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行为规范

2024-06-10

企业文化行为规范(8篇)

1.企业文化行为规范 篇一

12月5日,我校召开第二届“班级文化引领学生发展”班主任论坛。高一、二年级全体班主任参加论坛,合肥艺术中学执行校长李昌平主持论坛。

班级文化是什么?如何运用班级文化管理引领学生发展?

让我们来听听以下几位班主任如何看待班级文化引领学生发展吧~

高一(2)班 袁伟

班级文化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班风,盛学风。想口号、制公约必不可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班级秩序。

2、树立学习榜样,带动班级学习氛围。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掀起学习高潮。

3、培养班级凝聚力,增加集体荣誉感。班级之间即比成绩也比行为习惯,让学生自己记录每天得分情况,找出差距,针对性改进,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4、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多倾听学生反馈意见,群策群力,可以更好地根据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高一(4)班 王禄

班级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个班级所有或大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其包含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我们班的文化核心是立身、安心、求识、创新。我们班的特点是将各种文化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抓细抓实并持之以恒,让学生长久处在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之中,通过彼此的相互影响,形成整个班级的内在文化。

高一(11)班 吴立秀

我平时会经常利用学校提供的辅助工具,如“班级愿景榜”“英雄榜”“小组PK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班级荣誉感。

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让家长成为班级的助手、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中来等等,这些都是我在管理班级中使用的小方法。我一直致力于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升华师生之间的感情,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让班级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高二(6)班 饶猛

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与“软文化”。“硬文化”是指班级的硬件环境,一个班级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富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会使全体学生自发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拥有良好的“硬文化”课堂,是人性化的高效课堂;“软文化”是指班级的精神环境,是朴实求真的班风、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软文化”环境是否决定了一个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

软硬兼施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级,同时班主任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高二(2)班 胡义超

班级文化有三点:

1、精神引领,为班级目标服务。对班级目标进行分解,如文化课成绩成为第一、课内外纪律氛围和谐、教寝室环境干净整洁,将精神引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2、制度护航,围绕目标,竞争激励。完善组织建设,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制定奖励机制,提升学生参与度和价值感。

3、物质渲染,营造团结、进取、和谐的班级氛围。设置照片墙、荣誉墙、激励语、图书角等,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努力创设一个宽容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论坛给班主任们提供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对待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与认真,对于班级管理,班主任们均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相互分享、相互借鉴,令人受益匪浅。班主任论坛的开展,既给了班主任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让大家获得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意义非凡。

2.企业文化行为规范 篇二

1.1 中国裁员模式特点

中国企业一直实行“终身雇佣制”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铁饭碗。”中国裁员模式是一种被动的裁员形式, 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 当企业的管理经营受到影响和威胁时, 企业以证人员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优化各种资源来代替裁员来进行缩减成本。

1.2 美国裁员模式特点

与中国不同的是, 美国公司推行裁员不遗余力。政府鼓励员工流动, 对裁员保持中立, 甚至有时也会推动员工“社会流动。”美国的公司员工们也会为自身发展考虑, 尝试不同的工作而不是局限于一家公司。

2. 中美裁员模式产生差异的文化原因

一般而言, 一个国家的裁员模式紧密的相关于其国家特色, 而且与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融。美国企业的裁员模式源自于美国自由、开放文化底蕴;中国的裁员模式受其崇尚“忠诚、信任”的国家文化影响较深。下文主要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高权力差距型文化与低权利差距型文化两方面入手分析文化因素对于两国企业裁员行为的影响。

2.1 中国集体主义与美国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体现和代表的是东西方两种对立的价值观, 直接导致了中美两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上的不同, 这也是在企业管理方面所体现的最显著的文化因素。美国着重强调自由、个性, 而中国人则重视自我控制、社会秩序等观念。美国人信仰个人主义, 这主要体现在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等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状态。

就裁员而言, 美国公司主张效率优先, 企业执行严格的优胜劣汰制度, 企业通常实施的裁员政策具有主观性和预见性, 这就造就了美国企业员工可以欣然接受裁员事实的心理, 因为这是公平竞争的结果。相比较而言, 在中国的企业中, 员工是伴随企业成长起来的, 大多数员工基于依赖心理而遵循“从一而终”的宗旨, 这就造成了员工离开企业, 生存能力就会随之降低, 因此, 员工不会选择离开原企业;而企业出于对权力的控制欲, 不肯舍弃原有部门员工, 这才造成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羁绊关系, 裁员阻力随之增加。

总而言之, 中国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中国文化的集体取向与儒家学说紧密相连。“仁”是儒家思想的中心。“仁”指人心, 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是二人, 从人从二。其目的是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从而达到和合。一个人只有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 才能达到“仁”。受集体取向文化的感召, 在中国的企业中员工与上级相互依赖, 相互合作。美国文化属于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因此体现在裁员方式上可以看出每个股东乃至员工都是独立存在的自由个体, 都是以是否有利于自身利益为核心, 因此构成了当企业经济危机时美国公司大刀阔斧地进行裁员来确保自身利益的现象。

2.2 高权力差距型文化与低权利差距型文化

中国文化基于伦理本位, 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较深, 因此归于高权力差距型文化,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由于学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差别而形成了上下级式的纵向关系。相反, 在美国, 受平等观念的影响, 人际关系一般是呈横向状态的, 因此美国文化属于低权利差距型文化。

中国企业的裁员绝大多数是政策推动型裁员, 企业裁员的政策源头来自上级的指示和国家的政策, 这些因素对企业裁员行为的影响大过于经营效益的影响。“上级下达指令, 企业领导执行, 基层员工下岗”的铁锤状裁员结构, 是中国企业裁员模式的典型特征。相反, 美国政府在不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下, 对裁员的态度是保持中立的。在美国企业中, 每个员工与上级都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因材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内, 员工要求改变现状谋求更好的发展的意识要相对较高。

结语

作为英语专业的我们, 进入外企工作是很多同学面临的选择。因材,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特别是面对西方的企业进行裁员不遗余力这一典型模式, 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学着了解外国的传统文化, 并与本国的文化做比较, 因此培养自己识别、贯通、领会、尊重他国文化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在跨国企业中成长。各国文化都包含其国家的民族特性, 因为存在既是合理的, 我们只有学会接受他们,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伟.裁员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管理现代化, 2002, (03) 33~38.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02) .

[4]、刘承华.《文化与人格》[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

3.企业行为文化体系化建设研究 篇三

企业行为文化的内涵

如何科学理解行为文化的内涵?首先,我们看行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决定行为,行为体现并创造着文化。在企业里,无论是企业行为还是企业人的行为,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一些习惯性行为。实际上,行为背后的文化动因也是千差万别的,有些是自我意识的流露,有些是被动执行的反映,而只有那些真正由企业价值理念支撑下形成的行为习惯,才能具有高效的执行力,并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其次,我们看行为文化在企业文化结构体系中的位置。荷兰社会人文学家G·霍夫斯塔德教授在其著作《跨越合作的障碍——多元文化与管理》中开篇即论述: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但其结构形式大体是一致的,即由各不相同的物质生活文化、制度管理文化、行为习俗文化、精神意识文化等四个层级构成。根据该理论,我们把企业文化剖分成形象、行为、制度和价值观四个层次(如图所示)。

企业文化结构图

以下都是企业文化行为层的表现,诸如:向客户提交产品是否按时和保证质量,对客户服务是否周到热情,上下级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各个部门能否精诚合作,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愉悦、舒畅还是正好相反……这一层实则是距离企业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最近的一层,它紧紧围绕企业文化的核心,通过企业和企业人的行为动态地表现出来。

