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大于收入怎么汇报

2024-12-12

支出大于收入怎么汇报(精选10篇)

1.支出大于收入怎么汇报 篇一

在Word中有些特殊符号对于我们的帮助和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制作试卷的老师们,这些符号都是经常要用到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熟习每个符号的输入方法,前面几课中已经给大家讲解了根号、分数等一些基本的数字符号输入方式,本章再来给大家说明一下:“大于等于号怎么打”!

大于号就比较简单,只需先将键盘切换到英文输入法(美式键盘),然后按住键盘上的 Shift + >即可输入大于号。

大于等于号怎么打?多种输入大于等于号方法:

方法一、输入法输入大于等于号;

搜狗:只需输入 v1 然后向后翻页,即可找到你想要的“≥”;

word教程

QQ拼音:同样,也是输入 v1 然后翻页就可以找到“大于等于号”了;

智能ABC:方法相同;

方法二、利用Word的特殊符号功能来输入“大于等于号”;

单击菜单栏的“插入”-->特殊符号-->数字符号 中 第一排就有“≥”;

大于等于号的输入方法非常简单,相信大部分人早已经知道了,所以这里我也不多说了,只是希望能够帮助那些还不知道的朋友们和刚入门的朋友!

2.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及思考 篇二

农民生活费用收支调查

班 级:XXX

学 号:XXX

姓 名:XXX

农民收入支出调查及思考

这次我所调查的三户对象是我家乡居民。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我国农村发展的许多问题。从调查情况来看,青山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村农户收入的基本情况

1、农民收入水平低。

2、农户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三户的农民中,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产品占其收入的1/3,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长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民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民的高收入掩盖不了不少农民收入下降的真相。我所调查农户中周清农户家年均收入万余元,而胡秀奶奶家却一贫如洗。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户增产不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被迫闯市场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种忙收,顾了田里这一头,顾不了市场那一头。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四面出击,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科技含量偏低。村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投入不足。村以旱地为主,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适于统一抗旱排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自主经营,耕作粗放,农作物不再连片种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适应。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二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利益流失,收入下降。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数额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6、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青山村连续5年4灾,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

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农户收入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1、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村在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由于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农民得了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果是小病拖大,大病不医。对于癌症、重症传染病等,农民则干脆不治。一些家庭的主人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只能硬挺,儿女们及家人围在床前眼巴巴地看着而一筹莫展,此情此景实在让人伤心。对于一些稍有积蓄的家庭,农民得了病面对医院昂贵的收费,也是望而止步。农民身患脑血栓,住院半个月花了3千多,病不好就回了家,他说:“医院费用太贵,一天花200多,种一亩地一年也挣不够一天的治病钱。”在一次务工时不慎从房顶掉下摔成重伤,在县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1万多元后,实在借不上钱了,只好悄悄地出了医院,回家慢慢地熬。在调查时当我们问:“家里老人得了病怎么办?”,群众说:“家里老人治病如果需要3000元以下,儿女们分摊;如果需要3000—5000元,弟兄们因为摊钱就大动干戈;如果是需要5000元以上,架都不用吵了,等

2、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撤点并校后人口较少的一些村或自然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要到几里甚至是十几里以外村念书。在调查时,小学四年级学生就要到几十里或近百里以外的学校寄宿上学。有的孩子小学毕业就呆在家不念书了,当我们问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能干什么?”家长说:“现在学校收费项目太多,念初中每年就需1800—2000元,咱穷人哪能念起?!”念初中尚且如此,那么面对念高中每年需4000—5000元的费用,大部分家长有点吃不消。

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难。我市农村居民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有4.9万人,随着排查的深入,农村低保人口将得到8.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2002年,据市民政局统计,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649万元,有18970人享受到了低保政策,人均年补差342元,月均28.5元。由于部分县级配套资金落实的不够好,实际上部分低保对象达不到月均28.5元,有的甚至只能达到一半,有的不能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如陵川县统计上应发放176万元,实际上只发放低保资金80万元。由于低保资金是分级负担,有的乡镇不愿多报低保人数,人为地把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排斥在保障范围之外,甚至越是经济困难的乡村低保对象越少,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青山村80多岁的老人家胡秀,两个儿子都有智力问题,每天靠和别人要菜、要粮生活,一年只能享受到村里给的20—30元救济。

4、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由于贫穷,文化生活落后,剩余劳动力没事干,经济贫困导致了精神贫困。一些年轻人,游手好闲,没事找事,打架、斗殴、赌博、邻里纠纷经常不断。有的人一遇点挫折,就破罐子破摔,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偏激,对村里工作

横加阻拦,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有的乡镇地域广阔,偌大个地方连个派出所都没有,这里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藏身之所。比如近几年偷盗树木的行为愈演愈烈,非常猖狂,等政府派人赶到事发地点,已是几小时后,盗木贼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5、农村群众办事不便。乡镇地理条件差,住户相对分散,再加上农事季节的影响,群众找政府办事和解决问题很不方便。如青山村洲上的农村到乡政府的平均距离为20至30公里,最远的达40多公里。群众要到乡里办事,天不亮就得上路,到了乡政府,要找的人在还好说,若不在,也不敢多等,就得赶紧返回。农民办户口往乡里跑个2趟、3趟是经常的事。有一村民为了办结婚证,往乡政府跑了5次,结果结婚的日期都过了,结婚证还没办理。在青山村村办事不领结婚证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6、管理与服务跟不上。乡镇由于经济落后,路途遥远,电信不通,乡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显得鞭长莫及。日常通知个会议也要派人分头步行或骑车到各村,提前两三天通知才行。乡干部最怕就是下村去工作,谁都不愿意到边远的村庄去。即使去下乡,也只能车来车去,能去的地方走马观花跑一趟,去不了的村和庄,可能几年也去不了一次。由于集体经济无收入,村干部几年的工资都兑不了现,大家心灰意冷、没精打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一工作就是收钱,群众对立情绪很大,少数村委会工作几乎陷入了瘫痪状态。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从调查的情况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干旱、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要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把根留住”;忌一盘散沙,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要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以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以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三要切实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行为,真正保护农民利益。四是要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做到让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

4、实施科技兴农。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能手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三是要择优扶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选择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前景,能够组织农民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

