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2024-07-27

巧设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共15篇)

1.巧设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篇一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黎平县中潮小学闻 翠

【情景说明】

《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第9册)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的散文,他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课文以“我”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的主要特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总学时数是2课时,现在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目标是:正确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异国风光的美丽;学习本课6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刚刚游览完草原的迷人风景,那么这一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世界名城---威尼斯的秀丽风光,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老师播放威尼斯风光图,配有解说词)

(学生观看,不时发出赞叹声)

师:同学们,刚游览完威尼斯,我想威尼斯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吧!大家来谈谈,好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A:威尼斯是一座水城,城市的四周被海洋环抱.生B:威尼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由很多岛屿组成的,那里的桥很多。

生C:那里的小艇特别多,小艇的样子十分古怪。

师:你说的真对,威尼斯的小艇特别多,而且外形独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尼斯,去领略那里迷人风光,去看一看世界名城威尼斯的小艇吧!

(师板书课题:13 威尼斯的小艇)

二、自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

序号。)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按自读要求自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课文:有的轻声读,有的默读,有的大声读„„)

师:同学们,通过自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准生字读熟新词了,那么谁先来读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课文生词)

(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生A:“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沉寂、桥梁”

生B:他读错了“艇”字,没有读出后鼻音。

师: 那你读一读,好吗?

生B读:“威尼斯、小艇、交叉、耸立、沉寂、桥梁”

(学生鼓掌)

师:你读得非常准确,老师真的很高兴,请大家也像他那样读一读吧!

(学生读生词)

师:(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课文的生字,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来试着把它们记住,想一想,哪些字比较难写,哪些字容易写错,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记住呢?好了,开始吧!

(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记生字)

师:谁来说你是怎么记住课文生字最难写的字的?

生K:我记住本课最难写的字是“艇”字,我用它与延安的“延”比较。

师:你可真细心,把最难写的字都记住了。

生L:我认为桥梁的“梁”与高粱的“粱”容易混淆。

师:那你上黑板来写给同学们看看,好吗?

生L:(上黑板书写“梁”“粱”)桥梁的“梁”下半部分是“木”字,高粱的“粱”下半部分是“米”字。

师:你们注意了吗?请你们也像他那样把这些生字写一写,记一记吧!

师:刚才大家在学习生字新词这个环节中可学得真棒,相信大家在下面的学习能够继续发扬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问题: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些什么?)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好了,开始吧!

(学生带问题边读边思考)

师:现在让我们回到刚才提出的的问题: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什么?谁来说说?

生F: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G:不同意。应把“船夫的驾驶技术”改成“小艇的行驶”

(大部分学生表示肯定)

师:你说的真棒!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小艇的样子、小艇的行驶、小艇的作用。(师边归纳边板书:样子、行驶、作用)

三、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一学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吧。一会儿,我们用你喜欢的方式集中交流读书感受。好了,开始吧!

(学生有的读文,有的同桌互相交流,有的画画„„)

1、探究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喜欢描写小艇样子部分的同学先来交流交流,谁先来?

生T:我知道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生U:船头和船尾向上翅起,像新月。

生V: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句子是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什么句式?

生:是比喻句。

师:大家真是学习的有心人。谁来接着说?

生W:老师,我用纸画出了小艇的样子。

师:那你上台来展示,好吗?(好)

(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评评。

生:有点像,基本上能突出小艇的特点。(“小艇画得太小了”个别学生小声说)

师:没关系,下次画大一些。同样是一艘小艇,可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比喻成“独木舟、新月、水蛇”呢?

(大部分学生茫然,个别学生举手又放下)

师: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生:说明小艇的样子与其它船只不一样。

师:对,小艇的样子就是很独特呀!小艇像独木舟反映小艇那里独特?

生: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师:小艇像新月反映小艇什么特点?

生:船头和船尾向上“翅起”的特点。

师:小艇像水蛇反映小艇什么特点?

生:行动灵活的特点。

师:看来呀,同样是一艘小艇,采用不同的描写是为了反映小艇不同的特点,同学们,作者对小艇的描写不但细致,而且生动形象、具体。语言也非常的美。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一部分内容,感受威尼斯小艇的独特外形吧!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探究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坐在这样独特的小艇中游览威尼斯两岸迷人的风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情趣呢?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怎样写的?谁来说说?

生J: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非常舒服。

生K:还可以跟来往的船工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师:看来呀!同学们学习的收获真不少,能从读中体会课文内容,你们真是好样的!

3、探究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坐在小艇上为什么会有舒服的感觉呢?这样的感觉来源于什么?(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么,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生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生2:他行船工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师:你们能抓住重点句中的重点词来理解,真好!威尼斯船夫驾驶技术特别棒,他想怎么行驶就(生:怎么行驶),想往哪儿走就往(生:哪儿走),这就是(生:操纵自如)

师:谁接着说?

生3:不管怎样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你说得特棒!让我们齐读这段吧!通过朗读再次体会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教学反思】

对老教材教过十年的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学中我慢慢体会到新的教学理念。《威尼斯的小艇》虽然是一篇老课文,旧教材,但是在今天我踩着新课程的鼓点,带着新课程理念走进了课堂,我深有感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世界名城威尼斯迷人风光及异国风情,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氛围,一幅幅秀美的图片展示,清晰明朗的解说词,把学生引入了身临其境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

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感受与理解。因此,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读课文、可以相互交流感受、还可以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我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交流得非常激烈,有的学生在默默地画。在学习汇报中,学生能讲出自已独特的体验,一个学生画出了小艇的外形,我顺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

三、“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课堂应成为学生的乐园,充满生命力的过程与空间。这节课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鼓励与赞赏,引导与帮助,激发了学生思考、阅读、交流、识字与写字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上气氛较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四十分钟悄悄地溜走了。

四、学会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回答,我始终给予积极的评价,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我也会微笑鼓励他们。诸如“你说的真棒”、“你可真细心,把最难写的字都记住了”“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大家真是学习的有心人”等等。这些激励的评价,使学生找回了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教案与课件,是在教研组长聂老师与吴老师的帮助下几次修改才进行教学的,应该说从最先的准备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也是通过这节课的准备,让我感受到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课后,从听课的教师那里汲取的观点信息,让我觉得“一节好课不是一天、二天的准备,可能需要一个星期、一个月,乃至一辈子。”思想深处的东西是需要点滴的积累;从这节课后,我感觉到自身还存在很多欠缺:教师的亲和力,语言的精炼,基本功的扎实,深入学生的备课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积极的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我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教学案例

黎平县中潮小学闻 翠

2006年10月26日

【教学设计】

二.情境展示,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 课件播放威尼斯风光图。

3. 生谈感受,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带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什么?

1)生默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

2)集体汇报。

3)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样子、行驶、作用。

三、理解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学习的课文内容。

2.同桌交流讨论一下读书收获。

3.汇报学习成果。

四.小结。

2.巧设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篇二

一、直观导入, 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用到或见到哪些交通工具呢?

生: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师: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有一座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 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使用的交通工具与众不同, 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让我们到威尼斯去领略一下那儿独特的异国风光吧! (播放录像)

师:游览了威尼斯, 你都见到了些什么?

生:我发现那里的河特别多。

生:我发现那里的桥特别多。

……

师:本文的作者———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在游览威尼斯时, 进行了仔细地观察, 从众多的事物当中选择了“小艇”来写威尼斯, 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 轻声自由地读课文。 (生读)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威尼斯呢?

生:因为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教师板书:交通工具)

师:说到交通工具, 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 (威尼斯的河道) 那“汽车”又指的是什么呢? (小艇)

师:课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这都写了谁?

生: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

师:除了这些人离不开小艇外, 再想想还有哪些人离不开小艇?

生:邮递员、医生、学生、市长……

师:是啊!在威尼斯, 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 可见小艇确实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从这里, 我们知道了小艇的一个特点, 这个特点是什么? (小艇作用大) (板书:作用大) 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的特点, 所以作者在写威尼斯时选择了小艇来写。

师: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小艇样子奇特、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从整体上认识了小艇和它的特点。

【评析】教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及讨论交流,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二、品读课文, 突出特点

师:作者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 (生默读, 画批。)

生:“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师:除了这些,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 (生:比喻) 用了几个比喻? (生:3个) 同是写小艇, 却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为什么?

