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

2024-09-24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精选12篇)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 篇一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基本情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学手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显然,这样的教学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像“新课程”,在教学工作中也就出现了大量的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课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据我校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化学学科特点,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特提出《初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学、会学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我校地方特色的教学框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叙事分析等。如观察法主要用于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并以此分析、反思教师行为本身行为背后观念的合理性。

①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寻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发与利用,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②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及时了解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③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目前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④个案研究法:对探索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研究效果。

⑤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操作:

①观察记录。有意识地对教学对象进行观察,为教学研究采集数据或客观描述事件的事实、场景、过程、原因、结果。

②研究课和批评课。有计划地开展主动接受批评指点的研究课、批评课,给听课者提出任务,交待素材,以批评为主,进行批判性思考,自觉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与行为。

③案例分析。

④积累必要的记录新课程教学过程的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⑤问卷调查。⑥访谈。

三、申报、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克服畏难心理,树立科研信心

思想通则百事通。课题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实施,首先要看课题研究人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课题组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学科组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及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3、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原因,确定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如下:

①化学有效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②化学基本观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③化学有效教学设计与案例。

④化学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对一些实验的改进和创新。⑤化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⑥化学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

4、加强“ 周卷+知识清单”模式探索

周卷测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提高有效课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周卷测试促学、领学的作用,我们课题组精心编制每周所学知识的测试卷,并在测试卷后面附上本周知识清单,让学生反复训练记忆,最终达到促进课堂高效的目的。

5、结合学校教研活动,开展公开课、研究课教学活动并写好教学案例。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采用多种手段,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更能促进教师落实教学设想。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评判最有权威性,而灵活的教法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老师在课堂里起着主导的作用,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和学生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完一节课后,还兴趣盎然,并积极地去回味和反思。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许多趣闻轶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穿插介绍一些化学趣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讲解这些趣事,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设想的落实更加有效。

2、挖掘教材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为此,学校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边学习研究边实验边总结,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实验。

3、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加,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性合作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陶醉、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初中生,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乐于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探索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促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4、主要发表论文或获奖情况(按照论文题目、作者、期刊或获奖级别、年份期数排列):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挖掘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整理;录像课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3、九年级化学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课时感觉不充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有时会越厨代庖,因而制约有效教学研究的很好的开展。

4、家长对学生课前学习的干预、督促所起的作用大小。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内在规律和表象的矛盾,使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学习能力。还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探索有效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一定要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成果要及时展示、交流

通过研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和经验总结等,并及时展示、交流,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探究,能初步使我校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 篇二

一、归纳知识体系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 既要注重章节的学习, 又要注重单元知识的归纳。既有知识内容, 又有主体框架。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好与坏, 在于对知识的认真理解, 而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则是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 要搞好归纳总结, 就必须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掌握概念间、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进行对比, 小结归纳。从横纵关系剖析, 从表观现象到实质问题, 从具体物质到抽象, 从宏观到微观, 从个别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式很多, 可从课本中具体事物间的联系归纳, 也可从宏观角度进行归纳, 不管怎样总结, 都必须使章节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每个单元形成知识线, 每章内容形成知识图, 全书形成知识网, 特别是中学化学, 根据大纲要求, 以物质结构的知识为主线, 各章自成段落, 即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又有各章节的知识体系。

在复习阶段, 抓住每个章节中各种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小结, 用图示表示出来。如: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总结可用下图表示:

二、概念重点剖析的有效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 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 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 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 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提炼出概念中的“要点”。

为了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 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同时为学生指明在运用这个概念时有几个必需的选项要点。

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 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中心词“纯净物”。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 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 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

在初中教材第十单元中, 酸的概念是:“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也就是电离时阳离子有且只有氢离子的。就此可提炼出两个关于酸的选项要点:一是化合物, 二是电离时阳离子有且只有氢离子。有些化合物如NaHSO4, 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氢离子的产生, 又有另一种阳离子钠离子的产生, NaHSO4电离时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氢离子, 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时, 均要突出概念中的选项要点。

如在讲“溶液”与“浊液”的概念时, 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中心词“混合物”。因为“溶液”与“浊液”首先必须是混合物, 然后再根据溶液的特征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来判断。

2. 剖析概念, 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 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固体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 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句子比较长, 往往不好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 应剖析开来:其一, 强调要在一定温度下;其二, 指明溶剂的量为100克;其三, 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 指出满足上述各条件时, 溶质所溶解的克数。缺一不可, 这样就比较容易接受与掌握了.

3. 正反两面, 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 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 再从反面来讲, 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 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时,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 可接着提出一个反问:“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 那么含氧的化合物一定就是氧化物吗”?这样, 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反复推敲,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组成”来分析, 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 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 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词。句子以相关特征, 要讲清楚, 讲透彻, 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 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三、知识的扩展与拓深的有效性

在对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时, 既要注意知识的内涵, 又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训练。

如在“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 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 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再如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章节教学中, 既要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掌握计算表达式, 还要考虑物质在溶解时能否会有水发生反应。下面举例来说明:

将10克某物质溶于90克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有3种可能。

1. 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0%.如将10克KNO3溶于90克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 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如将10克SO3溶于90克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如将10克CuSO4·5H2O晶体溶于90克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10克CuSO4·5H2O晶体中含CuSO4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四、知识的应用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 一方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讲化学, 把生活经验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 体现“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知识的应用, 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问题的。它是近几年中考的一种新兴题型, 有取材广泛, 信息量大, 联系面广, 综合性强等优点, 能全面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像年试题的特点是关注社会热点 (如能源、资源等问题) , 创设知识情境 (从新闻报道、工农业生产、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及化学课堂上的实验) 中提取素材, 注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下面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应用性问题举例加以分析。

1. 环保应用题。

例1: (20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哈尔滨市火力发电需消耗大量的煤炭, 热电公司技术研究小组改进燃炉结构, 适当增加进风量, 将炉内煤粉吹起, 使之剧烈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解释这种做法有利于节能的原因是什么; (2) 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减排, 但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这是一道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一类试题。环保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所关注的话题, 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一直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答案: (1)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增加了氧气量, 使燃料 (煤) 充分燃烧, 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从而节约了能源;

