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精选9篇)
1.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 篇一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Fun places”,其功能项目是“Talk about past experiences”,通过对比、使用现在完成时态、一般过去时态谈论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 Section A的内容是在复习巩固一般过去时用法的基础上学习使用Have you ever been to…这个句式表述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能够就简单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且已经接触了多种时态,学习使用现在完成时态表达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难度不是很大。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师生间的闲聊、动画片欣赏、创设情境等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设计思路
通过情境导入提出Have you ever been to…? 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口语交际,学习使用新的词汇和短语,来训练和强化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的答语形式,,最终达到使用该句型描述过去的某个经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及答语形式Yes,… have/ No, … haven’t;通过情景设置、两人一组对话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谈论过去曾经到过的地方。
2、能力目标
通过情境导入来引导学生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提出Have you ever……?的问题,继而引出一些新的词汇和句型,然后通过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
以学生的某种经历为依托,培养学生热爱家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重点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No, I have n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學会使用该句型与其他人谈论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对该地的风景、娱乐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描述。
2. 熟练运用现在完成时态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描述过去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能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流程
Step 1 Warming-up
1.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som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T: Tom,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1:I played basketball.
T:(writing the words on the board) Tom played basketball yesterday. (to another student) Mary,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S2:I went to the zoo.
T:(writing on the board) Mary went the zoo last Sunday.
2. Make a short conversations in pairs. (两人一组进行以上的对话练习)
( 设计意图:用闲聊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以简单的对话方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过渡自然。小组对话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表述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 Leading in
1. Learn the new sentence “ Have you ever been to …?” with some pictures. ( 长城、北京、红峪上庄) T: 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last week.
I have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2. Practice in pairs by using some pictures.
提示句型: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
B: Yes, I have. (No, I haven’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Yes, I have./ No, I haven’t.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学生用已学过的单词操练新句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小组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重点句型提示能帮助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Step3 Learning new words
1.Watch a short play (Disney 动画片)
2. Learn the new words by some pictures. Using some Disney Character to talk about the amusement park.
3. Practice in pairs (Ask som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
4. Talk about 1a
(设计意图:使用Disney动画片《猫和老鼠》引出“游乐园”这一话题,通过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参与口语活动的热情,简单的两人一组的对话降低了口语练习的难度,使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都能具有成就感)
Step 4 Listening
1. 1b Listen. Have these students ever been to these places?
2. Read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loudly.
3. Talk about the places that Claudia and Sarah have ever been to.
(设计意图:谈论听力材料中的人物曾经的经历又将听力内容进一步升华,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但要听懂听力材料,而且还要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在此项活动中,学生的听力、口语、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Step 5 Groupwork
Talk about your unforgettable place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in groups.
(温馨提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Have you taken any photos there? Bring some of your photos here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曾经到过的难忘的地方,对于部分学生来将有一定的难度,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完成,做到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Step 6 Homework
1. Make a survey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家乡知多少》,谈谈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比如:曾经到过哪些旅游景点,什么时间、怎么去的那里?你对家乡旅游景点的看法?都做了什么?等等)
Where have you ever been?
When did you go there ?
How did you go there ?
What did you do there ?
How do you like it ?
做完调查之后,让学生来做汇报。
(提示句型:Report : ***has ever been to … .
He / She went there ***.
He /She went there by ***.
He /She ***. He /She thinks it’s ***.)
2. Write your unforgettable place that you have ever been .
(温馨提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Have you taken any photos there? Bring some of your photos here and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have ever been to.)
2.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 篇二
一选择题(45)
1.在瓶内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会()
A.从瓶口出来 B.保持不动 C.进入瓶内 D.都有可能
2.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任意把它截下二分之一,剩下的一半平放在地面上.关于剩下的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有三位同学作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甲认为有可能为p / 2 B.乙认为有可能为p
C.丙认为有可能为2p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3.打乒乓球时,对于上旋球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由于球的旋动使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B.由于球的旋动使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球的上方和下方压强一样大
D.球转动很快,上、下方的压强大小说不清什么地方大
4.如图14—5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型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将
A管向右倾斜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管中的水面高于B管中的水面 B.A管中的水面比B管中的水面相低
C.U形管底C点的压强不变 D.U形管底C点的压强将变小
5、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枕木上 B、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C、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 D、在烂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
6、两只乒乓球分别用细线吊在同一高度并相距8cm左右,如图6所示,现将最靠近两乒乓球并向两乒乓球中央吹气,气流方向过点a时与纸面垂直向里时,两乒乓球将()
A.不动 B.向两边分开
C.向中央靠近D.向纸内运动
7、将图所示的长方体,从中间切开变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并将一块按照图中所示放在另一块的上面。若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长方体对桌面的前、后两次压强之比P1∶P2为()
A、2∶1B、1∶2
C、1∶1D、1∶4
8.如图所示,取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分别以甲、乙、丙三种方式叠放(均放在中央位置),在三种叠放方式中,其中底层物块上表面受到的压强
分别为p甲、p乙、p丙,则p甲:p乙:p丙为()
A.3︰2︰4 B.3︰3︰4 C.1︰1︰2 D.3︰2︰3
9.如图所示,两 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质量。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无液体溢出)()
