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精选12篇)
1.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 篇一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探究
【论文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一、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四、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一心.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略论[J].
[4]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M].
2.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 篇二
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 词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若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 必须由一个个词汇的积累入手.从前几届学生进入初中时英语学习的基础来看, 在当前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 词汇的学习是比较重视的.而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词汇与其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将是长远的.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 应当高度重视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衔接.必须运用积极的方法, 采取有效的策略, 将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地衔接起来, 以提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 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衔接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熟悉小学英语教材, 了解学生已学词汇及知识
小学三年级始设英语课, 经过三年的学习, 在升入初中之前学生基本上应掌握750个左右的单词及短语.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 尽量融入这些词汇, 在已经掌握的基础上, 更好地学习新课.因此, 中学英语教师必须熟悉小学英语教材, 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词汇与相关的英语知识.
在教授人教版新课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的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单元时, 笔者就与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4 Do you like pears?结合起来, 通过运用小学学过的词汇讲述故事与表演情景剧的方法, 将新课中的单词和短语融入其中, 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单词和语言知识运用的基础上, 对即将学到的词汇形成印象, 并明白其基本用途和搭配方法, 使这个单元的词汇教学效率大为提升.
案例1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初始课教学
在正式导入课文之前, 老师先向学生了解了有关pears的问题, 这是小学三年级曾经学过的单词与句型, 紧接着以师生互动的形式, 向学生提问“Do you know how many kinds of fruits?”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pears和运用pears来进行提问和回答, 因此, 经老师略加提示, 就结合新课中all kinds of fruits (各种水果) 的名称, 非常熟练地用各种各样的水果的英语名称如apple、watermelon、peach、pear等等来提问与回答, 在很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了该单元教学要求.
熟悉小学教材, 把握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 可以让学生把小学阶段所学的词汇与知识调动起来, 与七年级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实现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调研小学教学方式, 了解学生喜爱的词汇学习方法
兴趣对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 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则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论述.学生学习兴趣高低与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衔接不无关系.
刚进初中的学生, 很大程度上依然存留着小学时喜爱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应当加强与小学英语教师的沟通与联系, 了解学生喜爱的词汇学习方法, 以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学习方法的改进.
笔者在2008年9月接任的新生中发现多数学生仍然遗留着小学生那种幼稚、天真、活泼的痕迹, 喜欢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教学方法, 更留恋小学英语课中的游戏活动.为此, 笔者走访了几所学区小学的英语同仁, 学习他们常用的教学方法.自己在课堂上也尽量采用学生熟悉而喜爱的方式, 寓教于乐, 将小学阶段采用的体态语、游戏、直观教具直接引入到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他们自己喜欢的直接参与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案例2数数和加词, 用小学的方法完成了初中的教学
(1) 数数.学数词时, 笔者采用了小学数学课上的数数游戏.如, “Who has number…?写些数词卡片, 根据所教数词的多少, 卡片上分别写上从1到25, 从25到100, 从100到1 000和超过1 000以上的数词.当教师指卡与学生背诵、做游戏时, 就用数字代替他们的各字.就像他们的英文名字一样, 使用多了就记熟了, 这个游戏锻炼了学生们的记忆能力.
(2) 看图加词.Add-on这个游戏结合图片、实物来做, 学生1:“I see a living room.”学生2:“I see a living room and a kitchen.”学生3:“I see a living room a kitchen and a bathroom.”如此类推.或者学生1:“I like milk.”学生2:“I like milk and pie.”学生3:“I like milk, pie and cake.”依此类推, 看谁坚持说得时间最长、词汇最多, 这样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复述能力和单词的贮存量.此时,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得快, 记得也牢固.
词汇教学衔接, 主要是针对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教学而言.因此, 课任教师应当与小学相关老师多沟通, 使自己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学生喜欢的词汇学习方法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并依据这些实际组织起始阶段的教学.
三、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 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求知欲
进入中学的少年, 其思维能力发展很快, 同样对学习的需求量也远比小学儿童时期多得多.不仅是学习能力较好的, 即使是成绩平平的学生, 也不像小学时期那样容易满足.
从小学老师处了解到, 很多学生, 包括一些成绩比较理想的, 相比较而言都喜欢记诵单词, 而对于语音、语调、读音规则及拼写方法等却不很在意, 不太愿意听老师讲授读音规则等语言规律.而有些小学教材编排中, 虽然也有音标和其他语言知识的教学, 但根据以往几届学生的情况来看, 学生对这些知识并没有按要求掌握和应用.多数小学的英语教师, 有些确实也偏重于单词的机械识记教学, 很少讲授音标、语调等内容.这在小学阶段尚可, 因为小学生的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而且单词量也不多.然而在进入初中后, 这就不行了.初中教材中英语的生词量远比小学多, 且认知要求也提高了.小学阶段要求“两会”的居多, 而在初中阶段, 多数要求“四会”.众所周知,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如果读不准音, 就不容易记住单词.要抓好初中学生的生词教学, 光靠学生强记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并且, 进入初中后, 许多学生喜欢试着用英语会话, 希望自己能具备一看到生词就知道其读音的能力.故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有必要也必须及时适当地并较为系统地传授一些规律性的语言知识.
案例3真想不到音标学习有这么多好处
2005届新生入学时, 教师了解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没有掌握发音要领, 因此, 学习英语单词几乎是“单”个的记“词”.针对这情况, 教师调整了教学方案, 安排了音标教学, 着重讲解发音要领, 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发音部位发音, 逐个模仿练习, 纠正其不正确的发音习惯和方法.于是学生逐个死记单词的不良习惯得以纠正, 能够按读音规则自己拼读生词, 英语词汇的学习能力大为提高.很多学生在教学反馈中谈到:真想不到音标学习有这么多好处.
应当根据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提高的实际, 通过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来保持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 实现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衔接.