(2) 存在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仍然会产生SO2、NO2等有害气体。

建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或开发利用新的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等) 。

2. 生活应用题。

这是一类与我们日常生活极为密切的化学问题, 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其中的道理。

例2: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化所得。原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家庭的饮用水可经过如下的净化步骤:a加明矾→b沉淀→c过滤→d通氯气消毒。则: (1) 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质的步骤是____。 (2) 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

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  绿色视角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74-02

将绿色化学教学理念融入到现代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是现代素质教育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初中化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绿色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宣传环保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环保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环保。但是现代初中教师对于绿色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以绿色化学视角开展化学教学工作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优化,找出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解决好这些问题。

1.为什么要将绿色化学视角引入到现代初中化学教学工作

1.1绿色化学视角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人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发现,经济的发展不能够以过分的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现代经济发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这是绿色经济对我们的要求。而具体到个人身上,我们就可以发现绿色化学和人的身体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绿色化学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尽可能的降低部分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以此来保护人的健康。因此,在生产和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尽可能的降低部分化学物质的危害,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1.2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视角

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的化学学习,而且因为化学现象比较奇特,因此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是比较大的。但是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化学,因此学生关于化学的了解是比较少的,这就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更多的可以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关于化学的理念,也就是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化学。现代化学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要求我们要和环境友好相处,因此,帮助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视角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如何以绿色化学的视角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2.1将绿色化学的视角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将绿色化学的视角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开展课程教学工作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绿色视角。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绿色思想和传统的化学教学的思想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思想体系。举个例子来讲,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化学污染带来的危害,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使用滴管进行液体药品的取用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中有关液体药品的滴管取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学生了解了有关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后,教师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药品会腐蚀橡胶胶帽?如果将没有用完的化学药品直接丢弃会有什么危害?应怎样正确处理没有用完的化学药品?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与行为,从而接受绿色化学理念。这样一来,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主动的用绿色化学的视角来看待和处理问题。

2.2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进行教学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现代化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越来越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不仅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等多重方式。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可以积极的利用这些方式。举个例子来讲,节约纸张对保护环境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布置纸质作业。而以绿色化学的视角来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纸质作业变成电子的。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而后用网络文档的方式布置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交流的效率,还能够起到监督学生的作用。

现代初中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积极的引入绿色化学视角,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视角。这是现代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的选择。虽然当前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合适的方式我们一定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4.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 篇四

——————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总结报告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潜心研究,大胆实践。课题按预设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申请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任何的学习都是从疑开始。现代教育是‚以学生的未来和发展为本‛的教育,这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而学生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创新,而探究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品质。能否提出问题是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是否具有独创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人们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造思维、创造发明。

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小学时总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接受知识。虽然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可是由于小学老师平均年龄偏大,习惯的教学方法很难改变,加之校点分散,平时教研活动、外出学习机会少。总是习惯于师问生答,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形成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学生无疑可问,不知道怎样问,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农村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少,知识面窄,学生只会接受现成的知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实际和社会出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

课堂探究教学也就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对于八、九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一开始接触化学时,化学世界那变幻莫测的奥秘就会深深地吸引他们,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也会在日后不断地学习中逐渐地升华着。此时,老师则要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环境、社会等紧密相结合,促使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引发知识与实际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主体性地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观点,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索的研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谓‚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未知客观事物做出的自觉的心理反映,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问题‛是指关键、要点,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意识‛ 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培养‛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联系学 生来看应该是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手段有规划,有目的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重点之一,彻底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探究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科学态度和良好品质。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质疑,主动探究,积极学习。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人才的培养。

一切思维都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有创新、有发展、有进步。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在学校学到多少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品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理念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会探究过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发现问题是关键,是学习的第一步,为科学探究指明了方向。发现问题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善于捕捉学习中细节的表现,能为以后的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科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是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把问题意识与三维目标整合,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知识的过程中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富有个性化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把问题意识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方法,使课堂探究教学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得到充分透彻的诠释。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

通过《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主动提问,敢于提出问题,并能认真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改变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现状。

目标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能建构知识,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师所教知识落到实处,实现有效教学。

目标二:通过研究,摸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有所得的教学方法。

目标三:后期形成具有特色的材料,如论文、阶段总结、典型案例、反思等。学生能做到敢于质疑,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

目标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业务、科研水平,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的各种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2、分析学生目前提不出问题的各种原因,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和化学教材内容上挖掘问题的切入点,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如何在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指导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如何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进行教学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问题提出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化学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辐射理科组和相关学科,同时采用举行课外实践活动,开放实验室活动,召开主题交流会、组织学习(先进教学资源,优秀教师的优质课)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4、个案研究: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统计各研究阶段一个班或几个班学生提问题的情况,分析数据,查找原因,找出解决方法。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不断交流,反思总结,不断改进。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筹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5月)

1、选题、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有关理论和有关课题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明确课题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水平。

3、成立实验研究小组,调查学生现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

4、明确课题组分工:

(二)课题实验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8月)

主要以三个活动为载体:每两个月一次的课例研讨会;每两个月一次的读书报告会;每六周一次的课题研讨会。具体步骤如下:

1、读书报告会的开展给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主要学习内容:理论学习、外出学习经验介绍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为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水平,尽快掌握研究方法,能更好地研究取得预期目标,自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怎样教》、《现代教学艺术与理论》及网络上的相关内容。主要学习《新课程怎样教》里面的四个专题,其主要内容是从教学准备中、教学实施中、学习方式转变中的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明确 ‚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行动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

参与相关培训,同其他课题交流学习。课题组主要负责人积极参加省、市、县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培训会,认真听取专家讲解,并与其他课题组同志交流,学习别人研究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借鉴成功经验,解决自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培训和学习,如化学新教材培训,洋思教学经验的学习等,吸取他人的优点,以弥补自身研究的不足。

每一次的学习有专人负责此次活动的开展,做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及阶段性的总结工作。

