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共8篇)
1.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一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将大规模普及,因此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并纷纷研究相关技术,制定技术标准。从国内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 摘抄3snews 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识别;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应用中间件提供跨行业、跨系统的信息协同及共享和互通功能,包括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和信息呈现等;网络传输技术通过广泛的互联功能,实现对信息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传送,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组网技术和网关技术等。
国外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统计,物联网现阶段的主要形式M2M在2009年全球运营商的业务收入约为15亿美元。而从全球市场的数据分析,预计到2010年M2M市场规模将达到2234亿美元。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连”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仅仅是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1.产业现状
目前国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
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U-Japan”、“U-Korea”、“物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2009年1月,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领袖的“圆桌会议”上,IBM公司CEO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即把传感器放到电网、铁路、桥梁和公路等物体中,能量极其强大的计算机群,能够对整个网络内部人员和物体实施管理和控制。这样,人类可以更加精确地利用动态实施的方式管理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达到“智慧”状态。
2009年5月7、8日,欧洲各国的官员、企业领袖和科学家在布鲁塞尔就物联网进行专题讨论,并作为振兴欧洲经济的思路。欧盟委员会信息社会与媒体中心主任鲁道夫·施特曼迈尔说:“物联网及其技术是我们的未来”。2009年6月欧盟发布了新时期下物联网的行动计划。
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了“U-Japan”“U-Korea”的计划和构想。“U”来自拉丁文“Ubiquitous”意为“无所不在”。日本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韩国出台了《基于IP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2)基础性关键技术RFID,成为市场最为关注技术
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达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2010年以来,由于经济形势的好转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等利好因素推动,全球RFID市场也持续升温,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RFID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人们对RFID产业发展的期待也越来越高。目前RFID技术正处于迅速成熟的时期,许多国家都将RFID作为一项重要产业予以积极推动。
(3)各组织纷纷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竞争日益激烈
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电工委员会)在传感器网络、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在泛在网络、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在物联网、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在近距离无线、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在IPv6(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的应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M2M(机器与机器)等方面纷纷启动了相关标准研究工作,竞争日益激烈。
2.发展趋势
在当前物联网发展进程中,技术趋势呈现出融合化、嵌入化、可信化和智能化的特征,管理应用趋势呈现出标准化、服务化、开放化和工程化的特征。
(1)应用大规模普及,即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在其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等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生产效益。6月22日在上海开幕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指出,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美元级新兴产业。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而今随着技术的发展,这句豪言完全可以与时俱进地改为“给我一个物联网我可以感知地球”。
(2)欧美市场将引领全球RFID产业发展
2010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等利好因素推动,全球RFID市场也持续升温,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12亿美元。其中,欧美市场领先全球,是当前主要的区域市场。
从垂直市场发展来看:飞利浦、西门子等半导体厂商基本垄断了RFID芯片市场;IBM、HP、微软等国际巨头抢占了RFID中间件、系统集成研究的有利位置;Alien、Intermec、Symbol等公司则提供RFID标签、读写器等产品及设备。
从技术标准制定来看:目前,国际上基本形成了RFID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
从具体应用推广来看:欧美地区技术应用较成熟。美国的RFID应用已经从军事应用为主,向交通、车辆管理、身份识别和仓储管理等领域延伸;欧洲地区德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等RFID产业发展领先国家在交通、身份识别、物资跟踪等领域也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情况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较早,中科院10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目前正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2009年10月,中国研发出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2009年11月7日,总投资超过2.76亿元的11个物联网项目在无锡成功签约,项目研发领域覆盖传感网智能技术研发、传感网络应用研究、传感网络系统集成等物联网产业多个前沿领域。2010年工信部和发改委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之前我国已经规划了3.86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子和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技术、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和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应用项目。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无锡和深圳等地都在开展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2.发展优势
(1)技术优势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和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和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其影响力举足轻重。
此外,我国还在通信、网络等领域申请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这些技术方面的积累,为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未来取得长足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软实力基础。(2)政策优势
我国政府对物联网发展的重视程度是有目共睹的。2006年我国制订了信息化发展战略,2007年十七大提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构想,2009年“感知中国”的新兴命题又迅速地进入了国家政策的议事日程,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一些城市和地区也相继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规划和设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短短几年内,物联网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由一个单纯的科学术语变成了活生生的产业现实。2009年9月,我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成立,随后又在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和世博园区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物联网技术系统。此外,在北京、无锡和杭州等城市,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也有一大批科学家和专业人士从事中国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可以说,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是我国物联网发展不可或缺的政策优势。
(3)市场优势
中国近年来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在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具备良好基础。物联网将所有物品连接到互联网,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实现人和物或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当前物联网行业的应用需求和领域非常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将带动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系统一系列产业的同步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效益。
3.瓶颈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喜忧参半。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政府各部门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是产业发展的“喜”;但“忧”的一面则主要表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存在诸多产业发展约束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筹规划
虽然我国各地政府机构正在积极地开展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有关园区、产业联盟,但是全国范围内尚未进行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加上规划意识与协调机制的薄弱,凸现出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研究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过低、无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态势。
(2)核心技术缺位
纵观我国物联网的技术创新,相当一部分是在原有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通过增加新功能,使之具备物联网特性。但这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原生态创新,所以也很难形成核心技术,导致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保障,更导致物联网数据采集环节的传感器、电子标签的成本过高拖累整个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3)规模化应用不足,产业链不完善
我国物联网发展虽然有了一些基础应用,但目前国内“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所以,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规模化行业应用的不足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的形成、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标准化的重大瓶颈。另外,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下游的通信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发帖日期:2010-03-13 21:11:10
