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门岗制度

2024-09-28

学校门岗制度(精选8篇)

1.学校门岗制度 篇一

1)、询问问好:主动对贵宾客户、业主(包括租户)问好。询问外来人员时,眼睛正视对方面部表情,常用服务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距离保持在1.5米左右。

具体分以下几种:

A、贵宾客户:

---贵宾客户到小区大门,在距离5-7步时,立正敬礼,统一问好:X董、X总、X主任,早上好,晚上好、您好,欢迎光临。然后主动开门请进,后行注目礼;离开时,开门敬礼,统一问好:X董、X总、X主任,请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B、普通客户:

---业主(包括租户):早上好(时间6:00-9:00点)、晚上好(时间19:00-6:00点),其余时间段统一为:您好。

---管理处内部员工:主任、X主管,早上好、晚上好、您好。

---其他所有非业主来访人员:

先生/小姐,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吗?(对来访人员的第一句问话)

请问您到哪一房?(对来访客人的询问,要求直接问到房间号)

请问您贵姓?

请您稍等,我确认一下好吗?

请出示一下您的有效证件登记好吗?

对待来访人员交付的证件双手接,双手还,而后通知巡逻岗、中控岗队员进行跟进确认。

2)、人员确认:

A、贵宾客户(名单见表1):直接识别确认进入,立即通知管理处值班人员。

B、业主和租户:直接识别确认进入。

C、公司员工:查验工作证,确认无误后登记放行,如果公司人员没有特别要求,立即通知管理处值班人员。如果公司人员要求不要通知管理处,则负责通知当班分队长跟进。

D、持出入证人员(如装修、送报、送奶等):查验正副两张出入证,确认无误后将副证放于门岗,登记放行,通知巡逻岗和中控岗跟进,离开时领回副证并作好离开登记。

E、来访人员:对讲确认,许可登记放行(如未经许可,说“对不起,我们无法联络业主,请您改日再来或用其他方式联系”)。

3)、物品放行:对携带大量或贵重物品出小区的人员,要进行检查由管理处开具的《物品放行条》,核对物品放行条的内容与实际物品是否相符,无误后登记放行,如不相符应请其到管理处重新填写。

禁止携带煤气瓶(高层楼宇)、烟花爆竹、大量天那水、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小区。同时作好安全宣传和解释工作。

4)、交接班:按时接班,相互敬礼问好,接班时,查看前两班(轮休时看前两天)的岗位值班记录,查看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注意跟进事项。上班前不吃如生葱、生蒜、韭菜等易散发刺激气味的食物,保持口气清新、无异味。

5)、工作纪律:不喝酒上岗,上岗期间不准抽烟、带移动电话、寻呼机,不准睡岗、脱岗、不看书看报、不迟到早退。

2.学校门岗制度 篇二

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十六字方针中, “自主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灵魂。现代学校制度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基础, 以有效调节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关系为核心,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套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 (2011)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价值是推进学校的现代化进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素质化成长。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非常突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并以此作为构建整个学校制度的法则。

自主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标。学校通过“自主管理”将学校现有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 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管理层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辅助力量。“自主管理”的学校制度管理策略, 尊重了师生的个体特点, 通过方向指引、制度约束、行为塑造和监督评估, 使师生潜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也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 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应该是一种自主管理。

一、自主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核心内涵

自主, 即自己作主, 不受他人支配, 是指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行为。管理, 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以人为中心, 对组织所拥有的自愿进行组织、领导、控制, 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自主管理不是“自由管理”, 它是在组织目标下的自我控制, 是一种价值管理。行为的服从是表面的, 观念转变才能真正产生“效忠行为”。自主管理遵循“外在规定——内在接受——自觉行动——主动管理”的原则, 通过建立组织目标、构建文化体系、完善制度体系、活动体验等实现价值引领。自主管理不是“他主管理”, 它尊重个体的主体性, 是一种人本管理。等级化带来消极应付, 平等和民主带来积极参与。自主管理强调行政授权, 将权力影响弱化, 转而靠理解与尊重树立权威关系, 靠激活人们对真理的崇尚和对美好的向往增强凝聚力。自主管理不是线性管理, 它关注组织的多维性和个体的差异性, 是一种多维管理。线性管理缺乏灵活性, 不利于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主管理兼顾组织的各个层面, 建立灵活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满足个体心理需要, 提高个体参与学校建设的主动性, 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自主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特定目标导引、文化引领、完善体制保障下的自治, 是一种通过自我参与、规章制度约束、评价激励等方式实现的自我控制, 是“要我做”的被动接受到“我应做”的自觉行动转变过程, 是内化组织价值目标心底呼唤“我愿做”的过程。

二、自主管理是华西中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

华西中学, 自1908年建校以来, 深受中西文化的渲染熏陶。学校前身为“华西协和中学校”, 由美英加三国教会联合创办。百年以来, 华西中学深受西方先进办学理念熏陶, 强调“民主、开放、自主”。学校自建成起, 就非常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 更是孕育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培养优秀学生, 造就优秀教师”是华西中学百年来坚守的信仰;呵护生命成长, 构建人文校园是华西中学百年树人的根本。

近年来, 华西中学, 励精图治, 以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为学校的生命线, 逐渐形成学校“民主、多元、自主、创新”为特征的办学指导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归宿”的教学理念, 在传承优良历史文化传统和吸纳先进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形成了“诚、笃、严、毅”的校风, “爱、严、实、合、新”的教风和“志、勤、真、思、博”的学风。在该价值观的引领下, 华西中学依据教育规律, 构建起尊重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多维自主管理模式。

一种成功的学校管理模式应包括积极的愿景、决策权威、权力下放、良好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激励评价机制、员工主动参与等 (de Guzman.2006) 。学校管理分为学校组织、群体和个体三个层面, 学校组织层面包括组织文化、组织效能、师生的参与, 群体层面包括社会关系和群体氛围, 个体层面包括工作承诺、工作挑战感、工作意义感和工作责任感 (Cheung, Cheng.1996) 。结合华西中学的具体实际, 从学校、群体 (教师和学生) 、个体三个层面, 遵循价值引领、权威决策、权力共享、激励参与的原则, 构建了包含自治、自控、自觉和自愿四个基本要素的自主管理体系。

自治, 即行政上相对独立, 有权处理自己的事物, 具体包括学校的组织文化构建、管理体制和师生的参与;自控, 学校、师生根据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 规范行为, 并根据执行情况对先前制定的规划加以修正, 具体包括差异管理、责任自定、修身养性和激励评价;自觉, 即“我应该做”, 自觉行为建立在对规则内化的基础上, 即师生通过活动将规则要求内化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逐渐形成一种品质;自愿, 即通过自主管理中体会到的积极情绪感受, 而将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教育目的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教师愿意主动发展专业和学生愿意主动成长自我。

三、华西中学“四环节”自主管理的建设实践

(一) 主动管理, 自治促“真”民主

研究表明有效的学校管理包括三种基本条件:质量 (quality) 、决策 (decisionmaking) 、授权 (empowerment) (Thanomwan&Buncha.2014) , 能够满足这三种基本条件的管理为价值管理而不是传统的规则管理 (IBak?r.2013) 。

1.价值引领, 建设高质量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职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是学校生活的灵魂。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密切, 因此建设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实现学校自主管理的首要途径, 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华西中学自建校以来, 秉承“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管理理念, 注重“过程”和“细节”, 形成了“注重学科特色教育、传承体育运动传统, 立足师生终身发展, 培育科学人文精神”的办学特色和“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学生的做人教育为基础,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想。百年华西, 始终秉持“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教育信念, 在传承传统文化, 发展国际教育的目标指引下形成了“多元驱动, 和谐共生”的学校文化体系。

