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稿

2024-11-28

学校新闻稿(精选19篇)

1.学校新闻稿 篇一

为丰富跳蚤市场文化元素,丰富泰达居民文化生活,20xx年9月29日上午,开发区城市管理局在泰达体育场举办首届“健康共享幸福社区”趣味运动会。

与传统运动会相比,此次运动会将竞技与娱乐结合,着重鼓励居民参与,邻里协调合作。

比赛选手来自开发区各个社区200余名居民,由于选手年龄多数为老人,设置了两人三足,盲人敲鼓,袋鼠跳,套圈等简单易行的游戏,降低危险性。

趣味运动会不仅仅让居民锻炼了身体,并且体验到团队合作精神,兼顾了趣味性与互动性,增进了邻里间的友谊。

短短三个小时的活动中,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精彩纷呈,如火如荼。

来自不一样社区的居民朋友,场上相互鼓劲,场下相互交流,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参加游戏的选手,还能够获得纪念品一份。

本次趣味运动会的目的就是让居民能够深刻认识到运动的精神和运动的本质,让居民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欢乐以及工作、生活、家庭和心灵的提升和充实,让居民热爱运动并自觉运动。

2.学校新闻稿 篇二

据统计, 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 共计3000多万名正式职工, 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 总数超过4000万人。据《瞭望》周刊最新了解到的权威消息, 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已经确定。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0年, 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 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体系。职业学校目前被认定为公益二类, 允许享有部分市场配置资源, 但不允许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的定位给了职业学校一个充分拓展自我的空间, 同时也要面对普高的优势挤压、社会上存在的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误区。要让社会更多地了解职业学校, 让学生愿意加入职业学校成为其中的一员, 对外宣传报道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推介手段。

当今社会有非常丰富的媒体资源, 比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等, 运用这些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的各类教育新闻众多, 在当前形势下, 要关注教育报道的重点向哪些新的报道领域倾斜, 教育新闻的选题角度有哪些变化和转移, 形成了哪些新的着眼点, 使职业学校教育新闻的报道脱颖而出, 就应当注重选题方面的策略。

选题要有重点所谓重点就是要求报送给媒体的信息有针对性, 包含社会、家长、考生最关注的和最想了解的东西, 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个切入点编写新闻报道, 自然就能够提高新闻的质与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题过程中, 可以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梳理。所谓的点, 就是领导点题。大多数媒体采用的中职教育方面的新闻都是关于职业学校整体发展全局情况的汇报, 以及职业学校领导有什么准备向上级反映的问题、上级领导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具体情况等, 在总结此类问题时, 分管领导往往比普通的宣传报道人员看得更远、更全面一些。因此, 建议职业学校应当建立定期向分管校长要宣传主题的制度, 以拓展新闻信息收集触角。所谓的面, 就是要广泛收集、深层次提炼。例如, 每年各类职业学校在国家、省、市各类型比赛中有着数一数二的成绩, 这方面的信息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以往职业学校只是在媒体上公布获得了多少奖牌, 至于学生如何在校努力学习、相比其他学校学生的优势在哪里等细致报道很少。这样的新闻很空泛, 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 自然达不到宣传效果。因此, 在确定选题基础上, 职业学校的新闻写作人员应采用走访调研机制, 当发现有值得挖掘的信息点时, 必须加以充实, 要到相关部门、系部调研, 从而使宣传报道的信息质量更真实、更完整、更充实。

标题要有特点我们每天从各种媒介中阅读的信息量相当庞大, 以一份普通报纸为例, 仅仔细看完至少要一两个小时。人们怎么看?自然是有重点地看。那么要提高职业学校发送到媒体上的新闻的受关注度, 起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题好半文”, 标题起得好就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可以引导读者继续深入了解。标题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重要的事实, 一语中的, 同时还要有表现力, 除了告诉读者事实以外, 还要让他从听到的、看到的内容中有所思, 受到感染。为使标题更加生动活泼, 更富有表现力,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如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反语、排比、呼告、仿词等。好的标题会吸引、刺激、引导读者索取下一层新闻内容, 而不好的标题则成为深层新闻内容展示的直接障碍。一则职业教育新闻要想吸引受众深入了解, 必须强化“标题意识”, 在标题的制作上下大工夫, 使新闻标题对受众具有“不可摆脱”的吸引力。同时, 有两点特别需要注意:首先, 不要使用卖弄的、夸张的、过分渲染的词汇制作标题, 因为在快速阅读中, 这类标题难以让读者准确地了解新闻的真实内容, 甚至会让读者不得其解。其次, 不要使用隐喻、暗喻在标题中“标新立异”, 因为这样的标题可能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 甚至会对读者产生误导。因此, 职业学校对外宣传报道中的标题应多思考, 集众人之力量, 选择最好的进行上报。

内容要有亮点标题起好了, 只是把文章做好了一半, 内容同样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职业教育本身规律性较强, 教育新闻报道多偏于静态, 使教育新闻不太容易找到选题。但打破这种局限也绝非难事, 需要敏锐的嗅觉捕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并考量它们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和前瞻性。在职业学校的宣传报道中, 每个职业学校都要报导大量的信息, 但又不能天天报导重复的信息, 要求每篇都出新, 事实上也很难做到。因此, 可以将大的信息创新浓缩到宣传内容的一个亮点上, 力争做到在无法让全文都吸引读者注意的时候, 至少有一两句话会让人记得, 如果连一两句创新的话都没有, 至少要有一两个词让宣传报道有闪光点, 这样就会加深读者的印象, 从而提高宣传报道的效果。因此, 职业学校应针对高度、深度、新意、预见性四个方面加工高层次新闻。首先要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 敏锐而快捷地发现并捕捉新闻。其次要在编辑处理稿件过程中慧眼识金, 有舍有保, 把新闻“拎”出来, 并且精心为其“梳妆打扮”, 让新闻“跳”出来, “隆重出场”, 并使新闻亮点“活化”。例如, 2002年5月份, 有一条并不起眼的新闻, 就是当年5月19日国务院颁布《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并开始实施。对这样一条新闻, 《北京青年报》用的是新华社讯, 版面处理是三段“板块式”, 对《条例》颁布新闻的报道特别是版面处理是相当有创意的, 没有机械地、被动地、黑压压一大片地引用新华社消息, 而是采用“板块式结构”让新闻亮点迭出。同时, 还配发了《今日社评》, 题为《有毒作业监管需要“合力”》, 深化读者对《条例》颁布的意义及其内涵的认识, 给《条例》颁布的新闻报道以“助动力”, 形成了“强势”, 把一个枯燥干巴、看似与己无关的法规宣传得活灵活现, 有血有肉, 增强了国家法规与公众的贴近性与亲和力。面对教育新闻中一些看似枯燥、概念化的东西, 我们也要以敏锐的“新闻眼”去审视, 从中发现或挖掘出新闻“亮点”, 并使其“活化”, 善于从“大视野”的“立体新闻”中捕捉到具有“个性层面”的“特异新闻”, 以满足读者群的阅读需求。

