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轻重》教学设计

2024-08-26

《比较轻重》教学设计(18篇)

1.《比较轻重》教学设计 篇一

学前班《比较轻重》教学反思

通过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认真反思和总结,我认为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等特点来进行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学习原理,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比较轻重的方法。活动中自己得出了很多结论,领会到了探究的快乐,活动贯穿这节课的始终,让幼儿一直保持着参与的激情。最后,《笨驴》的故事是耐人寻味的,让幼儿充分动脑,更是知识的升华。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看一看”比较的方法;在亲身经历中通过探究和协作活动学会“掂一掂”比较轻重的方法;在探究和推理中学会“称一称”比较轻重的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实物等从多感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会知识。

3、让幼儿个性化地学习数学。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为自己的创造而开心,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同时,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使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我们要做到“蹲下来看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且教学中要肯定幼儿的一切努力,赞扬幼儿的思考结论,激励幼儿的创造欲望。

最后,我也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没有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今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2.《比较轻重》教学设计 篇二

本项目重庆市融资中心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解放碑高档写字楼内。整层楼面93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将接待大堂、敞开办公区域、贵宾室、会议室、董事长办公室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富有创造力的工作环境。设计主题“奢华,温暖和信心”。丰富的色彩和纹理的反差,在低调中诠释了奢华办公空间的魅力。

除了独立的办公室、会议室、董事长办公室外,将联合办公的一些服务理念植入其中。从平面功能规划中不难看出,将公用的前厅、接待室、贵宾室、休闲区和敞开办公区等功能,从传统的办公功能系统中剥离出来,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加强了业主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在设计视觉形态上,采用浅暖色石材之基调贯穿全场,辅以黑色不锈钢造型线条装饰。融入绿植相间其中,奢华、创意、有韵味。充分营造了洽谈气氛和创意视觉。轻重有度,虚实有别。

3.患病轻重态度不同 篇三

对策:家人应在精神上对老人多加关心,不要因为是“老病”而熟视无睹;在生活中还要多顺着老人的心意以减少精神刺激。对于情绪消极的老人,要特别留意他们的起居生活,以免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

晚年型 有些老人60岁之后才开始患病,他们一般不习惯“病人角色”,或者对疾病有种盲目乐观的看法,或者急于甩掉疾病的帽子四处求医。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明白自己是一个病人时,又会产生烦躁情绪。

对策:家人在老人患病初始,就要对老人的疾病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同时配合医生给老人普及一些保健方面的知识。

轻型 患有轻度疾病的老人,大多不把自己当成病人,情绪乐观、开朗。这一方面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忽视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当然,也有一小部分老人把小病当成大病,惶惶不可终日,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

对策:家属应和医生一起让老人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使之既不要小病大养,也不要不以为然。医生认为该做的检查和治疗,劝老人及时去做;不应该做的,也要加以劝阻。

重型 包括癌症、心脏病等危及生命的疾病。这类老人的表现可以各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抑郁消沉,自我封闭,不愿和任何人打交道;有的自我放纵,听天由命。

对策:根据老人平时对于疾病的态度,家属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于心态不好者,家属必要时把真正的病情隐瞒起来,以免增加病人的负担;如患者心态尚可,要如实告知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取得患者的配合。总之,要根据老人平时的心理活动情况来决定。

卧床型 对于一些因瘫痪、或年迈体弱长年累月几乎不能起床的老人,由于长期卧床,使得他们接触外界的信息越来越少,心态也会越来越不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配合医生、家属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怨天尤人,埋怨医生无能,埋怨家属服侍不周。

4.《比较轻重》教案 篇四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3)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5.《比较轻重》教案 篇五

1、学习用看一看、提一提、抱一抱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述物体的轻重,初步学会记录结果。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毛绒玩具大象、狗熊、小兔、小羊等,两桶水,跷跷板,天平秤一架,三种大小不一的水果各一个,篮子(内装积木、乒乓球、磁铁)人手一份,记录表若干份。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动物在玩跷跷板,大象和小单一组,狗熊和小兔一组玩游戏。

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

分析:教师运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导入活动,以幼儿十分熟悉的跷跷板为例,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能成功地导入活动,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引导幼儿思考,该用哪种判断方法比较出物体的`重量,出示两桶水,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一桶水要高,一桶水要低。)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用手提提试一试,看到底哪桶水重,并说出方法。

师:(小结)刚才的方法叫提一提。(重点让幼儿说出重和轻的概念,加深幼儿对重和轻的理解)

让幼儿发挥想象,如果要知道两个人谁重谁轻应该用什么方法?(让幼儿自己讨论抱一抱、背一背、称一称等多种方法,尝试理解轻和重的概念。)

让小朋友两人一组,抱一抱看谁轻谁重。并请一组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认为谁比较重一些。

出示跷跷板验证结果。先让两个小朋友坐上去,等跷跷板稳定后,再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重的这边会往下沉,轻的这边会往上升。)

出示三种水果,让幼儿想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出示天平秤,让幼儿仔细观察它像什么。(跷跷板)教师说明天平秤的使用方法。

幼儿开始比较水果的轻重,教师引导幼儿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记录时教师应该说清楚记录方法。(重的用圆圈表示,轻的不用任何图示表示。)

分析:幼儿尝试对多种材料进行探究与比较是此环节设计的亮点。教师应准备丰富而适宜的活动材料,通过任意两件物品的比较,让幼儿初步感知比较的方法。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与探索热情。要求每名幼儿都动手操作。

3、分组操作活动——(积木、乒乓球、磁铁)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出三样(积木、乒乓球、磁铁)比较轻重。

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分析:小朋友生活中对物体的比较已有所接触,能说出一两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但对本年龄段的小朋友来说,该怎样去记录操作结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操作之前,教师应做相关提示。例如,根据物体形状,用数字标明结果。教师总结幼儿的操作结果。