2、课题研讨为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适时时机召开好课题研讨会,主要围绕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及时总结一段时间的工作、个人体会、反思等进行交流,课题组成员一起认真分析,及时调整研究计划,使研究能取得实效,为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确定方向,明确技术路线。

在课题研讨过程中,我们做到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实行三个结合;做到四个坚持。

(1)突出一个中心:在所有活动中,紧紧围绕‚农村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这个中心‛进行,使研究活动落到实处。

(2)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课堂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由‚教师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转变为‚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这两个转变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学理念的变革,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学生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实行三个结合:即课题研究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4)做到四个坚持:为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我们课题组做到四个坚持:要求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认真做好反思;做好个案研究;相互听评课,进行研讨;及时总结,写出相应的文字材料,如论文、总结、教学设计等。

3、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课例研究是课题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

定期开展课例研讨会,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确立每一次研讨的主题,实验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针对一节课进行研讨,课后反思,再上课,着重看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一个主题,往往几次课例才能得以体现出他的内涵,使其落到实处。负责此项工作的实验教师及时整理相关材料,并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工作。此项工作在实施时,我们实验教师在化学课堂探究教学中主要是这样做的:

(1)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疑惑的内容发问,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仔细聆听,耐心解答,即使学生的问题与本节教学无关,也要给学生以满意的答复。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观点。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向上有利于学生发展、解惑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有所得。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等待,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说、多说的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主动提问。(2)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问。

当前一些学生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满堂灌‛、‚大包干‛,或者问题都由教师事先在教案上设计好,教学时,教师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是等待着老师的提出,并用一种标准答案回答老师。学生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主体)的教学观,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根据课堂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课型等,尽可能做到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分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勤思考,勤讨论,勤质疑。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给学生留些‚空白‛,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强烈愿望,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问题意识的重要尺度。学生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不知‚疑‛在何处,不知‚惑‛在何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必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提问的意识外,在课堂上还要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质疑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

例如,对元素化合物教学提出问题的一般途径:①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例如,为什么生铁的熔点低于纯铁的熔点,而硬度比它大?②从异常中发现问题。例如,为什么铝片放入稀盐酸中没有气泡冒出?③改变命题提问。例如,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变为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都是中和反应?④假定条件,探求结果。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果采用的是稀硫酸,结果会怎样?⑤通过归类,找出规律(或例外)。例如,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等。⑥通过对比,找出异同。例如,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么怎样鉴别它们?⑦透过现象,分析原因。例如,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却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为什么?

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要从关键词上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为什么要强调‚一般‛,这就是一个诱发学生提问的疑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去分析问题。(4)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问。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要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并且敢于问、乐于问。对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②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再讲燃烧时可联系实际,篝火晚会,野炊等,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分析燃烧的条件,学生易于理解。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给学生多个感官的刺激,思维活跃了,问题的火花便由此产生了。④利用生动故事和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臵身于生动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需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问题习惯。(5)联系社会、深化知识,拓宽提出问题的渠道。

让学生走进社会,关心社会,亲身体验到化学世界的奇妙,认识到化学科学的用处,了解化学应用中的问题,以活的、具体的化学事实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产生问题意识。例如,参观洗衣店、酱油厂、水泥厂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想如何改进它。面对当今的污染问题,想到如何治理等。同时,教师课下备课时,注意深挖教材,理清知识间内在联系。教学中及时总结拓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也觉得总有要问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设计不同形式的化学作业,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形成和发展。①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设计能强化学生好奇心的作业。

1、某地区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 下:配料表:精制海盐、碘酸钾;分装日期:见封底;储藏方法:密封、避光、防潮;食用方法: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请完成作业:①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其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②根据含碘盐的储藏方法和食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填‚稳定‛或‚不稳定‛);③从2000年10月1日起,我国食盐中加碘的含量将调整为每千克食盐中含碘0.035g,相当于每千克食盐中含碘酸______g。

2、变色眼镜的镜片是特制的。在熔制普通光学玻璃时,加入微量的溴化银及氧化铜,就可得到变色的光学玻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无色透明玻璃就会变成灰黑色,当将已经变成灰黑色的玻璃放到暗处时,玻璃又会恢复到无色、透明的状态。请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氧化铜为催化剂)?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留心身边食物(食盐)、补钙制剂、补铁等标签,自编一道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

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设计作业,有助于他们用化学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使他们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并增强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这样,他们就会对新情况和新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从而开展创造活动。

②利用认知冲突设计作业,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

例、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能灭火,而二氧化碳还能够引起温室效应。那么二氧化碳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学生课下搜集材料进行辩论。

研究表明,这些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相联系,但凭借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即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最能引起他们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最能引起他们积极思考。由于他们借用原有的知识不易解决,这就造成了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和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了内心的求知欲,并激发起较强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因此,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还要启思设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解答学生的疑难,指导他们认识并消除学业和人生道路上的困惑外,还要引导他们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思考新的问题。事实上,在学科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鼓励学生自主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学生习惯于跟着书本和老师走,也没有养成设疑提问的习惯。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认真思考,精心策划。要使设计的化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并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但同时,还应掌控好作业的难度。

③将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历史背景融入到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1、碳元素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近年来,科学研究还发现有一种新成员一碳纳米管,其结构相当于把石墨的平面组织卷成管状。它将广泛应用于航天事业、电子工业中。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①石墨和碳纳米管在组成上都含有______元素,化学性质______,物理性质______。②C60和碳纳米管中都含有碳元素,质子数为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并在多次实验后验证了假设。请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作出假设,并说明紫罗兰花瓣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哪种物质的性质类 似。

学生对这类作业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扩大知识面。这类作业题还有很多,如侯氏制碱法、黑火药、炸药等很多素材都可以进入化学的作业题中,学生在解题时还可以了解一些化学史、化学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化学素养。此外,作业的设计还应注意化学课程的目标,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探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培养自身的‘知’、‘情’、‘意’。‛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断的思考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形成较强的思考能力。一般来说,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都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并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应该具有适宜的难度,即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他们经过努力思考能够解决,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④引入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

1、二氧化碳的含量超标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冬天,北方时常有人进入贮藏白菜的地窖中,因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引起缺氧而窒息身亡。一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请解决下列问题:①用250ml的、有刻度的集气瓶去采集地窖中的气体样品,应如何操作?②如何测定该采集样品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③如何向农民说明如果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会导致窒息的道理?④进地窖前,应怎样简易确定进入的地窖是否具有危险性?

