲁迅,周作人,茅盾,穆旦,戴望舒,沈从文,张爱玲及钱钟书。最好不要超出选题范围,但如果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对现代文学(新文化运动到建国前后)这段时期内的作家作品有独特认识,也可超出此范围写作。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视频教学课件及仔细阅读作品,在此基础上,就某位作家的具体作品进行论述,可以是具体的作品分析,也可以是作家的比较研究。

2.一定要自己写作,不要抄袭、剽窃任何网上或其它现成资料,一旦发现即按作弊论,处以0分。

3.引用的数据、观点等,要注明资料出处,如某个杂志的某篇文章,作者及年月日等,或某部著作、作者、出版社、出版年及页码;网络上的文章权威性不够,最好不要直接引用,如果非要引用(比如知名学者发表在网络上的文章)也要注明网址出处。

4.论述要有理有据,不能光下结论没有证明。提出的观点要和对作品的分析结合起来,做到自圆其说。

谋学网

5.论文篇幅最低不能少于2500字,最多不要超过5000字。

6.论文现在一律采用网上提交的形式,请同学们在期末考试前两周,按照本要求完成论文后提交至学院课程论文系统。电子版论文要有封面(注意:要用继续教育学院提供的标准封面),写明学号和姓名,所在学习中心地址,封面除分数一栏外,其余都要求填写。二.写作方法

1.确定题目。“选对了题目,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选题确实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到研究的成败。所谓“选对了题目”包括两层含义:一 是指课题有写作的必要性,二是指课题有写作的可行性。因此同学们在开始写论文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题目不能过大或过小,要做好论题的限定工作,把 所要论述的问题集中到一点上,有利于深入分析,广征博引,把问题谈深谈透,把文章写得更有深度。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本课程所学习的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也 就是1917-1949这个时间段创作的作品,期末论文也应当在这个范围内选择作品,切忌不要选到古代、当代或外国去,否则不能通过。2.选题确定后,建议先写一个论文提纲,内容包括:题目,论述的主题,论据及文章结构,建议将提纲发到课程论坛上与其它同学讨论,助教老师会对发到论坛上的论文提纲进行详细指点。

3.文章开头。一般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也可以从一个问题谈起,然后再到其它问题。

4.文章的论证。不能光有观点,没有论证,一定要有论证的过程。要做到层次清楚,思路明晰。

5.结尾呼应。论述的总结性段落,要以简要的几句话作结。

6.材料引用。引用时要明白引用该材料的必要性,并且要注意材料的可靠性,一定要注明出处。三.论文格式

1.期末论文如果选择了赏析文章的形式,则需要做到条理清晰、分析得当、首尾呼应,用优美通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需要写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之类。但是如果引用他人文字,还是要加注。)

2.如果选择了学术论文的形式,建议依照下面的格式说明进行写作:

(一)论文的总体构成格式应当符合规范。一篇完整、规范的论文通常要由以下项目构成。

谋学网

封面:封面的内容除分数一栏不填写之外,其余项目都要求填写。

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100字左右,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基本内容,尤其是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正文:是课程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论据可靠,论证严密。参考文献:一般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

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页码。

(二)论文的具体格式示例如下(论文封面请见附件): 题目:(字体加粗、居中)

姓名:###?? 学号:###(姓名、学号均居中)【内容摘要】(空两格)【关键词】(空两格)正文(空两格)? 【参考文献】

3.无论是赏析文章,还是学术论文,都要按照如下要求进行编排:(1)字体:宋体。

(2)字号:包括题目、标题和正文字号。正文字号一般要求小四号或者五号,题目和标题要求宋体加粗。题目字号以三号为宜。(3)行距:1.5倍行距。(4)字体颜色:黑色。

(5)封面除分数一栏外,其余都要求填写。

谋学网

四.选题参考

下面几个选题都是本学期的课程重点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是否选择这些题目写作论文和期末成绩的分数无关,请大家选题时一定要选自己感兴趣且熟悉的题目来写(鼓励大家发掘感兴趣的新鲜题目进行写作)。

细读《死火》:绝望如何反抗 《铸剑》中的“侠客精神” 论周氏兄弟心中不同的“鬼” 论茅盾《子夜》中的吴老太爷形象 浅论穆旦诗歌的欧化风格 论戴望舒诗歌中的现代意象 论张爱玲小说里的“残忍”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 论钱钟书的“幽默”

浅析《围城》中对方鸿渐的讽刺

以上这些,选题入口都较小。但是,小不等于差,这是比较讨巧的路子,事实上,只有小题目才能在短篇幅内出彩。而且,由此引发的思考空间却可能很宽广:比如,从《故事新编》中的墨子、庄子、孔子、老子、大禹等形象就可以讨论鲁迅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样的大问题。

事实上,本课程这几讲所选择的具体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大有细读和讨论的空间。同学们可以尝试在视频教学课件中老师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独特的东西。当然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另外选择作品和论文题目。

在这里,只是简单地说说可以生发的一些选题,具体的选题、提纲和思路还是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欢迎大家将自己的选题拿出来给老师和同学分享,这样老师会给你一些意见和指导。五.评分标准