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看《曹冲称象》的碟片。

6.幼儿园大班比较轻重教案反思 篇六

(1)大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幼儿第一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学习词语:不轻不重)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7.UFC197轻重量级魔王回归 篇七

“骨头”琼斯斩获临时冠军

这是一场让人意外的比赛安排,因为圣·普吕只是万众期待的科米尔VS琼斯之战的替补。琼斯与科米尔这对冤家曾在去年年初的UFC 182有过一战,之前不败的科米尔挑战时任冠军琼斯受挫,以一致判定输掉了比赛。而后即将与安东尼·约翰逊开战的琼斯开车撞人后逃逸,他在当时的过激选择直接导致UFC剥夺其冠军头衔。

科米尔与约翰逊过招,将其击败,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腰带。然而,科米尔这个冠军并不好过,很多粉丝并不把他看作是真正的冠军,毕竟他被琼斯击败过。于是,官方安排两人在UFC 197这一晚解决未完之事。好事多磨,科米尔在赛前3周受伤,UFC临时调换了没有比赛安排的圣·普吕出战琼斯。这次琼斯不会像UFC 151拒绝松恩那样做了,毕竟自己已经不是冠军,为了给粉丝们奉献精彩的比赛,他很快就接受了安排。

琼斯在这场比赛当中最初使用了反架,经过了对距离的一番试探之后,几次踢击击中对手身体,还有几次侧踹看起来力道很足。整个第一回合中圣·普吕并没有出招,琼斯很明显已经拿下这个回合。第二回合,琼斯加大了火力,针对对手膝盖和身体进行强力踢击,全场追踪对手。他也开始尝试缠抱,把圣·普吕顶在笼边使用肘击进攻,不过圣·普吕防守不错,成功逃离。第三回合情况类似,琼斯以各种踢法对圣·普吕形成压制,控制了比赛的节奏。

圣·普吕虽然也打中了几拳,但由于跟进不及时,没有对琼斯造成伤害。在后两个回合当中,琼斯开始使用摔法,几次将圣·普吕举起摔下,后者的防摔已经失灵。但琼斯并没有过分追求在这样的位置终结对手,甚至为了施展踢击而放圣·普吕起身。回到站立之后,琼斯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最终以一致判定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对于圣·普吕,我们不该过分要求,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接受比赛,能打到判定已经是非常惊艳的表现,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场比赛当中琼斯的表现非常奇怪,除了第四回合之外,琼斯似乎很满足和对手打到判定。以琼斯的缠斗技术,在后两个回合应该足以终结取胜,那个时候圣·普吕在地面几乎是无所作为的。也许他知道自己所做的已经足够赢下比赛,这场算是久疏战阵后的热身吧。

不过粉丝的胃口是挑剔的,在那场比赛当中在场观众已经开始喝倒彩,比赛之后很多人也对琼斯的表现大加批评。现任冠军科米尔觉得今天的琼斯绝对不是自己的对手;琼斯的教练说过多的力量训练导致他体力不足;UFC总裁白大拿说幸亏那天晚上琼斯的对手不是科米尔……大家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却无法得知或者说全然不顾琼斯台下的故事。

这位前冠军不打比赛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历了太多,除了大家熟知的那些问题,他的母亲还在比赛的前几天因为糖尿病而截肢。这些不可能不对他的训练和场上表现有影响,面对重重困难,对阵临时调换的风格迥异的对手,能有如此表现的,除了这位从未真正输掉腰带,甚至从未真正输过比赛的冠军,还能有谁呢?对于各家的批评,琼斯一一进行了回应,但没有过多辩解,他只是告诉大家一件事——看我在UFC 200对阵丹尼尔·科米尔的表现吧!

“大力鼠”约翰逊继续领跑

从UFC蝇量级建立之日开始,这里就只有一个冠军。在五年多的时间里,狄米崔斯·约翰逊已经彻底肃清了这个级别。当“大力鼠”的统治到了第六个年头,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使得大家对王位更迭有了期待,这个人就是奥运自由跤金牌得主亨利·塞胡多。作为一个从未与冠军交过手的挑战者,塞胡多的地位十分特殊,虽然他有着不败的战绩,但他在蝇量级迅速崛起更多是因为他是一个生面孔,给人们看颠覆,看爆冷的心理留下了一丝空间。

不过预想和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比赛刚一开始,塞胡多就迅速采取行动,而“大力鼠”则绕笼游走,寻找迎击的机会。不过,约翰逊并不惧怕同塞胡多缠斗,在比赛开始不久塞胡多的确完成了一次成功的TD,只不过约翰逊立即就成功起身了。回到缠抱当中,约翰逊一个重膝击中了对手,塞胡多有些晕,奋立前顶,有所缓和,不过约翰逊很快又有一个肘击命中,随后又针对其身体进行了更多的膝击,并寻求降服。身体遭受到重击的塞胡多靠在了笼边,冠军针对躯干的又一膝击让他瘫倒在垫子之上,“大力鼠”风暴般的拳头很快席卷而至,塞胡多已经无力反抗,裁判终止了比赛。

约翰逊此前曾在防卫型缠斗方面有不错的表现,现在看来进攻性的缠抱也有同样的高水平。说实话,塞胡多不太像是一个合格的蝇量级二号选手,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挑战权,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不败,另外一方面是奥运摔跤背景的辅助作用。约翰逊的下一个对手会是谁呢?也许只能是约瑟夫·贝纳维德兹了,他是在冠军战中唯一接近战胜约翰逊的选手,虽然在二番战中被秒杀,但他一定是最有可能拿到挑战权,也是最有可能击败约翰逊的人。

佩蒂斯三场连败陷低谷

由于佩蒂斯与巴博萨的格斗风格均以腿法见长,这场比赛早就是粉丝们心中津津乐道的对决,奈何佩蒂斯一直高高在上,而巴博萨虽拥有强大的泰拳杀器,但面对轻量级的顶级选手总是差上一截,所以一直“高攀不上”。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佩蒂斯此前遭遇连败,地位大打折扣,这样的颓势也就恰好满足了粉丝们的欲望。要想重新进入争夺挑战权的对话当中,佩蒂斯此战志在必得。