四、依据学生基础不同的实际, 合理要求与分层布置作业
尽管小学生成绩报告单上英语成绩都是八九十分或为“优”与“良”的记载, 但我们非常清楚, 有些学生所获得的英语成绩是有水分的, 其英语学习基础在一进入初中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是初中英语教师直接面对的现实.所以, 在词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 必须把握住这个差距, 实现“因材施教”.
要依据学生基础不同的实际, 合理实施分层教学.具体的做法是, 先按学生学习需求的分层.教师在授课伊始, 就应当对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需求有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测试, 包括笔试和会话等方式, 了解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的的程度与具有的学习能力.同时, 让学生自己预定各自的学习目标.据此二者, 将学生分为较高 (A层) 、一般 (B层) 和较低 (C层) 三类.然后是作业分层, 即对各单元的单词和短语教学进行目标分解,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小部分学习需求较强的A层学生, 要求其对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单词都“四会”, 还给他们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 如一些浅近的英语原著, 不断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提高自学能力;对多数学习需求普通的B层学生, 则重在识记教材中已经出现的常用的单词与短语, 单词要求“四会”部分听写必须在80分以上;而少数学习需求较低的C层的学生, 则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 单词听写只要能写出自己定下的目标即可, 单词识记多数只要求其“两会”, 达此目标即为过关, 不过关的, 找老师或者A组的同学负责补习后设法过关.
如何在课堂上既要让基础差的学生迎头赶上, 又要让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学有所得, 这是词汇教学衔接中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分层,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 让各类学生在自己实际基础上展开英语学习实践, 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还让各类学生感到其学有所得, 保护了A, B, C各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激活了各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和分层布置学生作业, 避免了许多负面影响, 提高了词汇学习的有效度, 使词汇教学的衔接得以顺利达成.
五、培养课堂互动与课外拓展的习惯, 在交际、阅读中增加词汇量
在小学, 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生通过感知课文语言材料就可以识记单词.进入初中后, 语言学习的内容增多, 生词量不断增大, 教师应有意识要求学生课前拼读生词, 课内外坚持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让他们在学英语中进行交际, 在交际中学英语.通过互动交际使学生的求知欲被不断激发, 词汇量不断增加, 师生情感更融为一体,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 要做好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衔接, 还应该培养中学生拓展阅读的习惯, 鼓励中学生阅读与所讲授课文相关的文章, 扩展中学生的阅读量.在大量的英语阅读中, 可以学习新词汇, 巩固旧词汇, 比较迅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3.谈中小学有效英语教学的衔接策略 篇三
[关键词]音标渗透 语法潜入 课外延伸 阅读熏陶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38
小学生进入初中一段时间后,不少家长都会发现一个令他们困惑的问题:自己的孩子小学英语学得很好,但到了初中却突然下滑得厉害。初中教师也发现这个现象:小学英语大部分学生学得很好,可到了初中却出现了极其严峻的两极分化。如何在小学阶段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转换和衔接工作,使得学生有后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就成了摆在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视音标渗透,搭建语音立交桥
初中英语教材的容量大,覆盖面广,为英语学习提供了较大的输入量,音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早渗透
虽然三年级把语音重点放在了辅音字母,如b-[b],p-[p],学生结合拼音学习应该没有难度,加上三年级的教学任务不是很重,平时的单词教学教师还是要渗透元音字母的发音,帮助学生找到一定的规律。如:bag,cat,hat,教授其中的任何一个单词都要强化a- [?覸];而cake,name,make中字母a的发音则是[ei],再如单词复数加“s”或 “es”,单词过去式,加“ed”或“d”的发音规律,都可以在平时注意训练渗透和归纳总结。
2.重提升
虽然小学阶段不提倡写音标,但是为了更好地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五六年级还是可以适当尝试让学生去写。因为教师在三四年级渗透音标教学时,一般会写出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不断的复现,音标书写对学生不会是负担;有的新单词教师适当提示分小段,让学生读出单词。这种能力对于他们即将面对的中学英语学习中明显增大的词汇量非常重要。
二、潜入语法渗透,搭建知识立交桥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编排成体系,语法学习体现出了系统性。虽然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不适合说“语法”这个提法的,而它确实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日常口语锻炼
语法规则的积累,有人提出“说多了便脱口而出,语法也就在其中”。所以,只要勤动口,掌握语法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而学生学习英语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学英语的兴趣不错,就是学不好英语中的语法。其实语法并不是全靠学习语法规则而学来的。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慢慢学会的。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法应放在口语的锻炼中。如在三年级的复习要点中,简单总结了BE动词的用法。在讲用法前我试着先让学生做了以下练习,85%以上的学生都能正确地完成以下题目。
(1)_____ you a doctor?
(2)I _____ in Class One,Grade Six.
(3)What _____ that?
(4)What row ______ you in?
(5)How old ______ you?I _____ eleven.
_____you eleven, too ?Yes,I _____.
(6)_____ this your new coat?
(7)Hi,Peter.This _____ Dick.
(8)Excuse me.What _____ your name?