A 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B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 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D 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10.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
系正确的是()
A.P甲>P乙 B.P甲
11.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部分液体,液面仍保持相平,若甲对A底部压力的变化量大于乙对B底部压力的变化量,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A.pAFB C.pA>pB,FA=FB D.pA>pB,FA>FB
1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圆台形容器内有一块冰。当这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小 B.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大
C.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D.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变小
13、著名乒乓国手马琳拉出的弧圈球速度快,旋转强,下沉快,威力极大(如图)。下列有关弧圈球说法正
确的是()
A.乒乓球在空中高速前进是因为受到了球拍的撞击力。
B.乒乓球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C.乒乓球的下落速度会变快。
D.乒乓球此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14.如图3所 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 厘米汞柱高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汞液面高度差减小
15.如图1—4所示,甲、乙两容器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在它们中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水和酒
精,则()
A.甲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B.乙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C.甲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小
D.乙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
2013年龟山中心学校八年级物理测试题
压 强 部 分
答案
二 填空与作图(23分)
16.滑雪运动员脚蹬滑雪板、铁轨要铺设在枕木上等实例都是通过 受力面积来 压强的(均选填“增大”或“减小”)。潜水员要穿上潜水服才能进入较深的水域中进行作业,则是因为水的深度越深。
17.在矿泉水瓶的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扎l2个小孔,往瓶内加入适量的水,从瓶口正上方往下看,可以看到水向四周喷出的距离都相同,此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若此时盖上瓶盖并拧紧,水就不再喷出,这是由于瓶内孔处压强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大气压.18.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江水浑浊,致使江水的______增大,故相同的深
度的江水对堤坝________会增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
19.据报道,2011年7月28日,我国自行研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第三次下潜科学考察与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m。“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5000m级水深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潜水器下潜越深,受到的海水对它的压强越;在海面下5000m深处它受到海水的压强是。(海水密度取1×103kg/m3)
20.2011年9月18 日渠江流域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某地水库堤坝坝底水深已达30m,严重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此时堤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若该水库堤坝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3.2×105Pa,则最多还允许水位上涨 m。
21.小明在飞机上喝了半瓶塑料瓶装的碳酸饮料,之后他将瓶盖拧紧。飞机快落地时,小明发现饮料瓶的瓶壁发生了向里的凹陷,这说明机舱内的气压 瓶内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观察到凹陷并不严重,小明(填小明的操作动作),瓶壁上的凹陷消失了。
22.小明去西藏旅游,临回来上火车前,把一瓶喝了一半的矿泉水放入背包中,等他回到沈阳后,口渴准
备喝水,却发现这个水瓶变瘪了,他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定是西藏地区的大气压__________沈阳的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大气压会随着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3.用手将吸盘紧压在窗户玻璃上,松手后它还能紧贴在上面,这是因为吸盘受到 的作用;挂在重物,若吸盘随重物匀速下滑,则重物相对吸盘的拉力和吸盘受到的 是一对平衡力(吸盘自重不算)。
24.如图12所示的均匀棒状物体A,倾斜静止靠在墙角上,作出物体A所受到的各力的示意图.25.2011年9月29日晚“天宫一号”的发射和对接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如图展示的是“天宫一号”随火箭发射时的壮观情景,请作出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三 实验与探究(18分)
2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玩中都会无意识的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或观察过:(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2)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和有关.【设计并进行试验】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所示:
(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瓶内气体压强(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
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所示).(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图中画出细玻璃管内水柱所上升到b处的大致位置;
【实验拓展】控制其他条件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会(选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27.洋洋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16所示,为此他突
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
(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2)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验估测拉托吸盘所需拉力的大小
(4)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评估交流】
洋洋同学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
瑞瑞同学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存在、等问题,尽管我嫩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洋洋和瑞瑞测出的大气压强
P=(用字母表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沾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课本中介绍的 进行测量。
28.小明同学做“研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与支持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他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砝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中间,将直尺的左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提右端,如图14(a)所示。然后缓缓抬高右端,观察到的实验情况如图14(b)、(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图(a)和(b)[或图(a)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图(b)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
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四 创新与应用(14分)
30、如图所示,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0.15㎏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3m2,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是2.7×103Pa,则:
(1)水对杯底的压强是多大?
(2)玻璃杯的质量为多
31.如图所示的容器,容器的上部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下部是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现容器中装有12厘米的水,若将容器的上下颠倒过来,问容器的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少?
3.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 篇三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
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
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接受科学态度的培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1、如下图所示,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杯子中的水,如果杯壁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水具有性。有杯壁的存在为什么水就不流散呢?说明杯壁对水力的作用,同时水对杯壁力的作用,即,水对杯壁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3、如果水的压强只是向下或侧向的,如下图所示,那么浸在水中的物体(“一定”或“不一定”)向下运动而不向上运动,浸在水中的物体都是下沉的吗?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合理推理出结论,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又为学习浮力打下基础。
二、新课讲解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探究液体是否存在压强(约4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或装置,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液体有没有压强。提示:利用力的作用效果。方案1:利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方案2:利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分钟左右的讨论,学生有没有设计出方法或装置不要紧,关键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对有效思路给予以表扬)
讨论过后,展示老师采用的装置,如下图。玻璃杯的底是用橡皮膜来制作的。倒入水后,如果有压强,橡皮膜将发生形变(侧橡皮膜先不提及,实验时将它背向学生)。
老师演示,倒入水后,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方向向哪?为什么?