3.财政改革的重点从收入转向支出 篇三

马国川(以下简称“马”):一九九八年你正式出任共和国第八任财政部长,接替了刘仲藜。

项怀诚(以下简称“项”):我和刘仲藜关系非常融洽。我们长期打交道,是老朋友、老伙计了。

一九九四年我调到国家税务局任党组书记、副局长,刘仲藜是财政部部长兼税务总局局长,但是税务总局的工作由我主持,全权负责。因为我有一个组织观念,刘仲藜是局长,我必须要给他汇报工作。我就跟刘仲藜说,我一个月给你汇报一次。他说你别来,我不管,你大胆地干就行了。我又说,我一个季度给你汇报一次。每次他都说,你别来,我来吧。税务总局有他的办公室,我在三楼,他在四楼,他每次来都带一个空的公文包,里面连一张纸都没有,然后到我那儿坐着聊聊天,聊完了以后他就走了。给他留的办公室他一天都没有用过。到了一九九八年,刘仲藜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就把我调回财政部当部长。马:你上任的时候,恰逢亚洲金融危机。

项:一九九八年三月我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财政政策是适度从紧的,并力图缩小财政赤字,但那时经济形势不好,朱镕基总理有一个比喻说:“我使劲踩油门,但是经济就是上不去。”我记得马路上到处都是“大减价”、“跳楼价”,商品卖不出,生产过热,银行贷款也没人贷。一九九八年六月,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财政政策转型的想法。财政政策见效比较快,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长一些、慢一些。当时我国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可以加大投入。当然各方面还有些不同意见,但我感觉确实再不能拖了,在北方过了十一月以后就霜冻了,基本工程建设都得停。很快,六月份之后,高层就做出了决策。当时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水利、机场、农村电网、高速公路等。另外,当时粮库缺乏,安排建设了不少大粮库,而这些基础设施在之后几年都派上了大用场。当时的情况是财政手里没多少钱,要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压力很大。最后国家决定发一千亿元国债。

马:你从税务总局调回财政部工作,就提出来财政改革的重点要从收入转向支出。为什么呢?

项:一九九八年我调回财政部工作以后,和党组同志一起研究认为,一九九四年以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收入方面的改革是继续不断完善的问题。改革的重点应当转移。后来先后提出了财政支出的十项改革,包括现在实行的集中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马: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项:财政改革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推进,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而且永远要有改革的思想。要有长期改革的思想,改革是千万不能停的。比如说所得税改革。分税制改革的时候,我们和朱镕基同志之间还有一些争论,争论的问题是增值税的税率定在17%,还是19%?所得税怎么定位,究竟是共享税还是中央税收?当时朱镕基就提出来,增值税基本税率17%,个人所得税先交给地方,企业所得税随企业的隶属关系走,中央企业交中央,地方的交地方。当时我们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知识分子的毛病,改革的时候我也看很多书,所有的本本上都讲所得税是应当共享的嘛,不应当归一家。朱镕基是当家人,我们之间有争论,最后当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了,我这个人也不是非常固执的人,我保留意见,就那么执行了。我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讲的几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现在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分配关系很复杂,三天两头算账算得清吗?不如先按隶属关系走,以后情况变化了,条件成熟了再调整嘛!个人所得税将来是个大的收入来源,现在先交给地方,收多了以后再收回来。现在把它共享了,这个钱就收不上来。

马:中央企业、地方企业本来是清楚的,后来企业之间互相参股、合并,还有和外资合营的,已经分不清中央和地方了。

项:企业所得税应该交给谁呢?已经不清楚了。我们不断地向朱镕基反映,他也说,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看样子要启动了,你们做方案。二○○二年的夏天,他去检查长江的水利设施,我作为随行人员跟着他去了,一路上他每天晚上看我们的方案。第一个方案他不同意,拿回来了,我们连夜再改。第二天又送上去,又改。中间我们有个争论,就是变成共享以后中央和地方怎么分配比例。开始有些不同意见,后来统一了,第一年对半分,第二年开始**分。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是中国继一九九四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又一次重大改革,非常成功。马:朱镕基对财政工作很满意。

项: 我不敢这样说,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对我的工作他不可能很满意,比较满意就不错了。他是表扬过我,那是表扬财政部,表扬财政干部,我不能贪天之功。

马: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曾经称赞说:“中国不但有世界上最好的总理,还有世界上最好的财长。”

项:这是过誉之词。财政没有什么了不得了,做得好坏,主要看对每一个时期的中央工作重点,能不能配合得好,也就是政治敏感性要强,一直到朱基时代,我当部长,他有时候还批评我,说你们财政部就是缺少政治观点,也缺少经济观点,只有财政观点。什么叫没有政治观点?就是不从政治上来考虑问题;什么叫没有经济观点,就是不从整个经济来考虑问题。再说得白一点,就是站得低。当然我也不服气,我跟他说,其实真正和你一条心的还是我们。只有我这儿平衡了你才能平衡。改革的体会

马:您参与多项改革,有哪些体会和心得? 项:体会很多,笼统地说有这么几点:

第一,财政体制改革要正确地把握财政和财权的集中程度。在集权和分权之间找寻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这是我们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几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始终围绕的核心。马:到底什么是合理的?

项:每一个时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时候要相对集中一点,有的时候可以相对分散一点,都是为时代服务的。比如说解放初期,朝鲜正在打仗,中央提出来“边抗、边建、边稳”的“三边政策”。在这个时候,政府就要集中了。集中一点人人都理解,到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的权力是过于集中了。企业没有活力了,地方没有活力了,所以就要分散一点。来激发、调动积极性,所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统收统支是对的,八十年代的适当分散、调动积极性也是对的。因为历史背景不一样。我认为,财政收入中,中央政府至少要保持55%—60%。这是我们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必要的基础。手里没把米,连鸡都叫不来。马:现在有些人对宏观调控不以为然? 项:必须要有宏观调控,当然宏观调控要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要求。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离开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乱,至于说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紧了还是松了,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正调控还是反调控,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调控一定要有的。

第二个体会,财政体系要相对地稳定。多变不是办法,会造成上下互相猜忌,地方上没有稳定的预期。所以,在一个时期里财政体制要相对稳定,这是一种制度保证。改革追求的是制度创新,相对稳定的财政体制应该是我追求的目标之一。

第三个体会,财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侧面。财政改革不能过于强调,更不能说它就是最大的改革,它只是配套改革的一个方面。所以既不能滞后,也不宜孤军深入,就跟打仗一样,一定要照顾大局。你是突破口,但是决定胜负的不是你这个突破口。马:决定胜负的是全面改革,是集团军,不是一个方面军。

