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讲稿

2024-10-11

微型课讲稿(共11篇)(共11篇)

1.微型课讲稿 篇一

如何上好一堂微型课

一、微型课的定义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也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而由评委老师来判断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微型课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技能的考核。微型课的具体过程其实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只不过由于没有学生,象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只需要将下一个教学环节继续展示下去。

由此可以看出,微型课其实就是上一堂完整的课,但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教师的活动安排是作为假设来进行的,由下面的评委教师来判断这个问题及活动的可行性。也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期间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是节约下来的,所以15—20分钟是足够了。

这里,我们切忌不要把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如“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二、微型课的特点

1、微型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具体时间由活动组织者确定。

2、微型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

3、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老师在讲台上把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

4、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在微型课中可以大大节省下

三、上好微型课的基本要求 1.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2.讲授线索要清晰

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师语言要得体

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

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

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5.课后小结要快捷

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四、要处理好三对矛盾 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

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2.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要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

要准确把握教学的节奏,快慢适当。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部分,要慢、稳而准。非重点的部分,可以一代而过。

五、整个的教学过程要精炼

1、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要求时间的短少,更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摆排场”,必须要求切入课题要迅速,所以对切入课题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等进入课题。切入题目的方法是灵活的,切入题目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那个途径,都要求切入题目的方法、途径引人注目,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题目的关联紧凑,迅速切题,这是进入课题的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以上主要是讲“切入课题要快速”。

2、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

尽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虑,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3、收尾要快捷

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使得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突出。好的总结可以对讲授的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好的总结往往给一节优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一节课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给人一种舒坦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在微型课的小结中,因为前面的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此处的要求必须是在完全总结内容的同时更要求总结方法的快捷,表现为干脆利落。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

六、讲授人表现要干练

1、语言要准确,简明

语言的准确简明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微型课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语言的准确简明显得更为突出重要。它并不是语速的快捷;相反,它就如盛夏美丽的涧泉,流淌中有舒缓和急,表现为抑扬顿挫,口齿清晰,干净利落。尽管这在于日常的训练,但在备课的过程中,把自己将要讲述的内容结合要说的话语,以及将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表情,其中要注意关键字、关键词的应用,能在自

己的思想中过一遍,这是很有必要的,其实这也是平时的训练方法。在语言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要求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2、板书要精简清晰

板书的作用是展示授课人讲述内容的要点,帮助听课人掌握所听内容的要点。好的板书有犹如一幅精致明丽的山水画。板书不宜太多,太多表现为累赘,会冲淡板书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也不宜太少,太少往往会使板书表达不清。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无论如何,板书都要做到精简,且使得要点突出,线索清晰为原则。同时以电教手段呈现为最佳。

总而言之,上好一节微型课,需要把握微型的的特点,弄清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加上标准的语音、得体的教态、漂亮的板书、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教法的恰当选用等,就能上好一节微型课。

2.微型课讲稿 篇二

在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亮点:导入环节和应用环节。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采取“开门见风景”的办法, 利用简笔画, 调动学生积极性, 实现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

应用是课堂活动的高潮, 在学生了解了土耳其文化的基础上, 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 利用小组活动, 讨论有关中国的餐饮礼仪。体现出课堂是舒展灵性的空间, 让学生放飞自由的思维和想象的做课思想,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 达到教学的目的。

但微型课中, 我没有将亮点凸现出来, 甚至没有将自己的思路展现出来, 使我深感遗憾。

一、微型课失败的原因

1. 自身素质问题。

面对评委老师, 讲授一节自认为准备完好的课, 却无法坦然面对, 过分的紧张让我一开始就没有投入课堂教学, 是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对微型课把握不足。

由于第一次接触微型课, 很多知识觉得没有学生回答就忽略, 是做课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最后的高潮环节, 本应学生群策群力, 体现自主学习, 自由发挥, 学以致用。但由于少了学生, 我只用了“Team work.Find the differences in China and Turkey in 5 minutes.”一语带过, 使评委老师无法了解设计意图和效果。

二、微型课成败的关键

1. 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想取得微型课的成功, 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具备了优秀综合素质的教师, 才会临场不乱, 发挥自己的良好水平。微型课不仅能够考查一个人的能力水平 (如应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提炼总结能力等) , 还能够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它要求授课人在短时间内把握讲课内容的精髓, 言简意赅, 条理清晰, 逻辑明确。

2. 处理好微型课的几对矛盾。

(1) 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

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 没有学生, 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 提问、布置、指导、点拨、评价都要一一呈现。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 执教者备课时要研究学生, 做到“场上无学生, 心中有学生”。

(2) 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

3.《散步》微型课教学设计 篇三

一、微型课概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微型课不断地被应用于教师公开课或优质课的评审;各个师范类院校也将其作为师范生模拟真实课堂进行教学练习的方式之一;社会上的公开招聘教师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环节也均采用微型课的形式进行选拔考核。微型课与一般的常态课相比,时间短、内容凝练。微型课的讲授时间在十五分钟以内,在规定时间内,选取一节课中的某一方面或是某一精彩片段为主要教学内容。授课对象一般没有学生,大多是面向评委或是其他教师。

二、教材分析

《散步》是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虽篇幅短小,全文仅600余字,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内涵极为丰富:对生命的珍惜与思考、一家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以及作者与“妻子”作为中青年一代人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在有限的字数内彰显出如此丰富的内涵,自然是作者语言功底深厚的表现。因此,这篇散文多年来被选入初中教材,成为学生品词造句、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

三、设计思路

授课时间有限是微型课的显著特点。因此,在设计一堂微型课时应从整体出发,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求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散步》全文短小精悍,在微课的展示中,以本篇散文的语言特色为重点,并将整篇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传达给授课对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语文微型课也应本着这一宗旨,力求使这节微型课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在这篇教学设计中,微课设计的每一环节都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学生课堂,灵活性强。

四、教学过程

在把握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微型课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散步》这篇课文设计一堂微型课,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同学们,步入四月了,外面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我们都希望和家人一起出去走走。而同样也是一次平常的散步,作者却用心地将这件事记录了下来,这次“散步”有什么深意呢?今天,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走进初春的田野,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板书:散步 莫怀戚)

(二)读读说说

请同学们参考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屏显: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如何解决?)