国际物联网研究概况
美国很多大学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CENS(CenterforEmbeddedNetworkedSensing)实验室、WINS(WirelessIntegratedNetworkSensors)实验室、NESL(NetworkedandEmbeddedSystemsLaboratory)实验室、LECS(LaboratoryforEmbed-dedCollaborativeSystems)实验室、IRL(InternetResearchLab)等。另外,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DARPA的支持,从事着极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奥本大学也获得DARPA支持,从事了大量关于自组织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并完成了一些实验系统的研制;宾汉顿大学计算机系统研究实验室在移动自组织网络协议、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应用层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州立克利夫兰大学(俄亥俄州)的移动计算实验室在基于IP的移动网络和自组织网络方面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了研究。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等也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
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之外,国外的各大知名企业也都先后参与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克尔斯博公司是国际上率先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先驱之一,旗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产品众多(包括IRIS,MicaZ,Imote2,TelosB,Cricket等),为全球超过2000所高校以及上千家大型公司提供无线传感器解决方案。目前Crossbow公司与软件巨头微软、传感器设备巨头霍尼韦尔、硬件设备制造商英特尔、网络设备制造巨头、著名高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德州仪器、微处理器制造商Atmel等也都在传感器网络领域投入极大的资金和科研力量。这些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进一步的发展以及最终的商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传感器网络硬件节点研究现状
·南京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系列节点UbiCell
UbiCell系列节点集成了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收发器等多种嵌入式芯片,拥有信息采集,信号处理,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等多种功能。
·南京邮电大学UbiCell无线医疗传感器节点
UbiCell医疗节点,可实现高精度的脉搏、血氧、体温等人体生理指标的监测。
南京邮电大学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节点UbiCell-MUbiCell-M节点拥有30万像素和60FPS的图像采集与处理能力,足以满足网络监测与识别的应用需求。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GAINS系列节点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深联科技研发的GAINSJ、GAINZ等系列传感器节点,其基于ZigBee无线通信协议栈,实现多种网络拓扑:星型、成簇、网状网等,用户可以根据协议栈提供的API设计自己的应用,组成更复杂的网络。
·香港科技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摘抄中国移动通信网
香港科技大学基于Telos-B的平台建了一个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节点基于IEEE802.15.4无线收发器芯片的下一代超低功耗、高传输率、无线传感网络应用程序的Telos平台,具有完善的板上内置天线,传输距离较长。该节点目前主要用于智能车的研究中。
国内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研究现状
除了在无线传感器硬件设备方面的进展,国内目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件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突破,在基于国外的操作系统之上,开发自己的中间件软件。如南京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开发的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平台,它实现了对MantisOS,TinyOS和SOS多操作系统的支持,屏蔽了不同操作系统的差异性,同时扩大了硬件节点的选择范围。对外提供便捷的接口,使用户无需了解底层细节,极大的降低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开发的难度。深联科技开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套件,提供了功能齐全的硬件开发平台,和自主开发的无线通信协议栈。
国内研究机构在理论研究方面,如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协议、算法、体系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想法与理论。在这方面,国内的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都取得了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产品包括:
南京邮电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软件DisWare
DisWare是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平台,它实现了对MantisOS和TinyOS多操作系统的支持,同时扩大了硬件节点的选择范围。
南京邮电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集成开发平台MeshIDEMeshIDE是一个可视化编程、应用程序融合于一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集成开发平台。作为用户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实现可视化烧制、管理和控制。
中国科学院宁波计算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析与管理平台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功耗、数据处理和分布式计算等诸多方面,开展定量的分析和管理,并提供图形化界面。
2.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二
1 肉类生产和消费
1.1 冷却肉生产技术
冷却肉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初步建成, 但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仍有待完善。冷却肉生产是我国肉品加工业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 是我国生鲜肉生产的技术革命。我国肉品加工企业传统的生鲜肉产品为热鲜肉和冷冻肉, 而国外生鲜肉产品则基本上全部为冷却肉。中国鲜肉消费结构呈现了从热鲜肉到冷冻肉, 再从冷冻肉到冷却肉的发展趋势, 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 冷冻肉争天下, 冷却肉甲天下”的格局。但是, 我国产品结构比重不合理, 各类冷鲜肉、深加工肉品市场占有率低。目前, 我国冷加工及冷链物流设施不足, 白条肉、热鲜肉仍占全部生肉上市量的60%左右, 冷鲜肉和小包装分割肉各自仅占10%, 肉制品产量只占肉类总产量的15%, 而且目前发展比较快的调理肉制品更低, 与发达国家肉类冷链流通率100%、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比重50%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且国外生鲜冷却肉已经向经过更加精细加工 (如切丝、切片、调味、裹涂等) 的调理制品发展。
我国生鲜肉加工由于缺少宰前管理、屠宰、分割、包装、贮运和检测等系统的工程化技术, 产品存在微生物污染严重、汁液损失大、易褐变褪色、货架期短等质量安全问题。以屠宰加工业为例, 在浸烫脱毛工序上, 国内大部分企业采用热水浸烫脱毛, 而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通常采用蒸汽烫毛、逆流式热水或者热水喷射式浸烫方式, 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于浸烫水带来的交叉污染。在剔骨分割工序上, 部分发达国家已采用了自动脱骨机, 可大大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分割不均匀、产品规格不统一等问题的发生。在动物福利方面, 欧盟对屠宰时的动物福利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科研单位和企业合力开发相应工程化技术, 并通过技术集成开发先进的设备达到这些要求, 而我国对此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更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
1.2 西式肉制品加工技术
肉类加工工艺和设备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集成是西方低温肉制品快速发展和普及的源动力。如德国通过将盐水注射、滚揉、斩拌、灌肠、杀菌、包装等技术以及生物防腐、辐射、超高压、抗菌包装和新型气调包装等高新技术装备集成和工程化使本国低温肉制品生产工艺、装备及其低温肉制品的种类和品质处在世界领先水平。有些国家还突破了一些低温肉制品的加工关键技术, 如食品的热杀菌技术在杀菌保鲜的同时, 能够较好地保持肉制品固有的色泽和风味, 极大减少了因高温杀菌对产品带来的不良影响, 生物防腐技术和天然防腐剂的应用, 在低温肉制品的开发和保藏中显现出更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欧美等国在低温肉制品生产中严格规定了产品中非肉添加物的含量、产品的标签和标识等, 实现了低温肉制品生产的标准化。另外结合肉类加工工艺技术, 西方国家还不断研究、完善和开发肉类加工设备, 在肉类加工机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也极大促进了相关国家肉类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肉品质量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 我国低温肉制品已经占到西式肉制品总量的60%, 低罗欣
1.3 传统肉制品加工技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先后对干腌火腿的传统工艺和品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改造, 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大大提高了生产规模和效率。在基本保留了干腌火腿传统风味特色的同时, 使其更加适应现代食品低盐、营养、美味方便的消费理念。西班牙Serrano和Iberian火腿的传统和现代工艺产品已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同, 并得到欧盟原产地命名保护许可。
我国传统肉制品历史悠久, 品种丰富, 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式肉制品相比, 我国传统肉制品具有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 千百年来由于一直采用传承技术进行手工作坊式生产, 加工过程不规范, 产品包装落后, 产品标准不统一, 产品质量不稳定, 安全没有保障, 不适应大规模标准化工业生产需求, 为保护和发扬光大我国传统肉制品加工技术,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通过对传统肉制品现代化改造技术立项支持, 系统研究并初步阐明了干腌火腿的风味形成机制, 在此基础上, 研发了自动滚揉腌制、控温控湿干燥成熟等工艺及装备, 在金华火腿、板鸭、风鹅等传统肉制品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式肉制品正由传统的作坊制作向现代工厂化生产迈进, 在保鲜、保质、包装、储运等方面获得突破。但风味是衡量我国传统肉制品质量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 我国传统酱卤制品风味形成的机理、香辛料及老汤成分对产品品质的贡献、熟肉制品的新型保鲜技术等科学和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1.4 发酵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和功能性肉制品加工技术
发酵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和功能性肉制品以其特有的风味、便捷、营养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 开发潜力巨大。在发酵肉制品加工方面, 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国已进行了人工发酵的工业化生产, 并具相当的规模。混合型微生物构成的各种成品发酵剂已经充分商业化, 并且涌现出了很多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著名品牌。同时, 发酵剂的培养和制备技术, 如微胶囊化、特定菌株发酵底、筛选方法, 发酵剂浓缩技术, 菌种保藏和抗冻技术都相当成熟, 发酵肉制品产品种类也很多。在调理肉制品加工方面,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冷冻调理肉制品常因冷冻、解冻而易造成调理肉制品汁液损失、颜色劣变、口感差等问题, 影响产品贮运和销售。我国发酵肉制品的发酵剂产业化生产、调理肉制品的色泽保持和微生物控制及延长货架期、功能性肉制品的配方设计和功能性评价等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1.5 企业规模
