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御安全知识

2024-12-10

山洪灾害防御安全知识(精选11篇)

1.山洪灾害防御安全知识 篇一

逊镇政发[2012] 号

关于印发《逊河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

通知

各村(屯)及相关单位:

现将《逊河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逊河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六月五日

逊河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总则

为了防止和减轻山洪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逊克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特编制本预案。本预案所称山洪灾害主要指山地灾害(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的统称。山洪灾害防治预案是指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山洪灾害而预先编制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主要目标

本预案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

2、编制原则

本预案的编制原则: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布置、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尽可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参加防洪。

3、法律、法规依据

本预案编制所依据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二、实施责任

1、本镇镇长对本预案负总责。

2、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防汛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防汛法》及本预案的规定和防指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预案中的各项准备和实施工作。

3、对于拒不执行本预案或防指发布的防汛调度方案或防汛抢险指令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按《防洪法》有关条例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三、基本情况

1、自然经济社会情况

逊河镇管辖1个社区居民委,9个行政村,13个屯。现有居民3536户,1070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其中镇内人口936户,3942人。全镇人口由汉、满、蒙、达、回、鄂伦春、朝鲜,锡伯族组成。拥有耕地面积144360(9624公顷)亩。境内区域为丘陵地貌,山峰起伏不断,地质构造主要为岩体云母二长花岗岩,岩面多为均质土壤,植被良好。森林资源覆盖率达65%以上,四季变换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5℃,极端最高气温为34℃,极端最低气温为-32℃,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73天,区域内的洪水主要是峰面雨形成,以前者为主多发于5-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2、山洪灾害危害及成因分析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受暴雨影响,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溪河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

⑴暴雨山洪出现频率高,季节性强。7、8、9三个月是我镇的主汛期,也是我镇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山洪灾害都集中在7、8、9月,给山区乡镇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⑵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我镇多个村屯为山地丘陵地形,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造成山洪灾害。

⑶山洪来势凶猛,成灾快。我镇广大山区山高坡陡,溪河较多,山洪汇流快,无数条山沟、溪流汇集的洪水来势凶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下游,往往几个小时成灾受损。

⑷山洪破坏性强,危害大。山洪灾害常常瞬间成灾,瘁不及防,山洪造成河道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受淹,河堤冲毁,良田被毁,房屋倒塌,严重毁坏基础设施。

(5)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对山区的水利、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渠道、水坝、河堤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山洪灾害原因:

⑴我镇山区特殊的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山地面积比例大,地貌活跃较复杂,高差起伏大,坡陡谷深。这种高差起伏巨大的山地为夏季暖湿气流抬升形云致雨、增加近锋坡面的降水强度和时间提供了条件,易引起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常造成严重的山洪灾害。

⑵、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从我镇山丘区的地质看,多数山峰岩石表面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容易形成具备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极易导致山洪暴发。

⑶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我镇属于第四积温带气候区,每到汛期,特别是主汛期7、8、9月),我镇范围有一段强降雨过程。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山洪灾害。

⑷由于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河道边任意乱倒、乱建、乱挖,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下降,导致山体滑坡,易山洪暴发。

3、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区域内山洪灾害的发生多为山体滑坡,根据土地管理部门调查确定我镇有大公河、小公河、西兴村三个村处为地质灾害点,并制定了群众安全转移预案,现防范主要为非工程措施

四、实施措施

1、组织指挥机构

镇里成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负责山洪期间的各项防御工作。机构组成:

指挥长:孔志伟(镇长)

副指挥:李佩清(镇人武部部长)

徐文胜(镇分管水利工作领导)

刘 锐(镇分管土地领导)

监测组:各村村主任

信息组: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

转移组:各村民兵营长、村干部

调度组:党政办、民政办、水利站

保障组:土地所、卫生院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黄潭镇政府办公室,由连炎平负责具体事宜。

2、职责和分工

监测组:负责辖区雨情、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监测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人员的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的搬迁建设及新建房屋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的信号(手机、鸣锣)发布报警信号。

五、监测预警

1、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2、实时监测:对辖区内的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地段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

3、及时传输监测信息,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发布通知相关村庄、人员做好山洪防御前期的准备工作。所在村应组织人员开展巡视,对可能威胁群众安全的异常情况时立即报警,组织群众撤离,并上报乡主要领导。预警发布及程序为县――乡――村――组――户的顺序进行预警,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级防汛指挥结构。

六、转移安置

当发生山洪灾害时,根据预警的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先转移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转移的地点、线路遵循求近、安全的原则,转移的工作采取镇、村组织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听从指挥安全第一的原则。

七、抢险救灾

1、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如预警信息、转移线路、地点、交通等

2、抢险救灾的工作机制、方案,做好包括人员的组织、物质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工作。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4、做好对紧急转移人员的临时安置、食物、用品、卫生防疫的工作,及时抢修水、电、路等通讯基础设施。

八、保障措施

汛前,镇村应组织人员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及时修复,对一时无法修复的应安排专人负责防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宣传山洪的发生性质、转移形式、救护等,每年开展1-2次救险队伍的演练。

九、责任追究

实行行政首长总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发生汛情时,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的,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山洪灾害防御安全知识 篇二

关键词:山洪,防御,人类活动,救援,避免

渭源县山洪灾害的成因主要由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形成, 地形地势和地质构造是山洪灾害的内因, 突发高强度暴雨或连续降雨是外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如山坡开荒种地、树木砍伐、山脚处修建公路、居住地规划不合理、人为阻挡了山洪的出路等) 加剧了山洪灾害发生。

渭源县属于黄河流域, 境内分洮河、渭河两大水系。洮河水系流域面积853.56平方公里;渭河水系流域面积1211.95平方公里。洮河水系主要支流有东谷沟、漫坝河、松树沟、宗丹沟和磨沟河等, 年径流量459080万立方米。渭河水系主要支流有秦祁河、唐家河、锹峪河、莲峰河、蒲川河、清源河等, 年径流量9870万立方米。洮河、渭河分水岭在壑壑山、半阴坡、鸟鼠山、关山、尖山、一线, 为南北走向, 西侧为洮河水系, 东侧为渭河水系。

