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解说词(精选8篇)
1.电视专题解说词 篇一
主持:
聆听百姓故事,关注百姓生活,欢迎收看《百姓故事》。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我市28089名残疾人中,有近3000名视力残疾人,而白内障是致盲的一个主要病因。我市从2006年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以来,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累计组织专家或专业人员筛查群众两万人次,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2500多例,人工晶体植入率达98.1%,脱盲率达100%,累计直接经济收益达到1200万元,使无数患者拨开云翳,走出黑暗,拥抱五彩缤纷的生活。真正达到了“复明一个人,幸福一个家;复明一群人,和谐全社会”的社会效果。
用爱传递光明
同期声:高应华(打电话场景)采访:高应华
(做手术后情况,感谢)
高应华就是我市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的直接受益者。“复明一人,幸福万家”,因为复明工程,曾经不能自理的患者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因为复明工程,曾经视力模糊的患者现在可以利落地料理家务;因为复明工程,近乎致盲的年迈老人可以把亲爱的孙子看个够、亲个够……像这样患者接受手术复明后感激的场面、感谢的语言不计其数,还有很多患者自发的给残联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广大患者和群
众交口称赞党和政府关心弱势群体,心系百姓疾苦,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实事,使他们重见光明,获得第二次生命。
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是党和政府关心、关爱残疾人的具体体现。市委、政府把创建工作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高度重视,将“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由卫生、财政、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创建纳入成员单位的工作考核范围,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及时出台了有关文件,制定落实了相关优惠政策,为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创建环境。二是将创建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考核目标,做到了“三落实”,即: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工作人员落实,市卫生局专门将此项工作纳入各乡镇(街办)卫生院考核范围,定期听取汇报,在全市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良好局面。三是每年从财政拿出10万元,用于白内障复明工作的宣传、组织、发动、患者手术补助,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四是建立了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眼保健网络,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门机构、有专门人员,各村配备专门筛查人员,掌握本村情况,做到随发生、随发现、随报告、随登记。
采访:孝义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许守盘(市委政府重视,组织领导到位)
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活动是一项利民工程,为普及白内障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我市利用爱眼日、助残日等活动集中开展白内障宣传月活动,在全市通过电视专题片、流动字幕、广播、公益广告、流动宣传车下乡进村等一系列全方位的宣传,让此项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乡镇、街道残联,卫生院将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的救助政策宣传到户,让白内障患者三知情:知情白内障病症的防治知识;知情市政府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的有关政策,救助减免规定;知情白内障患者应到何地报名、筛查、手术,怎样办理免费、优惠复明手术的申请程序,使辖区居民白内障防治知识、认知知识达到90%以上。同时通过下乡入户开展抽样调查,既摸清现状,掌握情况,又起到宣传教育作用。我市还印制彩色《白内障知识宣传手册》5000本,印制创建活动宣传海报10000份,宣传白内障预防常识,普及白内障康复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白内障的认知度和知晓率,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按照国家白内障手术标准要求,结合孝义实际,我市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确立了平遥康明医院和山西省眼科医院汾阳工作站为白内障定点手术医院。几年来。两家定点医院不断加大投入,实现了装备上档次和技术上水平。装备上,都及时按照标准配齐了手术所需的显微镜、裂隙灯、角膜曲率计、眼科A超等设备及敷料药品等硬件设备,并培养多名能独立完成现代囊外摘除白内障和植入人工晶体手术的业务骨干,确保人工晶体植入率达90%以上,术后视力≥0.3的患者在95%以上。在技术上,山西省眼科医院汾阳工作站还专门从省眼科医院聘请专家进行手术,更确保了手术质量,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采访:白内障患者(认为技术如何)
要实现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目标,资金保障是关键。我市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光明行动项目补助资金,一方面从2006年开始将白内障手术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报销比例逐年提高。通过实施“国家出一点,医院贴一点,农合报一点,残联补一点”,补贴+报销+救助的复明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农民没钱看病,没钱手术这一关键问题,真正实现了患者承受手术费用无障碍,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采访:孝义市合医办主任 王廷禄(补贴政策)采访:白内障患者 采访:白内障患者家属(补贴政策好,免费做手术)