正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口语操练中,已经不自觉地发现和掌握了BE动词的用法,有些东西简直是脱口而出,根本没有考虑语法概念。
2.阶段归纳总结
小学英语教材中虽然并未出现整块的、有体系的语法知识,但其中还是有渗透的。如单复数的变化规则,形容词、动词的比较级变化,还有一些时态的知识等,教师可以在教材中出现时,适当加以总结和归纳。还有关于人称代词的几种格,教师可以在课后设计每一种代词的各种格之间的灵活转换的练习,并类推至各种不同用法的词组,来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的认知结构一旦有了系统,有了清晰的结构,对于将来初中乃至高中更深、更高要求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注重课外延伸,搭建语用立交桥
初中英语教材注重语言学习情境,体现了语言的真实性,促进学习者学中用,用中学;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富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关注学生本身及他们的生活,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我们的英语教学要立足教材,却不能局限于教材。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基础上,教师要适当、适度地渗透课外知识。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牛津英语6B《Unit 5 Seasons》一课,由教学snow,引出snowmen, snowball fighting,由rain渗透raincoat和rainbow。学习句型和课文时,还提供了一篇关于雅典的天气的文章和一些纽约著名建筑的名称等。这些内容和考试是无关的,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终身受益的。
中小学教材都强调了要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关注学生本身及他们的生活。
1.以中西方节日为载体,拓展学习空间
New Years Day、May Day、Childrens Day、National Day、Mid-Autumn Day、TeachersDay、Christmas Day,用这些节日的culture来拓展英语的knowledge。如在圣诞节,我们举行一个圣诞Party;上网收集有关圣诞节的知识;Have Christmas dinner;Watch TV about Christmas。
2.以学校英语日为载体,提升语言能力
英语日以享受英语,享受生活为主题,倡导“想说,敢说,能说”的精神,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的系列活动,营造语言氛围,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展示能力风采,促进和谐发展。活动要求以生为本,全员参与,重在体验,和谐发展,体现新课程新理念。
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实践语用交际
星河小学处处是舞台:星河广播,午间剧场……只要你有心,到处可以有英语show。学校特色的FSC联合会,凝聚家庭、学校、社区的力量,全心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节假日,可以组织到外国餐厅如本地的德国餐厅做服务生,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社区的每月系列“社区合家欢”活动,英语小品、英语歌曲、童话剧等都能在这里找到展示的舞台。
四、强化阅读熏陶,搭建思维立交桥
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所有其他技能的基础,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掌握,阅读能力与其他技能交互作用,能带动其他几项语言技能的发展,同时也为更高的语言成就铺平道路。初中英语内容输入量很大,小学的阅读能力培养迫在眉睫。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是先帮助学生解决新单词或重点词,然后讲解重点句,再让他们自己阅读,最后做练习对答案。从教学方法上来讲比较单一,而且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我们应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习一篇新的阅读课文时,先给出课文的标题,让学生根据标题拓展思维提出问题,那么课文的学习过程就好像是揭谜。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教师对已学的语言材料重新进行组织,结合不同的语境供学生阅读,还可以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如在教完句型“Whats one and two?Its three”后,让学生朗读下面这则幽默。
Whats two and one?
Mum:Whats two and one?
Tim:I dont know.
Mum:Youre a fool(/ fu:l / 笨蛋).Whats “dad”,“mum” and “you”?
Tim:Oh,I see.Three fools.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学生喜欢的儿歌、谜语、故事及儿童读物等适时适度地引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还应根据学生英语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分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读主要以认读和拼读为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每一篇要阅读的文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全文,然后回答问题,或者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等。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生词,而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举手问教师或同学,等到读完文章还是稀里糊涂的,理不清思路,不能很好地理解全文。教师平时就有意识的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猜词、解句的能力,扫除了阅读障碍,提高了阅读速度,阅读能力自然上来了。
其次,扩大积极的语言因素。扩大词汇量,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学好英语,掌握词汇是基础。背诵是增加词汇量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单词的动机,巧妙地将词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中。
如所有的字母教学都渗透词汇教学:
a,a,[?覸],[?覸],[?覸],a-[?覸],apple,a-[?覸],ant.apple, apple,ant,ant.
b,b,[b],[b],[b],b-[b],bear,b-[b],belt.bear,bear,belt,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能力,他们不用教师的帮助就能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进步,就能进行自主学习,达到授人以渔的成效。那么面对初中大容量的教材,学生自然能够坦然应对。
中小学英语同属基础教育的范畴,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我们提出与中学的英语教学接轨,并不是说小学教师要用中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而是在坚持自己教学特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注意适当渗透,构建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之桥,让我们的英语教学联系得更加紧密,共同为学生未来的外语学习和发展打造良好的氛围,减轻他们进入中学即将面对的英语学习的过大跨越和脱节之感,让他们能尽快适应更高要求的英语学习。
4.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 篇四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每年都开展中小学教学衔接活动。各学科活动的开展,让我们能清晰地发现六年级和七年级这两个学段之间存在的差异,诸如学生方面的差异、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教师的差异……同样,语文学科六年级和七年级在课堂教学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差异一:教师课堂讲解不一样
相对而言小学教师较为感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细嚼慢咽”,步步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帮” “扶”“引”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老师讲得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学生在老师的助推下思维也活跃,辅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有个性地解读文本,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一个个、一环套一环的问题,学生也能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举手回答,回答不上来的时候老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往老师预设的口袋里钻,学生也会按老师的思路去理解课文,对文本了解也比较清晰。但这就缺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就对老师有了一定的依赖性。
中学老师较理性,课堂放得较开,思路清晰,分板块教学,告知学生现在学什么、下一步该干什么,注意步步总结。由于整个课堂教学容量大,所以老师讲课的速度也较快,而且教得更多的是方法。教师的分析点拨,学生的思考合作是课堂的主旋律。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做到概括性和准确性,不像小学时可多元解读。
差异二:课堂学习重点不一样
小学语文课堂由于课堂教学容量的原因,老师在教学中侧重于识记和较浅层的理解,注重对字、词、句的积累运用和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个性解读。教师主要讲的是细节上的特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对整篇文章的特点分析得较浅。学生能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交流和讨论,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需要学生掌握、理解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分析,没有过多的赘述,许多知识点没有精讲细练,只是一带而过,很多的教学环节往往有所省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老师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语法知识、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特点及内涵分析得较深、较透。