渠道要多一点职业学校撰写新闻报道宣传自身时也要注意渠道的拓宽, 就是广开渠道、开门纳谏。信息收集是做好职业学校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没有信息来源, 反映学校具体信息就无从谈起, 因此, 职业学校必须经常利用会议、调查、座谈、走访等机会收集反映学校的相关信息, 特别是一些重要会议材料, 同时应将信息收集触角延伸到细节之处, 从每一个关注、每一个反映入手, 不错过每一个机会。渠道的拓宽对职业学校撰写新闻也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要关注家长。应分别成立学校级别和班级级别的家长委员会, 凡大事需要定夺, 皆应与家长委员会取得一致意见。要多走出校门, 与家长沟通联系, 通过问卷调查、民意检测、访谈调研等活动了解收集家长的意见或建议, 密切关注家长的意愿和期待。二要关注教师。如何提高教师待遇, 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让教师潜心教学、安心教育, 也是各级受众关心的重点。可以通过谈心、调研、问卷、活动等途径了解收集反映这些信息, 从而使相关职能部门能有的放矢地调整思路, 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三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是教育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心灵期待, 应成为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群体活动、问卷调查、学生论坛、心理画廊等形式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的需求, 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分析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因果关系, 从而找到教育的良策和良机,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报要及时职业学校宣传报道上报也必须考虑到及时性, 很多好的新闻一旦错过时间就会失去价值。比如说每年的技能大赛、创新大赛, 各职业学校都在报道相关的新闻, 有的媒体采用了, 有的媒体没有采用, 其中的关键在于报送新闻的时机宜早不宜迟。资源是共享的, 大家都是平等的, 关键就看一个“早”字, 谁及时抢到了报送先机, 谁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新闻界有句行话:“当天的新闻是金子, 隔天的新闻是银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必须强调新闻的时效性, 就是说, 新闻是有“寿命”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新闻, 传递得越快, 其价值越大, 如果传递很慢, 时过境迁, 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变化中的事实, 就可能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新闻作为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总是先有事实, 再有新闻。新闻的价值与其反映事实的速度成正比。当读者打开报纸或者电视, 他最期望看到的是当天早晨或昨日发生了什么事, 假如报纸没有报道这一天的新闻事件, 他就会选择其他媒体获得新闻。一些教育新闻在编写过程中往往不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最近”、“前不久”、“日前”之类的“模糊时间概念”到处可见, 有时甚至连这类的“模糊时间概念”都没有, 从头到尾看不出信息发生的具体时间, 很容易把一些已属于“旧闻”甚至已发生了变化的事件当成新闻刊发出来, 从而惹出不少笑话。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激烈竞争的今天, 谁赢得了时效性, 谁就在舆论影响方面占了上风。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 中央电视台在9月29日8时18分, 通过“奥运号外”字幕新闻的形式, 播出了“加拿大田径名将约翰逊因服禁药被取消100米金牌, 他所创造的9.79秒世界纪录被取消, 美国选手刘易斯获得金牌”的消息。这则号外是在组委会刚宣布、会议还在进行时抢发的, 这则消息轰动了整个奥运会, 其影响超过任何一个事件, 这件事树立了“央视”在受众中的形象。要增强教育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 务求准确、迅速、客观、全面地进行报道。要开辟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 如设立热线电话、培养通讯员队伍等, 为教育新闻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信息。二是要培养新闻撰稿者敏锐的嗅觉, 对有关的信息苗头要能抓住不放, 及时迅速地采写报道。同时, 在深入一线采访时, 也要注意在基层多建立“耳目”, 扩大消息来源。三是要完善编辑指挥系统, 提高编辑效率, 保证信息按时编发出去。

当然, 除了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外, 及时与相关媒介多沟通, 更容易使职业学校在宣传报道的新闻报送方面少走弯路, 多取得效果, 为职业学校的美好明天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只有从事公益才叫“事业单位”[N].扬子晚报, 2011-04-11.

[2]黄泽民.努力发现和挖掘新闻“亮点”[OL].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79/9251/858684.html.

[3]王兴亚.一项为了领导“耳聪目明”的事业[M].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2.

3.学校新闻稿 篇三

12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东发到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校旅游论坛讲座。肖教授的演讲课题为“全民阅读与国民素质提升”。他从“全民阅读是国家战略,也是强国之策;三大支柱之一信息传播史——图书史;与三种文明对应的三种阅读;轴心时代的经典及阅读经典的意义;继承并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建立文化强国——落实到教育与阅读;提高国民素质任重道远” 等七个方面阐释阅读的意义、历史与发展、变化与特点、要求与规律等。解读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性思考,强调通过全民阅读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建立一个和谐、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社会。

整场讲座不到两个小时,信息容量非常大。肖教授致力于文化强国的国策研究,他深入浅出地对传统阅读、现代阅读、后现代阅读的特点进行分析,图解现代阅读新媒体,提倡深阅读、慢阅读、阅读经典;引导大家讨论中华文化优秀的文化遗产,指出“思、学、述、作”是阅读与思考、论辩与写作的基本方法。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旅游论坛自开办以来,先后邀请了数十名专家学者、旅游行业精英和企业领军人物到我校演讲,促使广大教师在校园里就能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文化气息,为校本培训充实了内容,为示范校创建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

4.初中学校新闻稿 篇四

飞YOUNG青春 逐梦扬威

AAAAAAAAA第二届田径运动会隆重开幕

10月20日,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在这充满团结、奋进、友谊氛围的美好时刻,我们共同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会,这也是年轻的AAAAAAAAAAAAAA的第二届体育运动会。

十月的秋风寒意阵阵,但这却未能挡住朝气蓬勃的我们。

校运动会的召开,牵动着全校师生的心。

校运动会是展现少年风采与激情的舞台;校运动会是凝聚力量,谱写拼搏进取之歌,团结协作之歌和奉献扶持之歌的盛会。

随着A校长宣布运动会开始,AAAAAAAA第二届田径运动会正式开始。

校国旗队,校旗队,彩旗队,鲜花队,运动员代表队依次走过主席台,整齐的步伐,飘扬的彩旗,鲜艳的花束,响亮的口号在金秋操场的上空久久回荡,得到了校领导的阵阵掌声和老师们的喝彩。

运动场上,洋溢着青春的运动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为整个赛场和运动员服务的每一位同学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径赛场上迎风飞奔的舞姿,田赛场上奋力投掷的威风,服务区内声嘶力竭的助威呐喊声,都一一镌刻在金秋十月的校园史册。

