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关系介绍信(13篇)
1.行政关系介绍信 篇一
一、地方行政环境的现状
当前, 发展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不少地方把支持发展和行政执法对立起来, 这在服务与管理上的工作就不好开展。即便有些地方政府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 但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解不够全面, 使执法管理和执法环境建设出现了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
1、政治领域
从世界各国政治发展来看, 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往往会遇到政治民主化与政治一体化的矛盾, 处理不好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民主化进程。
2、经济领域
现代化战略的实现,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得到解决, 如经济发展起伏、经济结构的非均衡、国有企业效益下降、社会供求不足、市场竞争激烈、人口就业压力、城镇收入差距等, 这都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3、社会科技领域
近几年来, 各地政府在组织重大科技课题攻关, 开展高科技研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这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解决了大量社会问题, 还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地方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辨证关系分析
1、辨证关系
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这个系统中, 行政环境决定和制约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反作用于行政环境, 这主要体现在行政职能对行政环境的改善和塑造方面。
目前,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项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行政环境, 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促进作用, 这正是行政管理的有效行为反作用于行政环境的结果, 行政管理反作用于行政环境的客观要求, 也就是说, 行政职能的确定, 行政机构的设置, 行政系统运作的机制和方式等应与行政环境相适应, 以取得改造行政环境的实际结果。因此, 这种平衡既是行政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又是行政管理具有活力和效率的重要前提。
2、环境的需要而产生了行政管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阶级出现, 国家产生, 才有了行政管理, 没有这种行政环境的需要, 行政职能就没有存在的可能。
3、行政管理必须建立在行政环境之中
构成行政环境的各种条件和要素在不同的地区, 其发展水平存在着其差异性。行政管理本身没有严格的好与坏的区分, 惟有适应其现状才是最理想的, 这是行政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之一。
4、行政环境的变化发展影响行政管理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 行政环境也跟随着变化发展。行政管理要适应行政环境的发展方向, 是在对行政环境不断变化调整中达到平衡和适应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行政管理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的发展, 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三、优化和改善地方政府的行政系统与管理
1、转变行政职能
从目前地方政府行使职能来看, 对于管制职能、收费职能、审批职能、罚款职能还是很多, 互相推诿、互相扯皮、行业本位的现象仍有存在。为此, 政府积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建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机制。
2、提升公民的民主意识
能否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 将直接影响法律的社会渗入程度和实现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把民生放在首位, 切实关心群众的利益, 解决人民群众最急迫、最需要、最现实的困难, 如再就业、社会保障、看病贵、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城市低收入住房等问题。
对于公共行政要民主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如进行民营化、市场化的改革, 让更多的民间企业和组织参与公共行政。
3、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知情权, 即公民有了解法规政策、政府运作信息的权力。现阶段, 科技发展, 信息化高度发达, 政府的信息要与公众分享。这样, 政府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 打破信息壁垒, 实现政府信息公开, 变模糊管理为透明管理。
总之, 地方政府在管理国家事务时, 应该重视对行政境的研究, 根据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 在适应政环境的同时, 积极地利用和改造行政环境。在改造和利环境的同时, 促进行政管理向前发展和行政效率的提高, 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摘要:本文从当前地方的行政环境现状入手, 分析其原因, 然后通过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的辩证统一关系的思路, 提出相应的措施策略。
关键词:地方行政,行政环境,行政管理,辨证关系
参考文献
[1]徐晓雯、丛建阁:《行政管理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
[2]程守艳:《贵州省行政环境中的非正规制度因素分析》, 贵州大学, 2006年。
[3]刘进才:《试论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Z1) 。
[4]杨慧敏:《论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科技致富向导》, 2011, (33) 。
2.行政关系介绍信 篇二
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依法行政;权力清单
数
数
数
依法行政是法制社会对实施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务院的部署,2016年将在全国市县两级全面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届时,全国市县两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都将推行这一制度,开展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制定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如何以法制理念、法制思维,看待和处理依法行政与档案权力清单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1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具有法律属性,但清单不等于法律
权力清单制度在一些省市已经实施了多年。学术界对权力清单制度的研究与讨论也颇为热烈,权力清单及权力清单制度已然成为理论界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在有关权力清单与权力清单制度的相关讨论中,出现了“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1]和“将‘依法行政、依清单行政的理念融入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2]的观念和认识。这种观念与认识将依法行政简单地等同于“依清单行政”,将两者混为一谈,应当澄清。
首先,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具有法律属性。关于行政权力清单的法律属性,法律界认为:“权力清单是具有严格的行政法属性的,不应当与行政政策相等同。”[3]“权力清单是地方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明显的法律属性。”[4]它强调权力清单具有行政法属性,认为权力清单具有行政组织规则的属性、具有行政行为规则的属性、具有行政实体法的属性、具有监督规则的属性、具有行政程序规则的属性。[5]“不应当与行政政策相等同,如果仅仅将其处理成一种权宜之计,就会大大降低权力清单在行政法治中的价值”[6]。据此,可以认为: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具有法律属性。
其次,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不等于法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具有法律属性,是不是说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就是法律,就等同于法律了呢?当然不是。虽然权力清单具有了法律的属性,但权力清单还不具备法律必要条件,要满足这些条件,还必须用行政法的相关理念和制度对其进行“构造”。“权力清单的行政法构造是指用行政法手段对行政权行使中的具体类型进行列举或者概括规定,进行许可或者禁止规定的一个行政法手段,通过该手段使特定行政主体所行使的行政权力反映在一个具有细目的清单之上,使这个清单能够为行政主体的权力行使提供依据,并能够通过该清单对行政主体的非理性权力行使进行约束”[7]。即用行政法明确行政主体资格、明确行政权力的概念、明确行政权力的微观内容;厘清行政权的职能权限、地域权限、层级权限、事态权限、幅度权限;通过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的权力、常态性与个案性的权力、羁束性与裁量性的权力、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进行构造。
再次,依法行政不等于依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在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时,不能把具有丰富依法行政内涵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简单地解读为依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行政。至于“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依清单行政” “不属于清单列举范围内的职能和权限,行政机关不得为之”[8]等认识,“不仅使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变成了‘依权力清单行政,更为严重的是,在使权力清单凌驾于法律之上、使权力清单的定位僭越法律的同时,将使行政机关和公众对权力清单的性质和功能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可能阻碍权力清单制度的顺利实施”[9]。