差异三:课堂朗读方式不一样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注重对文本的朗读,以读来帮助理解文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先通过初读课文来了解文本的脉络,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并在此基础上去精读、细读课文。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听到琅琅书声,为了活跃气氛,老师们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朗读课文,积累知识,学习文本。看上去读的花样很多,读了一遍又一遍,可读来读去仍停留在理清情节、模仿人物语气的层面上,老师很少让学生花时间去潜心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在七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很少听到琅琅的书声,课堂上读得较少,读书的方式也较为单一,读得没有层次也没有感情。读只是学生的汇报读,是对文本的解读。老师更多的是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去默读课文,学生通过潜心默读,边读边想,发现疑问,综合归纳,以自得自悟的方式来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
究其差异的原因是教育的目标不一样,教育的内容不一样,教育采用的方法不一样……小学语文课堂偏重于工具性,中学课堂偏重于文学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适应中学学习,让六年级的学生快速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衔接:
一、实现教学目标的自然衔接
教师进一步深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紧紧依托课程教学标准来展开教学,扎实进行语文课堂教学,避免重“语”轻“文”的现象,夯实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教学中不仅要把握好第三学段的目标,还要注重语文课程的整体性,有条不紊地实现“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无缝对接。
二、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衔接
老师要改变学生依赖教师和教辅用书的学习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量身订制学习方式,以改变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无序状态,减少自主学习的随意性。如六年级老师可以为学生制订“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的学习模式,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复习,如何通过自己的阅读学习来抓住课文的知识要点,从哪几个方面对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中可以适时开展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六年级老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课上主动作笔记的习惯,根据自身情况,学会筛选,有选择、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作好课堂笔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为今后进入初中学习有条理地整理复习打下基础。
三、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衔接
小学课堂上,教师侧重于识记和较浅层的理解,教学方法上以朗读为主,强调熟能生巧,形式多样,分析较细致,形象具体,对学生要求也较明确,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练习较多。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加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过去一包到底的教学模式,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调动学习器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相互合作,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有效地活动;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意识,在课堂上注重精讲精练,把“精”放在首位,课堂讲解时做到有的放矢,凡是学生“能为”的教师“不为”,学生“不能为”的教师必须“为”。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不怕课堂上的“冷场”,让学生能够沉下心独立认真思考,要使学生能够抓住知识要点,确保课堂效果的巩固和延伸。
四、学生回答问题标准判定的衔接
小学阶段倡导多元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时指出:“语文课堂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多样的理解形成了多样的回答,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相比七年级要求的回答是准确、精炼乃至是唯一的,这也要求六年级老师在判断学生回答时要看是不是基于文本的,对知识的理解是不是系统无误的。
五、实现课堂朗读方式的衔接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默读是朗读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它能够激发学生深沉思维。在默读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积极思考,寻找答案。学生会因为默读思维变得灵活,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强。同时,“边读边思考”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阅读权力,使学生的阅读空间更加广阔。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可以思考,可以领悟,可以想象。学生在默读时,课堂上会呈现出一种静悄悄的氛围。这种环境更适合学生聚精会神地进行思考,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也要采用默读形式,有一些深沉,把一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静静地读,用心去思考、去感悟,生成不同的思想。
六、实现学生阅读内容的衔接
六年级教材与七年级相比深度不一样。相对来说,六年级较为浅显,也通俗易懂,七年级语文教材更深、更广泛,有现代文、文言文、议论文、散文……逻辑性强、知识性强,要求思维更缜密。因此,六年级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文体的形式,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名篇,适当地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这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增加阅读量,还应该让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文学书籍。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学生对文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对各种文学体裁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减少两者之间的跨度。
5.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心得感受 篇五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活动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听了王丽娜老师的《生命生命》和李会君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以及罗颖芳老师的《观舞记》,真的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真正认识到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但是培养起来容易,改变起来困难。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在这期间教师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一、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和呈现要多样化,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就要面对枯燥的生字和数字加减等,那种单调的反复呈现、机械背诵缺乏新异性、刺激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学习,而不是排斥学习。
二、教会学生学会倾听与观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课堂上我们经常强调同学们用“耳朵仔细听、眼睛仔细看”就是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倾听和观察。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做游戏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一些“有回答任务”的听故事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听和回答老师故事中有趣的问题,学生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讲的内容上来。这样,学生会很快形成较强的有意注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三、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的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
四、多利用激励性评价,引领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堂上老师一个满意的微笑、欣赏的抚摸会让参与的同学满足和自信。
