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校园环境建设汇报材料

2024-10-26

2017校园环境建设汇报材料(6篇)

1.2017校园环境建设汇报材料 篇一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来,在XX街工委、纪工委的严格要求下,我社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加大自查自纠力度,积极探索和尝试有效的监督、预防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现将今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落实制度

根据街工委、纪委党风廉政建设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在社区“两委”换届同时,成立了以社区书记XXX同志为组长,社区副书记XXX为副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和纪检工作小组,制定党风廉政工作制度,明确目标和考核办法,开展纪检工作。社区党委完善了《社区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社区党委坚持每季度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切实梳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坚持每半年向街工委汇报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二、开展“两学一做”,做好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注重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基础工作,结合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工作抓住这个有利契机,组织社区党员、群干 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刑法》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观看《永远在路上》、《榜样》、《镜鉴》、《永远在路上》等廉政题材影视作品,并要求党员写下心得体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党风廉政教育,让学习效果更直接、更深刻、更生动、更具体,全年开展党风廉政专题学习教育活动9场、纪检培训2场、完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2场。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秉持严实作风,牢固树立防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做合格共产党员和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加强作风建设,为群众排忧解难

以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载体,社区设立“群众接待室”、“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岗”,切实为加强作风建设,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群众,及时了解辖区内民情动向,处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完善服务群众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和评议。今年来,社区共接待党员群众117人次,梳理意见建议126条,处置解决各类问题42起,接受群众评议2次,有效推动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今年来,社区通过入户走访收集困难群体、边缘户信息,通过慰问的形式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春节期间,社区联系辖区共驻共建单位慰问困难家庭37户、残疾人21名、单亲妈妈4名、为18户低保困难户、14户困难边缘户,6户伤残家庭送去节日物资及慰问金;在庆祝建党96周年期间,社区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双认领”和党员义务奉献活动,并联系辖区共驻共建单位慰问困难党员、群众82人;同时,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特定节日期间,开展各类帮扶活动8场次,慰问困难群体135人次。

四、严格党员管理,做好党员清理清查工作

今年三月,社区以党支部为单位,对辖区党员组织关系进行集中摸排、核查,对因种种原因失联的党员进行联系查找。在联系查找工作过程中,社区党委成员、党支部书记、委员等做了大量工作,通过电话、网络、走访,联系所属组织部门等方式,查找失联党员4名,目前均已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并能够参加社区党组织各项活动,同时完善更新了社区党组织全部党员的资料信息。在今年的党员管理工作中,社区党委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标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今年社区发展预备党员1名,认真开展党费收缴工作专项检查,全年收缴党费XXXX元,其中在职党员补缴党费XXXX元。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街工委、纪工委的领导下,通过社区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学习缺乏深度。虽然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社区群干能够持续学习,但在学习上仍旧按部就班,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特别是社区开展工作时,群干更容易应付学习,缺乏理解,深刻性打了折扣,理论基础不扎实,导致学习成果难以用于工作实践。

2、工作缺乏热情。社区群干开展服务居民工作不够细致认真,对服务对象在思想上仍然存在本位主义,在服务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和态度,甚至还有个别群干工作中存在方法简单、效率不高、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居民的满意度不高。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立足社区的实际,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引导社区党员、群干深化思想认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2、以理论学习为抓手,在时间、内容和效果上狠下工夫、狠抓落实,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进一步端正党员、群干学习态度,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加大学习实践力度,使党员、群干的素养逐步提高,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

今年来,我社区党员、群干的纪律观念得到了强化,自觉性得到了一定提高,基本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今后将继续严格要求,改进作风,争取在党风廉政工作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XXX社区党委 2017年12月

2.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篇二

泊镇学区苏屯小学 2012年4月

提高文化品味 创建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学校秩序、学校环境和学校形象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建校以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立足于我校是农村少年宫试点校,着眼于养成教育,营造书香艺术校园,使苏小逐渐形成教学质量稳定,文化艺术氛围浓郁,特色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此为支点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现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规划,重金投入,全力建设“花园式学校”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认真谋划,集思广益,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方面,学校按照“总体规划,逐步投入,逐步建设”的思路,遵循“道路整洁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的原则,对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每一处空间都做了精心的“雕琢”。切实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人文景观营造艺术美、师生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先后完成了校园墙壁文化、教学楼楼道文化、顶

梁文化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传统中寓于现代,科学中蕴含人文,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好了骨架。打造书香浓浓的特色学校,是我校建校以来持之以恒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更是我们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主题。为了优化校园环境,学校不惜财力、物力、人力,启动了靓丽校园工程。

现在,整个校园布局独特、美观大方,打造出了苏小特有的韵味。步入校园,给人的感觉是:整齐、清洁、生动、充满活力,整个校园呈现一种朝气蓬勃、清新雅致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培养书香教师,提高文化品位。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书籍的阅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同样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先具备“书香”品位,从而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每月一书,丰富教师的阅读内容。

在我校,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会有一本书,内容涉及教育教学、心理健康、社会科学,甚至是养生保健,这些书都是学校精心为教师选购的。教师每月读一本书,一边读一边摘抄笔记。通过读书,教师的视野开阔了,心情愉悦了。迄今为止,我校教师统一阅读过《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窗边的小豆豆》、《一生三立》等

二十余本的图书。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我校的教师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会走进书店,主动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出现和应用,读书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拓展,书香的味道更多样,书香文化的内容更丰富。一年前,我校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全体教师利用闲堂时间到电子阅览室看电子书,看新闻,更快捷更广泛地阅读,使教师的阅读成为了一件时尚快乐之事。

2、每月一文,感悟——总结——升华。

在每月一书的基础上,我校要求教师每月结合实际工作或所阅读的图书,撰写随笔。教师们由此养成了思考的习惯,通过感悟生活、感悟工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随笔集锦。

教师的书香味越来越浓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具备了优越条件。我校的教师也随之变得气质优雅,彬彬有礼,外校的领导和客人都说我校的教师很有“教师样”,我想这应该是书香熏陶的结果吧。

3、抓好音美课,抓实科研,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我校对音美教学情有独钟,、切实加强音美教研活动,提出“面向全体,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特长”的教研目标和要求,并帮助具体部署艺术教育的实施步骤与方法,使音美教研组成了创建学校艺术特色的中坚力量。“请进来,走出去”,拓展艺术教师视野。学校利用假期送爱好并参与艺术教育的教师参加对口的培训班;还邀请县艺术教育教研员,有关民乐、美术高级教师来校辅导;同时,组织艺术教育教师去我县搞特色教学效果较好的学校学习取经

(2)拓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

利用大自然进行艺术教育,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学校地处水乡平原,风景秀丽,无不是手工制作取材的好地方。学校组织学生远足、登高和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挖取有再造价值的树根进行根雕,采集动植物标本制作标本作品,让学生从欣赏客体的形式美过渡到体现其内容美,从而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

利用广阔的社会课堂进行艺术教育。本着“促进人的社会化”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学校把艺术教育推向社会大课堂。学校编印了学生书画作品专集及手抄报集,与县内外兄弟学校交流。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项艺术类的比赛,积累经验,开阔视野。这一切为学生们提供了练习和表演的舞台。

三、建设书香校园,塑造儒雅少年。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几乎很难驻足稍作休息,更难静处一隅,凝思独想。这种浮躁难免会影响到孩子,而阅读,可助人一臂之力,息心养性,且不说书的内容会教我们如何静心,就阅读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我们在喧哗与骚动之中步入静态。我校的学生爱阅读,乐阅读,他们在阅读的内容中学会了知书达理、明辨是非,他们在阅读的形式中学会了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1、学校开放图书馆、班级建立图书角结合起来,扩大学生阅读量。

学校图书馆现存书近1万册,历史、地理、文学、科技等应有尽

有。以前应付上级检查的多,真正服务于教学,丰富学生知识与视野的少之又少。这样一座图书馆闲置不用,实为可惜!为了真正发挥图书的功用,我们决定全面开放图书馆,让每一本书都在学生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图书馆全面开放分集体借阅和个人借阅两种形式。集体借阅以班级为单位,每次可以借阅20本,学生相互传看,在认真阅读与写好读书笔记以后,定期归还;个人借阅时间在下午第四节和晚上,到图书室读书,图书管理员做好登记,负责维护纪律。看完可以随时借阅,如果没有看完,做好标记,下次再看。同时,要求各班建设自己的图书角,号召每个学生捐书1—5本。图书角建成以后,由专门学生负责,做好借阅记录。学校图书馆全面开放和班级图书角建成以后,校园变静了,学生文明了,读书的氛围浓了,无形中竞争激烈了,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

2、背古诗掀热潮,传统文化驻校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犹如世界百花园中一株含露的奇葩,摇曳多姿,芳香四溢。中国古诗,更是文化长河中一朵璀璨的浪花,晶莹圆润,耀眼生辉。百家之作,济世救民,深沉雄浑;李白之作,想象奇特,飘逸若仙;东坡之文,大江东去,气势如虹------一篇篇不朽之著,无一不激荡我们的理想之志,点燃我们的渴求之火。作为炎黄子孙,继承我泱泱古国之灿烂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在我校的德育展廊里,有《弟子规》、《三字经》的图文展示,有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简介。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熟背《弟子规》、《三字经》,以后开始背诵古诗

