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习作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2024-08-29

语文习作教学竞赛活动总结(精选7篇)

1.语文习作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篇一

2012年白银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语文评委组

2012年5月14日至18日,白银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白银区第三小学举行。来自三县两区及市直学校的26位教师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留给评委最深刻的印象是:老师的风貌富有活力,教学设计新颖别致,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风格各有特色。

一、教学中的优点

1.扎实践行新理念。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都能注重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追问,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很多教师能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始终体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良好态势。比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教师能紧紧抓住单元训练要求的“概括”这一重点巧妙设计,让学生练习用一句话、一个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各段主要意思,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归纳、回答,充分提高了概括能力。

2.注重探索新教法。从参赛课堂看出教师们能够积极参与教改,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法、学法。首先表现在大多数教师不受教材的束缚,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的导学意识普遍较强,注重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内容涵盖的广度。如,在教学《欲速则不达》一文时,教师以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为主线串连整个课堂:文章写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文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课堂要素通过这条红线的贯穿得到了解决。

3.恰当选择诵读方式。注重与文本对话,强调文章的诵读是此次参赛课堂的一个亮点。教师们在依照初读感知、再读细研、细读品味这一合理的梯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初读感知时让学生默读,通过思考,扫除文字障碍,把握诵读节奏,提取重要信息;再读细研时选择指名读、分组读,让学生深入领会,揣摩情感;细读品味时采用齐读,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认读词语时,教师借助学生们乐于参与的“开火车”诵读比赛,训练学生对生字、词的熟练度。

4.时刻关注学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成长需求、发展需求入手,课堂上教师注重唤醒学生的激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善于倾听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学习主动有效,学习过程中处处有合作与探究呈现,课堂效果较好。5.课件制作注重实用、有效。参赛教师的课件实用性强,富有美感,而且有很强的表现力,能把抽象、静态、枯燥的知识,直观、形象、鲜活地呈现给学生,使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拓展教学、深化教学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1.深挖文本内涵不够。部分教师挖掘文本不够深,教学内容较肤浅,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教学过程表现为“蜻蜓点水”式教学。如,教学《挑山工》一文时,部分教师解决字词用了20分钟后,又用15分钟时间赏析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进行其他环节只有5分钟时间,只能草草了之。

2.被课件束缚手脚。有些教师死板地按照课件实施课堂环节,未考虑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方法的灵活性和过程的反思性;不能够在重视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同时,牢牢把握教学的目的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因此,课堂表现出教师、学生两张皮,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无暇顾及的弊端。如,教学《囚歌》一文时,在探讨叶挺的品质时,一位学生发言时用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词(这是同头三节课学生回答时出现的唯一的一次,很难得),可是教师充耳不闻。

3.无效提问太多。教师上课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文本和已有知识,通过思考、判断,并组织语言回答。低层次的无效问题不必多问。不少教师把“我们一起学习好不好”、“大家有没有信心”等口头禅反复出现。又如,在教学《囚歌》一文时,如果让学生结合文本理解从狗洞“爬”的内涵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可是,教师却提问“你们小时候爬过没有,怎么爬的?”,而且让学生做出“爬”的动作,不仅占去了很多时间,而且使这个提问变成了无效提问。

4.评价、激励不当。教师要时时关注学情,倾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对发言有独到见解的、确实有创意的同学应当给予正面激励评价;对表达不到位或者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做到有效点拨。不能让“很好”“真棒”等溢美之词满天飞,而对朗读不到位、回答不明确甚至错误的理解不置可否。评价不当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发展不利,对其他同学也会成为误导。

三、教学建议

第一,要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参赛课堂呈现出了很好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不足。教师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并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修正课堂教学,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态势、过程、评价等一切内在方面,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用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加强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评课时发现,不少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细化、优化不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口误较多,有的甚至是知识性错误。如,“各位同学们”、“不搞特殊化”等病句,“勇敢地回答问题”中“勇敢”,“慷慨地借给我钢笔”中“慷慨”都用词不当,等等。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加大知识储备,拓宽知识广度,提高执教水平。要通过不断学习与内化,力求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紧扣教学目标的准度,拓展文本解读的宽度,挖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提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

