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7-07

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7篇)

1.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巨野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

2011年,巨野县在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以农机大户为主题的“五化”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面推动了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机合作社步入规范化建设轨道

目前,全县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56家,入社社员达2800人,注册资金累计达到1.2亿元,拥有各类农机具4800余台(套)。合作社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既体现了专业化,又体现了多样性和综合性。合作社服务领域包括机械耕作、收获、植保、播种、排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具维修、粮食加工和农产品运输、农机配件、油料供应等。服务范围已打破区域限制,实现了跨镇、跨市、跨省作业。目前,服务范围已辐射到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省市。2011年,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达58万亩,作业收入达到3000万元。农机合作社在完成农田作业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积极开展第三产业经营服务,以副养农,以副养社,进一步扩大自身积累,促进了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

农机合作组织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全部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建立了明确的章程,以及较为齐全的财务制度,机务管理、维修保养、作业管理、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完善了社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在运作模式上,合作社产权明晰,运作规范,全部成员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财产共同拥有,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械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核算,统一提取管理费和公积金,社员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

从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农机大户、经纪人、能人带动型农机户之间的联合;即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等利用生产、经营服务等优势,根据农机户的需要而进行自愿联合合作;如巨野成社农机合作社。二是由村集体牵头,村委会主办。这些合作社以本村机械为主,主要服务于本村农业生产;如曹楼、惠民、以及齐山农机服务合作社。三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基层农机部门组织牵头,利用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把农机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社;如义和庄农机合作社、核桃园农机合作社等。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农机大户带动型”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经营活力,因为他们的领头人本身从事农机作业多年,精通农机使用和维修技术,有一定的市场经营管理经验,并且有较为固定的作业市场,可保证合作社的正常持续发展。

农机合作社的迅速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机手分散经营,信息不灵,机械闲置时间长和机具维修保养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户与机手之间的双丰收。例如:巨野县成社农机合作社成立后,筹集200多万元,购置各种播种、施肥、收获、耕翻等农业机械10余套,在保证本村作业任务的同时,积极开拓邻村及周边区域农机作业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巨野县齐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地资源,实行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即把村里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实施“一条龙”作业服务;在农业机械配置上,实行自己购置与改造相结合,既实用又节约了大量资金,还培养了自己的农机技术人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多元创办 政策扶持 全面推动农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1、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发展农机合作社上,农机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2011年以来,共争取配套资金50余万元,优先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在投入机制上实施多元化。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财政补贴政策;二是逐年加大对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比例;三是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村集体部门利用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3、不断优化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农机合作社在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对凡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律准予工商注册登记,开辟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绿色通道。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机合作社贷款,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帮助合作社积极争取机具库房等用地安排,对合作社建造机具库房、购置机具维修检测设备和农机信息网络设备给予多方面支持。

三、农机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融资广泛,经营形式灵活,既扩大和延伸了单机作业经营范围和生产服务规模,又克服了一家一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实践证明,它是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1、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机合作社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如成社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全村2800亩耕地农机化作业任务,进行大机械连片作业和管理,平均亩产比周边非大型机械作业地块增产48公斤。

2、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机合作社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大机械连片作业,打破犁底层,建立“土壤水库”,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壤物理结构,抗旱排涝

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今年遭遇严重干旱,深松整地的作用十分明显,大机械整地的作物普遍长势好,而且经过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化作业后,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作物残茬、落叶和有机肥,培肥了肥力,土地疏松,易于铲趟。深松的地块春季冷气散发快,年可增加有效积温200℃左右,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品质,有效减少了第二年病、虫、草害的发生。

3、推动了土地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农业机械使用为主线,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工、运销等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装备的应用,较好地参与并处理了机具配置、作业环节合并、农机维护保养和机库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等问题,使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农村劳动力分工进一步增强,带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代耕制作业。如曹楼农机合作社通过订单模式为农民提供规模化作业,取得了效果显著,2011年经营收入达50余万元。据统计,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带动,2011年入社机车单机增效2.8万元,比入社前增收28.2%。

4、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通过技能培训后外出务工,不但提高了技能本领,也增加了自身的收入。

5、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既降低了作业成本,又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入社热潮。2011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09.2万千瓦,保持年增长2%的幅度,巨野县目前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8.6%,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全县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农机作业项目实现了标准化,特别是收获和保护性耕作作业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标准。

四、制约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

1、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给广大农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险”和“就业保险”,广大农民形成了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而且国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农民“惜地、恋地”情结日益严重,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大机械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收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2、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少、农机品种单一。我县现有耕地140万亩,全县现有农机合作社56家,如果农机合作社都满负荷运转也只能经营28万亩耕地,覆盖范围占全县耕地的1/5。而且现有的合作社农机具品种单一,多为土地耕整、播种、小麦收获、深翻机械,用于玉米、棉花、大蒜、薯类等经济作物收获的大型农机具还很少,远远不能适应综合作业和标准化

3、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广大农民对发展农机合作社、实现大农机作业的优势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组建农机合作社需要资金的比例较大,农民手中持币量严重不足,金融部门放贷资金有限,而且周期短,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五、加快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装备结构。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虽然起步早,但各级部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和增加补贴机具类型,激发农民建设和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只有提高了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从中得到实惠,合作社才能得到农民拥护,才能使合作社建立在牢固基础之上。

2、强化部门协调,提供便捷服务。为切实抓好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各级政府应精心组织、协调好各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策,认真落实机具补贴资金,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套、选型指导工作。同时,为了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规范化发展,农机部门应当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操作机手加大培训力度,促其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3、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运行质量。为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部门应当深入到乡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有效的督导,发挥农机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联系各农机具生产厂家,开展农机具作业期间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只有做好了人员培训、农机维修、信息网络和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农机化服务工作,才能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4、制度建设是保证。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制度,对其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使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农民有章可循,依规办事,用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农机合作社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5、改善外部环境,促进全县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当前我县农机合作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加强内部运营管理的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要制定政策,加强扶持:要制定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政策,在资金匹配、购机补贴等方面加以扶持。对农机合作社优先培训管理、经营人才,优先投放发展农机化的相关项目,优先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贷款和生产资金,切实提高农机合作社的投入实力;二要多方投入,提高效益: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机合作社。既要鼓励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又要鼓励农机合作社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强横向联系,实行异地合作,实现跨区域作业,努力拓展农机合作社获利空间;三要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加强典型宣传,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农机合作社的新动态和新亮点,学习和

推广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加快我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和发展水平。(张仰光邹爱芝)

2.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二

一、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概况

目前, 全州县有农机合作社19 个, 入社社员730 户, 入社土地面积2833hm2, 作业服务面积达1780hm2, 从业人数568 人, 农机具拥有量达2120 台 (套) , 合作社资产总额3670.1 万元, 年度总收入574 万元, 农机化服务收入461.3 万元, 已成为全县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 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模式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该县农机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模式主要由种粮大户牵头成立、农机大户牵头成立和农机公司牵头成立等三种模式, 入社的农户本着诚心自愿和互利互惠的原则, 采取农机设备、入社资金、股份合作、民主管理、共同经营的组织形式。

(二) 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模式

一是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即农机合作社承担为农户从选种、育秧、耕作、机插、机收、烘干等环节一条龙服务的农业生产服务模式。二是菜单式服务模式。根据农户需求, 农机合作社提供相应农业生产服务项目。三是跨区作业服务模式。根据不同地区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 跨区域进行农机作业项目服务。四是混合型服务模式。部分农机合作社能提供多种形式服务, 既方便群众, 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机合作社发展做法

(一)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各类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合作社倾斜。近年来, 该县农机购置补贴按照政策规定对农机合作社予以倾斜和大力支持, 促进了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2014 年, 争取国家扶持投入资金260 万元, 扶持文桥、绍水镇两个工厂化育秧基地建成投产, 每期育秧可供大田机插面积266.66hm2, 并提供从育秧、机耕、机插、收获、烘干全程机械化服务, 辐射带动周边及全县应用水稻机械化技术面积达1333.3hm2。另外, 利用国家扶持资金120 万元, 在龙水镇桥渡村正在筹资建设一座工厂化育秧中心。文桥镇新生农机合作社获得国家补助资金58 万元和自筹资金, 建成一座综合办公楼和一个机库棚;龙水镇良银农机合作社获得国家补助资金30 万元和自筹资金建成一座综合办公楼;全州县永红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0 万元建成了办公楼。 这些国家扶持政策的极大地改善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 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合作社发展。

2014 年, 该县获得了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整县试点项目, 重点培育扶持了基础扎实、服务能力强的11 家农机合作社开展育秧、机耕、机插、收获、烘干全程机械化服务。

(二) 注重业务培训, 提高经营服务能力。农机合作社能否健康发展和不断壮大, 合作社成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技术人员的培养是关键。因此, 多年来, 县农机管理部门注重对农机合作社成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 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现场演示, 对水稻选种、浸种、插种、育秧、田间管理和机插等方面业务知识进行培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 做好指导服务, 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农机管理部门指导农机合作社开展各项农机作业服务, 指导农机合作社实行“五统一”服务, 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 增加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农机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机合作社体制建设不够规范, 有的农机合作社成立以来, 存在规章制度、管理方式、利益分配、权限设置等方面的制度还没有建立健全。