项:第四个体会,财政体制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利益的调整,是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任何调整都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增减,所以一定要非常慎重,稍有不慎就会伤及到中央、地方或地方的一个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主张财政体制要实行渐进的改革,缓缓而行,稳步前进。我也知道有的经济学家,对缓缓而行、稳步前进有不同看法,我们这些人不是经济学家,我们都是做实际工作的,一招不慎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宁可谨慎一些,不要冒进。宁可保守,也不能激进。我们做财政工作的干部经常被描写成为保守分子,我觉得很正常,我从来不讳言、也不害怕人家说我保守,我是缓缓而行、渐进原则、稳步前进、稳步推进。

第五个体会,财政改革要有长期打算,不要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搞成功的这一次财政改革,是由前三十年的历届老同志为我们打下了基础,我们现在的任务是为后人打基础。不冒进,不超越现实。同时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推进财政改革。

第六个体会,重在制度建设,要有制度创新。我做分管预算的副部长时,每次到总理那儿去开会,都觉得总理太难当了,一年财政增加一百多亿,大部分都是地方的收入,中央的部分增加很少,国家计委一屁股就坐掉几十亿,剩下的没几个钱,总理很难当,经常为了没有钱发愁。穷家难当啊。我经常觉得工作做得不好,有愧于领导的信任。李鹏总理召开会议,要我们想办法能不能多收一点钱,这件事情在我脑海里印象很深。

当时财政收入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减免税太多,谁都可以当家做主减免税,越权批准减免税人家说你思想解放,不同意减免税人家就说你保守。所以财政和税务部门的压力就很大。一九九二年的六号文件,把减免税写清楚了。我当时想,有没有一种制度本身就对减免税有限制的作用?经济学家跟我说,世界上就有现成制度,就是增值税。我就到欧洲去考察增值税,觉得增值税确实是有道理的。是在增值环节收税,前面已经交了税了可以抵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抵扣法。这样就引进了增值税,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马:所以改革一定要把精力放在制度创新上,红头文件也好、领导英明也好,都是一时的。项:人去政怠,人亡政息,而制度相对比较稳定,所以改革要重在制度建设。我很重视制度,原来不断有人到财政部来要钱,而且来的人越来越多,来的规格越来越高,我就给他们做解释,我们追求的是你来我也给这么多,你不来我也给这么多。一句话,按制度办事。同时要建立正确的机制。包产到户就是解决了一个机制问题。为什么在集体劳动的情况下出工不出力呀?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激励。包产到户以后,就有激励机制了。我们分灶吃饭,不就是这样吗?收得多了以后就归你嘛,按照体制来分的嘛。虽然是两个很不同的领域,但是内在的改革机制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建立一套有利于发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我一直主张税收方针应该是“低税率、宽税基、严征管,重惩罚”,也就是说,税率要低,税基要宽,征收要严,惩罚要重。马:在某种意义上重惩罚更重要?

项:我觉得,偷税和小偷是一样的,而且比小偷还可恶,小偷偷的是个人,偷税偷的是国家,等于把手伸到了所有人的口袋里,这是不能容忍的。世界上偷税漏税的人都身败名裂,一些国家的议员为此引咎辞职。人家已经形成一种传统,认为偷税是最可耻的。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惩罚机制。关键是观念没有跟上。我们错位得厉害呀,我们的厂长申请到政府的减免税,回到厂里全体职工敲锣打鼓欢迎。要是在国外肯定是笑话,因为这只能说明企业家的无能嘛,你不是个合格企业家,才要人家减免税。

一个好的财政体制有这么几个衡量的标准,第一要能够调动两个积极性。第二要体现合理的分配或调节,要体现国家发展过程基本的分配关系。第三,要保证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流通扩大的基础上稳定地增长。第四,分配要日益合理化,财政的分配要能够逐步地体现公共财政的理念。第五,财政体制的改革结果有利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在中国没有调控必乱,所以政府的调控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一条,财政改革要支持、促进其他经济体制的改革,包括税收、金融、物价、能源等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所以既不能单兵突进,也不能拖人后腿。我的理财思想

马:您做了近五十年的财政工作,能否总结一下您的理财思想? 项:首先是实事求是。做财政工作和别的工作不一样,我们那一届政府的总理朱镕基有一次讲,“财政是白花花的银子,是假不得的”。财政工作更是要实事求是地去做。我们之所以对陈云特别尊重,就是他在“左”的思潮的面前始终能够坚持实事求是。马: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

项:所以毛主席一再批他,但是到困难的时候还找他,“国难思良将”啊。财政工作永远要坚持实事求是,当别人热的时候,你尽可能别热,尽可能冷静。陈云同志有过一句话,要我们“戴瓜皮帽、吸水烟袋、踱方步,坐冷板凳”,就是说要头脑清醒。马:实事求是,说起来简单,可是坚持起来最难。

项:第二,是财政平衡好,还是不平衡好?现在虽然还没有人说不平衡好,但是连续几十年的赤字。而且还有理论根据,西方国家就是这么搞的呀,美国不是一直在搞赤字财政吗?我觉得财政还是要坚持平衡思想,所谓坚持平衡,并不是说每年一定要追求平衡。发展的过程中允许不平衡,这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财政的思想上就是不平衡,财政预算不必平衡,就危险了。奥巴马虽然提出了一万八千亿美元的赤字,但是他已经制订了几年之内减少赤字的措施。所以财政的理财思想还是要坚持平衡的观念,也是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发展观念。只有平衡的发展理念才是持续的发展理念。

马:财政工作一定要坚持综合平衡的观念,只有平衡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项:第三,先经济后财政。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过来影响经济。财政本身是一个分配职能部门,它不创造收入。创造财富的是物质劳动生产者,是经济活动,所以财政部门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对,是经济决定需求,是先经济后财政,而不是反过来。第四,先吃饭后建设。可以说,我一辈子很长的时间就是给老百姓谋饭吃,我一开始当副部长,分管农业财务,当时的农业主要就是搞粮食吃,主管农业的副总理是田纪云。有一段时间每个星期天都要开会。从财政上来说,先要把吃饭问题解决了,再解决建设问题。这也是陈云同志的一贯思想。历史的教训是,我们往往好心想跑得快一点,把基本建设安排得比较多,一屁股坐下去之后别的就顾不上了,影响了吃饭。李先念做财政部长的时候说,作为一个财政干部,就要知道家里的瓶瓶罐罐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家当。几亿人口,第一是要吃饱饭。

