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2024-07-06

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精选8篇)

1.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篇一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经济发展

--预旺镇南垣村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南垣村位于预旺南部,全村共有585户2152人,其中回族 86 户423 人,是预旺镇唯一的一个回汉杂居村。多年来,南垣村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将民族团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村党支部一班人牢固树立“民族团结重于一切”的思想,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蓬勃发展。

一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多年来,南垣村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是抓经常性的教育。村支部把民族政策纳入全村 党员学习计划,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党员中开展民族政策的学习,利用三会一课,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学习等方式,对全村党员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教育、邓小平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宣讲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认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党员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抓住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年活动之机。坚持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以活动为载体,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开展各种民族团结活动,如组成宣传队深入各庄头进行民族政策宣传,为回汉民族提供服务。在今年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年活动期间,从党支部就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刷写民族团结标语五条,出版报2期,广泛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

二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增进民族团结。

南垣村是一个回汉民族杂居的村,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地埂相连,朝夕相处,休戚相关。今年以来,村支部一班人,面对连续五年的大旱,积极为群众寻找致富之路,通过多方论证,认为南塬村老百姓有多年种植西甜瓜的经验,加之预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西甜瓜品质好,深受南方的客商的青睐,村支部决定把发展小弓棚 西甜瓜作为作为突破口,从县农牧局争取来一百多座小弓棚西甜瓜种植项目。刚开始由于项目资金不到位,群众搭建弓棚资金缺乏,严重影响群众积极性,项目难以推开实施,村党支部及时召开支部扩大会议,动员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亲帮亲、邻邦邻”的扶贫帮困活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时在全村党员中掀起了扶贫帮困的热潮,支部书记陈志刚,村主任顾有忠率先垂范,拿出八万多元钱,为回汉群众购买搭建弓棚的材料,解决了群众资金困难的问题,汉族党员张学隆响应支部的号召,帮助自己的三家亲戚搭建弓棚六座,为群众起到了带头作用,在支部、党员的带领和带动下回汉群众搭建弓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你追我赶相互帮带搭建弓棚,全村共建弓棚85座,为回汉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民族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为发展民族经济,南垣村党支部坚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多年来,村支部一班人每人包联1个社或1个庄头、10户农户,党员每人包联3户农户。通过包联,党员干部把信息、技术带给回汉群众,为回汉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促进全镇经济发展。二是为加强民族团结和相互了解,在村两委班子的配备中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职数,加强了两委班子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在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中,也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三是利用节假日举办寓教开乐的文体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多年来,南垣村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无一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南垣村回汉干部群众互相支持,亲如一家,保持了全村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2.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篇二

一、民族体育具有促进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质

1. 民族体育文化的乡土性

贵州各民族在悠久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样的民族体育资源, 直到现在, 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民族体育项目在村落中流行。这些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乡土性,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乡土社会的文化记忆和思维方式, 如果能够因地制宜地把各地区的流行体育项目以一定的方式引入到当地中小学, 经常性地开展这些民族体育项目的活动, 引导学生练习这些来自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体育,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小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 积累中小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尊以及他民族的文化认同, 再配合其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教学, 对建构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会有切实的作用。

2. 民族体育项目的活态性

民族体育项目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的各种技术动作的组合, 不同于中小学校其他大多数课程教学内容。它的这种“活态性”特征和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好动期的中小学生具有天然的相融性。在相对枯燥、刻板的课堂教学之余, 通过组织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和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 同时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学生的团结意识很容易被激发并表现出来, 潜在地强化了同学之间的情感联结, 这对于通常有着多民族学生共存的贵州省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是有益的。需要说明的是, 民族体育项目有别于现代体育项目, 现代体育项目的核心价值思想是竞争, 民族体育项目则更倾向于娱乐和交流。因此, 相对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如果以促进各民族中小学生间的团结为目标, 显然民族体育项目要更为现实和有效。

3. 民族体育传承方式的特殊性

民族体育既是文化又是有形的身体活动, 其传承方式具有双重性。把民族体育纳入民族团结教育体系的过程既需要让学生了解某种项目的起源、发展与变迁过程, 又要求学生以自身的智力和体力投入到项目的练习中来。这样, 在一静一动的传承形式中, 既可以生成并更新中小学生关于民族体育文化的知识系统, 提高他们对民族多样性和平等性的认识, 又可以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充分享受民族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 民族体育项目大多属于互动性的活动, 可以增加各民族的中小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 这有利于消除中小学生间的民族隔阂以及建立民族互相尊重的意识。