要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程序,环环相扣,必须精益求精,严格要求。五年来,我市瞄准关键问题,认真做好各个关键环节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残联、社区残协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筛查,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发现,及时登记,及时转介,及时手术,确保贫困白内障患者不遗不漏,不丢一户,不落一人,并全部登记造册,建档立卡。二是为最大限度的为白内障患者手术提供方便,对于集中参加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市残联都协调定点医院有计划的逐乡、逐村统一免费筛查,免费接送。三是及时术后回访。医院、医生、乡镇街道残联工作人员和社区(村)康复员,及时对患者术后疗效、本人生活状况等进行回访,回访率达100%,满意率达100%。四是为方便患者,市残联设立了热线电话,实行首问负责制,坚持节假日、星期天不休息,简化程序,提供优质服务。
采访:平遥康明眼科医院院长 杨连静
(作为定点医院,认为孝义开展创建工作如何)
为使创建工作持久开展下去,市委、市政府将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列入“孝义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孝义市防盲治盲工作规划”,列为各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采访:孝义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郁志宏(建立哪些长效机制,确保创建规范运行)
主持:
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我市切实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紧密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医疗技术力量,建立并完善白内障筛查、转介、诊断、治疗的服务网络和长效机制,基本达到新生一例发现一例,发现一例治愈一例,治愈一例康复一例的总体目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继续以《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统领残疾人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更加扎实有效推进白内障复明工作,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早日实现而不懈努力。
2.电视专题解说词 篇二
一、解说词和画面在电视新闻专题中的作用
(一) 解说词的作用。对于观众来说, 解说词是他们了解电视专题内容的辅助工具, 没有解说词, 仅仅依靠画面, 有的观众很难准确把握和理解电视画面所要交代和表达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 解说词能够起到补充画面的作用, 对于画面没有交代清楚的内容, 利用解说词可以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其所蕴藏的现象和内涵。
(二) 画面的作用。画面是电视新闻专题的生命, 没有画面, 电视新闻专题就失去了活力。通过画面的直观展示, 观众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到新闻专题展示的内容, 可以这样说, 画面是观众了解电视新闻专题的窗口, 透过这个窗口, 观众得以窥探到新闻专题的全貌。没有电视画面, 观众对电视新闻专题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主观想象上, 无法获得直观的体验和感受。
二、解说词和画面配合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 解说词和画面亦步亦趋。在电视新闻专题中, 解说词和画面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 但是解说词和画面的配合绝不是随意的, 如果不注重二者的配合, 很容易出现解说词和画面亦步亦趋的现象, 解说词只是对画面的简单重复, 解说词和画面之间形成了一种看图说话的关系, 这种解说词和画面的配合显然是失败的, 它会让电视新闻专题的完整性被隔离。
(二) 解说词和画面分离, 呈现出各自为营的局面。解说词和画面的配合应该是天衣无缝的, 应该实现无缝融合, 但是当前, 在电视新闻专题中, 解说词和画面剥离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一方面是由于解说词一般是在画面剪辑完毕之后进行的后期撰写, 很难与画面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是由于有的编辑人员习惯用画面去配合解说。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解说和画面的剥离, 会导致二者的不和谐, 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难以给观众带来享受。
三、利用加乘作用实现电视新闻专题解说词和画面的完美契合
(一) 解说词内容和画面内容的一致性。解说词是为了配合画面, 如果解说词和画面内容不相符, 那么将会造成新闻专题的声画不同步, 需要注意的是解说词不是对画面的重复, 它不是为了交代画面, 而是为了对画面内容进行补充, 让观众通过声音和画面更好地了解专题内容。因此, 既要保证二者内容的一致性, 不能出现解说词过快、画面过慢等现象, 也不能让解说词成为阅读式的独白, 要让其和画面结合起来。
(二) 解说词既要体现出超越画面的深度性, 又要和画面表现的场景相一致。在观看电视新闻专题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有些解说词在画面上是没有体现的, 有些画面内容在解说词内也没有提到, 这说明解说词和画面在电视专题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它们共同为新闻专题服务, 各司其职。为了保证二者的和谐统一, 解说词既要体现出超越画面的深度性, 又要和画面表现的场景相一致, 也就是说解说词的内容要根据画面所呈现的整体环境、画面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创作, 同时还要体现对画面内容的拓展性, 这样既能和画面体现的场景一致, 又能通过深层次的解说让观众了解到新闻专题更深层次的内容, 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比如, 在《虐童的女教师》里, 主要表现的是教师对幼儿园孩子的虐待, 而通过画面展示, 很难让观众了解到事件的来龙去脉, 通过解说就可以还原整个事件的原貌, 让观众深入了解新闻事件, 画面中的虐童照片和解说中对虐童教师及虐童行为的介绍, 体现的是解说和画面场景的契合。
