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高考备考建议

2024-07-31

数列高考备考建议(精选11篇)

1.数列高考备考建议 篇一

高考化学备考建议

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孙凤君 457500

高考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差异的测量,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化学越来越突出考查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化学既有理科的特点,就是概念性强,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知识有规律可循;又有文科特征,就是记忆的成分较多,知识较零碎,易学易忘,这就要求采取科学的备考方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广大高三学生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在熟练、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做好:记、听、练。

记:高考化学突出对能力的考查,真正形成能力,仅有相应的智力是不够的,因为能力的体现是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的,没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就谈不上能力,所以准确、牢固、持久、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能力的基石,必须加强记忆。但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基本概念和理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电解质概念,首先要明确电解质是化合物,而不是混合物,也不是单质,特征是导电,本质是自身能电离产生阴、阳离子,条件是熔融或水溶液。这样就全面的理解了电解质的概念,记忆就会深刻、持久,对电解质的判断就会准确、快捷。对易混概念要注意对比记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四个概念要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单质,同分异构体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而同系物研究的是分子式不同 1的有机物,这样就不会混淆,区别才彻底。

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一族最好采用框

图方法,把不同物质根据转化关系联系在一起,最后归纳到元素周期

表中,不同族元素间再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联系起来。这样就把知识穿

成串,织成网,达到看一个知识点,一种物质,就想到一片,记忆就

牢固。这种方法对解答有关元素化合物推断题极有帮助。

对化学实验中的基本仪器、装置采取形象记忆法。比如,制氯气

装置应整体记忆,脑子中要有整个装置图,再经常思考每一个仪器的用途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同时比较与制氧气和制氢气装制的不同.这样就能牢固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药品的存放、取用及一些基

本操作要注意归纳总结,强化记忆。

听:听是学习新的方法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听课时要做到全

神贯注,紧跟老师讲解思路,要仔细领会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怎样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老师在讲解难点时是怎样入手,如何引导启

发步步展开的,这就是学生要认真思考把握的。比如讲解一个概念,要弄清这个新概念老师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怎样分析,包括哪

些要点,新概念与已经学过的哪些概念有关系,有何异同,使用新概

念时要注意什么条件。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概念,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老师在讲解例题时,要注意老师是怎样审题和挖掘题给信息的,又是怎样把题给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在一起的,以及老师怎样一步步

分析推理得出答案的。这就是学生听课时要注意和思考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方法和技能,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练:在知识记忆牢固,方法听懂、弄清、学会的基础上,能力的提高就在练上。练,就是做一定量的习题,可以说:知识是记的,方

法是学的,能力是练的。只有达到一定的训练量,能力才能自然形成。

买油翁的一句话:“无它,惟手熟尔。”道出了能力培养的天机。所以,作为学生不能怕做题,而是要强化训练。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就

是这个道理。当然,这并不是要搞题海战,而是指一定量的练习.做

题时,要注意归纳、分析、比较、研究,既要有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又要有多题一解的归纳能力。也就是要研究题,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

题,是为了提高能力去解题。

例如:一定温度下,m g下列物质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

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Na2O2增加了n g,且n>m,符合此要求的物质是

()(1)H2(2)CO(3)CO.H2(4)HCOOCH3(5)CH3CHO(6)HCOOH

A.(5)B.(1)(2)(3)(4)C.(1)(2)(3)(4)(5)D.(6)本题答案为A.若把

n>m改为n=m则答案为B 若把n>m改为n

正确的解题方法,规范解题,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解题出错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种原因:

一、审题不准。没有真正理解题给的信息或者漏掉一些条件,或

者计算错误,就是常说的“马虎”。不少学生对此不重视,认为以后

注意就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很多学生一再重复这样的“马虎”,“马虎”的真正原因是生疏。熟练以后,这种马虎出现的就少了,所以,需要多练。练得多了,题感就产生了,一旦出问题,潜意识就会感到别扭,自然引起警觉,进而通过检查加以避免。

二、知识积累不够,存在缺陷。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知识点不熟悉,不能把题目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造成无法解题。这就要抓紧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再强化和梳理,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在脑海里不断浮现,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三、解题方法未掌握,无从下手。主要表现为题意已看明白,所用知识也清楚,就是找不到所学知识与题目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或者是“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话道不出”,这是解题方法和技巧没有掌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向老师、同学请教或看例题,学习他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学会后一定要加以巩固,定时检测。

最后,思想上要积极,要认识到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在能源、环保、新材料开发、医学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激发自己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学习化学的欲望,端正学习态度。

一、积极主动学习。学习的态度决定学习的效果,一个被动学习的学生,他的学习就是应付,就会消极对待,效果可想而知。只有自觉主动才能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愉快地进行学习,甚至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积极探求知识的奥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要有顽强的意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学生要树雄心、立壮志,用远大的理想

和抱负支撑自己。俗话说“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就是这个道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靠一时的冲动是不行的。所以,要牢记“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训,在学习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勇攀高峰。

三、要有良好的心态。高三学生,面临的考试次数增多,没有哪一位学生每次考试都很理想,分数时高时低,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要正确对待考试,不要过分关注分数,要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及时总结经验,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记知识,学方法,提能力上去。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去追求知识的完整,解题的完美,能力的完善.决不能因为分数的高低而造成大喜大悲,甚至影响日常学习,耽误时光。也就是说,既要承受住失败的打击,又要经得起成功的考验,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才能真正在高考中取胜。

2.数列高考备考建议 篇二

一、正确认识“四个关系”