然后老师假装不经意将侧膜转向学生:这个玻璃筒侧壁也开了口,让我用橡皮膜堵住了。
如果有学生发现此处橡皮膜外凸,就势引导提问,如果没有学生发现,老师故作才发现,引导提问,引发思考与讨论。
问题:里面的水所受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对容器底部有向下的压力,底部的橡皮膜向下凸出理所当然,这侧橡皮膜怎么也外凸了呢?说明什么?什么原因呢?(如果学生想不到,提示比较固体液体有什么不同的特性)
【实验结论】
A.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B.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设计意图】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连贯性强,同时增加了趣味性。
2、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约2分钟)
提问:液体对容器底的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的内部有没有压强存在呢?比如我们将一个物体浸在液体中,
这个物体受不受液体的压强呢?
【实验探究】(1)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2)液体内部的各个方向是否存在压强。
【实验器材】
【探究步骤】
(1)介绍压强计:先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然后让学生用手轻轻压一压探头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液面出现的高度差有什么变化。小幅度地变化压力大小,观察液面高度差的变化。由观察可知: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或者说,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转换法)
(2)将探头浸入水中,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3)随意变换橡皮膜的朝向,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还存在。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约8分钟)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讨论猜想: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合理的猜测写到黑板上。提示:依据生活经验及相关知识猜想,不可乱猜。
①浅水潜水戴水镜氧气瓶就可以,深水潜水就需要穿防护装备→→深度
②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受到重力,相同体积条件下,液体密度越大,所受重力越大→→液体的密度
③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方向
(2)讨论实验方法:经讨论、引导,得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保持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变,将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变化。
(4)将探头浸入的深度逐渐加深,在不同的深度停留一下,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变化。
(5)保持探头浸入深度不变,分别将探头浸入清水和盐水中,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三个实验)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设计意图】将课本的实验拆分开来,使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认识由少及多,逐步掌握,而不是一股脑全涌出来。
(二)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约7分钟)
【问题】我们知道了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到底和深度、密度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能否找到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呢?
【提示】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各上方向的压强都相等,那么只需要计算某一个位置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
【探索过程】按老师设计的问题探索。
液体某深度处竖直向下的压强是由于该位置受到上方液体的压力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上方液体的重力。要计算压强,需要设上受力面积。设液体中深度为h处有一受力面积s,液体密度为ρ,如下图所示:
1、s上方液体柱的体积是多少?
2、s上方液体柱的质量是多少?
3、s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
4、s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是?
注释:这种方法是模型法。
加强理解:1、公式中各个字母代表什么物理意义?(强调h的含义)单位分别是什么?
2、根据公式说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3、根据公式说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用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模型,让学生自主推导公式,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掌握,并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升教学效果。
(三)连通器(约6分钟)
【实验演示】将U形管从压强计中拆下来,让学生观察里面的液面特点;然后将U形管倾斜再观察;向里加一点水,减一些水,观察两侧液面特点,将水倒入连通器后观察。
【实验现象】两侧的液面总是相平。
【分析论证】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引导着做出解释:如果不相平,液面高的一侧产生的压强大,会把水压到液面低的一侧,如果相平了,两侧压强相等,达到平衡。
【实验结论】(这种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应用】先试着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连通器,然后介绍几例典型,最后介绍船闸。
【设计意图】由一系列演示所观察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学会认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最后由教师系统地总结。
四、课堂例题(约5分钟)投影
1、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拦河大坝为什么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潜水员潜水的深度不同,防护装备有什么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侧壁没有压强
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D.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无关
3、如图所示,拦河坝高30m,水库水位23m,距水底7m处的A点所受水的压强是多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掌握主要知识点,第3题强化“深度”的理解。
五、达标测试(约8分钟)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易错题进行重点讲解。
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
动手动脑学物理。
4.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 篇四
三、气体的压强》教案2课时
学校:
设计教师:
设计时间:
【课题】
第十章
三、气体的压强
第一课时
大气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自主实验、合作探究大气压强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大气压强的威力。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用大气压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综合运用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广口瓶、硬纸片(或塑料片)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导入新课
老师演示:取一个饮料瓶,向里面倒一些热水,稍后把热水全部倒出去,迅速把瓶盖拧紧。让学生观察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并回答,瓶子变瘪了,同时会听到“喀拉喀拉”的声音。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谁把饮料瓶压瘪的呢?
把瓶子压瘪的只能是空气。
二、新课教学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提出问题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也存在着大气的压强?
2.设计和进行实验
(1)实验一:杯子中盛满水,用一硬纸片(或塑料片)挡住杯口后,用手支撑着倒立过来,松手后,观察硬纸片是否掉下来。再缓慢地使杯子在竖直面转动360度,观察硬纸片是否掉下来。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甲
乙
丙
(2)实验二:取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将其对接并挤出内部的空气,然后请试着用力拉开吸盘。拉开吸盘需要用不小的力,这主要是因为什么呢?