2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必须具有法律依据,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增减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具有法律属性,但这一性质并不是来源于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本身,而是来自于授予这些档案行政权力的法律——“权力法定”。“权力法定”决定了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必须具有法律依据。但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一纸档案行政权力清单难以穷尽所有法律所授之权。从理论上讲,根据“法无授权即禁止”的要求,只要将法律授予的所有行政权一一列举出来,就可以实现对全部权力的管控。问题是实践中很难做到对所有行政权力的穷尽列举。这是由于“行政权力的存在具有多维度的特点”。[10]“实践中,出于便利性考量,决策者制定权力清单往往只能从一个维度去界定并公布其权力而忽视行政权力的其他维度特征。一个理想的、穷尽的权力清单,不能仅仅是对权力的静态描述,还需要展示权力运行的动态过程”[11]。
其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力清单,使法外设权成为可能。有研究者质疑权力清单制度有“设立法外标准”之嫌,认为由行政管理部门来制定权力清单,会形成依法行政还是依清单行政的困惑。由于我国的行政依据非常庞杂,许多在实际工作中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或授权单位及有关权力实际拥有者,并不明确自己拥有的行政职权。很容易在制定行政权力清单时将本不属于自己的行政权力事项,列入到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之中。“权力清单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将自身法定的权力公布出来,它本身既不能‘新设权力,也不能扩大权力的范围。权力清单制度不是给政府一次‘自我设权的机会,而是要求政府厘清其己经获得的权力范围”[12]。在制定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能任意设置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内容,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本身要具有“合法性”,任何与法无据或与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内容都是违法的。
再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力清单,使通过放弃权力避责成为可能。权力清单的制定权是个双刃剑,一方面使法外设权、随意扩大权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通过有意回避权力、放弃权力,来逃避责任也成为可能。“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于一些自身法定职责消极对待,尤其是一些繁琐、‘油水少的事项常常出现部门间相互之间推诿,‘互踢皮球的现象”[13]。因此,在制定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时,既要注意规范档案行政清单本身设置的合理性,防止遗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职权,也必须明确档案行政管理的职责是法律规定的,任何人的任何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都是渎职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得通过自设权力清单的方式,减少本单位或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总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必须具有法律依据,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增减权力事项,可以任性而为。“在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进程中,须谨防权力清单随意、滥用、异化等现象。不能借机把不在法定范围内的行政权力揽进来,把法定范围内的自身职责推出去,切忌变相为不依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的‘立法、修法。”[14]
3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依法行政的手段,依法行政才是最终目的
首先,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依法行政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权力清单使档案行政权力得以公之于众,使档案行政管理实施者和行政相对人,都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拥有的档案行政权力一清二楚。这样一来,既方便档案行政管理者行使权力,也方便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档案行政管理者使用档案行政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可能穷尽所有档案行政管理事务,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也不可能穷尽所有法律法规。因此,机械地“依清单行政”,“则会引起是依法行政还是依清单行政的冲突”[15]。所以,档案依法行政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依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行政,依清单行政只是一种手段,而依法行政才是目的。
其次,依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行政是“表”,依法行政是“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和档案法定权力之间,是一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两者实质上并不是完全不同的标准。是否拥有法定权力是根本,列入清单的权力只是表现。依据清单行政只是表象,依法行政才是本质。依法行政必须表里如一,不能本末倒置。“权力清单本身不能和法律规范相冲突,清单的作用是使法律的规定以更加清晰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展示不是具有决定性的效力依据。”[16]
4 结语
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廓清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的行政权力和权力的边界,约束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权力、保障档案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在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公开透明、服务便民、权责统一等原则,以法制理念、法制思维看待和处理依法行政与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之间的关系,全面发挥出档案行政清单制度的应有功用,助推依法治档和档案依法行政建设,服务社会大众。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省级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通知》.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4/4/22/2705045445466.html
[2]邓敏.深圳市龙岗区行政权责清单的建设与完善[D].吉林大学,2015.
[3][6][7]关保英.权力清单的行政法构造[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64~69.
[4]林孝文.论地方政府权力清单的法律属性[J].求索,2015,08:96~99.
[5]关保英.权力清单的行政法价值研究[J].江汉论坛,2015,01:114~121
[8]袁维海,姚玫玫.有权必有责 晒权要晒责——安徽省探索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制度[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01:26~32.
[9]申海平.权力清单的定位不能僭越法律[J].学术界,2015,01:126~134.
[10][11]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解志勇.三个基本问题的解决[N].社会科学报,2015-09-10003.
[12][13][16]张茂月.权力清单制度认识的几个误区与纠正——兼谈制度完善的几点思路[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03:61~64.
[14]学者观点摘编[J].中国老区建设,2014,06:21.
[15]谭焱恒.衡阳市推进权利清单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5,32:14~16.
3.知识创新与学校行政效能关系研究 篇三
1 知识创新的内涵
创新并非无中生有, 其需要知识取得、知识储存、知识的分享与知识的应用等知识的累积。知识创新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累积, 等到累积到一定程度时, 内心的顿悟过程即是创新的发端。波士顿大学的Leonard Barton教授认为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知识的创造与储存, 尤其以知识创新最为重要。他认为知识创新的活动包括有“共同解决问题”、“实行与整合新技术流程与工具”“实验与建立原型”以及“输入知识”, 通过这四项活动来创造、维持与更新组织的核心能力[2]。
2 知识创新和学校行政关系的研究
从行政人员知识创新相关研究分析发现, 知识创新适合应用于学校行政, 且知识创新和一个学校的组织气氛、行政效能、资讯素养、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关系。个人背景变项及学校环境变项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知识创新表现的差异则有不同的研究结果[3]。
根据前述的研究目的, 在参考相关研究后编制问卷, 问卷初稿经专家效度审阅、分析、修正后完成预试问卷, 实施预试及预试问卷分析后, 编制成调查正式问卷, 供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行政人员填答。问卷将学校行政分为行政运作、组织气氛与工作满意三个衡量构面, 运用李克特五点来量表衡量[4]。最后受试所得的总分越高, 表示填答者所评价的“学校行政”越好;反之, 得分越低, 则表示填答者所评价的“学校行政”越不理想。填答者可依据所服务学校的实际情况, 逐项在每一题的题末圈选其认为适当的选项[5]。