“四个关系”指“教学大纲”、“教材 ”、“考试说明”、“考题”四者之间的关系。 其一,“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对教学目标要求、原则、方法、考试及各个不同的阶段的教学内容都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其二,“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各项要求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课本)和其他各类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核心的教材,教师用教科书来教,可以全面落实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尽管高考的命题“不靠课本”,但高考考查的正是考生通过学习和掌握教科书上的内容之后所能表达的语言能力。其三,高考《考试说明》将“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地转化为高考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形式、命题原则、题型、试卷结构、分值权重、考试词汇及样题。它更具体、明确、集中地制约着高 考的命题和指导高考复习备考。其四,“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特别体现了考试的难度。“试题”依据“两纲”, “依纲不靠本”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因此,平时教学需以“教纲”为依据,高考备考复习需以“考纲”为依据 ,平时教学要阔而广 ,高考备考复习要准而精。

二、认真分析研究高考英语基本题型

题型是体现测试内容的形式, 不同的题型在考查不同的知识、技能、能力及层次上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部分:听力。本部分共分两节,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其一,命题的立足点。一是实际交际中“听”的三种类型:“精听”、“略听”、“跳听”。二是听力考查的主要形式:“精听”和“跳听”。第一节由于内容短,具有瞬目即逝的特点,考生注意力要特别集中,符合“精听”的特点。第二节听的内容信息量很丰富,“跳听”的特点比较突出。其二,试题的考点。一是考查对特殊信息的理解,二是考查对特殊细节的理解,三是考查对主旨和大意的理解, 四是考查对说话者思想倾向和感情等隐含内容的理解。其三,素材特点。涉及常见的生活内容,具有口头语言的特征。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述形式的掌握情况。第一节:单项选择。该节知识覆盖面广, 题干具有综合性与语境化两大特点,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的目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细心、灵活是做好该部分试题的三要素。第二节:完形填空。该节旨在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解题前,考生必须通过“跳读”和“边读边猜”等技巧,整体理解短文,把握短文的体裁、题材、主要内容、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等。在理解题的过程中, 考生要仔细寻找字里行间隐藏的解题线索, 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做出合理、正确的推断。完形填空设空以实词为主,干扰项的设置一般与语法结构无关,重在文意干扰。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材丰富,选材趋向现代化、生活化和知识化,内容贴近生活,更具时代感和交际性,体裁涉及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全节词量超过2000,读速要求接近60WPM, 阅读材料的语篇结构趋于复杂化, 文字难度加大,需要处理的生词增多,该部分事实细节题只占1/4左右,深层理解的考查如主旨大意、推理判断、深层含义等是其重头 戏,同时有涉及较高能力要求的猜测词义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较扎实的语法知识,才能把握语篇、正确解题。只有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坚持多样化阅读的考生才能适应体裁上的多样化。

第四部分:写作。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一节:短文改错。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语篇校验能力,测试范围较广,着重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解题时应从篇章着手,综观全文,整体分析,即通常所说的“题按行出,错从句看”。错误类型主要从一致(人称、时态、单复数等)、基础语法和行文逻辑等方面考虑。第二节:书面表达。此大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高考书面表达都是指导性写作,情景提供的方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不仅是对考生综合语言写作能力的考查,而且是对考生在试题创设下不用翻译就直接进行英语思维能力的考查。它要求考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遣词造句和组句成篇的书面表达能力, 还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对比等能力。考生应从基本词汇的运用着手,强化常用句型的训练,力求表达地道、通顺、平易、得体;在此基础上训练较难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以提高文章的档次;还应重视训练运用语句间的逻辑关联用语,以使短文连贯、紧凑。同时应字迹注意工整。

三、优化课堂教学,着重抓教学设计与实施

其一, 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学科任务,从师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规律,设计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根据反馈信息,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用合理的投入,取得最优效果。这个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他们的素质获得最合理的发展。

其二,要深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深入研究各种基本课型的特征,揭示其规律性,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专长,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

其三, 高考英语的备考复习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十个问题:一是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发展能力。二是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讲多少、讲到怎样的深度、讲与练的合理比例是多少? 依据的基本原则是高考要求与学生实际。“精讲”高考英语试题,“多讲”质量高的模拟试题。三是精选复习材料或者精心编写复习训练材料。目标对准 高考 ,难度恰当 ;内容要全 面 ,重点要突 出 ;体现“高考 考什么”、“高考怎样考”。四是做好复习的整体安排与周详计划:第一轮复习可以是高中毕业会考的复习,重点是“教材”,以词汇短语、句型为主线;第二轮复习重点是“语法”(词法和句法), 配以语法专项训练,“结构+情景”是语法复习教学的有效模式;第三轮复习重点是“考纲”,认真吃透“高考考试说明”的精神,以“题型”专项训练为主;第四轮复习重点是“考题”,以综合试卷为主要训练材料。五是研究高考备考的复习课的课型分类及教学模式,做好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六是复习的主线———动词,包括动词的词义及用法。七是训练的主线———篇章阅读,包括种类题材和体裁,注意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八是写作训练自始至终,这样有助于巩固和提高。九是听说训练自始至终。十是身心调节自始 至终。

3.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 篇三

一、注重能力培养

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卷不难发现,高考历史出题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纯粹考查基础知识阶段,侧重考查记忆能力。在这一阶段,只要把书背好,一眼就能找到答案。(2)前几年,命题范围更加细化,开始考查平时老师和学生不注意的地方,如教材中的小字和注释部分。(3)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常常设置新情境,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提升能力考查的层次,既立足于主干知识,又超越主干知识,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视野。但是,也有部分试题学术性太强。(4)目前,高考命题在突出基本历史素养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鉴于目前的高考历史命题趋势,我们在平常的复习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些新场景新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各种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这种教学理念我们坚持了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传统的三轮复习方法做一些改变

为使学生的复习更为有效,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传统的三轮复习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2008年9月—2009年3月仍是传统的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把握每一个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经过、内容、结果、影响、意义等,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和特定时期的阶段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使课本知识结构化、体系化。针对本校大多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受文理分科情况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相对薄弱、很多知识都已经遗忘的实际,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在细致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隐性知识。(2)在2009年3月—5月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相结合,以专题复习为主,辅以综合考试训练。(3)进入2009年5月,我们将剩余的20多天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回归课本,整理以前做过的习题,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三、关注文史常识

