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手法(共12篇)(共12篇)
1.古典园林的手法 篇一
西方古典园林有哪些主要设计手法?
西方古典园林主要有8 类功能: 生产、装饰观赏、遮荫、游乐、赏玩、空间组织、建筑材料和环境生态,
从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来看, 经历了从装点居住环境, 将自然引入庭院, 使之具有生气, 追求植物的观赏功能; 为了追求凉爽、提高空气湿度, 达到遮荫的目的, 利用植物景观改善环境小气候的功能; 利用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生产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 实现经济功能; 随着修剪技术的成熟, 植物造型作为空间的装饰功能; 随后出现植物作为建筑材料, 利用植物景观代替建筑、墙体、砖石构筑室外空间; 利用植物围合空间和引导方向, 形成框景、透视变化以及当前各国设计师普遍认同的利用植物景观为人类共生的大自然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
2.古典园林的手法 篇二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廊
一、导论
1.文献综述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廊无论是作为连接建筑群的过渡空间还是作为建筑的本身,都伴随整个建筑史、园林史的成长。造园中廊的多变性、灵活性,使之在园林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众多的国内外文献中,谈及园林造园手法的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廊的运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廊的专著以及廊在运用上的理法研究。本次文献综述希望能通过众多文献的逻辑陈列,探究出廊在园林造园方面的规则。
在现当代的园林设计中,廊的运用有时独立存在成为景观小品。纵观众多现代廊的运用不难发现,不是形式千篇一律就是破坏视觉美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生搬硬套的照抄方式其实是割断了廊本身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孤立而自我的看待廊的作用。园廊的运用有着适合我国本土传统文化与园林艺术的优良经验,对于园林设计或者建筑设计有着借鉴作用。
2.涉及范围及基本概念
《辞海》中解释廊是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屋盖的过道。《园冶》中将廊解释为“庑出一步”庑指的是厅堂屋檐周围的走廊。由此可见,在现代汉语中,檐廊与独立廊都属于“廊”的概念范围。本文按《园冶》中廊的范畴,只涉及独立的廊。文章的侧重是造园手法,即在建造目的和视觉效果上具有园林功能和特色的廊,本文简称园廊。另外,本文中的文献以时间顺序对廊经行研究,不涉及东西方园廊的对比。
二、廊的发展与运用
1.廊的概念发展
中国的文字符号是整个中国文化长河的载体,有着延续性和传承性。象形字随着文化的传承和更迭丰富着本身的内容和含义。汉字“廊”中的“郎”表示读音,“广”则表示意义,形象。“广”字的本义是靠近山崖而作成的房子,如:“开廊架崖广。”(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象屋墙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
古汉语中“廊”是建筑物的名称。“廊”的定义可以指代“屋、墙以及连接两个空间的廊”《说文新附》解释为“东西序”其实指的是廊是具有辅助性以及从属性的建筑物。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解释为“屋垂谓之宇,宇下谓之庑,步檐谓之廊”明代计成的《园冶》“廊者,庑出一步也”这里充分说明了檐廊与独立廊的区别。现代汉语对廊的解释,传承、总结了古代对廊的解释并且结合现代建筑的特点,对廊的定义进行丰富和修改。《现代汉语词典》“廊子,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过道”《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国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
综合古代与现代汉语词义来看,廊的概念是指有屋盖的道路,是以建筑形式呈现的道路,同时也是有着道路功能的建筑形式。
2.廊的相关研究及现状
廊的形态多变在园林建筑群乃至整个园林景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尚存于世的关于廊的园林实例和遗址主要是明清两代遗留,其他时期的廊甚至是园林建筑绝大多数只存在于历史文献中。
(1)廊的起源与发展
在现有的遗址和文献中最早出现的独立廊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的西毫的宫殿遗址。西毫是商朝都城皇宫的所在地,在进一万平方米的夯土台上有回廊环绕。廊顶覆盖茅草,廊柱采用树枝的形式。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和劳动力的发展,开始建造庞大的宫苑建筑群。廊在此时已经广泛出现在建筑组群当中,起着联系各个建筑单体的作用。秦咸阳宫殿遗址出现大量的回廊环绕,并且由回廊把不同使用功能内的建筑组合在一起。
隋唐时期,建筑组群的规模更加大,有着完整的次序。同时唐代后逐渐形成“回廊制度”。其主要形式为在大型的建筑群中,回廊式的庭院把建筑群中主要的殿阁用廊围合起来,廊就成为既围又通的阻隔空间的建筑。执政中心为了追求宏伟的气魄,主体宫殿常常与周围次要、低矮建筑用廊相连,更有使廊悬架在建筑间的情况。从唐代华清宫复原图中,廊将整个山体中的建筑围合、联系起来。
宋元时期的建筑趋向多进院格局,建筑组群布局中两座大殿之间,用廊连线,形成“工”字形。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平江府城图》中官僚居住的建筑群使用廊连接成为工字平面。
明清时期,大多数现存的古代建筑群都发于这个时期。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还是寺观园林都属于全盛时期。私家园林蔚然成风,《苏州府志》中记载了明代园林有271出,清代有130多处。保存至今的有: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怡园等。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意境影响下,廊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北京颐和园叠落爬山廊、怡园的复廊等形式。
(2)廊的研究现状
专著文献中廊的研究以园林史的部分章节内容存在,在目前的论文文献中廊的研究涉及园林史、公共场所可坐空间、风景园林建筑、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表现、园林建筑中的历史文化蕴含等方面。
形态研究方面,将廊分为平面类型、剖面类型、尺度类型、端点处理、文化背景等方面。吴琅和华晓宁在《蹑山落水自蜿蜒——苏州园林中廊的形态和作用》中讲这种形态细分为平面类型的:直廊、折廊和曲廊。之中不依附于建筑物而存在的称之为游廊;与地形结合的类型分为:平地建廊、爬上廊、水廊;廊的剖立面类型分为:单面空廊、双面空廊和两侧均封闭的走廊;尺度分类上将宽高比例大的分为有较强导向性的廊,宽高比例小的双面空廊分为可以产生空间界定感。
意境与空间划分研究方面,因廊的曲、直使游览者产生园景无限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平廊的位置,引导游园人按设计者意图行于园中同时也是对游园之人行为的抑制。园主推崇自然,但是因园廊的划分,将原来的自然景观凝聚其精华。形式轻松却精神是高度统一,有着“师法自然、道法自然”的人文景观。
廊在当下建筑中只剩下单一的使用功能,属于联系空间的附属建筑物。单一的使用功能造成的就是古典园林的审美缺失,人文景观的缺失。在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中建筑师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校舍外墙上运用了连廊。起到装饰立面作用的同时为校舍使用者提供观景和思考的空间,继承了一定的造园手法。这种特例还只是在相关院校中的尝试,并没有形成广泛普及的空间审美。
三、小结
廊在园林中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中国传统的人文特征的。目前我国的建筑理论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系统的影响又因文化的自信缺失导致目前的建筑、景观等设计实力往往无法相对完整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廊因其建筑群中的从属地位,常常被忽视研究。园廊是虚实空间的重要连接部分,更是园林中的“瑰宝”,这块“瑰宝”应终被众人所发现。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园冶[M].城市建设出版社,1956.
