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个案查房

2025-01-25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个案查房(共5篇)

1.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个案查房 篇一

1 临床资料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5例, 男42例, 女23例;年龄32~65岁;病程1.5~8.0年。饮食不当19例, 腹压增高12例, 劳累9例, 情绪激动12例, 无明显诱因13例。

2 护理措施

2.1 重视饮食指导

饮食不当是引起出血的主要诱因, 再次出血与饮食因素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调查发现, 饮食不当常由患者不够重视与缺乏饮食方面的知识造成的[1]。因此, 对患者的饮食指导不容忽视, 是减少再次出血的重要环节, 尤其对有出血史的患者, 要反复强调, 可以列举因饮食不当而出血的病例, 使其充分认识到饮食的重要性, 并向其传授与疾病相关的饮食常识, 指导食物的选择原则:选择热量充足、高蛋白质 (肝性脑病除外) 、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脂肪、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出血期间应禁食, 出血停止24h后可进温凉流质饮食, 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注意避免质硬不易咬碎的食物, 如油炸面食、硬质瓜果、坚硬肉干等, 避免将鸡骨、鱼刺等咽下, 控制辛辣饮食, 忌饮酒。

2.2 避免门静脉压升高

腹压升高可使门静脉压迅速上升, 应及时控制升高腹压的因素, 如咳嗽、用力排便、饱餐、呕吐、频繁呃逆、某些药物刺激、起床过猛、过度弯腰等, 均可增大腹压而迅速升高门静脉压力。因此, 应指导患者调节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用缓泻剂, 有咳嗽、呃逆、呕吐时应及时处理。输液速度应<60滴/min, 输液量应<2000ml/d, 严防血容量过大引起门脉压力过高而导致出血。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用普萘洛尔降低门静脉压力。

2.3 合理安排休息

初次出血与劳累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是避免出血的又一重要环节。指导患者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累, 保证充分的卧床休息时间, 不但可以节省体力消耗, 而且有利于改善肝脏循环, 促进肝细胞再生, 避免出血。

2.4 加强心理护理

慢性肝病病程长, 易复发, 常出现多种心理问题, 如紧张、恐惧、焦虑等, 这些不良情绪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甚至加重病情, 诱发再次出血。因此, 对反复出血的患者, 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应开导患者, 教会患者自我心理调整方法,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乐观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2.5 强化出院指导

出院时应作以下指导: (1) 指导患者继续注意合理饮食; (2) 适当进行身体锻炼,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大便通畅, 戒烟忌酒; (4) 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 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5) 出院后遵医嘱服药, 对服用心得安的患者, 要教其自我监测脉率, 如脉率<60次/min, 应停止服用, 并找专科医师咨询; (6) 如出现上腹不适、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3 讨 论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较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一旦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往往出血量大, 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休克, 且止血困难,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从确诊肝硬化起, 一般患者5年生存率为76.8%, 合并出血者为49%, 反复大量出血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 做好出院指导, 防止再出血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的关键。因此应对其进行精心的护理与正确的治疗。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应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诱因。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护理

参考文献

2.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个案查房 篇二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措施 方法:现将我科2011 年6 月至2012 年5月收治的31 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从病情观察到药物护理和饮食生活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结果:31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收到满意效果。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护理体会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当失血量在数小时内超过1 000 mL或循环血量的20%时,患者往往会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往往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及早识别出血征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准确地抢救、治疗和细致地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科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3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53岁。

1.2 治疗方法

常规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禁食、补液、吸氧、抽血样交叉配血、输血等治疗,同时给予NS24ml+生长抑素3mg持续微泵注射,泵速2ml/H持续至出血停止后48小时。NS20ml+洛赛克80mg持续微泵注射,泵速2ml/H。观察患者出血是否停止,待出血停止后再继续泵入3-5天。

2 护理体会

2.1 病情观察 出血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电和血压监护,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加强症状及体征的观察。注意患者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冰凉等休克症状。后期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性质和量。还需注意患者有无肢体及言语障碍、有无精神方面的改变,及早发现有无缺血缺氧性脑病和肝性脑病的发生。