渭源县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地理位置的制约和山地气候差异大的特点, 可分为北部半干旱气候, 中部河谷地带半湿润气, 南部湿润气候三种。由于气候、地质差异大, 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渭源县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10条, 全长252公里。主要干沟13条, 总长328.15公里。有一级沟道1900条, 总长2227.8公里;有二级沟道4479条, 总长2903.95公里。全县平均沟壑密度2.63公里/平方公里, 其中北部山区为4公里/平方公里, 南部为1.4公里平方公里。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西秦岭山脉交汇地带。南部雨量充沛, 气候湿润, 林草茂密, 植被良好;北部雨量稀少, 暴雨集中, 植被缺乏, 丘陵起伏, 沟壑纵横, 抗冲力差。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140吨平方公里, 年平均侵蚀量达650万吨, 平均流失肥土2.3毫米多;其中北部秦祁河流域最大, 年侵蚀模数8280吨/平方公里, 年侵蚀量达412.5万吨, 占全县侵蚀总量的63.5%, 年平均流失肥土6毫米多。

渭源县年内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 56%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有详细资料记载最大降雨量是在1964年9月16日发生的一次降雨, 为171.7mm, 历时600多小时。时空分布也极不均匀, 多以局部暴雨、雷阵雨出现。成灾主要以危及村镇, 冲走人、畜, 冲毁良田、桥梁、道路、通讯和电力线路为主。洪水泥沙含量大, 多时并挟带滚滩石, 来势凶猛, 水流急, 易冲击撞坏河堤护岸, 以致河岸崩塌、河堤决口、洪水泛滥。

山洪灾害在渭源县的表现形式很多。在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 主要形式有山洪、滑坡、滑塌, 陷穴等。在河谷地带以河岸崩塌为主。在南部土石山区有山剥皮、泥石流、山崩等形式。如1975年7月7日新寨镇古湾社由于连续降雨, 有4.14万平方米山体滑塌, 下滑距离1公里多, 土方量约53万立方米, 损坏房屋18间, 损毁耕地80亩、树木350多棵。1985年8月秦祁乡端树社, 在一块16亩大的耕地面积上, 有大小陷穴12个, 面积8.2亩, 最大的面积达1.02亩, 最小的0.48亩, 迫使16亩耕地弃耕。

渭源县水灾的主要形式是局部地山洪及引发的泥石流, 其危害一般式淹没、冲毁良田, 冲垮建筑, 造成人畜伤亡。据资料记载:解放以来, 渭源县出现水灾44次, 其中造成重大灾害的23次。1982年5月10日, 渭源县祁家庙、锹峪、蒲川、清源、五竹等乡镇范围内发生暴雨, 各条河流不同程度发生山洪泥石流, 全县受灾面积97600亩, 毁坏耕地44200亩, 死亡2人, 伤232人。特别是祁家庙乡一小时降雨量50毫米, 发生洪水, 泥石流, 冲毁小 (二) 型水库一座, 造成死亡2人, 受伤11人, 死亡牲畜53头, 重灾户66户, 倒塌房屋511间。受灾农田1814亩, 其中冲毁耕地168亩, 淹没於平1656亩。冲走大小树木19283株。

我县对防御山洪灾害, 采取了以下三中措施: (1) 采取的非工程措施主要有: (1) 大力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乡规民约、知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2) 重点灾害易发区设立监测点, 制定防灾避灾方案及相应的各类政策, 建立群测群防体系等。 (2) 采取的生物措施有建设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林、防护林、护堤林、护滩林) 、水土保持草。 (3) 采取的农业措施有退耕还林、整修梯田、滑坡体上水田变旱地, 开发利用泥石流堆积扇等。

自七十年代以来, 先后在渭河、漫坝河、莲峰河、秦祁河合锹峪河等主要河流修筑堤防工程13.5公里, 在清源河和蒲川河上各修建小 (一) 型水库一座, 总库容1245万立方米。修筑水保塘坝工程115座。这些工程在一定意义上是减少了山洪灾害的频发, 但的确也加大了山洪灾害发生的程度和造成特大公共事件发生的可能。

《渭源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和指导我县各乡镇对突发性山洪灾害进行有效的防御,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应对我县范围内发生的山洪灾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我县山洪灾害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由自然型为主向人为型为主发展。 (2) 由分散型向集中型发展。 (3) 由经济型向社会型发展。 (4) 由高频率小规模向低频率大规模发展。

对待山洪灾害有事先预防和事后救援之分。我以为事先预防山洪灾害要区别对待:自然型、分散型、经济型、高频率小规模的山洪灾害应以大力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乡规民约、知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为主。对待人为型、集中型、社会型低频率大规模的山洪灾害应以设立监测点, 制定防灾避灾方案及相应的各类政策, 建立群测群防体系为主。

3.山洪灾害防御值班制度 篇三

一、汛期值班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实行24小时值班。

二、值班人员要掌握全镇雨情、水情动态。遇紧急情况,要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将上级指令及时向有关人员传达。

三、汛期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确保通讯畅通,保证雨情、汛情、汛令及时传达,并做好值班记录,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若遇特殊情况应向村防汛负责人请假。

四、值班人员应按时交接班,遇特殊情况无法准时到岗时,应事先向村防汛负责人请假,村防汛负责人要及时安排值班人员。

4.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及应用 篇四

目前,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我省共有94个县列入建设范围。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要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是其中的重要建设内容。为规范和指导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工作,明确其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提高编制质量,切实做好县、乡、村预案编制工作,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并结合我省实际,与各位就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工作作一交流。

一、几个定义

1、山洪

山洪是指山丘区小流域产生的陡涨陡落的洪水过程。

2、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山洪灾害是洪水灾害的一种。

一般而言,降雨是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山洪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 雨历时关系密切;地形地质因素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条件,影响着山洪灾害的特性和规模,主要有:地貌类型、地面起伏、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导致山洪灾害的经济社会因素主要是山丘区资源不合理开发、房屋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水库溃坝等。

3、预案

顾名思义,即“预备方案”,是针对可能的灾害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明确了在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预案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突出“第一反应”和“属地为主”的原则。

