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发展(共8篇)
1.专业化发展 篇一
摘要:把博客(Blog)应用于教育专业化发展,目前各个学校,特别是在中小学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该文首先分析了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然后讨论了教育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教育Blog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 博客 教育专业化 作用
教育博客(Blog)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建起了自己Blog网站,学校教师教也纷纷在校园Blog网建立自己教育Blog。目前越来越多的老师把Blog和教育叙事用得更加灵活自如,他们在Blog上彼此交流、记录下自己教学生涯中闪光的思想,把Blog作为学习资源、教学平台和自己的信息化生活的环境,诸如讨论教案、教学设计等,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涵义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职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符合教师行业专业标准,成为一门专门职业。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专业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一个发展过程。
1.2 教育Blog概念
Blog是Web与log组合的缩写,可译为“网络日志”,常称为“博客”。教育Blog可以这样来理解:一种可以表达教师个人思想和工作经历,表达的内容可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能不断更新的网络信息呈现方式。在当代信息社会,教育Blog充分利用了网络双向互动,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将教育者的工作与思维历程、灵感与思想精华进行及时地记录和发布,并可连接到互联网中最有价值、最相关的信息与资源,这是一种教师个人与外界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1.3 教育Blog的功能
教育Blog大致有五种功能,① 归档,包括按日历归档,按年月归档、按内容归档,这一功能可以用来对教师所写日志进行简单的归类,方便教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管理。
②所写的日志,可以列出所有日志的标题,也可以只列出一部分,主要还是方便教师对日志进行管理。
③查询检索,若不知道自己是哪天写的日志,也不知道把它归在哪一类里面,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对教师来说,利用关键字查询,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另外一种有效的手段。
④链接,链接是Blog的一大特色。通过链接功能,可以链接到他人的Blog,也可以连接到自己经常浏览的网站,形成自己的社群网络;通过链接资源,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来源。通过这些弱连接,教师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共同影响,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⑤日志发布,发布的日志可以是笔记、灵感、文摘、多媒体、或者是各种超链接。发布的内容包括时间,文章的标题,正文,作者、留言、引用跟踪等。发布的内容,就是教师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内化过程,是对生活的反思过程。
从对Blog的分析中可以看出,Blog的即时发布功能,知识管理功能,链接功能非常适合作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平台,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管理工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化工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学习工具,教育 BLOG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和深度思考等等诸多方便给教师带来益处,主要表现为:
2.1 BLOG使教师主体意识觉醒
所谓主体,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是指事物的属性、关系、运动变化的承担者和载体。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主体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教师主体的觉醒,是指教师认识到自身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决定自己的工作生活发展变化,从而自觉发挥能动性,积极投身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
教育Blog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包含了三个环节的过程:捕捉灵感、记录事件;亲身经历、行动实践;相互交流、自我反思。这是一个螺旋发展的态势,引导着教师在不断记录、反思、交流、共享、实践中寻求问题理想化的解决。在此过程中,许多教师改变了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主体意识正在觉醒。
2.2 教育Blog的出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由于教育Blog在使用技术上的低门槛,在情感上的人本化,在操作上的简单化,在经济上的便宜性,使教师接受这一社会性软件的现实可能性。技术上近乎零障碍的博客,透露着“零距离”的人文关怀,使博客具备了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在博客平台上教师可以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不断地阅读、书写、积累、交流中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丰富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样就要以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我更新成为现实可能、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式,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
2.3 教育Blog可以促进教师协同学习
由于博客具备 “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它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周围的群体交流心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们课后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借助教育Blog这些特点,并且教师可以通过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Blog站点与他们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与名家大师们进行交流。在这种不断交流的过程当中,多了教师的独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师团队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产生的新观点、新智慧、新知识、新积淀、新资源,就推动了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4 教育Blog能实现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
传统的各种软件在个性化上很难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教育Blog是个性化的产物,适合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教师对什么方向感兴趣,都可以利用教育Blog来充分发展。除此之外,许多Blog还可以按照教师的喜好,进行界面的设置。用教育Blog拓展教师个人学习兴趣,从内容上来说,更专注于某一个方面内容的学习和交流。用教育Blog拓展教师个人学习兴趣有两种参与方式,一种是以教师作为学习者个体为中心,通过链接或邀请他人参加,形成基于某一学习主题的交流社群;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参与他人创建社群,来发展提升自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并与社群形成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教育Blog,引导教师利用教育Blog进行学习
当学校没有建立自己校园Blog,教师们把Blog“安家”在不同的网站,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架构大校园Blog平台网站,这样就可以把教师的Blog集中在一起,解决了分散的问题,创建了相对集中的学习社区。有了学校的教育Blog平台,就要引导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应该引导学校每一名学科教师,尽量将Blog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避免Blog应用的泛化,这样教师可以把在课堂上遇到教学问题,放在Blog上进行相互专门讨论,从而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
3.2 教师应充分学会利用阅读工具来提高教育Blog信息阅读速度
教育B1og上的信息越来越多,这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困难。众所周知,Blog上的内容基本上每天都有更新,但它不像主题网站那么固定。作为一个教育Blog读者,每天可能会访问许多Blog。很多时候,在打开这些Blog之前,读者根本不知道其内容是否更新。为了避免花费大量时间挨个去打开这些不确定是否有新内容的B1og,就需要一种B1og的订阅工具,它可以自动帮你获得你订阅的Blog的更新内容。目前,已有的一些支持RSS(ReallySimpleSyndication,即简易信息聚合)的B1Og阅读软件,例如SharpReader,NewzCrawler、FeedDemon等,可以在不打开网站页面的情况下阅读网站内容。
3.3 学校就建立教育Blog的评估机制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可以说不是一个能处于自发状态,自然完成的进程。同样,利用Blog这一个工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许多外在的干预,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Blog的评估机制,并在评估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如何评估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制约教育Blog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当然也是各界人士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 祝怀新,潘慧萍.德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39(10):5-7.[2] 刘恩允,韩延明.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21(11):56-59.[3] 陆李松.构建区域BLOG社群,促进精英教研走向大众教研[J].教学月刊,2006,27(2):184-189.[4] 毛向辉.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J].中国远程教育,2003,22(2):207-210.[5] 刘秀菊.Blog在教育中应用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3(4):86-88.