从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考查皇帝谥号开始,文史常识被引入命题领域并且不断推陈出新,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是高考历史的一大亮点。这种做法与新课程改革相呼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针对这一命题趋势,在2009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们专门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史常识的讲解和训练。因此,我校学生在应对2009年高考试卷中考查姓氏起源这一题目时能游刃有余。

四、注重历史观的培养

过去的历史观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史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包括:阶级分析法,以生产力为根本标准,用辩证的眼光看历史问题。现在的历史观不仅仅局限在这些方面,还出现了新的观点,如:(1)文明史观。人类社会逐渐走向进步、文明、开放,历史既是人类社会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社会的演进史。(2)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统一性去考查历史。(3)以人为本。把人类生存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强调人文主义、理性思考。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与复习备考中,融入这些历史观,开展各种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使其以新的历史视角来审视历史问题。

五、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备考,无疑是“无米之炊”。只有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高考绝不可能脱离基础去考能力。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力求做到“面全、线通、点透”。面全,就是对各个历史阶段特征力求宏观把握;线通,就是对历史线索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点透,就是对每一个知识点做透彻的分析,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力争让学生做到既知其一、其二,还要知其三、其四。

六、密切联系现实

鉴古察今是学习历史的基本作用,贴近时代潮流、不避社会热点是高考历史试卷的一贯传统,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大都与学科热点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确定新的历史专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用历史的眼光留意生活中发生的日常小事,更要注意观察影响世界趋势的国家大事,从而引导学生传承惩恶扬善的人文精神,承担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社会责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理念,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将热点和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七、掌握解题技巧,规范作答

掌握解题技巧、规范作答是提高得分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专门总结了《历史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技巧》、《答题规范》、《高考历史试题常见命题用语解释及应用》、《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方法》等学习资料,印发给学生。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专门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另外,通过学生互评、老师面评的办法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八、精选试题

现在市场上历史资料种类众多,许多资料质量很差,其中偏题、难题、怪题、错题、重复题比比皆是,严重脱离教学实际。为此,学校规定禁止各备课组订资料和试题,而是自编自组学案和试题。在选编试题时我们严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命题原则上,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巧妙地将理论观点、史学方法、思想和教育功能渗透其中,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基本素养。(2)在试题内容上,强调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3)在试题设计上以高考试题为样板,不偏离教学大纲、高考考纲。(4)题型以新情境题为主。(5)不用网上现成套题,一般从二三十套题中筛选出一套题,注意联系学生实际,追求质量和实效。

4.高考备考建议 篇四

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特别很是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2、坚持积累。炫6网 http://www.xuan6.com/

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3、倡导读书。炫6网 http://www.xuan6.com/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高三学子视读书为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4、重视训练。炫6网 http://www.xuan6.com/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离开了训练就会生疏。但这个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不是盲目的做题。应跳出题海,按根蒂根基、经典、创新三个层次精选试题,提高效率。

5.各省语文高考备考建议 篇五

注重山东文化特色。山东高考题,立足于山东本土,注重山东文化的挖掘,符合山东考生的特点。反映在基础知识上如2005年的标点符号题中一项以留住济南图片展为题材;2006年的语病中有两项与山东有关,一个选项以国庆节前夕的济南为题材,另一个以龙口市的南山精神为题材。龙口在山东烟台,其中南山集团是龙口企业中的一大支柱;2007年语病题中的一道是以济南惨案纪念钟为题材的。在名篇名句默写题目中体现山东文人的名句如2014年考查孔子的《论语述而》、孟子的《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和《诗经氓》(相传《诗经》也是由孔子删定的)。这在历年试卷中都有体现,所以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留意我们自己的本土文人与文化。

6.2014 年高考历史备考建议 篇六

——高三后期历史复习的一些看法

太湖二中韩海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2014年高考大战的硝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受太湖县教研室汪晓权主任的委托,借安庆市高三历史教研会这个平台,我就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实属班门弄斧,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 ,提高能力考查

安徽省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考核目标与要求上完全一致,即‘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部分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内容的变化。与2013年相比较古代部分把去年删除的“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又添加上;近代部分没有变化;现代部分删除“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选修部分的选修一没有变化,选修二删除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2、题型示例的变化。今年题型示例变化较大,对去年题型示例进行了近40%的更换。选择题共18题,保留的有11题,更换了7道新示例题;非选择题共12题,保留的有7题,更换了5道题型示例, 1

答案要点的制定,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应针对题型示例选择有关高考真题加强练习,掌握此类试题的答题要领,发掘其命题指导思想、课标要求。

3、命题要求的变化。命题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古今贯通、中外关联,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

4、注重对图表材料的设置与考查。在18道选择题题型示例中,有8题都属于图表材料型试题,占题量的45℅。这种创设新情境和新史观要求考生通过对全新的历史材料进行解读,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答题技巧,寻找正确答案。如:例1主要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例17考查史学方法论,尤其值得注意。

5、题型示例重视新课改先进地区试题的示范性和导向性。在 30 道题型示例中,所列试题绝大部分为沿海发达地区近几年的典型高考题,这些省份的试题别出心裁,独具一格,创新性强,具有稳中求新、求活、求异的特点。

6、突出我省自主命题与时俱进的特点。要注意新增题型,选择题中有6题是我省文综自主命题的高考试题,图文并茂,耳目一新。非选择题中有2题是我省自主命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安徽乡土历史,如安徽历史名人(大禹、老子、庄子、管仲、曹操、华佗、毕升、包拯、朱熹、朱元璋、胡雪岩、李鸿章、胡适、陈独秀、陶行知、邓稼先、汪道涵等)、在安徽大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洋务运动、刘邓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农村改革等)、中部崛起(皖江城