在我国长期的企业文化研究中,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即认为制度应该比行为更加接近企业文化的核心。但事实恰恰相反。因为从制度上,我们可以要求员工在接客户电话时要及时响应,甚至在接待的时候要充满热情。但是,怎么样才算充满热情?员工在接客户电话的时候是不是真正充满热情?这些都不是制度可以考核到的,只有员工自己从心里认同这样的规定,他才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甚至是更为优秀的行为。行为背后,是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那种将制度视为比行为更加靠近企业文化核心的观点,其实是将行为等同于企业文化的第一层次——形象层,把员工的那种受价值观影响而采取的行为视作一种企业的形象。

企业行为文化的内容

从广义上理解企业行为,它的行为主体包括两大类:企业和企业人。从狭义上理解企业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人的行为。即领导者、模范人物和企业员工群体等。因为,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行为也是由人来执行的。比如,我们讲诚信文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讲诚信,具体体现为恪守承诺、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等,它是组织的行为,但是它又要通过具体人的行为来实现。

仁达方略从企业文化应用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行为文化重点研究的是企业整体和企业人的动态表现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行为依据,如企业约定俗成的习惯、仪式、行为规范和背后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

企业整体行为

企业整体行为是指那些以企业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根据行为作用的范围可以分为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企业内部行为包括:教育培训、研究发展、生产管理、人事安排、奖金或福利分配、内部沟通、文体活动等;企业外部行为包括:市场开发、促销活动、广告宣传、招聘活动、资金筹集与股市活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等等。企业在参与各种行为活动中,又会形成相应的子文化。如在企业内部活动中,企业会产生诸如安全文化、沟通文化、感恩文化等;在企业外部活动中,会产生诸如诚信文化、品牌文化、责任文化等。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企业整体行为以行为动机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目标合理行为,即为达到企业目标经过科学决策的行为;②价值风险行为,即为企业获取更多价值的冒险行为;③日常经营行为,即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需要的行为;④传统行为,即沿袭传统上业已习惯的行为。而影响企业这些行为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家等,具体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政府的政策导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投资环境和资金使用状况、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企业领导的素质水平等等。

首先,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企业是不同利益主体的组合: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不同的利益和权力主体,都要求企业目标和本身利益一致。不同的利益主体可能产生不同的企业目标,不同的企业追求产生不同的企业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兼顾多方利益实现企业目标,最好的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并建立与之相应的组织结构。合理的治理结构,可以使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三者之间权责分明、互相制衡,可以充分调动三方积极性,促使企业行为合理化,避免短期行为和唯利是图的倾向。

其次,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是企业行为的直接诱因。这些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内容,会对企业的决策、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企业的经营活动等有直接切实的影响。如对中国奶制品行业影响深远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所有的食品企业把安全和责任放在了首要考虑的位置;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制造行业尤其是外贸依赖性的企业经营模式开始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至于企业的裁员、降薪等行为也是外部环境作用的直接结果。每个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都有一定的特性,它在一定时期大致是稳定的,但在长期来看,外部环境也是不断改变的。企业在做出管理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因素并根据变化适当做出调整。

第三,企业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他们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是企业文化生成的重要基因,往往主导着企业文化的特质和风格,并制约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尤其在企业初创和企业文化形成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往往经常忽视个人与企业的密切关系,在不合适的时机和不合适的场合展开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活动,其结果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是深重甚至是毁灭性的。

企业人行为

企业人行为指企业人的岗位工作表现和作风、非正式企业活动和业余活动等,这里的企业人包括企业的领导者和领导者群体、模范人物和企业员工群体等。把企业人做这样的区分是因为这三类人体现出明显的类别差异和个体差异。

企业领导者和领导者群体

人们常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先不计较这话是否合理,至少说明企业家对企业和企业文化的影响之大。企业家行为展现的是企业领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企业发展初期,企业家的个人能量和影响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其他成员参与很少。企业家往往把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移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中,对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与企业命运休戚相关。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核心团队不断融入新的成员,企业家个人的作用逐步弱化,领导者群体的作用在逐渐增强,但是企业家、特别是富有魅力的强势型企业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力在中国现实环境中还是非常大的。比如,联想与柳传志、海尔与张瑞敏、华为与任正非……企业家的身体力行和实践倡导是企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其他群体的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行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家应该成为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实践者,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企业模范人物行为

企业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来自于员工当中,比一般员工取得了更多的业绩,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显现。员工对他们感觉很亲切,不遥远不陌生,他们的言行对员工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是群体成员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群体成员作为仿效的行为规范。企业应该努力发掘各个岗位上的模范人物,大力弘扬和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将他们的行为“规范化”,将他们的故事“理念化”,从而使企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得以“形象化”,从而在企业内部培养起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用以激励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员工能够顺利完成从“心的一致”到“行的一致”的转变。

企业员工群体行为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当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普遍为员工群体所认同和接受,并自觉遵守、实践时,才能形成企业文化。员工群体行为即是指各类员工的岗位工作表现和作风、非正式企业活动和业余活动等。由于员工直接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创造效益,他们往往因为在一线与客户、供应商打交道而充当企业形象的直接代言人,在社会公众和顾客的认知世界里员工行为往往被知觉为企业整体行为。因此,员工群体行为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整体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同时,企业价值观的实现也最终体现在价值观能否贯彻到这些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当中,能否贯彻到他们的日常操作和服务行为活动中。

塑造员工群体行为有多种方式,比较有效的做法是进行价值观管理,通过价值观引导、行为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的不断强化和修正,使员工自觉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使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同企业发展相融合,主动按照价值观的倡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加强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

重要意义

首先,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没有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就无法实现。人作为企业的构成主体,其行为当然蕴含着丰富的企业文化信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文化最真实的表现。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优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成败,通过观察员工的日常精神面貌、做人做事的态度、工作中乃至社交场合的行为表现,就可以作出大致准确的分析判断。理念说得再美,制度定得再完善,都不如做的实在。

其次,行为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环节。 

没有行为文化,理念和制度都是空谈。在企业文化构成的层次关系中,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指导一切的思想源泉;制度是理念的延伸,对行为产生直接的规范和约束力;物质文化是人能看到、听到的、接触到的企业具象的表现形式,但是这三个层次都是通过行为文化来表现的。企业行为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行为与企业精神、价值观和制度不一致,理念就成了海市蜃楼,制度也将是一纸空文;物质文化是行为的表现,有什么样的行为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物质文化。

第三,行为文化建设是实现价值观管理的必经之路。 

行为规范不是制度,而是倡导。制度是硬性的,而行为规范会根据不同的行为主体、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手段。如企业制度不会写上司用什么样的态度与下属谈话,行为规范就可以写出来。行为文化就是通过文字规范进行约束,慢慢变成员工的习惯,不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会被文化无形的力量纠正,不认可这种规范的人会被企业排斥。当员工已经完全接受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时,员工的行为会超过制度的要求。所以当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一致后,规章制度就退后了,制度约束的行为已经变成了员工的自觉行为,这就是以价值观为本的组织控制,是价值观的巨大力量。

构建行为文化体系的方式与方法

仁达方略认为,构建行为文化体系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从构建先进文化理念入手,进而确立行为准则,构建科学的行为模式,制订完善的行为规范,形成完善的保障制度,并辅以典型示范和行为强化,从而达到导向明确、行为规范、活力迸发、形象优良的效果。

构建价值理念体系,利用先进理念引导行为。

员工的价值观念是行为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支配人的行为,决定着企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构建行为文化体系的首要任务是从观念层面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导向,并使这种思想观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知和认同。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构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先进的理念往往具有强大的牵引力、激励力和凝聚力,能够引导员工行为。当企业凝炼提升出企业文化理念之后,企业往往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宣贯这些文化理念,进而潜移默化地通过这些理念来引导员工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大脑中重复地思考一件事情时,他会自然而然地去完成这件事情。

除此之外,要想使员工的这些行为深深扎根,还需要辅以必要的培训引导。企业对文化理念的培训和宣传应立足于员工的日常行为,用理念引导行为,用行为诠释理念,以避免员工听时感慨激昂、回到工作岗位时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式的培训。理念宣贯的形式要务求丰富多彩,确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