本次优质课竞赛活动期间,听课教师约1500人次。通过竞赛活动,不仅体验到良好的教研氛围,而且发现了一批很有潜力的教学新秀,充分体现出竞赛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和引领功能。亲临参赛课堂听课的老师将以此为契机,相互学习、总结经验、不断进步,为建设高效课堂做出积极的努力。

(执笔人:景泰县一条山镇第一小学 王朝强 市教科所 王占忠)

提升专业素养 实施有效教学

——2012年白银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数学评委组

2012年5月14日全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白银区第十三小学如期举行,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市教科所精心组织、评委认真工作、承办学校的通力配合下于18日圆满结束。现将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本次竞赛共25位参赛教师,执教内容涉及北师大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平均数》;四年级《图形中的规律》、《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五年级《百分数的认识》、《购物策略》、《包装的学问》。部分教师执教内容相同,同课异构、个性化施教。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市近年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高效课堂的研究提供了范例。与此同时为广大老师提供了互相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了以赛促研、以赛促教的目的。

一、本次优质课竞赛之亮点 1.联系生活、发展数感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如有的老师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创设了生动的生活画面情境“把6个苹果全部分给笑笑和淘气两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你觉得那一种分法最公平?”通过指名上台分苹果,在观察和演示的生活情境里,学生真正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即分数的灵魂,为认识分数奠定了基础。再如在执教《平均数》时,有的老师选取了本班学生男女生投篮的生活素材,从中引出求平均数来比较男女生投篮水平高低;还有老师通过呈现“白银四龙度假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人”等生活里大量数据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在《包装的学问》一课中,老师通过播放“甘肃岷县洪流灾情,给灾区孩子送礼物……”怎样包装这些礼品最节约?引出课题,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老师们都能联系生活情境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在《购物策略》中,老师选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从生活应用铺开,在购物中结合数学计算讲求策略——精打细算、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等。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2.密度合理、课堂高效

课堂“密度”是学生能在不变的40分钟里,有尽可能多的收获。适当的课堂密度,紧凑的教学环节,顺畅的过程衔接,使课堂的分分秒秒,都尽其所用。本次赛课中,除了教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之外,许多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合理取舍、有效整合,使所教内容更加适度、适量。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增设了“法国国旗、太极图、八块巧克力——让学生看着图形创生分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去除了思维定势;在《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中,涉及了常见游戏抛硬币、掷骰子、石头剪子布、设计转盘等多种游戏规则,从不公平到公平,量大面宽,这些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素养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纵横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课堂。

3.注重操作、建立模型

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考,建立数学模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老师们都能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等动手操作中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所学知识;有的老师自制教具——转盘,让学生动手转转盘抽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时不时出现学生“嘢、嘢、嘢”的呐喊声;还有老师能够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的具体试验来体会可能性是否相等;让学生用圆片自行设计转盘感受游戏的公平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连续的三角形、正方形来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和本质的联系。

4.拓展思维、渗透方法 学思想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同是一堂课,切入的角度或者说是所站立的高度不同,所产生的现场教学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重视思想方法渗透的教师所带的学生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拓展的深度是其他学生无法比拟的。课堂教学中善于适时地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改革需求的,也是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如在《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内含小正方形和三角形)里阴影部分的面积谁大谁小时,渗透了运用“平移”比较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再如在《包装的学问》一课中,“将四盒磁带包装成长方体状的一包,有几种包装方法,选用哪种最节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一一将6种包装方法罗列出来,运用排除法简化成比较“6个大面重叠和4个大面4个中面重叠“的两种情况,这里运用转化的思想(各去掉4个大面)变成了比较“两个大面重叠和两个中面重叠”,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凸显了隐藏在包装里不易直接发现的学问。

二、本次竞赛课的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是一种缺憾的“艺术”,即便是一堂十分精彩、令人称羡的优质课,也仍然存在可以考虑或需改进之处。因此本次参赛的课中,还存在一些基本功方面值得商榷的问题:

1.部分教师在上课时还是不能大胆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是否还可以少说一点,让学生多说点、多做点。当教师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是否还能顺藤摸瓜,探究一下“为什么”不要急于转入下一个环节。

2.个别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还有待于提升。在这25节课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方式进行教学的。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深入挖掘的还比较少。有些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的理解还存在偏差。

