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的应急处理

2024-10-19

火灾的应急处理(精选6篇)

1.火灾的应急处理 篇一

1、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人员要奋力扑救控制灾情发展,立即向医院领导报警组织抗灾,根据灾害事故发展是否起动应急救援预案。

2、发生灾害事故,应首先保证病人及陪床人员的安全。

3、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发布停止应急救援程序,恢复正常状态。

4、现场副总指挥布置、清点人数,统计伤亡人员,数据要准确,派人保护事故现场。

5、协助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分析,检查事故现场和受影响的区域受到的损害。

6、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损失进行评估,同时评估应急反应程序。

2.火灾的应急处理 篇二

关键词:突出煤层,自燃火灾,应急处理

1 矿井概况

兴达煤矿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白坪乡, 为2005年郑煤集团资源整合矿井, 现隶属于郑煤集团嵩阳煤业有限公司, 2008年经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暂处于停工停产状态, 井下只允许通风排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3 Mt/a, 主采二1煤层, 煤层厚0~10 m, 平均厚4.26 m, 属不易自燃煤层, 煤尘不具有爆炸危险性, 为典型的三软不稳定煤层, 具有顶板软、底板软、煤层软、煤层局部突变增厚、瓦斯赋存含量大等特点。

兴达煤矿11101采煤工作面位于突出危险区域, 工作面执行顺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指标不超 (实测煤层残存瓦斯含量3.61~6.90 m3/t, 瓦斯压力0.14 MPa) , 已消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 于2010年11月通过消突评价。因受兼并重组政策影响, 工作面暂未生产。

2 事故经过

2012年10月18日00:18, 兴达煤矿11101采煤工作面回风巷CO传感器显示出现异常, 04:34工作面CO数值达到0.002 4%开始报警。嵩阳公司通风调度人员在报警之后立刻调阅矿井监控数据曲线图并汇报值班领导, 此时矿井总回风巷CO数据也呈现逐渐升高趋势。经分析判断应为工作面出现火灾, 立即通知矿井调度室安排井下人员撤至副井底新鲜风流中, 并通知集团公司总调度室联系救护队。救护队人员于05:36到矿入井侦察火灾情况, 在救护队人员下井排查后发现工作面下安全出口3~4 m位置顶部出现明火, 着火面积2 m2左右, 煤层自燃且有蔓延的趋势。

3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3.1 方案提出

为了尽快缓解工作面火灾蔓延趋势, 公司领导成立临时指挥小组, 研究灭火方案, 同时准备灭火所需的各种器材和工具。在听取井下救护队员的详细汇报后, 研究制订出灭火方案。①由救护队员现场采用直接灭火办法, 控制明火、降温、灭火, 同时观测气体、回风气流及支护情况, 并采用铁制钎椽加固着火地段巷道, 防止顶煤冒落;②明火灭完后, 采取煤体注水措施, 进一步直接降温、灭火;③若直接灭火办法不能解决问题, 最终密闭工作面。

3.2 方案实施

3.2.1 火灾前后气体浓度观测分析

工作面发生火灾事故后, 通过连续性气体观测发现, 工作面CO数据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但CH4数据基本稳定在0.1%以下 (图1) 。结合救护队员井下侦察后情况汇报, 工作面着火点支护完好, 说明火灾不太严重, 得知这一情况后, 果断下达直接灭火指示, 并准备铁钎椽等护顶材料, 防止顶煤垮落造成CH4大量涌出, 从而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 工作面着火点通过高压水浇灌后火势得以控制, CO浓度呈现直线下降趋势, CH4浓度基本稳定在0.06%, 直接灭火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3.2.2 工作面明火消除后注水降温措施

11101工作面CO、CH4气体监测数据显示恢复正常后, 由救护队员再次进行侦察后发现着火点上方形成深约1 m的空洞, 暂无瓦斯积聚。为防止顶板垮落造成瓦斯大量涌出, 由救护队员将黄土装袋后采用铁钎椽进行护顶, 然后进行煤体注水, 防止深部煤层复燃。工作面注水孔布置如图2所示。

工作面注水钻孔自胶带运输巷安全出口往上每3 m一组, 孔深4~5 m, 控制切巷顶煤全厚和煤墙侧1.5~2.0 m, 钻孔采用20 MPa以上高压注水, 注水期间每2 h测量注水孔口返流水温和CO、CH4气体变化情况, 11101采煤工作面着火点注水钻孔返流水温观测数据如图3所示。