二是农机合作社发展规模小。部分农机合作社简单组合、服务半径小、领域单一, 有的农机合作社技术人员和农机具严重不足, 只能靠租赁农机具来从事农机作业服务, 影响了农机作业效益。

三是农机合作社资金不足。由于缺乏政府资金扶持, 部分农机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受场地、资金、从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限制, 不能很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生产服务。

四、发展措施和建议

在新常态下, 应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各方面建设, 实现合作社成员职责分明、责权共担, 促进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

一是加强领导, 加大扶持。农机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方面要争取政府对农机合作社的指导扶持, 促进合作社的更好更快发展。二方面要争取社会和政府加大对农机合作社建设资金的扶持, 提升合作社的发展后劲。

二是加强管理, 规范运作。目前, 全州县农机局针对全县农机合作社建设的情况, 正在拟定《全州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关于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的通知》的文件,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促进农机合作社朝着规范、高效、优质发展。

3.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三

近年来,临邑县农机局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山东省《关于加快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抓好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农民对农机的需求日益旺盛,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结构都有了很大提高与改善,各种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量涌现。据统计,全县拥有经工商部门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5家,经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农机协会26家,服务领域涉及粮食生产的耕作、种植、收获、销售、农机运输、农机维修等各个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300多人,服务农户7000余户,合作社拥有大型机具40余台,资产总额已达200余万元,农机协会会员则多达3000多人。农机协会拥有的农机总动力占全县145万千瓦农机总动力的80%。合作组织在经营中坚持“自愿、民主”的原则,严格按照合作组织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运营,在经营中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作业安排、统一提供机具维修保养服务、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技术培训。

二、多措并举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

(一)加大宣传力度,搞好示范引导。针对全县不同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扶持和树立规范化合作社样板典型,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推动农机合作社建设健康发展。

(二)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实行政策倾斜。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有关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尽可能多地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优先予以安排。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对建设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农机库棚等基础性建设、新型机械的示范推广、维修设备补助等。三是争取信贷支持。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优先提供给合作社小额贷款或优惠贷款,简化放贷程序,放宽贷款担保限制,延长还款期限。

(三)加强服务指导,搞好典型示范。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同时,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人才培养列为农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培训规划,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树立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合作社典型,先期抓好德平富民农机合作社、兴隆鸿运如辉农机合作社等合作社样本点,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示范带动其他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三、合作社作用初显

(一)农机合作社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实行“订单作业”或“一条龙”服务,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增收节支。合作社实行统一调度机械、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服务质量、统一作业水平的“四统一”服务,大大缩短了农业生产时间,并为无劳力户和外出打工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机户发家致富的坚强后盾。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机械的安户挂牌、检验年审、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也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社员的作业收入。据了解,加入合作社的农机户,每台机械比过去年平均增收5000多元。

(三)农机合作社推进了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农机手加入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还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机化事业,有利于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合作社典型带动、示范宣传的作用还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四、合作社发展思路及建议

1、经营效益是关键。农民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前提是加入合作社要比自己单打独斗取得更多的利益。只要合作的收益大于自己单干的收益,农民就会乐意参加合作社,这样一来,合作社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2、社员素质是基础。作为农机合作社的主体,社员不仅要有基本的驾驶技能,要有处理相关维修技术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还要求社员要有对市场的适应力,具有主动寻求规模性市场的积极性和有效办法。除了要具备上述的综合素质外,最重要一点是要诚实守信,有较好的信誉和名声。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开拓业务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信守合同和承诺,能够把耕作质量放在第一位。因此,他们在今年的三秋生产中取得了比其他合作社多的多的订单合同。

3、政府指导不可或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作用,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和引导作用。近年来,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县农机局的支持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机部门在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保证农机用油等方面成为了合作社的坚强后盾。

4.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四

建设成效显著发展态势良好渭南中心城市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好中心城市,对实现渭南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贯彻市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渭南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6月25—26日,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在陈雪民、张海贵两位副主席带领下,对渭南中心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委员们听取了市政府的情况通报和渭南高新区、渭北产业园区管委会的情况汇报,与涉城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视察了部分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深入地了解了中心城市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建设成效显著发展态势良好视察中,委员们察看了多处近年建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听到了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成就的由衷赞叹和对城市发展前景的热切期盼,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巨大变化。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尤其是开展创卫活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辐射作用明显增强,有效地带动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渭南中心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积极推进西进北扩,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中心城市“西进北扩”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提高中心区,大力发展高新区,积极开发渭北新区,中心城市规模逐年扩展,建成区总面积已达32.8平方公里,人口33万。高新区按照“现代化城市新区”的综合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配套,西部已规划建设到渭南—临潼交界处,建成区总面积扩展到10平方公里。区内已形成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现代医药、科技教育4个特色产业园,年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经济增长连年保持在35%以上。渭北产业园是规划中的中心城市渭北新区的一期工业项目区,近年来坚持政府引导、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基本实现园区“六通一平”,建设面积达5.2平方公里,累计签约项目66个,总投资39亿元,其中47户企业正式入园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工科贸并举、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产业格局,城市化建设初显雏形。

二、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促城市发展,先后投入12亿元,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了5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城市建成区供水管网覆盖率达90%,排水管网覆盖率达70%,供气管网发展到153公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已投入使用。渭富大桥、渭蒲大桥、渭清路、乐天大街建成通车,金水路、仓程路、站北路等断头路实现贯通,东风大街、胜利大街、人民大街等17条道路相继改造,基本形成了“五横六纵”的城市干道系统。市民普遍关注的老火车站搬迁、湭河综合治理、朝阳公园建设、民生路区域综合改造、新建中小学及中心医院迁建等项目正在实施。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的建设,使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功能逐步完善。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授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城市”。

三、成功开展创卫活动,城市面貌展现新容

市委、市政府带领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市民,以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市容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硬化人行道45万平方米,硬化率由创卫前的33%提高到现在的98%。建设各类市场28个,马路市场、占道经营、乱摆摊点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积极实施南塬北坡绿化和渭河南岸、湭河公园、渭清路绿化建设等重点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近2000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绿地率达31%。不断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由创卫前的198天增加到现在的287天。对15条道路实施亮化工程,几条主要干道达到一街一灯型,一路一景观。违章、危旧、临街临时建筑基本拆除,户外广告牌得到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经过举市一致的不懈努力,顺利实现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奋斗目标。

四、建成一批亮点工程,城市形象逐步提升

几年来,渭南城区相继建成一批有代表性的重点城建工程,城市形象逐步树立,城市品位明显提高。采用丹麦进口设备,建成日处理污水6万吨的市污水处理厂,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投资6100万元的渭南火车站广场,极大地改善了火车站周边的环境,有效地提升了渭南的窗口形象。改造完成并免费开放的综合性公园——湭河公园,桥、灌、草配置科学,亭、台、廊错落有致,园林小品丰富,景观别致新颖,富有节奏和韵律。城区西部各主干道陆续贯通改造,更加宽敞亮丽。标志性的高大建筑逐年增多,增添了城市现代化气息。数十处街头绿地和休闲广场相继建成。渭南中心城市正在以充满活力的新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历史欠账较多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渭南中心城市建设虽然步伐很快,成效显著,但是,同发达地市相比,同中心城市在全市所处的地位相比,同市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宏伟目标和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设施仍显滞后,城市发展受到制约

由于受历史上三门峡库区泄洪要求影响,加上撤地设市时间短、基础差、投入不足等原因,城市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中心区部分主次干道还是“断头路”,一些道路老化破损。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设滞后,自来水供水量不能满足城区需要,供水仅占城区用水量的40%多。城区排水不畅,管网老化、雨污合流,遇到持续雨天,雨水严重淤积,防内涝形势严峻。绿化水平仍然偏低,人均绿地面积明显偏少。城区天然气供量不足,部分地段天然气管网尚未覆盖。大部分建成区还没有实现集中供热。城市污染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粉尘多、噪音大仍然突出。中心区和高新区在规划建设上衔接不够,造成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存在许多技术上的实际困难。

二、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城区中小学校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西部学校数量偏少,容量不足。少数学校校舍简陋,存在安全隐患。作为一个中心城市,文化、科技服务基础设施滞后,尤其是没有市级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在全省10个地市中,我市是唯一没有体育中心和训练基地的地级市。公交场站建设、线路发展、车辆更新依然缓慢。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起步较晚、总量偏小。