领导者率先垂范,引领员工行为。

在一个企业中,领导不仅是决策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是行为文化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事实上,每个员工都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一个预期。比如,公司提倡一种行为,如果是某个员工的话,他是不敢或不愿去违背的,但当他看到领导没有遵守这项规定的话,以后遇到某种情况,他也会尝试着去侵犯制度的权威,直至无所顾忌地去违反制度为止,因为从领导那里已经找到了可以违反的理由。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的企业中表现非常明显。去年我们去一家金融企业调研,企业办公室墙上明明张贴有一个规定:“办公区域不许抽烟,违者罚款50元”,但是同事们依然是一手拿烟卷,一手抓鼠标。究其原因,原来是老总带头先开的戒,大家也乐得跟随领导步伐了。

以行为规范化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企业和企业人的行为承载着企业文化,企业通过企业和企业人行为使抽象的企业文化得以外显和具体化。企业人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企业形象,彰显着企业文化的内涵。因此,企业可以以价值观为指导确立企业和企业人开展各项活动的行为准则,并将所提倡的行为制作成企业行为规范体系在企业中推行,以规范化的行为要求来指引不同岗位员工的行为,进而达到规范员工行为的目的。一般来讲,行为规范体系包含企业整体行为规范、企业道德行为规范、高层领导行为规范、中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基层员工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等。

通常而言,员工对行为文化有一个由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实践,由不自觉到自觉、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价值理念是内在约束,具有柔性的自律的特性,行为规范则是外在约束,具有刚性的他律的特性,二者相辅相成。行为规范是观念、行为、习惯产生的土壤。实践也证明,一套合理有效的规范,能够造就人、改造人。没有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加强观念引导的同时,必须建立一整套规范,来支撑价值理念体系,并起到约束行为的作用,使企业人明确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他们的行为活动自觉符合企业的价值取向,通过把行为准则变为有形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规范,从而构建起完整的行为规范体系。

另外,在构建起行为规范体系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教育引导使行为规范深入人心,使企业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自觉维护企业形象,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和彰显时代特征;要通过加强监督检查,促进规范的严格执行,使大家的行为强制入轨,高标准、严要求,提高工作效能,帮助大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制度强化为保障来塑造行为文化建设的环境。

企业人良好行为的形成,有多种形式、途径与方法,但制度强化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的约束性规定,是一种形式或程序,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制度作为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重要工具,最根本的依据是制度具有刚性特征,文化本身则是软性的,是没有强制力的。从心理学上讲,对一种新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对一种理念的贯彻需要改变很多既有的习惯,需要遭遇到内外强大的阻力。如果企业不能为新理念与行为的推行提供一种可靠的、持久的、刚性的推动力,而只能寄希望于员工个人的自律,其效果一定是难以保证的。行为文化的建设恰恰就需要在外部为员工提供一种刚性的推动力量,一种阻止员工沉迷于原有习惯的力量,一种鼓励员工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养成新的行为习惯的力量。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构建起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良好机制,发挥制度机制对行为观念、行为实施的正向激励与负向警戒作用,从而激励员工开展企业崇尚的行为活动,营造行为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行为文化建设。

比如,不少人都认为中国移动公司的服务文化是一流的,但殊不知这些行为都是经过一系列系统的制度和流程来保障的。以营业人员为例,从新员工招聘、业务、礼仪和企业文化的培训、KPI考核、每个月的适时第三方暗访调查通报、SOX法案内部控制项目的实施、内部竞聘等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制度执行要求,从而培养出良好行为习惯。

设计并推行标准化行为模式。

企业行为的设计必须结合企业运营实际,围绕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或企业精神来进行。标准化行为模式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规范工作行为及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员工的整体形象。一般情况下,标准化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基于管理流程的行为模式标准化。 比如, 物流企业根据顾客至上的价值理念重新研究物流流程,努力缩短向全国各分销商的供货时间,重新安排物流部和库房员工的排班时间。一种是一般行为的标准化。比如,仁达方略要求内外部文件都要求遵循统一的格式,久而久之,大家都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即使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也还是保持着这样一种规范化、专业化的风格。标准化行为的推广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期间必然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干预,企业应该排除众难将之坚持下去,并将之转化为员工自觉性行为。

树立不同岗位优秀模范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员工行为。

文化不仅是一种感召力,而且也是一种生产力。它能召人勤奋,催人进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带动企业员工共同行为的发展。说起榜样的作用,大家并不陌生,他们忠实于社会、忠实于自己所在的职位,用自己平凡的人生演绎着不平凡的生命真谛。“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曾经唱响在我们心中,他用自己的真诚行动感染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将爱的帮助不断传递;王进喜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无私奉献,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生活中同样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典型模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推动着人们行为不断地改善。

在我们建设企业行为文化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到榜样的作用。在企业不同岗位树立起优秀的典型模范,通过对模范事迹的宣传来激励员工、感染员工,推动员工行为的改善,促进企业行为文化的提高。同时,企业还可以把企业发展历程中所发生的感人事件集结成书,以便于员工学习,变无形为有形,使传承的力量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总之,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行为文化的建设。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行为文化的建设主体可以采取内外双轨的办法进行,即聘请外脑和内部人员参与相结合。外脑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建设经验,内部人员对企业发展历程、内部需求、企业特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行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使全体企业成员都参与进来,让文化体现在企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让员工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存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持续的行为文化建设,将使企业文化如丝丝细雨,滋润企业的成长。行为文化正是通过人的行为,使企业无形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变成人们有形的行动,从而真正起到企业文化凝聚人心、约束行为的作用。随着企业对行为文化工作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行为文化将成为一张重要的名片,充分展现企业鲜明的个性、健康的形象。

4.企业文化案例写作规范要求 篇四

企业文化案例写作规范要求

1、所提供事例真实、具体,严禁编造和抄袭。

2、把握案例的基本结构:“主题+案例(背景、故事)+点评”。

(1)主题。每个案例都要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是案例内容的简要概括,反映了企业的某个重要理念,或者应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背景。写作案例过程中,一定要把所描述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交代清楚。交代时间、地点、起因等。

(3)故事情景。要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注意抓住以下几点:案例的描述中,要有一定的冲突和复杂性,有冲突才值得讨论;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能是对事情的大体、笼统的描述,也不应是对事情的总体特征做概括性的描述;案例的描述中,要有经过和结果;案例的描述要反映出当时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4)点评。评论评述不宜放在案例的描述过程中,原则是在最后的点评上。点评的分析,应回归到对故事反映的价值观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点评是为了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点评部分由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负责)。

3、合格案例需满足六大原则:典型性、真实性、故事性、新颖性、启发性、平实生动。

(1)典型性。事例典型,主题鲜明,有明确含义能说明某方面的问题或普遍现象。能准确表达出故事主题所反映的文化理念。

(2)真实性。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叙述事实时客观公正,真实可信,第三方立场,没有个人感情色彩,没有个人的观点与好恶。

(3)故事性。情节完整,故事生动,能引人入胜。(4)新颖性。思想新,故事新,观点新,角度新,有个性特点,有独到见解。

(5)启发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对同样或类似事件可以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

(6)平实生动。文字精炼,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善于取舍;能正确使用语法、修辞和逻辑,语言平实,易于理解。

4、注意别犯以下忌讳:

(1)空喊口号。案例写作不能空洞无物,不能没有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核心观点,不要空喊文化口号,要重点着笔在客观事例的深度挖掘上。

(2)瞎抒情。案例写作不是文学创作,不是写小说,不是抒发浪漫主义情怀,不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煽情,切忌“瞎抒情”。