市带)、徽商和晋商等知识点,关注乡土文化和人文素养的考查。

二、研究教材和高考典型试题,以不变应万变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尤其是我们历史学科更要紧扣教材,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教材。所以,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教材的阅读,决不能脱离教材只顾埋头做题。重视对教材中重点知识的研究,深入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教材中挖掘考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考点要求。

当前高考竞争异常激烈,如何使复习有效,这对于高考的成败十分重要。在复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一些近几年的高考题。由于高考试题命制存在连续性,研究往年试题有助于把握高考命题方向。认真分析研究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及有关省市试题,把握各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能力要求、出现几率、命题走向,然后针对各单元情况分类归纳,从中精选出一些题目用于课堂教学,以确保教学针对性。通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高考试题的试卷结构,主干知识的考查方法,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的难度,能力考核的方向等。通过做高考试题,对于高考不再有神秘感,做到心中有数,慢慢地就会找到高考的感觉。

三、浅谈后期复习备考策略与方法,决胜高考

1、制定符合考情和学情的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按照教科书顺序进行,三月底四月初结束。四五月份安排二轮复习同时进行强化训练,二轮复习按通史的备考模块较为科学。只有回归通史,重视单元时代特征和历史规律,才能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实现有机整

合,弥补模块专题史的不足。二轮复习时要突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加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高度重视《考试说明》的变化。要强调新增加内容的重要性,很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特别要关注命题要求的变化,注重对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的掌握。如中国古代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世界资本主义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苏联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等。

3、以文明史范式理念指导历史复习。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的。利用文明史范式进行复习,既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些文明史的常识,如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文明史的构成等。也可以指导学生用文明史观解读和掌握教材内容,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都得到了更好地提升。

4、关注长效热点与周年大事,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比如周年大事(宪政这一方面尤为重视);对历史大事件的反思,如反思辛亥革命的评价;把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法国的宪政发展史;国际时事马航事件反映出在灾难面前各国间的合作等,都值得关注。

5、加强科学训练,提高应试能力。11道选择题和2道材料题必须在40分钟左右完成,后期的有限训练要突出三个方面:基础性、适应性、适量性。抓住三个环节: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分析不足查找原因、总结方法提升能力。要注意历史学科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用历史学科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用历史学科的语言准确表述。通过规范训练提高学生解题速度,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和能力,尤其是提高解答图表类题型(图片类、折线图和柱状图、数据表格类等)和漫画类题型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创设。

6、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高考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因此在复习迎考中应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切忌丢掉书本,搞题海战术,舍本逐末,以练代学;应全面掌握《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不能厚此薄彼,要纲举目张;应重点掌握知识点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点间的互动,而不能孤立、片面的看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7.数列高考备考建议 篇七

一、浙江卷难度分析

由表1可见, 试题难度有下降趋势, 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试卷, 语言知识部分难度趋向稳定 (0.67—0.68) , 但是阅读理解题显得过于简单了 (0.76—0.81) 。由于批改要求越来越严格, 书面表达是唯一一项得分逐年降低的项目。2007年和2008年的试卷难度, 有利于英语水平中上的学生, 而英语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的优势就不明显了。试题中没有偏题、怪题, 尤其是单项填空、完形填空、单词拼写和短文改错部分的设计和难度把握得很好, 对中学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避免在英语语法教学上“钻牛角尖”的倾向。

作为选拔性考试, 高考试题需要适当的难度。但是,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考虑到这些年浙江省每年有3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 其中2008年录取了近27万名新生, 录取率为73.96% (按报考人数计算) , 整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60±0.05之间比较合适, 当然要尽量向0.60靠拢, 但是要回到0.60之内的可能性不大。

二、浙江卷考点分析

1. 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题难度适中, 2008年试卷中该题的难度系数为0.67, 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 要求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词汇和语用知识来完成特定的任务。每个题通常只考查一个知识点, 动词是考查的重点, 冠词、从句及交际用语几乎每年都考。考点覆盖动词 (如动词短语、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 、名词 (包括名词短语) 、形容词、副词、冠词、代词 (主要是不定代词) 、连词、情态动词、祈使句、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从句 (如定语从句中的关系词、状语从句中的引导词等) 、it的用法、交际用语等。

2. 完形填空

基本上是对一篇250—28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进行选择填空。短文体裁以记叙文为主, 或者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难度系数通常在0.65左右。短文的主题比较明确, 常常以故事形式出现, 从小故事中引出做人或做事的道理。文章难度低于阅读理解题中的阅读材料, 不考纯粹的语法题。完形填空常见的考查内容以实词为主, 虚词为副 (2004—2008年试卷中, 虚词数分别为:4个、4个、1个、3个和3个, 而且填虚词时, 考查连词为主) 。完形填空题考查考生英语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中包括词汇辨析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把握短文主题和文章结构的能力、理解语境和语篇的能力等。做题时, 可能需要借助中学生必须了解的常识等。

3.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的语料真实地道, 题材广泛, 涵盖人文、科技、社会、教育、文化、环保、体育等方面, 一般不选择暴力、灾难等恐怖题材的文章。体裁多样, 涉及叙述文、应用文、说明文、夹叙夹议等多种类型的文章。所选语料突出时代性、思想性、教育性、实用性等特点。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网络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理解主旨和要义,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理解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作出判断和推理。要求考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 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尤其是阅读第二节) 。主要考点包括主旨大意题、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生词猜测和指代。近五年的试题中有两题考查文章逻辑结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给事件排序等题目。试题的选材和设计上反映了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总阅读量趋向稳定, 3000词左右 (详见表2) 。按照40分钟阅读时间计算, 阅读速度要求达到75WPM。阅读理解题有偏易倾向, 尤其是2007年、2008年两年的阅读理解题 (详见表1) 。

4. 单词拼写

该题考查考生在语境中正确拼写英语单词的能力, 主要考实词 (以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为主) , 考查考生容易拼错的词和相对高级的词。单词拼写题难度有所下降。2009年的高考英语浙江卷取消了单词拼写题。