3.“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个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就是语言。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严谨、简洁、幽默、富有激励,突出数学的特质。在本次赛课中有把“重合”说成“对齐”,把“平均分”说成“分成”的情况时而有之。

4.教学基本功在退化,教师板书如“蟹爬”。本次赛课出现了多媒体代替板书的情况,更有老师板书时出现了字迹潦草、不够规范的板书。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万不可忽视,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不规范的板书将导致潦草的作业。

三、几点建议

1.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提高课堂效益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偏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由此出现了满堂问答的现象,虽然多数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老师还要提醒他们声音不够大。而当学生遇到一点小困难时教师又开始包办代替。“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思维活跃要比声音洪亮更重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应做到:少师道尊严,多师生互动,少生搬硬套,多精心设计,少硬性统一,多自主选择,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

2.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恰当选择教学方式

有的教师不顾教学内容的需要,片面的追求多媒体形式的“全”,追求感官上的新颖、动感、热闹,将图形、影像、动画等大量引入,无关信息过多,为多媒体而忽略了板书的设计。课堂上还出现形式上的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是小组学习的一种方式,有其使用的条件和尺度,它不是自主学习的标志,当个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或难以解决时,才小组交流,以便发挥小组的群体智慧。

3.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课标中对教材编写意图说明的同时真正消化理解教材,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做到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4.正确处理优质课评比与整体推广的关系,树立大教育观 目前,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现象:优质课竞赛都是奔着大奖来的,往往是哪里有奖往哪儿赶,备课时聚千人智慧与一人,评上奖后将其尘封起来,作为精品束之高阁。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牢固地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变个人经验为集体探索,把个别教师的优秀课推广到整个教师群体,使整体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执笔人:会宁县东关小学 温志旺 市教科所 李国峰)

2.语文习作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篇二

eClass数字化校园综合平台就是把所有多媒体内容、课件、主要的应用功能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都集中在一个B/S (浏览器/服务器) 架构的平台来管理, 让使用者只需要通过网络浏览器访问平台就能实现各种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是教育信息技术由教学支持范式向学习支持范式转换的有 效信息技术手段, 为实现主题式实践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完成教育范式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顺畅过渡。现以笔者的一节语文口语交际和习作综合交流活动课《浓浓母校情》为例, 来对eClass环境下的主题式实践探究活动作分析和探讨。

●课前准备阶段——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为主线

“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的设计思路是设计真实学习环境的合理外推, 一方面, 当学习活动与真实的任务或问题挂钩时, 学习活动便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要想让学生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 教师就不能再主宰学习过程或规约学生的思维, 而应该为他们提供任务或问题中的思维挑战, 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 并且学以致用, 减小学校与社会之间存在的距离, 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 现实中的任务与问题不同于强加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或现成答案, 学生可以通过主动的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培养求知欲。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上小学将近五年了, 还有一年多就要离开母校升中学, 在这几年的小学生活中, 对母校肯定有许多难忘的记忆, 可能对在母校中某一次活动难以忘怀, 对母校的一草一木恋恋不舍, 还有对母校的老师或同学感到依恋……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口语交流或是习作非常好的素材。另外,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策划能力, 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 本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搜集信息、整理素材、制作PPT等能力, 也非常喜欢表现自己, 希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并通过投票竞选的方式来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2.学生的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选择好任务, 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 如参加口语交际活动的小组, 可以有同学找配乐, 有找配图, 有做PPT, 还有找相关的诗词或歌曲的并负责朗诵表演的。每个组员完成任务后, 把自己搜集的素材提交到eClass学习网站同组的讨论区里, 由负责合成PPT的同学最后完成背景的制作。

选择完成想象作文的同学, 则按照学案要求, 独立完成写作及配图, 并通过eClass学习网站提交作业。

3.教师的课前准备

设计活动导学案, 具体如下:

①口语交际。主题:浓浓的母校情。活动形式:朗诵诗词、演唱歌曲、歌舞表演等。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 课外搜集其他有关思念的文章或诗词、歌曲, 开展一次综合交流活动。可以采取朗诵诗词、文章, 演唱歌曲等形式。为了让表演更精彩, 可以用“配乐+背景+朗诵诗歌”、“配乐+背景+朗诵文章”、“配乐+ 背景+演唱歌曲”等方式。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类型即可。 (分组活动, 把搜集到的资料放到讨论栏中) 时间:25分钟。主持人:自荐, 1~2人, 男女各1人。总策划: 班长及班委共6人。