本课程论文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0分:抄袭剽窃。

谋学网

60分以下:观点不明确、论述不清晰、结构没有呼应、材料没有出处或不可靠,论述语言不通顺。

60-70分:观点较明确、有一定的分析过程、结构基本成立、材料较可靠,论述语言通顺。

10.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大全 篇十

2017云南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点: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

(一)诗歌

1.诗经(《关雌》和《七月》)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诗有40篇。另有六篇“有目无辞”。它收集的诗历西周初朔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人们认为,《诗经》从二言到八言不等的句式,反映了诗歌从原始生产劳动中产生出来的状态。《风》《雅》《颂》各反映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生活,因而也表达了不同人们的心灵世界与思想感情。《风》是民歌,所反映的人们的生活最广泛,因而心灵与情感世界也最丰富多彩。主要篇目有《关雌》和《七月》。2.《楚辞》(屈原与《离骚》)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辞为楚地之产,因而为“楚辞”。楚辞为文人作品,代表诗人为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前278),他既是一个历史政治人物,也是一个诗人。屈原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其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离骚》。

《离骚》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篇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离骚”解释有两种,一种是遭受忧患,一种是离别的忧愁闷。这种理解是符合全篇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的。诗人的忧愁来自于自己对国家的担忧,来自于理想不得实现的担忧。诗人把自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己的人生同国家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追求。其为实现理想“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精神境界,融进了中华民族精神。3.乐府诗(《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短歌行》《蒿里行》)《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它塑造了木兰这一代父从军的艺术形象。

木兰勇决、刚毅,她女扮男装,其精神光彩耀人。而功成之后,不慕官禄,毅然返家,又不减女儿之情。

《孔雀东南飞》也是乐府中最为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不同在于故事反映的是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刘兰芝与焦仲卿的不渝爱情,让人唏嘘、感叹。乐府本是民间诗歌,后来文人也用来抒写情怀。魏时曹操父子对乐府诗有新的发展。曹操的《短歌行》《蒿里行》等既表达了人生志向,也反映了对社会生活的感触,展示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别样情怀。

4.山水田园诗(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和《饮酒》)进入晋、南北朝以后,诗歌成为专门的创作领域,产生了大量的诗人。诗歌成为抒情言志的重要文学样式。

陶渊明(365—427),此期代表诗人,人们认为他开辟了山水田园诗风。陶渊明笔下的山水田园,之所以让人向往,是因为诗人在诗中注入了恬淡的情怀。他的《归田园居》写出“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野生活。他的《饮酒》则表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远意境。

5.唐诗(王维、李白、杜甫、自居易、李商隐)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唐朝是中国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最鼎盛的时期,在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人,大量的优秀诗作。引领诗风的至少可列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诗史杜甫;中唐李贺、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1)王维(701—761),盛唐时期杰出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特有色彩、音响和气息。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终南山》等。

(2)李白(701一762),李白被认为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大气磅礴、想象力丰富,这与诗人的抱负和个人气质相关。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独立不露、飘逸洒脱”的气质,因而他被称为“诗仙”。他脍炙人口的诗篇《蜀道难》《将进酒》《月下独酌》,都是人们熟悉的篇目。盛唐诗人李杜并称,但是杜甫与李白风格不同。

(3)杜甫(721—770),人们说“他用史一样的笔触”来写诗。与李白志在天地的抱负不一样,杜甫则把目光投向民生。他关心的是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关系。他以自己的诗句写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呼唤社会上层关心民间疾苦,因而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4)自居易(772—846),其诗风有杜甫的特点。即关注民生。他的作品中,人们熟悉的篇目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5)李商隐(813—858),为晚唐诗人代表,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他关心社会现实,情感丰富,因而他的作品有沉郁的,有缠绵朦胧的。人们所熟悉的他的诗作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6.宋词(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初唐时期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采用长短句的形式配乐歌唱。因为这种诗歌形式是配乐歌唱的,因而也称为“曲子词”。至宋成为一种引领风气的诗歌创作形式。

(1)柳永(约987一约1053),北宋词人,词风温婉缠绵,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人们所熟悉的他的代表作有《雨霖铃》等。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词胸襟开阔,有万马奔腾之势,是“豪放派”的代表。人们所熟悉的他的词作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3)李清照(1084一1155),南宋女词人,其词作或清丽或凄婉,因而称为婉约词派代表。人们所熟悉的她的词作篇目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4)辛弃疾(114—1207),南宋词人,其词具有豪放的特征,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抱负相关。他生活的时代,中原为金兵所占。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力主抗金。因此,他的词极力抒写恢复国家统一豪情,也表达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不过,他写村野的词,也有细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腻清丽之处。人们所熟悉的他的代表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7.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睢景臣)中国的诗歌到宋风气变为词领风骚,至元又变为“曲”。元曲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睢景臣等。关汉卿有《四块玉·别情》,马致远有《天净沙·秋思》,张养浩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有《哨遍-高祖还乡》。(二)戏曲