(三) 根据画面场景出现顺序的不同进行解说配合, 实现二者和谐。新闻专题的画面场景往往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剪辑的, 要求解说要配合画面场景顺序, 解说词不能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 而应该配合画面场景的顺序。比如, 在虐童女教师新闻专题中, 当画面中出现教师提着小男孩的耳朵这个场景并转换到虐童教师的场景中时, 解说词也从“一个幼儿园的小男孩, 这个孩子究竟做了什么, 让老师能够对他进行这样的一种对待”, 转换成“对于颜艳红来说, 她也许不会想自己当初面带笑容揪起孩子耳朵拍下的这张照片, 会在爆发后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这两个镜头主要表现了女教师的虐童案, 解说也是围绕着画面场景展开的, 体现了时间和时空上的连续性, 实现了解说和画面的和谐。
(四) 在声画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二者对位。声画对位体现了声音和画面在新闻专题中的不同职能, 声音和画面应该是协调的, 应该紧扣一个内容中心, 但是他们不应该是机械式的同步, 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互补关系, 通过二者的适当错位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给观众传递更多的内容, 弥补观众在画面中看不到某些抽象内涵的缺陷。可以这样说, 声画对位是新闻专题的一种有效表达形式。
结语
综上所述, 解说词和画面都是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重要构成要素, 它们在电视新闻专题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会损害电视新闻专题的完整性。在电视新闻专题中, 常会出现解说词和画面冲突、不和谐的现象, 为了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电视新闻专题的内容, 让二者各司其职, 各自发挥独特作用, 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电视作品。
参考文献
[1]王丁祎;电视画面和解说词的辩证关系[J];新闻三昧;2008年第09期
3.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功能定位 篇三
一、解说词与画面的功能区分
画面无疑是最具电视特征的语言符号类型,没有了画面也就没有了电视。借助画面,电视实现了视觉的延伸,摄像机的镜头充当人的眼睛,眼见为实,人实现了对形象的直接感知。
即便如此,画面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视觉符号,其意义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单靠画面讲述新闻,既不现实,也不经济,画面必须通过解说词获得确定意义。
画面的最大优势是形象,面对画面,再形象的描绘都是蹩脚的。画面应着力于再现状态、交代环境、展示现场、描摹人物等内容。明明观众看得清清楚楚,却非要解说,无疑是画蛇添足:
“绝活挑战者陈明先生脱掉了帽子,露出独特个性的发型,只见他把一只长约20厘米的小锤儿绑在额头上,头皮伸缩从而带动锤子敲打小钢琴,这音乐听着还有点味道呢!”(《绝活大比拼——头皮奏乐》2007年3月9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
以上解说词中的描写是多余的。画面的这种优势和现场效果音是一致的。
但有时即使看到了画面,却未必会看懂、看清,未必会留意某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解说词应适时补充画面的相关材料,刻画细节,适时做出指示与提醒:
“晚上10时半,物流园区的法人代表刘金山来到现场。”(《民工讨工钱 工头欲跳楼》2006年5月30日—一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
“在李aft-提供的处方上,记者看到,既没有病人姓名和年龄,也没有医师的签名.就连药品名称也是不明不白。”(《“退休专家”门诊竟然卖假药》2007年3月14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
“记者发现,这个所谓的神灯就是一个普通的手电筒,而且是没有厂名厂址的三无产品。”(《保健品忽悠老年人》2007年4月4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
第一例,是对人物身份的说明,这种情况还常表现为对特定环境、特定物品等的说明;第二例,观众无法看清处方,无法判明它的问题,需要解说词加以引导;第三例,观众未必意识到一个貌似普通的手电筒其实是三无产品,需要解说词特别提醒。解说词发挥指示与提醒作用的时候表现为严格的声画对位。
画面在形象描摹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尴尬:其一,记者往往是在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切入采访,之前、之后无法拍摄,没有画面;其二,即使记者从头到尾亲历事件的全过程,事件的前因后果、事件发展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联往往也只能意会,画面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视觉符号,适合展现状态,但难以揭示其内涵。这些方面正是解说词大显身手的地方。
解说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核心优势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叙事——在事件性新闻中,搭建故事框架,完成对事件发展过程的讲述;在非事件性新闻中,完成对有关事实的说明与介绍。
以《民生大参考》2007年4月14日报道的《女子网络行骗被抓》为例,记者在一家公安派出所见到行骗的女子、骗到的电动车、行骗的对象及处理案件的民警,行骗的原因、过程已经完结,无法再现,对行骗女子的惩罚无法预先展现;这一事件中的各个要素之间通过什么关联起来,画面也无法说清。在这则事件性新闻中,需要解说词讲述如何行骗、如何破案、可能受到什么惩处。
再以《民生大参考》2007年3月10日播发的《郑州九成洗车行将停业》这则非事件性新闻为例,通过画面可以看到郑州各家洗车行的现状,但洗车行业的经营情况、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治理整顿的措施等事实情况只能通过解说词揭示、交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条电视新闻中,解说词或讲述或介绍,画面再现、展示状态,完成两种语言符号的有机融合。
二、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的功能区分