2.专业化发展 篇二
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战略发展视角
在20世纪, 教育均衡化发展思想曾对全球一些主要国家的教育政策产生过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 20世纪90年代以后作为教育均衡化最基本指向的基础教育, 其作用和意义受到广泛高度重视。基于这样的认识, 对于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在差异中梯度推进, 在局部发展中寻求全局平衡, 努力凸显区域教育特色, 构建多层次发展格局, 引领社会均衡、和谐发展。而从区域层面推进教育改革, 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政府在宏观教育规划或具体教育决策过程中的新动向。诚如有学者认为, 区域教育改革是国家宏观教育改革与微观的学校教育改革之间的中介, 是与区域整体发展相契合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发展形态。
区域作为一个空间范畴, 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
筅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金家新
领域具有均质性、聚合性的特征, 而区域间经济、社会、人口、文化存在着区际间的差异, 所以作为一种研究的领域来说, 区域研究则具有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我们认为, 从空间概念的特质及其视角出发来研究教育现象及其问题, 是区域教育学的研究基础所在, 客观地说来, 区域教育发展在时间、空间及区际三种维度上具有不同的发展机理。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 不能一味地追求教育的绝对均衡而不顾及区域的特点。区际教育应该体现区域的发展状况与区域自身的特征, 更好地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本研究所指称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是指一定区域在国家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指导下, 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特点, 对本区域内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 力求适应并引领区域社会朝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树立全局与局部统整均衡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摒弃传统的绝对均衡、绝对统一的“标准化”教育观念;在追求区域教育均衡化、现代化的理想与目标过程中, 尽可能使所有地区的教育特色得到充分自由、优质的发展, 发挥区域教育的创造性, 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以局部特色与质量保障来促进教育的整体平衡、可持续发展。那么对于社会公平发展来说, 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在于, 首先, 它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化与现代化;其次, 区域教育现代化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国际竞争、挑战的迫切需要;再次, 区域教育现代化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区域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在我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迥异、经济文化水平很不平衡、表现出极其明显区域差异性的国度里, 我们理应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条
*该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 (BEA100034) 的研究成果件来制定符合本区域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 切实促进本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在差异中实现梯度推进, 在发展中实现有特色的均衡, 使得区域教育在追求总体目标的过程中, 实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发展中实现有差异的动态均衡。比较而言, 区域发展目标更为关注区域间教育发展的公平, 而均衡发展目标则关注国民教育总体发展的效率。前者着眼于局部, 后者则着眼于整体。我们认为, 没有局部的相对均衡, 整体则难以实现较高的教育效率和发展水平;反之, 没有教育整体的较高效率和发展水平, 局部也难以实现相对均衡。我国教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 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 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如此看来, 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保证教师的配置与流动既应该合乎教育的整体需求, 也要统筹兼顾各地发展的特殊需求。各层次、各类型的教师资源在不同地区进行合理的调配、流动, 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训练, 造就一批既具备专业素养, 也具备区域文化特质, 在服务于区域教育中促进区域社会发展。
二、区域教育不平衡:当下中国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今社会发展表明, 教育已越来越紧密地与信息、知识、经济等要素成为影响区域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内在要素。据APEC组织近年来的统计, 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国家在教育投资上的平均回报率已近10%, 这也表明, 教育业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与社会之间具有越来越强的关联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区域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也越来越体现于教育的竞争, 而教育竞争力也是区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均衡发展从宏观层面分析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从中观层面分析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 从微观层面分析是学校教育过程包括内部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以及教育评价的均衡。从当今全球范围来看, 世界各国在解决教育均衡化问题上所实施的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就在于实现现代社会所有公民的受教育权, 能够显著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促进那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年来, 我国基础教育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诸多的发展, 但是我国在教育机会不均衡、过程不平衡、结果不平衡中的弊端愈显突出, 进而影响了社会公平的发展。例如, 从省级单位来考量当下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影响因素, 省级区域教育竞争力呈现出以下特点:省级区域整体教育竞争力水平呈不平衡发展态势, 整体得分不高, 表现为教育竞争力平均得分低和中等得分水平以下的省区所占比重大, 从空间分布上看, 教育竞争力的区域非均衡性非常明显。在区域综合发展差距中, 教育竞争力的差距是最重要的差距, 是区域经济差异的“瓶颈”所在。这些教育竞争力等级低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受到极大制约, 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是地区差异扩大的首要原因。对于作为整体的国民教育而言, 势必要求区域教育在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中共同提高, 但是区域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却制约着国民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 同时制约教育结构的协调统一、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些不均衡发展导致了区域间教育权益、教育效益的不公平, 加之区域问题容易和民族问题等因素产生诸多联系, 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过大, 也影响了民族团结并对国家的稳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从区域教育均衡、城乡教育均衡、校际教育均衡、群体教育均衡四个维度来考查我国区域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 教育均衡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而教师作为教育资源里最重要的要素, 区域间在师资准入标准、师资继续培训与考核、教师待遇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这种教师专业化发展条件与程度的差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区域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概而言之, 当下我国的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是服务于区域教育的意识与能力。这种区域教育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教育专业意识的缺位, 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表现得非常明显。
三、教师专业化能力:动态平衡的区域教育发展观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随着人们对教育价值之重要、教育功能之多维、教育活动之复杂的认识而提出的, 从目前学术界讨论的情况看, 它主要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利用教育理性和教育经验, 灵活地应对教育情景, 作出敏捷的教育行为反应, 以促使学生能全面、主动、活泼地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技能。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考查教师专业知识, 一般来说, 主要指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两个大的知识体系。本体性知识一般也称为学科性知识, 即为教师所具备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作为其知识结构的重要框架, 也就是“教什么” (what) ;条件性知识一般也称为教育科学知识, 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关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怎么教” (how) 。从另外一个维度考查, 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包括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等因素在碰撞中的对话, 在交融中的升华。基于此, 我们认为, 教师职业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模式的全面与系统的再建构, 无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成功发挥其长期效能, 有效应对新世纪教师教育功能变迁与体制转型的捷径。那么, 当下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两大瓶颈在于何处呢?