三、城市建设缺少特色,城市建筑标准不高城市建设上,既缺乏鲜明的现代风格,又缺失丰富的人文气息,缺少具有渭南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没有凸现渭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特别是没有把“三贤”、“三圣”等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大多数建筑没有个性和独具的风格,只是简单复制堆积,千篇一律。一些建筑设计建设标准不高,建设时间不长,就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甚或推倒重建,造成巨大浪费。有的地处城市中心的新建道路,两旁建筑设计起点不高,建设水平低下,如新开通的金水路中段、新建的乐天大街西段两旁陆续出现了一些低档次建筑,建成之日,已是落后之时。城市开发商过多过小过滥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立足更高起点推进更快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是落实市三次党代会精神,实现渭南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改善我市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提升渭南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和促进全市城镇化进程的迫切需要。要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为载体,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努力推进渭南中心城市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一、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依规建设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要尽快重新修编渭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特别是要重视修建性详规的编制,要管到每一条街道和具体建筑,使详规的覆盖率达到100%。规划要找准城市的定位,要有超前意识,要有长远眼光,立意要新,起点要高,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规划中要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布局和区域功能,合理规划产业区、综合区、休闲区、居住区等。同时,要注意城市各组团间的规划衔接,保证城市建设统筹协调发展。编制规划要广泛听取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广集民智,科学论证,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要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刚性原则,规划编制后应经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变更规划亦必须经人大审查批准,任何人无权私自改变。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规划,如印发规划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公布规划内容、在城区醒目位置设立规划模型和规划牌匾等,让广大市民更多了解规划,自觉维护规划,并监督规划的实施。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要带头模范遵守执行规划,坚决克服城市建设的随意性、主观性,对违反城市建设规划的行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做到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

二、坚持项目带动,加快城建步伐

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渭南城市面貌近年来之所以能发生较快的变化,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实施了项目带动战略。要继续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发展的思路,特别是要围绕创建国卫目标,突出抓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2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电、气、热、讯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并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下游后上游,重点发展地下管网,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和城市形象。要更加重视现已开通路段两侧的开发建设,努力形成新开一条路、繁荣一条街的良性发展,改变一些新建设道路开通后依然萧条落后的状况。同时,要切实重视产业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产业,实现产业集聚,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城市功能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点,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题。城市发展的战略必须把改善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无论是在中心区改造建设中,还是在“西进北扩”的新区发展中,都要科学、合理地布局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广场、公园、商业网点、公共交通及公用停车场等社会服务设施,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同时,要吸取汶川大地震的教训,规划建设大型应急避难场所,提高城市应对大型危机的防御能力。

四、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产品。要把渭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融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之中,使二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形成渭南特色。要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依托这些文化遗产,开发建设博物馆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群及城市雕塑,使渭南成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和谐体。城市建筑在设计和建设上,也要力求富有文化个性和现代风格,特别是对已开通和正在实施改造的各主要干道两侧的建筑,必须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坚决杜绝低层次低档次的建设。在提高城市整体素质的基础上,要重视加强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的文化市场功能。

五、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园林城市

城市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要按照建设“文明绿色新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加快以公共绿地和庭园绿化为重点的城市园林建设,形成庭院绿化、小区绿化与公共绿化、街巷绿化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打造“城在林中,林中有城,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生态格局。城市规划建设上,要合理确定建筑密度,留出绿化空间,再不能“见缝插楼”,而应当“见缝插绿”,并且努力做到有计划地“腾地建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侵占绿化用地,更不能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能明显改善城市形象的大型公共绿地项目,如南塬绿化、朝阳公园建设、湭河水库区绿化、城区周围公路道路绿化、渭河防洪堤绿化和城市周边绿化带等。要对南塬北坡实施综合治理,修筑必要的淤堤坝、防洪坝等,防治水土流失。要加快湭河城区段综合改造,建设梯次橡皮坝,形成水面,增加城市“灵性”。要坚持建、养、管并重方针,切实做到“建绿必养,管必到位”,建立健全绿化养管长效机制,保证城市绿化持续健康发展。

六,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

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环节,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快改造建设步伐。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放宽政策,充分调动和引导区、街道办及社会各界参与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要重视加强对城中村村民的教育和城中村改造的管理工作,杜绝村民自行建设、违规建设。要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利益保护问题和旧城区拆迁改造中群众的利益补偿问题,积极研究制定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努力创造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探索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使失地农民尽可能地共享城市建设发展的成果。

七、创新发展思路,拓宽投资渠道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扩大投融资渠道,是近年来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又一重要经验。目前,资金紧张仍是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继续大力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在不断增加市财政资金、争取中省政策性支持和争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建设的同时,大力扶持市投资集团公司,赋予其投融资、经营城市国有资产、参与产业项目开发等职能。要通过经营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拍卖部分城市公用设施、出售道路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有效运作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提高经营城市的效益,实现“融资——开发——收益——再融资——再开发——再收益”的滚动发展格局。要抓住南资北移、东部产业西移的机遇,高起点策划一批城建招商项目,吸引大集团、大资本投资城市建设。要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开发建设的活力和实力。

八、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

5.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五

孙其涛

众兴镇是泗阳县的座下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92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党员7800名。辖21个社区,包括12个城市社区和9个农村社区。社区居委会(以下简称社区)是协助镇党委、政府开展群众工作、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直接承担着居民自治功能,是服务群众的前线阵地,是做好社会管理、计划生育、综治、就业和再就业等各项社会服务工作的窗口。为研究和探索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对泗阳县众兴镇城市社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泗阳县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并对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和原因所在作了初步分析,提出几点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居委会的设置。2012年底对城市12个社区进行了调整,过去的社区存在着区域界址不清晰、人口户数不均衡、干部人事不对等、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众兴镇根据省市的文件精神,把握四个原则(地界清晰、合理划分;整合资源、发挥功能;尊重历史,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发展)对社区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前的城市社区范围:东至上海路,南至

大运河,西至泗水大道,北至泗水大道,面积18.702平方公里;调整后的城市社区范围:东至泗塘河、南至大运河、西至泗水大道,北至葛集支渠,把丁家沟村纳入城市社区范围,规划面积30.255平方公里;撤销运河社区、淮海社区、丁家沟村,新组建府苑社区、詹庙社区,调整后城市社区为12个。

(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的突破口是解决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目前,泗阳县城市12个社区,其中2个标准化示范社区服务中心,西康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为2300平方米,西湖社区为1000平方米,按照“五室一厅一栏一广场”的标准,并统一配置了办公桌椅、书柜、健身器材等设备,使社区活动阵地实现了环境优越、设施齐全、服务便利的目标。其余10个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多为租赁、借用或为临时用房,软硬件设施也不到位。

(三)社区工作人员构成。社区的工作人员由社区书记、主任、副主任、副书记、委员、专职社工等组成。目前,泗阳县城市社区有社区工作人员126名,其中女干部26人,党员95名,35岁以下23人。由于我县社区工作人员负责重点工程保障、招商引资、标准化厂房建设等多项任务,服务群众的精力不足,干部数量与网格数量不匹配,为此众兴镇在2012年底从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实际出发,创新推行“三荐两考一票决”方式,票决出39名社区后备干部,并分别安排到“三个一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社区管理服务站副站长、招商分局局长、城区房屋征收小组副组长),挂职锻炼期间,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同时按照现有社区干部管理。2013年4月安排到社区任专职社工。

(四)社区工作人员生活待遇。目前,众兴镇为社区工作人员正职统一办理了医疗、养老保险。先后多次统一调整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城市社区正职工作人员每月生活补助标准为1500元,副书记、会计为正职的80%,计生主任为正职的70%,一般工作人员为正职的60%,经费由县、镇财政按5:5比例分担。

(五)社区运转工作模式。随着社区工作量的增加和社区工作内容的丰富以及社区居民变动频繁,给社区工作带来新的难题。为适应社区工作新形势的发展,众兴镇正在试点改进社区工作的管理模式,变过去的分职能管理为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居民按照每300-500户划分网格,每个社区工作人员负责一个网格,社区工作人员除负责自己本职工作以外,还负责自己负责的网格内居民的所有社区管理事务。新的管理模式既均衡了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强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又便于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沟通,更加方便管理。

二、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办公用房不足。目前部分社区服务中心符合“五室一厅一栏一广场”的要求,其余的社区服务中心没有统一规划,自建、配建、租借,形式多样,很多社区利用社区内单位、企业、居民闲置旧房,建设不规范,条件简陋,不能达到300平方米的最低标准。新开发小区的社区办公用房,一部分得不到保障,另一部分只是以会所的形式,开发商配建不到位,有的不配建、有的配建后挪作他用。

(二)社区办公经费落实不到位。一是社区经费标准低。社区功能日益扩大,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社区经费标准偏低。二是社区经费拨付不到位。经费管理级次多,影响经费拨付效率,挤占挪用了社区经费。

(三)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近年来,泗阳县逐渐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标准,但社区一般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较低,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目前西康、西湖两个社区能够达到“一格一员”,而其它社区干部数量在8人左右,加上劳动保障员、民政协理员、社区民警、社区后备干部等人员,仍达不到“一格一员”的要求,加之大部分社区干部在重点工程保障征地拆迁的第一线,早出晚归,为群众服务的时间比较少。

(五)活动阵地功能未充分发挥。西康、西湖两个社区的硬件设施较好,图书阅览室、健身室、书画培训站等功能室使用率不高,到社区活动的群众较少,需加大引导力度。

(六)服务群众意识不够强。部分网格员走访不够实,对网格内的基本情况不了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及时交办,存在延办的情况;部分社区干部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到居民家中走访。

三、加快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路

和谐社区建设以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居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政府部门应根据职能,调整工作思路,加强资金保障力度,提高社区服务能力。

(一)加大调研力度,拓展思路,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社区办公用房实际情况,根据我县财力,通过新建、改建、置换和购买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解决社区用房达标问题。