人物同期声是一种“既见其人、又闻其声”的复合型符号类型,权威性——从特别的人口中说出特别的话——是人物同期声的核心特征和使用原则。特别的人,或者是事件的参与者,或者是事件的目击者,或者是有资格的评价者。特别的话,或者是介绍亲身经历、感受,或者是陈述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或者是阐发事件的意义与影响。三类人的身份具有权威意义。三类人的话当然具有权威价值。
人物同期声的基本功能是协助解说词共同搭建叙事框架。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2007年3月17日播发的《警车肇事之后》,报道了2006年11月中旬河南鄢陵县安陵镇居民赵彩丽被该县公安局保安公司一辆警车撞伤的事:
马国安赵彩丽夫妇是鄢陵县安陵镇居民。2006年11月11日晚上9时40分左右,夫妻俩推着一辆自行车沿大路回家,这时一辆车牌号为豫K2018警的桑塔纳警车飞速向他们驶来。
(同期声)马国安:开得可快,撞住了我家属,撞挡风玻璃上了,人打滚掉下来。
(解说词)可这辆肇事的警车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加速逃走了。
(同期声)马国安:他立即就跑,群众一拦,又拐过去,朝我撞来。……
解说词和马国安的讲述穿插、交替,共同完成了事件的讲述。马国安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对事件的追述具有权威价值。
人物同期声声音部分和解说词的叙事方式有主观、客观的区别,但因为同属语言符号,二者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人物的话往往可以由解说词转述,解说词也经常直接来自人物的讲述。在充分尊重权威性原则的同时,人物同期声和解说词的分工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经济性原则,即人物同期声应简洁明了,应利用有限时间充分传递信息。但作为一种口语表达形式,人物同期声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重复,而且,人物的表达习惯是否适合电视新闻也无法要求,因此,解说词应适时截住人物话头,避免长篇大论。经常有记者一条新闻下来,解说词只有“某某人告诉记者”、“某某人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几句,大段使用人物同期声,其实不经济。
其次,表现性原则,即人物是否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说清楚、说透彻,能否让观众听明白。磕磕巴巴、语不成句或者云山雾罩、言不及义,不如用解说词转述。
以上分析说明,以功能定位为基础,实现解说词与各语言类型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是电视新闻充分“电视化”的必由途径。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电视专题解说词 篇四
护理工作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平凡得像一棵小草,普通得如一滴清泉。但这个工作对于护士们来说,却是一项神圣的工作。然而,正是这平凡的小草和普通的泉水却折射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辉,洋溢着无私而博大的爱。
在第99个“5.12”国际护士节的到来之际,孝义市人民医院举行了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动员大会。为全院的218名护理工作人员庆祝了“白衣天使”自己的节日。以表彰和鼓励护理工作者作出的突出贡献,更好的传承南丁格尔精神。
(同期:舞蹈《晋魂神韵》)
气势磅礴,大气恢弘的舞蹈《晋魂神韵》拉开了文艺表演的序幕;
饱含深情的配乐诗朗诵《继承》抒发了白衣天使平凡而伟大的理想,表达了他们用精湛的护理技术、规范的护理服务开创护理工作新局面的决心和信心。
(同期:配乐诗朗诵《继承》)
情景剧《护士风采》把节目推向了高潮,生动的展示了护理工作者的独特魅力,工作中端庄大方、微笑服务,同时还展示了医护人员在生活中的另一面,风格迥异、活力四射。让大家了解到了医护人员无为人知的另一面。多才多艺的广大医护人员的精彩表演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同期:情景剧《护士风采》)
整个文艺表演充分展现了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人道精神、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范,展现了白衣天使献身护理事业,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的工作热情。
5.新居解说词改专题 篇五
吉化新居是吉林石化棚户区翻建改造小区。2006年破土动工,2007年10月建成小区。小区占地9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共有多层住宅14栋,大学生公寓4栋,办公楼1栋。总户数1795户,是一个集居住、商业为一体的多功能小区。目前小区物业由吉林市万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万邦物业公司是吉林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为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于2007年10月注册成立的法人独资公司。目前已建立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管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物业收费率已完成全年收费的80%,在工作中,我们坚持“献至诚服务,健和谐矿区”为宗旨,深入开展“心系万家”活动。以其严格规范的管理,周到体贴的服务,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赢得了广大业主的赞誉,业主满意率达到95%以上,收到感谢信28封,锦旗3面。2008年吉化新居小区获得了“吉林省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的称号;万邦物业公司被评为吉林市“十佳物业”服务企业。被树为棚户区物业管理的典范。
6.专题片解说词脚本 篇六
(音乐响起,节奏舒缓。连续插入有代表性的唯美画面,依次推上)
(插入片名,特写推进)
(镜头切换新疆地图,由乌鲁木齐指向和静县)
(一)从巍峨的天山一直向南,有一座清幽别致的县城会在第一时间映入您的眼帘,她就是英雄故乡和静县。她坐北向南,背靠天山,面向库尔勒,象南天山怀抱中一位娇柔的公主,与15个县市亲密相接,被吉尼斯列入“世界与周边接壤最多的县”。它地处新疆的正中、近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横跨天山南北,成为新疆唯一跨越南北疆地界的县域。这里生活着汉、蒙、维、回等29个民族18.7万人口,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450公里,距自治州首府库尔勒80公里。216、217、218国道及铁路和众多公路穿境而过,承东启西,引南接北,九州通衢。