谁先来试着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好,你来。恩,文章讲了初春时节一家人去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概括的很准确。那在这次散步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呢?我们看原文。(屏显: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看来,这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那最终“我”决定的是?对,委屈儿子,走大路。

(三)读读品品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呢?哦,这位同学说是因为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那他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为什么还非要劝母亲出来散步呢?

我们来看文中穿插描写的这一自然段,同学们先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圈出你觉得最能表明我迫切希望母亲出来走走的文字?(屏显: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有同学圈出来了吗?好,你圈出来的是?“迟”。我们来看这个句子,用下面这句话来替换原文,可以吗?(屏显:今年的春天来得迟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对,原文中的“迟”字重复了两遍。老师告诉你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除了这个区别,还有别的么?好,原文里的“迟”字前面多了一个 “太”字。“太”是一个程度副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本身就是一层强调,“迟”前面又加了一个程度副词“太”,这是二次强调。作者在这里反复强调,到底是要强调什么呢?是强调春天来得太迟、冬天过于漫长吗?不是的。其实作者强调的是自己内心的情感、强调他对母亲深深的担忧。这种情感是下面这个句子难以表达的,所以它不能替换原文。

其实在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字能突出表现作者的这种担忧,你能找出来吗?非常好,“熬”,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母亲为什么是“熬”呢?我们在这里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父亲是刚刚去世,母亲似乎一下子没有了生活的目标,身体状况变得很复杂。医生私下告诉作者说母亲现在是处于丧偶综合症中。我们结合这样一个背景想一想,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母亲在这严冬的季节里为什么煎熬了。而且作者写母亲不是“熬过”冬天,而是“又熬过”,这个“又”表明了什么?哦,说明了母亲的身体是一直都不太好的。母亲年纪大了,每活一天,都很不容易,更何况是这寒冷的冬天。正因为如此,“我”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内心也是非常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所以在这么难熬的冬天过后,身为儿子的“我”迫切的希望母亲能在春机盎然的田野上走走,去感受这春天的美好。这是作者善待老人、是他对母亲生命的珍惜。(板书↓生命)

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再来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这些字眼背后的情感。恩,同学们这次读的比上一次更有感情、更有滋味了。

(四)读读赏赏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品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看看这一家人在散步的过程中都有着怎样的表现,你更喜欢文中的谁呢?如果你的手里有一束鲜花,你会把它献给谁?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子说一说你的理由。请你来说说你要把鲜花献给谁?

母亲。为什么要献给母亲呢?哦,母亲最后“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这位同学是从“摸”这个动作看出来她对小孙子是非常疼爱的。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还有吗?你想献给谁?你来。哦,送给文中的“我”,你是从作者做决定的那段心理描写看出“我”考虑周全,而且非常孝顺。好,那么老师觉得,无论把鲜花送给谁,我们都是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而且也能充分感受到这祖孙三代之间那浓浓的亲情。(板书:↓亲情)

(五)读读想想

在散步中,我们体悟生命、感受亲情,现在让我们看看文中的最后一句话,看看这“散步”还有什么深意。(屏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们一起来看,作者用“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对背上所背的老人和孩子的一种沉沉的关爱。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这四个字就更是饱含着作者对家人的沉甸甸的爱与责任。(板书:↓责任)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步》写的虽然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从这件小事情中读出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读出了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还有身为中青年一代人身上肩负的责任。这就是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同时,故事的叙述波澜起伏,各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清晰可见、条理分明。

(七)课外作业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我们的课外作业是拓展阅读与仿写练习。(屏显:1.拓展阅读:林文煌《三代》、臧克家《三代》2.仿写练习: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小故事、小细节让你有所触动呢?请仿照本文在记叙这件小事情的字里行间中体现大情感的写法,写一写你身边的亲情故事。)

最后,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诵读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走出《散步》。

(八)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微型课中,最好使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迅速进题,教学时间一般为半分钟左右。本篇教学设计在直接导入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当下季节的特点联系到散步这件平常小事,进而思考莫怀戚所记录的散步有何深意。短短的几句导入直奔主题、突出主题,避免了导入形式化。“读读说说”环节在整个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属于过渡环节。通过几个简单的言语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整篇散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散步》内容浅显易懂,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较大的字词障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是品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中所传达出来的丰富情感。在微课中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之一便是将重点部分占用较长的教学时间。所以笔者在“读读品品”环节以“作者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为什么还非要劝母亲出来散步”这个问题为引,引导学生细致分析“太”、“迟”、“又”、“熬”这几个关键字眼。另外,在本环节还插入了背景资料,使学生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遣词用心、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微课的整个过程没有学生,基本都是教师的自说自话,但依然需要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为此,笔者在“读读赏赏”环节设计了一个“你把鲜花献给谁”的活动。此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以此活动为载体使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谈理由,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内容结束后,从写作的角度结合教学内容对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整节课,而不是沉浸在教授内容的细枝末节中,避免知识内容过于散乱。课外作业、板书设计也同样被选入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环节里,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整堂课的完整性。课外作业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则是本节课内容的高度浓缩。任何一种课型都有它的独特之处,笔者以这节《散步》的微课设计为例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微型课设计的注意事项及设计原理。由于笔者的知识与经验有限,本节微课的教学设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望各专家老师指正。

4.花样跳绳微型课 篇四

本节课选择了花样跳绳中的《双人依次跳》教学内容进行教授。所授对象为水平三中的六年级,教学目标中,参与目标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练习,通过教师讲解示范、设立挑战、学生互帮互学、交换队友等方式,使90%的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技能目标是: 80%以上的学生能做出双人一绳向前向后依次跳的动作,并能连续跳5次以上。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8字摇绳、单人跳绳、双人跳绳等练习,每位学生跳绳次数达150——200次,使其耐力、力量、速度、灵敏与协调等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是:学生听讲解、看示范时不讨论与教学无关的话题,培养规则意识,有80%的学生通过完成动作,达到成功的体验,通过交换同伴的学习方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喜悦。在分组练习中,大部分同学能关注同伴的动作技术,并有2/5的学生帮助同伴完成,有4/5的学生为同伴的精彩表现或进步而喝彩。

花样跳绳微型课稿

一、开始部分(1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有不便上体育课的同学吗? 欢迎大家来到花样跳绳的乐园,今天的这节课将是一场挑战赛,有信心挑战吗?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操(气氛)(5分钟)

师:想要挑战成功,首先得把身体活动开。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吧,注意找到音乐的节奏,踏步散开。1.2.3.4注意节奏(提示,注意技术要点)

2、单人跳绳(2分钟)

(1)师:孩子们,单人跳绳都会吧?