第五,留有余地。不要花过多的钱,尽可能不要花明天的钱。马:这和您刚才讲的平衡观点是有联系的。

项:有联系。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在留有余地这个问题上都表现为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一种矛盾。别的部门都希望多划一点钱,财政没那么多钱,这样部门之间就出现一些分歧。但是即使财政再富裕,也不可能满足大家的需要,所以一定要坚持编制计划留有余地。第六,勤俭办事。以前我们也经常讲,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是永远不够花的,但是花钱是非常容易。所以花钱一定要非常谨慎,花钱的原则就是勤俭节约,这是历代中央领导一贯提倡的,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非常少。我们当前经济社会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花钱的问题,一定要少花钱多办事,办一切事情都要勤俭。这些话不知道讲了多少年。但是现在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了。不能忘乎所以。

第七,一定要尊重地方,发挥两个积极性。我们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是由于历史原因、资源条件造成的。不能依靠中央一个积极性,一定要考虑地方的积极性。

马:在进行分税制改革的过程中,您对此应该有深刻体会。

项:体会很深。分税制改革里有很多政策就涉及两个积极性。中央领导较有远见,当时定的原则是照顾地方。事实证明,尊重地方、保护地方,给地方让点步的决策,使得整个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稳定了十几年了。中国的财税体制能够稳定十几年,历史上没有过。回过头来扪心自问,反复自省,我觉得这里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道理:在处理中国的重大问题,包括财政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到地方,要尊重地方的利益。尊重地方意见并不是说就完全按地方要求做,还是要实事求是,但是首先要有尊重地方的意识和观念。分税制之所以能够十几年稳定下来,大家觉得是一个好的体制,第一,在定基数的时候中央领导照顾地方的利益;第二,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继续照顾地方的利益。改革以后中央财政收入比例提高50% 多,钱不是中央财政自己花,而是把它转移支付给了地方,到二○○八年转移支付达到一万三千八百亿元,而改革前才几百个亿,这才叫照顾地方。所以如果不考虑地方的利益,只考虑中央一个积极性,最后一定是使全体利益受损。当然,对地方来说,也不能只强调地方利益,要讲全局观念。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第八,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财政要权衡全面,而不是只照顾一家。教育、军队、农业、水利、科技等都很重要,把所有的重要性都加在一块儿,比例就超过了一百。财政上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很难,但是必须要做到。其中要突出强调农业,一定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给农业一个突出位置。

第九,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中国的改革是一个历史阶段一个历史阶段走过来的,可能一段时间里这个快一点,那个慢一点,但是总体上不能停。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有慢的时候。但是都不能停,停了就危险。严格地讲,现在改革要防止停止的问题,不是说它已经停止了,要防止停止。马:您总结的九个方面的理财思想,既是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而且都有现实意义。财政工作有其特殊性,就是它是分配领域的工作,负责的是分配。

项:因为负责的是分配,所以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主要的比例关系。我觉得,有几个比例关系是财政工作中需要经常分析、比较和研究的。第一,是国民收入初级分配的比例关系。劳动者创造了国民财富,国民财富应该怎么分配?初次分配决定多少比例是给国家,多少比例是给单位、给企业,多少比例是留给个人。当然,这属于初次分配,财政部管的是再分配,负责的是给国家这一部分怎么再分配。但是初次分配很重要,初次分配比例关系我研究得不够,我的感觉是现在给个人分配的比例偏低,多少年来没有提高。老讲要提倡消费,说穿了,老百姓手里没有钱,消费就上不去。第二,是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吃饭和建设就是一个积累和消费问题。总体上来说,我们用于积累的资金和比例偏高,要调整当然有个过程,但是思想上一定要清楚积累和消费的合理比例关系。第三,初次分配里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要适当。我一直提倡财政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25% 左右比较合适。第四,也就是财政收入中,中央和地方的比例关系。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央政府至少要保持55% — 60%。并不是说中央政府自己就要花这部分钱,其中包括转移支付,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地方之间就不可能均等化,不可能平衡化。陈云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

项:如果以一个财政干部的角度来讲中国六十年财政,我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共和国六十年,我到财政部工作将近五十年,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做财政部最基层的干部,后来的二十多年走到财政部领导岗位上。但不管是当一般干部也好,还是做部长、副部长也好,从中国财政六十年历史来说,我都不是决策者。马:是历史的见证者? 项:只能说见证一部分历史。马:而且也参与创造了历史。

项:这不敢说。因为有各种局限,对历史的偏见都是避免不了的。如果说这一代人在思想上完全是市场经济的思想,实际上是说假话。马:您非常坦诚。

项:我们这些人身上永远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这种痕迹是少一点、还是多一点,在于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对中央精神的理解是深一点还是浅一点,跟中央的步伐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对自己的要求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如此而已。马:也有一个学习能力问题。

项:也有一个悟性问题。今天要说我来讲中国财政的六十年,不可避免地带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过程中,在思想上受影响最深刻的是谁呢?是陈云、劲夫、吴波、丙乾等人指点我们工作,影响我们的为人,这是近距离的。陈云和我们没有近距离接触,但是我们从参加工作以后,就不断地听到陈云指导经济工作的事情。比如,在解放初期,他在上海指挥统购统销的战役,成就辉煌。现在来看,统购统销似乎有问题,但是当时非常实用。

马:不能把具体的历史环境背景抽离出去来看问题。项:我始终对他有感情。但是我们也很清楚,今天用这个办法已经不行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陈云的尊重。陈云同志是解放以后第一任财经委员会的主任,我们财政部的直接领导几乎都是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工作的。他提出了很多观点,尤其是他提出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对我们的思想影响深远。再如,他提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要采取“比较、交换、反复”,多少年来我们就是这么实践过来的。陈云提出,要树立三个观念:政治观念、经济观念、财政观念。

对财政这六十年的历史,不同的历史阶段是有不同的评价。领导对财政部不是很满意,这并不奇怪。我们最敬重的一位领导胡耀邦,对财政部就不是很满意。比如,他曾经批评财政部,“你们老拿这个财政赤字来压中央”,还曾经批评说“财政部是小脑发达,大脑不发达”。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该办的事办不了,不该办的事天天一套一套的。他的语言幽默,但是财政部听了以后压力很大。他是总书记,一言九鼎啊。那时候党内还有老同志,谁出来帮财政部说明情况呢?就是陈云。陈云心平气和地说,财政部讲那个赤字不是假的,是真的。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年正是耀邦出来工作的时候,财政赤字第一年一百三十八亿,第二年一百七十八亿。那时财政收入多少呢?一千一百亿,赤字率是百分之十几啊。高得不得了。所以陈云讲,那不是假的,那是真的。就讲了这么一句话,就给财政部解了围。当时吴波是部长,他就讲赤字是怎么造成的,讲得清清楚楚。耀邦城府很浅,是个直言快语的人,知道了实际情况就过去了,也没有再追究财政部的责任。所以在吴波、丙乾同志家里都有陈云写的条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这代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含义。所以,人的一生潜移默化比什么都重要。我们都对陈云心存感激。现在讨论市场经济,有时候会批评老一辈领导。我觉得如果说陈云当时的思想是市场经济的一大套,那就不是陈云,那根本都是假的。