第一, 教师资源的单向度流动造成区域间优质师资的不均衡。我们认为教师既作为公共教育产品, 也作为公共教育的创生者, 教师作为最具能动性的教育资源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而我国的教师资源配备的弊端在于:其一, 教师的配备方式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采取行政调配制, 用调令、派遣的方式把教师固定在某个学校, 虽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 现在已逐步形成了教师劳动力市场, 但这种劳动力市场的调配并没有完全考虑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义务教育本质属性所制约下的均衡发展相关联, 有必要更进一步地进行改革;其二, 由于长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主要采用重点投资、重点发展的策略, 以统一的尺度要求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建立窗口学校、设置名师工程, 将有限资源进行政策性倾斜, 从而导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不均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当下, 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收入以及综合待遇的差距已经成为师资单向流动的主要成因之一。主要表现于, 优质师资从农村单向流到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单向流到发达地区、从薄弱学校单向流到优质学校, 这样, 农村、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就成为城市、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的优质师资的培养基地之一。这些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恰恰是原所在区域所应珍视、培养以引领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这种不正常的单向流动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进而导致区域教育不均衡发展。所以, 从长期发展来看, 要使师资流动走向良性的轨道, 必须通过提高农村教师、欠发达地区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的待遇, 使他们乐意在这些地区工作, 促进本区域或本学校的教育发展。
第二, 教师专业化发展过于强调专业标准的一统性。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标准化建设, 不能搞一刀切, 更不能以同一个模式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性、阶段性、连续性、情景性、多样性。美国学者Travers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而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复杂性, 从而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只有实现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进而为区域特色发展注入活力, 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如此看来, 学校特色其实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色。区域教育的特色就是在特定区域内为服务并促进当地社会发展, 秉持“特色兴校、特色办学”理念, 坚持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促进特色教师专业化发展, 按照“特色区域、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特色教师”路径来打造区域教育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 我们需要对教育的地域特色予以承认并尊重, 对于因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历史发展、地理人文环境等“自然”差异所造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潜力与教育需求, 在教师资源配给上给予相应的考虑, 在强调国家标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受教育者拥有对教育资源的平等而有特色的享有权, 对发展机会的平等且具有选择权, 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以保证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符合个人发展、符合区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区别对待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社会发展差异, 有意识地进行区别性教师专业发展, 在保障国家教师标准的同时, 根据服务所在地的区域特色、受教育者差异性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对不同类型的城 (镇) 、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进行有区别的教师专业化培养。应该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同条件, 提供因不同课程选择而所需要的师资;为提高促进学力发展的适应性, 在师资供给、继续教育上应对区域社会发展负责,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 既重视对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 也要关注区域特色;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 注重感情育才、待遇留人, 既抓好专业能力发展, 也要促进专业情感提升。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求解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判断职业的专业化程度, 有内部和外部标准, 内部标准指职业实践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自律性等;外部标准指职业或从业人员的自主权和社会地位, 二种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质量的高低, 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如何, 关键因素在于教师, “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 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成功”。专业化的职业必是由复杂知识为基础、以熟练专业技能为表征, 所以专业化的职业必须经过专业化的训练, 从而为社会提供卓有成效的优质服务。我们认为, 教师专业化实现的有效路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强, 其专业训练必须经过职前和入职后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训练并通过严格考核。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 不单具有相对于其他目标 (如课程改革或学校改进) 的工具价值, 它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 促进教师角色的重建, 提升教师的追求和动机, 这本身是新世纪新型学校应具有的重要特质, 是优质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在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 首先应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取向的转换, 一方面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灵活性, 突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 以区域发展理念引导职前、入职后教师的专业情感, 不是把教师看作是完成某种教育变革、实现某种教育目标的工具, 而是把教师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主体, 一个焕发生命激情的主体, 一个对区域教育有着他者不可替代情怀的主体。
那么, 具体说来, 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并服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何在呢?
其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应予整合。传统习惯上仅仅以师范类院校为唯一专业培养的空间观念应予打破, 校本专业成长应与大学的教师教育、区域教师专业培训一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主阵地。
其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应予扩展。教师教育不应仅仅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导, 教师 (包括准入教师) 的实践知识与实践能力发展理应受到重视。
其三, 教师专业化发展讲求动态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个发展的结果表征, 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职前教师教育过程中, 应根据国家标准培养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并适度培养区域教育情怀, 在入职后的专业化过程中, 重点在于培养区域教育意识与教育能力。
其四, 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应予转变。不应仅仅由大学为基础教育提供单维度的教师培训, 大学应与中小学进行合作, 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其五, 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应更为关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 培养有扎根于区域教育精神、具备服务于区域教育能力的专业化教师, 而不是培养仅仅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而无服务区域教育理想的教师。区域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更应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形成全局大教育观的同时, 形成强烈的区域文化意识、区域教育情怀、区域教育意志。
此外,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性来说, 我们应立足于以下四点的培养取向。
其一, 时效取向。教师教育理论、教师实践能力发展应针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时代性而与时俱进, 在动态发展中进行补充、改进。
其二, 专业取向。把教师的专业培养过程视为复杂的活动过程, 教师教育在反思中进行, 教师专业成长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开展。
其三, 双向流动取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应该实现资源共享, 师资的流动应该有政策扶持, 发达地区以及优质师资应该为培养后进地区师资贡献力量, 后进地区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实现请进来、派出去的优质师资培养机制, 实现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
3.论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已被我国有关法律提供了基本保证,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在全国开始实施,规范了教师专业化的资格。
我国现有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中等、高等教育。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为了达到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水平,还应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和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这是目前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另外,专业化与开放性是我国教师教育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教师是专门职业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目前教师教育专业结构必须调整,要重建适应课程综合化和多样化要求的专业,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才能兼顾学科专业学习和教师职业训练。教师教育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但开放的实际不是教师教育的转型,而是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过去是师范院校之间竞争,现在师范院校还要与综合大学、其他院校竞争。实行开放的条件,那就是必须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否则,就等于取消教育,等于不承认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明天,教师的专业化教育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展:(1)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2)学科教育学的知识,即把“个人知识”转变为“人际知识”的教学能力。(3)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知识和技能。(4)教学专业独有的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指导。(5)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因为教师教育中非常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的专业化就是知识化。(6)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更要有综合的能力,要有把知识表达出来,传递出去,教会学生的能力,与学生沟通,共同处理课堂事务的能力,即由知识型转向能力型。(7)一个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也不足以成为好老师,“当老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性因素”因而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即教师能否注意和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师自身是具备情感人格方面的条件。(8)知识是不固定的、不断发展的、是教学者和学习者相互共同建构的,教师是成长过程的人,需要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9)教师不仅要关心书本知识,还要关心学科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合理性。还应对课程之外、学校制度之外的整个社会保持一种关心、兴趣和审视的眼光,主动介入社会生活。(10)不断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化成长。现在的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化,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人人都可以担任的话,这种职业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专业化,那就没有社会地位,就不会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前进。