师:好,20秒钟,预备起。(口哨响)

(2)师:同学们非常棒,会跳一点花样吗?

师:跳给老师看看(口哨响)(2)双人跳绳 师:看得出来你们的基础不错,那两人一绳的双人跳会吗?

师:好,第一、第三排向后转,面对面的两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将多余的绳子放到标志桶上,比一比哪组跳的花样更多,每种花样跳5个,同时注意组与组之间的距离。解散(教师巡回指导)

(口哨声)集合。前两排同学,蹲下。

师:你们组来展示一下

师:掌声鼓励,你们说想跳好它,要注意什么?你说,嗯,节奏。你说,哦,配合。对,你们都说到了点子上!

三、基本部分

1、双人一绳向前依次跳(10分钟)

师:接下来老师展示双人向前依次跳给大家看看,你们班绳跳得最好的是哪位同学?(眼睛巡视,然后做出请的手势)小明同学,上来帮我一下。(老师和学生示范)

师:两个人并排站立,站在左边的同学左手拿绳,右边的同学右手拿绳,先跳的同学站在绳的前面。每人轮流跳一次,来,咱俩试试。

噢,没关系,再来一次。掌声鼓励„„ 这次你先跳,第二个你不跳,第三个再进来,依次的跳一个,空一个。准备,1、2、1、2.我们的配合成功了,你们想挑战吗?

师:那下面就要睁大你们的眼睛,开动你们的脑筋,看看老师怎么做的,想想自己如何这样做。全体,两手侧平举,左右散开。

先统一右手,手在空中是一个“8”字形的线路,“1”的时候手在身体的右侧,“2”的时候在身体的左侧。1、2、3„„8,加上跳的动作2、2、3„„8。现在换成左手,1„„8,2„„8.下面我和小明同学示范一个辅助练习,小明负责甩绳,我则跳一个,空一个。大家请看„„练习的过程中,王老师吹口哨,大家就交换成另外一名同学跳。注意保持好距离。解散„„

(巡视)

(1)你可以把甩绳的弧度做大点,能让她跳得过去。

(2)想想,刚刚的动作是跳一个,空一个对吧?不急,慢慢来„„哎,这下对了。(口哨声)

现在交换,左手的难度要大一些,控制好节奏。(口哨声)

下面两分钟的配合时间,练习的时候可以喊“左跳,右跳,左跳,右跳”(口哨声)

时间两分钟,连续10次以上的就算挑战成功。挑战„„开始!(巡视)

按照你们刚刚练习的节奏来,不急,时间完全足够。(口哨声)

师:10个以上的请举手,恭喜你们挑战成功,将你们手上的成功发带戴到头上!

(4)小老师,互帮互助

师:接下来交给有成功发带的孩子一个新任务,看看身边还没戴上成功发带的同学,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挑战。没有帮助对象的组,你们就继续练习,争取让技术更熟练些。开始。(口哨声)集合

师:挑战成功的小老师举手,掌声送给他们。

2、向后依次跳(12分钟)

师:看来向前的依次跳已经难不住你们。王老师得增加难度,向后的依次跳,要不要挑战?(选择性的眼神,加上手势)来,这组举手的同学上来展示展示。

师:怎么样,有难度了吧!(请学生回去的手势)全体,两手侧平举,左右散开。来和老师做一下手臂动作,伸出右手,线路还是“8”字,这次是方向相反。(由面对学生转向背对学生)右手向前,1„„8,加上跳的动作,2„„8.换左手1„„8,加上跳的动作,2„„8.师:接下来给大家8分钟时间练习,同学们可以结合前面依次向前跳的辅助练习进行学习,跳到5个以上的组自动带上发带,然后提高速度。注意保持好距离。全体,散开„„(教师巡视)

这样子,你先不跳。(转个向)你,连续跳5个过后然后交换,等熟悉了过后再尝试配合。

你们俩这样,先一个人单独向后跳一个,空一个,反复试几次熟悉了流程再配合好吧。

嗯,不错,你们两个,去帮帮那边那一组。(口哨声)集合

我数了一下,只有两组同学没有戴上成功发带,所以你们这节课的挑战是,成功的!

师:最后一个环节,小组PK赛。现在,每一排为一个组,每组通过PK或者是推荐,选出最厉害的两位队员代表你们组和其它小组进行依次向后跳绳比赛,他们的胜利也代表着你们组的荣誉。

比赛不求最快,不求最多,只要你是最后停下的一组,或者,在两分钟之内配合没有失误,你们就是最后的冠军。

各组组长负责人员的选拔,时间三分钟,开始。

(口哨声)现在请各组的代表到我前面来!(眼睛巡视)他们在比赛的时候,最希望的就是能听到队友的加油鼓励声。

比赛,开始!

(口哨声)时间到,第三名是4组,第二名是2组,1、3组,并列冠军。恭喜你们!

(手势请回)下面跟着老师做放松操。停„„

今天孩子们学习了双人依次向前跳,双人依次向后跳。最后的比赛中,王老师却发现班上跳得最好的小明同学而且是作为组长,并没有把自己推选出来参赛,但他们这组也获得了冠军。这里我要特别表扬小明,刚才在选拔的时候,小明发现在他们三个人的配合中,另外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要配合得更好一些,于是主动放弃了展示的机会,这种舍弃个人,成全集体的精神,值得大家好好学习。掌声给小明同学鼓励!