两位踢拳高手迅速占据了笼子中央,但却都选择了佯攻并寻找对方技术漏洞的战术。他们都没有表现出大家期望中的侵略性,因为两人都知道对面站的人有多么危险。在一番试探之后,巴博萨首先发难,虽然他的一系列踢法并没有明显的命中,但对拳上却意外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佩蒂斯在第二回合有了一些猛烈的进攻,但巴博萨采取踢击对手支撑腿内侧的方法对其形成了有效牵制,他们的几次换拳都没有分出胜负,而且两人还是更多的采取守势,避免遭到重击。在这一回合当中,佩蒂斯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几次针对身体的踢击命中,但整个回合比首轮更为接近。在关键的第三回合当中,巴博萨更多地依靠刺拳打乱佩蒂斯的踢法和移动,依靠低扫破坏其站架,完全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最终以一致判定胜出。

这是这位巴西选手职业生涯最辉煌的一场胜利,但不能说他已经具备了冠军级别的实力,毕竟像佩蒂斯这种喜欢远程攻击的对手正是他的最爱。这次巴博萨没有像对阵“牛仔”时那样被刺拳点晕,自然完全掌控了比赛。佩蒂斯几次摔法失败更给了巴博萨强大的信心。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巴博萨的拳法有了很大的进步,至于下一个对手,被麦格雷戈放了鸽子的内特·迪亚兹没有舞伴了吧?

而佩蒂斯则惨了。三场比赛之前,他还被看成这个级别不可战胜的人物,现在他的排名已经跌出了前五。但是,佩蒂斯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在比赛当中没有什么大的失误,而且在与杰克逊团队合作之后还有了进步。之所以输掉比赛,原因很简单,这个对手的技术强于他。佩蒂斯的前景很不明朗,他的身体硬件并没有什么衰退的迹象,也许降到羽量级可以重新开始,但在速度上亚于巴博萨的事实使得这条道路也很难走通。事实是那样也难以接受,前冠军自求多福吧!

惠特克尔稳步上升

自从降到中量级以来,惠特克尔势头很猛,此战将是他成为185磅一支不可忽视力量的关键。柔术选手纳塔是这个级别经验最丰富的选手之一,他今晚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位中量级新星消灭在萌芽当中。两人很快就进入了对攻模式,惠特克尔以犀利的刺拳首先得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柔术选手纳塔在站立方面表现出色,几次迎击右手拳命中惠特克尔,低扫也给对手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纳塔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强项,但他几次尝试摔法,都被对手让人难以置信的平衡感化解。回合末段,惠特克尔一个左手钩拳命中,打晃了纳塔,后续的组合又有几次击中,但时间所剩不多,不足以导致终结。

纳塔在第二回合加强了低扫,而惠特克尔也加强了重拳。纳塔的低扫对惠特克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其移动不再那么流畅。于是惠特克尔开始游走,避免遭到低扫的同时还增加了重拳的命中率。第三回合节奏开始变慢,但基调仍然是惠特克尔猛攻,对手打迎击。惠特克尔的效率更高,使用踢法和前手拳抑制了对手的低扫,而他的左钩拳也就成了全场最为显著的重击,后来还有一个高踢放倒了对手。全场比赛结束,年仅25岁的惠特克尔对阵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但面对逆境时有这样不凡的表现很是抢眼。出色的拳击加上让人惊叹的防摔,这个年轻人在人才济济的中量级的进一步发展很值得期待。是时候给他安排一块试金石了,也许迈克尔·比斯平是个不错的选择。

罗德里戈兹新星闪耀

“终极斗士”拉丁美洲站冠军亚尔·罗德里戈兹在UFC内已经取得三场连胜,并以令人兴奋的比赛风格著称,而对手菲力自2013前进入UFC以来一直是胜负交替。进入主赛阵容的两人拼杀非常主动,无论是站立对轰还是地面攻防都很积极,但明显是罗德里戈兹在两方面都更有优势一些。第一回合,菲力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在佯攻的过程当中寻找以拳图破对手防守的机会。菲力一个很重的身体踢击之后,罗德里戈兹利用这个机会将其摔倒在地,并在上位进行了一系列漂亮的打击,还一度拿到侧位控制。菲利在一分钟内就挣扎回到了站立,又有一些不错的命中,但那些得分并不足以抵消对手的上位控制。

第二回合进行不久,罗德里戈兹再次TD对手,但对手很快起身。回到站立又一轮换拳之后,比赛很突然地结束了。菲力在后退过程当中遭到罗德里戈兹的追击,被后者一个飞身踢法爆头倒地。罗德里戈兹便以这样一种让人震惊的方式拿到了八角笼内第一场终结胜利。

面对菲力这样的强手,罗德里戈兹在踢拳和摔跤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将成为该级别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如今,在UFC4战全胜的罗德里格兹在最新公布的官方排名中位列羽量级第14位。他在赛后表示将延续这种令人兴奋的比赛风格,按照这样的处事原则,他必将受到高层的青睐与认可。

新P4P王者之争

8.大班数学活动“比轻重” 篇八

1.能通过比较,区别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推断出三个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记录物体的轻重,用语言完整地表述结果。

3.体验在操作活动中自主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天平秤;课件;皮球、弹力球;自制天平、玩具汽车、小熊、坦克;记录表;笔。

一、调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比轻重

1.看一看,比轻重。

在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出示老虎、兔子),你知道它们谁重谁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来我们结合生活经验,通过目测的方法,就知道兔子和老虎比,老虎重,兔子轻。那是不是大的东西一定重,小的东西一定轻呢?

2.掂一掂,比轻重。

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球,你认为他们谁轻谁重,为什么?出现了不同意见,怎么办?对了,我们用手来感觉一下,掂一掂,你能找出谁轻谁重吗?