三、世界各国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过程
教师职业是不是一个可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的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究竟如何?这是各国学者长期讨论的问题。现代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从专业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
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利到重心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个转折。
1681年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可视作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制度的起点,至今,这一制度在英美等许多国家已经发展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在制度上获得了高等教育的地位相比,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所依赖的学科基础,就远不如其制度那么稳固并得到认可,人们一直为此争论不休。
——教师职业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即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的学科知识。这成为教师教育长期争论的问题,即“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任教学科的学术水平与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孰轻孰重?教师教育在与其他专业教育相同的时间内,很难既达到同等的学术水平又掌握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而在现实中,师范性往往更容易成为强调学术性的牺牲品,原因是不少人认为,只要掌握学科知识就可以做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是否具备教育学科知识则无关紧要。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美国政府在日本和德国经济腾飞的压力下,重新审视本国的教育状况,提出国家处于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
霍姆斯小组的报告《明天的教师》则提出,教师的专业教育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把教学和学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研究;学科教育学的知识,即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人际知识”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专业独有的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倡导《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这是一份迄今为止最明确地界定了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它明示了如下制定专业化量表的基本准则:(1)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理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方法;公平对待学生;教师的使命不停留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2)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理解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的、如何组织、如何同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把学科内容传递给学生;形成达于知识的多种途径。(3)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探讨适于目标的多种方法;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鼓励学生的学习作业;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4)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验证自身的判断,不断作出困难的选择;征求他人的建议以改进自身的实践;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当然,也有人批评这些准则,突出了文化实践的属性,却淡化了社会实践、伦理实践、政治实践的属性,容易陷入心理学主义或是“教育中立性”。尽管这些局限终究以更广的视野界定了教师的专业属性,为形成教师“专业化”的社会共识和相应政策提供了基础。
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日本早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专业性认可标准“教师教育课程要求”。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4.教师专业化发展总结 篇四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论得到提升,自己专业文化水平有所提高,而且不断更新了知识,更新了教育观念,优化了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教学水平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个人成长专业发展总结如下:
我深感肩上压力的沉重,更感责任的重大。我要不断地思索,不停的探讨,永不停止的实践,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高超的技能,精湛的师业是树立威信的基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人文内涵、直接关系着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地位。勿庸置疑,学生不会欢迎教学水平低下、知识面狭窄的教师的。如果一位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灵巧的教学方法,那么,这位教师一定是一位受欢迎的教师。他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对他所教授的知识就会很感兴趣和易接收。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也是一项事业。要有精湛的师业必须勤于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深钻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成功的尝试中学习。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教育培养的大多是应试型人才,他们只懂死知识,却少有创新。这样的人才很难适应当今的社会。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转变过去的重选拔职能,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要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多元化评价指标。注重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此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培训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教师,当务之急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变化。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学水平才会提高,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有的放矢的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提升素质的一条捷径就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真的太需要通过反思提升实践智慧了。反思能力增强了,实践能力也就会提升。
二、先学后教,学为主体。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个个都是发展的重要一环,树立了发展意识,明了了开放需求,确立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理念,明确了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与办学特色,以育人统揽全局,统一思想,与时俱进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掌握了以往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点,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教育教学方法要创新,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新出更多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中学生所接受,所欢迎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地回答和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问题,才无愧于这个时代光荣的称号。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刻苦地去学习,我很清楚此次目的是学习!是在学习上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我!这短暂的几天的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短短几天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数学的教学真谛:他们重视营造课堂教学环境,重视课堂的趣味性。在此同时我也深深的懂得了在平时教学中要变注入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与技能并重,教师施教之一,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把讲堂变为学堂,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情境,变为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像演员一样体验人生的种种际遇,在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领会语言的真谛。