(3)说教。案例不是机械的讲道理,不能一味在那里空谈文化理念,不可喋喋不休式的说教。

(4)歌功颂德。案例不是赞美诗,案例不是表扬信,切忌歌功颂德式的写作风格。

(5)乱表决心。案例不是表态发言,不是信誓旦旦地乱表决心,而是发掘具有启迪意义的故事、人物、经验或教训,不能舍本逐末。

(6)乱发议论。通篇议论而不是对事件的聚焦、事件的细节描述,议论是放在结尾点评上,不要胡乱评论,不要引用理念、观点张冠李戴,牵强附会,故作高深。

5、字数要求:在1000-2000字之间;

6、填写方法:填写《***企业文化案例征集表》(附件3)并附上具体案例内容;

5.企业文化行为规范 篇五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凝聚人心,指引方向,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神华企业文化建设规定,结合国华电力公司实际,制定本理念系统。

第二条 该理念系统适用于国华电力公司及其各所属单位。

第二章

公司愿景

第三条 建设人文、和谐、环保、安全、创新、强盛的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一流电力公司

企业愿景是指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体现组织永恒的追求,描绘企业发展的蓝图,明确界定公司在未来社会范围里是什么样子。其“样子”的描述主要是从企业对社会、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贡献力,在市场或行业中的排位、与企业关联群体(客户、股东、员工、环境)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表述。国华公司把建设人文、和谐、环保、安全、创新、强盛的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一流电力公司作为企业愿景,持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这是所有国华人的追求,是国华电力发展的终极目标,它将引导并激励国华人按照既定目标前进,共同奋斗。

(一)文化氛围浓、文明素养高的“人文国华”

国华公司在文化软实力上走文化强企、和谐发展道路,用企业文化软实力引领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生产、经营、管控等环节,注重把创建“五型”企业与培养四支人才队伍相结合,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二)团结又协作、互敬又互爱的“和谐国华”

国华公司从强化“四好”班子入手,培养“四有”员工队伍,打造四支人才队伍,营造员工讲团结、讲协作、讲尊重、讲关爱的氛围,培育亲情文化,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把国华公司创建成和谐发展型企业。

(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环保国华”

经济道路,坚持“四不一再”环保理念,科学谋划电源点建设,科学组织基建工程建设,优化发电生产运行方式,注重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与合作伙伴和谐,把国华公司创建成资源节约型企业。

(四)风险预控强、安全生产稳的“安全国华”

国华公司始终强调“安全为天,风险预控”安全理念,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继续深化应用NOSA五星管理系统,注重安全、健康和环保的有机融合,把国华公司创建成本质安全型企业。

(五)机制体制新、管理品质优的“创新国华”

国华公司在体制机制上走改革创新、开放共赢道路,强调整体性、关联性、程序化和持续改进,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资源优化、全面有效的管控体系,突出抓好“六个突破”,实施做专做强、“走出去”和成本领先战略,掌握电力核心技术,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专业化独立电力生产商,打造行业领先、国际知名的“国华电力”品牌。

(六)运行效率高、发展后劲足的“强盛国华”

国华公司在盈利能力上走开拓市场、服务市场道路,坚持“可靠可调,规范诚信,做电网不间断的电源”市场营销理念,始终强调市场开发、技术领先、管理创新、服务市场,始终关注人才积累、资金积累、经验积累和品牌积累,促进国华电力成为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一流电力公司。

第三章 公司使命

第四条 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社会提供绿色电能

企业使命是在界定了企业愿景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地定义企业在社会中的经济身份或角色。企业使命是公司存在的理由,是公司的价值取向和事业定位。它对企业的战略选择、重大决策和经营模式具有内在的规定性,代表着公司的目的、方向、指导原则、基本任务和责任。

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是公司发展的战略核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一切工作的参考基准与衡量标准,引领企业的各项工作,确保公司始终沿着发展战略的方向前进。国华公司作为神华集团电力板块主力企业,必须要服从、服务于神华集团发展战略要求,要综合研究经营财务、资产质量、可持续发展力、组织结构和人才成长,评价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企业战略、企业结构、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等方面营运状况,努力使国华电力成为神华能源产业链条上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行精益发电、做专做强、成本领先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增强国华电力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为社会提供绿色电能。公司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执行国家大政方针,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在发展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提供优质、可靠、绿色电能,为社会、为客户、为股东、为员工创造价值。国华公司坚持以实现资本的安全、保值、增值为国家创造价值;以履行企业使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以提供满意的产品和优质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以提供个人发展空间,提升生活品质,为员工创造价值;以“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承担社会责任,为合作伙伴和公众创造价值。

第四章 核心价值观

第五条 科学和谐

厚德思进

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观念,是判断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追求的,价值观主导着人的行为。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赞同的、与企业紧密关联的,主导着企业群体的行为,为企业员工提供了共同意识的方向和日常行为的准则,企业价值观体系一般由员工行为规范观、企业经营管理观和企业发展环境观等要素构成。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是企业价值观体系中最为核心、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强调的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核心价值观是没有时限地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原则,规定了企业中人的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和企业宗旨而提炼出来的精神元素,成为企业不惜一切代价予以维护的信条。国华公司核心价值观的母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神华集团核心价值观,通过统一鲜明的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激发所有国华人的潜能,打造和谐、奋进的国华团队。

(一)科学和谐

1.科学,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和谐,就是营造企业内部、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和谐氛围,创造内有亲和力,外有影响力的稳定环境。

2.国华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系统实施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国际化,全面建设“五型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创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企业,使国华电力成为神华集团科技创新、和谐发展的典范。

(二)厚德思进

1.厚德,就是处事为人忠诚厚道,公平公正,依法经营,守信践诺;思进,就是,居安思危,求知谋进,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建设“五型”企业,打造国际一流能源企业。

2.国华公司认为,仁为本,义为执,礼为序,智为节,信为轨,坚持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相结合,树立以“仁”为原则的经营管理思想,应用以“义”为特征的经营管理手段,探索以“礼”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特色,凝炼以“智”为动力的经营管理韬略,实践以“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目标,注重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的意识,建立学习型组织,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打造四支人才队伍。坚持诚信,将诚信文化建设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对外以质量和信誉取胜,对内以坦诚与信任待人,建立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创造国华电力诚信品牌,为把国华电力打造成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一流电力企业企业夯实道德基础。

第五章 企业精神

第六条 艰苦奋斗

开拓务实

追求卓越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支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在企业愿景和使命的引领和激励下,在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统合约束下,企业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精髓、群体意识、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并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理想、价值观和基本信念。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企业精神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势,既可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其信念化的结果,会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的关注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声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一)艰苦奋斗就是继承优良传统,勤俭办企业。国华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艰苦奋斗是国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传家宝。国华电力继往开来,秉承优良传统,勤俭节约,发扬创业、创新、创造精神,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

(二)开拓务实就是解放思想,持续创新,扎扎实实,埋头苦干,说实话,鼓实劲,干实事。国华公司不惟陈规,不守旧习,求真务实,敢为人先,不断创新思路,拓展新的经营领域、产业领域和技术领域,持续增强公司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发展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追求卓越就是高标准,严要求,永不满足、永无止境地向更高目标奋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国华公司持续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不断追求变革、追求创新、追求增长、追求完美,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努力把国华电力打造成卓越企业。要使国华人拥有蓬勃向上的朝气、追求卓越的志气、不断进取的锐气、突破常规的勇气、永争第一的豪气,不断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维,创造新业绩,谋求新发展。

第六章 企业文化总纲

第七条 以人为本

团队精神

岗位责任 健康环境

企业文化总纲就是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总原则、方针,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总的规律和要求。“以人为本、团队精神、岗位责任、健康环境”是国华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国华电力重视人力资本、强调人性化管理、注重团结协作、提倡尽职尽责、坚持环境保护的集中体现。国华电力企业文化是国华人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国华电力的灵魂,是国华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的动力之源。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国华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国华公司坚持将“人”的价值置于“物”的价值之上,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珍视员工的每个创意,为每个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是国华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重视的课题。同时,国华电力将坚持以绩效管理科学地评价人,并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公平的竞争氛围。