5.微型课总结 篇五

人事处

杨慧

初来乍到,接触到的就是微型课。三周的微型课实践让我感受颇多,可谓 “微型课不微型,兴趣浓要求明,深挖洞广积粮,贵有恒人生赢。”

我的微型课题目为“诗文经典,快乐游”。之所以强调“快乐”两个字,是因为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有别于正统的语文经史教学和单纯的古诗文欣赏,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开心学习。

一、我的设想

1、诗文欣赏的“快乐”

诗文赏析不仅是考试的题目,枯燥的背诵,他们完全可以和快乐的元素结合起来。我设想的诗文欣赏是和歌声、笑声、神话、故事等结合起来的。

通过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感知婉约、豪放不同风格诗歌的魅力。同时感知诗歌的音乐美,能在熟悉的旋律下吟唱诗歌,尝试选择配乐演唱诗词。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感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了解古诗文借鉴神话故事的事例和特点,古诗文运用神话故事的用意、与民间传说的区别。

2、国学经典的“快乐”

国学经典不是之乎者也的枯燥,也不是子曰诗云的无味,应当是和人生、和生活和时代结合起来。比如《论语》,不但讲了治国的大道理,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

二、我的实施

1、配乐的诗歌朗诵和演唱

选择老师学生爱听爱唱的诗词通过欣赏、演唱、配乐等形式,调动大家积极性,在歌声与笑声中开始快乐之旅。例如《明月几时有》,大多数同学都能跟着哼唱,又如,由《上邪》改编的《当》,更是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在快乐的氛围下,达到整个课堂的高潮。

2、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通过熟悉的民间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进一步强化相关诗词的欣赏。通过不熟悉的故事,如大鹏金翅雕等了解古诗文汲取民间文学营养的特点,拓展知识面。有老师的讲授,更有学生们的参与,师生互动,其乐融融。

3、知识竞赛,边玩边学

用知识竞赛的形式,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加快课堂节奏,也能够增强竞争意识、锻炼快速思维,同时还能够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例如,同样年级的不同班级之间的较量,还有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班级之间的竞争,都能够起到强化思维训练的效果。在这样你争我夺的气氛下,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并且意兴盎然兴致勃勃,不觉得枯燥无味。

三、我的收获

1、提高业务,拓展思维

通过精心备课,认真授课,我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抛弃了以往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对课堂的拓展部分发挥起来更加自由,更加自如。同时,应试教育中的某些题目、类型也自然而然的运用到了课堂上,真是学娱两不误。变换角度来授课,自己拘束的思维也得到拓展,自己在教学中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和快乐。

2、教学相长,惊喜不断

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有时是老师不可预知预设的。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总能给我许多惊喜和感动。比如,说道“孙行者”的下联的时候,我只是预设了“胡适之”的答案,没想到,学生还给出了“祖冲之”的答案,其工巧不亚于预设答案。再如,七年级两个班的答题数量和正确度一点不输于八年级很多班。再如,唱歌时的那种激动和热情,总能感染我也一起大声唱起来。

四、我的遗憾

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也注定不会有绝对完美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有一些遗憾的。比如,课堂时间的有限使得预设很多环节都没有开展,微型课的短时性使得有些学生认为这门课是副课而不重视;再如,七八年级以及不同层次的班级对很多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一样而导致“有人欢喜有人忧”。

五、我的期许

有遗憾注定有改进的方法,下学期,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做好“舆论造势”

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强调微型课的重要性。尽量变换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口味”学生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大多数学生的配合,改变少数学生的不重视的态度。

2、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分层次教学。注意把题目的难易程度做预设区别,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又要给学生尽量多的“跳摘”的机会。

3、明确要求,“赏罚分明”

明确好要求,提前告知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与“大尺度”的奖励,物质的、精神的;而对于懈怠、漠视的同学要给与一定的“惩罚”,主要是作业或者课堂资源的搜寻等。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将继续探索,不断进步,相信我的努力定能在来年换来丰硕的成果!

6.英语微型课教案 篇六

PEP(七)Unit 4 I Have a Pen Pal

长超小学 顾芳芳

第一课时:Main Scene A.Let’s learn

Group work 教学目标:

a.能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如:diving, riding a bike, collecting stamps, playing the violin, making kites.b.能运用句子“What’s your hobby?”询问别人的兴趣爱好并作回答。教学重点:

掌握五个四会动词短语的-ing形式。教学难点:

动词短语原形与-ing形式的区分及句型“What’s your hobby? I like….”的灵活运用。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调查表,邮票,玩具小狗。

Step 1 Warm up 向学生问候,并出示玩具小狗。T:Hello, every.Do you like it? Let’s see a flash.It’s about a dog.播放课件。Free Talk

T: I think this dog is very cute.Do you think so? Do you like it?

I like it very much.You see, I like animals and I take many pictures about them.Look, here are some pictures for you.Talk about the pictures 请学生看课件,并讨论:

T: What’s this? / what are these?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Step 2 Presentation 1.呈现:What’s your hobby? T: I take so many pictures , so I like taking pictures.What about you?

请学生回答

(watching TV ,reading books, swimming,------)T: I like taking pictures, so my hobby is taking pictures.板书:

hobby

拼读

T:She likes watching TV, so her hobby is watching TV.What’s your hobby? S: My hobby is------2.呈现riding a bike, making kites, playing the violin, diving, collecting stamps A T: My hobby is taking pictures.So I have many pictures.Now let’s look at some of them.Look!Who’s she? Can you guess? No, she isn’t my daughter.No , she isn’t myself.She is my little sister.What’s she doing?

She is riding a bike.She likes riding a bike.riding a bike(板书,拼读)B

T: Look at this picture.What’s the boy doing? He is making kites.He likes making kites.making kites

(板书,拼读)C

T: Let’s look at this picture.Who’s he? What’s he doing? Yes, he is Wang Lihong..He is playing the violin.He likes playing the violin.playing the violin

(板书,拼读)D T: Do you know her? Who’s her?

Yes ,she is Guo Jingjing.What’s Guo Jingjing’s hobby?

She likes diving.diving

(板书,拼读)E

T: I like taking pictures.But I have another hobby.Look, what are these? 出示自己收藏的邮票

T: They are stamps.How beautiful!