和谐教育主张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多元发展;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 对各具个性与特长的优秀学生实施“英才教育”;同时, 在多元育人模式下, 积极开展分层推进教学。我们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和谐发展、学以致用、自信地、快乐地、健康地学习、成长和生活;期望每一个老师都能有更大的教学自主空间、乐于学习、充满关爱;期望学校、家庭和社会连结成为相互支持的终身学习体系。这就是华西学人的共同愿景。这个共同愿景在现实条件下定位为“课改优先、教育优质、机制灵活、人文和谐的西部名校, 成为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

除了理念上的价值引导, 我们还注重校园环境文化的价值引领。

走近高一 (5) 班的教室, 教室门上张贴着“温馨家园, 进步摇篮”的班徽, 正对门墙上的名言警句, 班务公开栏中贴着“进门就静, 坐下就学”, 班规、班训、班委管理职责一览表整齐的排在旁边, 三角书橱是班级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的, 别具匠心的设计别具匠心, 书橱旁边贴着“静思”二字, 讲究的“图书角”三个字旁边, 则是激励同学们奋起读书的名言警句。

优美宜人的校园, 宽敞明亮的教室, 整洁舒适的宿舍, 干净卫生的食堂, 这一切无不会让人产生舒适愉悦的感觉。人类学研究也表明, 人类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 都存在着有序和无序的感受, 这种感受使个体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 (Koole&Vanden Berg, 2005;Baumeister, 2005) , 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选择。而学校是人与富于文化趣味的环境积极互动的场所, 校园需通过物质文化的布置设计完成对生命的浸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学校建筑保存了百年办学的历史记忆, 蕴含了百年名校的文化积淀, 体现了百年教育的精神品质。学校设有马识途题匾的校史陈列馆, 以图片和实物, 揭示学校百年办学的历史。在运动区两个标准足球场的断裂处, 呈现马明宇等以往校友参加足球比赛的图片, 体现学校的体育精神。此外, 学校制定了《成都市华西中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案》, 为建设一流现代化、国际化校园不断努力。近年来, 学校相继建立了先进的网络系统、图书系统、演播系统、广播系统, 创设了颇具特色的陶艺室、机器人实验室、艺术专用教室等社团活动天地。

2.校长负责, 坚持真民主的管理决策

学校管理的重点在发展校内的人力资源, 发挥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长, 是学校的核心人物, 决定学校的办学方向, 引导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校长必须设法开阔学校的视野, 勇于接受挑战, 敢于面对改革, 并能预见改革需要实现什么, 会引起什么。然而, 学校目标是不断发展的、多元化的。因此, 学校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校长的领导下, 遵循“民主管理”的原则, 我校形成了完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有如下职权决策指挥权、机构设置权、干部聘任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招生权等校长要履行下列义务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实行校务公开, 引进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设施, 保证校园安全, 接受上级监督审计等义务。

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使职权, 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设立教职工、学生申诉制度, 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设立群众性调节组织学校教职工采用聘任聘用制, 依据竞争择优原则、平等原则、积极稳妥原则、民主公开原则决定教职工的录用与否。学校实行节构工资制, 在编在岗教职工校内工资由国拨工资、课时津贴、岗位津贴、奖励工资组成。学校设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和办公室。分管学校的教学、德育、总务、行政协调和内务管理等具体工作, 与校长共同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 促进学校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华西中学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临时讨论小组、教师专业委员会等负责学校各项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重大事务, 并实行表决通过议案的方式, 使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体现。教职工代表大会, 其中一线教职工占总代表人数70%。遇到紧急情况, 会随机抽取一定人数的教师组成临时讨论小组, 商讨和决策。华西中学有一批成熟的教师, 他们在教学上形成一定的风格与特色, 完全具备引领和指导年轻教师和未成熟教师, 为了发挥他们的优势成立校教师专业委员会。

3.师生参与, 实现高授权的主动管理

学生是学校的本源。现代教育不是权威对受教育者的驯化, 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教学相长、道德共进的过程。学生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引导, 使学生管理与自己发展相关的事务, 将外在的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成长目标。学生自治包括制定广泛性、系统性、时效性、民主性、制约性、可执行性的班规;完善班干部的选拨与使用制度, 包括候选人的确定、选举方式、任用和使用方式;健全班级日志;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建立化解学生间、师生间冲突的机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健全评价监督体系 (吴亚萍.2011)

华西中学在班级管理方面学生通过民主选举选举班委会、值日班长制、建立班级公约、班规、班训、班级格言、代理班主任制度、小老师制度, 成立班级文化建设小组, 举办多种多样的主体活动, 比如“美丽山川”、“可爱家乡”、“饮食文化”、“四季书香”、“艺体佳苑”等, 此外设立国旗班和主持人制度、值周班制度和学生干部执勤自主管理常规, 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实现学生的自治。

我校在管理机构及管理要求上作出了改革:淡化学部、突出年级、强化班级, 减少行政管理的中间环节, 扩大了年级和班级的自主权, 年级和班级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及时制订和设计有效的管理方法。华西中学各班级采用民主选举和自我管理方式, 在开展各种各样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活动中, 把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

(二) “心灵”的管理, 自控培养意志

自控, 即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的活动。自我控制水平的高低与个体的个性品质和文化修养密切关联。在管理中, 自控是指学校、师生根据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 规范行为。行为是受思想和意志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意志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常以言语、行动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包括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意志支配行为, 行为是意志的外在表现, 意志在反复的行为中得以强化和发展。规章制度, 作为一种理性管理措施, 对人的行为具有约束规范的作用 (是一种外控) , 但是, 外在的约束只有通过内在的认同才能真正达到对行为的自控。真正实现对人的管理, 必须是对“心”的管理, 对“情”的把控。

1.尊重差异, 社团文化熏染独立

Gillbert将人的智能分为七种: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个体的智能水平存在差异, 同一个体不同智能水平也存在差异。尊重个体差异, 是教育的起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换句话说, 教育要尊重个体的差异, 以个体的差异为基点, “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通过教育手段, 充分激发个体的潜能和创造性, 使每个个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

基于此, 华西中学在广泛调研学习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实际开设合唱团、舞蹈队、管乐队、陶艺社、书法社、美术社、话剧社、足球社团、电脑社团等社团。社团由学校德育部门统一管理, 指导教师牵头组建并进行监督指导, 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参加, 民主公开竞选, 组建管理团队, 社团协商决定举办活动。此外, 学校制定《华西中学社团管理制度》, 其中包括社团的管理体制构建、社团运行模式、社团评价奖励机制等, 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社团提供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 使得个体的天性得到解放和发展, 有助于增加个体的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效能感。社团活动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组织, 同学们因兴趣而聚, 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助于潜能的激发和创造性的发挥。总之, 社团文化因为“差异”而生, 促使“差异”发展, 培养了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强调责任, 契约精神促进自制

意志自由是人的“类特性”, 是人的自主理性。规则若无视学生自由决定和自由创造的权利, 则违背了“理性为自己立法”的准则。然而, 自由意味着责任 (马志尼, 1995) 。黑格尔说“人的决心是他自己的活动, 是本于他的自由作出的, 并且是他的责任” (黑格尔, 1979) 。因此, 活动是自由与责任的落脚点。活动是自由的活动, 然而从加入活动起需承担活动规则带来的约束和活动角色带来的责任。“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主要原则, 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精神。它秉持宽容理念、和谐理念, 强调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 提倡平等和自由的观念, 坚持民主思想和法治思想。