生1:比作独木舟, 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生2:比作新月, 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生3:比作水蛇, 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师:理解得非常好, 可见,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 抓住了小艇不同的特点来写, 描写得很精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小艇不同的特点吧! (指名读)

师:刚才, 你朗读时注意强调了“又窄又深”的特点, 如果能将“二三十英尺长……”中“长”的特点也读出来, 就更好了。来, 再试一试。

生:小艇有……

师: (指名读) 请你读打比方的部分。 (生读)

师:“有点像———独木舟”, 多有趣的样子!读得不错。

……

师:小艇的样子是这样——— (奇特) , 坐在里面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 (驾驶技术) ,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呢?

生:“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船只很多, 速度很快的情况下, 船夫能操纵自如;在拥挤的情况下, 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做到平稳穿过。

师: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精彩在哪儿?

生:“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 精彩在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 显得很生动。

师: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生:“沉沉地入睡”。

师:是的,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呢?

生:静。

师:你找得非常好, 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生:“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 传来一片……声音”写得精彩。

师: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生:威尼斯小艇在夜里给人们带来欢乐, 同时也写出了威尼斯的动态之美。

师:你理解得很好, 有道理。但这一句中还有更精彩的地方, 你们发现了吗?

生:“水面上渐渐沉寂,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这一句精彩。

师:这一句精彩在哪儿?

生:月影给人摇晃的感觉。

师:是啊, 古老的威尼斯无论是动也好, 静也好, 都是那样的优美迷人。让我们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来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 (教师播放音乐)

师:你看, 作者通过拟人写静, 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 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 (密切) , 说明了小艇的——— (作用大) 。

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城月夜静寂的美景吧!

【评析】教师通过补充、提示、赞许与指正, 来了个“水涨船高”的引导, 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 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评价, 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积累知识。

三、总结课文, 有效拓展

师:到了这时, 人歇了, 船停了, 城市才进入了梦乡。到了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 人醒了, 船动了, 城市又开始活跃了, 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 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请概括地说一说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地观察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 (生答) 你能用抓住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开封的铁塔吗? (生答)

……

3.《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片段赏析 篇三

教学片段:

一、直观导入,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或见到哪些交通工具呢?

生: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师: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有一座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她使用的交通工具与众不同,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让我们到威尼斯去领略一下那儿独特的异国风光吧!(播放录像)

师:游览了威尼斯,你都见到了些什么?

生:我发现那里的河特别多。

生:我发现那里的桥特别多。

师:本文的作者——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在游览威尼斯时,进行了仔细地观察,从众多的事物当中选择了“小艇”来写威尼斯,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课文。(生读)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威尼斯呢?

生:因为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教师板书:交通工具)

师:说到交通工具,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那“汽车”又指的是什么呢?(小艇)

师:课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这都写了谁?

生: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

师:除了这些人离不开小艇外。再想想还有哪些人离不开小艇?

生:邮递员、医生、学生、市长……

师:是啊!在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可见小艇确实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小艇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小艇作用大)(板书:作用大)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的特点,所以作者在写威尼斯时选择了小艇来写。

师: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吗?(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小艇样子奇特、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了小艇和它的特点。

【评析】教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及讨论交流。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品读课文,突出特点

师:作者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生默读,画批。)

生:“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师:除了这些,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生:比喻)用了几个比喻?(生:3个)同是写小艇,却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为什么?

生1: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生2: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生3: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师: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不同的特点来写,描写得很精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小艇不同的特点吧!(指名读)

师:刚才,你朗读时注意强调了“又窄又深”的特点,如果能将“二三十英尺长……”中“长”的特点也读出来,就更好了。来,再试一试。

生:小艇有……

师:(指名读)请你读打比方的部分。(生读)

师:“有点像——独木舟”,多有趣的样子!读得不错。

师: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呢?

生:“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做到平稳穿过。

师: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精彩在哪儿?

生:“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精彩在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

师: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生:“沉沉地入睡”。

师:是的,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呢?

生:静。

师:你找得非常好,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生:“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声音”写得精彩。

师: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生:威尼斯小艇在夜里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写出了威尼斯的动态之美。

师:你理解得很好,有道理。但这一句中还有更精彩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生:“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这一句精彩。

师:这一句精彩在哪儿?

生:月影给人摇晃的感觉。

师:是啊,古老的威尼斯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都是那样的优美迷人。让我们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来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教师播放音乐)

师:你看,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城月夜静寂的美景吧!

【评析】教师通过补充、提示、赞许与指正,来了个“水涨船高”的引导,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评价,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积累知识。

三、总结课文,有效拓展

师: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人了梦乡。,到了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义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请概括地说一说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地观察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生答)你能川抓住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开封的铁塔吗?(生答)

【评析】1.“多媒体”启发寻求答案。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让学生通过录像“游览”威尼斯水城,激发学生求知全文的冲动,并对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了大体的感性认识。在教师提…“在众多的事物当中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的问题巾对“众多的事物”有个鲜明的印象,启发学生自觉地从课文中去寻求答案。2.自读自悟突出思维训练。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教学中,明确了“主体”和训练“意识”,教师在“导”上下功夫,递进式地设置“启动点”,学生的思维被“启动”,在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评说的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3.通过朗读激发情感。教师强化了朗读训练,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首先,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理解精彩语句,不断突出“静”的美,进行情感启动前的酝酿;其次是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体会朗读的情感;之后在理解如何表现自己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穿插着老师的讲解、范读与学生有情感地跟读,在朗读训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4.《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篇四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语言优美,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的文章。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经过教学,我深切体会到,教学设计的思路对于课堂气氛及学生学习、精神、思维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上课伊始,我以复习直接导入学生对文本的了解,简单、明了,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而且我以此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我自己感觉教学环节流畅,学生思路清晰。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我重视了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掌握方法的能力,主要表现在:

一、对于小艇的特点描写中,我利用图片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独木舟”,什么是“新月”,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又使学生认识了事物。

二、在引导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进行活动化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悟,船夫的驾驶技术到底好在哪里?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出了惊叹的语气。在学习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 一说,青年妇女乘小艇干什么,学生们发言踊跃,去看戏、走亲戚、购物、接送孩子……众说纷纭。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干什么?

三、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夜晚的威尼斯是寂静的,那威尼斯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寂静的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威尼斯小艇在人们生活中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艇不动了,人们也就停止了活动。

一节课结束后,我感觉自己、学生和文本融为了一体,觉得时间过的真快。然而,经过认真地反思,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存在片面性,不能达到整体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5.《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篇五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点:

1、识记“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

3、感受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威尼斯的兴趣的愿望。

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直接导入,初步了解威尼斯。

二、落实字词教学,理请文章思路。在总体了解威尼斯情况后,让学生带着 “课文围绕小艇写了什么”这个问题去初读文章,理请了文章思路,为下面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本人认为虽然到了高年级,但字词教学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环节也落实了字词教学。

三、品读2、3自然段,理解小艇样子

本环节,我让学生看图口述小艇的样子,通过品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段话,知道作者是从不同角度用了不同的比喻把小艇的样子写生动写具体。再通过去掉打比方部分比较两段意思一样的话,探究体会原句的精妙之处。我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在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发挥想象,体会情景——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有了这个前提,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美好的感觉一起朗读他们就很容易的读出了“坐在小艇里的情趣”。在实际教学小艇的样子时,由于担心学生不能自己归纳,自己做了小结。我想如果让学生自己归纳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从三个不同角度的比喻来写),这样就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又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阅读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自我探究,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

本来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了让学生扮演船夫介绍自己的技术,让学生扮演乘客夸夸船夫,以此训练口语交际,但在实际教学时,因顾及时间,没有落实,感觉学生体会船夫的驾技不够深刻。

五、小结,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去阅读法国作家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与本文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为下一节课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写练笔做铺垫。

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之一` 篇六

(板书课题,简介威尼斯及作者,《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之一`。略)

师:同学们,学习一篇课文,必须从题入手。那么,从课题“威尼斯的小艇”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生:从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课文重点写的是小艇。

(师在“小艇”二字下加着重号)

生:我补充一点,课文中写的小艇,是威尼斯的小艇。因为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小艇特别重要。

(师板书“水上城市”,并顺势引导学生齐读,勾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再板书“特别重要”)

生:从课题前的“△”,我还知道学习本课要靠我们独立阅读、大胆运用。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篇独立阅读课文,就是要靠我们反复读书、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学习和领会。那么,从课题中的重点词(指课题上的“小艇”),我们想想,如果你是作者,会围绕小艇写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议论,先后回答:会写小艇的样子:会写威尼斯的风光;会写人们坐小艇的感受;会写小艇的重要„„)

〔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重点〕

师:同学们是这样说的,而作者又是怎么写的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初读课文并提出读的要求。

要求:围绕“作者怎么写小艇”边读边想、边勾画。

教师巡视、点拨后,组织学生汇报)

生: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先写了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师:(板书:样子)课文是怎么写小艇的样子和特点的?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小艇的样子和特点。还用了三个比喻句,使文章更生动具体。这三个比喻句是棗

(教师引读)

师:用“独木船”比喻小艇——

生:“又窄又深”

师:用“新月”比喻——

生:“两头翘起”

师:用像“一条蛇”比喻——

生:小艇行动的轻快灵活。

〔三个比喻句的引读、渗透了动静关系〕

师:请同学们继续讲作者是怎么写小艇的。

生: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集中写了人们乘坐小艇的感受。这个感受作者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怪有意思”。

师:(板书:感受)“怪有意思”换个说法,可以是什么?