3 研究对象分析
本研究对象以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行政人员为研究对象群, 运用E-mail共发出问卷352份。正式问卷自2013年3月14日发出, 发放一周后, 即陆续收到寄回的问卷, 合计有效回收330份问卷。调查问卷对象分析具体如下:
3.1 性别:
本研究样本受访者中, 男性行政人员有147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44.554%, 女性行政人员有183, 占全部样本数的55.45%。女性行政人员略高于男性行政人员。
3.2 年龄:
本研究将受访者年龄分为25~30岁、31~44岁、45~50岁、51~64岁、65岁以上共五类。在所有受访者中, 25~30岁有10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3.03%;31~44岁有223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67.58%;45~50岁有75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22.73%;51~64岁有20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6.06%;65岁以上有2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0.61%。
3.3 教育程度:
受访行政人员教育程度, 分为师范院校毕业, 一般大学毕业, 硕、博士毕业等三类。在所有受访者中, 师范院校毕业的有75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22.73%;一般大学毕业的有104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31.52%;硕、博士毕业的有151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45.76%。
3.4 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系指受访者从事行政工作的时间, 分为5年以下、6~10年、11~15年、16~20年、21年以上等五类。在所有受访者中, 5年以下的有7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2.12%, 6~10年的有44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13.33%, 11~15年的有88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26.67%, 16~20年的有108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32.73%, 21年以上的有83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25.15%。
3.5 现任职务:
受访者现任行政职务分为主任、组长及级任/科任教师等三类。在所有受访者中, 主任有81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24.55%;组长有91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27.58%;级任/科任教师有158人, 占全部样本数的47.88%。
4 研究结论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归纳出以下几点研究结论:
4.1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行政人员对知识创新之应用普遍表示认同。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行政人员和同事相互研磋交流, 进而增进行政知识的认同度, 次之是经由研习进修更新行政知识, 再次是通过累积的行政历练得到进一步的行政创新, 但各项表现皆高于中等水准, 显示目前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行政人员对于知识创新的应用绝大多数持认同态度。
4.2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行政人员对学校行政效能普遍表示认同。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行政人员对于行政人员间会相互沟通协调, 以解决问题的认同度最高, 行政团队的整体绩效表现感到满意。虽然对于目前工作让获得同事的尊重与夸奖的认同度最低, 但认同程度还是中等水准, 显示目前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行政人员对于学校行政效能绝大多数持认同态度。
4.3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学校行政的三个层面中, 以“组织气氛”成效表现最好。学校行政三个层面的表现, 以“组织气氛”的排序最高。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学校行政同仁相处融洽, 且能互相帮忙解决行政问题, 因此行政人员对于学校行政的组织气氛感到认同。
4.4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服务年限的行政人员对于知识创新应用之知觉并无差异, 而不同现任职务的行政人员对于知识创新应用之知觉有差异。不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服务年限的行政人员均已了解知识创新应用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服务年限并非是影响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行政人员知识创新应用各层面知觉的关键因素。另外, 因担任主任职务的行政人员, 因为必须统筹创新经营的细部措施与流程改善, 因此对于知识创新应用的好坏, 会比一般级任、科任教师认识得清楚, 因此评价也较好。
整体而言, 学校知识创新应用有所成效将有助于提升学校的行政效能。
5 研究建议
5.1 利用知识创新应用提升学校行政效能:
本研究发现, 知识创新对学校行政有高度的影响力, 意即行政人员的知识创新表现越好, 则学校行政效能就会越高。学校的行政人员如果能具体实践知识创新, 将有助于学校行政效能的提升。因此, 建议学校可纳入知识创新的理念课程, 借以提升行政人员的创新能力。鼓励行政人员结合理论与实务, 发展个人知识创新特质, 并应用于个人的行政工作中, 期望能提高学校行政效能。
5.2 提升工作满意度以营造优良的行政工作环境:
由研究结果得知, 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学校行政人员对于学校行政工作当中的“工作满意度”认同程度最低。因此建议学校多给予行政人员工作上的自由, 并且适时地给予行政人员工作上的表扬和奖励, 以提升其工作满意度。行政处室间也可以多多互动, 增进彼此的沟通与协调, 当有意见分歧时, 也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相互沟通协调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 通过各处室的彼此问题的交流应该也可得到行政工作上的互相成长。
5.3 重视资深行政人员在行政实务上的宝贵经验与阅历:
由研究结果得知, 主任级的行政人员对于知识创新有较高的知觉。因此, 学校应该重视资深行政人员在行政实务上的宝贵经验与阅历, 希望他们能在行政团队的共事过程中贡献所学, 并积极指导资浅的级任和科任教师等行政人员, 从而有利于宝贵行政经验的分享与传承。而年轻资浅的行政人员, 则要尊重前辈的行政专业、撷取其宝贵意见, 并以其为标杆模范, 以提升自身行政工作的效能。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知识创新与学校行政效能的现况、差异与关系。针对知识创新与学校行政效能的现况进行了解, 分析行政人员的背景变项在知识创新与学校行政效能的差异情形, 针对行政人员知觉知识创新与学校行政效能的程度进行相关分析, 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进而分析知识创新对学校行政效能的影响力。
关键词:知识创新,学校行政,行政人员,行政效能
参考文献
[1]李军.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及其激励[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11) :124-127.
[2]张爽.知识创新驱动的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D].河海大学, 2007:19.
[3]周勃.企业螺旋型知识创新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 2005:12, 22-23.
[4] (美) 乔治·冯·克罗, 等.实现知识创新[M].余昌楷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35, 39.
4.发言时长与行政级别是什么关系 篇四
首先应当肯定,规定会议发言时限,是非常必要的。没有这样的刚性约束,要控制会议的过多过长,往往就会沦为空话。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只能用规定不超过多长时间的办法来约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有话无话的价值判断标准,就在于质量。按官职大小来规定时限,未免过于机械,反而容易沦为形式主义。人们的诘问就在于,省长的话就一定比副省长的话重要?其他人的10分钟就更加不重要?
有一个关于发言的经典说法:“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说的是,时间越短,对发言的质量要求越高。不过,从我们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人的发言基本不按这个规律走。要么照本宣科,一两个小时过去,台上的念文件,台下的看文件;要么胡侃,不着边际。这样的开会发言,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开会,总是要有实际内容的,要管用的。即使是那种小型会议的清谈,也总得谈出点内容。如果任由胡侃一番,恐怕时间飞逝而无聊透顶。而对于那种大型会议,特别是一些全省性的会议,把各色人等从各地召来,你因为硬性的时间要求,1小时就开完,花在路上的时间远超过会议时间,岂不又是另一种折腾?你就不能把一些重要会议挪在一块套开,以提高效率、节省人力?
说来说去,开会一要惜时如金,二要言之有物。
(摘自《京华时报》 本文作者:黄叶实)
5.行政介绍信 篇五
(一)普通介绍信。用公文纸书写:
1.在公文纸正中的地方写“介绍信”三个字,字要比正文大些。
2.联系单位或个人的称呼。
3.被介绍人的姓名、身份、人数(派出人数较多,可写成“×××等×人”)。
4.接洽事项和向接洽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希望。最后可写上“请接洽”、“请予协助”、“此致敬礼”等语。
5.本单位名称和写信日期,加盖公章。
(二)带存根的印刷介绍信。有规定格式,使用只须填上有关内容。
1.存根部分简填,以便日后查考。
2.本文部分要填写详细些。
3.派人联系办理重要或保密事情,要注明被派人员的政治面貌、职务。
4.重要的介绍信要经领导过目或在存根上签字,有的还要限制有效期。
5.除本文部分需加盖公章外,存根与本文的虚线正中亦要加盖公章。
干部调动介绍信
_________:
兹介绍_________同志,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前去你处报到,请接恰!