二、利用民族体育促进贵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1. 拓宽思路, 把优秀民族体育文化编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材体系

2010年6月, 贵州省政府要求把《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系列中小学民族团结教材及教辅资料列入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并于当年9月纳入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从教材的内容看, 里面蕴含的民族体育内容较少。其实,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是培育中小学生民族自尊、互相尊重以及互相团结的意识, 教材只是实现意图的手段。因此, 只要是有利于中小学民族团结的资源, 都应该尽可能利用。鉴于前文所述优秀民族体育资源和民族团结教育良好的相融性, 而贵州省恰好又孕育了丰厚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 应该考虑在以后的民族团结教材编写过程中更多地编入民族体育文化。毕竟, 借助教材刚性、规范的力量, 民族体育对于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2. 更多频次地开展民族体育活动, 促进中小学生对优秀民族体育的认识和实践

近几年, 贵州省广泛开展了民族体育进校园活动, 对于挖掘、传承优秀民族体育文化, 促进学生民族凝聚力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带有仪式性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具备的是形式上的示范意义。所谓“一开始轰轰烈烈, 接下来马马虎虎, 最后可能偃旗息鼓”。这种现象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优秀民族体育进校园活动频次还是太低, 难以保证民族体育在校园开展的持续性, 进而影响其预期作用。因此, 要让民族体育活动始终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 才能使其效益最大化。当然, 这里并不是强调要经常开展大规模的民族体育仪式活动, 而是可以采用多种多样方式, 如把民族体育项目融入中小学表演活动, 在体育课堂中融入适宜当地教学的民族体育项目等。

3. 开展民族体育师资的培训和交流

民族体育要在贵州中小学团结教育中开出美丽之花, 离不开民族体育师资。中小学生的世界观处于未定型阶段, 教师对于其价值观的型塑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小学有更多的掌握一定民族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师, 将对贵州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挥重要纽带作用。根据当前贵州中小学师资的实际情况, 开展民族体育师资的培训和交流是必要的。一方面, 组织掌握较多民族体育知识技能的专家开展定期师资培训;另一方面, 拥有不同民族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师间定期进行交流。通过培训和交流可以让贵州民族体育师资队伍的规模扩大, 同时丰富他们的民族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 随之带入全省各中小学, 在广大学生中开花结果。

【注: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09年大学生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DXS018。】

摘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对于贵州全省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把贵州省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引入中小学教学体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民族体育具有的乡土性、活态性和传承方式的双重性都能够对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应采取措施力促民族体育进入中小学校园, 其中包括优秀体育文化教材化、在校园中多频次开展民族体育活动、开展民族体育师资培训与交流等。

3.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育;喀什市第六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71-01

一、喀什市第六幼儿园园领导高度重视幼儿教育,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为指导,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同时,喀什市第六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国团结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园党支部结合新气象和新情况在幼儿园各主要宣传墙壁、楼道都张贴了爱国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标语和图片、宣传画(话)。同时有效整合来园、离园、各种重大节假日活动、一日活动及各种习惯和养成教育、常规教育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的基石。

二、注重结合本地实际,使民族团结教育与“手拉手”活动不断深入,喀什市第六幼儿园近年来少数民族适龄儿童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7.5”事件以来,少数民族幼儿人数不仅没有减少,相反,呈上升趋势增加,少数民族幼儿总数占全园幼儿总数的64%,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幼儿刚入园时都会遇到不少困难,为了使他们融入到第六幼儿园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园在园内长期开展了“互帮互学”“结对子”,搞“手拉手互助”活动,汉族幼儿帮助少数民族幼儿克服学习和语言上的困难,民族幼儿利用游戏时间给汉族幼儿教民族语言、跳民族舞蹈,讲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

三、众所周知,幼儿是好模仿、善模仿的。我们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开展了以“各民族大团结万岁”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故事颂扬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模范事迹,让榜样的力量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四、多年来我园认真贯彻《幼儿园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加强幼儿园科学管理和教职工队伍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不断做好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幼儿园,在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上不留死角,真正形成工作合力,牢牢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确保喀什和全疆社会大局稳定。同时我园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已经逐步形成符合区情、社情和园情实际的,具有幼儿园特色、深受幼儿及家长欢迎、社会赞赏的工作。