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企业 (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 仅占企业总数的12%左右, 75%的定点屠宰企业仍在采用半机械化的方式进行屠宰。2008年, 大型龙头企业肉制品产量还不到全国总产量的20%, 双汇集团、雨润集团、金锣公司三家肉品行业重点龙头企业累计屠宰生猪约5 000多万头, 仅占当年全国生猪屠宰总量的8%左右, 而美国前三家 (Smithfield、Tyson、JBS/USA) 肉品加工企业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65%。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目前我国肉品行业的企业规模化程度仍然比较低, 企业尚处于小规模的运作状态。丹麦的养猪技术和屠宰加工业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通过启动猪肉工业大型屠宰场自动化项目, 形成了丹麦生猪屠宰加工智能化模式, Danish Crown和Tican两家公司包揽全国屠宰量的97%, 促进了本国生猪屠宰的规模化, 更重要的是, 极大地提高了其生猪屠宰加工智能化设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2009年新建大型肉品企业生猪屠宰设备大部分从丹麦引进。
1.6 消费市场业态呈现多元化
随着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 国内大中型肉品企业的市场销售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 超市、卖场和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的销售比重大于传统的农贸市场。但从我国整个行业看, 目前农贸市场仍是肉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比重80%以上) 。相比之下, 欧盟各国现代化超市和大卖场的销售比重为65%, 肉品连锁专卖店和一般肉店为25%, 宾馆和餐厅直供为10%左右。可以预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居民消费意识的提升, 以及“农改超、农加超”等政策的有效实施, 卖场、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现代零售业态的肉品销售比重将逐年上升。
2 肉类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肉类质量安全控制相对薄弱, 冷链系统尚不完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在销售过程中卫生质量控制不严格, 也很少考虑贮运环境对产品的影响, 一般只采用简单的包装, 而没有采用综合保鲜措施, 产品存在微生物污染严重、滴水损失大、易褐变褪色、货架期短等质量安全问题。“十一五”以来, 肉类工业科技工作者将肉类食品安全作为研究重点, 针对肉类食品品质控制技术、综合保鲜技术、检测技术、可追溯系统等展开系列研究, 取得大量科技成果, 但由于缺少系统的技术集成, 总体技术水平与欧美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2.1 动物福利与宰前管理
早在1809年, 英国人就提出一项禁止虐待动物的提案, 之后各国陆续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直到1976年, 休斯提出了动物福利概念。目前100多个国家已有了动物福利法。就动物屠宰而言, 动物福利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不得使动物处于过度饥饿或过饱状态, 待宰期间, 正常供水, 避免过度饥渴。运输环境和待宰环境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干或过湿, 减少热应激或冷应激。运输、待宰时尽量避免混群、鞭打, 减少应激。美国牛屠宰行业非常讲求动物福利, 好的动物福利不仅能帮助提高饲养、屠宰工厂的工作效率, 还能够有效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 从而改善肉质。美国政府特别制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动物福利法案》, 包括对动物供水、喂食、运输等项目的规定限制。因此, 动物福利不是简单的伦理道德问题, 对肉品的品质也有显著的影响。我国的动物福利政策研究起步较晚, 不够完善, 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关于动物福利的法律, 研究机构还未给予其足够的关注, 大部分企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肉, 如PSE肉、DFD肉、淤血肉、僵直肉、注水肉等, 导致失水、嫩度差、颜色异常等, 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2.2 肉类食品可追溯技术
3.国内远程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探究 篇三
关键词 远程教育;信息与网络技术;教育合作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03-0020-03
1 前言
远程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以其新颖的教学方式、要求,迅速在欧美国家蔓延并至全球各国。如同泰勒(James Tayler)所言,全球远程教育的发展至今经历函授模式、多媒体模式、电子远程模式、交互式媒体(基于Internet)模式4个阶段后,现发展至第五代互动的网上教学。综观全球,远程教育依然受到青睐。
远程教育在我国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以信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3个发展阶段,教学载体从最初的文字、印刷品演化到广播电视、录像带(VCD)直至现在的网络和信息技术。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具有投资少、覆盖面广、效率高等优势,得到我国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每年以15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自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4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历经10余年的实践与探索之后,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取得长足进展,开始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转变,规范、健康、和谐的发展观开始成为行业的主旋律。
然而,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并不均衡,高等学历教育依然占据主流,基础教育处在边缘位置发展缓慢,非学历培训方兴未艾,幼儿及学前教育等新兴的网络教育形态刚刚崭露头角,办学主体单一,教学管理、运营模式和市场前景仍不清晰,区域之间、校校之间的合作贫乏等问题依然困扰远程教育的发展,远程教育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2 开放程度扩大,应用层次多样化
在西方发达国家,网络远程教育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甚至主流的教育模式,开放程度、应用层次都比较广泛。但在国内,远程教育目前的应用领域主要是高校的学历教育和中小学的课后辅助教育,其他相关的教育领域,譬如职业培训、老年大学等,涉及较少,扩大远程教育的开放程度,实现其应用层次的多样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1 远程教育在各级教育中的应用
我国的远程教育自其发展的初期便着眼于高等学历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的电视大学到现在的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无不以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主,这种定位无疑有悖于远程教育大众化的特点。鉴于此,可以在现有远程本、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将教育的应用层次进一步扩大化、完善化,在条件允许的学校中,将远程教育向上扩展至研究生层次,向下强化远程教育在中级、初级甚至婴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打破高学历教育一枝独秀的局面,实现办学层次的完整、顺延。
就目前而言,远程教育凭借自身在教育资源储备、教师力量、办学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将应用层次扩展至研究生层次是完全可能并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国内远程教育试点高校,譬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试点初期已将研究生层级的远程教育进行起来,但办学的时间、整体规模还有待于延伸、扩展,可以利用现有覆盖全国范围的电大系统进一步开展研究生层级的远程教育。自1995年第一个中小学网络教育网站101网站开创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网络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和数字校园建设的开展,全国已有3万多所中小学基本建成校园网,应该说中小学教育网络的普及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如何让网络教育普及并被广泛接受是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2.2 远程教育在边远地区、农村的应用
相对于东部而言,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人才奇缺,经济、社会、教育发展较为落后,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才能促进西部大开发,尽快缩小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因此,在发展传统高等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培养西部边疆地区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提高本地人口的整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家已经着手投资建设西部网络,特别是大规模建设Cernet省级网,有力地保证了西部高校远程教育的完善和升级,办学硬件条件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必须认识到:边远地区远程教育在办学目的、对象、内容等各方面有着自身的需求和特色,教育方式、手段会出现一些被限制发挥的情况,需要根据地域的特色选择适当的远程教育模式,促进西部教育质量提高,为边远地区培养出高素质、能留得住的人才。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党中央正从各个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目前,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利用远程教育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性,一方面利用远程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主要一面,通过远程教育直接作用于农村村干部和群众,从认识上到知识上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将试点工作推向全面完善是今后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相应的硬件建设是必须的,但教育的重点依然是教育内容和形式、手段,可以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现有的卫星电视、教学光盘播放点的作用,根据情况的需要,选择开发计算机教室等新型教学情境,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将知识传达给劳动者,提高综合认识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
2.3 远程教育在老年大学、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老年大学和特殊教育是2个近年来逐渐得到关注的教育领域,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教育方法、内容、步骤等与一般的教育领域有着明显的差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操作计算机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年龄大的人同样能够熟练完成各种操作,这为老年大学的远程学习提供了好的前提。老年教育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学内容上更多地侧重修身养性方面的知识。现在的面授式老年大学教学周期短、地点分散,远程教育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形象、快捷地提供教学内容,可以保证老年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交流,一方面可以保证老人在闲暇的时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老年人行动不便带来的学习障碍。
特殊教育主要针对身体机能上有缺陷的受教育者,这些受教育者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很大不同,接受教育的途径也存在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操作、接受计算机信息的途径多样化,特殊受教育者在软件的帮助下都可以独立操作计算机。利用远程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可以让这些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进度、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做好学校教育之外的“网络家教”,甚至成为其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