此致
_________(盖章)
年 月 日
工资转移介绍信
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职务_______,参加工作时间_________。
文化程度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工资级别________,工资总额_______元,其中岗位工资_______元,职务工资_______元,工龄工资_______元,其它工资_____元。工资巳发到_____年_____月。此致。
_________ (盖章)
年 月 日
6.行政关系介绍信 篇六
关键词:高校管理 行政管理 学术管理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217-01
目前在高校内部,存在着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关系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在学校管理上处于主导地位,行政管理干预学术管理。高校管理体制过分强调行政权力的作用,忽视或削弱了学术管理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高校的内涵发展。但是,学术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只有提高学术管理水平才能使反应出高等教育的本质。这两种管理方式,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1 高校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及其重要性
1.1 高校学术管理的内容及重要地位
高校的学术管理具体指的是:对高校内部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包括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学位授予以及就业、招生等事务,在高校管理中占重要地位。高校学术管理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方向,是高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学术水平的提高和追求学术声誉己成为当代大学进行学校规划、运行、管理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术水平的提高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大有裨益。因此,激励学术系统有序和高效的运行是提升学科水平和推动高校发展的关键。
1.2 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
高校行政管理具体表现为行政对学术的执行功能和服务功能。主要是为了保障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效实施,保障学校秩序和整体发展。把握学校建设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有限的人、财、物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这就要求行政管理工作发挥支柱作用,运用管理的手段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协调、控制和监督。优化的管理能充分发挥各行政部门的职能,会使高校各方面的工作协调的运作起来,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虽然现在随着高校对学术管理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大学行政管理的合理性还在于能够弥补学术管理的不足,消除学术管理的局限性。在具体的高校管理中若没有行政管理对学术管理扶持,我国高校内部的管理工作也无法正常运转。
2 高校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行政管理高效率地实现学术目标,借助学术管理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水平。学术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与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效率高低有着密切联系。行政管理为学术管理提供保障,是高校管理的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高校这个统一的整体下的互相作用的组成部分,我们只有恰当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两者良性互动,才能推动高校的良性发展。
3 高校管理现状并提出对策协调管理
3.1 管理现状
高校管理中,管理重心上主体错位。大学中的学术组织泛化为行政组织,或者作为“虚位”组织,学术权力在大学中往往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高校权力分配中,学校层次的权力过大,几乎统揽了从招生到分配,从专业设置到科学规划,从人员录用到职称评定、经费分配等所有事务。在学术发展方向、人员编制、课程编制、科研课题等学术问题上有较大的决定权,而最熟悉本院系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机构和广大教师没有发言权,只是处在一种执行命令的被管理地位。
长期以来,在行政管理系统中,由于观念的陈旧,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往往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最终导致工作失误;管理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如目前我国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院校很少,现有的管理人员大都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现代管理的知识贫乏,往往办事主观臆断,只是凭经验办事[1]。
此外,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依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专业技术职务和事业单位职工身份的“终身制”,职称评定上的论资排辈、干部能上不能下等现象在大部分高校依然存在。评价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原本对教师考核和奖励的本意,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而不完善的评价机制,只是在数量指标要求严格,这种现状损害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也给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相互越位和干预;行政管理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高校人事管理体制和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高校管理现状,不利于高校的良性发展。
3.2 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关系协调的对策建议
3.2.1 落实高校的自主权,从根本上解决行政管理过多干预学术管理
高校管理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况,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单靠行政命令难以奏效。
高校有了办学自主权,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才能冲破种种限制和禁区,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环境。
3.2.2 发挥校长作用,采取协调方式解决行政管理中的矛盾
强化高校校长在协调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作用,采取协调方式解决行政管理中的矛盾。在高校的管理中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管理模式。校长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中發挥领导协调的作用。在行政管理中注重学术管理,使学术管理在正常的行政管理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增强了行政管理的指导作用,协调解决行政管理中的矛盾。
3.2.3 充分保障大学教师和学生权益,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具备双重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以此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解决师生员工的后顾之忧。教学条件、学风建设、学术氛围、工资待遇、深造机会等因素极大地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应强化学术民主制度建设,健全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相关制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高校这个统一的整体下的互相作用的组成部分[2]。虽然,目前在高校内部,存在着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关系失衡的现象。但是我们恰当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就会使他们共同服务于学校这个整体目标,推动高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匡尹俊.高校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07,10.
