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 文综 Word版含答案5则范文

2024-07-18

吉林省长春市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 文综 Word版含答案5则范文

1.吉林省长春市2013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 文综 Word版含答案5则范文 篇一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

(四)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治学研究存在重思想轻学术偏见

D.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25.史学家获取史料的方式多种多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这说明他获取史料的一个重要方式是

A.文献查阅

B.实地调查

C.道听途说

D.考古发掘

26.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126万贯。这说明

A.茶业生产规模化与商业化

B.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

C.商业发展推动国家政策调整

D.商业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

27.宋代以前,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由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火药用于军事促进筑城技术的改变

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2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广使用“国历”。参与此运动的人感慨地说:

“为提倡公历,(我们)宣传演讲,可是结果到了旧历年关,他们虽然受了经济的限制,但仍拼命挣扎,以享受其新年的乐趣。”这说明

A.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观念

B.近代国人素质普遍较低

C.习俗进步依赖于经济发展

D.传统社会习俗根深蒂固

29.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此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

A.日本重视商业广告宣传作用

B.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

C.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己久

30.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C.国企改革推动了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明显成效

31.2018年海南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刚刚又一次成功举办了亚洲博鳌论坛。今年春节期间,大量游客滞留海南,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热度持续提升,这表明

A.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中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C.中国人用更开放的思维拥抱世界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

32.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交易“不需要任何特殊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但如果交易物有缺陷则必须宣明,否则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了罗马法

A.强调商业道德

B.尊重社会契约

C.提倡自由贸易

D.遵循市场机制

33.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

B.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

C.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D.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

34.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立宪政体的国家,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政体逐步完善,例如187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投票法案》,将口头表决改为秘密投票。这部法案表明英国

A.扩大选民投票范围

B.确立人民主权地位

C.保护选民投票自由

D.实现全民普选制度

35.对于冷战原因的分析,有学者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也有学者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此分析准确的是

A.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C.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中的利益之争

D.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第Ⅱ卷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重视法制建设,在继承唐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诸如《商税》等新的法规,同时也承认客户(佃农)的租佃、置产及人身自由等权利。宋代对“盗贼”的刑罚有所加重,但贵族、官僚则享有法律上的特权。宋代,凡告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凡上奏案件、宗室罪案等,皆由皇帝决断,已判决的罪犯,皇帝可以“赦宥”。宋代司法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不断有所改革和补充,使之日臻成熟,从而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顶峰。

一一摘编自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

材料二1 905年起,沈家本等人修订、编纂了《大清民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和《刑事诉讼律草案》等。新刑律采用西方近代刑法典的体例,取消了适用刑罚上的等级制度。

民国初年,伍廷芳提出“视一国之文明与否,需视其司法能独立与否,并其执法廉明与否”。他草拟的“宪纲大旨”包括保护基本人权等内容。在实践中,他坚决反对上海当局不通过法律程序随意捕捉人犯的行径,并推动中国第一次实行陪审团参与审判。他致力于普及现代法律观念,塑造司法新形象,并希望收回外国人在华的法律特权……尽管近代司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军事、政党干预司法,司法腐败等现象依然十 分突出。

一一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司法理念与制度建设的变化并予以评价。(13分)42.

(12分)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必争话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

(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国在教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帝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6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3年10月,美、英、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为三国首脑的会晤做准备。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美、英、苏三国外,还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对此持冷淡态度,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则认为,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会议的宣言自然是三国宣言,不能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赫尔强调:

“为了维护联合国家统一的精神,把中国包括在内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而且“我国政府认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关、英、苏三国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方面同意。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四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傅秉常日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坚持将中国作为原始签字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

(9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杜佑(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杜佑自幼读书勤奋,经传之外,尤其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十八岁开始从政,从县丞起步,后来担任地方刺史、淮南节度使乃至宰相,虽位极将相,而好学不倦。杜佑少时亲眼看到过开元、天宝的盛世,眼界开阔。但他一生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因此,他专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意图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施政的张本。从766到801年,杜佑历经36年著成专叙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典》。《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竞委穷源,以收会通之效,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杜佑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他的注文大致可分为释音义、拳故典、补史事、明互见、考史料五类。他对于前史所载,从不轻于置信。或参稽载籍,或博访通人,认真地加以考订。杜佑这种治学的精神和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佑撰写《通典》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杜佑编纂《通典》对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7分)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

(四)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答案及解析

24.【命题立意】本题考察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 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材料可知,学者们关于《六经》的不同说法,反映了他们学术 研究的不同视角或重点,但不是“偏见”,更不是争夺学术霸权,也不是以《六

经》为依据和基础去进行研究,故B、C、D选项错误。综合他们的论断,《六经》既是“史”、“道”,也是“艺”、“诗”,故A选项的“文化”符合题意。【参考答案】A 25.【命题立意】本题考察史学研究素养,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材料“南游江、淮……北涉汶、泗……”表明,即可知司马迁 注重实地考察。【参考答案】B 26.【命题立意】考查我国唐宋时期社会发展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随着茶叶行业的、发展,政府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故C项正确。【参考答案】C 27.【命题立意】本题以城市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试题解析】题干反映了宋朝至明朝城墙建设的趋势是日益坚固以提高防御