5.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题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 重点是中国学生常犯的语言错误和逻辑错误。考点常涉及动词 (包括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等) , 名词 (单复数、可数不可数) , 冠词, 介词的搭配, 副词与形容词的误用或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误用, 代词的指代错误等。通常有一题逻辑错误。介词“to”和不定式前要不要加“to”常常被设置为多一词或少一词的题目。

2009年短文改错题型的设置方式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一行一错或无错。改为:短文中有10处语言错误, 要求在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者修改某个单词。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而且只允许修改10处, 多者 (从第11处起) 不计分。这样的错误设置更接近于真实的文章改错, 但是难度明显加大。

6. 书面表达

2004年以来的浙江卷书面表达题都是半开放式写作。从过去翻译要点为主, 转变到自主表达的层面上, 真正体现了“书面表达”, 这是浙江卷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半开放式写作, 就是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材料 (包括图、文、表或图文结合) 进行作文, 这样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 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书面表达题的话题都是中学生比较熟悉的, 学生有话可写。其中2008年的“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 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略高些。浙江卷在书面表达话题选择上似乎有意避开热点话题, 避免被猜中。总体上看, 书面表达题难度不高, 但是对于中等及偏下水平的考生来说, 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内容完整、表达到位、语言优美、层次清晰、行文连贯、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的100词左右的短文是有较高难度的。

三、2009年备考建议

2009年英语高考将是浙江省实施新课程以来第一次自主命题的高考, 题型有变化。英语笔试卷去掉了单词拼写 (10分) , 单项填空和完形填空的比分各减少了10分, 增加了500个词汇, 使词汇量要求达到2500个单词左右, 恢复了听力测试 (提前测试, 有两次机会, 用PETS 2听力测试) 。总分仍然为150分, 其中笔试计120分 (详见表3) , 听力计30分。

2009年高考英语浙江卷的总体命题思路不会有大的变化, 一定会做好平稳过渡工作。命题人员会继续在材料和设问上求新, 更加突出考查阅读能力和语用能力及在把握语境基础上的做题能力。估计试题难度 (主要是阅读理解题) 会略高于2008年。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 兼顾能力策略

坚持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思路, 要求考生掌握考纲中所要求的基本词汇、句型和基础语法。同时, 教师应坚持通过语境和语篇进行教学, 让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 学习词汇、理解语句的意义和结构, 即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使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意识, 提升为语用能力。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在单项填空上, 要帮助学生理解命题者如何设置语境考查知识点, 不做语境不明确的纯粹的语法题。

在做完形填空题时, 一定要把握短文的主题。完形填空题不是语法填空题, 而是要在把握整个语篇的基础上, 在上下文的语境中考虑最佳选项。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文的首句, 因为首句一般不设空, 它很可能是有关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 对理解事件的发展和整篇文章至关重要。

做阅读理解题, 需要提高八种能力:1.快速阅读理解能力;2.文章体裁辨析能力;3.文章结构辨析能力;4.归纳总结能力;5.生词猜测能力;6.长句分析能力;7.综合推断能力;8.陷阱识别能力。比如,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利用构词法、上下文信息 (包括用于解释的定语从句、同位语或同位语从句等) , 及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通过寻找主题句、概括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和理解故事发展的主线等。

鉴于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以及阅读理解题材、体裁多样化的特点, 可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比如, 故事性记叙文可采取“顺读法”, 以便找准关键词句, 领会主旨大意;而篇幅较长的应用文 (如广告等) 则可采取“逆读法”, 先读问题后读文章;在读议论文时, 要找准论点、论据。要运用寻读、略读等策略, 寻找信息, 把握大意;要学会寻找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总结句, 学会区分主题与支撑细节。

在做短文改错题时, 通读全文, 把握大意, 确定基本的时态, 从上下文中感知词汇搭配问题、句型问题、词性错误、形式错误和其他不和谐的地方。按照考点分析中提到的命题思路, 逐个发现问题, 规范答题。让学生相互修改各自的书面表达习作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

2. 归纳总结, 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英语的复习应当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操练, 要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 构建知识网络。比如:下列语言知识的比较、归纳和梳理:

(1) 形式相近的短语比较: (1) be well known as, be well known for, be known to; (2) result from, result in; (3) date back to, date back, date from; (4) be familiar to, be familiar with.

(2) 结构相同的短语归类: (1) have a history of, have an area of, have a population of; (2) be filled with, be crowded with, be furnished with, be equipped with, be decorated with; (3) be well known, be well paid, be well dressed, be well clothed, be well housed, be well fed, be well rewarded; (4) a well-kept secret, a well-behaved boy, a well-motivated student.

(3) 名词性从句内部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的区分:

(4) 感悟英语思维方式, 如It+be+一段时间+before...句型

(1) It was only a few days before he regained his health. (只过了几天, 他就康复了)

(2) It won’t be longbefore he comes back. (过不了多久, 他就会回来的)

(3) It will be only three months before we atten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我们离高考只有三个月时间了)

(5) 查漏补缺, 纠正错误认识。如, 误以为有“for+一段时间”就用现在完成时态:

(1) He lived in Shanghai for three years.Then, he went to Beijing. (正确)

(2) He had lived in Shanghai for three years before he moved to Beijing. (正确)

3. 多做真题, 感悟试题真谛

复习期间, 在分析浙江卷命题思路的基础上, 也应选做一些外省高考试题。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尽管命题思路有差异, 但很有借鉴价值。经过反复“打磨”编成的高考试题是质量最高的训练题。理解、分析高考题有助于开阔学生思路, 领会高考真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可以做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 如阅读理解部分和写作部分。

4. 听力再现, 操练研究跟上

2009年浙江省恢复了英语听力测试, 采用PETS 2听力部分, 难度与以前全国卷的听力相当。听力试题内容丰富, 语料大致可分为生活会话、电话会话、工作会话、商务会话、社交会话、校园会话、人物访谈和独白等类型。测试基本上围绕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number, relation等内容提问, 除细节理解题以外, 还有部分整体理解题和推理题。