7.行政关系介绍信 篇七
一、摆正位置, 不越位
1. 明确职责, 不错位。
党委书记要想与经理处理好关系, 从管理职责上, 主要应该明确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明确管理职责以谁为主的问题, 找准定位。明确管理职责, 简单地说, 就是公司党委一路的工作要以书记为主, 公司行政一路的工作要以经理为主, 这个职责定位不能搞错, 不能种了别人的地, 荒了自己的田。二要明确主要奋斗目标, 抓住关键。作为闯市场的单位来说, 强化生产经营管理, 优化各种资源配置, 追求最佳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是中心任务。党委书记和经理就是要把主营业务做强做大, 把职工群众做足做富, 让大家尽快过上好日子, 安居乐业。三要明确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 争取主动。党委书记就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认真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和指示精神, 抓好科学发展与和谐建设这两大主题任务的落实。具体来说, 就是要围绕企业树立品牌形象, 确保和谐稳定, 追求最佳效益, 切实抓好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闯市场、创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 履行职责, 不越位。
党委书记要想与经理处理好关系, 从职责履行上, 主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履行职责要到位, 不能越位。党组织既然把自己安排到这个位置上, 就要演好角色, 不辱使命, 不负众望。凡是职责内的事项, 都要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 紧密结合实际做好。党委书记如果摆不正自身的位置, 角色“反串”, 履行职责错位, 必然带来相互之间的埋怨和产生工作上的碰撞。二是密切配合要到位, 不能越权。不是自己职责内的事项, 多出主意、多提建议, 要对经理负责, 主动维护经理的权威和形象, 但决不能擅自作主。每当工作出现困难时, 要想方设法排忧解难, 与经理共度难关;取得成绩时, 虚心谦让, 不争名利;经理考虑不到的事情, 适时提醒, 及时补充。三是主动处理具体事项, 不能揽权。在工作中, 要准确理解领会经理的意图, 主动揽具体的事、缠人的事、棘手的事。用实际行动促进同级的团结与和谐。
二、坚持原则, 不含糊
1. 坚持原则, 不动摇。
党委书记要敢于坚持原则, 善于维护原则的严肃性, 这是与经理处理好关系的核心所在。实践证明, 对于“一把手”来说:发现问题就是水平, 解决问题就是政绩, 揭露问题就是党性, 掩盖问题就是失职。凡是重大原则问题, 该硬的就必须硬起来, 不能含糊, 不能动摇, 不能迁就, 是非要分明, 功过要分清, 赏罚要得当。不能为了求得形式上的“团结”, 而放弃原则, 不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求得相互之间的“一团和气”, 使党内生活庸俗化。如果一味地迎合, 甘当老好人、“和事佬”, 必然会让别人瞧不起。俗话说得好, 在一个人身上失去原则性, 就会在千百人身上失去说服力。要讲政治、讲原则、讲大局, 在坚持原则上敢抓敢管, 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尤其是党管干部的原则, 党委书记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
2. 履行程序, 不逾越。
党委书记坚持原则的另一个方面, 就是在履行程序上不能逾越。只有严格执行程序, 才能规范决策行为, 防止决策失误。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重, 严格按照《党委会制
●张永为度》、《党政主要领导“十个先协商后上会”制
度》等规定程序办事, 对重要项目安排、重大
改革措施、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 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办理, 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3. 相处和谐, 不计较。
党委书记要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与行政一把手的关系, 对于凡是不碍大局的具体问题, 该让步的就让步, 不能计较, 不能轻易地伤了和气, 更不能轻易地伤害了同志之间的感情。党委书记在与行政一把手的配合中应做到胸怀要大、风格要高、方法要活、效果要好。胸怀要大, 就是要以大局为重, 干什么事都要想到党的事业, 单位的发展, 在这些大事上多动心思, 多下工夫。风格要高, 就是要学会任劳任怨, 做到有荣誉就让, 有困难就上。工作中要主动承担责任, 急难关头往前站。方法要活, 就是不但需要高尚的品德和风格, 而且需要主动配合, 勤沟通、多商量, 互谅互助、心相通、情相融。效果要好, 就是与行政一把手处理好关系, 不是为了配合而配合, 而是通过团结配合, 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抓好工作, 谋求单位和职工的利益, 朝着一个大目标努力, 实现好的动机、产生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坦诚沟通, 不隐瞒
1. 经常沟通思想, 不隐瞒观点。
由于党政一把手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个人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时, 难免会有不同意见。党委书记要想与经理处理好关系, 就应该经常沟通思想, 及时坦诚地交换意见, 不能隐瞒个人观点。
2. 经常商量工作, 不隐瞒意见。
党委书记要想与经理处理好关系, 就应该经常商量工作, 及时坦诚地交换看法或想法, 达成共识后, 按照规定的程序抓好落实, 不能隐瞒个人意见。工作中要有主见, 善于用直言、真言与经理进行沟通, 做到场合适宜, 内容准确, 方法恰当。当与经理达成一致意见以后, 还要主动征求分管副职的意见, 做到会前复杂, 会上简单。在每次研究重大问题之前, 注重把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得到妥善处理以后, 再召开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决定。
3. 经常谈论生活, 不隐瞒实情。
不管是公事、私事, 还是家里的事, 都及时通气, 毫不隐瞒地告诉对方。做到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实践证明, 不论年龄大小, 资历长短, 学历高低, 都应该以诚相待, 互相尊重。要想让对方尊重你, 起码你要先尊重对方, 人敬人高就是这个道理。要豁达大度, 能容人、容言、容事, 对于非原则、无碍结果的问题, 不争论不休, 不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对方, 逼迫对方接受、表态。
四、心态健康, 不失落
1. 保持进取心态, 不失志。
党委书记要想与行政领导处理好关系, 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锐气、对工作充满激情。只有这样, 才能同行政领导保持同频共振、步调一致, 才能在繁重的工作面前, 在各种困难和矛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不言败。
2. 保持包容心态, 不强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走到一起来了。作为书记, 要有度量, 有容人之德、容事之量。要善于把不同性格, 不同意见的人团结在一起, 凝聚集体的智慧, 彰显团队的力量。
3. 保持平常心态, 不攀比。
8.干部行政介绍信 篇八
在当下社会,我们需要用到介绍信的情形越来越多,介绍信是介绍派出人员的身份和任务的`专用信件。大家知道介绍信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干部行政介绍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干部行政介绍信范文1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职务_______,参加工作时间_________。
文化程度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工资级别________,工资总额_______元,其中岗位工资_______元,职务工资_______元,工龄工资_______元,其它工资_____元。工资巳发到_____年_____月。此致。
_________(盖章)
年月日
财务科_________(盖章)财务负责人________(签章)经办人_________(签章)
干部行政介绍信范文2兹介绍我单位____________等_____人前往贵处_______(办理/联系/处理)有关______________等事宜。
___________等_____人对于____________此类问题处理有多年经验,望予以悉心接洽,积极配合其工作。
____________(盖章)
___年___月___日
干部行政介绍信范文3________区就业促进中心______部人事司:
兹介绍同志等名到你处工作,请予接洽。
_______的档案于我处暂时保管,我处并未负责为其缴纳社保、代发工资。
此致
敬礼!