通过对注水钻孔返流水温和CO、CH4气体的观测, 钻孔注水期间CO数据测定值为0, 注水钻孔返流水温也由最高值57 ℃降为18 ℃, 并趋于稳定, 进一步验证了采用煤体注水的方式进行降温、灭火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3.3 防范措施

为进一步消除事故隐患, 防止矿井因停工停产时间较长造成深部煤层再次复燃, 通过对井下各种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制订防范措施。

(1) 工作面在获得集团公司批复后采取快速推进30 m的方式脱离着火点, 并尽可能将工作面采空区侧留煤清理干净。

(2) 工作面推进期间采空区侧喷洒阻燃剂, 上隅角埋管进行间歇性注水, 防止采空区侧留煤造成煤层再次复燃。

(3) 工作面推进期间瓦斯抽放钻孔暂停抽放, 并利用报废的顺层预抽钻孔进行煤体注水。

(4) 工作面上隅角增设1台CO传感器与回风流传感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并将CO浓度报警值由0.002 4%下调为0.000 5%, 由矿井通风调度人员每小时进行记录数据变化情况, 进行准确分析判断。

(5) 公司及矿领导进行现场跟班, 并加强对温度和CO、CH4等气体的监测, 指导工作面推进期间的安全生产。

4 结语

兴达煤矿11101采煤工作面煤层自燃事故的应急处理是成功的, 做到了自燃火灾提前预警、早发现、早处理, 从而达到了消灭三软突出煤层自燃事故伤亡、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目的。

(1) 提前预警, 准确判断, 快速行动是前提。

从工作面CO报警到分析判断到救护队员下井侦查灾情, 仅用1.5 h, 为地面指挥人员的科学决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 选定科学合理的灭火技术方案是关键。

结合地面监测数据和井下救护队员的汇报, 地面指挥人员果断地作出分析判断, 镇定地指挥灭火全过程, 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零”失误, 为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3) 人员和物资保障是后盾。

3.公共场所火灾应急处理 篇三

火灾事故经常会给人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因此预防火灾,以及在面对火灾时的应急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今天我们就要一同了解公共场所火灾应急处理的方法。

酒店、影剧院、超市、体育馆、大型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常因人员慌乱、拥挤而阻塞通道,发生互相踩踏的惨剧,或由于逃生方法不当造成人员伤亡。

应急要点:

发现初起火灾,应及时报警,并利用楼内的消防器材扑灭火源。

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要盲目乱跑,迅速选择人流量较小的疏散通道撤离。

火势蔓延时,应用湿毛巾或湿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有毒烟雾吸入呼吸道。

离开房间后,应关紧房门,将火焰和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缓降器、应急逃生绳等逃生,也可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火灾危险的七个因素

第一是违章使用明火或者违章布设或使用电器、燃气等器具,有直接引发火灾的可能;

第二是场所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例如:汽油、酒精、油漆等,或者使用可燃材料装修或超量储存物品,增加了火灾负荷和火灾燃烧蔓延速度,增大了火灾的破坏力;

第三是场所内部防火分隔不足或不规范,火灾时蔓延迅速;

第四是场所内部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不规范、疏散通道不畅通,不能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顺利疏散逃生;

第五是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性场所或夜间有人员住宿的场所,没有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器,不能实现及早发现火情,提醒人们早期灭火或早期疏散逃生;

第六是未配置灭火器或配置的型号、数量不符合规定,不能实现早期自行扑灭火灾于萌芽之中;

第七是未制定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和吸烟等安全管理制度,未成立相应消防组织落实专人负责,并未进行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公共场所灭火器配备要求

当一个楼层或一个水平防火分区内各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相同时,可将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当一个楼层或一个水平防火分区内各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不相同时,应将其分别作为不同的计算单元。同一计算单元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

公共场所灭火器配备要求:

1、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

2、划分计算单元,计算各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

3、计算各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

4、确定各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

5、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

6、确定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

7、确定每具灭火器的设置方式和要求;

8、在工程设计图上用灭火器图例和文字标明灭火器的型号、数量与设置位置。

4.火警火灾的应急预案 篇四

一、准备工作

1、成立公司义务消防队,并进行适当培训、演练;

2、保证日常的消防器完好;

3、标识安全通道、安全出口;

4、现场员工培训,保证每个岗位至少有2人会用灭火器;

5、划分好责任区域,做到临阵不乱;

二、应急指挥

1、某一区域发生险情,以其区域主管负责,统一指挥、各机台长协助工作;