②习作。主题:感恩母校。形式:想象作文。内容:以“感恩母校”为内容, 发挥想象力, 想象小学毕业时, 你将离开母校, 母校有什么会让你觉得依依不舍?是美丽的校园、有特色的课程、各类有趣、难忘的体验活动, 还是同窗六年的同学, 对你孜孜不倦教育的老师等。把你对母校的留恋、难忘的情感写下来, 还可以用画图、拍照、设计心意卡等形式辅助表达这份情感。 (分小组活动, 把图画、照片和贺卡及作文放到讨论栏里) 要求:学习运用本单元学过的表达方法来表达情感, 语句要通顺, 400字左右。时间:15分钟。

综合交流及习作选择其中一题做。

●课堂教学阶段——“面向过程”的教学内容和“有援”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范式中, 强调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面向过程”, 重视学习内容的故事性和叙事性。换言之, 就是将学科知识、概念等得以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实践并体验, 学生可以从中领悟人类知识增长的实际过程, 从而增强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导入部分

同学们, 你们在福新小学生活了近五年, 再过一年多就毕业了, 当你要离开母校时, 是否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呢? 今天我们就以“浓浓的母校情”为主题, 开展一次综合活动 (如图1) 。

课前, 各组同学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经过初赛, 我们选出了四组同学进入决赛, 这节课请这四组同学上台展示。最后, 我们将通过投票选出本次活动中最炫组合奖一个, 最佳舞台气质奖两名, 未来作家奖一名, 最文明观众奖一名、最热情观众奖一名。观看的同学可以即时发帖写出你票选他 (她) 的理由。

2.口语交际展示部分

师:首先, 有请刘桐组表演。 (组长负责控制电脑, 其他人表演。表演结束后, 组长宣读小组成员所做的贡献) 吹拉弹唱样样全, 很有意思的一组表演, 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呢?请发帖支持他们吧。

接下来, 请朱从容小组表演。 (一名组员播放PPT, 其他人表演, 表演结束后, 组长宣读小组成员所做的贡献) 这组的表演你们喜欢吗?赶快动起你们的手指吧, 写下你们支持的话!

3.习作展示部分

师:接下来, 这位同学是用写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有请梁宁芮。 (梁宁芮上台打开网络作业,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文章)

还有一位同学也写了自己的故事, 看看他在福新小学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程心玥同学上台打开讨论栏,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文章)

在学生的整个展示部分, 还需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 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因为倡导学生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并非意味着他们的任何学习活动都是有效的, 在缺乏指导的自主学习中, 学生可能会因受挫而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 也可能因错误线索的引导而偏离预期的方向, 所以学习环境中的“有援”成分, 就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应该予以有效的支持, 当然, 这种支持不是提供答案, 而是提供资源、示范、启发和咨询, 使学生不但可以借此解决问题, 还可以将教师所应用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 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生评价阶段——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资源共享的“开放空间”

在教学范式下, 评价往往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 目的在于对学习结果进行判断, 是“面向结果”的;而在学习范式中, 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本身就是学习的目标之一, 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 与之相适应的, 学习范式更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绩效表现, 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能力和水平。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成为自我成长者, 而自我成长者将“能够使用较强的自我评价技能提高未来的绩效, 进而不断成长”。因而要多为学生提供自评、互评以及评价资源的机会或挑战, 使他们从中获得重要的评价技能。

另外, 信息技术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显著的转换, 教学支持范式是从封闭的角度来评价教学技术产品 (如课件) , 但随着学习空间的不断延伸, 人们发现在资源共享方面更能对学生的绩效表现发挥作用, 因而学习支持范式在保持原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 更关注开放空间内的资源共享。

1.拉票、投票环节

师:精彩的节目已经看完了, 看来, 你们心目中已经选出哪个组是最炫组合了, 哪位同学的文章是最美了。下面, 我们进入投票环节, 在投票前, 我们让这些同学说几句话, 给自己拉拉票吧! 哪位同学想给自己拉票?或者“粉丝”也可以给自己的支持者拉票。