化学的开放性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同时,由于其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不确定性,能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提出合理的解题方案。因此,要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在交流中拓宽思路、体验乐趣、激荡情感。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树立起了学好化学的信心,并形成持久的探索欲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以教师研修网为平台,经常浏览教育网站,广泛吸收各种信息,将先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在教育研修网上发表帖子。

(三)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1月)

1、收集整理各种文字、电子材料,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完成材料存档。

2、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来的努力,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果。

1、促进教师的成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教师对问题意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①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教学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行构建知识的过程为重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者、帮助者。②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教师善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和谐、信任、友爱、合作、探索的学习环境,教为学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二是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注重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生成的创造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业务素质。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制作课件,保存相应的化学教学资源,使得教师得以成长和进步。④教师的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学 会了课题研究的的基本方法。开展研究以来,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有多篇在省市级刊物中发表,有三位教师均获省教育学会化学优质课二等奖,市教学设计一等奖,两名教师在县、区课堂教学评优中获一等奖,组内有一名教师评为县级名师,骨干教师八名。几名教师因教学成绩突出,年终考核被县政府授予嘉奖,实验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中考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由被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变为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很大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表现出‚我想问、我敢问、我乐问、我会问‛的一种精神状态。课下,留心身边的化学,善于积累素材,主动去探究其中化学的奥秘。在老师指导下,积极讨论,勇于质疑,批驳不同观点,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很好的完成不同类型的探究性化学作业。在考试时,能够很好的解答探究性习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大大增加。

3、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经反复研究,在逐步实验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即课前生生之间巩固上堂课的知识,新授课过程中将每个知识点设计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发展问题,组间交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果本节课学生的问题都解决了,学生的学习也就完成了,下课前,老师可布臵下节课的预习,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的解构、建构知识。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就是尝试一种既重视学科内容又重视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设计。

4、师生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经常对自己一段时间工作的反思;一节课的反思;一次教研活动的反思;一次与学生交流的反思;一次外出学习的反思等,及时记录,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也交给学生如何反思,一节课;一天的学习;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一次考试等,让他们学会经常回头看自己是否在进步,学习上还存在哪些困难,及时弥补不足。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我们实验班的学生不论在学习上,在做人上都很优秀。学会经常反思,认识到反思是人生成长中宝贵的财富。

5、改变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

农村孩子知识面窄,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网络不普及。在学习过程中又受传统教育影响很被动。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在化学课上可以说是相当活跃,能够与老师同步思考,能够说出很多问题,带动一节课的知识点。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我们实验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我们教师平时在专业知识上不断给自己充电,积累生活中化学素材,利用网络建立课件储备库。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化学,认识化学,并把学的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带动了一批教师采取了我们的方法,尤其是理综组,看到孩子们愿意上我们的课,更增强了我们继续探索的信心。

实验班级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实验班同学上课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浓厚,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变得开阔。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知识解答习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九、存在的问题及感想:

通过两年多的摸索,课题组虽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同程度地收获了可喜的成果。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还有不尽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理论挖掘还不够深、触角延伸还不够广(限于学生的课堂、学校、学习生活,),专家引领少、实践成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还不强(还没有能形成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心理、不同个性学生实际的具体实施策略)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准备在今天专家鉴定、指导的基础上,将本课题的研究继续深入实施下去。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努力摆脱程式化。

从实践看,部分学生还存在为问而问的倾向,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不能成为教和学的主线,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和学的主要目标。个别教师在分析提问的效率时更注重于它对教的意义,对问题的培养弱化。问题总为所学知识服务。

2、努力克服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的阻滞作用。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有备而来,学生疲于应付。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诱发、培养,则应突出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寻求答案,或者同伴互助,共同探究。这一变化,要求教师从发问者转向导问者,由答案的剖析、确认者变为探寻结论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随着课堂预设项目的减少、‚意外‛ 因素的增多,以及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和学的重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成竹在胸;必须具备更民主的教学态度和更稳定的心理素养,才能自如地应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各种表现形态;必须形成更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更深厚的工艺修养,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探索之舟。否则,教师将成为学生问题意识蒸发的沙漠和陨落的汪洋。

3、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5.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五

辽宁省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郑恩庆

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所以,只有很好的掌握有效性教学策略,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合”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变意识。

因此,有效性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启发、引导、点拨,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动口、动手、动脑,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才是最实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良好学习的开端。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关心、爱护学生,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更多的鼓励学生,切不能贬低、挖苦、歧视每一个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要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做好

键。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化学知识传授的方法性和规律性方面的总结。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中碳氢元素的检验、燃烧与灭火、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溶解度曲线、酸碱盐间及酸碱盐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化学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块上都有较强的方法性和规律性,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由点到面,形成能力。

另外,在一些知识点上要有适当的拓展、延伸,搞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更好的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稳操胜券。

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今后中考的两考合一情况下,加强全体性教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差等生的教学,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这里需要我们去研究,要多关心,多鼓励,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地有所得。

另外在化学的起始教学中,面对学生是一个刚入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学进度不能过快,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使一些学生因适应性慢而失去信心或放弃学习。所以在起始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精讲多练,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消化的机会。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注重层次性,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有所收获。

继续加强校本研修,要不断学习与研究,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推广、介绍典型学校和骨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以推动全市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6.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六