(二)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国华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华电力既强调个人能力,更重视团队价值;既强调个人责任心,更重视团队协作力。国华人将以共同的目标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岗位责任的基础上精诚团结;讲团结求合力,讲协作求效率;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互相爱护,逐步建设成一支能打硬仗的优秀团队。

(三)岗位责任

国华公司以岗位责任作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国华电力认为企业的整体价值是来自于每一位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当每一位员工能够恪尽职守,积极高效的完成工作时,企业的价值也必将被最大化。因此,国华电力强调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以明确的责权激励员工,以科学的考核制度评估员工,做到奖罚到位,薪酬兑现。为每位员工搭建岗位成才的平台,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

(四)健康环境

“烟囱不排尘、厂房不漏汽、废水不外排、噪声不扰民、灰渣再利用”是国华公司的环保理念,是国华人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的永恒追求。国华电力认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企业才有可能长期发展,对环境的重视与保护正体现了国华作为新兴能源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国华电力将环保工作视为对企业品牌的长期投资,是创造远期效益的重要保证。同时,国华电力认为员工的健康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环保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责。国华人不仅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更要拥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态,劳逸结合,注重生活品质,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贡献于社会。

第七章 管理原则

第八条 目标一致,效率效能,制约制衡,责权利统一

原则相比制度而言有较大的自由度,因而更合乎人性、更加高效,但又有明确的方向和一定的约束,因而原则管理是一种兼顾高效与秩序的较理想的管理方法。原则是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大力倡导的,不可轻易改变。原则的应用领域包括经营原则(即战略)、管理原则、促销原则等。企业管理原则,是根据企业管理任务、特点、管理规律、管理原理提出来的,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较多,主要体现企业管理指导思想、管理基本要求和管理标准。

(一)目标一致

目标一致性是高效管理团队的基础,不一致的目标,形不成合力。目标一致性前提是体现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一种“见树又见林的艺术”,强调要把企业看成一个系统并把它融入社会这个大系统中,考虑问题既要看到本身,又要看到整体;既要看到当前,又要看到长远;要观察环境因果的互动关系而不是线段式的因果关系;观察一连串的变化过程,而非片段的一幕一幕个别事件。因此在管理中要建立企业的共同的目标,从而形成整体配合,发挥综合效益。

(二)效率效能

效率是“正确地做事”,其结果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其结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效率强调做事的过程管理,以及方法、手段的应用,而效能强调做事的结果。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我们既倡导正确地做事,更倡导做正确的事,反对无效能的效率,无成果的过程,要围绕价值实践,使效率和效能得到有机结合。

效率和效能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倡导“正确地做事”的工作方法与倡导“做正确的事”的工作方法,其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保守的、被动接受的,而后者是进取创新的、主动的。

(三)制约制衡

制约机制是指为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运用民主与法制的手段,对权力使用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和约束办法。制衡机制是以强力约束为手段,使被约束对象达到某种均衡的发展状态。国华电力不断强化党内监督、民主监督以及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物资、生产、设备、规划、工程、信息等管理业务监督效果。只有坚持制约制衡的安全性原则,才能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责权利统一

责权利相统一是指在企业中各经济主体的义务(职责)、权利(力)和权益内在相关,不允许有责无权、有责无利或者有权无责、有利无责,应当责字当先、以责安权,以责定利、责到权到、责到利生。只有企业的利益和命运与经营者、所有者的命运和利益休戚相关,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加强管理和监督,从而创造出高效率、高效益。我们通过建立一种直接的利益驱动机制和硬性的制度约束机制,以落实责任制为基础,使责权利高度统一原则贯穿于公司一切经济活动和运营管理体系的整体和始终。

只有建立科学的内部管控体系、评价机制以及有效的分工与协作机制,通过完善、系统的授权体系及制约制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把管理关系、责权关系、利益关系界定清楚,才能使一切经济活动变得透明化,才能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有效,实现规避风险。《国华电力管控体系》是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管理实践的综合体现,是一部全面、系统、专业的管理法典,国华电力始终坚持把研究独立发电公司管控体系作为规范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对公司的战略规划、基本建设、生产运营、财务产权、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和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有效管控,促使公司由“人治”走向法治,实现透明化的电厂与程序化的管理,以保持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

第八章 安全理念

第九条 安全为天 风险预控

安全理念是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所提出的一个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它为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按照神华集团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要求,国华电力从强化安全意识入手,加大安全投入,规范安全管理,全面应用基建管理系统、发电管理系统、NOSA管理系统,确保实现本质安全。

(一)安全为天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是企业效益之基,员工幸福之源。安全是和谐的基础,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国华公司认为,安全是一种责任,维护企业,保护员工;安全是一种幸福,得之于严、失之于宽;安全是一笔财富,是历史总结,血的教训;安全是一种文化,铭之以心,导之以行。

天,是至高无上的,安全责任高于一切。国华公司坚持“安全为天”的思想,关注安全,生命至上,是尊重员工基本生存权、安全权的具体体现,是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风险预控

风险预控是指在危机发生之前或风险损失产生之前对基建、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监督执行。国华公司坚持“所有风险皆可控制,所有意外皆可避免”的安健环理念,在基建和生产管理实践过程中,注重抓风险、抓隐患、抓未遂,通过风险识别和控制,把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把问题处理在未发生之前,从而避免各类事故。我们追求的目标是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任何事故都不会没有先兆,要建立良性机制,使每一名员工有积极查找风险和隐患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成为信仰,成为管理的重要因素。

第九章 基建理念

第十条 基建生产一体化:基建为生产,生产为经营,生产基建一体化

基建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电厂全寿命期内综合效益最大化,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国华公司认为,搞基本建设绝不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实体工程,而是要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基建过程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服务思想,把生产的需求融入到基建期,实现基建为生产,生产为经营,基建生产经营协调发展,做到基建与生产的无缝联接,机组投产后迅速进入稳定运行,体现系统化、专业化的特点。新建项目体现为基建生产一体化,对于扩建项目则体现为生产基建一体化,确保建设一台,投产一台,稳定一台,赢利一台。

(一)“一个原则 四个标准”

设计原则,设计标准、建设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依据国家、行业发布的法规性标准体系以及企业自主制定相关标准制度,做到从规划设计、技术管理、设备管理、施工管理、调试管理、生产准备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控制。电力工程设计原则是:“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国华电力设计标准、建设标准和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和试运等重要环节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主要涉及工程安全、质量、消防、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施工组织、预算管理等。“一个原则 四个标准”以管理手段加强关键环节的整合,避免项目建设管理的短期行为,使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产生的综合效益最佳。

(二)“小业主、大咨询”管理模式

利用社会化、专业化的经验智慧,来实现业主的强计划,有效地实现专业化管理,实现效率、效能的最优化。按照“管理社会化、咨询市场化”的思路,将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电力工程指挥部变为精干高效的管理、协调和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专业力量,把部分专业工程委托给社会化的专业部门或机构,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管理工程项目,较好地适应了电力基建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小业主”就是建设管理机构的组建必须精干高效,“大咨询”就是组建技术管理力量强大的咨询机构,积聚了一批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设备厂家、施工单位、监理及监造等咨询单位为项目建设服务,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调试、设备物资采购等全面承担起咨询责任,实现了技术、招标、设计、施工管理、投资控制和后评估等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实现对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的有效管理,使业主将管理范围从原来单纯的施工组织协调延伸到整个工程建设周期的各个环节,最终全面实现业主计划目标,形成了国华电力自己的、高素质的社会资源供应链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

第十章 经营理念

第十一条 以安全生产为基础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市场开发为导向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

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的“方法论”,是借以引导企业为实现自身使命而奋进的经营原则。国华公司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开发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经营理念,是从内在要求、外在导向等各个方面规范了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和核心理念,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原则。安全生产是国华电力经营的第一要素,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效益是国华电力经营的重要目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市场开发是国华电力经营的核心方向,是企业获取效益的必要途径;机制创新是国华电力经营的基础动力,是企业历久常新的重要条件。