2.4 远程教育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
随着远程教育理念的延伸、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被共同包含其中。一方面,远程教育学历教育出现多层次化倾向;另一方面,随着非学历教育的引入,远程教育的视角也从对社会招生转向为社会服务,从单纯的远程教育扩展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我国远程教育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在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下,在远程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支配下,将从服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过渡到服从终身教育需求的轨道上来。培训市场近几年持续高速发展,源自于现代信息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和频率加快,现有的人才必须通过学习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鉴于时间、地点、资金等的限制,远程培训的不限时空、方便、快捷便成为广大学习者的首选,可以将证书教育引入远程教育评价领域,真正突破学历教育的禁锢。
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公司把远程教育看成对自己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的一个既省钱又有效的途径之一。如Hewlett-Packard(惠普)公司,利用高技术的教学设备,向遍布欧美100多个分部的员工提供电视教学节目,既节省了经费,又实现了实时的跨地域培训,提高了运作效率。我国目前的教师培训也可以参考远程教育培训的成功经验,尝试将一部分甚至全部培训内容转移到远程教育这个途径上来。
3 合作意识加强,办学主体多样化
3.1 校校间合作加强
目前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由以中央及各省市级广播电视大学为主的专门机构来实施,称之为独立型的办学模式;另一类是以各普通高校为主的各层次学校内的现代远程教育部门来实现远程教学,由于普通高校是以传统教育为主,兼顾提供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所以被称为混合型的办学模式。
两种办学模式针对的受教育对象是一样的,这就决定了竞争与合作的存在。竞争可以促进发展,合作则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哪种模式,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鉴于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彼此之间都可以实现完美的合作。电大系统自创立至今一直采用自上而下逐级管理,共享教育资源的模式可以为校校之间的合作提供很多成功的经验。目前国内电大系统与普通高校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合作已经初现端倪,电大教学点成为普通高校远程教育的教学点之一,分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另外,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以教育部“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和天地网结合项目”为纽带,开展远程教育技术的协作攻关和技术应用试点——联合办学。学校之间合作的加强,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的功效,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普及程度。今后,这种合作的趋势会逐渐得到加强。
3.2 办学主体多样化
据权威专家预测,教育将是21世纪最有价值的三大投资领域(教育、旅游、休闲)之一,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经济的教学和接受再教育的手段,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实现远程教育资金来源多样化是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办学主体的多样化——校企联合办学大量涌现。
网络的普及为实现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基础,凭借教学主要载体和形式的特殊性,远程教育领域吸引了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眼光和投资,办学主体从过去单一的公立办学,演变成公立、私立联合办学,甚至出现大量私立的、单纯由某一企业或个人投资的远程教育学校(机构)。
国外诸多厂商如IBM、Sun、HP、Dell等都有针对教育行业的解决方案出台,IBM更鼓励支持增值代理商向教育行业渗透;3Com、Cisco、AVAYA的相关产品与方案在教育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厂商更是全力投入,联想电脑推出针对教育行业的电脑“儒博士”系列;神州数码推出校园网解决方案;TCL投资大额资金,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发世界最大的网络远程教育系统;等等。
企业资金的涌入一方面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其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也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可以有效缓解远程教育资金不足,缓解教育资源有限的禁锢,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信息。同时校企联合办学,甚至企业独立办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习者为今后的工作定位,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提供更多的导向。
3.3 区域之间的教育合作得到加强
远程教育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作用范围遍布全球,其教育功效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远程教育也迎来全球化的机遇,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教育竞争和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在签订的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我国作出有限开放教育市场的承诺,随着教育市场的国际化,更多的国外远程教育品牌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同时,我国远程教育市场也将融入国际轨道,采用更开放、先进、通用的行业标准,一些远程教育品牌(尤其是华语教学、汉文化等)将逐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在竞争的同时,国际合作也在得到加强,不同品牌、不同国家的院校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合作,采取外包或战略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资源,或者进行市场推广,通过课程和学分的互认程度提高、学分可携带等措施,使得远程教育行业的运行效率提高,市场化操作更强,实现多方共赢。
海外联合办学、联合运营的模式,促进远程教育的国际化步伐,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伙伴关系。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要实现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网络教育体系的目标,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脚踏实地的探究和开拓。
参考文献
[1]丁新.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推断[R].2003
[2]蒋澎.论加入WTO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3(9):9-10
[3]约翰斯顿.美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挑战及策略[A].国际讲坛,2004
4.国内外水表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四
摘要:叙述了国内水表应用状况。对国内新型水表的发展以及国外水表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影响水表发展方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水表应用情况新型水表国外水表发展现状
流量计量是科学计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水流量计量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贸易结算、能源计量、过程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能源和水资源的全球性匮乏,随着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启动,随着法制计量的不断完善,全社会对水计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和探索满足新形势下适合我国各种使用条件的水表或流量计,并扩大其流量测量范围、延长水表的工作寿命、提高仪表智能化程度等已成为水表行业研究人员不懈的追求。
水表在各种流量计中属于结构简单、应用最广泛的流量仪表,也是最重要的法制计量仪表。按最新的国际标准和国际建议,水表是按其使用用途来定义和划分的,即任何用于测量封闭管道中可饮用冷水的具有累积流量显示的流量仪表都为水表,这当中既包括了我们通常概念中的旋翼式水表、螺翼式水表、活塞式水表等基于机械原理工作的流量计,也有基于电子或电磁原理工作的流量计,如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等。另外带电子装置水表是一种在机械式水表上添加了各种辅助装置的水表,以满足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如各类预付费水表和电子远传水表。总体而言,水表的内涵比以前大大丰富了。在实际工作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电子类水表和带电子装置水表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水资源的商品化、“一户一表”工程的发展、阶梯式水价等节水政策的实施需求更促进了这类水表的发展。
水表测量的对象是水,水在各种流体介质中是变化相对稳定的介质,其粘度、密度、清洁程度、压力、温度等在额定工作条件范围内是比较理想的和稳定的。但因为流量计量的动态特性、供水过程中水压脉动和含气量变化以及各种安装条件,仍会对水表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流量测量技术及仪表比以往的选择面宽了许多,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所选用的水表除要适应所使用的条件并符合法制计量要求之外,还要考虑很多其它因素,如流量范围、灵敏度、压力损失、安装防护要求、价格等,电子水表和带电子装置水表还要考虑抗干扰等电磁环境因素。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的介质条件、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使用要求,各种水表应运而生。可以说只要有一个新的技术发展起来,就会有人尝试着将它应用到流量计量当中去,也就可能应用到水表中去。
每一种水表都会有其最适用的场所,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显示出顽强生命力。但由于这些水表在性能上的差别细微或需要认真地分析其特点,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将它们使用到它们最适合的场所或调整最佳的使用状态,导致计量不准确、容易损坏等等。因此,客观公正地描述各种水表(或相同用途的流量计)的特点,正确地选用水表是水表制造商和水司用户所要关注的。
从1999年以来,水表的国际标准ISO4064和国际建议OIML R49频繁改动,反映了国际上对水表发展有着比以前更多的关心和重视,我国的水表国家标准和水表国家检定规程也同步在进行修订,预计年内可以出台、明年可批准实施。国内新制订的行业标准(如CJ/T224-2006《电子远传水表》)已批准实施,原CJ/T133《IC卡冷水水表》等也已修订完成。结合各类技术标准修订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根据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水表制造行业的朋友提供的信息和近年来申请新产品型式评价的产品类型,以及水表市场反映出的现象,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国内外水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国内普通民用水表情况
现阶段,在国内的各种民用水表中,旋翼式湿式水表以其结构简单、计量稳定、价格低廉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液封式计数器的广泛采用克服了较早湿式水表产品的度盘容易因管道水质积垢而污损缺点,解决了水表清晰抄读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行业里普遍认为液封式水表是目前较适合国内管材和水质的水表。
尽管八位指针式的C型表从指示方式上比其它型式显得不方便和落伍,甚至行业人士呼吁淘汰C型表,但目前似乎还有不少市场。全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平衡自然是一个重要原因。
与国外水表外壳采用的铜材料不同,国内民用水表大部分为铁壳水表,行业人士也曾提议逐步淘汰,但在现有国情下还难以实施,这也是卫生技术要求暂时不能写入行业标准《居民饮用水计量仪表安全规则》的主要原因。