多听各种题材、各种口音的英语听力材料, 理解英语口语, 是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手段。在听力考试时, 需要沉着冷静, 利用录音播放的间隙, 抓紧完成选择并阅读下一小题。带着问题听, 抓住要点, 适当记录关键信息 (如数据) , 厘清人物关系, 感知人物心情和会话地点。要善于抓住信号词, 如:however, luckily, sadly, regret, too expensive等, 预测下文。

5. 精做单项, 勤做完形阅读

做单项填空题事倍功半, 做完形阅读题事半功倍。单项填空题只有10分, 而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有70分。通过广泛阅读, 分析长句、难句, 既能巩固和学习语言知识, 又能扩大视野, 提高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文章鉴赏能力, 从而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精选一些单项填空题 (如学生比较薄弱的专题, 非谓语动词、不定代词、从句或者连词等) 。坚持多题材、泛体裁、重策略的强化阅读教学。每天让学生阅读英语文章, 并进行限时阅读训练。2009年要关注有关自助创业、自强不息、运动健身等话题的文章。

6. 操练写作, 分析背诵欣赏并重

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最高档”要求是:“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或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少许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

书面表达训练要重视操练和指导。要分析怎样开头结尾, 怎样分段连贯, 怎样遣词造句。教师要选择一些优秀文章进行分析, 并让学生欣赏、背诵或熟读、仿写,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感, 锻炼英语思维能力。优化批改和讲评的过程, 鼓励学生运用高级词汇和复杂结构, 适当使用过渡词。教师用心积累学生的典型错误,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 让学生去比较。要积累不同表达方式, 丰富学生的语法结构。同时, 要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并写一手漂亮的英文。

7. 自选模块, 挖掘ⅠB内涵

作为浙江省高考改革的一部分, 2009年参加一类考试的考生, 需从18个自选模块中选做六个模块的题目, 其中英语有两个模块的题目, 即自选综合 (ⅠB) 模块试卷的“05题”和“06题”。这两个英语自选模块试题, 考查考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包括对语篇意义与篇章结构的理解、词法与句法的恰当运用以及书面表达的能力。理论上说, “06题”比“05题”要难。

“05题”属于阅读理解题, 分为两小节。第一节共四小题。在一篇约400个词的短文中有四个空缺处, 从短文后五个句子的选项 (A、B、C、D、E) 中, 选出能分别放入短文空缺处的四个最佳选项, 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 前后连贯, 结构完整。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选项。第二节只有一小题。要求考生根据同一篇短文所给的信息回答问题。

“05题”的语料可能有以下特点:从体裁上讲, 可能是记叙文 (如个人成长经历或一件小事) 、说明文 (如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等) 、议论文 (如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 或者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从结构上讲, 文章主题明确, 结构严谨, 比如说, 有说明主题的段落, 多数段落有主题句等。考试说明提供的样卷中的第一句“Most of the treasure-hunters are driven by two emotions”就是主题句。“五选四”部分的空缺处既有细节, 又有主题句。第 (5) 小题是个问答题, 很可能是个整体性的问题, 如提问短文的主题;或者从上下文的角度理解一个语句所隐含的意义, 比如作者的心情———赞成、反对、高兴、失望、抱怨等。在阅读时, 要特别重视厘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把握结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感悟作者的意图、态度和情感等。在解题时, 注意短文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点, 从文章的衔接和连贯方面加以思考。第 (5) 小题的答题方式, 类似paraphrase, 即用英语释义的方式回答, 语句应该准确、完整、简练。

“06题”属于填空题, 共10小题。在一篇250—300个词的短文中有10个空白, 要求考生填入适当的词, 或使用括号中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06题”的语料与“05题”的语料在体裁上和结构上有很多共同点。“06题”的重点是“意义优先”, 在确保意义正确的基础上, 考虑形式也正确 (如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及名词的单复数等) 。考生要从词汇搭配、句法结构、文章的上下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语气中, 想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 (包括连接性副词) 、不定代词等。考生可以用解完形填空的思路, 做“06题”———即通读、试填、验证, 最后能“自圆其说”。

8.数列高考备考建议 篇八

一、试题特点

通过分析不难得出,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考查形式多样。

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多结合区域平面图、地形剖面图、分布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等进行考查。例如,给出具体的区域图,要求学生根据区域轮廓和一些具有特殊地理特征的事物判断区域位置;给出特定区域图和经纬度,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地理信息确定区域区位;给出区域图及某一地理要素的信息,如降水曲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地形剖面图等,要求学生判断区域分布。

2.考查模式多样。

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考查模式主要有“主题+区域”、“区域案例+分析”、“区域+设计+分析”等。

3.考查角度多样。

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考查角度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区域特征问题,如气候的形成原因等;②区域分布问题,如山川、河流的分布等;③区域的评价问题,如分析某区域的规划是否合理等;④区域的判断问题。

二、备考建议

1.建立基本的空间概念。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建立基本的空间思维,熟记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地理事物;熟记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和重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熟记各重要区域的气候类型、地形地势、人口与资源状况、农业区与工业区分布等信息。

2.提高空间定位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重要的经纬线,将政区图转换为区域网络分布图,以便在解题时及时调用,提高自身的空间定位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重要的经纬线对中国政区图进行划分,从而把我国各个区域的范围在头脑中“定格”下来,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

3.熟悉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增强区域识别能力。

有时,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会把某几个小的区域图放在一起进行考查,如要求学生根据同一纬度范围内的几个区域图分析其气候类型异同的原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增强区域识别能力。

4.掌握方法,准确定位。

区域地理试题包含大量图表,而解读区域地理图表的关键就是对题中给出的区域进行定位。定位方法有:①根据经纬网;②根据海陆轮廓及重要标识,如半岛、内海、海峡等具有明显地理特征的事物;③根据山脉、河流、铁路的走向和分布;④根据气候特征、地形地势等信息。