3.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更准确的方法比较他们的轻重吗?(引出称一称的方法)你都知道哪些秤?

二、认识天平,看天平的升降比较两种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秤,你们认识它吗?它能很精确地比较出两件东西谁轻谁重。

教师演示幼儿观察。天平上没有东西的时候它是怎么样的,我把两只球分别放在两边,你们发现了什么?(重的物体会下落,轻的物体往上翘。)

教师出示记录纸,并用向上和向下的箭头记录轻重。

三、推理三种物体比较轻重

1.集体研讨。

这里有三件玩具,(汽车、小熊、坦克)要比出最轻最重,该怎么比呢?

幼儿讨论,教师用记录纸记录幼儿说的(三种物品两两比较,一共比较三次)。

2.幼儿自主探索。

这种办法真的行吗?在后面的桌子上为你们准备了玩具天平、三件玩具和记录纸,现在就请小朋友两两合作一起称一称、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向幼儿介绍记录纸。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先两两相比,重的物体就用“↓”表示,轻的物体就用“↑”表示。三个玩具都比较之后,请小朋友们仔细比较一下,三个物体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物体前面的格子里画上“↓”,在最轻的水果前面的格子里打“↑”。中等的格子里画个“○”。

汇总表:

3.幼儿操作后集体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结果。

(幼儿通过看记录推理明白,有两个箭头朝下的是最重的,因为这个物体分别和另外两个物体比较都是最重的,而有两个箭头向上的就是最轻的)

四、出示图片,推理轻重

图片一:三种动物分别站在两个天平上,谁最轻谁最重?(鸭子、母鸡、公鸡)

图片二:三种水果比谁最轻谁最重(香蕉、苹果、樱桃)

图片三:出示两个有高低的天平,出示三种动物:小熊、猴子、松鼠。

三种动物中,小熊最重,松鼠最轻,如果把它们放在天平上,你认为把他们分别放在哪里呢?

9.大班数学教学设计区别轻重 篇九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资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资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2、说明:物体、人都有轻重之分,轻重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进行比较。你们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较轻重的方法吗?假如没有秤,你会用别的方法代替吗?假如将“轻重”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样表示最简单、最清楚?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资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1、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身盆子里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在对应方法栏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选择一种或几种资料,试试:用它能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也将结果记在相应的方法栏下面;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你几次比较的结果是否一致?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

你用了什么资料、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的结果是否一致?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4、操作练习:

印章婴幼儿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10.《比较轻重》教学设计 篇十

xiaoxue.xuekeedu.com

周三我讲了《轻重》公开课,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第20,21页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比轻重的过程,讨论探究,出比较轻归纳总结出比较轻重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轻重的含义,和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在这里我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实物对比来突破重难点。

这一节较好的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轻重的理解和对比较轻重方法的总结归纳做的非常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我主要通过紧扣教材由教材引发学生思考地方法将轻重的概念及比较轻重的方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动手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轻与重。还设计了猜一猜环节,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发现能力。中间我还有通过观察天平来比较物体轻重的环节,学生较好的完成了我预计的教学任务并且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

通过讲公开课我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是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如,课堂进程太快,特别是对重点内容的反复练习没有到位,本来设计的课堂进程是一节课习题讲不完,留着自习课在讲,可是到后来不仅习题讲完了,加上自己做的小黑板上的题都讲完了,课后分析原因,觉得自己对重点内容的讲解不够深入,导致课堂进程太快。

课后我的师傅郑老师以及低数办公室的所有老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给与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总的来说分为以下几点:

1,这节的重点内容是比较轻重,那么“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就是着重练习的内容,这点应该带领孩子们反复练习,而我对这部分的练习有点少,应该着重练习增强学生记忆。课堂进程有点快,这也是因为对“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内容的练习有点少。

2,老师讲的有点多,让学生自己联想的有点少。这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应该多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这样给了孩子充分的空间,效果会更好。我确实没有注意到,以后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孩子空间,上次郑老师听课的时候也提出我应该多给孩子们留点空间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这次还

是做得不是很好,以后这方面要特别注意。

xiaoxue.xuekeedu.com

3,然后就是孩子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习惯性的重复读题,这样很有可能会打乱孩子的思考,这点应该特别注意。

11.徘徊在轻重之间的迷茫 篇十一

现在市面上能买到上海译文社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小说中最为读者熟悉,为作家赢得声誉最多的一部小说,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出版至今,一直被翻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直到前几年才有了现在的这个书名,虽然只是一个语序的变化,却使得书名和主题更为贴近。最近又看这部小说,是上海译文的新版,我对书名改了没有意见,我还更喜欢新的版本,是因为译者采用的文体:平实,清晰和克制。另外新版译本有个好处,就是尊重原版,把小说明确地划分成了一个个小节,这里的节奏感其实很重要。

整个小说,故事情节中穿插着深刻的关于生命意义的哲学:轻与重。轻与重,这组相对的概念,在书中的每一个角落幽灵般的闪现着,爱情、理想、背叛、媚俗、生存,都在这张轻重交织的人生之网中互相联系着,纠缠着,却永远地不能被逃离。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存在的深刻思考,即使离开文本,回望自身,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生命中那轻重交织的印痕。

我们常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为什么会感到沉重?是因为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轮回吗?认为今日的选择或者是现在所做的事会对以后抑或将来甚至是来世都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当你面对眼前的事情并且作出选择的时候,才会患得患失,忧虑重重,使每一次的选择变得沉重,以至于使生命也变得沉重。真的是因为这个缘故吗?其实世间并不存在永恒轮回,生命只有一次,并且从一开始,它就头也不回地向着终点奔走。“生命”就是这样一个沉重而意义丰富的词,需要人一生去慢慢咀嚼。

选 段 重 读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吧。

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但是,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巴门尼德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给自己提出过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宇宙是被分割成一个个对立的二元:明与暗,厚与薄,热与冷,在与非在。他把对立的一极视为正极(明、热、薄、在),另一极视为负极。这种正负之极的区分在我们看来可能显得幼稚简单。除了在这个问题上:何为正,是重还是轻?