(一)以安全生产为基础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国华公司把“安全为天”作为一切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更是国华电力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国华电力以安健环管理作为安全为天的具体执行准则,通过长期执行与实施,安全理念将深入人心,并变成自觉行为,形成国际一流的安健环管理平台。

(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良好的效益是企业回报社会、保证员工利益的核心基础。国华公司认为,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是经济工作,一切经济工作都是有成本的。因此,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国华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一切行为将追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注重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效果,始终如一地坚持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员工效益的相互协调统一。

(三)以市场开发为导向

只有市场才是评价企业业绩的最终标准。国华公司坚持“可调可靠,规范诚信——作电网的不间断电源”的市场营销理念,将深入了解市场,主动开拓市场,积极占领市场,充分满足市场,积极的参与合作,正确的参与竞争,确保市场的有序发展,维护良性的市场环境,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四)以机制创新为动力

企业发展的基础是良性的机制创新。国华公司坚持以前瞻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开拓,提升中国电力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以领先的机制决胜市场。国华电力要求每一位员工居安思危,立足发展,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创造新思维、谋求新发展,努力创建科技创新型企业。

第十一章 人才理念

第十二条

能力本位

成就梦想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国华公司始终强调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为每个员工提供成就个人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国华电力认为,企业只有拥有了人才优势,才能拥有竞争优势;只有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进而转变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一)能力本位

国华公司倡导“品德为先,能力为本”,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竞争择优为原则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以绩效为标准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和以价值取向为主导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以绩效评定薪酬,公司以业绩和能力确定职位晋升和变动。国华电力着力建设一支高标准、高效率、高绩效的具有职业经理人素质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支专业性强、技术领先、结构合理的有权威的技术专家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勇于实践、作风过硬的技术能手队伍,以及一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实现人员总量控制,人员效率持续增长,全员素质显著提高,人才队伍结构逐步优化的发展目标,促进企业持续提升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二)成就梦想

作为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国华公司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己任,持续提高企业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与此同时,为每一个员工聪明才智的发挥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与宽阔的平台,为员工提升个人价值、实现价值创造条件。国华电力的目标是建成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一流电力公司,这是所有国华人追求的梦想,在实现企业梦想的同时,让每位员工得到了价值的提升,让个人的梦想得以实现。

第十二章 营销理念

第十三条 可靠可调,规范诚信,做电网不间断的电源

电力产品无差异化的商品特点,决定了电力生产安全性、可靠性、规范性和诚信度成为电力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国华公司始终坚持“安全为天,风险预控”安全理念,把安全、健康和环保作为一个整体,积极引入NOSA管理系统和发电管理系统,创造性地提出“六更一创”理念,促进国华电力基本建设、发电生产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努力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国华公司把坚持诚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树立服务集团、服务市场的意识,始终把自己置于市场链中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把尽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使命,向社会负责,向股东负责,向企业负责,向员工负责,推行精益发电管理,追求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持续提升企业安全水平和设备可靠性,努力成为电网不间断的电源提供商,为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构建和谐发展型企业。

第十三章 廉洁理念

第十四条 清正廉洁

慎权守职

广大员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想立身之本,常修职业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廉洁自律,清白为人,遵纪守法,始终保持神华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廉洁文化是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要素。

国华公司努力培育“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廉洁文化,营造“以廉为美、以廉为善、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洁氛围,创新制度,健全机制,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和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严格遵守企业领导人员的“七项要求”,治理商业贿赂、惩治腐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十四章 环保理念

第十五条 烟囱不排尘,厂房不漏汽,废水不外排,噪声不扰民,灰渣再利用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有效地促进环境保护。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就必须统筹兼顾,就要注重环境保护和保持生态平衡,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国华公司以促进人的健康和改善生活品质为使命,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国华电力树立大安全观,把安全、健康和环保统筹协调起来,在追求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把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积极开发应用空冷技术、海水淡化、围海造陆、填海造地、高效除尘、脱硫脱硝、低氮燃烧、中水利用、等离子点火、密封储煤罐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华人树立“愉快工作,健康生活”理念,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保护自己,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第十五章

服务理念

第十六条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

一诺千金

一触即发

服务理念对内是企业员工服务的标准,对外是对顾客服务的承诺。“四个一”服务,从服务的心态、责任、标准、效率上实现了统一,要求员工具备一心一意的服务心态,坚持以服务市场作为终极导向;具备一丝不苟的责任心,以服务的质量取胜;具备一诺千金的诚信,不断建立国华品牌形象;具备一触即发的效率,以高速高效为市场提供服务。

(一)一心一意

市场是检验国华人工作成绩的最终标准。在电力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国华人不仅以质量取胜,更要以服务取胜。每个国华员工都是服务人员,每一道工序都要为下一道工序服务,并一心一意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的便捷与快乐。

(二)一丝不苟

质量是服务的基础,同时,服务本身也要强调工作品质。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国华人必须具备的服务责任心,不容许有得过且过的思想,杜绝马虎,减少失误。

(三)一诺千金

国华公司坚持诚信经营,更重视在服务中的企业信誉。所有对客户的承诺,国华人都要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即使放弃短期利益也要保证企业长期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良性发展。

(四)一触即发

作为电力企业,国华公司极其重视服务的效率和速度。国华电力所强调的“一触即发”正是要求每一位员工在服务中不拖延、不推诿,以最快的速度为客户解决问题、消除麻烦,逐步树立雷厉风行的企业作风。

第十六章

宣传(传播)语

第十七条 传播语是国华公司企业形象最直接的表现,不但准确地表达了国华对外界的直观诉求,同时也是国华电力对员工的感性引导,将广泛应用到国华电力的内外宣传中,成为视觉宣传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一)传播语一:信智恒久

动力生活

国华公司将诚信和智慧作为企业的传播主导,体现了现代化大型国有企业的远见与气魄,只有精英凝聚、视诚信为生命的企业,才有希望获得恒久辉煌。国华电力以提供更优质电能作为企业对社会的价值创造,将以提供给社会更先进、高效的发展动力,以改善大众生活为已任,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传播语二:你的笑容

我的动力

“你的笑容”体现在社会的赞誉、股东的肯定、用户的满意、员工的热爱,这是国华电力的发展动力。“我的动力”致力于提供绿色电力,创造社会价值,点亮美好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你的笑容,我的动力。展现国华电力成长发展历程,呈现国华电力所取得的辉煌业绩,以辉煌的成果赢得社会、客户与员工的认可,并激励国华人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去创造国华电力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第十七章

第十八条 本理念系统由企业文化部负责解释。

6.企业文化行为规范 篇六

(一)职业道德规范

(二)员工行为规范

(三)服务行为规范

(四)人力资源管理规范

(五)领导干部修养规范

(六)激励处罚规范

(七)典仪风俗仪式

(一)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体现员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精神风貌,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奉献精神,有压力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群体观念,能将自己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风扎实严谨,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出色的业绩完成本职岗位工作。

诚实守信体现员工诚实、正直、可靠的良好品格,要求员工对内坚持原则,遵章守纪,廉洁奉公,对外以客户为本,尊重客户,严守信用,树立我行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两项要素是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员工行为规范

1.办公行为规范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视制度如生命,坚决杜绝违章行为发生。

——严格遵守考勤制度和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因故不能到岗应事先请假。

——不做与工作无关的私人事宜,不玩电脑游戏,不进行网络聊天,禁止下棋、打牌、打麻将、吃零食,看与工作无关的书刊。

——上级交办的事情要迅速处理,并及时汇报,遇突发事件或遇到较大困难时尽快向上级汇报,并及时妥善处置。

——员工对本职工作应尽职尽责,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可以提建设性的建议,但不越权。