一、更新教学思想, 重视实验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即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强调为学生讲清化学原理、做好实验示范,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将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明白化学实验原理、能否看清实验现象等方面,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无法促使他们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在化学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即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启发他们的智慧, 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真谛, 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从事科学探究必备的素质之一,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初中化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上,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遵循这几点原则:能够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 绝不包办代替,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验证结论;能由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 就不急于下结论, 而是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 解答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笔者尽量让学生独立准备实验器材、自拟实验步骤, 让他们亲手操作实验仪器, 处理实验数据。这样的教学过程, 就是要促使学生不停地动手和动脑, 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组织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所谓探究性实验, 就是让学生自己 提出实验 方案, 并动手操作, 最终得出有创见性的实验结果或结论。组织探究性实验不 是一件简 单的事情, 需要经历 引导探究、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三个阶段, 需要化学教师循序渐进, 步步为营。比如, 在进行“物质的除杂”这个实验时, 笔者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 思索如何进行“从氯化钙中除去少量盐酸”的实验, 鼓励学生努力开启智慧, 大胆设想、制订实验方案, 并大胆实验。最终, 学生的实验方案有:用碳酸钙去除;用金属钙去除;用氧化钙固体去除;用氢氧化钙固体去 除。这样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和探究, 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四、安排合作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积极提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 作意识, 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 学生才能培养起人际交往能力, 为日后走上社会做好铺垫。为此, 笔者为学 生安排了合作性实验, 让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共同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比如, 在学习制造二氧化碳的原理时, 让学生一起合作, 动手装配实验装置, 要求学生互帮互助, 相互配合, 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干, 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当学生看到自己合作完成的装置时, 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五、开展多样化实验, 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化学实验可分为多种类型, 有演示实 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课外实 验、学生设计的实验等。这些实验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关键在于这些实验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他们体会到化学实验的价值和作用。为此, 笔者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趣味化学魔术”等实验, 实验内容有:铁钉为什么会生锈?洗过的鸡 蛋为什么不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如何防止 水污染?……这些实验内容旨在促进学生时刻发现化学、关注化学和应用化学, 实现寓教于乐, 并能让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张扬和发展。

总之,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 关键要对症下药, 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内江科技, 2009, 30 (7) .

[2]韦玉甘.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浅谈[J].科技信息, 2008 (19) .

[3]付丽爽.如何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16) .

7.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 篇七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化学素养 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化学教育中,提高化学素养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巧妙设计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践,对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在化学教学中,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防止学非所用,还能够在生活中让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把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献身社会的精神。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

1.化学实验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1)化学实验能够增强学生的感官能力

人的认识过程是对信息的接收、存储、加工和传递,人由感觉器官接收信息,但是,人的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有限,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延伸感觉器官的功能,获取所需的信息。化学实验就是一种工具,能够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化学事物,延伸感官功能的作用。

(2)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看到的自然现象或者经过严格控制条件产生的现象所困惑,对客观的事物、现象不能够了解,但是,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观察物质发生的变化,能够获得相关的感应信息。

2.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

化学概念和理论是组成教科书的主要内容,要想对概念、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就要从化学物质入手,认识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实验使得物质发生变化,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获取化学实验的事实。例如,在认识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如果只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凭空想象就很难了解和记忆,但是,如果做镁在空气燃烧的实验,就能真切感觉到耀眼的白光和能够触摸到释放的热量,化学实验能够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得到更正确的认识。

3.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生的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实验正好可以满足初中生,化学实验往往都是神秘的、五彩缤纷的,通过化学实验现象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时,就会认真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并且课堂气氛很和谐,促使化学实验顺利进行,并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2)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

初中化学有很多都需要熟记的知识点,但是很多知识点如化学方程式是不容易记住的,如果靠死记硬背,被迫接受学习或者机械进行训练就会造成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和不自信。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是要学生探究性地学习,通过化学实验的有趣现象能够使得学生巧妙记住知识点,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精神

1.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1)单纯对课本涉及的实验进行演示

由于器材和设备的限制,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只能够对基础的化学现象进行实验,书本上大多数实验都是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但是,即便是演示,老师也应该对其重视。首先,老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设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确定实验的目的和演示步骤;其次,实验时要做到重难点突出,实验步骤简单明确;最后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分析。如进行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碳(C)+(O)点燃——→二氧化碳(CO),那么生产的二氧化碳怎样才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呢?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老师就可以利用澄清的石灰水体现碳和氧气反应产生的气体,不仅能对这个方程式进行了解,还能对二氧化碳的知识体系有所认识。

(2)利用创新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创新的实验方法,例如在进行检测酸和碱的PH实验时,我们不一定就用化学中的实验物质进行实验,不一定用常规的盐酸、氢氧化钠等进行检测,还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东西,如在实验的前一天,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准备相应的材料:醋、苹果、柠檬、肥皂水,对生活中的物质进行酸碱的检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化学。

2.组织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转变实验课题的固定模式,就要开启探究性实验,根据:提出问题、实验设计、获取实验事实、探索规律、拓宽应用,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以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为例子,让学生探究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思考:那些方法可以用于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用什么适宜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进行探究。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硫酸钠粉末与稀硫酸进行反应,对反应所需要的发生装置进行准备,进行实验;试验后,对每一种方式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这种问题探究实验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化学的综合素质。

3.组织开展课外实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课比较少,而且受到实验设备的限制,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受到阻碍,但是,可以将化学实验扩展到课外时间,把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以安排学生在家或者室外进行。例如测量田地、工厂周边等地区的酸碱程度,观察各种植物叶片的所含色素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化情况,等等,这些简单的实验都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

四、结语

与其他科目相比,化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后,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困惑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能够全面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老师应该不断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有效运用化学实验,逐步完善化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超.襄阳四中义教部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N].学知报,2011.