(3)实验三:广口瓶底铺一层沙子,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放在广口瓶上,观察鸡蛋有没有掉下去。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把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请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
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3.介绍大气层的结构,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呢?
①塑料挂钩被大气压强压在墙上;
②用吸管吸汽水;
③墨水被吸到钢笔里。
(二)测量大气压
1.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①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大气压强很大,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
引导启发:
①我们怎样才可以确切地测定大气压强的值呢?
②实验一中的硬纸片受力情况如何?
2.测量大气压实验。
实验原理:P=F/S
实验表达式:P=F.L/V
实验器材: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1.实验步骤: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并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长度L,用注射器的容积V除以长度L,可得活塞的横截面积S.4.
由P=F/S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5.实验数据
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注射器的容积V
注射器刻度部分长度L
6.活塞的横截面积S.大气压的值P
说明:这种方法测出的大气压值不精确,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第一个精确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托里拆利。
大气压的值是否永远相当于76厘米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呢?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讲述: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为了便于对比,人们通常把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强约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讲述:在高山煮食物,由于大气压比平地低,故水的沸点低于100
℃。
例如在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为3.5
℃,使用高压锅可以解决该困难。同学们能分析其原因吗?
课堂小结
1.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强的测量
3.标准大气压——支持汞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4.大气压强的变化: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5.大气压强的测量:测定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汞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第二课时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能用其解释生活中某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分析推理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强化STS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认识“升力”。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比较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应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器材】
教师:多媒体课件、漏斗一个、乒乓球一个、吸管、飞机升力演示器。
学生:乒乓球两个、水、纸、软水管、水槽、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
一、新课引入
课前小魔术:把乒乓球放在漏斗的下方,松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不停地向下吹气,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现象:乒乓球被吸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了。
二、新课教学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在前两节已经学过了液体和气体的压强,那都是静止状态下的压强特点,如果液体和气体流动起来,它们的压强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下面的两个小游戏探究一下吧!
学生的实验器材:乒乓球两个、饮料吸管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软水管一只等器材。
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研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家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实验方案,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交流。
师:类比之前学习大气压强中,吸管吸水的原理,同学们思考一下,乒乓球靠拢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纸张的中间与两边产生压强差。
师:那纸张两边和中间的流速有区别吗?
学生:乒乓球中间流速大,两边流速小。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特点: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师:展示图片
a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看两处的水柱高度有什么不同?
两水管的横截面积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水柱柱面高,水柱柱面低。
师:两水管的横截面积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水管横截面积大,水管横截面积小。
课前魔术大揭秘:原因: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课后作业:自制魔术道具
自制小魔术道具为家长表演小魔术并讲解其中的原因。
【跟进训练】
1.往两张自然下垂且靠近的纸中间用力吹气,你可以看到两张纸将(A)
A.向中间靠拢
B.向两边分开
C.向同一边摆动
D.几乎不动
2.让自来水流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当水流稳定后(D)
A.P点流速等于Q点流速
B.P点压强大于Q点压强
C.P点流速小于Q点流速
D.P点压强小于Q点压强
二、升力的产生
师:展示图片。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电视中经常会见到飞机,那巨大的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呢?还有空中的鸟儿是怎么在空中滑翔的?提示一下,飞机的机翼是上凸下平的形状。
学生:是因为机翼上下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产生了上升的力。
(三)生活实例应用
学习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应用了这一知识呢?
学生积极发言,踊跃回答举例子。
课堂小结
一、流体的概念:具有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二、(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就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就大。
(2)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就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就大。
三、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三、新知应用
1.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大气压强使铁桶变扁
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铁桶变扁与力无关
2.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提起活塞时,阀门_____关闭,管外的水在_______的作用下进入抽水机。
3.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强的值。她在长约,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汞,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汞液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汞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已知汞的密度为,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________。
(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
(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汞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____________(选填“必须大于”或“可以小于”)。
4.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____体,当流体流动时,流速越大的位置其压强越_____;流速越小的位置其压强越______。
5.飞机的机翼是上凸下平,当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____,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____,而压强____,这一压强差,就使飞机获得了向上的升力。
6.秋天树叶落在路面,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时,路旁的树叶()
A.从路旁吸向汽车 B.从路中间飞向路边
C.不受任何影响 D.只向上飞扬
参考答案
1.B
2.A
大气压
3.(1)
(2)
大于
(3)可以小于10
m
4.流
小
大
5.大
小
大
6.A
【课后作业】
1.利用下列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准确地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
C.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D.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2.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可能会出现().A.两船并行,造成相吸相撞
B.室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
C.台风刮过,压塌屋顶
D.汽车驶过,路边的树叶被卷入车底
3.塑料吸盘是家庭常用的小工具,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图中如果将塑料吸盘戳个小孔,吸盘仍能吸在墙面上
B.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C.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在海拔更高的地区仍能提起该重物
4.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g取10
N/kg)
(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
X
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
Pa.(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
(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
(填“必须大于10
m”或“可以小于10
m”).5.如图所示,A、B是两个上端开口的容器,它们构成的是一个
.当用一个管子沿B容器口吹气时,A容器中的液面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当流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其内部各处的压强有什么规律呢?