So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collecting stamps(板书,拼读)Step 3 Practice and chant T: Now, let’s chant.What is your hobby? What is your hobby? Riding, riding, I like riding a bike.What is your hobby? What is your hobby? Making, making, I like making kites.What is your hobby? What is your hobby? Playing, playing,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What is your hobby? What is your hobby? Diving, diving, I like diving.What is your hobby? What is your hobby? Collecting,collecting,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Step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T: Now, let’s play a game, a very interesting game.In your pairs, one student is a reporter, the other student is a star.Then the reporter interviews the star.For example, I’m the reporter, and I interview Yao Ming.R: Hello, Yao Ming.Nice to meet you.Y: Nice to meet you, too.R: What’s your hobby? Y: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R: Do you like riding a bike? Y: Yes.R: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Y: yes.---------R: Thank you.出示其他一些明星,分别让学生扮演记者和明星,进行类似的对话练习。

T: Who can act out the dialogue? I will give them the stamps as the prize.学生上台表演,邮票和玩具小狗作为奖品。Step 5

7.微型课讲稿 篇七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 《牛津高中英语》的单元设计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以高中生的心理认知为依据, 在每一个环节上的设置都以让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为目的, 使他们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陈琳2007) 。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真实、地道、优美的英语。Word power在Welcome to the unit (热身环节) 、Reading环节之后, 是在学生学习了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内容之后, 再来扩大与之相关的词汇的环节, 是增加学生词汇量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让学生在这一挑战中既学到词汇和技巧, 又不使这一挑战的难度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需要教师在这一环节做好优化设计。本文从word power教学的一个微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以期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一、理论介绍

(一) 交际能力原则

交际能力原则认为, 发展交际能力是语言课堂的主要目标。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组织能力 (语法的和语篇的能力) 、实际能力 (功能的和社会语言的能力) 、策略能力、心理动作技能。

要达到发展交际能力的目标, 我们的课堂就不能仅仅关注语言的用法和语言的准确性, 还要关注语言的使用, 语言的流利性、真实性和使用的环境, 而且要考虑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即把课堂所学应用于真实世界的这个环境中去。

根据这一原理, 我们的英语课堂不应该仅仅是枯燥的语法和单词训练的堆砌, 而应该更多地提供给学生创造或模拟真实场景的机会, 让他们在相互的交际中巩固和学习新的知识。

(二) 意义学习原则

意义学习原则认为, 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就是因为他所学的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有关观念相互产生了影响, 进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 意义学习便发生了。与意义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机械学习。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 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中, 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默写单词、词组或是背诵课文中表现很好, 但是一旦让他们自己造句、写作或是组织对话, 就会显得手足无措, 原因就在于他们仅仅是靠机械学习来完成了对字词的记忆, 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字词的意义, 没有把新学的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所以这些知识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长期保存, 很难在需要时被顺利地提取出来。

根据意义学习的原则,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首先必须确保学习材料本身有意义, 各教学步骤之间也应该相互联系, 而且有逻辑性 (Brown H.D 1994) 。另外, 设计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有意识地将新的学习任务同以前学过的材料或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三) 内动力原则

内动力原则认为, 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学习者完成任务是因为任务本身很有趣、有用或具有挑战性, 不是因为他们期待从教师那里得到某种外在的奖励, 这就是内动力。

根据内动力原则,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 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去学, 学出成就感。

二、教案设计

授课班级情况介绍:

班级规模:30人

年级:高一

英语水平:5~6 级

教学主题:Getting ready for an adventur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将练习和巩固与探险物品和探险活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能力目标:学生将发展通过协商做出决定, 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将会意识到相互合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材料:牛津高中英语第二模块第二单元Word Power

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设备, 黑板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背景: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过Reading:A n adventure in A frica,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 学生接触到了很多关于冒险活动的词汇, 另外,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探险产生了兴趣。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 (45’)

Stage 1:Review of the former reading part (5’)

Stage 2:Lead-in of the“Word Power”part (5’)

Stage 3:Vocabulary related to adventure necessities (8’)

Stage 4:Exercise (consolidating the words above) (10’)

Stage 5:Group activity (four steps) (15’)

Stage 6:Homework (write a letter about travel planning) (2’)

以下15 分钟的教学设计即是其中stage 5 中的具体活动

教学步骤设计: (15’)

Step 1:Allocate the two adventure destinations to six groups (1’)

在第一步中, 笔者把学生按5 人一组分为6组, 然后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假如你和你的朋友明天要去撒哈拉沙漠/ 乞力马扎罗山探险, 但是由于随身带的包容量有限, 只能带你们认为最重要的三样东西。撒哈拉沙漠/ 乞力马扎罗山这两个地方学生已经在reading部分学过, 也了解了在这些地方能进行哪些探险活动, 他们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笔者选取这两个地方让学生探讨, 而不是让他们自己选探险目的地, 是为了降低活动的难度。

Step 2:Group discussion (what they will choose to bring with and why) (6’)

在这一步中, 笔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 确定要带的三样最重要的探险用品, 并给出具体的理由, 讨论结果需要记录在上面的表格中 (理由只需给出关键词) 。

Step 3:Report (two groups with key words on blackboard) (4’)

选取两个小组 (每个目的地一组) , 每组一名学生以report的方式说出他们选取的物品和理由 (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 另一名学生则在黑板上写上关键词。

Step 4:Class discussion (other groups’different ideas and a list of key words) (4’)

以班级讨论的形式进行, 其他小组发表不同意见并说出理由, 教师把其中的关键词也写在黑板上, 然后跟学生一起讨论总结, 在说明自己的理由时能用到的一些好的句型, 并写在黑板上。

如:

I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take...because...

With..., we can...

As far as I’m concerned, we should take... in case...

etc.