______区就业促进中心/人才交流中心
9.行政关系介绍信 篇九
1 有关行政隶属关系变更的研究
行政隶属关系变更属于行政区划的调整, 行政区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其调整涉及行政单位的变化, 行政区域的调整, 行政建制的变更。可按变更内容分为行政等级变更、隶属关系变更、区域界线变更、更名和命名、政机关驻地迁移以及行建制变更, 行政区划调整可能只涉及其中一项, 也可能涉及多项如建市。现代政府理论的观点认为, 职能-机构-体制-过程这种四维框架中, 处于逻辑起点的政府职能的变化决定了机构的设置, 构建了政府体制。同样, 政府职能的变化要求政区进行范围的扩大和缩小, 要求行政区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要求行政隶属关系的变更。
行政区划与政府职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行政区划服从、服务于政府的职能定位。当代中国行政区划研究应该遵循“控制—服务”的基本导向:对于省级政区的调整, 应主要从适度发挥行政区划的控制机能、维护中央权威的角度加以审视。行政区划调整对大都市区的管理带来影响, 如“撤县设区”模式为都市区的构成和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区划调整仅是都市区内部整合的开端, 它必须与政府职能转变、区域管治模式等方面的变革配合进行, 才能实现从简单的行政区划调整到良好的都市区管治的飞跃。自1990年以来, 我国城市进行了地市合并、整县改市及撤县 (镇) 设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划调整, 这直接促进了我国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行政区划调整对推进城市化进程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直接扩大了中心城市用地与功能重组的空间, 提高了城市竞争力。减少管理层级, 促进要素流动与合理集聚。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推动了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此外, 造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是行政区与经济区分布的不一致, 我国的经济区域大于行政区划, 行政区在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扮演关键角色, 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造成了行政区经济。行政区经济的发展一般是逆区域经济发展的, 解决行政区经济问题应该随着市场化的进程, 建立与经济区域相符的行政机构。
研究财政关系与隶属关系调整的文章, 主要集中在省直管县和缓解财政困难角度上。利用规模经济效应, 调整县级行政区划, 撤小县并大县是缓解当前县级财政困境的一条可行途径。未来我国城市化中调整研究的重点是理顺撤县 (市) 设区后的城市管理体制, 市辖区范围调整, 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调整与管理体制, 市制改革等方面。由此可见, 行政区划的调整, 尤其是行政隶属关系的变更是党和政府用以调整政府间关系、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
2 有关行政隶属关系类型的研究
2.1 省管县与市管县
县级行政隶属关系变更具体包括从市管县管理体制到省直管县体制, 从省直管县体制到是市管县体制, 从省直管县或市管县到撤县并区体制等。关于省直管县的研究笔者已有综述, 重点集中在四个领域, 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研究包括:省直管县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的成效, 各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省直管县模式的实施条件等;关于市管县的研究, 集中在市管县的方式、市管县的功效、市管县的问题、市管县和省管县的关系等方面。
从“市管县”体制创设至今, 其发展脉络可以大体分成四个阶段:即萌芽与形成, 消滞与收缩, 复苏与重新推广, 迅速发展与膨胀。其形成动力机制由不断发展的三对矛盾运动共同构成:制度供给需求矛盾, 政府市场关系矛盾, 责任权限关系矛盾。市领导县最初有七种方式:“地市合并”式, “升等领县”式, “直升建市”式, 撤销地区, 其所属各县、自治县划归周围几个地级市管辖, “分立带县”式, 由原县属某个镇直接设里为地级市, 并令新升格的市管辖若干县。分析市管县体制的各种影响因紊, 可以分析出行政区划变革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要解决区城经济一体化的问题, 就应该从治理的角度, 寻求有效的地方治理之道, 复合行政的理念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新思路。市管县体制已实施了20多年, 其积极功效主要有:较好地打破了多年来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 发挥了中心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 增加了市域规模和经济总量, 提高了城市知名度, 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优势互补, 加强了对县的行政管理。其消极影响主要有:增加了行政机构, 扩编了行政人员;增加了行政层级, 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 加剧了市县竞争。同时, 市管县体制把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人为割裂开来, 不仅会强化城乡二元结构, 而且会极大地影响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撤县并区
与撤县改区相近的概念, 还有撤县并区、撤县设区和撤县建区, 在本文中这几个概念视为同一概念。针对撤县改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撤县改区的作用、撤县改区的原则等方面。
在撤县改区的效应方面, 无论从广州市还是从番禺区的实践来看, “撤市设区”总体上是成功的。但是受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 “撤市设区”只能作为整合区域资源的途径之一, 其作用有限。浙江宁波鄞州区因撤县建区模式促进了宁波的发展, 使得宁波经济实力大增。
然而更多的学者指出撤县改区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如撤县改区面临着与中心城市协调发展、区域环境恶化、城乡结合部规划等问题。规划权限交接不到位, 造成规划的脱节与失效、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不明显, 同城而不同待遇的矛盾凸现是撤县设区的主要问题。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中部地区, “撤县改区”措施削弱了原县级行政单元的自主自治能力, 由于配套的政策、发展措施以及设施建设滞后, 还导致中心城市蔓延以及扩大城乡差异等负面影响。我国特大城市“撤县改区”模式也是顺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 其结果是扩大了城市发展的地域空间, 但是也导致了城市不断向城市边缘区蔓延。
为此学者们观点是谨慎调整和注重合作。近年来我国撤县 (市) 设区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心城市规模, 理顺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之间的关系, 但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所以行政区划应该谨慎调整, 应该选择具有持久性和规范性的法规制度创新。撤县建区往往面临体制摩擦、发展断裂、假性城市化等风险。中国大城市管治正朝着“多中心”管治方式转变, “撤县并区”战略的实施应注重市县合作。
2.3 其它类型
除了省直管县、市管县、撤县并区外, 仍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行政隶属关系, 如县下辖市和区县重组等。区县重组不仅仅是政区调整, 更是深层次的城乡行政管理变革, 要以质量提升为导向, 从而积极化解并超越区县重组的风险。
县下辖市有利于完善城市制度保持县的稳定推进县制改革。县下辖市是我国乡镇政区体制改革的一种创新积极推行这一制度对于解决目前我国撤县设市体制存在的诸多缺陷完善城市政区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推行县下辖市制度是对撤县设市模式弊端的重要修正, 有利于加速和规范城市化进程克服“虚假城市化”现象。
3 对县级行政隶属关系变更研究的评述
针对县级行政区划的研究, 主要是县级行政区划的稳定性, 市管县和省管县的争论, 行政区与经济区分离等领域, 少有研究系统研究类型间调整的经济合理性。在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方面成果并不多见, 尤其是研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经济合理性方面, 现实中的改革在个别地方不能发挥制度优势, 亟需论述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经济合理性, 为试点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寻求界定“条件允许的地方”。
在看待这些争论的过程中, 至少有三个问题亟需解决, 第一, 市管县出现的种种问题是行政系统造成的还是规模不经济造成的;第二, 省直管县带来的效果是制度优势的必然结果吗?第三, 省直管县带来的诸多问题是否与试点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关。也就是说错的是市管县体制和省管县体制, 还是进行试点的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
事实上无论是市管县还是省管县都不是万能的, 真正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是符合中国纵向间关系特点和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管理体制。“职责同构”这一中国特有的纵向府际关系特点使得任何一级地方政府只有较低的自治度。中国的政治过程特点是将上级与下级政府及其官员都被安排到同一任务的执行体系中, 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推诿、怠慢或不服从都会影响到各级政府的绩效。