“山洪灾害”的定义界定了预案防御的对象为“山丘区由降雨引发的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山洪、泥石流、滑坡”。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杜绝群死群伤。

二、预案的作用

有了预案,应对山洪灾害就心里有底,按照预定程序和要求,就可保证救灾的顺利进行。

1、可以利用预案中明确的危险地点,做到有的放矢,在灾害发生前对可能发生的灾情进行有效及时的评估,并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预警。比如,降雨量达到多少时,居住在半山和低洼的地方群众就要做好泥石流和防洪等灾害的准备工作。

2、灾害发生前,按照预案要求,提前转移危险区人员,减少人员伤亡。

3、灾害发生时,按照预案要求,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这样就可以做到组织有序、忙而不乱。

4、灾害发生后,按照预案中事先设定的方案,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好因灾转移群众,向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保证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医治。

三、预案编制

1、主要编制内容 ——基本要求 ——基本情况 ——危险区划定 ——组织指挥体系 ——监测预警 ——转移避险 ——抢险救灾 ——保障措施 ——附表附图(1)基本要求 a.由于山洪、泥石流、滑坡通常预见期短、致灾快,因此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需特别加强县级以下行政区的防灾工作。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乡(镇)、村级行政区和企事业单位都应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b.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县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组织编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批准并及时公布,报省级、地市级防汛指挥机构备案。乡(镇)级、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乡(镇)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由乡(镇)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及时公布,报县级防汛指挥机构备案。上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下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c.预案每隔三~五年修订一次。防汛设施、社会经济等重要情况发生变化,要及时修订。

(2)基本情况

山洪灾害的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为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降雨量、降雨强度、地形地质及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应广泛收集反映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的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城乡居民点及重要设施分布等相关资料。

在调查、收集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分析区域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研究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山洪灾害防御需充分利用现有防灾手段、设施。为此,需了解防御山洪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危险区划定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般是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的基础上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河流低洼地、水库山塘大坝下游、地质灾害点等。

要以图和表格的方式说明危险区情况。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用红色标示危险区。表格上,乡(镇)级预案应具体到村组,村级预案应具体到户。

(4)组织指挥体系

建立县、乡、村三级组织指挥体系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基础。我省有防汛任务的各乡镇基本成立了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山洪灾害的防御必须到村、到组、到人。山洪灾害防御要求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书或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和1~2个应急抢险队,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自然村明确负责人及监测预警员。

要根据山洪灾害防御的工作要求,成立信息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转移、后勤保障和应急抢险等工作组,有序开展相应工作。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做好相应工作。(5)监测预警 详细说明各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简易雨量水位监测站点以及预警设施的名称、位置、分布和使用。

应制定雨量、水位监测制度。

应确定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的临界雨量水位值(预警指标)。

应确定各监测站点与危险区、防汛责任人的对应关系,填写监测站点与预警对象关联表。

各县应建立山洪灾害预警机制。

应确定县、乡、村各级发布预警信息的方式和手段。上游的监测预警信息应及时通知到下游相关联的危险区。

(6)转移避险

提前转移,是我省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宝,通过转移,可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应制定包括转移人员、转移路线、避险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制作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

要求认真制定转移路线图。(7)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险情,监测人在及时向乡(镇)或县防汛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各组和应急抢险队立刻投入救灾工作,把人 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要求明确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重点是救助装备准备、物资准备等存放数量、地点、使用方式。

(8)保障措施

应明确汛前检查要求,及时发现山洪灾害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应明确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的宣传、培训、演练要求。严肃防汛纪律,落实县、乡(镇)、村和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

(9)附表附图

附表应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水利工程统计表、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监测站点分布表、监测站与预警对象关联表、人员转移避险表等。

附图应包括区域内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示意图、水文气象监测站点和主要预警设施分布图、山洪灾害危险区图、人员转移避险图等。

2、编制程序

预案编制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这是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预案编制的大纲要求,确定各部门和单位人员,明确责任分工。

(2)编写预案。预案应体现在真实、科学的基础上,因此,应首先开展山洪灾害调查分析工作,调查分析是预案编制的基础,为预案编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是重点和难点。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预案,以最可能地减小工作量和避免预案的重复和交叉。

(4)预案评审。为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包括组织内部评审和专家评审,必要时请上级进行评审。

(5)预案的批准和发布。预案经评审通过后,应当报政府部门批准,批准后进行正式发布和备案。

3、编制要求

(1)编制预案要讲究科学性。

为了保证预案的科学性,要组织人员对本地历年来发生的山洪灾害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展灾害隐患排查,全面掌握灾害隐患和灾害发生的规律,确保预案编制的科学、合理。

(2)编制预案要具有针对性。

编制预案应当注重针对性,有的放矢,一旦发生山洪灾害,预案必须既能用,又管用。因此,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忌生搬硬套。

(3)编制预案要突出可操作性。

预案不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更不是管理者用来推卸责任的,而是关键时候用来解决问题的,要具有很强的现实 可操作性。

预案的制定过程是根据现有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将各项防灾救灾措施、方法、手段系统化、条理化、组织化的过程。编写出的预案不能脱离实际,华而不实。比如说,在灾害发生时的信息联络,除用电话、广播等现代通信手外还应该采用传统的打锣,敲盆等形式。对避灾的器械、物资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如灾害发生时人员转移的交通工具在城区主要用汽车,在农村主要用摩托车、拖拉机和人力进行。避灾场所的设置也要因地制宜,尽量减少投入,主要是利用村委会办公地、学校和幼儿园等安全的公用设施作为避灾场所。针对农村人员外出多,变化大的实际情况,预案中明确的负责指挥、物资保障、安全保卫和宣传等工作岗位。

除此之外,当前还要将预案进行电子化,预案的电子化将使预案更易于管理和查询。因此,在预案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实现预案的电子化。尤其是包含大量信息数据的预案的支持附件,是预案电子化的主体内容,在结合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基础上,将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4、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各级防办不断加强预案编制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制约,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预案比较简单、呆板、僵化,危险区、隐患点不清楚,临界雨量、水位确定不准,不符合实际,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各地要高度重视预案的编制,决不能只是为了搪塞和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存放在档案里做做样子。要把预案作为防汛工作中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要利用当前正在实施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时机,抽调专门力量,认真开展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