三、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专业知识是中学优秀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以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一个教师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并有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教师做为雕塑孩子心灵的工程师。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长感到快乐,在付出与给予中感到满足。往往先是教育了自己,然后再来教育学生,或者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这样的教师,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是出于自觉去做。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超越了自身的道德伦理价值,从而达到了一个与天地合一的境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要真正当好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态度谦虚谨慎,气量大度容忍,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沟通,擅长调整人际关系,自我调控和调节的能力较强,淡化得失,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会享受职业生活,增强职业的幸福感,从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寻找持久有效的动力。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们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庄子》上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而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要读书。读书这么重要,数学教师读什么书呢?作为数学教师,除了要阅读作为教师要阅读的教育教学书籍之外,还应读数学本专业的相关书籍、读读关于数学发展史的书籍。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进行梳理,确定问题,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实践;同时,用适当的和理解的方式,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做积累性的记录,把这些记录整理成学习文件夹,这样不仅可以作为自我学习的评价,还能帮助自己认识学习的实力、缺点、倾向、习惯以及下一步的学习需求;此外,还可以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角度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的阅读习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借鉴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理念的同时,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来审视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以优化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四、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新课程倡导“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钻研教材中,尽量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课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教师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一、换位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教学中我就本着导学、导教的原则,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思考、自由表达、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巧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 篇五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戚以燕
(南昌市铁路第三幼儿园江西南昌330002)
内容提要:
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迈进了一个新的里程,面对新的变革,我们应该怎么做和怎样去做,这是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位管理者思考的问题。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去全面贯彻和落实新〈〈纲要〉〉精神,发挥引领和服务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适宜的平台。
关键词:专业化搭建平台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育工作者。可见,如何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中每一位幼儿园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此,我的思考和策略阐述如下:
一、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搭建教师观念与行为转变的成长平台。
(1)做到眼中有孩子。在实践中,教师眼中有孩子,才能关注孩子,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把握孩子已有的经验,分析孩子的特点,才能在活动的组织中真正体现新的课程观念,实现“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使孩子获得有差异的发展”目标,以平等的心态、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记录、了解、分析每个孩子的成长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孩子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2)做到心中有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发展目标,结合幼儿发展现状和兴趣要
求,引导幼儿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例:大三班的孩子在下雨天发现鞋子在泥中的印子很有趣,孩子们立即对鞋子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说:“我的鞋底的花纹象一艘小船,我的鞋底的花纹象一道道水波纹……”教师根据预设目标中的“发挥幼儿想象,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自然生成了《有趣的鞋子》这个活动。孩子们带来了自己喜欢的、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穿的鞋子,针对不同大小、式样各异的鞋子,教师引导孩子开动脑筋,怎样使这些鞋子摆放美观、拿放方便,有的说按大小,有的说按季节……正是教师心中有目标,孩子们在探索活动中,才既发挥了想象,又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和合作意识。正是教师心中有目标,孩子们在探索活动中,才既发挥了想象,又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和合作意识。
(3)做到随时有教育。要求教师能随机整合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因素,能随机发现孩子的兴趣,并能引导幼儿探索,从而实施促进孩子发展的目标。我们要求教师每月从主题教学和日常生活方面,捕捉教育案例,并组织交流研讨,以达到提高教师整合教育、随机教育的能力。
(二)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搭建“学习型教师”成长平台:
(1)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激励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宜不同教师个性需求的挑战目标,使教师看到自己努力的方面,并将各自的努力形成合力,在自我超越中达到群体超越的境界。同时重视荣誉激励和群体激励的作用,园内设置“园先进”、“园学科带头人”等,还要求骨干教师发挥积极的导向和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幼儿园要创建学习型组织,把目标指向有效促进园内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教师自身的 作者简介:戚以燕——1960年10月出生,小教高级
终身学习意识,同时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在建构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率先垂范,成为学习楷模;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提高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例:对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他们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遇到困难易焦虑不安,束手无策。因此,管理者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放手让年轻教师挑重担,同时又给予切实的帮助、及时的指导,激发年轻教师的工作自信心。对工作五年左右的教师,管理者则注重激发她们不断创新、勇于突破自我的工作热情,提供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的机会,让她们在业务进修中开拓视野,同时为她们搭建平台,鼓励她们坚持实践、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创新。对成熟期的教师,提供教科研的机会,将实践升华理论,用教科研提升教学质量,对于老教师,在关心、尊重、信任的前提下,让她们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和顾问作用,将老、中、青教师塑造成连动的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3)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励教师不断成长。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在园内开放半日活动,围绕主题向全园教师展示各自的教育实践成果,每次展示开放活动后都开展集体反思和研讨。活动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同时又是获益者。教师间的交流使得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成为一种共享资源,同时还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使教师的才能得到了施展。
(三)为教师创设创新空间,搭建成长平台。
(1)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工作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积极投身于创造性的教育实践中去。管理者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改变“等、靠、要”的被动局面,改变“你说我干”的依赖思想,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能力、态度和经验,创造条件,放手让她们针对本班幼儿发展的状况和需要,自主选择教育内容,实施教育计划,制定教学策略;允许教师根据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兴趣,变化活动计划,调整活动过程。当然,管理者在给予教师选择权的同时,要加强监控,做到既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又能坚持教育的原则性。
(2)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管理思想。管理者要从督查者、评估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支持者、服务者,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出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例:大班探索活动《旋转乐园真好玩》,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目标过大,活动流程形式比较单一和雷同,这时管理者以平等的探讨式的伙伴关系和教师一起反思、修改,将目标定为尝试在自制旋转玩具的过程中,体验与探索成功的乐趣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活动流程以观察→回忆→探索→自制玩具→记录→分享乐趣为主线,使这堂课获市探索活动展示竞赛一等奖。
(四)帮助教师树立教科研信心,搭建“研究型教师”成长平台。
(1)帮助一线教师树立信心,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大胆开展和参与教师研究工作。例:在开展“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课题研究实践中,克服过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将过去的欣赏教学与言归于课题研究中的欣赏反复比较,找出不同之处,找出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在提高音乐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相信自己,积极参与。
(2)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每位教师都必须充分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应具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探索的欲望,让平时的学习积累成为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源泉;同时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目的、态度和情感,在分析问题的成因之后,重审自己教育的思想依据,寻找新的思想与新的策略,以解决面临的问题,验证各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育方案,提高和丰富教师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水平。
(3)学会创新,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在教改大背景下的今天,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要鼓励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自我更新,具有开拓性、新颖性的良好思维方式,异中求因、因中求异,大胆探索和尝试,大胆质疑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
总之,管理者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搭建适宜的发展平台,教师的潜能得到了发挥,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就会走得更快,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提高得更快!