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也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的。

项:我们走过的六十年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人在当时就清清楚楚地知道,十年以后怎么样,二十年以后怎么样。我们不可能在五十年代时期就想到这些,我们也不可能在六十年代就想到今天怎么样,我们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完善。在六十年中,我们应对了很多挑战。包括美国对我们的封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苏联撕毁协议、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也包括改革开放出现的新问题和思想的混乱。我们的六十年,不是高歌猛进的六十年,不是莺歌燕舞的六十年,而是充满了挑战、充满了艰难探索的六十年,是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很多深刻教训的六十年。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是摇摇摆摆走过来的。

马:摇摇摆摆走过来,很形象,也很真切。

项:六十年的成绩是公认的,没人能够否认。第一,我们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我们一段时间走的是闭关锁国的道路,但是我们要客观地评价历史,当时走闭关锁国的道路一定程度上也是被迫无奈。第二,打下了民族复兴的一个基础。第三,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是不是已经非常清晰了?没有,还要继续摸索呢。

4.支出大于收入怎么汇报 篇四

实践报告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数2010

姓名:邓锋

2011年2月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的调研报告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但是,外出打工青年依然存在收入低支出盲目等问题。为了了解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对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

关键词:打工青年;收入;支出;盲目

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农闲和外出打工者回乡过年之际,专门就打工青年在外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组织了集中的社会调查。调研地点选取了陕西省的某几个乡村,涉及几百户家庭,涵盖了上千名人口的农村及乡镇地区。调研对象主要是农村乡镇外出打工青年,调研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个别访谈、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

外出打工青年现状。

1.青年人外出打工的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劳动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整个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强势的城市及工业的发展势必大量吸取农业资源;另一方面,与农村青年向往着城市的热闹繁华和较多的发展机会相对农村的贫穷、单调的文化娱乐和信息的闭塞致使农村对青年的推力增大,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第三方面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对城市建设、对农民增收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是有利的,而且,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2.青年人外出打工的现状。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却没有人把他们当城里人;城市中危险、繁重的工作中,您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给了城市,却最终会选择离开,他们是城市的过客。”这是摘自中国青年报的一段话。从这段话的描述可以看出,外出打工青年的生活工作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近几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外出打工青年呈低龄化方向发展。第二,缺乏法制观念的,大多数没有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导致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出现拖欠工资、非法延长工作时间等违法行为。

第三,工厂企业等负责人为提高产量和效率,迫使工人加班加点,工人工作时间远远超过规定时间。为了留住工人,工厂企业等克扣工人工资。迫使他们明年再来。

第四,打工者的收入偏低,各方面开销大。生活缺乏必要照顾和关心,有的集体住宿条件不好,有的自己在外租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大多反映工厂企业提供的食品质量口感差,外面的食品很贵。

第五,二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情况分析。

打工的收入和报酬是打工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但就目前情况看,打工青年的收入存在以下问题:

1.打工青年收入的保障措施不够。

近几年,关于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案例时有发生,政府部门也采取相关措施打击类似行为。全国集中进行了对建设领域拖欠青年工工资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初步也是很大的成效,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青年工人的关心与呵护。但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足,处理程序过长,解决欠薪纠纷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不适宜等问题制约着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人工资。通过法律途径追薪本该是我们这个向法治迈进社会里人们首选的办法。但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之路却使农民工们望而却步。首先是仲裁。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农民工应当在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超过60天的,仲裁庭不予受理。但由于农民工大多是在施工企业允诺的年底付薪不能兑现、寻求行政干预无效之后,才走仲裁之路的,且不说时效问题往往过了期限,就是仲裁的方式是否为农民工们所选择都是问题,在行政干预都无效的情况下,凭着朴素的心理,农民工们还能相信仲裁吗?何况连工资都没有的时候,拿什么来交仲裁费?而若进入诉讼程序,按规定要先经仲裁,否则法院不受理。况且诉讼成本昂贵,农民工打不起官司,因而鲜见追讨欠薪的案子走上法庭。可见,诉讼和仲裁都不是农民工可以选择和愿意选择的讨薪途径。

2.打工青年收入偏低。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青调查”首次公布了一项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等城市实施的,专门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每月挣不到1600寄回家800 ” 对绝大多数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来说,挣钱无疑是重要的。接受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大多数人(70.6%)的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其中无任何收入的有5.9%,月平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有两成(20.8%),超过2/5(43.9%)的人收入在800-1600元之间;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寥寥无几(2.3%)。从年龄上看,19-24岁的青年是挣得最多的,外来务工青年打工基本是凭“有把子力气”,这给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城里人相比,外来务工青年挣得本来就不多,但是就是这不多的收入也不是月月都能有,调查中,当问到“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1/4的青年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回答“没有收入”的也达到了7.9%,两者之和为33.0%。虽然挣得不多,大部分打工者每个月总有一项固定支出———寄钱回家。虽然寄得钱不多,可别小看这些钱,它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少家庭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在不少地方,进城打工成了农民脱贫致富最快捷的途径。

3.进城青年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他们在城市里的时间长了,但找工作却越来越难了。到城市后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仅以广州为例,1998年暂时不能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比1997年增长了16.6%。另外,即使找到工作了,也极不稳定。调查显示,从1998年3月到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超过1/4(26.1%)的人换过工作。其中,换过两次以上的达到了12.8%。

有专家认为,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与城市下岗职工的增加有关。另外,就业渠道不畅,也是他们择业难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不是通过官方途径(如职介所),而更多的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39.7%)”、“老乡帮忙介绍(22.6%)”或“自谋生路(11.3%)。”

4.相关刺激政策不尽合理。

根据几名在工厂工作的青年介绍:她们都是江苏等地手工工厂的一名工人,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手工品的个数来自支付工资,也就是多劳多得。据她们反映,有的工人为了多挣点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休息,工人的身体受不了,这种方式,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时”是指:按工作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这样工厂里的工人都反映很累。