1.中国古代戏曲概说

古代希腊已有戏剧。中国戏剧则在元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大量戏曲作家。戏曲文学在元称为“杂剧”,有固定的格式,所谓“四折一本”;到明清戏曲形式多样,既有北杂剧,也有由南戏演化而来的“传奇”。2.戏曲作品

(1)王实甫和《西厢记》

王实甫,生卒年代不详,他的作品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即《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西厢记》的主角是崔莺莺和张君瑞,两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自由相恋,经历重重曲折,终结秦晋。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理想的故事。

(2)关汉卿和《窦娥冤》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传世的作品有《感天动地窦娥冤》(即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红尘》《望江亭中秋切浍旦》《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杂剧中最出色的悲剧和代表作。在剧中,作家把笔触伸向普通百姓,写出了他们的冷暖感受,也揭露了官场的黑暗。不过作家最终还是把希望给了受到冤屈的窦娥,让她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3)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杰出的戏曲作家。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这出剧写的是主人公柳梦梅和杜丽娘自由恋爱的故事。这是一个杜丽娘为爱由生入死,又因爱死而复生的曲折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追求。(4)孔尚任和《桃花扇》

孔尚任(1648一l718),清代戏曲作家,他创作的《桃花扇》被认为是“中国戏曲文学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桃花扇》是一出历史剧,时代在明末清初。剧中的李香君和侯方域都是正直善良的人。“忠与“奸”,“善”与“恶”的冲突,就围绕着他们及周围的人展开了。李香君和侯方域以不屈服的精神,把“忠”和“善”坚守到底。关注云南中公教育微信yn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更多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官网

11.古典文学名著与元宵灯 篇十一

《水浒》中几次灯市描写,作者紧紧编织入情节的构思中,第66回的元宵节灯市描写,梁山义军利用万民同庆的灯节,作为攻城略地的绝好战机;第72回宋江月夜观灯游东京,引起宋江打通“和今上打得火热的李师师”“枕头边关节”的念头,为81回“燕青月夜遇道君”做了铺垫,也为最後实现招安定下了基本策略。将元宵花灯作为影响深远的民族民间文化写进作品,并作为贯穿故事情节的重要一环,可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从群众文艺这一角度,对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元宵灯火进行探讨、借鉴,当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让我们游览一下几部古典文学名著中关于元宵灯会的盛况,仔细欣赏一下那元宵灯的千奇百态,万般风情。如《西游记》中“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好一副花灯悬闹市,民众迎新春的生动景象。还有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融进灯彩艺术的:如“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鳌鱼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世俗风情皆在灯彩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还有:《金瓶梅》中“秀才灯,揖让进止,存孔孟之遗风;媳妇灯,容德温柔,效孟姜之节操;和尚灯,月明与柳翠相连;通判灯,钟馗与小妹并坐”。好一副清风亮节,栩栩如生的动人故事。情景交融,足见文学大师们笔下的元宵灯如诗如画。观灯逛市,犹如步入飘飘入仙的境界。

其次,观元宵灯,还必须观赏一下作者们匠心独运,鬼斧神工的制作艺术。《红楼梦》中的元宵灯装点的“玻璃世界,珠宝乾坤”,原来却是用“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灯,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哪知千般宝贵,万般风流的元宵灯,其制作材料,竟可俯首即拾。再看清风镇上的小鳌山,但见“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清河县狮子街的灯市;“师婆灯,挥羽扇,假降邪神;刘海灯,倒背金蟾,戏吞至宝。”“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巨口大髯鲇鱼灯,平吞绿藻。”“转灯儿一来一往,吊灯儿或仰或垂。”在那个时代,没有电器设施,更不用说声控、光控了,可是,那元宵灯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今天来看,你能不拍手叫绝吗?

还有那元宵灯会的规模、盛况更是令人神思遐想。那清风镇的上“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六百碗花灯……”宋江等人缓步街头所见,尤其使人神往:“只见家家门前,搭起灯棚,悬挂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异样灯火。”四五个人,手厮挽着,来到大王庙前,看那小鳌山时,但见: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团锦绣。银蛾斗彩,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缕缕拂华幡翠幕。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织妇蚕奴,画烛光中同赏玩“。虽无佳丽风流曲,尽贺丰登大有年。

据载,元宵赏灯之俗始于汉朝,永平年间汉明帝每到正月十五日夜即令点灯,亲自到寺院张灯祭佛。《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五代王仁裕等人撰)记载:“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南宋吴曾撰的《能改斋漫录》,南宋孟元老撰的《东京梦华录》中均有元宵灯会的记载。据载,宋代宫廷制作灯山,有普贤、文殊佛像并坐青狮、白象灯,佛像的手不仅能活动,还从佛像的手臂处喷出水来,状如瀑布。清代宫俗十分重视放灯,元宵前後两天,宫内和京师市肆,均悬灯相庆,不仅有华美的宫灯,而且还有冰灯的制作。可见曹雪芹写“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所描绘的“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戏乐声喧”景象,并非完全虚构。

(文/戴璐)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教育教案《会跳舞的小柿子》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公司评先评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