参考文献:
〈〈上海托幼〉〉2005.5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6.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惑 篇六
庄河二中
王丽敏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惑:
1.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对现代教育科学中的全新理念,重要思想方法理解和驾驭有困难
对数学课程内容准确驾驭的能力是数学专业功底的具体体现。它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主动用较高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问题,培养迅速把握某个具体内容的核心和数学本质的能力。
良好的数学专业功底是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如果教师的数学素养得不到及时更新,对相应数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欠缺,对为数不少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那么,数学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有另类问题,教师由于知识结构不够完整,可能一时难以应变,只能用“查查看”,“课后研讨”等话语抵挡,至少让人感觉不够流畅,教学便达不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教师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虽有领悟,但理解并不算透彻,所以在实践中很难真实的体现这种育人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对教育行为会产生影响,但因为理解水平有限,认识层次不够深入,好的教育思想不能真正得到内化,往往只改变了一段时间的教育行为,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对于初中数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教师对其内涵的理解精准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深度和效果,以“方程”为例,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方程建模与化归,准确把握方程思想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是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一种过程。方程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接触非常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过程,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而解方程的设计要点在于再现化归的思想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凭经验,教学设计过于自主化,忽视了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入推敲,导致课堂干瘪无味,经不起琢磨,缺乏精髓。
新课程标准是成功教学的指挥棒,如果不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和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的经验”,“空间与图形”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不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建立统计直觉;统计教育价值的核心在于逐步养成尊重事实、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解和把握随机现象的能力,中小学阶段统计教学应该体现从收集数据到统计推断的全过程,建立统计直观 ”,那么,进行统计与概率的课程实施将会大打折扣!因为学校有很多教学常规,教师很难静下心来,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细细咀嚼,对先进的理论往往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致使教学低效。
2.终身学习意识较强,面对庞大的知识信息资源,自身的筛选能力相对欠缺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是本无字书”。倘若我们留意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我们一定不会满足于课本、原理的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学习,用自己的头脑武装学习,用自己的心灵体悟学习。这,就是陶行知、杜威等教育大家倡导的生活教育的永恒魅力!在当今学习化社会、信息化社会里,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静悄悄的革命,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创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建立一种对话型、合作型、活动型的教学活动,进而将学校和教学发展成为一种学习的共同体和发展的共同体。
“要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提出想法,安排整体学习计划。”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对每个学习的个体而言,就需要有主宰学习的意识,有调控学习的技术,更要有改进学习的科学方法。学会为自己的学习做计划,善于从问题中锻炼思维的能力,这是我们平时应该做到并需要引导我们的学生也做到的。
但是,当教师从认知结构的建构方面发现不足,采取措施补充有关知识时,麻烦也应运而生,就是对庞大信息资源的筛选问题,随着教师问题意识的日益增强,想要了解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尽管清楚不能尽学,但面对知识的吸引,仍无法果断割舍,若能有较强的辨别力,我想时间会被更加高效的利用起来。
3.“自我反思”能够成为习惯,但没有形成体系
一个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的专业发展,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跟一个教师是否重视反思和研究有很大的关系。在学习了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后,要写教学后记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考试结束后,要写考后反思,思考这阶段教学的成功与不足„„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究,将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事实上,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有着相同的特征,即不断地借助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地反思自我对学科、学生学习规律、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专业水平。但很少有人将其分门别类进行梳理,进行反复加工与创造,因而,在未成体系的反思中受益有限。
二、原因分析:
1.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更新缓慢,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匮乏,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及时转变,即使思想上有所领悟,行动上却无法落实;
2.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够全面,未能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进程,没有稳定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导致课堂呈现结果多,展示思维过程少,对概念性知识说呈现的内容分析多,对数学事实发现过程剖析少,对数学教学理念把握不够准确;
3.缺乏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现代教学需要教师及时把握信息,更新观念,迅速将有效教学资源加以整合,教师缺乏信息整合的自觉性,对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解决的一些新知识问题无法应付。
三、解决方案: 1.读书成为习惯
(1)读书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拥有的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识,这种知识无论是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对教师专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通过广博的阅读获得的。因此,教师必须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才能支撑起教师所必须的通识性知识,才能建构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2)与经典为友,是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多读一些代表人类精神文明境界的经典著作。与经典为友,就是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它可以给教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美感,形成饱有学识的智者气质。2.教学反思“专业化”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法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作为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并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实现专业发展。
(1)教育事件反思。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所带来的焦虑、困惑和冲突,他们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思考、反思,这意味着教师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来评判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图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过程中,重新理解学校教育,重新理解自己的学生,在这种反思中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2)教学过程反思。教师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和补充、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对教学重点的确定等,其典型方式是撰写教学后记。通过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并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进一步激励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反思会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3.专业引领,同行切磋、交流
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需要有一个专业人士进行恰当的引领。对处于不同发展期的教师而言,专业引领的作用有所不同,对于教学风格磨练期的教师来说,专业引领的重点在于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体会,进而升华为教学理念,奔向教学独具魅力的研究型教师;对于教学风格升华期的教师来说,专业引领的重点在于激发教师的自我意识,进一步细化专家型教师的努力目标,及时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和观念转变。
另外,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很多益处 :既可以获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也可以获得新想法—同事毕竟是教学信息和教学灵感的巨大源泉之一,同行之间的及时交流,不仅可以通过分享材料和课程资源,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而且,作为一个集体,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教学业绩。
7.专业化发展 篇七
农产品在生产空间上是非常分散的, 在时间上却带有很明显的季节性;相反, 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在空间上很集中, 而在时间上带有明显的持续性。目前, 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很小, 单个农户能够提供的农产品量非常有限, 小农户的供给与大市场的需要间存在很大的供需矛盾。