词,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在校园读书节活动中,“书香教室”的评比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兴趣。精彩亮点令人惊叹。学生通过对联创编、书法竞赛等活动,对祖国中华文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深爱自己的祖国。

四、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强课余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校依托农村少年宫,十分重视师生课余文化建设。

1、严格课余文化建设的管理。

我校的师生课余文化建设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则,每一种每一次活动都要求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果、有总结,并且要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2、丰富课余文化建设的内容。

(1)师生共同参与,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电脑作品设计大赛、舞蹈技能展示、现场美术大赛、象棋比赛等活动。

(2)围绕重大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系列活动。

如每年在三月开展的校园文化文艺节;建党周年的唱红歌活动,学校结合“冬季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借学习《弟子规》的良好契机开展的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传统美德读书活动、传统美德演讲会、传统美德征文活动、《弟子规》诵读等等)

(3)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的作用,积极营造宽松高雅的育人氛围,创设出一种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清晨,欢快校园歌曲告诉

孩子们新的一天开始了。集会、做操、下课、放学都会听到不同风格的优美乐曲,在优美乐曲的提示与感染下,师生身心得以愉悦。课外活动校园广播站还及时报到时政要闻、校园大事、学生来稿,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好习惯、益终生”,强化日常规范,养成终生受益的习惯。

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小处可显大风范,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校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月,每周三设为自主管理日。教育师生向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理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育师生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教育工作中明确了5条底线:即:“爱祖国先从爱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做起,为他人服务先从生活自理做起,英雄主义先从珍惜生命做起,保护生态先从爱惜一草一木做起,实现伟大理想先从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写字做起”。

以学生为纽带,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将家庭、社区融为一体,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俗话说:好习惯,益终生。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教育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发展个性,开发潜能,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先哲们“各尽所

能”、“人尽其才”的理想目标。我校通过班级宣传栏、橱窗、学校的光荣榜等形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喜悦,给每一个孩子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利用周四下午开展学生兴趣选修课,给孩子特长的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我们知道,学生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的生命不能等待。作为教师,应该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让课堂的教育教学发挥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生命在课堂四十分钟里增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幸福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篇三

大爱催开幸福花

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是每个人内心的呼唤,与此相比,校园更应该是幸福的。校园里放飞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育的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儿,因而校园的幸福不仅是关乎每一个社会个体的人生体验,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所在。我校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校园的办学宗旨,将“学生、老师幸福”与否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首要标准,凝心聚力打造幸福校园,让每一朵花儿都幸福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的汲取知识的雨露,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人文关怀,成就幸福教师

工作不仅是我们谋生的手段,也应该成为我们精神的追求,让老师们快乐的工作着,幸福的工作着,只有幸福+快乐的工作模式才是双赢。为此,我校紧紧围绕幸福教师的理念,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关心教师生活,成就幸福教师。

1、以爱心促和谐。我校狠抓了干群之间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教师与自身职业的和谐、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和谐等“四个和谐”,形成了“人和为本”的管理思想。要办好学校,校长的管理艺术、管理技巧固然重要,但源自心灵深处的为师生成长服务的真诚才是管理的根基。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每一个教师的闪光点,赞赏教师,关心教师。每周二的校例会,对师工作中好的表现,知道了某位教师课堂教学有了提高和改进,甚至听到了某位教师说过的一句感人的话,我们都要在全体教师会上说一说,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被表扬的教师心里暖洋洋的,听的教师心里也多了一份感动。

2、以爱心换真心。关心教师就是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教师的生日到了,学校会送上一份精美的蛋糕;天冷了,给老师们发一个形似手的护手霜,用红纸剪一个“心”字贴在上边,并写上“天冷了,请保护您的手”,老师们收到后感觉特别温馨;节假日到了,为老师们购买生活用品。如:到鱼台买绿色优质大米、到博山买无铅瓷具,到缫丝厂为老师定做蚕丝被;一年四季为老师订做衣服;老师家中有困难,总是想法设法帮助解决。正是这些人文化的关怀,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干群关系自然也就和谐了。

3、以活动为载体成就教师幸福体验。真正的教育是发自教育者内心的,是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的。因此,无论学校工作多忙,学校都鼓励老师们挤时间,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添自己的生活乐趣。组织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跳大绳比赛、卡拉ok比赛、乐器比赛、爬山比赛、捆腿跑比赛、医疗保健操比赛等活动,既可以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倡导老师舒心工作,幸福生活,不做蜡烛做太阳,照亮学生,辉煌自己,形成老师之间亲如兄弟姐妹的和谐关系。现在,诗 意的生活、激情的教育、丰富的活动,已经充分缓解了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我工作、我美丽、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已根植于老师们心中。

二、师爱为先,成就幸福学生 学生喜欢是我们永恒的目标,工作中我们以学生喜欢作为为最高要求。学校制订了学生喜欢的课程、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喜欢的课堂、学生喜欢的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的评价标准,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作了详细的调查统计、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筹备了第一手资料。

1、学生喜欢的课程

我校本着“国家课程开足开齐,地方课程求精求实,校本课程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设置学生喜欢的课程。通过问卷调查及学生老师、家长座谈会,在六年级开设口琴、七年级葫芦丝、八年级笛子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喜爱,创造性地引入高中走班选修课程制,又在周二开设了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周三开设了象棋、围棋、舞蹈、合唱、腰鼓、电子琴、豫剧、京剧、武术、跆拳道、乒乓球、面塑、十字绣等选修课程,真正实现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多元共存的课程体系。让课程由“大锅饭”发展为“套餐”或“自助餐”,以适应不同学生爱好及发展的需求,很好地体现了学生课程结构爱好的选择性。

学生普遍对音、体、美课程感兴趣,这些没有考试压力的科目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更能在这些课程中放松自己。而在语、数、外这些文化科当中,学生的兴趣相对较低,但就知识本身而言,任何知识都具有趣味,因而,我们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闪光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喜欢的课堂

我校积极开展了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让老师感受不同课型带来的不同效果,产生的不同课堂反应。事实证明,学生对不同的课堂产生的反应完全不同,有的课堂生龙活虎,有的课堂死气沉沉有如一潭死水。这种差别主要与课堂形式有关,直接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操控能力,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力。教师必须把枯燥的知识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细致的讲解、有效互动,滋润进学生的心灵,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穿行。

3、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是课堂的操控者,驾驭者,因而一节课的好坏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个人的魅力、语言使用、肢体动作的多样性、面部表情的丰富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定是多方面结合的出色的人,不能够兼顾而只是枯燥的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师,注定与“学生喜欢”绝缘。只有做到了各方面统筹兼顾,才能够让知识的传授在教师精湛技艺的引领下自由穿行,快乐歌唱。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够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4、学生喜欢的活动

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而以培养人为己任的教育工作必定要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所需、所想,从他们合理的个性需要出发,满足他们的心理成长需要,这样的活动,才能够得到学生们的喜爱,这样的活动,才能够具有长期深入开展下去的动力和理由。我校下发调查问卷,一方面摸清老师们的特长,一方面掌握学生们的真实需求,本校教师能够胜任的活动,我们开足、开好,本校缺乏的特长老师则花大力气去聘请,如:我校的葫芦丝、腰鼓等社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既培养本校教师,同时聘请专业老师,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5、学生喜欢的学校

这一目标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商品的好坏消费者最有发言权,被市场所青睐,被消费者所喜欢的商品必定走俏于市场,学生喜欢的学校是对一所学校的课程、课堂、老师、活动等各方面的总体评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不言而喻,学校对学生所给的评价具有先天的偏爱,学生更具有无可替代的发言权,学生喜欢的学校也就成为对学校最高的、最重的褒奖,正如我们通常所说: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杯,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一所学校在课程、课堂、老师、活动等方面深入学生喜爱,那么,他注定会是一所被学生喜欢的学校。我校在课程、课堂、老师、活动方面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已经奔跑在学生喜欢这一康庄大道上了。

6、爱洒校园。为了关心和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我校成立了“同在蓝天下助学基金会”,目前,已有数百名困难学生得到了基金会的帮助。为弘扬爱心奉献精神,学校举办“让爱洒满校园”演讲会,激发学生的关爱之情,组织开展了“师爱生、生爱师、生生爱父母”活动,让爱洒满校园,让爱辐射到家庭。

不仅如此,老师们共同用爱心创建爱心和谐校园,用师爱温暖学生们的心灵。每到新年元旦,老师与学生一起包水饺、吃大锅菜、联欢,其乐融融,学生体验家的幸福;师生观看全运会足球赛时,突遇狂风暴雨,学校高翠芝老师为保护学生,以她的柔弱身躯挡住了飞来的广告牌,可她被砸昏在地;学校维修深水井,须启用多年未用的水井救急,总务处主任刘国义亲自尝试无问题后才启用水井;学生病了,老师亲自送到医院,落下功课,老师们迎风沐雨,上门补课。炎炎烈日下,映出了巡查午休教师的身影;寒风刺骨的夜晚,留下了值班教师的足迹;结冰的路上烙下了教师永恒的脚印;简陋的教室里,留下了教师无怨无悔的青春„„