华西中学以“契约精神”为引导, 在住宿生公寓, 施行公寓楼层通道、楼梯实行值周制度, 公寓大门口, 设风纪督察值日。班级管理中倡导“班级的事大家管, 自己的事自己管”, “人人当干部, 事事有人管”和班级承诺制, 践行“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体验人与人之间的责任关系。

“契约精神”为引导的活动, 没有强制措施, 让同学们在为他人服务和被服务中体会权利、义务、责任的意义和关系, 从而更好的调整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提高自制性。

3.美育怡情, 精神养料助长坚韧

幸福的根本在于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美育是一种深入人类心灵的教育, 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为目的。美育是对精神熏陶、人格锤炼的过程。美育可以发生在生活中, 也可以发生在课堂上, 发生在人们的活动中。学校美育的根本特点是“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其根本途径是课堂审美赏析和艺术活动教育。

华西中学以“以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和谐心灵”为目标, 注重发挥教师特长, 展开以“求真尚美, 臻于至善”的艺术活动为核心, 以课堂美育为辅助的美育体系。“求真尚美, 臻于至善”艺术活动教育活动由德育副校长统筹管理, 学校教务处负责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德育处负责的艺术教育的课内外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 年级组负责艺术教育的协调落实工作, 艺术组负责艺术教学和课内外艺术活动的组织实施。在此行政管理架构下, 在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校园文化建设、艺术特长生培养、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条例或制度。课堂美育, 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例如, 张文嘉老师曾是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 任教以来, 她一直践行大语文观、大美育观, 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教室里的书架上总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还有每期必看的《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她给孩子们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看梵高的《向日葵》, 听朴树的《白桦林》, 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 还有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此外, 她每两天让一个孩子写一个小故事, 全班轮流, 故事接龙, 一学期下来, 一本全班共同完成的魔幻悬疑情感故事书正式出炉, 紧接着, 又是诗集, 又是杂文集……学科教学对美育的渗透提升了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使他们积极控制不良自我, 展示积极自我。

当人们通过长期对美的欣赏实践之后, 心灵将会不断地得到净化, 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遇到困难时才会百折不饶, 坚定不移直到实现最终目的, 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

4.以情化人, 积极情感滋养果断

我校张文嘉老师在她的教学叙事中写道:

时至今日, 我回想当初的自己, 我其实是在按着自己从小渴望的老师标准来塑造自己, 我把自己喜爱的文字、崇尚的人生传递给了孩子们, 从某种意义来讲, 他们是我个人舞台的观众, 有了他们, 我才有了一个尽情展示我喜怒哀乐的舞台, 我应该感谢他们的观赏。而我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恣意演出, 这难道不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吗?

教学工作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带来的满足感使张老师开始感恩这份工作。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 它是主体以自身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和内心体验。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调控作用, 并指引和维持行为的方向。积极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消极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阻碍作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情感需求, 是实现学校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华西中学在大量调研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 建立了学校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教研组长学期考核制度、先进教研组评估细则、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例、教职工年度考核、各级优秀的考评制度等, 还允许各部门的负责人、教研室的负责人、及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进行授课, 并设立形成性的评价体制, 打破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考核绩效的标准。学生管理中, 华西中学推行“自我教育”。学生化身班级主人, 教师成为班级管理和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 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自定班规、强化纪律, 自主设岗、主动服务, 民主选举值周班长并由其组阁值周班委。

管理者在实际管理中以人为核心, 以情绪为动力,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获得良性情感体验, 进而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 最快速度的提出解决方案, 并坚定的执行自己的决定, 形成果断的意志品质。

(三) 主体发展, 自觉内化制度

自觉, 即“我应该做”。对学生来讲, 即内化学生行为规范、唤醒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由此追求自我发展。对教师来讲, 即内化教师行为规范、唤醒自我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塑造高尚人格, 由此增强内驱力, 热爱、追求教育事业。所有自觉的行为都依赖于对制度的内化, 这个内化的过程需要组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才能完成, 因为活动是自觉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1.学生德育主体化, 以活动内化制度

基础教育的价值是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应体现在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方可实现”、“只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主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 依靠主观能动性, 按照社会目标,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所进行的转化、调整, 是以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本领。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参与、合作、发展”三个层面, 其中参与是前提, 合作是核心, 发展是目的。

华西中学遵循由“学生养成教育”到“主体内化自律”的教育规律, 提出德育主体化, 以学生的自主教育开展德育活动, 通过德育活动内化学校自主管理的相关制度。在管理中, 我们重视学生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 尊重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 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在晨会、班会、夕会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在各种社会实践和活动中, 我们以活动为载体, 以社团为依托, 以优秀学生为榜样, 把德育阵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反省, 不断地拓展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进而使自己在人格构建、道德沉淀、情操培养等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

我校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 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德育校本课程。如:安全礼仪课程、军校管理课程、诚信教育课程等。编印了《阿甘正传和羊皮卷》、《爱的教育》、《学生礼仪》等德育校本读物, 将德育管理制度课程化。

在自主创新的模式下我们还开展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活动系列。如:每学年开学的学生军训;学生会、团委的换届竞选;田径运动会;五四表彰;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夕会达标;业余党校团校;科技艺术节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志愿者社会活动;读书读报活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十佳”及示范班级达标评比表彰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由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此外, 每年举办住校生“中秋晚会”、“感恩晚会”, 爱心教育、情感教育。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策划、组织、实施的自主德育活动, 学生不仅内化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也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创新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2.教师发展专业化, 以成长内化制度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为了培养一支有高雅的文化品位、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育艺术的教师队伍, 华西中学通过“青蓝工程”、培训交流、自我反思、教育科研等途径加强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自主管理过程,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内化学校的自主管理制度。

在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上, 我们有《新教师成长制度》、《教师反思学习制度》、《教师培训交流制度》、《科研创新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设和实施都依赖于教师团队文化的建设和教师的自主管理。

(1) 青蓝工程, 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使每一位新教师都成为“师德高尚、境界高远、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五高”教师, 学校推行“青蓝结对工程。”青蓝工程旨在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 调动老教师思考教师成长的过程、发现问题, 积极指导。在老教师的指导下, 新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反思快速成长。

由于校长是我教学上的师父, 开始我的压力很大。前3月我都先听其他老师讲, 自己再模仿上, 但总是很难达到先前上课老师的效果。这时候师父给我指出, “在学习别人的同时, 不能完全照搬, 同一个教案, 不同老师上, 最后的效果都不一样, 要思考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师父的鼓励下, 我开始思考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 首先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分层:优等生、中等生、中下生, 每个层次的同学再次分成小组, 采取组长负责制, 每个层次布置不一样的任务, 不一样的作业。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各学习环节 (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考试) 都做不同的学习指导, 辅以非智力因素的强化作用, 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注意数学教学的铺垫, 注意根据不同内容适时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数学的眼光来看世界, 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 培训交流, 拓阔教师视野