喀什市第六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从自身实际出发,本着多办事、少花钱的原则,遵循幼儿发展特点,充分运用幼儿的感官和肢体,让幼儿在听、说、唱、做、玩的情景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汉语。同时六幼的工作者们还为汉语教学内容配以动作,使之转化成为幼儿能表现,可以参与的生动、形象、夸张、有趣的各种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与经验,感受活动快乐,获得全面发展,他们连续多年开办“民汉混合班”“实验民族班”“实验汉族班”的学前教育班,使在园民族适龄幼儿,通过1-3年(幼儿入园时间以可随家长需求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的学前全景式汉语浸入式教育教学的学习,从而达到想说汉语、敢说汉语、会说汉语、喜欢说汉语、流畅运用汉语与人进行交际、沟通、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上,采用统一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教育、养成教育相结合,统一按班级合适办公,统一开展教研组教学观摩及分组研讨活动,统一举行园本培训和园内活动。实行“传、帮、代”和“分组教研和自学成才及在工作中的学习”的教师提高制,为民族幼儿学习汉语、运用汉语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分班管理混合全景式汉语浸入式授课和分班管理分班全景式浸入授课,有效整合园本资源,实现民族班全部录用汉族教师担任汉语教育教学任务以及日常生活养成教育,强化民族幼儿的汉语实际运用水平。

六幼的全体教职工在喀什地委、行署、喀什市委、喀什市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本着“教师教得轻松、幼儿学的愉快”的宗旨,通过多元整合教育资源和分组教研不仅使民族团结教育蔚然成风,而且为喀什及社会各界输送近万名优秀幼儿入学,给全国各地的其他民族兄弟省市做大做强“双语”工作提供了实践范例。

4.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篇四

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摘要】为了平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趋势,克服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相悖现象,必须关注社会公平。有鉴于此,应实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战略。替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增长理念。即应实行以人为本的公平与增长并重的发展战略,在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兼顾公平与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平、效率、和谐社会

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它使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日趋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通过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为了平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趋势,克服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相悖现象,必须关注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有鉴于此,应实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战略,替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增长理念。即应实行以人为本的公平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实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战略,替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增长理念

公平与效率关系,一直是引起国内外理论界热烈讨论的课题。经济学家更强调效率,而社会学家更强调公平.西方学者从机会成本,即选择成本视角出发,普遍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看作是替换关系。例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如,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认为,公平与效率存在着替代关系,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而为了公平就要牺牲某些效率.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经济哲学的视野提出,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则是增进效率的推动力,它们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增进社会福利。”

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大量经济福利只有凭借效率才能取得,因此人们会优先考虑经济效率;不过不能由此而低估公平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于是形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理念。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强调效率优先的理念导致社会对经济增长目标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5%,近10年GDP年均增长8.6%,远高于3.7%左右的全球平均增长速度。但是,在我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大幅度提高,财富分配不均、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世界银行专家计算,我国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31提高到2001年的0.447.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在世界范围的比较中也处于很高的水平。学者们一般都认同,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财政部官员曾透露,银行60%的存款掌握在10%的储户手里。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并预言,贫富差距在未来十年还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问题。这一公平与经济增长相悖现象逐步引起社会关注与理论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界的思虑。为了平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趋势,必须关注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有鉴于此,关于效率和公平,今天已不再是孰为优先、孰为兼顾的问题了,而应该是两者并重、相互兼容、统筹发展。

二、兼顾公平与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在非劳动要素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使劳动收入保持适度增长,才能抑制社会贫富收入差距急剧扩大之势,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各阶层利益和谐。