省直管县和市管县所遭受的各种批评事实上并不是制度的问题, 而是制度背后的载体, 行政区划调整的实际上调整的是行政单元和管理体制的关系, 就是行政区经济和经济区经济的问题。将县置于市的管理之下, 还是省的管理之下是一个划分管理区域的问题, 如果划分行政区与区域内的经济区不一致, 在经济上就很难使得要素自由流动, 达到最佳配置, 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无论是哪种调整都继续尊重各地的具体情况, 也就必须考虑中国各县的共性与差异, 这种共性和差异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特点和阶段密切相关。
尽管隶属关系的研究成果丰富, 研究视角广泛, 研究方法多样, 但是仍旧可以发现一些可供继续挖掘的空间。首先是隶属关系调整后的协作关系。行政区划调整后因行政级别、机构设置等变化而带来的问题是可以继续研究的空间, 尤其是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后, 省、市、县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其次是行政区划调整的适用性分析。省直管县、撤县改区是两个思路相反的改革方案, 然而同时出现在同一区域, 到底哪种方式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什么样的县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 这对理顺政府间关系, 促进经济发展, 减少贫富差距都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是行政区划调整的效用证明。现有的研究成果在证明关系变更的效用方面, 集中在定性分析, 较少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证明行政区划对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不能区分究竟什么样的调整方式对于促进区域内要素流动更有促进作用, 什么样的调整方式对于缩小区域差异更有作用等。
对于县级行政区划而言, “省直管县”、“市管县”、“撤县改区”、“市县合并”等都是其未来可能的选择, 究竟哪种更适合县域经济的发展, 哪种更能缩小区域差异, 争论不休。直观来看“省直管县”可以缓解县级政府的财政困难, “市管县”可以发挥区域协同作用, “市县合并”可以带来规模经济, “撤县改区”可以共享区域公共服务。究竟哪一种更适合县域经济的发展, 这要求分析各种类型的适用情况, 然而学界对此研究尚存在着不足, 亟需引起关注。
摘要:随着“省直管县”试点改革和“撤县并区”现象的增多, 各种类型的管理体制利弊问题成为理论争论的焦点。因此, 调整行政隶属关系成为了党和政府调整政府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学界对“省直管县”、“市管县”、“撤县改区”、“市县合并”等类型均有较为系统的研究, 研究成果丰富, 研究视角广泛, 研究方法多样, 但在变更条件、制度融合等方面缺少必要的深入探讨。
10.行政关系介绍信 篇十
关键词:公民参与;行政行为;行政权正当性
一、行政权正当性的来源
(1)国家权利的行使,其目的是为了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根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基本精神,国家权利实质上是保护公民的权利的一种义务,因此在行政机关代国家行使权利时,不仅要依照程序行使权利,也要保障公民的权利。它必须执行人民的意志,严格依照民主程序行使的行政行为才具备正当性。
(2)行政权在保障人权和符合民主性的同时,也要在法律的规定下行使,法律是人权和民主的有力保障,是行政权直接正当的来源,同时也赋予并约束着行政权的行使。行政权必须服从法律并受法律的控制。在行政立法方面必须依据法律的明确授权,或者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并且要受到有权机关经常有效的合法性监督。
二、公民参与政府行政
(一)公民参与的内涵
公民参与政府行政的内涵,各界学者都有这多种观点,有些学者认为,公民参与政府行政是与政府共同分享公共权利,以保证自己的个人发展和自由。还有的学者认为公民参与政府行政是公民有秩序的参与,影响公共政策而实施的各种行为。总之,公民参与行政是通过多种合法的途径,对政府的行政决策或行为做出一定影响,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形式。
(二)参与行政的主体
(1)行政相对人。行政权的行使必定有其承担义务的主体,在行政法上称为行政相对人,是义务的承担者。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主要局限于具体行政行为,公民参与也主要针对具体行政行为中的公民参与。
(2)专家学者。政府在做出有关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决策时,可能需要参考专家学者的意见,而专家学者并不是上文中提到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与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并无太大关联,但其对政府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某一领域具有充分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参与政府的决策,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
(3)普通民眾。一些政府决策对一些公民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公民基于主人翁意识也希望能够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公民参与治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参与决策的制定,监督政策的执行。
三、公民参与行政的正当性
公民参与政府的决策及公共事务的管理,有助于政府行政权行使的正当性。正当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有助于行政权行使民主化。行政权行使民主化是指行政行为通过上行下达的方式做出,需要义务的接受人,即权利的享有者即公民参与其中,政府在决策时充分了解民意,多方面考证问题的实质,保持与公民的联系,以便于更好的做出切合实际,符合民意的决策。
(2)有助于行政权行使科学化。行政机关中工作人员通常做的是行政性质的工作,针对在某些领域出现的问题很难做出专业决策,一些地方政府对有专业性质的决策,一般是通过本行政部门官员或工作人员自行设计解决方案,做出的决策可能较为粗糙,导致违背决策的初衷,难以解决问题的实质,聘请一些有经验的民众或专家更有利于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化。
(3)有助于行政裁量权的正确性。行政裁量权传统上受立法、司法及程序这三方面的约束。而这三方面的约束在现实中都有着其自身的短板,为行政裁量权的约束注入新鲜血液的新型控制模式,即公民参与,逐步成为制约与控制行政裁量权的有效路径。公民参与来源于传统的程序控权,但相比传统的程序控权,又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当公众议程设置成为一种健全的、健康的运行机制时,行政机关裁量权将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四、公民参与行政的方式
(1)针对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在政府做出行政行为的对象,因此直接参与到具体行政行为中,是公民参与行政最直接,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在《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中规定了行政相对人可以通过复议或诉讼等方式对自己的权利进行保护。
(2)针对专家及普通民众。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法律虽未明确规定公民参与的要求,但公民一方主动地影响行政决定或行政机关主动邀请公民参与也在现实中存在。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可以通过括信访、投诉、拨打热线电话等形式,参与政府行政。政府也可以主动邀请公民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通过听证会、专家座谈会等形式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做出更专业更符合实际的决策。
五、政府从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
管理型政府在社会基础不稳定,经济发生动荡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管制的方式来使社会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现象,但随着各行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公民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和法治的发展。政府逐渐改变对公民权利的限制的思想,以民主的观念做出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
政府通过公民参与行政的方式使行政权更好的正当行使,从法律硬性规定的公民参与行政到行政机关主动邀请公民参与,使政府倾听民声,从闭眼下命令逐渐转化为合理论证,多方参与做出决策,做出科学决策。对行政权的约束和正当恰当的行使,使行政机关能更好的实现民主和科学决策,增强政府被信任度,使服务型政府的观念逐步深入到行政机关实践管理中。
参考文献:
[1]周叶中,司久贵.行政权的正当性及其法律保障.湖南社会科学,2002.
[2]王焱.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由管制型到服务型.东南大学,2006.
[3]周仁标.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4]刘淑珍,王学军,张登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管理模式转型.理论导刊,2010.
[5]欧阳君君.论公民参与对行政裁量权的控制.政治与法律,2011.
作者简介:
11.行政和工资关系介绍信范文 篇十一
行政和工资关系介绍信1
_________:
兹有我单位_________同志,于___年___月___日前去你处报到,请接恰!
此致
敬礼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行政和工资关系介绍信2
姓名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职务______,参加工作时间______,文化程度____,职称_____,工资级别______,工资总额_____ 元,其中岗位工资_____元,职务工资______元,工龄工资_____元,其它工资 _____元,工资巳发到____年___月。
此致
敬礼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财务科____(盖章)财务负责人____(签章)经办人_____(签章)
行政和工资关系介绍信3
_________:
兹有我单位_________同志,于___年___月___日前去你处报到,请接恰!