要搞好山洪灾害防治,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必须扎实开展好两项基础工作,为预案编制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合理划分山洪影响区域。二是探索规律,科学确定灾害特征雨量。

(1)危险区、安全区

针对各地的气候和地质及地貌条件,在认真分析历史山洪灾害造成危害的基础上,确定山洪易发区,做到胸中有数,这是山洪防治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的程度大小,一般将山洪易发区划分为危险区和警戒区。

危险区是指已发生过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区,以及河道两岸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低洼地带或洲滩;警戒区是指经监测一旦遇到强降雨时,极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区,以及河道两岸20年一遇洪水位至历史最高洪水位之间的地带。

(2)临界雨量

由于山洪是由降雨形成的,因此,科学确定山洪致灾的特征雨量是山洪防治,特别是制定山洪防御方案的关键依 据。一般可根据当地下垫面条件和对历史山洪灾害形成及演变过程的分析,确定警戒雨量和危险雨量。

警戒雨量是指当一定时段降雨达到某一特征值,且如果降雨仍继续,即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雨量;危险雨量是指当一定时段降雨达到某一特征值,即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的雨量。特征雨量一般按1小时、2小时„„6小时来划分降雨时段,并分析确定出相应的特征雨量,具体划分和确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

5、编制格式要求(1)字体要求 ①封面

“××县××乡(镇)××村”:字体为楷体、大小为一号字、加粗。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字体为楷体、大小为初号、加粗。

“编制单位及时间”:字体为楷体、大小为小二。②内容

目录:字体为仿宋、大小为三号字 标题1:字体为宋体、大小为二号字、加粗 标题2:字体为黑体、大小为小二号字、加粗 标题3:字体为仿宋、大小为三号字、加粗 正文:字体为仿宋、大小为三号字 表格中内容:字体为仿宋、大小为五号字(2)有关图幅制作要求

图幅标识按国家测绘行业标准以及水利部发布的《防汛抗旱用图图式》,用A3或A4纸制作。使用软件为AutoCad,也可用其它软件。

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示意图、水文气象监测站点和主要预警设施分布图比例尺推荐采用1:1万~1:5万,山洪灾害危险区图、人员转移避险图比例尺推荐采用不小于1:1万,有条件的可采用比例尺更大的底图或高清影像图制作。

乡、村、组、公路、铁路、河流、水利工程、重要企业、水文雨量站点、危险区、安全区等必须标注。村域范围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危险区用红色表示,安全区用蓝色表示,转移箭头用黄色表示。

四、预案的实施及应用

预案实施包括:开展预案宣传、进行预案培训,落实和检查各个有关部门职责、程序和资源准备,组织预案演练,使预案有机地融入到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之中,真正将预案所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预案的宣传

预案操作性、实用性很强,且抢险救灾工作均需要广大公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开展预案宣传解读。一是向全社会公布,广而告之,使公众能 全面了解和掌握,并积极参与。二是相关部门(单位)可以通过行政手段使大众了解相关内容,也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对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如在电视台设立知识讲座,在平面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尤其是对预案重点内容进行宣传、普及。

通过对预案的宣传,让当地的群众都知道,本地的灾害隐患点,易发灾情的种类、时间和危害性,知道避灾场所和避灾转移路线、方法。

(二)预案的培训

预案的主管单位每年应组织1~2次预案培训,相关责任单位也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培训。

预案培训的范围应当包括:①政府部门的培训。②危险区村民培训。③救援队伍培训。通过培训,了解和熟悉整个预案内容和要求。

当山洪灾害发生时,要求村民能迅速采取某些行动或遵从责任人的指挥,因此,要结合预案向村民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无数个救灾案例说明,人民群众掌握了科学的救灾知识对提高自救、他救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与村民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书面材料(招贴画、报纸和传单)、电视(宣讲、通告、座谈和专访)、广播(宣讲、座谈)、有线电视(宣讲、播放培训录像带)、网络(宣讲视频、各类媒体资料)以及报告会(学校、社区组织)等。

(三)预案的演练

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进行演练,磨合、协调预案的运作,检验预案实施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持续改进,使之不断完善。

5.山洪灾害防御演练领导讲话稿 篇五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预防山洪灾害的发生,在我区已全面进入主汛期之际,我们在这里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既是对我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一次检验,也是全乡干部、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自救能力和逃生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实现“保民生、保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而防御演练是我们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与实践结合的根本途径,是检验我们制定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确保山洪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全区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工作作为当前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立足抢大险、救大灾,从人员、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毫不松懈地抓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

通过防御演练,全面增强人民群众应对突发性山洪灾害的防范、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提高各单位应对突发性山洪灾害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6.浅谈水文部门防御山洪灾害的对策 篇六

通过分析陕南山洪灾害和水文测报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水文部门要加强站网建设、提高职工业务水平和信息传递能力、增强预见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做好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建议加强水文投入,提高现代化水平,为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部门决策指挥提供依据.

作 者:秦延安  作者单位: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西安,710068 刊 名:陕西水利 英文刊名:SHAANXI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P642.23 关键词:山洪灾害   防御   对策   水文部门  

7.山洪灾害防御安全知识 篇七

开化县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实践及思考

摘要:开化县小流域众多,近几年来小流域山洪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巨大损失.为有效防御小流域山洪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开化县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一些探索,防御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小流域山洪灾害仍然是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心腹之患.应进一步加深对小流域山洪灾害的认识,并积极探索防御对策.作 者:陈东 作者单位:浙江省开化县水利局,浙江,开化,324300期 刊:城市建设 Journal:CHINA CITY CONSTRUCTION年,卷(期):,“”(13)分类号:X4关键词:开化 小流域 防御

8.山洪灾害防御安全知识 篇八

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为了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规范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增强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做到迅速、准确、有序、有效地开展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由校长负责,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参加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的义务。

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遵循团结协作、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学生人身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

(三)、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洪涝、因暴雨洪水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的应急抢险。