5.学校期末总结新闻稿 篇五

会议首先由教导主任xxx主任作xxx秋季学期期末考试教学分析和总结,莫主任从班级教学、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学生个别辅导等教学工作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和总结,使教师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教学努力方向。

会议第二项议程由xx小学xxx校长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x校长诚恳地说,自己从今年7月组织任命上任以来到今天,已有半年时间,每天日程安排得满满而紧凑,让他感到时间过得非常之快。然后,他从德育、教学、后勤三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本学期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在总结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时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要不断努力强化的方面,号召全体老师凝心聚力,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创佳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xxx校长实实在在的总结、朴实的话语赢得了在场所有教师的热烈掌声。

6.学校演讲比赛新闻稿 篇六

学校演讲比赛新闻稿:机械学院“心灵之声”演讲比赛决赛圆满结束

为了浓厚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经过初赛和复赛的激烈角逐,由机械学院分团委主办,机械学院演讲与辩论协会协办的“心灵之声”演讲比赛决赛于11月21日晚7点在龙子湖校区6119教室成功举办。

出席本次比赛的嘉宾及评委有:机械学院20xx级辅导员安鹏老师,校演讲与辩论协会副主席杨亚雄学长,校演讲与辩论协会演讲部部长刘慧杰学姐,机械学院学生会及分团委的部分主席团成员和部长团成员,管理与经济学院、建筑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外国语学院演讲与辩论协会主席,机械学院20xx级“心灵之声”演讲比赛部分优秀选手。

在播放了一段精心准备的视频后,比赛正式拉开了序幕。

本次比赛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播放各个选手自我介绍的VCR并由选手进行关于梦想的主题演讲。

选手们尽情畅谈,五十天状元梦的实现、梦想贵在坚持、逆袭的大学梦等展示了选手们深厚的演讲功底。

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启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断博得同学们的掌声。

第二个环节绕口令大比拼,面对困难复杂的绕口令,选手们的卓越表现让同学们佩服不已。

中场休息互动主持人进行了幸运抽奖。

第三个环节电影配音或海报展示,两幅精彩的海报,六场逼真的配音。

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成熟稳重,有的感情强烈。

尤其七号选手精彩的配音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最后一个环节拉票环节,八位选手展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歌曲、舞蹈、乐器、搞笑。

各个精彩绝伦,现场掌声及喝彩声不断,气氛十分活跃。

在紧张的.算分时间,安鹏老师和刘慧杰学姐对本场比赛进行了点评。

安鹏老师的“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拉出去能做”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慧杰学姐对每个选手从着装、语言、感情表达、肢体语言等进行仔细点评,有褒有贬,也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

并鼓励大家用绕口令练习普通话,强调先有质量再增速度,专业的点评让所有人心生佩意。

之后机械学院演讲与辩论协会干事自编自导的搞笑舞蹈让全场观众捧腹大笑,给整场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时的评分统计结果也已出来:七号选手李佳音获得一等奖,李超和滕宏稳获得二等奖,张兆强、冯家赫和叶雅萍获得三等奖,赵进芝和尉志伟获得优秀奖。

评委依次对他们颁奖,最后观众有序离场,选手们与评委合影留念后,比赛也落下了帷幕。

本次比赛展示了我机械学院新生的青春风采,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与荣誉感,更引导同学们勇敢,坚持得追寻梦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学校演讲比赛新闻稿:八校联合演讲比赛新闻稿

12月14日,一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我校成功举办。

这场比赛是由太原理工大学飓风演讲协会与山西大学,中北信息商务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山西中医药学院,吕梁学院,山大商务学院等八所高校的演讲社团联合举办,旨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12月14日,下午1时。

在行知路b222教室,此次演讲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在激烈的比赛之前,首先播放的是介绍八所参赛高校的VCR。

紧接着是一系列精彩的团队展示。

其中便包括:热辣的街舞表演,激情澎湃的文章朗诵,而其中独特新颖的小人表演,更是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精彩的团队展示之后,14位选手便开始陆续登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心”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演讲。

选手们或引经据典慷慨陈词,或结合自身经历娓娓而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善良,自强,爱国等优良品质,不禁引人深思。

在主题演讲之后,便是即兴演讲。

选手们,各展所长,对自己的所抽取的命题进行深刻诠释,或利用假设推理,或举例论证,为所有到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听觉的盛宴。

在选手们展示完毕之后,便是评委老师的点评环节与精彩的观众互动环节,评委们精彩的点评以及主持人与观众的热情互动,可以说是令整场比赛锦上添花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她留在同学们心中的痕迹,却不会随着比赛的结束而归于虚无。

7.新闻稿写作的语旨意识 篇七

一、首先要确定新闻写作体裁

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所报道内容的表现形式, 它决定新闻稿件的篇幅和风格, 为什么要确定新闻体裁呢?根本原因是在于方便写作, 其次是为了方便更好地“说事”。从语旨角度来说, 不同的体裁, 受众读起来的感觉会不一样, 为了让新闻写作最大程度地方便受众, 选择一个贴近受众理解程度的新闻体裁非常重要。

1. 选用消息类通讯类少用评论类

消息类稿件的写作, 因篇幅较短, 结构简单, 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地报道了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一件事情, 所以受众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耽误的时间比较短。而通讯类稿件的写作则是在采写一件比较重大或有趣味或有影响的事情时, 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写作方法, 详细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或问题, 虽然篇幅比较长, 但因表达方式比较多样, 故事性强, 所以还是深受读者喜欢。而评论类, 因作者的主观思想较浓, 稿件说教性比较强, 文章结构比较单一, 内容晦涩, 受众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 也不便于受众接受。因此在新闻稿写作上, 要注重多用消息类、通讯类的体裁, 少用评论类。

2. 通讯类方式内容要多样化

消息类稿件因稿件篇幅较小, 无论是事件报道还是非事件报道, 对受众的接受理解能力都影响不大。通讯类新闻稿件, 因篇幅较长, 是新闻稿件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从语旨角度来说, 在新闻稿件写作中, 尤其是写作通讯类稿件时, 要注重通讯方式的多样化。人物通讯的写作, 可采用对话或花絮的形式, 丰富文章表现形式, 吸引受众。风貌通讯, 可以采用透视或侧记的写作形式, 增加可读性。工作通讯, 可以采用目击记或手记等形式, 平衡报道的晦涩性。事件通讯, 可以采用前倾回顾或延展的方式, 让受众对整个新闻事件有个通盘的了解。

二、根据新闻事件选择使用第一人称

在文学创作, 第一人称是与读者离得最近的交流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 能让读者自然而然沉浸在文中。而在新闻写作过程中, 使用第一人称的这种创新的写作方式, 越来越受到媒体同行的热爱, 甚至追捧。这种方式通过转换受众的视角, 收到了非常好的阅读效果。