⑴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及骨干进行灭火;⑵指定人员对工人进行疏散;⑶通知电工切断电源并关闭机器,关闭液化气阀;⑷及时电话向领导汇报,电话联系增援;⑸根据现场火情状况电话报警(119);⑹在确保人员的安全的情况下组织人员①对现场受伤人员实施抢救②转移危险物品或贵重物品。

2、电话报警(119)。

⑴发生单位的详细地址;

⑵讲清楚起火物,如化学品、布料、液化石油气、油管等;

⑶报警后,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

三、清查原因、责任、落实整改、恢复生产

1、查清起火原因;

2、查清人员受伤情况,查清财物损失;

3、相关责任人;

4、抢修整改,恢复正常生产;

5、资料收集归档。

配电房火灾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1、电话通知供电公司(电话:),作停电处理;

2、取用ABC灭火器进行灭火;

3、疏散附近员工;

4、报告上级领导;

5、电话119报警;

6、紧急情况处理完后,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

7、清理事故现场,视事故影响程度确定抢修方案,并进行抢修整改;

8、请供电公司恢复供电。

液化气泄漏和火灾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1、迅速关闭泄漏点前、后端控制阀门,切断泄漏源;

2、切断附近的设施电源和总电源;

3、如泄漏并引起着火,则应立即取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4、如无法及时切断泄漏源和扑灭火焰,应立即用自救水带对气罐及其它液化气设施进行冷却;

5、疏散附近员工,及时报告领导;

6、电话119报警;

7、紧急情况处理完后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

8、清理事故现场并进行抢修整改;

5.火灾事故的应急方案 篇五

2、指挥机构:

2.1、成立日照京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小队长:

2.2、指挥人员职责

队长:及时向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并负责对事故全盘指挥,组织人员分析,预测事故的发展和后果。

队员:服从和落实组长下达的工作任务,避免事故的扩大化。

3、事故预防:

3.1、根据作业地点实际情况,配备一定的数量的灭火器。危险区域设有壁式消防栓13个,室外消防栓11个。

3.2、开展消防教育,组织员工消防演练。

3.3、消防器材经常检查,灭火器随用随换。

4、火灾事故报告程序

调度员在接到火灾事故报告时,应当首先及时报告公司消防队和通知临近的岗位人员到现场进行灭火;有人员伤亡时还需要请求日钢医院(救护车)进行支援,然后报告厂长和公司相关部门。

报告完毕,应当在事故现场适当位置设置警戒,并安排人员到最近的醒目路口接迎救护车。安排事故处理人员后,应当组织人员做好生产的恢复工作,并及时清点人数,解除警戒。

5、事故处理措施:

5.1、油脂类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消防沙灭火。

5.2、电器着火,应首先断开电源,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消防沙扑救,严禁用水浇。

5.3、原煤着火,小范围火警可由单位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员工自行灭火,大范围火警应报告调度室和消防队,并拨打119电话报警。

5.4、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予灭火,有义务抢救伤员和设备,防止火势蔓延。

6.火灾的应急处理 篇六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为保证迅速、高效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方案,是应急处置的重要依据[1,2,3]。随着突发事件危害程度越来越高、涉及的元素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的客观事实,以及快速、高效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要求,单靠人已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应急预案的生成和管理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系统辅助才能实现。突发事件危害性大,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有效应对策略,将灾害损失控制到最小。这就要求建立应急预案知识库,该库包含了多而全的推理规则,用以处理各类复杂而具体的突发事件,该应急预案库的意义在于辅助决策者做出对突发事件更迅速、更合理的决策。

应急预案知识库是建立在其内部完善的推理机制上的,可以根据灾情情况给出具体而合理的应急预案。文献[4]以Claremont联合大学的应急预案成果为研究背景,借助WIKI技术完成了知识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献[5]分析了应急预案平台设计中的一般特点,实现了应急预案原型,最后建立动态应急预案知识库并实现了地方公共安全数据的核心设计。文献[6]以数据库为中间环节,先将知识库用关系数据库表示,再实现关系数据库到XML文档的转换,给出了用XML表示CLIPS知识库的方法。但是,当前的应急预案生成及管理系统,普遍没有意识到应急预案知识库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予以完善;或只是给出事件的静态描述,没有认识到知识库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扩展以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本文以城市火灾的救援为背景,分析了应急预案的生成过程,详细阐述了应急预案知识库、地理信息库以及应急预案模板在预案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文通过XML来表示应急预案库的知识结构,通过地理数据处理常用方法来构建地理信息库,参照当前应急预案主要构成来生成应急预案模板。最后给出了系统实例,快速生成的XML格式应急预案也表明该系统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实用性。