这是一座富有传奇的城市,距今3000年左右,这里就有古人类生息。2600年前,就是姑师人的主要游牧地,汉代为焉耆国属地,唐代分属鹰娑都督府和焉耆都督府。千百年来,这里曾是乌孙、突厥、回鹘等各民族生活的乐园。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月,土尔扈特蒙古族17万儿女,怀着对祖国、对故乡的无比眷恋,毅然抛弃在伏尔加河流域140年的生活记忆,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演绎了人类历史上一次震惊世界的民族大迁徙――东归!在长达半年多迁徙中,他们经历了寒暑相逼、血雨腥风、忍饥挨饿、生死搏斗,以十万之众的血肉之躯铺就了一条悲壮而神圣的回家路,清政府感念他们的一片赤子之心,将水草丰茂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赐予了土尔扈特人民,和静便成为了这个英勇的民族及其后裔永久的驻牧地。连绵起伏的大山、辽远壮阔的草原、源源流淌的开都河见证了他们的英雄壮举!他们与这里各族人民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共同繁衍、生息、劳动、创造,抒写着历史的新篇章。1939年6月正式设县,取名为和通县;8月更名为和靖县;1965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和靖县改名为和静县(上字幕)。
(二)发源于巴音布鲁克山脉的开都河,尤如一条银色缎带,在大地上肆意回旋,逶逶迤迤,滋养着全州120万各族儿女。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之地。全国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草原――巴音布鲁克,全国最大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天鹅湖,保存最完好的国家级原始森林、世界级自然遗产--巩乃斯原始森林公园、新疆最大的黄教圣地巴伦台黄庙都诞生在这片沃土上,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高达25个,占全国68个基本类型总数的36.8%。规划和建设中的开都河11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60万千瓦;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29种127处;有国家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有30余种;各类名贵中草药材300种。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静县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农业连续多年获得大丰收,特别是天然色素椒和工业蕃茄,因红色素含量高,产品质量有保证,2005年成功注册了“开都红”色素辣椒商标,2008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定,确定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一类项目,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巴音布鲁克草原特有的牦牛、黑头羊是市场少有的有机肉食品,2008年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认证,该区4乡3场被确立为有机畜基地,有机牲畜达466299头(只)。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自治州颁布了《开都河源头暨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保护条例》、和静县编制了《巴音布鲁克草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五年总体规划》,为巴音布鲁克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有力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和科学依据。三年来,先后投入近2亿元,在牧区进行人工种草、围栏草场生态建设,采取轮牧、休牧、牧民异地搬迁等方法,减少对草场的压力。先后从牧区5乡3场1镇搬迁牧民556户1946余人,在距县城32公里的莫呼查汗建立起牧民搬迁定居点,成立了察汗乌苏村,实现了高原向平原、牧业向农业的有效转移,更多草场得到休息、补充,更多牧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一代主人。
进入21世纪以来,创造优美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彰显民族特色、打造东归名城,成为和静县各族人民、各级党政共同的目标和期望。围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自治区级园林县城和打造“东归名城”,县委政府从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先后完成了全县所有乡镇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了《巴伦台镇巴伦台村的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和《巴音布鲁克镇》《巩乃斯乡巩乃斯村》的特设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旅游强县;城乡道路交通建设步伐加快,2009年,全县新改续建农村公路建设达338.4公里,工程总投资10618万元,通村油路修到了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彻底改变了百姓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局面,成为老百姓最交口称赞的“得民心”工程。
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为了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自2008年以来,县委、政府通过招商、拍卖、补贴都多种方式,先后开发建设了城北开发区,新建商品房23栋、连排别墅2栋,建设面积达21.4万㎡,累计投资达2.8亿元。政府为入住城北小区的干部及离退休人员投入住房补贴资金1700万元、523户。投资6340万元,为城市低保群众建设廉租房1268套,6.34万平方米,不仅扩大了城市建设规模,而且真正实现了群众居有房,食有粮,乐有园。仅2009年,全县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12214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0%以上。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人们倘佯在公园、广场、林荫道上,走在独具蒙古风情的小区、家园,幸福、舒适、自豪的感觉洋溢在每个人的心间。