华西中学有明确的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也依赖于积极的活动建设和自主管理。例如, 学校每学期推出一批师德标兵、举行一次师德演讲报告会, 每月组织一次班主任与生活教师培训学习或经验交流, 全体教师每周必须有不少于半天的法定学习时间。此外, 派遣教师赴海南、上海、天津、山西等多地参加四级课程培训, 这些培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 开拓教师授课思维, 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变。比如话剧开始用在语文课中;历史课中互动增多, 学生在感悟中掌握教学灵魂和教学主题。赴英交流, 老师们发现英国基础教育的实用性有些老师从“中西百年名校的角度”总结出英国百年名校历史厚重, 校风严谨, 因材施教的特点。此外, 我校与北京四中合作开展远程教育合作学校, 开办“重基础、重精髓、重方法、重自学”的“北京四中远程教育实验班”, 学生可享受“双师”“双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尽快实现国际化, 2011年设立国际部, 与牛津公学合作创办了牛津国际公学成都学校。

(3) 提倡教师反思, 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 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 而学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教师的反思是自主管理的深化, 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核心。

教师成长=学习+反思。培养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是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正确行为予以肯定, 不断积累正确经验;另一方面又是专门找自己的“茬儿”。

我校杨家学老师经常跟一些新老师讲述他上第一堂课的情景。那是一堂语文课——《使至塞上》, 课前他精心做的教学流程, 条理清晰、由浅入深, 以为学生们会在他的引导下侃侃而谈。事实恰好相反, 整堂课上, 没有一个同学回应他, 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自己唱完了这场独角戏。之后, 杨老师自己反思。常听到这句话:老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在这节课上, 我“导”了吗?“导”得如何?学生成主体了吗?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我细细回顾上课的情景, 最后不得不承认——是我的问题。

杨老师正是在“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再反思学习”的循环而发展的过程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教师也一样, “教而不思亦罔”。教师的教学反思方式主要有:书写教育日志、记录生活故事、建立个人文件夹、微格教学等。在反思过程中, 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 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旁观者。通过反思, 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地提高自我, 完善自我, 最终走向教育自觉。

(4) 科研攻坚,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专业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提升, 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我校的科研教师李凌霄在其教育叙事中写道:

2008年在英国学习的时候, 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思维导图, 虽然这个工具当时主要在大学和商业中使用, 但我意识到思维导图和英语学习结合, 必将带来更高的学习效率。于是, 我开始研究思维导图。首先, 我学习了解并实践使用思维导图的几种著名软件。其次, 我认真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 探索实践如何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终于, 我用思维导图成功解决了高考英语语法中学生最困惑的几大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语法学习的高效。我的实践论文《巧用思维导图“激活”高中英语阅读课》也获得了成都市二等奖。我的主题发言《画出好课堂》在成都市教育学会“追寻好课堂”主题沙龙活动中交流, 主题发言“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也在全区教研活动中交流。当然,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掌握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件终身学习的过程, 而且, 对于教师而言,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更是永无止境的探索话题。希望我能在以后继续饱含创新意识, 以一颗执着的心, 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更好地为我的学生服务。

华西中学非常注重在科研中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发展教师的自主意识, 提高教师的教育自觉。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效率”的研究为例, 华西中学的教师主动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并依托这个平台所形成的具有稳定人际关系的学习组织开展教师课堂实践和业务进修活动, 提高了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创新能力。在专家指导下, 学校建立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区 (communitics-of-practice简称cop) , 建起了“COP专业网站”“华西中学COP合作组”等网上交流平台。相继完成了“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构建和谐教育”的课题研究及“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COP平台教育研究”。

(四) 积极情绪, 自愿塑造品质

自愿, 即“我愿做”, 是师生在体会积极情感后主动将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教育目的接纳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当师生自愿进行自我管理的时候, 它就成为师生的一种品质。主要指人的行为所显示的思想、品性、和价值追求。对教师来讲, 将教育事业与自我实现结合起来, 追求职业幸福感是他们的价值追求。对学生来讲, 将学习与自我成长结合起来, 追求发展的成就感是他们的价值追求。

1.体会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自主发展

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教师只有在体会到职业幸福感的前提下, 让自主成为一种品质, 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教师们说:他们的幸福感从理解与尊重中来, 从仁爱与豁达中来, 从沟通与合作中来, 从反思与研究中来。

在教师自主管理中,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管理, 体现其主人翁的地位。民主给了教师更多的主人感、公正感, 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是我家, 发展靠大家”。教师在理解与尊重中获得存在感。在学生自主管理中, 教师接纳、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 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从自己的仁爱与豁达中体会到价值感。学校搭建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开展科研沙龙、推行青蓝结对工程等一系列活动,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些活动中, 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学习与合作, 获得幸福感。例如我校廖云副校长说:

玩转语文, 就是坚守语文。我这些年琢磨出了一点语文的味道:好玩、有趣、有内涵。带领学生朗诵诗歌, 好玩;带领学生表演话剧, 有趣;带领学生品味名著, 好玩;带领学生演讲辩论, 有趣;组织学生开设百家讲坛, 好玩;当面批改学生作文, 有趣。一切语文的学生活动, 都是那么好玩、有趣、有内涵。从高2003级开始, 每一届我都带领学生排演《雷雨》, 2011年排演《雷雨》第四幕, 可以说好评如潮, 优酷上至今还找得到视频。最近学校召开2013年教育教学年会, 魏老交给我上公开课的任务, 我一点都没有犹豫, 满口答应。我在华西中学获得了一些头衔, 自然应该带头上研究课。从12月11日到12月20日, 连上四堂研究课, 后面还要结合学校课题做教学集体反思。有人说, 你都副校长了, 09年又评上了市特, 你还折腾干什么呀?我的回答是:我愿意, 因为语文好玩。

除此之外, 幸福感还需要从自我寻求中来。教师的幸福应该努力去寻求。长期以来, 学校教师的流动性差, 工作量大, 教师长期固定在某一岗位, 重复着某一学科或某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 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 是教师心理上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职业倦怠。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需要自寻幸福。因此, 教师应学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幸福。只有那些勤于思索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只有善于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3年时间里, 自己共参加了成都片区11次的面授培训;在COP平台上上传课堂实录与反思5节;COP在线杂志上发表文章一篇;在COP第一次深圳年会上作“同课异构”展示;在COP第三次山东淄博年会上作课题成长交流发言;自己也被评为COP“十大名师”之一, 总之, 这个课题组带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不仅仅是一些个人荣誉, 也绝不仅仅是明白了什么是同侪互助, 什么是DST反思, 什么是授与导, 什么是教学策略, 什么是实践理论化、理论专业化……, 而是打响了一个提升自我, 从此改变自己教学生涯的起跑枪声, 从此学习的路上我们不再孤独、不再迷茫。麻雀与红金鸟的故事, 使我明白群居的优势。

成都市华西中学校园一角

教师在自主管理中,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职业幸福感, 逐渐形成自主的品质, 然而, 这种品质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2.体会发展的成就感, 学生自主管理

成就感, 是指一个人在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 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学生参与自主管理过程中, 经过自治、自控、自觉、自愿几个环节, 参与自治, 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 主人翁意识得到体现。自控环节强调责任、自我约定, 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责任感, 美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自觉环节学生在活动中内化制度, 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获得成就感,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