小明同学将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龙头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高度并不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两处管的粗细不同,因而A处流速小,B处流速大.可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接着,小明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冀模型(如图乙所示),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比较机冀上下方气流压强的大小,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关系.(1)由图甲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下列四种情形中,哪几种情形能够运用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能急速旋转而下沉
B.将氢气球释放后,它会漂向空中
C.直升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7.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
大气压:抽气时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气球内气体压强
玻璃瓶内气体压强,从而推测此时瓶内的气体压强
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
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和
.(2)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cm2,根据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是
Pa.(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下列中的.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9.如图所示,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
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B.将装有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C.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此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请完成下列问题.(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
.(2)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
.(3)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10.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中.(1)实验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
(填“针筒”或
“活塞”)的压力.(2)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处于
状态,不考虑其他因素,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大气压力F与所受的力是一对平衡力.(3)研究对象受大气压力的受力面积等于注射器的截面积.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再用刻度尺测出的长度L.(4)计算大气压值,其表达式为p=
.(5)实际实验过程中,针筒中空气不能全部被排出,这会使大气压的测量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1.小华感冒咳嗽,妈妈给她买了“双黄连口服液”.粗心的小华将口服液盒内特制吸管弄丢了,只好拿来一根饮料吸管插入瓶中,结果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药液“吸”上来.后来,她发现这两种吸管的形状不一样:饮料吸管外壁光滑,口服液吸管外壁有棱,两种吸管的截面形状如图所示.请你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两种吸管“吸”药的效果不同.12.汽油发动机的汽化器是向汽缸里提供燃料与空气混合物的装置,其构造原理如图所示,当汽缸里的活塞做吸气冲程时,空气被吸入管内,请回答.(1)汽油的喷嘴为什么安装在管的狭窄部分?
(2)汽油为什么会从喷油嘴流出?
13.将挂有重物的吸盘用力按压在竖直的玻璃表面,吸盘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力使吸盘不掉下来的呢?两位同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同学一认为是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同学二认为是吸盘受到玻璃对它的摩擦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他们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
同学一:如图甲所示,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最后看到玻璃表面的吸盘滑下.同学二:如图乙所示,挂上同样重的钩码后,吸在涂油玻璃上的吸盘滑下,而吸在干燥玻璃上的吸盘不动.(1)同学二认为他的实验结果否定了同学一的观点,理由是因为他的实验中两个吸盘受到的相同,但实验结果却不同.(2)同学二的实验中,涂油玻璃表面的吸盘滑下的原因是吸盘受到的减小.(3)同学一的实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原因是
.14.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大气压使铁桶变扁
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铁桶变扁与压力无关
15.(2016.浙江衢州)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猃是()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紙片都不掉落
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16.查询规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会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P的关系可表示为ρv2+p=C,式中C是常量,ρ表示空气密度,根据关系式可知:空气流速越小,压强 ;厨房中的抽油烟机正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油烟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向扇口排出厨房.
参考答案
1.B
2.C
3.C
4.(1)9.52×104
(2)大于
(3)可以小于10
m
5.连通器
下降
6.(1)流速大(小)的地方压强小(大)
(2)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
(3)A、D
7.等于
大于
小于
8.(1)刻度尺
(2)0.625
1.2X105
(3)B
9.(1)mg
(2)
(3)不能完全挤去吸盘内的空气
10.(1)活塞
(2)运动
拉
(3)刻度部分
(4)
(5)偏小
11.吸管插入药液瓶后,由于饮料吸管的外壁光滑,它与药液的橡胶瓶盖紧密接触,空气不能进入,因此很难“吸”上药液.而药液吸管的外壁是有棱的(或凸凹不平),利于空气的进入,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中.12.(1)狭窄处的气流速度快,压强小于外面的大气压,这样外面的空气容易被压进管内
(2)汽油从狭窄处流出时的流速快,压强小于外面的大气压,这样外面大气压就容易将汽油从喷油嘴压出.13.(1)大气压
(2)摩擦力
(3)玻璃钟罩内气压减小导致摩擦力减小
14.B
15.D
5.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 篇五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戏剧单元。学生对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的了解相对缺乏,但对影视作品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还是影视或影星迷,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教学时可先从师生都熟悉的一部影视作品切入,然后引出剧本的写作,介绍剧本的特点: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本单元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为: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与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开展,把握剧本在语言运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上的特点,加深对现实人生的了解与体验,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均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日出》是戏剧大师曹禺的一部力作,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成就与创作风格。《钦差大臣》是俄国杰出戏剧大师果戈理的代表作,它所揭示的结构性腐败被称为“绝对的、永恒的、世界性的邪恶”,因而超越了时空,至今回响不绝。《放下你的鞭子》是我国街头剧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产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这三个剧本,横跨中外,风格各异,有助于学生认识多样的人生和多样的文化。学生对本单元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较为陌生,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幻灯片、录像)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生平与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全剧剧情,鼓励学生多渠道地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戏剧的特点,也为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戏剧作品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要通过分角色表演和课本剧排演,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戏剧冲突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在活动中体味探究与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激烈的戏剧冲突,凝练的戏剧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戏剧排演的指导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识。
四、课时分配
本单元总课时为10课时:《日出》3课时,《钦差大臣》3课时,《放下你的鞭子》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日出(节选)》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日出》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考虑戏剧特点的前提下,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排演课本剧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阅读、探究的兴趣;二是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和有关剧情,在丰富学生戏剧知识、帮助学生解读课文内容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审美愉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语言特点,特别要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
2.从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出发,把握作者憎恶腐朽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课本剧的排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戏剧特点,培养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家作品
(二)讨论感知戏剧情节
请几个同学口述课文梗概,互相补充和订正,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讨论探究
1.课文主要的戏剧冲突是什么?是怎样发展的?