三 外出打工青年的支出情况分析。

1.食品消费不仅局限于量的满足,更体现在质的提高。

外出打工青年对吃还是毫不吝啬的,不仅要吃得饱还吃得好。受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打工青年食品支出明显增加,部分食品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食品支出2436.15元,同比增加426.87元,增长21.24%,增速比上年提高18.68个百分点,带动消费性支出增长6.46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的31.90%,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增加额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41.38%。因此,食品支出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

2.衣饰消费增速加快,交通与通讯支出稳步增长。

随着城市打工青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服饰,消费观念向追求时尚、突出个性、注重品牌方向发展,衣着消费品牌意识增强,注重突出高档化、时装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衣着消费为1297.93元,同比增加126.14元,增长10.76%;化妆品人均支出62.78元,同比增加19.92元,增长46.48%;理发美容服务人均支出97.85元,同比增加28.57元,增长41.24%。同时,城市打工青年交通和通讯支出也稳步增长。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为1008.61元,同比增加278.83元,增长38.21%,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21%。其中:交通支出602.47元,增长1.15倍。

3.文化娱乐消费多样化,消费支出增速较快。

在闲暇时间,打工青年也常邀几个朋友或是同乡一起聚餐喝酒,寻找快乐。也外出旅游、参加文体活动者增多,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大幅度增长,参观游览、健身活动和其它文娱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是保证身体强健的根本,健身运动开始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和现代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当中参与赌博的人也大有人在,急需采取措施加以禁止。

四 关于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的几点建议。第一,落实《劳动法》规定的“月薪制”,避免年终讨薪大行动,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规制用人单位,《刑法》上增设“拖欠工资罪”,解决纠纷应当适用简易程序,为农民工建立一条“维权绿色通道”。

第二,五 我的启示。

六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2.

大学生寒假社会

实践报告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数2010

姓名:邓锋

2011年2月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的调研报告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但是,外出打工青年依然存在收入低支出盲目等问题。为了了解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对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

关键词:打工青年;收入;支出;盲目

我们小组利用寒假农闲和外出打工者回乡过年之际,专门就打工青年在外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组织了集中的社会调查。调研地点选取了陕西省的某几个乡村,涉及几百户家庭,涵盖了上千名人口的农村及乡镇地区。调研对象主要是农村乡镇外出打工青年,调研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个别访谈、座谈会、查阅资料等形式。

外出打工青年现状。

1.青年人外出打工的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劳动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劳动者待遇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城镇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整个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强势的城市及工业的发展势必大量吸取农业资源;另一方面,与农村青年向往着城市的热闹繁华和较多的发展机会相对农村的贫穷、单调的文化娱乐和信息的闭塞致使农村对青年的推力增大,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第三方面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对城市建设、对农民增收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是有利的,而且,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多数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发展,外出打工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2.青年人外出打工的现状。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却没有人把他们当城里人;城市中危险、繁重的工作中,您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给了城市,却最终会选择离开,他们是城市的过客。”这是摘自中国青年报的一段话。从这段话的描述可以看出,外出打工青年的生活工作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近几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外出打工青年呈低龄化方向发展。第二,缺乏法制观念的,大多数没有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导致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出现拖欠工资、非法延长工作时间等违法行为。

第三,工厂企业等负责人为提高产量和效率,迫使工人加班加点,工人工作时间远远超过规定时间。为了留住工人,工厂企业等克扣工人工资。迫使他们明年再来。

第四,打工者的收入偏低,各方面开销大。生活缺乏必要照顾和关心,有的集体住宿条件不好,有的自己在外租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大多反映工厂企业提供的食品质量口感差,外面的食品很贵。

第五,二 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情况分析。

打工的收入和报酬是打工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但就目前情况看,打工青年的收入存在以下问题:

1.打工青年收入的保障措施不够。

近几年,关于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案例时有发生,政府部门也采取相关措施打击类似行为。全国集中进行了对建设领域拖欠青年工工资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初步也是很大的成效,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青年工人的关心与呵护。但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足,处理程序过长,解决欠薪纠纷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不适宜等问题制约着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人工资。通过法律途径追薪本该是我们这个向法治迈进社会里人们首选的办法。但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之路却使农民工们望而却步。首先是仲裁。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农民工应当在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超过60天的,仲裁庭不予受理。但由于农民工大多是在施工企业允诺的年底付薪不能兑现、寻求行政干预无效之后,才走仲裁之路的,且不说时效问题往往过了期限,就是仲裁的方式是否为农民工们所选择都是问题,在行政干预都无效的情况下,凭着朴素的心理,农民工们还能相信仲裁吗?何况连工资都没有的时候,拿什么来交仲裁费?而若进入诉讼程序,按规定要先经仲裁,否则法院不受理。况且诉讼成本昂贵,农民工打不起官司,因而鲜见追讨欠薪的案子走上法庭。可见,诉讼和仲裁都不是农民工可以选择和愿意选择的讨薪途径。

2.打工青年收入偏低。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青调查”首次公布了一项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等城市实施的,专门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调查。“每月挣不到1600寄回家800 ” 对绝大多数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来说,挣钱无疑是重要的。接受调查的1000名外来务工青年中,大多数人(70.6%)的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其中无任何收入的有5.9%,月平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有两成(20.8%),超过2/5(43.9%)的人收入在800-1600元之间;每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寥寥无几(2.3%)。从年龄上看,19-24岁的青年是挣得最多的,外来务工青年打工基本是凭“有把子力气”,这给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城里人相比,外来务工青年挣得本来就不多,但是就是这不多的收入也不是月月都能有,调查中,当问到“您今年以来是否有经济收入”,1/4的青年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很不稳定”,回答“没有收入”的也达到了7.9%,两者之和为33.0%。虽然挣得不多,大部分打工者每个月总有一项固定支出———寄钱回家。虽然寄得钱不多,可别小看这些钱,它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少家庭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在不少地方,进城打工成了农民脱贫致富最快捷的途径。

3.进城青年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在城市里的时间长了,但找工作却越来越难了。到城市后找不到工作而滞留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仅以广州为例,1998年暂时不能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比1997年增长了16.6%。另外,即使找到工作了,也极不稳定。调查显示,从1998年3月到1999年3月的一年中,有超过1/4(26.1%)的人换过工作。其中,换过两次以上的达到了12.8%。

有专家认为,外来务工青年就业难与城市下岗职工的增加有关。另外,就业渠道不畅,也是他们择业难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就业不是通过官方途径(如职介所),而更多的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39.7%)”、“老乡帮忙介绍(22.6%)”或“自谋生路(11.3%)。”