(二)实行社区经费集中管理,加大社区经费保障力度。社区经费实行多级统管、社区使用的联管报账制管理方式,各项社区经费在三资管理中心实行专户集中管理,实行统收统支。社区经费使用要经镇党委、政府主要审批后在三资管理中心进行报账。这种方式实现财政部门对资金集中管理的要求,又确保社区使用权不变、镇审批权不变,有利于镇和社区开展工作。

(三)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近年来,社区工作人员待遇逐年提高,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仍不相符。实行社区工作人员报酬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工资福利。同时规范社区人员管理,核定社区工作人员编制,对社区内民政、劳动保障、计生等各项工作岗位定编定岗,加大对社区工作人员考核力度,建立淘汰机制,减少冗员,减轻财政负担。

6.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六

一、先进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目前,广西全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已有3300多个,其中种植业占58%,由农民经济能人牵头领办的占66%,经营内容呈多元化格局。据统计,广西经营性合作经济组织有会员51万多人,辐射带动农户106万户。截止2004年年底,广西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拥有总资产95.1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72.55亿元,有经营收入的村5784个,总收入9.19亿元,合作组织数量及整体规模居国内中上水平。其中,南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于2002年9月成立,现有团体会员5个,流通个体会员98人,种植大户会员300户,协会在本市设立农产品销售点8个,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成都、长沙、重庆等地较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窗口,协会有“八桂绿”自己的果菜商标,2004年上半年,协区长在区委七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会为菜农、果农销售农产品12000吨,带动协会内种植户增收136万元。合浦县常乐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于2002年9月成立,在册会员近600人,截止2004年年底,协会会员共有蔬菜基地1000亩,水果基地2300亩,蚕桑基地500亩,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村23860户农民,流通协会自登记注册以来,已收购各种农副产品达十多万吨,销售额近两千万元。柳城县六塘镇农民种养协会成立于2002年5月,现有会员893人,拥有10万元的启动发展基金,建立有菜干加工厂,有4000平方米的“高新大棚育苗基地”及80亩优良品种种植示范基地,与福建闽清县美金水禽养殖有限公司合资兴办了年产3 0万羽鸭苗的种鸭场,辐射带动农户9130户,每年销售额均超过200多万元,会员每年增收492元。

--云南省是中国花卉第一大省,从1994年开始产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2004年年产鲜切花13亿支,占全国总量的一半,花卉总产值50亿元,出口创汇4100万美元。云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以花卉协会为主,其中云南省的花卉产业联合会是全国的先进花卉协会,大理白族自治州花卉协会成立于1989年,会员总数168人,该协会生产的茶花、杜鹃和兰花是全国的知名品牌。楚雄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80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止今年3月末,全州已发展各种农技协672个,会员4.5万人,从组织形态上划分:有技术交流型369个,技术服务型183个,经济实体型120个;从专业上划分:有种植业396个,养殖业115个,经济林果业75个,加工营销业44个,其它行业37个,分布10个县(市)农村,最终形成以科协为枢纽,乡(镇)科普协会为骨干,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为依托,覆盖各产业的农技协网络。该农技协把“种给农民看,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朝阳区旅游观光农业是依托北京市的巨大市场,充分发挥区位、科技、信息等优势,抢抓都市市民向往自然、和谐的心理,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建成生态休闲农业园,将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阶段作为一个载体,推出系列旅游景点,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以生态休闲农业园为核心,开发系列产品,带动了相关产业,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广循环经济,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二、先进地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

我们考察团通过与先进地区各种产业协会交流、与地方政府座谈、走访协会会员等形式,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协会成立时间早。广西南宁市的农产品产销协会和合浦县常乐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都成立于2002年9月,柳城县六塘镇农民种养协会成立于2002年5月,而云南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花卉协会成立于1989年,楚雄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80年代中期。他们这些协会通过多年的发展,机构不断完善,组织不断健全,农民认识程度较高,参与人数较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其作用非常明显。

二是协会组织健全。我们考察的这些先进地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都建立了非常完备的规章制度,设立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内设机构。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1-2次,负责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和讨论决定如修改章程、罢免协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开设分支机构等重大事件。会员代表由各地会员按会员人数比例推选头脑灵活、带动能力较强的会员担任。理事会、监事会及其成员,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主持协会日常工作,监事会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

三是协会原则一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不触及农民的财产关系,坚持以民为主,“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农户自愿组织起来的,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性合作组织。

四是协会作用明显。合浦县农副产品流通协会除了收购农副产品外,还经常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蔬菜、水果、蚕桑等栽培以及市场、法律、法规、工商、流通信息知识讲座,提高了会员科技种田水平和获取市场有关信息的能力。南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在本市设立8个购销点,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销售窗口,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云南省花卉的销售90%以上都是由花卉协会组织销售,无论是国内的各大公司,还是国外的客商订购花卉从不找政府,也不与花农直接对话,而是找花协,花协代表会员的利益直接与公司谈判,商讨销售问题,花农只管种植与管理,不管销售,提高了农户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农户与千变万化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几点体会及建议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顾名思义,是一个经济组织。它是在一定社区内,以从事某项专业的农民为主,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自然灾害“两个风险”,克服一农一户难以克服的困难,自愿组织起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经济组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必由之路;是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具体的说,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加速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水平,解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的问题;可以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代表农户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解决农业产业化推进慢的问题;可以代表农户按照市场规律,参与市场竞争,解决农民商品意识低的问题;可以大面积的推广新品种、新科技,强化农民科技意识,解决科技推广慢、科技含量低的问题等。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必须要统一认识,主动参与,加强领导,做好服务,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步伐。

二是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较小,作用不明显。据调查,全县各类合作组织有53个,仅辐射带动各种经营活动农户4000多户,其中大部分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称之为协会,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经济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关部门缺乏重视,缺少引导区长在区委七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农民对合作组织重要性认识不足,热情低。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世纪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有效的手段来抓,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来抓,切实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抓好一批章程比较规范、制度比较完善、机构比较健全、利益机制比较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建议可以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完善考核领导机制,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纳入考核内容,强化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技术、信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服务,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三是要改善发展环境,制订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应该说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县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缺乏成熟的经验,必须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多方予以优惠,促其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合作组织的经济主体地位,明确登记管理部门。其次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出售的农产品,要视同农户自产自销对待,给予免税政策;对专业合作组织联办或自办的加工企业,要给予扶持。第三,要积极协调建议金融部门对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信贷优惠政策。第四,政府要加大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投入,建议建立农业合作基金,专项支持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改贷款贴息,合作组织的人才培训、信息收集、举办销售活动等。

四是要坚持发展原则,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第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规范行政措施,既要坚持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献策而不决策,又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推动、扶持、引导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民办方面,要突出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要独立自主、进退自由地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和营销合作;在民管方面,要注重“一人一票”,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会员大会讨论决定;在民受益方面,要通过有效服务,建立入会基金、政府保护基金等,采取制定保护价、最低收购价和二次返利等办法,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实惠。第二,要坚持“民办、官助”的原则,应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创造性、坚持民办性质,减少政府干预。要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在的财务和组织运行机制。第三,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紧紧围绕我县主导产品,根据农民的要求,因地制宜兴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组建形式上既可完全由农民自办,也可以由技术经济部门、事业单位与农民联办,还可由涉农企业(公司)、科研院校与农民联办。在服务内容上,可以是单项或多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第四,要坚持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原则。合作经济组织为成员提供信息、开展服务的同时,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通过兴办实体等有效措施来壮大自身实力,提高与市场的对接能力,维护农民自身的利益。第五,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要采取宜宽则宽、宜简则简的方式,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入条件要适当放宽,只要农民和其他组织有合作组织起来的愿望,就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应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同时,再循序渐进,逐步规范提高。在我县可以选择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协会作为试点。

五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大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政府的指导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是依法行政,从宏观指导上支持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要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可越俎代庖,不能直接干预合作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应帮助制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和布局,制订农产品加工的规划和产业政策,制订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保护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预防市场风险,帮助合作组织加强人才培训,特别是要选配好合作组织的“当家人”。

7.关于肥城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七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由市政府研究室组成考察小组,带着“如何把金昌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安宜、舒适、幽雅、祥和、文明、美丽的现代工业化生态园林城市”这样一个课题,于2005年5月25日,先后赴包头、大连、烟台、威海、青岛、成都、绵阳等市就城市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学习,实地参观了城市广场、住宅小区、步行街等项目,所听、所看、所谈深有感触,倍受启发,他们加强城市建设的超前思路、战略眼光、宏大气魄和显著成效给我们考察组的每一名同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此次考察,我们日夜兼程,希望能在较短时间内多了解些情况、多学习些经验,每到之处都受到当地政府办公厅(室)或研究室的热情接待,达到了增进交流、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工作的效果。

主要做法与经验

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都是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很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居环境俱佳的城市。我市虽然与大连、烟台、威海、青岛、成都等市的不可比因素很多,比如在自然气候、区域位置、体制权限、财政收入等诸多方面具有客观条件上的差异,但他们超前的发展理念、创一流的境界、高度重视环境的意识、规划的标准、管理的经验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尽管包头市与我市相同地方较多,也是西部地区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自然气候、区域特色方面存在一定的可比性,但在城市建设、管理和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我们与他们存在着一定差距,值得学习的经验很多。这几个城市,在城市建设上虽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在规划、建设、经营与管理的主要思路和举措上共性很多:

(一)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强化规划的综合调控和龙头指导作用。所考察的这些城市,都对城市规划就是生产力的认识十分深刻。他们认为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失误是历史性的失误,规划的损失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都把搞好规划作为抓好城市建设的首要工作和头等大事。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城市规划领导机构,对城市中心区、重点地段、重要街区等能够集中反映和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的“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主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认真谨慎的研究决策,并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有效地避免了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大连,大到整个城市总体规划,小到每栋房子的建设、装璜设计,都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可见对规划的重视程度。二是聘请国内、国际一流专家参与规划设计。大连、青岛、成都、包头等城市特别重视城市规划与设计,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各方面的报建项目都要经过比较,反复修改,反复审查,严格评选,优中选优。威海的海滨公园、烟台的城市规划等都曾面向国际招标、征集方案,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的优化和科学性。三是规划设计注重体现独特的风格,“不求最大,但求最好”。他们认为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必然是有特色的城市。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他们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突出山水特色,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建造人文景观,并融汇多种建筑风格,形成了城市和谐统一、富有韵律的风格。青岛的香港路、烟台的海滨路和天马广场、威海的海滨公园、大连的星海和海之韵广场等一批民心工程和精品工程,明显地提高了城市建设的品位,塑造了自己特有的城市风貌。四是严格规划审批管理。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划审批权高度集中,各区各部门无权决策,并成立了专门的规划监察队伍,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和违章建筑进行严肃查处。

(二)精心抓好设施配套,建设适宜人居的城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是这些城市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城市面貌、树立城市形象的有效手段。一是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大连市按照“一不颠簸、二不塞车”的标准,相继建成了10多条城市主干道和10多座立交桥,对交通标志、标线、路灯等全部进行了更新改造,形成了良好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威海市通过对滨海南路的改造,形成了集交通、游览、娱乐、休闲于一体,规模宏大、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海滨风景线,荣获了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二是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考察的几个城市具有相似的绿化思路:“把城市建在花园中,而不是把花园建在城市中”,都把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当作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来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严格实行国家绿化标准,不打折扣。在新城区建设中,宁可少建一栋房子也要确保绿地面积,沿河布绿,沿路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使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景;花卉、草坪、绿岛、造型树塑造了一道道优美的风景线,把城市建在了园林中,把小区建在了花丛里。大连市认为绿地、花园、道路、高楼、广场,就是城市的音符,如果搭配得当,就会奏出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为此,1993年,大连市提出“大干苦干三年,基本绿化大连”的口号,按照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打破传统绿化模式,不断提高绿化水平。同时,提倡现代造园风格,在公园绿地设计上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树、花、草的组合,大搞生态园林;在规划设计上,充分利用大连的自然景观,把公园绿地有机地与山、海相连起来,形成大环境生态园林建设;在品种引进上,大胆从国外引进先进花草品种,如从北美引进了冷季性草种,使大连市冬季也能看到绿色的草坪。通过“改造公园,恢复绿地;搬迁企业,新辟绿地;统一规划,扩大绿地;整治小区,建设绿地”以及大树进城和创建花园式单位等措施,把市区绿地的点、线、面串联起来,形成了大的绿色生态体系,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城区绿地覆盖率达44%。包头市坚持实施园林绿化工程,道路两旁都建成了宽幅绿化带和防护林带,绿化覆盖面积500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大片的防护林、大片的绿地广场,形成了“绿色染包头、鲜花满钢城,半城楼房半城树”的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花园景观,成为“塞外园林第一城”,并于2002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威海市坚持以绿为主、以美取胜的建设方针,推行森林式绿化和城郊一体化绿化,塑造大园林、大绿化的格局,重点抓好公园建设、城乡结合部绿化和大树栽植,实施“绿线”管制制度,营造出了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意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17.5平方米,2003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在绿化资金筹措上,大连、烟台、威海、青岛、成都等市采取多渠道筹措,除了从城市维护费、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费等渠道出资用于绿化外,还注意调动区财政和社会各方面的潜力,如按1∶6比例挖掘区财政的潜力,交通部门负责高速公路的绿化,开发单位负责新建小区的绿化等。在城市园林绿化上,这些城市的确做到了“规划一片,建设一片,绿化一片”,并将城市绿地规划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服务。三是大手笔包装城市。考察的这几个城市之所以美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城市包装上下了大手笔。在住宅小区开发建设上都本着“新的要建好,旧的要改造好”的思想,对新建住宅小区一步到位健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推行物业化管理,体现了现代风貌。对旧的住宅小区实施系统地整治改造工程,进行绿化、亮化和美化,使其变为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花园小区,并实行了物业管理。在大连、成都、包头等市,我们参观的每一个住宅小区,都是集建筑、绿地、雕塑、喷泉、假山池沼、小桥流水于一体的花园式小区,有欧式风格的,也有中式风格的。对旧楼房有的进行了立面整体改造,有的通过“戴新帽”、“穿新衣”进行了包装,使其换上了新貌。大连的主干道两侧的旧房由政府投资,统一造型,统一色调,统一风格,将原来的平顶楼加盖一个欧式风格的屋顶“新帽”,外墙全部进行清洗粉刷和装饰,并且每年要刷新一次。同时全部拆除临街临道砖混围墙,拆掉防护窗和“楼笼”,把所有临街的窗户改建为一个个精品景观,精心塑造城市形象。走在大连的街道上,就仿佛置身在欧美发达城市。几乎是同出一辙,包头等市推出的“洁美改造工程”,从政府驻上海办收集的材料上了解到上海市推出的“涂脂抹粉”工程都是对旧城区房屋进行刷新和包装,使旧房换上了新颜,城市也就随之亮丽起来。四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大连市1993年以来,共完成住宅投资380亿元,竣工住宅面积2900平方米,城乡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9平方米,市区200万居民中有100万搬进了新居。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开发和级差地租,使市民直接受益120亿元,迁入新居的百万市民中有45万没花个人的钱便获得住房。包头市积极构筑住房保障体系,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最困难的群体——无房低保户,启动了廉租房制度,政府补贴80%的租金,让无房低保户住上了廉租房,改善了居住条件,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8平方米。五是开展城市环境整治。考察的这几个城市非常注重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他们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污染治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搬迁、拆除、取消和拒绝了一大批污染企业、工程和项目。包头虽然是一个重工业化城市,但是很难找到污染重灾区这样的形象,到处干干净净,空气十分清洁。威海市先后实施了“碧海行动、蓝天行动”,开展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污水处理率达到71%、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煤气普及率达到98%、集中供热率达5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优于国家标准。六是实施亮化工程。这几个城市都很注重灯光夜景的规划建设,用亮化来美化城市夜景。在亮化设计上,体现了高雅得体、美观大方、繁华有序的原则,把亮化与景观结合起来,建设光的环境,光的世界,每个城市都有较为完整的灯光夜景系统,使亮化成为城市的主要景观和亮点。同时他们在公共绿地上,设置了不同色调的灯光以表现和突出绿化的夜景观赏效果,整体形成了“白天看园林绿化,晚上看灯光夜景”的全天侯亮化特色。大连的每个区都成立光环境办公室,负责对景观灯进行管理和维护;主次干道都用108盏白炽灯围绕一柱而组成的槐花灯来进行亮化,灯的造型既有古典的情调,又有现代的气魄,还体现了大连的城市个性,使夜晚的大连明亮如昼。烟台、威海、青岛的景观灯都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灯箱、轮廊灯、射灯、霓虹灯、照明灯,一街一品,一楼一景,五彩缤纷。成都的三环路就是一道靓丽的灯光景观线,每座立交桥的灯光各不相同,一桥一景,与道路两侧的灯光和绿化带相互掩映,显示出成都的繁华有序。