1. 根据新闻客观性选择人称方式

在传统的新闻稿写作中, 为了保证新闻的客观性, 也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往往一般都采用第三人称, 虽然保证了新闻的严谨性, 但可读性就变的差了, 尤其是一些事件通讯, 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写作, 受众读起来总会有“局外人”的感觉, 而这时候如果使用第一人称, 会把读者拽到新闻事件当中, 受众不再局限于读者, 更像一个亲历者。所以在保障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下, 根据具体的新闻事件选择人称方式, 尽可能选用第一人称,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让报道人情化, 口味趣味化。

2. 用细节讲好新闻故事

其实每篇新闻, 都是一个故事。故事的或大或小, 跟新闻事件有关;故事的可大可小, 就靠记者挖掘了。使用第一人称写作, 能让新闻不再局限于生涩的文字, 更像是一篇篇精彩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 从故事中得到温暖或教训或反思。第一人称写作是从整个新闻报道写作的结构、框架下, 丰富新闻体裁的一种创新方式, 尤其需要记者在新闻事件的采访中, 仔细挖掘, 展现更多的细节。

三、加大现场感描写的运用

一般来说, 受众对一个新闻事件的了解, 对事件的来龙去脉, 都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有调查研究分析, 一篇报道对现场描写越详细, 读者的兴趣越大。所以新闻稿写作要注重对新闻现场感的描写, 在描写的句式上, 要多采用主动句, 少用倒装句等。落实到不同新闻体裁上来说, 事件报道, 要描写现场情况;人物报道, 则要描写人物现场表情。

1. 多采用主动句式陈述现场情况

采写事件新闻, 记者是要亲临现场的, 采访结束后, 通过文字的形式向读者展示新闻事件, 受众也是通过阅读的方式来了解新闻本貌, 越多的现场细节展示, 越多的新闻故事挖掘, 越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也越能让受众沉下心来仔细阅读, 而用主动句式来陈述现场情况的使用, 能让现场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新闻稿写作过程中, 记者要多采用主动句式来客观陈述新闻的“5W+1H”——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who (何人) 、what (何事) 、why (何因) 、how (如何) 等要素, 充实新闻稿件, 增强新闻稿件的现场感。

2. 多采用主动句式增加现场感

人物专访或者人物通讯的报道, 如果单纯对一个人进行新闻的采访, 受众读起来会觉得特别生硬, 甚至感觉到宣传意味太浓, 产生厌倦情绪。而通过运用一些主动句式, 描写受访者的现场情况, 可以让读者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加受众与新闻主体的一种互动感。比如描写当事人在碰到一个问题时, 手摆放的位置, 给手进行特写, 这样既可以充实新闻报道, 也能把读者不自觉地带入文中。

总结:

8.电视新闻稿写作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八

要注意口语化,避免词藻华丽、实功虚做

电视新闻报道应该以最通俗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使观众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是电视新闻人不懈的追求。但是,有的稿件却刻意堆砌华丽词藻,稿件看似文采斐然,却和画面结合起来如画蛇添足。比喻和描述性语句并不是电视新闻的语言。

不可形似报告,缺乏活力

电视新闻本应采用与画面匹配互补的语言来说明和阐释新闻事实,语言应追求新鲜灵活,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而有些报道却形似报告,毫无鲜活灵气。有的甚至用好多枯燥无味的数字指标,完全泯灭了观众解读新闻的乐趣。

避免思维混乱,漫无边际

电视新闻稿在结构上应该具备三个特点,即主题明确,构思新颖,层次分明。力戒表里不一,声东击西。有些稿子声画两张皮,而有些则是表里不一,甚至连题目和内容都难做到一致。

要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

电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线。拉好这根“金线”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记者把文字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有的文稿則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这样处理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到,摄像机能拍摄到的镜头有多少。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如何处理这一“遗憾”,自然而然地摆在文字记者的面前。所以,撰写电视稿件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科技成果、党的重大决策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

要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有些记者为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等几方面来进行组稿。其实更要注意的是:挖掘其会议或活动的深层含义,报道其民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并准确无误地加以解释。

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观众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图像未能表达的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

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一定要在文字方面狠下一番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作为记者和编辑人员,应该认真领悟电视新闻稿件要传达的新闻事实的内涵,更准确、更通俗地加以表述,使电视新闻稿件更好地服务于画面,以期产生良好的收视效果。

9.领导视察学校新闻稿 篇九

2017年10月17日下午,中牟县教育体育局副书记李其瑞一行在中心校校长张学成等人的陪同下冒雨来到中牟县郑庵镇春晖小学视察工作。

在本次视察中,小组人员对学校各项常规工作进行了真实、全面、深入的了解。李书记着重查看了学校各办公室的办公条件。他强调,学校要清正廉洁,办公条件要有利于教职工办公,但决不能超标!李书记一行还针对校容校貌做了指导并表示,上级一定要支持学校的工作,学校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有限的条件做出更好的效果。例如学校教职工相片墙,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动手做一面手工相片墙。

李书记一行充分肯定了春晖小学的各项工作,并提出了新的期望。相信春晖小学会在中牟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奋勇前行。

10.学校教师考察学习新闻稿 篇十

Hd县中学教师到MN二中考察学习

10月19日,Hd县政协副主席、Hd中学副校长xxx带领学校教师一行17人到MN二中进行考察学习。这次考察学习,受到了MN二中的热烈欢迎,他们安排了参观校园、听课、评课、听校长报告等活动,让会中的领导和教师们切实感受到了MN二中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看到了MN二中许多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教学做法。全体考察组教师表示,要把学到的先进经验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方面更上一层楼。

11.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 篇十一

[关键词]娱乐新闻 新闻娱牙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辙,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可以发现,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娱乐新闻这个概念倒是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中动,这样的情境容易使人失去理性,人们要求每件事情都能尽可能使自己满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也风靡于世,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那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首先,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主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在人们对媒介投入过多关注时,他们反而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有相当数量的受众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文化修养,甚至不能坐下来读读书,文化素养平庸,审美情趣低下,人们感觉越来越麻木,迟钝,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灵感悟,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空虚无聊,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滿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于是我们看到我们的传媒用很大的篇幅和黄金时段炒作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某某明星又缠进三角恋,某某局长包二奶等等,黄豆大的事也炒成头版,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广告商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能否吸引受众,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最大的利益回报。在这里,吸引受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坚定的方向,也因此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

再次,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一股世界风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人类所处环境不同,人文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异.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施拉姆说过一句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文化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在传播领域偶然出现这样的潮流,而这样

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可以给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的,所以它的扩张程度必然是很大的,渗透速度也很快,即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一个契合点,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虽然与西方文化张扬个性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向往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相对重视集体利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性程度加深,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个体,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所以我们大胆接受,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