4.相关刺激政策不尽合理。

根据几名在工厂工作的青年介绍:她们都是江苏等地手工工厂的一名工人,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手工品的个数来自支付工资,也就是多劳多得。据她们反映,有的工人为了多挣点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休息,工人的身体受不了,这种方式,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几位所在的工厂是以“计时”形式付给工人工资,所谓“计时”是指:按工作时间的长短来支付工资,这样工厂里的工人都反映很累。

三 外出打工青年的支出情况分析。

1.食品消费不仅局限于量的满足,更体现在质的提高。

外出打工青年对吃还是毫不吝啬的,不仅要吃得饱还吃得好。受粮油肉禽蛋等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打工青年食品支出明显增加,部分食品的消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食品支出2436.15元,同比增加426.87元,增长21.24%,增速比上年提高18.68个百分点,带动消费性支出增长6.46个百分点,占消费支出的31.90%,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食品支出增加额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41.38%。因此,食品支出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所致。

2.衣饰消费增速加快,交通与通讯支出稳步增长。

随着城市打工青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仪表、服饰,消费观念向追求时尚、突出个性、注重品牌方向发展,衣着消费品牌意识增强,注重突出高档化、时装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衣着消费为1297.93元,同比增加126.14元,增长10.76%;化妆品人均支出62.78元,同比增加19.92元,增长46.48%;理发美容服务人均支出97.85元,同比增加28.57元,增长41.24%。同时,城市打工青年交通和通讯支出也稳步增长。2007年,打工青年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为1008.61元,同比增加278.83元,增长38.21%,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21%。其中:交通支出602.47元,增长1.15倍。

3.文化娱乐消费多样化,消费支出增速较快。

在闲暇时间,打工青年也常邀几个朋友或是同乡一起聚餐喝酒,寻找快乐。也外出旅游、参加文体活动者增多,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大幅度增长,参观游览、健身活动和其它文娱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是保证身体强健的根本,健身运动开始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和现代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当中参与赌博的人也大有人在,急需采取措施加以禁止。

四 关于外出打工青年的收入与支出的几点建议。

第一,落实《劳动法》规定的“月薪制”,避免年终讨薪大行动,落实劳动合同制度,规制用人单位,《刑法》上增设“拖欠工资罪”,解决纠纷应当适用简易程序,为农民工建立一条“维权绿色通道”。

第二,五 我的启示。

六 参考文献。

5.支出大于收入怎么汇报 篇五

the average family income of the u.s.a. has increased from 20,000 dollars per year in 1992 to 25,000 in . along with this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people’s income, the way in which the average family spends its income has also varied to some etent. the average ependiture of family income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sectors, namely, housing, clothing, food and drink, transport, medical care, entertainment, savings and other items.

from the table, it is quite interesting to find that the money spent on some sectors such as food and drink (2%) and entertainment (6%) in 1992 and remains the same. for transport, the percentage of is only 1% larger than that of 1992. it is also worth mentioning that in , people tend to save less money than in 1992 because people deposit only half the money they used to in 1990. there is a greater increase in the epenses on housing and medical care, increasing by 8% and 6%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tend to spend less money on clothes, for there is a 5% decrease in compared with that in 1992. as far as other items are concerned, there is a sharp de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family income spent on them, accounting for only 7% of the total.

6.支出大于收入怎么汇报 篇六

官村中学 朱荣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近几年来,在县教育局的坚强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安全工作做到了“关口前移,严防严控”,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为实现我校“办好家门口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获得“西安市文明校园”、“西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西安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西安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周至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示范学校”、2016年和2017年“周至县中考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当地群众曾两次赠送我校“授教固有方,桃李满天下”和“天道酬勤修远志,厚德载物育栋梁”牌匾。现将我校在安全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请批评指正。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校园安全是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安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前提和保障。我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网络,明确安全责任;标本兼治,强化安全教育,让安全思想入心入脑入行;实行全天24小时安全监管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处理突发事件;加大投入力度,实行“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有效堵塞安全防范漏洞。

二、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预案,结合岗位职责,明确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实施要求、责任追究和应急办法。二是加强学生考勤,严格请销假制度。学生因事、因病确需要请假的,必须先写请假条,经班主任核实签字、联系家长、政教处登记后,才能让家长在校门口接回。三是严格门禁制度,加强学生出入管理。学生每天到校必须穿校服,禁止携带零食,自行车必须推行;下午放学,由当天值班老师分5个路段护送。四是严格控制食品的采购、贮存、加工、留样等关键环节,米、面实行先进先出,食品留样盒上信息规范。五是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控原则,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跟踪、通风、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六是重视校外住宿学生的管理。由于客观原因,有100多名学生在校外住宿,学校与各个住宿点、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每两周对住宿点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七是师生集体外出活动、校内重大活动实行安全预案报批制度,杜绝事故风险。八是增加投入,完善技防设施。学校在教育局配置的40个监控的基础上,对学生宿舍、食堂的贮存室、操作间等部位加装监控8个,做到了“明厨亮灶”和校园监控无死角。

三、加强安全教育和排查,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我校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告家长书、应急演练和设立安全信息员、红袖标值班、定期排查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一是和县法院、检察院联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教会学生知法守法的同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二是结合时令特点,对学生进行防食物中毒、防火、防触电、防溺水、防雷电、防交通事故、防踩踏等安全教育。每年夏季,通过发放防溺水告家长书、班会教育、危险水域巡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牢记并做到“六不”、“一会”,远离危险水域,快乐成长;三是教育学生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传染病的聚焦性爆发和流行;四是加强行政值班和课堂监管。学校每天安排5人分别在教学楼、厕所、车棚、餐厅、洗碗池、宿舍、大门口等区域,分时段、区域值班,对所属区域的设施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相关处室进行处理;和任课教师签订课堂安全责任书,实行候课制,上课教师全面负责当堂的学生出勤、纪律。五是定期进行防震、消防安全演练,教会学生正确的自救自护方法,让每位教师明确突发事件来临时各自的岗位和职责。六是标本兼治,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立家访和谈心制度,明令禁止体罚学生、违规收费,避免因教育行为不当而引发责任事故;以班务责任承包为切入点,强化班级管理,班务责任明确,使每名学生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干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会做人、学会处事、热爱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加强对留守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每周进行一次违禁物品检查,每天操前组织学生集体背诵《中小学生守则》、《两风一训》、《核心素养》和《感恩格言》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知礼、和谐、求是、进取”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正确处理矛盾纠纷,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各们领导,同志们。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我校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丝一毫也不敢松懈,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良性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得到了教育局和当地群众的认可。但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只要坚定“办好家门口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信念,做到心中有安全,时时处处抓安全,我们的校园一定会平安、和谐,为教育局和当地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7.支出大于收入怎么汇报 篇七