2.从这几次矛盾冲突中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在把握戏剧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1.理解这篇戏剧的语言特色。
(1)剧中人物语言不仅要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重点朗读黄省三控诉潘、李二人的台词,体会并读出黄省三的内心感受。
(2)试补出破折号后省略的话,并说说剧本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文中有三处破折号用得特别传神:
①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
李石清故意不把话说完,想试探一下黄省三,看他有什么反应,他看到了黄省三脸红不安的样子,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②您说,要我去——
对黄省三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读书人来说,他不敢说出,也羞于说出这个“偷”字来,他没有这个胆量。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黄省三被逼急了,心里发出绝望的吼叫“我非要杀了你”,但是面对潘月亭的怒喝,被吓住了,不敢说出“你”。对黄省三的怯弱李石清早已看透了:“他是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
2.两人一组选择某一人物的某一段台词,诵读并解析,互相评议,进一步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心理。
四、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日出》。
《钦差大臣(节选)》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钦差大臣》描写了一个偏僻的小城里发生的一段故事: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要来视察,个个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贵族子弟赫列斯达可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百般逢迎,拼命贿赂、拉拢。课文节选的是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也可以说是这部喜剧的高潮部分和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这部分很适合排演课本剧,宜在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和相关剧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体味作品漫画式的人物形象、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和独具匠心的剧情设计,从而充分发挥戏剧表演的学习功能。“哑场”一节,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此时各种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简约传神的舞台说明分析作者笔下漫画式的人物形象。
2.欣赏作者精巧独特的剧情设计和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
3.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这部讽刺喜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有条件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钦差大臣》影像资料。学生为分组排演作必要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相关剧情,导入新课。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目的有三:其一,进一步了解剧情;其二,揣摩人物语言和心态,把握人物的神态、动作和个性特征;其三,为短评写作奠定基础。
(三)分小组表演,思考问题:
1.以竞赛形式分两组演出,学生评点、交流。
2.剧中市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揭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市长和官员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后有什么表现?想象一下,真钦差到了之后,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4.画出赫列斯达可夫在信里对市长及其他官员的评价,以此入手,分析赫列斯达可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五、写作指导
自选角度,写一篇小剧评。参考题目:1.一幅绝妙的讽刺图——《钦差大臣》人物形象分析;2.讽刺戏剧的一个范例——谈谈《钦差大臣》的语言艺术;3.此时无声胜有声——试析《钦差大臣》的“哑场”设计。
六、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整部《钦差大臣》。
《放下你的鞭子》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初期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街头剧。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欣赏戏剧的一般方法。故此,应让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把握人物性格、作品主题及社会意义。同时,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他们对戏剧特别是对街头剧的认识。运用本单元知识,尝试自编自演小话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卖艺汉、香姐、青工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普遍的社会意义。
2.在整体把握剧情的基础上,了解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特点。
3.巩固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自编自演小话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交往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1.街头剧
街头剧又称活报剧、广场剧,多以大众关注的政治时事为题材,对观众进行形象化的宣传,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最热门的话题。
2.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烈火燃遍中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都激起了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部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二)从整个剧情和相关台词入手,探究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编写小话剧
6.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篇六
1.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压强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整个章节奠定了基础,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本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实验能力;通过对压强概念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比值定义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物理学原理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着统领全章的作用)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学法:根据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比值定义法,数学推理法。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体验插入的难易程度引入新课;
2.复习弹力引入压力,详细讲解概念、方向、作用点
先让学生画压力示意图,再画重力示意图,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大小(通过钢尺、砝码实验,让学生明确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区别),
通过力的三要素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里,单脚站立和双脚站立,陷入泥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气球、铅笔实验让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怎样来探究呢?(控制变量)
演示实验,完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让学生明白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学生对所提供的三组情况比较压强大小,从而引出压强定义式;分析单位,得出国际单位帕斯卡,对生活中的报纸对折展开压强的大小进行介绍;
4.典型例题解题过程学生练习并分析、讲解;
现实生活中要增大(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举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压强的实例(打地基、沙发舒服,沙发变形增大受力面积、注射器),并说出是增大还是减小压强,让学生根据公式分析具体的方法,并把图片拖至各种方法边,一一对应;
6.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了自已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心理,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用类比法步步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从而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4.在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学习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不仅巩固了压强的知识,还进一步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教育理念。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时间的控制需要加强。
2.做得再灵活简洁一些,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所以我会加强制作的学习,将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
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细节把握的还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当然我会继续努力,恳请您的指导!谢谢!