(生抢答:可以是“十分愉快”、“特别舒服”、“有趣极了”„„)

生: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用“速度极快”、“操作自如”来说明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特别好,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之一`》

师:(板书:技术)在这一段里,有一句话,也是用来说明船夫驾船的技术的,但却没有正面写船的速度很快。这句话是哪一句?

(生齐答:“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教师抓住关键性的词“感受”、“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小艇的轻快、灵活〕

生: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我认为都是写小艇的作用。

(板书:作用)

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很认真。通过大家的议论发言,我们清楚了作者围绕小艇(指板书)写了小艇的样子、人们坐小艇的感受、船夫的技术和小艇推翻用。大家于想一想,从课题的提示,从课文第一句的总述,从每一部分的容量,你认为作者详写的是哪一部分?

〔抓住时机,适当提示,引导学生把握重点〕

(学生齐答:是小艇的作用)

(教师进一步提出熟读要求:联系本组训练重点“静态和动态”,默读第五、六两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又是怎么写小艇作用的。)

(学生默读思考,分小组进行讨论后纷纷举手要求回答)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这个问题回答得好。

生:作者通过写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都离不开小艇来说明小艇的作用。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填完后齐读。

填空:

在威尼斯,商人做生意,妇女小孩去效游,老人上教堂做祷告,看完戏的人们把家回,都离不开小艇。)

〔教师利用课前设计的填空练习,让学生了解小艇的作用,体现了读、讲、练的有机结合〕---------------------------

生:从不同的时间、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人们都离开不小艇,也说明了小艇的重要。

生:从课文最后一段的动静描写也说明了小艇的重要。

师:说得真好!特别是第三个同学能结合本组训练项目“静态和动态”来说明小艇的重要特别值得大家学习。大家看(出示挂图、打出幻灯片):威尼斯的小艇一行驶,城市就——(齐答:喧闹);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

(齐答:“静寂”、“沉寂”、“入睡”)一静一动,写得多好,充分衬托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教师板书:动——喧闹;静——沉睡。并引导学生齐读50页的“读写例话”最后一节,巩固训练项目的有关知识。)

师:你们喜欢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这篇文章吗?(生:喜欢)好!那么我们再来有感情地精读这篇课文,注意一边读一边想,在脑子里浮现画面,再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我们读后的感受。

(学生精读、反复体味、跃跃欲试、准备发言)

师:怎么样,看谁说得最好!

生:威尼斯美极了!真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水上城市!

7.巧设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篇七

文本解读:

《威尼斯的小艇》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异域风情, 开阔学生视野, 了解多元文化。文本笔触轻松自然, 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游记散文, 选择威尼斯独特的物、事、人、景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物——作者选择小艇作为威尼斯这个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因为小艇在水城相当于马路上的汽车, 角色独特, 样子也够奇特。事——奇特的船由“操纵自如”的船夫驾驶, 并不时“上演”各种高难动作, 游客对这事的感受一定更独特。人——作者从威尼斯男女老少、各色人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抓住特点, 简单几笔就勾画出威尼斯人独特的生活情趣。景——作者选择威尼斯半夜景色, 动静对比描写, 静谧宜人。这样就将威尼斯这座水城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设计理念:

《威尼斯的小艇》语言轻松明快、意境深远。怎样引领学生探寻这美丽文字的言说秘密, 理解和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呢?笔者发现, 作者行文的第一个特点——在写实的同时展开了鲜明的想象, 形神兼备。再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从文章整体看, 是通过抓小艇来表现威尼斯水城的特点。从文章的局部看, 抓小艇的样子、行动等旨在描写小艇的特别;抓“特殊情况”下的行船是写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抓商人“匆匆”、青年妇女“高声谈笑”、孩子“郊外玩耍”、老人“庄严祷告”为的是展示威尼斯人紧张、闲适、快乐、庄严的风土人情。我们抓住文本表达的这些特点进行教学, 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悟文本语言文字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 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背诵积累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3.领会游记散文“写实”与“想象”结合, 把文章写生动的特点。

4.学习并运用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听说结合, 初识威尼斯小城

1. 出示威尼斯的地图, 观察。

(1) 谁对这个城市有所了解?

(2) 看来大家对这座城市比较陌生, 那我来说, 你来听, 看看你能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

师述: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 位于欧洲亚德里亚海滨, 周围被海水环绕。威尼斯有401座桥梁, 横跨在117条水道上, 连接着118个小岛, 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

(3) 交流听到的信息。教师评价。

2. 威尼斯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 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游览后, 却单单对威尼斯的小艇情有独钟, 写下一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艇”是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 和老师一起写:左表意, 右表音。

(1) 威尼斯的小艇有何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作家?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看看马克·吐温先生写了小艇的哪些独特的魅力。

(2) 学生读书圈画批注。

【评析: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教学中一般指向学习时的听说读写等活动。本环节的“听、说”实践活动设计, 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威尼斯这座城市特点的同时, 也训练了其迅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赏读比较, 亲近威尼斯小艇

1. 交流小艇样子的独特。

出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 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 朗读思考:小艇样子都有哪些独特地方?

(2) 交流梳理:外形:长窄深翘;行动:轻快灵活。

2. 比较品读, 关注表达。

出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行动轻快灵活。

(1) 这一节文字如果改成这样, 与原文比较, 你感觉怎么样?

(2) 引导学生领悟文本表达的特点:事实描写和想象描写相互融合。

(3) 接读感悟:作者由小艇深窄这样的事实, 联想到了熟悉的事物——独木舟;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这样的事实联想到了熟悉的事物——挂在天边的新月;由行动轻快灵活这样的事实联想到了——田沟里的水蛇。

(4) 教师小结:我们在描写事物时, 通常只注重对事物的事实的描写, 而作者在描写事实的同时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这样就能使读者在读的时候也能够根据熟悉的事物想象出小艇的样子。看, 这样就把小艇写活了。

3. 朗读课文, 积累语言。

(1) 就让我们想象着小艇活灵活现的样子来读。我读事实描写部分, 大家读作者的想象部分。

(2) (出示图片) 看, 这就是威尼斯的小艇, 跟你想的是不是一样?我们图文结合, 介绍一下小艇, 要突出小艇的特点。

出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_____又______, 有点儿像_______。船头和船艄_________, 像_______。行动_______, 仿佛________。

(3) 背诵积累。

【评析:在阅读感悟文本言语特点时, 钟老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探究读, 立足把握小艇的特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比较读, 关注言语表达, 学习语言运用;图文结合读, 丰富积累语言。通过读, 不仅很好地处理了言语内容 (表达了什么) 和形式 (怎样表达的) 的关系, 还使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交融在了一起。】

三、品读“操纵自如”, 夸一夸威尼斯的船夫

1. 浏览课文, 想想除小艇的样子奇特外, 还有什么地方也很独特?

2. 研读船夫的驾驶技术。

(1) 如果让你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描述船夫的驾驶技术, 你选择哪个词?

(2) 联系下文, 具体说说怎么就叫“操纵自如”。领悟:“操纵自如”就是在船很拥挤时,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操纵自如”就是遇到极窄的地方时能平稳地穿过, 还能作急转弯。

(3) 据资料说明, 威尼斯的河道最窄的地方只有1.4米, 在此情况下, 船夫的操纵自如应是怎样的情形?