高灵敏度小口径旋翼式水表这几年在纷纷扬扬的议论中出台了,并挤占着原来普通表的市场。这类水表在商业名称上颇有吸引人的地方,但也混淆了一些概念。首先计量的概念是需要符合规定最大允许误差的测量,而不仅仅是对被测量有响应。目前这类水表的大多数只是结构的设计改变来提高水表对微动流量的响应,从计量的意义来说还没有真正提高水表的测量范围。在型式评价(样机试验)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对灵敏性能的长期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在水表的国家标准和国际建议中也没有专门的规定,现行的85年版的水表检定规程要求对检定项目虽然有始动流量检定但要求并不高。由于客观上国内一些水暖器具的质量导致微渗漏现象和少部分家庭的不道德的滴水存积方式,使得供水部门对这类水表产生兴趣和需要。但在法制计量管理上对水表的灵敏度性能并无特别高的要求。实际使用中这类水表对水压脉动的抗扰能力,即不用水自转的可能性增大,这些也会带来另类的麻烦。在水表新的国际标准和国际建议中,都明确一点在零流量下水表不应累积。有一些企业在开发出了计量等级达到C级的旋翼式水表,高灵敏度也高,这才是真正提高了水表的质量档次。
一户一表政策实施以来,水表出户较为普遍,由于铜材价格飞涨,使水表材料成本增加,社会上偷水表铜部件时有发生,成为城市偷窨井盖后又一新的社会问题。十多年前研究过的全塑水表现在又提到桌面上来研究了,这种水表现在仍存在方方面面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材料的长期卫生安全性和塑料材料的检验手段的局限性。未来全塑水表是否能够在供水系统中采用,完善的标准、简捷的检验手段和行业政策的批准允许是关键的。国外在一些气候环境变化不是太严酷的国家和地区(如南非和南美一些国家)也有用塑壳水表的。可能这种产品需要经过若干年的试用后才能进行较全面的评估。
2、国内直饮水水表和智能水表的情况
国内目前用于直饮水的场合一般采用计量等级C级或D级的活塞式结构的水表,外壳有铜,也有特制不锈钢的。
电子远传水表、预付费水表,包括IC卡(插卡式和射频式)水表、TM卡水表等这些智能型水表都是因水费收取制度、方式的改革而出现的水表产品,同时支持了一户一表、阶梯式水价的政策的实施,这些产品发展很快,在世界上也算是领先的,但实际使用中出现了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带阀门的预付费类水表,这可能与采用了阀门、电池和恶劣的使用环境以及人为的恶意攻击有关。
总体而言,平时不用电、抗攻击能力强的即时直读式的电子远传水表更具有优势和发展前景。
3、国内大口径水表的情况
大口径水表中,传统的水平螺翼式水表及可拆卸式水平螺翼式水表仍有较大的市场。可拆卸式水平螺翼式水表具有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可不停水检修等特点受到欢迎。但水平其流量范围不宽,一般B级表的流量比只有1:67,在许多场合满足不了要求。部分地区还用大口径旋翼式水表,与水平螺翼式水表相比,虽然这种水表的工作抗扰性相对较好,但其流通能力小、压力损失大以及庞大的重量体积都成为了缺点。这几年垂直螺翼式水表、涡轮式水表及复式水表逐渐兴起,为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
与行业中部分企业热衷于高灵敏度的小口径民用水表的研发和制造相比,另一些企业关注着大口径水表的微小流量计量能力的提高问题。因为从每种管径的用水量分析,大口径水表在低流量下的漏计率占的比率更多。研究用水量的组成特点,选用合适的水表,会给供水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率。
在目前国内大口径水表的流量测量范围普遍不够的情况下,WPD型涡轮式水表、复式水表等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选择。
4、电磁水表、超声水表等新型水表
随着大管道流量计量的发展,超声流量计、电磁流量计以其无可动部件、无压损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当超声波流量计从单声路发展到多声路,直至16声路的研制成功,使对流量计上游直管段长度的要求大大降低。同时,流量计自诊断和报警技术的成熟,使得流量计的使用具有更好的可靠性。由于超声流量计具有优异的测量重复性,也常作为核查标准使用。电磁流量计在电路方面更为成熟,比如对导电率要求降低,高低频率的交替使用提高了零点稳定性和大流量时的灵敏度,开发了能方便清洗探头的外插式探头,在现场核查方面也有所发展等等。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基于电或电子原理的流量计逐渐取代了原来的一些插入式流量仪表和机械式水表,这在国内外都是正在形成的趋势。这些流量计新的国际标准和国际建议已将其归类到水表的范围中,并制定了相应的试验要求。国内不少生产厂已建立了1m口径以上的试验装置,最大的测试管道口径已达到4m。
这些感应式水表在智能化方面相对于传统机械水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且几乎无压力损失。但也有其局限性,如量程较小、易受管振、电磁环境干扰,还有就是大口径流量计的周期检定和现场测试始终是个难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另外,这类水表的法制计量管理还有待加强。
从长远看,感应式水表与传统机械式水表会是互存的,而不会取而代之。
5、国外水表的发展情况
我国水表生产厂众多,但规模大多偏小,与国外水表生产厂家相比在规模和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英国肯特公司、德国迈内克公司和瑞纳公司、法国爱拓利公司、意大利迈特姆里那等都是国际上较有名的水表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分支机构,他们控制着世界水表市场。
在发达国家,由于管道直饮水较普遍,容积活塞式水表成为主要采用的产品,计量等级普遍为C级。旋翼液封式水表和单流式水表也不少,单流束水表还具有材料节省、结构小巧的优点。总体来说,国外的民用水表产品注重高计量等级和使用寿命。
国外水表产品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大口径水表产品上,其制造工艺精致,并在一些产品上采用叶轮平衡技术,使得产品测量范围大(可达到计量等级C级)、安装方式适应性好(可以水平、垂直或倾斜),并可选配远传装置满足检定或抄读的需求,产品执行EEC标准,在流量测量能力方面优于以前版本的国际标准ISO4064。
由于美国的水表产品标准并不执行国际标准而是国内ANSI/AWWAC700系列行业标准,其设计和特点是不一样的。除了外形尺寸独特并采用英制单位外,产品设计更强调长期功能稳定性、使用的安全性,叶轮和计数齿轮的转速设计较慢,相对来说对计量性能的要求不苛刻。
在其它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南美、非洲,大多还是与我国相同的水表产品,有些国家也在尝试采用预付费IC卡水表和塑壳水表。还有部分国家对水表的法制管理要求并不高,因此对水表各部件的材质的要求很低,类似国内的一些劣质水表产品。
6、影响水表的发展方向的几个因素
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是引导水表产品发展的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水表基本上用于贸易结算,用户面大量广,无疑是最重要的法制计量器具之一。水表必须符合所使用的国家法规的要求。在我国水表列为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属强制性检定计量仪表并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国内很多地区开展实施的不入户抄表、一户一表、阶梯水价政策需要适用可靠的水表产品支持,电子远传水表、智能型水表有着广阔的前景。生活品质的提升会有更多的城市实现管道直饮水,高计量等级、流量测量范围宽的水表将会有更多的市场,水资源的紧张导致的水价提高是不争的趋势,也会使优质水表价有所值。在节能方面,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非常重视量化的、可操作的节能考核,在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对相应的计量器具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对作为载热介质的水的计量按大小口径(以250mm划分)分别提出了1.5%和2.5%的准确度要求。水表有多个规程支撑着其检定工作,但许多人又疑惑,法规中的检定周期能否保证在用水表的准确性,这样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由于使用场合和介质的复杂性,很多水表还没有到检定周期就已经超差了。近年来采用现场核查的方式来越来越普遍,这对保证水表(乃至流量计和其它计量器具)的正确可靠性,尤其是在涉及贸易结算而又无法按计划拆卸或送检的流量计是可行的方法。国际法制计量组织也开始起草这方面的国际文件,以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态度来对在用中的水表、电表、燃气表和热能表的性能进行评判。
我国的水表国家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也等效采用国际建议,按目前计划,这二个重要的水表技术法规会从明年开始批准实施。新的标准和规程在水表的技术参数表达方面与现行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1)现行的计量等级名称将被代表流量范围的一组可选的比值来代替,工作温度和压力也详细等级化:
2)一般水表的准确度等级为2级,而大口径水表的准确度等级可以选为1级; 3)水表除了原来的试验外,增加了水温影响试验、水压影响试验和流动干扰试验;
4)电子水表和带电子装置水表需做环境试验和电磁兼容试验等。这些规定一方面是考虑了新标准规程吸收了电磁水表等产品的技术特性,也是鼓励水表产品提高测量范围能力,适应更严酷的环境要求和运行寿命要求。
市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一个参数的理想测量结果的获得依赖产品本身的性能和正确的选用、安装和使用。水表的发展趋势除了其本身产品的改进外,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场合选用对应合适的水表,同时可能还要借助其它仪表和软件技术进行辅助,如无线远传、总线制方式远程抄读、管道漏损判断报警。制造商不能为产品而做产品,而应考虑用户的使用目的而选型、策划、设计和改进。真正优秀的水表产品性能特点是计量准确稳定、流量测量范围宽、压损小、对水质要求不是太高、使用寿命长、附加的装置功能可靠、材料省。尽管某些产品的商业宣传会有一些误导,但市场最后接受的肯定会使支持国家用水节水政策、真正做到公平计量、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水表产品。
5.抽油机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五
一.国内抽油机研发现状
油机是有杆抽油系统中最主要举升设备。根据是否有游梁,可分为游梁式抽 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和不断的改进创新,抽油机不管是结构形式还是在使用功能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对原油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对油田深度开采的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抽油机技术发展的速度,催生出多种类型。目前, 国内抽油机制造厂有数十家, 产品类型已多样化, 但游梁式抽油机仍处于主导地位。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统计, 我国现有6 大类共45 种新型抽油机[ 1] , 并且每年约有30 种新型抽油机专利, 十多种新试制抽油机[2] , 已形成了系列, 基本满足了陆地油田开采的需要。各种新型节能游梁式抽油机如双驴头式抽油机、前置式抽油机、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下偏杠铃系列节能抽油机[ 3]和用窄V 形带传动的常规抽油机等均已在全国各个油田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长冲程、低冲次的无游梁式抽油机的研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如由胜利油田研制的无游梁链条抽油机, 经过国内十几个油田稠油及丛式井的推广使用[4], 在低冲次抽油和抽稠油方面已初见成效。此外, 桁架结构的滑轮组增距式抽油机、滚筒式长冲程抽油机已在某些油田进行了工业试验[5];齿轮增距式长冲程抽油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质量轻、成本低、便于调速和调整冲程的液压抽油机经过几年的研制和工业性试采油,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6]。其他型式新颖的抽油机如数控抽油机、连续抽油杆抽油机、车载抽油机、磨擦式抽油机、六连杆游梁式抽油机和斜直井抽油机等也正处于不断改造和试生产过程中[7]。然而,游梁式抽油机的缺点是不容易实现长冲程低冲次的要求,因而不能满足稠油井、深抽井和吉气井采油作业的需要。同时,长冲程低冲次的无游梁式抽油机的性能尚有待完善(如油田正在使用的链条式抽油机还存在链条寿命短、换向冲击载荷大和钢丝绳易断、导轨刚.度不足容易变形等问题),而且品种规格还很少,不能适应当前石油工业的发展[8]。液压抽油机至今仍处在研制阶段[9]
二·国外抽油机的研发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产抽油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和罗马