5.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一般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夯实基础,重视地理课程的主干知识。鉴于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一般都与图表结合考查,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识图、记图、看图能力。

9.高考物理备考复习指导建议 篇九

2.在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的同时,注重二级(有用)推理的积累,从推理过程去理解其中的物理含义。

3.注重审题能力的提高,考试中遇到你认为简单或熟悉的题目,一定要细心,将关键的文字圈起来,防止审题有误区,导致因会而失分。

4.刻意训练自己的规范解题过程,从必要的文字叙述、字母的书写、角码的书写、所列的方程式上下功夫。规范解题会消除你审题带来的一些误区,也是关键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

5.加强限时限量的训练(特别是8个选择题、实验题、选修部分试题),通过练习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为编织的知识网补好漏洞。

用心去研讨至少近5年全国理综卷的物理试题,自己真正体会体会高考物理考什么?咋考的?

6.注重考试经验的积累,每次模考后,除订正错题外,还要从考试时间分配、做题顺序、会而失分等方面吸取经验教训,下次考试时要刻意去改变不好的做法,最好在2020年理综考试前总结出自己答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7.注重心态的调整

(1)学习中的心态:二三轮复习过程中会遇到同一事情重复去做,可能你做的还不好,这时你千万不要烦躁。因为重复做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坚持下去,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大道至简,悟者天成。

10.高考数学命题出题预测和备考建议 篇十

【预测分析】

首先,为了顺应未来的高考数学文理合卷的趋势,预计20试卷文理同题的比例还会有所增加,复习中要对文理交汇处的知识点予以充分重视。从多种渠道了解今年的课程改革,关注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删减内容从轻处理,体现新理念的部分要浓墨重彩。二是考查数学思维能力,减少繁杂的数学运算。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被认为是高考数学的一大亮点,2020年应该会继续秉承这个理念,多考如何去想,少考如何去算。三是加强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如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数学学习的最高要求,高考试题中每年都会有专门的试题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决策和判断是数学应用的大方向。四是高考很重视对数学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这部分内容一般难度不大,但是阅读量较大,也伴随着一定的创新性,因此复习中遇到此类问题不应回避,应该予以重视。

命题组提示:

1、数学要抓“关键点”,复习备考消盲点。

后期复习绝不是简单重复的过程。我们要找好提分的最佳“支点”——题的质量;抓住高考的“增分点”——基础题;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重点模块;突破知识的“难点”——解析几何及导数问题;使复习备考不留任何盲点。找好支点,抓住增分点,把握好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几个月的复习是冲刺阶段,考生们面临最后冲刺训练,进行规范训练,掌握提分技巧,尽可能的得分。由于时间不多,时间要用在关键点上。

2、重点题型常“访谈”

后期复习时,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复习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能够做到“焦点访谈”,针对重点题型、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3、回归基础重梳理

纵观往届考生,相当一部分同学丢分不是丢在难题上,而是基础题丢分太多,导致最后的考试分数不理想。所以,在后期复习过程中,尽量回归基础,再现知识脉络和基本的数学方法。每天保证做一定量的基础题,让自己把这一部分基础题做对、做全,争取拿高分。

4、小题专练防超时

11.数列高考备考建议 篇十一

一、典型试题解析

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本题以历史常识“九鼎”的意义为考点,要求考生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选项进行准确的辨认。传说夏禹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从此,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九鼎成为传国重器,被视为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正确答案为D。

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本题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与作用为考点,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的正误,考查其辩证思维。唐朝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最后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可见,相权遭削弱但没有被剥夺,分散相权意在加强皇权,而不是追求民主,三省分工、合作,不仅强化了皇权,也体现了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正确答案为c。

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唯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本题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近代重大政治运动的立场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处理能力,以及对课本主干知识类似细节的把握程度。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基督教国家”、“内战双方”,可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英国表面上是因为太平天国与其宗教信仰类似,实际上是因为清政府拒绝了他们的修约要求。正确答案为A。

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本题从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切入,要求考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变迁、思想领域的变化、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的发展阶段及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作出准确的概括与辨别。清末与民初的大众传媒,谈不上飙转豹变,思想领域变化起于鸦片战争期间,民主政治起步于清朝末年。只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材料提供的阶段划分基本吻合、发展特点基本类似。正确答案为A。

7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解析]本题以史学家关于近代中国的一个观点为切入点,要求考生正确理解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民主革命任务,并根据现代化史观把握史学家的历史研究视角。A项表述不全面,近代化只是近代中国历史基本线索中的一条;c项错误;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首先谋求民族独立,而材料观点明显忽视了这一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所以D项的分析也是错误的;只有B项的分析是正确的。正确答案为B。

1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通过对中美贸易统计图的呈现,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不可能对1979—1989年的中美贸易产生影响。正确答案为B。

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解析]本题从“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切入,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理知识等的进步。不同区域文明存在差异,但不妨碍交往与交流,亚欧丝绸之路即是明证;也不缺少伟大航海家,如古代中国的郑和;而新航路开辟前人类对世界缺乏整体了解,是因技术水平的限制。正确答案为c。

16,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解析]本题通过设计的“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的情景,考查近代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A项是雨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B项是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作;c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较多结合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D项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正确答案为B。

18,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隐性结合当今世界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就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正确答案为B。

2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从近年来出现的反全球化浪潮切入,考查考生对全球化影响的全面认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

一系列问题,①、②、③、④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或存在的弊端:生态环境遭到几乎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能恢复的重要资源正在迅速被浪费和消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日益贫富分化以及劳动力的转移等问题。正确答案为D。

21,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廛》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谣,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阈释学者的观点。