作业本上的一颗小小五角星会让所有同学向往那种成功的感觉。让刚刚入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夸奖鼓励中逐渐喜欢小学里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要向“沙里淘金”那样去发现他的优点,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对学校生活适应的有利时期,如果教师能把握住这个关键时期,进行细致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将影响他一生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管理也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驻操营小学孙 悦
6.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 篇六
城区一小
谢翚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重视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阅读方法的迁移,忽视了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更忽视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衔接。
新课标提出了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阅读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加深理解文本的内涵,对生活的体验。大量文本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
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做到“立足课内,经营课外”,让学生带着课堂学习的收获融入课外阅读,融入生活实际,并带着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内引外联”,双翼并举,实现课内外衔接。
(一)立足课内,构建由课内向课外辐射的策略
课内是语文学习的主战场,针对阅读教学来说,在课内应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进行阅读训练。并以此为起点,创设链接的机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课外活动,将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拓展,把课内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向课外的广阔天地自然辐射。
1、质疑式探究阅读
愿意思考的学生会对文本的内容或语句产生一定的疑惑。对于这类疑难问题,教师不仅要在课内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还要点拨学生到课外合作探究。例如《埃及的金字塔》,由于建造金字塔的时间距今四、五千年我们大多没有游览过埃及的金字塔。于是很多同学提出问题。例如1.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如何建造金字塔?人们为什么至今没有揭开埃及金字塔的秘密?带着疑问,他们上网查询到资料,询问有关的老师,阅读科普类图书。他们就在延伸探究中释疑解难。
2、赏析式探究阅读
苏教版语文课本有许多写景状物的名家名篇用语凝练,文笔优美。我们不仅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并引领他们品词析句,还要点拨学生在课后深入赏析。例如学习《少年王冕》,品读“雨后湖光山色”这一部分,学生对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树枝像水洗过一般中的“镶”着、“透出”、“洗过”、认为用得很传神。教者可以利用换词法,点拨学生辨析“镶”、“透”、“洗”与各自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根据小组导航,各小组讨论“镶”、“透”、“洗”等字词运用的精妙之处。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课后去赏析相关写景文章中用得精妙的字词。
3、围绕主题式探究
苏教版语文课本的很多课文都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同时也会出击相关内容的研究。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文主题巧妙点拨,拟定课外探究的主题,水到渠成地达到课内外链接。例如教学《七律 长征》,可以在学生深入研读中随机引导拟定课外探究主题,如长征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写观后感来深化对英雄官兵的崇敬,忆苦思甜,感悟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4、生活式探究
教材是例子,教师应遵循“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的课堂原则。,凭借有限课堂开展无限学习,让教学贴近生活。如学习了第11册课文《姥姥的剪纸》后,学生热情高涨,向美术老师请教剪纸的技艺。学会后,他们在过年时,自己剪纸贴在大门和窗户上增添喜庆的气氛。
(二)指导学法,编织“阅读网”
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着重指出要“经历过程,掌握学法”。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使语文学习出现“学生活学,教师巧教”的新境界。为此,在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揭示规律,指导学法,编织一张课内外链接的“阅读网”。
1、读法拓展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我们让学生有法可循,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运用恰当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让他们在课内学好名篇佳作,在课外会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
(1)举一反三式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要切实完成课文教学目标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一篇重点课文带几篇课文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读与文本主题、内容相关的读物;二是读与文本拓展相关的补充性读物。如学习了第十二册课文《三打白骨精》以后,学生明白了孙悟空是一个机智、坚定、勇敢、嫉恶如仇的人,也知道了唐僧是一个是非不分、胆小懦弱的人。为了全面了解这两个主要人物,我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相关故事,例如《孙行者三借芭蕉扇》、《悟空计盗紫金铃》。在阅读中,这样的情节“孙悟空二借芭蕉扇”,情节中看到悟空变作蟹精,骑着牛魔王的坐骑,摇身变作假牛魔王,运用甜言蜜语骗走了罗刹女口中的宝扇,让学生对孙悟空的机智认识得入木三分。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与牛魔王经历多次的殊死搏斗,从不退缩,让读者对他的坚定、勇敢记忆犹新。这样拓展读主人公的故事,可以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
(2)积累式阅读
重积累是新课标阅读教学所强调的,而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是背诵。因为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吸纳语言,才能运用自如。优美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文,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感悟文字语言的精妙所在。教师还应引导加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积累。如学习了《黄山奇松》,学生品赏、背诵了文中描写黄山奇松千奇百态,引发人们产生奇特想象的精妙语句。在我的点拨下,他们课后再去搜集描绘花草树木的优美句段,背诵积累。这样通过课内外的大量积累,学生的读写能力就有明显的增强。
2.写法延伸
语文新课标要求把理解和表达结合起来,从读到写,按一定梯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精彩处延伸写 苏教版课文中往往有一些精美而且有运用价值的语段。教师可点拨学生迁移这些语段的写法,写出全新的语段。例如学习了第九册课文《莫高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描绘莫高窟神态各异的彩塑、精妙绝伦的壁画。我就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想象壁画中的人物并用语言描述,有学生写道:有的彩带飘拂,轻歌曼舞;有的在窃窃私语,诉说心中的秘密;有的手拿笛子,轻轻吹奏等
(2)典型处延伸写
苏教版课文中经常有一些比较典型,而且在写作中常用到的句段连贯方式,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仿写。例如学习了第十一册课文《大江保卫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第二自然段写人民子弟兵的群体活动,第四自然段写黄晓文连长的个人表现。教师可以点拨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活动场面。有的同学用此法写大课间活动,有的同学用此法写校运会的场面,有的同学写过春节时,街道上人们热闹非凡的情景。
(3)在文本空白处延伸写
苏教版不少课文有一些留白之处,教师可以点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进行创造性表述。比如学习了第十一册课文《秦兵马俑》,当在教学兵马俑神态各异时,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它们的神情,姿态及内心世界,从而体会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创设活动情境,让狭小的课堂变幻出广阔的活动场所 语文本身趣味无穷,如果再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出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过程,那就能让狭小的课堂变幻出广阔的活动场所,就能让课内外的阅读教学相得益彰。
(1)课前三分钟的互动活动
课前三分钟或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和名言警句,或交流最近的热点新闻,或分享校园、班内的新鲜事,形式多样,由学生自主选择。由于长期开展在班级内形成制度,学生就会在课后主动地去汲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不定期的小竞赛活动
竞赛内容有比赛古诗会、读书故事会,小组演课本剧比赛、合编手抄报比赛、围绕热点问题举行小型辩论会、优秀作文朗诵秀等。举行竞赛前,由学生课外准备:在比赛中,教师应善表扬、善鼓励,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各项活动,使每个学生切实地体验过程,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华,真正体现课内外结合。