丰富的资源与良好的环境引得区内外客商纷纷入驻和静创业发展,由央企新兴铸管控股的新疆金特钢铁股份公司充分利用和静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电力、水力资源,建立起新疆南部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三年累计上缴3.5亿,利税成为支柱产业。首钢、宝钢、国电集团等一批大型央企、国企先后入驻和静,天山水泥、备战矿业、旭华铸造、利华食品、瑞和番茄、隆平高科、阿尔金畜牧牛羊肉加工、绿原糖业„„一批新兴工业正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为了让这些企业进得来、站得住、同发展、共财富,县委政府着重在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和静县招商引资优惠措施(试行)》的通知,编制完成了招商引资项目库,通过政府信息网站,将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发布,成立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将全县32个部门单位,59名工作人员纳入服务中心,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中心运行半年多来,累计办理各类事项7791件,办结率达100‟,得到社会普遍认可。通过这些措施,使城市形象大大提高,仅2009年,全县引资额就达36.17亿,成功引进了香港万德、民家百货、中铁矿业等16个企业的投资。其中上亿元项目6个。
(三)感谢大自然,这里沃野千里,这里群山连绵;这里古朴自然,这里原始神奇;特殊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气候条件构成了和静县独具魅力的旅游特色。
每年三月,当冰雪绽开笑脸时,成千上万只美丽的天鹅便从印度、从欧洲,从遥远的地中海成群结队飞越重洋、飞越山川,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来到迷人的天鹅湖,在这里繁衍生息,生儿育女。因为这里不仅是我国最美丽的六大湿地之一,还是中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这里有雄伟的雪山做屏障,有慈善的牧人做守卫,有清澈宁静的湖水和丝绒般的绿草甸做摇篮,天鹅这种高贵、优雅、聪明的珍禽选择了这里,就是选择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驰名中外的九曲十八弯是上苍赐予和静大地的一幅圣景,落霞绯红似火、天鹅深情款款、湖水轻柔明净,此景只能天上有,人间安得几回醉?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全国最大的亚高寒草甸草原景观,2.2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一望无际,它是巴音布鲁克的龙驹驰骋的天堂。酥油草岁岁年年枯荣生发,象坚强的土尔扈特人一样,生生不息在大地上将生命传递。盛夏季来临,天上的白云、地上的畜群、星星点点的蒙古包,让草原变得如诗如画;当悠扬的牧歌响起,骏马在草原上飞驰,牛羊在草原上欢唱,哒哒的马蹄声引领着我们,聆听和品味这人间最华彩的乐章。
万木峥嵘的巩乃斯沟林区,群山叠翠,谷幽林深,风景绮丽。国家森林公园就座落在其中。在这苍山翠柏、奇石流泉、掩红隐翠的人间仙境中,有关贪财的牧人湖、绿色的爱情湖、神医奥力玛能、英雄尕勒登巴与斩妖石等传说,将这里薰染得更是神奇多姿,荡气回肠。
千姿百态的奎克乌苏石林,秀拔奇伟,别有洞天,引人遐思飞动,飘然欲仙;此外,古朴独特草原石人、蒙古族婚俗、祭敖包、东归那达慕盛会等民族风情等,都诠释着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巴伦台黄庙,这是一个金色圣地,是神的殿堂,是人们灵魂的居所。1888年经请示**喇嘛,又经乾隆皇帝批准,土尔扈特人选择了山清水秀、古木深幽的巴伦台峡谷修建起一座新疆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巴伦台黄庙,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乾隆皇帝赐名永安寺,期望它能保佑一方民众永远安康!寺庙每年要举行6次重大法事活动,这里四季香火不断,虔诚的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给佛叩一个长头,换得内心的一份宁静。经轮旋转,祈望日月常新;经幡高悬,愿得永世平安!
满汗王府稳稳地坐落在和静县城的东面,象一棵深深扎根在泥土中的古树,以无言的姿态见证着历史和未来。这座气势宏伟的宫殿是渥巴锡第十二代子孙,也是这个王族最后一位汗王满楚克扎布的居所,这里曾是土尔扈特部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旅游研究中心专家周光明博士对在对和静县各旅游景点实地踏勘后,做出了“世界精品,中国绝品,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评价。
(沙吾尔登音乐声起,画面切入民族舞蹈、江格尔说唱、民族服饰、民族工艺等)
历史铺就了城市文化的底色,城市随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带来越来越厚重的文化积淀。当繁华掩埋,当语言失于乡野,当岁月老去了容颜,只有文化耐住打磨,而且叶茂果丰。
沙吾尔登――这支土尔扈特人古老的舞蹈艺术,千百年来,以它形象生动的形体语言诉说着生活的辛酸与欢乐,目前已被列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托布秀尔,一种古老的乐器,看上去实在简单不过了,一个壶两根弦,但是因为有了它,牧民们一代又一代用它弹唱着夏天、弹唱着寒冬、弹唱着他们的人生。
单调的日子并没有夺去蒙古民族爱美的天性,这些手绣的香袋、茶袋、窗帘、服饰无不渗透着这支古老民族的智慧。男人的袍子为何这样宽大,袖口又为何如此细长?因为他们除骑马放牧中能护膝御寒外,细长的袖筒冬防寒夏防虫。女人这花团锦簇的衣服上为何要垂下两条绣工精巧有引人注目的长条袋呢?因为爱美女人们为自己浓密的心爱的黑发设计的发袋,美丽的大辫子装在面既干净卫生又美观可人,这样的智慧怎不让人对这个古老的民族文化心驰神往呢?
这里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有着“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誉。蒙古族民歌旋律悠长,热情奔放,长调悠扬婉转,情歌深情幽远,民歌荡气回肠,无论哪一种进入您的耳膜都是一种原生态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倾诉。
和静美就美在她独特、清新、自然,她温柔多姿,又欢快跳跃,她不卑不亢,也不华丽铺张,带着乡间甜美的野性,带着草原纯朴的奶香,带着历史厚重的足音,向着诗意的未来大踏步前进着!