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哪里?学生认为, 他们的成就感来源于个性的张扬、学习、管理等能力的提高以及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自主管理强调尊重学生, 以人为本, 发展学生特长, 个性得到张扬, 在教师、同学的尊重与欣赏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发展, 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认可中获得成就感。积极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能预测一个人的成就感, 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与同伴交往、交流, 满足自己的交往需要, 同伴也是学生的重要社会支持, 学生在与他人发展积极关系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在自主管理中, 学生得到尊重, 参与各种活动, 能力得到提升, 获得成就感、价值感。成就感的获得会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管理, 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能力。自主能力 (independenceability) , 是指做任何决定、事情、遇到各种困难都靠自己的智慧、勇气、能力解决, 而不依赖他人。具备自主能力, 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谢弗勒指出, 自主就意味着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 即能够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 具备自主能力是个体发展潜能的前提, 是行动成功的关键。所以, 自主管理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获得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又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实现,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学校是我们自己的学校, 是师生员工的共同家园!自主管理就是激发和调动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 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格局!我们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 通过实践“自治-自控-自觉-自愿”四个环节的自主管理模式, 实现了师生的自主发展, 从而实现了学校的自主发展。这样的制度建设, 不仅唤醒了全校师生共同成长的内在需求, 提供了共同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师生员工自我管理与主动发展的权力, 培育了师生员工积极发展与主动进步的愿望, 提高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学校门岗制度 篇三

在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在严峻形势的挑战下,阜阳一中新的领导班子经过认真分析,决心迎接挑战,不辱使命,认为只有改革才能发展,明确提出了“反思明辨、 学习借鉴、改革调整、加压加快、提高提升”的工作思路,以“皖北争一流、全省创名牌、为国育英才”为近期目标,以“全省争一流,全国创品牌,打造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人文化的现代一中”为远期目标,力争“打造完全意义上的阜阳一中”。

一、加强培训,以人文本,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同时也培养教师。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是因为有一批师德高尚、造诣精深的优秀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带出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培训是最好的管理”。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会给学校面貌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1.通过校本培训统一思想

有计划地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教研组会、备课组会、全体学生会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学习,向广大师生反复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思路与做法等,让广大师生深刻领会其重要性,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实效性。例如校长在中层班子例会,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明辨形势,分析学校的“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如何催生最大的“生产力”,讲解办学的四个“要素”,希望教师勇挑重担,鼓励全体教职工把工作当事业,忠实于事业,忠实于岗位,建立业绩,与学校共荣辱、共兴衰。在新高一全体学生会上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即“5+2=最好的自己”,提出了5个要求,即主动作为、养成习惯、坚定不移、团队协作、反思自我;积极实现两个超越,即超越自我、超越过去。在高二、高三学生见面会上要求学生坚定信仰、激情拼搏、团结协作、排除干扰、挑战极限、勇攀高峰。

2.“走出去”更新理念

2014届新高一教师在东北师范大学参加研修学习;9月,校领导带领各部门、年级部、教研组领导与北京宏志中学、171中学对接,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经验;10月,全体班主任前往河北石家庄精英中学、衡水中学学习办学经验;11月,校长带领高三年级主任,重点班任课老师参加全国高三教学管理与重点生培养培训会。

3.开展人文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田径运动会暨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教职工庆生日活动;组织开展了“妇女节”“清明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丰富师生节日生活;举办学校教工篮球赛,参加市教育系统职工篮球赛等,体现团队精神,彰显和谐主题。这些文体活动的开展既愉悦了师生身心,增强了大家的体质,又激发了全校师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其可谓一举数得。

学校主动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平时,工会在教职工家庭发生困难、教职工生病住院或教职工直系亲属去世时,都前往慰问、探望。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组织了教职工体检,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教学设施;关心退休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及身体状况,开展重阳节“祝寿”活动,让退休教职工切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与培训,进一步认清形势,明辨是非、统一思想;不断拓展知识视野,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升教育品质。

二、深化改革,构建机制,实行目标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

学校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只有构建机制,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只有实行目标管理,才能出效益。

1.实现教学区与家属区的分离,为学校的深化改革构建机制创造良好环境

阜阳一中是一所老学校,积压了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实现教学区与家属区的分离一直是个大难题,学校像闹市,像运动场,像停车场,秩序较乱。2014年8月,学校新领导班子成立以来,积极行动,内外协调,当年9月就实现了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的分离。如今的一中校园开阔平静、井然有序。

2.构建年级部,扁平化管理,激发部门活力

把年级组改建为年级部。把年级部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由校领导直接管理,简政放权,让年级部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工作。改造图书楼为教学楼,实现一个年级一幢楼,独立管理。

3.制定目标,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不管做每一项工作都有标准,以此来牵引工作。制定学生质量标准、教师水平标准、领导水平标准、学校环境建设标准和校风建设标准。

4.构建机制,向管理要效益

(1)建立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

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将每一项目标具体落实到科处室、年级部和班级,每一个目标设立主考核人,使每一个目标主考核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具体的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自觉能动地做好每一项岗位工作,从而促使学校学期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

(2)建立目标管理协调合作制

学校通过校长办公会、学校行政办公会和各种专题工作例会,建立目标管理的协调合作机制。各科处室、年级部要为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密切的配合;各科处室、年级部之间要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信息相通,密切配合,相互理解,彼此支持,团结合作,协调发展,共同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任务,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创造学校的教育业绩。

(3)建立目标管理检查和考评奖惩制

以工会、督导室为依托,学校组织相关资深教师,成立以校长为领导的目标管理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组。通过量化测算,评估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等级的部门或个人。同时依据《阜阳一中规范岗位津贴方案》对目标达到度优胜者给予奖励,对未达目标者给予通报。

三、顶层设计,执行到位,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工作质量是学生质量(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证,学生质量(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

1.优化教学策略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是我们确立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迫使学校、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内容,优化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设立磨尖班、兴趣班、竞赛班、特长生班及文理倾向分班等;学校教师不分班级、年级,全校一盘棋,辐射到全体学生中、优势学生中。

2.细化教学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检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有其独特的内容,又与其他环节有相关性而无法割裂。为更好地落实教学的五环节,学校制订了《阜阳一中进一步规范教研、备课活动方案》《阜阳一中推门听课制度》《阜阳一中推门听课学生评价表》《阜阳一中作业布置、批改和检查规范》《辅导方案》《规范考试与阅卷工作》等,紧紧抓住教学五环节,促使教师要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目标、备教法、备能力;有效上课,重学生、重学法、重能力、重生成;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检查教学有效性、检查掌握程度、检查个体情况;及时辅导,注意对共性问题的集中辅导,个性问题的个别辅导,特殊学生的特别辅导;科学监测,科学选题、及时评析、科学分析。做到“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3.强化团队协作

学校提倡团队精神,培养集体观念,反对闭关自守、单兵作战。

每个部门都是一个团队。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团队,领导班子成员都是长期在一线实干、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的。校长作风民主,与教师并肩作战,既有个人魅力,又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中层班子是一个团队,对上联系学校领导,对下服务群众,是一个中间带,既要对校领导建言献策,又要执行、宣传、沟通与化解,每一个中层干部都应找到结合点与兴奋点,精诚团结,相互配合。建立年级部和班级组团队,强化班主任在协调任课教师中的作用。

教研组、备课组也是团队。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学校每周在固定时间开展备课组活动。备课组安排的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周拟定活动主题,集思广益研讨具体教学问题,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学校实行中年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制度,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四、树立大课程观,彰显文化,丰富学校内涵

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新课改精神,学校把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均纳入课程管理,积极发展校本课程和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14年,笔者到任后积极宣传大课程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小学学生社团课程、艺体课程等。大课程观构建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第一教育力,是学校的“精、气、神”,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养成了好习惯、学会了担当、提高了能力、成就了梦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学习品质的全面考查。它考知识、考勤奋、考信心、考耐力、考体能,是对考生的心态、意志品质、细节和习惯等的综合考核。素质教育和“升学率”并行不悖,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 。

4.门岗管理制度 篇四

2门岗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及生活秩序,维护公司的利益,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