巴门尼德答道:轻者为正,重者为负。他到底是对是错?这是个问题。只有一样是确定的: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最神秘、最模糊的。

多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但只是在这些思想的启发下,我才第一次真正看清他。我看见他,站在公寓的一扇窗户前,目光越过庭院,盯着对面房子的墙,他不知道他该做什么。

大约是三个星期前,他在波希米亚的一个小镇上认识了特蕾莎,两人在一起差不多只呆了个把钟头。她陪他去了火车站,陪他一起等车,直到他上了火车。十来天后,她来布拉格看他。他们当天就做了爱。夜里,她发起烧,因为得了流感,在他家整整呆了一星期。

对这个几乎不相识的姑娘,他感到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爱。对他而言,她就像是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

她在他家呆了一个星期,流感一好,便回到她居住的城镇,那儿离布拉格两百公里。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我方才提及的那个片刻,即我看到了托马斯生活关键的那个时刻:他站在窗前,目光越过庭院,盯着对面房子的墙,在思忖:

是否该建议她来布拉格住下?这份责任令他害怕。如果现在请她来家里住,她一定会来到他身边,为他献出整个生命。

要么该放弃?这样一来,特蕾莎还得呆在乡下的小酒店做女招待,那他就再也见不到她了。

他是想她来到他身边,还是不想?

他目光盯着院子对面的墙,在寻找一个答案。

他一次又一次,总是想起那个躺在他长沙发上的女人的模样;她和他过去生活中的任何女人都不一样。既不是情人,也不是妻子。她只是个他从涂了树脂的篮子里抱出来,安放在自己的床榻之岸的孩子。她睡着了。他跪在她的身边。她烧得直喘气,越喘越急促,他听到了她微微的呻吟。他把脸贴在她的脸上,在她睡梦中轻声安慰她。过了一会儿,他感觉她的呼吸平静了一些,她的脸不由自主地往他的脸上凑。他感到她的双唇有一股微微有点呛人的高烧的热气味。他吸着这股气息,仿佛想啜饮她身体的隐秘。于是他想象她已经在他家住了许多许多年,此刻正在死去。突然,他清楚地意识到她要是死了,他也活不下去。他要躺在她身边,和她一起死。受了这一幻象的鼓动,他挨着她的脸,把头埋在枕头里,许久。

此时,他站在窗前,回想着当时的一刻。如果那不是爱,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可这是爱吗?他确信那一刻他想死在她的身边,这种情感明显是太过分了:他不过是生平第二次见她而已!或许这更是一个男人疯狂的反应,他自己的心底明白不能去爱,于是跟自己玩起了一场爱情戏?与此同时,他在潜意识里是如此懦弱,竟为自己的这场戏选了这个原本无缘走进他生活的可怜的乡间女招待!

他望着院子脏乎乎的墙,明白自己不知道这到底是出于疯狂,还是爱情。

而在一个真正的男人本可立刻采取行动的时刻,他却在责怪自己犹犹豫豫,剥夺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瞬间(他跪在年轻女子的枕边,确信她一死他自己也不能再活下去)的一切意义。

他越来越责备自己,但最终还是对自己说,说到底,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非常正常的: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和特蕾莎在一起好呢,还是一个人好呢?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托马斯自言自语:einmal ist keinmal,这是一个德国谚语,是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记 忆 语 录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但这种重负在这个轮回不存在的世界里,没有意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在书的开头,作者就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轻的世界,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痛苦的空间。我们在没有意义的一次性中,不断妄图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断希望得到肯定与唯一,故事便在这种徘徊挣扎中拉开序幕。当托马斯将特蕾莎比作树脂的篮子里抱出的孩子时,他们俩命运的羁绊便开始将他们牢牢束缚,再也不能放开。因为他们是昆德拉笔下的第三类人:“必须活在所爱的人的目光下。”他们通过爱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重,没有了爱,就必须面对那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的殿堂也将陷入黑暗之中”。但这种重也使他们处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因为人类的爱并不是只有无条件的付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回报,希望得到和自己付出的相同的一份爱,因为只有这种回报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在存在主义的世界里,认为人是无法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只有通过与他者的交流来找到自我。托马斯与特蕾莎也正是如此,为了找到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他们互相爱着也互相纠结着。正如故事中所提到的,“他们为彼此造了一座地狱,尽管他们彼此相爱”。

在一个极限悖谬的时代,轻与重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是不存在的,追求意义,选择承担,并不一定就能收到预期的沉重感,反而常常导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但是,这轻松之中不也包含着生命的沉重吗?

选 段 重 读

在日内瓦生活了四年之后,萨比娜移居到了巴黎,仍然无法从忧伤之中振作起来。假如有人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也无言以对。

人生的悲剧总可以用沉重来比喻。人常说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背负着这个重担,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们与之反抗,不是输就是赢。可说到底,萨比娜身上发生过什么事?什么也没发生。她离开了一个男人,因为她想离开他。在那之后,他有没有再追她?有没有试图报复?没有。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直至此刻,背叛的时刻都令她激动不已,使她一想到眼前铺展一条崭新的道路,又是一次叛逆的冒险,便满心欢喜。可一旦旅途结束,又会怎样?你可以背叛亲人、配偶、朋友、爱情和祖国,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不剩,还有什么好背叛的?

萨比娜感觉自己周围一片虚空,这虚空是否就是一切背叛的终极?