尼亚等[10]。为了减少能耗, 提高采油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外研制与应用了许多节能型抽油机。例如异相型抽油机节电15%~ 35%;前置式抽油机节电368% 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节电35% 轮式抽油机节电50%~ 80% 大圈式抽油机节电30%;自动平衡抽油机节电30% ~ 50%;低矮型抽油机节电5% ~20%;ROTAFLEX 抽油机节电25% 智能抽油机节电174%;螺杆泵采油系统节电40%~ 50% [11]。近年来国外很重视改进和提高抽油机的平衡效果, 使抽油机得到更精确平衡。近年来, 为了节约能耗、提高采油经济效益, 国外研制与应用了许多节能型抽油机, 在采油实践中, 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如变平衡力矩抽油机, 可使上冲程平衡力矩大于下冲程力矩。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 由于可在动态下调节气平衡,平衡效果较好。气囊平衡抽油机有90% 以上载荷得到平衡[12]。双井抽油机可利用两口油井抽油杆柱合理设计得到更精确的平衡。自动平衡抽油机可保证在上下冲程每一瞬间得到较精确的平衡效果[13]。近年来国外研制与应用了多种类型长冲程抽油机, 其中包括增大冲程游梁抽油机、增大冲程无游梁抽油机和长冲程无游梁抽油机[14]。1 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 美国工J uf kin 公司生产的A 系列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抽油机重量减轻40 %, 尺寸缩小3 5 % , 动载荷较小, 受力均匀, 运转平稳, 节约电耗35 %。2 无游梁长冲程抽油机 美国R O T A F L E x 宽带传动抽油机实践表明: 抽油机系统效率为5 % , 而常规抽油机只有40 %。提升液体能耗比常规抽油机减少25 % , 可使用29.4 kw 电 动机, 而同级常规抽油机须用只kw 电动机。美国W es t er n G e a : 有限公司研制的液压驱动无游梁长冲程抽油机占地面积较小, 可节约电耗10 % 一1 5 %。美国N a ti o n al Su p p ly 有限公司研制的无游梁长冲程抽油机节约电耗10 %一20 % 3 智能抽油机 美国N a t io n al S u p p ly 有限公司研制的智能抽油机减速器峰值扭矩减少34.7 %, 电动机功率减少1 7.4 % , 产量增加19 % , 抽油机系统效率平均提高47.8 % , 投资费用减少20 % , 成本利用率提高2 0.7 %。天然气发动机驱动抽油机 美国生产的天然气发动机驱动抽油机可比电动机功率减少30 % , 动力费用与采油成本均较低。4 变平衡力矩抽油机 美国Pi on ne r 公司研制了变平衡力矩抽油机, 利用抽油机连杆运动以及新增加的连杆摆动机构作用原理, 使得上冲程时平衡力矩大于下冲程时的平衡力矩, 实现更精确地平衡抽油机载荷、减少抽油机电力消耗的目的三·国内抽油机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O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各主要油田相继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17]。为确保高效生产,对抽油机的要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急需采用长冲程抽油机,以增加油井的产液量;二是为了降低油井的单位生产成本,对抽油机的节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其次就目前抽油机耗电量大,工作效率、能量利用率低这一现状仍是我国抽油机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抽油机效率和节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有非常诱人的前景[19]。长冲程抽油机的研制应用能力不足一直是我国抽油机发展的瓶颈,长冲程抽油机具有减小冲程损失、提高系统效率、延长机杆泵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及提高整机运行质量等优点[20]。因此, 发展长冲程抽油机对当前我国老油田高含水井后期开采, 减缓产量递减速度, 开采稠油、低渗透油田以及沙漠油田深井及超深井的机械开采,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游梁式抽油机的局限性十分突出,多方面事实说明,长冲程、低冲次、低功耗的无游梁式抽油机是今后抽油机发展的主要方向[22]。为适应油田采油需要, 在适当发展游梁式长冲程抽油机的同时, 应加速开发各类无游梁式长冲程抽油机[23]。开发无游梁曲柄摇杆轮式斜井抽油机和大型斜直井抽油机将对我国油气资源开采有重要意义[24]。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发展无游梁大冲程、低能耗、具有高适应性的直井抽油机和斜井抽油机, 将是我国今后抽油机发展的主要方向[25]。近年来,变频技术在抽油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变频控制系统实时调整工作参数,提高电机功率因数,减小供电电流,还可以实现电机的软起动,减小冲击,并可根据油井供液能力实时调整冲次频率,实现增产节能效果[26];另外,研究开发机电一体化抽油装置,根据抽油机井特性实时控制和改变抽油状态,实现高效智能化采油[27]。如美国NSCO公司智能抽油机,采用微处理器和自适应电子控制器进行控制与监测,具有功能多、抽油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经济性好、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等优点[28]。研发大型、高适应性的丛式井抽油机,随着世界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油层开采深度逐年加大,油田含水量的增多,大泵提液采油工艺和稠油开采等都要求采用大型抽油机[29]。现代大型抽油机应具备有高适应性,以适应多种恶劣环境和地层油层的变化,如开发一种机型能适应不同自然气候与地貌环境的差异、地层油层的迁移改变、冲程冲次的改变、油气层性状的改变、连续与间歇抽油的调整等[30]。另外,由于现代大型抽油机的结构和控制的复杂性,体积的庞大,其工作面积也相应增大,同一抽油机可以对多口相邻油井同时抽油作业,采用综合平衡方式和节能方式,达到最好的作业效果[31
四·国外抽油机的发展趋势
如前所述, 世界范围内抽油机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着多样化、超大载荷、长冲程、节能型、无游梁式和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32]。1.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
随着世界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开采油层深度逐年增加,石油含水量也在不断增多,采用大泵提液采油工艺和开采稠油等,都要求采用大型抽油机,所以近年来,国外出现了许多大载荷抽油机,如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最大载荷213kN,气囊平衡抽油机最大载荷227kN等[33]。还会出现更大载荷新型抽油机[34]。采 用长冲程抽油方式,抽油效率高,抽油机寿命长,动载荷小,排量稳定,具有较好的采油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国外出现了许多长冲程抽油机,如法国Mape公司抽油机,最大冲程10m[35];美国WGCO公司抽油机最大冲程24.38m,NSCO公司抽油机最大冲程27.48m;原苏联钢带式超长冲程抽油机最大冲程1500m。长冲程抽油机全部采用低冲次抽油方式,Mape公司抽油机最大冲次5min,GDCO公司抽油机最大冲次为3min[36]。2.朝着低能耗方向发展
为了减少能耗,提高采油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外研制与应用了许多节能型抽油机。例如异相型抽油机节电15%~35%;前置式抽油机节电36.8%;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节电35%;轮式抽油机节电50%~80%;大圈式抽油机节电30%;自动平衡抽油机节电30%~50%;低矮型抽油机节电5%~20%;ROTAFLEX抽油机节电25%;智能抽油机节电17.4%;螺杆泵采油系统节电40%~50%[37]。3.朝着精确平衡方向发展
近年来国外很重视改进和提高抽油机的平衡效果,使抽油机得到更精确平衡。例如变平衡力矩抽油机,可使上冲程平衡力矩大于下冲程力矩。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由于可在动态下调节气平衡,平衡效果较好。气囊平衡抽油机有90%以上载荷得到平衡。双井抽油机可利用两口油井抽油杆柱合理设计得到更精确的平衡。自动平衡抽油机可保证在上下冲程每一瞬间得到较精确的平衡效果[38]。4.朝着高适应性方向发展
现代抽油机应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以便拓宽使用范围[39]。例如适应各种自然地理和地质构造条件抽油的需要;适应各种成分石油抽汲的需要;适应各种类型油井抽汲的需要;适应深井抽油需要;适应长冲程抽油的需要;适应节电的需 要;适应精确平衡的需要;适应无电源和间歇抽油的需要;适应优化抽油的需要等[40]。5.朝着长冲程无游梁方向发展
近年来国外研制与应用了多种类型长冲程抽油机,其中包括增大冲程游梁抽油机、增大冲程无游梁抽油机和长冲程无游梁抽油机[41];实践与理论分析表明,增大冲程游梁抽油机是常规游梁抽油机的发展方向;增大冲程无游梁抽油机是增大冲程抽油机的发展方向;长冲程无游梁抽油机是长冲程抽油机的发展方向[42]。6.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抽油机技术发展的显著标志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美国Baker提升系统公司、Delta-X公司、APS公司等均研制了自动化抽油机,具有保护和报警功能,实时测得油井运行参数,及时显示与记录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计算分析,推出最优工况参数,进一步指导抽油机以最优工况抽油。美国NSCO公司智能抽油机,采用微处理机和自适应电子控制器进行控制与监测,具有抽油效率高、节电、功能多、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经济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43]。
6.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六
综合训练一
《国内外机械安全发展现状与趋势》
指导教师:XXXXX 专业班级:安全1X-X班 学生姓名:周洋
学生学号:0000000000 国内外机械安全发展现状与趋势
周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 葫芦岛 125105)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整个安全领域中,机械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机械事故的表现形式多样。据资料介绍,全世界机械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3左右。但是,各国的机械安全技术及管理都处于发展中状态。本文立足于阐述机械安全基本概念,对比国内外机械安全的发展现状,围绕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作出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及“新时代”特点对机械安全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关键词:机械安全;发展现状;安全生产;十九大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Machinery Safety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ZHOU Yang(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ludao City,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125105)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security probl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e field of security, mechanical safety problem is very prominent, the various forms of mechanical accident.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world machinery accidents accounted for about the total number of accidents about 1/3.However, the mechanical safet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mechanical safety, comparing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chinery safety, around nineteen report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ese machinery safety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duction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era” outlook.Key words: machinery safety;development status;safety production;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0 引 言
景,对于推进我国机械安全的发展具有十分
国家要发展、要强盛,需要强大的国民生重要的意义。产力,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机械发展。随着机械安全 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越来越先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大1.1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 幅度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就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使得生产工艺和设备变得复杂,在生产过程的全过程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中易发生某些不期望、无意的,造成人的生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命丧失、生理伤害、健康危害、财产损失或
机械的安全性是指机器在按照预定使用其他损害和损失的意外事件。因而,机械安条件下,执行预定功能,或在运输、安装、全变得极为重要。但是,将机械安全作为一调整等时不产生损伤或危害健康的能力。门技术甚至一门学科来对待来研究是20世1.2 由机械产生的危险
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因此,研究机械安
由机械产生的危险,是指机械本身和在机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的发展前 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可能来自机械自身、燃料原材料、新的工艺方法和手段、人对机器的操作过程,以及机械所在的场所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存在于机械设备及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涉及面很宽,既有设备自身造成的危害,又有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也有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还有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条件差等原因带来的灾害,表现为复杂、多样、动态、随机的特点。有些单一危险看起来微不足道,当他们组合起来时就可能发展为严重危险。1.3 机械安全设计
机械安全设计的思想是在设计时尽量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机械安全技术,事先对机械系统内部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然后再根据其评价结果来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这种设计是力图保证所设计的机械能安全地度过整个生命周期。