这一步既承上又启下, 为课后的写作做好了铺垫。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以写信的方式与远方的朋友商量“带哪三样物品”, 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另外, 在课后的写作中, 探险的目的地可自己选择, 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后能更自由地发挥, 使写作的主题更加灵活。

三、教学设计分析

对于知识目标的达成 (即练习和巩固与探险物品和探险活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 整个15 分钟的活动都是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 不管是第二步的讨论、第三步的报告, 还是第四步的讨论和总结, 学生都必须不断地用到与探险物品和探险活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这就达到了练习和巩固所学词汇的目的。关于能力目标 (发展通过协商做出决定, 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第二步组内讨论中最能体现。对于选择三样最重要的探险物品, 组内不同的成员必定会有不同的想法, 这时就需要他们相互协商做出最合理的决定, 最终解决问题。另外, 这样的任务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 只要言之有理, 就都能成立, 所以也就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于情感目标 (意识到相互合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 这是通过第二、第三步达成的。选择三样最重要的物品去探险, 这其实是教师给学生设置的一个问题情景, 如何选择物品, 是学生必须独立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而不是别人 (家长) 给你包办好了的, 这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 这又是一次团队活动, 还要考虑其他成员的兴趣和利益, 这就需要他们有合作意识, 只有这样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上述教学步骤很好地体现了笔者在文章一开始强调的三个教学原则:交际能力原则、意义学习原则和内动力原则。

为了让学生练习和巩固与探险物品和探险活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笔者设计了学生小组去探险的情境,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之后的讨论、报告、总结等都是围绕这一情境展开的, 这就达到了交际的目的。也就是说, 学生要想交际, 就必须利用这些词汇和句型, 这是顺其自然的, 在相互交际中, 他们不知不觉就巩固了词汇。说到巩固词汇的练习, 很多教师马上就会想到让学生选词填空、词义配对等方式, 这似乎是最简便的手段, 但是这样的练习仅仅关注的是词汇的用法和准确性, 而忽略了对词汇和流利性、真实性的关注, 忽略了学习英语的实际意义和最终目的。

在教学背景中, 笔者已经提到, 在教授Word Power这一课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Reading:A n adv enture in A fric a这篇文章, 熟悉了关于adventure activity的一些词汇, 也了解了在撒哈拉沙漠和乞力马扎罗山能进行哪些探险活动。这一部分, 通过设计去这两个地方选择所需物品的任务, 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新学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这就产生了意义学习。这些关于探险物品的词汇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中, 而是很好地融入了他们的知识网, 即产生了新的认知结构。而通过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 学生只能对这些零散的词汇进行短时记忆, 日后也不能把这些词汇顺利地提取出来。

在众多的物品中, 只能选择最重要的三样并解释清楚,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不是为了得到某个分数, 或是任何其他的物质奖励, 而是因为完成任务本身, 即用英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得让别人心服口服, 就是一种内动力。一旦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被激发出来, 他们就不再需要任何外在的、持续的奖励来维持他们的学习, 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

五、总结

总的来说,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 笔者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走到学生中去, 以学生为中心,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设计安排教学活动, 而不是站在老师的角度闭门造车, 挖空心思地想怎么把知识塞到学生脑中去。要以学生为中心, 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情, 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帮助学生在意义学习中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要以学生为中心, 就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 设计他们熟悉、感兴趣或有挑战性的情境,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产生学习的内动力, 主动通过交际来学习新知识。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的word power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既对和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有关的词汇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 又创设情景把这些词汇融汇其中, 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更优化、更有效地使这一环节服务于学生, 以这一环节的一个微型活动为切入点, 探讨word power教学中的教学设计理念和具体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微型课,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陈琳.2007.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8.阅读课中的微型写作例谈 篇八

一、连词成段,即学即用

在第二、三学段,学习叙事性较强、情节相对完整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关键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促进学生整体感知,又可检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笔者检查完生字词的读音后,出示一组词“大喜过望、垂头丧气、源源不断、与众不同、络绎不绝”,让学生读一读再运用这些词写一写课文的主要事件。有的学生就写道:“有人订购了‘我’设计的毛衣,‘我’大喜过望,可是无法及时完工令‘我’垂头丧气,不过‘我’还是想办法如期交货,从此,时装源源不断地从‘我’的店里流了出来。后来,‘我’又举办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展览会,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有了关键词,学生的语言叙述有了依托点,他们可以借助关键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从而较为轻松地概括了主要内容。这实际上就是微型写作形式之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用词、连句成段的能力。

二、说长道短,尝试评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把疑难问题、读书感想,随手批写在相应文句旁的空白地方,以便深入思考,帮助理解。这种圈点画写,虽然是只言片语,但写的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长期坚持,有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但因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欣赏和评价不能提过高的要求。从微型写作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说,可以因文而异,让学生充当评论员,从质疑问难、赏析语言特色、评价人物等角度进行引导,并力求在语言的形式上下点功夫,以期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例如,以写人物活动为主的文章,可在学完课文后出示话题提示:“你同意主人公的做法吗,为什么?”“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想?”等,然后让学生批注。比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笔者让学生想一想:你对巴迪父母对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有什么看法,并用精练的语言写下来。有的学生直接引用名言“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有的自创名言“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温柔的母爱让人自信,严厉的父爱催人奋进”。当然也有的持其他的观点。这种名言式的批语言简意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动笔兴趣。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微型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初步议论、评价的能力,其书面语言也将更加凝练规范,为思想的飞扬创造更大的空间。而文质兼美的文章,更适合引导学生从用词准确、修辞生动等角度进行赏析。比如,教学《珍珠鸟》一文,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珍珠鸟的句子,并在最喜欢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在第7自然段“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旁写道:“‘红、灰蓝色’写出了小珍珠鸟毛色漂亮,把小珍珠鸟肥嘟嘟的身体比作‘蓬松的球儿’,不仅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还表达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有的学生在第14自然段“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旁写道:“作者完全把小珍珠鸟当作一个淘气的孩子来写,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喜爱之情。”这样的微型写作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更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激发想象,添砖加瓦

在教学中,可根据文本的特点,寻找言语、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留白”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补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作者通过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父母的爱。《学会看病》一文中,那典型细腻的心理描写,让人感受到博大深沉的母爱。可是文中对母亲的神态、动作却鲜有描写。笔者抓住这一留白,在学生体会到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自己在家中忐忑不安、饱受煎熬的心理活动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在等待儿子回家的过程中,母亲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呢?如果让你来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你又会怎么写呢?接着出示一道微型写作题: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母亲焦灼不安起来。半个小时过去了,母亲 ;一个小时过去了,母亲 ;两个小时过去了,母亲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提示进行练笔。这样的片段练习与文本内容交相辉映,学生通过练笔既加深理解文本中的母爱,又掌握了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学会了通过细节描写来抒发情感。