2.2 用药护理 科室每名护士都要了解质子泵抑制劑和生长抑素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使用注射泵时注意观察泵速,保证用药准确,用药期间护士加强巡视病房以防管道打折扭曲至针头阻塞、漏液等情况发生。[2]

2.3 饮食及生活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出血期卧床休息,严格禁食,直至出血停止后24小时才给予少量流质饮食,随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和饮食量。饮食规律从流食—半流食—软食,禁食刺激性及坚硬食物,为防止肝性脑病发生,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患者洗漱、更衣、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清洁,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2.4 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的危险性为25%~33%,再出血的危险性高达70%[3]。剧烈咳嗽、便秘可使腹内压增高,使曲张静脉破裂;进食粗糙、不易消化或刺激性食物以及进食过急、过饱等诱因均可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引起大出血。因此,进餐时应细嚼慢咽,咽下的食团细小且外表光滑,切勿混入糠皮、硬屑、鱼刺、甲壳等,药物应研成粉末,戒烟、禁酒;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

3 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病死率高,出血时患者常伴有紧张、恐惧、绝望心理,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反应迅速、动作灵敏,切忌慌张,神态稳重、镇定,用娴熟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稳定患者情绪。另外,护士应了解该类患者大出血的诱因及对各大器官的影响,加强预见性的护理,可以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掌握患者各时段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制定护理措施,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沈琼,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64-1965.

[2] 龚国丽,生长抑素联合洛赛克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2,151-153.

3.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个案查房 篇三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小剂量输液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中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是主要原因。由于静脉壁薄弱而缺乏弹性, 门静脉压力增高、肝功能损害造成凝血功能障碍, 加之脾功能亢进促使血小板减少等因素影响, 使得出血不易停止[1]。近年来发现, 在出血早期给予大量、快速的常规输液虽然可以及时补足患者缺失的水液、维持酸碱平衡, 但很容易诱发继发性门静脉压力增高, 造成出血不止、加速患者死亡[2]。我院近年来实施小剂量输液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及胃镜检查确诊, 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肿瘤等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 女7例;年龄31~78 (48.5±11.2) 岁;肝硬化病程2~21 (12.3±4.6) 年;出血次数1~5 (1.6±0.8) 次;本次出血量420±125ml。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5例;年龄33~81 (49.3±10.7) 岁;肝硬化病程3~19 (11.5±3.9) 年;出血次数1~4 (1.3±0.9) 次;本次出血量450±135ml。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出血量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均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 禁食蛋白质饮食、补充大量维生素、应用保肝药物、降低血氨浓度预防肝昏迷等, 补液内容包括代血浆、5%糖盐水或右旋糖酐等。观察组应用小剂量输液法, 即输液量≤2000ml/d, 一般控制在1500~2000ml, 代血浆成分占30%左右, 其余均为5%糖盐水或右旋糖酐。滴注速度为25~30滴/min, 于出血当天24h持续输注, 保持较为稳定的门静脉压力, 将血压及心率控制在较正常略高的水平。在患者病情稳定、无活动性出血时适当减少输液量改为1000~1500ml/d, 滴注速度为20~25滴min, 可采用间隔输液法, 每日滴注8~12h。对照组应用常规输液法, 即根据患者失液量计算每日补充液体量, 采取迅速大量补液、不间断补液的方法, 一般输液量为2500~3500ml/d, 最多可达5500ml, 代血浆成分占50%左右, 其余为5%糖盐水或右旋糖酐。滴注速度为35~40滴/min, 控制患者血压及心率在正常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输液第1~4d出血量及死亡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组间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 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输液第1~4d出血量比较

两组患者第1d失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第2、3、4d观察组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2.2 死亡率