学生进行投票 (图2为学生利用eClass平台投票功能进行票选) 。

2.展示投票结果

师:请同学谈谈自己把票投给了谁?你在讨论栏发表了什么意见? (学生发言) 从这些同学们的发帖可以看出, 你们是非常认真地观看表演, 而且用心记下了, 大家觉得谁可以得到“最文明观众奖”呢? (图3为学生在eClass平台的讨论栏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今天, 我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综合交流活动, 有表演节目, 有发帖讨论, 还有拉票和投票。这样课堂与以往很不同!聪明的你, 发现不同在哪里吗? (引导说出现代化, 信息化的课堂有什么好处)

在“浓浓的母校情”活动中, 大家以朗诵、歌舞、作文的等多种形式, 表达了同一种情感, 那就是对母校深刻的感恩之情。希望今天的学习, 让同学们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创造性使用教材, 整合教材, 并根据学生学情改编教材的一节课。我把原本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主题由“浓浓的故乡情”改为了“浓浓的母校情”, 这个主题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也切合他们的生活体验, 学生可以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课前, 学生根据主题进行自由组合, 由组长分配任务, 组员各司其职进行资料搜集、整理, 排演节目, 制作PPT等。整个准备过程, 学生积极性高涨, 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课中, 在激励评价机制的鼓励下, 如评选各类优秀节目、小组、观众等, 学生非常认真地观看节目。在拉票互动环节中,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自评和互评的水平高,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此环节也是电子书包使用效果最突出的地方, 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台电脑, 学生通过讨论栏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使课堂互动达到最大化, 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讨论和评价中。

本次是一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综合活动课, 打破了传统的上课模式, 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展示、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并且利用了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 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合作、交流, 课中进行即时互动、反馈的辅助功能, 使师生、生生交流跨越时空, 提高了学习效率。

点评

E-Learning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的协同交流、友好的互动等独特的优势, 但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 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理想。如何充分体现E-Learning的主动参与性, 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师或专家的引导作用、合理定位教师的角色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成为重要的议题。

本节课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很好的回应, 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一、从关注技术特点到关注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特点, 从IT向教育回归, 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中有着淋漓的表现。麦老师利用VCLASS教学平台为学生打造了一个E-Learning学习环境, 充分关注了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关注技术环境下的教材整合, 充分展现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优势, 如麦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整合教材, 并根据学生学情改编教材的一节课。把原本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主题由“浓浓的故乡情”改为了“浓浓的母校情”, 这种整合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也切合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二是以任务为驱动充分展示了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组织特点, 如在课前, 学生根据主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 排演节目, 制作PPT等。

二、更好地发挥了技术的认知工具作用。在本节课中, 技术不单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 而且也变成了学生学习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如表达认知的工具、交流的工具、情感激励的工具、自主学习的工具、协作的工具以及评价的工具等。例如, 在习作展示部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了认知加工和表达,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了思维的外化等, 对教学的产出以及学习成果的检验, 知识的外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以及内容的打包整合形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范式的转变方面起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为e-Learning环境下的课堂组织, 活动设计, 教师角色定位以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语文习作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篇三

关键词:作文;学生;习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作文一直是个困扰师生的难题。学生一看题目,有的感到无话可说,有的感到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得益于各方面的语言实践,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让学生积累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真正落实让学生的习作为生活服务,让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语言增色添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习作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把作文当成一件乐事,就会兴趣盎然地构思、表达,积极地写作。在习作训练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的差异,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习作活动中产生难以名状的愉悦,而愉悦的体验反过来又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诱发习作兴趣。

由于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经常带领学生做各种他们喜受的游戏活动。例如:排演课本剧、故事会、放风筝比赛、小小新闻发布会……然后引导他们把自已的经历、感受有步骤地记录下来。由于有了游戏中愉悦的体验及切身体会,学生写作兴致高了,作文内容也充实、生动了。