附1.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F)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特点:作用点 方向 大小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二、压强(P)
1.定义: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
2.公式: p=F/S
3.单位:帕 1帕=1牛/米2
7.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以及习题 篇七
〔帕斯卡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1623年6月19日生于法国克莱蒙费朗,1662年8月19日逝世于巴黎,享年39岁。
帕斯卡16岁时就参加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的学术活动。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流体力学、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为了纪念帕斯卡,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
实际应用:比较坦克与图钉所产生的压强。
例题:一辆质量为50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m2;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试比较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的压强的大小。
已知:坦克的质量m=5.0×104kg,每条履带与地面接触面积S1=1.5m2,
图钉所受压力F2=20N,图钉的面积S2=0.05mm2。
求:坦克对地面的压强P1和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并比较其大小。
解:坦克对地面的压力:F1=G=mg=5.0×104kg×9.8N/kg=4.9×10N。
坦克两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的面积:S1´=2S1=2×1.5m2=3m2.
坦克对地面的压强:P1==
图钉尖对墙的压力:F2=F2=20N。
墙的受力面积:S2=0.05mm2=5×10m2。
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 = =4×10 Pa。
比较可知,图钉虽小,但是它对墙面的压强却远大于坦克对地面的压强。〔设计意图: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交流与讨论:
估算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行走时和站立时的压强一样吗?
如何估算每只脚的面积?
采用的方法:割补法测面积。
根据质量计算重力,得到人对地面的压力,代入公式P= 进行计算。 8-85´4.9105N=3m2≈1.63×105Pa。
3.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增大压强?怎样才能减小压强?
分析归纳: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应用:(1)把两个核桃同时放在一只手上捏,由于两个核桃互相挤压,其接触面积非常小,产生的压强很大,很容易把核桃压开。
(2)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它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答: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应用:钉子、箭头、刺刀、长矛等。
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应用:建筑物的地基、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学生的书包做成双肩背且背带做得比较宽。
【课堂小结】
一、基础知识: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那部分面积叫受力面积。
3、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公式:P= ,单位:Pa。
二、研究方法:
通过猜想、分析、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压强的规律。
【课堂反馈】
1、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力也很大,为什么它可以在土路上工作而不陷入泥土中?
(答案: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往地里打桩,为什么要把桩的下端削成尖形?
(答案: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书包的背带为什么要做得很宽?
(答案: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布置作业】
8.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 篇八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目标课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1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但现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隔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呢?
“写和读密切相关。它们各自的过程并非孤立地发生发展,而是互相作用、互相转移的。”我们的教材虽然把阅读和写作分开,但它们实际是紧密连结的,有着共同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以学习阅读为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阅读教材来指导学生写作。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为例,笔者在学期初就思考着如何构架课文阅读教学和单元写作目标之间的联系,在备课过程中心中始终牵挂着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在具体的教学中适时调整自己阅读教学的步骤及相关内容。以下便是笔者践行读写结合,将单元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个方法。
一、水到渠成,课后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当写作目标与该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一致之处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来个“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地将其作为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
比如,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记叙的线索。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记叙文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线索可以是人物、事件、一个具体的事物、情感的发展变化等。
3.写作时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
4.记叙的线索应该隐含在文章中,与文章内容吻合。
其中第三点提到记叙线索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这也是该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藤野先生》的叙事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另一条是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已经讲解清楚了,那么在总结课文内容时,就可把它作为写作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等进入单元写作训练时,学生对这一方法也就驾轻就熟了。
二、移花接木,将单元写作目标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有些单元写作目标可能不是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它与课文内容又有一定内在的联系。这时需要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植入”,也就是将写作训练目标部分迁移到课文阅读教学中。
如第六单元的写作目标——学写游记。具体要求是:
1.写游记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
2.在写景时,可以移步换景,也可以定点观察。
3.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4.还可以适当介绍与游览地相关的知识。
该单元的四篇文言文以游记为主,但很难说以上四点是它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毕竟又是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很容易忽略其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就可能错失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良机。
因为有了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所以笔者从一开始备课的时候,就在寻找它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最后发现完全可行。就单元写作目标的第一点而言,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的:“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其中既有移步换景也有定点观察。教师可以边讲授课文内容,边补充说明这便是游记的写法之一——交代清楚游览的经过。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单元写作目标也迎刃而解了。
再举写作目标的第三点来讲,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可以举《满井游记》为例,课文对满井初春的景色进行了细致描写,尤其是山光水色,最后作者用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画龙点睛地表明了自己對初春景色的喜爱。如果仅仅依据教参的要求,只要解释清楚这议论语句的内在含义即可。但如果教师能把其作为游记的写法之一传授给学生,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又部分完成了单元写作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可见,只要教师心中有写作教学这根弦,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将单元写作目标这朵“花”移植到课文阅读教学这棵“树”上,那么植根于课文阅读教学的写作指导必将“盛放”。
三、深入挖掘、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里都附上了“写作导引”,它一方面简要介绍单元写作的要求,另一方面还结合具体的课文篇章加以举例分析。这样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的确容易理解和体会。但仔细研究:“写作导引”里所举的课文实例是有限的,有些甚至是“过时”的。那么,是否可以引用单元课文内容来作为写作指导的实例呢?回答是肯定的。
以第四单元为例,其写作目标是: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具体要求为两方面:其一,写记叙文时,往往要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加入适当的描写。描写能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还可以突出重点和中心。其二,在记叙文中适当加入抒情,能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为了说明描写的作用,教材以冯骥才的《泥人张》(第四单元)为例,即作者通过对“海张五”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目中无人的恶霸形象。对于抒情的作用,编者以朱自清的《背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文中几句简短的抒情,道出了作者的追悔、思念,及内心的五味杂陈……