(1)由于我国劳动力丰富而资本、技术、管理、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相对稀缺,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一方面会使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特别是会使稀缺的资本、技术、管理、自然资源等非劳动要素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出现劳动者收入相对于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而下降的现象,会呈现出非劳动要素收入相对增加而劳动收入相对减少的变动趋势,从而加剧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我国劳动力丰富,非劳动要素稀缺,劳动用工用人制度市场化,进一步导致各级各类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或大或小的买方市场。这是我国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中不同于发达国家收入分配市场化的新特征。这种劳动力买方市场,压低了劳动者工资水平,使劳动者工资收入低于劳动者对收入的贡献,使非劳动资源所有者收入高于其对收入的贡献。非劳动资源所有者收入与劳动者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可能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会引起劳动者对近期收入相对减少现象的困惑与不满情绪,进而否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改革。因此,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在非劳动要素收入大幅增长时,使劳动收入保持适度增长,让广大劳动者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要素分布格局是相逆的,即我国劳动力丰富而非劳动要素相对稀缺,发达国家劳动力稀缺而非劳动要素相对丰富,因此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会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格局也是相逆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国际比较表明,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在我国会呈现出非劳动要素收入相对增加而劳动收入相对减少的趋异格局,社会贫富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在发达国家会呈现出非劳动要素收入相对减少而劳动收入相对增加的变动趋势,社会贫富收入差距呈收敛之势。这种收入分配格局的发展演变会引起我国劳动者的困惑与不满情绪,甚至会引发信仰危机。因此在我国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在非劳动要素收入大幅增长时,使劳动收入保持适度增长。只有使非劳动要素所有者与劳动者收入双增长,才能抑制社会贫富收入差距扩大之势,使社会贫富收入差距逐步呈收敛之势,促进社会各阶层利益和谐。

2.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幅员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辽阔,地区之间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西部地区曾经取得了与东部地区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距扩大速度呈进一步加快之势。

1978年东、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2%、31%、17%,到1997年则变化为61.46%、23.74%、14.8%。不仅西部地区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人均GDP的差距也与东部地区逐步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西北各省区人均GDP高于福建,其中青海甚至高于广东,但是到1998年,广东、福建人均GDP已超过10 000元,西北五省区除新疆达到6 435元以外,其余各省区均不到4 500元,相差达1倍以上[5].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开放时间长,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高,投资软硬环境都优于西部地区,因此,市场导向的社会资金和外资受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诱导会大量流入东部地区,与政策导向的西部大开发资金反向流动,从而使我国资本与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分布格局的区域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继续在扩大;进而会使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差距呈进一步扩大之势。要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绝对差距还有一段漫长路程。

因此,可以考虑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给落后地区多留资金以培植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要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以加速资本折旧、贷款担保等措施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西部大开发。增加西部地区教育投资,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实行高工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资政策,引导人力资本向西部地区流动。在保证投资效益的前提下,使西部地区与其它后进地区的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高于东部地区,保持“西高东低,增长极北移”的相对演变态势,是逐步相对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3、利用比较利益原则,促进农业向市场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支持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为2.57:1,到2004年上升为3.21:1.国际比较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国民收入为800-1000美元阶段时,其他国家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收入的1.7倍;而我国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国内比较研究表明,1978~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又扩大的趋势,2004年在实施“多予、少取、放活”扶农、惠农政策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再次呈现缩小的迹象。

2004年我国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15.20,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53.02%,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31.78%,表明我国的生产结构依赖于工业和服务业,我国产业结构已处于工业化发展后期的较发达阶段。但我国5.8亿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表明我国劳动就业结构依旧依赖于传统农业,我国劳动就业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的不发达阶段。比较就业结构与生产结构表明,在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过程中,就业结构优化速度远远滞后于工业与服务业的生产结构的升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级。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必须利用比较利益原则,促进农业向市场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支持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才是根本的富农之道,是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农业生产函数显示,增加农民收入有两条途径:一是提高农民边际劳动生产率,而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土地与自然资源存量;农民的土地与自然资源存量越大,边际劳动生产率越高,农民的收入越多。这就意味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集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边际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二是要提高农产品相对价格。2004年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3.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这意味着农产品相对价格上涨,城乡贸易条件有利于农村不利于城市,农产品相对价格变化有利于农民增收。2005年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又获丰收,最新统计显示农民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增速比2004年同期提高1.60.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出售农产品收入大量增加,第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保持平稳增长,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增加,以及税费负担继续大幅度下降等。但2005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4.1%,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这一变化意味着农产品相对价格又呈现相对下跌走势,城乡贸易条件又呈现出不利于农村有利于城市的相对变动趋势,农民从事务农收入会再次呈现相对减少趋势,农民增收的难度又会加大。只有较大幅度降低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才能保持或提高农产品相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对价格,那么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才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不仅要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而且财政要适度增加对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价格补贴,降低农民生产投入成本,提高农产品相对价格,是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有效的财政政策措施。