4.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篇四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学校秩序、学校环境和学校形象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建校以来,我校始终紧扣“建设优美高雅的物质环境,创设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以“依法治校”为前提,以增强校园文化内涵为抓手,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现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规划,重金投入,全力建设“花园式学校”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认真谋划,集思广益,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方面,学校按照“总体规划,逐步投入,逐步建设”的思路,遵循“道路整洁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的原则,对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每一处空间都做了精心的“雕琢”。切实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人文景观营造艺术美、师生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先后投入110余万元,完成了中心花园、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校史陈列厅和墙壁文化等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传统中寓于现代,科学中蕴含人文,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好了骨架。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我们注意继承学校已有的校园布局,在此基础上,注重分区规划,功能区分。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我校教学区、生活区与运动区划分明显,场地布局合理。

环境育人方面,学校特别注重建设高雅别致、丰富多彩的墙壁文化。浮雕文化墙,安全教育文化墙,历史文化墙,以“爱心 礼仪 励志 健康”为主题的教学楼楼道文化墙,以让学生“了解、学会、养成”为主题的宿舍楼楼道文化墙,以“铭记 风采”为主题的实验楼楼道文化墙,以“文明 安全 节俭 自立”为主题的餐厅文化墙等,墙墙生动活泼,处处主题鲜明。让墙壁“说话”,使学生整个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学校每年投资2万余元,先后计投资20余万元进行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在绿化工作上,我们坚持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原则,认真选择花草树木,合理种植。到目前为止,校园四周,中心花园、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操场周围、甬路两旁种植各类树木600多株,校园花池和大型花盆达40个。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交,树木与花卉并存,大片绿化与小景布置结合,使校园充满勃勃活力和盎然生机。在亮化工作上,我们坚持一要漂亮,灯箱、路灯、广场景观灯的造型要与校园美化建设相结合;二要明亮,教室、楼道、甬道、厕所要保证充分的照明,夜晚学生活动的公共场所和必经之路要保证明亮。在美化工作上,除注重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的美观、大方外,特别注重局部装饰的艺术化。如宣传栏的位置,宣传标语的书写,文化墙的装饰图案、绘画,学校设备设施的安排、放置等都以美得标准来执行。

现在,整个校园布局独特、美观大方,打造出了三中特有的韵味。步入校园,给人的感觉是:整齐、清洁、生动、充满活力,整个校园呈现一种朝气蓬勃、清新雅致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展示学校十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增强师生的凝聚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今年我校又投资近12万元,成功举办了建校10周年庆典活动。购买团体操服装800套,演出服装100余套,印制《魅力三中》宣传册210册,不锈钢展板9块,美化院墙80米。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提升校园文化育人魅力

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源于水滴石穿的不懈,源于润物无声的细致。为此,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各种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努力寻找教育契机,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其良好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1)养成教育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阶段,处在道德形成的重要养成期。引导学生走好人生这一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我们致力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养成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①扎实抓好开头、抓好细节,促进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对学生一言一行进行引导。每年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军训和各种形式的入学教育。抓好开头,抓好起步,使学生从步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接受养成教育。初一军训,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又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今后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

二、初三每学期都要举行汇操比赛,以此促进班风建设。各班级每学期都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与信念教育等,各任课教师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从日常的言行、习惯、道德、公德、纪律等常规入手,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②2010年学校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继续坚持前一阶段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文明礼仪教育”的力度。抓住“老师好”问候语活动的良好契机,又启动了“树礼仪新风,做文明使者”活动,制定了师生文明礼仪条例,并张贴上墙。号召师生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班级管理继续施行“学生自治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自治自律中养成美德、展示美德、传递美德。

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同学们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同学的相互监督下,提高了道德认识水平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而培植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感恩教育 为了继承和发扬“孝敬父母”、“尊长爱幼”、“尊师重道”、“爱国怀乡”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深入挖掘“孝道”内涵,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教育。

①感恩教育在学校

新学期开学,学校要以“感恩”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感谢老师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②感恩教育在家庭

“百善孝为先”,学校利用不同的节日,像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让学生帮妈妈做做饭,为父母洗洗脚,给父母写封信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懂得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教育和培养。学生从生活小事中知道了父母的不易,从思想上懂得了感谢父母,从行动上学会了孝敬父母。

③感恩教育在社会

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知识竞赛,系列读书活动,美术作品大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弘扬团结友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们的同情心责任感,组织开展向灾区“献爱心捐助活动”。

随着学校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步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得到的帮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必须努力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恩德,报答老师的培育,报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将来要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为社会做贡献。由此,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了,道德素养提升了,精神面貌积极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劲头更大了。

3、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强课余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校十分重视师生课余文化的建设。

(1)严格课余文化建设的管理。

我校的师生课余文化建设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则,每一种每一次活动都要求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果、有总结,并且要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2)丰富课余文化建设的内容。

①师生共同参与,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理化知识竞赛、图案设计大赛、自我技能展示、现场作文大赛、画配文活动、英语单词大赛、政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②围绕重大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系列活动。

如每年在“五.四”开展的校园文化文艺节;建党90周年的唱红歌活动,学校结合“冬季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借学习《弟子规》的良好契机开展的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传统美德读书活动、传统美德演讲会、传统美德征文活动、《弟子规》诵读等等)

④充分发挥“红星广播站”的作用,积极营造宽松高雅的育人氛围,创设出一种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清晨,欢快校园歌曲告诉孩子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嘹亮的军号提醒孩子们该就寝了。集会、做操、下课、放学都会听到不同风格的优美乐曲,在优美乐曲的提示与感染下,师生身心得以愉悦。课外活动校园广播站还及时报到时政要闻、校园大事、学生来稿,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

⑤因地、因时制宜,创造性的校园美化。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事实上也是这样,人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反作用于人,潜移默化的改造着人。冬季的校园因失去自然绿色,而显得有些单调。因此,学校因地、因时制宜,创造性的开展了冬季校园美化工作。用废旧饮料瓶“绿化、美化”冬季校园花坛,让师生人人参与义务活动,人人分享劳动成果,人人从劳动中受到教育,人人都不忍破坏自己亲手创造的环境,人人都不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劳动成果。维护环境卫生,创设优美环境,成为自己的事。

三、增强特色促进发展,增添校园文化风采

近年来,我校在积极探索与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学校特色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建设学校特色对校园文化建设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又是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形成办学优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我们遵循“立足本校实际、面向全体师生、突出特色效应”的原则,开展“学校主导型”的经典诵读和“学生主导型”的学生社团两大类活动,全力打造“书香·阳光”学校特色。“书香”指我们以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传统为使命,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如演讲、朗诵等口语表达能力为旨归,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打造书香校园。诵读经典,收获成功,让三中每一个学子进入社会,都能大方、自信的表达交流,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阳光”指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信任、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校现已成立了艺术体操队、合唱团、舞蹈队、田径队、篮球队五支业余队伍和音乐、书法、绘画、学科兴趣小组10余个,各类活动参加人数每周达600人次。

通过开展特色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在常规课堂上开发不足的机能得到了发展,各项活动中展示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今年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健儿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二,团体操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

5.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篇五

遵照局党委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我校认真制定活动方案,主要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紧锣密鼓地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截至目前,各项工作已深入展开,初具规模,逐渐凸显办学特色和育人功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初显成效

走进实验中学大门,抬头仰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把握今天,演绎未来”八个金光闪闪的镀铜大字。这是我们的校训,它美观大气,透视出一股现代化气息,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主教学楼楼梯入口处上方安装长约8米,宽1米的电子显示屏,已投入使用,每天滚动宣传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学校及师生获奖情况,起到了宣传和鼓动的效果。

进入主教学楼一楼大厅,迎面设立一面整容镜,上书对联一副,提醒全体师生着装形貌端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

顺着楼梯拾级而上,楼梯口立壁墙安装规范美观的玻璃警示框,上书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温馨精警,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和教育性。引导青少年关注内心,关注德行,关注知识,不忘人民和国家,不忘人生的使命,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东面楼梯同此。

更引人注目的是2-5楼的玻璃房。上方玻璃窗书写唐诗宋词经典,展示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下方是巨幅版面展示的古文经典:荀子《劝学篇》、《弟子规》、《千字文》。《千字文》仅有1000字,却涵盖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文字优美、讲究对仗、工于音律、便于背诵,是一部幼学启蒙的小“百科全书”,对学生的智育和德育效果不可估量。《弟子规》则是一部德育教材,它教育学生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劝学篇》是探讨学习问题的儒家经典,它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正确阐述,如虚心求教、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循序渐进、学无止境等,都是学习经验的总结,至今仍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深知,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单凭几块版面显然是不够的,今后,我们还要举行诵读经典活动,把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艺术根植到到每个学生的心中,促使学生内化吸收,提高修养和素质。

校园主教学楼西侧通道设立“魅力陕县”为主题的不锈钢材质版面。内容为陕县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目的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餐厅安臵以“文明、节俭、饮食安全”为主题的标语和图片宣传,教育学生“一粥一粒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适应高效课堂的需要,加快现代化教学步伐,我校目前已为八、九年级各班教室装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每人配备手提电脑一台,迈开了多媒体教学的新步伐。

二、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完善

我校在积累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坚持一套理念,依托两个主体,讲究三个结合,突出四个重在,落实五项措施、完成六项承诺”的办学思想,推行自下而上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学校坚持实施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公开、公正、公平,调动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各项规范、细则、计划和活动方案制定完善,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令人满意。特别是本期新出台的《高效课堂达标实施方案》和《教师升级达标实施方案》,首次明确了达标内容、达标标准及相关考评政策,把达标活动与教师评先、晋级挂钩,有效地保障了课堂达标活动落到实处,同时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提升自我的空间,激发了终身从教意愿。