(4) 引读:就是这样,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 他总能——还能——

(5) 你看, 作者列举出了两种特殊的情况, 就将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出来了。多精彩呀!我们再读读这些文字。

3. 创设情境:自夸和他夸。

(1) 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男同学扮演船夫, 夸自己的驾驶本领高超;女同学扮演游客, 夸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3) 同学们, 真诚的赞美是发自肺腑的, 我们能不能不看书, 一起来夸赞夸赞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评析:这一环节, 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 借助相关资料, 研读关键词语“操纵自如”的表象和内涵;再通过创造性的阅读定向, 让学生在读中深切领悟作者的独特表达——通过列举几种特殊情况表现船夫驾驶技术高超;最后进行角色扮演——“自夸”与“他夸”, 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融为一体, 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更提高了语言实践的品质。】

四、写一写, 走进威尼斯人的生活

1. 我们说到威尼斯的船夫, 就会想起威尼斯的人, 也一定想了解一下威尼斯人的水城生活。

(1) 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威尼斯人生活的场景?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填写表格。

出示: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 匆匆地走下小艇, 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 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 夹了圣经, 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2) 完成填写。

(3) 根据所填写的表格内容, 师生交流总结: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4) 威尼斯的小艇就相当于马路上的汽车。想来乘着小艇出行的人该有许多。但是, 在马克·吐温的笔下, 形形色色的那么多人, 作者为什么仅仅写了这四种人?

(5) 设想一下, 还会有什么人乘着小艇去做什么?

(6) 再看表格, 哪些场景是作者看到的真实的场景?哪些是根据所见产生出的联想?

(7) 师生合作朗读, 进一步感受文本事物与联想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8) 教师总结:看, 简单的几个人物形象, 加上丰富恰当的联想, 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就像一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2. 仿写。

这是威尼斯人白天的生活, 那么威尼斯人在夜晚会有哪些活动?

出示:半夜, 戏院散场了, 一大群人拥出来, 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

仿写:还可能有什么人, 在什么情况下, 乘小艇回家?

提示:抓住人物特点, 在描写事实的同时展开联想和想象。

3. 交流。

4. 指导朗读:读出威尼斯动

与静结合的静谧之美, 感受小艇与这座水城息息相关的独特风情。

【评析:本环节设计基于对文本表达的深入细读, 通过聚焦几种人物和不同的生活场景的描写, 感悟作者精当的表达——抓典型人物和适切的联想, 表现基于水城特点和小艇特色的各种生活。引导学生由理解到学习表达, 由读学写, 凸显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学科性质。】

五、回望威尼斯, 学习运用表达

1. 聆听着马克·吐温轻松的叙说, 我们陶醉在威尼斯那独特的风情中。一路走来, 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内容感悟、阅读方法、文本表达等方面总结)

2. 作业:从家乡的景、物、人、事任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点, 抓住特点, 介绍给大家, 尽量写得生动有趣。

8.巧设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效果 篇八

关键词:课堂提问 提问的作用,提问的时间 方法 针对性和难易程度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提问设计得好,教学效率就高。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发挥教师在教学当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大量的语言交流互动,这无疑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提高他们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那么该怎样来进行课堂提问,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1 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

提问时机的把握程度如何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任课教师对问题的设计需要通盘考虑,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

授课伊始提问——引人入戏。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比如一出戏开头先设置悬念,激起大家的兴趣,使人由疑问到思考,尽快入“戏”。如在学习新课标Book 1 Unit 1 ANNE’S BEST FRIEND 之前我们可以这样设问:“Who is Anne’s best friend? Is it a person or anything else?”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会很快开始浏览课文。

(1)重点难点处提问——突破认知矛盾焦点提问设疑不可过难,要“问“到点子上。教材的重点恰是教学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在重难点处设置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精神振奋,积极思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新课标BOOK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设置如下两个问题:1.Why do you think that the brothers choose Henry for their bet ? 2.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Henry is? Why do you think so? 来制造一些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2)结束处设疑——锻造智力悬念的衔接环。一堂成功的课,也应以设疑提问而终,使其课虽尽,意无穷。根据知识结构,教师在结尾处提出问题,既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次教学做铺垫。以新课标BOOK 3 Unit 2 Healthy Eating 为例:在学完COME AND EAT HERE (I) 以后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两个问题:(1).What is the strength and the weakness of the diet in Wang Peng’s restaurant ? (2). How do you think the story will end? 通过问题(1)的检查、了解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以及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同时,问题(2)又为课文的下一部分COME AND EAT HERE (II)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2 准确把握提问的方法

提问的方法对英语教学非常重要,既要面对全体学生,也要照顾个体,尤其是英语较弱的学生。

根据提问时要求回答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把提问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单独提问,学生个别回答;小组提问;学生小组回答;全班提问,学生一起回答.

例如,在讲授新课标BOOK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 中Reading时,可以穿插以下的一些问题:

1)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2)Who made the Amber Room? Why?

3)How did the Amber Room get lost?

4)Is it worth rebuilding lost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the Amber Room or Yuan Ming Yuan in Beijing?

1)、2)問题比较简单,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且答案唯一。因此这样的题目可由单个的学生来回答。而问题3)、4)较难,由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思维活动的不同要求,我们可以把问题细分为以下几种:展示型问题(display questions)、参照型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 和评价型问题(comment questions)。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求尽可能地对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提问。

2.1 展示型问题

展示性问题是教学中提问的一种方式,它通常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展示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提问适用于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理解阶段(快速阅读,前2-5分钟)。

如快速阅读新课标 BOOK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 中的Reading :A STUDENT OF AFICAN WILDLIFE 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有关情况,涉及相关的要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展示型问题:

① Who is the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

② What did the group do first in the morning ?

这种封闭式的提问较简单,主要是面向平时英语较差的同学设定,不宜过多。

2.2 参照型问题

参照型问题也是浅层性理解,适合英语成绩较弱的学生。这类问题可以从课本直接找到答案。如在表层理解了新课标BOOK 4 Unit 4:BODY LANGUAGE 之后,教师可提出以下2个参照型问题:

① How can we know other’s feelings, even if they do not speak to us?

② Why should we be careful of our own body language ?

这种问题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评价型问题

评价型问题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与自身的背景知识及思维观

紧密联系而向学生提问。这种问题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启发学生的心智。如在学完人教版新课标高二必修Book 3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之后,教师可顺理成章地提出这样的评价型问题供学生讨论:

Why can London win the chance to hold the 2012 Olympic Games?

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须依据课文内容及自身的知识面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并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 准确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

问题的设置应该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得饱,差生能吃得了“的良好作用,启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

以新课标BOOK 1 Unit 4 EARTHQUAKE 中的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为例:为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按课文顺序尝试设计以下问题:

1.When and where were the strange things happening? What are they?

2.What are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t?

3.What shall we do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an earthquake?

问题1相对容易,学生可以直接从课文找到答案;问题2、3相对偏难,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将语言重新加工,比较适合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较难的问题简化为若干个小问题。比如,问题3可以进一步分成以下几问:

①Is it a good idea to built houses along the lines where two of the earth’s plates join together?

② Is it a good idea to build houses on sand?

③ Can weak buildings stay up in an earthquake?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肯定或鼓励,鼓励时应给出正确答案,以培养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平时提问注意准确把握提问时机,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精心设计问题的难度,肯定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提问,相信每位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北师大外语系课题组.全国第二届中学英语优质课竞赛课堂教学观摩分析报告(上).

[2] 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咱们日城区的地图,看,这一条条横着的竖着的,就是咱们日照的马路,这一条条横着竖着的马路,咱们就用一个字的来形容,可以说是——

生:纵横交错

师:嗯,也可以说纵横交叉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这一条条横着竖着的马路变成了河道,那咱们出行靠什么交通工具呢?

生:(齐答)船

师:有一种比较轻便的船就叫小艇

师:“艇”这个字是舟字旁,一横右边不出头,右边的部分呢,咱们得写得窄一点,靠拢一点像这样以小艇为交通工具的城市在哪儿呢?你们知道吗?

生:(齐答)威尼斯

师:没错,这个城市就是位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她的周围被海洋环绕,有401座桥梁横跨在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连接118个岛屿,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慕名前往,游览之后,他写下了《威尼斯的小艇》(板书)这篇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一睹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二、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课文了,课文中的词语都认识吗?