观察组死亡4例, 死亡率为13.4%;对照组死亡11例, 死亡率为36.7%。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8.245,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据有关资料统计[3], 肝硬化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病死率高达40%左右,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及输液方法, 病死率为36.7%, 与文献报道一致。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输液治疗的方法, 结果病死率下降了67.8%, 仅死亡4例, 死亡率为13.4%, 远低于文献报道。笔者认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由于前期出血量较大、速度较快, 可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体液, 容易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甚至诱发休克。传统疗法在出血急性期即给予大量快速补液, 这对恢复患者自身水电解质平衡及抗休克具有一定意义, 但在出血初期即给予过多过快的输注液体容易激发门脉压升高, 造成再次出血, 最终导致死亡。由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1~4d的出血量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在出血第1d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0.05) , 而由于大量快速输液使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2~4d出血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结果出血量不稳定, 以第2d出血量最大, 第4d出血量有反跳。而观察组应用小剂量输液尽量保证不刺激门脉压压力, 使得出血量控制在一个平稳的水平, 避免了治疗后反弹。从治疗第2d开始出血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第4d无反跳。这显示出小剂量输液具有稳定治疗后出血的作用, 可以降低因大量快速输液引起的门脉压反射性升高, 从而减少反复突发性出血的可能性。从本研究结果看出, 小剂量输液可以缩短治疗后出血时间, 基本4d内所有患者出血均得到控制甚至消失, 降低了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 减低临床病死率[4]。小剂量输液避免了出血的反复性, 减少出血量, 有助于提高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 降低死亡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倩.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抢救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并休克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7) :2900-2901.

[2]刘小玲.三腔管在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中的治疗与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7) :153-154.

[3]张春燕, 孙凤丽.静脉滴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7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 :60-61.

4.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个案查房 篇四

1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科收治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58例, 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后证实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男40例, 女18例;年龄25~73岁, 中位年龄61岁;肝硬化病程5~20年, 平均15年;上消化道出血30例, 肝硬化12例, 肝昏迷8例, 肝硬化8例。本组病例好转出院50例 (86.2%) , 未愈自动出院3例 (5.2%) , 死亡5例 (8.6%) 。通过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的同时, 重点加强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饮食护理

2.1 去除诱因

饮食不当是造成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 所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 如油炸食物。过冷、过热、质硬及产气过多的食物 (洋葱、韭菜、芹菜、黄豆等) , 日常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 可避免粗糙坚硬食物对曲张静脉和食管黏膜的损伤, 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 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

2.2 注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

主要器官, 蛋白质的摄入量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有利有弊, 蛋白质摄入过多或过少均会造成肝脏的负担, 不利于疾病康复。所以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因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肝硬化腹水时, 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以缓解症状, 若出现肝昏迷前兆或肝功能严重受损时, 在蛋白的摄入上应严格把握, 一般摄入量<0.8~1.0g·kg-1·d-1, 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恶化, 因此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据情况而定, 总原则是少量多餐, 即不过渡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但禁忌一次性摄入大量蛋白质, 以免加重病情。肝硬化晚期饮食要热量充足, 每天热量≥6694kJ, 所以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很重要, 只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才能避免机体由蛋白质代谢产生提供能量, 以此减少氨的产生, 对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2.3 限制饮食中水钠的摄入

对于合并有腹水患者饮食中要限制钠盐的摄入, 每天摄入钠盐量≤3g, 严重水肿时应做到基本无盐饮食, 钠盐应限制在0.5g左右[2]。饮食中除少盐外, 对于本身富含钠的食物的也要忌食, 如各种腌制食品、咸菜和酱菜等, 每天饮水量应限制在1000~1500ml[3]。

2.4 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饮食

出血期严格禁食, 由外周静脉营养补充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出血停止24h后无恶心、呕吐, 临床表现血压稳定、心率平稳, 可给予流质、温凉饮食, 以米汤为主, 也可进食稀藕粉等, 少食多餐, 再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蒸鸡蛋、芝麻糊等, 病情稳定后再过渡到软食, 观察患者进食后消化系统的反应及大便情况。

总之,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饮食与病情变化有较重要关系, 合理地营养可促进肝细胞的恢复, 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告知患者据自身不同时期的病情变化, 遵医嘱在家人督促下调节合理饮食, 以利于疾病恢复,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小结

通过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 了解到此类患者有很多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知识知晓率和对疾病的了解欠佳。本组中70%患者因饮食不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1例因饮食不当引起肝昏迷, 经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673-1689.