本期我校还借鉴江苏开明中学名校管理经验,尝试实行“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主管理模式,极大地发挥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要求各部门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工作情况及工作新思路,上级部门经过研讨、评议为下一步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并协助实施。

我校推行“扁平化管理”过程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实行学校行管人员值周制度。具体做法是:把行管人员分成六组,每组安排一个值周领导,轮流值周。值周领导主持本周学校全面工作,并带领本组值周人员对学校纪律、卫生、教学、上课、就餐、就寝、安全等方面进行全天候检查督导,发现好人好事和违纪违规现象要用相机抓拍记录,并制成ppt课件形式在每周一做好值周汇报。用图片来说明问题,让细节反映事件真实,形象直观地展示校风校貌,暴露各项工作的管理漏洞,引起各部门的重视,起到了督导教学,服务教学的作用。

在我校实施“扁平化管理”的过程中,大家明显感到来自上面的“命令”少了。领导从来不说“你要做什么”,大家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领导也从来不说“你应该怎么做”,大家也都知道“该怎么做”。全体教职工工作的自主性、能动性越来越强烈,爱工作,会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三、校风正、教风浓、学风正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党支部师德师风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在全体教职工中激浊扬清,弘扬师德先进,塑造了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形象。教务处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改进教法和教育理念,打造学习型、教研型团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开展高效课堂达标赛讲活动,打造明星教师和明星学生,推动教育教学迈上新台阶。政教处加强学生德育和安全、纪律、卫生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热爱祖国、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打造着一支“好学上进,尚德明礼”的学生队伍。办公室通过版面宣传、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宣扬先进典型,弘扬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广大师生“创优争先”的热情,让“严谨、勤勉、诲人不倦”的教风成为我校教师的精神写照,有口皆碑。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顽强拼搏,我校“求实存真,与时俱进”的校风,“严谨、勤勉、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好学,上进,卓尔不群”的学风已经形成并逐渐凸现出来。本期八年级数英竞赛,我校总分、人平均取得小组和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九年级一调考试,我校总分、“二率一人平”,均居城区小组第一名,囊括全县总分前15名。

四、班级文化建设由规范步入特色

各班教室激励性标语、名言警句、守则、规范、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荣誉栏、学习园地齐全,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教室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无脏、乱、差现象。班规、班训、制度、公约健全,执行效果较好,班干部作用发挥出色,形成了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创先争优的良好班风和学风。学生分类推进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师生结对帮扶,教学相长。本期我们还尝试开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主要从学习、纪律、文明、体育、劳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周考核,每达到四颗星班级给学生发一张奖状,记录在学生档案中。学生的成长档案包括学生小档案、我的计划、我的骄傲、我的成果、我的畅想五部分。此项活动,选取七一班和八十一班为试点班级,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五、特色文化建设内涵充实

结合我校传统和实际,进一步充实校园特色文化内涵,推行“特色办学理念”。本期新开设大课间活动和校合唱团、“金话筒口才培训班”、《星星雨》文学社等社团活动。

深入开展大课间活动,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解放出来,开创富有个性化的课余生活,逐步由跳绳、踢毽、乒乓球、打沙包等体育娱乐项目向更高的层累,多样的形式发展。

成立《星星雨》文学社,培养一批“校园小记者”、“校园小编辑”、“校园小作家”。迅速、及时反映校园生活,真正把校刊《黄河浪》办成学生自己的刊物,逐步过渡到周刊、季刊、期刊。

“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变动。首先是时间定在每年5月春暖花开之时。其次内容和形式进一步丰富,集中展示、检阅全体师生的精神文明成果和综合素质。诸如科技小制作展、师生优秀作品展(包括字画、文学、艺术等)、校园明星表彰、学校校史、荣誉展览等,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一批特色人才,增强师生对学校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凸显特色办学理念。

6.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篇六

——铭新街小学创建“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自查报告材料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共同创造并逐渐形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总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而日趋成熟。

如果说学校是一棵生命之树,那么学校文化就是它汲取营养的土壤,是它生长的动力源泉。一所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学校,其生命力是单薄的、缺乏内涵的,也是没有发展潜力的。

铭新街小学创建于1958年9月,迄今已有50年历史,是一所有着深厚办学传统和丰硕办学成果的老校,是一所在市、区均有办学水平示范影响的知名学校。近年来,我们以培育学校文化为切入点,以全校师生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思想,积极、全面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各级领导、专家的指导和鼓舞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以队伍优、特色显、质量高深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基于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过全校教职工对学校现状的分析、对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学校校园文化建构的思考,确立了“构建和谐校园,塑造活力教师,培养快乐学生”的办学理念和“勤学、好问、善思、求异”的学风,“敬业、善教、务实、求新”的教风,“求真、从善、尚美、发展”的校训。学校通过建构和谐校园文化,打造活力教师队伍,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快乐学生,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领导放心的特色品牌学校。

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物质+制度+精神+特色”的模式,通过环境打造,课堂传授,机制约束,文明传承,文化积淀,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以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和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三公”教育,“三公”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的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办学成果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健全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我们认为,和谐学校应是:学校内部管理科学民主;职工间和谐共事;师生平等尊重共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软硬件协调发展;校内外配合协作,共同育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最终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我校注重以人为本,追求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1、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坚持校长领导下的部门工作问责制,建立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围绕办学思想与教育策略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和贯彻《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新修订《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武汉市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江岸区《三个规程》,使广大教职工知法,懂法,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工作的使命感;提高法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规范教育行为,提高育人的本领。

2、依规理校。健全管理制度做到“三个完善”。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体系。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完善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的制定皆经过学校行政酝酿起草,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人性化制度会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学校已有制度的基础上,以教育局“制度建设年”为契机,以党和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民主集中的原则,发挥干部与教师的双主体作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至下而上,至上而下,双回路修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科学、合理学校机制,使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更加全面、具体,努力把人性管理与制度评价结合,充分发挥制度激励人、引导人作用,为师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对学校和谐发展的制度保障作用。

3、以德立校。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做到“三个改革”。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将管理权力下放到各部门、教研组,实施合同管理。按照统一指挥,合理分工,权力下放,经费包干,签订合同,协调配合,网状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改革干部行事作风导向,实施行政领导蹲点服务制度,保证干部的管理工作更好地贴近教师生活,尽快解决实际问题,给予教师最好的帮助。我们将行政领导的考核与蹲点年级教师考核挂钩,形成一种新的激励机制,促使行政干部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改革班级管理评价,通过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为主要措施,建立骨干班主任荣誉称号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工作手记展评活动,建立班主任工作论坛,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

价值观决定人生道路,还能影响发挥潜能的程度。我们用学校光荣历史和发展目标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他们职业激情,提升职业品位,牢固爱岗情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熏陶人,以先进的文化感染人,以专业发展的目标吸引人,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使教师做到在思想上注重以生为本,在工作态度上注重服务学生,在工作作风上注重廉洁从教,在教育行为上注重依法执教。

4、以人和校。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做到“三个加强”。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学校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制,注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与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领导班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学校政令畅通,管理机制运作良好。坚持民主集中制。有健全的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制度,凡事尊重民意,凡大事都要经教职工充分酝酿与讨论,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实行民主决策。定期召开教代会,实行校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

二、完善硬件夯实文化基础,注重细节打造精品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我们把物质文化建设当成一种重要的手段,充分发挥它的载体作用,使师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形成意识,内化为行动。优美雅致的自然环境,底蕴丰厚的人文环境,优秀高尚的精神品位,会营造出高格调的校园文化,能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作用,它将外化为师生的修养与言行,这将促进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这就是和谐学校需要的显性形象。

1、立足基点开展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采取上级支持和自身努力的方法,解决了学校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三年来,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2006年至2008年因地制宜对本部的校舍进行了整体改建,使其安全性和功能性进一步增强,能更好的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为学生学习实践服务。学校资产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为教育教学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8年暑假,教育局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对学校进行改建。我们请专家为学校设计了与学校周边的整体风格相吻合的具有欧式风格的外墙立面,既改变了学校的外墙形象,更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在经费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增设了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心理咨询室、电子备课室,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更换了学生的课桌椅、更换了教师的办公桌椅,进一步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工作环境;添置了4台电脑,一部摄像机等各科教学所需电教设备、器材,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硬件。初步实现了校园数字化管理管理。结合新的办学理念,增强了功能教室的开放使用,多功能室、大队部、会议室等经过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增加了使用功能。学校有藏书1.5 万余册,生均藏书近20册,还为师生订阅配备报刊杂志30多份。为给师生阅读提供更好的服务,学校将阅览室改建成开放性、颇具特色的“读书吧”,师生使用方便,使教育资源得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2、突破难点开展校园规划布局建设。

学校是一座微型校园,根据校园布局和区域功能,充分发挥点线面的空间作用,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实施文化建设,增强育人功能。我们把学校校园区分为运动区,展示区,走廊区、校史陈列区、专用教室区、绿化区六大区块,针对不同区块的功能,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使学校校园教育功能得到体现,进一步完善学校有形文化建设。