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人员、车辆、物质出入的管理。

三、管理职能

行政人事部保安人员有责任与权利按本规定行使执行权。

四、具体内容

1、员工

1.1公司员工进入公司大门前一律佩戴“工作牌”于左胸上方,方可入内,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和火种进入生产厂区,上班时间必须穿工作服进入生产区和办公区,对于不穿工作服或佩戴“工作牌”进入公司者,保安人员应予制止并责令其纠正,违反规定者报行政人事部予以处理。

1.2上班时间因公外出公司者,员工凭部门经理(或主管)签准的《人员放行条》放行,部门经理由总经理签准,因工作需要携带公司物品出厂者还必须在《物质放行条》上注明,方可出厂。

1.3员工进出生产厂区仅限在上班时间内,休息时间内禁止员工进入生产区域。下班时,严禁任何人非工作关系夹带公司物品出厂,一经查出,从严处理。

1.4 员工上、下班均须打考勤卡,打卡时应按序排队。

2、来宾

2.1凡来访宾客进入公司前,一律在保安室办理来访出入登记手续,并注明来访单位、姓名、被访人、事由、车牌号等,同时保安应打电话征得被访人同意后,方可发放《贵宾来访证》给来宾佩戴胸前,由保安人员指明方位。

2.2 员工亲朋好友私事来访,保安应安排在门岗等候,并通知被访人到保安室会面,不得随意将员工亲朋好友放入公司内。属于员工直系亲属来厂探亲需临时暂住公司者,员工本人应主动到行政人事部办理家属《家属出入证》。

2.3 外协工作人员需驻公司1天以上或出入公司频繁者,由外协企业负责人到人事行政部办理《临时出入证》。没有办理《临时出入证》每次出入必须履行登记及有关手续。1

2.4 来宾入厂时,保安人员遇可疑者可提出检查,来宾应予以配合,严禁携带危险物

品进入公司;来宾出厂时随身携带公司物品,保安人员应凭签准有效的《放行条》检查核

对放行。并将《贵宾来访证》收回保安室。

2.5 团体及来宾参观时,须经本公司有关领导同意或派出专人接待及陪同,方可进入

生产厂区。

2.6严禁外界推销人员或小贩进入公司。

3、车辆

3.1 外来车辆入厂时,需接受保安人员检查及办理入厂登记手续,车辆由保安人员指

挥安排停靠在规定位置并停放整齐,3.2 车辆出厂时,无论外单位和公司车辆以及员工私车均须停车接受检查。若载有物

品时,需凭签准有效《物质放行条》放行,没有《物质放行条》不得载运任何物品出厂。

3.3 公司车辆出入厂时,保安人员亦应同样做好检查,有公司物品出厂时,应凭签准

有效的《物质放行条》放行。

3、4 成品及外来送货车辆出厂应由仓库直接管理人员和仓库主管在《物质放行条》上

签名,方可有效;其他外来商务车辆由被访人签名,方可有效。

3.5 禁止出租车、出租摩托车进入公司。

3.6 属公安车辆、消防车辆来访公司不需登记,可直接出入。

4、物品

4.1 物品(包括产品、材料、废料、设备、工具、员工行李等)出厂时均需办理《物

质放行条》方可放行。员工个人行李物品由行政人事部开据的《物质放行条》方可有效。

4.2保安人员放行时应仔细核对放行条上的记载是否与实物相符,签准是否有效。否

则不得放行。

4.3公司物品放行按物品放行权限签准有效,其它人员签字一律无效,保安人员凭签

准有效放行条检查核实放行。

4.4工程承包者,外协单位及其业务往来企业或个人携带工具、机器、物品等,应于

进厂时先行登记,出厂时凭登记品种数量核对无误后出厂。

4.5物品进厂时,保安人员应详细检查,如有易燃、易爆危险品、凶器等禁止携带进

厂,个人家电、衣柜等物品应在保安室做好记录,并报行政人事部备案。

5、员工车辆停车场

5.1本公司员工上班时,若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为交通工具的,一律停放在指定

区域。

5.2各种车辆入厂时,应将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停放整齐,不得随意停放。

6、警卫

保安人员上夜班时,从晚上23:00至第二天6:00每1小时对公司公共区域及车间按

公司“四防”要求及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巡逻和检查一次,发现有违规违纪、可疑人或不安

全隐患等异常情况应立即上前盘询并予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遇到治安案件及

时拨打“110”匪警电话,火警拨打“119”电话。

四、附 则

4.1违反本规定者,保安人员有权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可处50—100元行政处罚。

4.2凡阻碍保安人员及管理人员履行公司门岗管理规定者,本公司有绝对追究权力,情

节严重者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4.3本规定自2011年8月10日起执行。

4.4本规定解释权属行政人事部,未经事宜由行政人事部裁决。

5.门岗管理工作制度 篇五

1、门卫值班人员必须无刑事犯罪史、无精神病史、无传染病,作风正派,恪守岗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门卫一切工作,任何时候都不得擅离职守,随时准备完成领导下达的紧急任务。

2、门卫要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按要求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岗位培训。

3、值班时着装规范整洁,标志符号佩带俱全,注重仪表仪容,保持威严姿势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4、当值门卫应按规定时间开关校门,并保持校门四周和传达室卫生,随时清理果皮、纸屑、烟头等垃圾物,达到学校的《卫生清洁标准》。

5、门卫应避免与来访人员发生纠纷,遇事要冷静、理智、机智。如遇无理取闹或人身侵害,要避免事态扩大,及时报告校长室处理。

6、门卫因事因病不能执勤,需向总务处提出请假申请,获批准后,还得向代班人员作好移交工作方可离校。

7、门卫值班时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因工作失职造成学校损失,当事人要负相应责任。

二、执勤规范

8、学校大门要二十四小时处于关闭落锁状态;当有人或车辆因工作需要进出学校时,门卫人员要及时开启和关闭,防止学生溜出或外人溜进学校。

9、学校要求教工进出校门要签名,对不执行规定的教职工要给予提醒,对不签名进出校门的教职工要登记,并上报校长室。

10、骑自行车、电瓶车进出校门时,师生一律下车推行,严禁在校内骑车。在上学和放学时,应做好门前停靠车辆的疏散工作。

11、全体师生进出校门必须穿戴整洁、大方,对衣冠不整、奇装异服者严禁入校。

12、学校校车、办公用车进出校门免予登记检查,门卫要保证其出入畅通。其他运载物资车辆出入校门应予以检查,并按规定留好记录。

13、本校学生在上课期间出、入校门时,门卫应查验学生请假手续是否完备真实,是否有家长带领。学生遇伤、病等紧急情况,急需出校而来不及办理请假手续的,应迅速确认,放行出校,并及时通知护导人员。

14、学生家长因学生病、伤等重大原因要求进校探望学生或要求面见老师、领导反映问题的,门卫在电话通知相关人员获得准许后方可允许其进校。学生家长要求转交包裹物品的,要及时与学生、老师联系做好交接手续后及时转交,不负责现金和贵重物品的收存转交。

15、对非本校人员进校要严格门禁制度。校外人员因联系公务需要进校的,门卫要查验并登记本人的有效证件,规范完整填写登记表格,并联系校内有关人员,确认是否接待后,决定是否允许进入学校,同时要实行挂牌进校。对放行人员,门卫应告知其处理完事情后马上出校,出校时填写外来人员出校记录。对外来人员进出校时所携带物品要注意观察留意,必要时进行查问。

16、教职工亲友来校探视,必须由本校教职工亲自登记,陪同进出。

17、门卫接待外来人员时,应指导其将所使用车辆停放到规定区域,防止堵塞门前交通,接送学生车辆一律不得进校。

18、节假日要加强保卫工作,除规定人员入校外,无特殊原因,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准入校、逗留。