3.古典园林的手法 篇三
关键词:古代园林 造园手法 现代园林 应用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园林建设就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造林手法如何应用到现代园林建设中,是现代园林建设者不断探索的地方。
1 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我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的分类特色,不同朝代的园林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1.1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所设计和建造的园林,是供古代帝王休憩和享乐的场所,比如说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这些皇家园林的特点就是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等。因为古代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建设都要能够凸显皇权的象征。这些庞大的园林设计对施工的要求相对较高。其建设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二是在园林建设中采用园中套园的建设手法,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三是比较重视富丽多彩的华丽色彩的运用;四是设计和建造的意境深远,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多为文人骚客,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1.2 私家园林 私人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园林主要是封建皇室宗亲、官吏以及富商等休憩和娱乐的场所。这些园林的特点是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做布置,外表设计的是淡雅素净。私家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凸显了游乐与居住紧密相结合的双重功能,古人常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把在优美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的生活方式称为“居”。
1.3 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古代园林发展史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寺庙园林的发展主要是受封建迷信思想所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从园林的建设上来说,它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狭隘的佛教寺院和道教所建设的园林,而是它还包含所有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下所设立的园林。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佛教和道教园林寺庙外,祖宗崇拜下所建立的古代名人贤士的居所或者民族英雄纪念的祠堂等,都是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2.1 因地制宜的园林建造手法 因地制宜是我古典园林建设中最常用的园林建设手法,在《园冶》中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由此可见,在我国古典园林建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建造场地,场地的选择一般都是根据造园林者的需求来选择的,场地选择合适后,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布局都要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特征,随形就势,宜山则山,宜水则水,顺应场地的特点而建造。
2.2 师法自然的园林建造手法 师法自然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重要手法,在《园冶》相地篇:“园地惟山林最盛,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在我国古典的园林建造中比较崇尚师法自然,想要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我国古代园林的建造都力求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艺术提练和加工,在有所限制的空间中设计山水的布局,建造出田园园林的景观。
2.3 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建造手法 诗情画意的建造手法是我国古典园林建造的有一独特性的园林建造手法。在我国古代能够建造起园林的绝大多数都是文人骚客,这些文人骚客平时就是热爱于山水,深受山水诗画的影响,在他们的园林设计和建造中常常会体现自然界中的山和水的布局,即使没有原有自然界实实在在的山和水,在园林结构设计中也会建造一些假山假水。建造一些奇山怪石和茂盛的树林和清澈的山泉以及一些瀑布是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基本设计素材。园林中设计诗画的意境是园林建造者的基本要求,造园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抱负等方面的园林意境。
2.4 巧于借因的古典园林建造手法 巧于借因主要是指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善于运用借景的手法,突破园林建设的固有局限,把园林之境借为所用的一种园林建造手法。《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巧于因借,就是要充分“借”用周围的一切有利因素,扩大视野范围,增强空间层次感。这种借景的园林建造手法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园林设计手法之一,在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典著名的园林建设常常会采用借景的手法来凸现自我园林的审美意境。
3 我国古典园林建造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建造手法与现代社会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联系性。现代社会人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因此,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对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3.1 实地勘察、细致分析 园林建设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对选择场地的勘察,并对勘察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而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现代园林设计和建造的目标就是对凸现园林建设与自然、人文的和谐结合。任何场地的选择都具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时代的精神内涵,园林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一方面需要展现场地所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另一方面还需要展现所出地区的人文特性和精神文化特征,只有因地制宜,实地勘察。精心分析才能够把握园林设计的整体特性。无论多么完美的设计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五木之本,闭门造车式的园林设计已经被时代所舍弃,古典的园林设计手法最强调的是和谐,因地制宜等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还是必须用的方法。只有进行实地的勘察、精心地分析,充分利用场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当地的人文精神特性,才能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独特的园林。
3.2 精心设计,生态自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对于住宅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居住小区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园林风格设计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规划设计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现代小区生活空间,小区中的园林设计对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在环节人们的生活压力,疏散心情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要力求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注重模仿自然界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现自然美。
3.3 采取借景的古典园林建造手法 我国古典园林建设虽然建造在封闭的空间内,但是并不局限于园林建造的边界,常常是以场地的选择和视觉为设计视角,通过巧妙地借景的手法来设计一个极富有审美意境也富有人文意境的古典园林。巧于借因主要是指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善于运用借景的手法,突破园林建设的固有局限,把园林之境借为所用的一种园林建造手法。现代园林建设比较追求景观的独有规划,一般都是将园林建设放在整个城市建设的规划中来设计,城市园林建设的理念主要是强调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独立生存,园林的建设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日常生活休闲的需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现代园林的建设可以采取一些借景的手法来设计,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米敏,黄小飞.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2011(5):54-57.