(四)、地域概况

学校前靠205线,背靠琼江河,没有山坡不存在滑坡现象。

二、灾害预警和灾情报告

根据市、县气象、防汛办、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灾害预报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对雨水汛情或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对全校师生生命财产可能造成的威胁或损失信息进行处理并报告主管部门。

三、预案启动

预案启动条件:

当12小时降雨超过60毫米,且还在持续;或24小时降雨超过80毫米,且还在持续;或有关部门根据科学分析和预测情况发出预警

信息,学校将启动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预警信号:由学校广播室广播或急促钟声。

四、应急反应机构

实行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成立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超

副组长:张文娟、肖红平

组员:刘玉林、何华志、彭艳芹、唐宪、冯英俊各班班主任 具体监管人:肖红平唐 宪

五、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行动

(一)、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

当发生重大险情及灾情时,各成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抢险救护队伍必须在指定地点完成集结。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根据险情及灾情情况,由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下达。

(二)、安全撤离

1、安全撤离的基本要求:

当发生突发性灾害和超标准洪涝灾害对师生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时,必须实行安全撤离。安全撤离的基本要求是: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撤离由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值班人员现场指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听到信号后迅速来配合。撤离范围、撤离路线、撤离避险地点应在汛前灾前确立制定。

2、撤离的具体方案

学校主要要应对的是山体滑坡。当发生突发性山洪与地质灾害对师生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时,迅速组织师生从多功能、教学楼到达教室和办公楼。撤离路线:多功能厅师生直接撤至教学楼,一至四年级学生从台阶撤离教室;

五、六年级学生从二楼过道撤至教室。

(三)、灾情的搜集、评估与报告

灾情发生后,领导小组及时组织人员及时核查统计报告灾害损失情况。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特别是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局部突发性洪灾,必须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六、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紧急处理与强制措施

当连续暴雨情况下,领导小组有权随机处置临时发生的问题,可以边处置边报告,也可以先处置后报告。但必须处置正确、及时、有效,以防止和减少损失。

七、附则

1、本预案的解释和实施权由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负责。

2、本预案自2013年3月起执行。

潼南县太安镇小学校

9.应对暴雨山洪的防汛安全知识 篇九

暴雨洪水发生前:

(1)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地质变化,看是否有危险迹象。

(2)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特别是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

暴雨洪水发生后:

(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

(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

(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

(4)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

洪水将要来临时,做哪些物资准备?

1、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

2、饮用水、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

3、保暖用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

4、通讯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防不测时当作信号;

5、汽车加满油,保证随时可以开动。

驾车时遭遇洪水怎么办?

1、在水中要非常小心的驾驶,观察道路情况;

2、如果在洪水中出现熄火现象,应立即弃车。在不断上涨的洪水中,试图驱动一辆抛锚的车,是十分危险的;

3、不要企图穿越被洪水淹没的公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被上涨的.洪水困住。

行车时遇到暴雨如何应对?

(1)暴雨中行车,能见度下降,地面湿滑,应打开汽车小灯,握好方向盘,小心驾驶,注意行人,低速行驶,慎用制动。因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距离会更长,极易出事。

(2)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的安全地带停车。

(3)不熟悉的路况,不了解积水深度,不要轻易地让汽车涉水;如不小心车子进水熄火后,千万不能再进行启动,否则发动机将“报销”。

(4)如遇有暴雨时出车,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先将空气滤清器拆下或将进气软管抬高,或将排气管用橡胶软管接高。使汽车的进、排气口尽量远离水面,减少发动机进水的可能性。

(5)行车时,尽量躲避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拥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通过。

10.山洪灾害问题探讨 篇十

珠江流域山洪灾害若干问题探讨

0、前言

今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两天,湖南局部突发强降雨造成多地发生山洪灾害;几乎与此同时,贵阳清镇、四川凉山州美姑县等均发生山洪灾害。湘、川、黔稍歇,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遭受百年不遇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一时间,山洪灾害成了各界舆论关注的焦点。

山洪灾害主要是指汛期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山洪灾害一般是在一定强度或持续的降雨和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发生的,具有突发、易发、多发、破坏性大、防御困难的鲜明特点,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在大江大河干流防洪能力逐步提高的形势下,山洪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愈来愈大,已经成为当前防洪减灾中的突出问题,也已经成为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制约因素。

2003年,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把“山洪”从“洪水”中区分开来,在科研和国家防治规划中专项处理。2005年5月8~9日,《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在京通过由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等五部(局)联合组织的专家组审查,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山洪研究成果。珠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山丘区面积占80%以上,且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重点地区。

山洪灾害调查表明,虽然山洪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天灾,但是近年来山洪频频发作,有的地方一下雨就有短时灾害发生,而且灾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则与人类活动无节制有很大关系,在频发的山洪灾害中,“人祸”事实上成了催化剂。或者说山洪灾害的不断扩大是由于人类伤害河流、“人水不和谐”的后果。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对人为因素对山洪灾害影响的直接性和严重性考虑不够,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灾害区划等环节,均未能充分反映人对河流和生态的严重伤害和目前“人水不和谐”的现状及其对山洪灾害的严重影响。

1、山洪灾害研究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全国山洪灾害概况

山洪灾害主要是指汛期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预报预警难,防御困难,往往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受气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我国山洪灾害频繁而严重,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之一。统计资料表明,全国21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就有1500多个在山丘区,约7400万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威胁。据1950~1990年统计资料,中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共计22.5万人,其中山丘区死亡人数15.2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7.4%,年均死亡人数3707人。1992~1998年全国每年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约为1900~3700人,约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62%~69%;1999~2002年山洪灾害死亡人数下降为1100~1400人,但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提高到65%~75%;2003、2004年山洪灾害分别造成767人和815人死亡,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49%和的76%。从灾害造成的损失看,1950~1990年因山洪导致农田年均受