8.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 篇八

世纪之交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2001年开始的国家级实验区和2002年开始的省级实验区的实验中取得了巨大成就。2003年我县也将进入新课改,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练习,使他们将学过的知识及基本技能提高到新的水平,培养和提高多种能力。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单元复习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初中化学单元复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此,本课题在单元复习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本方案包括课题的提出、课题的实施原则(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主要阐述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简单叙述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课题研究的制度保障等。

“创境设疑 诱思探究”复习课教学模式 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组成员 崔树红 袁永 徐淑珍 刘鸣

一、课题的提出

单元复习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练习,使他们将学过的知识及基本技能提高到新的水平,培养和提高多种能力。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不宜压缩平时讲授课时,忽视平常复习和阶段复习,而留出很长时间进行总复习。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生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近年来的实地调查(主要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发现,目前初中化学单元复习在认识、形式和策略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上有误区。一些教师为考试而复习,不进行考试,一般不安排时间复习,最重要的考试是“中考”,所以常常忽视平时的单元复习,以“省”出很长时间进行总复习,这就造成了大量学生过早分化。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是提高平均成绩,而提高平均成绩只要注重中差生的提高。常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化学用语、物质的性质,甚至包括实验的基本操作等,用这种机械重复、反复炒作的所谓“熟能生巧”的办法代替复习,以求得一些中差生在考试中取得一定分数。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复习方式比较陈旧。单元复习教学与平时新授课相比,教学重点多、难点多,由于一节复习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所以一些教师往往是把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罗列,不分主次,面面俱到,整理在黑板或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记笔记,所谓整理知识。这样的复习不能突出重点,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讲者吃力,听者乏味的局面。就平时的单元复习的方式来看,部分老师在提问的方式和内容、情境的设置、例题和问题的选择,联系

社会和生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复习课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只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就能答出(本来已经记住的同学),而一些中差生只要翻开书本就能直接找到答案。所提问题没有启发性和思考性,更无探究性;要求学生回答结论和告诉答案的问题较多,不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长期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得不到培养,这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大相径庭。更有甚者,把化学作为理科中的文科,用老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的方法代替复习,以练习代替复习的也大有人在。

3、手段比较落后。由于复习教学的容量较大,需要与学生交流的信息也较多,其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目前部分老师仍采用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和一张练习的方式进行复习很难达到复习的要求。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我们对单元复习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改变目前化学平时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真正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 够主义:建够主义主张知识的建够,而学生建够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探究。建够主义在化学课程标准中表现为对学习情境的重现。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更为有效。

2、系统论:系统论认为,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属性。为了掌握系统的整体属性,系统的研究方法采取综合――分析――综合的研究方式。学科的每一个教学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要新授課教学过程中。依据单元教学目标,从单元知识的整体高度,设计单元教学方案,然后把单元知识整体分解到分节教学之中组织教学,即分课时教学。当分课时教学完成之后,为了把单元知识的各组成部分按知识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缀起来,恢复单元知识的整体面貌,进而研究单元整体科研课知识系统特有的性质、功能及与相邻单元的联系,就必须遵循系统方法,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体系。尤其2001年《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出台后,化学课程改革在国家实验区进入试点实验。一些报刊和杂志陆续刊登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和体会。国内外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可

供借鉴的经验和依据。“创境设疑 诱思探究”的复习课教学模式是吸收国内外典型教学模式(如程序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式),总结我县教改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教与学方式转变的需要而建构起来的。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实效性原则。本课题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本校课堂教学为研究基础,以提高学生探究创新能力为目的,注重和追求实效,是本课题研究的首要原则。在研究实践中,实效性原则将主要体现在对研究对象的各个阶段评估上。

2、对比性原则。教学研究以2002级1-4班为实验班,其他班为对照班,在课题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对学生的求知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各方面作以比较、归纳、总结。

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里,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学会选择,学会探索,学会发现。

4、激励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建立在激发学习的诱因,不断的满足认知需要的基础上,以便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

5、总结性原则。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到教学中去实践和推行。因此,及时总结归纳,是本课题研究的经常性的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是长期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实践能力。研究内容、目的、与教学工作、学生发展密切相关,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因而本课题具备经费、设备等重要物质保障和人力保障。

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一套初中化学单元复习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模式,用“创设问题情景、诱导自主探究”的模式编写单元复习的学案及学生指导用书,供广大教师与学生参考和借鉴,并逐渐用此思想影响每一位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以点带面,带动广大初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复习模式,切实提高初中化学单元复习教学的效率,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过程: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学习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制订单元复习教学的目标,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分到合的单元复习教学目标体系。

(2)围绕单元复习教学目标,进行创境设疑,创设的教学情境既紧扣教学目标,又广泛联系社会现实生活;既要使知识到位,又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

(3)在复习教学中,利用情境和设问,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研究。

(4)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发展能力的教学研究。(5)复习教学中重视化学与社会、环境、生活、生产和新材料、新技术相联系的研究,继续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

(6)以教师创境设疑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的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模式的综合研究。

2、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对比法。教学研究以初2002级1-4班为实验班,其他为对照班。在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作比较、归纳、总结。

②行动研究法。在提出理论假设和班级课堂教学改革的框架设计后,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检验、丰富、发展、推进和完善理论与形成模式,最终把理论假设转化为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模式。

3、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以初三学生为实验和研究对象,以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筹备设计阶段:(2004.5~2004.9)

深入课堂,调查研究,针对目前单元复习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立课题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决定以编写单元复习学案为重点,进行有关单元复习教学的模式的研究。具体安排为:2004年8月中旬,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2004年8月下旬,召开师生座谈会,课题负责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创境设疑 自主探究”模式的单元复习课学案,并亲自到课堂试教示范,使参与研究的老师有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教学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尝试研究阶段(2004.9~2005.2)

9月上旬,召开课题组成员会,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各自重点研究一个单元的复习教学模式,对其它单元的复习多加关注,积累经验为其它的研究提供素材。每个成员选定某一单元后,组织有关教师认真讨论并精心设计,然后选定老师进行公开试教,及时组织听课老师评议、评价。然后继续修改学案,并在其它班进行试教,直至完善。具体分工如下:

9月中旬,由崔树红负责第一单元《空气 氧》并试教。10月下旬,由袁永负责第三单元《水 氢》并试教。

11月上旬,组织师生座谈,对复习方法、效果进行反馈与交流。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两个单元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本教学模式的思路进行调整和完善。11月下旬,由徐淑珍负责第五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并试教。12月中旬,由刘鸣负责第六单元《铁》并试教。

12月下旬,组织师生座谈,对复习方法、效果进行反馈与交流。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两个单元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本教学模式的思路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三阶段——深化研究阶段(2005.2~2005.4)