[2]毕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艺术特色[J].贺州学院学报,2010(5):70-72.
[3]屠苏莉,范泉兴.园林意境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J].中国园林,2004(2):58-60.
[4]周研.中国传统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空间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10);52-54.
[5]潘震.古代园林开敞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8):201-202.
4.古典园林的手法 篇四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侧面描写———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也是化静为动(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5)正面描写———光影、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7)正面描写——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是既简洁,又传神。如:《江中口占》》荒江鸥浪远,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过,凭舷风满衣。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还有象征,如《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既指眼前景又象征大唐的衰落。可以乐景写哀情,它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古代诗歌抒情方法
(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这类借景抒情的诗作中有一类“触景生情”的,特别富有情趣。王昌龄的《闺怨》即为代表作品。“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
(三)叙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
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
古诗中还有一些叙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来,就要去打门前树上的黄莺儿;为什么呢?原来是不想让它在枝上啼叫;黄莺的声音很动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什么梦这么甜美?原来是梦见了在辽西从军的丈夫相会,难怪要去打那黄莺儿了。四句诗,一句一层意思,而且是用了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思妇的极度失望、烦闷的心理活现纸上,可谓是极尽曲折之妙。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5.古典园林的手法 篇五
【教学目标】
1.明确修辞手法。2.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3.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难】
【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修辞手法。涉及的范围一般在《考试大纲》里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之内。第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第三,篇章结构。“修辞手法” 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所以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学生们普遍热爱语文,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考虑到高考的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学生回答,明确分别使用了对偶、比喻、夸张、比拟的修辞手法。(设计意图)自然引入课题,同时明确考查频率最高的几种修辞格。
三、实体演练 精讲高考试题(2008四川非延考区,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毛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 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做。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⑴从归隐的角度看,这首元散曲些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生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向往中的隐逸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⑵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做赏析。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设计意图)细致分析高考真题,让学生明确修辞手法怎样考。评分标准是什么。2.总结赏析修辞三步法。①揭示修辞手法。②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结合句意理解)。③主旨情感及表达效果。(设计意图)总结规律,使学生在做题时有章可循。
三、沙场练兵 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⑴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⑵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理性认识。将上面总结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⑴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①比喻,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每答出一种修辞手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 四句为例的,也可给一分)⑵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是动态。(设计意图)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明确规范答题。
四、小结本课 重申答题步骤。(设计意图)明确本课重点,对学生的规范答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课后训练 :优化设计教材诗歌鉴赏修辞使用
6.古典园林的手法 篇六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继承
DOI:10.14051/j.cnki.xdyy.2015.24.102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充分融入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人文思想内涵,也能够让园林景观具有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艺术内涵。我国园林景观事业近年来对古典园林设计精华予以充分地继承和吸收,打造出具有典型中国古典特色的现代化园林景观。文章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进行探讨。
1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特点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形成较为独特的乡土景观。在历史漫长的古代,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文人墨客,都对审美有着较高的要求,都会在设计居住环境时将艺术文化应用其中,以便能够打造出更加宜人居住的优美环境。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充分考虑到光线、气候、温度等一系列因素,无论是布置亭台楼阁,还是种植植被,亦或者布局园林结构都对其予以考虑,除此之外,还将园林内的景观环境与外界的景观环境予以有机结合,让人们在对优美的园林景观进行欣赏的同时,也能够与大自然实现亲密接触。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还较为重视空间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法,努力做到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起来,以此来打造出独特的个性化功能空间。例如扬州个园就是扬州古典园林中最具艺术价值、最富盛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园林,集中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2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天人合一”的古典造园思想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极为推崇顺应自然的发展让园林设计与大自然进行有机融合,园林设计效果务必达到“天人合一”,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予以关注的重点,从目前来看,虽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足够重视自然的生态环境,这样一来,就造成较多生态资源浪费。
2.2古典园林中意境创造思想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特别希望“用有限的土地面积来营造出无限意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合理布局景色。例如北京颐和园在自身建筑的独特性基础上巧借玉泉山的美景,让二者相映成辉,一起将颐和园的整体美观体现出来。又如扬州个园的面积虽不大,但一处一景,将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特别是个园的叠石艺术让人叹为观止,个园利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堆叠4种不同的石料(宜石、笋石、黄石、湖石)来营造出“春、夏、秋、冬”4景,表达出“冬山宜居”“、春山宜游”“、秋山宜登”、“夏山宜看”4种截然不同的诗情画意,最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2.3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的应用
由于受到城市人口增加、大气污染、用地日益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用地面积也较小,应用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于空间变化往往要求既统一又多样,那么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层次变化的特点,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感,打造出现代、立体、多样的园林景观空间。