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火药用于军事”正确。A项“民族矛盾”、“中原”在题干中不能体现。C项宋朝不是“封建社会晚期”,“浮华”在题干中不能体现。D项不符合题干内容。【参考答案】B 28.【命题立意】本题以民国初期历法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对近代社会变化的正 确认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材料说明,民国政府推行公历,但民众仍然倾向于“旧历年关”,说明了传统习俗或文化的深远影响,D项正确。A项“民主共和”、B项“素质普遍较低”、C项“依赖”等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参考答案】D 29.【命题立意】本题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间谍活动为切入点,考查日本侵华 战争,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抗战前”和药品广告不宣传药品本身,而侧重于道路是 否畅通,可知是日本在为侵华战争做准备。A、B、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参考答案】D 30.【命题立意】本题以新中国某时期的生产概况为切入点,考查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的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图表中工农业尤其是重工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可知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进而可知C—D阶段应该是国民经济的调整。

【参考答案】B 31.【命题立意】本题以海南省的巨大发展为切入点,考查改革开放的深化,以 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材料“成功举办了亚洲博鳌论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热情持续提升”着重反映了国家和国人在理念和意识方面,更加面向世界、更加开放。

【参考答案】C 32.【命题立意】本题以罗马法关于交易的有关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试题解析】材料重点是“如果交易物有缺陷则必须宣明”,强调的是市场行为 的诚信原则。

【参考答案】A 33.【命题立意】本题以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作品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分析 和理解能力。

【试题解析】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

册子,能为普通百姓接受,因此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更多地致力于启迪民众。D 正确。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材料中这种做法的目的。【参考答案】D 3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能力考查学 生调动运用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将口头表决改为秘密投票,选民更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民的投票自由权得到切实保护。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投票方式的变化,其他三项与这一变化无关,排除A、B、D项。

【参考答案】C 35.【命题立意】本题对冷战原因的不同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试题解析】材料退出俄国十月革命后,故强调意识形态,“美国一直坚持的门

户开放的原则……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实质是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故C正确。其它均不全面。【参考答案】C

41.【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司法制度的变迁,考查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 和趋势,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 论证问题能力。

【试题解析】第一小题第一个设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逐点梳理即

可。第一小题第二个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逐点作答。第二小题第一个设问:“变化”可以理解为不同,主要通过对比和归纳材料二而得出;“变化”包括理念和制度(实践)两个方面,应该归类、整合作答。第二小题第二个设问:评价注意应该包括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而且二者应该有主次之分。具体答案在材料中比较明显。【参考答案】(1)特点:重视经济立法;维护等级秩序;体现儒家思想。(6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影响;在继承以往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发展。(6分)(2)变化:①制度:重视程序;突出司法公平。

②理念:司法独立;维护国家独立(反对治外法权)。(8分)

评价:①积极性:顺应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②局限性:受中国近代社会状况制约,效果有限。(5分)

42.【命题立意】本题以近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为切入点,考查国际贸易的趋 势和相应的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等有关知识,以及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

【试题解析】本题的论题可从多个角度提炼。宏观方面,贸易自由化是贸易政

策的趋势;微观方面,贸易政策与相应社会条件相互影响。国际贸易政策本身,在逐渐走向法制和国际合作。具体阐释部分,注意史论结合、简洁明确。结论部分,一般可以在内容的宽度、深度或理论性等方面进行提升或总结。

【参考答案】

示例1 信息:贸易政策影响经济发展。

阐述: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贸易自由主义,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各国和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二战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结论: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现代国际贸易的趋势和主流。示例2

信息:近现代的贸易政策趋向于国际化和规范化(法制化)。

阐述:16—20世纪前期,国家贸易政策由各国分别制定,过于注重本国利益,缺乏协调性,容易激化贸易矛盾。20世纪中期以来,关贸总协定加强了各国贸易政策的协调,趋向于国际化。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之后,世界贸易体系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联系的加强,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45.【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古代乡村治理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梳理并对比不同阶段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即可概括发展趋势,但要注意是高度概括而不是简单罗列;“原因”,对应“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横切面考虑各因素。

【参考答案】

(1)趋势:制度化、体系化;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4分)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保障赋税征收。

(5分)

(2)原因:古代乡里制的经验;西方政治思想和管理体制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46.【命题立意】本题以二战国际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国际关系等有关知识,以及 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试题解析】从材料的叙述以及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国际关系,具体可以从同 时代的国内外状况入手。

【参考答案】

(1)原因:维护国际合作;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维持美国优势,抗衡苏联。(6分)

(2)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促进了联合国的建立;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9分)

47.【命题立意】本题以唐代杜佑编撰《通典》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能力。

【试题解析】综合人物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结合材料对史学家杜佑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1)背景:个人因素(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等);从政经历的积淀;安史 之乱促使他探究社会治理(制度);借鉴前朝史学的成果。(8分)

(2)贡献:开辟史书编纂的新途径;发展了史书自注方法;治学精神和方法 影响后世。(7分)

上一篇:宅基地建房申请书下一篇:带一本书去旅行散文