以课题组汇编的单元复习学案集为蓝本,各成员再与自身的研究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更为合理的单元复习方案。比较研究的重点主要在情境的设置,问题的设计,手段的使用,方式方法的选择,以及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的内容上。对总复习中的一轮单元复习教学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设计。重点放在单元复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上。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05.4~2005.5)

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论文,实验报告或经验总结,并运用到二轮复习教学过程中,力争使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今后教学的常规。

五、课题研究的制度保障

本课题实施是在县教科室的指导和学校教科室的协调下,依托学校重视教科室的良好氛围和全体化学教师主动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题组也将建立健全良好的评估机制,对教师及时进行帮扶、指导、督促,以期课题达到最好的效果。

六、拟结题时间:2005年6月

七、结题形式:结题论文

八、鉴定方式:专家鉴定

9.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篇九

崔学深

关键词:初中

化学

探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的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一、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面向全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方式来完成学习,可促使每个人都能得到积极的发展。

近些年来美国在化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考虑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强调科学为大众的思想。美国的《教育周刊》报道:“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在理科课堂中使用身边实验的学生和参加问题解决小组的学生,比那些通过讲授和阅读教材的方式学习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好的态度。年龄在10-17岁的中学生中,60%的学生说,如果他们能做更多的实验,并且和同学极其他人进行交流,就会觉得科学更加直观。有54%使用以探究为基础方法的学生说理科是他们感兴趣的学科之一。相对而言,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这样认为的比率为45%。同时,在传统教育中接近25%的学生认为理科是他们比较难学的学科,而经历探究教学的学生这样的情况仅占18%。”

2、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探究式教学,在一定情景下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可有利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可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及加深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可以对科学在环境、能源、健康等方面的作用的两面性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历史,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合作,形成自己的观点,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和经验。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按不同层次设计问题,分组既注意组内间的配合,更注意组际的合作,相互关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艰辛,承受探索失败的挫折。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3、有利于学生在体验成功经验的同时体现自我价值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Waslow)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了自我价值。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中,学生探究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后,对探究结果是否可行还有疑惑。此时让学生亲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制取出气体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根据观察的现象学生马上就可以马上判断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可行的。当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后,自我体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满 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的影响。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内涵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端。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麽办”的时候,思维才真正启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景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强调自主参与

探究式教学不是教师直接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自身主体构建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成为主体构建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生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的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联系,从而他们面队实际问题时,能更激活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第三,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认知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是主动的。

例如,做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开展探究时,让学生从已掌握的“化学反应时常会看到气泡”这一知识,在探究实验时从金属和大理石分别与酸反应放出气泡,探究出酸雨对金属制品和建筑物等会造成腐蚀。第四,注重合作交流

在探究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探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经验来构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着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合作学习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五、重视收集实证资料

实证是科学与其他知识的重要区别。科学探究学习中,学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如开展“酸雨对植物的危害”的探究时,除了部分同学的资料介绍,教师还可以准备好用“酸雨”浸泡时间较长的植物叶子,让同学们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认识就更真实了。

二、探究式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究

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一切化学知识对于他们都是新奇而陌生的,但是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的实例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实验时,先出示给学生一束白颜色的绢花,就像魔术师在变戏法一样先给它喷上一点“水”(无色的酚酞试液)然后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白花变成了红色,带着悬念继续上喷稀盐酸,红花又奇妙地变成了白色,这一反一复的颜色变化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了酸碱反应的欲望。

(二)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学生只有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才能形成善于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条件。例如,第一个探究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按教材中的做法,检验水时烧杯发烫,且学生难掌握倾倒石灰水的时机,看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最后师生经过不断的尝试,研究出不同于课本的实验方案:(1)将蜡烛放在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中点燃。(2)在三角架上放一张铁丝网,将蜡烛点燃放在铁丝网上,蜡烛另放在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在小烧杯和火焰上方罩一个大烧杯。两套实验装置都能看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学生第一次体验到创新的喜悦,这种喜悦要比学生照方抓药做完实验后的感受更加猛烈和持久,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利用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

在管理、教学和学习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应用有效的管理技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去创造,但学生的探究应该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利用管理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积极、和谐的环境框架。在这里,学生能学习和理解核心内容。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走动和与个别学生谈话的方式来积极的管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在多样化的学习的前提下,与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合作,教师强调学生要积极的参与,并选择保证他们积极思考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查找资源。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完成任务,知道什么时候进行讨论和转化新的问题,保证课堂进程向学习目标前进。

(四)通过教师对话,鼓励学生探究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诉说与表达。教师的听和说同等重要,有时教师的听比说还重要,教师真诚的倾听,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价值得到肯定,即使教师没给学生什么指点和帮助,但有了耐心的倾听,教师就是心灵上给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它的意义原远远不是仅仅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带给了学生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是思维的火炬,铸就的是价值与信念的追求,倾听是理解,沟通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教师与学生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宽容,允许学生出错,不求全责备,不能使学生感到气馁,要使 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对话要善于等待,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对学生要说“你能行”,对于学生说错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再想一想,用另一种方式再试试。

所以,我们在实施化学新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桶水,注满学生一碗水的教学行为方式,让学生自己取水,而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水源在哪里,自己寻找取水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10.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研究 篇十

【关键词】改善 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改革 对策

一、初中化学教学目标改革的相关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是为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教学对策,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为此,要想优化教学方法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目标。针对初中化学的教学来说,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改革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目的性,直接影响和关系到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影响是深远的,为此,我们必须准确定位,制定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一)学以致用,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培养只重理论的之乎者也的学者,而是以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实际动手能力的展示,而我国的传统教育都是理论加实践,理论占据绝大部分,甚至有时候会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化学,针对其学习,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能学以致用。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书本知识是一方面,要考虑它的比重不要太大,重在实践,所以就是实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就是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把培养实践能力作为目标。