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制还是较完善的,政府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能得到它们的认可呢?第一,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那自然而然会对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对政府,对社会的抱怨也会减少,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政府自然认可了。第二,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使其充分发展自身,媒体实力的壮大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们靠自己生产的传媒产品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并且还为国家创造出很大的利润,政府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又何乐而不为呢?第三,整个社会都陷入在一种全身心地放松之中,自己尽可能地忘记痛苦,尽情享受快乐,逃避现实,缓解压力,在这样的舆论下,新闻的娱乐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在前两点的论述中,分别就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的定义,成因作了一点探导。可以说,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现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没见过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诸如两会、入世、领导人讲话等)做成娱乐报道的.而娱乐新闻首当其冲地应成为主力军.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引起了全球轰动,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至高点,获得巨大收益,而观众也满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可谓一石三鸟。媒体对此次婚礼的关注也从侧面生动反映出时下新闻界流行的娱乐化倾向,尤其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视严肃新闻,而乐于以轻松心态阅读娱乐化的新闻,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窥探欲。关注明星,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诽闻逸事等私生活。贝克汉姆结婚的新闻中就包涵着诸多娱乐化要素:球星结婚本来就是体育类报纸关注的题材,属于体育赛事报道之为颇有娱乐性的“软新闻”;小贝本人长相俊朗,有明星气质,跟出生名门的也同是明星的辣妹结婚,不免令人感到好奇。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婚礼既是体育新闻,更是娱乐新闻,也很好地说明了新闻娱乐化的大势所趋。

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共享,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言之凿凿?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性质,硬是讓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是毫无道理的。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节目,也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

12.学校新闻稿 篇十二

一、当前电视新闻稿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电视新闻稿写作过于书面化

电视新闻稿注重“听”而非“看”, 因此, 在写作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其口语化特征, 当前许多电视新闻稿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盲目追求文字的生僻、创作过于书面化, 无法直截了当的阐述内容, 是当前电视新闻稿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某电视台的新闻中播出了《长白山雪淞醉游人》的新闻片段, 其中文稿如下:“一串串雪挂沿树枝或树梢蜿蜒伸展, 有的像银龙飞舞, 有的似珍珠翡翠, 晶莹剔透。”稿件描述虽然词汇丰富、优美, 但是配合电视画面不仅有重复的嫌疑, 而且过于书面化。

(二) 电视新闻稿写作报道面过于狭窄

新闻传媒在现实生活中充当的角色不局限于传话筒和播放机的作用, 新闻媒体的报道首要, 应基于事实, 避免虚假新闻的报道。其次, 电视新闻的报道观点应当略高于大众意识, 这也是电视新闻立足的基本点。当前电视新闻稿写作报道存在以偏概全, 矫枉过正的现象。甚至在工作司机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仅代表一家之言的局面层出不穷, 从而阻碍了电视新闻稿写作朝着基于事实、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

(三) 电视新闻稿写作深度有待进一步发掘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及互联网络的进一步普及, 微信、微博和其他网络传媒的兴起, 给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电视新闻作为传统新闻的主导方式, 应及时、准确、快速的对社会事件做出反应。可电视新闻稿写作虽能确保报道的及时性, 但新闻的深度发掘, 有待进一步发掘、提升。

二、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一) 电视新闻稿写作要力求口语化

电视新闻稿是通过播音员的播报直接传入大家的耳中, “听”的具体特征对新闻稿提出了更强烈的口语化要求, 电视新闻稿的创作不同于纸质媒体稿件的创作, 无法将直观的文字呈现在观众面前, 只有通过吸引人的、口语化的言语完成对新闻事件的陈述。再者电视新闻所面对的观众也存在文化层次差异较大、知识储备、理解能力不均衡的现象, 因此, 为了照顾到大众的理解能力, 应当采取易于听懂的、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口语化较强的语言。

(二) 电视新闻稿写作要拓展报道面

电视新闻与纸质媒介最大的区别在于新闻素材的构成不同, 电视新闻是由诸多新闻镜头和播音员的播音组成的, 纸质媒介的新闻传播仅是通过文字、图片完成新闻的传送。有人曾经对电视新闻做了个恰当的比喻, 将其喻为华丽、富贵的珍珠项链, 一个个新闻镜头就如同项链的珍珠, 而新闻稿就如同连接珍珠的线。为了使“项链”显得更加富贵、华丽, 不仅要丰富新闻镜头, 而且要对“线”进行合理的选择。

除了要拓展电视新闻的报道面的宽度, 也要适当注重报道的全面性, 避免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在日常生活中, 新闻镜头的捕捉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为了避免“遗憾”的出现, 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运用文字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因此, 电视新闻报道的文字工作者首先要对报道素材进行全面了解、梳理、分析, 避免报道观点的先入为主;其次, 拓展新闻素材报道面的同时, 新闻工作者避免在陈述中掺入自己的观点;最后, 电视新闻报道虽然追求报道面的广泛化、全面性, 但是也不可一味的追求新奇、追求低俗, 虽然涉奇是一种新闻表现形式, 但是在表现新奇的时候, 需注意符合大众的“口味”, 否则一味涉奇将会导致新闻报道的片面性。

(三) 电视新闻稿写作应挖掘其深度

电视新闻不仅是对新闻事件的简单报道, 如果仅将新闻报道当作新闻事件的传声筒、放录机, 那么无可厚非。新闻报道要求准确、及时的反应新闻事件, 同时也要适当的展现电视媒体的新闻观点。它既要传播新闻事件的事实, 又要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教育性, 传播正能量。但由于新闻画面的局限性, 就要求相应的新闻稿件能够超越图像的相知, 对新闻事件进行综合反应。比如, 电视新闻画面为某个会议召开的开幕式, 参加会议的有某某等, 呆板的画面无法刻画出会议的精神、会议的主题等内容;如果配上在什么地方, 举办了第几届什么会议, 参会人员有某某等, 会议主体是什么, 截至目前已经达到什么效果等。会及时、恰当的弥补电视新闻图像表现力不足的现象, 并对新闻事件加以深入分析, 也可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与意义。所以, 电视新闻在发挥自己动感画面的基础上, 也应适当在新闻稿件文字部分多下功夫, 只有这样才能更高的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 使电视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更富有优势。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 电视新闻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日益严峻, 新闻稿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直接关系到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因此, 在电视新闻稿写作过程中, 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培训, 力求做到口语化、全面化和深层化。

参考文献

[1]侯蕊.电视新闻稿结构研究[J].传播与版权, 2013 (03) .

[2]刘朔.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J].新闻传播, 2012 (01) .