我国在农业农村改革过程中, 政府提倡过分散农户与市场联系的模式, 一般做法是让各类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结合起来, 实行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各类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相对较强, 它们与众多农户建立一种较为稳定的利益分享机制。农户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等条件为公司提供原粮或者初级产品, 公司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这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 提高农民收入, 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但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 有两种非常不利的情形经常见诸各省的试点项目中:一是相对于背景深厚实力强劲的大企业, 农户谈判地位很低, 在合作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 结果公司常常出现利用制造合同漏洞, 延迟甚至不履行合约, 压级压价等形式盘剥农民;二是面对分散的农户, 公司在信息获取和掌握上没有明显的优势, 这就造成了一些没有权利背景的公司经常因农民不守合约, 不能按时履行合同而造成公司利益受损, 而面对这些不守合约的农民, 公司往往束手无策, 起诉成本太高, 加之自身已经亏损, 造成很多公司进行短暂尝试后无奈放弃这种合作方式, 这就为发展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对于内蒙古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来说, 由政府主导,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是非常有必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 目前, 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合作组织带领和引导农民与企业对接, 与市场对接, 造成农民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2010年和2011年内蒙古西部地区马铃薯滞销问题, 就是由于专业的农村合作组织信息沟通不畅, 由农民自行传话造成市场供需信息严重不对称和大量农民盲目跟风种植, 受到严重的损失。其二,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理顺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由政府主导发展的组织能够保证农民和企业的双向利益。由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 粮食主产区又长期由个体粮贩子主导原粮收购, 经常出现粮贩子低价坑农的情况, 农民对不熟悉的粮贩子和企业都心存芥蒂, 合作意愿很差。如果能够由政府主导发展这样一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就能够保证农民和企业正向完整对接, 信息更加对称, 双方利益共同增长。
内蒙古目前在一些村镇有专业合作组织, 但是这些合作组织存在很多的问题, 直接成为了制约这些组织发展的因素。
二、外部制约因素
(一) 小农经济思想浓厚
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和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是首要的制约因素。目前, 农村主要以单家独户的农民为经营主体, 农民合作意识还比较淡薄, 规模经济意识淡化, 政府教育引导不够, 有些农户加入合作社只想分红利, 而没有投入意识。
(二) 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
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 旱灾涝灾接连出现。由于农业风险较大, 目前我区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的农业险种较少, 还未介入到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中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 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其有限, 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内部也未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农产品价格变化, 专业合作组织自身无法抵御, 农民利益也受到损害。
(三) 政府有关部门缺乏工作的协调和沟通机制
目前, 工商、农业、民政、供销社、科技等多个部门都在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与指导、管理。齐抓共管本来是好事, 但由于缺乏协调和沟通的工作机制, 就造成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管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 农业部门作为法律明确的指导、扶持和服务部门, 缺乏必要的扶持和服务手段, 造成事权不一的状况。
三、内部制约因素
(一) 人才约束
合作组织是一个新事物, 参与的各方都缺乏经验, 尚处于摸索阶段, 使合作社在组织和管理方面不规范, 亟需而又普遍在缺乏财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制约了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 资金约束
合作组织普遍缺乏运作资金。目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启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一是农民自筹, 以股金形式缴纳;二是部分合作社得到的财政扶持。这些资金难以满足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资金的缺乏制约了合作社正常活动的开展, 合作社业务范围局限于种植业、养殖业, 难以进入流通、加工领域, 资金约束限制了合作社的规模, 使合作社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服务领域。
(三) 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
目前, 虽有部分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专业合作组织对会员实行了多形式的分红和返利, 但许多专业合作组织对与会员之间的利益采取何种分配方式、如何分配没有作明确规定。有些合作社制定了按照交易额以及按照资本分配等多种形式进行二次分配, 但二次返利的比例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一般都是大股东说了算, 没有进行较为科学的成本核算和合理盈余分配。有的合作社与社员实行保护价收购农产品, 承担的市场风险过大, 超越了合作社的承受能力。
(四) 覆盖面不宽、合作质量不高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个体规模普遍较小, 而且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力量比较薄弱, 与农户的利益连接不紧密, 市场开拓与竞争能力不足, 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
四、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 内蒙古地区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 目前一些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尝试与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本人认为,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解决两个主要的问题:
(一) 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
目前, 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章程内容不完整, 规章制度不健全, 管理运作不规范, 产权关系不清晰, 经营和财务管理不公开, 农民与合作组织利益关系不紧密, 内部事务由大户或外部力量控制, 所有这一切都影响了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因此, 必须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章程, 规范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制度, 引导农民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结构, 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 健全专业合作组织内部民主管理机制, 使专业合作组织真正实现自主决策、自我发展、共同经营、民主管理。
(二) 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
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近年来, 为了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很多扶持和优惠政策, 在登记、财政、税收、信贷、用地、运输、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了一些鼓励支持政策。但是, 从实施效果来看,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登记门槛高、财政支持少、贷款困难、公共服务缺位、技术供给不足、经营范围限制严格等问题。今后, 如果内蒙古地区能够进一步强化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 简化审批手续, 降低登记门槛, 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放宽经营范围限制, 帮助改善经营环境, 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搞好合作组织的各项服务, 完善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会对内蒙古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由于在市场经济改革以前我国长期存在官办合作社的传统, 很多地方政府官本位思想严重, 总希望在合作组织中拿权得利, 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很多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因此, 政府在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防止直接对合作组织发号施令和过度干预合作组织的内部事务, 真正做到为农民办实事。
内蒙古地区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粮食产地, 发展由政府主导, 真正贴合农民需求, 能够为农民办实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符合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符合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符合我区农业产业化升级调整的要求, 也能够保证我区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摘要:内蒙古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在寻求新的出路, 目前, 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与行为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农民与市场的正向对接。发展适合内蒙古农业情况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符合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符合我区农业产业化升级调整的要求, 也能够保证我区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丁泽霁.农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索[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3]姜云长, 张艳平.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和中长期潜力[J].经济研究参考, 2009.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Z].2012, 2, 16.
8.以读书促进专业化发展 篇八
泛读万卷书,以提高个人修养
读书是我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个部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的理想人生。每日睡前、节假日的午后是我完整的黄金读书时间,其余时间则是零敲碎打、随时随地,办公桌上、书房内、卧室床头边……随时开卷,每每获益。我阅读的内容很广,有文学、历史、科普、励志、心理学方面的,也有教育教学方面的。具体读什么,参考信息来源也很广泛:有媒体和图书大厦的排行推荐;有贝塔斯曼书友会等专业人士的专题分类介绍;有学校领导、校科研室的推荐;更多的是同事、各个圈子的朋友、各届学友的互相推荐。日常和朋友的交流,内容也常常是最近所读之书,有时来自千里、万里之外的一个短信、一封电邮,内容也不过寥寥数字——最近在读什么?