另外,在编写童话的习作训练中,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表达,通过自编童话集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活动中学生积极动脑,创作出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其中一位学生以《长眼睛的小木屋》为题写了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有几段这样写到:“冬天到了,熊妈妈造了一座小木屋,准备在冰天雪地时住进去,暖暖和和地睡一觉,做个长长的美梦。”“小熊嫌屋里太暗,就在后壁木板上敲了个小洞,外面的光线射进来,屋里亮多了。”“小熊砸了一块冰,磨得圆圆的,像面小镜子。它把冰块嵌在小洞上,风雪被挡住了,再也钻不进来了。远远望去,小木屋就像长了一只明亮的眼睛。整个冬天,它们睡得好香。”这丰富的想象、童真的语言、生动的表达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又指导学生把这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合订成了《我们的童话》这本童话故事集,在班内传阅,这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养成了善于发现、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逐步走向成功。

二、培养学生习作活动的参与意识

在习作活动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投身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了在作文课上做到说写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多种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练习说、在做的过程中练习写,紧密地把习作活动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去年冬天,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向大地,越下越大。我见入冬的第一场雪使学生兴奋不已,于是马上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去观赏雪景。在观察中,我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位变化顺序,抓住雪花从空中飘落到房上、树上、地上的不同特点进行观察。写景的过程中动静结合,以人衬景,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感染,边看边说,学生快乐极了:“雪花像个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看,那房子变成雪孩子的家了!”“树木变成了玉珊瑚!”“大地铺上了银白色的地毯。”……这一次次新奇有趣的发现,不但激起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习作的成功来源于生活的实践。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成为了学生的习作源泉,拉近了习作与生活的距离,充分体现语言为生活服务的主旨。

三、培养学生习作的实践对比意识

在课题研究之前,以往学生作文常常语句不通,表达起来言不由衷,抓不住重点,泛泛而谈,又面面俱到,好似一篇篇流水帐。所以在习作实践中如何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是关键环节,应当授学生以渔,交给学生一把打开习作大门的钥匙。因此,我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篇篇都是经典佳作,结合阅读教作文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讲完《火烧云》一文后,针对小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已的想象写一个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片段,并鼓励学生想象越丰富、越奇特越好,以此调动他们写作积极性。讲完《神笔马良》后,我发现学生对马良的神笔羡慕不已,就趁机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于是学生就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写进了文章,使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在自己的作文中得以实现。讲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我又安排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家乡的特产……这些有的放矢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其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多看书,从课外读物中受到启发,找到自已感兴趣的题材,进行仿写,开拓思路。学生书看多了、字认多了,表达能力有了提高,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伴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多,我又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这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习心理的辅导,用激励性的语言、谈话式的评价方法,指导学生习作,使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4.语文习作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篇四

策划部部长:周卓壕

这次文学社举办的活动,总体上来说是挺成功的。写这份总结,是希望能给以后搞活动做一个借鉴,希望以后能越做越好,为文学社的发展做贡献。

首先,说一下个人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活动流程安排较为合理,每一个环节所需的工作人员分工很恰当 由于这次活动比较大型,因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去组织落实,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甚至进行了现场模拟,这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这么说,我们几乎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都预想到了。

(二)活动ppt的制作以及主持人的挑选

对于整个活动流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环节了,在这一部分,ppt的制作需要动员许多人,同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群策群力收集到题目以后,还需要进行筛选和美化,最后还要反复检查和测试课件,看是否存在问题,尤其是最后一步,这需要到现场实地进行测试,电脑操作员和主持人需要高度的配合。

说到电脑操作员和主持人的工作,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两人除了要配合默契以外,还要懂得灵活变通,既要避免冷场,又要防止活动过于火爆影响纪律,因此,选一名能灵活应变的主持人尤其重要。

(三)座位安排合理,入场井然有序

这次活动,我们采用了入场券进行的方式,每张入场券印有相应的号码,观众按照号码就座,加上我们有安排人员到各门口作迎宾员,这就使得整过活动的入场井然有序。同时,我们抽答题和抢答题这些环节都需要用到这些号码,方便抽取幸运观众的同时也方便计分。

当然,这次活动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

首先是会场纪律。会场纪律是我们这次活动预想不足的,现场过于吵闹不仅影响了活动的进程,还影响回答问题的同学,这与我们没有安排足够的人员去维持纪律有关,这是我们的过失,相信有了这次经验,下一届文学社搞活动会做得更好。