所考察的这些城市,在设施建设与改造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抓精品、抓内在质量。他们的路街整洁,行道树整齐划一;绿化高档,构思精巧;亮化富有特色,设计更具创造力;小区优美,设施齐全;尤其是他们的广场更加宜人,在这些城市中,我们参观的每一个广场都是花园的王国,每一处花园都会令人产生立体的诗意,碧绿如染,大气而不奢华、自然而不造作,文化氛围浓厚,有人,有鸟,有飞鸽,有雕塑,有音乐和喷泉流水等,洋溢着一种特有的大自然韵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在包头的银河广场上小鹿时不时地转悠在休闲观光的人群中,体现出一种幽静、祥和的气氛。同时,这几个城市对新建工程,一砖一石都精挑细选,一瓦一棱都精雕细刻,一草一木都精养细护,特别是对新栽植的树木管护精细,为了防止大风摇动,用三角木架将其固定下来,做到件件是精品,处处有文化,丰富了城市的内涵。大规模地城市建设与改造,使这些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高效益经营城市,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从推进制度建设入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对城市政府可调控公共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积极开展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经营,是所考察的几个城市在加快城市建设中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增加城建投资来源。政府的最大财富是土地,城市国有土地既是一种宝贵资源,又是一笔巨大资产。经营好、管理好这笔资产,发挥其最大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从几个城市的实践看,对城市土地进行经营,最重要的就是要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供地、统一管理,以实现城市土地增值,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大连、成都、青岛等市都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将新增建设用地、征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市区“退二进三”的企业用地及因环境改善将要增值的土地全部纳入储备范围,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供地,做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同时,他们严格用地审批程序,对经营性开发建设的项目用地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建立划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地价管理,确保城市土地的增值。青岛市通过土地有偿使用,成功地走出了以地生财、以地兴城的路子,在财政没有投入的情况下,依靠市场运作启动了东部新区,直接推动全市经济增长730亿元,还拿出近3亿元支持老城区改造。威海市通过修建海滨大道和海滨公园,熟化了沿路2000亩土地,使土地增值高达2亿元以上。大连1994年开始收取土地出让金,一级地按每平方米800元收取,由于环境的不断改善,到1999年上涨到4000元。也就是说,5年间,大连地价上涨了5倍。二是在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实行有偿使用,通过出让基础设施投资经营权、公用事业经营权、拍卖冠名权、征收垃圾清运费等办法,聚集了可观的城市建设资金。成都市2002年一次性拍卖6条公交线路的特许经营权,出让收益1240万元,同时减少了政府购车、车站设施建设等3000多万元的开支,一进一出,政府实际上实现了4500多万元建设发展城市公交的受益;2003年,又成功出让了新开设的14条公交线路的特许经营权,收到出让金2950万元;另外,还对出租车、加气站、自来水厂等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和城市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冠名权以及户外广告占用空间资源特许经营权广泛实行拍卖,积累了大量城市建设资金。青岛通过拍卖冠名权,建起了澳柯玛立交桥、海信立交桥及海尔路等。威海市采取转让冠名权的办法,由市港务局、电业局投资建设了4万平米的“海港公园”和7万多平方米的“海源公园”。大连市通过广泛招商引资,直接利用外资进行城市建设;按照“直接受益、合理负担”的原则,采取统一规划、各自负责的办法进行城市绿化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形成了城市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总之,他们把经营城市的理念已贯穿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为了推进城市建设,大连、青岛、烟台、成都、绵阳等市都成立了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主体——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充分发挥了政府“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四)注重标本兼治,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标本兼治原则,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实施高效能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管理。大连市采取专业队伍、巡警队伍、清洁队伍三结合,宣传教育与落实责任制相结合,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实施了“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对城市管理工作直接介入,实施了坚强的领导和严格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城市道路清扫及时,所有划片包干路段全部实行一包到底、全天保洁,很难找到卫生死角。威海市通过努力,建立起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管理,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协调高效,市、区、街道、居委会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机制,制定了一系列城市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开通了城建服务热线,特别是充分发挥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综合调度和协调督查作用,使城市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绵阳我们看到,不管是宽路窄路,不管是熙熙攘攘的大街,还是偏僻幽静的小道,都搞得干干净净,看不到一个纸片、一个烟头。二是集中管理。各城市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建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机构(比如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局、城市管理委员会等)和队伍,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独立行使城市规划、市容环卫、卫生防疫、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及市政设施等各项城市管理职能,彻底改变了过去各单位分头执法,分散管理的局面,许多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迎刃而解,城市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是人性化管理。大连、青岛、烟台、成都、包头等市在居民小区管理上突出人性化。一方面,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实行日清日扫保洁制度,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对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容器化收集,坚决杜绝居民小区出现积存垃圾,同时加大了噪音治理力度,消除小区噪声,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注重推行物业化管理,各城市都成立有物业管理机构,不断健全完善物业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建立完善“分等定级、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收费机制,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对新建住宅区一步到位推行物业管理,旧住宅通过改造配套后都积极推行了物业管理,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包括房屋及相关设施维修养护、小区保安、环境清洁、绿化养护、居民生活服务等系统配套服务,并且物业管理类型由住宅扩展到了商城和工业园区等。同时,重视做好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并规范其行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是综合整治。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适时开展城市综合整治活动,效果较好。综合整治的重点主要是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改造建筑物,改造、配套城市道路,整治住宅小区和城郊结合部,统一标准、突出重点、提升档次、体现特色,展现出现代城市的风貌。同时,这几个城市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上,采取了投资、建设与管理三分离制度,将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三个主体分离,使他们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制约。

感受与体会

考察的这几个城市都不把城建城管看成一般性的工作,而是看成对外开放的硬环境、硬任务,在他们眼里,环境效益就是投资效益,投资效益就是经济效益,优美的城市环境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竞争要素,他们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的“三高”方针,完全渗透到城建城管的方方面面,使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实实在在的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我市与他们在观念上、运作的机制上、风格特色的突出上和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上等都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体会和学习。特别要学习他们那种“不求大,但求精”的精品意识和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这是一个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思想基础。要学习他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说了就算,定了就干,按期完成,再大的困难也不变。要学习他们管理细、要求严的工作态度。从栽什么样的树种、安装什么样的路灯这些细微之处入手,各级领导亲自抓,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使城市的环境年年有新变化。要学习他们在城市绿化、美化、净化等方面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划、设计、管理要一流,才能有一流的绿化、一流的亮化、一流的净化。要学习他们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城市。高效益经营城市,可聚集城市建设资金,高水平管理城市,可提升城市形象。要学习他们不仅舍得投入,而且对投入资金要严格把关、严格监督,确保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可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强化了我们对一些观念的理解和领悟。

(一)发展城市就是最好的发展经济。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他们城市建设框架的拓展,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居民居住质量的提高,既是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也为经济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刺激和拉动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是城市发展的直接动力,城市的发展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撑和推动,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着强大的反作用。一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土地和各类资源的有效经营和运作,能促进城市资源的合理升值,并带动工业和商贸业的繁荣,产生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的推进有利于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人口集聚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反之,城市规划建设的滞后将会严重阻碍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阻碍产业和人口的数量集聚和质量提升,严重影响城市综合经济效益的增长。从这一意义上讲,发展城市就是最好的发展经济。

(二)城市形象就是最好的综合实力体现。现代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竞争,还突出地表现为城市形象的竞争,城市形象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向人们展示良好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着他们的综合经济实力,也很好地展示着他们的文明素质、环境质量、观念意识、政府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人们感受大连、成都、烟台、青岛、威海、绵阳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来自对这些城市良好形象的视觉感受。这种良好的视觉感受造就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创业决心,造就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契机,增强了这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促进城市发展是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城市发展是包括城市建设在内的所有城市工作的最终目的。城市建设必须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制定明确、切合实际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保证城市建设紧紧围绕这些战略目标进行,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服务,才能使城市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大连市把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其功能定位为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东北亚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之一,围绕这一发展目标,大连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加快改造旧市区,全力建设新市区,拓展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显示出了年轻城市多姿多彩的风貌,体现了城市建设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宗旨。

(四)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环境营造就是改善和美化环境,这是城市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21世纪的城市不仅需要有完美的公共设施,还需要有更加美好的环境和更加开阔的空间。营造城市环境主要是发挥公共投资的作用,提供满足需要的公共物品,如道路、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以利生产、生活。营造城市环境重在处理好人工建筑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要大规模、高水平地绿化、美化、净化城市,使城市成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和流动的风景线。特别是绿化,它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支撑点,是城市综合环境素质的重要内容,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绿化标准也应当越高。要建设一个安宜、舒适、幽雅、祥和、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就必须从建绿、增绿,建设园林城市着手,这样才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营造城市优美环境还要在防治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狠下功夫,治理烟尘、消除噪声、处理污水、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城市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未来经济发展更具深远意义。

(五)加强城市经营是提高城市建设效益的基本途径。城市是个超企业的经济实体,不仅要有科学的管理,还必须有与管理相结合的经营。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有科学经营的观念,向经营要效益,通过经营挖潜力,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浪费。城市经营的首要环节是盘活土地资产,实行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城市经营的重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城市级差地租效应,搞好城市用地置换,改善用地结构,促进产业效益和土地效益综合提高。城市经营的基本方式是适度超前,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投资结构,消除历史瓶颈,保障和带动产业顺利发展。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要出“精品”。在经营城市中,要保证项目审批、土地出让、资金使用高度集中,并通过市场机制的办法,开拓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投入,严格把握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成本。

(六)提高城市建筑的文化品位与特色是城市建设的突出要求。城市建设是一定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建设,它体现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任何城市建筑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积淀和表现,只是反映的优劣有所不同。现代化城市必须是现代文化发达的城市,必然要求城市建筑体现城市奋发向上的精神。为此,要提高城市建筑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创造有特色的文化景观,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这其中,要注重广场文化和标志性建筑文化的体现。特别是标志性建筑文化,对提高一座城市的知名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提起它就能想到这座城市,而提起这座城市,也会让人们想到这个标志性建筑。要改变过去城市建设长期形成的隔离、封闭、阻塞、灰暗的印象,实现“通、透、亮”,体现现代城市的文明、和谐和发达。