[2]达小萍.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J].现代临床与护理, 2009, 8 (4) :33-34.

5.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个案查房 篇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9月—2010年8月, 我院收治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61例, 男37例, 女24例, 年龄29岁~78岁, 平均年龄60.5岁。均经胃镜检查明确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且符合出血量>1 000 m L的大出血诊断标准[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8例,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3例;肝炎后肝硬化39例 (64%) , 血吸虫性肝硬化20例 (33%) , 酒精性肝硬化2例 (3%) 。Child分级:A级17例, B级38例, C级6例。呕血41例 (67%) , 黑便61例 (100%) ;其中8例做过脾切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 (思他宁治疗组) 28例和对照组 (垂体后叶素治疗组) 3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留置胃管、补充血容量、止血、抑酸等综合治疗基础上, 观察组给予思他宁, 首剂250 mg缓慢冲击注射, 继而250 mg/h维持注射;对照组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0.3 U/min, 静滴维持, 出血停止24 h后减半量继续维持72 h, 若无出血可停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出血停止标准:胃管抽吸物无新鲜出血, 血压、脉搏稳定, 血红蛋白不继续下降, 血便停止为止血。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凡用药24 h内止血为显效;有效:72 h内止血为有效;用药72 h后若胃管仍抽出新鲜血液, 血压不稳, 血红蛋白下降、心率加快、血便不止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例 (%)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4例首次缓慢静注时出现恶心、呕吐, 对照组4例出现轻微恶心、呕吐、腹痛, 3例出现头痛, 7例出现心悸, 2组患者减慢静注速度后不良反应均缓解。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2.

注:χ2=5.77, P<0.05.

3 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 其病死率高达30%~50%[2], 临床上多以呕血和黑便或血便为主, 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由于肝功能差, 凝血功能障碍,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一旦破裂, 出血量往往很大, 病情非常凶险, 危及生命。传统的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和垂体后叶素静滴止血疗效不满意且副作用多。有效降低门静脉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是控制出血治疗的关键。

目前紧急处理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最常用、最有效的药是生长抑素, 思他宁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十四肽氨基酸, 具有天然生长抑素的特性。临床资料证实生长抑素能选择性减少门静脉及肝脏血流, 降低门静脉压力和侧支血流量。思他宁减少门静脉侧支循环血流和奇静脉血流作用比降低门静脉压力更为显著, 可能与其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显著收缩, 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作用有关[3]。思他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主要有[3]: (1) 选择性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使内脏血管收缩, 减少内脏循环血量, 从而降低门静脉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力, 但不会造成体循环动脉血压的显著变化; (2) 通过减少侧支循环的血流量来降低食管曲张静脉内的血流量和压力; (3) 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 (4) 通过对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胃肠激素 (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等) 的抑制作用, 增加内脏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 间接地阻断血管扩张, 使内脏血管收缩, 血流量下降; (5) 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减少胃黏膜血流量; (6) 增强血小板的凝聚功能。

本资料显示, 思他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 与报道相符, 垂体后叶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9.39%, 2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垂体后叶素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机制主要是使腹腔内脏器官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收缩, 减少门静脉血流量, 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同时降低心脏顺应性, 减少心输出量, 减少奇静脉血流等作用也能降低门静脉压[4], 从而起到止血作用。但因其对血管收缩缺乏选择性, 对心脑血管也有收缩作用, 故不良反应较多, 可以引起腹痛、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心绞痛、脑血管疾病等。本研究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4.29%, 对照组为42.42%,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宜作为首选的内科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5-466、510.

[2]于皆平.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程序[J].中国实用内科学, 1998, 18 (1) :26.

[3]陈金联, 吴云.生长抑素降低门脉高压的机制[J].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 4 (10) :583.

上一篇:2023年建党节诗歌朗诵比赛下一篇:井巷工程重点复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