直至此时,她显然仍未明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追求的终极永远是蒙眬的。期盼嫁人的年轻女子期盼的是她完全不了解的东西。追逐荣誉的年轻人根本不识荣誉为何物。赋予我们行为以意义的,我们往往对其全然不知。萨比娜也不清楚隐藏在自己叛逆的欲望背后的究竟是什么目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目的就是这个吗?自从离开了日内瓦,她已朝这个目的越来越近。

在巴黎的第三年。她收到一封寄自波希米亚的信。是托马斯的儿子写来的一封信。他听说过她,打听到了地址,并决定给她写信,因为她曾是他父亲“最亲密的朋友”。他告诉她托马斯与特蕾莎都死了。据信上所说,他俩最后几年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托马斯在那儿当卡车司机。他们常常一块儿去附近一个小城,总在一间小旅馆过夜。路在山间穿行,弯弯曲曲,卡车坠入深谷。找到的尸体全是碎的。警方发现,卡车的刹车装置糟透了。

得知这一消息,她无法平静下来。她与过去之间的最后一丝联系也断了。

按她以往的习惯,她想去墓地走走以平息心情,最近的一座墓地是蒙巴纳斯公墓。墓地里是一座座石墓,墓旁是一座座脆弱的小石屋,小教堂。萨比娜不明白,为什么亡者会想让那些仿制的宫殿压在自己头上。这座公墓就是个石化的名利场。公墓里的众生根本没在死后变得清醒起来,反倒比生前更为痴癫。他们在铭碑上夸耀着自己的显赫。这儿安息的不是父亲、兄弟、儿子或祖母,而是名流、政要和头衔及荣誉加身的人物,哪怕只是个小职员,也要在此摆出他的身份、级别、社会地位——即他的尊严——供人瞻仰。

走在公墓的一条小道上,她望见不远处有支送葬队伍。司仪抱着满怀的鲜花,分发给死者的亲眷和朋友,一人一支。他递过来一支给萨比娜。她于是加入行列之中。绕过了好几座坟墓,来到一个没有碑石的墓穴旁。她弯下身子。坑穴非常深。她抛出了那支花。花急急地旋转了几下,坠落在棺盖上。波希米亚的墓穴没有这么深,而在巴黎,房子有多高,墓穴就有多深。她的目光落在墓穴一旁待封的石板上。这石板令她充满了恐惧,于是她匆匆赶回家。

整整一天,她都在想着那块石板,为什么它会令她感到如此地惊恐呢?

她给自己找了这样一个答案:如果坟墓被一块石板封住,亡者将永远不得出来。

可是,不管怎样,死人都不会从墓穴中出来!那么,他是躺在一层黏土之下还是一块石板之下,结果又有什么不同呢?

不,结果有所不同:假如坟墓用一块石板封住,也就是不愿让亡者还魂。那沉重的石板对他说:“呆在这儿别动!”

萨比娜想起她父亲的坟墓。棺材上覆盖着泥土,泥土上开出花朵,一棵枫树的树根盘绕棺材而生,可以想象亡人的魂魄经由树根和花儿从坟墓之中超脱出来。假如她父亲被一块石板封死,她就不能在他过世后再向他倾诉,也不能再听到树的枝叶之中传来他宽恕的声音。

特蕾莎与托马斯安息的那座公墓会是什么样子呢?

她再度想起了他们两人。他们时常去邻近的城里并留在旅馆过夜,信中的这一段触动了她。这证明他们是幸福的。她又看见了托马斯,仿佛是她的一幅画:前景是由一位稚拙的画家画出的幻影——唐璜;而从幻影的缝隙里,现出了特里斯丹。他死时是特里斯丹,而不是唐璜。萨比娜的父母在同一周相继去世,托马斯与特蕾莎则死在同一刻。突然间,她恨不得和弗兰茨呆在一起。

当她跟他说起她常在墓地里行走时,他曾感到恶心,并把墓地比作堆放尸骸和乱石的垃圾场。正是在那一天,他们之间裂开了一道互不理解的鸿沟。直到今天,在蒙巴纳斯公墓,她才明白了他想说的意思。她悔恨当初太不耐心。假如他们相处的时间更长一些,也许他们就会渐渐地开始理解彼此说的话。他们的言语会像非常腼腆的情人一样,羞涩地慢慢相互靠近,而他们的乐章会开始与对方的融为一体。可为时已晚。

是的,为时已晚。萨比娜知道自己不会停留在巴黎,她会越走越远,因为,如果她死在这儿,她会被一块石板封住,对于一个永不知停息的女人来说,一想到要被永远禁锢,不再能行走,那是无法忍受的。

记 忆 语 录

在这个故事中,萨比娜是个独特的存在,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她才是故事的主角,当特蕾莎、托马斯、政治家、革命者……都在不断追求着从轻到重的过程中时,她却用背叛,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在这种背叛中,她不断抛弃自我,变换角色,将生命的重的意义抛在脑后,而追求的就是一种破坏的快感。萨比娜才是真正走到终点的人,其他人都不断追求的生命之重,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永远也不能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无法停止脚步是因为害怕生命的无所适从。而萨比娜一直朝着相反的方向走着,最终在一片寂寞和恐惧中走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人啊,有足轻重地生,无足轻重地死。生命就像关在房间里的一只大蝴蝶,总要挣脱肉体的束缚飞去。特蕾莎的灵魂无数次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世界,在镜子中,她发现这个世界只是自己,只有自己。一个血淋淋的发问,为什么全世界都不要我?——因为我不要这个世界。发现自己的独特并保持它,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每个人都想把你拉过去,不仅是敌人,也有朋友、亲人,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懦弱、勇敢、邪恶、正义,你总要站在一个阵营里,因为你不可以是独自,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萨比娜想独自,托马斯和特蕾莎也想,他们用各自的方式逃避,他们分散了。这样逃避也是一种斗争,对一致性的斗争,为独特性而战的斗争。“我的心不属于任何人”,它是独自的。当事过境迁,一切讽刺和愤怒都微不足道了,打动人的只能是真诚,作为人的真诚——明知自身是有限,是相对,是一场梦的倒影,却仍苦苦追寻。真理就是我们爱上的事物,真理就是我们为之背叛的事物,真理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绝对,因而,也是一种在心底沸腾永不止息的痛苦。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它们所揭示的都是同一个真相,又体现了各自的独特性,这是值得我们致敬的。

人生就是一个异乡者的旅行,转瞬即逝,但这终究不能改变我们证明自己来过的信念,我们希望在这里留下足迹,我们希望得到“重”,对于人也好,对于世界也好。所以就注定了我们被逐出伊甸园。轻与重,徘徊其间,蓦然回首,又有几个人能够看清自己走过的路呢?