3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继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文化正在遭受多元化文化思想的冲击,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底蕴也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无论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还是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都能够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许多思考、许多借鉴。从目前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多地受到西方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影响,虽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个性,但缺乏内涵,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内心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和感受,必然不利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务必要继承发展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营造出具有适宜居住和较强观赏性的景观作品。这既是对中国历史传统的继承,也能够让打造出来的园林作品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更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4结语
总之,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务必要基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借鉴和学习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创造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7.古典园林的手法 篇七
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千年的发展, 在滨水景观理水意境的营造方面, 形成了许多的理论手法, 对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有参考价值。水与园林其他元素和谐共融, 虚实与动静灵活组织,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也孕育其中, 天人合一, 风水和意境美的诠释[1]。现代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可借鉴园林设计手法与意境美的塑造, 使滨水空间人性化, 亲近生活, 营造出诗意化的空间。中国古典园林受哲学思想影响, 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中国传统美学艺术创作中, 着重表达诗意与情感诉求, 而园林的空间追求形似求神似, 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讲究“致用利人”“因地制宜”, 不同的环境与历史时期会造就风格各异的园林[2] (见图1) 。
2 水体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是重要组成元素, 在理水手法上对水色、水形、动静的营造上, 无不表现了建筑师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对于水的设计不是单纯模仿自然, 是对水体经过提炼抽象再现等手法表达。以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设计值得借鉴的点, 希望对今后滨水景观项目设计有一定的启发。
2.1 水体形态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形态可分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的水体用在大型的园林之中时水面开阔, 通常在岛与陆地之外环绕自然水体, 有种发散与分离的趋势。典型的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而在中小型园林中采用集中式的水面会给人一种宁静开阔之感。整个园林的中心是水池, 建筑群在四周环绕, 营造出内聚向心的布局, 使得在有限的小空间中产生开阔的感觉, 尤其使用在小庭院之中。水面多用不规整形态, 例如上海的豫园, 苏州的网师园 (见图2) 。分散式的水体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 将水体分成几小块, 产生出似分离又连续之感。随着水体的变化在水面狭小的水流处有连通作用, 在水面宽阔之处可以设计山石或亭台水榭形成彼此相对独立的空间。各空间既独立又有联系, 有一种浓浓的水乡氛围。典型的有苏州的拙政园 (见图3) 。
2.2 水源去流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源通常藏在幽深之处, 布置小桥来增强空间的深远感。具体手法上可以布置景观层次丰富的水口, 设计水门让水源更幽深。水道通常顺着水边蜿蜒流转, 期间可以用滨水建筑、假山植物点缀渲染氛围。水尾设计手法上可以通过水面收放成狭窄, 把主体水体划分成两个区域, 架设桥梁于分段之上增加景深, 也可以布置水榭作为水流结尾, 平台外挑出水面, 水消隐于水榭底部, 无尽头之感[3] (见图4) 。
2.3 空间序列
中国古典园林如同一幅自然山水长卷轴, 有着连续变化、多空间视线的特点[4]。在园林景观空间序列之中, 连接多处景点, 布置开端, 引导性空间到高潮空间, 转折空间, 再到最后的序列的尾声。内部空间一般划分出不同大小的院落, 有丰富的层次, 根据对空间联系和分段的关系设计, 表达出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空间渗透能使空间院墙、景廊等与自然山水景物和谐共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苏州的留园, 空间序列组织重点在于通过疏密、大小、开闭、渗透、延伸等手段, 创造出多变的空间格局, 让抑扬顿挫的节奏表达出来。
3 滨水建筑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滨水建筑总体布局生动灵活, 造型别致灵气, 在整体造园空间中有着画龙点睛之笔。滨水建筑与水的结合方式有三种, 建筑浮于水面当作观景点, 建筑周围环绕水体, 水体中点缀建筑起到点景效果。建筑空间多为流动开放式, 一般设计漏窗、门洞、连廊等增强建筑内与外界环境的联系。这种布局可以使园林内各建筑与自然景观间互相独立又有联系, 形成统一的整体。滨水建筑根据造型功能可分成以下五种:1) 堂馆, 作为园林中构成的主体建筑, 形态规矩方正, 大体量, 一般坐北朝南布置在园林中重要突出位置。四面通透, 有回廊环绕, 廊下布置座椅供人休憩。2) 楼阁, 有着高大的造型, 多布置在园林边界区域, 因而在园林中引人注目。造型沉稳大方, 多设计对景, 一起形成整体的构图中心。3) 亭子,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点景建筑, 布局更是灵活多样, 结构简单但造型生动别致, 还可以供游客休憩观景。4) 水榭, 体量通常小巧, 造型轻盈, 布置的位置与形态会因周围的环境不同而呈现多种造型。一般临水与花海而建造, 并设计美人靠凭栏赏景。舫, 似船形的建筑, 多建造在水畔, 是临水观景的最佳地方。5) 游廊,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游廊因线性的空间特点, 有着引导性, 能串联起景点的功能, 随着边界与山形自然蜿蜒变化, 通过组织排列让景观序列逐渐展示。景廊不仅能引导游客行走路线, 划分景观空间, 还能提供遮风避雨的空间[5] (见图5) 。
4 山石植物空间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重要元素山石, 山石形态各异, 组织空间包罗万象, 可游可观。“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正是对此的最好诠释, 在游山过程中, 感受空间层次不断变化, 乐趣无穷。在私家园林中, 小空间中展示的山体层次, 峰谷等多选用容易叠造的组织, 也能展示山石原貌, 在山石中间隙种植各种植物, 用于地形风貌的营造。通过地形的起伏不断, 以山为骨架, 高差变化也起到了划分竖向空间, 引导的作用, 利用竖向连续的变化, 使空间有分有合, 增强整个园林的空间深度与曲折之感。此外, 山体空间自身优美的轮廓线, 与作为背景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天际轮廓线, 给游客带来更深的观景体验 (见图6)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种植梅兰竹菊, 寄予了美好吉祥的愿景。植物空间的设计与地形建筑相结合, 烘托主体建筑与点景的作用。植物表现出园林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 与园林建筑、山石和水体相结合时都呈现出自然姿态, 层次丰富的植物群体。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有乔木、水生、灌木、草本等, 是一群不断生长变化的构景元素。随着一年四季及气候产生丰富的变化, 结合不同植株的高度特色, 可以营造出多变的景观层次。植物的配置应遵循因地制宜, 大空间多运用乔木, 与山体建筑等大体量一起构图, 增加景深, 而小空间多为近观景, 所以需要种植姿态好, 色香美的植物, 烘托画面感 (见图7) 。
5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空间设计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对水体空间形态表达上有很高的造诣, 可以学习借鉴其形态结构, 水体塑造, 深浅颜色变化等造景手法, 在功能上可以加强亲水性的设计[6]。建筑空间构筑方面, 利用古典园林建筑的简化与抽象提炼, 运用多种新材料技术手段, 设计现代景观中的建筑, 建筑在功能上应具有开放与公共性, 供人们休憩与停留。在山体空间方面, 能对现代地形塑造有创新指导意义, 模仿抽象自然的山体空间, 表达出丰富空间特征, 虚实变化产生光影效果。山石重叠与蜿蜒的景观步道灵活组织, 并设计平台和亭在不同高度用于休憩与观景。在植物空间设计中, 学习植物对园林空间的连接、划分、围合的空间构成与造景作用。