13.外国友人访问学校新闻稿 篇十三

我校国际交流处卢静处长、计算机学院李宁院长、陈昕副院长在计算机学院会议室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会见了到访的Ulf一行。会谈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举行,双方回顾了两校之间的传统友谊,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李宁院长首先对Ulf先生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两校之间的友谊年轻而充满活力,双方应当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享教育资源并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李宁院长随后介绍了计算机学院关于进一步合作的想法和建议,并提出了相关的交流方案供双方参考。

随后陈昕副院长回顾了今年8月计算机学院的考察交流团队赴哈姆斯塔德大学交流学习的概况,并高度赞扬了哈姆斯塔德大学方面对交流活动作出的贡献。陈昕强调,目前双方交流合作的态势良好,进一步深化交流方案与合作方式是双方亟需推进的一大课题。

来自哈姆斯塔德大学国际交流处的Ditte Sörensen女士介绍了暑假合作项目及未来合作的建议,嵌入式系统研究中心的Mattias Weckstén博士介绍了哈姆斯塔德大学嵌入式系统研究中心情况。

Ulf Ivarsson 主任说,今年8月在瑞典的两校交流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十分欣喜地注意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培养出的优秀学子在瑞典的环境里取得了令两校都骄傲的成就,他十分期待着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进一步交流。

随后双方还就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我校国际交流处卢静处长全程主持了会谈。

14.学校运动会新闻稿 篇十四

本次运动会的入场式在最后的器械操中落下帷幕,伴随着轻松快乐的节拍,全体小朋友、老师都激情澎湃,深深陶醉于舞动的舒畅与快感之中,感受着运动的独特魅力。

这次运动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新颖,并面向全体幼儿,不论年龄大小、能力强弱,在场的孩子都是运动会的小运动员,都有参加比赛的运动项目,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15.学校新闻稿 篇十五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新闻翻译,翻译策略,可读性

新闻翻译作为国与国之间促进交流、增进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其特有的方式快速而有效地向译入语受众传递信息。新闻翻译作为一个跨文化的交际使者, 不仅要实现表层的语码转换, 还要为实现文化传播进行深层的文化解码。在这个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 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至关重要。

一、译者主体性的内涵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 他的对象性活动的客体是原作, 要完成翻译的任务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译者对象性活动的任务是将作品从译出语转化为译入语。语言转换只是翻译活动的外在形式, 而不是其根本目的。就新闻翻译而言, 其根本目的, 从传播层面上说, 是为译入语读者提供新的新闻文本;从文化层面上说, 是借助翻译文本为译入语提供新的话语, 支持或颠覆主流意识形态;从生产模式层面上说, 是支持和强化, 或变革和破除译入语固有的文学或意识形态话语生产模式。译者主体性中的受动性因素, 包括两种语言的特点、习惯, 语言转换的客观规律, 译作的语言、文化和审美的特征, 译者所处的时代语境、特定时代的翻译观等等。译者主体性中的受动性说明, 译者主观能动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约束地任意发挥, 这就将严肃翻译与不负责任的胡翻乱译区别了开来。译者主体性中的为我性, 即翻译目的性。任何文化翻译活动都有自己的目的, 任何译入语方的翻译都是面向自身的文化, 下面本文结合一则新疆电视台《新疆英语新闻》汉译英稿件, 根据英语新闻的文体要求, 从汉英翻译的全过程具体探讨译者如何有效发挥主体性作用, 以新闻翻译的独特标准为准绳, 能动地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最终使新闻翻译稿件具备可读性即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 , 被目标语读者所接受。

二、译者主体性的表现

(一) 应用文体的特殊要求

作为一种常见的实用文体, 新闻文体因其自身特点和传播功能而在语言运用上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特点。在结构上, 国际上最经常、最普遍运用的形式是倒金字塔结构及其演变形式。倒金字塔结构要求在新闻中, 把最重要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放在前面, 次要的放在后面, 按照事实本身的重要性顺序 (WHEN、WHERE、WHO、WHAT、WHY、HOW) 安排事实, 导语要片言居要、开门见山,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行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这种习惯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 在从事新闻翻译中, 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学会使用符合新闻文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国际惯用的这种结构形式, 避免使用那种结构臃肿、层次不清, 把最重要的事实埋没在次要的细节和一般化的叙述之中的结构法。

纵观新疆电视台英语新闻栏目《博格达峰下一颗璀璨的明珠》的新闻报道原文, 基本符合对外新闻稿的倒金字塔结构。第一段可视为导语, 简要点出获奖喜事;第二、三段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并援引获奖者感言;第四、五段进一步指出企业优势又援引一位领导接受采访时的感言, 表达出企业对未来发展的决心。因此, 译者可以对原文逐段进行翻译, 无需做大的结构调整。同时, 译者在句子结构富于变化和富有弹性两个方面也做了努力, 特别是在必须使用松散又庞杂的长句时, 译者也尽可能采用或前置或后置的定语和状语结构, 以及酌情镶嵌插入语等等形式浓缩信息, 减少篇幅, 增加可读性。

(二) 新闻翻译的特殊标准

具体的翻译过程是翻译活动的重要环节, 也是译者主体性表现得最为显著的层面。如同其他形式的翻译, 新闻翻译的目的是要把原语的意思用译语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 而不是用译者自己的意思来代替原语的意思, 新闻翻译就应着重于在信息准确无误的基础上符合英语新闻文体的要求, 并能有广泛的可读性。换言之, 新闻翻译就是在“信”的前提下达到广大读者都能读懂的“达”, 而新闻翻译中的“雅”则是译文符合新闻文体的要求。此外, 新闻翻译有其独特的标准与性质,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注重传播效果

为了到达通过翻译传递信息和增进了解的目的, 文化传输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译者需酌情对文化信息采取异化或者归化的处理。在《博格达峰下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篇报道中提到的新疆三大油田, 本文采取了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the three major oil fields (Tarim Junggar, and Turpan-hami, ) , 而直译并非汉语拼音方案, 而是根据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异化处理, 是保留源语语言与文化的约定俗成的译法。

2. 要求清晰易懂

新闻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做到正确清晰, 使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以增加传播效果。《博格达峰下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篇报道的第一段“凭借……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为自治区的……和中国……荣获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考虑到“丰富的石油资源”已经包含优势之意, 本文没有翻译优势一词;将“自治区的”和“中国”分别译为provincial和national, 句式工整且语义明确;“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则具体处理为“2011 National May Day Labor Award”, 便于读者理解。

3. 受众内外有别

由于文化、语言、政治及生活环境的不同, 国内外受众在接受新闻内容的兴趣及需求方面互不相同, 酌情对译文做一些解释是由新闻翻译的性质所决定的, 其最终目的是使译文清晰易懂、增强传播效果, 使读者对译文的感受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感受达到等效。在这篇报道的最后, 援引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刘继远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 话语是中国受众熟悉的程式化套话, 使用了多个动词, 若按照原文结构译成英文必然是中文腔明显, 颇难让外国读者消受, 因而这一句的英译要伤筋动骨地重构句子, 把整个八股式的架构全部拆卸掉, 用直接引语的形式进行链接, 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直接引语中把原文多个动词按主副信息分别对待, 最终形成英语句式的“树形结构”:Say May 1st award winner with SINO-PEC Urumqi Refinery, we depend on quality-check staff and accounting clerks as well as team members to cut dow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trive for better result.”