1 应急预案知识库的XML表示

1.1 XML表示知识库的优势

应急预案知识库的构建目的是拥有一套完善的推理机制,可以通过定义完整的规则来实现,如果使知识库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就应该具有方便、限制条件少的特点,比如开放性、语义定义明确、跨平台以及跨编程语言的畅通使用等。XML具有良好的数据定义格式、可扩展性、高度的结构化和便于网络传输这四个主要优点,这使得使用XML来构建应急预案知识库成为必然。

总之,作为表示结构化数据的行业标准,XML表示应急预案知识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从数据描述语言角度看,XML是灵活的、可扩展的、有良好的结构和约束。

从数据处理角度看,XML足够简单且易于阅读,易于学习、易于被应用程序处理。

1.2 应急预案文档

XML的精髓是允许用户可以指定基于信息描述、体现数据之间逻辑关系的自定义标记,确保文档具有较强的易读性、清晰的语义和易检索性[7]。一个完全意义上的XML文档不仅要是格式良好的(Well-Formed),即符合XML的基本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一个有效的(Validating XML)文档,即必须遵守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中已声明的规定。

DTD用来描述XML文档的结构,其定义了XML文档中可用的合法元素。通常在DTD中指定了文档中可以存在的元素及元素具有的属性,这相当于规定了一个语法分析器,用以解释一个有效的XML文档所需要知道的所有规则的细节。

DTD规范使得每个XML文件可以携带一个关于自身格式的描述,不同组织、不同部门的人可以使用一个通用DTD来交换数据,应用程序也可以使用一个标准DTD方便地检验从外部世界接受来的XML数据是否有效[7]。因此,本文首先给出火灾应急预案的DTD描述,其中“+”表示该对象最少出现一次,如图1所示。

1.3 应急预案知识库

构建应急预案知识库的核心思想在于知识的表示,无论自然科学知识还是社会科学知识,都可以归结为事实和规则两大知识形态[8]。顾名思义,事实性知识描述了某一事实,可简单概括为……is……形式;规则性知识则是某一法则或规范,可简单地概括为if……then……形式,即在某种条件下产生某种行为。应急预案知识库的推理机制正是基于一系列的规则性知识。以城市火灾为例,当某次火灾发生时,需要哪些救援车辆是依火灾的性质而定,需要出动多少车辆则是依火灾的等级而定。如图2所示为一个简单的规则推理原理,Situation为输入,Solution为输出,火灾等级为Solution的一个属性,该规则表明了在等级为“3”级的“炼油厂火灾”发生时需要出动“2”辆“泡沫消防车”和“1”辆“救护消防车”。

DTD给出了一个通用的、严格约束的规范,由DTD文件生成的XML格式应急预案知识库如图3所示。

2 应急预案生成

由于城市火灾应急救援过程涉及到城市的道路信息、主要单位分布信息、消防车辆的部署及消防部门的分布,故本文在应急预案知识库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个包含上述信息的库,称之为地理信息库,通过在地理信息库中提取上述信息就可以在辅助生成应急预案的同时将信息在地图上予以展示[9]来实现辅助决策。另外本系统还需要城市火灾基本信息及应急预案模板文件,火灾基本信息提供诸如火灾的时间、地点、性质、等级等信息,应急预案模板规范了应急预案所包含的全部内容。系统框架如图4所示。地理信息库从基本信息中提取的信息主要为火灾地点信息,应急预案知识库从基本信息中提取用于推理的原始信息,如火灾性质、等级等,地理信息库和应急预案知识库将提取的信息处理之后输出给应急预案模板,同时应急预案模板从基本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其他信息,最后生成此次火灾的具体应急预案。

2.1 基本信息

输入的基本信息包括火灾的时间、地点、性质、等级及火灾简述等关于火灾发生时的情况描述。火灾等级的划分依据火灾的燃烧面积、报警电话变化以及火灾发生的时间为白天或黑夜等[10]。基本信息有三个用途:地理信息库提取基本信息中的地点信息,确定火灾发生地;应急预案知识库提取基本信息中的火灾性质、等级信息来分析需要出动的车辆类型及数量,将得到的车辆类型及数量信息输入地理信息库对整个的车辆分布情况进行筛选,再由地理信息库输入应急预案模板;应急预案模板根据自身规定的内容,从基本信息中提取火灾时间、地点等应急预案所需的其他信息,关于应急预案模板在本文2.3中将进一步说明。