(七)城市居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是城市建设的成功要素。城市建设与广大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而居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又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条件。因此,城市建设必须以人为本。背离这一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脱离生活实际,搞华而不实的东西,是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一切建设都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无法进行。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参加城市建设活动。由于城市建设有立有破,一项符合长远的整体利益的项目,有时也会违背居民的暂时利益,损害一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赢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八)强化政府职能是加速城市建设的基本保证。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强化是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一是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思想如何,是能否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责,建设好城市的关键因素。二是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它可以使包括城市建设在内的各项城市管理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三是要有科学的规划。规划是建设的依据,建设是规划的实践,“纸上一条线,地上几千万”,科学规划就是最好的科学投资。所考察的这几个城市总规的科学编制,住宅小区的完美设计,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和各类项目的高标准规划,使城市众多亮点的产生有了最可靠的基础,尽可能地避免了低档工程、遗憾工程的出现,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见规划是城市的剧本,良好的剧本打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出高品位的住宅小区、公园广场和各种有生命力的城市景观,更为城市产生着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所以,良好的规划本身就是城市最好的财富,真正地把科学规划作为最好的科学投资来看待和把握,用大精力和大财力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这是城市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四是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如何将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将纸上的图画变为流动的风景线,这一切就靠一个字“干”。说干就干,规划好了、决策定了,就付诸实施,拖拉、扯皮是政府的大忌。

思考与建议

通过这次考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我市确立的“以人为本、生态立市”,“规划权上收、管理权下移”等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完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目前,我市形成的良好城市建设和发展框架,为今后城市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次考察,也使我们认识到我市在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上都与这些城市没有可比性,特别在城市的规划理念、建设的标准和管理的层次以及经营的水平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营造良好环境的意识,从金昌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安宜、舒适、幽雅、祥和、文明、美丽的现代工业化生态园林城市和全省一流中等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长期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品味,形成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突出镍都特色,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和蓝图”,是政府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城市,而且必须要牢牢把握规划的主动权,充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要依规划办事,从我市来说,作为一个戈壁滩上兴起的资源型工矿城市,要建设好、发展好城市,就必须立足于我们的市情,搞好城市规划设计,依据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城市。

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按照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既体现城市风貌,又洋溢现代气息,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搞低水平的重复规划建设,没完没了地改造,要给后人多留遗产,少留遗憾,达到百年不落后,50年不翻腾。首先,要以新的理念尽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增强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调控与指导作用。其次,要加快城市各个点、线、面、环上详细规划的制定工作,扩大详细规划覆盖率,使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再次,要依据总体规划,编制出绿化、道路、亮化、供电、给水、排水、通讯、闭路、网络等市政工程和城区改造的专业规划,使区域内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尤其要正确处理好设施建设分步到位和一步到位的关系,对因资金限制等客观原因不能一步到位的,仍然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决不能降低档次,要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但对过路地下管道设施必须做到超前规化,提前预置,一步到位,避免年年挖年年建的严重浪费现象。

二要突出城市特色规划设计。城市特色是城市的生命。规划设计城市,既要看到我们金昌是祖国的“镍都”这块品牌,也要看到我们金昌是全国的严重缺水城市和污染城市之一这一实际,同时也要看到我们金昌还有不少的人文资源和自然特色优势。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本着“不求大求全,但求好求特”的思想,坚持历史与现实、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大做骊靬文化、古丝绸之路文化、西路军历史文化、戈壁矿城文化等文章,用足用活我市的人文资源和特色自然资源,对城市进行整体形象设计,使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既体现现代风格,又体现自然生态特色,既符合历史文化传统,又突出矿区文化、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特别是规划新建的公园、广场以及雕塑等要体现城市文化品位,利用建筑艺术和浮雕等手段彰显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规划新建的楼房等建筑物在外观上要有风格特色,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避免单调、呆板,没有活力,形成金昌特有的城市风貌。无论是重要地段详规,还是标志性建筑的设计等都要面向国际、国内社会招标,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反复比较,反复论证,优中选优。通过引进先进的规划理念,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三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从近年来我们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格局考虑,建议要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要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我们城市发展的需要。大体上市区的空间结构可按五块功能布局:城市南部是镍都主产业区,要通过不断改造和美化、绿化、净化矿区,加快建设科技广场、龙泉景观带,下大力气改造现有小区、道路和其他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实行矿区和住宅区分离,建成集矿山开发、观光休闲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主导产业区。城市东部是接续产业区,按照统一规划,融合开发的原则,加快“两区一基地”(即:东湖景区、东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这一区域建成一个以新兴工业为主导,高科技开发、观光休闲、生态节水相配套的“东湖开发新区”,充分展现未来金昌市的现代化都市风貌。城市西部是高档次生态住宅区,要结合城郊四村“村改居”和城市化,将西郊土地统一征用、规划、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同步建设“西郊时代广场”和高档次的生态住宅小区,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西部地区一流的“别墅花苑”。城市北部是社会服务区,要依托现已形成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以及绿色长廊、四号果园和金盛华城、恒昌花园的的开发建设,由政府、驻金企业、部队及单位和个人携手共同开发,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以“北部世纪公园”为龙头,社会事业竞相发展,地企、军地协调促进,尾矿坝生态利用,集度假、旅游、观光、住宿、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最佳和谐发展区。由以上四个区域做支撑,以多年发展起来的城市中心区域为基础,形成以人民文化广场为核心,以机关集中办公为主体,社会服务相配套的城市行政、文化、商贸中心。同时还要按照金昌、河西堡、永昌三点一线点轴经济带发展的要求,布局好永昌县城及河西堡等小城镇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

四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要按照规划权上收收到位的要求,切实强化城市规划局的职能,坚持规划审批一支笔制度,加大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既要保证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开发区、城乡结合部都必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服从统一管理。要实行规划公开公示制度,规划审批前,要公开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根据市民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对于重要的规划特别是重要路段规划一定要在较大范围内论证,多听专家的意见,多听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要加大对城市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城市规划深入民心,并自觉地接受群众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增加透明度。要改革规划审批程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三结合的规划决策体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二)注重以人为本,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步伐

在城市建设与改造中一定要强化精品意识、质量意识,体现以人为本。要按照“生态、文化、智能”的理念,以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突出特色,精益求精。重点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要着力抓好一批重点标志性工程。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东湖景区工程项目、科技(图书)馆项目建设步伐,支持金川集团公司抓紧启动金川科技广场项目和“龙泉景观”工程项目,尽快规划建设北部的“世纪公园”和西郊“时代广场”,建设一批符合金昌区域特色和人文风貌的标志性建筑,不断拓宽居民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知名度,让广大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和环境优化的实惠。

二要加强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重点要加快以环城路、金川路、天津路、泰安路、永昌路、庆阳路、杭州路等城市干道以及小区道路为重点的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加快北京路、金武公路和新华路入口景观改造,加大主街道街景改造力度,对主要路段公交站台进行硬化,积极谋划修建金永高速通道。同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给水老化管网改造,以及城市集中供热和城市垃圾处理(包括修建落地式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以金川公园改造、长泰花园配套完善等为主的人性化城市景点工程项目,在市民活动密集的地方,修建公厕,方便广大市民。

三要抓好住宅小区的建设与改造。要以建设花园式的住宅小区为目标,本着“新的要建设好,旧的要改造好”的思路,一方面,对新的住宅小区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使其成为精品工程。楼房建设要突出风格特色、精品意识,在绿化、亮化、美化方面和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上要一步到位,特别要注意配套以绿荫草坪、小桥流水、特色雕塑、喷泉、假山池沼、健身娱乐为主体的小憩园,完善各类服务设施,体现现代花园小区风貌。另一方面,对旧的住宅小区要加大建设改造力度。改造一定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能为了抢进度、完指标,放松了规划的标准和质量。对小区住宅楼等旧式建筑要加大“穿新衣”、“戴新帽”、“换新装”的综合整治力度,逐步实施房顶“平改坡”工程和外墙“刷新”工程,使其旧貌换新颜,形成新的城市景观。同时要狠抓绿化、亮化、美化和硬化工作,使小区变为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花园小区。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改造成果得到长效巩固,积极建设一批模范小区和文明小区。再一方面,要依托公园、广场、花园等设施,按照开放式建小区的思路,整合改造建设几个有特色、人人皆知的花苑区。如,可以金川公园为依托,通过实施通、透、亮工程和整体改造,将11、12、13号等小区整合改造建设成“金川花苑”;以龙泉公园为依托,将其周围一些小区整合改造建设成“龙泉花苑”;以长泰街心景观带和四号果园改造为依托,将25、20号等小区整合建成“长泰花苑”等。其他小区也可通过挖掘人文历史资源,用特有的辖区地名来命名,比如用“骊靬”、“北海子”等命名小区,使我们的小区广为人知,且富有文化氛围和地方特色。

四要加大主干道两侧建筑物的改造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一街一特色、一路一风格的原则,加大对城市沿街旁道建筑物的立面改造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富有金昌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街区路巷。特别要统一造型,统一色调,统一风格,将原来的平顶楼加盖一个有风格的屋顶“新帽”,外墙全部进行清洗粉刷和装饰,并且每两年刷新一次。同时,全部拆除临街临道砖混围墙,拆掉防护窗和“楼笼”,把所有临街的窗户改建成一个个精品景观,精心塑造城市形象。