4.增加劳动者收入,既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又能启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国总体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与经济增长。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国家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GDP年均增长率为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4%,按城乡人口比重加权平均的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5%.依据统计资料与笔者的计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01年这四项增长率分别为7.3%、8.5%、4.2%和5.82%;2004年这四项增长率又分别变为9.5%、7.7%、6.8%和7.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差距呈缩小的趋势,其中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按城乡人口比重加权平均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经济增长率。表现为历史上少见的居民收入超分配。一般而言,居民收入增长率应小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又应小于经济增长率。由于在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趋近于经济增长率,因此,只要工资增长率不高于经济增长率,就不会出现工资推动的物价上涨。但是,如果工资增长率长期小于经济增长率,就会呈现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的市场需求不足现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象;进而既会抑制经济增长与新增就业机会,又会导致原有工人失业与下岗。

工资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有两种效应:一是静态效应,会减少就业;二是动态效应,工资增长会带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因此,这两种反向效应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将决定工资增长对即期就业变动的影响或呈减少走势或呈上升趋势及其各自的力度。耗尽性分配定理也显示,在新世纪我们仍有增加居民收入,推动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差距缩小的空间[7].这就是说,在即期只有增加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才能启动内需,拓展国内市场,带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打工者工作的机会;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因此我们应该遵照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依照耗尽性分配定理,从实际出发,适度提高我国城镇劳动者的待遇,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增加劳动者收入,才能既推动经济增长,又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使全体居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公平与增长并重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5.实行公平与增长并重的发展战略。依照技术进步原则,调整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效增长;依照比较优势原则,发挥我国劳动力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大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份额,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实行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会带来不同收入分配格局,从而导致相异的社会经济效果。亚洲四小龙实行了符合自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己的比较优势的出口替代发展战略,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推行了违背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到20世纪90年代,不仅前者经济发展绩效优于后者,而且失业率低,收入分配比较公平。例如,巴西的人均收入水平只是韩国的1/3,而基尼系数则比韩国高1倍左右,出现了“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

国内的发展经验也表明,收入分配格局也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由于我国劳动力丰富而其它生产要素相对稀缺,20世纪80年代解决温饱时期,采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方式,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就较大,收入分配就比较均等,贫富收入差距就比较小。20世纪90年代奔小康时期,采取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发展方式,社会出现下岗、失业现象,而资本获得较高的报酬,相应地,收入和财富就向少数资本要素所有者集中,贫富收入差距就大。显而易见,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要采取资本密集与劳动密集并重的产业发展方式。既依照技术进步原则,调整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效增长,又依照比较优势原则,利用我国劳动力比较丰富的优势,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够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实现分配公平,从而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70%的人口为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是现实和潜在的就业群体。但是,劳动力市场化改革造成一部分人群失业、下岗,或者处于就业不足的隐蔽失业状态;还有一部分人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群由于年龄偏大、缺乏技能,长期难以就业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所有这些人群就构成社会贫困群体或低收入群体。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人群没有就业机会或就业不足。因此,政府实行最大化就业政策,制定积极促进就业的措施,运用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机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就业率,增加城镇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与农民的收入,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途径。

6.依靠国家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通过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对收入进行再分配,调节收入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关系。一方面,应以调节高收入、反贫困、依法规范分配行为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调整再分配关系;加大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的力度,从重处罚和惩处非法暴富,使其违法行为的成本远远大于其经济上、政治上、心理上的收益,提高违法犯罪行为的受罚概率,以遏止非法收入,为公平分配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建立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我国收入分配新格局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与良好的社会安全网,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机制,保护弱势群体;同时发展符合农村实际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抑制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促进分配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这种收入再分配方式特别适宜于解决社会特殊困难群体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问题。

7.大力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要增加对农村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的再教育与再培训的投资。增加农民获取非农就业机会,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团结 兼顾公平与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率,是缩小居民之间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

总之,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实行公平和增长并重的发展战略新选择。既要推动经济增长,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既全面启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又启动收入分配约束与改进机制。在改革开放,促使东部地区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应使西部地区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或同步增长,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之势;在市场导向,推动城市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应使农村收入水平保持适度增长,以平抑城乡差距扩大趋势;在分配市场化,导致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大幅增长幅度的同时,应使劳动者的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以抑制贫富差距扩大势头。这种收入双增长分配新格局能促使区域经济、城乡经济与社会各阶层利益和谐发展,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分配结构,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5.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 篇五

一、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各民族心连心、共呼吸、共命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的指示精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维护民族团结,在民族节假日给贫困乡村的农民送去了米、面、油、衣服等生活日用品,想他人所想,我们这一方法提高了一部分分裂主义人士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让他们体会到只有搞好民族团结才能共同走上致富路。