(二)因材施教,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要么就要求教师应该有与其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初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含量,要有这样的准备,要不断接受初中化学教学的变革及化学技术及化学知识的更新。要使学生实践性强,那么自己先应该是实践的强者。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面临一些困难: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难度;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对书本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只会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创新意识不强。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多加一些有趣的生动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引发到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自觉学习,熟练掌握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还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实践,让他们敢于怀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二、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对策研究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一)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枯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经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更不适应中学教育的要求,现代化的教学已经变为: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教师已开始进行了角色转变,已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为了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该采用互动性教学模式,让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主学生的热情,这样学习起来也不再是枯燥无味了。初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针对这个特点,就该采用趣味教学,互动性教学,这样也就让那些上课爱走神的同学没有机会遛号,课堂效果也就会更好。

(二)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初中的教学是三年一循环,所以最好进行分阶段教学,分层教学。初中化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相似,过程参差不齐,结果千差万别,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分为层次班,这样教学起来会更好,另外,还要实行阶段性教学。初中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我们发须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教育步伐,培养出更多出色的人才。

(三)与时俱进,巧用多媒体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用教具主要是黑板,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对化学知识形象化的展现,不能实现体验式教学,并且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大多都是化学教师枯燥的讲述,填鸭式的讲解,很多学生理解不了化学的知识,甚至会出现学生听不懂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多媒体的出现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声图并茂的展示给学生,吸引他们的兴趣,习得积极性,从而实现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要吸引学生,就必须要课堂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吸引力。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则可以发挥其自身具有声音、文字、动画、图片等生动、形象、直观的媒体信息同步进行的优势,同时在同一屏幕上显示相关的图像、动画或文本,而这也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使学生化难为易的掌握和理解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吴俊飞.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2012(13)

1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 篇十一

一、引导学生拥有科学的研究思想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有时学生会犯下概念性的错误。如学生有时会分不清什么是物理反应, 什么是化学反应;学生不明白要以怎样的一个角度探索一种物质的化学本质。如果学生不能清晰地了解化学概念, 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就难以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化学知识。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化学概念, 就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化学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盐化肥》这课为例。很多学生谈到盐, 就会本能地想到食盐或者氯化钠, 然而在化学这门科学中, 盐是非金属离子与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到, 就像在数学领域中, 直线、射线、线段是三种不同性质的事物, 我们不能随便地混淆这三种事物, 而化学也有一套独特的语言。在化学科学中, 盐与氯化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学生要学会以化学概念来理解化学领域内的事物。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接下来要研究的盐的概念, 可让学生归纳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这几种常见盐的性质, 学生经过总结, 将能更深入地理解老师所描述的化学概念。当学生理解充分地理解了化学领域中盐的概念时,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研究科学知识, 首先要树立一个分类的思想, 然后依分类的思想概括事物。如在化学领域中, 学生接触到盐, 就要理解到在化学领域中盐是哪种分类, 提到氯化钠, 学生就要想到它是盐类。

教师要从科学本质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就要引导学生拥有科学的研究思想。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从科学的角度探索化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虽然会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然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了解化学实验的意义。学生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开展实验、自己在实验过程中要探索什么、自己从化学实验中要获得哪些知识等。化学实验是人们探索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当教师引导学生树立了化学概念以后, 就要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

仍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盐化肥》这课为例。在教学时, 学生要学会粗盐的提纯, 其中在去除杂质的这个步骤中, 学生可应用下表1中的步骤逐步地去除粗盐中的杂质:

化学教师如果能够使学生养成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生就能应用这套方法自主地思考化学问题、探索化学问题以及解决化学问题。

三、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学习了很多化学知识, 然而在应用化学知识的时候, 却不知道怎么解决化学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低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化学知识不够系统的缘故。化学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就要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

仍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盐化肥》这课为例, 如果学生对酸、碱、盐的概念理解较为片面, 当他们遇到化学问题时, 就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知识, 将知识整理成知识网络。如一名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 整理出了表2:

12.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篇十二

课堂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将精心准备的内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有效的作用于学生,并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才能将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动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增长知识与才干,可见,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取决于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设计教学,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作业布置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量不再多,贵在落实,并努力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作业的时候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

二、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的取得.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优化实验教学,有时候需要对实验进行改进,有时候需要变演示为学生自主探究,有时候需要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实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灵活的安排.比如,在化学学习之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补充一些有趣的实验.如,“魔棒点火”、“喷泉”、“烧不坏的手绢”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些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如,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可以让学生做做探究实验,这个实验不复杂完全可以让初学化学的学生探究的;有些实验可以进行改进.比如,在制取气体实验的时候,可以作增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改进:给学生广口瓶、烧瓶、锥形瓶、试管,各种橡皮塞、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导气管、注射器等,让学习小组的学生自己选择所要的器材,给学生的药品有大理石、稀HCl、稀H2SO4、碳酸钠等,这样能让学生探究制取co2的最佳装置以及最适合的药品.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的时候,教师来回巡视,做好指导工作,分析好每种装置的优点与缺点,将典型的问题提炼出来,拿到全班学生面前讲解或者讨论.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更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创设趣味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兴趣学习才能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才有效果,才能将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每一节上课时,设计趣味情境,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产生学习兴趣,这对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非常好的作用.化学教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创设趣味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妙处.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时候,联系世博会,各国场馆所用的建筑材料,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燃烧知识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城市只允许在规定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化学上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缓慢氧化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关于“欧罗巴”这艘战舰失火的故事,并向学生提问:你能猜出哪个是纵火犯吗?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问题而高速运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会变得更加浓郁.

四、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优越性,尤其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它的优越性是比较突出的,比如,它可以模拟实验室里无法完成的实验.如,co2的.工业制取等,也能剖析化学原理.如,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可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分离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没有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能够守恒的原因.学习化学肯定要让学生理解微观结构,而微观粒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用传统的模型或者挂图无法展示其动态,但多媒体可以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与动态,从而减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使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课件形象而逼真,而且绘声绘色,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还可以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极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但课堂教学不能由此而滥用多媒体,毕竟它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动手能力是通过实验或者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过程,而且创新能力也是建立在真正的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的,因此,这里说的巧用多媒体,就是指恰到好处的运用,不是滥用.总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欲使其真正的实现,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各种教学措施的优化,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积累教学经验,并能勇于探索,那么,一定能找对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捷径.

上一篇:传统文化中心建设下一篇:高三高考班主任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