(三)突出生态立市,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美化工程

一个没有绿色的城市被视为没有生命的城市,不重视绿化的城市被视为缺乏文化的城市。城市园林绿化是“生态城市”建设之魂,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为此,要结合我市地理条件、气候特点、自然禀赋和财力实际,坚持“多种适宜树种、适当建设草坪”的原则,围绕“一年城中园、三年园中城、五年基本构筑园林城市框架”的目标,将城市绿地规划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要编制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化建设涉及建筑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建设、园林景观设计等许多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绿化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做到规划先行。要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总体思路,在认真抓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北部风沙区治理和农田林网改造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环、两区、三带、多园”的城市绿地系统。“一环”即沿城市规划区外围,以北部绿色长廊为基础,以更新、拓展西坡林带、建立完善矿山绿化带、加快东湖新区绿化为重点,建设一条东西兼顾、南北呼应的环城生态防护林带;“两区”即以金川公司为主的工矿厂区和全市的住宅小区;“三带”即以贵阳路为主线的污染隔离带和东湖景观带、龙泉景观带;“多园”即在配套完善现有的公园、广场、街心花园的同时,在人居集中的公共场所开发建设一批城市街头绿地、休闲广场、小憩园,设置城市“绿色氧吧”。力争到2010年,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绿地率达到28%,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构建“城在园林中”的“西北戈壁园林城市”风光。

二要加快城市建绿步伐。市委、市政府要把城市绿化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把绿化作为提升投资创业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大手笔、大投入、高品位地进行城市绿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市绿化委员会的职能,系统整合规划、林业、城建、金川集团公司等方面的优势和力量,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融资的原则,将绿化建设纳入财政投资预算,并积极探索认种认养、冠名、以地换绿等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特别要按照“规划一片,建设一片,绿化一片”的要求,以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大力实施一批重点绿化工程,着力抓好拆房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工作,使市区道路、广场、街头、居住小区、公园、风光带等得到全面绿化美化。要广泛开展“绿化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园林化小区”以及“我爱绿色家园”等创建活动,尤其要学习借鉴大连、成都等地的做法,各部门、各单位都可选一条马路、一个小区等进行高标准的绿化、亮化、美化,从而形成专业绿化、单位绿化、社区绿化和群众义务绿化相结合齐抓共管的绿化格局。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市区绿化达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见缝插绿、土不露天、长效管理”的效果,建成以防护林为屏障,以行道树、绿化带为骨架,以庭院绿化、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游憩广场为中心、沿街单位拆墙透绿为补充的各种绿地交融渗透,点、线、面、片、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形成一个生态的整体,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要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监管力度。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城市绿化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监督检查机制,尽快制定《城市绿化管理细则》和《绿化补偿费标准》、《绿地占用收费标准》等行政规定,确保城市绿化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建立绿化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制、“门前三包”制和质量追究制,以及以综合管理为龙头、专业管理为骨干、区域管理为基础、群众管理为动力的管理体制,从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做起,从规划、建设到管护,都要精心运作、规范化操作,确保建绿质量和成效,推动市区绿化健康、快速发展。

(四)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拓宽城建融资渠道

资金短缺是制约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用经济的办法、对外开放的办法、商业化运作的办法搞好城市建设,走“政府协调、多元筹资、社会兴办、共同受益”的路子。

一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核心是按照经营城市的思想,用市场化、产业化的眼光创新城市建设的运作模式和机制。一方面,要强化政府调控。政府要由“办建设”转为“管建设”,通过政策配套和服务,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运作环境,既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又强化对投资者的责任约束。同时,要尽快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投融资主体和经营主体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种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另一方面,要强化财政引导。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总支出中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比列逐年增长。财政投入资金要更多地体现为城市建设项目的资本金和搭桥资金,特别是纯公益型项目的资本金和作为贴息、贴现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收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建设。再一方面,要强化手段创新。集聚盘活现有沉淀资本,大胆采用资产抵押、资金贴现、产权转让、股份改造、土地变现、金融租赁和BOT等各种方式积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比如,可把拟建的公用设施项目向社会招商,可采用BOT模式(由投资商投资建设,在对公众不收费的前提下经营管理一定年限后无偿移交政府部门管理)开发建设、管理城市公用设施。还可将无投资回报项目和有投资回报项目捆绑与组合,从而形成一个项目是另一个项目的信用保证的捆绑式融资方式。比如,对拟建的公园、广场等无投资回报项目,可与周边或其他区域规划拟建的住宅楼等有投资回报项目进行捆绑式开发,将前者建设作为后者建设的必要条件。

二要经营好城市土地。城市土地是城市资产中最基础的要素,是城建资金的重要来源。要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建设用地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用、“卖”“养”并举、“捆绑建设”,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产,使土地资源变成土地资本。“卖”就是拍卖土地使用权,对城市国有土地全部实施公开挂牌竞标出让,并严格挂牌拍卖竞标程序。“养”就是政府对规划建设地段先行投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环境,将“生地养熟”;“捆绑建设”就是将市区道路改造、设施建设(包括公园、广场等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要建立规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规范土地管理,将新增建设用地、征而未用闲置的土地及因环境改善要增值的土地全部纳入储备范围,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以地生财,确保将城市土地经营所得收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土地开发,弥补城建市建设与管理费用的不足。

三要经营好市政公用设施。在加强政府监管,保证公共物品的性质和社会职能不被改变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运营,通过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经营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养分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具体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公众利益不受侵犯的条件下,对现有的公路、公交线路、公园、停车场、公厕等经营权进行有偿出让,把城市道路、桥梁、路灯、供水、排水、环卫、供热、污水处理、出租客运、园林绿化等有形资产和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等无形资产统统纳入产业化经营的范围,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能卖则卖、能租则租,盘活变现,扩充城市建设资金来源。

(五)强化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坚持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市管理,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努力由过去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实施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高水平、高效能管理。

一要下功夫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市民素质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关键所在,要把育人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城市管理始终,创造人人讲素质,个个重修养的社会风气,使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城市管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连、青岛、威海、烟台、成都、绵阳等城市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原因之一就是在抓城市管理的同时,用很大一部分精力抓市民素质的提高,抓文明创建。

二要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体制和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立足基层、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的原则,建立起市、区、街道、社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要将管理权下放到基层,特别是区政府要用更多的精力抓城市管理,切实发挥好各街道办事处、社区直接面向群众的优势,强化城区属地管理,加强街道办事处、社区的管理职能,将管理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管理法规制度建设。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的新情况所提出的要求,修改、补充、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法规,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运输、市政、市容、环保、城市绿化和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法规、实施细则或具体补充规定,使城市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要建立健全城管工作中的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采取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形式,对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的城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城市管理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并把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列入各级各相关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指标,纳入各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再一方面,要相对集中实施行政处罚权。根据我市实际,当前,要从城市管理各执法机构中选调人员,建立一支知法、懂法、守法、严格执法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解决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抓好队伍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执法队伍的监督约束,使城管工作由“多家管”变为“一家管”,由“一时管”变为“长期管”,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

三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针对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一抓到底,坚持每月、每季度深入开展几次大规模的专项治理活动,由点及面,抓严、抓实,并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彻底消灭城管工作的“盲区”。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第一,要强化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切实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强化地段包干、清洁包干工作,做到全天候清扫保洁,加大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早夜市饮食摊点的治理力度。同时,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和户外广告牌匾、雨棚、遮阳伞的治理力度,集中清理和整治市区内的“牛皮癣”,清除脏、乱、差现象。第二,要加强整顿交通秩序。在集中人力下功夫整顿马路市场、取缔违章摊点,规范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解决重点路段、十字路口交通混乱、拥堵等突出问题的同时,切实规范客运秩序,取缔无证经营的“黑车”,清理带病运行的“旧车”,清除疲劳驾驶的“忙车”,限制超速行驶的“快车”。第三,要有效整治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建立打击假冒伪劣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和药品市场监管,不断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清理整顿出版物市场,加强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管理,取缔具有赌博、淫秽等内容的网吧,规范文化娱乐场所经营行为。尤其要坚决取缔影响青少年成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网吧。第四,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大饮用水源区治理力度,确保市区饮用水水质。坚持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使工业企业污染做到达标排放。特别要加强市区大气污染治理和声光污染的监管力度,不断改善市区环境质量。

四要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城市所有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建设法定程序的要求进行,杜绝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报建和招投标制度,监察机关要协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检查监督。要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特别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工程质量管理。要不断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简化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的管理,采取“投、建、管”三分离制度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在投资管理方式上,将政府直接向项目使用者(营运管理者)拨款,由项目使用者(营运管理者)负责建设的方式,变为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城投公司作为投资者,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建设管理公司,负责项目建设的发包、监督管理,直至工程全面结束。在工程建设上,不再搞一个工程设立一个指挥部的模式,改由投资者按招投标方式选择建设管理公司并全程监管模式。政府部门不再承担项目业主,使“裁判员”和“运动员”职责分离,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移交给项目使用者(营运管理者)使用和维护管养。

上一篇:初一数学学法课下一篇:一年级优秀作文我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