(出示:船艄 船舱 雇定 保姆 祷告 哗笑)

师:有一个多音字,他读得特别准,这个多音字是——哗(huá)笑,一齐读读

师:还有两个词,男同学读第一个,女生读第二个

(出示:操纵自如 手忙脚乱)

师:在课文中“操纵自如、手忙脚乱”正好是——

生:反义词

师:你知道“操纵自如”的意思吗?联系课文说说看

生:“操纵自如”在文中的意思是操纵船只非常的迅速,不手忙脚乱

师:操纵就是指驾驶的技术怎么样?

生:熟练

师:反过来,“手忙脚乱”就是——你怎么理解?你说

生:我的理解是“手忙脚乱”就是一会儿忙这个,一会儿忙那个,怎么都忙不过来,不知道怎么办

师:作者用这两个词来描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边读课文边想想,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课文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它的形状

生:船夫驾驶船的技术特别高超

生:我读出了威尼斯的小艇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说明威尼斯的小艇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谁能把这几方面的内容用关联词连起来说说看?

生:本文不仅说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还写了威尼斯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威尼斯小艇在威尼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师:我听出来了,她运用了一个关联词“不仅……还……”,谁能用不同的关联词再说一遍

生:威尼斯的小艇样子很好看,而且船夫的驾驶技术很好,并且威尼斯的小艇在威尼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师:袁老师帮你加一些关联词连连看:课文不但写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而且——你来说

生:这篇课文既写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又写了威尼斯船夫驾驶技术高及小艇的重要作用

师:听出来了吗?他用了什么关联词?

生:既……又……

四、学习小艇的样子 师:要想了解威尼斯小艇的作用,我们首先要了解小艇的样子看看小艇的样子有哪些特点,做做批注

生:首先,“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师:这句当中你感觉哪个是关键词?

生:我觉得是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它们是关键词

生:威尼斯的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师:其实船头和船艄就是船的两头,所以袁老师是这样做批注的(电子屏幕出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生:我想补充一下,我觉得独木舟这个词也是说明小艇的样子,因为我们都见过独木舟

师:这三个同学找得可真准确,能不能把它换换顺序呢?这前两个特点和后一个特点有什么联系?

生:我觉得正因为它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所以就显得它特别的轻巧;正因为它轻巧,所以它才会轻快灵活

师:原来它们是有因果关系的看,作者就是这样有顺序地写出了小艇样子的特点,能调换顺序吗?

生:不能

师:既然我们知道小艇有三个特点,袁老师想再简洁一些,就这样写,我把红色的部分去掉,行吗?

生:不行

师:(去掉了比喻句)这样好吗?

生:不好这样就不形象生动了

师:这段话里用了几个比喻?

生:三个

师:你能具体地说说吗?

生:第一个是把小艇的样子比作独木舟

师:如果我不写“有点儿像独木舟”,怎么就不行呢?

生: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过威尼斯的小艇,加了“有点儿像独木舟”,就知道小艇是什么样子了

师:独木舟是什么样子的呢?独木,就是一根大木头,在中间挖空这样的船当然就是又窄又长又深,这样这个小艇的特点我们仿佛一下子就看到了谁再接着说说看?

生:我认为运用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

师:请你具体说说

生:比如小艇像田沟里的水蛇

师:水蛇,你见过吗?

生:见过,速度非常快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学生做动作)我觉得水蛇游得还不算快(学生再做动作)哈,不错,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给大家听

生:(读)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师:读到“水蛇”怎么这么慢,再读一遍(学生重新读,在“水蛇”两字上加快速度)

师:哦,你来说

生:如果不说“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就不知道小艇弯成什么样子

师:“新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接着说

生:“新月”就是月初如钩般的月亮它是弯弯的,像眉毛一般,但还没有到镰刀的程度

师:瞧,有了这个天边的“新月”,咱们就明白威尼斯的小艇弯到像“新月”看,作者就是这样,用咱们熟知的事物一下子就让我们从未见过的事物,也能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请同学们带上理解来读读这一段,谁愿意试试

师:同学们,作者就是这样有顺序地描写,让小艇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坐上这样的小艇徜徉在威尼斯的水道上,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教师配乐范读)

师:你们读了有什么感觉?

生:舒服极了、快乐极了;像神仙一样快活无比,感觉到了仙境;感觉非常惬意,太有趣……

师:这样的舒服,这样的有情趣,这功劳都离不开谁呀?

生:威尼斯小艇的船夫

六、学习船夫的高超技术

师:咱们就去看看驾驶威尼斯小艇的船夫,哪个段落写了?快速读读这一段,看看这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得呢?

师:你找到了哪一句?

生:我找到了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你还找到了?

生: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说明船夫的技术特别好

师:这一段就是围绕哪句展开的?

生: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那船夫的驾驶技术到底怎么样呢?运用我们刚刚作批注的方法,来学一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自然段请你寻找行船环境的关键词,找完了可以举手示意袁老师

(学生读,批注,然后举手示意读完,要求回答)

师:我请同学说说

生:第一个是来往船只很多;第二个是拥挤;第三个是急转

师:哦,他一口气说了三个,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还有行船的速度极快,因为威尼斯的交通工具就是小艇,而小艇就如大街上的汽车一样很多,而它又在速度极快的情况下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你补充得真好,(电子屏幕显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师:从中可以看出行船环境的复杂程度,一次比一次怎样?

生:一次比一次艰难、复杂、困难

师:同样的,咱们能不能调换这三个顺序?

生:不能

师:作者就是这样层层递进地写出了行船环境的困难、恶劣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船夫又是怎样来驾驶的呢?(教师引读这一自然段)行船的速度极快——;不管怎么拥挤——遇到极窄的地方——,难怪作者说,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瞧,作者开头就写小艇的样子,现在再写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两者之间什么关系?为什么不先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再来介绍小艇的样子呢?

生:因为他通过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船夫的技术特别好

师:回答很深刻,但老师问的是可不可先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再来介绍小艇的样子呢?

生:老师,我认为不可以因为二者是有关联的,正是因为它又窄又深,所以才能在这么多的船只中挤过去这两者之间不能调换

师:是的,还有谁来补充?

生:我觉得应该先介绍威尼斯小艇再引出船夫

师:孩子们,正因为小艇都有这样的特点,船夫才有如此高的驾驶技术所以,小艇的特点与船夫的驾驶技巧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七、第五 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板书:与人生活)生:人们出行离不开小艇。

白天商人沿河做生意需要坐小艇,青年妇女交友需要坐小艇,小孩外出呼吸新鲜空气需要坐小艇,老人带全家上教堂做祷告需要坐小艇。

师: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医生、邮递员、学生…)

师: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的独特风情,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有情趣。师:你能根据课文填空吗?(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八、学习夜晚的威尼斯

师: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的水面上生气盎然,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和小艇有着密切的联系,充满了情趣。拿起书再来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男同学读前半部分,女同学读后半部分,体会动静结合之妙。

师:夜晚的宁静和什么形成了对比?(白天的喧闹)这一动一静说明了什么? 更加衬托出小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板书息息相关)。让我们体会到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板书主要交通工具)师:谁来说说,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生:“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

师:精彩在哪儿呢

生: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

师: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生:“沉沉地入睡”。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

生:静。

师:你找的非常好,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生:“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写得精彩。

师: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生: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给人们带来欢乐。

师:你理解得很好,有道理,但这一句中,还有更精彩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的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

师:是啊,你们看,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的——

生:宁静了。

师: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是静的,写得多精彩啊!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生:“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

师:这句精彩在哪儿

生:月影摇晃给人类的感觉。

师: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的美)“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有没有发现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水面静时)说得好。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沉寂)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

生:小艇停泊了,水面才静下来。

师: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

生:“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一句点出。师: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一

生: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师:我们才注意到——

生: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师:我们才注意到——

生: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师:你看,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城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放威尼斯城月夜录像。生读、体会。)

九、总结课文

师: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下节课,我们要练习抓住特点,向威尼斯城的小朋友介绍我们中国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的城市——苏州,好吗下课!