1灾面积为4400万亩,年均倒塌房屋约80万间;1990~2000年因山洪导致农田年均受灾面积为8100万亩,年均倒塌房屋约110万间。今年最新统计,截至7月14日,因灾死亡764人,其中因山洪冲淹、滑坡、泥石流灾害死亡668人,占死亡总人数的87.43%。由此可见,在大江大河干流防洪能力逐步提高的形势下,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洪灾死亡人数的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山洪灾害造成的危害愈来愈大,损失愈来愈重,已经成为当前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今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两天,湖南局部突发强降雨造成多地发生山洪灾害;几乎与此同时,贵阳清镇、四川凉山州美姑县等均发生山洪灾害。湘、川、黔稍歇,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遭受百年不遇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一时间,山洪灾害成了各界舆论关注的焦点。就在这期间,按照温家宝总理2004年9月4日批示要求,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精心编制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以下简称《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各省按照国家部署分别编制了本地的规划。把“山洪”从“洪水”中区分开来,在科研和国家防治规划中专项处理,直接起因是2002年的山洪频发,全国因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的80%。

1.2珠江流域山洪灾害概况

珠江流域山地和丘陵占94.4%,主要是暴雨山洪,此外,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脆弱等自然因素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因灾伤亡占洪涝灾害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损失巨大,是流域内各级领导极为关注的灾害问题。珠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山丘区面积占80%以上,且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重点地区。

窥今年情况之一斑便可见整个流域之全貌。今年6月,持续降水使珠江流域发生了超越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通知强调,重点要求包括珠江流域贵州、云南和湖南等省丘陵山区和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做好山洪灾害的预警工作。国土资源部也紧急通知南方6省区预防地质灾害,主要为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及浙江,要求加强突发性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今年 “05·6”特大洪涝广东65人死亡,其中64人命丧山体滑坡、山泥倾斜、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这是珠江流域“05·6”洪水灾害的一大特点。截至7月14日,全国今年受灾较重的10个省份就包括了珠江流域片的广西、广东和福建、湖南、江西等,共有620多人死亡,占全国死亡人数的80%以上。这些省(区)山丘区局地暴雨引发山洪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可见,珠江流域的山洪灾害在全国已非常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人为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是最薄弱环节

山洪灾害调查表明,虽然山洪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天灾”,但是近年来山洪频频发作,与人类活动无节制有很大关系,“人祸”事实上成了催化剂。

1)城乡规划不顾自然环境。如山口是最容易遭到山洪袭击的地方,但是在我国这样的高风险地带,还居住着大量居民,这是中国特色。一些乡村建筑规划往往欠缺综合考虑,没有把规避高危地带归纳到防灾工作的重点中来。而中国的暴雨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居住区相互重叠,更使山洪造成的损失层层加码。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兰溪山洪灾害就是一例惨痛教训,自然因素当为主要原因,如果没有学校选址失当等人为因素,相信不会有那些生命的逝去。

2)肆意伤害河流,河流猛烈报复。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行洪通道,随意弃土弃石等行为也使得山洪暴发的几率、强度增加,破坏力加剧,并且难以防御。雷州南渡河海

堤十年前曾是省样板工程,周围的红树林被砍伐,堤角被鱼塘挖了一米多深,十年前的样板工程又重新变成了危险工程。

3)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山洪灾害的重要诱因。如开荒、开挖山坡修路,开挖山体采矿采石,提供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常遇洪水使其淤积溪沟上游,遇大洪水则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具有非同一般的强冲刷力,土质或软弱岩质的沟底及沟坡容易冲蚀、冲塌,更扩大泥石流的规模加剧其破坏力,不仅直接加重了灾害程度,而且造成次生灾害——受淹后土地沙石覆盖,难于复耕。1961年10月,云南省禄丰县元永矿区元永井矿区暴雨引起山洪,导致侧山体滑坡89处,死亡104人,受伤57人,就是因开荒造成的。无地或少地农民在山顶修起池塘种水田,这种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式亦为山洪肆虐制造了隐患。河源市以开挖花岗岩红色风化壳表层为目标的滥采稀土矿,大大加剧了水土流失,是导致“05。6”洪水期河源山洪灾害特别严重的重要原因。

4)病险水库和违章小水电工程有如定时炸弹。病险水库多,防洪能力低,下游安全难以保证。珠江流域山洪灾害防治区小型病险水库,还有众多几乎失控的违章小水电工程,是山洪灾害防治的重大安全隐患。前者如1996年6月的广东省恩平山洪灾害;后者如2002年8月的广东省五华双华山洪灾害。

可见必须按照规划进行科学综合治理,增强法制观念和防灾意识,规范人的行为,妥善解决人水相争、人地相争的问题,提高对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

1.3开展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研究是河流代言人的应尽义务

专家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所建工程病险不断增多,加之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河道泄洪能力严重萎缩,进一步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支流的防洪标准不高,历史“欠账”太多也是山洪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珠江流域地形复杂,支流众多,除北江、东江中下游干流进行了大规模防洪工程治理外,流域内其他一些重要支流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其他支流特别是小流域支流更缺乏治理。这些支流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洪水汇流速度非常快,洪水陡涨陡落。长江流域2003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350亿元,多发生在支流,其中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接近半数。珠江流域是我国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流域内各省市尤其是上中游地区应把防御山洪灾害作为以后防汛工作的重点来抓。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使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就变得十分严峻。现实要求河流管理机构首先要把好关,代表生态与环境说话,争当河流与生态的代言人。开展以人为因素影响调查和总结研究为重点的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调查研究,以大量事实充分反映人类社会对河流生态伤害的种种劣迹和危害,说明“人先伤害河流”才是河流对人类社会报复的根本原因。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进行防灾评估,保证开发建设活动不会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是河流代言人的应尽义务。

广东“05。6”特大洪灾中,省内的大堤、大库、大型水利工程都没出问题,但两个问题仍令人心虚:一个是目前西江流域的龙滩、大藤峡两大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尚未建成,干流较大的洪水得不到有效控制,处在下游的广东除了严防死守,别无它法;另一个是小流域治理环节薄弱,小堤小围损坏多,山洪灾害引发的死亡占了这次洪灾死亡人数的绝大部分。权威人士称,珠江和各地小流域战略治理体系不建成,想构建珠江大流域‘人水和谐共存’格局,那将是一句空话。人与水和谐共处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距离还有多远呢?这正是近几年洪涝之后作为珠江流域代言人必须面对的崭新课题。