(三) 目的论观照下的翻译策略选择

1. 标题的翻译

好的新闻标题能使一篇报道熠熠生辉, 增色不少, 因而新闻标题不仅要以其简洁精练引人注意, 同时也要通过各种修辞技巧的运用引起读者的兴趣, 因此如果原语新闻标题寓意于某种修辞手段, 译成译语以后译语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则应尽可能体现原文修辞特点, 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上达到或基本达到吻合。《博格达峰下一颗璀璨的明珠》正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报道的主体“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比作“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博格达峰”这个专有名词的直译有助于译语读者明确这颗明珠的地理位置, 所以该标题仅仅是根据汉英句式结构的不同, 将汉语偏正式的定语“博格达峰下”调整为英语的后置式定语, 同时保留比喻的修辞手法, 即译为“A Bright Pearl Under Bogda Peak”。

2. 导语的翻译

导语是新闻文体区别于其他文本的重要标志, 它一般指新闻文本的第一段或开头几段, 报道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 为整篇新闻定下基调, 这是新闻的精髓。好的导语开门见山, 能以最少的词语传达出最多的信息, 本篇原语新闻报道的第一段, 旨在介绍该新闻事件, 起新闻导语的功能, 仔细品味原文, 其含义是“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荣获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 其余文字内容指出了获奖原因, 属于副信息, 可以通过同位语、介词短语和分词短语等非谓语形式得以展开, 译成英语SV主轴句法形式, 以形驭意, 一目了然。

3. 可读性指导下的信息整合

译者在进行新闻翻译时, 需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在实现功能相似进行符号转换时, 心中既要有原文内容还要有译文读者, 既讲原则又能够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具体对待。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行文习惯不一样, 句式的排列完全是不同的模式, 因此变换句式、调整词序在翻译操作中十分常见。《博格达峰下一颗璀璨的明珠》主体第一段译文对原文在分离出句子主干后做了些微调, 在行文词序和词序搭配上均做了局部调整, 使之与译文的行文逻辑更接近, 但原文的要义不失;第二段原文由两个句子构成, 根据译文行文的需要, 按照“现今”和“去年”两个时间重新组合成两个句子, 同时对后一句中省略的主语the company和模糊的搭配paid taxes予以必要补充;对于原文第三段、第四段和第五段中重复出现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以the company或者it指代, 不必重复使用CNPC Urumqi Petrochemica Company。原文第四段由三句话构成, 后两句是第一句“实施品牌战略”的细化, 2003年和目前的情况各不相同, 独立成句, 合情合理, 因此译文保留原文三个独立句, 仅仅在主副信息方面进行微调, 以符合目标语行文的习惯和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三段和第五段分别是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副总经理刘继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译成英语用直接引语呈现, 显示出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同时,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有责任修改原语文本的错误, 此文本中译者有针对性地对说话人的语病予以纠正, 在译文中补充缺失的主语“我们”, 更正不当的搭配“借助……的要求”。

三、结语

译者的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 具体地说, 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 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新闻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 以传达信息为目的, 充分为读者着想, 以读者为中心, 故而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竭尽全力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做到“信” (即忠实地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 和“达” (符合译文的表达形式) 的统一, 遵循“ABC”原则, 即力求翻译的准确性 (accuracy) 、语言文字的简洁性 (brevity) 和文章结构的清晰感 (clarity) 。译者要灵活变通, 并坚持严谨的翻译态度与作风, 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 注重译文效果, 使之成为倾向于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 的译文, 而不是符合读起来像原文要求的译文, 因而译文也就会更有自然感。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Charles R·Taber编著.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04:12

16.做好民生新闻 重视新闻线索 篇十六

一. 新闻线索——民生新闻与其它类新闻的不同点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其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时政、经济、科技、体育、教育、卫生、文化等诸多领域。然而,民生新闻又与一般的时政、经济、科技、体育、教育、卫生、文化等新闻不同。因为民生新闻的着眼点是普通民众的生存、生活和生存状态等内容,所以仅仅走访这些领域的领导机关或主管部门是很难获得民生新闻线索的。

(一)民生新闻线索的获取途径

1. 蹲点守候民生新闻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应该是突发类新闻事件。例如火灾、车祸、燃气泄露等等。蹲点守候是一种很好的获得新闻线索的方法。记者可以在一些高发地带即民生新闻的集散地蹲点守候。如医院急诊室、派出所、车站、公安110、火警119等部门或地点。记者常常在这些地方蹲点或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十分有新闻价值的民生新闻线索。

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天天看》在开播之初就选用了这种方式获取新闻线索。当时,《新闻天天看》栏目分别选择了在120急救中心和火警119进行蹲守,还与110巡逻车一直保持联系。在这期间,栏目获得了很多有关车祸、火灾、救援等突发事件的新闻线索,丰富了节目的内容。

2. 特约记者一些民生新闻媒体为了发掘贴近百姓身边的新闻线索,有时候会寻找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提供新闻线索。他们中间包括社区居委会、办事处、学校师生、出租车司机以及退休老人等。他们与民生新闻媒体建立并保持联系,尽可能多的将发现的新闻线索提供给新闻媒体。

内蒙古电视台的两档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天天看》和《都市全接触》都采用过这样的方式。他们通过与社区居委会、爱心车队等社会力量建立联系,获取新闻线索。因为这些新闻线索都是从百姓身边发现的,所以它们更加贴近老百姓。

3.时刻关注所谓时刻关注获取新闻线索,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有一些是突发事件,有一些是普通事件。它要求记者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鼻子——也就是新闻眼和新闻嗅觉,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善于发现新闻。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这也是一个必备的条件。

二.新闻热线——最行之有效的新闻线索获取方式

上述的几种方法都可以获得新闻线索,但是在实践当中,最节省人力,最快速,最行之有效的获取方式还是通过新闻热线。

(一)节省人力在新闻线索的获取方面,虽然“蹲点守候、特约记者、时刻关注”都可以获取到新闻线索,但是其局限性都小于新闻热线。新闻热线最大优点是,只要有人关注新闻,就会拨打新闻热线提供线索,与前三种方法相比较,获取几率更高,占用采访的人员也最少,省力又省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速度快在新闻发生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新闻热线,在第一时间通知记者,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后,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采访,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

(三)受众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话成为了当今社会最普遍、最快速、最方便的通讯工具。作为新闻热线,正是因为它秉承了这一方面的优势,所以才会被多数人所接受,并且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收集新闻线索。

