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

2024-11-28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精选4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 篇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讲座告诉我们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直播讲座观后感,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心得1

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人们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是啊,教师就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辛勤的劳动,促进了同学们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这是很大的成就,作为一个老师,我很骄傲,很自豪,我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的一员。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学校一直倡导“耐心、爱心、理智、宽容”。我们也一直谨记这些。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在教育教学当中,我们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我们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心得2

开学初,我市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了强师风、铸师魂,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并将今年定为师德建设年。育人先树德,教师只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学生。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我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使我懂得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性,并约束与规范了我日常的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懂法、守法、护法的人民教师。

学校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开展了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我感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事后想来,这样的我是不应该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学习,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不能光作为一种口号,要付出实际行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另外,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体而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先进教师的精神和行为荡涤了我的心灵,激励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即工作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教师行业也不例外,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者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的事。教师每天担负着繁重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近段时间来,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的责任,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心得3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是教师工作的目标,学生在学校里,就是校园大家庭的一份子,为了把每个学生都纳入到大家庭中,我们必须用爱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寿春这个大家庭,因为寄宿制的特点,不仅仅让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接触学生,更是将我们与学生的相处日常化,点滴化。食堂里,我们与学生同吃同坐,还不忘提醒他们心爱的大鸡腿与素菜更配哦。宿舍里,看看孩子们被子是不是薄了,衣服是不是穿少了,催促他们快点洗漱早点上床休息。班级里,时常转悠,就是因为总是不放心。是的,我们一天都围绕着学生,当然,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来自学生的爱,他们知道啊,他们的老师上完第四节课,当他们去食堂吃完饭回到教室,老师怎么会比他们还迅速已经在班辅导个别学困生,他们毫不犹豫的塞个饼子,塞个面包到我手里。我们彼此关心着,我想这一点,每一刻寿春的校园里都上演着,每一位寿春老师都践行着!每一位寿春学子都被呵护着!每一个寿春老师也同时被学生爱戴和尊重着!

春天又到了,春雨滋润大地,我们同样用爱滋润寿春学子,而我们与春雨不同的是,我们的爱不会因为季节的更替而改变。不敢想象分别的那一刻我是如何忍住不舍泪水,我只知道,写到这里,我已哽咽。孩子们,我等你们慢慢长大!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心得4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仅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教师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教育者,自我必先理解教育,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方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日,社会主义教师肩负着培养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对当今教师的道德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影响千秋万代。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我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身要为学生和社会作现表率,必须要做到: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承担职责。从事教育事业,走上三尺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强烈的梦想追求。教育是令人陶醉的事业,是我最愿意从事的事业。为此,我深知自我任重而道远。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勇于承担自我的社会职责,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我的言行代表着一个群体,始终要注意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

第二,谦虚好学,刻苦钻研。记得刚毕业工作时,对教育不熟悉,教学经验近乎于零,我把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前人学习,向老教师学习作为自我奋飞的起点。经过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来丰富自我的认识、知识及才能。同时我常静坐独思己过,剖析自我的不足,以加以改善。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职责感的体现。自我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本事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我在学生团体中的威信。总之,不要让学生怀疑自我的学问。可是,如果学生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那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

第三,爱每一个学生,师爱的准则。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供给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必须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教师只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必须会把教师当成能够信赖的人,也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仅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师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平凡的师爱,发挥非凡的力量。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心得5

通过系统学习师德师风建设,让我受益匪浅,我校“爱心、耐心、理智、宽容”八字育人情怀更是一直以来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内涵。本次学习有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严以律己,提高个人内在素养。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初来觉得带有贬义,而后就感觉话粗理不粗。因为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想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和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那我们就必须提高自身内在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给孩子们做好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就是这个理嘛!

第二,精益求精,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在社会信息化、生活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新的挑战,不遗余力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来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诉求。八13班有个孩子从七年级开始就喜欢看世界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经济大危机到美国罗斯福新政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遇到问题就会与我一起探讨,而我为了能够很好解答,特意将世界史和全球通史仔细研究一番,探讨之后他总会十分开心,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侦探能挖掘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而后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最近他又开始了解自由经济、计划经济以及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史一直是我的短板,还是好好的看书研究吧,不然就糗大了。不过这倒也促进我不断进步,就应该就是教学相长吧,唯有严谨认真,与时俱进才能教好孩子。

第三,求同存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和爱护孩子,公平公正对待他们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自信,多一点耐心。很多同学可能在心智上成熟的要慢一些,成长起来相对较慢一些,这样我们“唤醒”他们所需要的时间也就多一些,对待他们请不要大声呵斥,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理性对待孩子们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多沟通交流,冷静处理,营造和谐的氛围,共同发展。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直播讲座观后感5篇精选2020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 篇二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缑氏镇南家村小学