二、认真学习关于民族宗教的政策,组织干部职工互相学习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做到互相了解,便于沟通,组织开展和参加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并评选出民族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宣传民族团结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的事迹,形成人人都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爱护民族团结的社会风尚。

三、认真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积极开展密切联系各族人民群众,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自觉遵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各族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三优一学”活动。

6.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篇六

五、促进民族团结,夯实稳定基石

【时政热点】

材料一 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8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经调查,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3月3日下午该案成功告破。现已查明,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该团伙共有8人(6男2女),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

材料二 2013年12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银川召开,灵武市等69个单位被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马昭等127名同志被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材料三 2013年上半年,西藏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指标态势良好。据初步核算,上半年,西藏实 现生产总值329.59亿元,同比增长12.0%,比去年上半年高0.7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61亿元,同比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17.18亿元,增长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0.92亿元,增长14.9%。

【热点链接】关键词:恐怖暴力 民族团结 【典型题例】

关键词一:恐怖暴力

(一)是什么?

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的实质是什么?(怎样评价昆明等民族暴力恐怖事件?)

这是恐怖分子有预谋、有组织策划制造的公然扰乱社会秩序和恐怖气氛,破坏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它既是非民族问题,也非宗教问题,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2.昆明3.1暴力恐怖事件中犯罪分子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政府依法严厉打击恐怖活动说明了什么?

①生命健康权 学而思网校 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法不可违,不法分子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扰乱社会秩序,制造恐怖气氛,挑衅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④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民。

3.2014年3月5日,北京“两会”第一项议程,全体代表委员为昆明恐怖事件中遇难者默哀说明了什么?

寄托了国家和人民对遇害同胞的沉痛哀思,对遇害者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暴力恐怖行为的无声的声讨,是对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期望。4.昆明暴力恐怖事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民族——中华民族;

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自觉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④我国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少数分裂分子的暴力行为不得人心,任何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彻底失败的;

5.昆明暴力恐怖事件中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说明了什么?(1)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行为;

(3)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任何企图通过制造事端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行径,都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4)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民;

(二)为什么?

1、坚决打击恐怖犯罪、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具有怎样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有利于维护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3)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而思网校 2.昆明火车站3.1暴力恐怖事件有什么危害? ①严重破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破坏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引发民族矛盾、暴力冲突、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④国家敌对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相勾结,对国家安全构成危害。

3.各族人民对昆明暴力恐怖事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①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②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我们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度难关; ③我们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④青少年应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兴奋。

4.“疆独”分子分裂祖国的目的能得逞吗?请你简述理由。不可能得逞。因为: ①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权益,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③通过打砸抢烧进行“疆独”活动,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

(三)怎么办?

1.面对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暴力恐怖犯罪行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公共场所,发现可疑人员和可疑行为,在不惊动犯罪分子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报警 ;

②当危险发生时,尽量缩短自己愣神恐惧时间,尽快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及时利用周围的遮挡物体,快速向有障碍物的地方跑去躲避,同时大声呼喊,引起周围群众注意,共同应对犯罪分子。

③远离出事地点,尽量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不围观、不参与,不信谣传 ④尽量不与恐怖分子正面对抗和搏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帮助受害者或需要帮助的人。

2、作为中华儿女,面对国内的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少数国家及组织的反华行径,你应该怎样做?

(1)面对国内的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少数国家及组织的反华行径,我们要挺身 学而思网校 而出,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2)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鄙视分裂祖国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蓄力量;(5)团结好周围其他民族的同学,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等。3.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1)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

(2)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4)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关键词二:民族团结

(一)是什么?

1.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哪些具体措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实施“援藏工程”;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

2.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体现了什么? ①体现了党和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②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

④党和政府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学而思网校 4.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共有48处用到“民族”这个词,其中直接涉及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有17处。这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1)党和政府重视民族问题;

(2)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维护社会稳定;(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坚持发展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5)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让各族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二)为什么?

1.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重要性)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③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④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 ⑤加强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是:(1)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三)怎么办?