——员工应保守我行经营秘密,妥善保管所持有的涉密文件,不随处放置重要的文件、秘密资料,不得泄露我行重大经营决策。

——员工应为客户保密,严禁将客户信息资料向他人泄露(法律有规定的除外)。

——提倡每天提前到达岗位,做好进入工作状态的准备,下班离开办公室时,清理收拾好文件、办公用品。

——一线柜面要提倡站立服务,接待客户主动热情,使用文明用语。

——接听电话线报“您好”和单位名称。若对方要找的人不在,需礼貌说明情况。接打电话要吐字清楚,中途被急事打断,要向对方说明并表示歉意。

——机关有宾客来访,应立即起身接待,问明来意。——鼓励开短会,会前做好充分准备,提倡精简、高效的会议风格;员工应按照会议通知准时参加各类会议,注意遵守会场纪律,手机和BP机调至震动状态,不随便出入会场或接听电话。

2.公共关系行为规范

——员工代表我行进行对外交往时,本着礼貌平等、热情周到的原则,展示我行良好的对外形象,不可有过激的言行。

——对待客户要有理有节,不卑不亢。——登门拜访客户应先预约。要穿着得体,注重形象;坦诚守信,有诺必践。

3.环境与安全规范

——员工应爱护公共财物,不故意损坏和浪费公家财物,保养并保管好各类设备和物品。

——员工应保持工作区域、设备的整洁,维护好公共卫生。

——禁止在办公场所吸烟,吸烟者可至专门的吸烟处,保持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

——办公时间严谨大声喧哗、嬉笑打闹。——员工应牢固树立“三防一保”安全意识,确保安全营运,避免国家和单位财产损失。

4.成本意识规范

员工应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和节约观念,要视行为家,养成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节约每一分钱的习惯。

——少打私人电话,打长途用IP电话 ——少开无关紧要的会,会议食宿标准从简 ——少发无关紧要的文件 ——少去高档场所聚餐消费 ——少买使用率不高的设备 ——少订作用不大的报刊杂志 ——下班随手关掉走廊厕所灯 ——尽量双面打印、复印文件

5.团队行为规范

——员工之间应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谐相处,在工作中建立真挚的友谊,不在办公场所争吵,不随意翻看、拿取他人的物品

——员工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不相互猜疑,不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在背后对同事恶语中伤,歪曲事实,诋毁或丑化对方形象。

——员工应树立团队意识,与同事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发展利益。

——员工应该积极参加所在行、部门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公益活动。

(三)服务行为规范

1.平等尊重原则

到我行办理业务的顾客,不论年龄大小、穿着好坏、容貌俊丑、金钱多寡都是我们的客人,应享受同样的尊重和礼遇。

2.差别服务原则

对于我行贡献大的优质客户,应提供有差别的个性化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尊贵服务,满足优质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体现对优质客户的重视。

3.一切为了客户原则

客户是我们的利润来源。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善于从顾客的立场和角度出发,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加强沟通和理解,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4.微笑服务原则

微笑不仅能够给客户带来舒心和好感,也能给自身带来自信和好心情,同时能够改善气氛,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笑服务最重要的是在感情上把客户当亲人、当朋友,真诚地为他们服务,而不只是在脸上挂笑;要使顾客真实地感到有一种亲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5.快乐营销原则

要把向顾客营销推介产品当作为顾客提供便利、提供增值服务、事故可实现资金效用最大化的过程,是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延伸。要保持豁达而乐观的心态,即使顾客拒绝也不要气馁,要尊重顾客的选择。

6.二线为一线服务原则

二线员工要时刻为一线员工着想,树立“服务从我做起”的意识,尽量为一线员工开拓业务、为客户服务提供各种便利和支持,在全行营造人人讲服务的大服务格局。

(四)人力资源管理规范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保障制度,营造吸引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实现人力资源和机构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我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1.员工的招聘

依靠我行的宗旨和文化,通过我行充分体现工作实绩的分配制度,公平竞争、能上能下、多渠道晋升的用人制度,员工自我价值与工行事业高度统一的职业生涯设计制度,形式多样的员工培训制度,以及不断完善的保障制度,多渠道吸引、招揽人才;在招聘和录用中,注重人的素质、潜能、品格、学历和经验;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和目标,确定合理的人才结构。

2.员工的教育培训与人才开发

培训既是员工的权利,也是员工的义务。牢固树立“拒绝培训=拒绝工作”的培训理念,把培训当做对员工的一种福利和投资,为员工提供和创造学习、培训机会,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训练和综合素质,挖掘各类金融人才,努力创建学习型银行。

(1)培训类型

入行培训:业务概况、企业方针、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团队精神、绩效考核、薪酬政策、福利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

业务培训: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工作要求,对在职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新业务知识、营销技能、客户管理等。

管理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包括:企业发展战略、领导艺术、沟通能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等。

(2)培训方式 内训:通过授课、录像、案例研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培训

外训:外聘专家授课、参加总行或外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课程等

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制度和积分制度,将员工参加培训情况及培训成绩存入个人档案。

(3)培训目标

——理解和认同我行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 ——熟悉我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任职能力和工作绩效

——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精神和工作热情

——发挥员工潜能,促进企业发展

(4)培训准则

——培训最需要培训的员工

——适应我行发展的整体性、计划性 ——全方位的效果评估和反馈 ——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与技能提升

(5)鼓励员工自我开发

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在职学历再教育,或报考各类专业任职资格,提升技术业务水平,并予以适当奖励。

3.员工的升降与人才使用

建立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的人员选拔任用机制。

(1)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发展平台

通过全员公开选拔、竞聘上岗、挂职交流和岗位轮换等内部竞争机制,为每位员工提供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构筑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发展平台,员工的晋升与发展要建立在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和出色的工作实绩的基础上。

(2)提供多渠道的晋升空间

通过设置管理职务序列、业务职务序列、事务职务序列、柜面职务序列,为员工提供多渠道的晋升空间,使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构筑多重员工晋升渠道,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正确引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实现员工个人与工行事业共同发展,增强员工的职业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在协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充分考虑员工的专长,尽量满足员工的个人兴趣和爱好。让专业能力强的员工,向专业领域深度发展,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或权威;让具有管理潜质、综合能力强的员工,向企业管理着方向发展,成为职业经理人。在制度上保证不同发展方向员工获得与岗位和职务相称的待遇与贡献。

(4)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环境。通过组织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拔任用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优秀人才,使各类人才“用在其时、用在其能、用在其位”,疏通“上”的渠道。建立管理人员退出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不适合担任现任职务的管理人员,采取诫勉、免职、辞职和降职等方式退出现任岗位,疏通“下”的渠道。

(5)选拔任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党管干部的原则

——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依法办事的原则

——领导班子整体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原则 4.尊重人才,留住人才

真正的人才比金子还珍贵。全行要营造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良好氛围,是人才感受到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满足感。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培训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等多种渠道,留住人才。

(五)领导干部修养规范

领导干部素质,是指领导者个人品德及才能与其所担任职务是否相称的客观基础和重要条件。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素质有:政治坚定,以人为本,恪尽职守,重德修身。

(六)激励处罚规范

1.奖励。

员工业绩突出,视贡献大小和性质不同给予以下奖励:

(1)二级先进工作者(2)三级先进工作者(3)四级先进工作者

(4)其他奖励: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增效先进个人、清收不良资产先进个人、营销明星、技术能手等。2.处罚。员工违章违纪,视情节轻重给予如下处罚:(1)批评教育: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通报批评。

(2)经济处罚:扣发奖金或岗贴,罚款、赔偿经济损失。

(3)行政纪律处分: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留用、开除。

(4)其他处理:下岗待聘、解聘、限期调离、解除劳动合同、辞退等。以上方式可以并处。

(七)典仪风俗仪式

良好的企业典仪风俗是企业群众群体意识的反应,可以有效体现企业的文化氛围,对增强企业凝聚力有积极作用。企业典仪风俗无固定的模式,各行可根据自身实际,灵活选择以下形式:

1.升国旗仪式

2.干部任免仪式。宣读任免令、行长致辞、新上任干部宣誓。

3.新员工加盟仪式。行长致辞、新员工宣誓、向新员工颁发《企业文化手册》,安排新员工参观分行办公楼或营业网点等。4.公益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献爱心、助残等公益活动,提升员工的精神境界。

5.年终表彰大会。总结、表彰、颁奖等。

6.客户联谊会。不定期召开客户联谊会、答谢、听取客户意见和举行联谊活动等。

7.员工祝福。在员工生日、婚典、送上有行长亲笔签名的贺卡、蛋糕、鲜花。以发信函的方式感谢家属对员工的支持。

7.企业文化行为规范 篇七

1 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员工行为的作用

1.1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了企业员工行为

思想是人行为的指挥者,思想政治教育对员工行为的塑造影响深远。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使企业员工走出“自我意识”的小区域, 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员工的奉献精神,使员工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发扬其在企业中的主人翁精神,使员工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是企业内部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建设。第三,思政教育培养了企业员工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模式,使员工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用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进行分析,提高了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增强了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业参与中拥有更雄厚的竞争力。总之,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了员工的不良行为,使其思想更加成熟、稳重,使其成为企业宝贵的财富和核心竞争力。

1.2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人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员工思想认识上的较大差异往往会导致企业内部矛盾激化,对于员工的管理也会出现较多的被动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围绕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思想展开,大众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标准易被广大员工认可,能够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有利于企业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使企业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将企业员工紧紧的团结在企业文化下,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增强了企业对外的吸引力和对内的凝聚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员工能够积极地、正确地领悟企业精神,执行企业决策,使员工与企业共进退、共成长,企业价值取向成为所有员工共同的目标,使企业在共同的价值观支持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2 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2.1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对于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第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的思想、认知占据了主导地位,一个企业家的思想道德修养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的是党对企业的领导,使国家在“以人为本”思想下实施的更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将强制、约束的管理转化为在思想引导下的服务行为,营造了更利于企业自由、公平发展的环境。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突出了是企业家的个性思想、企业特色,是一个企业的社会标识。而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普遍性、大众性,不受个人思想影响。但是,在企业建设运营中,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其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而且两者对象也是相同的,他们的受众都是企业的广大员工,也都是通过精神层面认识的提高,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2.2 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思想政治是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引导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取向更加科学、正确,确保了企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统一步调,避免了企业在大环境中走弯路。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的思想认识,使员工拥有更多积极的、向上的思想认识,给员工提供了更广泛的精神支持。此外, 思想政治教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基础的道德标准,在员工普遍道德素质提升的条件下,企业的内部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更有特色,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企业文化品牌的形成,提升了企业知名度,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更多的机遇,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壮大。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3 结 语

8.企业文化行为规范 篇八

一、在区域范围内培植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和集聚效应培育企业的竞争意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山市民营企业占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但由于凭经验开拓市场,加上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规模小,不够规范,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不少企业主往往小富即安,很难做大做强。为此,中山市政府将电子、五金、服装、家具、纺织等产业分别规划在每个镇区,基本上是“一镇一特色”。产业的集聚使行业内企业在近距离内看到了差距,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互补效应十分明显,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增强。

集聚效应吸引很多国内外企业参与竞争。到2003年,中山集聚国家级产业基地已达8个,在这样的氛围中,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式很快被本土企业所吸收和容纳,企业竞争意识成为企业文化中的亮点。结果是,古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灯饰生产基地,享有“中国灯饰之都”的美誉;小榄镇以造锁、五金制品被誉为“南方锁城”、“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沙溪镇成为“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大涌镇成为“中国红木家具生产基地”等。

二、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为积极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中山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名牌战略的目标,并拨出资金,重奖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在重奖的同时还给予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企业认识到简单的来料加工模式和只重生产不重市场的做法是得过且过,并不能使企业长久。企业的竞争最终是品牌的竞争,经营品牌尽管付出得多,但最终收益也多。由于政府积极引导,中山市企业观念不断更新,争创名牌的意识非常强。华帝、樱雪燃具等4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乐百氏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嘉华集团等3家企业的产品被批准为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凯达、长青等26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中山市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较多的市之一。

三、用会展、网络传播等手段培养企业的市场理念。以超前的意识给企业搭建占据市场、拓展市场的平台是中山市政府经常思考的问题,会展经济和网络传播是政府重视的方法。据调查,2002年中山市举办有一定规模的展览会10次以上,比如“2002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2002中山国际休闲服装节暨第三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第二届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等。2003年,中山又推出“首届中山房地产博览会暨汽车展览会”、“首届大型绿色商品博览会”。这些“电展会”、“灯博会”、“休闲服装节”开始并不为中山民营企业所重视,有些企业家甚至抱怨企业精力不够,负担太重。但对于在会展中降低了广告成本、拉来了定单的企业来说,他们对政府的这一举措感到心领神会。以会造市甚至成为某些企业的自觉行为。

此外,政府非常重视敦促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开拓市场。许多镇区都以特色经济为亮点开辟网站。如大涌镇红木家具商务网就是大涌镇政府的产品网络推广项目。此项工程的营运费用由政府为企业补贴90%,剩下的10%由企业自己承担。

四、政策扶持,鼓励民企树立科技创新意识。由于珠三角独特的地理优势,很多企业都是外销企业,贴牌生产企业更多。企业的科技创新在短期内的高投入并不能迅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导致民营企业更注重简单的产品开发和利润增长,不愿意在高附加值的科技创新上投入过多的资金。简单模仿、挖人才墙角现象曾经比比皆是。

为培育企业的长远目光,对企业因技术改造、研发新产品、解决技术等问题所需的资金,政府都有明确的政策扶持措施。在《中山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市财政每年2000万元专项资金中,有1000万元用于扶持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其中扶持民营企业不少于80%;由政府设立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强化技术服务平台作用,做好咨询、培训、研发、检测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一系列措施使企业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机制,重视科技创新,华帝、美加、长青三家企业已经具备研发能力,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中山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在广东省排第二位。

五、发挥党、团、工会、妇联等组织作用,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条件。珠三角地区是外来打工者聚集的地区,仅中山市就有外来工130多万人,与本地人口差不多。在他们当中,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有思想、文化、技术等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他们并不单纯为物质需要而工作,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经济人”,但在一些企业中业余生活单调,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如何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他们作为“社会人”而工作,促进企业发展,是中山市政府思考较多的一个问题。在市政府的带动下,全市各级党团组织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许多民营企业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并定期过组织生活、开展评优活动等。中山市有关部门和团委共同举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我与企业共成长”征文比赛和演讲会,调动了党员和团员的身份认同感,使这些失群的大雁回到了队伍中。

在一些外来员工聚居地,无照影吧、网吧、录像厅、游戏机室、卡拉OK室曾经屡禁不止,淫秽黄色录像稍不注意就泛滥一时。为此,中山市文化局对全市18个镇区的27个工业园区的文化设施配置进行摸底调查,发现这些工业园区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健康的文化娱乐项目相当缺乏。政府高度重视,市总工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企业作为创建员工文化广场的试点,并组织各镇区工委工会主席参观,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部署全市员工文化广场的创建工作,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和教育培训活动来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中山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的战略,这对企业形成、培育、传播企业文化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如中山在《南方都市报》定期宣传中山的企业;由中山日报、中山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设立的“民企创业在中山”、“诚信在中山”等专栏和大讨论几乎在中山媒体中时时出现;市委、市府领导下到基层调研,撰写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文章。在中山市每年举办的慈善万人行(活动捐款主要用于慈善事业)活动中,企业除了积极捐款外,还非常注意在大游行中宣传企业文化。企业的广告语、着装和企业口号,演绎着企业文化的内蕴,形成万人行活动中独特的亮点。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带动下,企业间文化建设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活动不断。

上一篇:公司通知函格式下一篇:哲学专业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