7.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篇七
一部专题片的解说词与电视画面是缺一不可的,到底哪一个更重要一些,这要由题材来确定。至于解说词的语言风格由作品的具体内容和作品的审美意向确定,使其达到两者统一和谐。
专题片解说词和电视画面二者上相互结合的,画面不够清楚,或难以表达、不便表达的情况下,这种解说词便可以帮助观众对作品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内容更生动、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从而增加作品艺术的感染力,达到声画二者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
作为电视专题片,应该是画面和解说词的和谐统一。写作时一般采用写实和写意两种方式。一般来说,写实是对画面的描述,写意则主要是反映画面内容的意义,二种方式可相互运用,互为补充,从而既可以很好地交待背景、环境、事件经过,又可以起到抒发作者的感情、讲解知识、烘托主题的作用。解说词是专题片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使没有画面,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但是,解说词不管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都要以电视画面为前提和基础。要写好解说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深入一线进行细致入微的采访
一部好的专题片的解说词创作离不开前期对采访对象的详细了解和深入体验。观众是通过电视节目来思考的,要是想打动观众,首先就必须打动自己。一部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是从采访的过程中产生的,而解说词撰写者的思考,如果不深入到第一线去,不深入地去了解采访的对象,那么就没有办法再对题材进行挖掘,有时候还有可能因为采访不到位而歪曲了事实的真相。
2 注重真情实感,表达真诚的世界
新闻消息要求概括、简明扼要,而电视专题片需要更加深刻、更加详细,它要求交待整个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矛盾产生、解决的过程,它既注重表达画面内容又注重意境和情感,使其情景、意境相互统一,使观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力。
在写解说词的过程当中,需要作者将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用语言充分、透彻地表达出来。只有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解说词才会生动、感人。采访要深入并且要具有真情实感,如果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对采访的事物不感兴趣,对在镜头中所表现的内容没有真挚的感情,没有打动我们的心或引起兴趣的地方,那么他也就不可能打动观众。
3 具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和的艺术修养
要求作者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要顺利地运用文字来描绘需要解说的事物。如果这个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强,知识面宽广,那么就会下笔如有神,会很顺畅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比如某位作者去第一线采访得非常深入,也具有真情实感,自己也深深地被打动,同时也非常认真地去写,但却怎么也写不出一篇好的解说词,这可能是因为这位作者缺乏扎实的文字功底。现在有些解说词只是一些模式化、干巴巴的文字罗列和一些数字的排序。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首先读起来要朗朗上口,听起来深入人心,品起来令人回味。
4 采用比较简洁概括的语言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要求作者用非常精炼并且概括力很强的语言来表达,在表达的过程要依据画面,即原始素材,不要写一些与画面不相符的解说,不要脱离画面去创作。电视片的画面被称作为“镜头语言”,因此解说词要多让“镜头语言”去表达意境,留给观众充分的分析思考的空间。在解说词的写作过程中也不需要一出现画面就进行解说,每个画面都进行解说,这样不仅不能积极地表达画面的内容,而且显得非常累赘,让观众产生厌烦。因此在解说词写作上,画面能够表达清楚内容就没必要再去描写,解说词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去掉多余或重复的信息。解说词要非常概括,只有概括才能使其精炼,对于画面的解说,我们不需要详细地表述,概括叙述就可以使观众看得清晰、明白。解说词要少而精,更多地让画面去表达,让观众去回味、去思考。
5 解说词要通俗易懂
解说词在电视中主要用于听,要使观众听得懂,要通俗易懂,解说词要把一些倒装句改成正常句子,把长句子改成短句子。比如:“已经古稀之年的周勤老人和两个大学毕业的儿子合伙办了一个香菇酱加工厂。”可以改成:“周勤老人已是古稀之年了,两个儿子也都大学毕业了,如今合伙办了一个香菇酱加工厂。”
总的来说,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需要文章的语言美感与画面镜头的艺术美感结合得完美和谐,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黄晓利.谈电视专题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J].艺海,2007,(4).
8.让电视节目解说增色荧屏 篇八
关键词:电视解说;语言功力;共鸣
电视节目有众多的形式,不管是现场报道,实况转播,还是新闻专题,动态消息等,每个节目都离不开解说,这就要求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在尊重受众需要的基础上在解说中能抓住重点,步步深入,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对问题有精辟的分析力,对内容有充分的表现力,通过解说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来挖掘节目的特点和内涵。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解说与画面的关系
说是为了看。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决定了它必须以“视”为主,而解说则起着辅助的作用。顾名思义,解说就是专为阐释,说明画面而说出的语言文字,它必须以电视画面的需要来转移,为画面服务,离开了画面的电视解说就会空洞,失去生命力。可以想象对于电视而言,离开了画面,再精彩的解说恐怕也已经失去了对观众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电视解说在完善形象傳播的同时,还可以补充画面无法回答的问题,巧妙地和画面密切配合,充分表达画面所没能表达的意思。让声音走进画面的解说所提供的不再是简单的外表动作,而是有形有声,有神有情的形象,伴随着音响同期的运用,使画面形象流畅自然,实现了完整的形象传播,在平面上的展示丰富了人或物的立体深度,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一个纷繁的立体世界,造成浓厚的现场气氛,使观众产生高度的参与感。