交通工具 26 威尼斯的小艇 特点 独特

驾驶技术 高超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组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是从拓宽视野、感受多元文化的角度编排的,以“异国风情”为主题。本课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域特有的风光。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学情分析】

10.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篇十

《威尼斯的小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著名的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

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起全文,整体介绍了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地位。第二部分写小艇的样子、船夫的技术和小艇的作用,其中浓墨重彩地、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同时文字浅显,语言生动优美,是很受学生喜爱的一篇美文。

【设计理念】

一、为思维而教

1、“多元智能”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每个学生都在运用自己的智能强项进行问题解决,具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努力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智能的多元发展,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也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即在教学中围绕一个概念,可以通过多元的渠道,打开多扇窗户,适应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达到高效的学习。

2、“问题解决”理念:

在“多元智能”的研究范畴中,“问题连续体”理论是将“多元智能”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是“问题解决”的一种形式,运用这一理论从“优化问题的设计”、“促进各类问题的适用性”、“进行课堂教学的弹性设计”和“促进问题解决形式的.多样化和成果呈现形式的多样化”等诸多方面提升学生思维的能级水平,帮助学生从±嘈偷奈侍猓ㄎ侍庖阎、方法已知、答案唯一)向⒗嘈汀@嘈臀侍猓ㄎ侍庖阎、方法多样、答案多元)直至だ嘈停ㄎ侍庖阎,方法、答案无数)、ダ嘈臀侍猓ㄎ侍狻⒎椒ā⒋鸢付嘉粗,需自己创造)的问题解决迈进。

二、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发展语言是语文课的核心任务,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运用、发展语言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倾听、阅读、仿写、说话等多种语言实践活动的创设和多角度的交*使用让学生和语言文字“零距离接触”。

【教学思路】

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威尼斯小艇

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

回答后板书:

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作用

用±嘈臀侍庹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二、多元解读,全面了解威尼斯小艇

1、想象: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⑴细细地读第二小节,根据课文描述想一想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画一画你想象中的小艇。

⑵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⑶课文中说“威尼斯的小艇像一轮弯弯的新月”,你还觉得小艇像什么?

用@嘈臀侍馄舻舷胂螅发展空间智能,感悟语言美。

2、演示:

了解威尼斯船夫的技艺。

⑴读课文第四小节,边读边思考威尼斯船夫是怎样操纵船只的。

⑵出示“威尼斯的河道图”:同学们,这就是威尼斯的河道,这么多的河道交织在一起,这就叫“纵横交错”,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扮演威尼斯的船夫,在这“纵横交错”的河道上纵横驰骋一番,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艘“威尼斯小艇”(纸制)呢,试试吧。

⑶同学同桌练说后,指名一位同学扮演船夫,在“威尼斯河道上”边演边说自己驾驶小艇的过程。

⑷老师指出:

像这样驾驶小艇就叫做“操纵自如”。

用@嘈臀侍庋菔静僮鳎发展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在体验中理解语言。

3、仿写: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⑴自由读五、六两小节,思考:

威尼斯的小艇作用很大,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读一读。

⑵同桌交流,并配上音乐朗读。

⑶威尼斯的小艇还有哪些作用?想象并模仿文中的句式写一写,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⑷这么多的作用为什么作者没有一一地写呢?

用@嘈臀侍馄舻舷胂螅发展空间智能、音乐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威尼斯风情

1、看录象,“乘上”威尼斯的小艇,感受威尼斯的美丽风情。

2、感受后说说,你还想了解什么?

11.巧设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篇十一

一、适当改变教学课堂的形式, 形成“生生互动学习模式”

教学形式太过单一, 容易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教师应该适当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不再枯燥乏味。教师改变课堂形式, 也可以在其中获得乐趣, 与学生多进行一些沟通, 何乐而不为呢?如何改变课堂形式?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改变普通课堂中学生一排一排坐着的听课方式, 变成围圈坐, 让学生觉得课堂不再死板。同时, 教师也可选择固定的几节语文课作为趣味课, 选择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 让学生实行自主探讨, 互助学习, 然后找出答案。

此外, 教师还应该针对课堂改革问题向学生征求建议,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改进课堂, 教师选择出合理的建议在课堂中实施, 取得良好效果的就可以长期使用了。

二、增强师生交流、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和辩论

在语文课堂上, 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互动既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 又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哪些教学内容是学生所不能消化的, 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不至于因走神而遗漏应掌握的知识点。至于以哪种方式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一方面要看学生的质量, 另一方面, 也要看教师的喜好。笔者认为, 如果课堂上仅存在一种互动交流方式, 学生们难免会觉得索然无味, 因此, 教师可以考虑多种互动方式同时进行。

以蒲松龄的《狼》为例, 教师既可以提问学生:通过这篇文章, 你们觉得, 如果未来你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应当如何做呢?让学生给出不同答案, 也可以让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出这篇文章的精彩部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剧情进行改编) ,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蒲松龄的其他故事, 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同学听, 或者以“如果当今社会有人遇到狼, 该不该打死”为辩题, 让学生进行辩论。总之, 互动的方式不能太过单一, 否则会让学生们很快失去兴趣。

三、重点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想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首先要做的, 就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强化, 学生只有在有能力将自己脑中的知识有效地条理化之后, 才能对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合理的表达。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有趣的任务, 教师应当在不断的思考与尝试后找出最正确的方法, 让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趋于合理准确, 这样一来, 学生便能进行最具条理的表达, 使自己的表达能力逐步提高。

在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提问:

幼时天资聪颖的仲永为什么在长大后会变得资质平平呢?

你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仲永在长大后变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参考《伤仲永》的案例, 你觉得你的父母对你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呢?

用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分辨是与非, 从而强化自己的思维。此外, 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课下适量做一些推理题目, 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加严谨。

四、重视课后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效果

教师在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 应该积极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让学生既能够巩固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又能在无形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还能在交流中增进友谊。但是笔者仍然要强调一点, 课后实践活动的形式不能太过于单调, 每次的实践活动都应该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应该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 否则难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2.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王崧舟) 篇十二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 “威尼斯”吗?好,我们现在就到威尼斯,去领略一下那儿独特的异国风光,好吗?(放录像)

师:游览了威尼斯,你都见到了些什么?

生:石桥、古建筑、河道……

师:这些啊,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在游览威尼斯时,也都见过,而且是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可他为什么在这众多的事物当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

师:好,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你认为呢?

生: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师板书:交通工具)

师:说到交通工具,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汽车”呢?(小艇)

二、再读课文,落实训练点

师:威尼斯的小艇究竟是怎样的?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生读)

师: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读书,作上记号。(生默读,画批)

师:谁来说说,你标了哪些词? 生:“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师:仔细观察,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同是写小艇,却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生: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生: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生: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师: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描写得很精彩。那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请你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生读)

师:刚才,你注意强调一下“又窄又深”的特点。读的时候,如果能将“二三十英长……”“长”的特点也强调出来,就更好了。来,再试试。

生:小艇有……

师:请你读打比方的部分。(生读)

师:“有点像——独木舟”,多有趣的样子!读得不错。

师:下面,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全班同学读打比方的部分,谁来读前边的部分?(生读)

师:“新月”该有多美啊,读的时候,能让人感到造型很美吗?“像——”书上这么说呀,让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小艇的样子。(出示小艇模型)现在我们可不可以不看书,把小艇的特点回忆出来?准备——(学生边看模型演示,边试背课文。)

师:学得很快,背得真棒!(指板书)你看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这还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呢?

a.老师先为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认真听,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有意在“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句后和“还能作急转弯”后停了很长时间。

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一段的中心句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老师在停顿中告诉了我们这一段是围绕着第一句写的。老师重读了“特别好”。)

②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给你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行船的速度快,操纵自如。)理解“操纵自如”?(控制和开动机械、仪器等不受阻碍。)这里就是指──船想开就开,想拐弯就拐弯,一点也不手忙脚乱。作者又是怎样描述船夫的“操纵自如”的?(急驶的时候:还能作急转弯。──特别之1)(拥挤的时候:能挤进挤出──特别之2)(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特别之3)

在这些操纵中,速度极快,你感觉到了吗?找一找,这一段中哪几处写到了速度?(速度极快、急、速度非常快、飞一般地、忙极了。)

威尼斯的船夫驾驶的速度极快,却又操纵自如,一点也不手忙脚乱,容易吗?