3、把握重点开展班级文化特色建设。

建设“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班级文化。班级中有统一的国旗、名人名言、板报栏和读书角,这是“规定动作”;但是又要求班级突破各班大一统的环境布局,在班级环境建设上,针对班级活动特色和管理特色,体现班级文化特点,体现班级发展的个性特征,这是“自选动作”。每学期学校教导处将针对“自选动作”,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和交流活动,更好的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

学校开展了班级“三公”教育评比活动,为每个班级开辟了自我展示、自我宣传的阵地——班级“三公”评比墙。师生共同参与,将班级“三公”特色活动、班级“三公明星”一一介绍,凸现本班的特色;我们还组织教师进行观摩评比。“会说话的“三公”墙”又成为铭新街小学一道亮丽的育人风景线。

江岸区教育局彭建设局长来到学校调研时,对学校的“三公”校园文化氛围给了高度评价,认为学校虽小,但是每一个角落和空间充分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精神,为师生的共同成长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氛围。

4、突出亮点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1)有形文化呈现文化亮点;

让运动区运动起来。重新规划操场的色彩和功能区的划分:有联合器械区、有游戏区、有乒乓球区、有排球场、有两排20米的跑道等,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由、活泼跳跃、朝气蓬勃的“动”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感受到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让展示区突显出来。一楼大厅,有我们精心设计的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六快“三公”文化牌、有宣传学校办学理念的浮雕,从而在学校的最显处,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二楼入口厅,我们开辟了开放式的“快乐读书吧”,运用六扇活动的门,正反两面装裱精心设计的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名人大师读书妙法妙招的宣传画,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力,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三楼入口处,我们通过大幅的宣传板,将我校的名生进行了介绍,为在校学生树立榜样。

让走廊区展示出来。我们以“赢在习惯”为主题,突出了新老“三公”教育:一楼走廊,为了进一步印衬学校的“三公”传统教育,我们还展示了师生自编的“三公”素养三字经、在全校学生中征集评选出来的“三公”小贴士、“三公”格言,与名人名言“平起平坐”:一改严肃、生硬的教条,从社会公德、公民素质等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获得熏染,激励学生不断养成好习惯。二楼走廊,配合“快乐读书吧”,我们辅以“奇书荟萃”等内容,悬挂了内容丰富,版面典雅的宣传板,进一步渲染快乐读书的氛围。三楼走廊,是我校的中华传统文化廊,以中国书法特色的形式——我校的又一特色,展示《弟子规》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感受书法之美的同时,更学会怎样做人处世。

四楼走廊,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影响孩子一身的科学家”的生平及他们的故事,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科技环保、创新实践教育的阵地。

整个学校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孩子们自觉爱护校园一草一木一方土,自觉保持校园洁净,受到了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熏陶,隐形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让学生的品行在有形的校园文化得以熏陶。

让校史陈列区厚重起来。三楼入口大厅,我们设立了开放式的“校史陈列馆”,收集我们铭新街小学的名师、名生,突出学校50年的办学成果的辉煌和厚实。

让专用功能室个性化起来。我们增设了科学探究室、美术室、音乐室、舒心屋等专用教室,另外,对原有的综合教室、大队部等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在环境布置上,我们力求个性化,既美观,又实用。

(2)隐形文化显现教育品牌

“三公教育”是我校的德育文化品牌,学校继续形成以“三公”为内容的学校行为文化特色。学校结合“三公”教育开辟了“新星”系列学生社团。

“新星广播站”是学生们获取信息的快捷平台。每周二下午开播。每学期在全校招聘“新星广播台”的主持人、撰稿人、小记者等,并组织中高年级的班级拟定本学期的节目。既展示了学生和班级“三公”风采,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新星少年报》的出刊,通过海报向全校宣传每月的主题,每期的“三公广场”是师生的首阅栏目。《新星少年报》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三、抓好载体建设精神文化,突出核心构铸学校灵魂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铸造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为了树立起师生员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我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团课引导学生理解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学唱校歌,了解校徽所蕴含的意义。学校的重大决策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如: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征得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修订的,学校改革的每一次决策都力求让每一个教师参与,学生和家长知晓,这种方式使得学校的决策更为科学的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认同感,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万众一心。

2、锻造热心服务、乐于实践的干部群,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干群关系是学校所有人际关系的纽带,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保障。形成和谐的干群关系,首先要建设一支具有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干部队伍。我们坚持的干部上岗再培养,要求干部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对工作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教职工要热心服务,善于指导。并通过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来促进干部素质的提升,强化干部队伍团结协作作风的形成和服务意识的加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1)抓学习,提高服务意识。

学校把对干部的学习培养落实到中心组学习质量要求上。坚持有计划的开展中心理论小组的学习,做到“学习理论抓读书,结合形势抓方向,形成专题抓研讨,针对倾向抓思想”。组织干部学习了《倡导做事文化》《现代管理制度对中层干部的要求》、《2007十大读书人物》、《中层干部的五项“军规”》、《知名校长的管理经验谈》等管理文章,通过结合实际谈学习体会、谈工作思路、谈工作困惑,谈工作得失,使班子人员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分享经验,汲取养分,形成合力,提高服务力。

(2)促实践,提高服务水平。

学校把对干部的能力培养落脚在管理实践中。坚持干部对教师的“五必访”和“四必谈”,“五必访”:特殊贡献必访、生病必访、直系家属病、丧必访、工作变更必访、新教师一年内必访;“四必谈”:有思想问题必谈、扣罚奖金必谈、工作明显进步必谈、工作退步必谈。以诚信、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教师们同甘共苦,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了学校的和谐指数,形成上下齐心、共同创业的和谐氛围。学校现已形成一支讲团结、识大体、乐奉献、讲实绩的干部队伍,学校教导处还获得了江岸区先进教导处光荣称号。

3、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团,获得良好育人环境。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间只有建立了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得以顺利实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以“师”为本,坚持开展“以‘家’的理念构建和谐学校”的师德建设活动。

(1)正面的引领,正确解读教师职业。

发挥集中学习的功能,做好教师为人之道的引领。我们充分利用全校政治学习的宝贵时间,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如校长利用多媒体演示稿讲《为自己搭建房子》、原蔡幸福局长讲《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教师论坛《论语心得》、《我身边的爱心故事》、《学习感言》板块,学习交流活动《感悟坚强、品读大爱》、《读小故事、悟价值观》等都给了老师心灵的启示、精神的启迪。还通过学校开学工作的报告、每周工作的提醒,教师会议的引导、学期工作的评价等,引导教师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愉悦的处事心情,去正确面对工作任务,去投入和出彩来自于职业责任和事业必须的各项工作,去赢得过硬的岗位工作质量。

做足“师德建设月活动”的文章,做好教师职业心态的引领。以“关爱学生行动”和“关爱教师行动”为有效载体,以师德建设月为契机,积极开展师德群体创优活动,实践新课程、新理念提出的新型师生关系,从学习、思想、生活等不同角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五个一”: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满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达到无教学事故、无教育盲区、无教育盲点。定期进行师德自查、互评、学生问卷,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在教师中进行爱生格言征集活动,以人格塑造人格,品德培育品德,素质造就素质;针对性地开展师生关系沟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让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师生关系得到重视和改善,在我校进行的师德调查中,有28位教师(占教师的60%以上)被学生提名为喜欢的教师,喜欢的理由达到27条之多。学校被评为区师德档案优秀单位。

(2)有效的导行,提升职业的质量

学校采取“铁的制度,活的机制,柔的方法,乐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导行,让活力蕴含在年级团队中,培育在教师的个人素养里。

制定了“铁的制度”。学校完善和修订了《铭新街小学师德追究制度》、《教职工校园行为规范及礼貌用语》,《铭新街小学文明办公制度》等,每月坚持师德考核,以规范教师言行。

构建了“活的机制”。为激发广大教师的进取精神,我们建立了“最具活力教师”评选、“最关爱学生教师”评选、“最具影响力的党员”评选等多个系列的评优制度,利用表彰会、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和表彰,并给予优先安排外出学习考察等奖励。2007年,我校教师周红霞被评为区首席班主任,黄艳艳老师被评为区十佳青年党员教师。

运用了“柔的方法”。着力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用宽松环境呵护人心,用心灵沟通激发人心,用和谐气氛感染人心,用组织归属凝聚人心。学校为教师送关爱到家,为教师过生日、新年送祝福、教师节的庆贺,对生病教师探望、对丧事教师和贫困教师的慰问、对青年教师婚事贺喜等工作,年复一年,持之以恒,用细节都表达了学校对教师的情意。为教师送心灵鸡汤,推荐美文美语,使教师懂得珍惜教师地位,快乐教师工作,让师德和师风在尽心尽职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中彰显。为教师送精神大餐,通过丰富多彩、愉悦身心的活动,加强教师间的精神交流。不仅丰富了老师们的生活,更激发了年级团队活力,增进职工间的凝聚。

创新了“乐的活动”。以《师德在细节中体现》、《爱与责任》、“送爱到家”为内容和主题,以人人撰写心得体会、参加演讲比赛、主题家访,“我听孩子荐一言”问卷调查等为形式,每年坚持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师德建设主题活动。为教师赠书活动,要求教师读原文、品原著,在精彩处勾画圈点,留下痕迹,并坚持每月对教师阅读书籍情况进行记载和考核,开展阅读交流,帮助教师落实读书的目标。组织教师进行个人五年规划的交流,让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设计愿景中受到启发,引起思考、引发行动。使我们的教师能积极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致力使自己成为博知、多能、精业、勤教、强研的高品位的活力教师。