19、门卫对操外地口音、持外地证件的人员要求进校或带学生出校要认真查验证件并联系相关部门,确认后放行,对形迹可疑的人员要仔细盘查。

20、门卫对在校内施工的外来人员要留有记录。

21、门卫应制止广告散发、商品推销人员进校,制止小商、小贩在校内外设摊叫卖,劝止闲杂人员在校门口聚集游玩,制止在校门及两侧张贴广告等。

22、学校外借物品需校长同意,门卫应主动检查有关证明方可放行。

23、每天保安签收好各种报刊、信件,及时分发至各办公室;对

汇款单、信函、包裹、邮件要登记收发;对急件及时送至当事人。

24、保安人员不准代替学生到校门外购物。

25、遇到停电或自动铃机出现故障,要按时到教学楼内摇铃,准确传达上下课信号。

26、如遇特殊情况,要立即向护导人员汇报,及时处理,确保学校全方位的安全,重大事件及时报“110”。

6.门岗责任书 篇六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师生人身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门卫(学校保安)是学校安全稳定的重中之重,因此,门卫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坚守岗位、警钟常鸣、常察细看、消除隐患。为进一步强化门卫安全工作意识,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学校特与门卫签定此安全目标责任书。

一、目标:

主治班门卫是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人,负责学校安全与保卫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为我校创平安校园贡献力量。

二、责任要求:

1、门岗工作人员上岗执勤要穿保安服文明执勤,礼貌待人,以理服人;认真填写值班日记,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不准脱岗。

2、学校门岗实行24小时值班,按学校规定时间上锁、落锁,确保学校公私财产免受损失,学生放学、上学期间要带警棍在校门口巡逻,确保师生安全。

3、外来人员来访必须登记,坚决执行进出人员检查登记制度。

4、发现陌生人要进校,需问明情况,让其登记,方可放行。对于行迹可疑者要阻止进入,及时报告,把不安全隐患拒之校门之外。

5、不到放学时间,不得让学生出校门,确实有事者,须出示班主任批准的请假条方可放行。

6、维持校门秩序,保证门口交通安全、畅通、有序,车辆一般不允许进入校园。

8、值班人员遇到违纪事件,及时处理;遇到突发事件,果断处理,及时报值日领导及时妥善处理。

9、坚持报告制度,对重大事情要及时向校领导报告。

10、如因门卫管理不当或失职,造成外来人员对师生员工的生命伤害、财产损失和安全事故,门卫人员将承担全部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此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和门卫各一份,若有人员变动,由接任者继续履行

铁门镇第四初级中学(盖章)

门 卫

签定时间:

7.新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比较 篇七

一、新《制度》修订的背景

(一) 公共财政改革的必然产物

2000年开始, 公共财政预算体制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陆续实施。公共财政拨款是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 从发展教育的角度, 对高校的财政拨款不断增加, 生均拨款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公共财政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推行, 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制度》的修订与出台, 是公共财政改革的必然产物。

(二) 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推动

2012年2月7日, 财政部颁发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以下简称《规则》) , 已于2012年4月1日正式施行。同年3月23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构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框架, 提出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事业单位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的客观需要。高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不以营利为目的, 是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组成部分, 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规则》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的最高层次, 在新《制度》的修订过程中, 遵循了《规则》的基本框架和规定, 并结合了高校自身财务工作的特点。新《制度》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体例与《事业单位规则》保持一致, 并维持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框架体系不变。

(三) 满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需要

2010年, 教育部制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从“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加强经费管理”三个方面, 对如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 建立预算管理机制、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建立绩效评价制度等。显然, 《纲要》结合新形势, 要求学校强化教育经费管理, 确保经费使用规范、有效。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 应从体制、机构、人员、预算、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基础性工作方面, 抓细抓实, 因此迫切需要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呈现出经费来源多元化、经济业务多样化的局面, 财务管理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 经费来源多元化。高等教育逐步确立了政府和受教育者共同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 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然而, 因政府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有限, 教育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呈现出来。为了解决资金的供求矛盾, 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 走上负债办学的道路, 促进了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此外, 科研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 也是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 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也随之更加多元化,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质量和数量存在明显区别。一方面, 高校要接受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另一方面也需要向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提供财务信息, 如缴纳学费的学生、贷款银行、提供科研经费的企业等。 (2) 经济业务多样化。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然而,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 高校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学、科研活动, 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多样。高校经济业务的多样化, 要求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而原有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试行) 并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 新《制度》的出台与实施势在必行。

二、新《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 调整《制度》的适用范围

根据《制度》规定, 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 都必须执行新《制度》。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与高等学校在办学方式、办学理念、办学规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不再作为适用主体, 改为执行《中小学财务制度》。

(二) 明确总会计师的权责

总会计师制度是重要的经济管理制度, 总会计师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参与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制度》确定了高等学校“校长负责、总会计师协助”的财务领导体制, 确立了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的地位。同时, 《制度》还明确要求高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这一专业岗位, 并规定了总会计师的权利和责任。

(三) 确定预算管理办法

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 是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办法是开展预算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具有指导性作用。《制度》第六条规定:“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的确定, 适应了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与《规则》的要求完全一致。

(四) 强调预算编制、审批和调整程序

开展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需要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程序、方法, 规范预算的调整程序, 使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度》强调了预算编制、审批和调整的程序, 例如:预算建议方案要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审议通过后才能上报, 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才能执行;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 或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者减少支出, 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 应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调整预算。

(五) 增加决算管理的内容

决算是预算执行结果的年度报告, 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算既是财政部门考核高校、制定政策的基础, 又是高校做出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制度》增加了决算管理的内容, 分别对“决算是什么、如何编制决算、如何加强决算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要求高校按照规定编制年度决算, 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 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准确。此外, 为便于开展决算分析工作, 《制度》还完善了财务分析指标, 主要包括反映高校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支出结构、财务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六) 调整收入分类与口径

高校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制度》结合高校实际情况, 调整收入分类与口径。主要表现为: (1) 界定财政补助收入的“同级”口径, 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拨款归入“科研事业收入”或“其他收入”范畴; (2) 将事业收入划分为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 将原“科研事业收入”的口径做了扩大, 并且强调科研事业收入是“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而取得的”这一特性。

(七) 增加财政性资金上缴管理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公共财政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根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规定, 所有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 主要财政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者, 从而切实增强了资金运行透明度。《制度》要求高校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 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 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充分体现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要求。

(八) 简化支出分类, 注重效益评价

随着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财政管理的重心已由收入管理转向支出管理, 合理、合法和有效使用资金是支出管理的重点, 支出管理正由“注重合法、合规, 向注重效益评价”转变。《制度》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 将事业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并规定了各自的开支范围。同时, 《制度》还明确要求高校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学校预算, 并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加强支出管理, 进行支出绩效评价,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九) 执行国库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国家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要求高校按照相关规定, 认真贯彻、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政府采购制度的各项规定, 规范采购行为, 构建高效、合理、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十) 增加票据管理要求

票据是指经济业务中所使用的单据、凭证, 是记录经济活动的载体。虚假票据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 票据本身不符合规定;二是, 票据是真实票据, 但记载的经济业务是虚构的。虚假票据违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造成财务数据不实, 会计信息失真, 给高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制度》增加票据管理的要求, 高校必须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 确保所有票据来源合法, 列示的内容真实, 坚决杜绝使用虚假票据。