6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文化、艺术经验的沉淀产物, 表现了对理想的生活空间的追求。现代滨水景观的营造需基于传统并进行创作, 从造园手法出发, 分析园林空间, 充分了解现代社会大众的需求, 让传统的造园理念能不断的继承与发扬。本论文首先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从水体空间、滨水建筑空间、山石植物空间方面阐述。基于以上分析总结提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空间的设计启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滨水空间设计带给园林空间生机和活力, 因此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对园林发展都有着关键作用, 比如为游客及市民带来更多活动空间, 为城市旅游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对园林建筑滨水空间的营造, 不但满足现代人的休憩需求, 促进旅游业发展, 提升城市形象, 突显当地文化内涵, 还能延续生态环境空间。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与分析, 对未来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在新开发或改造的滨水建筑或景观项目应该首先对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调研, 充分结合地域特色找到最适宜的模式, 保护自然环境, 尽可能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2) 对滨水景观空间塑造上应遵循“因天材就地利”的原则, 让滨水建筑和水体有机结合, 两者相得益彰, 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意境。3) 滨水景观空间设计不是一个平面化的设计过程, 而是多维空间演变设计过程, 需要从滨水空间竖向设计, 景观视线通廊塑造, 空间序列上着重考虑。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 对古典园林水体空间、滨水建筑空间、山石植物空间的造园手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总结了现代景观空间值得借鉴的设计思路, 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造园理念。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园,空间,水体,植物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3]刘丽.试论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景观[J].现代园艺, 2013 (4) :148.
[4]陈明明.江南传统公共园林理水艺术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5]陈笑音.旅游小镇滨水空间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6]刘海燕.探析苏州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与手法[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6) :136-138.
8.古典诗词中虚实手法的鉴赏 篇八
文学中的虚实,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进行鉴赏?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肤浅的探讨。
一、古典诗词中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李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人感悟到的是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抒理的写法。
以上两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古典诗词中虚实与烘托的关系
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时正面描写景物的特征即可以传神,但当有的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例如古人写女人美貌,常说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虽然没有对其美貌作正面的描写,但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从而达到审美的体验。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
又如《琵琶行》,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再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自己与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谊(虚),在以上这些诗句中,虚实是从景物隐显的角度而言的,显者为实,隐者为虚。而烘托则是从景物主次、表意目的的角度而言的。
三、古典诗词中虚实与比喻的关系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诗人经常用这种手法,通过对具体景物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抽象的感情。
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词人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
这种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以上虚实结合的三种类型在诗词中的作用与虚实手法在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作用是相同的。但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虚和实的关系在其中还常常有特殊的体现。
9.日本古典园林及现代园林小品 篇九
本庭园尤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在创作风格上一追求自然为主,庭院中诸多构景物均亦有其独到的意义。日本庭园自公元300年产生至今一直或多或少的将本民族揉入其中,如今已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庭院文化。日本庭园都有一个主题,即立意,造园师通过立意将园林诸景赋予非凡的意义,以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
本园林不同时期有着同的表现风格,根据日本的发展历史可将日本园林的发展归为四个主要时期即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近代园林。我最喜欢的枯山水园林和茶庭便诞生在中世园林的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而我最喜欢的两位日本文学大家清少纳言和紫式部则诞生在比南北朝时代早大约500年前的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期间还出现了许多其他诸如《竹取物语》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说平安时代是一个文化非常繁盛的时代。而与此间的政治斗争却将日本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武士集团争权,导致幕府产生,皇权旁落。日本园林也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开始了大和化。同样受战争的影响使日本在不久之后的中世期禅宗广泛传播。也正是这种使人们在乱世之中求得一丝安宁的精神之地的禅宗思想使日本产生了以石组为中心的写意式山水园,枯山水是其中的典例之一。在近世的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茶庭和枯山水有了长足的发展。而近代的平成时代是日本后现代建筑和造园的时代。日本造园家把传统精髓进一步整合到园林之中,形成日式的现代园林,深受世界建筑家的好评。
枯山水庭园的产生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一、禅宗思想的影响
禅宗思想从中国传入日本大约是在日本的镰仓时代,但禅宗思想真正对造园产生
影响是在日本室町时代初期。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庭园的形态逐渐抽象画,构
园要素也逐渐减少,造园师只用最简单的元素来营造丰富的现实。
二、水墨山水画的影响
日本绘画也同样受禅宗的影响,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泼墨山水风格。室町时代,成为绘画主流的山水画构图特征和表现手法逐渐融入到庭园之中。
三、政治经济的影响
当时的政治者由于政治上的失利和经济上的窘迫,不能够像从前那样将大型的山
水引入到庭园之中,因此积极支持造园师采用象征的手法来营造自然的风景,同
时也希望藉此向人们传递禅宗思想。
构成枯山水的主要元素有白砂,苔藓,型木和山石组合。根据其构成元素的不同枯山水主要分为以下四类,每一类的变现风格均十分独特,但都离不开禅宗的静、寂,虚无的思想。
一、石庭
纯粹采用一种元素的庭园形式,多以石或砂为材料,用以表现枯流、枯泷及砂滩。
二、苔庭
运用青苔使庭园表现出古老、枯寂;同时也与白砂形成对比,表现生命。
三、型木(型篱)式枯山水
四、书画式枯山水
10.中西古典园林教案 篇十
庆云一中
孟繁华
2011年3月
中西古典园林
一、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的内容与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联系较为密切,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可能有少数的学生曾经去某个园林旅游过,即便没有去的同学也到过本地的小型公园,所以本课和现实结合讲解,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鉴赏中西古典园林,用比较的方法了解中西园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手法,提高对古典园林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中西自然观的不同,在园林艺术的鉴赏过程中窥见他们背后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重点学习中国私家园林的造园思想和造园手法,深切体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主要知识点:
1、中国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2、中西园林艺术手法的基本区别。
3、了解中国园林的一二件作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中西园林的形式特点及造园观念,理解“天然图画”与“人力穿凿”的含义,提高对祖国优秀园林艺术传统的理解。
2、难点:领会中西古典园林艺术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文化的差异。
(四)教学方法:利用图片、课件等各种媒体,通过讲解,引领学生欣赏、思考、感悟、享受。
(五)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欣赏几幅学生所熟悉的本地园林图片。
这些图片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你平时的时候可能没有仔细的品味过。
所以吗,美的东西我们可一定要仔细品味呀!下面我们一起步入中西古典园林园林,去感受它们如画的美景。(板书:中国古典园林)
(二)讲授新课 :(总35分钟)
根据开始展示的图片,请同学思考、回答:园林由哪些元素组成?用几个词、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园林。
生答。师总结:(1分钟)什么是园林?(2分钟)(板书)生根据课本回答,师补充。
1、中国古典园林(总23分钟)(板书)
中国的园林很多,而且园林艺术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
提问:同学们能列举一些中国古典园林吗?