1.4 建立重点山洪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珠江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建立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既可实现珠江流域管理机构和流域内各省的信息高度共享,扩大信息覆盖面,达到高水平的业务应用程度,实现珠江水利信息化的横向联合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信息资源,高度实现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珠江水利信息化的纵深发展。

2、建立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信息系统的现实可行性

2.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了良好基础

由五部(局)共同完成的《规划》已通过联合专家组审查。规划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等原则,通过对已发生的山洪灾害的调查和对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规律;根据山洪灾害的严重程度,划分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山洪灾害提出了监测、通信预警、防灾减灾预案、政策法规和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对重点防治区中的山洪沟、泥石流沟和滑坡的治理、对山洪灾害有影响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措施分别进行了系统规划。这是我国首部防治山洪灾害的专项规划,将为山洪灾害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也将大大推动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待审批后即可付诸执行。珠江流域云南、贵州和广西山丘区面积占其总面积的80%以上,且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地区。

2.2珠江流域地方政府重视并支持

有了全国的总体规划,各省按照国家部署分别编制本地的规划,流域管理机构应在汇总整编各省规划的基础上,从流域整体统一管理的高度形成各流域的规划,建立起流域的山洪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为防治山洪灾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广东省在全省规划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协作密切配合,动员多名技术人员投入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调查和分析研究,分区分类提出防治思路和对策,科学合理安排工程布局;充分利用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深入灾害多发区进行现场勘察,设点进行专题研究,综合分析,科学规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任务。今年洪水过后,省长黄华华主持会议,要求研究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基金,有效防御山体滑坡、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多发区云南省曲靖市,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研究今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降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及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特征,分析今年地质灾害类型,把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情况制作成“防灾明白卡”,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建立全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向有关部门报告灾前、灾情和灾后情况,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提供参考依据。

2.3有现成的技术平台和可借鉴利用的研究成果

为了全面完成《规划》的编制任务,各部门根据负责的业务列专题开展研究工作。其中国土资源部专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是:通过对与山洪有关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诱发因素、监测技术、信息发布技术以及防治经济效益的研究,为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提供技术依据。还有中国气象局关于“山洪灾害防治区域气象监测站网布设原则”、“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等专题研究成果,并提出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降水监测、预报,尽快完善资料上传系统建设,特别是库区雷达资料、土壤湿度等资料的上传等问题。2004年在甘肃省科技厅立项的“甘肃省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研究”重点基金项目,在大量山洪地质灾害有关数据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山洪地质灾害临界雨量、时空分布规律和气象预报模型等的研究分析,将引进开发的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预报结果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初步完成嵌套,首次实现了甘肃省关键天气预报精细到乡镇一级,提供了全省及各主要降水市州地质灾害等级

预报分区图。今年汛期以来天气预报加强预报山洪地质灾害,就需要对重点易发区的山洪灾害和隐患进行普查积累并建立电子信息数据库,实施针对性的预警和监测。开展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调查,作为珠江委强力的技术支撑----珠江设计公司不仅在规划、勘测、设计方面有技术优势,而且有基于GIS软件平台上开发的既实用又先进的“珠江流域重点堤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和经验优势。利用已有的GIS软件平台,加之以上可资借鉴利用的研究成果,就可逐步建立起“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3、实施步骤及方法

3.1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实施

及时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沟通信息,强化技术指导。建立系统工作涉及范围广、技术难点多,需要收集分析研究大量的资料。领导小组要注意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部门已有的工作成果和资源,实现资料和信息共享,为建立系统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确立技术牵头单位,工作组成员单位和各有关专业的专家和成员。工作组要让专家充分发挥知识、技术优势,为建立系统工作当好技术参谋,解答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指导。

3.2技术思路及方法

按照系统理论,从宏观到微观思路操作实施。首先收集分析《规划》资料,重点是珠江流域各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成果,按人为因素对山洪灾害影响的直接性和严重性进行初步分类,初步拟定本项目研究的对象——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其次开展多种手段的人为因素影响调查:(1)应用遥感技术(RS),对初步拟定本项目研究的对象开展不同年份的航卫片解译,了解其多年人为因素影响下地形地貌、河谷形态等的变化趋势,(2)进行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调查,重点复查航卫片解译发现的多年人为因素影响下的地形地貌、河谷形态现状,(3)进行多层次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背景调查、河谷平面地质测绘、河谷典型剖面地质测绘、典型剖面地质勘探、试验等多层次,按照地质灾害分区—分段—初步建立分段地质结构模型—验证并完善模型—为分段评价提供计算参数的思路进行。最后结合社会经济和发展规划,重点调查城乡建设规划与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关系,分析可能发生的“人水不和谐”现象。

3.3建立“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符合管理信息化的主流,满足“河流代言人” 对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进行有效管理的要求。

以已有的1:100万珠江流域电子地图为基础,补充建立各重点山洪灾害的专题数据库和图形(含影像)数据库,进行全流域各重点山洪灾害现状调查,制作全流域各级河流的电子地图和各重点山洪灾害点电子地图,可以实现全流域各重点山洪灾害现状查询及相关问题的分析计算,据此作出山洪灾害预测,并以河流代言人的角度,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结合GPS和RS,开发重点山洪灾害现状监控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完善的“珠江流域重点山洪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网

2、《广东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

3、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技术信息中心

4、《计算机世界华南版》

5、2005年6月3日《半月谈》

11.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一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防御工作成效及经验

省是我国山洪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山地、丘陵、岗地占全省部面积80%,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左右,不同程度的山洪地质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在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过程中,湖南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不断突破防御难题,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前防灾实际,有特色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途径。总的看,由于防御工作方针对头、措施到位,成效显著。,在遭受超强台风“对帕”等天气系统影响下,发生严重山洪地质灾害840多

起,死亡人数仅为近来山洪地质灾害平均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主要经验和作法是:

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湖南省历来十分重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防灾责任制。全省实行省领导包市、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的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指挥体系,为防灾抗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湘西自治州落实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制,形成一名县级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一名乡镇领导、一名村干部、一名看守人员“六捆一”的较为完善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