其次是颁发奖品时安排不当。颁发奖品时现场的场面有些混乱,颁奖人员安排不当,幸好主持人应急能力好才能hold住了活动现场,希望下一届的活动能提早商量好颁奖的分配和相关工作。

5.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总结 篇五

瓦房店市实验中学

根据我校活动安排,我校从10月19日开始,在全校举行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先优,通过竞赛,促使广大教师自觉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全面适应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和基础教育质量。竞赛活动得到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通过讲课、听课、评课。我们评委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总结,下面我将本次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比赛不设人数限制,每周至少有一名教师上课,目前已经完成四节课。活动将涵盖所有年级和学科,将贯穿全年进行,年底进行总结表彰。所有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本次活动的优点

1、教师激情高,课堂感情好。所有老师都能全身投入到课堂上,都能够笑容贯穿整个课堂,给学生以平易近人之心态,创造平等宽松的和谐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本次活动参赛的教师能在电教室授课,遵循新课改革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这一原则。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认真落实新课改革理念和精髓,给予学生自主空间,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本次竞赛活动,所有老师都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如吴昌龙的数学课采用了较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学生乐于参与,兴趣很高,小组评价等。老师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冷冬梅老师在新课讲完后,采用找朋友小游戏,学生的积极性顿时上来,信心百倍,效果甚佳。

4、自制教具、学具,把生活融入教学,让学生体味学习乐趣。把生活中的新鲜题材引入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组知识,让学生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特别是数学教师能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运用数学的目的。

5、评课中广大老师都能积极分析优缺点,改进方法,对今后的教学有明显的提高。学习别人的优点,为共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对策:

1、语文课中新课改理念渗透性不强,多采用了传统教学模式。怎样把新课改中的精髓运用到课堂上,融入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中,扎扎实实、行之有效落实新课改思想,是今后我校教师研究的课题。

2、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意识不强,学生参与课堂方式单一,教师不能放开课堂让学生去做,充当组织、指导的角色。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中极其重要、又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它给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当家作主”,同时又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协作的情感意识,交际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该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并在课后中要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后学习效果。

3、重视基础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指导。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不明显。语文教学应注重阅读能力训练,通过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美,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段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而不是引出哪个学生分对了就算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对,哪几段为什么分在一起,哪几段为什么要分开,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掌握,同时也学会了分

段的方法。数学课上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照顾大多数学生,让所有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会学习。

4、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部分教师依然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只看不讲、光说不导,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一心只想要得到一个自己所设计的结果,完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没有教给具体的学法,或是虽然教给了学法,却没有正确的指导,使学生不能依法而学。教师应致力于导,授之以法,学习贵在领悟,学法更应渗透于教法之中。

6.语文习作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篇六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而基本功则是我们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必备的素质,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是提高我们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结合我校学期初关于基本功考核的实施方案,和大安市语言委员会提出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主题思想,特举办本次教师基本功竞技大赛。

根据市局《实施素质教育评比方案》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教师的人数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年初制定的活动方案,在2018年10月中旬末进行了一次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依照方案,逐一落实了本次竞赛活动。这是一次基本功的能力比拼,也是一小教师风采的展示,下面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参赛选手

凡是在岗的一线教师按照报名自愿参加的原则,除有特殊情况事假和后勤等人员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参赛共计23人。

二、参赛项目

所有选手均参加简笔画、三笔字 等4项评比。

三、评选办法

每一单项活动均有评委集体打分,然后汇总分,从中排出个人名次。

四、各项比赛成绩汇总

每项比赛均有原始评分卡,最后计算出了汇总分数和名次。

五、小结

本次比赛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选手们都能够认真积极对待,不抄袭,不替写,做到真正的练功。这次活动开展的如此成功,步骤和内容让老师们服气。推动了自身练功,大大提高了教师们对基本功的重视,特别是对于自己粉笔字这一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板书功夫的重视。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本次活动得到了众多老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他们虽然年龄偏高,但是仍然能够热情参与,力争提升自己的各项本领,谦虚辐射,为自己的教学工作画上更加感人的一页。

六、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部分年轻教师的钢笔字实在欠功夫,许多老师停滞在自己原有的水平,平时只为了完成作业应付了事,不重视自己的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严格要求老师,督促他们认真练习,为自己的形象负责,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严抓管理,狠抓落实,这样才能练有所用,学有所用。简笔画虽然在当今的教学中用处不是很广泛,但是老师们的功夫依然需要加深,必须强迫自己多学习,今后我们在教室基本功评比中,还可以考虑加一些读书方面的项目,以促进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