二、对于同时兼任总机构驻中国境内其他地方代表机构首席代表的外籍人员,总机构应出具其境内任职证明、工资薪金证明;代表机构应提供其各地首席代表证、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以及各地代表机构税务登记证、向税务机关报送的工资薪金明细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当地税务机关确认的营业税计征方法文件等,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其税务处理规定如下:

1、其他地方代表机构如属于采用按经费支出额换算收入征营业税的,可只就其工资薪金未计入其他各代表机构经费支出额的部分计入驻穗代表机构的经费支出换算收入计征营业税;

2、其他地方代表机构如属于采用“按实计算”或核定收入额计算“方法计征营业税的,首席代表工资薪金可视为已全部计入其他各代表机构经费支出。因此,首席代表工资薪金不再计入驻穗代表机构的经费支出换算收入计征营业税。

三、对既担任我市代表机构首席代表,又兼任境外公司职务的外籍人员,代表机构应提供其境外任职证明、首席代表证、代表机构和兼职公司的工资薪金证明、出入境记录证明等,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核准后,可就其实际在中国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计入代表机构经费支出换算收入计征营业税。

四、对上述情形以外的首席代表外籍个人,代表机构应提供有关兼职的证明材料、工资薪金证明、出入境记录、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以及工作时间记录等,经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核准后,可按首席代表实际在代表机构工作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计入代表机构经费支出换算收入计征营业税。

五、代表机构未按上述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将首席代表工资薪金全部计入驻穗代表机构的经费支出换算收入计征营业税。

8.收入证明怎么开 篇八

大部分贷款的收入证明是银行流水,一般需要借款人最近半年流水,可以直接携带银行卡和身份证到银行打印,打印银行流水不会收费,不过在打印后需要银行加盖相关印章。

银行流水一般指银行账户进行存取款交易的记录,一般包括工资、转账、消费等方面,银行流水根据账户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对公流水和个人流水;个人银行流水是申请贷款时必不可少的材料,比如房贷、车贷、信用贷款等等都需要提交。

如果贷款的额度比较大,银行流水不能满足贷款要求,这时需要提交其它财力证明材料,达到银行要求后才会放款,如果能够提前知道自己需要贷款,可以提前半年刷流水,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份非常漂亮的银行流水。

二、贷款担保方式有哪些

贷款担保的方式有抵押、质押和其他的担保方式。担保方式按责任的划分,也可以分为一般保证责任和连带保证责任。按担保物来划分,也可以分为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

三、疫情银行贷款可以逾期支付吗

可以申请逾期还款,但需要由银行机构进行审查认定,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经接入机构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9.收入证明要怎么写 篇九

申请信用卡的时候,收入证明材料是必备的。在笔者接触办卡的一段时间内,接触过很多开单位收入证明材料的,很多证明开的都不是很规范,不能够使用。这里为大家详细介绍开单位收入证明的一些需要注意事项。

第一、开收入证明要注意必须的格式。

第二、开收入证明必须要盖“鲜章”,也就是收入证明复印是无效的。

第三、盖的章必须是单位的财务章或则是单位的公章。而且必须是圆章。

标准的收入证明格式一般有如下几种收入证明格式范本:

------------------

收入证明

兹我单位职工,性别,年龄,职务,现固定住址,属我单位口国家干部口正式工口合同工口临时工口现役军人,已工作年,现从事工作,月收入为(大写):元,(小写:),收入比较(稳定或不稳定)。本收入证明真实准确无误。

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名称:

证明单位章:(公章、劳资、财务)

年月日

经办人:

联系电话:

------------------

经济收入及相关情况证明书

中国银行支行:

(先生/女士),系本单位(正式工、合约工、临时工),已连续在本单位工作年,现任职务,最高学历,月工资收入总额大写元,小写元。

该同志信誉良好,无违纪记录。

以上内容真实无误,如有虚假本单位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单位地址:

单位联系电话:

经办联系人:

证明单位:(盖章)

年月日

------------------

工作证明

兹证明同志现从事工作,累计满年。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盖章

经办人:

------------------

收入证明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转载自,请保留此标记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

收入证明

银行:

兹证明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年,在我单位工作年,职务为,岗位为,工作性质为(正式制;合同制;临时制;其他),职称为,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有;无)。

其身份证号码为:

其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元

填表人签字:证明单位(盖公章)

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营业执照编号:

单位办公地址:

本单位承诺该职工的收入证明真实。

本收入证明仅限于该职工办理贷记卡用途,我公司并不对该职工使用贷记卡可能造成的欠款承担任何责任

收入证明,即你个人的收入情况,工作收入情况加盖公司章,或者你有其他收入,在银行打流水帐单都可以是你的收入证明,其实只要有文件证明你有固定收入OK

收入证明范本(手写格式)

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系我单位员工,任职______,月收入_______元人民币,特此证明.主管单位(公章)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收入证明范本(表格式)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务

行政事业类

企业类

1基本工资

1计时工资

2工资性津贴

2计件工资

3各类生活补贴

3生活补贴

4各类奖金

4各类奖金

合计:

合计:

单位意见:

公章:负责人:

年月日

收入证明

中国建设银行分行

兹证明系我单位正式员工,该员工具体情况如下:

1、现任职务:

2、职称:

3、部门:

4、最高学历:

5、在我单位已工作年限为年;

6、该员工在我单位月均收入总计为人民币元

年月日

1、必须是单位写的证明,加盖公章

2、对你的收入尽量如实证明

比如:

收入证明

兹证明XX同志为我单位在职职工,在我单位工作X年,月收入为XXX元。

特此证明

XX单位(公章)

10.支出大于收入怎么汇报 篇十

2013-09-24星期二

一、问题表述

1、请利用互联网获取2012年我国某省及直辖市各地区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支出数据。收入和支出支出数据要包含下面指标:

收入指标:工薪,经营,财产,转移

支出指标: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和保健,杂项和服务,社会保障,其他

2、对上述指标作典型相关分析:(包括计算相关系数,求典型变量,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典型变量的信息解释能力,典型变量得分,典型冗余分析等)。

上一篇:最好的作品中考作文700字下一篇:攀比是一种自扰的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