12.语文合作性学习中的轻重问题 篇十二

一.重“合作”轻“自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 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别人共享自己的思路, 可以拥有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 可以拥有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空间和时间。但在实际操作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由优生唱“独角戏”, 担当“合”的重要角色, 而其他人则围绕优生随意附和, 充当看客, 甚至一言不发, 故作沉思状。一堂课下来看到的整节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 却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 学生个性的思考与表达在这种所谓的合作中渐渐磨失, 参与合作学习的自主性自然慢慢减退。

真正的合作学习既要有集体的“合”又要有学生个性的“作”, “合”而不“作”、“作”而不“合”都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合作学习中, 既要重视合作, 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 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 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组内进行交流, 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 又能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在交流时,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 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这样, 学生自主, 学得兴趣十足;学生合作, 合得喜上眉梢。

二.重“形式”轻“组构”

很多教师机械地理解了合作学习的含义, 对合作学习缺乏真实有效的认识与把握, 认为只要是学生围坐在一起, 进行简单的讨论, 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的, 学生自然就是合作。于是, 在课堂上教师随意编组, 布置一些学习任务, 要求小组讨论, 一时间, 课堂上人声鼎沸, 热闹非凡。至于如何分组构成, 教师很少去研究甚至从来不研究, 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 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情况, 把合作学习变成随意组团讨论, 甚至成为纯粹的学生“自学”和“自议”。结果, 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费时费力, 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施,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

其实, 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应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小组也不应仅仅是形式。合作学习的开始是有效的分组构成。成功的合作小组构成采用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并非“强强联合”, 而是偏于“互补”, 即合作小组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 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组内异质决定了小组内成员各具特色, 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使其在合作中承担不同的角色。而且小组内的的任务分配要明晰, 组员之间要相互了解, 积极互补。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自主、交流、互动。

三.重“主体”轻“主导”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 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控制, 学生不可越雷池半步, 更不可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质疑以至争论、探究。合作学习的出现正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强调学生自主探究, 在一些观摩课、示范课上, 教者为了体现课改精神, 当起了主持人, 整堂课起串联作用, 让学生自由组合起来进行讨论, 任凭学生尽情展示, 自己成了旁观者, 表面上气氛活跃, 实际上华而不实。更有甚者, 一堂课自始至终不见教师, 男女生各一名当节目主持人, 小组讨论接着派代表轮流拿着稿件宣讲, 认为教师参与越少, 学生活动频率越高, 就越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和主体性。其实, 这种合作学习, 是以淹没教师主体意识为代价的, 尤其在有深度的知识上, 缺少了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 也就点燃不了学生的思维的火花。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强调学生自主探究, 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 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学生“合作学习”时, 教师不是局外人, 不能当甩手“掌柜”, 教师应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指导者。学生讨论交流时, 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 或倾听学生发言, 或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在什么问题上误入歧途, 学生对什么问题有不同的理解, 学生对哪些问题思考还不到位等, 教师要相机点拨、评价、引导, 促使学生的认识走向全面深入。

四.重“结论”轻“过程”

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培养与提高, 可惜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追求合作的结果, 追求合作学习最后得出的结论, 而忽略了合作的过程。造成如此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 教师过多地将合作学习落实在对某一问题的答案层面上, 过多地将合作学习拘泥于课堂教学, 过多地将合作理解为对困难问题的讨论上, 也正因为如此, 过于形式化机械化的理解合作, 让学生的合作形成了一种讨论答疑的固定思维。

其实, 合作的精神应在于对问题的合作探索之中。合作不回避结论, 但合作学习应着眼于在对结论的追求中所获得的方法与乐趣。在合作学习中, 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所作为, 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 获得乐趣、积极有效的参与才是学生们最终的收获, 这种收获不应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结论, 而更应是一种方法与品格价值观的形成。只有强调学生的参与, 强调个性的张扬, 强调合作的培养, 才能让合作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发展。

五.重“问题”轻“价值”

在合作学习中, 问题的抛出往往是思维爆发的导火索。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一味追求求异思维, 随意提出一些脱离文本的问题或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既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也没有培养出学生合作的精神, 结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因此, 合作学习中应尽量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有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本身就会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形成合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 要力求避免出现假问题、伪问题, 虚问题等。

合作学习的最高价值当然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每次合作学习, 须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样, 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 有时间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交流的需要时, 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只有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成功的。

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 要想让小组学习之“树”结出丰硕的合作之“果”, 仍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储备合作学习的技巧和能力。这样, 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师生碰撞思想的舞台。

13.教案:比轻重 篇十三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天平称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的眼力真行!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轻重)

2.你还能看看就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可以是教室里看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师展示两个一模一样的墨水瓶盒子,请你们看看这两样东西,谁轻谁重?