四、角色替换,表白心迹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设身处地揣摩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把自己想象成文本中的人物,从而升华情感体验,也是很好的微型写作练笔点。比如,在《刷子李》一课教学尾声,笔者安排了一个微型写作题:假如你是亲眼目睹刷子李刷墙的曹小三,你会有怎样的动作、表情,你想对师傅说些什么?提起笔来写一写吧。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人物进行角色转换,促使学生整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表达。有的学生写道:“我心服口服地说:‘师傅,您的粉刷技术果然名不虚传,徒儿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有的学生写道:“我回过神来,扑通一声跪下,说:‘师傅,我一定好好学本领,将来成为刷子曹,绝不败坏您的名声。’”……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又不露痕迹地让学生明白了高超的技艺是辛苦练习得来的,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总之,读是写的基础,写能促进读。语文教师要提高课程资源意识,用心去发掘文本中的练笔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微型写作训练,把写作训练精细化、简单化,就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9.《竹影》微型课教案 篇九

一、导入新课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同学们小时候都有过游戏的体验,也许,艺术的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下面我们一起温习一首儿歌《影子》: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看看课文中三个小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自名丰仁,号子凯,后改名子恺。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自谓要“沟通文学及绘画的关系”,因此他不断进行文学创作,尤其是他的散文,主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以后呢,看黑板,上面是不是有你刚刚碰到的拦路虎。如果有呢,拿起你手中的笔,用实际行动,消灭它。

撇(piě)蘸(zhàn)惬意(qiâ yì)口头禅(kǒu tóu chán)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

2、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将课文分为两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A 孩子玩游戏

B爸爸谈中国画

三、分析课文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部分,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做了些什么?并摘录一些关键词。看天:红光微弱 看月:放出清光

看人影:黑影、起立的青蛙 画人影:华明(青蛙)看竹影:水门汀上的竹影

画竹影:像校长房间的横幅、堂前的立轴、《芥子园画谱》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除了这些充满童趣的描写外,还有哪些语句描写的优美生动形象?

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赏析:“弥漫”一词用得好,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了光的朦胧,富有变化,充满美感。

院子里的光景已有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赏析:太阳已落,但余光渐散,月撒光辉的色彩由暖至冷渐变,仿佛由长音阶的欢快转为短音阶的沉静。“光景”本应该是视觉感知的,“长音阶、短音阶”是听觉感知的,这里用了“通感”的手法,也就是把诉诸视觉的东西写成听觉感知,意境很美。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赏析: 作者把“渐渐暗下去的天空”比作“一盏乏了油的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空中红光渐渐减弱的情景。

10.2014微型课教案 篇十

———《桃花源记》

单位:和店中学 姓名:路慧英 时间:2014年4月1日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微型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才华出众。却主动辞官,他钟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他宁可隐居,也不要在世俗之中迷失自我。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二、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

师:谁能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要引领我们走进世外桃源的陶渊明先生呢?

生: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2、字词

认识了作者,老师再看看通过预习,同学们对本课的字音把握好了吗?(幻灯片)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 垂髫(tiáo)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3、目标

这是一篇文言文,通过我们的预习,我们了解了作家,扫清了字音障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呢?请看大屏幕!(学习目标

大屏幕显示)

三、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引导:有了目标,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桃花源进发,旅途中不能闲着,让我们来读一读美文吧!读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确一下朗读文言文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出感情。(大屏幕显示)这也是我们评价朗读的依据,请同学们记住了!希望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一人一段,读后互相评价!

师:好!接下来我们有请一个组的同学为大家展示朗读。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呢?第一组 这组同学展示完毕!哪个同学愿意来评价呢?(此处可让评价学生再读他认为读的不到位的段落)

四、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引入:同学们读的挺好了!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桃花源, 桃花源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如果请陶老先生做导游,他满口之乎者也,我们听不大懂怎么办呢?好!那让我们来翻译课文!看大屏幕!按照屏幕上的要求来进行学习。

1、默读课文,边读边译,划出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合作交流,释疑解难,组长记录下解决不了的问题。

3、以组为单位,质疑问难,把握难点

4、教师点拨,检查学习效果。

师:哪个小组有疑难?我们可以请求“外援”!

其他小组还有需要大家帮助的解决的问题吗?哦!如果没有,请看大屏幕。

(投影:重点、难点语句,检查学习情况)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纠正)一)文言词语的三种文言现象: 1)通假字:便要还要

2)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鲜美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关联词 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困境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够,不充足 3)词类活用

处处志之 志:名词作动词 做标记。

五、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引入: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把握的不错了!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桃花源究竟因为什么才有着这样经久不衰的魅力呢?下面请同学们先自主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交流,共同探讨。

并用“桃花源的 真,我是从“ ”中体会出来的。

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的结果。

生:

1、桃花源的景色真美,我是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之属中体会出来的。

2、桃花源的路真神奇,我是从 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中体会出来的。

3、桃花源的人真幸福,我是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体会出来的。

4、桃花源的人真热情,我是从村中闻有此人前来问讯中体会出来的。

5、桃花源的环境真安宁,我是从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体会出来的。师:透过短短的几百字,我们居然走进了这样神奇魅力的桃源胜境,相信桃源不仅让你沉醉,也一定激发了你的想象,请你发挥想象为你心中的桃源写一段简短的介绍词吧!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一个武陵渔郎的奇遇,翻开了一幅千年追寻的山水图画:

生:桃花源风景秀丽,小溪悠远,桃林唯美,地上香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交杂。那里宁静和谐,那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在田间的小路上,耕种劳作的男男女女穿着与桃源之外也没什么两样;鸡鸣狗叫之声也时时听到;老人和孩子们也都笑容满面、怡然自得。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非常丰富啊!我们要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较好,更要为同学们的精彩发言鼓掌!