如果教师仅是把这两个案例和学生交流或解读一遍,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很难说是深刻的。其实,我们阅读教学的课文资源既丰富又鲜活。
就这个单元而言,教师可以举的课文实例是不少的。《云南的歌会》中作者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分别侧重于人物、环境和场面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欣赏和赞美,其中对人物(年轻女子)的描写是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
还有《端午的鸭蛋》中的“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一个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把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语言诙谐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自豪。而《春酒》中描写和抒情的语句更是俯拾皆是。结尾“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可见,这些记叙类文章中描写和抒情的手法都运用得十分巧妙。教师可采用串讲的方式,将其写法加以提炼、归纳,经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比如,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春酒》中有关描写的语段为例,告诉学生记叙文中描写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举《端午的鸭蛋》《春酒》等中有关抒情的语段,和学生阐述记叙文中抒情的意义所在。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写作技法的认识,而且也是对文本的又一次解读,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教材在与时俱进,无论是作为阅读教学的课文篇目,还是单元写作设计都在改变,日趋完善。而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也必然是一种趋势。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笔者先摸透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再将单元写作目标分散、渗透到单元课文阅读教学中,或是根据单元写作目标的要求,对单元课文的相关写法做提炼和整合。这样的过程算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益尝试吧。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M].苏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9.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 篇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压力不同一于重力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
③理解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④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⑤了解增大和减少压强的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索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加强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力,使物理走向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压强概念
(2)教学难点:概括实验结论引出压强概念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探究式教学、对比法
教学中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联系学生的实际,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学生总结和以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积极性。
2、学法:
(1)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
(2)从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中,归纳得出结论。
(3)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4)联系其它学科,学会学科联系、聚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5)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及引入新课(2分钟)
1、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及三要素。
2、引入新课:
学生随堂实验:用拇指和中指按住一端已削的铅笔,让学生感受两手指的感觉,并观察手指凹陷程度。
爱心 用心 专心
教师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不同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不同,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探究解疑,收获新知
1、压力的教学(5分钟)演示:书压在气球 问:气球为什么变化?
引导: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各是什么?力的作用点在哪里?方向如何?从而给出压力的概念。指明:压力作用点在受力面上,方向垂直指向受力面。
教师在下列的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分别画出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边画边强调压力作用点及方向。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
2、压强教学(20分钟)
衔接:压力的作用就是改变物体形状。物体形状变化越大,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的经验上,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设计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压几本书。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效果一样吗?它可能与什么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老师提供器材,让学生讨论自行设计实验)。
明确①先让学生明确多个因素影响某个物理量变化莫测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②沙子铺在桌面要1㎝以上; ③杯子正反放可改变受力面积;
④杯子中成反放时杯底加砝码可改变压力大小。教师提供器材:细沙、空玻璃杯、砝码 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以下内容:
实验一: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若控制 不变,改变,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应控制 不变,改变,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学生自行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结论(若没有,教师可提出)(用小黑板展示):(1)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受力面积一定时,重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重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让学生讨论,共同分析错误之处。
3、压强概念及计算公式(15分钟)
衔接:物理上用压强P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什么叫压强?
爱心 用心 专心
回答: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v对比:要求学生把压强与速度对比,得出概念公式
st
受力面积相同时比较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P衔接:PFsFs
中,F单位是N,s单位是㎡,则P的单位是什么?
讲述:物理学中为了纪念帕斯卡,同它的名字命名为压强单位。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信息。
联系迁移:帕斯卡简称“帕”,请一学生对“帕”进行注音,从而得到符号Pa,则1Pa=1N/㎡。讨论:100P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巩固:有些同学对压强概念理解不透彻,可能作如下回答(若没有,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分析):每㎡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0Pa。
联系迁移: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知识对其划分主谓宾,助学生理解并结合概念总结,助学生理解压强概念。
每㎡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0Pa,很显然压力单位不是Pa。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第145页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P
4、课堂小结(2分钟)
(1)按板书顺序,并再次强调总结学生错误之处及易错部分。(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
5、布置作业(1分钟):下课后设计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
三、板书设计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不同于重力的两种力
3、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压力、受力面积
二、压强
1、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3、公式:PFsFs中“s”的含义:施力物、受力物公共接触面积。
4、单位:帕Pa 1Pa=1N/㎡
四、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推荐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压强课件08-3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反思12-01
八年级物理下册计划06-15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0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题10-02
八年级下册物理下教案12-08
八年级下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07-01
八年级下册物理习题集07-16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进度计划09-16
中考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