教师的师德师风,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学校在2007年的11月中,作为区参加民主评议学校的十所重点学校,家长和社会给予学校和老师96.68分的高分评价,让我们备受鼓舞,也下决心以更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近三年,学校有1位教师被评为武汉市优秀教师,有12位教师被评为区“最关爱学生”教师、区“师德”先进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支教援教”先进教师。学校被评为江岸区政府表彰单位、2007年江岸区教师节表彰的先进学校,江岸区“关爱教师”先进集体。

4、塑造品质优良的小公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通过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努力形成“三级三线”管理模式,实现德育队伍全员化,内容课程化,目标层次化,制度规范化,评价合理化。实行双线管理,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礼仪规范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及学生管理的每一环节中,通过“新星”广播站、《新星少年报》、学校宣传栏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之风,礼仪之范,使整个校园浸润在文明有礼、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扫街道、为孤寡老教师送温暖、小手牵大手将文明带回家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品质。

5、营造内和外顺的家校网,形成同心育人的伙伴关系。

现在的学校办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式的环境,学校只有调动家长、社会中大家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学校,共同育人,这样和谐的内外关系才会促进和谐学校的构建。

(1)坚持地开展家长学校讲座,聘请市区专家如市教科院张汉强所长、省妇联夏征老师、知心姐姐教育团等,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与家长共同成长。

(2)坚持开展校级开放活动,开学典礼、建队日庆祝,“六一”联欢,弘扬民族精神宣传周活动等,家长在活动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切实地发挥着特殊教育资源的有效作用。

(3)坚持班级交流活动和亲子活动,定期请家长到学校听课,了解学校教学状况,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如讲座式、交流式、亲子互动式等沟通教育观念,达成共识,交流育子经验,增进了解和理解。

(4)坚持每学期开展“送爱到家”的家访活动,让老师们为孩子为家长送去爱的喜报,向家长及时反馈孩子的点滴进步,传递教育信息,送去老师的关爱。

(5)坚持开展“校级家长委员会”工作,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围绕育人工作与学校发展,通过校情发布、征求意见、教育研讨等不同活动方式,加强沟通和联系,获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目标一致的教育共同体。

(6)坚持与社区共建,利用节假日向社区开放校园,积极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实践活动,定期到社区征求意见与建议,形成良好的教育伙伴关系。

通过六个“坚持”活动,学校注重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发掘利用,互利互惠,提高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以形成内和外顺的和谐格局。学校作为江岸区2007年十所重点进行民主评议的学校,被评为江岸区中小学民主评议合格学校。

四、突出内涵丰富校园活动,以人为本构建成长乐园

丰富多彩的师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发展校园文化、创造校园文化气氛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突出对活动内涵的挖掘与提升,不为活动而活动,注意活动细节的谋划和精品意识的确定。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

1、教师在丰富的专业发展活动中获得成长提升 我们构建以校为本,学习、培训、科研三位一体的专业发展培养机制,尝试探索多层面、多角度的活动模式,给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创造发展机遇,提升学校、教师的文化品位。

(1)推崇阅读学习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读书是最基本的培训。我们开展以“阅读、富脑、工作、成长 ”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明确规定教师的阅读时间、阅读量,规定每位教师每年读书笔记数不少于1万字。向老师们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为教师赠书,将学校订阅的教育书刊变成流动书屋,在各个年级中传阅。号召教师“每日多读一点点、每天多想一点点、每月积累一点点、每年提高一点点”,让教育生命因点点学习、积累和思考而提高深度和广度。建议教师读原文、品原著,在精彩处勾画圈点,留下痕迹,学校经常组织读书沙龙、演讲征文、读书笔记展评等读书活动。每月对教师阅读书籍情况进行记载和考核,帮助教师落实读书的目标。

(2)着力校本培训活动,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在进行校本培训工作中,一是请专家辅导“启智慧”;二是进行案例分析“出智慧”;三是组织经典赏析“悟智慧”;四是激发头脑风暴“添智慧”,使教师具有教育智慧。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有“怎样做一个好老师”、“为自己造房子”、“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三个如何之我见”、“教育的顺应与超越——谈小学生心理发展教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如何制定”、“教你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名师空中课堂”、“教育活动方案如何撰写”、“怎样开好家长会”等。将师德、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层次的校本培训,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了专业能力。与校本培训相呼应,学校将外出培训作为一种再培养机制,更作为一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创造条件为想发展、发展快的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让老师们有计划、有层次、有梯队的分向获得专业成长机会。近年来,学校分别选派20多名干部教师分别到大连、青岛、天津、海南、义乌等地学习培训。学校的班主任分别参加了全国、省、市、区等各级各类培训,其中有3位班主任还取得了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资格。这些培训活动的参加,帮助教师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深入课题研究活动,提升职业品位

我们把学校科研定位于研究教学问题,促进自我发展的位置,引导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求真务实,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扎扎实实地研究和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科研方向,享受学习、研究带来的职业快乐。

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在课题研究的形式上,学校采取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课题招标、学校教科室宏观调控、具体指导的方式进行。我们将学校承担的省、市、区级的《小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等3个课题提供给各团队,进行课题招标,自选课题、自命子课题人人参与研究,引导教师围绕大课题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开展小课题(子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方式因其切入点小,落脚点实,切合教师的不同个性和追求,已成为我校教师磨砺内功的重要途径。2007年底,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在区教育科研工作会上进行交流。学校被评为区教科研先进单位。

2008年我们组织了大规模“减负增效”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了以“减负增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学校50岁以下教师全部参加学校组织的“减负增效”教学比武课。我们请来了区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校指导,开展了“与专家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实践活动,老师们自制课件,自己设计教学流程,通过一节课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实施“减负增效”。语文老师周红霞、吴成芳、周萍、朱亚兰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潘鸿愔、张琦的好评;数学老师陈慧、罗在全市上的“计算教学”数学研究课和苏的说课,得到听课教师和市区教研员的一致认可;周萍老师的品社课、陶老师的英语课、邹旖林的多媒体整合课、李浩的科技课等,同样都得到较好的评价。

丰富的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批青年教师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育专业岗位得到了迅速成长。近两年,学校有2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我校的周红霞老师今年被光荣的授予江岸区首届首席班主任称号,同时还被评为武汉市百名优秀班主任。2007年12月学校在武汉市教育局“认真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学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区教育局的一致认可。近两年,有5位教师在区级上研究课,2位教师在市级上数学研究课。1位教师在区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比赛中获一等奖,2位教师在市级心理健康课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1位教师在省级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位教师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有76人次教师在全国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有100人次的教师被评为全国、省、市、区等各级各类先进个人。有411人次的教师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学校教师队伍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乐学善思、奋发向上、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团结协作、初见活力的教师团队已基本形成。

2、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实现全面发展

构建富有实效的德育实践体系,以丰富多彩、快乐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1)快乐的开学典礼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学期之际在于开学。把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做成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盛宴,献给我们的学生,使之成为学生回味假期生活,期待新学期生活的启动平台,是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07年9月的开学典礼《开学万相新》,学生用传统的对联表达了对新年、新学期的憧憬与展望,通过收集对新年祝福的春联,既了解了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也表达了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新学期祝愿。真是乐趣无穷。

08年3月的开学典礼《扬奥运精神,做文明少年》,结合2008奥运年,让学生充分感受奥运精神,体会竞技公平,并将精神融入到学习中。我们还不失时机请来了现就读武汉二中的王立、惠聪我校两位2002届的毕业生,他们以非常优异的成绩,一个被保送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一个被保送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学校请他们介绍自己学习的经验,成功的秘诀,旨在所有学生面前树立一个榜样,勤奋学习必有丰硕的成果,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机会在每个人面前都是公平的。

又如08年9月的开学典礼《铭小我骄傲 中国我自豪》,我们特别邀请了家长参与。各年级的学生艺不同的形式进行暑假实践活动的接龙展示汇报:

二、三年级展示了“我眼中奥运会”、四六年级进行汇报《品读大爱、感悟坚强》的读书感受、五年级发出了富有感染力的《让“三公”好习惯伴我终身行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倡议。校长通过激情澎湃的开学致词表达了对家长的欢迎,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新学期校园文化年活动进行了总动员。让学生对学校新学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对各种实践活动更期待、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武汉、爱铭小的情结。

(2)快乐“六一”儿童节

快乐的节日,让学生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06年的《快乐伴我成长》,邀请200名家长做观众,由各年级选出最优秀的节目进行表演,学校新星管乐队进行现场演奏,并由学生自己组成“fans团”现场助威,快乐的氛围无于言表。

07年的《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结合学校的七色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成果展示,“六一”当天,每一位师生都盛装出席,课本剧表演、经典诗词诵读、童话故事展播,大家在精彩的艺术表现中用快乐的方式述说“读书”的乐趣。

08年的《环保袋袋传》,借着“六一”的快乐,学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了环保袋的制作、评比活动,学生乐此不疲的用废旧材料,富有创造性地制作出精美实用的购物袋、杯垫、小板凳,让“六一”在快乐中闪现着智慧。

(3)快乐的“建队日”活动

一个特殊而光荣的节日,给传统赋予新意,让学生体会责任,在心中累积光荣。用以《迈好第一步、走好每一步》为主题,借着新队员入队仪式的开展,在全体少先队员中重温誓词,通过公开竞选和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同学们自己信赖的新一届大队长和委员,开展寓示认真做人、认真做事的队列比赛活动,使少先队员增强了光荣感和使命感。