(十一) 完善结转和结余管理制度

结转和结余是指高等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由于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两类资金的性质、来源不同, 对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要求不同, 《制度》在“结转和结余”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主要表现为: (1) 界定“结转”和“结余”。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未完成或未执行, 下一年度继续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目标已完成或终止, 剩余的预算资金。 (2) 区分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 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第一, 明确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 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财政拨款结余不能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也不能转入事业基金。第二, 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原用途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

(十二) 简化专用基金分类

专用基金来源具有特定性, 应当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挤占和挪用。《制度》将学生奖贷基金和勤工助学基金合并为学生奖助基金, 不再列修购基金。主要原因是: (1)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 高校已经安排了购置费和维修费, 而且目前高校很少提取修购基金, 没有必要保留修购基金; (2) 我国学生奖助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助学贷款由银行向困难学生提供, 即学生向银行申请贷款, 承诺毕业后按期还款, 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此外, 高校奖助力度不断加大, 不仅财政安排专项奖助学资金, 高校也按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学生奖励和资助。因此, 高校不再设立贷款基金, 将学生奖贷基金和勤工助学基金合并为学生奖助基金。

(十三) 新增“在建工程”科目

近年来, 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建图书馆、体育场、教学楼、宿舍楼等基础设施。高校基本建设的特点是校区规模大、投入资金多、时间跨度长, 因此需要单独体现未竣工决算的项目, 以便反映资金投入总额, 使资产管理更加完整、准确。《制度》新增“在建工程”科目, 明确规定: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 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与此同时, 在支出管理中取消了原《制度》中的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的内容。

(十四) 提高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 进行分类调整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资产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制度》与《规则》保持一致, 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提高, 即:通用设备单位价值标准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 专用设备单位价值标准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此外, 固定资产分类进行了适当调整, 主要表现为: (1) 将“房屋和建筑物”修改为“房屋及构筑物”; (2) 将“一般设备”修改为“通用设备”; (3) 将“图书”修改为“图书、档案”; (4) 将“其他固定资产”修改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十五) 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针对高校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需要, 《制度》引入了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要求高校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对无形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 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能够反映其实际价值。由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取得时, 已经作为当期支出, 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不能计入当期支出, 而是计入当期费用。

(十六) 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购置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 管好、用好资产是一项重要工作, 但目前重复购置、闲置、处置不合规等问题普遍存在。《制度》要求高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合理配置资产, 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 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十七) 严格控制对外投资

高校应当突出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功能, 强调公益性特征, 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 可以对外投资。但由于对外投资风险较大, 必须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制度》严格规范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投资方向, 主要表现为: (1) 财政拨款不得进行对外投资; (2) 不得从事风险性投资项目, 如购买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 (3) 以实物、无形资产等对外投资的, 应当执行对外投资评估制度, 合理确定资产价值。

(十八) 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高校负债办学带来了极大的财务风险, 如果负债规模较大、长期负债比例过高, 就会产生巨大的财务压力。针对高校债务负担加重、财务风险加剧的现状, 《制度》明确要求高校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加强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 (1)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高校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逐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有效机制控制财务风险。 (2) 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的管理。高校要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控制贷款规模, 优化资金结构, 落实还款渠道和计划, 严格执行相关审批程序。 (3) 不得违规提供担保。担保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高校作为以公益性事业单位, 原则上不允许对外提供担保。

(十九) 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的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 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管理越来越重要。但限于原《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原则, 不能准确核算教育成本, 无法将高校的真实财务状况反映出来。新《制度》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提出高校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 明晰费用归集分配及成本核算方法, 有助于合理分摊教育经费, 准确核算教育成本。

(二十) 完善财务监督制度

目前, 高校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财务监督机制, 财务监督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强化财务监督, 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规范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完善了财务监督制度, 主要表现为: (1) 细化监督内容, 要求对财务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监督, 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的监督。 (2) 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 即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财教[2012]488号) 。

[2]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财政部令第68号) 。

[3]康显荣:《高校财务制度创新与全面预算管理及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8.《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解读 篇八

《教育与职业》:请问《制度》的修订是为了解决哪些现实问题?

林皎:一是全面反映高校适应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从2000年开始,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财政改革陆续出台,不断深入推进。以编制综合预算为核心内容的部门预算改革对高等学校的预算编制、执行及预算收支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财政改革不断创新和充实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手段,高等学校也结合实际探索了一些财务管理经验与做法。这些迫切需要在修订后的《制度》中加以总结与体现。

二是进一步规范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近年来,一方面财政部门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颁布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在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统筹使用结余资金、推进绩效考评、加强财务监督等,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制度》颁布实施十多年以来,高等学校的业务活动日益复杂,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相关利益主体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状况更加关注,《规划纲要》已颁布实施且对高校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制度》在结余资金、事业基金、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负债等方面的规定,已与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相适应,为落实《规划纲要》和财政改革的要求,适应新时期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有必要对《制度》进行修订。

三是促进和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一些影响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财务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部分高等学校的银行贷款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妥善解决将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又如,目前,高等学校的基建财务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并没有纳入到高等学校的统一财务管理体系中,这不利于加强对高等学校资产的管理。此外,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同时,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绩效管理、监督管理等要求也非常强烈,这就迫切需要通过修订《制度》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教育与职业》:请问《制度》在修订中遵循的是什么样的基本原则?

林皎:一是注重有保有改、相互衔接。保持《制度》基本原则和基本结构不变,改革不适应要求、不符合实际的内容与条款。凡是符合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要求且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予以保留;凡是与财政改革要求和高校财务管理实际不相适应内容,则予以修改、补充或废止。与此同时,注重与《规则》和《会计制度》的相互衔接,《制度》修订以《规则》为依据和指导,不得突破《规则》(修订稿)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但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实际加以具体细化与补充;注意与《会计制度》衔接和同步,因为《财务制度》直接影响到《会计制度》各会计要素核算内容与处理原则,《财务制度》的具体实施是建立在《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二是反映、适应改革。《修订稿》既要反映和吸收财政改革成果和高校财务管理的经验,又要符合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变化。另外,还应考虑未来各项改革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为未来新政策出台预留空间。

三是着力解决现实问题。这次财务制度修订,高等学校普遍寄予厚望,希望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突破,制度上有所创新,如引入权责发生制、合并两套相对独立运行的财务体系、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产绩效、开展成本核算、减少专项资金结余等现实的财务问题。因此,《修订稿》要坚持服务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现实要求,注重解决当前一些突出问题。

《教育与职业》:新《制度》的主要修订内容有哪些?

林皎: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着重从10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主要包括:一是调整了《制度》的适用范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不再作为适用主体。二是明确了总会计的职权职责。高等学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协助校(院)长管理学校财务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三是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程序和预算调整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重点增加了决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四是调整了收入和支出分类与口径。根据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的要求,将财政补助收入规定为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明确界定科研事业收入不包括按照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五是增加了收支管理的内容。适应公共财政改革要求,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支出绩效和票据管理等内容。六是完善结转和结余管理的规定,继续设置学生奖助基金等专用基金。七是强化资产管理。调整了固定资产分类和价值标准;要求高等学校严格控制对外投资;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资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投资收益及出租、出借收入,应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八是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要求高等学校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具体审批办法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九是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费用是指高等学校为完成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而发生的当期资产耗费和损失,高等学校应当在支出管理基础上,将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成本核算,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十是完善财务监督的制度。要求高等学校对财务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形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自觉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教育与职业》:今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上一篇:三岁生日祝酒词下一篇:《游子吟》优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