③这一段的第一句总写了船夫的驾驶特别好,后面具体描写了怎样好。

④老师为什么要在中间停顿一会呢?(前面一部分通过描写船夫如何驾船来表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后面一部分是我们对小艇速度非常快的反应。小艇的快,正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证明。)

b.大家说得真好。在听老师读的过程中你们明白了这段所写的内容,体会到了作者描写的不同方法。我们再次读读这个段落,来体会它们的不同。

(生读。)

c.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

d.假如你是威尼斯的船夫,面对这么多外国游客你又会说什么呢?

e.现在同桌对练,一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要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做广告,招揽生意,最好能请到顾客上你的船,千方百计吆喝好。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把游客请到船上;游客是来自各国,你听了吆喝后想坐小艇游览威尼斯的可与船夫交谈。

(同桌互练。)

f.表演:做船夫的举手,请上台!你是一号船夫,你是二号船夫,你是三号船夫。下面都是游客。游客们,你们就船夫的驾驶技术有什么问题想问就问。

(游客提问,船夫回答。)

愿意上一号船的举手,上二三号的分别举手。

g.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非常熟悉,我们也已乘上了小艇去游览威尼斯城。

h.朗读该节。

(3)写小艇与人们的关系密切的部分。

过渡: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作者乘坐小艇游览威尼斯时,也把目光投向了生活在这座水城的人们,还有哪些段落也写到了威尼斯的人们?

(四)第5段:

1、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第5段。

2、出示小组学习目标:

(1)读。读第5段,想象还有哪些人会乘坐小艇去干什么?(2)说。作者笔下的威尼斯人生活得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3)想。课文在写小艇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人们的活动? 师:看哪个小组学得最投入,讨论最热烈,完成得最快。完成任务后,请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好,开始!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交流第一个目标全组起立齐读或组长指定一生)(生板书:人们 生活必需)b.仿照例句说说人们利用小艇还会做些什么。

c.回应第一自然段,小艇成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师: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的——(主要的交通工具)。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小艇的一个特点,你说是什么?(小艇作用大)

五)第6段:

1、是呀,在这个河道纵横、以舟代车的城市里,小艇和人

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白天的威尼斯,形形色色的人们乘坐着小艇在城市里穿梭忙碌。那么夜晚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

2、出示全段,找2生读。

生1读前半部分。师:瞧,夜晚,小艇上的人们也是那么幸福和快乐。

请大家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你哪个自然段写得精彩?

(2)讨论评议

重点第六自然段

读最后的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这—句,精彩在哪儿呢?

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

(静)。

三、总结课文。

13.五年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篇十三

根据语文主题教学的理念:一课一得,习得方法并延伸运用。我确定了本课的两个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2、体会通过描写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突出景物特点的方法,并学运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我以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描写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突出景物特点的方法,并学运用”作为本课的重点,紧紧围绕这个语用点展开教学。

一、以读代讲,尊重个性体验

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何以能悟呢?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读出对文中“情趣”与异国风情的感受。通过多种方式读引导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例如:通过师生合作读发现比喻的妙处,通过填空式的诵读积累语言。通过男女赛读感受船夫驾驶技术高超,通过利用男女生不同音色读表现威尼斯夜晚的静寂之美,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沉醉在月光下的.威尼斯夜晚中……阅读中,无论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作用,都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学生对课文的主观色彩的理解和个性化的体验,在读中自然流露,学生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二、对比阅读,读写结合习方法

文章五六自然段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艇动城闹,艇停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了小艇的作用,描写出威尼斯夜晚静寂之美。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引导阅读,让学生体会文句,感受威尼斯夜晚的静寂之美。针对这一语用点,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威尼斯的白天是热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威尼斯的夜晚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文,说说你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在读中获得独特的个性化体验。顺着学生的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哪些词句给你这些感受?”“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谁能通过朗读,把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给读出来?”这样紧扣文本,读中体验,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明白的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威尼斯夜晚的静寂更能说明小艇的作用。

威尼斯夜晚静寂,《牧场之国》中荷兰的夜晚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对比阅读,找到静态描写的句子和动态描写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习得动静结合的手法。

接着读写结合,老师给出两个具体的场景“傍晚的象湖、放学后的校园”,让学生展开想像,也用上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写几句话。回归到写,也是语文学习的终级目标,习得方法,促进表达。

三、取舍得当,大胆整合

抓住语言训练点,一课一得,我对文章进行了处理。本文第二个自然段我主要抓描写小艇特点的三个比喻句,读中想像,体会比喻句的新颖、生动、形象。

为了让学生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我让学生入情入境,想象自己就是驾驶小艇的船夫,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中轻、重、快、慢的处理,展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整堂课的重点则是感受课文第六段写夜晚的威尼斯的宁静,体会动静结合的手法,再与《牧场之国》写荷兰夜晚的寂静整合在一起,巩固写法,最后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仿写。

上完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在引导学生方面,如何做到顺学而导,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能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恰当的语言,给学生以启发,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给出答案。

14.巧设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 篇十四

一、提问的类型

在阅读教学中, 需要提问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需要记忆, 有的需要理解, 有的需要分析、综合等。这就要求提问不能千篇一律, 而应包括多种类型。现以“Fred Had to Make a Decision”为例, 分述如下:

1.认识提问:这类提问比较简单, 答案在文章中现成的, 学生只要知道并记住所学内容, 将答案与问题对上号即可。如: (1) It was a very bad for Fred at school, wasn’t it? (2) Did Fred explain all his problems to his mother?How do you know?

2.理解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 答案不是现成的, 而是暗含在课文的内容里。如: (1) What was Fred’s mother doing when he carne back? (2) How many times did Fred’s bike break down actually?

3.应用提问:这类提问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新的情况下加以应用, 如:学到句子“Today he really did have trouble with the bike”时, 可进行这样的提问:Can you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 in another way?

4.创造提问:这类提问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求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做出创造性的回答。如: (1) What was Fred’s real problem? (2) What can you suggest to help Fred with his problems?

5.评价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对不同的观点或问题作出评价, 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类问题的答案不能简单地认为正确或不正确。如: (1) What do you think of Fred? (2) If you were Fred, what would you do?

在这五种提问中, 前两种较简单, 容易回答, 后三种比较复杂, 答案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学生必须开动脑筋, 通过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这样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二、提问的作用

1.启发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 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 会引起学生的好奇, 激发他们的认识冲突, 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要学习的内容上。 如: 教学 “Fred Had a Great day”时, 我问:“Do you fell happy to be in school? ”大部分学生回答:“Yes.”我接着问:“And what about Fred? ”有了前面一节课的学习, 多数学生会说:“No.”这时, 我便以神秘的口吻说:“You’re wrong.”学生听后感到惊讶:“Am I wrong?”我笑容可掬地说: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truth, please listen to the recorder.”我打开录音机, 导入新课。

2.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教师出的问题要有趣味、有新意, 甚至给学生以惊奇。 如:教学“Read write:Task l”时, 教师可先从日常生活入手, 问道:“Have you been to a party?”有的回答“Yes”, 有的回答“No”。 我进一步提问:“Would you like to give a dinner party for some foreign friends in the future?”这一问, 大家兴致勃勃, 热情极高。 至此, 我引入正题:“But how can we make the foreign friends feel comfortable at the dinner table?”这样的提问, 顺应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融为一体,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了最佳心理状态。

3.设置悬念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设疑提问既可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又可使学生处于愉悦的心境中, 设置了悬念, 学生急于知道结果, 注意力高度集中, 这时教师便可“慢慢道来”,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多种角度、多种思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直至问题全部解决, 学生才能松一口气。然后提出新的问题, 引导学生继续积极思维, 分析、解决新的问题。如教“Fred Had to Make a Decision”这一课时, 我首先放课文前两段内容的录像及录音, 使学生明白:Fred was in low spirit。这时, 我问学生:Why was Fred in so low spirit?Why was he 20 minutes late for class on Monday morning?Who was he late again on Wednesday morning again?教师投影图片 (或放录像) , 学生边看, 边带着问题听录音, 听完后回答问题。然后, 我再问学生:“Why was Fred was 25 minutes late for school on Friday morning?”这样, 在设悬和释疑的矛盾中, 完成了一堂课, 师生都处于和谐的思想交流中, 从而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4.反馈信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随时需要掌握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 通过提问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更准确、具体、及时。 通过提问, 可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三、提问的技巧

同样的问题, 由于提问方法不同而效果不同, 因此, 必须掌握提问的技巧, 其关键在于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与提问的先后顺序、时机及对象等。

首先, 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 问题太易太难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应掌握的原则是:稍有难度, 但不超过学生的水平。

其次, 注意提问的时机。 提问的时机取决于教学要求和问题的性质, 一般说来, 新授课宜用认识提问和理解提问;复习提问宜用应用提问、创造提问和评价提问。

第三, 注意提问的顺序。 提问应先易后难,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避免缺乏明确目的的随便提问。

第四, 注意提问的对象。 提问的对象应是全班学生, 最好先面向全班提问, 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 切忌只是提问优等生而冷落中差生。

最后, 注意提问的评价。 提问结束, 不能马虎了事, 应进行总结, 对问题的答案做出明确的结论。 对于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地方, 应加以纠正和补充。

15.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十五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认识小艇在威尼斯城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夜景也说明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教具准备:cAI。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

、以旧引新

师:同学们,开学初你们的老师已带你们欣赏那伟大壮观的海上日出,秀丽温柔的夕阳晚照,雄姿万千的天门山、庐山,景色迷人的张家界。上节课,大家还游览了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蒙古草原,这些景色有趣吗?(有趣)今天啊!老师想带你们去领略更有趣的异国风光——意大利东北部一座水上城市威尼斯,同学们一定会更喜欢的,是吗?(是),好!(出示威尼斯),这就是水上城市威尼斯。

2、资料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威尼斯的资料,大家查到了吗?(查到了),请同学们在同桌交流,展示一下,好吗!谁来班上说说?