(4)快乐的中华传统文化年活动 以江岸区中华传统文化年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以“我是中国人,我过中国节”为主题的体验活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参与到夕会、班会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参与到与节日有关的感知活动中:重阳节为家里的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中秋节开展赏月诗词比赛、春节体验编对联、贴对联、包饺子等,学生在认知、感知的过程中通过“中国节” 的侧面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了解,更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5)快乐的平安校园活动

开展以“平安校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请法制副校长讲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通安全、自护常识、文明上网等系列法制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生命教育宣传故事片《关爱明天》并写观后感,开展“我给安全支招”征文、交通安全手抄报和安全文明黑板报评比活动,开展平安校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还在学生中开展了安全教育图片展,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灭火器,进行抗震消防演习等,各种生动活泼、印象深刻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强化了安全意识,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6)快乐的假期实践活动

每年都精心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假期学校校园开放,图书室、计算机室、乒乓球台、操场为孩子们丰富假日生活提供了方便。组织学生到青少年宫参加免费的高雅音乐欣赏会,参加使教育局组织的到西安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到每年寒、暑假我们都与辖区范围内的保成等社区联手设计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并将活动信息写在《告家长书》中,告知全校同学及家长。如2008年开展开展 “把文明带回家”的社区文明创建实践活动。号召学生将“三不”带回家,大手牵小手为武汉市文明创建做出自己的努力。学生不仅度过了快乐的假期,并且将学校的快乐的教育实践延续到了社区、到了家庭。

学校的快乐体验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曾多次被《武汉晚报》、《楚天金报》、《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报道,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少先队被评为江岸区十佳大队,2006年全市暑期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等

(7)快乐的阳光体育活动

以“沐浴阳光、快乐运动、健康成长”为主题,把活动空间留给学生,把快乐带给学生,把健康送给学生。

充分落实学生阳光运动一小时,创造条件,开辟场所,营造氛围,提供设备,创设活动空间,开展丰富多彩活动:2003年开始的跆拳道操,2005年的响铃操,2007年的太极卡通剑„„这些活动创编,为学生的阳光运动更增添了光彩和引力。学校还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开展了校“阳光俱乐部”:田径俱乐部、跳绳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台式排球俱乐部、同时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地感受着运动体验,接受着体育熏陶。学校坚持每年都要举行全校性的“两节一锻”活动,即春秋季的“体育节”和“冬锻”活动,都深受学生喜爱的。

近年来我校有百余人次在市区、甚至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向上级学校输送了数十名体艺特色人才,在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在92%以上,六年级学生王美娜武术多次在国际、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仅07年在国际武术邀请赛中,获得形意规定中级拳儿童女子组第一名,形意规定高级剑儿童女子组第一名,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分别获得形意剑和形意拳第一名,武汉市少儿武术调赛中获儿童女子甲组传统器械项目一等奖,在2007年10月9日的《楚天都市报》上给予报道;陈伟同学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分别获得传统器械棍和刀第四和第六名。六年级一班潘君临同学跆拳道在湖北省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8)快乐的兴趣特长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美术、合唱、舞蹈、管乐等艺术兴趣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施展才华的舞台。如07届毕业生肖志全是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的首届最小的会员,他的书画在这次的活动中进行了展示,我校专门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423位学生在市区美术绘画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由于学校艺术教育常抓不懈,一批又一批爱好艺术的孩子走上了终身追求艺术的道路。学校的体卫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被评为江岸区区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江岸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先进校、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甲A第十六名、2006年区小学体操队列队形比赛二等奖、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入场式优秀组织奖、市管乐队比赛二等奖、区少先队鼓号、管乐及特色队伍检阅式最佳编排奖、区合唱比赛一等奖、舞蹈队曾获区舞蹈比赛一等奖。

四、创新思路促进学校发展,凸显 “三公” 特色构建文化品牌

长期以来,我校在“三公”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以常规管理和体验活动为抓手,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给“三公”教育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道德实践教育新模式,有效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打造了以“三公”教育为特色品牌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

1、发展新“三公”教育,确立“三公”教育新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在老“三公”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讲究社会公德,树立公平意识,增强公民素质为核心的新“三公教育”。在新“三公”中,三个培养目标既有并列关系,又有包容关系,更有递进关系。其中,讲究社会公德,树立公平意识是从德育层面提出的增强公民素质的基本内容,而增强公民素质是本质,是新“三公”的培养目标。其含义就是学校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小公民,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小公民,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公民就成为“三公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我们将新“三公”教育概括为以培养具有社会公德、具有公平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公民为核心的教育。

2、推进新“三公”教育,探索“三公”教育实践新模式

面对新形势、新时期、新特点,怎样使“三公”教育更具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一直为之努力。我们在新“三公”教育目标上调整重心,在新“三公”教育途径上重视实践体验,在新“三公”教育方法上采用“四互”实践状态,在新“三公”教育实效上追求教育相长、师生共生。

(1)确立“三公”教育目标面向学生实际

学校新“三公”在教育目标上面向实际、调整重心进行。面向实际,面向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调整重心,强调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出发点。以“低起点”转换为“实际起点”,目标指向尽可能与学生的道德接受能力更切近。

育人目标:通过学生自身“知”、“情”、“意”、“行”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其“自我教育力”(自识、自省、自律、自学、自立),培养学生基础道德修养和文明自律行为,逐步引导学生自我(含个人与团体)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

过程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喻、互动、互激、互扬,实现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品德共进的文明家园的德育过程。

系统目标:

1、在“大德育观”理念下构筑以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为本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基础道德“四互”——互喻、互动、互激、互扬培养模式。营造充满“和谐诚信、文明行为、创新精神”氛围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具有学校特色的新“三公”品牌目标。

(2)选择“三公”教育内容突出重点

学校“三公”教育要真正体现德育的功能,就必须增强其内容的适应性,抓好突破口,就是抓基础道德的建设。学生的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自体验,他们往往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我们的“三公”教育从学生日常的具体行为入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将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守则做出具体量化标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因此,我们的“三公”教育内容重点确定在基础道德范围,落实在小学生日常文明规范的养成教育上,围绕“讲究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基础道德的核心内容开展系列主题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在基础道德的活动与实践中实现道德的认知与内化,夯实道德这个坚实的根基。我们对“三公”教育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结合新“三公”创编了“三公”素养三字经,结合新“三公”,修订了“三公”示范生标准,制定了“三公”免检班的评价标准等。新修订的评价标准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3)途径探索构建“四互模式”

我们以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明确提出互动论和生态自然法则等理论为指导,构建学校“三公”教育的“四互”模式即互喻、互动、互激、互扬。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教育者与教育者、被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学校与社会、学位与家庭,学校与学校、家庭与家庭、社区与社区,他们之间都有着道德互为教育,互为交流,互为激励,互为发扬的关系。在诸多成员之间沟通过程中,是互为学生、互为老师,相互学习、道德互递和情感互动的过程;他们是道德成长的伙伴,彼此都有值得对方学习的地方,也都有向对方学习的思想和行动,扬长避短,共同成长。

第一、采取过程习得策略,通过主题活动串引成长链。

在自然界,各种生态资源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形成循环和谐的生物链。生态学家用“链”这一概念形象地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依存的关系。在现代德育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这种基于互动关系由各种信息资源形成的“生物链”。我们合理运用社会道德的生态资源,合理掌握道德资源间、资源与传播环境间的互动规律,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来提高德育的“四互效应”。在学生“三公”教育活动的设计中采用主题式推进,利用主体对象间的相互影响来形成“三公”教育生态链,构建道德立体成长模式。

让学生在知、情、悟、行系列活动中体验、收获、成长。围绕基础道德内容,强化各类活动载体和实践过程,确保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发展主体地位,明确全体师生全程参与角色,拚弃德育“假、大、空、高、远”的说教,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感动全体师生。

亮点一:“三公道德日记”,为成长留下深深足迹 我们不断创新“三公”教育的新形式。现在我校的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三公道德记事本”,学生将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三公”行为记载下来,为自己践行“三公”留下成长的足迹。每个班级还选出了一名管理员,负责每周检查大家的记录情况。班级开展“三公”日记和“三公”故事交流,学校开展“三公”故事演讲比赛,因此学生们每天都乐于做好事,巴不得能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多留下自己的好行为。

“三公”道德日记活动,还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肯定和支持,很多家长通过来信、来电、填写家校联系反馈表的方式向我们表达了他们对学校“三公”教育的评价。有的家长说:“看到孩子在“三公”教育活动中带来的“大变化”,我们做家长的真感到欣慰,也看到了学校为培养孩子所做的工作,我以后一定配合学校,不光重视孩子学习,更要培养孩子做人!”有的家长说:“我们只注重了孩子的学习,而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却是全方位的。通过三公教育活动,我们发现孩子的个人素质提高了,希望孩子能坚持下去,做一个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希望这项活动能坚持下去。”

亮点二:绿色“三公”信用银行,为习惯积下厚厚基础 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为此我们开设了“三公银行”,银行储蓄的不是钱,而是孩子们的好习惯。学校以“三公绿色信用积分”活动为载体,让同学们以“积累”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荣,以为集体信用“增值”为荣,使每一位学生伴着良好的习惯不断成长。