此致
敬礼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行政和工资关系介绍信4
姓名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职务______,参加工作时间______,文化程度____,职称_____,工资级别______,工资总额_____ 元,其中岗位工资_____元,职务工资______元,工龄工资_____元,其它工资 _____元,工资巳发到____年___月。
此致
敬礼
单位(盖章)
12.行政关系介绍信 篇十二
一、府际关系的基本界定
府际关系简单说就是政府之间的关系, 虽然国内外专家对府际关系的确定还存在一定的意见分歧, 但是已经初步对府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为政府这一问题达成共识, 主要指承担着执行法律责任的各级行政机关[1]。一般情况下, 按照府际关系中实施主体的范围大小基本可以将府际关系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其一, 不同层次级别政府之间的纵向垂直关系;其二, 中央政府与各地区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政府网络关系;其三, 各级政府之间的纵横关系以及政府各行政部门之间的条块关系;其四, 在广义上泛指能够涉及国内政府之间的关系, 也包含国际各个国家间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行政改革背景下府际关系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政府间存在横向竞争。
这种横向竞争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政府各项资源、工作效率、投资环境等问题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的。从资源竞争来看, 各地区地方政府在地区利益驱动下产生的竞争关系是无法避免的。从政府工作效率看, 各地区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改革理念和要求、利用适当的行政改革手段对政府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 促使政府逐渐转变为工作高效的政府。从投资环境存在的竞争看, 各地区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 推进本地经济发展, 必然会在投资政策方面产生相应的竞争。而一旦地方政府无法合理处理这些必然存在的竞争, 就会产生相应的恶性竞争现象, 最终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可以说, 政府间的横向不良竞争不仅会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相应的制约, 甚至会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对政府社会公众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从而引发诸多的后续问题[2]。
(二) 政府间纵向关系处理模式僵化。
在我国传统的府际关系处理模式中, 政府间的纵向关系的处理关键在于下级绝对服从于上级, 缺乏相应的协调性。虽然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也积极开展了多次大型的行政改革, 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各地方政府在管理地区事务上的自主性, 但是随着地方行政管理自主性的加强, 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管能力被削弱, 直接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地方利益而作出违背国家公共利益的决策, 中央政府决策的执行受到一定制约, 对社会利益造成一定损害。
(三) 与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存在空壳化现象。
一是一部分政府官员与民间组织合作意识偏低, 在行政改革背景下的府际关系转型中忽略了民间组织的参与需求, 对民间组织情绪产生不良影响。二是民间组织在府际关系转型方面提出的要求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可行性相对较差, 政府对这些要求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基础,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 政府无法对这些要求进行实施[3]。三是民间组织在府际关系转型方面提出的建议与地方政府自身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政府部门的价值取向对政府机构的实际管理活动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决定着府际关系转型的实际方向, 一旦民间组织提出的相关转型工作建议与政府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就会被政府相关部门所搁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民间组织或社会大众的不满, 对政府行政政策的执行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政府行政改革背景下推进府际关系转型的措施
(一) 保证我国中央政府在政治决策中的权威性。
在政府行政改革体系中, 我国中央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供给者与扩散推行者, 在行政改革, 尤其是府际关系转型处理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其自身各项功能的发挥程度对府际关系转型进程和实际效果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保持纵向政府的权威性也就是保持府际关系转型过程中相关制度的变迁以及政策扩散的实施基础, 有利于纵向政府关系的良性发展[4]。同时, 应该注意的是, 保持中央政府的权威并不是对中央政府权限的一味扩散, 而是应该结合本国自身发展现状对中央政府权限进行科学合理的限定:在保证中央政府主权性与支配性财政权力的前提下, 对中央政府进行合理分权, 科学让渡原本隶属于地方政府的地方事务管理权等内容, 进一步实现对本国行政全局的统筹规划, 调动地方政府工作积极性。
(二) 建立健全的府际关系转型运行机制。
一是应该注意建立健全的信息交互机制。在信息交互机制的建设过程中, 应该紧随时代发展潮流,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完成对相关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进而建设全面、科学的政务管理系统, 促进不同地区政府之间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二是要注意建立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在纵向的政府关系处理中, 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库资源支付以及相应的转移支付制度, 协调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横向政府关系的处理中, 应该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之间财政税收收入的合理分配制度、各区域之间的财政专项补偿制度以及明晰准确的成本分摊制度, 从而实现对各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 协调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三是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制度体系[5]。行政改革背景下府际关系的转型过程也是各级、各地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 为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效益, 各地政府必然会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转型方案, 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些方案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估, 并具体参照方案的可行性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实施措施。
(三)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新型的交流合作参与平台。
在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背景下, 为民间组织参与府际关系行政改革创建新型交流合作平台能够为民间组织提供充足的意见表达机会, 逐渐在发展中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府际关系的转型发展进程中,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 构建科学的网络参与平台, 在促进民间组织有效参与的同时, 为跨区域合作交流创造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行政改革背景下, 我国府际关系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政府良好公众形象的确立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所以, 我国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探索科学的府际关系处理理念和方式, 协调各地、各级政府间关系和谐发展, 避免府际关系“囚徒困境”现象的产生,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相应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静.政府行政改革背景下的府际关系转型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 2014, 22 (10) :70~72
[2]张紧跟.府际治理:当代中国府际关系研究的新趋向[J].学术研究, 2013, 2:38~45
[3]鲁敏.弹性化控制:中国转型期纵向政府关系调适[J].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44 (1) :37~43
[4]陈修颖, 汤放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地方府际关系重构与政府职能转型[J].经济地理, 2014, 34 (12) :78~84, 132
13.行政关系介绍信 篇十三
(一)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有关上级领导机关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是各部门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要承担起本单位实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监督管理责任。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重视和加强法制工作机构建设,尚未设立法制工作机构的单位,要明确相应的机构兼管这项工作,具体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管理等,办理奖惩和过错责任追究事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机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主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加强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
(二)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指导思想,实行权力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档案行政执法的实际,使之切实可行。档案行政执法必须依照法定职权,不得失职和越权;档案行政执法必须遵守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擅断;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必须全面、准确和及时,不得断章取义和疏忽拖延;查处档案违法案件,必须依照法定的职权范围,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罚合法适当,手续完备;尊重并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及时办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办的事项,不得违法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履行义务;法律、法规赋予的每一项行政职权既是法定权力,也是法定义务,不作为或乱作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加强考核奖惩,落实执法责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确定量化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保证考核评议的全面性、公正性。要制定明确的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过错的范围、责任人的确定、过错责任追究形式、过错追究机构和程序有明确规定,确保责任追究落到实处。档案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要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评议考核中,要公正对待、客观评价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评议考核的标准、过程、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公开,不得暗箱操作。
【行政关系介绍信】推荐阅读:
行政关系介绍信作用10-21
谈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文化对经济与政治有效结合的中介作用09-27
关于党关系介绍信10-04
转团关系介绍信11-29
组织关系介绍信样本09-04
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具条件08-15
大学生组织关系介绍信07-01
党组织关系转移 支部介绍信08-15
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填写说明11-01
如何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