生答,师补充。有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香山公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这些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伴随课件展示。)(1分钟)
⑴ 皇家园林:(总9分钟)(板书)
课件展示并讲解颐和园,伴有师生互动。(侧重)(6分钟)
要求学生总结,皇家园林的特点:宏大而华丽的皇家气魄,所谓“移天缩地在君怀”。(1分钟)
⑵ 私家园林:(总17分钟,重点。)(板书)
课件展示并讲解留园(简略)(5分钟)
课件展示并讲解拙政园(侧重)同时要求学生感受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7分钟)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中国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2分钟)魏晋以来,文人追求隐居、田园的生活,从繁华中挣脱出来,寄情山水,也正是因为向往“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意”的生活,江南宅院多由士大夫阶层参与甚至独立设计,崇尚自然,再现山水。到了明代,有很多园艺师本身就是画家出身,受他们影响下的园林艺术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可谓“优雅画境家山林,丰富玲珑别洞天。”
中国的艺术都讲究“境”,诗有诗“境”、画有画“境”、曲有曲“境”····这个“境”便是“意境”。园林艺术作为各种艺术的综合体,“意境”尤为重要,它可以看作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而这个最高境界又是精神的寄托和理想的家园。
启发学生总结私家园林的特点。师适当的补充。(3分钟)
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精华。由于面积较小,私家园林建筑具有独到的布局特点。a、b、c、d、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以小见大、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造园手法。
师法自然山水的形象,尽量不露人工的痕迹,又能体现出自然山水神韵的造园思想。设计精巧的建筑有着 “画龙点睛”之笔,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境界。
内涵丰富——营造有文化品味的审美意境:如拙政园(中国私家园林之最)与谁同坐轩、留听阁。
以上是本课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下面继续欣赏西方古典园林,希望通过对比,大家能够对中国古典园林有更深刻的认识。
⑴文艺复兴的意大利(2分钟)课件展示。师作简单介绍。
⑵古典主义的法国(4分钟)
a、造园思想:自然美不是最美的,必须经过人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b、造园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件展示。师作简单介绍。
请同学们思考:与中国造园手法相比较,西方园林主要有哪些特点? 生答,老师补充。(1分钟)
(三)小结:(2分钟)
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亭阁临水、曲廊古木,人工与天工浑然一体;法国和意大利的古典园林,林木丰茂、径直坛正,是秩序井然的人造园林图画。
(四)作业:(1分钟)
结合本课内容,给我们新校园或我们周围的环境提一点建设性意见。讨论与探究: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园林设计者,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造型要素实现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想?