[解析]本题从江南士大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切入,通过相关材料的呈现和问题的设计,要求考生对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观念的沿袭与变革,以及这种沿袭与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作出分析。“江南士大夫的活动”考点的选择,与教材知识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只是间接依托。试题以全新的材料、独特的视角,着眼于对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前两问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相对容易一点。第一问,从“多以纺绩求利”、“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等信息,不难得出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两大途径: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第二问,只要圈出“导奢导淫”、“伦教荡然”、“好讼致穷”等关键词,进行整理归纳,就可以分析出士大夫活动引起江南社会风气的变化:一是崇尚奢侈;二是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三是好诉讼。第三问主要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从题干所提供的观点进行探讨和论证。解题时,首先要弄明白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有哪些,如政治环境与政府政策,特别是市场、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其次应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士大夫活动究竟在哪些方面为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提供了条件,又是在哪些方面成为其阻碍者。

[参考答案](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22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解析]本题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婚姻观念的变化切入,考查中国社会政治变动和思想解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观念的价值体现。试题着眼于对材料信息的解读、知识的迁移以及运用能力的考查,设问梯度明显。第一问要求从材料信息人手,概括近代以来人们婚姻态度的变化,比较容易。第二问难度有所增加,要求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规定角度归纳近代婚俗变化的背景,并自行设定角度分析20世纪50年代人们婚姻态度变化的社会条件。第三问能力层次较高,要求把握不同学者分析问题的不同视角,并独立地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不仅体现了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目标考查,也体现了“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目标考查。

[参考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速。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越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

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将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王安石变法属于今年江苏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新增考点,各地模拟试卷高度关注,但多从理财角度设计问题。本题以当今中国教育改革为大背景,以北宋改革科举考试为切入点,选取不同历史人物对科举考试内容看法的材料,从独特的视角设计新颖的问题,突出考查考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一问需要考生捕捉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整理概括。第二问需要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信息含义,深入分析历史事实的影响。第三问需要考生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思想与人才方面分析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

[参考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材料三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是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微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

(4)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

[解析]题目呈现了关于安徽古村落和布达拉宫的材料,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种能力目标和要求方面,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第一问要求从材料中概括两种不同的社会群体。第二问要求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皖南古村落与徽商的关系。第三、四问要求考生用所学知识论证、阐述“环境理念”和“完整样态”。

[参考答案](1)平民百姓与贵族阶层。

(2)原因:古村落是徽商财富集聚故里的象征;古村落蕴含了徽商的儒家观念。心态:光宗耀祖。

(3)改善居住环境、方便日常生活;以景观象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4)一方面,自然环境和建筑等物质遗存;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村落生活。

二、试题体现出来的特点

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容量明显加大,比去年多了一道主观题。试卷难度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相当多的试题材料设计超乎想象、问题设置角度特别。总体而言,该试卷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学科素质和潜能,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

1,突出考查创新思维。一是命题者尽可能提供新材料,设计新情景。未经包装的“裸题”相当少,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设计考生较生疏的材料、情景呈现的。二是命题者以独到的视角,从重要历史事件中的关键细节设置问题,注重小切口、深分析,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在多大程度上领悟了相关史实。

2,注重考查辩证思维。如第2题要求考生既要看到唐代三省六部的分工、合作与制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要看到其加强皇权的本质;第20题考查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消极影响,对发达国家也有消极影响;第22题最后一问,要求全面认识“婚姻自由度问题”,更是直接检测考生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3,注意考查阶段特征。如第6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大众传媒变迁、思想领域变化、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比较;第7题考查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线索、民主革命任务的理解程度等。

4,关注时事热点,反映时代与生活。如第18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第22题主要从近代中国社会婚姻观念的变化,考查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价值观的体现;选做题A题,以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为大背景,以北宋改革科举考试为切入点,考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5,关注史学常识与史学研究成果。史学常识与史学研究成果,包括年号、庙号、谥号,史料的分类及其价值,影响史学研究的因素、当代史学研究的变化,历史研究的新视角如文明史范式、全球化范式、现代化范式,等等。今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在这方面的考查非常突出。如第1题考查历史常识“九鼎”的象征意义;第7题要求考生根据文明史观,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等。

6,关注过程与方法。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今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如第22题最后一问: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本问就属于“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等过程与方法层面的目标考查。

7依据考试说明,反映其变化,反映省情。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知识考查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变动,而今年的试卷就反映

了这些变化。如第25题考查的王安石变法就属于今年考试说明中增加的内容。另外,今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进一步体现了省情,富有浓浓的江苏特色。如第21题就以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在江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设题。

三、备考建议

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对于今后的高三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2010年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以下三点应引起重视:

1,三轮复习应各有侧重,稳步推进。

第一轮复习侧重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参照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按照本地使用的教材知识体系,借鉴其他版本的教材,确定基础知识复习的广度与深度,理清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此轮复习不适宜对教材知识结构作大的调整,而应注重知识获取来源于课本、知识复习围绕着课本、解题应用回归到课本,做到有本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轮复习侧重知识重组,提升能力。新课程教材是以专题形式呈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政治现象、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可依据考试说明,按古代部分、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的顺序重新整理课本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整体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明状态,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轮复习侧重时事热点,查漏补缺。一是要回归课本,弄清易错、易混、易忘的知识点;二是要关注“窗外事”和本地区历史,依据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问题,设置新专题,用现实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

2,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其思维。

历史学科越来越趋向于对读取历史信息、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在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坚持问题教学法,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引导其讨论,适时点拨,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教材与热点问题的关系,精心设计问题,设计情景,引领学生内化历史知识,培养和提升其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试卷评讲时,力求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讲、老师听”,变“老师讲答案、讲答题方法”为“学生审议、研究答案”,归纳解题范式。如可用多媒体投影问题,请学生说思路、说答案、说理由;或用多媒体投影学生的好、中、差几份答案,请学生评议、纠错、补充;或投影正确答案,请学生对照反思,自我纠错。

3,注意渗透史学常识,关注史学研究成果,拓展学习视野。

上一篇:黑暗骑士观后感下一篇:车间人员离岗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