3.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青少年可以怎样做? 在思想上:树立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在行动上:大力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尊重各民族的 学而思网校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增强法制观念,不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积极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4.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为我国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提供几个金点子)

①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②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③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人力的支持等。

5.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①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度; ②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7.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篇七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概念的界定

当前, 有关网络的研究很多, 大部分是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角度去探究网络行为。但在学术界对网络行为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确定的定义。李一博士在《网络行为:一个网络社会学概念的简要分析》一文中从狭义和广义角度对网络行为作出的描述。从狭义的角度来说, 网络行为专指人们在电子网络空间里展开的行为活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 网络行为不仅限于人们在电子网络空间里展开的那些虚拟形态的行为活动, 它同时还包括那些与互联网密切相关,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和依赖于互联网络, 才能顺利展开的行为活动。 (1) 本文比较认同其从广义的角度所作出的定义, 网络是一种技术手段, 是一个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这个平台里的行为不再只是虚 (1) 拟, 而且可以是真实的, 所有借助于这个平台的行为都可以称为网络行为。它可以具体分为网络交往行为、网络学习行为、网络消费行为、网络恋爱行为等等。大学生网络行为这个概念是在网络行为概念的基础上确定了大学生这个主体。因此, 本文中大学生网络行为可以描述为:大学生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所从事的一切行为。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否能促进民族团结需要我们进行实证研究。因此特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本调查主要从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网络学习行为、网络消费行为等几个重要方面去了解民族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对促进民族团结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本问卷在西南民族大学共发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78份, 回收率为92.67%。男女各占的百分比为46.8%、53.2%。年级范围从大一到大四, 主要在大二、大三, 分别占50.7%、36.3%。涉及16专业和24个民族。

三、分析问卷

1、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

网络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化了。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上网, 不上网的学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从调查中我们发现,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占了一半以上 (57.2%) , 两三天上一次网的占了23.7%, 不经常上网大概一个礼拜一次和不上网的同学共占了19.1%。而且大学生花在上网的时间不短, 每次在一小时之内的只占了17.6%, 大部分学生每次上网的时间都在2-5小时之间, 这部分学生占了76.3%,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花的时间更长, 这部分学生也占了6.1%。可见,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通过网络方式学习民族知识、增进民族了解的学生占少数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 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方式学习民族知识、增进民族了解的比例只占了相当小的一部分, 即8.6%, 而通过教师传授和同学交流以及报纸、电视三种方式的占了91.4%。网络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 比例悬殊较大。这表明网络还没成为大学生学习民族知识的常用方式。

3、部分大学生有兴趣通过网络了解民族知识, 但在行动力上欠缺。

在对您有没有兴趣通过网络来了解民族知识和增强民族团结的调查中, 有53.2%的学生表示有兴趣。这在网络交往中也有所体现, 在调查中, 有72.3%表示希望认识一些其他民族的网友, 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中是有兴趣通过网络这个方式来了解各民族的。但大部分学生在行动力有所欠缺, 比如经常主动从网上了解民族知识和民族问题的学生只占了4.7%, 偶尔了解和从不通过网络了解的却占了85.3%、9.7%。从不参与学校的民族团结网络论坛的占了55.4%, 偶尔参与论坛的占了41.7%。但经常参与的只占了2.9%。可见, 大学生在兴趣与行动上是存在矛盾的。

4、学习忙是影响大学生在网络上了解民族知识、增进民族了解的最重要因素。

本问卷对您认为影响自己在网络上了解民族知识和增强民族团结的因素进行了排序。从调查结果中发现, 学习忙被摆在了影响大学生在网络上了解民族知识、增进民族了解因素中的第一位。其他影响因素依次是不知道有哪些网站可以学习、网络这方面的资源太少、没兴趣、没电脑。现在高校普遍在大二、大三阶段设置的课程较多, 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的激烈, 给大学生在学业上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上网了解民族知识的时间。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民族院校有关民族知识、民族团结网站的建设和推广

不知道有哪些网站可以学习、网络这方面的资源太少成为影响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有关民族知识、增进民族了解的两大重要因素。可见, 在有关这方面的网络建设和推广力度上是不够的。目前, 大部分高校的硬件设施配备都比较完善, 而且部分学生自己拥有电脑, 上网是一件方便的事情。因此, 学生如有碰到需要查阅资料时一般都会上网去查询。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在网上如遇到有关民族知识、民族团结的问题时, 有91.1%的学生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使用搜索引擎 (百度、谷歌等) 去搜索相关网站。如果这方面资源太少或没有, 就会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查询。对此我们可以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去加强有关民族知识、民族团结网站的建设。在内容上, 实行资源整合, 进行专业网站建设。在形式上, 采用多种形式设置各种专栏和互动交流的平台, 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网站建设好了, 是需要进行推广的。在信息社会, 信息多而杂, 因此为了让大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和利用这些网站, 需要一些专业人士对其推广, 做好宣传工作。