读完书是一定要交流的,就像讲完一节课应该评课。每每读完一本好书,我都难以克制住自己想与朋友们交流的欲望。我认为这是读书的一个重要的后续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你我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阐释对书的内容的不同理解,这无疑丰富了书籍本身的内涵和外延。至于学友,主要是历届的学生。去年,在多年互相推荐读书的基础上,我为我的学生们拟了一个《推荐书目》,内容涉及古今中外200余位作家的300多部作品。在这样的“书式生活”里,我们开阔视野、广博见闻、丰富思想、完善人格……在书籍精神养料丰富的土壤里,我们得以成长、发展。
精读专业书,以提升专业质量
专业书籍要精读。每年我都要读十余本教育教学书籍,以增加理论积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近两年我系统读了“大夏书系”中的书,如《教师如何做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不跪着教书》、《我的教育苦旅》等,收获颇丰;每月要读读《班主任》、《语文教学》一类的杂志,以了解最近教育教学动态;每日读读报纸、上网浏览一下,以关注最新教育教学信息。我认为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尤其要补“心理学”这一课。这一课,不是指我们在大学的必修课,而是指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面对每一代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特殊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效地予以解决。
读必思,思则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所读内容必然会引我深入思考一些教育教学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必然会付诸实践。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具有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的完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005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校王守愚校长向我推荐了两篇文章——《永恒的呼唤》和《语文教学要有一点温度》,内容是关于专题式语文学习的课例和一点思考,课例的专题是呼唤亲情,这在当时的语文课改中算是热门话题了。读完之后,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正在琢磨的课文《怡红院端阳嬉闹》,我何不做一次专题式语文学习的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完成了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并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反馈,自觉颇有收益。据此,我完成了课例《探梦红楼——专题式语文学习探索》,先后获北京市宣武区中学第三届青年教师评优课例案例第一名、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2006年优秀论文三等奖。在此基础上,我与2005届10名学生合作,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眼中的《红楼梦》”,完成了万余字的研究报告。
同样的事例当然不止这一个,在读书、学习、思考、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迅速成长起来,用句俗话说就是“入门”了。科研是什么?原来是这样的:首先通过广泛的读书、学习,你有了前瞻性的意识,知道课程改革进行到哪一步了,都有哪些新想法、新思想、新理论,最起码你得知道自己思考的、研究的、实践的东西不落伍。带着这样的意识,在具体实践中你就是一个有心人,大至教材设置,小至某节课、某个环节,都会让你联想到最近所学所思所想的一些理论,都会让你的心有所动、有所悟。只要有想法,不管多支离破碎,就随手把它记下来。一切实践,当你诉诸笔端时,就很自然地于无形中经过冷静思考上升为理论了,你在深化你实践的意义,你在为你下一次更好的实践打基础。然后,你带着思考在另一个层面上再实践,再总结。天长日久,这就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是仅仅埋头苦干所永远无法获得的一笔财富。至于完成论文,则只需要把平日积累整理一下即可,这一整理过程,又是更高层面上的一种总结、思考。至此,科研,已成为你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你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在专业化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稳定的一大步。
在潜心钻研的科研过程中,我认为读书、学习是所有环节中最基础的一环,所谓厚积薄发,惟有“读书破万卷”,不断增加文化积淀、理论厚度,并丰富实践经验,才可“下笔如有神”,通过不辍的笔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近几年来,我的论文屡获国家、市、区、校级奖,教育教学效果也得到来自各方的肯定。成绩的取得使我益发有信心,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充实、快乐地走下去。
师生共读,以实现高品质班级管理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以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的人学习,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我们的学生!为此,我精心在班中营造读书、学习、交流的氛围,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营造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开展“每日书评”活动,即每天有一名学生以PPT等形式向全班推荐一本他近期所读好书,并作简要评价,三年下来,几百部优秀作品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大餐。于是,教室的后面多了一个小小的书架,一名学生自愿当起了读书管理员。书评中颇有影响的好书都曾在书架上停留,并在班中广为流传;名为“星语心愿”的班级网页建立起来了,精彩书评自是其中重要内容,且常换常新;名为“齐心上路”的班级贴吧建立起来了,“美文共赏”等颇有品味的吧屋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吧屋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有了自己的班训、班风、班级精神领袖、班歌、班徽……我们拥有了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精神得以形成。
几年来,面对成长、教育中的困惑,我与学生、家长互相推荐书籍、文章并于读后交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向家长们推荐过《成长比成功重要》、《中国新教育风暴》、《情商启蒙》等书;向不同类型的学生推荐过《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墨迹》等书。班中出现一些思想动态时,我也常带来《读者》、《译林》、《青年文摘》等杂志中一些含义隽永的小文章来读,有时还会特意请出现这类问题的学生来读,引起全班同学的思索,有些时候,问题也就逐渐解决了;即使班中没有任何问题,我也会借班会、作文讲评、读班日志等零散时间给学生读些富有哲理的小短文,以引起共鸣。
一次,班中四名学生在音乐课上严重违反课堂纪律,我借此开了一节严肃纪律的班会,主题取自《读者》中的一篇文章《让规则看守世界》,班会的一个环节就是读这篇文章,并于最终决定给予这四名学生严厉的纪律处理。第二天一早,我的办公桌上静静地躺着一本翻好页的《读者》,那页上的文章是《感动美国法律的爱心》,我静静地读完那篇文章,明白了学生的良苦用心。当天中午,我请那名悄悄在我桌上放书的学生在班里朗读了这篇文章,在昨天那么严肃的纪律班会上并不太动容的那四名学生,听得泪流满面。那个期末,四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进步最大的那名同学得到的奖品是一本书——《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
在这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在这样点滴的读书、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共同营造出了属于一个集体的精神家园。我个人的发展、学生群体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融合。
实现专业化发展,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若想走上这条发展之路,我想真的应从静下心来读书、潜心从事科研开始。一名教师,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方可真正实现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分校)
【专业化发展】推荐阅读:
个人专业化发展总结08-31
园长专业化过程发展论文06-10
个人专业化发展方向及规划06-08
提高教研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07-20
第九章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09-21
英语专业发展趋势10-28
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11-10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07-05
教师专业发展与策略07-10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类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