电视节目的解说受画面的约束,有的还要紧密配合节目的音响效果,所以它具有独特的个性。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有了好的画面,再加上好的解说妙语点染,道出画面的思想内涵,可以使画面锦上添花,活灵活现,相反,画面拍的再好,解说不到位,表现力不强,不仅会分散主题,损害主题,而且会贬低解说的地位和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画面拍摄的不好,有好的解说利用语言运用的技巧来弥补不足,可以给画面增色,尽可能的表现节目主题。
作为一名电视节目解说者,既不能影响观众对画面的注意,更应该注重解说的力量和作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画面与解说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意识的通过专业技能完成对画面的补充提高,从政治方面提高画面的政治思想性,从事实方面说清画面没能说清的内容,从语言艺术方面加强画面效果。
二、准确把握解说意图
如果把电视节目解说当作一般的“语言艺术”,可以完全用有声语言去任意思维创作,那是不准确的,而作为电视节目的解说者,如何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和特点,控制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仅是反映播音主持能力和水平的手段,也反映着一种思维方式。
解说不能靠单一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完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视而不见”,解说作为电视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填充电视节目骨架的血肉,无论是议论,叙事,抒情,都要尽可能在脑海中捕捉可视形象,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发现画面中最有趣味最能触动人心,最富有寓意的细节作为解说中表情达意的依据,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或者诱导观众的渗透力,使画面的含义再一次升华。当然要注意加强解说语言的表现力不是为了突出解说,而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目的还是要丰富电视节目的形象语言。
在具体的解说表达中,因为电视节目当中解说词的布局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所以每种解说要根据节目立体结构的需要,很好地与画面,同期声融为一体,突显综合效应,而不能单纯的仅靠空洞的语言表达力量,紧扣主题抓住主线是电视节目解说的“魂”,在解说过程中,为了把内容表现的完整而清楚,围绕中心脉络清晰具有整体感的解说,更能够统领全片,使电视节目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加深观众对主题思想的印象的作用。
建立在对节目内容充分了解基础上的解说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于相关拍摄背景及资料的认识积累可以开阔解说的思路,因为心中有把握,会更有条理有系统,层次感更分明,一层层有步骤的表达出来,达到表达主题的目的。心中装着观众同样不容忽视,这不仅要求我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怎么让观众听懂听明白,还要求我们在解说时有的放矢,恰当运用播音主持技巧,使画面与解说配合的更默契。
对层次和结构较为复杂的节目,解说者使节目通顺流畅所具有的语言表现功力更能丰富视觉和表现内容,这就要求运用十分娴熟的解读播讲能力来完成,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节目内涵的基础上,调动语言技巧和情感渲染等专业技能,通过有血有肉的叙述,描述,抒情,议论使画面和语言有机结合,把握好“度”,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好让观众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三、解说语言要准确,生动,具体,形象
让电视节目解说具有画面感是对解说者的另一要求。观众看电视不是观众听电视,读电视,解说能给观众提供的是与画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视听综合感受,所以力求电视解说有画面感,说出的语言不但要求内容准确,表达准确生动,同时要求尽可能与画面形象配合准确,否则就会出现画面和解说两张皮,风马牛不相及。
生动具体,形象活泼的表述,能使观众很快明白所谈的事物,使用形象化的语言能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节目内容,而形象往往和具体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对于电视节目的解说能既具体又形象,是能够造成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的,从而加深对节目的印象。
准确,生动,具体,形象这几点在电视节目解说中缺一不可。如果不具体就表述不出生动形象,当然就谈不上准确,但如果不准确,生动和形象就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这几个要素是紧密结合的。解说是为了更好的“看”,开拓画面的视觉因素,如果我们不能根据画面的含义准确,生动,具体,形象地传达出视觉内涵,那么这种解说就是苍白无力的。
从业务技能上来讲,语言本身没有形象性,要想让观众愿意听,一听就懂,那就要求解说尽量做到语音规范,吐字清晰,语调,速度,语气,节奏吻合节目内容,增强可听性和亲切感,寻求尽可能与观众的接近性,说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解说者其实是直接充当着画面的有声发言人,平平淡淡索然无味的解说既不能以情动人,也不能以理服人,有针对性的解说是寓知识性和趣味性于画面之中,激发观众的兴趣,使观众能够感觉到相应的情境,并且在参与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到通过节目的收看,能够获得知识和信息,从而保持长久的注意。
一个高素质的播音员主持人适应不同节目解说多角色转换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是理解不同节目形态的内涵,准确的找到自己在节目中解说的定位,发挥最好的解说状态,让所有的讲解内容在头脑中“活”起来,运用恰当地语言和情感表达技巧,结合自己对内容的感悟,以富有个性,灵透的解说风格感染受众,达到信息传播的最佳效果。总之,要想让所解说的电视节目内容准确,生动,具体,形象要注意一下几点:一是分析和理解画面和解说词的内容风格;二是解说者本人思想感情的把握;三是保持好解说时的良好状态;四是运用好语言技巧。
如果一档电视节目是一首歌,那么其中的解说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认真的讲述五线谱中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故事,在电视行业中从业的播音员主持人,谁能运用好,驾驭好这些灵动的音符,谁就有可能获得欣赏者的共鸣,从而美化这首多彩的歌,为荧屏增添绚烂多姿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电视专题解说词】推荐阅读:
电视专题栏目策划案10-04
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国家开放大学专题07-12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发言专题10-08
演练电视专题片解说词10-05
党员冬训工作电视片解说词06-17
某市妇联工作电视宣传片解说词08-25
浅谈电视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