生:(班上交流)。

师:看来啊!同学们对威尼斯已了解了不少,真是太棒了,特别是对威尼斯的小艇更有兴趣,那好,现在我们就随着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一起细细观赏威尼斯小艇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68(老师边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师:请齐读课题两遍。

生:读题。

师:哎啊!同学们真会学习,课题中这两个生字,还没教大家就读准了,真是聪明的孩子,好!大家再读一遍课题。

生:读。

二、整体初读——感知

师:同学们喜欢威尼斯小艇吗?(喜欢)好!我们就自由读读课文,请注意带着这些问题读书:()①读准生字的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②读顺课文,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③在读书中发现疑问,待会儿交流。④想想课文主要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现在开始吧!

生:自由读书(2~3分钟)。

师:刚才啊!老师看到大家读得挺认真,一定有很大的收获的,课文中的这些生字读准了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生:(小组读)(全班读)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一下子就读准了生字的读音,老师真高兴。你们遇到难读的句子吗?(有),谁来读一读。

生:(读一、二句就好,可以个人读,范读,全班读)。

师: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读通了课文,那在读书中,发现了疑问吗?谁来说说。

生:(提多少就多少,一般性的问题当场由学生解决,重要的问题留在读书中解决)

师:刚才,同学们既会发现问题,又会自己解决问题,真是太棒了。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你来,„„

生:(小艇成了主要交通工具——汽车。)——(:全班读二遍)

师:(板书:主要的交通工具),我们泉州这个地方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自行车、摩托车、公共汽车,„„

师:是啊!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车,而威尼斯却是小艇,那么,这句话中的“大街”指什么?(河道)这句话中的“汽车”又是指什么(小艇),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读句子。

三、重点研读——探究。

师:这句话读懂了吗?很好!课文是怎样围绕这一句话写的,大家就再细细读读下面内容,动笔圈圈画画,想想下面的哪些内容都在有力地说明“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生:(默读,圈画)(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一定有不少体会吧!谁来说说。(不一定按课文顺序)。

生:我觉得写小艇的“形状”(样子)(),我是从①小艇又窄又深,像独木船,行动轻快、灵活——能成为重要交通工具。②船舱舒适、讲究——适合人乘坐。说明它是“重要的交通工具”。(2、3自然段)。

师:你真会体会,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2、3自然段。

生:读。

师:谁再来说说。

生:我认为课文中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为什么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我是从①是“熟能生巧”——人不离船,手不离浆。②船夫驾艇“操纵自如,挤进挤出,船速极快”——适合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第4自然)。

师:你读读这一自然段。

生:读。

师:这自然段中的“操纵自如”,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不管„„总能”、“而且„„还能”。

师:这个同学体会得很好,谁再说说。

生:读“商人„„祷告”。这些内容更能说明它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师: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生:(引用课文说)

师:除了课文上说的,①还有哪些人也要坐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学习?(市长、医生、学生、老师„„)。②青年妇女乘坐小艇干什么去了?(看戏、走亲戚、购物„„);

师:威尼斯这个地方的人都得坐船才能外出,又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船,所以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大家再齐读这一段的内容。

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挺不错,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行)好,老师读课文,大家边听边看屏幕(出示)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待会儿交流你看到什么景象,好吗?

师:范读(第5自然段)。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繁忙的景象。

生:我好像看到了热闹的景象。

生:我好像看到了喧闹的景象(充满生机)。

师:现在同学们就把这种繁忙、热闹的景象,读出来,谁来试试。

生:指名读。

师:你是读顺课文了,但老师还听不出那繁忙热闹的景象,谁再来读一读,你来。

生:读。

师:这老师听出来了,真的繁忙,热闹极了。全班同学试一试。

生:齐读。

师:是阿!什么人都得坐船才能外出,不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船。小艇与人们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确实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哎啊!老师有个疑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课文的最后自然段是写“威尼斯的夜景”能不能说明“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读书讨论,待会儿交流,看谁最聪明,好吗?

生:读书,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一定有不少收获的,谁来说说。

生:最后自然段,也是围绕“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写的。因为,晚上,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静寂了,说明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生:我也认为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因为小艇消失了,威尼期也沉静了。

师:同学们真行!体会得很好。大家把最后自然段齐读一遍,感受那沉静夜景吧!

生:读。

师:我们把5、6自然段合起来读一读。

生:读。

四、照应前文——回归

师:是啊!威尼斯的白天,当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起来;晚上,当小艇一停泊,城市就静寂,这一动一静,说明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确实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同学们再把这句话齐读一遍。

生:(),读“小艇成了„„汽车”。

师:小艇成了重要交通工具,同学们再感受一下这奇特的异国风光吧!自由读读课文内容。

生:读。

五、作业布置——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围绕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来写,特别对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做了精彩描写,也就是作者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有关部分读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前面四个自然段,争取读熟成诵。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主要的交通工具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基本技能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基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以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以学习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班级讨论交流,并进行活动化教学,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程序如下。

教学前的准备: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小艇的三大特点。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初步感知威尼斯及小艇,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接着,以“这种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想不想见识一下?”问题引入,并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艇图片及模型,说说自己眼中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介绍小艇的?让学生带问题读书,发现小艇奇特的外型和灵活的行动这一独特风景,落实训练点。

.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说体会、想象、有感情朗读等具有层递性的训练,自读领悟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写;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特点的独到之处;然后引导根据小艇模型有感情地背诵,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2.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部分,先让学生读懂课文,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再加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最后背诵,积累运用课文语言.3.教学课文第5、6自然段“小艇作用大”部分,让学生自由读,再从欣赏风景的角度,发表带个人情感倾向的见解。提示学生:当你坐上这轻快灵活的小艇,美美地领略威尼斯的迷人风光时,都看到了些什么?哪些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马上读到威尼斯的男女老少坐着小艇工作、生活的段落,引导体会小艇与威尼斯人密切的关系,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口语交际。

在感悟威尼斯白天的喧闹后,提示学生:威尼斯的夜晚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结合着对该问题的交流讨论,观看威尼斯夜景照片,让学生体会到这一部分的每句话都在表现威尼斯月夜的“静”,之后再追本求源,引导联系上下文思考这“静”与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说说欣赏着这样的风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上自己的情感朗读,品味作者的精彩描述,并引导启发孩子读阅读连结的《威尼斯之夜》,最后总结课文,把训练点向作文、向课外迁移。

三:教学成功之处

、展示,激发情感。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用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在引导学习“小艇的样子”“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让学生想象画面、欣赏画面,感受和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3、注重情境的创设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宁静、古老、浪漫、温馨、陶醉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有情感地试读,分男女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因此学生读威尼斯夜景段落时入情入境,感悟较好。

4、课外延伸,探究迁移。

完成教学训练重点后,话锋一转,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威尼斯与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的比较。播放苏州图片展,并出示课后实践题:“课下搜集关于苏州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写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交通工具。”从课后学生的作业看,学生的仿写作品比较成功,迁移训练效果很好。

四:几点遗憾:、在学生体会小艇跟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时,本来教学设计中预设了让学生想象的一个环节,即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并让学生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以此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口语交际。但在实际教学时,因顾及时间,没有落实,感觉学生体会小艇的作用不够深刻。

上一篇:2022中秋节一家团圆的作文下一篇:成立行业协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