张旭宇

2014年9月9日,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好老师对个人成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强调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总书记明确提出好老师的标准,就是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总书记对人民教师的殷殷期望,是我们不断学习进取,提高师德素养,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动力源泉和强大精神力量。希望全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领会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当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广大教师牢固建立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牢固建立毕生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进步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高深、学生爱好的高素质教师;牢固建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点、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师德构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括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干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甚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甚么样的师德表现.在推动素质教育,提倡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建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观后感 篇三

径分析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特殊性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系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师风乃教师的教学、学术作风也,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是教师的道德、才学、素养的集中反映。师德师风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师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同样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教育风气问题。师风是一个教师,乃至整个教育行业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范。师德是师风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作为土壤,就不会孕育出良好的师风;同时,师风又是师德培养和成长的环境。师风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左右着学校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风貌,是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师德师风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师德师风在不同阶级、不同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特殊性

高等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高校“三项使命”的完成在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同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高校教学过程是以高深、专门、实践性区别于其它教育类型。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生思想具有自主性强的特点,高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相比相对要少,而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又有强烈的自主性。基于这些特点,客观上要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口头的宣传或是某一次活动的展开,而更应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沟通当中,将师德、师风的建设常态化。

二、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体间性转向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一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以往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途径主要从教师这一单一主体入手,基于单子式主客取向的主体性理论而建构的,往往忽略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间的互助与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社会环境等其他主体性要素。随着国家、社会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三严三实”等理念的推进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与开放,原有强调单主体取向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主体间性理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主体性

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体性是在“主体-客体”关系中的主体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主体性是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是最能体现人类本质力量的我。因此,主体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二)主体间性

所谓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它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积极扬弃。基于主体间性的观点,主体、客体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主体-客体”或“主体-中介-客体”模式,而是向“主体-主体”或“主体-媒介-客体”的模式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二人世界,而是以他们共有的客体世界为前提。主体和主体共同分享着经验,这是一切人们所说的“意义”的基础,由此形成了主体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信息平台。主体之间在“对话”“交往”和“游戏”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某种冲突或达成某种共识与认同。在实践中,主体与主体共享社会生活、实践的经验,构成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达成某种共识与认同或是形成冲突,形成一种交流的平台,使得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得以确立。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动态、多元化的过程,随着社会、文化、信息的开放和多元化,单子式主客取向的主体性师德、师风建设已经不能再适应未来的发展,从主体间性的视角强调高校师德、师风的发展与建设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三、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分析

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围绕着教学活动而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之间,因为“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产生着不同形式和程度的互动,对于教师个体自身发展和师德、师风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与培养,不应仅从教师个人的角度出发,而应融入多方主体的共同力量,共同促进师德师风的建设与展。

(一)施教者主体

教师主体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在高校师德、师风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主体师德、师风的建设应该从强调教师自觉承担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严谨治学、精心教学、潜心钻研、严守学术道德等方面做起,并结合社会环境新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在新的时期,应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将争做“四有”好教师的四个目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当中。

(二)教师主体之间的互动

高校教师有着共同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宣传和交流平台,激励高校教师相互交流师德、师风学习体会。通过教师主体之间的互动,能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增强高校教师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教师主体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新时期国家对“四有”好老师建设目标的实现,通过在教师队伍中树立、宣传师德、师风良好的“先进典型”,营造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通过教学比赛、观摩等形式,来促进教师之间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促进教师的学识方面的成长。

(三)社会、舆论主体与教师主体之间的互动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营造一个方向明确、气氛浓厚、声势浩大的舆论环境,以有效发挥宣传的积极作用,让全社会都关注甚至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来。社会、舆论环境对于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与监督与促进作用。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价值引导作用,让社会认识到高校教师工作重要性,同时通过社会的力量,对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发展与现状进行监督,同时,积极征求社会对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内容的提议。

(四)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由于高校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和高校学生的独立性,很多高校教师上课即来下课便走,没有和学生深入交流和沟通的时间,而师德、师风建设的也往往脱离学生。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表现,如部分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沉迷、过多投入课外兼职工作而忽略专业学习等。因此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新问题和特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关注新时期,高校学生群体的普遍性问题和特点,在师德、师风建设内容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进行调研,及时补充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并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用日常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向往的热情,并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全方面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真正做到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来引领高校学生的发展。

4.做四有教师的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篇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们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度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来,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父母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事业——平凡而伟大。

上一篇:浅析现代企业法律事务管理下一篇:组织部副部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