2、在网络上举办大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 引起大学生主动参与, 增进交往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点, 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有关民族的活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现代大学生在网络上对民族的了解最侧重的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其次是各民族的音乐和服饰、各民族的历史、各民族的宗教、民族的其他方面。而且认为影响民族交往的最主要的因素也是风俗习惯不同。可见, 大学生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浓厚的兴趣, 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激发大学生了解民族知识、促进民族团结的首要突破口。只有大学生对在网络上了解和学习民族知识感兴趣了, 才能激发他们在行动上的主观能动性, 也才能让他们在学习忙的过程中主动抽出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和学习, 从而增进交往。

3、在加强网络监管的前提下, 鼓励大学生在网上进行民族了解和沟通

大学生是网络的主体之一, 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个性、思维活跃的群体。因此应鼓励大学生在网上增强民族了解和沟通。只有鼓励交流才能更好地增进了解, 促进民族团结, 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当然, 在网络上我们必须坚决抵制不利于或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 同时应警惕西方一些国家利用网络向我们散发的各种不利于我国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信息。因此在鼓励大学生在网上进行民族了解和沟通的同时, 不能忽视加强网络的监管和安全教育。

摘要:当前, 关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成果和针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的课题研究都较多, 但有关如何利用网络这个载体增进民族团结的研究并不多。网络是一个快捷方便的载体, 它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民族团结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从界定大学生网络行为概念出发, 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究目前利用网络这个载体增进民族团结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加强网络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民族知识,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8.多民族共同团结繁荣发展 篇八

为实现多民族共同团结繁荣发展的目标,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主要任务分解的通知》,先后启动实施了布朗族(莽人)综合扶贫项目和拉祜族(苦聪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

近年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扶贫力度逐年加大。加大对拉祜族地区的综合扶持发展力度,县级财政以2010年的200万元为基数,从2011年起每年在上一年的基数上增加100万元,截至2014年,5年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000万元,使拉祜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认真贯彻执行布朗族(莽人)、拉祜族教育事业发展政策,设立30万元特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大学生救助基金会,确保特困少数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学生不失学、不辍学;从2011年开始,在招录国家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各设置20%以上的特招岗位,招录本县干部成长缓慢、人口较少的苗族、瑶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等考生;县级民族机动金从2011年起县级财政以2010年的10万元为基数,每年在上一年的基数上增加10万元,2014年县级民族机动金为50万元;对布朗族所有在校学生实行生活费定额补助,拉祜族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从2010年9月起实行口粮供应政策,每人每月补助粮食30斤,所需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发展,培育支柱产业,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能力。向金水河镇龙凤村、牛场坪村2个布朗族村寨98户发放草果苗110000株;扶持布朗族有偿无息、滚动发展养殖业,向龙凤村、牛场坪、坪河3个布朗族村寨110户发放商品仔猪257头;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扶持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刺绣产业6户,发放补助资金30000元;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加快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以来,全县争取示范区建设十百千万工程项目28个,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40万元,其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个(马鞍底乡、者米拉祜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8个(金河镇水碓冲村、阿得博乡苦竹箐村、勐桥乡石洞村、者米拉祜族乡大良村、者米拉祜族乡东风村、者米拉祜族乡兴发岭村、沙依坡乡阿达波下寨、大寨乡丫口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项目2个(马鞍底乡大鱼塘村、勐拉乡那兰村)。项目由乡镇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内容涉及人村道路硬化、卫生路、民族文化活动室、畜厩改造、产业培植、特色民居改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等,项目建设惠及8个乡镇11个村委会17个村民小组6356户28520人。还争取到兴边富民项目3个(其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个:金河镇、大寨乡;老集寨乡罗盘下寨村内道路建设),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10万元;争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3个(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7个自然村整村推进、乌丫坪村委会5个自然村整村推进、产业培植),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90万元。

民族政策深入落实,极大促进各少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直以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加大民族政策宣传,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让民族政策深入人心,指导实践。在多种场合、利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民族乡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各族群众中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观念,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把做好民族工作,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各民族协调发展作为边疆稳定繁荣最关键的工作来抓。

上一篇:交通银行招聘自荐信下一篇:恒丰银行笔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