多措并举,及时预警。初步建成一套“土洋”结合、科学实用的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开通灾害性天气预警手机短信服务,将有防御任务地区包括村干部在内70000多手机号码纳入到气象短信平台,免费发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

由他们利用广播、电话、敲锣、吹哨等方式迅速传递给村民,及时采取避灾措施。7000多个村建立了村级预警系统,每村配备一套高音喇叭、若干面铜锣、若干个高频口哨,有效解决了灾害信息“最后一公里”到户到人问题。

排查隐患,完善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对灾害易发区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目前,全省96个有防御任务的县、1611个乡镇、13396个村都制定了预案,明确预警信号的传递,明确安全转移路线、地点,明确安全区、危险区的范围,明确村组抢险转移骨干和村干部、党员包户制。为切实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还大力组织开展应急实战演练。

以人为本,转移为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防御工作首位,及时转移受灾威胁群众,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据统计,紧急转移人员达132万人次,在

抗御超强台风“圣帕”过程中,组织转移人员万人。7月27日凌晨1时,泸溪县潭溪镇朱雀涧村隐患点看守人员发现山体滑坡迹象,村干部立即安排信号员叫醒熟睡村民,组织487名群众紧急转移。半小时后,特大山体滑坡将村庄掩埋,由于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广泛宣传,强化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常识深入千家万户。制作紧急避灾宣传教育片和宣传图册,通过网络下发各地。开展防御培训“百千万”计划,即省级负责培训全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百名县长,市级负责培训千名乡长,县级负责培训万名村长。

二、存在的问题用薄弱环节

一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全省山洪地质灾害影响区域万平方公里,涉及600多万人,确定较大隐患点7600多处。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在隐患点以外区域也曾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害事故,防不胜防。

二是防灾抗灾基础薄弱。灾害易发区大都位于边远山区,经济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病险工程多,监测站点覆盖面不够,通信和预警手段相对缺乏,抗灾能力弱。

三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限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对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机理认识还不够深,“小尺度、短历时、局地强降雨”预报精度和预见期还不能够满足防灾避灾的需要。

四是基层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

五是预警系统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座谈中,有关部门反映预警系统建设中水利、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资源整合和共享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防灾能力提升。

三、启示与建议

必须立足防灾实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途径。湖南省防御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立足实际,在防灾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注重发我国政治组织方面的优势,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山洪地质灾害的普遍性,严重性,而防灾基础薄弱的情况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扭转,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防灾实际,走有中国特色的灾害防御途径。在指挥调度方面,坚持发挥我国社会制度和组织制度优势,健全防灾抗灾责任体系,确保防灾抗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在灾害预警方面,坚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建设土洋结合的预警系统,有效解决灾害预警信息到户到人的问题;在组织动员方面,坚持采取超常规措施,尽最大努力转移受威胁人员,切实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

必须突出防御重点,狠抓基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山洪地质灾害突发性强、成灾快、预测难的特点决定了其防御重心在基层,主要以乡、村、组、户为防御单位。这就要求必须狠抓基层宣传培训工作,针对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偏低的现实,大力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必须狠抓基层预案体系建设,针对基层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指导县、乡、村制定详实周密、易于操作的预案;必须狠抓基层防御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灾害易发区乡镇、村组防灾组织体系,使基层群测群防体系能迅速有效地发挥作用。

必须强化保障措施,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一要强化科技保障。加强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研究,提高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测预报准确性、精细化程度,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保障。二要强化工程保障。做好灾害易发区工程治理规划,加大对灾害防御工

作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灾毁工程,病险工程以及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夯实工程减灾基础。三要强化协调配合。加强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等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防灾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形成防灾抗灾工作合力。

必须着眼长效机制,积极探索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治本之策。要按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安排的原则,既做好当前灾害防御工作,又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禁止不合理生产、生活方式;既注重眼前利益,又注重长远利益,在考虑群众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基础上,鼓励处于灾害易发区群众搬迁,做到主动避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根本上解决山洪地质灾害威胁问题。到气象短信平台,免费发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由他们利用广播、电话、敲锣、吹哨等方式迅速传递给村民,及时采取避灾措施。7000多个村建立了村级预警系统,每村配备一套高音喇叭、若干面

铜锣、若干个高频口哨,有效解决了灾害信息“最后一公里”到户到人问题。

排查隐患,完善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对灾害易发区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目前,全省96个有防御任务的县、1611个乡镇、13396个村都制定了预案,明确预警信号的传递,明确安全转移路线、地点,明确安全区、危险区的范围,明确村组抢险转移骨干和村干部、党员包户制。为切实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还大力组织开展应急实战演练。

以人为本,转移为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防御工作首位,及时转移受灾威胁群众,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据统计,紧急转移人员达132万人次,在抗御超强台风“圣帕”过程中,组织转移人员万人。7月27日凌晨1时,泸溪县潭溪镇朱雀涧村隐患点看守人员发现山体滑坡迹象,村干部立即安排信号员叫

醒熟睡村民,组织487名群众紧急转移。半小时后,特大山体滑坡将村庄掩埋,由于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广泛宣传,强化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常识深入千家万户。制作紧急避灾宣传教育片和宣传图册,通过网络下发各地。开展防御培训“百千万”计划,即省级负责培训全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百名县长,市级负责培训千名乡长,县级负责培训万名村长。

二、存在的问题用薄弱环节

一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全省山洪地质灾害影响区域万平方公里,涉及600多万人,确定较大隐患点7600多处。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在隐患点以外区域也曾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害事故,防不胜防。

二是防灾抗灾基础薄弱。灾害易发区大都位于边远山区,经济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病险工程多,监测站点覆盖面不够,通信和预警手段相对缺乏,抗灾能力弱。

三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限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对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机理认识还不够深,“小尺度、短历时、局地强降雨”预报精度和预见期还不能够满足防灾避灾的需要。

四是基层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

五是预警系统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座谈中,有关部门反映预警系统建设中水利、国土资源、气象等部门资源整合和共享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防灾能力提升。

三、启示与建议

必须立足防灾实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途径。湖南省防御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立足

上一篇: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下一篇: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其二》原文译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