二、经营课外,拓展课内 让阅读教学充满“实践”和“生活”的气息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学生能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是课内无可比拟的。为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开辟阅读空间,努力经营好课外这块阵地,让阅读教学充满“实践”和“生活”的气息。这样就能建立起课内外阅读高频链接的新格局。
针对课堂研读的主题,课前可组织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丰富课堂研读容量,使学生左串右联。如教苏教版第10册课文《梦圆飞天》,课前组织学生查阅并收集有关太空知识和宇宙飞船的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这样学生就会依靠较深的知识,更到位的合作学习。实践证明,课前研习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轻松高效。
社会是个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有许多语文现象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的知识。为此,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耳濡目染,如春节联欢晚会的串联词。生动、活泼的微博用语,丰富多彩的商店招牌,风景名胜的动人的解说词,著名主持人的独特主持风格,富有地方特色的谚语……这一些都要引导学生关注,使他们渐渐领悟到,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绝的源泉。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其获得了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变大社会为小课堂,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收获走向语文课堂。如此一来,一个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循环便产生了。
7.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 篇七
一、注重教学内容、方法的衔接
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中学阶段的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它们各具特点,承上启下,密切联系。在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我首先了解六年级所要新授的内容和相关知识,明确五年级体育与六年级体育教学内容的异同,找准衔接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上进行适当的变动。例如,在进行五年级“羽毛球小天地”教学时,我首先借助六年级羽毛球教材,教会学生握拍、发球、击球、单双打的方法等,再开展小学教材中要求的羽毛球比赛。这样不仅衔接了中小学关于羽毛球教学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提高战术水平,也为学生在初中学习打羽毛球奠定基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效果,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方法能够有力促进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样也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会多看一些有关初中体育的教材,加强专门性练习方面的教学,有重点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衔接
1. 注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认知衔接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是能力与教学机智的基础。由于中小学生的体育基础不一样,对学生动作的要求及掌握程度也不同。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中小学体育教师也应设定相应程度的教学要求。例如,教学蹲踞式跳远时,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以正面助跑屈腿跳高形式,过渡到助跑后在50厘米宽的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入沙坑;之后过渡到小学四五年级的蹲踞式跳远;最后是中学教材中出现的蹲踞式跳远,它更强调技术动作,教师还应设计很多关于快速助跑、起跳、落地等各阶段的辅助练习以及发展腿部力量的练习。同一内容的教学,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重点和难点上各有侧重,需要教师在认知结构上紧密衔接。
2. 注重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的衔接
教研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的意义在于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能更好地了解中学体育教材,我校通过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专题网络研讨、中小学校际教师互相听课等活动,鼓励教师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展示和交流研讨中,小学体育教师能根据自己在初中体育课上的听课体验,结合自己所处的教学学段,从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课后评议,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教师们在互助学习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中小学衔接研究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研究和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衔接。
3. 注重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的衔接
8.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 篇八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预习时合作,调动预习积极性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这样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个人查找的多,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当然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充分扩展,很多时候,学生获得的资料比教师预想的还多还丰富。但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学生查到的资料有时很多,有的还很长,如果要交流完就得占用很长的课上时间,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交流又会影响学生的热情。为了既不影响学生的热情,又不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布置查找资料时,要让同学们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那样课上就会有时间找更多的同学发言了。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的特点,预习前,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练习时合作,兴趣和效益双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记得那是我教三年级语文时,一次生字教学中,在教学“播”这个字时,我只说了“播种”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可是我班一名同学却说她的方法比我的好,我立刻请她给大家讲讲,她说:“我们小组在练习时是这样记忆这个字的,播种当然要用手,所以肯定要用提手旁,但把种子也就是‘米’播到‘田’里后,还要盖上一层土,也就是在‘米’的上边再加上一撇。”多精彩的讲解呀!我当时带头为她鼓掌,激起了同学们更高的兴趣。高年级需要掌握的字词、古诗、短文的数量很大,这需要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但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地去练,这时小组合作练习的效果会很好,可以在小组中开展过关比赛,让各小组在课下积极练习,会了可以过关,看哪个小组过关最快,这时,有人督促就有动力,为了小组,为了自己,学生在比较积极的状态下抓紧时间练习,使兴趣和效益双双提高。另外,小组的几名成员间还可以开展知识抢答形式的练习,一人出题目,其余三人进行回答,也可抢答。这样的练习范围小,并且有一定竞争性,学生参与机会多,因此积极性很高。学生既在出题和回答过程中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学习时间的活动面和活动效益。
三、读议中合作,互相激活思维,提高积极性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老师让读了,就在那儿“休息”,等到老师问:“都读完了么?”也会随声附和“读完了”,其实根本没有读,在后边的讨论中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监督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这样通过讨论,既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概括性,为以后的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表演中合作,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学习语文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轻松自由压力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能量喷洒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并且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表现时,以表扬鼓励为主,适当提出修改意见,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作品,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大,从而真正配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晏子使楚》等课文时,由于课文比较好分析理解,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阅读,然后在课上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安排大家表演,并在小组间开展比赛,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每次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9.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 篇九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从教育方式习惯养成谈中小学衔接