学生的意见不统一。师: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谁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有学生提出用手就可以,那怎么用手?指生表演。

师:噢,原来你想用手掂一掂。那好啊,你来掂一掂吧。

请几个学生掂一掂,而后说出的结果一致。

师:一样的盒子,为什么这个会重些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有一盒子是空的)

(2)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3)教师小结:有些物体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就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比出谁轻谁重。

(4)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14.轻重缓急论纳米 篇十四

轻重缓急论纳米

引子: 申奥成功的热情还在激荡着中国人的心,笔者狂喜之余,也不禁生发了一些思考.这次申办过程中,从政府到普通国民上下一心、全力争取.我们甚至许诺投资数百亿进行体育场馆和相关的`基础建设.究竟为什么?因为奥运在中国举办,可以提高国际形象、可以展现中国国力、可以刺激经济发展,我们有太多的理由相信我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作 者:陈哲豪 谭砚耘 作者单位:刊 名:深圳特区科技英文刊名:SHENZHEN SCIENCE MAGAZINE年,卷(期):“”(4)分类号:F4关键词:

15.非特异性试验不代表病情轻重 篇十五

你不必如此紧张,RPR结果“加重”,并不说明梅毒严重了。下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RPR。

RPR又称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属于非特异性的梅毒检测方法。其原理是用心磷脂作抗原,来检测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也称反应素),以协助梅毒血清学诊断。人体受到感染或细胞受损后,细胞内的线粒体膜会释放心磷脂,进入血液;当人体感染了梅毒螺旋体后,梅毒螺旋体所含的心磷脂也可以进入血液。所以,RPR试验对梅毒患者并无特异性。早期梅毒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反应素可以逐渐消失,但滴度与病情的轻重并不是平行关系,而与人体免疫反應有关。也就是说,并不是“+”愈多病情愈重。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外阴溃疡或硬下疳发生后2~3星期,体内开始产生免疫力,至二期梅毒时免疫力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退。因此,RPR滴度变化有以下规律:在梅毒发病初期人体的免疫反应刚刚产生时,RPR的滴度较低,经过足量的青霉素治疗后,由于大量被杀死的螺旋体仍具有抗原性,随着免疫反应逐渐增强,RPR滴度仍然可以增高。再后来,随着大量死亡的梅毒螺旋体被排出体外,以及人体免疫力的下降,RPR的滴度才开始逐渐下降。

一般梅毒治疗后,要求3个月及6个月进行临床和血清学检查,你现在只治疗了一个月,检查结果仍会异常,需要继续治疗并按时复查。不过,当你的症状和体征持续存在或复发,或RPR滴度出现4倍以上增高时,应考虑治疗失败或再感染,此时必须立即复诊,再行治疗。

16.举足轻重的典故 篇十六

[语出] 《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ɡ”。

[近义] 至关重大

[反义] 无足轻重 无关大局

[用法] 常用于指某人地位、作用重要。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17.轻重教学反思 篇十七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都玩过跷跷板),本课创设了两只小兔坐跷跷板的情境,比较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比较轻重的过程。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他们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体验轻重。

《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所注重的不仅是比较的结果,更关注学生比较的过程,主要采取了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去领悟比较的方法。课堂上设计了“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步骤,安排了比较两包糖果轻重的环节,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小朋友们一起掂、一起称,感受物体的轻和重,从而掌握比较的方法,他们发现的有些方法还非常有创意。

3、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为自己的创造而开心,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同时,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使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的体会颇深。首先,学生的天真活泼和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影响了我。师生互动,学生学得高兴,我教得也轻松愉快,上课过程中,我时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其次,也让我认识到学生知识面很宽,举出的生活实例很有创造性;语言也很丰富,如一位学生竟然会用“平衡”一词,让我很是惊讶。最后,我也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没有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今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18.癌症首治 举足轻重 篇十八

癌症首治不当隐患多

癌症首治时,对抗癌治疗方法的选择犹豫不决,或病急乱投医,或对综合抗癌治疗缺乏整体计划,或个体化综合治疗实施不当,将直接影响癌症病变的转归。

首治不彻底,可能留下癌症复发转移祸根。例如,一例乳腺癌III期的病人,因各种原因,在切除乳房肿瘤后,放弃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术后不到半年,出现肝、肺及骨骼等部位广泛转移。

首治不及时,可能失去根治机会。例如,一例早期胃癌的病人,因为惧怕手术等正规治疗,自行在家服草药等偏方治疗。1年后,因胃出血被家人抬到医院,发现癌症广泛转移,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

首治无计划,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一例早期宫颈癌病人,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和化疗。治疗后肿瘤虽然已完全消失,但病人担心癌症复发,强烈要求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没想到,放化疗后的根治性子宫及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却引发了直肠阴道瘘等严重并发症。病人的大便经常从阴道溢出来,阴道感染、外阴感染甚至反复尿路感染。无计划的过度治疗,导致的重度并发症,让病人苦不堪言。

首治目标不切实际,可能导致“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例如,在初诊时,许多已发生广泛转移的晚期癌症病人,不愿相信自己是晚期病变,盲目接受不切实际的治疗目标,最终导致晚期癌症病人接受大量难以获益的创伤性和毒性“根治性”抗癌治疗,病人在饱受疾病和治疗的双重折磨下,留下巨额医疗债务并带着倍受煎熬的痛苦心身而离世。

癌症首治得当抓两点

第一:全面准确诊断评估病情

癌症病人一旦确诊,大多数病人都恨不得立即切除或捣毁癌症。其实,癌症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大多数癌症病人治疗的成败,并不在于是否提前了数天开始抗癌治疗。相反,应该记住,沉住气,全面配合医生,确保医生准确诊断评估病情,才是癌症首治正确决策的前提。只有在医生对癌症病人的肿瘤病变及全身情况做出全面评估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抗癌治疗,同时避免出现治疗所致的严重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为评估病情而进行必要的医疗检查,病人不可随意省略。另外,如果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医生和医院,病人要带齐必要的病历资料,包括病理诊断及治疗经过病历资料,以便让医生全面考虑病人个体的实际情况。

第二:接受个体化的综合抗癌治疗

尽管同一种类癌症病人的病情存在相似性,但是,每一位癌症病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首次决策治疗方案时,病人应该主动反映自己的病情,积极与医生配合,参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一旦多学科会诊共同商定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确定,病人就应该到各学科有计划的分头实施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应该避免出现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治疗逐级淘汰制,避免无计划、无头绪的堆加繁多的治疗。

上一篇:《记忆传授人》优秀读后感下一篇:20171013党建观摩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