11.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篇十一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风格意义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087—02
中国园林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这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础。在植被、水体、建筑位置等方面注重对园林的小气候条件的改善,目的是为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山石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风景式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风格特点。建造园林所用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重在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将自然中存在的山、水、石、花草等元素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美感加以提炼和微缩收纳至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其目的是为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这些对现代园林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风景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在中国园林的缓慢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中国园林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具体说来,中国园林特点主要为以下四点。:
1.1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设计者寓情于景,同时园林中的景色也体现着人文情怀。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的水体、错落的山体、迂回的园路、参差的山石、幽奇之岩洞构成一个被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是将自然界的景物集中荟萃在一处。
1.2 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1.3 浓郁的诗情画意
园林设计中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情趣,而有些园林的设计者就是由画家直接担当的,在对园林的空间布局、植被设置、山石堆叠上,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审美特征。此外,园林中楹联、匾额中的书法作品也是与这种审美情趣相一致的。石谈及楹联、匾额及对景色园区的命名等等也都体现着深厚文学底蕴,同时也对园景起到了点睛作用。这些综合的表现形式流露出的是浓郁的诗情画意,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1.4 深邃高雅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通过人工的方法营造了一个适宜居住的环境,还在园林设计中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内涵通过视觉与文学等形式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让身处其中的欣赏者不仅满足了视觉感官上美的享受,还在欣赏过后在心灵与精神上受到激发,产生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深层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的上述特征正是通过设计者将设计思想经由园林构造中所有涉及的这些视觉要素,在局部细节到整体的安排中遵循一定的审美思想和人文背景下体现出来的。
2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中每个单独的园林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很多组成要素,而且每个园林根据园主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兴趣爱好在园林设置组成要素中都会有所侧重。但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中,普遍包括建筑、山石、水体、动植物。在构园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要素采用的手段也不尽相同。而我们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这些构园要素是为了在现代环境景观的设计中更好的借鉴、利用。
2.1 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的因地制宜,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讲的是建筑与园景的整体配合关系。另—方面,说的是植物与山石等作为点缀的细节要注意与建筑内外部位置的经营一致。在中国园林中,建筑的特点是散点式分布。建筑本身并不作为整个园林中的主体物和构图中心。建筑除满足休息、居住、娱乐的基本功能外,要与园林的整体相互穿插、交融,使建筑在风景园林中不显得突兀。这就要在园景的布置中服从整体需要,使建筑与园林中的山石水体互相映衬。此外,中国园林的设计中很多采用借景的手法,无论是象岳麓书院中近借窗前的几杆翠竹还是如同拙政园远借北塔寺景色,这些都是应当在园林的设计中考虑的因素,只有因地制宜、借的巧妙才能体现出设计者的妙思。
2.2 庭园理水
中国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正是有水的存在才使得园林得水而活。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也使得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而对现代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学习水体布局是为了要学习传统园林中水面开合有序、大小曲折变化的特点。水中增加小岛,同时结合植物与地形布局,能够丰富园林的空间层次。另外,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要讲究动静变化,古典园林在水池中或池塘沿岸栽种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在水中放养鱼类,都是为了增加整个园区内各个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做到动静结合,处处成景。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多是利用一些高科技手段,把自然界中水最有活力的形态凝固起来,展示在人们面前。比如一些喷泉、涌泉、溪流的设计应用,就能给现代的环境景观设计增加不少灵气。
2.3 步移景异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上讲究步移景异。这是由于园林本身占地面积有限,若要在其中构建如同自然的山水景色,比较困难。而且,平直的空间分割容易造成景色尽收眼底的弊端,降低了中国传统美学中追求的“曲径通幽”的视觉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要在园林的地理环境设计中找到突破点,即通过人工改造地势的高低起伏,加上对山石、植被的精心布置。而相对现代的环境景观设计,对于一些在空间上比较有局限性的景观如何做到以小见大,向人们更好地展示景观,是设计上首要考虑的问题。可供参考的一种解决方法是为在设计过程中突出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将景观中的焦点性景点作为道路变化的对景,道路线性的曲折变化紧密结合这些能够吸引人们视线的对景景观展开。这样的处理手法—方面可以丰富环境景观的空间的层次变化,另一面很好地保证了园区内的各个景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组成部分所形成的完整性。
nlc202309040923
2.4 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的精巧性在于常将遵循画理诗情目的与景观中建筑物的布置融合在一起考虑。植物还常常被人赋花木以人性,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许多植物的品格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并寄托了人类美好的愿望。例如牡丹的雍容富贵、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梅花的坚强高洁、竹子的虚心有节等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在传统中具有美好寓意的植物,比如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紫薇代表家庭和睦,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以,现代的景观设计中针对植物的配置要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多赋草木以情趣。同时熟悉身边唾手可得的植被特性,将生活中常见的野草、具有乡土特征的树木、植被重新赋予新的特征,这样才能使人们更乐于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热爱自然;也能让我们的作品更有人情味道。
园林是人与自然的结晶。对现代人来讲,由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个能够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环境就显得弥足珍贵,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人心灵的渴望。园林作品应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韵,才能与人们心中的美很好地交流,产生共鸣,陶冶情操。中华民族有落叶归根,尊重祖先的习惯,注重文化上的继承和文脉上的延续。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方法也更易取得成功。中国古典园林的博大精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研究明了的,她是现代环境景观设计者学习的宝藏。
3 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中国园林是自然风景类园林,从建园的设计思想角度分析,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而且对于园林设计的水平高低也是以是否“宛若天成”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在感受其自然之美之后,将山石、水体和植物的美浓缩、提炼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造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与古典园林设计者相比我们现在能在比过去优越得多的条件下去感知和认识自然,也能利用现代声、光、电等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展现自然之美。古典园林注重四时得节,也就是将大干世界的万千景象,例如日月光影、山形水貌、绿植树木、春花冬雪等视作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加以充分利用,结合建筑形成蕴含一定意境的园林景观。所以,设计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自己的审美水平就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正的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进而总结提炼这些素材中的美的本质,并将他们独特的美感运用到设计作品中。
师法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体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炼抽象后再利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受众的过程。师法自然的具体方法不同,从设计思路上看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自然中的景观特点以增强其视觉效果,比如景观中常见的喷泉的设计。它们在自然界比较少见,但却能体会到它们源于自然的神韵。第二点就是在现代新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使人类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者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中国园林崇尚“自然”源于中国的古代文人往往将自我情感通过对山水的描摹、吟咏抒发出来。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不仅是文人墨客以景抒怀的载体,也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我们学习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构园要素,是为了把从中吸取的有用的观点、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现代的景观设计之中。但是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也不能盲目地把中国古典园林直接搬到现代的景观设计中。这是由于中国的园林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同样也有着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我们提倡的针对中国本土的景观设计也不是只针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而言。