六、揭秘桃花源

体会作者感情 师:陶渊明将桃花源描绘得如此的神奇美丽而又飘忽迷离,这也就是它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那桃花源究竟存不存在呢? 生:不存在!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师:那作者为啥还要细致的描绘这样一个桃花源呢? 师:古人云:“知人论世”。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作了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生:因为陶渊明不满足现实社会的黑暗,便自己构想出一个世外桃源聊以自慰,安慰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有一些精神上的寄托。师:很有见解,我很赞同你的观点。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那么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战乱,民风淳朴、自由平等,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这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桃源究在何处,无处找寻。

六、拓展延伸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参考题: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七、课堂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2)积累有关描写“桃花”的诗句。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线索:

渔人的行踪

发现

进入

渔人

访问

桃花源

离开

寻找

11.浅析幼儿园说课与微型课的异同 篇十一

一、说课与微型课的定义

说课于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小学教育界首先提出。由于受当时客观因素限制,在对教师的考评中无法开展常态教学,因此让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想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谈一谈自己对课程的想法,以“说”课代替“讲”课。随着教育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的发展,说课的定义日臻科学完善。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与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用口头语言和相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具体课题的设计,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说课的本义是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让教师通过说课来反思和增加对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实践中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微型课作为当前教育课程改革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新生产物,紧扣快捷、高效、实用等主题,成为当前提高教学水平、评估教学能力的“经济实用”型的教研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容量少,在没有幼儿现场参与的情况下,对一节常态课除幼儿活动之外的各个环节的呈现,实质就是减去幼儿活动的常态课,其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即“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

二、说课与微型课的相同之处

1. 教学评估与研修的两种形式。说课与微型课都是目前幼儿园评估教师教学水平、考察教学技能的主要形式,都要求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15分钟)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具体过程做以口头呈现或实际展示,从而使评估人员、同行等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该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教学理念、教学基本素养和技能有一全面、大致的了解。因此,这两种形式常用于教学技能评比、教师培训,以及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对于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技能提升以及专业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2. 无幼儿现场参与。说课与微型课,都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的,无幼儿现场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必须走进常态课堂,打破正常教学秩序,扰乱幼儿正常学习活动的局面。同时,又因为没有幼儿的现场参与,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的衔接以及言语互动方面就更需认真仔细地考量,这就更能够挖掘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内隐内涵,展现个人的教学观以及基本的教学思路。

3. 对客观条件要求少。与组织开展常态课相比,说课与微型课所需时间短,空间要求小,对教学辅助设备及条件的要求也相对降低,因此,能够随时随地展开教学评估以及教研活动。同时,又因为不需要幼儿现场参与,只需教师个人面对评估人员、教学同行等少数人员进行教学展示,每人约10~15分钟,最后个人展示与回答他人提问相结合,使得该种教研活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多次开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众多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甄别、评估,有利于评估工作快速、有效地进行。同时,教师集体研修学习、讨论学习的容量又有一定保障。

三、说课与微型课的不同之处

说课与微型课,作为教学研修的两种形式,其核心特点、考察侧重以及价值存在一定差别。

1. 核心特点不同。说课重在“说”这一部分与过程,其核心特点在于“说理”。简单来说,说课的本质就是说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等。这里强调教师运用陈述的语气,首先要“说”教学思路,即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路、设计的独特之处、设计的依据以及预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其次,在这一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着重说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设计思路、选择该部分内容、采用该种教学方法等等。这好比一项工程的论证性报告,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通过“说”,使听者明白教学理念、思路、流程以及相关细节。同时,对于活动设计中的师幼互动部分,说课中通常以独白形式出现,教师无需做过多模拟和解释。

微型课的核心特点一方面在于形式之“微”,另一方面其着重于“课”的组织实施。形式之“微”主要体现在相对于幼儿园常态教学活动一般时长在15~35分钟不等的情况下,微型课的时间缩短并限制在15分钟左右,同时面对的教学对象也由大量幼儿转向人数较少的评估人员以及同行教师,教学活动规模也相应缩小;其次,相比于说课重在“说”,微型课的最终落脚点在“课”,其具体过程和常规教学活动一样,教师也像平时上课一样,运用多样的语气,结合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将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其间包括活动的导入、问题的提出、活动各环节衔接、师幼互动、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由于没有幼儿参与,教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适当模拟互动情景,假设幼儿已经参与互动,或完成操作,进而只需要将下一个活动环节继续展示,时刻做到“场上无幼儿,心中有幼儿”。

2. 考察侧重点不同。说课重在考察教师对专业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结合日常教学经验的积累与运用,是否能够相对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方法、组织与幼儿已有经验、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全面、科学的教学活动设计。同时,在说课的过程中,能够简洁流利、详略得当地对教学设计进行陈述、解说。

微型课则是通过一个浓缩的、较完整的15分钟教学活动,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其中包括在微型课的设计中,教师能否意识到、并做到目标的设计要“小而深”,对于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是否恰当;其次,面对教学活动中幼儿的“缺位”,能否做到互动自然、大方,不显过分虚假;最后,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个人教学特色与亮点恰当地展现出来等等。

3. 价值不同。说课的价值一方面在于考察、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说课,旨在讨论和改进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同时说课不仅仅需要口头上“说”,还需要教师在说之前提笔去“写”,首先将思维做以梳理、组织,转化为书面形式,进而再用口头语表达、叙述出来。因此,说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并重的操作过程。最后,通过说课,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做以梳理,明确各环节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易操作。

微型课则在于通过一个相对全面的教学活动展示,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目的在于挖掘教师的潜在能力,改进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微型课“具体而微”的特点,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活动内容的精髓,在展示过程中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逻辑明确、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能够将个人的专业理论功底与教学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快速切入活动主题,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活动重点,构建完整的活动流程,展现个人教学亮点与魅力。因此,微型课在促进教师把握教学内容重、难点能力,以及对教学设计进行梳理的逻辑能力方面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同时,微型课可以极好地再现一位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感性的认知水平与理性的逻辑梳理能力,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东刘小学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总结下一篇:过程装备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