学生由小学进到中学学习,一般都要经过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适应,适应得快,学业上一马平川,突飞猛进。反之则学业陷入低谷,一蹶不振。因此,抓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十分必要。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矗
三、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10.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 篇十
题记:教师的成功人生,不是都当特级教师和校长,而是是否拥有丰富的教学思想。
一、“整合人的可爱素质,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
--《发现母亲》的观点
在聆听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的讲座中,第一从课程改革的角度为我们简要诠释了教学环节的基本内容,第二从行动跟进的角度为我们建议了教学环节的改进方向。讲座始终贯穿着一种浓厚的研究氛围和人文气息。任何事件放到它所处的社会背景中,对事件本身是顺应历史还是历史的倒退我们都能做出大致的判断,教育改革也不例外。在例观自洋务运动以来的多次教育改革,当下我国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在以知识经济、全球数字一体化和终身学习为时代背景的教育改革,是一个从东方课堂文化和西方课堂文化借鉴而逐渐趋同,逐渐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和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是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勇敢的实践,两位校长的发言无一例外的首先讲到,教育的本质是将教育的主体看做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帮助和引导这个生命成为一个有尊严、有思想、有差异的人,成为一个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合格公民。这是一种应该渗透在教育的点点滴滴的一种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的内在追求。这和2012年9月《教师博览》文摘版中提到的“教育制度的制定‘预设’问题不谋而合。“你把教师看做不主动工作的人,制度就会倾向于强制和约束;你把教师看做富有创造性的主体,制度就会倾向于激励和开发。很多教育管理者习惯于管制,把严管置于激励之上,结果造就了‘集体性的平庸’。对于教书育人、塑造心灵的教师来说,要拒绝平庸,首先是要提高制度的‘底线’,赋予它唤醒、激励和开发的因子”。东庐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都是在激发师生内在追求而采取的策略,二者在操作过程中都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来驱动教学,而非制度、规定、成绩、名次,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良好互动、精心设计出能使学生有表现欲和成就感的教学环节以及以发展思维、提升智慧、鼓励合作创新的评价机制都为实现教育真正目标而摸索着,谨记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但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二、“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是看学生做了什么,而不是单纯地看教师做了什么。”
---注重设计学生体验学习经历过程的教学
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宾华老师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的讲座中,二人不约而同的都提到“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 “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学生动手实践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在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开放课堂的教学实施”的经验介绍中,大概能听出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轮廓,但真正的观摩是在官二中吴畏老师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新授课上,至今在脑海中还留有小组代表上白板展示建模成果的印象。在该节“问题探讨”中蕴含着丰富学科知识和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对此内容需要也值得组织学生探索,在交流和展示中实践着学习成效金字塔的第五种至第六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看、听、想、问、写等各种感官与技能被综合激发和调动,使学习体验丰富化、思维激活化、情感愉悦化,可以说整个过程师生学会、会学也乐学。而评价呢,从高二阶段性测试基本与高三阶段性测试成绩比对可看出学习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的教学活动是东方课堂文化和西方课堂文化的借鉴与融合,是从关注组织学习具体内容到关注设计学习经历,是在符合认知规律上关注动态的人的学力发展。
三、“讲知识,正确讲解知识已不是主要问题,为什么教,怎么教才是最难的问题”---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点滴实践改进是发展之路
反思自己十余载的课堂教学经历,第一种学习方式 “听讲”,是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其实一直为自己不厌其烦的讲,学生不难烦的听,不断训练习题但教学效果就是没有提升而苦恼着。如果从三位目标的有效真实达成;教得精、活、实到学得乐、快、好;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到乐于展现;教师不断激发、推动和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来描述一节好课的话,坦率的说,我的课堂好课数量极少,想到这真觉得惭愧。无论是前三位专家的教研成果还是后三位校长的经验交流都为我狠狠地敲了警钟,同时也为我指引了一条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教学设计的关注点首先是明确所授内容在整个教材编写体系中的地位,这样便于通览全局,从框架上建立知识的普遍联系。其次研究教学目的,从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学生应学到什么,怎么学,尤其高三复习课更多的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而非教师臆想的问题,学习思维的问题还是知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三,根据每个班具体的学情综合运用启发式、探讨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先进的课堂组织方式与传统讲授式有机结合,既注重共性也接纳差异并调整。第四,老师首先跳进题海畅游几十个来回才能引领学生跳出题海,在例题选择和课后作业巩固上才能精、活和有层次、有选择,从知识立意的巩固向能力立意的培养的变化。要做到以上四条,对备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单凭个人力量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周围环境实现不了真正的集体备课,那么只有自己积跬步,至千里了,点滴实践改进,相信这种正能量会吸引更多的同仁加入进来。
11.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 衔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17-01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大力推进,英语课程在我国的小学已经基本开设,但是已经有一些英语基础的很多小学生在进入中学后不仅没有发挥出以前的基础水平,反而出现了对英语的兴趣减弱、信心不足、学习断层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在认真研究了这一过渡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英语的语言规律后,本文认为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顺利过渡,完成中小学英语学习过程的有效连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育行政层面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论什么时候,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人都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刚涉足英语的中小学生来说一个好的老师的引导作用就更加突出。作为黄骅地区来说,私立学校发展的还不够充分,大部分学校还是在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之下的,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更是由行政部门全额拨款的。但由于教师行业总体工资水平并不高,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更差,导致英语教师这一特殊人才群体的心里预期与现实待遇出现偏差,经常出现人员流失和高素质人才不愿入行的现象。因此,提高英语教师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是稳定现有英语教师队伍的基本手段,并且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英语人才加入中小学英语教学队伍,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
2、加强教材之间的连续性
调查发现现有教材的编排上小学英语教材和中学英语教材有很多重复的地方,这样就会使得刚进入中学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没有挑战性、只是在重复以前的学习过程,学习兴趣自然会减少很多并且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没有升入中学到小学生也会觉得反正以后也会在学习,现在不用好好学习也可以。这样的重复教学还会造成小学英语教师认为以后中学教师会再教一遍,从而降低要求;而中学英语教师认为学生小学已经学习过了从而不讲解简单的内容,使得小学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英语失去信心。这样,既造成了英语教师的重复劳动、浪费人力、物力、时间资源,又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所以,行政部门有必要进行教材的调整,根据中小学生学习规律和英语语言特点编写,减少重复内容,使得中小学英语教材连接的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效果。