机械安全技术与传统的机械设计及安全工程设计方法想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它自始至终运用了系统工程的思想,将机械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2)综合性。机械安全设计综合运用了心理学、控制论、可靠性工程、环境科学、工业工程、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3)科学性。机械安全设计包括了机械安全分析、安全评价与安全设计。机械安全技术既全面又综合地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机械在安全方面的风险。国外机械安全发展现状
2.1 美国机械安全的发展
机械是一种古老的装置,人类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但是,将机械安全作为一门技术甚至一门学科来对待来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这主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机械安全技术源于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美国是发源地。在真正意识到机械安全的重要性后,美国于1967年4月成立了机械故障预防小组(Mechanical Fault Prevention Group,MFPG),开始专门研究机械故障。在其影响下,美国的ASME、EPRI等著名组织
与机构开始仿效,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从事机械故障方面的研究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2欧洲机械安全的发展
机械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也是机械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工作历来是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重要保障。为了推动机械安全技术,欧洲共同体理事会于1985年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达成协议,由CEN负责机械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为了完成这一任务,CEN专门建立了23个有关机械安全的标准化委员会,另外还有将近40个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与机械安全工作有关。这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一共制定了600多项机械安全方面的标准。此外,欧洲共同体理事会还专门制定了有关机械安全方面的法规,有力地推动了机械安全学科的发展。
在欧共体的带动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CEN先后签订了《技术信息交换协议》、《技术合作协议》,并于 1991年1月成立了“机械安全技术委员会”(即ISO/TC199)。国内机械安全发展现状及趋势
3.1 国内机械安全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工业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高速发展,无论产业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均处于各行业前列。但也由于机械工业生产设备、设施种类多样,工艺流程繁简不一,生产制造过程危险因素较多,易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与冲压、剪切、木工等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相关的重伤事故频发,从而严重危害了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据对安全生产事故伤亡人数统计表明,近年来机械工业全行业因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每年1000余人,各种伤害性事故,如砸伤、烫伤、断指等更是数不胜数。机械工业死亡总人数在全国排在煤炭和建筑行业之后,是日本同行业的50倍。
3.2 机械安全科学还没有真正形成
安全科学技术非常重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的国家标准已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我国目前已有安全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团体,其权威组织是中国劳动安全保护技术学会,它所主办的学术刊物被公认为是我国目前安全领域最权威的刊物;我国已有近40所大学开设了安全专业。但是,作为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分支,即机械安全,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引起有关领导和专家应有的重视。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机械安全研究的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难令人满意。大学里的安全工程专业目前几乎没有开设专门的机械安全课程,绝大多数的安全专业毕业生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真正从事机械安全工作的人很少,真正从事机械安全研究的安全专业教师也不多。此外,目前我国机械安全研究人员尚未形成合力,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力量的分散,导致机械安全学科发展速度缓慢。严格地讲,迄今为止,我国机械安全学科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从根本上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机械安全科学的健康发展。3.3 企业领导不重视机械安全工作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机械工业又是制造业的基础。所有的制造企业(包括部分商业企业)都有大量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甚至是国家的经济效益。所以,机械安全科学技术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理论上讲,制造类企业都应该配备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专职的机械安全技术人员。但是,事实上, 我国目前众多企业,别说配备有专职的机械安全技术人员,就连安全技术人员也没有专职的;有些企业虽设有专职人员,但这些人员的素质都不高,很难胜任工作。这种情况在我国的企业中普遍存在。其原因是相当多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没有把安全看成是一门科学,没有意识到从事安全科学技术的工作人员是应有素质要求的。
3.4 国内机械安全发展趋势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围绕这个重大判断,党作出的各项部署都体现出“新时代”的特点,其中对安全生产的阐述、要求,习
近平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并体现出“新时代”的特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由于机械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机械安全将会在我国得到重视,相信不久便会从安全科学这个学科中分支出机械安全,各个机械制造业企业也会招聘专门研究机械安全的人才。机械安全在我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总结
目前,我国对安全生产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于易发生群死群伤的煤炭和建筑行业,可国家对这两个行业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数量众多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对机械工业等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尚处于相对重视不足的地位,但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作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王玉普在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视频会议上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扎实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水平。”而机械工业死亡总人数在全国排在煤炭和建筑行业之后,机械安全也将在我国得到重视。围绕“新时代”特点,制定并完善全国性、权威的机械工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强制性地提升本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段红升.工程机械安全管理之我见[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1
[2]赵树华.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实施纲要[J].电力建设, 2005,(02)
[3]袁鲁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9)
[4]施宝印.论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与管理,2009(3)
7.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七
中国在线旅游的相关研究是近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 2007年被誉为在线旅游元年。中国在线旅游发展时间不长, 却经历了少数企业创业、低速低效发展, 略多企业进入、整体高速高效发展, 较多企业加入、整体仍然高速发展的阶段 (龚花萍、闻丽佳, 2011) 。2007—2012在线旅游的研究开始进入发展时期, 2001—2006年在线旅游的研究处于萌芽阶段, 而2002年、2003年研究是缺乏的。2001年以前, 在线旅游的研究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
中国在线旅游预订行业的发展处在一种大、中、小规模多元并存的状态;占预订市场主要比重的酒店、机票产品都是由酒店、航空公司向在线旅游预订企业提供;旅游消费者更加趋于理性, 对旅游产品的价格更加敏感;存在着替代品、服务和潜在入侵者的威胁 (刘浩、伍进, 2009) 。在中国知网以“在线旅游”为题名和关键词搜索的学术研究成果不超过80篇。
二、在线旅游研究的内容
(一) 相关内涵的界定
1. 在线旅游。
在线旅游又称为在线预订旅游, 以网络为主体, 旅游信息库和电子银行为基础, 旅游中介服务商、在线预订服务代理商或传统企业提供的利用网络技术运作旅游产品和分销系统的旅游经营体系 (曹会林, 2006;张文华, 2008) 。根据在线旅游提供商的差异, 在线旅游分为传统旅游企业所建, 如遨游;综合性旅游网站, 如携程;旅游比价搜索引擎, 如, 去哪儿。
2. 在线旅游服务。
在线旅游服务是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 包括网络发布和交流旅游信息进行宣传促销、售前售后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等 (钱亚钗, 2008;常茜惠, 2007) 。
3. 在线旅游企业。
在线旅游企业是以互联网平台向旅游者提供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的在线预订、支付与销售服务, 也是旅游综合信息检索与咨询服务的新兴互联网服务商 (薛聪、吴满琳, 2011) 。孟义芳 (2007) 把在线旅游服务商分为在线旅游搜索引擎、第三方在线旅游服务商、酒店或航空公司供应商在线服务、传统旅游服务商在线服务、在线旅游社区平台五类。
(二) 企业角度的研究
1. 发展模式。
中国目前在线旅游分为旅游站点平台模式、机票与酒店预订为服务内容的分销模式、垂直引擎搜索模式和直销预订模式 (刘利, 2010) ;在线旅游的经营模式包括在线旅行预订、网上订房、网上订票等;商业模式包括传统在线旅游预订网站、旅游点评网站、旅游垂直搜索网站 (孙崇慧, 2010) 。中国在线旅游的主要赢利模式有提供信息、度假旅游产品和服务、广告信息平台、点击收费和固定付费、投资上游或下游企业产品、租车和船服务 (曹会林, 2006;张文华, 2008) 。
王蕾、肖江南 (2006) 以携程和艺龙总结了在线旅游服务公司从创立到成熟均经历转型的发展模式, 先进团队和理念管理模式, 中国市场式运作模式, 并购、风险投资等融资模式, 服务标准化模式, 单一产品模式。在线旅游发展模式逐渐向“机票+酒店”之外的导游、租车和门票等业务领域拓展, 形成以“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和商旅管理”四大主导业务模块 (唐文龙、李琳, 2010) 。在线旅游也可以通过构建关键资源能力、整合旅游资源、企业定位、业务系统、调整服务策略、企业价值和盈利模式相结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完善诚信体系等创新发展模式 (薛其虎, 2010;陈默、张昊, 2012) 。
2. 发展和营销方式。
顾客关系邮件、企业新闻邮件、提醒服务、许可邮件列表、赞助新闻邮件、赞助讨论列表、鼓动性营销和伙伴联合营销是在线旅游企业许可营销的模式 (彭环宇, 2001) 。王鹏 (2007) 认为, 可以应用Web2.0整合旅游网站的资源, 增强效能, 利用多语言网络广告、数字地图、电子服务、虚拟旅游、智能搜索引擎、博客、客户管理系统、RSS订阅服务、BBS、电子杂志等多元化手段。在线旅游网站应该采取差异化战略, 大力开拓营销增长点, 向传统品牌延伸。
在线旅游服务商还应该围绕消费者需求和不同的平台开拓新模式。去哪儿推出了全新升级的预订助手, 完善电子支付方式, 增强了企业和顾客的沟通互动 (杨威, 2011) 。经济型酒店与在线旅游企业的合作为酒店带来大量的顾客, 同时借助网络口碑营销发觉潜在客户, 维系老客户 (曾晖、贺志文, 2008) 。固网可以建立以大型旅游服务平台为基础, 旅游服务网站和大型呼叫中心为前台, 大型数据库和数据处理系统为后台的在线旅游服务运营模式 (张杨、闫莉, 2006) 。旅游出版以网络为平台, 扩展在线旅游信息业务模式下的盈利, 从与技术服务商合作和企业融资中探寻数字化改革的路径 (程国重, 2008) 。
3. 渠道。