我们为“绿色三公信用银行”设计、发行了四种积分卡:绿色积分卡、绿色集体增值卡、黄色提醒卡、红色减分卡。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能赢得“绿色”三公信用积分卡。若有不文明行为,第一、二次发现以黄色卡作为提醒,第三次则出示红色减分卡以示批评。

每个中队有一名“三公报帐员”专门负责收集、统计和保管本中队所有的积分票;每周五下午一节课后上报到“三公银行经理”——大队辅导员处登记;每周一校会时间,“三公银行经理”反馈各班“三公”信用积分情况;每月在校公示栏中公布各中队累积分值;每学期末学校评选“三公先锋中队”和“三公全能中队”。

自从开展“三公”教育的好习惯信用银行绿色积分活动后,同样的问题,可是出现的场景不再相同,学生见到地上的纸屑抢着捡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五年级(2)何丽敏同学曾经在自己的“三公”道德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老师表扬我主动捡起地上的纸片,奖给我一张绿色积分卡,我心里特别高兴。以前我也随手扔过纸屑,现在想想,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做,学校就会成为一个大垃圾场。现在我们不仅要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垃圾,更重要的是不乱扔„„”。

现在,铭新街小学的队员们每天都在校园中“找”好事做,并且开心的做每一件好事。老师和家长们都觉得孩子们的习惯更好了,在学校里更开心了!

亮点三:一日小贝蕾行动,为社会留下缕缕春风 我校临近繁华的江汉路步行街,我们通过整合、挖掘、协调一定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教育功能,以学生的“三公”认识和实践活动为载体,补充拓展学校的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化、开放化,让学生在社会和生活的实践中体验,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内化和提升素养。

“红领巾一日小贝蕾”行动,是铭新街小学少先队“校前一条街”的颇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发挥临近繁华江汉路步行街的地域资源优势,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真正内化和提升素养。“红领巾一日小贝蕾”队员们,在步行街上设立活动岗,协助步行街管委会的大贝蕾开展“武汉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和“做文明、可爱的武汉人格言”的格言征集活动;进行环境问题的问卷调查;大队委祝翰葳还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向武汉市民发出的倡议书;还用快板表演的方式,来到共建社区进行宣传“不乱吐、不乱扔、不乱穿马路”带文明回家,在居民朋友中耐心地宣传讲解,并征集文明创建的格言,将文明行为主动带进社区,影响身边的人。受到社区的欢迎和称赞。看到市民大朋友和社区叔叔阿姨在自己的宣传下积极的回应和行动,他们也收获着成功的快乐。

“红领巾一日小贝蕾”行动,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武汉市教育电视台都进行了新闻报道,武汉电视台青少频道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团中央张晓兰书记到武汉市调研少先队社区活动,对我校“步行街上一日小贝蕾”活动赞不绝口,认为这个特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少先队活动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三公”教育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实施家校生三方协作,通过参与体验追求代际共同成长

我们的“三公”教育策略、主题的确定、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以代际的互为影响、共同成长为理念,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而是充分认识学生的能动作用,追求代际(师生间、亲子间、伙伴间)的道德共赢。

我们充分挖掘区域德育资源,拓宽“三公”教育的育人途径,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依托区域教育资源,协调社区的共同教育力量和资源,构建大的“三公”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促进“三公”教育的生活化、社会化。

我校的“三公”教育,重在学生的实践、重在学生的体验,有学生自身的自律、同伴的他律、更有学校的激励。为了学生持之以恒的习得,学校融合“三好生”的评比,特别设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公”教育系列评比项目——“三公”示范生、“三公”示范班、“三公”好家庭。

每班设立了“三公示范生”评比栏,每周进行评比;学校设有“‘三公’一日常规”评比栏,每天公布在校级“三公”评比栏上;每月进行“三公示范班”的评比表彰。现在学校的“星级榜”已成为班级的荣誉榜,大家关注着集体的每一颗“星星”,力求用自己的文明言行让本班的“星星”越来越多。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我们通过“给家长的一封家书”的形式,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三公”教育,让家长知晓;召集家长委员会,拟订“三公好家庭”的评比条件和实施方法,下发到每个学生家庭,让家长参与;启动了“三公好家庭”的评比,让家长体验。学校开展的“三公”小贴士、“三公”教育格言的征集、评选,都在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形成的,不仅让学生有强烈的主体感受,也让家长参与和体验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创建了更开放、和谐的环境。可以说,“三公”系列评比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三公”意识不断增强、行为习惯不断规范、德育素养不断提高,同时,使我们的家长的素质也逐步提升,更增强了“三公”教育的影响力。

应该说,通过“三公”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老师、家长、同伴三方面的协同教育,以“三公”为切入点的养成教育,课间追跑打闹现象明显少了;同学之间主动问好,别人有了困难,积极主动帮助的现象多了;乱扔现象少了,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的现象多了,班里的门窗桌椅被学生人为损坏的现象明显少了;学生普遍养成了较为稳定的基本文明习惯,校园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即使是在校外,学校进行的运动会、春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也能互相提醒,不随地乱扔垃圾,还能主动去收拾别人随意乱扔的垃圾„„

“三公”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并且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如,课间值勤的罗老师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幕:三(2)班学生熊峰看到有一位同学没关水龙头就走了,他赶紧过去关上,而且还拉着那位同学看墙上的警示语“鱼在水中自由地游,它担心地说:‘请不要浪费水,不然我会干死的’,学校因势利导,要求各班以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为主题予以讨论,各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熊峰学习,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更意想不到的是,熊峰同学本是一名学习基础较弱、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这次大大表现了一番之后,得到同学们刮目相看。他自己从这件事中也得到了颇多感悟,好习惯给他带来了较高的自我价值感。

“三公”教育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形成,同时促使学生自信心、自尊心、控制力、抗挫力、学习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许多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历年获市“三好生”、市“百名好少年”的有二十余人,有获得数学奥赛金奖的向重远,有武汉市百名好少年的小画家肖志全。仅2005年至今,有25人获得全国数学竞赛奖,61人获得市区“读书知识竞赛”奖,13人获得各级英语能力竞赛奖,52人获得市区艺术小人才奖,18人获得市“大江杯”书法奖,27人获得市区运动会奖项等。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赢得了上一级中学的一致好评,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以校本课程为切入点,让三公教育系列化、规范化。

“三公教育”在铭新街小学教育工作中继承发扬了半个多世纪,“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三个方面能清晰地引导教师从细节着手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能使学生在点滴的行动中收获好习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铭新街小学的师生结合新时期的地域特点对传统的“三公教育”进行了更高的概括和升华,衍生出了“新三公”,即包括传统的“三公教育”(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在内的“三公教育”:讲究社会公德,树立公平意识,增强公民素质。学校开展“三公”教育几十年来收集了大量的三公故事。“黑墙变白了”、“三朵梅花”、“小大人场”„„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为是一名铭新人而自豪。“三公”传统在师生中有着充分的认识。这样,新老三公就成为学校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师生结合新时期的地域特点,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开发出以“三公教育”为生长点,以现代的“素质教育”为辐射面,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教养,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提升学校的整体育人功能的“三公教育”校本课程。此教材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湖北大学靳国平教授说:“铭新街小学的三公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是学校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课程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凸现学校自身特色,具有实际操作性。”在2006年武汉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评比中,我校的“三公”教育校本课程得到各位评为专家的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2007年又获得全国校本课程二等奖。

应该说,“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形成以讲究社会公德,树立公平意识,增强公民素质为核心的新“三公”教育,已经成为我校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不断陶冶和启示着一代一代的铭小师生,它教会了大家如何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人。师生身上的显现行为,隐形的校园环境,独特的德育校本课程,无不被“三公”所浸润,彰显出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和特色,并受到社会的瞩目和称道。

由于我校的“三公”传统教育独具特色,2007年,经区教育局的推荐,由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全国教育专家组的评审,我校被评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能够在全国众多参评学校中脱颖而出,可以说体现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成果。

同时,“三公”教育的特色也为班主任的搭建了成长的平台,在这样的成长环境浸润中,学校先后涌现出武汉市百名优秀班主任、江岸区首席班主任周,江岸区三届十佳班主任李、十佳中队辅导员喻,十佳党员师德标兵阮,师德建设十佳教师张,十佳青年党员教师黄,百名青年师德先进教师的刘、罗„„他们用自己好品行不断引领着学生成长。

学校被评为武汉市江岸区“两基”示范校、学校“三公”教育经验在2004年全区习惯养成现场会的进行现场交流,在2007年江岸区德育管理年的经验材料进行书面交流,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学校多次代表江岸区迎接省、市、区课改调研,成绩斐然,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四星”工会、武汉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武汉市模范职工之家、武汉市德育“六有六创新”先进学校、武汉市写字教学实验学校、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先进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江岸区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江岸区“两基”示范校等100余项殊荣。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制高点和核心要素,是制约学校发展前景和发展高度的决定因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需要,是提高育人水平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追求实效,结合我校独有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营建校园文化氛围,挖掘校园文化资源 树立了“三公”教育文化品牌。

当然,校园文化建设还有不断完善的过程,还有大量的工作去做,为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的水平,还有待于社会各界的支持,上级领导的关心,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各方面工作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上一篇:石家庄市餐饮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物流部经理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