安广一小学

2018.10

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总结

安广一小学 2016.11

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成绩单

安广一小学 2016.11

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试题

7.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篇七

一、培养情感, 创设习作氛围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 能够对认识活动起调节、强化的作用。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感染学习对象的功能。而且, 在课堂上除了知识的交流, 还必须有情感的交流。而情感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有为而作。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较为系统的、综合和实践的过程。首先,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生活状态, 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与他们交朋友, 使学生信任教师, 亲近教师, 与教师闲读生活趣事, 形成浓厚的习作氛围。其次, 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多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 读得好, 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由此我们知道, 最有效的阅读就是叶圣陶所倡导的美读, 即在读中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最后, 教师应鼓励学生“有为而作”, 将命题权交还给学生, 让他们大胆而作, 自己选题, 自己选材, 自己动手,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写完作文后, 教师要真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作文, 指出作文中的用词是否准确, 情感表达是否是正面的。对于用词正确、情感正面的作文, 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热情的表扬, 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

二、在阅读中汲取营养

阅读是写作的启蒙老师。因此, 阅读不能是走马观花, 而是需要按照步骤进行, 让学生真正得到积累, 并学会应用。在阅读教学中, 我一般会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具体来说, 我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讲课题, 想想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1) 再读了解课文大意。 (2) 熟读本篇课文。2.自学生字词, 思考词、句、段、的意思, 找出不懂的词语和问题。3.带着这些问题深入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些步骤的干预下, 学生可以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一个习惯养成后, 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还应做好每一次的阅读训练, 让学生收集语言材料。词汇是语言的基地。斯大林指出:“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 语汇越丰富越多方面, 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有的学生语言水平很低, 说话干巴无力, 写的文章也就平淡无味了。这其中的一个缘故就是学生不善于积累词汇。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意词汇的教学。首先, 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细致地分析文章中的美词, 并引导学生明白, 有了这些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让人印象深刻。其次, 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换词等方法品读文章。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 (2) 瓶子里的水升高。尽管“渐渐”这个词语很平凡, 但在作者的运用下, 普通的词汇表现出了乌鸦的聪明绝顶。又如, 《草原》一文, 老舍用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白云朵朵、草地上白色的羊群, 这些词汇让人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构成了一幅草原美景图, 从而深刻体会到那里的天很蓝, 草很绿, 空气很清新, 使人仿佛置身于天堂之中。词汇所产生的语言魅力, 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而且, 小学阶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好时期,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 学会运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而发展语言。此外, 教师还应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由发挥。

三、习作的实践与训练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我们的作文训练形式不能单一, 也不能拘泥于教材, 枯燥乏味。我们应让作文训练形式多样, 多元拓展, 让学生真正感到写作文的乐趣。首先, 我们可以组织社区活动, 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活动当中, 争当社区小帮手, 宣传环境保护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社区经验后, 他们在课堂上就能踊跃发言了。趁此机会, 教师可将其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习作。这时, 学生写出的作文, 别有滋味, 各有各的观点, 各有各的看法, 层出不穷。其次, 我们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在教学中, 我曾尝试让学生评改自己和别人的作文。刚开始时, 学生都不知道从何下笔, 找不出文章的优点, 也说不出不足之处, 顶多找一找错别字。每到改作文的时候, 学生都会来请教我。慢慢地, 学生改作文时也能找出文章的优缺点, 并有了自己的看法。但这一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 给予学生指导,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再次, 我们应让学生当小编辑, 定期举办作文展、习作比赛等活动。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办小报。这样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不仅择优荐稿, 还要修改作文。这种作法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同学间交流习作的兴趣, 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对于不好写的题材, 我的建议是仿写。仿写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好的文章是别人创造的财富,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范文的长处, 然后借鉴过来, 经过学习后再创造出新的文章。

我相信, 通过以上的做法, 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定能让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轻松、自在又愉快。

参考文献

[1]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格书小学2013—2014学年度四年级五心教育上册期中测试试卷下一篇:《地下森林断想》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