旅游企业在选择自建在线销售渠道或加入在线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来拓宽销售渠道时, 必须考虑忠实客户的数量和竞争对手的策略 (石建中、康伟、李志刚, 2011) 。旅游企业网络直销具有高效、便捷、即时和互动的特点, 旅游企业网络间接销售渠道营销成本低、旅游产品推广力度强、交易效率高, 要选择合适独立的网络中间商, 连接生产商和消费者 (罗丽娜, 2011) 。查艳华 (2010) 以汉庭连锁酒店为例指出渠道成员间利益的相互依赖性不断降低、相互差异性不断扩大, 渠道内部机制与结构的不完善、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在线旅游预订渠道的形成因素, 应该从上游供应商和中介性旅游预订网站出发, 采取措施应对渠道冲突。
(三) 消费者角度的研究
在线旅游对消费者不同阶段的影响。旅游需求与欲望感知阶段, 产品的网络信息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欲望;信息搜寻与调研阶段, 旅游者的信息搜寻从传统的媒介转向了网络;旅游决策阶段, 旅游者通过网络制定个性化需求, 选择适合自身的旅游产品组合;旅游体验与旅游满意评价阶段, 在线旅游进一步加强了供应商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 (谷雨, 2011) 。
在线旅游的关系质量。顾客感知的功能、节约、体验、情感、认知和网站交互价值可以正向影响顾客的忠诚, 顾客涉入对顾客忠诚也产生直接的正向作用 (秦保立, 2011) 。在线旅游感知风险的绩效风险和感知价值的情感维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对关系质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王思荔, 2011) 。电子旅游服务质量能够通过在线旅游者的满意度对其忠诚度起间接的正向作用 (张卫卫, 2010) 。而网络的负面口碑信息强度、信息质量和信息数量都正向影响消费者在线旅游预订决策和感知风险 (周舟, 2011) 。
三、在线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旅游网站。在线旅游服务的种类不齐全 (常茜惠, 2007;李瑶, 2010) ;旅游网站在线信息更新缓慢、信息量少 (常茜惠, 2007;谢刚、谢方, 2008) ;线下资源相对贫乏, 存在地域预订的局限性 (贾敬华, 2008) ;人性化服务不足, 难以实现一站式服务 (常茜惠, 2007;贾敬华, 2008;李瑶, 2010) ;信用卡等电子支付手段限制了部分消费者的预订 (贾敬华, 2008;谢刚、谢方, 2008) ;消费者传统的购物习惯, 不能适应网上虚拟产品 (谢刚、谢方, 2008) ;缺乏旅游主营业务支撑, 难以形成特色和卖点 (谢刚、谢方, 2008) 。
针对以上问题, 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从产品角度, 拓展在线预订产品线的深度和广度, 开拓富有个性化的产品 (常茜惠, 2007) 。从网站角度, 专业旅游网站要开辟网上虚拟社区 (常茜惠, 2007;冯晓敏等, 2010) ;完善在线旅游产品预订的标准化流程 (贾敬华, 2008) ;建立个性化网站, 提供特色服务 (李瑶, 2010) 。从信用角度, 建立完善信用认证体系, 推出多样化的在线支付手段 (常茜惠, 2007;贾敬华, 2008)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市场诚信体系 (李瑶, 2010) 。从个性化角度, 注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构筑个性化服务空间 (常茜惠, 2007) ;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李瑶, 2010) 。
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具有标准化程度低、差异化和个性化、消费者有较大的预订风险的特点。可以按照旅游者职业、旅行模式和旅游者年龄对市场进行细分;按照目的地、出发地、旅游时间、旅游类型、旅游者偏好对产品进行细分;对产品实行整体标准化, 住宿或游玩的局部标准化;提高产品的体验水平, 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跟踪调查 (王乐鹏、姚明广、王奕俊, 2011) 。
3.产业素质。制约中国在线旅游产业素质的因素包括居民消费观念落后, 在线消费的大环境不够成熟;在线旅游的行业规范尚未形成, 服务效率较低;市场集中度低, 行业体系不够完善;产品粗放, 服务层次低。因此, 应该去塑造良好的在线消费大环境, 引导居民虚拟消费观念;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构建旅游服务共享平台和网络旅游产业体系 (李丽君, 2011) 。
四、在线旅游发展的趋势
第一, 在线旅游将呈现“大而全”的综合在线旅游品牌以及“小而专”的特色在线旅游网站 (曹会林, 2006;张文华, 2008) 。第二, 传统服务模式和在线旅游模式交织发展, 个性化服务和自动化交易将成为消费潮流 (陈晓鹏, 2001;钱亚钗, 2008) 。第三,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刑夫敏、王世文 (2007) 指出在线旅游市场参与者增多, 竞争更加激烈;刘书葵 (2007) 分析在线旅游市场呈现不同类型的在线旅游公司竞争、高端商务旅行公司与在线旅游公司的竞争、市场和产品细分的服务竞争 (王鹏, 2007) 。还认为在线旅游市场细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比价模式应成为在线旅游的竞争优势。第四, 在线旅游服务商更看重市场营销和成本管理 (刑夫敏、王世文, 2007) 。第五, 在线旅游产业链向产业网演变、Web1.0向Web2.0演化、NBS向LBS演进的三大趋势 (侯建娜, 2011) 。
摘要:在线旅游作为网络时代新兴的方式, 是国内旅游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线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品、商业模式、行业环境、预订渠道、电子商务、旅游网站等方面, 也反映了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在线旅游,发展现状,问题,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文华.对中国在线旅游盈利模式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8, (6) :262.
[2]刘浩, 伍进.新经济形势下在线旅游行业的环境影响因素评价[J].资源与产业, 2009, (6) :79-83.
[3]查艳华.中国在线旅游预订的渠道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D].硕士论文, 2010:5.
[4]秦保立.在线旅游预订服务的顾客价值、涉入与忠诚研究[D].硕士论文, 2011:3.
[5]侯建娜, 李仙德.在线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 2011, (1) :151-158.
8.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 控制系统 PLC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相关行业自动控制系统多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以及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三大控制系统。
PLC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是一种嵌入式的工控机,它以顺序控制为主,回路调节为辅,能完成逻辑判断、定时、计数、记忆和算术运算功能,既能进行开关量控制,还具有通信功能。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PLC的发展十分迅速,一方面继续开发简易、价格低廉、超小型产品,另一方面转向大型、多功能、系列化、标准化、智能化产品的研制。在单台设备的自动化、多台设备自动化和整个工厂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方面,PLC在其中充当着重要作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编程简单,它是面向用户的设备;(2)控制系统构成简单,通用性强;(3)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4)体积小,维护方便;(5)缩短了设计、施工、投产调试的周期;(6)功能齐全;(7)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比起以往使用的标准自动化元件,PLC采用安全继电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是低成本的方案。
为了满足闭环控制、位置及运动控制应用的要求,需要准确和可重复的循环时间。现在的PLC系统允许采集、处理和输出信号与数据传输速率同步。现代的PLC特征在于大型、技术的可升级性,如计算、测量、位置、闭环控制等。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成倍扩大的功能和成倍降低的价格,使可编程控制器(PLC)、通讯联网技术、过程控制软件都获得了长足进步,为工业自动化控制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也使利用PLC及网络技术来开发集成DCS成为可能。现在 PLC的发展己发生根本的变化,其主要在以下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
(1)人机界面更加友好。PLC制造商大大提高了其软件水平,多数PLC品牌拥有与之相应的开发平台和组态软件,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同时,为用户的开发和维护降低了成本,更易形成人机友好的控制系统,目前,PLC+网络+IPC+CRT的模式被广泛应用。
(2)网络通讯能力大大加强,安全性能不断提高。PLC厂家在原来CPU模板上提供物理層RS232/422/485接口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各种通讯接口,而且提供完整的通讯网络。由于近来数据通讯技术发展很快,用户开放性要求很强烈,现场总线技术及以太网技术也同步发展。
(3)今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大大发展。基于国际标准的开放设计,允许与第三方软硬件的技术融合,PLC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向高功能、高速度和大容量发展,形成可与DCS媲美的大型系统,PLC的网络能力、模拟量处理能力、运算速度、内存、复杂运算能力均大大增强,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的应用,而越来越应用于过程控制方面,有人统计,除石化过程等个别领域PLC均有成功应用,PLC在相当多的应用取代了昂贵的DCS,从而使原来PLC(顺序控制)+DCS(过程控制)的模式变成PLC+IPC模式。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对PLC有重要影响,以太网应用非常广泛,与其它工业网络相比,其成本非常低,为此,人们致力于将以太网引进控制领域。目前的挑战在于:(1)硬件上如何适应工业恶劣环境;(2)通讯机制如何提高其可靠。以太网能否顺利进入工控领域,还存在争论。但以太网在工控系统的应用却日益增多,适应这一过程,各 PLC厂商纷纷推出适应以太网的产品或中间产品。
目前,PLC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新型PLC系统在稳定可靠及低故障率基础上,增强了计算速度、通讯性能和安全冗余技术。PLC技术的发展将能更加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要,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DCS是控制(工程师站)、操作(操作员站)、现场仪表(现场测控站)的3级结构。DCS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控制技术,目前DCS控制系统多用于大规模的连续过程控制,如石化等。
FCS控制系统是一个由现场总线、现场智能仪表和PLC, IPC组成的系统。现场智能仪表、PLC和监控机之间通过一种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网络连接成FCS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目前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代表了工业控制领域今后的一种发展方向,具有开放性、互操作性、分散性,在现场总线级实现了数字量输,信号传送精度高,现场控制的灵活性强,易于维护,是今后自动控制系统采的趋势。正受到国内外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与用户越来越强烈的关注。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PLC, DCS及FCS控制系统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模糊,都致力于为各种工业控制应用提供集成的、新一代控制平台.在此平台上用户只需通过模块化、系列化的软件和硬件产品组合,即可 “量身定制”其控系统。
尽管随着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最终走上融合,不同的控制系统正逐步趋于一致,但各种控制系统都有自己的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用户都是针对不同的控制环境和技术要求而选定不同的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 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耿文学.微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使用及应用实例.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2003.
[3] 《PLC应用200例》.《工控.仪表.自动化》.微型计算机杂志社.
[4] 孙宾.火电厂辅助车间PLC网络控制系统.电力建设,2001.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011)07-07
未来5-10年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09-03
国内外充电桩发展现状09-22
国内呼叫中心企业发展趋势11-25
安全评价国内外现状09-28
质量管理国内外现状07-06
学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07-25
网络营销国内外现状11-25
小王子国内外研究现状06-14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现状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