二、教师层面
1、提高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者,除了可以通过行政层面吸引高素质的英语教师进入英语教学岗位外,无论从成本、收益的经济角度还是从就业等社会角度考虑,主要还是应该立足现有英语教师的素质提高上。现有的小学英语教师学历大部分是专科甚至中专,甚至有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存在,教师自身英语水平都不高,对学生的发音、学习过程等状况自然是不能很好地把握。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现有教师有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可以通过假期英语培训学习、平时英语自学、集体备课、定期公开课等方式自我学习和相互提高。
2、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分析学生水平的能力
隨着教学实践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主体的学习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传统方式一样去进行统一化的教学过程,而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刚进入中学每个学生由于小学的学习环境不同、教师理念和水平不同而导致具体学习水平和学习方法、习惯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具备更强的分析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有能力全面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一以前的一些欠缺进行查漏补缺,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使学生能在中学英语的学习中找到自信。
三、学生层面
1、转变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本人则对英语充满厌恶。这些学生主要是初中生为主,看着同龄人打工、经商挣钱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冲击使他们觉得上学没有用,对不会出国的人来说英语对自己更没有用。所以他们就对英语更加不重视,成绩下滑、自信心不足成为恶性循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在学生叛逆期和不成熟的时候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英语与汉语一样是存在内在美的,英语的学习可以使自己获得另一种精神感受,并且掌握一门语言工具,成为以后谋生的一种手段。在精神享受和就业前途上帮助学生克服思想的不重视,帮助学生领悟英语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英语爱好和兴趣,将学习英语的外在动力转化成内在需求和动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同样有自身的学习规律,在没有讲英语的日常生活条件下,掌握英语学习技巧就更显得的重要。作为刚进入英语学习领域的中小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可以受益终生。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有必要经常总结一些英语学习的有益经验如记忆方法、做笔记方法、应试技巧等分享给学生,帮助他们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改进学生的学习。
英语的学习不论在应试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有其巨大的意义,为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衔接不畅的问题,根据笔者的中小学从教经验和对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调查总结提出了以上几点对策,相信可以为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赵昱.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徐芳.邢台市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刘建梅.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黄阿宾.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2.例谈中小学英语衔接教育的策略 篇十二
一、初探学情,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一 )重点突破 零基础学生的 英语教学任务。 零基础学生是指从未学习过英语或最基本的英语字母都不会的学生,在我校中所占比例约为5%。这部分学生真正的零起点,当务之急是帮助他们树立学会英语的信心, 然后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不断帮助他们树立坚持学下去的勇气。教师要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音标和相对较容易的单词, 在课堂上通过简单的句型内容反复训练这些单词。当然,这部分学生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老师要长期关注和耐心帮助他们。
(二 )夯实弱基础 学生的英语教学任 务。弱基础 学生在我校学生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因此我们以教学内容最低能级要求要求这部分学生。我们将小学英语书本上的单词分类如名词、动词、介词、数词等进行分类默写,归纳出学生易错单词库,第一个月中反复巩固这些易错词,将整理出的简单句型和结构在课堂上反复操练,结合七年级课本上的内容,运用新的情景理解和学习这些基本结构和句型, 从而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三 )优化良基础学 生的英语教学任务 。良好基础 学生对英语学习有较浓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师一直要抓好这部分学生,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他们吃饱,所以除了让他们复习小学词汇和基础句型外, 还要给他们补充一些课外知识,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收集整理好词好句,每日一句谚语等, 推荐一些好听的英文歌曲或好看的英文动画片、电影等,培养他们自我发展的习惯。
二、彰显以生为本理念,做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衔接
(一 )朗读背诵 的习惯 :这对于有一定 基础的学生来说 ,并非难事。但个别学生则不然,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如建立背书小组与朗读小组,开展比赛活动,上课时从词到句、到段分层次逐步练习,直到烂熟于心、脱口而出。
(二 )养成自默 的习惯 :每天在家 中默写10个单词 ,并自己批改后,有错误的单词订正1遍,放在当天要交的作业本中。教师只要做到真实默写,正确率暂时不强调。关键是养成一种好的自学习惯,更要有一种诚信意识,对于学习态度很端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激励。
(三 )记笔记的 习惯 :课堂上教师 要求学生勤 动笔 ,把重点句子、短语划上,讲解的重难点随手记下,便于课后复习。而且在早读课时,教师都会给他们留3~5分钟朗读笔记,然后进行抢答比赛,既是复习已学内容,又是给学困生提高的机会,更是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 )良好书写习 惯 :教师从26个字母的 大小写开 始教 ,每天练习书写字母、单词或句子,狠抓基本功。两个月后我们进行英语书写比赛, 并将书写漂亮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后墙上展示。
(五 )良好的听 课习惯 : 我们鼓励教师 坚持在课堂 上拍摄学生表演片段或自己的上课片段, 让学生观看自己在录像中的表演。找到自己的“形象”,反思自己的“形象”,这项活动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又可以作为教师平时的教学资源,这远比教师从网上下载来得有效。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做好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初一学生也如此,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要做的功课。
(一 )落实常规 教学活动。 我们对七年 级学生提出以 下常规要求:进行课前话题简述、动画片的听力训练、对话、话题的讨论、在班级开设英语角、在黑板上坚持写每日英语谚语等不断推进。比如我们让学生自制个性的音标卡片,上课时教师就拿学生制作的音标卡片作为教具, 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 )抓好英语特色 活动。以 圣诞节为 活动背景 ,每学年中举办英语文化周活动,七年级学生要参与英语书写比赛,英语单词竞赛,英语绕口令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短剧比赛,英语谚语抢答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在竞赛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做好师生情感的衔接
教师要在衔接期更多地关心学生, 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东西,关注学生最关注的内容,这样让学生更加乐意和教师交流, 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一 )关注学生 所感兴趣的 内容和话题 , 搭建和学生 沟通的桥梁。我们根据小学和七年级课本上的版块内容,选取一些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3~5人)创作,让学生围绕自己小组喜欢的话题,如运动、生日聚会等,编写小组对话或简短文章,最后修改,选取较好的内容装订起来,供班级传阅,学生读自己的创作很有成就感。
(二 )关爱每位 学生 , 增进和学生 之间的情感 交流。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了爱,教育就荡然无存。英语教师要通过做调查问卷、个案跟踪、师生结对、家校联系、面批作业等方法全方位地了解和关爱每位学生, 时时刻刻地帮助学生不断成长。
【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11-21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08-16
英语中小学衔接课06-22
中小学语文课本12-26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论文08-25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01-0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专题12-06
中小学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