针对这一点,内蒙古电视台成立了新闻热线平台,并由专人进行24小时无障碍接听。既保证了新闻线索的时效性、有效性,又确保了新闻线索不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为民生新闻提供了生存的保障。

以上围绕新闻线索在民生新闻中的重要性,笔者略作了一些粗浅的论述。在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新闻线索是不可或缺的,如何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新闻线索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的未来,所以想要做好的民生新闻,绝不能忽视搜集新闻线索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视台)

17.学校气排球比赛新闻稿 篇十七

此次比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提前一个多月进行了安排部署,学校工会精心策划,制定比赛规则,合理分组,采用男女混合制,共组成7支参赛队伍:1-6年级组、行政综合组。在教练的指导下队员每天积极参加训练,熟悉比赛规则,学习发球、传球及回球的方法和技巧,为比赛活动做足准备。

27日上午,全体教职工合影后比赛正式拉开序幕。赛场上,队员们团结协作、配合默契、一招一式尽显运动风采,充分展现出了良好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面貌。裁判员专业规范、认真负责,确保每场比赛的公平公正。在行政综合组与二年级组的冠亚军争夺赛上,双方队员实力不分上下,比分步步紧逼,扣人心弦。赛场外,各组拉拉队员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加油鼓劲,整个赛场一片欢呼喝彩。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行政综合组、二年级组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三年级、六年级组获得二等奖,一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组获得三等奖。

18.学校开学典礼新闻稿 篇十八

下午两点,在学生们屏气凝神的目光中,白院长微笑着走上讲台,打开ppt,和孩子们娓娓道来。他从中科院的前世今生,讲到科教融合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必然。他还阐述了国科大开展本科教育的初衷,就是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他强调,教育关键是人的养成。国科大的本科教育,将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在四年之内学生有三次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的机会;将为学生配有学业导师、双班主任;将摒弃传统的生产线式、模板化的教学培养方式,采用“小班制”、启发式、研讨式教学等等。

面对充满朝气的首届本科新生,白春礼院长跟同学们畅谈起自己对youth(青春)的独特理解。y,看着就像小树,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醒同学们要做事的时候心中一定要先有目标,然后不断克服缺点、修正自己,才能成为参天大树。o,看着就像太阳,同学们作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奋发向上。u,看着就像水杯,提示同学们要不断学习汲取知识营养,把水杯装满。t,看着就像同学们获得学位时候戴的博士帽、硕士帽,这只是代表大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只是一个新的开端,希望同学们不要被荣誉压垮,不断进步。h,看着就像单杠,提醒同学们要锻炼好身体,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19.新闻角度与新闻立场辨析 篇十九

众所周知, 新闻角度是新闻传播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所选择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客观事实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 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新闻立场则是新闻报道指向的利益目标人群, 是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处的特定位置和所持的基本态度的体现。新闻传播者的出身背景、阶层地位、利益诉求、价值取向等因素决定了具体的立场。新闻角度是基于客观事实而产生的, 是不断变化的, 是表达新闻的技巧和手段。新闻立场则是新闻传播者主观意愿的体现, 是相对固定的, 是传播新闻的初衷和目的。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混淆这种差异的结果对于报道本身来说就是失实, 对于社会效果来说就是误导。

这则采访记的主要内容是郑雁雄以十八大代表的身份就基层组织建设、征地拆迁、区域发展三个话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核心是如何更好地执政为民。郑雁雄的谈话内容以十八大报告为基调, 意见是铺垫, 建议是重点。第一个话题, 他从党代表的角度谈了镇一级的党委政府和村镇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以及镇一级的人大机构和党支部对村民委员会监督机制的顶层设计存在的盲区。第二个话题, 他以乌坎事件政府方重要代表的角度谈了转变观念, 尊重农民需求, 抓住农民最关心的环节。最后一个话题, 他从地方一把手的角度谈了发展思路、个人意愿和未来设想。这也是正文表达出来的新闻角度。

因为是采访记, 新闻立场只能从记者的提问和标题中体现出来。由于提问是互动过程中记者作为主导方所做的话题选择, 所以立场表现得含蓄而隐晦。而标题则是记者对谈话内容认识和评价, 所以立场表现得直接而明显。在南都首发稿中, 《农村矛盾多是因制度不健全》和《刁官害得人家变刁民》, 这两个一级标题作为因果关系配合《建议赋权镇人大监督村委会》这个以点带面的主标题, 关注公权顶层设计, 体现了记者超越“官、民”的“平等、客观”立场。这是媒体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在逻辑上也是说得通的。因为, 人民的立场不是具体的个人和集团的诉求, 党和政府的立场也不是某个官员、机关的作为。在具体行政行为中, “官、民”诉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是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宏观上, “官、民”的诉求是趋同的, 终极都是对人类真、善、美、好的不懈追求, 这才是立场问题。新闻传播者作为社会的反映者和引领者, 所选择的立场只要是站在对真、善、美、好的终极追求上, 就是正确的。

但《重庆晨报》和搜狐网将主标题重新编辑, 这篇采访记的新闻角度和立场发生了混淆。造成这种混淆的源头是原文中郑雁雄说的“没有天生的刁民, 只有刁官, 害得人家变成刁民”这句话。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群体事件中, 只有合法和非法之分, “刁民”与“刁官”仅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褒贬。《重庆晨报》所拟的《刁官让人变刁民》这个标题, 问题有两处一是“害和让”的区别。害更多体现的是实际动作, 让则更多体现的是诱发动因。二是“人家和人”的区别, 人家是具体的人, 人则是泛指。这样就曲解了被采访者的原意, 是明显的失实。在社会效果上来说, 是为刁民寻找存在的理由。编辑的立场完全站在为私利对抗公权的“刁民”一方, 而不是材料取舍的角度问题了。搜狐网所拟的题目《没有天生的刁民只有刁官》则是赤裸裸的断章取义。单纯分析这句话, 则是一个不完整的病句。要么是“没有天生的刁民, 只有天生的刁官”, 要么是“没有刁民, 只有刁官”, 但不论是哪种语义在逻辑和现实中都是说不通的。这不仅仅是语文水平问题, 更多地表现了编辑坚持“官民”对立分明的对抗立场, 而且完全与新闻角度无关的新说辞。历史多次证明, 坚持这种立场的最终结果就是撕裂社会乃至使社会崩溃。

新颖的角度可以使报道更具显著性、趣味性, 正确的立场可以使主题更鲜明、观点更有力。但客观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原则。新闻发布者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选择自己独特的角度, 表达公众认可的立场, 来彰显新闻的功能和社会责任。而不能在新闻中脱离事实的属性和涵义, 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选择臆测的角度, 坚持狭隘的立场, 最终导致社会整体误判。

上一篇:教师教学计划完成情况下一篇:新教师角色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