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 虽然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应了解其弊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局限性之一在于习惯闭门造车,与外界的联系较弱,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中国园林受其他园林风格影响较小因而能够形成独特的园林特点,自成一派的原因。面对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园林文化特色,在当今西方思潮的冲击下,现代园林设计师要开阔思路,思考变通之法,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应用意义,把中国传统园林的建造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蕴含的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使中国园林的精髓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2 从造园的风格来看,现代景观设计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从设计的发展角度讲,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这就要求设计师首先对古今中外的园林史、造园手法以及它们包含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等进行探讨,批判的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同时,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的内涵与西方现代的生态景观观念于一体,来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景观。当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沿袭本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设计。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设计思想不成熟的体现。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或者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才能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以适应现代生活对环境景观设计的要求。
12.古典园林的手法 篇十二
1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理论上及实践上都形成了较为丰满的框架和轮廓, 其设计意蕴和趋向主要是通过对园林空间加以设计及布局, 使园林与周边的山、水、绿植及建筑物达成一种和谐状态, 并彰显出自然美及意蕴美。一般而言,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 设计空间上的以小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较为讲求雅致、圆润和小巧, 通过采用遮景、借景、象征等设计手法, 达到古典园林景观布置先抑后扬的设计效果;同时, 在古典园林空间上又凸显出以以小见大的特征, 最终使古典园林呈现空间层次分明, 曲径通幽的效果。
1.2 因地制宜, 借势造园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 强调与园林地形的有机匹配, 在因地制宜中对古典园林周边的山水等加以调用, 使之成为造园元素[1]。而在“构园”及“造园”中,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又较为注重借景这一手法, 通过远借、近借、应时而借、虚实而借等方式, 将园林空间与园林景观的构成层次加以拓展。
1.3 讲求自然和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高度贴合自然, 寻求一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之美, 即达到“虽由人做, 宛自天开”的设计效果和园林意境, 这就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者在进行造景及构园时, 更多地倾向于在自然状态下对园林结构型式及景观布局加以提炼加工。而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影响上看, 我国古代文人偏爱古典园林, 主要是由于中国古典园林既具备了自然山水的基本风貌, 又透射出较为浓厚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 由此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带有较强的自然属性和情趣旨向。
2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暴露的问题及缺陷
首先,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于讲求外观风格, 没有与居住区的功能属性加以充分结合。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现代居住区投资成本较高, 为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 开发商及物业部门更多地在居住区景观外表上进行重点设计, 可以营造大面积的绿植及水体, 一方面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设计风格, 另一方面居住区景观与居住区自然地理环境之间不相匹配。
其次,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且欠缺意境。现代居住区人口密度较大, 为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放松需求, 在一些公共空间的设计上, 如广场等, 通常采用大尺度的设计手段, 周边点缀绿植及花木, 较少对公共空间的围合情况加以设计, 在景观的布局上过于集中简单, 缺乏对空间与景观的分割, 使现代居住区公共场地、景观、隔离空间难以有效衔接, 失却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追求。
3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要点探究
3.1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要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 虚实、密疏相结合
在进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时, 应首先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价值追求及取向加以了解, 秉持“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及原则, 然后在景观设计中针对性地采用虚实设计及密疏设计的方法, 拓宽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层次[2]。虚实设计主要是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实体及景观空间加以具体设计, 通过实体与空间的结合及变化, 构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境。为更好地获取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意境氛围, 在对景观进行虚实设计时, 可以将2种设计手段加以交叉运用, 形成虚实相生的设计效果, 增强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意蕴。例如, 在现代居住景观区围合空间景观布局的设计上, 围绕其中的水体景观, 可以采用鱼塘及分支溪流的设计方法, 构成虚实设计的照应。密疏设计主要是融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移步换景、空间留白和遮景露景等设计手法, 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空间密疏、景观密疏等进行丰富和变化, 使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与现代居住区空间相映成趣。再如, 针对现代居住区的植物景观, 可以结合建筑物空间分布的密疏情况, 确定绿植苗木等植被是进行孤植设计还是遍植设计;对假山等山石的布局, 是采用点缀设计还是密集设计等。
3.2 对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及赏景路线进行精心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及换景设计手法, 既需要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的优化布局, 又需要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欣赏线路加以设计, 从而体现出现代居住区景观层次的丰富性[3]。首先,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设计上, 不能简单地将景观格局进行划块笼统设计, 而是要对景观格局进行点缀式设计, 在景观区的边界部位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及换景的设计方式, 将观赏者的视角由自然景观顺利过度到建筑景观中, 使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摆脱单调乏味的审美约束, 实现景观自然美与建筑人文美的融会贯通。其次, 在现代居住区赏景路线的设计上, 可以对景观周边区域的道路进行方形、多角形、圆形、椭圆形和扇形等样式的设计, 既使小区居民在赏景路线中完整观赏到小区景观, 又借助赏景路线的辐射式及串联式设计方式, 提高景观空间的纵深感。
3.3 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旨趣与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有机融合
在人们对居住环境及居住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现代社会,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愈加突显出其重要性, 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 丰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层次, 一方面使现代居住区达到建筑功能与生态环境的有机协调, 另一方面挖掘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旨趣, 将之运用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例如,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 众多亭台上都带有匾额和题词, 其中融入了古人对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表达和情感诉求, 而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通过典故的调用、石刻的增添、亭台的布局、匾额的运用等, 可以大幅提升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文意蕴, 使现代居住区景观既带有浓郁的自然风情, 又氤氲出丰富多彩的人文魅力和文化价值, 最终提升现代居住区景观空间的文化品位。
4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杰出典范, 其中透射出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旨向, 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带有极强的启发意义。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中, 设计者应正视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着重从设计理念的明确、设计手法的丰富、景观格局及赏景线路的优化、景观文化品位的提升等方面加以完善, 使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达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完美融合。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充分融合了我国自然景观风貌及人文建筑, 在两者的结合中达到了自然美及意象美的有机融合。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 能够在古典园林设计灵感的启迪下, 更多地满足现代居住区自然生态与人文活动的协调发展的要求。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进行简要探析, 在此基础上, 围绕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 探究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边文娟.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生命力[J].现代园艺, 2011 (21) :85.
[2]李玲.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探讨[J].房地产导刊, 2015 (14) :288.
【古典园林的手法】推荐阅读: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06-29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07-19
古典园林设计说明10-05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08-13
中西方古典园林比较08-23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10-27
苏州古典园林实习报告12-14
中国古典园林史转折期12-19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06-09
古典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教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