2.2 地理信息库

根据火灾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需求,本文将所需信息加入地理信息库中,比如某地区基础道路信息、救援单位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该地区所有消防车辆的分布情况及其类型等,构建一个较完善的地理数据库。当选择火灾发生地后能够从地理信息库中找到离它最近的救援单位;当需要查询事发地点周围多少范围内的消防车辆类型时可通过“点的临近查询”实现;当需要查询救援单位所在地和火灾发生地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最短路径查询”实现。最后根据应急预案知识库、地理信息库及应急预案模板共同完成应急预案的生成。

2.3 预案模板库

预案模板库规范了应急预案的格式及应该包含的内容,预案模板库主要包括:对火灾基本情况的描述;应急救援部门具体的救援任务;兵力分布及动用情况;组织指挥领导部门职责及任务;此次救援行动的编组情况;通信、医疗、气象、车辆及器材保障机构的职能及任务;针对此次火灾突发事件提出具体的处置方法。预案模板如图5所示。

3 系统实现

系统实现原理如图4所示,应急预案的生成过程可以概括为:地理信息库、应急预案知识库、应急预案模板分别从基本信息中提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将初始的基本信息进行二次处理,共同完成应急预案的生成。第1部分已经对应急预案知识库进行了详细的说明,2.3节对应急预案模板库进行了描述,此处主要完成基本信息采集、地理信息展示以及XML应急预案文档的生成。

3.1 基本信息录入

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基本信息采集界面,包括火灾发生地信息和火灾详细信息两大模块,如图6所示。

火灾发生地信息主要采集火灾发生的街道及受灾单位名称,根据这二者就可以得到离它最近的救援单位。火灾详细信息采集灾害类型、火警类型、燃烧物、火灾等级、火灾特性等详细信息。

3.2 地理信息应用

图6中,当选择了火灾发生地街道信息和受灾单位后,调用地理信息库,结合库中该地区的道路信息、主要单位分布信息、消防车辆分布及类型信息、火灾救援单位分布信息,查找受灾地周围最近所需类型的消防车辆及应该动用的救援单位信息,同时得到救援路线信息。若要得到受灾人员的疏散路线,只需安置地点信息与火灾发生地点信息,通过最短路径查询即可得到。将所得到的消防车辆的分布、救援路线、受灾人员疏散路线在地图上显示,不同类型的车辆可以用不同的图标或颜色予以标记。图7显示了某地区所有的救援单位及救援车辆分布情况,其中红色标记的为消防单位分布情况,绿色标记为救援车辆分布,又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类型的救援车辆。

3.3 应急预案生成

通过上述分析,应急预案的生成主要由基本信息、应急预案知识库、地理信息库、预案模板库四大部分共同作用完成,只要输入所需信息,系统会迅速给出初始的应急预案,这个应急预案是以XML格式表示的。XML的开放性、结构严谨性、跨平台等优势使得生成的应急预案在通用性、实用性、方便性方面有巨大优势。XML的标签化定义也使得XML格式的应急预案可以很方便地转换为Word等其他格式的文件。本文生成的XML格式应急预案如图8所示。

4 结 语

本文分析了应急预案生成的过程,指出应急预案知识库、地理信息库、应急预案模板的构建在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详细分析了各个构建过程。通过用XML来描述应急预案,实现了应急预案的跨平台、跨应用软件操作,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应急预案知识库的规则是一个随着知识库内容的增加而动态完善的过程;地理信息库在提供救援路线及兵力部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地图上直观显示救援路线及兵力信息也是本文特色;应急预案模板是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流程进行总结而来。由本文提出的应急预案生成系统所产生的应急预案可用于实际的突发事件处理。

参考文献

[1]朱锋,朱香卫,黄卫东.基于XML和Ajax的应急预案管理[J].应急救援,2010,9(3):28-31.

[2]于辉,陈剑.突发事件下何时启动应急预案[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8):27-32.

[3]SHEFFI Y.Plan for disruptions[J].Modern MaterialsHanding,2005,60(2):16.

[4]RAMAN Murali,RYAN Terry,OLFMAN Lorne.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for emergency preparedness:anaction research study[C]//Proceedings of the 39th Hawaii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onolulu,Hawaii,USA:UH,2006,2:37-45.

[5]GU Yan.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realizing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rcommunication local public emergency platform[J].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2012,2(115):77-83.

[6]华珊珊.用XML表示CLIPS知识库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6.

[7]孙更新,削冰,彭玉忠.XML编程与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8]张荣进.知识库系统分析及用XML表示通用知识库[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3,25(3):72-75.

[9]GEOFFREY M J,DUNRIE A G,ANDREW M K.Design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pace-time intelligence system fordisease surveillance[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2005(7):7-23.

上一篇:中国英语教育现状下一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